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课(共12篇)
多媒体课 篇1
现在, 教学活动中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 凡是公开课一律用多媒体。这学期, 笔者所在的学校举行了青年教师优质课评比活动, 其中就有九位老师清一色采用多媒体, 课件做得很美, 声、光、色、像俱全。但笔者认为, 这些课美丽的背后, 恰恰是语文味的缺失, 只有施老师执教的《罗布泊, 消逝的仙湖》 (人教版八年级下) 体现了语文课的本色。面对浮躁的语文教学现状, 这种本色课实在应该成为我们课堂教学的主要追求方向。现摘录其中两个教学片断。
片断一:
师:张骞来到罗布泊, 他看到的是“遍地的绿色”和“金黄的麦浪”, “遍地”和“麦浪”说明了什么?
生1:“遍地”说明“到处都是”, “很多很广”。
生2:“麦浪”说明罗布泊里面有一望无际的金黄的麦子, 因为只有大海里才会有波浪, 而大海是无边无际的。
生3:还说明很壮观。
生4:这说明张骞所看到的罗布泊很美, 而且很繁盛, 就像我们江南。
师:那“惊呆”一词又说明什么?
生1:“惊呆”就是“惊奇”, 还有“想不到”。
生2:这说明张骞根本想不到他出使的西域会那么美丽富饶, 他原以为那里会是荒凉的戈壁滩呢!
生3:这就是在反衬罗布泊美丽富饶, 这叫侧面描写!
师:对, 大家体味得不错。下面我们再来读读1930年前后一个外国人对罗布泊的描述, 看看他笔下的罗布泊又是什么样的。
(生自读相关语段)
师:“水像镜子一样”, “像镜子一样”的水是怎么样的呢?
生1:光滑。
生2:亮亮的, 能照出人影。
生3:又清又明亮。
师:你看到这样又清又亮的湖水, 你会感觉怎么样?
生1:真想美美喝一口。
生2:太美了, 真想盖一间房子住下来。
师:老师也想啊! (生笑) 下面我们再来读这句话:“在和煦的阳光下, 我乘舟而行, 如神仙一般。在船的不远处几只野鸭在湖面上玩耍, 鱼鸥及其他小鸟欢娱地歌唱着。”这暖暖的阳光, 这清清的湖水, 这野鸭、鸥鸟、小鸟, 请大家闭上眼睛想象一下, 这是怎样的一幅图画呢?
(生闭上眼睛冥想)
生1:很宁静。
生2:很祥和。生3:就像世外桃源。
生4:神仙洞府, 电视上神仙住的地方就是这样的。
生5:对, “仙湖”!就是“仙湖”!罗布泊太美了, 神仙的心也痒痒了。 (生笑)
片断二:
师:“一望无际的戈壁滩”, “没有一棵草, 一条溪, 夏日气温高达70℃”。请大家读读这几个句子, 一边读, 一边想, 今天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又是怎样的罗布泊呢?
生1:“一望无际”说明罗布泊现在都是沙子。
生2:人都要烤焦的, 70℃哪!
生3:没有生命, “没有一棵草, 一条溪”, 说明罗布泊是死的, 寸草不生。
师:好, 再来读这一句:“小鸟不敢飞越罗布泊。”为什么“不敢飞越”?这说明了什么?
生1:太热了, 要变成烤鸟啦! (生笑)
生2:因为没有水, 没有食物。
师:说得有道理。但是仅仅因为没有水、没有食物吗?如果只飞半个小时呢?难道我们的小鸟全是胆小鬼吗?
生1:哦, 我明白了, “小鸟不敢飞越罗布泊”, 还因为罗布泊太大了, 连自由自在的小鸟也飞不出这死亡地带。
生2:对, 罗布泊是一望无际的沙子, 一望无际的死亡的阴影。
生3:难怪彭加木、余纯顺走不出罗布泊!
史建筑老师认为, 语文课就得“咬定语言不放松”。如果没有了“语言”, 语文还能有什么?语文, 就是语言文字, 语言文字就是语文的根本。于漪老师也说:“语文课就是要和语言文字打交道, 通过对语言文字的诠释、识别、辨认、理解、探究, 感受作品的丰富内涵, 领悟作者深寓其中的思想见解、品德、情操。学生在一堂语文课中咀嚼文字精华, 感受思想情感, 形成并提高语文素养。”从上面的两个教学片段不难看出, 施老师整堂课就是在引领学生咀嚼文字, 这堂课, 没有一点多媒体带来的华美和热闹, “清水出芙蓉, 天然去雕饰”, 淡淡的犹如一幅水墨画, 在她淡淡的课堂里, 学生着力于对语言文字表情达意的表现力、生命力的推敲, 充分体验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 提高自己对语言文字理解和应用的敏感性, 从而最终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淡而有味, 笔者认为这才是真正的语文课。至于多媒体课, 学生在具有强烈视觉冲击的图片和画面中, 当然也会得到情感体验和思想认识, 但若干年后, 随着这些精美画面的渐渐模糊, 那些曾经美丽的文本也将消逝, 而施老师的课, 语言文字所引起的心灵的悸动, 却将成为永恒。
当然, 笔者提倡本色课, 并不是要排斥多媒体课。现代信息技术如此发达, 多媒体运用到课堂教学中也是顺理成章的事, 而且多媒体如果运用得有度、恰当, 就能营造课堂气氛, 增强直观性等, 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方便, 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促进课堂效益。但是如果以画面以声色光像来代替语言文字的学习, 如陈老师执教的《亲爱的爸爸妈妈》 (人教版八年级上) , 在草草读完文本后, 整堂课大部分时间学生就围绕多媒体呈现的几个画面, 发表对战争的看法, 其中当然不乏高见、创见, 但这些脱离了文本泛泛而谈的所谓高见和创见, 仿佛无源之水, 是根本没有生命力的, 也是毫无价值的, 因为它仅仅是对图片的解读, 而绝非对文本的解读。这种多媒体课就完全背离了语文教学发展的主流方向, 语文课被边缘化了, 蜕变成了政治课、德育课等等, 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语文课了。因此, 笔者认为, 在语文教学中, 多媒体要三思而后用, 确实有利于文本解读, 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才用, 至于那些可用可不用的, 就不必用, 语文教师要多多上好本色课、家常课, 这是语文课的常态, 更是语文课的根本, 毕竟“培养运用语言的能力, 这是语文课的主要任务”。 (张志公语)
多媒体课 篇2
主持人:陈祖强
多媒体教学不仅信息量大,而且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化静为动,把平时教师说不清道不明,学生不易 掌握和理解的知识一目了然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如何使用多媒体课件上好课
一、多媒体教学的特点(李娟)
多媒体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特点,通过教学设计,合理选择和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并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组合,共同参与教学全过程,以多种媒体信息作用于学生,形成合理的教学过程结构,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
现在我们通常所说的多媒体教学是特指运用多媒体计算机并借助于预先制作的多媒体教学软件来开展的教学活动过程。它又可以称为计算机辅助教学。
多媒体教学不仅信息量大,而且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化静为动,把平时教师说不清道不明,学生不易掌握和理解的知识一目了然地展现在学生面前。
二、多媒体教学存在的问题(吴英)
随着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普及,计算机辅助教学作为现代教育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成为目前学校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但目前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开展还没有达到人们所预期的效果。
多媒体课件呈现的容量大,这就容易加大课堂信息,多媒体成了代替教师向学生灌输知识的机器,变“人灌”为“机灌”,甚至“人机共灌”。把学生当作接受信息的容器。所以运用多媒体教学一定要做到内容适量,使学生有理解和记忆所学知识的余地。因此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就很重要。
三、多媒体课件的制作(陈祖强)
多媒体教学离不开多媒体课件。我们目前所使用的教学课件主要有三种来源:一是从互连网上下载;二是从出版社购买;三是自己制作。现在,互连网上的课件很多,可以利用Google和百度等搜索工具直接输入“××课件”的方法进行搜索,搜索到的课件只有部分是可以下载的。但这样下载的课件,它们的制作水平参差不齐,内含不少错误。即使偶尔碰到较好的课件,可能因所使用的教材不同等原因,不加修改是不能使用的。
从出版社购买的课件,一般制作水平较高,动画设计较丰富。但是,它不是针对某一个教师而设计的,它的教学对象是学习该门课程的所有学生,因此,它变得面面俱到,实际上则没有重点。这样的课件,如果不加修改地使用,也是不行的。自己制作课件,虽能充分体现自己的风格,但工作量巨大。往往是开头兴致勃勃,但往后会因时间来不及而草草收场。
现成的课件不一定适合自己的教学意图。因此,获得课件的有效方法是以一两个内容比较好的课件为蓝本,以自己的设计思想截取其中的有效部分,根据自己的教学特点和所面对的教学对象重新组合和加工,适当补充部分内容,不断地修改以形成自己的课件。
所以,无论你的课件的来源如何,学会修改和制作课件对每个使用课件的教师来说都是必要的。
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工具很多,用于课堂教学课件的制作工具首推微软的PowerPoint幻灯片制作工具,它使用方便,通用性强。下面我对课件制作中所应该注意的问题谈谈我个人的认识。
教师在设计课件的时候必须遵循“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主要是方便学生学习。文本应简练,重点应突出,多媒体课件如果文本太多,整篇的文字会使同学们感到困惑,不能罗列教材上的主要内容,成篇的文字会使同学看不清,笔记无法记。
图像应能反映文本的主要内容并配以适当的动画和声音。虽有几幅图例但不能说明重点内容或需要图像说明问题时又没有图例,有些图例不清晰或者图例与底色对比度差,解剖关系看不清,使同学们难以理解。图像清晰,虽文字不多,但听后易理解和记忆是一个好课件的标志。
尽量使用教材上的例题,这样可以减少学生的笔记量。设计课件时应把精力集中花在每堂课的重点、难点的突破上,每堂课突破一、二个难点足矣,不要面面俱到,只要真正能把教师感到难以讲清楚的问题用多媒体特有的优势讲清楚就可以了。
因此,我们要根据教学内容的实际需要,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优势,使之有助于突出教学重点,突出教学难点。这是多媒体教学的精华所在。
四、怎样使用课件上好课(廖俊)
制作一个好的课件固然重要,但课件的合理使用更重要。可以想象,同样一个课件,由不同的教师使用,可能会受到不同的效果。下面我对怎样使用课件上好课谈谈我个人的认识。
在使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课堂教学时最好要求同学记笔记。记笔记可以让同学有事做,不易打瞌睡,同时也能放慢教师的讲课速度,加深学生对重点内容的理解。记笔记并不是要他们抄投影,而是要求他们能记下授课要点。教师可以通过一些提示传递给学生信息,让他们将重点记下来。我们可以通过课件播放时的提示音,或特殊显示,或直接告诉他们这里很重要的方式提示学生。
教学的过程实际上是一种“情感的交流过程,是灵魂的对视”,机器无论如何不能代替人,多媒体只能是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在课堂上适当提问,一可以控制讲课速度,二可以使学生有思考的时间,三可以加深同学们的印象,四可以惊醒已经走神的同学。因此在一节课中,课件放映时间、速度、方式、教师的讲解、板书要与学生视觉、听觉、思考进行恰到好处的衔接,不能违背学生认知生理规律。实质就是要解决多媒体课堂中的师生有机互动问题。
化学课扬长避短运用多媒体 篇3
一、认识多媒体在化学教学中的“长处”
1.可化抽象为直观
初中化学首次涉及微观粒子及其运动,而微观粒子又看不见摸不着。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这部分知识一贯是学生成绩优劣的分水岭,如果仅靠教师的讲解和课本上的图示,学生仍似懂非懂,如果借助多媒体进行教学,则可轻松解决这一难题。如,在讲分子、原子概念时,由于分子、原子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学生不易理解,利用多媒体课件可用动画方式将微观世界放大,模拟水分子的分解变化的过程,使学生轻而易举地建立分子、原子的概念,深入理解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分原子而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等相关知识点。
2.可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
有人曾把化学称作初中生的第二外语,其主要原因是初中化学中有很多的化学用语、化学原理等需要让学生记下来,这种障碍如果不及时消除,时间一长学生自然就会觉得化学很枯燥,逐渐失去学习兴趣。此时老师若能抓住学生的好奇、好胜心理,用多媒体把一些知识设置成类似电子游戏的方法,让学生实现“人机对话”进行强化训练,会大大激起学生的学习激情。
3.可化静态为动态
利用多媒体技术能使观察的对象由静态变为动态,让学生感知事物的生成、发展过程,如炼铁、炼钢、自来水对水的净化、海水“晒盐”等化工生产过程,在一般情况下且较短的时间内,学生是无法感知的,而借助多媒体教育技术就可以生动地加以再现事物的生成和發展过程,体现了传统教学无法比拟的优势。
二、了解多媒体在化学教学中的“不足”
眼下多媒体已经成为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甚至有的老师上课如果不用电脑就觉得少点什么,但如果过渡使用或滥用就会对人体产生“副作用”,老师在使用多媒体一定要理解“辅助”二字的含义,切莫本末倒置。在教学中我们应避免以下几个问题:
多媒体不是教学的全部,而仅仅是一种教学的辅助手段,不能成为主导;不能让多媒体削弱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不能把屏幕当黑板。
总之,我们只有正确、合理地利用多媒体,让它成为课堂教学的辅助工具,才会使我们的课堂更加的丰富多彩,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老师的执教能力。
(作者单位 河南省濮阳县教育局)
巧用多媒体 生动班会课 篇4
一、创设情境, 扣开心门
笔者曾对我校学生做过一个有关感恩方面的问卷调查。其中有一个数据是令人震惊且发人深省的:85%的学生没有意识到父母养育自己所付出的辛苦, 并由此产生感恩意识, 更不用说会从行动上予以回报。感恩情怀的缺失在现代中学生中表现得十分普遍。
感恩的缺失, 让孩子们本应纯净可爱的心灵变得麻木不仁。针对这种状况, 笔者在“母亲节”这天, 曾精心策划了以“献给母亲的歌”为主题的班会课。这节班会课上我邀请了几个学生家长参加活动, 整个活动以三首"MTV"为主线:《烛光里的妈妈》《世上只有妈妈好》《念亲恩》。先以一曲《烛光里的妈妈》拉开了主题班会的序幕, 随着《世上只有妈妈好》的乐曲轻轻响起, 屏幕上母子情深的形象展现, 同学们的情绪受到感染。我再讲述了《世上只有妈妈好》这部电影当年播出时影院里的感人场面, 然后请同学们谈谈自己对母亲的印象。之后, 我也邀请家长谈谈自己的孩子, 尽量挖掘孩子人性中的闪光点, 让同学们明白, 哪怕是一个小小的举动、行动, 已经让母亲很感动了。最后, 同学们听着陈百强的《念亲恩》这熟悉的旋律, 边欣赏动人的画面, 边跟随演员深情地唱出了自己的心声:“父母亲爱心柔善像碧月, 常在心里问何日报。”同学们的感情得到升华, 班会的主题更加深化。这样的活动, 让同学们更了解了母亲的伟大, 增强了母子 (女) 之间的感情, 同时也教育了孩子如何报答这份沉甸甸的母爱。
二、模拟情境, 增强意识
思想教育工作难做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究其原因, 重要的一点在于思想教育多为言传口授, 学生缺乏真实的感受。计算机虚拟现实技术可以逼真地把教育环境模拟出来, 形象直观地为思想教育提供尽可能多的真实感性材料, 提高思想教育的效果。我在“认识毒品危害, 远离毒品”的班会课中, 借助影像和音效媒体, 真实再现吸毒者因吸毒而“疯狂”的样子, 以及吸毒所造成的严重社会危害等, 这不仅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而且增强了学生远离毒品、珍惜生命的意识。
三、再现情境, 掌握知识
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安全教育”。我曾在一个大教室上了一节主题班会的公开课, 内容是关于自救自护方面的。首先我让学生观看了一段视频, 内容是陕西定边县因用炭炉取暖造成一氧化碳中毒, 致使11名学生死亡以及蓝田县焦岱镇四名学生在废弃水塔内玩火窒息身亡。然后让学生就当遇到煤气中毒或火灾等紧急情况时应如何正确地自救自助展开了积极地讨论, 最后我用多媒体向学生们展示了应对事故的正确做法。由此再拓宽到交通安全和用电安全。课堂上通过诗朗诵、相声表演、情景剧表演等生动有趣的形式, 教育同学们在生活中提高安全意识。学生喜欢这样的班会课:情景真实, 操作指导直观形象, 在快乐中掌握了更多的安全知识。
四、记录成长, 增进感情
初中三年, 毕业就毕业了, 当回首往事时, 你是感觉一无所有, 还是感觉丰富多彩?其实, 谁都希望自己有一段精彩的岁月。将多媒体运用于主题班会活动中, 可使教师创设有助于增强学生主体意识的情景, 可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如学校每一届运动会精彩的开幕式、激烈的比赛, 初三“红色经典歌曲”大合唱比赛, 篮球、汽排球比赛, 演讲比赛, 文艺晚会等, 都是学生成长的点点滴滴, 也是学生初中生活的一缕温馨的回忆, 对这一切, 凡是有我班同学参与的我都会进行全程摄影、摄像, 并制成了DVD, 然后选择一些合适的背景音乐, 配上恰当的文字图案, 制作成一个完整的班会课件。在“我成长, 我自豪”的主题班会活动中播放。当屏幕上出现我们班方块队英姿勃发的行进场面, 运动场上同学奋勇拼搏荣获第一的镜头, 全班同学是那么地自豪;当看到自己班在大合唱中洪亮的嗓音、激昂的斗志, 大家又是那么地快乐和幸福。在这样的班会课中, 学生听到自己的声音, 看到自己的形象, 欣赏自己创造的成果, 感到特别欣慰, 产生极大兴趣, 在心灵上唤起了自豪感和做人的尊严感。用多媒体技术, 真实记录学生成长的点滴, 让他们作为学生初中生活的一份温馨的回忆, 培养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增强了班级凝聚力, 也能增进了学生对母校、老师、同学的感情。
应用多媒体赛课活动总结 篇5
今年2月份,国家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项目终于在我校全部安装到位。国家花巨资投入农村教育,为的是缩小城乡教育的差距,让农村的老师、孩子也享有现代教育的机会。这么好的机遇,学校领导非常重视,立即制定了多媒体赛课活动方案,其目的是为了使每一位老师会应用多媒体上课,推动我校教育信息化深入有效的应用,进一步提高课堂效率,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在学校宣布赛课活动方案后,老师们积极行动起来,把这次活动作为一次充电、锻炼、提高的机会,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赛课活动中。现就本次赛课活动的亮点和不足两方面做个总结。
一、亮点赏析
1、老教师们紧跟形势,迎难而上。老教师们虽然年纪大点,但是没有讲价钱,摆资格,她们有一种进取、不服输的韧劲:忙着买u盘,学下载课件,反复操作、使用多媒体设备,那股热情一点也不亚于年轻人。黄小红老师为了学会自己下载课件,晚上跑到杨晓红老师家请教;罗月华老师琢磨课件的正常使用,没有像往常一样陪老公散步;文丽华老师明年要退休了,还是坚持让多媒体进了她的课堂;阳春英老师、廖爱党老师一有空闲就往教导处跑,逮住人就问;罗正坤老师上了一堂赛课后,使用多媒体教学已成了家常便饭。最让人感动的是李淑媛老师,赛课期间,李老师停止了扎针,打火罐,她拖着羸弱的身体,顶着巨大的压力,代表常识组上了一堂有滋有味的音乐课。听课的阳兰英老师这样说:谷校长是哼着歌走出教室的,课堂纪律好得让教主科的她嫉妒。老教师们的敬业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2、形成了一个互相学习、共同交流、乐于分享的良好的教研氛围。在这里,要夸夸我们的中青年老师了。中青年老师不满足于使用下载的课件,结合学生的学情,自己的教学实际制作课件。于是,在办公室里,在教导处,都可以看到老师们三个一群,五个一堆聚在一起议论、探讨,她们有的开怀大笑,有的击掌庆贺,无不为自己的新发现感到自豪。据我了解,这次赛课活动,中青年老师制作课件的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解决了一些课件制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如电子课
本的复制、粘贴,制成课件放映;几张幻灯片的切换连放;几个不同课件的优化组合;音频、视频文件的打包播放;很多老师除了登录《湖南基础教育资源网》查阅资料,还注册登录《百度文库》,以期找到更合适的教学资源等。
3、应用多媒体设备教学,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这次赛课活动,评委们一致认为,比较往年赛课整体水平有明显提高。老师们精心备课,制作课件,熟练应用多媒体设备,较好的诠释了新课标新理念。难怪语文组的评委们都这样说:这次语文组的六堂赛课上出了水平,竞争激烈。如赵晓燕老师执教的《心中那盏灯》,通过引导学生品读父亲做冰灯的语句,抓住重点词语,让学生反复揣摩人物的情感,体会父亲做冰灯的艰辛,多层次感悟体会伟大的父爱,赞美父爱。整堂课突出品词、读句的学法指导,将作文中的动作描写、语言描写方法渗透在教学中。陈文辉老师执教的《语言的魅力》再一次展示了她的教学特色:钻研教材透彻,上课感情丰富,过渡语言自然巧妙,引导学生体会文中角色的情感水到渠成,正如课题所述:她的课堂是很有魅力的!又如罗云钦老师执教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课堂开始创设问题情境,把“王叔叔家装修怎么选地砖?”这一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抛给学生,让学生带着极大的兴趣接受挑战,主动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进而揭示王叔叔家铺地砖隐藏着因数和倍数的知识,顺利进入新课的学习。刘桂香老师执教《圆锥的体积》,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通过实验,解决问题,尽可能的把知识的形成和探究过程展示出来,不给学生灌输结论,而是引导学生合作探究,自己得出结论。在此过程中,学生学会了数学思考和探究性学习。还有很多老师的课上的好,这里不一一提起。这些老师恰当地运用了多媒体,所以她们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真正实现了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
二、反思不足,问题探讨。
尽管这次赛课活动有这么多的亮点,但还是有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在这里提出来,值得大家注意。
1、设备使用不熟练,没有体现人机合一。如鼠标应用不灵活,画面转换费时较多。
2、课件牵着老师鼻子走,不能做到心中有数。因为是下载的课件,课前又没
熟悉课件内容,以至于出现内容讲完了,再补放课件的现象。
3、板书混乱,不全。只顾着幻灯片一张一张地放,忘了及时板书,有的课上完了,教学的主要内容在黑板上找不到。
4、有些课堂的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缺乏有效地指导和训练。
活动结束了,有几个问题和大家一起探讨:多媒体教学,要不要课本,怎么使用课本;要不要板书,怎么板书;天天使用多媒体,学生失去了新鲜感,怎么办······总之,希望老师们把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相结合,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的长处,灵活运用多媒体教学,让它在教学中起到画龙点睛、恰到好处的作用。
纵观这次赛课活动,学校投入大,老师们积极参与,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展望未来,我们又有了新的计划,准备下学期开展校内课件制作培训班,由我们学校的有经验的老师做专题主讲,也要有布置作业,检查作业等环节。这只是我们教导处的一个初步设想,老师们有什么更好的建议可以提出来,只要是对大家有好处的,切实可行的,我们一定采纳。
最后,宣布这次赛课的评比结果:
语文组: 一等奖 赵晓燕
二等奖
陈文辉 阳定萍 许海宁 成春华 陈丽红 三等奖 其余的参赛选手
数学组 :一等奖 罗云钦
二等奖 刘花 何中平陈丽君 唐美红 刘云美
三等奖 其余的参赛选手
常识组 :一等奖 李淑媛
三等奖
其余的参赛选手
其中,赵晓燕老师、罗云钦老师将代表学校送教下乡。预祝她们本次活动取得圆满成功。
谈谈高中地理课多媒体网络教学 篇6
一、多媒体网络教学的优越性
多媒体网络教学是应用多媒体技术,通过多种媒体教学信息的收集、传输、处理和共享来实现教学的教学模式。
1、多媒体网络教学有利于因材施教。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组织教学,很难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更多知识进入课堂,再者由于学生在知识背景、学习方法、接受能力等多方面的差别,教师只能针对多数学生能理解的水平讲课,学习好的学生“吃不饱”、学习差的学生跟不上,问题也不能及时得到反馈,影响了教学效果,课堂学习的个别化几乎无法实现。我在用网络课件《西部大开发》进行教学时,利用CAI从容不迫地把西部的地理环境、落后的基础设施、丰富的矿产资源、脆弱的地理环境……一一展示,让学生克服了空间结构意识和空间想象力的困难,再解答学生疑问。为了加深学生对本节学习内容的理解和巩固,先是学生在网络上播放有关西部的小电影,自己总结西部地区的地理环境特征,然后自主选择完成难、中、易三个不同档次的训练,网络系统会给出相应的解析及答案。而我则应用多媒体教学网络的监控功能,随时临看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课程进展,用教学网络的辅导功能给予个别或集体性的提示。发现难点、亮点,则截获下来后上传到网络中大家讨论研究。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个别化教学成为可能。
2、多媒体网络教学培养学生多种能力。学生获取新知识的渠道是多层次、多方面、多类别的,帮助学生学会使用电脑并能上网,应是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的最重要最基本的工作。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和飞速发展来看,有人把21世纪称为“信息时代”;网络教学设施是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工具。教师应指导、训练学生使用网络设施,做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能力的有心人。在校园网上都可以查到“同步教与学”、“疑难解答”、“地理备课资料”、“中学地理知识史述”、“地理与社会”、“日常地理”、“趣味地理”等栏目。通过网上浏览这些栏目,学生学会自己收集最新的、有权威的教学资料,了解最新的生产、生活上的地理成果,解决了学习中的疑难问题,更丰富了视野,无形中逐渐培养了自学能力、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信息收集处理等能力。
3、多媒体网络教学促进了课堂教学模式的变革。以多媒体网络教学为中心的现代教学模式,利用网络的大容量性、可储存性、可选可控性、交互性、全面性和远程性,学生能够适时地根据爱好与能力选择不同难度和不同科目的学习、训练内容。教师也能够突破时间和空间的界限,充分地利用资源丰富的INTERNET网、101教学网等网络资源组织和开展教学。此时,教师的作用在于組织、引导、点拨;学生要通过自己的活动,通过观察、实验、归纳、抽象概括等手段,提出假设、验证假设,获得知识。它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4、进一步融洽师生关系。在利用多媒体网络进行教学时,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变化,在网络上活动的教师与学生一起都成了学习者;在网络中学习的学生把教师看成学习过程的参与者,而不是指导者,学生在这种环境中对教师的恐惧心理消失了,主观能动性得到了发挥,他们用电子邮件或网络功能即可与同学、教师进行学习交流和探讨,形成了多方面交流的交互式学习的氛围。
二、多媒体网络教学的几点思考
1、通过几年来的实践,我们认识到计算机技术在地理教学过程中主要用于教学信息的呈现、教学效果的分析和教学过程的控制。在教学中它已经发挥了巨大作用,但这方面特别符合我国国情的可资借鉴的现成经验并不多,必须加强研究。由于网络资源与技术等方面尚欠完善、有序,教师运用网络教学的时效性、应用性也值得研究与提高。同时应开发与应用并行、专积与兼职并重、教学人员与研制人员并用,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CAI开发、研制及系统。
2、教师传统教学观念的转变。现代教育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学习是获取知识的过程,强调知识并不仅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情景即社会文化背景下,通过人际间的协作、讨论等活动而实现意义建构的过程。作为现代教师,在教学中能突破传统思想的束缚,这样才能进行真正意义上的计算机辅助教学。目前高考制度在改革,就学科教师而言,如何在较短时间内转变教育观念,改变人才培养模式,这是我们当前应该思考的一个重要的问题。
3、进行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研究者首先要明确其地位是“辅助”,而不是“代替”,不可盲目地、不加分析地用计算机辅助教学代替其它教学方法和手段。要坚持不可取代性原则,尽可能地避免或缩短形式上的追求过程。
4、一切能够用实验去研究的教学问题就绝不能脱离实验,可以通过微机解决其局部放大模拟或微观变化宏观展现。鉴于实验教学的功能是任何手段替代不了的,学生在实验中所经受的思维、操作、分析、观察能力的锻炼,在实验中对情绪、意志、毅力等品质的形成只能通过实验来实现。因此,不能因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开展而削弱实验教学,即坚持以实验为基础的教学原则。
5、发挥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独特功能去作最佳结合,即功效最佳原则。从生理学及心理学的角度分析,无论是有意注意还是无意注意,变换方式最有效果。如果不是特别必要,尽量避免一课时的40或50分钟全程计算机教学。否则学生的视觉疲劳、心理疲劳将会抑制大脑对信息的接受。今后开发的多媒网络教学体软件是否应具备以下功能和特点:(1)交互性能好;(2)及时诊断与反馈;(3)模拟实验(极危险、大污染、无法实现的条件、高科技、微观世界)及宏大生产过程;(4)题库系统(有助于进行诊断,达到形成,作出评价);(5)可以从其它信息资源中裁下与地理有关的内容进行分类、贮存和备用。
没多媒体照样能上好课 篇7
我认为,多媒体教学,不是平常教学,也不是公开课的至胜法宝。多媒体作为一种辅助教学工具,它不是教学的唯一工具。许多老师一上公开课,就用多媒体,似乎不用多媒体就上不好课。也许有些所谓的专家,如果哪位老师上公开课,不用多媒体,在他眼里就已大打折扣。多媒体教学的运用,似乎成了评价一堂课好差的唯一依据,而农村老师用一支粉笔上课,似乎显得相形见绌。用多媒体教学,也要做到有张有弛,并很好地把握尺度。如果把握得不好,一堂公开课就变成了一堂作秀课,一堂吸引学生眼球的课。有些教师上公开课时,用多媒体放一些优美的图画让学生去欣赏、去感悟,以此达到学生赏析课文内容的目的,结果是:学生大饱眼福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忽视了。一堂课下来,看似精彩纷呈,实则漏洞百出。细想一下,一堂课中,学生获得了哪些学习方法和学习技能呢?更有甚者,因为多媒体的运用,一堂课所包含的知识点较多,学生是否消化了或者做好笔记呢?从我观摩的公开课中,我认为:一些教师要求学生做笔记的不太多,可以说比较少。为什么呢?因为,讨论的问题多,解决的问题多,这些导致了学生很少有时间做笔记。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每堂课下来,要求学生做一定的笔记,这是必须的。如果不做笔记,学到的知识与技能随着时间的推移将会烟消云散,毫无痕迹。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作为农村学校,没有多媒体教学设施,许多教学有关的内容不能变抽象为直观,难道就不能上好一堂课吗?我们可以就地取材,把农村现有的生活题材用于教学之中。农村生活的方方面面,其实就是活生生的教学题材,它比单一的图片要鲜活的多。关键在于老师如何引导学生去观察周边的事物,并用于实践当中。我在教《爬山虎的脚》时,要求学生到农家房舍边去观察爬山虎的样貌及生活习性,了解爬山虎的生长特点,感受爬山虎顽强的生命力。教学《祖父的园子》这篇课文之前,我要求学生到家里认真观察自家菜园子有什么,并与课文进行比较,看有什么不同。学生通过切身体会,再通过师生共同探讨,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及情感价值的把握将会更到位。鲜活的教材等待着有心的教师去发现。有些教学素材在农村生活中找不到,作为一名尽职的老师,就要不断“充电”,吸收新的血液,善于捕捉、有助于教学的信息。这些信息可以从报刊、课外书籍、电视、电脑等中去寻觅。作家池莉说得好:“教育就是把你有兴趣的事情尽着才能做好,把你喜欢的人尽着力气爱着……”我想这“有兴趣的事情”应该指教书育人,这“喜欢的人”应该指学生,我们把教书育人当作一件有兴趣的事情,把一个个求知若渴的学生当作自己喜欢的人,教学是不可能做不好的。
“概论”课多媒体教学问题思考 篇8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以下简称“概论”) 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中分量最重的一门课程, 其教学体现出鲜明的理论性、系统性、思想性, 理论层次高, 课程教授与学生学习难度大, 必须掌握科学的教学方法。在近些年的高校思想政治类课程课改中, 多媒体教学手段越来越广泛地被应用在教学过程中, 其相对于传统教学方式的优势十分明显, 在很大程度上对“概论”课教学有益。但是多媒体手段并非是解决“概论”课授课难点的“万能药”, 若使用不当, 反而会对教学产生不利影响。
二“概论”课多媒体教学的弊端
1. 信息量过大
首先, “概论”课教学是一个教学信息互动过程。教师的教授与学生的学习都是通过信息交流来完成的。其次, “概论”课教学内容多, 理论层次高, 教学信息量大。再者, 部分教师将课本内容照搬到课件上, 出现了一次授课就要制作五六十页PPT的情况, 这就使得教与学都陷入了不利的局面。
2. 重点不突出
传统教学过程中, 教师可以根据课程内容对章节重点提前进行划分, 并在教授时予以体现。但是在“概论”课的多媒体教学中, 因为课程内容多、理论性强等因素的限制, 多媒体的使用往往由手段变成了目的, 教师使用多媒体单纯是为了吸引学生学习, 而非更好地将思想传达给学生。如果欠缺专业的PPT制作水准, 教师很难向学生清晰地展示教学的主题。
3. 盲目地依靠多媒体
多媒体教学对课程教学水平的提高十分有益,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传统教学方式已被完全遗弃。“概论”课的课堂讲授不能完全依靠PPT和视频资料, 教师的个人魅力与独特的授课方法依然应当受到重视。很多教师在使用多媒体后, 其授课水平反而受到多媒体内容的限制, 上课时的注意对象从学生身上更多地向多媒体课件本身倾斜, 课堂教学效果受到影响。
三“概论”课多媒体教学方法的提升
“概论”课作为大学生的一门必修的公共思想政治理论课, 其教学目的不仅仅是教授学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相关理论, 更重要的是要帮助学生坚定理想信念,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培养和提高大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同时也为大学生正确学习其他相关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专业知识提供认识论和方法论。当前大学生普遍关心国家大事, 渴望了解天下大事, 因此在设计教学方案时, 应以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当代世界与当代中国现实为教学目标, 以培养学生对国家和社会重大问题的观察认识能力和分析鉴别能力为出发点, 依托历史的发展变化、时代的变迁这个大背景, 观察、分析、比较、总结当代中国在现代化进程中存在的各种客观矛盾及其本质, 进而达到培养学生分析、判断、解决问题能力的目的。在开展教学时, 注重选择学生关心的焦点问题, 同时联系与课本内容相关的现代化建设重大问题来进行讲授,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课堂教学真正达到预期的目的。
为避免多媒体滥用, 制作“概论”课多媒体课件应当把握以下几点基本要素:
1. 确定目标
在制作课件时, 首先要明确当堂课的授课目标。这建立在对学生兴趣点分析的基础上, 在有限的授课时间里, 寻找真实的、合适的, 能够有力支撑观点的材料进行解说。由于“概论”课理论内容较多, 课件往往难以容纳, 因此授课时也要避免将所有的内容写在课件中, 教师应将内容作为底稿熟练记忆, 并通过深入浅出的讲解传达给学生。
2. 寻找逻辑
制作一份课件, 首先从目的出发, 然后分角度去拆解授课内容, 最后从各角度去思考授课方法。“概论”课每堂课都有教学重点, 其他内容应作为辅助来支撑重点展开。在整个过程中, 减少课件文字密度, 加强内容条理。
3. 修正布局
有很多教师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不缺素材, 逻辑方面也不差, 但实际授课效果却不好, 使这类课件大都体现出了杂、乱、繁、过等特点, 针对于此, 可以通过在文字编排过程中, 通过加粗、加大字号、变色等方式使重点更加醒目, 在一页PPT中尽量避免安排过多概念, 统一格式, 使学生能够对内容达到一目了然的效果。
四结束语
“概论”课多媒体教学相对于传统授课方式是一种进步, 但这种教学方式的进步必须通过合理的运用才能对教学提供帮助。教师应在充分理解“概论”课授课目的和内容的基础上, 加强与学生的交流, 同时提高自身的多媒体课件制作水平, 避免被多媒体课件“绑架”。
摘要:高校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多媒体教学手段目前已被广泛采用, 其相对于传统教学方式的优势十分明显。但是在多媒体教学过程当中也体现出很多问题, 如弱化教师、学生课堂作用等。本文将从分析该课程多媒体教学弊端出发, 尝试寻找课堂教学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概论”课,多媒体教学,弊端
参考文献
[1]曲澎.高校“概论”课教学方法的多样化探索[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11 (6)
多媒体公开课的“瑜”中之“瑕” 篇9
课件制作时, 应当精益求精
1.用字方面
有的教师在课件中通篇使用同一种字体和同一种字号, 使得各级标题和各段内容之间没有任何区别, 形式呆板, 很难给人以艺术享受。或者在同一套幻灯片中, 同级标题及题下文字的字体、字号不相一致, 常常给人以混乱之感。
无论是用于课堂讲授的课件, 还是用于说课的课件, 出现错别字都是令人尴尬的事情。笔者发现, 有的教师甚至在参加全国规模的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能手赛讲活动时也有错别字出现, 如将“以人为本”误为“以人文本”, 将“大胆合理”误为“大胆合里”, 将“现在进行时”误为“现在进行式”等。很明显, 这是由于输入汉字时粗心所致。另外, 结构助词“的”、“地”、“得”的应用错误更是俯拾皆是。
2.色彩运用方面
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 根据所要表达的教学内容正确运用色彩, 会给人以赏心悦目之感。否则, 就会在视觉上给人带来不舒服的感觉。在这方面最常见的问题是字体颜色与背景颜色搭配不当。例如, 有的教师制作的投影片的字体颜色与背景颜色对比度太小, 使得观众无法辨认屏幕文字, 而且极易引起视觉疲劳。一般而言, 背景颜色与字体颜色的对比度应当略大一些, 才能使观众在观看时感到舒适、悦目。例如, 白底配红字、红底配黑字、白底配蓝字、蓝底配白字等均可达到令人满意的视觉效果。
3.音乐使用方面
教师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 在使用的音乐上应当慎之又慎。在笔者看来, 音乐的运用不外乎在以下三种情况:其一, 在音乐教学中, 教师为学生提供标准的演唱和演奏内容, 供学生模唱或模奏。其二, 在语文教学中, 利用音乐烘托、渲染气氛, 帮助学生进入文学作品所创设的意境。除了上述几种情况外, 大多数学科的多媒体课件并不特别需要使用音乐。有些教师喜欢在讲授时播放一些旋律优美的背景音乐。其实, 这些音乐在某种程度上会影响学生对讲授内容的辨识, 有时还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从而削弱讲课效果。
4.动画运用方面
在多媒体课件中, 动画一般使用在两个方面:其一, 在小学低年级教学中,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适当使用动画。其二, 在自然或理科教学中, 较为逼真地模拟自然现象或物理、化学现象。教师在运用动画模拟科学实验现象时, 一定要高度注意科学性问题, 所模拟的实验现象应最大限度地逼真可信, 符合科学规律。另外, 教师在运用动画时必须兼顾动画的运用效果。有的教师喜欢在讲课或说课的课件中添加一些卡通人物或变化的小鸟、小花、小动物等。从视觉心理学的角度来讲, 任何动态的东西都比静态的东西更能吸引人的注意力。在教师讲解的过程中, 这些东西在屏幕上不停地闪烁变动, 会严重干扰或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讲课、说课时, 应当科学性和艺术性并重
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只是教师授课、说课的内容之一。有了好的课件, 只是具备了讲好课、说好课的前提条件。概括来讲, 教师在运用多媒体课件讲课、说课过程中容易出现以下问题。
1.套话过多
有的教师在讲课时, 尤其是在公开教学或说课时, 会习惯性地讲一些客套话。其实公开教学或观摩说课是为了展示教师的教学艺术和风采, 而且给每个人表达的时间都非常有限, 与其每位参赛者都将时间浪费在寒暄上, 倒不如把有限的时间用在介绍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教学效果方面。更何况, 教师大可不必自谦, 该批评指正时, 评委和专家自然会毫不留情的。
2.不得要领
讲课、说课过程是对教师自身教育教学理论修养和教学功底的综合考查。一般来说, 并非所有的课都适合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去整合。教师在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授课、说课时容易出现的问题是找不到或找不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点。因而, 如何达到最佳的整合效果, 才是公开课展示的重中之重。教师只有通过深入分析教学内容, 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以及具体的教学环境, 才能准确地把握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要领。
3.“拉洋片”
P P T只是教师讲课、说课的提纲。出现在P P T上的内容需要教师详加讲解, 才能使听众明白讲授者的意图。有的教师在讲课或说课时只是把自己事先准备好的P P T放映一遍, 照本宣科, 而不加任何解说——我们把它称做“拉洋片”。这样只会使听众感到参赛教师不过是一个“放映员”而已。与之相反, 有的教师则是对着一张投影片讲半天, 或画面停留在一张投影片上, 讲的却是其他内容。
讲课是一门艺术, 说课同样也是一门艺术。有的教师在讲课 (说课) 时平铺直叙, 缺少抑扬顿挫, 缺乏语言感染力, 而有的教师则一直用高声演讲。这两种效果都不是很理想。公开课教学或说课为参赛教师提供了一个展示自身专业素质和教学功底的平台。一名优秀的教师应借助这个平台充分彰显本人的教学艺术和风格。
4.超时演讲
无论是讲课还是说课, 演讲者都应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 这是对演讲者的起码要求。但是, 有的教师在演讲时, 却总要超时, 他们不管时间到了与否, 非要把自己预设的内容全部讲完方可罢休。这也反映了参赛教师的不足:一是教学设计不合理, 预见性不强;二是教师本人应变能力欠缺, 不能根据变化了的教学实际及时调整演讲内容。教师的应变能力往往是评委考查教师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比赛的目的就是为了看哪位教师在规定的时间内能够做出上佳表现。再者, 如果超时过多, 还会打乱整个参赛活动的时间安排, 引起连锁反应, 的确不能视为小事。
决定成败的细节, 同样不容忽视
时下, 最流行的一句话叫做“细节决定成败”。对于运用多媒体课件讲课、说课的教师来说, 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亲切自然的教态是对每一位从教者的起码要求, 大型观摩教学和公开教学更是如此。越是在这样的场合, 教师越应注意自己的仪表。从服装上来讲, 教师着装应庄重大方。对于女教师来说, 切忌浓妆艳抹。对于男教师来说, 也不能不修边幅, 应当给人以简洁、干练之印象。从礼貌的角度来讲, 良好的仪表既是对评委和观众的尊重, 也是对自己的尊重。
荧屏“内”、“外”切忌“浑然一体”。曾经有这样两节课:一节课是执教者身穿红色上衣讲课, 点击鼠标。她所播放的本人教学录像画面也是她身穿同一件红色上衣讲课, 同样在点按鼠标。另外一节课是执教者穿的上衣是黄颜色的, 他所使用的P P T的底色也是黄颜色的。类似这种荧屏内外“浑然一体”的现象, 都会给讲课效果带来不利影响。还应注意的是, 有的教师在进行自我介绍时喜欢通过P P T展示自己的肖像照片。这类照片最好应是本人近期照片, 起码要求形象差异不能太大。
任何参赛教师在上课之前都要对自己的课件进行预先运行, 切勿在现场讲解时发生打不开课件的现象。有的教师用于讲课的课件在本地机上运行顺畅, 但忽略了说课课件中的超链接地址, 结果导致在说课时无法打开相关链接, 使得自己上课时极为被动。
利用多媒体巧上“操作活动”课 篇10
一、透视活动
透视活动一
透视活动二
透视活动三
二、启示
3个操作活动分别通过多媒体为理解面积意义、探究单位统一、建立面积单位表象而设计,围绕这些教学目标,两次教学都进行了必要的操作活动,然而第一次教学仅仅是“活跃”的课堂,而没有“效率”两个字。经修改课件和内容设计,第二次教学有了明显的改善,这主要是因为遵循了操作活动中的几条原则。
1.操作要关注学生对数学的思考
活动一中的第一次教学给了学生一个充分体验的时空,让学生去找一找身边物体的面,摸摸它们的面积,学生是自主的。但上完课之后,却感觉学生还是没有理解面积的本质,学生感受了,但是还是不能把对面积的理解上升为概念,学生似乎只是经历了,参与了。针对这一情况,笔者在第二次教学中,给出要求,摸两个面的面积,并比较它们的大小,学生在体验的过程中就会思考物体表面是有大小的,它的大小才是它的面积。以此来防止学习被外在的非本质因素干扰,有效地强化学生对知识的正确理解和掌握。
2.操作要有明确的要求
教学活动是一种系统行为,学生总是在教师的组织与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学习。而小学生注意力往往明显地带有无意性和情绪性,操作时,常常被他们感兴趣的学具色彩、形状所吸引,由着自己的兴致来摆弄学具。活动二中的第一次教学,操作要求就太笼统了,笔者原本意图是让学生通过操作明白,比较某些面的面积可以用一个东西去度量,而且这个东西必需是同一大小的,希望学生通过摆弄学具感悟这一点,然而吸引学生的不是这一微妙的逻辑,而是形形色色的小正方形,显然让操作活动只流于形式。第二次的教学,笔者把这个目标肢解成三部分,先由学生感性地猜想来比较面积,再让学生动手通过摆一摆来验证大小,最后在学生有摆放操作经历基础上给出矛盾冲突揭示需要统一面积单位,这样,操作就有了明确的要求,在竞争的氛围中,不但让每个学生都有了动手操作、建立表象的机会,而且发展了一部分人的创新思维,学生有创造性地摆法正是基于有明确的要求,将操作活动与数学思维、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充分发挥了操作的功能。
3.操作时感知对象要突出, 要有教师有效的引导
活动三的第一次教学似乎是很自主地,给学生空间,为学生准备好材料,根据条件进行探究,可是练习中明显地可以看出学生对于1平方厘米和1平方分米没有一个好的认识。究其原因,是感知对象不够突出,教师没有进行有效地引导。
心理学研究表明,加大感知对象与背景材料的差异,突出感知对象,对提高知觉的效果具有重要作用。操作活动中要适当突出感知对象,一般可通过颜色、形状、动态、声音和强度等方面来实现。因此,在活动三的第二次教学中,笔者对1平方厘米和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在颜色上进行了区分,并且逐个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教学,以便让学生对操作对象有充分地感知,随时监控学生出现的问题,使学生能在积极的自我感悟中掌握知识、发展能力。
三、结束语
多媒体让体育室内课丰富多彩 篇11
【关键词】多媒体;体育室内课;抽象;直观
体育课在大多数人眼里就是个玩儿,玩好也就是上好课了,事实上也是如此,体育课注重的其实就是一个“玩”字,能玩好,这节课的效果也就有了,教学的目的也就自然而然的达到了。这是对于室外课而言的,如果上室内课,不能经常带着学生去玩儿。那么,体育课内堂课应该怎么上,才能让学生能够像上外堂课那样兴趣盎然呢?通过多次尝试,我找到了一个让体育室内课也丰富多彩的好方法那就是运用多媒体。
一、运用多媒体优化体育室内课的教学环境
在众多多媒体教学课件日益丰富的今天,体育教学课件却极为匮乏。体育教学的特殊性在于,动作要领较多而且很多动作是“非常态”的动作,所以比较抽象,那么就要求教师有较标准的技术动作。如体操中的腾、翻、转等技术动作。因为教师在示范动作时不可能将自己定格,所以学生在观察时就会无法一次性将动作的影像置于脑海之中。鉴于此,我便将多媒体技术引入了体育室内课的教学之中,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我将体育室内课抽象单调的理论知识、文字、材料、插图,体育实践课技术性强、学生难以理解、模仿困难的动作,经过精心设计、有创造性地制成多媒体课件,形成完整的技术动作,通过“慢镜头”或“定格”的方式逐渐展现在学生的面前,以其鲜明的图像、生动的画面、灵活多变的动画将教学的整个过程进行优化,以此来逐次讲解各个分解动作,激励学生对自己所喜爱的运动员、运动项目进行模仿,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除此之外,恰当地利用多媒体技术,还可以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吻合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受到深切的感染和很好的启示。比如在上课之前,我自己录制或拍摄了一些比赛、上课、训练等的片断,在学习和训练时将这些录像片段或课件进行插播,使一些技术动作更为直观、生动的展现在学生的面前,在这样的教学氛围之中,不仅提高了自己的教学效果,同时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们在使用多媒体的同时还可以收获体育教学成功的喜悦。
二、运用多媒体让体育室内课启迪学生的审美观
体育的技术动作本身具有强烈的美感和很高的观赏性,像韵律体操、基本体操、足球、篮球、排球、乒乓球的技术动作等等。体育也是人类运动的形态美和精神美的和谐统一,因而体育教学也是审美意识物态化的积极成果,有着强烈的美感作用和审美价值。体育活动中有很多项目都体现出一种美的形态与神态,只要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善于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发掘出教学中美的内涵,用多媒体将形象美具体的呈现在学生面前,就可以在无形中去启迪学生。我们就必须在体育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技术多给学生放映各种比赛,在播放观看放映比赛的同时老师在当堂进行解说,这样在无形中就会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观赏能力,学生的观赏水平提高了,他们就会自觉不自觉地去进行模仿,在这样的模仿过程中,就会将自己的技术动作和同学间的战术组合中的错误加以更正,同时还可以指出同学间的弱点、相互学习提高,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和运动水平,促进他们的竞争意识。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审美情操和正确观赏的能力,还可以提高运动水平、培养竞争意识,同时提高他们的审美观,陶冶他们的情操。
三、运用多媒体建立正确的视动表象,有效提高运动技能
利用多媒体的视动效果,对运动过程进行分析对比,可以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利用多媒体,把各种不同的运动技术,技术难点、重点,常见错误动作制作成投影片或课件,在上课时让学生观看,并与学生一起分析比较,提出问题,解答问题,可以促进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把多个学生的运球的动作录制在一起,并观看正确的运球动作,通过正常放映、慢放、定格放等,然后请学生说出正确的、错误的,并指出错在什么地方(如走步、两次运球),应该怎样纠正?通过学生自己分析对比,再到场地、器械上运用,就可以更加轻松的解决问题,因为学生视觉上的定形,所以改正起来更容易接受,这样就帮助学生改进了自己的运动技术动力定型,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运动技能,更能够在无形中提高我们的教学效果。除此之外,因为多媒体放映的直觉效果,让学生看到了高水平运动员运动的技巧,这在无形中就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欲望,从而也让内堂课的教学效果在无形中就提高了。
四、运用多媒体突出教学的重点、化解教学的难点
体育教学本身具有一定的观赏性,所以有不少运动项目要求教师进行现场示范教学,它是将许多“非常态”的行为动作经过组合、规范、连贯最后得以实施。有些结构复杂、技术性强的动作还要求必须在瞬间的快速运动中完成。例如:在教习跳高进行动作示范时,跳高的“起跳——过杆——落地”的动作;再如在教习极性跳远的蹲踞式跳远时,其“踏板——腾空——落地”的动作;还有支撑跳跃中的“挺身跳下”动作等等,这些动作都是日常生活中很少出现的形态动作,也给教者和学者双方都带来了很大的困难。教师虽进行反复讲解、示范,但学生仍然对关键动作难以掌握,而教师更不可能将自己长时间停留在空中进行分段讲解。而多媒体特有的图、文、声、像同步,三维动画演示,模拟实物形成过程等特点,恰恰可以很好地将体育知识点活化成为一个个生动鲜明的场景,把难以理解的技术内容生动形象地展示出来,将复杂的技术动作用“定格”、“慢镜头”等方式逐漸展现在学生眼前,教师可以逐次讲解各个分解动作,并针对重、难点进行分解演示、定格,这样就能让学生在屏幕上清楚地看到自己所难以掌握的各种动作中的关键性技术动作的做法,加强理解的深度,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二,我们在教授体育技能的时候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相关的课件向学生讲解动作的原理和生理基础,把学生对动作的认识由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由此突出重点、化解难点。例如,在讲解短跑动作要领时,摆臂动作一直是授课的难点,利用内堂课制作好课件,让学生通过视频观看一些短跑方面的资料和图片,使他们了解到高级运动员的正确跑姿,通过课件的动画效果了解肌肉构造和动作的生理原理,让学生了解在摆臂过程中,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的最佳运动角度是多少,从而感知怎样的摆动角度才是最佳角度,摆动角度在整个短跑的技术动作中又会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当学生通过视频明白了整个动作的来龙去脉时,在上实践课时,他们就能够自觉的去理解和体会老师的动作讲解而不是单纯的模仿,体位感觉能力也会得到提高,整个技能课的授课质量也便自然会得到质的突破。
浅谈新课标下多媒体课件教学 篇12
多媒体课件要为新课导入创设意境, 激发学生求知兴趣, 创设学习情景。导入新课, 是课堂教学的重要一环。要做到在使用课件上课时, 能迅速集中学生注意力, 把他们的思绪带进特定的学习情境中, 为新课设置悬念或抛砖引玉或开门见山, 以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我在制作媒体课件《超重与失重》时, 为了衬托火箭发射时超失重的宏伟场面, 宇航员在太空中飞翔和工作的慢悠悠的场景, 这样就把学生的注意力给吸引住了, 他们渴望知道超失重现象的本质。实验证明:采用与授课内容有关的影视媒体片段导入新课, 聚视频、声音、图像、文字、动画等于一体, 生动形象, 扣人心弦, 能很快使学生进入教学状态, 且用影视媒体创设意境, 能有效地开启学生思维的闸门, 激发联想, 激励探究, 使学生的学习状态由被动变为主动, 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到知识。
多媒体课件要在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方面有所创新。新课标下, 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有效方法就是变革教学手段。在物理教学中解决这个问题, 我利用电脑模拟的方法模拟了弹簧拉物体加、减速竖直运动时的超失重情况。由于演示实验难以观察清楚, 学生对模拟情境观察得透彻、清晰, 能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在分析物体的超失重现象的本质时, 利用电脑模拟在电梯里测力计上物体超失重情况, 让学生根据实验现象、数据自己计算, 总结归纳并得出结论。由于多媒体形象具体, 动静结合, 声色兼备, 具有无可比拟的优点, 相应媒体课件在制作时, 一定要恰切地运用多媒体手段化解重难点, 化抽象为具体, 使之形象化、生活化、清晰化, 也不妨拟人化, 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协同作用, 解决教师难以讲清、学生难以听懂的内容, 从而有效地实现精讲。
多媒体课件在巩固练习部分要新颖别致。习题设计方面要仔细推敲知识点, 统筹兼顾, 利用媒体, 体现探究式教学法, 全方位、多角度、异想天开的设置多样题型, 使得课堂呈现出“百花齐放”“百花争春”的欣欣向荣的景象。同时还要兼顾和其他学科及日常生活的联系, 开阔学生思路, 让多媒体环境下的习题走进生活, 融入现实, 学以致用, 提高学生知识迁移能力。在这里我设计利用多媒体电脑模拟日常生活中一些常见现象, 小汽车快速下坡时提高知识纵横应用能力, 培养富有创新意识的思维火花, 赋予课堂教学以锦上添花之功效。
多媒体课件整体要“新”, 富有创意, 体现学科整合和探究式教学。教师在新课标下首先要有创新意识、创新教育和创新思维, 多渠道全方位多感官的制作多媒体课件。以活跃的思维、新颖的观念, 独特的方式, 选用最佳媒体表现形式制作课件, 并依据心理学规律和学生学习特点, 不断在课件中创设新的兴奋点, 激发学生思维动力, 以使学生持续保持最佳学习状态, 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生动活泼、愉快发展的学习创新局面。同时课件制作时要注意和其他学科的衔接与联系, 使得学生在接受知识过程中能完成和其他学科的整合、探究式学习, 以发展其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 造就创新型人才。
【多媒体课】推荐阅读:
思品课多媒体案例09-13
写字课中多媒体运用07-26
中国鼓音乐多媒体公开课教案08-19
谈电教媒体在说话课教学中的作用07-07
多媒体05-21
媒体及多媒体技术概念08-20
多媒体环境07-19
多媒体模拟07-22
多媒体作品10-17
电化多媒体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