聚焦课堂 立足有效 提升质量(共10篇)
聚焦课堂 立足有效 提升质量 篇1
“聚焦课堂 立足有效 提升质量”
有效教学学习计划
一、指导思想
根据《神木县中小学有效教学活动实施方案》和《神木县中小学有效教学基本要求》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以教师专业发展为主题,以“小班化教学”为焦点,以“有效教学”为核心,以“课例研究”为抓手,以“教学问题”为切点,以校本教研为手段,突破“无为低效”的课堂瓶颈,探求“优质高效”的新型课堂,提升广大教师新课程执行力和反思力,从而全面提高我县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
二、学习目标
认真学习县局印发的《神木县中小学有效教学活动实施方案》和《神木县中小学有效教学基本要求》,通过学习了解有效教学的基本理念和特征,促使本人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时,实施有效教学,保证自己有一定水准的较高的教学质量,减轻学生过重的负担,让学生乐学会学,实现师生共同进步,努力做到“三满意”。
三、学习形式
1、以个人自学有效教学理论为先导。通过学习理论,领悟新课程改革的前沿理念。
2、以学校开展的听、评、说课为主线,以学促教,以评促教,有效地促进课堂教学改革,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四、学习过程
二月份:
1、参加学校举行的“聚焦课堂 立足有效 提升质量”主题活动动员大会;
2、认真学习县局编印发放的《有效教学学习读本》,做好学习笔记;
3、制定有效学习学习计划。
三月份:
1、每周完成500字的学习笔记;
2、撰写“聚焦课堂 立足有效 提升质量”有效学习学习心得;
3、参加学校举行的“聚焦课堂 立足有效 提升质量”主题活动大讨论。四月份:
1、继续完成学习《有效教学学习读本》,做好每周500字的学习笔记;
2、参加学校举行的听、评、说、讲课活动;
五月份:
1、参加学校举行的教学反思短文评选活动;
2、撰写教育教学论文。
六月份:
1、开展自查、互查活动,写好自查报告和整改方案;
2、写好有效教学学习总结。
聚焦课堂 立足有效 篇2
一、目标定位——多维、整体化
教学目标规定了教学内容的设计,影响着教学策略的选择,是实现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基础。因此,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要充分注意:首先,教学目标要简明,“面面俱到,等于不到”。一堂课彻底解决一两个切实需要解决的问题,远比蜻蜓点水似的教学要好得多。其次,教学目标要整合,不能把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截然分割,不同的课或课堂要有所侧重。然后,教学目标要一以贯之,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校正教学运行的轨迹,从而真正实现有效教学。
如顾娟老师执教《认识负数》时,先从学生熟悉的记录物品进出情况记录单的填写入手,进出都是2吨,怎么填写呢?引发矛盾冲突,唤起学生相关的知识经验,学生自主表示“进2吨、出2吨”;“正反方向的箭头表示进2吨、出2吨”;“+(进)2吨、-(出)2吨”,在学生正确的富有生活气息的表达中,“相反意义的量”由学生自己提出又自己解答了。这些不同的记录方法都有道理,可不统一别人怎么理解呢?新问题又出现了,原有的数种已经不能解决这个问题,必须产生一种新的数种,这样负数应运而生,顺势插入我国最早使用负数的介绍,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就这样在矛盾冲突中,围绕负数的认、读、写、意义的表述,学生对负数的理解越来越深入,对负数的发展史越来越清晰,在课堂教学的氛围中,感受着负数的魅力,接受着情感的熏陶。就这样,散发着民族文化香味的负数暖暖地沁入每一位学生的心灵深处。
二、挖掘教材——全面、深刻化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材只能作为教课的依据,要教得好,使学生受益,还要靠老师的善于运用。是啊,教材不是圣书,它只是提供了最基础的教学资源,要使数学教学更有效、更高效,就必须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入挖掘,对教材内容做出合理、适度的加工和改造。如在《确定位置》一课中,设计了这样一个新颖而自然的课始:
活动:交朋友
师:请每个小组往下传第一张纸,依次写上你的名字,这样我就能认识你了。第一小组有几个小朋友?第二小组呢?第三小组呢?……(“第几组”的概念在学生头脑中建立了起来。)
在深入了解教材内容后进行了精心、巧妙的设计,无声地将本课的教学要点融于两个活动中,既拉近了教师和学生、教师和听课教师之间的距离,又将本课所要学的内容向学生作了交代,可谓“一举两得”。
三、情境创设——激思、有效化
情境的创设要恰如其分,要将相关的数学模型以最简洁、最恰当、最准确的“生活原型”呈现出来。但无论以怎样的形式呈现,都应该紧扣所要教学的知识技能,体现出一定的数学味,过分追求趣味性,一旦脱离或冲淡了情境的“数学味”,都有可能陷入喧宾夺主、舍本求末的尴尬境地,使“生活原型”趣味化,致使创设的生活情境与要反应的数学问题没有内在的必然联系。
四、教学手段——多样、先进化
课堂四十分钟的时间是宝贵的,“一支粉笔,一张嘴”的教学模式已落后于时代的发展。在课堂教学中,不要让学校已有的教学设备成为一种摆设,要多利用小黑板、挂图、投影仪、多媒体等教具及先进教学手段,许多课件可以把原本单一的文字变为鲜活的画面,使之直观、动感、传神。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一亮点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情趣,开阔学生的想象空间,抓住重点、突破难点,让教学过程更加生动、形象、直观,提高教学效率。
五、教学评价——多元、人性化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现代教学的主流精神,以人的和谐发展为核心理念的价值观被确立后,传统教学评价愈益显出弊端。教学评价的主旨必然从游离于人的发展之外回归到对人自身的关注,教学评价也必然要走出“一元化”的藩篱,迈进“多元化”的世界。同时,评价还必须尊重差异,注重个性,特别是在每一次的评价中精心呵护他们的自信心,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造欲望。在课堂上要改变以往非对即错的程式化评价,取而代之的应是充满热情的鼓励性评价,帮助学生始终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中。
教师的肯定和热情的赞扬,是学生迸发创造潜能的“激活剂”。正如美国著名教育评价学者布鲁姆所说,“评价最重要的意图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改进。”评价是为了促进发展,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能多出一批好学生。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发现,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已经成为当前深化课程改革的关键和根本要求。追求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是要求我们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前提下,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构建符合儿童身心发展的有效课堂。
立足课堂,提升语文教学有效性 篇3
提高教学有效性是课改的必然要求,也是减轻师生负担的主要途径。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要关注课堂,立足课堂,通过认真科学的教学组织来提高有效性。
一、要重视教学目标
一节课当堂教学目标必须要实现,要达成。教学目标“堂堂清”在理科教学里十分清晰,文科教学也要做到“堂堂清”。目前一些语文课效益不高的原因之一就是教学目标空洞、缺乏可操作性甚至隐性缺失,导致学生对要学什么不清楚,什么是重点不清楚,教师对目标达成度无法衡量和评判,导致课堂效益低下。
目标要始终引领课堂教学。教学目标是教师教学行为的依据。任何与教学目标无关的行为都会制约教学目标的达成,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语文课堂首先要强调“有的放矢”,让教学目标引导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比如在教学《愚公移山》时,基本目标要定在掌握重点字词(要罗列出来)、衬托手法、倒装句以及寓意上,这些目标要引领课堂教学全过程,要呈现给学生,让学生知道这节课自己要学什么,学完这篇课文要掌握什么。
目标要具体、量化,可检测。教学目标是教师课堂教学的一个标尺,要具体、可测量。众所周知,语文课文文体多样、知识多样、课型多样,语文知识的量化是有难度的。但正因为如此,语文课堂教学目标表述更加要清晰、具体、实在,不能宏观笼统空洞含混。不宜使用含糊不清、缺乏质和量规定的“了解”、“理解”、“掌握”等词,应具体明确“理解”、“ 掌握”到什么程度,会“运用”到什么水平。教师应根据具体的课堂教学内容恰当选择行为动词来明确表述学生应达到的目标,以加强教学设计的可操作性和教学质量的可测性。教学《我的叔叔于勒》时,可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正确掌握“拮据”、“正颜厉色”、“不苟言笑”、“忧心忡忡”、“累赘”的音形义,正确读写,能用这些词语造句;
2、掌握对比和衬托的写作手法的概念及特征,能熟练区分对比和衬托;
3、巩固学习人物描写对刻画小说人物形象的作用;
4、会借助对比、衬托及人物描写来分析“父亲”、“母亲”的性格;
5、体会“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情节设计对表现人物以及小说主题的作用;
6、感受作者对资本主义社会赤裸裸的金钱关系的批判。这些目标可以在两节课内完成,让老师清楚自己要教什么,学生知道自己要学什么,使教学重点突出,针对性强,取得好的教学效果。课后的训练也要寻找类似的小说供学生拓展阅读和练习。
目标设计要有体系概念。二期课改后,语文教材最大的特点就是活,淡化知识,淡化文体,淡化体系。但语文知识始终存在,是必须要传授给学生的,这是不能变的。在教学目标的设定中,要有篇章、单元、学期、学年的概念。要精读“语文课程标准”,对初中语文教材4年8个学期60个单元有整体的把握,建立初中目标知识体系。不能在未理解课标、未把握教材编写意图、未吃透教材的情况下想当然地教学。要认真地领会单元编排意图,把握学期之间知识的衔接,理清单元内课文之间的关系,理出教学的重点难点,明确教学目标,分解到各篇课文教学目标中,使每篇课文之间、每节课之间的教学目标保持单元逻辑关系,让学生建立起单元、学期、学年的知识树,在头脑中形成“单元思维导图”。当知识不再孤立,形成体系,语文教学效益也就提高了。
新教材作文课的教学目标是比较难以设计的,教师要结合每个单元《综合学习》内容以及初中生身心成长规律,循序渐进,分解写作要求和目标,分层次分阶段开展写作教学,切忌写作目标无梯度,无重点。
二、要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学生学习兴趣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永远都要重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有浓厚的兴趣,才愿意学,学得好。
在学科认识上,语文的外延是生活,语文课具有开放性、灵活性、情感性的特点,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要围绕这三个特点做文章。封闭、死板、无感情投入的课,学生是不会有兴趣的。要把握语文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特点,有高屋建瓴的眼光,从学生的终身发展来看语文课堂,教会学生学以致用,将学习内化为成长的动力,用语文知识、情感体验积累来触摸世界,叩开社会的大门。
在教学方法上,要拓宽语文课堂的外延,挖掘生活中的语文知识,引发学生的共鸣点。朗读、写字、阅读、作文、竞赛,多种丰富的课堂内容设计,提炼文本蕴含的真情,尽量多地发现学生的进步,鼓励学生,都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途径。比如在教学六年级“春天来了”这一单元时,就可以把学生从课堂带出来,到公园里,到小区中去感受春天的气息,领略春天的韵味。教学九年级“现当代小说”单元,可以举行小说赏析论坛,让学生来讲林老板、祥子、王一生等的形象,说说心里的爱与憎。这必然给紧张的初三生活带来激情和轻松,让学生爱课堂语文、爱语文。
在自身形象上,语文教师本人良好的修养、健康的情趣、儒雅的谈吐、丰富的知识、独到的见解、清新的文笔、动人的口才也是吸引学生、培养学生兴趣的重要方面。
三、要加强课堂训练
二期课改关注学生生命个体的发展。要坚决反对那种一味地讲授知识、搞“满堂灌”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语文的课堂训练重点应该放在语言实践和思维训练上。
会设计练习题目是语文教师的基本功之一,不能简单照抄照搬教科书、教辅书。不能简单地讲练分离,以练代讲。听、说、读、写,是语文课训练的基本形式。认真地听老师和同学的讲解、分析,明确简洁地把自己的感受和观点说出来,有感情地朗读,流畅地书写自己的思想和情感,这四种练习方法必须始终予以强化,因为语文课首先是语言课,也始终是语言课。
要精心设计课堂练习,针对学生实际和文本,把问题和题目设计得既紧贴教学目标,又有一定的坡度,能调动学生积极性。语文训练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要学习理科课堂练习模式,做到讲与练,练与练之间保持严密的知识层次和内在逻辑联系。讲练要结合,讲是为了练,练是对讲的知识的巩固。
重复式练习。识记性的知识,比如文学常识、基本概念、字词的音形义、名句背诵等,可以通过课堂的当堂抄写、复述、口答、默写、背诵等方式进行练习,趁热打铁,避免课后花大量的时间巩固和检验。
模仿式练习。对于描写方法、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说明方法、论证方法等基础性知识,可以让学生在理解掌握课文相关句段的情况下,进行口头或书面模仿。在《故乡》教学中,课文对故乡的白描勾勒、对闰土和杨二嫂的外貌描写等,很有特色,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模仿进行景物和人物的描写,以加深理解,及时运用。
拓展式练习。针对课堂教学的重点难点,可以设计一定的迁移练习,选择体裁、题材、表现手法、主题思想、时代背景等之中某一方面或几方面相似相关的作品,让学生进行拓展练习。初二“散曲小唱”单元中,两篇《天净沙》都是大家的名作,教师可以详细讲解其中一篇,让学生的认知达到最近发展区,然后对另一篇设计一些对比赏析性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让学生有向上跳摘到果子的成功体验,达到巩固拓展的效果。初三的《孔乙己》第二课时教学中,教师先分析讲解“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这句话,然后让学生思考:孔乙己是读书人,穿长衫,但为什么别人不叫他的名字而直呼他孔乙己?这个问题既与前一问题有内在的联系,又比前一问题深,需要学生在理解前一问题的基础上回到文本中思考,并结合理解旧中国落寞知识分子的心态和命运来回答。课外还可以迁移练习契诃夫的《小公务员之死》,巩固短篇小说刻画人物的方法,感受两篇文章主人公的性格、命运。
可以在课堂中采取读读,议议,讲讲,练练的教学方式,这一教学模式是上海育才中学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探索总结出来的,其指导思想是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能积极主动地学习。这四步中,读读是基础,议议是关键,练练是应用,讲讲贯穿始终,具体过程环节是:读(学生读文本)──议(学生间议论)──练(做习题、口头回答、书面练习、开卷小结、小作文等)──讲(教师根据学生读、议、练中产生的问题有的放矢地、画龙点睛地讲,进行点拨、解惑、总结、指导)。在二期课改的今天,这个教学模式仍然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可行性,能解决语文课堂讲得多、讲练脱节的问题,值得推崇。
四、要增强课堂感染力
由于分数的压力,很多语文课堂早早地向中考接轨,“这种类型的题目中考经常考到”,“这个是中考必考的”,“好好听,不然怎么考得好”,等等类似的话语不绝于学生之耳。殊不知,在急躁、直接的应考的背后,是课堂生动性、感染力和情感的弱化、缺失。
语文课堂上最不能缺的是情,最能震撼学生的也是情。语文教师的职业态度、精神面貌、教学语言、教学体态对于课堂的情感和感染力都有着关系,必须十分注重。这里主要讲要通过适当的课堂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内心的感情,增强课堂感染力。
注重创设情境,引发感情。情境教学是打开学生心扉的钥匙。文章包含着作者的情感。教师要在课堂导入和教学活动中创设富有感情色彩的具体场景或氛围,激发和吸引学生主动学习,让学生走进文本,让作品中的情感荡涤学生的心灵。如《秋天的怀念》,通过让学生讲述母子情深的故事来导入,“未成曲调先有情”,引导学生在上课最初的时间里建立积极的情感和心理体验,为整堂课奠定浓厚的感情基调。
注重纵情颂读,读出感情。读书是传统而经典的学习方法,书声琅琅本身就是一种美,美具有感染力。现在老师让学生读得太少,给学生读课文的时间和机会太少。优秀的文段,常需要纵情放声吟诵,才能解其意,晓其情。语文课堂上要敢于让学生在朗读中与作者对话,与作者产生共鸣,读出感情,受到熏陶。像《春》、《背影》、《安塞腰鼓》、《明湖居听书》、《有的人》、《岳阳楼记》、《出师表》、每周一诗、唐诗宋词元曲单元的诗歌等一大批名家名作,都必须反复地读,甚至熟读成诵。在古诗文背诵的检查中,教师有时候要把专注度从默写出来转到有感情地背诵出来,引导学生爱朗读,读得好。注重赏析词句,领悟感情。文本是教材的情感点和学生的情感点之间的桥梁。要重视引导学生品读、体味那些优美语段和关键字词,悟出神韵和情韵。比如那些耳熟能详的语句如“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满载一船秋色,平铺十里湖光”,“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等,真是字字珠玑,不胜枚举,值得师生慢慢咀嚼,细细品味,让学生在欣赏过程中,情感得到滋润,思想得以奔涌,心灵得到净化,让这些语句和文章成为学生思想情感库中的瑰宝,一辈子受用。
五、要合理使用多媒体技术
合理地使用多媒体能优化语文教学,但如果使用不当,甚至过分依赖,则可能降低语文课堂效益,对语文教学造成损害。
语文多媒体教学主要存在以下误区:
1、滥用多媒体课件,剥夺学生的主体性。学生的主要精力在观看课件演示上,师生互动减少了,文本研读淡化了,学生自主学习活动压缩了,思维、情感活动被压抑了。
2、多媒体挤占教学内容,压制了学生的思维品质和想象能力。多媒体取代文本和师生语言成为学生学习的对象,使学生的思维缺少锻炼,得不到扩散;图片、声像替代语言文字,一定程度上屏蔽了学生的主观想象,削弱了学生的思考能力和想象能力。
语文教学使用多媒体课件注意以下原则,有助于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1、不可替代性原则
课堂空间有限,多媒体课件不是用了就好、用得越多、越复杂越好。多媒体服务于教学内容,只有在其他教学形式无法替代它时,才能正常发挥独特功能,体现效率。“画蛇添足”的,效果不明显的应少用或不用,过多过滥不利于教学效率的提高。
2、主体性原则
进行语文多媒体教学,学生始终是课堂的主体,不能忽视教师和学生作为人的精神和人的价值。师生要对话,学生与文本、作者、情景和人物要对话。要留给学生理解领会作品的空间。任何生动的画面,震撼的音乐,精美的演示,都无法取代学生的自我思考、自我理解、自我欣赏、自我审美过程。
3、灵活性原则
有效的课堂是师生互动自然生成的,固定的模式是无法预见和驾驭课堂的。多媒体教学是为课堂服务的,是被“借助”,而不是被“依赖”,不能喧宾夺主,不能被它的程序牵着鼻子走,要灵活地根据需要去运用。
聚焦课堂 立足有效 提升质量 篇4
促进教师发展和提高要从课堂入手,提高教学质量也要从课堂入手,因此,追求高效课堂是我们主任的常规工作。在备课上下功夫
作为主任我们必须在备课上下功夫,这是高效课堂的关键。
1.1 实效备课
集体备课在形式上我们重点抓了教师的备课时间,备课人员,中心发言人材料。每周的集体备课我们领导都巡视检查,做好详细的记载,周末及时总结。在内容上我们重点从两个方面进行了指导:一个是反思前一周的上课情况,反思前一阶段备课中出现的问题,重点反思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讨论如何解决问题,共同商讨解决的办法。另一个是备这周的备课内容,因为时间有限,我们要求教师重点研究的是教学重点和突破重点的方法。
1.2 适用教案
改革原有的教案形式,我们已经实施了3年,共有两种教案形式:既“共享教案”、“个性书案”。电子共享教案,就是一个学年学科组,每人分单元备课,组合成一个电子教案集。个性书案,就是教师根据自己和班级的实际情况,在书上写出的教案,主要有:教学目标、重点、教学方法、习题的设计等,同时我们根据需要学校设计了备课空间卡,补充了书上空白的不足,而且给教师备课以指导。在听课上勤深入
作为主任,在“推”推门课和“听”教研课以及看“展示课”时,我认为应带着自己的“切入点”和“落脚点”去推、听和看,及时的用科学的思想和方法指导教师、引领教师。
2.1 推门课“推”出的观点
“推门课”我们“推”什么?如果我们把推门课比喻成“家常菜”,那它就应该是平常、实惠、有营养。所以,要做到:“四推”,我“一推”教师是否规范教学和规范管理;“二推”教学设计是否符合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三推”教师是否驾驭了教材,掌握三点(重点、难点、学科特点);“四推”教师是否注重面向全体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一节好的推门课就应该是规范、实在、有用、高效。
推门课是保证教育教学质量的主要载体和过程形式,要充分发挥推门课的促动价值,通过推门听课随时搭建起听课领导和授课教师的交流、指导、引领的平台,及时的渗透科学的思想和方法,体现推门课的价值。
2.2 教研课“研”出的思想
教研课听什么?如果把教研课比喻成家里来了客人时准备的有几个拿手好菜的一桌丰盛佳肴,那它就应该是特色、丰富、多营养。所以,我做到“四听”,我“一听”教师的教学思想是否是激励学生,是否是尊重学生;“二听”教学路子是否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否主动参与,逐步尝试,体验感知,快乐合作?是否教师的角色是在启发、引领、升华;“三听”教学活动是否真实、生动有趣,符合科学规律;“四听”教学过程是否达到知识生成、能力生成,是否是为了满足学生的终身发展需要?
要把教研课定位在课例研究上,是开展课堂教学的重要的载体和形式,要积极发挥教研课的研究价值。通过教研课推动教师的专业对话和学术批评的交流,自我剖析、各抒己见,献计献策,强化理论与实践的互动,体现教研课的研究价值。教研课应当以学年学科组为单位,集思广益,由上课教师内炼后进行,再由大家交流、反思、提升。
2.3 展示课“看”出的理念
展示课看什么?如果把展示课比喻成饭店中推出的本店特色菜的话,那它就应该是色、香、味俱全的全营养套餐。所以,要做到“四看”,我“一看”是否具有示范和引领作用,能够体现新课程理念;“二看”是否具有实效作用,能够让学生实实在在的收获知识和有所感悟;“三看”是否具有真实性,能够客观的体现教与学的真实水平和实际情况;“四看”是否具有价值性,对促进教学和提高教师素质起到实质性的作用。
展示课拒绝作秀、失真。授课教师力争精益求精,上出特色水平,上出能力发展,起到示范和引领的作用。
这三种课的“四推”、“四听”、“四看”在每次参与听课之前,首先要在活动前通知给全体教师,让老师们有章可循,这样,在课后能及时对照,及时反思,和老师在课后交流的时候也好有所参照。另外,我们在听课过程中也要因人而异,比如,要求全体教师都要能上出好的“推门课”,鼓励中、青年教师平时也要上出“教研课”,倡导骨干教师要经常上出“示范课”。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教师们即使在没人听课的时候也可以按照这些要求自行对照和反思,结合自己的水平,上出无听课人的“推门课”、“教研课”、“展示课”。在作业上做文章
作业上的要求我们主要是充分发挥班主任老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及作业的反馈和复习作用。主要采取了作业三级管理,即:学校特色作业,学年特色作业,班级特色作业。改革常规的作业种类以及批改要求。学校特色:日记、写字、写作,改革作文批改,采取教师批改和学生互评以及学生自评相结合的方式,培养孩子的能力。学年特色:根据实际情况每个学年设计统一的作业,批改不做要求。班级特色:班主任老师根据自己班级的实际有针对性的设计作业。学校采取检查、展览等方式进行评比。
总之,作为主任就应当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课堂改革实践中多指导、多引领,倡导教师把删繁就简作为工作方式,把精益求精作为工作态度,把反思提升作为工作过程,把赏识快乐作为工作理念,与教师一起探索研究,一同实施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之法!
聚焦课堂 立足有效 提升质量 篇5
——武南镇中畦中学质量提升经验交流材料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很荣幸在这里与诸位同仁共同交流有关学校如何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问题。我交流的题目是《立足有效教育途径,全面提升教学质量 》。
近两年来,在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正确领导下,我校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理念,全体师生精诚团结,不断创新,共同谱写了中畦中学发展的新篇章,教学质量不断提升,特别是近几年中考成绩一直在凉州区名列前茅,得到了各级领导及父老乡亲的认可。下面我就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和与会的领导及同仁们做如下交流:
一、创新班级管理,常抓养成教育
学校在狠抓教学常规的同时对班级管理工作进行了大胆创新。
1、打破学科界限,体育教师成为我校班主任队伍的骨干力量。我校现有体育教师5人,其中有4人担任班主任工作。一个学校由如此数量的体育教师担任班主任,这在全区应该算是一个特例,但这却是我校的一个小小的特色。经过我校几年的实践发现,体育教师不带班级的主要课程,因而避免了学生对班主任所带学科偏好而出现偏科的现象,更有利于学生各科的均衡、全面发展。其次,由于体育教师所受的专业教育,从而形成了他们干脆利索、勇武果断的工作作风,所带班级逐步形成了勇往直前、敢打敢拼、永不言败的良好班风。因此,我校也便建立起了一支以体育教师为核心的班主任队伍,为我校的班级管理工作书写了一个又一个的辉煌。
2、学校对优秀班主任带班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八年级一个班主任同时带两个平行班,通过近一年的尝试,这两个班各科成绩比其余
聚焦课堂,有效教学 篇6
—— 基于课题研究的教师专业成长之路
无锡新区旺庄实验小学 李志芳
什么是“有效教学”,“归根结底离不开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而学生的全面发展又是以有效地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准为前提的”。(钟启泉)那么该如何实施有助于学生成长的有效教学,我校以课题研究为抓手,聚焦课堂,研究课堂行为,开展一系列的校本研究,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优化课堂生活质量,促进学生的最大发展和教师的专业成长。我们认为课堂教学是由课前预设、教学过程、课后反思构成的。所以我们主要在以下三个方面作了实践研究,促进教师专业的成长。
(一)指向课堂,提高对文本的把握和预设能力。
由于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真实想法是教师难以预计的。教师只有在课前做好充分的预设,才能在课堂教学中游刃有余地把握各种生成的资源。因此,我们教师应该课前深度研读教材,把握文本,了解学情,做好完备的预案。
1、集体备课,读深文本。我们在学科组中采用个体备课、集体共享、共同完善的备课方式,每位教师平均分担精备若干篇目或单元的教案,然后资源共享,这样人人就都有了整册教案,教师对与他人的精备教案则结合自己学生的实际采用批注、增删的方式自行调整。这种备课方式减轻了教师的负担,使其有充足的时间分析教材、研究学生个性,在有效时间里,实行个性化指导,同时便于学习别人的经验,将集体的智慧发挥至极致,促进团队内教师的专业发展。
2、专题探讨,深研文本。专题探讨指针对一个专题,由各个学段老师共同探讨,这样的教研活动以课例为载体,以研讨为依托,进行横向与纵向的比较,加深教师对年级教材的把握,加深教师对专题深入的认识。例如数学学科就“统计知识”这一专题进行了探讨。三年级数学下册“求平均数”,四年级数学下册“单式折线统计图”,五年级下册“复式统计图”,均以统计知识为主,渗透基本的统计知识和数学方法,对于寻找教学的共性与联系,做出了新的探索和思考。例如语文学科对“篇幅长的课文怎么教?”“内容简单的课文我们还教什么?”等,挖掘文本资源,进行深度探讨。这样的专题探讨,主要解决教师从事教学研究的能力、课堂教学的实践智慧的提高问题。
3、专业引领,读活文本。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加强自身的学习,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向书本学习,向同伴学习,向名师学习,并加强交流。名师的课堂充满魅力,但是并不是照搬照抄就可以全部学来的。但听了总有那么几个亮点让你难忘,某个细节充满智慧的处理,这些我们是可以学到的,于是就记下来,放在网络平台,实现资源共享。我们把这个平台叫作“难忘精彩细节”,为教师提供智慧教学的支持和帮助,引领教师创造出更多这样的亮点,让文本生动起来,让课堂灵动起来。
(二)聚焦课堂,提高对生成性资源智慧调控的能力
预设的方案只是为我们的课堂教学提供了范式,提供了行走于课堂的思路。课堂是千变万化的,充满生命活力的,面对生成性资源,教师应该调整预设,机智地驾驭课堂,让课堂呈现别样的精彩。我们结合课题《小学互动—生成课堂教学的研究》,观察课堂行为,咀嚼互动,回味生成,开展有效研究,提高教师对课堂生成性资源的智慧调控能力。
1、研课——三种组织形式。
同课异构。对同一内容采用不同的构思,不同教法,达到相同的教学目标。旨在创设一种开放多元的研究环境,追求“和而不同”教研品质;提供每一位教师展示自己研究思路的平台,激发教师智慧的碰撞,形成殊途同归的课例资源,使教师在思辨中长善救失、博采众长,共同提高。我校一般开展校内或者校际联合同课异构,对于教师的成长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同课精构。指对同一内容的接力实践,连环跟进,以追求教学最优化的一种教研方式。例如同一年级同一学科对同一内容进行教学,后面一位老师在听了前面一位老师的课后对教案进行反思调整,对可能的生成进行二度预设,精益求精,然后进行实践。这样最后形成的往往是一份完备优秀的教学设计,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异课同构。对相同类型、相同题材或相同研究问题的课进行比较式教研,从中摸索出规律。例如苏教版语文教材几乎每个单元课文都有一个主题,这一组课文可以采取异课同构的方式,在比较中寻找教学的共通点,在迁移中探索习得的结合点。
2、议课——三个“关注”。
我们强调三种取向:第一,关注学生,从学生“学”的角度评议“教”的质量,这里的学,一指学生是否学得有兴趣,学得自主,二是学生有没有学会,有没有会学;第二,关注互动,课堂中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在“首席”引领下的互动是否都有效;第三,关 注生成,对于哪一些生成性资源应该进一步开掘,哪些应该放弃或者哪一些获得了预约的精彩进行商讨。我们倡导以“议”代“评”,议是围绕着研究主题与课堂教学展开的自由研讨,是观点的陈述,是方法的探讨甚至辩论,总之,我们是通过议来群策群力,共同剖析成败,研究改进策略。
(三)反思课堂,升华对互动生成的感悟和理解。
自我反思是教师个人以自己的教学行为为思考对象,对自己的教学中所作出的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自我审视和分析的过程。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理论与实践的对话,是教师研究的最基本方式,我们引导教师关注课堂,关注过程。既开展具有前瞻性的教育教学行动前的反思,又开展具有监控型的行动过程中的反思,更提倡开展具有批判性的行动后的反思。我们引导教师关注教学中有效互动,智慧生成的精彩,关注教学中那些不尽如人意的遗憾,还关注自己通过研究课、比赛前后的磨课变化。挖掘成功背后支撑的理念,分析缺失行为背后可能的归因,然后或提炼或寻求新的策略以应对新的生成或后续的教学。同时学校开辟了《旺小教改》、《旺小论坛》、校园网络等宣传平台,为教师创设展示成果的空间,升华对课题内涵的感悟和理解。
读《有效教学,聚焦课堂》有感 篇7
今年有幸读了这本书,书中大量设计ppt制作,多媒体课件具有丰富的表现力,不仅可以自然逼真地表现多姿多彩的视听世界,还可以对微观事物进行模拟,对抽象事物进行生动直观的表现,对复杂过程进行简化和再现等。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充分利用声音、动画、视频等多媒体手段,可以将静态变为动态,既可连续演示,又可分布演示,化抽象为形象,扩大学生感知量,充分表现教学内容,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
1.可创建情景、渲染气氛,增强学生求知的兴趣。传统教学中教学方式手段比较单一,大多数课堂仅用粉笔、黑板,靠教师一张嘴滔滔不绝地讲,时间长了学生听起来枯燥、乏味、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效率低下,束缚了学生的思维想象,结果很容易引起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倘若课堂教学中合理借助于多媒体技术,则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轻松引领学生进入直观、形象、甚至虚拟的场景,使学生犹如身临其境,学习兴趣倍增,由被动变为主动学习。
2.可创建虚拟实验室进行实验模拟,有助于突破重点和难点。在物理课堂中,用实验来演示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法,但由于实验受到时间、空间等因素影响,因而总有许多力不从心之处。利用多媒体技术的强大开发功能可弥补其中不足,现在我们可运用不同的软件在计算机上模拟实验过程可获得很好的效果。
3.把多媒体技术运用在课堂教学中,可避免浪费许多时间在黑板上抄抄写写,使教师花更多精力用在重点内容,疑难问题分析上,做到时间安排恰当,内容分布合理。
多媒体在物理教学中的优势显而易见,它是为教学服务的,是辅助教学,在教学中应特别注意避免以下问题:
1.多媒体辅助教学,课堂容量大,节奏快,学生要把课堂上传播的知识进行消化和吸收,是有一个认识、思考、探索的过程的,应处理好多媒体速度“快”与学生学习“慢”的关系,是要遵循学习规律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既不能只顾教师对学生的灌输,也不能让学生脱离教师而单纯与机器交互学习,不能用电脑代替人脑。多媒体教学必须充分体现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和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这样才能充分体现多媒体在教学中的真正意义。
2.多媒体演示实验替代物理实物演示。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和观察为基础的学科,教学中的实物演示,不但真实、直观、形象、生动,而且在实验中能够发现新现象,提出新问题,他不但使学生对物理原理的认识和理解能起到帮助作用,而且还还原了物理学的真实面目。虽然多媒体展示操作方便、可见度高,但它毕竟是人工化、科技化和理想化的产物,有别于现实中的客观事物,所以课堂教学中有必要做的物理实验,要尽量让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让学生获取第一手资料,养成科学的研究方法。当然对于一些限于条件,不能进行的实验,合理的用多媒体模拟,也是可取的。
3.采用多媒体辅助物理教学就是现代化教学,就是一堂好课,为了多媒体而使用多媒体。多媒体辅助教学作为一种现代化教学手段,并不是排斥传统教学手段,应是二者有机结合,优势互补,获得最大的教学效果。并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合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有时通过教师的语言、板演、手势及通过观察学生的表情、提问等反馈手段,教师灵活掌握教学策略,因势利导反而会获得更好的效果。任何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只是教师开展物理教学活动的工具,它必须依靠教师科学地设计、精心地组织,才能发挥它的效能。教师对学生特有的人格影响是任何教学手段都无法代替的。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应使学生成为有信息素养的人,多媒体辅助教学是提倡的,用它来解决传统教学手段所不能解决问题,或难以实现的问题,似乎更有价值。
正确地认识多媒体技术,首先不能把多媒体课件作为理想的、真实的模拟来认识,而只能作为认识事物的中介与桥梁;其次,多媒体必须适时、适度、适当在运用,合理开发;其三,多媒体手段必须与其他媒体或手段相结合,才能消减负面影响,发挥它的最佳功效。
1.与传统教学模式有机结合,取长补短,相辅相成 尽管传统的物理教学模式有一定的弊端,但现阶段仍是其他教学手段无法完全替代的,例如物理实验,能够实际操作的,就尽量不能用多媒体课件去模拟,以免学生对实验结果的真实性产生怀疑。依据实际教学内容,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有机结合多媒体手段,只要有利于学生知识构建、能力的发展,就是成功教学。
2.使用多媒体手段必须立足辅助地位,符合学生实际,注重实效,突出学生的积极参与性和教学内容,灵活运用
现代化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教材、媒体,这四个要素彼此联系,相互作用,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在课堂上要充分体现出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还要突出媒体的辅助功能,不能让媒体替代教师的授课,更不能一味去追求表面的“奢华”,而撇开教师的主导作用、授课的艺术及课堂效果。努力构建传统教学媒体与多媒体协作运作传送信息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
教学媒体必须为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服务。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而确定用什么样的媒体,让学生始终处于积极参与的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利用多媒体,制作ppt课件对课堂教学很有用。
读《有效教学,聚焦课堂》有感
洋河蔡家堡小学
曲平
立足语文本位 追寻有效课堂 篇8
摘要: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的基本形式,它关系着学生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的形成与提高。本文从教师课前合理制定教学目标、课上扎实开展言语实践活动和课后及时进行教学反思三方面畅述了如何立足语文本位,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语文本位、课堂教学、有效性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应致力于学生的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如今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语文课堂教学就整体而言,是在朝着理想的方向不断推进,但是由于我们对课程理念理解、领会的偏差,以及实践经验的缺乏,造成课堂上出现了许多非语文、泛语文、形式化、低效化的现象。作为语文教师,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时刻牢记语文教学姓“语”,不管怎样创新,要体现语文阅读教学的特点。课不能上得华而不实,甚至哗众取宠。要立足语文本位,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合理制定教学目标。
“最适合的就是最有效的。”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和灵魂,在教学活动中有定向的作用。现代教学理论和实践都证明:教学目标的有效性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前提。语文教学目标只有体现学科的特点,明确课堂教学内容,才能保证课堂的有效性。制定语文教学的目标应做到以下四个方面:
1.准确: 语文教学目标的准确应体现在摆脱“知识中心论”,定位于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即不仅重视学生对语文知识的适度掌握,更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语文运用能力以及创新思维能力;不仅重视发展学生的智力因素,而且注重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当然,目标众多,并非时时处处都要一应俱全,面面俱到。具体到一篇课文、一节课,可以适当增删,有所侧重。
2.明确:语文教学目标的明确是指不要过于宽泛。在一篇课文中,在一节课上,哪些知识只要一般了解,哪些知识需要理解并会运用,要着重训练听说读写中哪一项能力,应达到什么程度等等,都应尽量细化,明确到位。同样,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感等方面的目标,也应作出确切的规定。毫无疑问,只有高度明确的教学目标才有现实的可操作性和可评价性。
3.适度:在设定教学目标时,要切合学生的实际,难易要适中,让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目标过高,通过教学难以达到,学生觉得高不可攀;目标过低,不易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到索然无味。
4.分层:即根据学生认知结构、学习水平、动机意志等的差异,制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在班级教学中学生间获得同样知识所需的时间存在较大差异,要在同一时空中按划一目标发展,部分学生学习时间的浪费十分明显。在实践中,如能按照“最近发展区”理论把获得某种知识所需时间和认知发展水平大体相当的学生进行归类分层,并确定与各层次学生的实际 可能性相协调的分层递进教学目标,教学效率即可大幅度提高。因此,有效的语文教学,决不能搞“一刀切”,让全体学生接受同一水平的教育。
二、扎实开展言语实践活动。
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习识字写字;在一定的语境中理解词语,品读词语;在读书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等,这就是语文课上的学生言语实践活动。而在现行中学语文教学中,由于一些老师对大语文观念和新课程理念的理解有偏差,导致了对文本解读的作用和价值认识不足,或漠视文本,用热闹的课堂讨论代替个人的“潜心会文”;或错过文本,以浅表的课堂活动代替深层次的思维训练,弱化了课堂教学中深入的文本解读对于学生的知识积累、能力提高、情感丰富、价值观形成的积极作用。
如何让学生有效地进行言语实践活动,笔者认为必须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至少要抓住“读、思、练”这三个环节,通过“读、思、练”的携手合作,学生在感悟语言、积累语言的同时,不断地运用语言、创造语言。这样,积累促进了运用,运用又更新了积累,学生的语言仓库得到了丰富与充实,言语能力也会跟着节节拔高!
1.注重朗读,自主感悟。
朗读是感悟语言、积累语言的重要手段,是启迪思维、熏陶情感的不二法门。语文课堂应注重朗读,让学生会读、多读,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读来领悟、体验。
为此,语文教师首先必须树立学生应该是文本阅读的主人的观点。《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而事实上,我们在语文课堂上却只顾着自己设计好的教案,其中的程序、环节,常常成为束缚老师手脚的绳索。上课时,不等学生仔仔细细地将文本读深读透,就匆匆忙忙地要牵着学生的鼻子进入条分缕析。这样的学习,对于学生而言,大多是食而不化,一知半解,囫囵吞枣。老师的催促,或者有时象征性的读书,也只是一个走过场,学生的读书犹如蜻蜓点水,一带而过。本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阅读中进行思维和情感活动,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可惜,由于没有阅读,这些内容就会成为空中楼阁。所以,很多有识之士大声疾呼:给学生在课堂上读书的机会!
要强调的是,只要让学生读书,就一定要有明确的目的和要求,方向和方法一个都不能少。如果缺省了,那就显得茫然无序,没有实效,徒具形式。例如让学生预习一篇新课文,则要让学生自行解决字词,标写好段落序号,在此基础上读熟读通文章,对于一些学习习惯不好的学生,最好还要给他更具体的提示,比如,课文要读三遍,生字词的注音标注到行间,文字优美的提示他多积累词语,人文价值不一般的则请他透过语言文字的符号去品味出深刻内涵,等等。这样让他们知道该从哪些方面去着手,免得自己也不知道该干什么,只会坐在位置上一遍又一遍地从头到尾地傻读,除了重复得让他反感以外别无效果。再如课堂上让学生初读课文的时候要求能用一句话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再读课文的时候,则要求学生能很快发现自己最喜欢的段落、语句,并想想为什么喜欢;精读课文的时候则要求学生对这些自己认为的精华部分与同伴分享,再与全班同学共享;品读课文的时候,则要求学生针对课文、作者、老师、同学的见解,提出自己的看法,力求不人云亦云,等等。总而言之,每一个读书的环节都不是可有可无,而是环环相扣,螺旋上升,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遵循学 生的认知规律来引导学生学会读书。
2.启思导疑,放飞思想。
魏书生老师说过这样的话:“评价一堂课好坏的标准,不应当是只看这节课多热闹,教师讲了多少内容;一堂课好坏的标准,主要是看学生是否在进行积极思维,教师的讲解与学生的思维之间是否有一根看不见的线始终紧紧地维系着。”
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只有全体学生积极参与、积极动脑思考探索才能有所得;也只有全体学生积极参与、思考探索的课才是成功的高效的。“学而不思则罔”,学生如果不动脑,怎能期望有收获?曾听一位老师上《散步》这一课,老师问:“为什么‘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学生沉默,老师随口就说:“尊老爱幼嘛。”老师的回答是精彩的,只可惜是老师说的。学生是一个有生命的个体,对知识的消化和吸收是需时间慢慢咀嚼反刍的。教学环节过于饱满就会无意识地束缚学生自主学习的自由,限制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学生没有思考的过程和质疑的机会,就无法放飞自己的思想,久而久之,学生的思维就会永远停留在低水平的层次上,永远走不出前人的窠臼,日复一日的循规蹈矩,成为一个车间流水线下来的没有个性的“产品”,思想僵化,缺乏活力,没有创新意识。在现实生活中,这样“高分低能”的学生给我们留下的教训还少吗? 新课程渴望更多的精彩回答是从学生的嘴里说出来的。然而,对于涉世未深,社会阅历和理论修养都不甚丰厚的中学生而言,期望教材文本短时期内直接激起他们的兴趣,让他们自觉得到美的享受和知识上的教益是不切实际的。调查表明,教师教学之前,学生在阅读课文尤其是一些经典之作时,思想上往往是困惑迷茫的。他们常常不知道作品好在何处,应该学习与借鉴什么。即使偶尔有一些美的体验与感悟,也往往是凭借直觉,无法从理论上加以阐释,无法用言辞加以表达,处于一种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状态。从认识上来说,远远没有达到自觉的程度。这就亟需教师的引导与点拨。而从教师方面看,能有效引领学生直切文本主旨,径奔知能关要,真正让学生在心灵上触动、在知识上领悟、在阅读理解能力上提高的倒不是什么滔滔不绝的讲解,而是一些精当的、具有启发性和探索性的提问,以及答问后的讨论、点拨。即使可能经过引导,学生仍然不能知道,但是,经过引导和没经过引导,在学生的脑子里留下的痕迹是很不一样的,因为学生经过了思考,哪怕一分钟,都是有效的,这就是引导的价值。“给”的永远是死的知识,而“导”却能激活新的源泉。
3.有效训练,夯实基本功。
新课程标准实施后,语文重视了学生的体验、感悟,在以往的语文教育中的“训练”,很快遭到了口诛笔伐,似乎以前语文所有的问题都是“训练”惹的祸。现在,人们谈及“训练”一词,往往是讳莫如深,几乎是避而不谈。我们要看到以往的语文教学中,一些机械枯燥乏味使得学生对语文学习丧失信心的训练,但是,我们不能就此认定,语文教学就不需要训练,这其实是矫枉过正的做法。我们知道,学生的学习犹如游泳,如果不把学生抛入水中去呛几口水,去实际训练,只在岸上指手画脚,任你如何比划,恐怕几年下来,学生还是一个旱鸭子。要体现新课标提出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实践“三维目标”思想,语文课堂就要扎扎实实地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我们在反对高消耗的应试训练的时候,把语文学习应有的训练也当作一盆脏水一样泼掉了。这真是可惜!比如,有的学生字写得七歪八扭,书读得支离破碎,说话像蚊子嗡嗡叫,作文更是词不达意、别字连篇、语句不通„„这些都必须 要旗帜鲜明地加以训练。否则,语文素养的达成就会成为一句空话。
就拿“小组讨论”来说,它可谓是听说读写的综合训练,要做到扎实有效首先要设计好“讨论”的程序:(1)出示教师事先根据教学目标和重难点设计的或由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自主设计的贯穿全文的有讨论价值的问题。(2)学生根据问题各自安静阅读文本,思考。(3)小组展开低声讨论,先由组员轮流阐述自己观点,组长记录,再由组长组织讨论修订代表本组的观点写好发言提纲。(每一次教师只选择其中一组全程参与和指导)(4)小组推选代表上台发言。(5)教师点评、总结。这当中的论题,应该是有讨论价值的。尽管没有标准答案,但必须是有利于学生思维素质和思想素质养成的。其次“说”要“说”得好,先要有充分的阅读和思考,形成个人观点,还要认真倾听,听明白了他人的观点之长才得以不断修正自己的观点,听出了他人的不同理解才得以言之有物地据理力争。再者是“写”,将小组观点有机结合简练概括下来,共同斟酌推敲表述的词句。这一过程要落实到位,至少要用上半节课的时间,而绝非花个几分钟流于形式热烈吵闹一番就能收到合作学习效果的。
三、及时进行教学反思。
新课标非常强调教师的教学反思。一个称职的教师,决不能“教书匠”式地“照本宣科”,要在教学中不断反思,不断学习,与时俱进。如果我们能自觉地把课堂教学实践中发现的问题,细心冷静地思考和总结,并最终能够有意识的、循序渐进地将研究结果和理论知识应用于下一次的课堂教学实践中。那么,教学状态才能达到更优化,学生也才能得到更充分的发展。相反,如果我们不及时反思,很多感觉稍纵即逝,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还会出现类似的问题,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如教学《〈长征〉节选》,在学生分角色朗读到警卫员大喊“不!„„不!„„”阻止彭德怀杀马时,由于扮演的同学读得有些生硬变调,其他学生哄堂大笑,这样的朗读给课堂带来了负面影响。课后思考,如果课堂上多补充搜集到的资料,多引导学生去体会红军过草地时的艰险惨烈,学生就会更深入地感受到彭德怀为了挽救战士的生命欲忍痛枪杀爱马的悲壮气氛。朗读时就不会出现上述情况。
总之,追求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是一个长期、艰难而又曲折的过程,它不可能会一蹴而就的,我们既要为之进行持续不断地努力,又要时刻保持清醒而睿智的头脑。
聚焦课堂 立足有效 提升质量 篇9
——绿春县大兴小学教育工作会议经验交流材料
大兴小学是绿春县唯一的县属小学,是绿春县小学教育的窗口,是辐射全县小学基础教育的示范性小学。与所有的学校一样,学校的管理者在努力争取改善办学条件的同时,更多关注的是如何提升教育教学质量,而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专业素质的高低。因此,近年来我校致力于探索和实践如何更有效促进教师专业的成长,从而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方法和途径。我们做的工作不胜枚举:走出去学习、培训、观摩;请进来进行示范指导。但是,区域差异形成的学校基础设施、学生素质等方面的因素,使得许多先进的教育教学思想、理念,在我校实际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收效甚微。在不断的探索和实践中,我校逐渐确立了‚立足校本教研,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校本教研工作思路。为此,我们做了许多尝试性的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具体做法如下:
一、完善校本教研的管理与评价,激发校本教研活力
为了激发广大教师参与教育科研的热情,强化自我发展的意识,我校结合实际制定了《绿春县大兴小学校本教研制度》,形成‚学校——教研组——备课组——教师‛的校本教研管理网络,分级负责管理校本教研工作;制定了《绿春县大兴小学教师教学工作常规》及《绿春县大兴小学教师教育教学管理及奖惩制度》,规范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过程‛,关注对‚结果‛的评价。同时将评价结果与教师的年终质量考核奖励、评优、评先进、评骨干、评职称挂钩,极大地提高了教师积极参与校本教研活动的主动性。
二、加强理论学习,驱动认识 理论是行动的指南,有效的理论学习可以扩大教师的视野,提高教师发现问题的灵敏度,增强教师诊断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我校将理论学习与解决教师的教学问题有机结合起来,开展‚问题式的理论学习‛:针对‚教学问题‛举办各种学习培训班、专题讲座;构建‚一定(定课题)‛、‚二学(学理论)‛、‚三上(上探究课)‛、‚四论(写体会)‛的教研模式,开展小课题研究,将理论学习与教学工作结合起来;结合实际将教师综合素质校本培训工作融会到教师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中,让教师在实践中学习,学习中实践,教师撰写论文硕果累累,2007至2008年教师论文分别获得省级一、二、三等奖各1篇;州级一等奖10篇;州级二等奖13篇;州级三等奖4篇。使得校本培训工作卓有成效。在近两年的校本培训工作中,我校先后被评选为县级先进集体和省级先进单位。
三、创建校本教研特色
一是改革教研活动的组织内涵与形式。我校着力改革教研活动的组织内涵,实现教研、培训一体化。每学期期末,进行教师个人‚教学问题诊断‛,充分挖掘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问题,建立学校问题资源库,以‚问题‛为先导开展教学研究。同时将教研活动的组织形式下放到教研组、备课组及教师个人,使教研立足于教师,服务于教师,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二是开展研究课、汇报课、公开课‚三课‛教学研究。每学期,结合实际有重点、有针对地开展‚三课‛教学研究活动:上学期主要针对新教师和一年级起始教育工作,组织开展‚新教师汇报课‛、‚一年级教师汇报课‛;下学期,以学科教学研究、青年教师培养、学科骨干教师培养为中心,开展备课组课例研究课、青年教师、学科骨干教师培养示范课和汇报课。对‚示范课‛的组织,更关注学校自身的需求。如:根据我校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对‚如何处理应用教材,将语文基本功的训练,融入‘课文’的学习中‛难以把握,打破常规来安排语文示范课,将语文示范课用常态课的形式展现给教师。
三是实行‚月听课‛制。每学期开学第一个月,学校行政领导、教研组组长有针对性的不定人、不定时进行‚推门听课‛,对上课教师的备课情况、作业的布臵与批改情况进行检查。听课后,及时与教师交换意见,促使其改进提高。
四是开展‚观课‛活动。每学期以‚常态课‛的形式,在各备课组开展相互听课、议课活动,让组内同学科教师在‚观课‛活动中,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共同提高。
五是规范完善备课。为了提高备课质量,改变教师平时备课或照抄现成教案,或不备课就上课的不良习惯,对备课管理进行大胆改革尝试。采取个人备课与集体备课相结合,实行‚五固定‛、‚四研究‛、‚三统一‛,每周一次集体备课的备课常规管理。这种备课常规管理不仅为教师创建了学习共同体,营造了相互学习,共同进步的教学研究氛围,也杜绝了不备课或照抄现成教案的习惯,从而促进教师专业素质的提升,为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奠定了基础。
六是规范一年级基础起始教育工作。将一年级基础起始教育工作纳入学校常规工作中,每学年上学期,将其列为一项中心工作,开展‚一年级入学教育周‛活动。首先从学生学习、品行训练方法、汉语拼音读音规范、写规范字等方面对教师进行‚上岗前培训‛,强化教师的教学、管理能力;再通过一周的学生养成教育训练和召开家长会,形成教师、学生、家长管理一体化,为顺利进行起始年级教育教学工作和提高质量奠定了基础。七是加强对青年教师、学科骨干教师的培养。制定了《绿春县大兴小学青年教师培养规划》,每学年,依照计划实施对青年教师、学科骨干教师的培养。近两年,我校派出参加各级各类教师学习培训共计54人次;2008年,我校许静老师取得州级骨干教师资格,填补了我校州级骨干教师的空白。
八是加强对新教师的培训。每个学校的教师结构总是在不断变化,每年总会有新教师充实到学校。为了让新教师尽快适应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不影响学校工作的正常运作,每学年上学期,我校又将对新教师的培训列入中心工作之一。通过集中培训和结队帮扶的形式,加快对新教师的培养。
由于我校立足校本教研,着眼于教师专业成长,强化教师业务能力的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逐年上升。近年来,我校在全县期末统测中,一至五年级各学科成绩均名列前茅;在近三年的毕业检测中,均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为上一级学校输送了一批批品学兼优的学生,得到了各级领导、社会、家长的认可。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距上级的要求,社会的期望,还存在不少差距。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一定以科学发展观为领引,团结带领全体教职工,立足本职,齐心协力,努力工作,坚持以‚科研为主导,以教研为主线‛的发展思路,开展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努力促进教学教研工作的两个转变,即从‚经验型‛教学向‚研究型‛教学的转变,从‚被动型‛教研向‚自主型‛教研转变。为办好绿春人民满意的教育事业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聚焦课堂 立足有效 提升质量 篇10
(以姓氏笔画为序)
一 等 奖
王元权 王连松 王
俊 刘志国 江
静 张
华 张
涛 易媛媛
于利松 吕成相 沈光华 李
朴 肖
祥 陈银中 范
杨 顾伟伟
永宁路实验学校
王兆伟 陈涛镇中心小学
王明亚 县实小
吕广汉 正红镇第二中心小学
朱宝香 八滩实小
吴海兵 正红镇中心小学
张金佩 界牌镇第二中心小学
孟庆娥 东坎实小
嵇翔鸥 二 等 奖
滨海港经济区第二中心小学 左永伟 滨淮镇第二中心小学
朱海华 滨淮镇中心小学
沈富康 天场镇中心小学
李克龙 农业园区中心小学
张祥兵 正红镇第三中心小学
於腊梅 东坎镇坎北小学
施金彤 五汛镇第二中心小学
梁
凯
滨海港经济区中心小学 县二实小
东坎镇坎南小学 东坎镇东坎小学 通榆镇中心小学 滨淮镇中心小学 天场镇中心小学 五汛实小 陈涛镇中心小学 八滩镇第二中心小学 界牌镇中心小学 八巨镇中心小学 滨海港镇中心小学 通榆镇中心小学 农场学校
【聚焦课堂 立足有效 提升质量】推荐阅读:
聚焦细节构建有效课堂10-12
聚焦课堂效度,提高课堂质量06-21
2022年小学信息技术“关注常态课堂,聚焦有效教学”观 …05-20
聚焦课堂打造高效课堂(实小)07-10
“关注常态,聚焦高效”课堂教学学习心得08-01
立足岗位 聚焦四风优化作风11-25
走近名师,感受精彩——第十届“相约名师 聚焦课堂”观摩有感09-27
有效交流提升课堂效益07-20
提升课堂质量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