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策略中专学生(共10篇)
有效策略中专学生 篇1
摘要:本文对提高中专学生综合素质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利用赏识教育挖掘学生的个体潜能;实施“一二三四”教育法, 促进个体发展;进行文化熏陶, 拓展个性素质。
关键词:中职学生,提高,综合素质,策略
古人道:“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 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 教化之所本者在学校”。中专学校作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人才培养基地, 要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 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学生的素质是在先天生理基础上, 经过后天的教育和社会环境的影响, 所形成的对学生的发展和提高起着决定作用的最本质的综合素质和品质, 它具体包括思想道德素质、身心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创新素质。
一、运用赏识教育, 挖掘个性潜能
赏识教育来源于麦克利兰的成就激励理论, 其核心内容就是:肯定优点, 提供楷模, 及时反馈, 通过充分肯定使个体化消极为积极, 充分发挥其潜能, 保持活动的有效性和高效率。
中专学生基础不足但思想活跃, 发展不全面但多有特长, 理论知识不足但喜爱动手, 信心不足但乐于合作, 缺乏自律但乐于从众, 目标不高但心态务实。这些潜在的素质特点恰恰是现代社会所需要的。作为教育管理者要对学生因人而异采用多样的鼓励形式, 及时发现学生亮点, 抓住学生的优点进行大力赞扬, 以帮助学生树立自信, 重新审视自己, 发现自我价值, 促进其早日成人成才。
1、赏识教育贵在“赏”。
在学生的教育过程中要把握“三心原则”:倾注爱心, 坚定信心, 充满耐心, 用爱和真诚打开学生的心扉。对学生付出真心, 献出真爱, 真正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2、赏识教育贵在“识”。
这里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要肯定其长处, 聚焦其亮点, 正面肯定其积极的形象和行为, 帮助学生从新认识自己, 发现自身价值, 找回自尊、自信。二是提供足够的空间, 让学生充分张扬个性, 展示才能, 具体做到“八让八给”:让他们自己去成长, 多给学生以希望;让他们自己去实践, 多给学生以空间;让他们自己去安排, 多个学生以时间;让他们自己去选择, 多给学生以权力;让他们自己去展示, 多给学生以舞台;让他们自己去探索, 多给学生以问题;让他们自己去感悟, 多给学生以磨练;让他们自己去发展, 多给学生以机会。
二、实施“一二三四”教育法, 促进个体发展
1、一个目标
即以成人成才为目标。新生入学后, 便帮助他们树立明确的目标, 规划人生, 立志成才。
2、发挥两个积极性
充分发挥学校、班级干部队伍的积极性, 充分发挥学生团员和入团积极分子的模范带头作用, 用榜样的力量鼓励学生成才。
3、三种方式参与
一是学校在教员中成立“学生事务管理小组”, “心理危机干预小组”, “思想政治教育小组”, “职业规划小组”。这些组织隶属学生处负责, 定期召开会议, 邀请有关方面的专家给予指导, 结合学生工作中的问题深入探讨, 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同时也邀请学生代表参与讨论, 通过这种形式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工作能力, 继而激发了学生的自信心和主人翁意识。二是在班级成立自我管理委员会, 让学生学会自我管理, 自我服务。三是成立“督导组”, 对学生的不文明行为进行约束和监督。同时以高带低, 让高年级学生指导低年级学生, 提高学习和生活能力。让学生了解学生, 既帮助引导了新生, 又锻炼了高年级同学的组织和管理能力, 还促进了年级间的沟通与合作。
4、实施四种教育
一是扩大体验式教育, 为学生设定特定的教育环境和背景, 使广大学生通过对身边事件的亲身体验, 转化为在现实体验中对自身行为的内省和反思;结合体验教育, 对所带班级学生存在的问题有目的的进行素质拓展活动, 以增强班级凝聚力和向心力, 也加强了同学们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二是增强互动式教育, 处理好教师为辅和学生为主的关系, 使教与学良好地互动。三是构筑情景式教育, 适应学生情感的丰富性和敏感性。针对其不同时期和阶段的心理诉求, 发挥情境教育的感染、暗示、和引导作用, 达到“润物细无声”的育人效果。对所带的班级, 每周组织大家看励志教育和感恩教育的优秀视频, 帮助同学们树立自信, 培养感恩意识。四是创新特色化教育, 结合学校自身特点, 以思想政治教育为核心, 以关怀引导为主旋律, 以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活动为载体。以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为主要方式, 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的学生工作管理模式进行全方位育人, 提高学生整体素质, 构建符合学生工作要求的特色型管理理念。
三、文化熏陶, 拓展个性素质
中职学校的学生学习基础普遍较差, 发展心理的冲突性较强, 同时又具有自我表现的个性, 渴望得到认同。因此, 要不断创新校园文化的载体和形式, 使更多学生有机会得到充分的锻炼和熏陶, 启动整体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动力, 促进学生人文素质的拓展和提高。
1、加强以专业知识为依托的课堂教学效果, 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课堂教学是实施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在所有专业课程的教学工程中体现育人功能。在日常教学中体现素质教育, 使专业教育和素质教育融为一体, 真正达到教书与人的效果。
2、开展以专业技能和人文素质为主题的系列讲座。
讲座、报告等形式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综合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学校可根据学科特色优势和学生素质教育需要有计划地组织一些高水平的讲座、报告。
3、大力加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中专学校的学生普遍若在理论知识方面, 缺在读书方法, 少在刻苦精神。但也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好动, 参与实践的热情高。我们要因势利导, 扬长避短, 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广泛开展专业技能训练和基本技能训练活动, 强化动手能力, 提高实践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开阔学生眼界, 激发学生求知欲望, 使学生的个性特长在实践中得到发展和提高, 进而明确个人发展和社会需要的关系, 最终决定自己的社会位置。
4、积极探索具有本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发展模式。
结合我校七项技能特色办学理念, 提升学生整体素质。一是通过定期举办“校园艺术节”、“科技文化节”、“社团活动节”和“校运会”等综合性的学生素质拓展活动, 培养学生的文化艺术修养、审美情趣和科技创新能力。通过上述内容举办的专题讨论会、辩论会、主题班会、演讲比赛、文艺演出、技能训练等活动, 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思维能力、组织能力、创新能力。二是举办形式多样的“技能比赛”。为进一步巩固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提高专业技能, 中专学校可结合各专业的特点, 组织各层次、各门类的各种技能大赛, 加大专业技能训练, 鼓励和帮助同学们提高技能水平。通过实际锻炼, 增长知识才干, 增添真情实感, 在潜移默化中把学校的教育内化为自身的素质, 成为学生自身宝贵品质的部分。
总之, 中专学校在开展学生综合素质教育时, 要结合中专生的思想心理特点, 全面深入地了解学生的心理情况, 掌握思想动态, 找准教育和管理的切入点, 采用恰当的教育和管理方法, 有针对性地开展相关方面的素质教育, 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乔蔚虹, 刘志斌.互联网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影响及对策[J].江苏高教, 2005 (02) .
[2]梁小松.中职学校技能大赛训练心得[J].河南教育, 2010 (Z2) .
[3]陈斌, 王敏, 张金传, 游海英, 王国伟, 段云成.选择职校就是选择幸福[J].河南教育, 2010 (Z2) .
有效策略中专学生 篇2
一、有效学习的必要性
(一)新课程三维目标需要基础会计课进行有效学习
新课程三维目标,从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目标出发,培养学习者具有科学文化内涵,掌握实践技能,并且拥有正确人生观、价值观。有效性学习提倡兴趣学习,开心学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者寓学于乐,则可以更积极的达到三维目标。
(二)时代需要基础会计课进行有效学习
当前科技迅猛发展。学习的方式、节奏也在发生着改变,那么该如何利用少的时耗去完成既定或者更高的目标则需要有效学习。
(三)终身学习需要基础会计课进行有效学习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物质生活的提高,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越来越离不开终身学习。事半功倍的有效学习可以更好的支持终身学习。
二、策略及方法建议
(一)以学习者为主体,教师为引导者
基础会计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基础会计课程的教学中,应以学习者为主体,教师指引。学习者作为学习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教师作为辅导者,应激发学习者学习的兴趣,指引学习者的学习。以学习者为主体的学习,应鼓励学习者进行探究式学习、发现式学习,培养学习者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方可提高学习者的学习效率,时有效学习可以贯彻。
(二)合理的使用现代教育技术
现代教育技术日臻完善,现代教育技随处可见,是教学非常重要的媒介手段。以多媒体为例。多媒体可以化抽象为具体。多媒体可以声话合一,形象具体的展示一些抽象的、难以理解的知识。同时,视听结合,图文并茂的教学环境,也使学习者的感官得到满足。多媒体获取信息的途径多。多媒体包括“文字、图片、照片、声音、动画和影片,以及程式所提供的互动功能”。现代教育技术以提高学习者信息素养为目标。信息素养是一个人运用信息技术的知识和技能解决生产和生活中实际为题的能力和对信息技术的意识。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会计也要求与时俱进,基本的现代教育技术手段都应有所掌握。提高信息素养,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来更好的巩固基础会计课程的知识,紧跟科技的步伐。
(三)注重合作交流
基础会计课程中,应该倡导小组学习或者是协作学习。将学习者分为不同的小组或者是进行协作学习,可以激发学习者学习的欲望和兴趣,在与其他学习者分工合作的过程中,学习者的沟通能力会有所提高,这样可增强团队意识。部分接受中职教育的学习者在毕业后会走入社会,可能有部分学习者年纪相对较小,在具备专业的知识外,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团队意识也会为学习者增色不少。在小组学习或者是协作学习的设计时,教师应对学习者的学习风格等有所了解,进而进行合理的分组。而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应作为引导者,观察学习者的学习状态,发现并解决问题。
(四)培养学习者自主学习的能力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要重在培养学习者自主学习的能力。自主学习是指学习者自己主宰自己的学习,是与他主学习相对立的一种学习方式。它可分为三个层面:一是对自己的学习活动的事先计划和安排;二是对自己学习活动的监察、评价、反馈;三是对自己的学习活动进行调节、修正和控制。中职学生进入社会较早,势必需要不断的学习新知识,接受新事物。教师不可能一直伴随左右,要培养自主学习,倡导终身学习。
(五)加强实践
浅谈创新中专语文教学的有效策略 篇3
关键词:创新;中专语文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24-072-1
中专语文教学内容隶属高等语文范畴,不但要求学生具备专业的语文知识,同时也注重学生语文能力的掌握,然而从目前的中专语文教学现状分析,教学理念还存在很多不足,致使学生无法进步。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建立学以致用的教学体系,才能让学生真正在语文学习中有所收获,形成专业的文学素养。
一、中专语文教学现状
在中专教育中,由于学校肩负着为国家输送专业技能人才的使命,因此专业技能课程所占比例较高,而语文教学往往是以辅助教学的科目出现在学生的课堂之中,所以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语文都是可有可无的科目,在没有语文熏陶的中专教学中,学生即使掌握专业的知识技能,可是在谈吐与修养方面仍旧有所欠缺,而这也是未来企业聘用人才的主要考核方向,因此从某个角度说,高效的语文教学对于学生就业有很好的推动作用,可是却往往被学校所忽视[1]。也许是这种冷板凳坐久了,语文教师也对教学感到迷茫,因此很多教师的教学也出现了随性而为,学生喜欢什么,教师就讲什么,既没有授课目标也没有授课方法,对于教材中的知识内容也没有形成深度的挖掘,在这种缺乏原则的教学中,学生既没有压力也没有动力,语文课堂成了学生消遣放松的场所,致使学生写作能力急速下降,很多作业都是网上摘抄,学生真正动动笔的机会极少,从懒得动,到不会动,最后连一些基本的文字运用功底都荒废掉了,而即使是一些专业技术人才,在工作中也需要编写文案,阐述技术设计等,这就为学生日后工作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因此可以说教师长期不重视是学生语文学习停滞不前的主要原因。
二、创新中专语文教学的有效策略
1.打破传统教学,构建新型课堂。
在传统中专语文教学中,教师对于课堂的构想往往只停留在知识结构层面上,因此在编写教案过程中,往往只从教材内容和教学纲要出发,是一种为了应对考试而学习的语文教学,这对于学生创新思维发展存在很多不利的影响,因此在教学改革的今天,只有打破传统教学模式,才能构建新型课堂,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确定新型教学观念,所谓新观念就是一种以人为主的教学观念,只有突出一切为了学生就业发展的教学理念,才能走出传统教学的困境。其次是将被动教学转变为主动教学,改变独角戏式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将更多的语文学习空间留给学生,通过探究性学习和分组合作式学习等新型教学方式,让学生从个体出发主动学习,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角,只是以一个引导的身份出现在课堂之中,这才是新型课堂的有效构建。
2.实施师生互动,创建乐学氛围。
语文最独特的魅力就是具有很强的开放性和互动性,而这种互动的表现,不只来自于学生之间互动,也来自于师生之间的互动,中专学生正处于叛逆的青春期階段,因此学生的主观意识非常强,很多时候教师不经意的言语就会在学生心中留下无法抹去的印象,在调查中笔者发现,很多学生都是通过对教师的印象来判断课程,因此增进师生之间的互动非常重要[2]。俗话说语文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科学,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只有找准艺术与科学的平衡,才能和学生进行有效的互动。太过艺术的互动虽然会调动学生的情绪,却容易让教师的思维跟着学生走,这样的课堂虽然趣味有了,可是知识却没了,往往达不到语文教学的真正目的,而太过科学又会打击学生的热情,形成一种尴尬的师生互动,造成课堂冷场现象。所以说教师只有拿捏住互动的平衡,才能为学生创造一种乐学的氛围。
3.语文情感教育,提升品质素养。
语文情感教学是当下最火热的一个话题,利用语文中的人文情怀,激发学生的情感意识,从而不断深化语文知识,塑造学生的健康人格,这正符合学校对中专学生的素质要求,也是语文教学的本质初衷[3]。因此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深层次的挖掘教材,同时抓住合适的契机,才能对学生进行情感教学。例如,在进行诗词鉴赏学习时,我们以《将进酒》这首诗歌为例,这首诗虽然是李白写的一首劝酒诗,主旨在借酒消愁,可是全文却狂放不羁,找不到一丝愁绪,因此教师首先可以抓住这种题材矛盾,让学生形成疑问,同时深化诗歌创作背景,了解创作初衷,再向学生阐释这首诗歌的字词意义。同时教师也可以进行情感转移,诉说学生日后生活工作可能遇到的困难,让学生学会《将进酒》所传达的精神,乐观地面对苦难。这样的语文教学不但会提高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也会提升学生的品质素养,让学生在一种健康的心态中感受学习成长。
综上所述,中专语文教学目前还存在很多问题,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只有运用创新的理念,打破传统教学的桎梏,才能提高学生的听课效率,进而利用语文知识,熏陶提高学生的品质素养,使中专学生不但具备专业知识技能,也具备良好的文学素养,成为祖国建设需要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周长金.浅谈职业中专语文教学创新[J].课程教育研究,2015(11).
[2]何仕雄.浅谈中专语文教学中创新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J].神州,2013(02).
有效策略中专学生 篇4
在实际教学中,不少教师在理论研究和理论实践方面存在不足,主要表现如下:
(1)在体育教学中,普遍存在重实践轻理论现象。不少教师在将大部分的体育课时安排成体育活动课,而对于理论课的安排却比较少,导致不少学生理论知识偏少,在训练中无法运用理论指导自己的体育实践,不了解技术实用性。虽然中专生的文化基础相对薄弱,但作为体育中专,体育理论的学习是必要的,但在理论课时数偏少的情况下,学生无法通过课堂获得相应的理论知识,这对学生的整体体育素质的发展影响还是比较大的。
(2)学校和教师对理论的重视不够。由于体育理论是学生知识层面的基础,它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但不少学校和教师只重视学生在体育训练过程的能力和成绩,而由于体育理论却无法在短时间内对学生造成影响,不少学校和教师对训练抓得很严,而对理论重视不够。他们只看到学生在各类比赛中是否能为学校争光,而没有看到理论对提升学生体育技术的影响。
(3)体育理论与实践相脱节。体育课是体育中专的重要科目,但不少教师在上体育课时,只重视体育技巧和实践的训练,而对于系统的理论知识的学习重视不够,他们往往将主要精力放在室外实践课上,而很少将实践课与理论课相联系,导致学生理论与实践相脱节,学生的体育素养无法得以真正提升。
2. 有效提高体育中专理论教学的策略
(1)转变思想观念,让理论教学更深入。体育中专的主要方向是培养体育特长生,而理论知识是体育特长生素质的重要组成,因此,体育教学必须系统地传授理论知识。作为体育中专的教师,要转变自己的观念,先利用时间系统地学习理论,然后在课堂上将实践与理论联系起来,通过合理的课时安排将理论教学落到实处。体育学校应该充分认识到体育理论对学生体育素质的影响,在体育课堂上,真正落实好体育理论的教学。虽然中专生的文化基础不扎实,但教师可以通过思想引导,让学生意识到理论知识对体育训练的重要性,同时,创新理论教学,将深奥的体育理论知识同体育训练相结合,使学生对体育理论感兴趣。
(2)系统地教学理论,让理论教学更有效。在体育训练中,系统的理论知识对学生体育素质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根据体育中专的体育课程特点,体育课堂必须系统地教学体育教学大纲中规定的各种技术的基本知识、裁判法和测量统计法等,同时,还必须讲授体育训练过程中有关人体的科学知识,保健学、营养学知识以及各种体育技巧相关的理论知识。在系统地教学理论知识时,体育教师必须重视和加强体育基础知识的教学,并使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才能让学生系统地掌握。如,体育教学可以结合训练过程中出现的实际问题,以理论的角度去解释引发问题的原因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学生明白体育理论与训练之间的因果关系,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了解体育理论对训练指导的重要性。
(3)紧扣中专生实际,让理论教学更扎实。体育中专生的文化基础相对薄弱是事实,但学生的思维灵活,领悟能力较强,特别是对体育动作和技巧有比较高的天赋,在理论教学时既要了解中专生的文化基础,又要看到中专生的优点,从而让理论教学更有效果。在理论教学时,如果教师照本宣科,势必会造成学生的抵触情绪,教师要根据中专生的心理、生理特点,有目的地选择理论教学切入点,如在了解奥运知识时,可以结合体育新闻,结合中国历年来在奥运会上的表现为切入点,进而让学生了解奥林匹克精神。可以说,想让中专生有效地学习体育理论知识,教师要紧扣中专生特点,巧妙找到学生与理论知识的“链接点”,让学生对理论知识感兴趣,从而积极主动地学习理论,实现理论知识与体育训练的双向发展。
总之,理论知识是体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想在中专体育课堂上更好地教学理论知识,需要教师认真研究中专生的特点,研究理论与体育训练之间的关系,有效搭建平台让学生系统地学习理论知识,从而全面提高中专生的综合素质。
摘要:理论知识是体育教学的重要组成,但不少教师只重视体育训练,导致学生的理论知识薄弱。体育教师如何结合中专生的实际特点,提高理论教学的有效性?本文从体育中专在理论教学上存在的问题分析和有效提高体育中专理论教学的策略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体育中专,理论教学,存在问题,提高策略
参考文献
[1]施惠娟.中职体育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提升策略探析[J].当代体育科技,2012,02(36).
有效策略中专学生 篇5
无锡市大桥实验中学
李蔚
关键词
自主学习
自学能力 学习方法 有效策略
摘 要 在实践的基础上,总结了有效地培养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四个策略.
自主学习,顾名思义,就是指不听命、不依赖于别人的独立自主的学习.自主学习能力则是指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综合能力.具备这种能力的人具有强烈的求知欲,能够合理地安排自己的学习活动,具有刻苦钻研精神,并且能够对自己的学习效果进行科学的评价.达尔文有一句格言:“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必须在教学中改进教法,指导学习方法.“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因此,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要学生主动地学习知识,关键是培养学生学习的热情,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和策略,使学生逐步掌握正确的思维方式、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归纳、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能力,特别是应用数学的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通过长期的实践,我总结了以下几条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策略.
策略一:指导课前预习,培养自学能力
学生的自学活动是他们个性品质发生、发展的基础.在深入备课和了解学生情况的基础上,拟订富于启发性的阅读提纲或提出思考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领会掌握阅读方法和思维步骤,在此基础上点拨究疑.使学生的看书由不会抓重点到会抓重点,由没有问题到会提问题,并想办法解决问题,力求实现由按步思维到创造思维的飞跃. 在“直角三角形全等的识别”这一课的预习中,我设置了这样的问题:
1、某公园要建造两个大小、形状一样的直角三角形花圃,施工人员至少需要哪些数据,才能保证所建花圃符合要求?
这个问题的设计理念是:(1)学生所获得的知识、技能最终是用来适应学生未来生活、工作和学习的需要,生活和工作中面临的问题都是真实的问题,而在学科课程中,学生所学习的内容多是根据学科逻辑体系而不是围绕问题组织起来的.这不符合学生未来发展的需要.我们只有培养起学生独立识别问题、提出问题、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才能更好地促进他们的适应、发展和创新.(2)学生用已有知识能解决这个问题,同时为新的知识点的展开作铺垫.
2、若使所建的两直角三角形花圃的斜边和一直角边对应相等,则是否符合条件?为什么?
这个问题的提出,旨在引导学生抓住看书的重点,并激发他们探求以多种方式解决问题的热情.
3、用你所获得的知识解决书本中的练习.
以上三个问题在实际教学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特别对第二个问题的探讨尤为热烈,有学生通过勾股定理将条件转化为"边角边公理"来说明;有的通过尺规作图的唯一确定性来说明;有的通过将两个直角三角形拼成等腰三角形,用图形的轴対称性来说明.
学生的课前预习组织得好,能充分调动出他们内在的学习动机,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策略二:变换课堂角色,激发参与意识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引导、指导、点拨、激励,促使学生主动求知.从而在情感体验的过程中,使认知过程的价值追求通过主体的主动参与去顺利实现.要注意不同类型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个性品质,适时变换课堂角色,顺应他们的志趣、爱好,多为学生创造独立思考的机会,多让他们发表各自的意见,多给学生“跳摘果实”的尝试,多照顾学生的特长.
在课前预习的基础上,让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对知识进行归纳梳理,展示对知识不同程度的理解.随着问题的提出和探讨,解决预习中产生的疑问,把握知识的重点和难点.教师把握时机,适当引申,在学生眼前打开一扇数学的窗户,激发他们主动探索的热情.在学习实数这章内容时,师生共同回顾了数的发展,我不失时机地点拨:在人类的各项活动中,实数够用了吗?还有非实数的数吗?有没有虚数的呢?(第二天,生物老师找到我,给我一本有关数学发展史的课外读物,是我班的学生在生物课上研读有关虚数的内容.)在学习七年级数学4.3立体图形的展开图时,(下图是学生亲手制作的立体图形的实例,有的还给图形加上了装饰图案.)通过小组合作活动,小组成员之间互相交流,彼此争论,互教互学,共同提高.在小组中,每个人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倾听他人的意见.在问题的解答过程中鼓励学生争做小老师,走上讲台展示自己的解决方案.当有精彩的方法时,其他学生往往报以热烈的掌声.学生在掌声中提高了学习的兴趣,收获了自信和快乐.
策略三:革新课外作业观念,提高自我监控能力
课外数学作业是学生暂时脱离老师的直接指导,进行相对独立状态的解决问题的过程.其自我监控系统能否发挥积极作用,直接影响学习的效果.因此,利用课外数学作业积极培养学生发展自我监控能力,是一条可操作的有效途径.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合理调控,作业的形式和评价体系对能否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至关重要.
传统的作业由老师统一布置,并花大量的时间批改.然后学生订正,再批改.这过程较易忽略学生个体的差异,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效果不明显,同时花费了老师过多的时间和精力.通过实践,我在以下两方面进行了革新.
1、作业的进度应人而异,自主选择.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相当部分同学的自学意识增强了,自学的能力得到了提高.在此基础上,作业的进度不统一,可根据学生自学的进度选择作业的进度.我在批改后常与学生交流探讨,特别是进度较快的学生,帮助他们解决自学过程中碰到的问题,肯定和鼓励他们,激发他们的自信和学习数学的热情.每周布置八道自选题,学生可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课外题,特别鼓励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原创”.
2、学生参与作业评价.根据作业性质的不同设计不同的评价方式.对于有一定深度的作业,我先批改程度较好的学生的作业,并与他们探讨他们作业中的问题,然后由他们批改其他同学的作业,再请他们帮助程度较低的同学.对于基础的作业,我先批改学习较困难的同学的作业,再完成相同的程序.在整个评价过程中,每一评价主体都发挥了特有的作用,实现了作业批改的时效性和实用性,拓宽了作业评价的交流、学习、竞争的功能.对每周的自选题,我认真解读,打等第评价,对其中精彩的问题精心选摘. 策略四:营造数学学习氛围,增强自主学习能力 班级文化环境是以班级外在表现的物质文化环境和内在群体规范、舆论与心理环境的组合.它渗透于教育教学实践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它起着导向、凝聚和约束的三大功能,对置身其中的人发生巨大的心理影响,从而改变个人的思想和行为的隐性教育的作用.重视班级数学文化环境建设,营造浓厚的学习气氛,构建学生自主体验、自主接受教育的机制和氛围,是“自主学习,多元发展”的一个基础.班级的墙、校园网、图书室、多媒体教室等是学生自主学习的知识源,引导学生学会使用知识源,是发展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举措.
1、建立数学园地
在班级的墙上创建一个数学园地,展示学生每周精彩的自选题和原创题.课间休息时,常有一群学生拥在园地前探讨研究.当有同学遇到不能解决的数学问题时,张贴在数学园地,其他同学则争相解答.由此,在班级里营造了浓厚的学习数学研究数学的氛围.
2、鼓励学生参与各类数学杂志的活动
校园图书馆有不少的优秀数学杂志,引导学生阅读这些杂志进行自主学习.有的杂志上征集学生的学习心得或学习论文,有的征集问题解答.鼓励和指导学生参加这类活动.当学生的名字出现在杂志上时,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成就感,从而更激发他们自主学习的热情.
3、培养网络数学学习能力
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改进学生的学习方法是新的数学课程标准追求的基本理念之一.网上资源极为丰富,指导学生学会利用现代化科学技术进行自主学习将使他们终生授益.所以,在介绍数学知识时,可以给出有关的网站信息,指导中学生限时上网,利用网络去搜寻有用的数学知识,进行有效的数学课外学习.同时,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年龄特点,鼓励学生开展网上合作交流、探究活动,也是给学生指明了一种有效的数学学习方式.
有效策略中专学生 篇6
关键词:职业中专;学生;音乐审美能力;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15-060-1音乐审美能力是一种美的认知和发现能力,它不仅仅是一种能力的表现,更影响着音乐创作和表现。但在传统职业中专中,音乐课被上成了唱歌课。加之教学模式的单调,很多学生对音乐器材不熟悉,对基本的节奏、节拍、拍子、拍号等常识也是一知半解,更谈不上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了。因此,在职业中专中,教师要加强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还得从基础做起,注重对学生音乐感知力、想象力和音乐理解能力的培养方可有效。
一、注重对学生音乐感知力的培养
每个人对音乐的感受能力是先天的,而节奏感、旋律感、和声感、音色分辨感等着需要后天的逐步培养,学生在面对复杂多样的音乐作品时,需要的不仅仅是主观形式的感知能力,还需对各种音乐的结构进行理性的辨析,这样才能让音乐审美能力从外在的主观形式内化为一种技能。
首先,音乐是一种听觉艺术,在音乐教学中,教师不能忽略了“用音乐来培养音乐的耳朵”。而要让学生在多听中感知音乐,也可在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敲打乐器、即兴表演等形式来感知音乐,在听中、唱中,以语言的、动作的、表演的形式走进音乐,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为音乐感知能力的培养奠定基础。
其次,尊重学生。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会有自己的主观感受,教师不能剥夺了学生的权利,以自己的讲授来代替学生的感受,而要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形式来引导学生将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在表达中鼓励和引导学生,树立学生的自信心,从而让学生喜欢音乐、爱上音乐,喜欢去听、去唱、去感受。
最后,注重引导学生感知和体验节奏和节拍。节拍和节奏是音乐构成的重要素,在音乐表现中具有重大意义。在职业中专的教学中,教师要摆脱传统听听唱唱的模式,而以多种活动来鼓励和引导学生去感受节奏和节拍。如拍手、敲打。舞蹈,教师不要吝啬自己的表现,更不要吝啬学生的表现。在教学中适当加入舞蹈、游戏等方式,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提高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也有积极意义,因为,音乐和舞蹈本身就是一个整体。
二、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想象力
音乐想象力是培养音乐审美能力的重要环节。音乐是主体用于表现生活的一种形式,主体在用音乐来表现生活的过程中,是对生活回放的过程,这个过程中一定会有色彩性和画面感,此时大脑中的生活画面被唤醒,而想象力就是对这些画面的补充。因此,要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想象力的培养不可或缺。
首先,要丰富课堂教学形式。如在格罗菲的《大峡谷》第一乐章《日出》,乐曲中作曲家着力体现了晨曦微薄,曙色初现的色彩和气氛,他用音乐来描绘,来再现日出,再现大峡谷,而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无法看到“日出”“峡谷”等空间、时间的概念,旋律中也无法看见,更摸不着,于是,教师可采用绘画的形式,让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去想象,然后进行绘画创作。同样,在《霓裳羽衣曲》和《六么》的欣赏中,要让学生能真正感受和体会高低、快慢、轻重不同的音,教师可通过动作引导,让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试着用动作去表现,如此,想象自然就丰富了很多。
其次,要结合生活来发挥学生的音乐想象力。音乐来源于生活,音乐是生活的表现形式,任何一首音乐都离不开生活。在音乐欣赏过程中,教师可结合音乐创作背景,引导学生在了解创作背景的基础上,在欣赏的过程中结合多媒体,从视觉、听觉、动作等方面来进行合理想象,甚至可以辅以故事的形式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如在鲍罗廷的交响诗《在中亚细亚草原上》的听赏教学中,通过画面呈现,辅以故事,那驼铃声、号角声、风沙中小商队前进的步伐、商队坚强的意志以及渐渐远去,消失在黄沙中的情景便形象地得到了呈现。
三、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理解能力
教师在对音乐进行感知、想象基础上,以理性来对作品的内涵进行剖析,能让学生更好地深入到作品中,在欣赏音乐中获得更深的领悟,而这也是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和文化熏陶的重要方法。
应该说,任何一部音乐作品,其内涵本身是具有不确定性的,关键是看审美主体如何去理解,从而使之具体化。但这种理解并不是以主体的主观意识为标准的,而要建立在对作品的形式、风格、创作背景、创作意图等的理解基础上的。换言之,只有让学生掌握基本的音乐欣赏技能,才能更好地理解作品的内涵。如熟悉唐代文化的人就容易理解《大地之歌》,而熟悉外国文化的人就较容易理解《罗密欧与朱丽叶》幻想序曲。要提高学生的音乐理解能力,不仅需要从音乐专业知识上进行引导,文化修养也是必不可少的。教学中教师要注重从两方面做起。如针对基础较差的班级,教师可选择歌词比较直观、内容容易理解的歌曲(如《祖国啊!慈祥的母亲》,歌词语言优美、朴实无华、感情真挚,由衷地表达了对祖国的赞颂和爱恋之情)来进行引导。
总之,在职业中专音乐教学中,教师要注重转变教学观念,树立学生主体意识,通过教学模式的转变,注重对学生音乐感知力、想象力和音乐理解能力的培养,才能较好地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真正促进学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覃丽婵.浅谈新时期职中生的音乐欣赏教学[J].中国教育与社会科学,2009(05).
[2]管莉莉.论中职音乐课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J].家教世界,2012(12).
有效策略中专学生 篇7
关键词:中专数学,有效性教学,策略
一、中专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中专院校越来越受重视, 因而许多学校在不断扩招, 中专学校的生源也就相对复杂, 给数学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
(一) 教学手段的缺乏
目前大多数中专是按照中等专业的教学大纲而制定的教学计划,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大多以语言讲解和理论讲述为主, 每个教学环节都是教师提前准备好的, 缺乏相应的教学辅助手段, 这样单一且乏味的教学手段难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学生也就不会积极主动地去思考和解决问题。因而在中专数学教学中如果教学手段不到位, 就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倦感, 导致他们的疑难点越积越多, 数学的学习效果也就大打折扣。
(二) 教学方式的局限
在教学过程中, 许多中职数学教师一味地追求教学目标而忽视了教学方式的合理运用, 缺乏对知识点的梳理, 以至于学生学习了前面而忘了后面, 对知识点的总结和归纳能力较差。加之中专数学教学计划中数学课与专业课之间的知识联系甚少, 不易于学生迁移所学的知识点, 导致知识层面狭窄且运用能力较差, 也就谈不上创新意识和能力的提高了。
二、提高中专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一) 创设恰到好处的教学情境
中专数学单一化的“灌输式”教学方式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 因而作为中专数学教师, 我们要学会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来辅助教学, 教学情境不仅是对教学仪器的使用, 更多的是为学生提供动手实践的机会。如在教授动手实践内容时, 教师应该为学生创设一定的情境并腾出足够的时间, 让他们在这样的情境中自己去分析并解决问题, 以此在锻炼他们动手能力的基础上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智力的开发, 从某种程度上, 也有利于他们在数学学习中学会由形象思维转变为抽象思维, 有效地提高他们的数学实际运用能力。
(二) 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
教学环节与学生有着必然的联系, 平等、和谐、互动的课堂氛围, 能够使学生学习的思维处于最佳状态, 而紧张的课堂气氛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 要对数学表现出极高的热情和饱满的授课状态, 以此感染学生, 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中专生正处于青春期, 教师在教授知识的同时要充分尊重他们的主体地位, 在课堂上乐于聆听他们的内心想法和建议, 并更多地去鼓励他们学习, 为他们的学习减轻思想负担和压力, 只有这样, 他们才更乐于学习并敢于提出质疑, 从而获得高效的学习效率。
(三) 科学安排课堂教学时间
在中专数学教学中, 一节课的时间是四十五分钟, 教师能否充分把握这有效的时间, 做到张弛有度, 对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一般而言, 上课之后的五分钟到二十五分钟是一堂课的黄金时间, 因为在这段时间里学生的思维比较活跃, 注意力相对集中, 且精力充沛, 学习状态和效果也是最佳的。而二十五分钟之后学生就会开始感到疲劳, 此时他们的注意力极容易被分散。因此, 教师在课堂上前几分钟不要急于讲授新课, 可以对之前所学习的内容进行简单的复习, 等学生进入学习状态之后, 利用黄金时间对重点及学生的疑难点进行重点讲解。学生在经过黄金时间的学习产生疲劳之后, 教师就应该适当地穿插一些简单且有趣的课堂提问, 或者布置相关的随堂练习, 以此使学生既动手又动脑, 从而获得高效的课堂教学。
(四) 推行合作式的学习方式
合作式的学习在课堂中可表现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与合作, 其开展前提是教师必须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及学习层次, 以便于开展科学合理的合作式学习。合作式学习能够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并在合作中有更多的机会去充分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相互合作探究, 学会互相借鉴并取长补短, 在合作式的学习过程中获得学习乐趣和信心。引导学生在这种互帮互助的合作状态下学习, 能够有效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 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 使平时不爱学习的学生也能够踊跃地参与进来。
总而言之, 中专数学教学有别于普通中学的数学教学, 而中专生作为一个特殊的学习群体, 中专数学的改革刻不容缓。因而作为中专数学教师, 我们在教学中要学会运用有效的教学手段辅助教学, 并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 与学生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在课堂上合理安排教学时间, 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足够的思考与实践空间, 以此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与实际运用能力, 从而真正实现中专数学的有效性教学。
参考文献
[1]戴青尧.让学生乐学于数学课堂[J].文理导航 (中旬) , 2016 (9) .
[2]高佳敏.用爱心和情感浇灌新形势下的数学教育[J].考试周刊, 2010 (39) .
有效策略中专学生 篇8
1. 化学学科地位认知与学时配备存在不足。
在我国职业中专教育体系中, 应用型人才是其培养的主要目标, 职业中专、职业高中在人才培养中更注重学生的基础操作技能, 以及社会基础应用型技能。因此在职业中专的教学体系及学科安排中, 更为偏重应用技能学科, 而作为基础学科的化学学科则重视程度不足。对于职业中专的化学学科而言, 其具有较强的实践性, 应用范围广泛, 却被安排在次要科目的位置, 这也使得在实际的教学中, 化学成为专业课程的辅助知识课程, 总课时安排、理论课与实践课程配比安排等不合理, 影响了化学学科的教学水平。
2. 化学实验教学器材不足, 教材实用性不强。
近些年来, 随着高等院校的扩招以及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 以及人们受教育意识的不断提高, 职业中专的发展空间遭受了较大的挤压, 使其办学规模、办学资金、生源质量等方面存在较多缺陷, 尤其是教学资源方面, 很多职业中专教学资源与教学设备方面不能满足日常的教学需求。化学学科具有较强的实践性, 因此必须通过合理配置的实验课来促进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吸收, 这就需要学校配备相当的化学试验器材或者实验室来满足教学需求, 但实际的教学中, 实验器材并不足以满足化学学科实验教学的需求, 严重影响了化学教学的有效性。此外, 职业中专化学学科教材的更新太慢, 跟不上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 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的有效性。
3. 学科考评体系单一。
教学评价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体现教学效果的重要考量手段, 因此教学考评是学科教学中关键的环节。但在职业中专的化学教学中, 受到长期以来传统考评理论及评价思想的影响, 其考评机制不健全, 考评体系过于单一, 无法全面体现教师的教学效果与学生的学习结果。在职业中专化学学科考评过程中, 考评体系过于注重学习结果的展示, 而忽略了学习过程的考核。此外, 对化学教学内容的考核方面, 考核体系过于重视理论知识的考核, 而轻视了实践操作及动手能力的考核, 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核没有明确的衡量标准。这种传统的考核模式导致学生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 过于注重死记硬背, 缺乏对知识的理解与实践动手操作, 没有实现理论转换为实际的能力培养。
二、存在教学困境的原因
从目前的职业中专的化学学科教学模式来看, 造成目前这些教学困境的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职业中专化学教材设置不协调, 理论与实践的配比不科学, 并且教材对教学内容的设计缺乏足够的系统性与实用性, 教材内容枯燥繁杂, 直观展示的知识相对较少。此外, 教材缺乏趣味性, 无法刺激学生的学习欲望与兴趣;二是教学方法的使用不合理, 传统灌输式课堂讲授模式仍然占据绝大部分课时, 忽视了学生在学习中主动性地位, 使得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不足;三是受到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 对学生的考核缺乏多元化方式, 学校层面的考核体系限制了教师对学生考核多样化选择的机会;四是学生本身的化学学科基础知识储备有限, 造成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有时跟不上教师的脚步, 进而造成学习的主动性不足, 影响了教学的有效性。
三、职业中专化学有效教学的策略
1. 注重学生原有知识结构。
职业中专学生在进入学校之前, 其自身的化学基础水平有限, 但却已经或多或少的经历了化学学科的系统性学习, 这使得他们对化学学科知识具备了基础的了解, 因此在职业中专的化学学科教学过程中, 可以适当的借助学生自身的化学知识基础, 科学合理的设置教学衔接, 进而使学生顺利的完成学习上的过渡。研究表明, 学生在构建新知识体系的过程中, 发挥关键作用的是原有知识与经验, 因此在职业中专化学有效教学中, 要注重学生原有知识结构, 将学生原本片面的、不准确的知识雏形及潜意识重新进行整合, 以此形成正确的认识, 这是提高化学有效教学的关键。
2. 处理好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教学过程是实现知识、技能、经验从教师、教材转移到学生上的系统活动, 因此要准确把握和处理教学的关键环节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前提。首先在课堂教学开始之前, 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基本情况进行有效的备课, 结合社会实际需求与学生学习欲望优化教学内容;其次为尽可能的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可针对教学内容过于学生情况合理的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 常用方法有联系生活实际创设、利用化学实验创建、通过开放性问题创建等;再次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要根据教学内容采用合理的教学方法, 鼓励学生讨论与提问, 并进行有效的指导, 进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最后教师根据课堂教学的过程及结果, 进行课后教学反思, 并从中总结经验教训, 进而提高教学效果。
3. 调整教师评价与鼓励方法。
“学生成长”应成为公认的衡量有效教学效果的标准, 而决不能以分数这样单一的方式来进行简单的评判。教师在对学生的考核过程中要建立和完善考评体系, 采用多元化的考评方式及多样化的考评内容。比如激励评分法是日常教学活动中运用较多的一种评价方法, 是激发学生内在潜能的重要手段, 也是形成学生持续性、发展性学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摘要:在我国教育学科体系中, 化学学科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对着社会对职业中专教育要求的不断提高, 化学教学的难度也相应增大, 这导致职业中专化学教学的有效性问题成为当前中职教学领域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结合当前职业中专化学教学存在的主要困境, 分别从教学方法、考评方式、学生主体等几个方面对职业中专化学教学进行深入的分析。
关键词:中职化学教学,教学困境,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周小芳.职业中专化学教学改革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11.7.
[2]李晓英.浅谈职业中专化学教学的问题与改革[J].成功 (教育) .2012.8.
有效策略中专学生 篇9
一、职专生辍学的主要原因
职业中专的学生, 每年都有一部分辍学, 这一方面给学校管理、班级管理带来了不良的影响;另一方面, 也给学生本人带来了损失——因为学生既没有完成学业, 又失去了学习及继续深造的机会;当然, 还给社会增加了就业压力和不安定因素。结合多年的班主任工作经验, 我认为, 造成学生辍学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 个人因素。
首先, 一部分学生对今后的职业无所追求, 没有理想目标, 混着过, 抱着“到时候再说”的心理。丧失了职业理想, 也就失去了学习的兴趣, 久而久之就会辍学。
其次, 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受“读书无用”论的影响。而且, 很多学生家长也有这种思想, 甚至有的学生家长本身就反对子女上职业中专, 这一点在家访及社会调查中得到了证实。他们对职业教育没有正确的认识, 对职业教育的发展历程还不甚了解。他们认为, 在职业中专学不到什么知识、技能, 即使学到一些技能, 毕业后也用不上。特别是在职业中专读书的农村学生, 他们认为所学专业用不上, 就业机会又少, 念不念职业中专无所谓, 造成了一部分学生心理上的波动, 最终辍学回家。
再次, 一部分学生基础知识较差、底子薄, 在初中时学习就跟不上, 甚至有些学生经常旷课、逃课。进入职专后, 由于所设课程知识面广, 跨度比较大, 容量又多, 并且对学生的自控能力、自学能力、阅读能力、思维理解和综合分析能力要求进一步提高, 有些学生感到知识前后衔接不上, 知识出现断层, 学习起来非常吃力, 听课似懂非懂, 便产生了厌学情绪, 最终导致辍学。
(二) 环境因素。
第一, 家庭环境因素造成辍学。通过调查得知, 这种情况约占辍学学生的15%。有些学生的家庭收入比较低, 或者是兄弟姐妹同时上学, 而各级各类学校的收费基本上都在同一时间内, 家长很难在短时间内筹措到数目较大的学杂费, 这就迫使学生不得不辍学在家以缓解家庭的经济困难。有些学生的家庭发生了很大的变故, 导致经济负担和精神负担过重而中止学业。还有些学生, 父母不和, 使学生没有温暖的家庭环境和平静舒适的心理归宿, 而过早地自立, 被迫中止学业。还有一部分学生, 家庭条件优越, 但在学习过程中, 父母为子女找到了合适的工作, 导致子女不能继续学习而中途就业。
第二, 班级的环境因素造成辍学。在辍学的学生队伍中, 有一部分是由于同学之间不团结, 或由于某种原因而受到老师的批评, 进而负气退学。也有个别学生因早恋影响学习而辍学回家。还有个别学生对自己的要求不够严格, 思想散漫, 不遵章守纪, 一向我行我素, 不适应学校、班级的严格管理, 怕受学校的纪律处分, 想到外面“精彩世界”闯荡而自己选择辍学。
第三, 学校环境因素造成辍学。有些学生思想比较单纯, 在初中时就向往职业中专生活, 想象着学校优越的教学条件、先进的教学设备和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 然而, 入学后所见到的实际情况与想象中的场景差距很大, 便产生了退学的念头。
第四, 造成辍学的社会环境。由于高校的多年扩招, 加之就业观念陈旧, 很多大学生都难以就业, 何况职业中专的学生。这么一比较, 学生便心灰意懒。此外, 社会舆论对职业教育的偏见也是造成辍学的原因。
二、预防职专生辍学的措施
综合几年来的班主任工作经验, 我认为, 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和方法阻止辍学现象的蔓延。
(一) 加强对学生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理想教育。要求学生树立远大的职业理想, 学习各行各业带头人的先进事迹;要求他们在人生前进的道路上不断修正自己的目标, 且为之奋斗。
(二) 结合当前的形势, 对学生进行政策教育和就业观念教育,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利用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兴趣, 适时引导, 使学生意识到要掌握好专业知识技能, 必须学好文化基础课。
(三) 加强学校和班级的管理, 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 充分利用职业中专现有的优势提高专业的吸引力、班集体的凝聚力。学校要严格管理, 健全各种规章制度, 强化德育教育, 杜绝打架、喝酒、早恋等不良现象。学校、团委、政教处要定期举行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 这些活动, 不仅能丰富校园的文化生活, 而且还能大大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另外, 教师要充分利用班会时间, 进行职业道德教育、遵纪守法教育, 或结合专业特点, 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班会, 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 使他们都能高高兴兴地参与, 以便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和班风, 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
(四) 学校狠抓内部管理, 注重教师职业道德的培养和自身素质的提高, 要求他们真正做到敬业、勤奋、求精、务实。同时加快实验室及实习基地的建设, 完善教学设备。
有效策略中专学生 篇10
一、学生现状
职业学校的学生现状是普遍综合素质不高、学习基础较差。选择计算机专业大多是因为自己喜欢玩游戏、上网聊天, 对专业的认识也是处在好玩、热门、大众化的阶段, 抱着不用学太多文化课的思想, 认为专业学习就是拆机装机这样简单的错误的想法。
二、有效学习方案
针对职业学校学生的现状, 设法改善学生的学习, 首先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改变管理模式
(1) 思想教育
俗话说:育人先育心。
第一:转变学生对职业教育的看法, 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专业。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多次讲话强调:“职业教育是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中具有特殊的重要地位!”所以任何一个人或者团体都不能忽视或轻视职业教育的重要性。专业的学习是培养专业技术人才, 是系统地学习一门科学技术, 增强自己的专业技能与水平, 是将来立足社会的本钱。
第二:教导学生转变自己的人生态度, 树立目标, 充满希望。十几岁的年龄, 风华正茂, 也是学习知识与本领的大好时光。学生只有脚踏实地, 沉下心来, 努力培养自己在知识、技能、气质、性格、能力、素质等各方面的优势。坚持不懈、耐心地完善和提高自己。不随便抱怨、不做无谓的幻想, 不盲目从众, 才会不断地成就真实和优秀的自己。
第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拥有正确的是非、对错、善恶观念。人是社会中的人, 学生毕业后走上工作岗, 成为社会中的一分子, 应该明是非、分对错、辨善恶。因此更应该从现在起, 培养自己的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树立正确的学习与做事态度, 遵循做人做事原则, 增强诚信意识。这是作为社会人的要求, 也是为人之根本。
第四:要有危机意识。在竞争激烈的当今社会, 再没有什么“铁饭碗”, 也没有一票到底的“职场车票”。学生要有这样的认识与心理准备, 尽可能地学习各种知识和技能, 积极进取。有人用:“前面放金锭, 后面老虎追”形容现代企业员工义无反顾向前冲的生存状态。所以保持危机意识, 为自己找好“备胎”, 在将来社会中立足才有备无患。
(2) 纪律教育
毛泽东曾说过:“要有必要的清规戒律”。俄国哲学家赫尔岑也说:“没有纪律, 就既不会有平心静气的信念, 也不能有服从……”。要让学生认识到纪律的重要性。纪律就是规则, 每个人要想生存, 就必须遵守这个社会的生存法则。违反了它, 就要被处罚, 就会受到谴责。学校是培养和锻炼同学们学习遵守法则的地方, 因此要遵守纪律, 增强纪律意识。
(3) 社会角色的带入教育
社会是一个大课堂, 而学校就犹如一个小社会。在班级这个圈子里, 班主任是董事长, 班长是总经理, 各个班级委员就是部长, 而每个学生就是部长领导下的一分子。那么作为其中的一员, 你想成为怎样的自己呢, 或者将来你想成为怎样的人?是做一个小兵, 还是成为一名领导者?相信每位学生都会不甘人后!这样每个学生都会有一个努力的方向, 同样, 为达到这个目标, 也会在心里使自己尽量符合这个标准要求。
2、落实课堂教学质量
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知识与提高技能的主要途径, 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基本决定了学生学习知识的有效性。
第一:根据班级学生特点开展教学。注意两种差异:一是个体差异。计算机专业的学生, 因为学习基础、学习环境及家庭条件等各方面原因, 专业基础与学习能力程度差异较大, 学生之间存在水平不一的情况。二是整体差异。由于班级特点与学习氛围不同, 每个班级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地方。同一门课, 同样的教学内容, 同一种教法, 不一定会适合所有班级学生。所以老师备课时, 不但要注意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 还要注意同年级不同班级之间的差异。
第二:采用有效教学方法和手段。一堂课形式太传统, 无法吸引学生注意力, 学生可能也不会有太大兴趣。但一节课手段太丰富, 也会使学生疲于应付。计算机专业学生原本在电脑上就接触着太多诱惑的东西, 老师要把他们吸引到课上来, 就要不断地推陈出新, 每次都有新方法, 使学生乐于接受, 主动配合学习。
第三:教学与生活工作实践相结合。学习要有用, 让他们在课下、在生活、工作中能用上, 而且让学生立刻看到效果。打破他们认为的“学习没用”论。特别是计算机这个现代人眼中不可缺少, 甚至对于有的人来说, 已经是离不开的事物。在教学时, 能找到许多活生生的实例放在讲课过程中。
第四:给学生机会, 注重长远目标。每个学生都是一个可爱的活体, 在学习和纪律上表现反反复复是正常的。也或许, 他们只有通过不断地磨炼自己才能成长起来, 老师要对这种现象报以平常心, 以宽容的心胸对待, 为了长远的教育目标, 要给学生机会, 耐心地期盼与等待他长大。
结束语
【有效策略中专学生】推荐阅读:
让学生倾听的有效策略12-06
关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策略论文11-29
有效利用策略05-19
有效指导策略08-05
有效阅读策略08-15
有效策略中09-25
有效互动策略10-07
有效的策略10-26
有效反馈策略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