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视讯(共10篇)
多媒体视讯 篇1
一、概述
随着经济的发展、通信技术的进步,客户已不仅仅满足于语音、电报、电子邮件等通信方式,对视讯业务的需求呈迅猛发展的趋势。特别是美国“9·11”事件后,全球的视讯业务需求猛增,国外90%的企业都在使用视讯业务,已成为“信息高速公路”的主体通信业务,因此视讯业务市场潜力巨大。
目前各电信运营商之间竞争日趋剧烈,各运营商正在实施各种形式的企业转型。视频类业务能力的提供是转型中的重要内容,但为向用户提供差异化、多样化的视讯业务,往往根据宽带用户的需求形成了一个又一个的视频类业务能力系统,如全球眼平台、IPTV平台、电视上网平台、新视通平台、CDN平台、互联星空平台等,这些视讯业务平台各自独立,标准不统一,彼此间互通困难;业务平台的分散和独立使用门户、终端形式、用户管理、业务管理、网络管理不统一,难以为客户提供统一的业务和服务;不能简单、方便、快捷地提供各种新业务和新应用。
有分析表明,到2010年,因特网服务器90%的存储内容都将是以流媒体为代表的视讯类数据。面向视讯的应用系统、国际标准和基础研究正成为目前产业界和科研机构密切关注的焦点。早在2004年6月,法国电信(FT)开始关注视讯类业务如何统一管理,其在业务指引中明确提出:用户可以用一条出口接入链路使用法国电信所有的视讯业务,视讯业务应统一管理。2006年9月,日本电信(NTT)为拓展国内的宽带接入用户,以光纤到家(FTTH)为契机,用户可以在日本电信营业厅产品目录单上选择宽带视频浏览、宽带可视电话、网络电视等服务。近一年多来,国内外软件提供商、硬件制造商、电信运营商创新概念和思路,统一IP视讯的理念正成为业界关注的热门话题。
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消费类电子、通信、影视及广播、计算机技术日益紧密结合,使得基于因特网的视讯产业逐步成为21世纪发展最快、规模最大的产业之一。IDC和Research and Markets研究报告表明,2009年全球融合视讯市场规模将达400亿美元以上。互动IPTV、融合多媒体会议、全球视频监控等融合视讯业务正飞速发展。为此,随着技术的发展和社会化沟通需求的不断增加,用户对视频业务的融合性需求不断增长。有必要建设统一视讯网络,通过统一业务平台、业务控制信令,进行业务能力、业务管理和业务终端的融合,以适应市场的发展和竞争,提高视讯业务的开展能力和服务水平。为此,如何基于现有IP技术构建统一视讯业务网是产业界和运营商极为关注热点和难点。
二、统一IP视讯网技术架构
现有的视讯业务系统(平台)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1、发展遭遇瓶颈
视讯业务的高速发展, 使得固网带宽得到更加充分的利用。大力拓展多媒体视讯业务已成为固网运营商的重要选择。在运营商的大力拓展和用户需求激增的推动下, 多媒体视讯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发展。然而, 视讯业务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
2、多标准并存
就目前国内的视讯网络来看,同时存在多媒体会议、IPTV、视频监控、VOD、3G视频等多种视讯业务。不同业务往往构建在不同的网络平台上,互通与融合的问题非常突出。例如采用H.323的专网会议系统,给3G视频手机加入会议造成难题。即使同为会议系统,也同时存在基于H.323的专网会议系统、基于SIP的会议系统和基于H.248协议的会议系统。编解码的标准则更复杂,有G.711、G.722、G.728、G.729、AMR、H.263、MPEG等等。多标准并存给业务之间的互通造成技术与成本上的困难。
3、重复建设
每新部署一种视讯业务,就意味着新搭建一个网络平台。基于不同的网络平台发展业务,各种视讯业务在发放与管理上很难统一。每一个网络平台都面临相应的投资、业务扩容和维护系统的建设,由此带来高额的投资回报。
4、终端体验较差
业务网络的独立,造成每个业务使用不同类型的终端,用户体验较差。例如:用户有可视手机,但为了查看小区监控录像,还要单独接入一台电视终端;视频会议终端不能与IPTV共享同一台电视终端。如果所有这些视讯业务能够统一在一个终端上实现和提供业务,将给用户带来极佳的体验,自然会刺激用户尝试丰富的融合业务。
5、业务无法融合
由于缺乏统一的标准架构支撑和统一的网络平台,想把提供给用户的多种业务集成在一个终端,让用户轻松体验多彩的视讯世界,这是做不到的。
为此,在IP基础架构下构建统一视讯业务网非常必要。实现此目的,必须做好几项基本工作:一是媒体格式要规范化。二是各能力通过能力封装层统一暴露,能够被统一资源调度,被统一控制。三是能力系统之间能够通过统一业务控制网络实现控制互通。四是核心网能够提供统一认证能力,支持IPTV、视频通信等业务的统一认证。
统一IP视讯多媒体信息融合的理论技术框架如图1。
三、相关关键技术
从以上统一IP视讯多媒体信息融合总体技术架构可以看出,融合的目的是让用户获得良好的全业务体验。为此,在系统设计时必须以客户为中心,通过统一门户、统一客户端、统一认证鉴权、统一充值/支付等提升客户体验。用户既可以在多样化的终端和工作、生活模式中自由选择,也可以灵活运用多种接入手段获得各项业务。通过统一积分、客户识别、个人信息管理等措施,实现对客户资源的经营。网络设计还应在以客户为中心的基础上,遵循统一、开放、水平、融合这四条原则。
其中,“统一”包括统一用户数据管理、统一业务管理、统一CP/SP业务接入、统一支付/充值等;“开放”则是要实现业务能力对第三方乃至用户的开放,通过开放标准接口、研发SDK开发包和业务生成环境等开发工具、进行基础设施建设等措施来实现;“水平”就是定义和构造跨网络、跨终端、可共享复用的业务能力,基于通用业务能力的组合构建多样化应用;“融合”则是指固定、移动融合。另外值得注意的是,软件是业务网络的核心,运营商需要深入到业务软件系统内部进行设计。在业务网络的演进过程中,运营商首先需要注意业务网络是多个业务平台有机构成的整体,必须以系统化的观点来思考。
涉及到上述统一视讯多媒体信息融合主要包括以下几项关键技术。
1、流式视频编码技术
因为视频内容传输需要消耗大量的网络带宽资源,采用合适的视频编码技术是实现IPTV业务的关键。目前,国际上对基于IP网络传输的视频编码标准没有统一的强制性标准,国内因为没有成熟的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标准,这阻碍着视讯业务在中国的发展进程。根据目前编码技术的发展和已公布的编码标准来看,能够适合码流在1M到2M,同时又能保证准DVD以上的图像质量,比较好的标准有MPEG-4ASP、H.264、VC-1和AVS几种。目前成熟并有相应产品支持的是MPEG-4ASP和H.264, VC-1支持的厂商不多,而AVS是中国自己开发的标准,其具体发展趋势还需要进一步观察。因此,目前在开展IPTV业务时各方考虑的编码技术主要是MPEG-4ASP和H.264两种。
MPEG-4编码技术及产业链成熟,先于H.264超过1年时间。MPEG4的系统性能可以基本满足业务需求,在1.5M~2M的码流下,MPEG4可以达到接近DVD的画质效果。
H.264是ITU-T的VCEG(视频编解码专家组)和ISO/IEC的MPEG(活动图像编码专家组)的联合视频组(JVT:Joint Video Team)开发的一个新的数字视频编码标准,它既是ITU-T的H.264,又是ISO/IEC的MPEG-4的第10部分。H.264和以前的标准一样,也是DPCM加变换编码的混合编码模式。但它采用“回归基本”的简洁设计,不用众多的选项,获得比H.263++好得多的压缩性能,增强了对各种信道的适应能力;采用“网络友好”的结构和语法,有利于对误码和丢包的处理;应用目标范围较宽,以满足不同速率、不同解析度以及不同传输(存储)场合的需求。H.264是2003年才制订的标准,还没有走过产业化的过程,表现在目前还没有芯片厂家的解决方案经过规模的使用,技术上的成熟有待时间检验。H.264的整体成本较高,批量供货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
对MPEG4和H.264年终编码进行对比测试表明,H.264的编解码效率比MPEG4的效率高5%~15%,H.264属于下一代编码技术标准,是所有压缩技术里面压缩率最高的,在支持实时标清电视节目时只需要1.5Mbit/s带宽、点播电视只需要1.2Mbit/s带宽,其画质就可以达到DVD效果,这显然有利于未来通信与娱乐、有线与无线的业务开展。因此,从技术的演进来看,IPTV将逐渐从MPEG-4过渡到H.264, H.264视频编码标准被认为是下一阶段的必然选择。
2、内容调度算法
媒体流的调度属于应用层面的技术,它是随着VOD (video-on-demand) 的发展而逐渐发展起来的。在VOD系统研究的初期,人们将精力主要放在磁盘调度、海量存储等方面,着重提高视频服务器 (Video Server) 的服务能力。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VOD系统的服务能力不仅与视频服务器硬件系统的利用效率有关,也与系统的资源调度、服务机制以及用户交互密切相关。受硬件成本的限制,视频服务器的I/O能力和网络带宽不能无限制地提高,为了提高系统效率,人们把目光转向流媒体的调度技术研究。在流媒体调度技术中,视频节目访问的频率分布是最重要的技术基础,业界先期的大量研究和统计表明,点播 (On-demand) 类型的服务近似服从单参数的齐普夫定律(Zipf's law),但其单参数分布的适应场景有限。为弥补该算法的一些缺憾,多参数Weibull分布被逐渐应用起来。
3、视频传输控制技术
随着视讯业务的开展,RFC开始规范视频的传输与控制,相继制定了相关协议。其中RTP/RTCP就是具有代表性且广泛应用的实时传输和控制协议簇。RTP是—种提供端对端传输服务的实时传输协议,它处于应用层。用来支持在单目标广播和多目标广播网络服务中传输实时数据,而实时数据的传输则由RTCP协议来监视和控制。
RTP定义在1996年提出的RFC1889中。RTP能保证媒体信号带宽与网络匹配,使媒体可以被实时观看。RTP服务于流媒体的传输层协议, 通常运行于UDP协议上,也可以基于AAL5/ATM等通信协议,提供端到端的服务,它与具体的承载网络分离。虽说在理论上RTP的底层传输协议也可以采用TCP协议,但在现在的应用中几乎都采用的是RTP/UDP模式。
实时传输控制协议RTCP( (Real-Time contro Protocol) 也定义在RFCl889中。多媒体网络应用把RTCP和RTP一起使用,尤其是在多目标广播中更具吸引力。当从一个或者多个发送端向多个接收端广播声音或者电视时,也就是在RTP会话期间,每个参与者周期性地向所有其它参与者发送RTCP控制信息包。RTCP用来监视服务质量和传送有关与会者的信息。通过使用不同的端口号,可以把RTP信息包和RTCP信息包区分开来。RTCP用于统计、管理和控制RTP数据包的传输。
实时流播放协议RTSP (real-time streaming protocol) 是开放不久的新协议,它的设想描述在RFC2326文件中。由Real Networks和Netscape共同提出。该协议定义了一对多应用程序如何有效地通过IP网络传送多媒体数据。RTSP在体系结构上位于RTP和RTCP之上,它使用TCP或RTP完成数据传输。HTTP与RTSP相比,HTTP传送HTML,而RTP传送的是多媒体数据。HTTP请求由客户机发出,服务器作出响应;使用RTSP时,客户机和服务器都可以发出请求,即RTSP可以是双向的。RTSP是应用级的实时流放协议,它的主要目标是广播和多目标上的流式多媒体应用提供牢靠的播放性能,以及支持不同厂家提供的客户机和服务器之间的协同工作能力。实现RTSP的系统必须支持通过TCP传输RTSP,并支持UDP。对UDP和TCP, RTSP服务器的缺省端口都是554。
4、视讯业务的网络承载技术
由于传统的IP承载网是为传统互联网应用(如WEB浏览、邮件收发等)而设计的,它对视频传输(特别是组播业务)存在时延大、QOS差等缺点。为此,对传统承载网必须解决组播复制点的设置、组播管理、QOS部署等几个重要问题。
组播复制点即用户IGMP请求的终结点,在该点,网络设备根据端口是否有IGMP请求向端口复制组播流。组播复制点越接近用户越能节省网络带宽,对ADSL宽带网而言,组播复制点可选于BAS或DSLAM,新一代的BRAS已经具备2Mpps组播的复制能力。
组播管理包括对用户接收组播数据的可控管理、组播源的管理、组播分发范围的管理等,它是电信运营商开展组播类业务的前提条件。目前路由器设备具备一定的组播控制管理能力,新一代的BRAS已经提供了基于RADIUS协议的可控组播解决方案,但是这些技术缺乏统一的标准,缺少相应的专业管理系统,所以目前大规模使用存在一定的困难。
组播是基于UDP协议的,这意味着组播没有丢包重传机制。为了克服这缺点,可靠组播一直在研究中,但还没到实用阶段。骨干网络和城域网路由器的更新换代,QoS的保证能力大大提高,例如电信运营商在利用组播开展IPTV业务时可以把IPTV的业务网络与普通PC上网业务分离,建立专门的组播通道,以此来保证组播的QoS。但此方法可扩展性较差,只适用于小规模的试验网络。
5、IT支撑系统
目前各视讯类业务平台众多,其支撑系统也非常散乱,例如有用智能网作支撑的,也有用专用IT支撑系统,甚至有用SP的平台进行支撑的。这些支撑平台建设于不同的时期,是为满足当时市场的需求,向用户提供单一的某类业务,都是相对独立的,如IPTV支撑平台只提供IPTV业务中的VOD、信息查询、直播等相关业务;互联星空支撑平台仅为互联星空业务的发展提供支撑服务。
随着市场的发展,业务的深入人心,当用户需要订购不同业务平台上的业务时,多次繁琐的订购手续、业务之间的矛盾、多份账单等都会影响用户选择多类业务,分散于多个业务平台的业务表现在用户面前是零散的,而非有机的综合业务。
每个平台都有自己的用户数据,因此运营商就需要面对多个客户渠道,无论是营销管理还是运营、运维分析都由于用户信息的重叠等受到影响,不能得到客观、真实、准确的分析结果,无法形成有效的应对方案。
每个平台拥有独立的接入、一套计费原则、网管维护手段,通过接口和受理、计费、SP管理等系统关联,增加了相关支撑系统的负担,而且无法实现统一管理。同时,每个业务平台的资源难以共享,浪费了相关资源。
基于以上的分析,有机地实现业务平台的融合,是最好的解决方案。从用户方面考虑,实现单点接入、享受综合业务,支付最优化的资费,方能吸引用户;从电信企业方面考虑,通过已有的业务平台,减少投资和运营成本,组合出更多有创意的新业务,使用户得到可感知的业务新体验,吸引用户。
四、统一视讯多媒体信息融合工程建设指引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和工作节奏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人们选择远程视讯通信方式传递数据、图像合视频等信息,各系统集成商、软件提供商、电信运营商都在从不同角度和层面提供视讯融合业务。随着IP视讯市场的发展,电信运营商近年来建设了多种流媒体业务平台,但这些平台的共同特点就是均采用纵向架构建设(见图2)。各业务平台都建设了独立的内容存储、内容管理系统和支撑系统,采用集中的方式独立提供服务给最终用户。随着用户量的增加,这种纵向建设、集中服务的业务平台越来越难以满足用户多种多样的需求。
在新的视频服务系统架构下,按照统一IP视讯网络的要求,各业务平台内容存储、内容管理等功能不再需要重复建设,而采用统一IP视讯网络的统一服务。另外,统一IP视讯网络系统能够完成内容由中心至POP点的推送,实现分布式的业务提供。该网络建设完成后,流媒体类业务的实现模式如图3所示。SP/CP提供的内容实现统一的存储,并且统一交由CMS系统管理和调度。业务引擎根据用户需要通过CMS系统定位用户请求的资源,然后由CDN实现内容到POP节点的推送,最终由POP点提供服务给用户。业务支撑系统和业务综合管理平台实现对SP/CP、业务引擎和CMS系统的统一管理。
五、结束语
目前,视频应用在宽带应用中的比例已经超过80%,多种宽带视频应用组合,将是拉动宽带增值业务收入的主要动力源。视频业务正向着高清晰、动态化、交互式的方向发展。融合视频将是发展的趋势。例如,即时消息和IPTV同时提供,让人们在享受视频娱乐的同时能够看到消息留言;手机的视频可以和PC的视频共享,实现内容互动;最终用户可根据自身的需求,通过与内容提供者之间互动而获得具体的内容;用户可以直接参与节目,例如在收看机智问答(quiz show)类电视节目的同时,用户还可以实时地参与到节目的答题环节之中;用户在参与内容互动之后,如购物等,其费用最终能够通过统一账单支付。本文对IP统一视讯网络中的多媒体融合技术进行了详细阐述,从增值应用的角度出发,对直播、点播、互动、可视通信等常见业务中的关键技术进行了分析,并对实际工程建设给出了前后架构变化比较。
融合,已经成为电信业发展的主要趋势。在全业务运营时代,电信业将面临新的融合格局:即从单一产业链结构,逐步向多种生态系统的转变。软件业、IT产业和通信产业开始逐步实现全方位融合。对电信运营商而言,融合的发展可以实现由传统运营业向信息服务业的转变;特别是宽带(包括移动宽带和固网宽带)、IP技术、移动技术、以及Web2.0的应用技术,能够为用户提供话音、视频、数据、及时消息等融合新型业务。
摘要:随着网络的演进和宽带技术的广泛应用, 网络上多媒体信息与日俱增。网络正向能够承载话音、数据、图像等综合多媒体信息进行演进。近年来, 国内外研究者开始尝试着基于IP技术开展视讯业务, 形成统一的IP视讯网络, 融合多媒体信息, 用以解决普遍存在的语音、数据、图像等业务承载网络相互隔离的“网络孤岛”。此外, 考虑到不同类型的业务有着不同的QoS要求, 其用户的行为特征也会有所区别。本文从不同业务类型的具体特征出发, 按照业务网络的整体思路构建融合业务运营平台。为便于工程应用, 本文对统一视讯所要求的承载网改造原则及相关工程设计进行了阐述, 并详细给出了现网运用实例。
关键词:视讯,多媒体,信息融合,调度算法,编解码
参考文献
[1]赵慧玲.“融合”是全业务运营的支点[C].华为技术, 2008 (37) .
[2]张应福.IPTV关键技术与运营模式研究[J].通信与信息技术, 2008 (2) .
[3]刘建中等.多业务通信网络中一种基于效用的定价机制[C].电子与控制技术学术会议, 2007 (10) .
视讯时代:感受“数字”的力量 篇2
从100万开始
2008年5月4日,北京奥运圣火开始了在境内的第一棒传递,传递的113个城市中,中国有线对106个城市进行了现场直播报道,其中60多个城市则采用北京数码视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提供的数字电视前端硬件设备,进行奥运火炬传递电视信息传输点的搭建,当完美清晰的全程直播报道呈现给全球观众时,数码视讯功不可没。《广播电视信息》社长曾会明很惊叹说道:很难想象,如今叱诧风云的数码视讯,8年前只是一家在民房中研发起步的小公司,却成为如今广电“十一五”规划实施过程中的主要技术支撑者。
2000年数码视讯总裁郑海涛带着自筹的100万元资金,在中关村创办了以生产数字电视设备为主的北京公司科技有限公司。2001年数码视讯的资金问题已经濒临捉襟见肘的尴尬,后续资金没着落,科研产品半生不熟。那是在数码视讯成长的历程中碰到的第一个“拦路虎”,并且异常凶猛,在抵抗力量微弱的情况下只有被吃掉的可能,尽管一贫如洗却没有一个员工离开,也许希望就在下个拐角处。
2001年5月的阳光开始,数码视讯意料外的得到清华创业园50万元的投资,那是数码视讯获得的第一笔种子资金,接着是260万元的融资。7月,国家广电总局为四家公司包颁发了入网证,允许它们生产数字电视设备的编码、解码器。这四家公司除了两家国外领先企业和国内知名的华为公司外,还有就是这家成立一年多的北京数码视讯有限公司。
历史往往沉淀着最精髓的东西,经过多年的发展,曾经面对“拦路虎”不堪一击的数码视讯已经发展壮大,从清华科技园“孵化毕业”已迁至上地的数码视讯在外表上旧貌换新颜,内在也开始完成从硬件向软件及增值业务的拓展。
8年来,数码视讯坚持自主创新的核心经营理念,公司所有产品均为自主研发。数码视讯技术总监荀海涛说:“公司目前已经拥有12项专利、50多项软件著作权,公司技术已经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数码视讯研发的独立加扰器、高清晰数字电视编解码系统、统计复用系统、基于手持终端的DRM数字版权保护系统等,均为自主研发且在国内最早推出。数码视讯还曾参与了中国有线数字电视前端设备标准的制订;同时也是多项数字电视行业标准的制订单位之一、中国数字音视频标准(AVS)的主要成员。数码视讯是世界上依靠自有技术能够提供数字电视完整解决方案的三个厂商之一(另外两家是Cisco和Motorola)。已推出十二大类六十多种产品,成为国内唯一的数字电视运营平台全系列产品提供商。产品已进入全国包括香港、澳门、台湾在内的34个省广电运营商,300多个地市电视台(网络公司),700多个地市、县电视台(网络公司);同时数字电视产品成功打入海外市场,产品已出口到北美、中东、东南亚等地区,进入欧盟、印度。数码视讯作为中国最大的数字电视设备供应商,公司产品2003、2004、2005年海南博鳌论坛,2004年雅典奥运会直播,2004年上海一级方程式赛车直播,2004年亚洲杯直播, 2005年人大政协和“两会”直播等重大项目中成功应用,2008助力奥运北京火炬境内传递的现场直播报道。
后数字化时代
数码视讯根据技术、产品和市场的发展趋势,总结出了“后数字化时代”的概念。“数字化”从上世纪的90年代中后期开始便不断出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手机、互联网等越来越多的数字化技术元素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巨大的变化,大大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习惯。到今天,随着数字电视—这一日常生活中最后一个重要信息来源的普及,数字化的主体内容已经基本完成,我们已经初步进入到了后数字化时代。后数字化时代的开启可以说是以数字化的基本完成和数字技术的大量应用为标志的。在这个时代,人们从对周边数字化环境的适应逐渐转变为掌控,开始享受数字化带来的方便快捷的新生活。后数字化时代各类运营商关注的焦点从数字化的实施过度到数字化完成后的运营上。承担着人们生活中主要的数字元素—数字电视的运营,广电运营商们面临着同样巨大的机遇和挑战。分析现阶段人们周边的各种数字化资源,可以确定的得出这样一条结论:互动和增值运营将是后数字化广电的必经之路。
数码视讯凭借多年的经验,将设身处地为运营商打造这样一个平台,不再把数字化简单地理解为“平移”,而是更多地考虑如何在转换之后开展后续运营,数码视讯还陆续开发出了一系列适用于后数字化时代的硬件、软件和增值业务系统产品。
携手CMMB
目前我国拥有手机用户近4亿多,而到2010年,中国手机用户将达到7.38亿,中国的手机电视的发展前景非常广阔。
今年7月,北京数码视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CMMB(中国移动多媒体广播系统)运营商中广卫星移动广播有限公司成功签订电子业务指南(ESG)系统合作开发合同。CMMB(China Mobile Multimedia Broadcast)是我国自主制定的移动多媒体广播标准,对于该系统的核心软件——ESG,运营商在技术领先、产品安全稳定、功能贴合运营要求等各方面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在广电总局的大力推动下,CMMB在奥运期间开播,并已经在国内37个城市布点,预计今后会推广到400多个城市。
作为中国最大的数字电视软件及系统提供商,数码视讯长期关注CMMB项目,并从一开始就全面参与了CMMB平台的建设,不仅自主研发了通过无线局的严格测试并已得到商用的编码器、复用器、加扰器等核心硬件,而且还参与了业务管理平台等运营管理软件的研发与标准制定,可以说已经成为了CMMB系统的全平台提供商。此次数码视讯正是凭借出众的产品和服务,经过和运营商的长期沟通探讨,最终得到其认可,在国内外众多厂商中脱颖而出,获得ESG系统的开发合同。携手CMMB,标志着数码视讯开始在移动领域的拓展开辟。
诠释数字新概念
2008,北京奥运盛事,数码视讯为助力数字奥运,推出了马赛克节目导视系统10KH06、电视彩信、电视商务等增值业务形式。
在奥运会多场馆赛事等多项精彩节目的播放方面,马赛克节目导视系统10KH06可以为用户观看带来很大的便利。荀海涛向记者解释说:“马赛克节目导视系统是将屏幕分割成若干个小区域,每个小区域实时显示不同数字电视节目的系统。用户可通过马赛克画面动态浏览各个节目情况,并且只需通过遥控器移动箭头,通过小画面的选择便可切换到想要收看的节目,充分体现了数字电视的交互性和友好性。较之前以文字形式导航的EPG信息的播发,基于多画面的马赛克图像导航方式更具有吸引力,它能够更直接地向用户动态展现出多节目的内容,能使用户从感官上直接感受到数字电视的冲击。”
对于后奥运时代,数码视讯的发展,荀海涛表示:公司是很有远见的,像增值服务,2006年年底就开始布置研发,到2007年的8月份公司的增值业务基本就已经完善了,我们推出的为奥运服务的增值业务实际上也是为了奥运之后来实现的。毕竟增值业务的基础平台是要求双向的网络,要求用户群有更高的实际需求,我们在这些方面新的增值业务恰恰是针对了“后奥运时代”高端用户或者时髦用户的需求提供的相关业务,比如说用户在家里面可以在线购物,提供类似于淘宝网的购物模式,直接用机顶盒、摇控器就可以实现。我们希望在奥运之后在数字电视的实际应用领域来带领一股新的应用潮流。
多媒体视讯 篇3
实现宽带双向、全媒体、全业务运营是建设下一代广播电视网络 (NGB) , 实现广播电视网“三网融合”业务承载的目标。随着网络接入带宽的迅速提升, 点对点的高质量双向视频传输已经成为可能, 为“三网融合”中的基础业务语音电话向视频电话的升级创造了条件。在文献[1]中, 作者已经对基于SIP协议的Vo IP业务的网络承载指标进行了分析, 本文将着重就视频电话业务在IP网络中的承载指标进行探讨。
文章共分四个部分, 其中:第1部分就基于SIP/RTP协议的视频电话承载技术和流量特点进行介绍;第2部分就国际上关于多媒体视频测试的标准和指标进行综述;第3部分介绍视频电话业务的仿真实验, 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讨论并给出相应的网络指标建议;最后对全文进行分析总结。
1视频电话技术简介
视频电话指使用利用IP协议以分组报文来承载视频和同步语音的技术, 是对Vo IP技术的扩展。
1.1业务信令
视频电话信令的交互流程与Vo IP类似, 具体流程可参考文献[1]。不同之处在于, 通信双方在约定语音编码格式及UDP端口号的基础上, 还需要增加关于视频编码格式信息的协商。在SIP协议中, INVITE报文的SDP信息会在音频媒体信息之后紧跟关于视频媒体信息的描述, 包括视频流的属性以及通信使用的UDP协议端口号。图1给出了SIP INVITE报文中体中的SDP信息, 可以看到紧随语音信息描述之后的是关于视频编码的信息, 举例中为H.264编码格式。
当通信双方协商完音视频格式和通信端口后, 视频和音频媒体流将使用分别使用不同的UDP端口进行传输和交互。
1.2 RTP协议[2]
1.音视频载荷的封装
RTP协议报文头部的句法如图2所示, 其中, 前12个字节在每一个RTP报文中都存在;CSRC字段当多方通话场景中对Mixer (混流器) 进行标识。重要的字段包括:
1) 载荷类型 (Payload Type) , 用于标记RTP packet所携带媒体类型, 以便调用适当的编解码器解码或者播放, 当接收方无法识别类型号时会对RTP报文进行忽略。媒体类型号在RFC 3551[3]中给出, 比如:ITU-T G.711μPCM编码类型号为0, AAC-LC音频编码的类型号为113, ITU-T H.263视频编码为34, ITU-T H.264视频编码为96。
2) 序列号 (Sequence Number) , 每个媒体流的序列号初始值均为随机生成, 后续的RTP报文对序列号加1, 接收方可以根据该序列号重新排列数据包顺序。
3) 时间戳 (Timestamp) , 反映RTP packet所携带信息包中第一个有效字节所对应的采样时间。
4) 标识数据源 (SSRC) , 用于标记数据流的来源, 以便区分不同的媒体流。
紧随报文头部的是多媒体信息载荷, 不同编码格式的报文映射和承载方法有专门的RFC进行说明, 比如:RFC 5391[4]是关于ITU-T G.711.1语音编码的映射方法, RFC 2190[5]是关于ITU-T H.263视频编码的映射方法, RFC 3984[6]对应ITU-T H.264视频编码。通常不同的音视频编码载荷还需要附加的头部信息, 以便媒体内容在有限长度的IP报文中进行承载。
由于音视频编码器的输出直接被封装为RTP报文, RTP报文会因媒体载荷自身的数据结构和IP报文最大传输单元 (MTU, 通常按照以太网线路传输取1500字节) 的限制导致报文长度的参差不齐。以H.264为例, 在传输时会出现多个RTP报文承载一个NALU, 也会出现一个RTP报文中承载多个NALU的情况。这与采用TS over UDP或TS over RTP方式传输多媒体流的应用有很大不同。后者的报文长度通常为固定值1356字节 (包含IP、UDP、RTP报文头部以及7个TS包) , 采用以太网传输时数据帧长度为1370字节。图3和图4是分别对H.264 over RTP以及TS over RTP方式传输的视频媒体流进行长度统计的结果。比较可以发现, H.264的视频业务流中由近4/5是1280以上长度的报文 (分析发现多为FU-A类型的报文) , 其余各个长度区间也有不等的分布;而TS over RTP传输方式时, 报文长度都是相同的为1370字节, 因此全部分布在1280~2559区间。对音频的承载也存在类似的问题。当音频编码为ITU-T G.711μ时, 报文长度为固定值;而采用MPEG4 AAC-LC编码时, 报文长度是变化的。报文长度的动态变化会导致信源发出的多媒体流的间隔不均匀, 使信源输出的报文即带有一定的“时延变化”。
2.音视频的同步
RTP报文中的Sequence Number标记了音视频数据采样帧的先后顺序, Timestamp的步长则反映了采样的间隔。由于RTP协议的保密机制, 不同数据流Timestamp初始值随机生成。Timestamp没有单位, 仅反映音视频采样数目的累加变化, 其间隔与成帧周期和采样间隔有关, 例如:G.711的采样率为8000Hz, 成帧周期为20ms, 每个Timestamp的间隔为8000×0.02=160;H.263的采样率为90000Hz, 25fps, 每个Timestamp的间隔为90000×1/25=3600;H.264的采样率为90000Hz, 30fps, 每个Timestamp的间隔为90000×1/30=3000。因此, 音视频格式码流采样率、帧率的不同了导致其Timestamp间隔的不同, 随之产生了音视频码流在播放时的时间轴对齐的问题, 也就是“音画”同步问题或“唇音”同步问题。
最为直接的解决方法是将音频流的起始帧和视频流的初始数据帧进行对齐, 这需要保证音频流起始帧的Timestamp所对应的绝对时间 (一般采用NTP时间, 单位为秒) 与视频流起始帧的Timestamp所对应的绝对时间保持一致。由于音视频独立进行编码, 其两种编码器的采样间隔不同, 其采样输出时间也就很难对齐, 仅靠RTP协议自身难以解决这个问题。
这种情况下, 需要借助RTCP协议Sender Report报文中所提供的Timestamp与NTP时间的对应关系, 实现音视频回放时在时间上同步。假设关于音频和视频的RTCP Sender Report报文中提供的音视频流Timestamp值和NTP值对应关系为: (T_sr_a, N_sr_a) 、 (T_sr_v, N_sr_v) , 音视频编码的采样时钟间隔为clock_a和clock_v。那么在N_sr_v时刻, 对应的音频Timestamp T_a值 (注意一般与T_sr_a不同) 应为:
在播放时应将Timestamp等于T_a的音频报文和Timestamp为N_sr_v的视频报文进行对齐播放。对于后续的报文, 都应以这两报文为基准。通常音频的Timestamp相比视频的间隔更为精细, 因此可以选择以音频时间作为基准, 后续音视频播放的对齐应满足:
借助以上机制, 只要接收端的音视频解码器的缓冲长度足够, 并且不发生报文丢失和差错, 报文到达的时延和时序变化对音视频同步的播放不会造成影响。
2视频业务质量的评价
根据前文的介绍, 音频视频媒体流是分离传送的, 仅在接收端回放的时候进行时间上的对齐, 因此可以独立进行业务质量的评价, 文献[1]中已经就Vo IP业务的语音质量评估进行了介绍, 在此主要分析视频质量及音视频综合质量的评估参数和评估方法。
衡量多媒体图像质量的最普遍和最广泛使用的参数是PSNR (峰值信噪比) 。但是由于人的视觉对于图像中的误差敏感度并不是绝对的, 感知结果会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比如:人眼可能对某个区域的感知结果会受到其周围邻近区域的影响, 因此, PSNR值无法与人眼看到的视觉品质达到完全一致, 甚至PSNR较高者图像相在人眼看起来比还会比PSNR较低者差。因此, 对于视频质量的评估还是以人的主观评价为主。近年来, ITU-T和IETF均发布了相应的标准和建议。但两个组织所发布的建议的侧重点有所不同, ITU-T的标准更多的关注于对视频本身的质量评测, 而IETF则关注IP传输网络可能对视频传输带来的影响。
2.1 ITU-T建议
ITU-T P.910[7]建议给出了视频的等级分类以及相关属性, 以及适用于TV3、MM4、MM5的非交互 (Non-interactive) 主观视频质量评价方法。在视频等级分类中, 对应四个电视级别TV0、TV1、TV2、TV3, 和三个多媒体级别MM4、MM5和MM6。其中的TV0至TV2级别分别对应演播室 (无损) 、后期制作和节目播出三个前端环节;TV3适用于终端用户接收和中高质量等级视频会议级别;MM4适用于中等质量的视频会议, 帧率通常大于30fps;MM5对应低等级视频会议并允许编码器进行丢帧处理;MM6对应视频监控级别, 通常为连续的静止图像帧。视频属性如表1所示。应当指出的是, 网络传输指标中的传输时延指标参考了ITU-T G.114早期版本;时延变化指标则以不产生时间扭曲 (Time-Warping) 效应为原则, 50ms的限制应为参考ITU-T Y.1541建议的结果。该建议出还给出了三种测试方法:绝对等级评分 (Absolute Category Rating-ACR) 、劣化等级评分 (Degradation Category Rating-DCR) 和对比方法 (Pair Comparison-PC) 。其中, ACR测试无需参考视频, 适用于对原始视频的绝对质量评估, 分为Excellent、Good、Fair、Poor和Bad五个评分等级;DCR评分过程需为对原始视频和“降质”后的视频进行比对, 分为:Imperceptible、Perceptible but not annoying、Slightly Annoying、Annoying和Very Annoying五个评分等级, 该方法适用于视频传输中的失真度评估测试;PC则是对一段序列经过不同系统后输出的结果进行比对评分。ITU-T P.911参考了ITU-T P.910标准, 基本框架与P.910相同是关于音视频 (Audiovisual) 主观评价方法。
ITU-T J.247[8]建议中给出了基于全参考模型的视频客观感知 (Objective Perceptual) 评价方法, 该建议中给出了四个评估模型, 分别由日本NTT、德国OPTICOM、英国Psytechnics和韩国延世大学提出, 该建议所评估的视频分辨率适用于VGA、CIF和QCIF三种格式。
ITU-T J.148[9]建议给出了关于多媒体质量的客观感知评价模型, 模型框图如图5所示, 其基本思想是通过视频质量评估函数 (Video Quality Estimation Function) 获得视频质量 (Vq) , 语音质量评估函数 (Audio Quality Estimation Function) 获得语音质量Sq, 再利用多媒体质量集成函数 (Multimedia Quality Estimation Function) 结合时语音时延和视频时延参数, 对Vq、Sq进行线性加权, 获得最终的多媒体评估质量MMq, 以及音频影响下的视频质量Vq (Sq) 和视频影响下的音频质量Sq (Vq) 。ITU G.1070[10]建议按照J.148的模型给出了多媒体视讯业务具体评价方法, 其中的语音质量评估使用的是ITU-T G.107的E-Model, 语音质量的评估获得参数为R-Factor;视频质量的评估则综合考虑了编码算法、丢包率以及编码算法对丢包的容忍程度。但是, 该模型仅将图像的分辨率限定为QVGA (320×240像素) 和VGA (640×480像素) , 并将屏幕尺寸限定为2.1英寸至9.2英寸。
ITU-T Y.1541[11]建议给出了互动类业务 (包括:视频及语音电话类业务) 的IP网络承载指标建议, 为传输时延小于100ms, 时延变化小于50ms, 报文丢失率和差错率分别小于10-3和10-4。但该标准并未在视频和音频的编码方式和传输速率与网络承载性能之间建立对应关系。
2.2 IETF相关建议
由Ineo Quest和Cisco共同起草的IETF RFC 4445[12,13]提出了媒体传送指数 (Media Delivery Index-MDI) 的概念, 用于监控网络状态, 评估网络承载流媒体视频 (尤其是MPEG) 的能力。MDI包含延时因子 (Delay Factor-DF) 和媒体丢失率 (Media Loss Rate-MLR) 两个参数。DF将网络传输时延和时延变化换算为流媒体解码所需的缓冲需求;MLR为每秒的媒体封包 (TS包) 丢失数, 换算到IP报文应除7后取整。对于3.75Mbps的标清视频, Ineo Quest建议, DF值为100ms;MLR小于8 (合每秒丢包数少于2个IP报文) , 同时, 十五分钟丢包数少于128个封包 (合每秒少于18个IP报文) , 24小时丢包少于1024个封包 (合少于146个IP报文) 。目前提供IPTV和VOD测试的仪表均能够统计MDI值, 并通过MDI估计多媒体业务的主观评分 (MOV和MOS-A) 。MDI仅适用于使用TS over IP封装后的网络视频传输性能评估, 不适合与直接在IP报文承载的多媒体性能质量评估。
综合来看, ITU-T的建议已经形成了关于多媒体视频和音视频综合评价的主观评价方法论以及客观评价方法的基本方法论, 以及常用典型分辨率的客观评价的基本方法。但是, 相比语音质量评估建议相比, 其所覆盖的分辨率、码率、编码算法的应用场景依然有待完善。IETF仅对承载MPEG TS流的情况进行了建议, 适用于IPTV业务承载的场景。对于NGB中视频电话业务的网络承载要求, 需要根据上述建议中提供的评估方法、网络承载指标依据, 对具体的业务场景进行进一步研究。
3视频业务质量仿真实验
为研究视频电话业务的网络承载要求, 考察IP网络参数指标对视频电话业务的影响, 我们依托“NGB技术应用实验室”搭建了业务仿真平台开展了对多项关于网络性能指标和视频电话业务质量相关性的研究实验。网络性能衡量指标与文献[1]中相同, 分为传输时延、时延变化、报文丢失和报文差错四个指标。
3.1仿真环境和条件
视频电话业务的评估实验拓扑如图6所示。测试中使用两台电脑, 一台作主控和另一台作协同。主控电脑上安装视频业务模拟软件和视频质量分析软件, 用于模拟主叫方的SIP Agent执行呼叫, 并可以对收发到的视频进行缓存, 进行媒体流质量分析;协同安装视频业务模拟软件, 模拟被叫SIP Agent, 应答主叫的呼叫, 并将接收到的多媒体流发送回主叫。测试中每次呼叫持续3分钟。数据网络损伤仪则用于仿真通话双方之间的IP承载网, 可对经过仪表的每个数据报文产生时延、时延变化, 并制造报文丢失, 插入错误字节信息。
根据ITU-T P.910标准中对视频的等级划分, 我们分别选取了TV3和MM4级别的多媒体流进行评估, 两个级别的音视频流样本参数如表2所示。其中TV3级别适用于高分辨率移动或固定终端 (如:电视、平板电脑、中高性能智能手机) 的应用场景, MM4级别适用于较低分辨率便携终端 (低性能手机及其它终端) 的应用场景。
评估音视频质量的评估方法分为无参考模型 (NR, No Reference) 和全参考模型 (FR, Full Reference) 。无参考模型通过检测网络的状态 (时延、丢包) 获取MDI值, 结合视频流的分辨率、码率等参数, 通过一定的数学模型换算为相应的MOS值。全参考模型对应ITU-T 910/911标准中的DCR方法, 仪表需对信源发送的和信宿接收的到视频进行缓存, 在测试视频传输结束后, 通过对二者进行比对可计算PSNR值并与根据一定的数学模型对MOS-V值进行换算。基于DCR指示评价相对于原始图像的视频质量损伤, 不能感知视频源本身的清晰程度。这不同于语音质量的全参考评估, 语音编码的算法会影响R-Factor、PESQ、MOS评分。在评估测试中, 我们分别采用了无参考模型和全参考模型, 最终结果以全参考模型的下获得的结果为准。
3.2实验结果
1.传输时延和时延变化
在仿真实验中, 主控设备和协同设备通过网络损伤仪进行连接, 当网络损伤仪时延设置为0时, 两台设备为背靠背连接, 时延可近似为0。实验中过程中分别加入100ms、200ms、300ms、400ms的固定时延, 对收发双发的视频图像进行实时比对。我们发现当视频时延超过200ms时会感觉明显的到延迟的差异。
时延变化测试中, 设置固定传输时延为200ms, 分别将报文间隔的双向 (正向和负向) 变化范围由50ms增加至150ms, 音视频质量均显示为最优值, 未发生变化。测试中, 我们还对高清格式音频传输流中的报文发送间隔进行了统计, 发现视频流的最大报文间发送间隔为31.98ms, 最小发送间隔为0.047ms, 平均间隔为7.13ms;音频流的最大报文发送间隔为79.62ms, 最小发送间隔为2.2ms, 平均间隔为32ms。
2.报文丢失和差错实验
测试过程中通过使用数据网络损伤仪产生丢包和错包损伤。丢包测试中, 分别统计了丢包率为0.005%、0.01%、0.05%、0.1%、0.5%、1%时的视频质量;错包测试中按照0.005%、0.01%、0.05%、0.1%、0.5%、1%的概率选取报文, 对所选报文的第80至280字节按照1%的概率产生比特错误, 并统计视频质量。图7和图8分别给出了两个被测码流样本在全参考模型下的平均MOS-V随错包和丢包的变化趋势, 由于DCR并评分中, 5分对应Imperceptible (无察觉) , 4分为Perceptible but not annoying (可察觉但不厌烦) , 我们取4.5分作为满足业务质量评分。
3.3实验结果分析
1.传输时延
IP网络中造成时延的因素包括:网络设备转发产生的时延, 主要为报文在队列中等待的时延;以及传输链路本身产生的时延。用户对时延的感受主要为表现为交流过程中语音和视频交互的响应时间。
ITU-T Y.1541标准的早期版本中规定Class0的时延为150ms, 之后修订为100ms。目前, 文献中对多媒体视讯类业务的时延要求通常参考ITU-T Y.1541的规定。文献[14]对多媒体视讯相类似的另一种互动类业务-“在线实时游戏” (主要为动作射击类游戏) 的时延体验进行了研究。实时游戏的时延包括人机交过程中的机器响应时间和网络传输时间, 研究结果显示当时延小于139ms时用户对游戏体验表示满意。应当指出的是, 实时游戏过程的人机交互过程和场景变换是高速变化的, 并且通常实时游戏的图像显示帧率要求在40fps以上, 而多媒体视讯中人与人的交互过程中基本不会有高速的场景切换, 动作也相对缓慢, 视频数据帧的速率变化通常在30fps。因此, 可以对多媒体视讯业务的时延要求进行一定放宽。
在实验中我们观测到时延大于200ms是接收端的视频会感受到明显的差异, 结合ITU-T Y.1541标准的规定及人机互动响应时间的要求, 并参考文献[1]中Vo IP语音业务对时延要求, 建议视频电话业务的单向平均时延传输时延上限控制在150ms以内。
2.传输时延变化
时延变化表现为业务数据报文到达对端时所经历传输时延的不同 (变化) , 通常会围绕平均传输时延呈现高斯分布。其产生原因有多个方面:首先是业务复用带来的时延变化, 这一点我们前文中已经进行了分析;其次, 网络传输带来转发时延和路径时延, 当业务报文经过网络节点 (交换、路由设备) 时, 不同节点、不同时刻的负载状况不同造成缓存队列的长度和转发时延的不同;在极少情况下 (一般为骨干网络发生网络故障, 出现链路倒换时) , 同一条媒体流中的不同报文, 也会经历不同的路径和不同的传输时间到达对端。
时延变化对视频电话业务质量影响也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音频和视频本身质量的影响, 主要由于当解码器的缓冲区发生下溢或溢出时造成音视频抽样信息的缺失, 从而导致音视频业务质量的下降;另一方面则可能发生唇音不同步的现象, 主要由分别解码后回放时时间上不同步导致, 根据文献[15], 当音频和视频之间的时间差超过80ms时, 用户将会感受到明显的不同步。第一种影响等同于报文的丢失, 可以通过增加缓冲区长度或者采用动态缓冲算法来解决;第二种影响根据前文的分析, 可以通过RTP/RTCP协议中NTP与Timestamp的对应关系来实现回放的同步。
在实验测试中, 当平均时延固定200ms改变时延变化的区间, 视频质量未发生明显变化, 仅表现为接收端图像的延时, 并且也未出现唇音同步的问题。综合考虑传输时延和时延变化二者的关系, 以及音视频流复用本身的报文间隔变化, 建议网络传输带来的时延变化应小于50ms。
3.报文丢失和和报文差错
丢包和错包主要发生在报文传输的过程中。链路的缺陷、网络的倒换、网络节点对流量的整形处理都会导致丢包;当链路发生不可检错误时, 则会产生错包。视频报文的丢失和差错均带来会导致视频质量劣化, 表现为PSNR的降低、画面的模糊 (Blurriness) 和马赛克 (Blockness) 现象, 当某些关键数据帧 (I、P帧) 丢失和差错所造成的影响还会扩散, 对一个GOP (Group of Pictures) 中的后续解码图像质量带来影响。图9是测试过程中监看的截图, 左图为原始图像, 右图为丢包降质后的图像, 椭圆框标记出了报文丢失对高清视频造成视频模糊和马赛克现现象。
对于丢包带来信息的丢失, 视频解码器会感知此类错误, 通过错误掩盖机制对错误进行平滑处理。同时, 丢包造成的视频质量劣化在无参考模型和全参考模型下均有所反映。图10显示了丢包率为1%是的网络状况, 显示的是源端与宿端无参考模型下视频质量的MOS-V值, 其中源端视频无损伤, 表现为上部的绿色曲线;由于宿端发生了丢包, 视频质量的MOS-V值平均降低了约1分;图11则是对原始视频和接收视频进行逐帧比对后的到的MOS-V值统计, 其变化趋势与无参考模型下的趋势基本一致。
网元设备通过CRC校验发现错误报文时, 通常会对报文进行丢弃;对于报文中载荷中的数据信息变化, 能够感知视频内容的网元设备也会对报文进行标记 (比如将H.264 NALU Type字段的F标志置1) , 但译码器通常不会这种报文进行处理解码, 而启用错误掩盖机制对缺损图像进行平滑, 其结果依然等同于丢包。一旦发生网络设备和视频解码器都无法感知的错误, 将解码器无法对错误进行弥补, 就会造成明显的视频质量降低。图12、图13分别给出了错包为率1%时的网络状况和视频质量统计。对比可以发现, 由于未发生报文丢失, 无参考模型无法通过网络状态对视频质量进行估计, 图12中的显示的根据MDI换算的MOS-V值仍为理想值;但实际上, 报文的错误已经导致了解码后图像畸变, 图13中利用全参考模型的评估结果反映出了这一变化。
根据以上分析, 我们最终以全参考模型下获得的MOS-V测量值作为视频质量的评估依据。根据测试结果高清分辨率和CIF分辨率业务所应达到的网络丢包和错包指标应满足表3中的要求。
4总结
腾博 联手方正世纪拓展视讯渠道 篇4
作为全球领先的网真、高清视频会议和移动视频产品和服务提供商,腾博拥有最全面的高清产品和解决方案,覆盖了网真解决方案、会议室解决方案和高管桌面解决方案,并积累了丰富的产品服务及解决方案实施成功经验。为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腾博不断寻求更好、更有效的业务模式,而大力拓展营销及服务渠道则是其中的重点。
据了解,目前腾博一共有6家白金级合作伙伴,其余5家是华讯、神州数码、华胜天成、立思辰和达科。腾博将这6家合作伙伴分为两类: 一类是直接面对客户提供产品和解决方案; 一类则是直接面对渠道合作伙伴,为他们提供服务支持。
方正世纪是惟一一家面向二级渠道的白金级合作伙伴。方正世纪将帮助腾博在中国建立并管理面向二级代理商的渠道体系,范围覆盖中国31个省份和地区。同时方正世纪将协助腾博为二级代理商提供从技术支持、方案演示到产品培训等全方位的服务。“这将有效帮助二级代理商获得强大的技术服务能力,此举不仅能够为最终用户提供更优质、更便捷的服务,也可大幅提高客户满意度。”腾博中国区渠道总监王冰峰向记者表示。
而腾博之所以借助方正世纪大举开拓渠道,是因为视讯市场又火了起来。与2003年SARS时期的非常规的市场爆发不同的是,诸多积极因素使得视讯市场热闹非凡。
多媒体视讯 篇5
新媒体时代专注高清视讯传输
在采访中, 梁总强烈地表达出一个想法:“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 流媒体技术日趋成熟。朗威视讯作为一个大型广电设备供应商, 将深刻思考、激情应对, 以高清传输技术研发、设备生产为基础向广电行业和新媒体行业提供全球一流的产品和技术服务。朗威视讯十年全心专注高清视讯传输。原来我们生产高清视讯传输产品设备, 现在, 我们已经开始推出高质量的体育赛事转播传输服务, 服务还包括对体育赛事的全媒体整合营销服务和赛事融资服务。”据梁总介绍, 原来能够大规模地做卫星和微波传输业务的当属各级电视台, 同时也只有电视台有这样的高质量视频传输需求。进入新媒体时代之后, 各种网络电视台、视频网站, 如土豆网、乐视网、新浪视频等, 它们对卫星与微波传输的需求越来越强。在面对电视台收视率下降、网络视频点击收视率上升的事实情况下, 很多大型活动、体育赛事等都选择了通过网络视频与电视台共同报道的方式进行视频内容传播。对于视频门户网站, 很需要像朗威视讯这样的大型广电民营公司来为他们提供服务, 这就需要朗威视讯在传媒事业板块上更专注于为新媒体提供高清视讯传输服务。在新媒体时代传统电视台利用流媒体技术在主持人与观众之间进行高清互动, 这将是下一阶段电视提高收视率的一个重要手段。
自媒体时代助力电视崛起
在自媒体时代, 人人都有麦克风, 甚至人人都有高清式摄像机。在发生重大事件时, 民众可以通过个人互联网终端, 利用微信、微博、QQ、短信等方式进行信息的快速传送。所以, 在新媒体时代广电节目机构如何利用新媒体方式传输高清视频, “传输为王”将是电视在新媒体时代再度崛起的一个新契机, 所以朗威视讯将为传统电视机构提供新媒体高清视讯传输服务作为自己近3年的主要目标之一, 更好地推动电视新媒体业务的发展。在现代生活中, 移动终端、DV机随处可见, 它们都可以用来拍摄并上传视频服务。当有大事件发生时, 人人均可进行报道, 而且简单方便, 所以这个时代理应是做私媒体、个媒体的时代。而作为电视台, 聚集了一大批甚至是90%以上的广电设备的技术精英、内容精英, 好的导演、记者, 他们是“时代的瞭望者”, 他们在深刻思考怎么做, 这是摆在所有优秀广电人面前的一个严峻课题, 即广电如何利用新媒体技术走自己的新媒体、全媒体发展之路。站在电视台的角度看, 目前宽带的高入户率, 高清摄像头的高普及, 这个为什么不能成为电视台采集新闻的管道呢, 原来需要派记者进行的入户、街头采访, 现在每个家里就有一条这样的线路与电视台通联。而且现在一些专家、学者、民众的表达欲望也非常强烈, 许多人每天都在用文字、图片或者视频在微博、微信上表达着自己的观点, 那么电视台就是一个高清视频的展示平台, 所以每个电视工作者就要思考, 我如何利用现在新媒体搭设的管道和民众已经具备的硬件设备向电视台传输高清视频, 这也是摆在广电人面前的一个课题。对于现在的自媒体时代, 梁总同样表示:“朗威视讯作为一个有社会责任感、行业责任感的企业, 具有这样的前瞻性, 看到未来的几年甚至10年内广电的发展方向。朗威这10年的成功受益于中国广播电视业的发展, 我们成长壮大了, 成为了行业的佼佼者, 反过来我们要回馈这个行业, 为这个行业做出新媒体时代的贡献。”
视讯中国势动九天 篇6
如果说, 二百年前, 工业经济开始取代传统的农业经济, 那么, 今天正是知识经济取代工业经济, 人类正在从工业社会进入信息社会。
互联网, 作为21世纪的革命性的工具, 正在不断改变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娱乐方式, 以及人们的思维方式。它, 像一道闪电, 来势凶猛, 席卷全球, 不仅引发了整个世界的狂热追捧, 也正在改变着未来。
而推动互联网发展和进步的, 正是那些有理想、有抱负、有知识、有智慧的新经济人, 以及他们搭建的形形色色的斑斓平台——诚如“视讯中国”。
牛刀小试好景不长
“视讯中国”是由重庆信鸽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搭建的一个即时视频服务平台, 它的诞生不仅充满了艰辛和曲折, 更凝聚着一群年轻人的智慧。
重庆信鸽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正式成于2001年, 成立之初, 公司的主营业务是帮助企业建设网站, 并为传统企业提供信息技术解决方案。由于当时中国正处于互联网初兴时期, 很多企业都没有自己的网站, 市场几乎一片空白, 这为公司的发展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 所以, 公司的业务一度超好, 客户应接不暇。从公司成立至2003年短短不到三年的时间里, 公司就成功地为近300家企业提供了网站建设及信息化办公解决方案等服务。公司在受到了户客一致好评的同时, 也在重庆IT业界享有较高美誉。
但是, 创业初期的成功并不意味着此后的一帆风顺。特别作为代表当今最高科技发展水平的网络技术, 其发展速度和更新速度与传统行业相比更是日新月异, 一日千里。因此, 要想在互联网行业找到一条永续的发展之路而永立不败之地并不是一件易事。
“在网络这个大舞台上, 你只有创新, 别无选择。只有不停地创新, 你才有活路, 才会有发展。”在经历了公司由盛至衰的过程后, 信鸽团队麾下的每个员工都不由发出这样的感慨。
回首过去, 自2003年起, 互联网产业经济的巨大优势引起了广泛的注意。正当信鸽公司意气风发、准备胜势而进时, 重庆市场似乎一夜之间竟冒出了近千家类似的网络公司, 原本看似非常诱人的一块大蛋糕在不到一年时间内被迅速瓜分殆尽, 一切美好的预期眼看就要化为泡影。
网站建设及信息技术解决方案, 这个看似风光而极易被复制的行业, 在市场竞争中原来是如此不堪一击。这让重庆信鸽在自身运营发展上失去了自己的主导方向, 这场突如其来的“网络科技”风暴, 使信鸽的业务迅速步入低谷, 从此陷入发展的盲区。
但网络时代的脚步永远都不会停止, 互相网信息平台和传统传媒的相互融合互补, 产生了更多的商业机遇。WEB2.0的兴起, 让2005年注定成为了中国传媒市场风起云涌的一年, 在这一年里, 湖南卫视精心打造的全国电视选秀节目“超级女声”广泛利用互联网及无限通讯进行热点炒作, 直接与用户产生交互, 掀起了一场产生连锁效应覆盖所有媒介的传媒热, 这是一场彻底改变中国传媒宣传思路和对互联网再度认知的经典战争。同时这一年里即时通讯市场也异常活跃, 随着小蜜蜂、盛大圈圈、Ebay-Skype的出现, 以及腾讯QQ、MSN等传统品牌的新品迭出, 让拥有巨大潜力的即时通讯市场的PK大战丝毫不亚于超级女声的火爆。
互联网即时通迅市场的兴起, 以及信息传媒的技术进步, 再一次引发了IT届新一轮的创业浪潮。重庆信鸽在这一场新兴网络革命和传统运营思路的碰撞下, 并没有再次成为重庆IT界的弄潮儿, 这样的残酷的竞争局面下, 在股东们开始选择离去的时候, 真正的信鸽人却并没有选择放弃。在那里跌到, 就从那里站起来, 信鸽科技的总经理王宇科带着自己的团队卧薪尝胆, 开拓创新。“超级女声”在网络上活跃表现让信鸽人看到了属于自己的新灵感, 传统娱乐产业和即时通讯市场完美结合后产生的巨大商机让信鸽人找到了自己全新的发展方向。
重振旗鼓锁定视屏
一支不惧任何困难和挑战的团队才是最终能走到最后的团队, 重庆信鸽发展到今天, 离开不了每个在信鸽成长的团队成员的努力和勤劳, 而建立这一优秀的企业团队的过程中, 我们不得不关注到一个人——重庆信鸽科技总经理王宇科。
王宇科, 本科专业为视觉设计及商业传达, 研究生专业为企业管理, 获管理学硕士学位。曾先后在天极网、重庆网通担任重要管理职位。在企业管理方面拥有丰富管理经验及市场营销经验。组织并完成多项大型项目的实施及营销, 并受到业界一致好评。
王宇科本就是一个简单务实的人, 认识他的人都说他是一个有目标的人, 是一个年轻有为的人。但每次笔者和他攀谈的时候, 王宇科往往总会谈到他的团队。因为他的团队同样也是一个简单务实的团队, 每一个到过这个团队工作的人, 都会对公司给与的成长环境感到欣喜。团队的务实性和极大创作自由空间让每个员工都能很快的找到自己的位置, 而因此重庆信鸽聚集了一群真正对互联网充满梦想和信心的人。
在这个团队里, 思维是自由的, 每个员工都会主动活跃的相互沟通, 每个人都可以相互了解对方的想法, 并寻求互相协助的实现。王宇科长于和公司员工做知心朋友, 不论是对待客户或是员工, 他总是那句口头禅:“我马上处理。”因此员工们都说, 跟着王总干, 你会知道什么叫理想, 什么叫奋斗, 什么叫步步为营, 什么叫把握机遇, 什么叫走向成功。
正是这样一群坚忍不拔的年轻人, 在信鸽遭受前所未有的挑战的时候, 都表现出了超常的冷静和睿智。大家一起集思广益, 纷纷为公司出谋划策, 一道共渡难关, 在不到半年时间内, 王宇科大胆地对公司进行了重组, 对组织结构及人员进行了重新配置, 并为公司找到了新的出路, 明确了新的发展方向。
2005年10月, 王宇科带领的团队开始对即时视频服务应用进行重点观注并进行数据调研, 2006年3月正式锁定“即时视频服务应用”项目并立项开发。2006年12月, 信鸽自主研发软件成功实现了视频服务的一对一服务、一对多服务、多终端座席监控, 用户座席人员互动沟通功能。2007年7月, 该系统正式上线进行商用收费服务测试, “视讯中国”正式诞生。
在此基础上, 公司又根据市场的反馈及视频业务需要, 相继开发了虚拟道具、虚拟物品、用户中心、在线游戏等特色增值服务。内测期间, 在没有任何宣传投的情况下, 2007年底, 网站注册用户达到180万, 专职主播72人。
自此, 视讯中国以良好的服务和强大的竞争力, 逐渐成为IT行业不可忽视的一员。
规范服务定位高端
如今, 有很多人将视频服务看作是一个怪物, 有的人谈“视”色变, 有的人难于启齿。
视讯中国每天10数万用户中有60%以上的高消费用户。事实上在这一群体中, 有低俗心态及特殊需求的几乎无一例外的不在这部分人群中。视迅中国内部数据库的统计调查表明, 这一类型的高端商务群体的体现, 不单是社会综合群体的视频需求, 也代表了视频时代对服务的渴望, 这一消费群体需要的是真正意义上的沟通交流, 是SNS这一平台所带来的轻松和愉悦。
视讯中国提供的思考和设计的视频服务主题是, 以网络和生活流行元素为主, 结合网络消费者喜好, 实现动态即时视频的分享, 为服务人员和消费者充分提供一个资讯丰富, 信息畅通, 眼球卓越的交流分享交流平台, 为生活增添一些动态的影象记录。
服务者, 不但可以通过平台认识和结交新伙伴, 提供专业化, 细节化的视迅服务, 还可以通过视频平台, 销售和提供自主知识产权的视频等内容, 全方位实现动态视频与静态视频的有偿服务和贩卖。
消费者, 同样可以通过访问平台来获取自身所需求的视频服务内容, 如:视频交友、城市旅游、情感倾诉、心理咨询、语言培训、舞蹈及语音欣赏等, 或通过平台来发布独立视频需求, 等待服务人员的专业服务。
“服务, 作为行业基础化建设, 决定了未来市场的地位, 优秀的服务其实只能代表企业的重视和行业的需求, 而创新的服务和个性化的定制服务才是我们长足发展的契机, 视迅中国充分地意识到了这一点, 专门成立了服务策划小组, 对招聘渠道, 内训渠道, 个性化包装渠道进行了整合, 力求将主播的服务从外在到内在的发挥到极至。虽然道路很艰辛, 但是本着对客户负责, 对主播的未来人生观负责的态度, 我们认为有责任也有义务来带头提升视迅服务行业的整体品质, 提升一个产品的内部核心, 将之前的网络低俗化, 转化为一个服务化、品牌化的新型有组织的视迅产品, 真正的让消费者感受到视频潮流终极应用的魅力。”王宇科在他的博客中这样写到。
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 视迅中国从建站之初就确定了分流消费群体的原则, 并针对不同的消费者, 提供形式多样、内容新颖独特的服务。
目前的消费群体主要集中在两个年龄段, 一是22-25岁的青年一族, 追求新潮, 对交友和消费有一定的习惯和爱好;另外一部分主要集中在30-36岁的高端消费能力群体。针对不同的消费群体, 平台制订了针对性的产品运营策略, 全面开展多元化的行业视频服务。
比如, 类似“在线个人演唱会”、“专家门诊”等传统渠道无法实现的服务, 都可以通过视迅中国的平台来组织完成。口语培训、心理辅导、情感倾诉、技能辅助、城市旅游、角色扮演、舞蹈才艺、互动交友等服务项目, 更是弥补了目前在视频服务的缺口。
同时, 平台不断的开展即时和非即时视频服务和附属增值产品销售, 不但支持在线用户的需求, 在分享静态视频市场以及个人表演, 专业艺员的打造上都具备很强的市场价值。
“后视频时代, 素养素质代表了平台品牌, 服务与沟通代表着一个产业的进步, 代表着一项交流艺术的蓝海。”王宇科说。“凡是有视频需求的用户, 具备在线及其它领域的支付购买能力, 都能通过视讯中国这一平台真实地将各种需求通过行业性和专业性深入下去。”
规划未来一网天下
正如中国那句老话“凡事预则立, 不预则废”所说, 今天的视讯中国既有了冲向蓝天雄心壮志, 也有了畅游九穹的远大志向。这了实现这一志向, 他们作出了详细的规划。
首先是“四面出击”, 快速拓展市场、设立直营视频服务点、拓展收费渠道为基础。建立更多的直营视频服务点;争取更多的平台注册用户, 同时追求更大的消费者群体。
然后是“锦上添花”, 在视频聊天的基础上增设相应增值服务、加大平台宣传力度及媒体关注度, 有针对性的进行平台收费用户的稳固及良性累积。
最后是“一网遮天”, 综合视频服务平台的建设:综合视频平台将囊括视频陪聊、视频商业咨询、教育、医疗、商业指导等全方位视频服务应用;全面推进视频服务终级应用, 将公司独立经营逐渐转型为平台合作经营模式!最终成为SNS社交体系中一个依靠宽带和服务为大前提的专业机构。
实现这些目标的基础是公司已拥有良好的宣传网络资源及互联网推广资源, 接合自身网络联盟推广平台的启用及对外合作;平台广告覆盖数万家网站的推广联盟。覆盖数万家网吧的网吧联盟、覆盖上千家星级酒店的酒店联盟。同时, 视讯中国拥有的覆盖全国28个省的直营点, 也可以成为在当地推广和销售的生力军。
明确的目标群体和全面的网络服务, 使视迅中国迅速从诸多网络公司中脱颖而出, 成为倍受客户信赖的企业之一。面对越来越庞大的服务群体和分支机构, 视迅中国再次调整自己的管理方式, 实行严格的制度化科学化管理。
公司目前采取唯一责任人, 在每一个管理岗位上都具备唯一责任人进行职权的划分, 下设了商务运营中心、坐席服务中心、产品技术中心三大核心机构, 综合服务中心相结合的责权管理职能, 并通过坐席服务中心远程开发了成都、贵州、广州等分站管理团队, 提高了在全国内分城市拓展的落地能力。
公司发展中沿用了以制度化管理模式为基础, 温情人性化管理以及随机管理为辅助, 通过对完善的制度规定的严格执行, 加强了服务标准的建立, 便于复制服务网络的搭建;同时在人性化管理和随机化上提出了创新为目标与高品质、高素质发展路线。
在2008年度, 取得企业在视迅业务领域的全面拓展, 几条产品线都取得独立的突破与运营正增长, 完成该类新型业务在市场的绝对地位。
视迅中国提出这一目标, 并不是浮浅地追求更大利润, 而是通过对电信增值产业市场规模科学研究及预测之后做出的结论。
“随着中国互联网市场的日趋成熟与各类网络环境的日益建全, 作为宽带网络提供者在拥有大量用户基础上的利润谋取是势在必行。在接下来的几年互联网消费运营中, 免费大餐无法长久持续的经营下去, 有偿服务势在必行。一味的强制性的、诱骗性的让用户实现增值服务, 随着市场的白热化会逐渐淡出传统增值服务行业。同时, 运营商也期待拥有较好的、能够吸引用户自主消费的高端增值产品的加入来巩固自身的用户市场, 从而创造良型的增值业务收入。虽然提供高端的增值服务会让一些没有消费能力的用户反感。但它却会将在增值业务细分市场中发挥巨大的潜力。只有当该服务有一条通往未来商业赢利的明确途径时, 它才会拥有发展潜力。这很可能需要我们就所提供的免费服务做更进一步的优化与完善, 以便创造机会将服务归为更高规格的付费业务进行销售, 并且创造出更大的商业确定性。”王宇科分析认为。
数码视讯参展CCBN2015 篇7
亮点一:“广电云·管·端完整解决方案”
宽讯云。宽讯云解决方案在云端提供浏览器、windows系统和安卓系统, 所有应用均运行在云端, 通过编码流化传输, 采用成本极低的云终端负责解码, 即可呈现直播云、娱乐云、游戏云、办公云和应用云, 业务更迭能力远远超过现有机顶盒。这将使得运营商大幅降低终端成本, 在安全可控的前提下, 快速实现全网双向化, 延长终端生命周期, 摆脱终端重资产, 进而突破终端瓶颈。
超光网。作为市场占有率第一的广电宽带网改解决方案, 超光网自面市至今一直备受关注。据悉, 超光网目前国内市场份额70%左右, 其中全功能型CC M TS是全国首家通过广电总局C-D O CSIS标准测试的产品, 成为后续产品入网测试蓝本。目前该产品已稳定部署17, 000台, 在全国20多个省份和海外10多个国家商用。新推出的小型CCMTS在继承所有经典CCMTS优势的同时, 兼具业内体积最小和功耗最小两大特点, 是支持EQAM, 面向CCAP的全新产品。目前, 超光网已拥有FTTC (光纤到小区, 适合广电同轴网络的解决方案) 、FTTB (光纤到楼) 和FTTH (光纤入户) 系列解决方案。
家庭网关。数码视讯家庭网关有效融合了高效宽带猫、智能无线路由器、智能机顶盒、智慧家庭控制节点等多项功能, 可通过Wi-Fi或者外接Zigbee的形式支持智慧家居等业务, 是真正意义上的智慧家庭控制中心。数码视讯该款产品在业内率先实现了50ms以内的切台速度, 完美支持4K节目和6M以上的1080P节目播放, 且软件采用TVOS系统符合政策要求。数码视讯安全平台也在原有CAS, DRM基础上新增了网关安全新方案。
亮点二:大数据及OTT
大数据及行为分析。数码视讯UBA系统是一套基于大数据技术的计算平台, 能够为运营商提供丰富的运营报表、实时统计数据以及详细的系统运营情况, 并能查看OTT平台内容的用户使用率。运营商根据分析结果可以针对性的修改运营手段, 提高Vo D资源的点播率。
OT T视频平台。数码视讯OT T平台是目前国内商用案例最多的OTT平台, 在国内外有近20个成功部署的案例;平台支持目前最新的4K/H.265节目的流媒体推送, 并且在组网方式上支持业内常见的4种组网模式及终端模式 (家庭网关、无线覆盖、纯IP视频平台、DVB+OTT) ;通过这套系统可以推动广电运营商的宽带建设, 进而应对IPTV、互联网视频的激烈竞争, 将受众用户从广电内网扩展至互联网。
亮点三:地面数字电视完整系统/应急广播完整解决方案
地面数字电视。地面数字电视主要面向没有有线电视覆盖的城郊、乡村等地区, 以及移动终端如车载数字电视和手机。数码视讯具备业内DTMB最完整的头端解决方案, 针对央视AVS+上星提供多套应对方案, 在AVS+编转码、统计复用、CDR编码复用方面创造多项第一。数码视讯曾参与内蒙、广东等省级地面项目的建设, 可为客户提供平台设计、实施安装、系统测试、验收培训等全方位集成服务。
应急广播。近年来应急广播在重大自然灾害和突发公共事件上的重要性凸显, 数码视讯全程参与总局应急广播标准规范设计, 拥有业内最完整最先进的多功能播控一体机, 一台设备完成前端播控核心功能;并可提供应急广播制播平台、多级调控平台、全体系安全系统等解决方案, 轻松实现制播分离、四级联动;全面兼容地面数字电视、有线数字电视、IP网络、有线调频、无线调频、中波应急覆盖解决方案以及村村响融合组网解决方案, 可实现商用。
多媒体视讯 篇8
应急通信的业务需求变化
数码视讯是一家多媒体厂商, 以前关注应急通信中的卫星通信。如今, 公网4G、政府专网甚至依托于短波通信的无人机等通信手段与交互手法越来越丰富, 并且提供的相应链路带宽也越来越宽, 这些通信技术的发展使得业务使用模式也产生了新的变化, 裴文哲先生具体介绍了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由集中型向服务型转化。以前把所有的基于应急通信的信息统一汇总到指挥中心, 现在由于通信手段的发展, 更多的情况下还要把信息共享到前端, 是一个双向化的过程。指挥中心的人不仅仅需要知道应急通信的信息, 前方一线的人员更希望知道后方人员知道的信息以及其他友邻单位的信息。
二是从规模化向精细化转化。以前强调对一个区域的覆盖, 例如, 以前在灾害应急指挥的过程中, 应急通信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强调一辆车或一架飞机能覆盖到的区域, 能知道灾害现场发生了什么就可以了;而今, 这个要求会更高, 在灾害或突发事件现场, 后方指挥人员不仅仅需要知道现场一个面上的情况, 比如派过去一架无人机, 就希望能了解到是否有人遇难、某个桥梁出现了什么问题。一个一线人员通过背负式设备进入现场, 这就需要设备从规模化向精细化、小型化转化, 而单兵设备小型化更加关注电池续航能力、服务能力。
三是由单一型向交互型转化。在我国应急通信领域, 以前分部门、分时间段、分体系建设, 单个部门建设自己部门的系统, 不同时期使用的技术标准更新, 造成标准难以兼容;不同体系有自己的视频会议、视频监控或卫星链路, 这些手段在某些情况下可以通过一个终端来实现, 也就是说, 不用通过不同体系来完成一个功能。交互型就是能够把不同部门、不同时间段、不同体系已经附带的信息 (如多媒体信息) , 在应用的时候都拿过来, 这就是行业里以前和现在一直都在提的互联互通。伴随着技术的发展, 通信手段的不断革新进步, 出现上述三点变化。
用户急需解决视频业务的问题
视频业务也称多媒体信息, 裴文哲先生表示, 用户在使用过程中急需解决的问题有两个:
第一个问题是小型化。无论哪个行业, 都需要派去现场的单兵能够把现场多媒体信息在第一时间传回指挥中心, 或者能够在第一时间与后端进行交互, 这是十分迫切的需求。但是如今不仅是多媒体信息的处理设备 (如我们编解码的板卡) , 也包括通信设备, 设备电池的续航能力、重量, 这些也是数码视讯等多媒体厂家要考虑的。在设备小型化方面, 数码视讯一开始从MPEG-2, H.264, H.265, 尺寸也由当初的大板卡逐渐向小型化转变, 低功耗、高质量、小型化也是我们一直追求的方向。
第二个问题是交互 (互联互通) 。这个问题最大还不是来自于技术体制, 而是能否有个机会把所有的厂家设备实现互通, 例如通过一个网关来实现相应的交互。这也是数码视讯这几年投入的重点之一, 我们研发出来的视频网关或者说多媒体网关, 基本上可以涵盖主流的视频会议厂商、视频监控厂商、视频指挥厂商, 这是我们两三年逐渐积累的结果。通过这个网关能够实现不同体系、不同部门已有的多媒体信息之间互通。不同厂家设备来做互通或联调, 需要各个厂商的意愿, 技术实力以及场景和机会。互联互通是一个长期的工作, 并不是把各个厂家的设备简单调整就可以实现互通, 因为每个厂家设备在依托相同标准的同时, 也一定有各自的技术, 互通的过程就是把设备原有的属性改动, 因此, 各个厂商需要权衡的。在这个基础之上, 还需要有一个机会, 能够把不同的厂商集中到一起, 让大家有机会和动力进行联调。数码视讯正是在行业中有这个机会, 在不同的项目中, 逐渐把不同主流厂家的设备实现联调互通。
视频行业未来发展
基于数码视讯对多媒体通信的理解, 预计视频行业未来发展体现在三大方面:
第一方面是视频压缩。这不仅仅是从MPEG-2到H.264, H.265, 还包括两个含义, 一是对国有标准的支持。国有的器件与产品背后最核心的应该有一个自主的标准, 既广电领域的AVS, AVS+等国家标准, 也包括公安等行业标准。第二方面是对大数据包括视频数据的支持。这种视频压缩不仅仅针对多媒体通信, 而是针对将来大数据中, 存储的不同类别的数据。大数据中的多媒体信息或视频信息, 基于压缩技术的海量数据的利用效率, 比如节省30%~4 0%的存储空间;基于自己的视频压缩包括压缩格式, 在将来, 从这些海量的视频数据当中调用时, 是否能够提供更多的便利性, 视频检索、视频模糊搜索等, 用什么方式进行视频压缩与存储, 都是有应用场景的。
第二方面是多媒体通信平台。从应用角度来讲, 视频会议、视频监控、视频指挥的概念越来越模糊, 无非就是终端与终端之间进行多媒体交互。数码视讯多媒体通信平台, 可以帮助用户实现多媒体信息的交互, 也可以通过这个平台帮助用户建设点播视频节目网站, 还可以通过这个平台实现简单的视频指挥平台。其架构我们是从多媒体通信的角度提出来的, 但从使用者的角度来看, 可以涵盖以前划分的那几种。
第三方面是视频智能分析。视频采集、视频平台建立之后, 如何使用这些数据, 已经逐渐为用户关注, 这就需要进行视频智能分析。最早应用交通、安全区域检测等, 比较成熟的机动车的车牌识别。随着视频采集、压缩、视频通信或者多媒体通信网络覆盖的越来越广泛, 采集的视频图像越来越清晰, 传输高质量视频的带宽链路成本的降低, 在后端进行视频智能分析的条件就成熟了。基于它做研判的应用逐渐成为多媒体通信平台比较看重的功能。数码视讯在视频智能分析领域已经进行了几年的技术储备, 通过与国内高校合作, 走产、学、研的发展道路。现在, 基于视频智能分析也是围绕数码视讯多媒体视频通信平台, 重点对区域、物体、车辆、目标 (如飞机) 的识别告警等应用, 能对多媒体视频通信平台建立的视频素材有一个简单的智能分析与研判。
迪威视讯:跨境电商子公司已注册 篇9
记者求证:记者致电公司证券部,工作人员表示子公司已注册。
迪威视讯(300167)有消息指出该公司与营口市政府合作建设跨境电商服务平台已经启动,投资者关系互动平台上公司表示称目前公司通过总经理办公会决策,批准在营口设立全资子公司,注册资本为400万元(500万以上需经董事会审批),目前公司已完成注册,近期将启动跨境电商平台建设。
业内人士认为迪威视讯大数据+智慧运营平台已浮出水面,“空间布局方面:北方鄂尔多斯基地的低成本优势将打造全球IDC行业成本洼地和价值高地,中部收购江西天域星空之后与鄂尔多斯基地形成南北呼应之势,考虑到公司在贵州和广东智慧城市项目的积累,未来拿下在建项目运营权的机会大,三个区域布局已经锁定全国中轴线,未来围绕中轴线持续获得网络资源,强化联网运营能力将是公司发展的大趋势。定制化功能服务方面:此次营口跨境电商平台上线让我们对公司智慧运营大平台的发展模式更加清晰,未来公司有望结合城市本地需求,定制化设计功能服务平台,类似于食品溯源、智慧旅游、物流监测甚至环保污染点监控等涉及到城市管理功能和产业联网管理的方向都有机会进行上线布局。”分析人士表示。
数码视讯创新成果得到认可 篇10
在近日召开的全国直播卫星公共服务试点工作现场经验交流会上,直播星业务的多项技术创新成果在经过几个月的试点后正式亮相,得到了与会领导与专家的高度认可,标志着直播星业务在全国范围内的推广工作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数码视讯参与了直播星多项技术创新的实践工作,并取得了积极的成果。数码视讯参与开发的用户收视调查软件系统,能够进行准确的用户收视率调查,为直播星下一步开展双向视频点播服务提供了技术保障。同时,数码视讯的国标地面电视前端系统有力的保障了直播星与国标地面电视双模终端的试点工作。多项新技术的参与及成功试点工作,充分体现了数码视讯的技术实力和技术前瞻性,是数码视讯今后积极参与直播星发展的全新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