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图像(通用8篇)
多媒体图像 篇1
由于多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对于多媒体课件的质量要求是越来越高,多媒体辅助教学已经广泛应用,这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来组织教学的一种新型教学手段,它带来了课堂教学的新革命。
多媒体课件需具备以下特点:1)丰富的表现力;2)良好的交互性;3)极大的共享性。多媒体课件在教学中的使用,改善了教学媒体的表现力和交互性、促进了课堂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的全面优化,提高了教学效果。一个好的多媒体课件需要多媒体素材来点缀
1 图形图像的概念
1)图形图像格式
图形图像格式主要有:BMP格式、GIF格式、JPEG格式、JPEG2000格式、TIFF格式、PSD格式、PNG格式、SWF格式、SVG格式等。其它非主流图形图像格式:PCX格式、DXF格式、WMF格式、EMF格式、LIC(FLI/FLC)格式、EPS格式、TGA格式等。比较常用的有BMP格式、JPEG格式、GIF格式等等,所以我们在进行图形图像处理以前,首先要对图形图像的格式要有清晰的认识,只有在此基础上才可以进行进一步的开发处理。
2)图形图像素材的获取
多媒体课件中的图形图像,按其用途分,一般有三种,一是背景图,二是按钮图,三是与教学内容相关图。一般情况下,图形图像素材的获取进入昵图网可以找到很多行业的图片,找到需要的图片后保存图片,若网页设置为不能保存,可以用复制粘贴的方法保存图片。对于一些素材原创,可以在相应的图形图像处理软件中进行创作。主要获取方法:利用扫描仪、数码相机从外部采集图形图像数据;经过Photoshop等图象处理软件处理、利用抓图工具来抓取屏幕上显示的图像等这些都是最常用的;还可以通过从网上下载、从电视节目中录制、从课件中截取、从资源光盘或资源库中获取、从VCD片中获取等几种方法。
图形素材也可以自己进行绘制,课件工具中都有相应的绘制工具,可直接用绘图工具进行绘制。
2 图形图像区别
1)存储方式的区别:图形存储的是画图的函数;图像存储的则是像素的位置信息和颜色信息以及灰度信息。
2)缩放的区别:图形在进行缩放时不会失真,可以适应不同的分辨率;图像放大时会失真,可以看到整个图像是由很多像素组合而成的。
3)处理方式的区别:对图形,可以旋转、扭曲、拉伸等等;而对图像,可以进行对比度增强、边缘检测等等。
4)算法的区别:对图形,我们可以用几何算法来处理;对图像,可以用滤波、统计的算法。
5)其他:图形不是主观存在的,是根据客观事物而主观形成的;图像则是对客观事物的真实描述。
3 图像的处理
自从20世纪60年代出现了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为图像处理提供了一种精确、灵活、通用的工具,从而极大拓展了图像处理的应用领域。
1)图像处理的发展
虽然图像处理起源比图形学早30多年,但是它的应用却比图形学足足晚了10多年,原因就是数字图像比图形所含的信息量大很多,只有当计算机发展到一定水平才能进入大规模的实用阶段。
1921年,第一个数字图像传输系统———巴特兰电缆图片传输系统横跨大西洋传输图像成功;1929年,第一次实现15级灰度的图像编码并引进了一套用编码穿孔纸袋来调制光束进而使底片感光的图像输出设备;1952年,哈夫曼发表关于最小冗余度编码的论文《构造最小冗余度编码的一种方法》;1964年,在阿波罗载人登月计划中首次采用计算机对月球图片进行处理;1980年代中期,开始对图像处理进行大规模应用研究;自从数字图像处理这门学科诞生以来,图像处理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得到重大的发展。
2)图像处理的概述
图像处理一般指数字图像处理,用计算机对图像进行分析,以达到所需结果的技术。常见的处理有图像数字化、图像编码、图像增强、图像复原、图像分割和图像分析等。
(1)图像数字化
通过取样和量化过程将一个以自然形式存在的图像变换为适合计算机处理的数字形式。图像在计算机内部被表示为一个数字矩阵,矩阵中每一元素称为像素。图像数字化需要专门的设备,常见的有各种电子的和光学的扫描设备,还有机电扫描设备和手工操作的数字化仪。
(2)图像编码
对图像信息编码,以满足传输和存储的要求,编码能压缩图像的信息量,但图像质量几乎不变。编码方法有对图像逐点进行加工的方法,也有对图像施加某种变换或基于区域、特征进行编码的方法。
(3)图像压缩
由数字化得到的一幅图像的数据量十分巨大,图像压缩对于图像的存储和传输都十分必要。有两类压缩算法,即不失真的方法和近似的方法。前者用于静态图像,后者用于动态图像。
(4)图像增强和复原
图像增强的目标是改进图片的质量,使图像清晰或将其转换为更适合人或机器分析的形式,所用方法可分成频率域法和空间域法,它们可用于去除或减弱噪声。图像复原常用二种方法,一是建立退化源的数学模型;二是建立原始图像的模型。
(5)图像分割和分析
将图像划分为一些互不重叠的区域,每一区域是像素的一个连续集。通常采用把像素分入特定区域的区域法和寻求区域之间边界的境界法。这两种方法都可以利用图像的纹理特性实现图像分割。图像分析不限于把图像中的特定区域按固定数目的类别加以分类,它主要是提供关于被分析图像的一种描述,从图像中抽取某些有用的度量、数据或信息。
3)图像处理软件
图像处理的各个内容是互相有联系的。一个实用的图像处理系统往往结合应用几种图像处理技术才能得到所需要的结果。通过各种途径获取的图形素材,往往不能直接使用,如图片上有不需要的文字等,这就需要进行特殊处理。在实践中,能够对图像进行
加工处理的软件较多,常见图像处理软件:Photoshop、Illustrator、CorelDRAW、ACDSee、Macromedia Flash、AutoCAD、Ulead GIF Animator。应用最为广泛的图形处理软件当数Photoshop和CorelDraw了,它们对图形的加工处理功能十分强大。
4)图像处理方法
(1)对图像分区着色
当在多媒体课件中插入图像后,发现图像颜色与课件搭配不合适的话,你也许会使用图像工具栏中的“图像重新着色”命令,不过使用这种方式修改图像颜色时,难以准确控制。要想准确为图像着色的话,可以按下面方法来进行:
a.打开多媒体课件文件,选中需要重新着色的图像,鼠标单击绘图工具栏中的绘图按钮,再单击一下工具栏中的“取消组合”命令,系统会打开一个对话框,提示你当前鼠标所选的是一个输入的对象。单击“确定”,就会看到这个选定就变成了多个选定了。
b.单击选定区域外的空白处,然后用鼠标精确选中图像中你需要重新着色的那一部分区域。随后单击绘图工具栏中的填充按钮,从颜色设置框中选择合适颜色,对图像的指定区域进行填充就可以了。
(2)随意调整图像角度
有时在多媒体课件文稿中插入图像后,你会感觉到图像放置的角度不大合适,需要重新调整时,却发现工具栏中的相关图像翻转按钮没有被激活,遇到这种情况,你可以通过下面的步骤进行旋转:
a.打开多媒体课件文件,选中需要旋转的图像。单击工具栏中的“绘图”按钮,继续在工具栏中单击“取消组合”命令,这时系统会打开对话框提示你“这是一个输入的对象”。
b.单击“确定”,此时一个选择区域就变成多个选择区域了。在工具栏中,再单击一下“绘图组合”命令,重新激活图像旋转的相关命令。按照常规的旋转方法就能够对图像角度进行随意调整了。
(3)添加透明文字说明
在使用Windows系统自带的画图程序给图像添加文字说明时,整个文本框都会覆盖在图像上,影响显示效果。其实使用PowerPoint XP,你可以很方便地给图像添加文字,并且不影响显示效果:
(1)新建一个多媒体课件文件,插入需要添加文字说明的图像。
(2)在图像上插入文本框,输入文字说明。保存幻灯片,将“保存类型”设置为一种图像格式,如GIF、BMP、JPG、PNG等。重新使用画图板程序打开保存的图像文件,你会发现文本框此时透明地浮在图像上面,并没有覆盖住图像。
(4)对图像进行压缩
为了使多媒体课件演示效果更佳,大家常常会在其中插入许多精美的图像,导致文件“身材”增大,不便于幻灯片的复制与操作,为此你可以按下面方法来压缩幻灯片中的图像,让课件变得小巧起来:
a.打开制作好的多媒体课件,执行“文件→另存为”命令。在出现的“另存为”设置框中,用鼠标点击右上角的“工具”按钮。
b.在打开的下拉菜单中执行“压缩图片”命令,在“压缩图片”设置框中,鼠标点击“更改分辨率”,将分辨率从缺省的“打印”选项修改为“Web/屏幕”,这样就能使显示分辨率从200dpi下降到96dpi。
c.将“选项”设置框中的“压缩图片”和“删除图片的剪裁区域”复选框同时选中。单击“确定”关闭“压缩图片”设置窗口。这样新保存的文件尺寸就比压缩之前小许多了。
4 图形加工技术
多媒体课件的开发离不开图形素材的准备,因此再多媒体课件开发素材准备过程中,图形素材准备是一项重要和关键的工作,图形素材的来源很多,采集和制作、加工图形图像素材的工程要使用的硬软件很多,掌握好图形采集和加工方法,对提高课件的主题表达能力,提高课件的感染力有很重要作用。
图形素材亦同图像素材,各种方式获取来的图形素材也不能直接应用在多媒体课件中,需要对其进行加工处理。在生活中,最为常用的图形加工软件是Photoshop和CorelDraw,对于图形的加工处理它们有着非常强大的功能。针对图形加工技术主要有一下四点:1)通过剪切、粘贴、对图形内容进行修改。2)通过变形。3)通过调整图形素材的亮度、对比度、色彩、尺寸、分辨率、色彩模式等。4)通过滤镜模糊、油画效果等。图形处理很多,我们灵活地应用图形加工技术,制作出优秀的多媒体课件。5)图像组合,然后用抓图工具抓取图片,保存为JPGE格式。
5 结束语
总之,多年来,图像处理与图形学两者独立发展,互不相干。但从20世纪90年代以后,出现了图像生成技术与图像处理相结合,这种趋势不仅反映在基于图像的实时动态绘制技术中,而且突出地表现在科学计算可视化这一新兴领域中。
一般来说,图像处理和图形加工技术的内容是很多的,要想获得满意的图像图形素材,使之在多媒体课件中焕发出熠熠光辉,就得需要灵活地应用图像处理软件加工图形。多媒体只是一种辅助教学的手段,教师应该不断积累经验,掌握好多媒体课件的优势,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强化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谢百治.多媒体教材制作与教学设计[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99.
[2]秦前进.多媒体课件制作中素材的处理和转换[J].数学通讯,2003(7).
[3]张连明.多媒体素材库的设计与实现[J].中国电化教育,2002(1).
[4]欧阳康,徐明.“学校体育多媒体教学资源库”研究与设计[J].电化教育研究,2003(4).
多媒体图像 篇2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主要讲解多媒体作品中图形、图像的特点及数字化表示。本节课的知识点较多,主要偏重于是理论学习,同时,通过学生亲身体会,使学生了解到多媒体图形、图像的巨大魅力。
二、学情分析:
由于学生已经学习过多媒体技术的概述部分,本节课是对多媒体技术的一个延伸,学生学习已有一定的基础,因此,培养学生进一步理解图形、图像在多媒体技术和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地位。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深入体会图形、图像的视觉意义和在表达信息时的效果和特点。
2.理解图形、图像的数字化原理。
(二)过程与方法:
探索理解图形与图像的区别和联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学习图形、图像的.兴趣,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
2.学会自主学习的方法、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图形与图像的区别
难点:理解图形、图像的数字化原理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对多媒体的概念及特征有了一定的了解,今天我们学习有关图形和图像处理的一些知识。
(二)教课教学
利用多媒体作品表达意图时,图形、图像有着特别的魅力:生动、直观、形象
图形、图像的数据远比文本的数据量大。
思考:视频的数据量呢?
我们能体会到图形和图像在传递信息方面的优势,所以我们不仅要学会利用图形和图像表达意图。同时也要能利用图形、图像充分地展示主题,又能启发人的思维,引起共鸣,这正是图形、图像的视觉意义所在。
图形、图像的数字化表示
数字化表示:指计算机用二进制编码(0、1)的形式表示。
模拟图像与数字图像
日常所见的照片、图片等称为模拟图像,计算机中用二进制表示的是数字图像。
模拟信号波形和数字信号波形:
2.1
图形与图像的区别:
图形(矢量图):模型化、抽象化、线条化。由简单的点、线、圆等基本元素组成的图。
图像(位图):是物体真实影像的再现。通过照相机、摄像机、扫描仪等设备获得的实际景物影像。
2.1
矢量图(P.26)的清晰度与分辨率的大小无关,对矢量图进行缩放时,图形对象仍保持原有的清晰度和光滑度,不会发生任何偏差。
2.1 2.1
位图图像是由像素构成的,像素的多少将决定位图图像的显示质量和文件大小,位图图像的分辨率越高,其显示越清晰,文件所占的空间也就越大。因此,位图图像的清晰度与分辨率有关。对位图图像进行放大时,放大的只是像素点,位图图像的四周会出现锯齿状。
2.1
图形、图像的数字化原理:
数字化过程主要包括:采样、量化和编码
采样:一定面积内取多少点
量化:按一定位数归并采样点信号
编码:用二进制数表示上述信号
(三)上机实践
任务一:比较数字图像与模拟图像。阅读材料三和材料四,并完成下表:
特点
模拟图像
数字图像
处理速度
相对较快
相对较慢。尤其在机器性能不是很高时
灵活性
相对较少,往往只能进行简单的放大、缩小等
方式比较精确、灵活
传输速度
由于以实物为载体,受外界因素的制约,传递相对困难
以电子数字为载体,传输较便捷,尤其在网络普及的今天
再现性与可保存性
保存性较差,复制较困难,复制时受诸多条件的影响均会呈现不同的效果
可长期保存,复制容易,不会因保存、传输或复制产生图像质量上的变化
任务二:将素材文件夹“多媒体作品的图像图形”中的图形打开,并逐步放大后观察,完成下表:
位图图像
失量图形
特征
能较好表现色彩浓度与层次
可展示清楚线条或文字
用途
照片或复杂图象
文字、商标等相对规则的图形
图像缩放结果
易失真
不易失真
制作3D影像
不可以
可以
文件大小
较大
较小
常见格式
BMP、JPGE、TIFF、GIF、PSD
EPS、XDF、PS、WMF、SWF
失量图形与位图像的比较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了解了模拟图像与数字图像以及图像数字化的原理及方法,还知道了数字图像可以分成失量图与位图以及它们各自的优缺点及用途,为我们以后的图形、图像处理打下一定的基础。
(五)课后拓展:
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不同格式的图像、图形的特点,并完成下表
格式
优点
缺点
综述
BMP
GIF
PCX
TIFF
TGA
DXF
JPG
常见图形、图像的格式与特点
【《多媒体作品中的图形、图像》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1.认识图形拼组图形教学设计
2.《图形的变换》教学设计
3.《图形宝宝排队》教学设计
4.图形的旋转教学设计
5.认识图形教学设计
6.《图形与位置复习》教学设计
7.《数图形中的学问》的教学反思
多媒体图像 篇3
广义上,图像就是所有具有视觉效果的画面,它包括:纸介质上的,底片或照片上的,电视、投影仪或计算机屏幕上的。作为一种感觉媒体,图像具有形象、生动、直观、内容丰富的特点,是人们最主要的信息源。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曾说:“眼睛是比耳朵可靠的见证。”[1]我国也有“耳听为虚,眼见为实”“百闻不如一见”“一目了然”等俗语,这些说法都道出了视觉在认识上具有其它感官无法比拟的优越性,同时也反映了具有视觉效果的图像在信息传递中的独特效果。
如今是一个图像丰富乃至迅猛膨胀的时代,各种纷繁的广告影像到创意的形象设计随处可见,一个又一个转瞬即逝的图像不断吸引、刺激着人们的眼球,当然课堂教学也会受其影响。众多信息的“可视化”表达在许多高校多媒体教学中也受到了前所未所的关注,于是大量的多媒体教学代替了“黑板加粉笔”的传统模式,但仍有不少多媒体教学虽然使用了课件,却只有教材内容的摘录和翻版,通篇的文字,形式单一。这种以“照课件宣读”的多媒体教学,不仅对学习者的学习是无效的,而且对多媒体教学本身也是无效的。所以,如何让学习者在多媒体教学中形成有意义的学习是“现代汉语”教学者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二、研究背景
美国知名教育心理学家和实验心理学家Mayer(理查德·梅耶)在Anderson的图式理论(1983)、Wittrock的生成学习理论(1990)、Paivio的双重编码理论(1986)、Baddeley工作记忆模式(1986)和Sweller的认知负荷理论(1988)的基础上,通过大量科学实验提出了多媒体学习理论,他认为“多媒体教学信息是一种用语词和画面共同呈现的信息”[2],其中“画面”指“用图像形式(pictorial)呈现材料,如使用静态图像(包括插图、图表、照片和地图)或动态图像(包括动画和录像带)”[3]。可见,梅耶的多媒体学习理论将图像知识,即“画面”作为多媒体教学信息的重要内容之一,尤其是他的多媒体学习认知模型(图1)集中体现了学习者接受图像的过程是一个主动学习的认知过程,具体解释如下:
多媒体的呈现方式有来自外部世界的信息材料(画面和语词),当信息呈现给眼睛(如插图、动画、录像或屏幕文本)和耳朵(解说或非言语声音)时,学习者开始在视觉通道和听觉通道中加工信息。这时语词和图像在感觉记忆中可以保持一段时间;图中的工作记忆是多媒体学习的主要过程,根据容量有限原则,只有少量的图像在工作记忆中保存,根据主动加工假设,学习者在工作记忆中选择相关语词和图像,在听觉和视觉记忆中加工相关的语词和图像,然后在选择和加工中的语词和图像中建立内在联系并形成一致的言语心理模型和图像心理模型;最后,学习者将言语心理模型和图像心理模型和先前知识进行加工整合,形成有意义的学习(Mayer,1997)。
梅耶的多媒体学习认知机制的分析为多媒体课件的设计提供了一个理论基础,“现代汉语”多媒体课件应该以学习者的认知过程为基础,深入探索多媒体教学中的图像知识的呈现内容和方式。
图1多媒体学习认知模型
三、实验研究
国内汉语学界多从理论上讨论多媒体教学和优劣,尚无与汉语教学相联系的实证研究,本文旨在为提高“现代汉语”学习绩效,通过多媒体学习实验,考察多媒体教学中图像知识的有无对该课程多媒体学习的影响。
(一)实验对象
随机抽取甘肃政法学院人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一年级的15位同学为实验对象,将其平均分为试验组和对照一组、二组。
(二)实验内容与设计
从“现代汉语”的“语音”章里,提供辅音n[n]、l[l]和nɡ[?]的发音与辨析问题。因为从汉语方言的全局来看,辅音声母n和l混读的地区占汉语的一半,如西南方言的大部分,江淮方言、西北方言中的一部分,还有南方的湘、赣、闽等地。辅音n除了作声母外,还可以作韵尾,所以在吴方言、西南官话、西北方言等地,有-n与-nɡ相混现象,有-n混入-nɡ的,也有-nɡ混入-n的。因此,这三个辅音的发音与辨析有着普遍性的意义。
对于这个问题,教师都先用语词解释,说明传统的以单一媒体呈现教学信息的方式。然后,教师介绍基于书本环境的多媒体信息是如何用印刷文本和插图构建而成以基于计算机环境的多媒体教学信息是如何解说和动画建构而成。最后,教师阐述了如何通过保持测验和迁移测验来测量学习结果,前者测量学习者对学习内容记忆的程度,要求学生写出n、l和nɡ发音形成过程,后者测量学习者对学习内容理解的程度,如辨别这三个辅音的发音及方言纠音等。
(三)实验过程
实验1:
对于以上三个辅音发音,“现代汉语”课本“语音”章对其进行了全面而详细的文字描述:
n[n]是舌尖中、浊、鼻音。发音时,舌尖抵住上齿龈,软腭下降,打开鼻腔通路,气流振动声带,从鼻腔通过发音;阻碍解除时,气流冲破舌尖的阻碍,发出轻微的塞音。
l[l]是舌尖中、浊、边音。发音时,舌尖抵住上齿龈,软腭上升,堵塞鼻腔通路,气流振动声带,从舌头两边或一边通过。[4]
nɡ[?]是舌面后、浊、鼻音。发音时,软腭下降,打开鼻腔通道,气流从鼻腔出来,舌面后部后缩抵住软腭,气流振动声带后从鼻腔通过。[5]
让对照组的5位学生阅读完由188个汉字组成的发音描写后立即进行保持测验和迁移测验。
实验2:
在基于书本的环境中,教师在每一段文本解释中各增加一幅插图,分别是辅音n(图2-1)、l(图2-2)和nɡ(图2-3)的发音示意图,在口腔剖面图中展现了各个辅音的发音部位、箭头表示气流的走向等,然后把三幅插图分别排放在学生刚刚读过的188个汉字的文本段落里。这里的打印文本就是语词,插图就是画面。打印文本和插图最佳地结合在一起就形成了多媒体的信息。
图2-1 n发音示意图 图2-2 l发音示意图 图2-3 nɡ发音示意图
让试验一组的5位学生在阅读完由188个汉字组成的发音描写和图2的三个插图后立即进行相同内容的测验。
实验3:
同样的方法在基于计算机的环境中制作了一个带解说的动画多媒体课,每个发音由22秒的动画组成,描绘这三个辅音的具体发音特点,同时还伴有对应的50个左右的汉字的女声解说,描述每个发音的关键步骤。最后,解说示范两次标准读音,以供学习者参考。这样学习者从发音示例中不仅可以听到标准的汉语发音及讲解,还可以清楚地从屏幕上看到每个发音所展示唇、齿、牙、腭、喉、声带、气管、鼻腔、气流等发音器官在口腔中变化活动的全过程。这里的解说是文本的简化版,就是语词,动画由插图中的线条画改编的,就是画面、解说和动画的相互配合也形成了多媒体的信息。例如:
发辅音n时,屏幕上先显示辅音n和与两幅口形图,一个是正面口形图,一个是侧面口腔剖面图。解说与动态图像同时进行,当剖面图上的舌头由平展慢慢抬起,舌尖翘起,并顶住上齿龈时,解说同步发声说明关键语词:“舌尖”“上齿龈”;当气流从肺部呼出来经过咽腔、然后从鼻腔出来时,解说同步说明关键语词:“鼻腔出气”。
发辅音l时,解说与动态图像同时进行,当剖面图上的舌头由平展慢慢抬起,然后舌尖翘起,并顶住上齿龈时,解说同步发声说明关键语词:“舌尖”“上齿龈”;当气流从肺部呼出来经过咽腔、然后从口腔中的舌头两边出来时,解说同步说明关键语词:“舌头两边出气”。为了说明辅音n和l的关键区别点,屏幕上还会再次将它们的两幅发音动态图在同一时间同一屏幕上进行展示并加以对照,尤其是对二者的气流不同走向,图像将以红色动态曲线重新演示一遍。
同样,在展示辅音nɡ的发音时,当剖面图上的舌面后部慢慢抬起,然后抵住软腭时,解说同步发声说明关键语词:“舌面后部”“软腭”;当气流振动声带后从鼻腔通过时,解说同步说明关键语词:“鼻腔出气”;为了说明辅音nɡ和n的关键区别点,屏幕上也会再次将它们的两幅发音动态图在同一时间同一屏幕上进行展示并加以对照,尤其是对二者不同的发音部位,图像将以红色动态曲线重新演示一遍。
让试验二组的5位学生在看完三个动态发音示意图,同时听完相关发音解说后也立即进行相同内容的测验。
(四)结果与分析
对照组的学生在阅读完由188个汉字组成的发音描写后立即进行了保持测验和迁移测验,但是成绩都不太理想。当要求学生写出n、l和nɡ发音形成过程(即保持测验),他们一般能回忆出一些片断的内容;当要求学生回答如何辨别这两个发音时(即迁移测验),他们大部分不能说出主要的区别点。显而易见,传统的崇尚时间的呈现教学信息的方法——以打印文字的形式呈现解释的方法——似乎不能很好地发挥作用。
试验一组和二组的学生在两种不同的多媒体信息呈现方式环境下也进行了相同的测试。在保持测验中,大部分学生能记得这三个辅音的主要发音器官,如n和l都是舌尖抵住上齿龈,n和nɡ都是鼻音等关键点;在迁移测验中,大部分学生还能辨析出它们的区别点,如n和l不同之处主要在于有无鼻音,有的学生对于n和nɡ的差异虽然说不上具体什么发音部位,但是大致了解它们在于形成阻碍的发音部位。考察发现试验组的学生在对辅音的发音步骤和辨析上基本达到了识记和理解的目的,但是在具体方言语音的纠正方面,仍然不知如何准确运用。
四、讨论
从实验中可以看到只考虑言语的呈现形式是有局限性的,当在言语表征中增加视觉表征,并从两种多媒体环境——印刷文本和插图构建的书本环境和以解说与动画建构而成计算机环境中是可以提高学习者的学习效果的。根据多媒体学习的认知理论,多媒体呈现(语词和画面共同呈现)比只用一种形式对学习内容的呈现能使学生的学习更深入。
多媒体呈现可以引导学生建立起辅音的发音及辨析的言语心理模型和图像心理模型,并在两种模型中建立联系。多媒体呈现使学生的短时记忆中同时保存相应的言语表征和图像表征,因此增加了在两种表征之间建立心理联系的可能性。根据多媒体学习的认知理论,在言语表征和图像表征之间建立联系的过程是形成概念理解的重要步骤,因此,探索结构良好的多媒体信息的学生比接受只用语词呈现信息的学生在迁移测验(测量理解度)中表现更佳。
这一结果也让教师意识到应该不断寻求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学习材料的不同方法,教师的任务不仅是要呈现材料,而且还要引导学生对所呈现的材料进行认知加工,特别要使学生能形成言语表征和图像表征,并在两种表征之间建立联系,精心设计的多媒体信息可以帮助学习者完成这些加工。
五、图像知识的有效呈现条件
多媒体效应证实,如果把图像加入到语词中——当材料以两种形式而不是一种形式呈现时,会增强学生的学习。但并不是所有的多媒体信息都同样有效。因此,梅耶在大量实验研究基础上,探讨了有效的多媒体呈现条件,如空间接近原则、时间接近原则、一致性原则、冗余原则和通道原则,它们对多媒体何时起作用提供了规范,所以对改进“现代汉语”多媒体课件同样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空间接近原则和时间接近原则
所谓的空间邻近(spatial contiguity principle)指在书页上或屏幕上对应的语词和画面邻近呈现比隔开呈现能使学生学得更好[6];时间邻近原则(spatial contiguity principle)是指对应的语词和画面同时呈现比继时呈现时能使学生学得更好[7]。梅耶的多媒体学习理论认为,语词和画面(图像)临近呈现,可以帮助学习者在二者之间建立心理联系,学习者不必在屏幕和书页上到处寻找与句子相对应的图像,可以把认知资源应用于主动学习的过程。因此,教师在“现代汉语”多媒体课程设计中应把语词文本与对相应文本进行解释的图片进行临近呈现,对相应文本进行解释的语音也应该与文本同步呈现。
(二)一致性原则
梅耶的多媒体学习理论中的一致性原则(coherence principle)对于核心图文的有效呈现具有指导性意义。一致性原则指当无关的材料被排除而不是被包括时,学生学得更好[8]。它主张减少与教学内容无关的语词、画面和声音,因为它们会争夺工作记忆中的认知资源,分散学生对重要材料的注意力,从而需要较多的时间、精力来学习。
“现代汉语”作为语言教学,往往比较单调,不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和重视。有些教师为了减少课堂的枯燥抽象,会尽量在课件加入一些有趣的图片、前景音乐、动画视频和各种颜色,让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有的界面设计还很复杂,有超链接、按钮、选择框等交互形式。这些信息表面上有趣,但实际上并不激励学习效果的产生,相反还会干扰学习者对学习内容的组织和整合。因此,教师在设计课件之前,应合理规划课件所呈现的内容和形式,建议只呈现精练的文本内容和一些主要的图形、表格等信息,如大纲、重难点和必须的语料等,减少额外信息的投入。
(三)冗余原则和通道原则
梅耶的多媒体学习理论中的冗余原则(redundancy principle)和通道原则(modality principle)都是在双通道假设和通道容量有限性假设前提下主张语词文本应少量呈现。前者指学生学习由动画加解说组成的呈现材料比学习由动画加解说再加屏幕文本组成的呈现材料能取得更好的效果[9];后者指学生通过动画和解说组成的多媒体呈现比学习由动画和屏幕文本组成的多媒体呈现的学习效果好[10]。
有些教师认为“现代汉语”课件多使用语音、文本和图示会为学习者提供多样的学习信息,但是梅耶的实验结论是语音、文本和图示的共同呈现效果反而不如语音和图示的组合,因为当画面和语词都以视觉形式呈现时,视觉通道会超载,会导致学生知识建构的阻碍。因此我们在设计课件时,应学会以最少的呈现方式去说明教学内容,不要画蛇添足。
六、结论
通过此次语音教学实验,考察了图像知识的有无对“现代汉语”课程多媒体学习的影响。结果表明:有图像知识能提高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增加了学习者视觉通道;但同时要注意与言语知识的呈现关系。梅耶的“以学习者为中心”多媒体学习理论关注了学习者的信息加工活动,为“现代汉语”多媒体教学设计提供了全新的视野。
(基金项目:甘肃政法学院教改项目“合理建设语言类课程的多媒体教学”)
注释:
[1]北京大学哲学家系.西方哲学原著选读(上)[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26.
[2]梅耶著,牛勇,邱香译.多媒体学习[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28.
[3]同上,第3页
[4]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上)[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33.
[5]同上,第53页.
[6]梅耶著,牛勇,邱香译多媒体学习[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105.
[7]同上,第123页.
[8]同上,第146页.
[9]同上,第189页.
[10]同上,第172页.
参考文献:
[1]梅耶著,牛勇,邱香.译多媒体学习[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
[2]张丽,盛群力.技术应如何致力于促进学习?-梅耶多媒体学习与教学设计的原则[J].远程教育杂志,2009,(2):26-32
[3]王文智.基于认知负荷理论的多媒体教学呈现原则探讨[J].远程教育杂志,2009,(2):33-37.
[4]孙燕.基于梅耶多媒体学习理论的课程网站建构策略—以Brain PoP为例[J].中国电化教育,2010,(11):62-66.
[5]王建中,曾娜,郑旭东.理查德·梅耶多媒体学习的理论基础[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3,(2):15-24.
[6]严莉,苗浩,王玉琴.梅耶多媒体教学设计原理的生成与架构[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3,(4):38-47.
多媒体图像 篇4
多媒体课件的使用使得教学过程发生了变革性的变化。首先可以减轻板书给教师带来的健康危害。其次使用多媒体还省去了课堂中等待教师进行板书的时间, 提高了课堂的效率。最后, 多媒体课件的使用还提高了教学质量, 主要就是因为其表现力、交互性、共享性都比较好。因为这些优势的存在, 多媒体课件迅速发展成为教学中主要工具。
2 图像与图形概述
每个图形都有其特有的格式, 一般使用最多的图形格式就是GIF格式、JPEG格式等等, 在进行图像处理与图形加工时首先要对图形的格式有着更多的认识, 保证使用相应的处理方法进行加工。
在进行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时, 首先要清楚在课件中使用的图形主要就是背景图、按钮图以及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形。在进行所需要的图形的选取一般都是在互联网中进行搜索, 然后就能找到各种相关的图片, 再对这些图片进行挑选。除了上网搜索还可以进行图片的制作, 现在所使用的最多的图片制作工具就是PHOTOSHOP软件。还可以从视频中进行图片的选取, 一般都是使用抓图工具。
图像与图像在制作等方面存在着较多的形同之处, 但是实际上还是存在着明显的差别的。主要体现在存储方式、缩放过程、处理方法等方面。一般图形都是对画图的函数进行存储, 而图像则是对像素进行存储;图形经过缩放之后不会出现失真的现象, 而图像在经过放大之后就会变得模糊不清, 因此进行缩放时, 对图像的要求是非常高的;对图形可以进行扭曲、拉伸等处理, 但是图像只能针对对比度、边缘检测等进行处理;图像是对真实的事物进行描述, 然而图形只是对客观事物通过主观形式进行表达。
3 图形的加工
分析了图形与图像所具有的相似与不同的特点之后, 就要对图形的加工与图像的处理进行分析了。
在多媒体教学中使用相对广泛的就是图形的使用, 因上文此对图形的加工是非常重要的。进行图形的加工过程中要经过图片的收集、制作与加工这三个主要部分, 对图片的收集主要是通过网络搜索, 个人制作与视频中的抓图等等方法。在不采用网络进行直接使用时, 就需要对图形进行制作, 主要使用Photoshop软件, 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相关元素的处理与放置, 最终形成所需要的图片。对这些搜索到的或者个人制作的图片, 一般都还要经过加工才能进行使用, 在进行加工时也主要是使用Photoshop或者Corel Draw等软件进行, 一般都会对图片进行尺寸的修改、对图形进行剪切或者粘贴、对图形的亮度、对比度等进行设置、对图形的效果设置等等, 使之更能有效的配合整个多媒体课件的使用。
4 图像的处理
相对于图形的加工来说, 图像的处理就有着较为久远的历史, 经过多年的发展使之包含的知识内容也相对更加丰富。
需要进行处理的图像一般都是指数字图像, 处理过程也要使用计算机, 对图像的处理一般都包括数字化处理、对图像进行编码、对图像进行分析与裁剪、图像增强与复原等过程。其中我们讲一下图像的增强与复原, 这个就是对图像的质量进行改变, 使之增强, 或者将已经进行处理过的图片使之恢复之前的质量, 从而使图像变得更加清晰, 或者使图像的格式与形式更适合人与机器的操作。其余的处理过程也是为了使图像更能满足人们的需要。
对图像进行处理的工具在图形加工的基础上要更加丰富一些, 广泛使用的仍然是Photoshop和Corel Draw, 主要就是因为这两种软件的功能更加齐全, 所能实现的功能更加丰富。
对图像进行处理的方式与图形的加工也更加复杂一些。首先会进行图像的分区着色, 着种处理主要是当图像与整个课件的内容看起来不协调时使用的处理手段, 对图像的某些区域进行颜色的调整, 在不改变图像的整个色调的基础上又实现与整体课件的相适应。其次就是对图像角度的调整。有时在课件中插入图像之后就会发现图像放置的位置与角度出现问题, 这时就需要对图形的角度进行调整, 使之与课件更加合适。然后还有对图像添加文字说明, 对图像进行说明, 使学生更容易理解, 当使用PPT时这种问题是经常发生的, 但是也很容易得到解决, 并且不会影响整个图像的效果。一般都是在插入完图像之后, 在课件中再插入一个文本框, 然后就可以在文本框中输入文字。之后再进行图像的保存, 一般要保存为GIF、JPG等图像的格式。之后再进行图像的使用时, 就可以发现文字是在图像之上的, 并且时透明的, 并不影响整个图像的观赏。最后由于在课件中需要插入众多的图像与图形, 造成了文件比较大, 此时最好采用压缩的方法进行处理, 使之更容易存储与使用。
5 结语
综上所诉, 我们知道了图像与图形的想同与相区别的地方, 二者虽然在进行处理与加工的过程中是不存在关联的, 但是,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实现了二者的相联系, 这也为图像与图形的发展提供了发展方向。在多媒体课件教学中, 课件发挥着等同教师的作用, 对学生的学习有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教师要对课件的制作投入更多的精力。对于课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的图形与图像, 教师更应该提高制作的技能与水平, 使图像与图形更能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谢百治.多媒体教材制作与教学设计[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2014 (04) .
[2]秦前进.多媒体课件制作中素材的处理和转换[J].数学通讯, 2013 (07) .
[3]张连明.多媒体素材库的设计与实现[J].中国电化教育, 2014 (1) .
[4]欧阳康, 徐明.“学校体育多媒体教学资源库”研究与设计[J].电化教育研究, 2013 (04) .
[5]林涵.多媒体课件图像处理与图形加工技术[J].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4 (01) .
近代媒体图像中的百美图 篇5
一、传统仕女画与时装百美图
中国传统仕女画一般都是供上层人士私人收藏和欣赏的, 仕女画中的女性形象在历史的不同时期受上层阶级男性审美观的变化而变化。19世纪末20世纪初, 女性形象被大量消费和使用, 成为近代社会的普遍现象, 其中温文婉约、清丽可人的女性形象是最容易让大众接受的素材, 故从事女性绘画或兼顾女性表现的画家众多, 出现了大量以表现女性为主题的画家”1。最先开创近代时装仕女形象的人物当属《点石斋画报》主笔吴友如, 他在离开《点石斋画报》之后自办《飞影阁画报》。“飞影阁”着意刻画仕女人物, 与“点石斋”强调时事记载的风格完全不同, 虽然在阿英看来“飞影阁”不如“点石斋。”2但吴友如在出版实践中的这一变化顺应了受众大众化的潮流, 应该说是这些仕女画的作者和读者共同打造了晚清的女性形象, 让女性形象从少数人的珍藏艺术变成了世俗文化。“飞影阁”的存在时间很短, 但是吴友如的大量作品反映了真实的都市变革、时事变换和日常生活, 他的各类作品被后人整理结集出版, 其中的《海上百艳图》开创了现代仕女画的出版潮流。传承吴友如风格, 以女性形象为主题进行创作的“百美图”、“新百美图”、“时装仕女图”纷纷出现, 这些作品以写实的绘画风格描绘女性生活的各个方面, 诸如沈伯尘的《新新百美图》、丁悚的《上海时装百美图》、《丁悚百美图》、赵藕生的《美女活动写真图》、但杜宇的《但杜宇百美图集》等等。
二、烟画与月份牌
在商品中夹送广告画片是从烟画开始的。1875年, 美国“阿伦-金特”卷烟公司为了解决香烟包装松软的问题, 把印有彩色图画的硬卡片放入包装中, 这些烟画大受欢迎, 最受欢迎的是印着美女的卡片, 此后英国、法国、日本等国家的烟草公司纷纷推出本国的烟画美女, 以吸引消费者购买。3
最早印有中国美女的烟画是1898年由日本村井兄弟商会社出品的《扬州百美图》, 在“孔雀”牌香烟中大规模的配送中, 这组烟画以照相技术翻印光绪年中扬州名妓 (实不仅在扬州) 肖像画, 画作呈淡赭色, 画中人像全身或坐或卧或立, 配以外景, 共一百四十四片。”4此举令“孔雀”香烟销路大开, 一时其他在华设厂的外国烟草公司也纷纷开始设计有中国美女的烟画。同时, 其他各类在中国销售的外国商品附送本国印制的各类主题画片, 比如外国美女、骑士战争、动植物图案, 但是这些西洋海报没有引起中国人的兴趣, 于是外资厂商开始入乡随俗, 印制一些包括传统民俗内容的年画、国画, 配以中西对照的年历或西式月历, 赠送给顾客, 这种商业海报因此得名“月份牌”。月份牌一诞生就发展迅速, 吸引了大批画家从事月份牌广告绘制的工作。最初, 月份牌表现的多是具有民俗特色的画面, 受烟画美女、百美图在民间流行的影响, 曾经为《点石斋画报》和《飞影阁画报》作画的周慕桥自然而然在月份牌的绘制和创作中采用了美女形象, 周慕桥最早将传统仕女图绘画风格引入月份牌创作, 被当时的画界推崇, 并受到群众欢迎。5美女月份牌的题材既有古装美女也有时装美女, 商家们发现, 采用中国女性的广告牌更受中国顾客欢迎, 西洋美人就被中国美人所替代了。
三、杂志封面女郎中的女性形象
诞生于1907年的中国第一份女性刊物《中国女报》的杂志封面, 是手绘的一位中国女性双手举起一面高扬的旗帜, 似乎要正式宣告中国女性不仅要走出家门、摆脱家庭的束缚, 还要大步向前迈向远大的前程。而同一年诞生的《中国新女界杂志》则是以天使形象的女性手捧地球展翅高飞作为封面画的主题, 但是这一类强调妇女解放主题的封面女性形象并不多见。随着鸳鸯蝴蝶派小说刊物的流行, 以美女形象作为刊物封面或者插图迅速模式化, 生活时尚类、美术新学类、电影娱乐类等各种杂志分别呈现了不同的女性形象。小说期刊上的女性形象最接近月份牌上的摩登女郎, 她们眉目传情、娇媚可人、性感淡雅、各有芳姿, 如《小说新报》、《小说丛报》、《社会之花》、《礼拜六》、《眉语》等等, 这些杂志封面的创作者包括丁悚、但杜宇、杭樨英、郑曼陀等等, 这和月份牌广告的作者有高度的重合度, 此时的期刊走向商品化时代, 是吸引受众、追求发行量、讲究杂志包装的高潮期。
随着《良友》、《玲珑》的出现, 使用女性形象的摄影照片成为杂志封面形象的主流, 这些女性不再是名妓名伶, 而是女明星、名媛贵妇、女学生、女艺术家、女运动员等等, 她们不再是画家心目中的女性形象, 而是真实的人物再现。封面女性的头像比例比之前小说刊物的杂志封面更大, 摄影技术和印刷技术的精良, 得以放大最微妙的眼神和表情, 她们的衣着服饰、发型妆容、活动场景、音容笑貌成为普通女性争相观赏和摹仿的基础, 她们的形象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 她们把一群具有消费力的读者变成了消费者, 消费女性形象之后还要去百货商店消费各类时尚产品, 这是绘画时期的女性形象无法带给读者的诱惑。
四、漫画中的女性诱惑
20世纪二三十年代在上海出现的漫画作品, 以夸张而富有想象力的手法呈现了另类的女性形象, “到处充斥着女性诱惑的意象, ……女性诱惑已经构成了一种独特的都市语言。”6比如, 《上海漫画》、《时代漫画》、《万象》、《时代电影》、《唯美》等等杂志中的漫画作品出现了大量的女性身体形象。而《上海漫画》中的裸体女性画尤为突出, 吸引了读者的青睐, 比如《不幸的恋爱》7表现的是一位裸体背对观者的女性, 左手与一位男性的右手绑在一起, 右手同时与另一位男性绑在一起, 旁边还站着一位背着弓箭的小男孩, 他们掩面或低首痛苦的表情和神态。《美人的立场》8则是版画风格的裸体女性身体后仰的姿态, 右手捧着一颗骷髅头, 一只脚尖踩在夸大比例的方孔钱的孔上, 好像随时都要跌进那个大孔之中。而《上海漫画》的封面中, 还有许多类似的女性形象, 她们只崇尚金钱物质, 而坠入受魔鬼控制的深渊, 她们成为魔鬼的象征, 用撩人的姿态和神色诱惑男人, 或是将男人当成手中的玩偶、裙下的弄臣, 这些女性形象和美丽、尤物、摩登完全没有关系, 她们放肆轻佻、疯狂可憎、一无是处, 在漫画作者的笔下, 女人就是传统道德批判的红颜祸水、万恶之源。在《时代漫画》中也有类似的女性形象, 更多的是色情意味的女性身体, 被突出的是乳房、臀部、大腿, 这一另类的女性形象与《良友》杂志封面所塑造的完美现代女性形象同时出现、并肩而立, 同样受到大众的喜爱和接受, 似乎证明了天使与魔鬼同时存在于对女性形象的认知中。人们一面幻想着与完美女性的亲密接触, 一面又似乎不忘提醒自己美女具有的毒性。“通过张扬男性权力并贬低女性身体, 性感女性裸体的摩登样式构建了情欲领域的意识形态, 强化了男性的绝对统治和女性的屈从地位。”9
五、小结
在近现代的媒体图像中, 女性形象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随着社会的变化, 女性形象从走出家门参与各种社会活动, 到成为大众瞩目的明星和偶像又受到强烈的批判, 这些完全不同的女性形象并非线性的发展, 而是伴随着传媒文化的变化不断变化着的。本文仅以少数有代表性的杂志和媒体图像个案进行分析, 并不能代表近代图像中女性形象的完整图景, 但是我们似乎可以看到多方文化力量的相互渗透和相互影响, 共同构成了现代化城市的景观。
注释
11 柳秀艳:《传统仕女图与新式百美图之比较》, 《美术学刊》2011年11期, 第39页。
22 阿英:《中国画报发展之经过——为〈良友〉一百五十期纪念号作》, 《阿英美术论文集》, 人民美术出版社, 1982年, 第77页。
33 李德生:《烟画中国:昔日摩登女郎》, 江西教育出版社, 2009年4月, 第5-6页。
44 李德生:《烟画中国:昔日摩登女郎》, 江西教育出版社, 2009年4月, 第14页。
55 宋家麟编:《老月份牌》, 上海画报出版社, 1997年, 第10页。
66 殷国明:《女性诱惑与大众流行文化》,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年, 第216页。
77 叶浅予:《不幸的恋爱》, 《上海漫画》, 第9期封面, 1928年5月。
88 万籁鸣:《美人的立场》, 《上海漫画》, 第10期封面, 1928年6月。
视媒体中汉字图像的传播方式研究 篇6
关键词:中文字库,印刷字体,计算机字库,设计与应用
20 世纪90 年代末期, 数字媒体的信息化、 网络化使图像的传播和复制功能变得非常容易和简单。 人们可以利用电脑在网络上看图、视听、游戏、发布信息、接受信息等, 图像的营销作用在视屏时代得以加速扩展。 汉字设计由原纸质媒介变成了视屏媒介, 汉字设计生成方式和技术之间的关系更加紧密, 以屏幕呈现的汉字图像直观、逼真、图声并举。 汉字设计既由原纸质媒介变成了视屏媒介, 这使得汉字设计生成方式和技术之间的关系更加紧密, 屏幕媒体使文本突破二维的线性阅读, 进入更加活跃的可虚拟性的空间。
一、汉字图像的组构与传达
视觉信息在数字新媒体中占着重要的位置, 根据一项心理学测定和估计的结果, 进入人大脑的信息约有80%来自眼睛, 10%来自耳朵, 其余的来自其他感觉器官。 图像就是采用各种观察系统获得的, 能够为人类视觉系统所感觉的实体。 图像的范围非常广泛, 包括普通照片、遥感图片, 各类光学图像的电影、电视、网页画面等等。 通过界面进行的图像传播可以产生互动, 可以主动地选择信息或编辑信息, 可以接受信息或发布信息, 可以采用文字或者是文字图像进行交流, 这种新的信息交流方式改变了汉字原来固有的属性识别性、 传播性和表现性。
美国传播学家A.哈特把传播媒介分为:示现的媒介系统、再现的媒介系统以及机器的媒介系统。 示现的媒介系统是面对面地传递信息, 眼睛是一个重要接受信息的器官, 眼神就成为一种非语言的传递信息的符号。 再现的媒介系统中, 视觉信息主要以静态的图像信息为主, 其制作是机器采集影像, 然后通过人进行加工, 利用照片、绘画、印刷品方式进行传播。 机器的媒介系统的视觉信息则完全通过机器采集, 然后再通过机器发布, 以动态为主, 比如电影、电视、网页, 这三类媒介的传播方式是随着社会发展以不同的样式存在。 这三类媒介生成方式显示出, “媒介系统变化的背后是技术的动因, 因而这种变化是综合的, 而不是孤立的; 视觉传播的方式在其中发生的改变也不是被动的, 它有自己的发展脉络和技术动因, 是随着图像生成和传播方式发生的改变而改变的, 这其中有和媒介系统的变化重合的地方, 也有其自身的特点”。
美国学者米尔佐夫依据视觉图像在现代社会各个进程中的生存方式, 把视觉文化分为三个时期:一是旧制度时期, 图像的生存方式是依赖于刻板的逻辑。他所指的“刻板逻辑”主要仍是西方早期绘画所依赖的透视法、线条、色彩等, 通过这些规则形象地再现现实世界。 二是现代时期, 图像生存是一种辩证逻辑, 其代表方式仍然是摄影。 三是后现代时期, 图像生存的是悖谬的或虚拟的逻辑。 在后现代时期, 计算机的图像处理技术、互联网的无限扩展等等, 使图像的虚拟性在不断掩盖其真实性, 并且不断膨胀的虚拟形象通过互联网高速传播。 这说明后现代时期图像的呈现方式和机器之间的关系更加紧密, 图像的制作手段和表现形式越发活跃。
二、汉字图像生存的三种形态
早期靠手工生产的图像, 使用的是画笔、刻刀等工具, 图像是原创性的油画、篆刻、剪纸等手工作品, 图像生成周期长, 传播渠道受到限制。现代复制技术图像生成速度快, 加上可以无限复制, 因而最受大众传媒青睐。 如计算机图像设计, 图像是机器制作和人脑创作相结合的拍摄素材和手绘素材, 后期利用电脑将想象的画面组合加工形成新的图像。图像的三个时期的生存方式和媒介三种形态一样, 是随着人类技术的进步逐渐演进的, 时至今天仍然并存。
汉字作为一种语言媒介符号, 经历着平行运行的宋体字、美术字、铅字、电脑字库、汉字图像, 期间汉字由静态走向了动态化。对此, 从视觉传播的角度来看, 笔者认为是美术字阶段、字体设计阶段、汉字设计图像化阶段。
其一, 美术字的出现是对印刷字体笔画进行的一种意象扩展, 使汉字印刷字体走向了图形的轨迹, 甚至延伸到系统化的成套性字体 (比如黑变体、等线体、语录体等) 。 比如20 世纪30 年代以书籍封面为代表的美术字具有鲜明的变形特点, 50~70 年代, 美术字是粗宋变体、标语体、版报字, 字体生成缓慢, 绘制有简有繁, 构思的随意性强, 由早期局部应用到全民美术字普及, 以书刊、墙板、户外语录等为媒介, 传播渠道得到进一步扩展。
其二, 20 世纪80 年代末, 计算机字库字体和艺术字体其制作是手绘 (构思) 和电脑共同完成, 字体形态由二维进入三维立体效果, 电脑作为工具使字体设计进入到矢量图和位图两种图像储存模式, 也使字体设计中的比例、大小、弯曲等形式走向精确规范化。 字体生存速度快, 作品制作方便快速, 可以无限复制, 其传播形式转换为视屏模式。
其三, 汉字图像化是计算机特效技术和人脑创作相结合生产出来的, 比如利用电脑将汉字打散重构, 形成具有多维空间假象图像, 或使汉字笔画与虚拟的想象画面结合起来, 产生一种更复杂的视觉信息符号。其字体生存方式转换成为了图像模式, 以屏幕呈现的片头广告或者虚拟图像为主要的表现方式, 具有直观、 生动、逼真、图声并举, 其中光效与动感是形成汉字设计图像化重要因素。
三、汉字图像化的传播方式
(一) 汉字图像化符号意义
斯图尔特·霍尔利用符号学相关理论, 提出解码者具有三种身份。 一是霸权式解读———体现为读者在解码中处于主导地位, 对图片和文本的信息持信任态度。 二是协商式解读———读者需要从图片反映的信息进一步解释和诠释。 三是逆反式解读———观者站在完全相反的位置, 对图像传达的信息不赞同, 甚至忽视图像的存在。 它指出了观看者对符码的解读可能会因为其态度和所处的文化氛围不同, 而产生迥然不同的解读这一现象, 而隐藏在这一现象背后的是另外一个关于图像意义的实质性问题, 即事物本身并没有意义, 意义是编码者诠释出来, 随后又在接受者对意义进行解码时再次被诠释, 整个过程通过符号系统来实现。
符号学家索绪尔理论认为, 能指 (符号外在形式) 和所指 (符号的意义) 的关系不是任意的, 而是习惯的结果, 也是长期以来文化约定俗成的结果。能指是视觉形象, 所指是视觉形象所代表的意义或指代的事物。
作为信息符号的汉字的“能指”是字形, 即文字符号的符形;所指是字音和字义, 即汉字符号的符释。“意义所依赖的不是记号的为物质性, 而是其符号功能, 正因为一种特定的声响或者词代表、象征一个概念, 它才能在语言中作为一个符号去起作用并传递意义”。同样贡布里希的“旁观分享”理论将视觉认知理论和表征问题相结合, 他认为, 观众在感觉和解读图像的过程中, 认知活动贯穿始终, 人们对图像的感知有着自身的经验和过去读图经验的影响。
比如网络出现了许多专用的图像符号, 网络和电子通讯图像, 从而建立了新的有效信息平台, 人们的交流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这些图像对于观众来说, 由于是艺术家根据人们共同审美的认识创作的, 是一种大众都能够理解和解读认可的有效符号, 观者在观看中应该是处于分享过程, 而不应该是看不懂或者是完全不理解的状况。
每当一个新的时代来临, 便会出现新的视觉符号, 文字也不离外, 比如宋体字的产生是为了适应大量印刷和阅读的需要, 黑体字的出现丰富了当时报刊标题、文字广告语的表现形式, 电脑字库字体完全是为了适应电脑排版印刷的需要。 那么, 汉字图像自然是针对电视、网络屏幕呈现而进行的媒体符号设计。它们通过屏幕呈现, 有着独特的表现优势, 汉字图像化将文字的含义具体化和直观化, 又造成了图像与文字这个新的“互文性”, 给汉字艺术增添了新的意趣。
(二) 汉字图像化传播优势
数字时代汉字作为一种符号, 在交流过程当中受不同文化背景和环境的影响, 出现了一些网络传播需要的汉字符号表现, 这种语言文字很快得以传播。 如网上流行的一些网络符号“囧”“槑”“雷”等汉字, 其字的表意方式和传统汉字符号结构几乎没有任何的关系, 且没有规律可寻, “ 囧” 字, 原是字典里的生僻字, 其意通“炯”, 由于这个新造字酷似倒霉的人脸, 所以在网络上迅速流行。又如“叁Q”, 无论是汉字还是英文的符号原意都和其搭配无关, 而由于发音的相似而被演化成固定搭配。 新的网络汉字基本是以图像模式创造, 且构成是由特殊的事件和环境决定的, 一个图像也可能是代表一个字, 也可能是一个词组, 也可能某种意义, 这其中也包括颜文字。 网络文字成为了最大规模的解构汉字的运动, 网络上流行的汉字图标设计, 在表意上超出了汉字传统, 能指形象也超脱了传统习惯象形字。
汉字图像并不仅是单纯的画面的堆砌, 而是一门综合的艺术。 它是由光和色彩、二维和三维空间、时间与运动、声音、现实与虚拟共同构成的, 有别于单一的纸质媒体, 其传播的形式和方式也不相同。现象学代表学者胡赛尔 (E.Hussel) 在探讨图像意识的时候, 分析了图像意识的构建过程, 他认为图像不是单纯的通过感知就能够理解的表象, 它的构造更为复杂, 是由很多本质上不同的意义相互叠加, 在相互蕴含中构建起来的, 而观者在阅读的时候则会随其注意力以及兴趣爱好的变化显露出各自不同的理解。这说明看图像获得信息与直接从现实场景获取信息完全不同。 比如网络图像、视频图像具有直接的可操作性, 受众可以通过网络网页参与和控制图像信息实现共享。
数字化的图像信息使图像的采集和制作快捷方便, 汉字图像化打破了文字、图片、动画、视频、音频等各种符号形式的隔膜, 以更直观的方式出现在受众面前, 容易被受众接受。比如采用图形文字突出主题, 利用简洁明快的画面使观众一目了然。 或者以文字构成了图像, 加以动感效果的背景渐变色彩, 可以增添图像的维度空间感。可以说汉字图像化对扩大观者视线注意, 吸引观者了解信息内容具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张文俊.数字新媒体概论[M].复旦大学出版社, 2010.
[2]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1.
[3]任悅.视觉传播概论[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8.
[4][美]尼古拉斯·米尔左夫.倪伟译.视觉文化导论[M].江苏人民出版社, 2006.
[5][英]斯图尔特·霍尔编.徐亮, 陆兴华译.表征——文化表象与意指实践[M].商务印书馆, 2003.
[6]倪梁康.图像意识的现象学[J].南京大学学报, 2001 (01) .
[7]徐琦.CG电视包装制作揭秘[M].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2.
[8]王虎.数字媒体艺术[M].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010.
多媒体图像 篇7
关键词:DM642,DSP/BIOS,RF5,H.264
1 概述
随着现代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 多媒体通信已经成为通信业务发展的必然趋势, 图像信息传输已经成为现代通信系统提供的基本服务。图像处理的特点是运算数据量大, 特别是实时图像视频的传输, 需要足够的处理速度。DSP作为高性能数字媒体处理器, 使之成为数字信号处理的基本硬件工具, 可以用来快速地实现各种数字信号处理算法, 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实时图像处理、图像监控等领域。
2 DSP系统技术开发
本课题选用TI公司推出的DM642[1]定点DSP, 是专为多媒体领域应用而设计的。DM642采用C64x的内核, 该内核包含程序取指单元、指令分配单元及指令译码单元, 还包括2个对称数据通道、2个对称通用寄存器组、2组对称的功能单元, 每组有4个功能单元。每级数据通道都有读、写数据总线与片内第一级数据缓冲器相连。DM642具有两大特点。一是拥有三个可配置的视频接口, 可同时采集三路视频信号;二是它集成了以太网接口, 10/100Mbps模式自适应, 能工作在全双工或者是半双工模式下, 并具有硬件流控制和服务质量保证 (Qo S) 的支持。
DSP/BIOS是DSP开发环境CCS (Code Composer Studio) 中的一个可裁剪的可抢占式实时操作内核[2], 主要面向实时调度与同步、主机/目标系统通讯以及实时监测等应用, 具有实时操作系统的诸多功能。BIOS具有如下的优点:
2.1 BIOS自带的分析工具, 可方便地获取程序运行情况
2.2 减少生成的可执行机器代码的大小。对于一个典型的应用, 使用DSP的BIOS创建的多任务程序, 其经编译连接生成的可执行机器代码的大小与其它方法相比, 可减少约50%, 这对于嵌入式应用有重要意义。
2.3 提高运行效率。使用BIOS对象编程, 由BIOS来调度任务, 可更合理地利用资源, 且在程序运行时, 可减少一些动态对象的建立, 加快程序运行。
3 系统整体结构及功能描述
系统的总体是实现现场实时视频音频的采集, 并使支持WAP服务的用户能够通过手机进行浏览。系统工作模型图1所示, 其中视频处理系统由DM642核心处理器和简单的外围电路构成, 可完成视频图像数据采集、视频图像编码处理、网络传输等一系列功能。
系统的工作过程简单概述为:摄像头将采集到的视频图像送入DSP图像处理系统中, 使用在DSP内部的算法库, 便可以对视频图像进行分析和处理。最后, 经过处理后的图像信息由运行在DSP内的TCP/IP协议栈进行打包, 最后经以太网口传送到互联网Internet上, 通过WAP业务供远程的手机用户接收浏览。
4 系统软件设计
4.1 RF5系统参考框架
RF5是功能强大的DSP应用程序参考框架, 它适用于多通道和多算法的高密集型DSP应用系统[3], 而且RF5支持静态及动态DSP/BIOS模块对象的创建, 支持1-100个数据处理通道和XDAIS算法, 支持由DSP/BIOS任务对象TSK实现的线程调度机制, 从而被广泛应用于音频视频信号处理等复杂数字信号处理系统中。RF5共有4个基本的数据处理部件:任务 (task) , 通道 (channel) , 单元 (cell) 和标准算法 (XDAIS algorithm) 。
4.2 H.264编码
现有的视频压缩编码标准由于存在种种局限和不足, 均无法满足无线移动网络和IP网络对视频传输所提出的高要求。为了克服现有视频压缩算法的局限与不足, 适应更广的传输信道, 提供更高的视频质量、更大的灵活性和实现更多的功能, 为此, 有必要制定新的视频压缩编码标准。
H.264编码时, 首先将当前帧Fn划分成宏块[4]。宏块有帧内和帧间两种模式, 帧内模式使用当前帧内已编码的宏块进行预测;帧间模式使用之前一个或多个帧作为参考进行运动预测。将预测值和原始值的差值D进行整型变换、量化、重新排序, 最后把运动向量MV和每个宏块的头信息进行熵编码, 产生的压缩数据流进行运动预测。H.264的编码结构图如图2所示。
5 结论
应用软件设计基于DSP/BIOS操作系统, 并采用了RF5参考框架, 有助于实现复杂的任务和强大的功能, 提高系统的运行效率。RF5提供了一个通信基础框架, 能进行通道管理, 还能够有效的进行任务间的通信, 方便的替换和修改驱动程序。
参考文献
[1]TI, TMS320DM642Video/Imaging Fixed-Point Digital Signal Processor Data Manual (SPRS200G) , 2004:17-22.
[2]陈煜, 胡剑凌, 王超.基于DSP/BIOS的TI DSP应用程序框架设计[J].微计算机信息, 2009. (25) :130-132.
[3]曹磊, 范彩霞.基于RF5框架的视频处理系统研究[J].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应用, 2008 (06) :17-19.
多媒体图像 篇8
1 PS技术
1.1 定义
PS是Adob Photoshop的简称, 是Adob Systems开发、发行的图像处理软件。
Photoshop主要处理以像素构成的数字图像。使用其编修和绘图等多种工具, 对图片进行有效的编辑。Photoshop的多功能性使其在, 图像、文字、视频、出版以及网页制作等多个领域都有涉及。
1.2 特点
1.2.1 功能强大的选择工具
Photoshop的选择工具众多, 满足了使用者不同的使用要求, 也方便了选择方式。可多重选择相结合, 用以复杂的图像。
1.2.2 文字效果精美繁多
运用Photoshop制作精美的文字造型和文字的变换工作, 使作品更加完美, 有新意。
1.2.3 滤镜的多重选择性
Photoshop拥有多重内置滤镜, 并支持第三方滤镜, 方便用户选择使用。
1.2.4 简单易学, 应用广泛
在外行看来Photoshop是一种专业性很强的专业图形处理软件, 难以学习掌握。其实不然, 虽然Photoshop功能强大, 但是简单易学, 容易掌握;应用广泛, 如:文字特效、材质纹理、三维物体、影像特效等的制作中都有应用。
2 PS在平面广告设计中的原则
设计师在设计平面广告和制作过程中要了解其广告创意的基本原则, 以确保广告成品的正确性。图像的处理与原则相结合才能做出更为出色的广告作品。平面广告的设计原则有以下几点:
2.1 目标原则
是广告创意实施必须服从的重要原则, 广告的创意应与广告企业的经营目标相一致, 使其能提高产品销售、建立品牌、树立品牌形象。
2.2 规范性原则
广告创意必须符合法律法规以及道德规范, 履行广告的社会性责任。广告的传播性较强, 对社会影响的深刻, 与其活动的商业性和功利性易形成冲突, 因此广告创意的规范性是十分必要的。
2.3 关注度原则
广告受众对广告创意的关注是其广告创意成功与否的判断标准之一, 是广告成功的首要前提和基础。
2.4 简约性原则
一个广告能否在众多的广告信息中突出, 成功的夺人眼球, 就需要广告创意准确的切中主题, 有较高的辨识度、言简意赅的说明, 让人一目了然。
2.5 情感原则
广告的目的在于在某种程度上达到和消费者的心理和情感上的共鸣, 从而进行引导性消费。因此在广告创意中填充丰富的感情, 使之和消费者产生共鸣, 达到广告宣传和引导消费的目的。因此, 广告情感在平面广告的设计中得到了广泛运用。
3 PS技术在环境媒体广告设计中的应用
3.1 环境媒体广告
环境媒体:环境媒体 (Ambient Media) , 反映的是广告本质的变化和非传统媒体的增加。主要适用于广告信息的传播, 可书写、上色和悬挂的, 任意可借用于传播品牌效应及品牌联系的载体。
环境媒体广告:广告信息的传播具体由传播环境出发, 充分利用空间环境等要素, 以实现广告的视觉效果和传播力度广告形式。
3.2 具体应用
Photoshop图像处理功能的强大性, 使其在平面广告设计中得以广泛的应用。Photoshop在平面图像合成、相片处理、包装设计中有突出的优势, 能够满足使用者的各类要求。Photoshop在一般的平面设计中常用于图像的编辑与合成、校色调色、特效制作等方面, 使广告实现视觉创意意境的体现, 足够吸引广告受众。然而Photoshop在环境媒体广告上的应用要比一般的平面广告要求更高, 环境的融合性和多变性较强。如何将环境正确的融入广告创意中, 达到更为强烈的视觉效果和宣传效果, 促使引导消费, 就需要Photoshop强大的功能。
3.2.1 照片修复
通过Photoshop对原始照片按要求进行适当处理, 达到预期的效果。从商业角度来说, 按照商业要求完成图片的处理, 并结合受众心理进行修改, 打造全新视觉效果的同时, 吸引消费者的关注, 从而引导消费。在修复照片的同时, 根据广告传播的环境进行相应的环境融入, 使受众在接受广告信息传递的同时有身临其境的感受, 情感和心理的共鸣更为强烈, 促使消费。
3.2.2 文字处理
文字和图片都是广告重要组成部分, 文字的说明, 图片的直观反映, 让广告受众能更为直接的了解广告所要表达的诉求。因此广告创意中不能只关注图像, 文字的设计也能为广告创意增色不少。Photoshop中对文字的有效填充, 并进行艺术处理, 使文字的视觉效果增强, 从而刺激消费者的关注。在环境媒体广告中, 将文字进行环境形象化设计, 加强消费者对广告内容的记忆, 产生直接的消费刺激, 达到广告宣传的最终目的。
3.2.3 图像编辑
在一般的平面广告设计中合理有效的运用图形处理功能, 对图像进行修改、装饰、润色等的处理, 或是按照要求对图像放大、缩小、叠层等处理效果。还可以对图像进行修补、调整、去除斑点等美化处理, 进而刺激和吸引消费者。这个环节应用在环境媒体广告中, 使环境在广告中更为具象化和生活化, 让广告受众透过广告感知产品的真实性和美观性, 激发其消费欲望。
3.2.4 图形处理
Photoshop在图形处理上的独特优势, 进一步保证了广告创意的理想效果。
(1) 位图。是由大小不一的像素构成, 根据不同需求选择, 主要是在照片图像的处理上。位图多带色, 根据要求选择颜色, 产生相应效果。
(2) 分辨率。指的是每个单位长度上的像素指标。Photoshop所涉及的分辨率有:屏幕分辨率、打印分辨率等。
(3) 矢量图。在设计当中矢量图可根据具体事物的大小进行缩放, 使其大面的图形也能在一定比例的页面上显示。
图形处理在环境媒体广告的应用中产品的完整度、清晰度都得到了保障, 呈现在受众面前的是清晰、完整的产品说明, 图形是最容易记忆的东西, 在受众的思想观念中形成完整、长期的记忆是广告宣传的有效目的之一。
(4) 校色调色。在广告设计的后期, 设计者需要对创作出的作品进行样品和成品的印刷, 除了采用一般的CMYK四色模式外, 可利用Photoshop软件对作品进行校色、调色。运用Photoshop软件能在短时间内对图片进行亮度、色彩的校正及调整, 对色相、纯度的调节等, 以此实现设计者对平面广告的设计要求, 从而向受众呈现出出色的平面广告。校色调色在环境媒体广告的应用中就更为谨慎了, 不能太过突出, 也不能太过低调, 恰如其分的融合, 色彩上的冲击与新鲜性才能使广告更加的深入人心。
由此可见Photoshop软件在环境媒体广告设计的应用中, 无论是在照片、文字、图形、图像还是色彩上的设计都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使其广告和环境的准确融合, 才能使广告被广大受众所接受, 达到广告宣传的最终目的——促使消费。
4 结束语
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 数字图像处理技术也应运而生, Photoshop图形处理软件作为平面广告中图像处理的重要软件, 其功能也在创意设计过程中得以发挥应用。Photoshop在平面广告的创作设计和制作过程中, 对广告形态和色彩的改变与调整使得广告以最佳形式呈现在人们眼前, 新颖的设计与鲜明的色彩搭配, 无不吸引着消费者的眼球, 打动着他们的内心, 从而达到宣传效果和最终目的, 为企业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而Photoshop在新型的“环境媒体广告”的应用, 更是将要掀起广告界的时尚新风向, 给受众带来更为新颖、直接的广告视觉效果。这股新风潮我想在当今计算机技术高速发展的情况下, 离我们也不会太过遥远了。
摘要:随着计算机技术和图像处理水平的不断发展, Photoshop制图软件在当今平面广告的设计和制作中的作用愈发重要。它在平面广告的设计创作和后期制作的过程中, 对形态和色彩质感的改变, 使平面广告呈现其最佳的视觉效果。笔者就平面广告设计原则相结合, 简要阐述Photoshop在环境媒体广告设计中的应用。
关键词:图像处理软件,PS技术,环境媒体,广告设计
参考文献
[1]姚敏.ps在平面广告设计中的应用[J].信息与电脑 (理论版) , 2013, 08:160-161.
[2]白红.试析图像处理软件PS在平面广告设计中的应用[J].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 2014, 02:61-62.
[3]赵艳华, 苏明.浅谈图像处理软件在平面广告设计中的应用[J].信息系统工程, 2012, 06:94-95.
[4]孟庆巍.浅析图像处理软件PS在平面广告设计中的应用[J].商, 2012, 19:171.
[5]王丽.Photo Shop在平面广告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美术界, 2013, 10:101.
【多媒体图像】推荐阅读:
《多媒体作品中的图形、图像》教学设计09-08
多媒体技术在高中物理图像教学法中的应用01-01
ps图像图像处理试题11-30
摄影图像07-16
扫描图像07-19
符号图像07-20
图像研究07-21
细胞图像10-13
图像语言10-16
图像复原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