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多媒体(精选12篇)
手机多媒体 篇1
2009年中国3G牌照正式发放, 中国手机行业也全面迎来了3G时代。根据Google在2011年11月公布的相关调研数据显示, 中国的城市居民的智能手机普及率已经达到了35%。这个数字已经成为全球五大智能手机普及率最高的地区。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 移动应用服务日趋丰富, 中国移动互联网产业也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时期。相比之下, 日本是目前世界上手机媒体起步最早最发达的国家。日本已经有了相当成熟的移动互联网大环境。手机在日本已经成为大多数人不可或缺的“伙伴”了。
纵观中国和日本的手机媒体, 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值得未来的中国手机媒体借鉴参考。
1. 提升手机上网速度
根据一份国际权威组织GSMA (全球移动通信协会) 的报告显示, 截至2010年, 中国手机平均连接速度只有每秒50Kbps (约等于6.25KB/s) , 排名全球倒数第二。日本的平均速度已经达到了每秒1400Kbps, 是中国的28倍。在中国全面迎来3G时代的2012年, 日本已经开始推广4G技术。虽然后来有报道对每秒50Kbps这个速度进行了质疑, 但中国上网速度依然未能达到国际水准是不争的事实。
中国较日本起步晚, 目前3G用户是整体移动用户的不到10%, 也就是说仍有90%的用户停留在2G时代, 而即便是3G用户, 由于TD网络覆盖有限, 上网的速度也并不快。市场监管的特殊性导致了运营商布网的困难, 偏远农村上网速度慢也是中国全土网速慢的一个因素。再次, Wi-Fi进程缓慢。目前Wi-Fi覆盖率在全国来讲还只是冰山一角。最后手机上网也会受到硬件设备的影响, 智能手机上网安装了快速上网的软件, 所以普及智能手机用户也可以使手机平均网速得到提升。
2. 加强技术支持
手机屏幕的好与否是用户通过手机上网的一个很大判断标准。日本市场的显示屏规格一直处于世界领先的状态。日本手机商纷纷与夏普、索尼等大牌厂商合作, 不断推出更轻薄、更高响应速度的高性能手机屏幕。因此日本消费者的移动上网率也非常之高。其中SNS、游戏和购物是主要用途。就外形设计方面来说, 窄框化和大尺寸仍是今后重要的发展方向之一。包括还有更加贴心的设计是, 如何排版会让用户眼睛不累, 或更容易聚焦到广告信息上等。今后的手机将成为人们随身携带的小电脑, 所以用户体验这一点是尤为重要的。
3. 主要广告表现形式的差异
如今, 日本手机广告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手机上的大量内容被很巧妙地做成了广告。今后中国手机媒体广告的表现形式上面, 移动互联网依然是热点, 但是如何让用户更加愉快地接收, 并能参与到移动广告中来是新一代手机广告要实现的目标。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 很多用户开始下载各种应用程序, 但为了避免用户集中注意力在应用程序的娱乐性上面, 导致忽略品牌本身, 应把应用程序的娱乐性与品牌本身的产品与服务结合, 既能娱乐又能对品牌形象有所了解, 激发用户积极性。例如2010年8月, 日本电器巨头松下发布了将把对应i Phone使用的应用程序“AR Greeting”作为松下3D电视“3D VIERA”营销活动的一环免费提供。目标是向对于数码产品非常敏感i Phone手机用户对3D VIERA的存在感和先进性进行诉求。这类目标消费群都是对信息较为敏感的。所以3D VIERA希望通过这些用户对此应用程序的使用, 提高消费者对3D VIERA的认知度。这也是松下首次在日本国内尝试提供i Phone应用程序。
只要用i Phone的摄像头对着AR的专用标记, 就会出现从i Phone画面上的3D VIERA里面跳出大象、长颈鹿等场景的影像。为了给即将正式播出的电视CM造势, 与这个用户体验同时进行的是在涩谷的繁华商区3天的AR活动。活动当天工作人员向i Phone用户发放引诱AR标记的短袖, 共计发出900件。并且在衣服上显现出来的立体影像可以从各个角度观看。利用应用程序的拍照功能还可以把3D影像和现实影像合成照片, 直接在SNS上分享, 制造口碑传播效益。
这个案例巧妙地利用高科技和对消费者的精准定位, 用大众媒体和社交媒体两个角度来做营销活动。三天在涩谷繁华商区的结果, twitter上的发言超过1000条, 应用程序综合部门免费下载栏中排名第66位, 娱乐部门免费下载排名最高第9位。作为高关注度的应用程序作品被报道。几乎超过了广告主之前预期的广告效果。
4. 增加手机广告与用户的互动性
近几年来, 随着SNS的发展, 消费者已经不再单是被动接收广告的角色。他们变得更有主动权, 从“受众”, 变成了各个独立的媒体。由于手机媒体终端的发达, 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传播变得更加精准和迅速。加之“数字化时代长大的一代”的成长, 他们将是手机媒体未来发展中不可忽视的目标群体。
因此, 手机广告要善于利用这些与用户互动的机会, 采用更多能让消费者一起参与的营销活动。用各种自由搭配的形式来突出对用户的精准性和个性化推送, 真正达到与用户互动的营销效果。对于广告主来说, 当前的手机广告的目的已经不单局限于推销产品, 更多可以延伸到市场调查和对消费者数据管理分析而达到对消费者洞察的效果。除了推销产品, 掌握大量的消费者和市场数据才是在长期营销传播活动中应该更加需要被重视的。
5. 服务更加人性化
说到日本手机广告最新的人性化展现, 是日本智能手机的“紧急地震预报程序”。2011年的3·11大地震给整个日本带来了重创。于是就有了基于日本气象厅和铁路公司研发的一款紧急地震警报的应用程序。地震前10秒警报响起时预告, 通过手机警报的信息可以知道地震的震源和大约强度等
i Phone的新一代操作系统i OS5也专门针对日本地区的用户新设置了地震预警应用, 它与日本的地震早期预警系统相连接, 日本的用户可以直接在“通知中心”来设置启动这一功能。对于日本这样的地震多发国来说, 这样的人性化服务必定会挽救很多人的生命。
因此, 中国也可以以此为借鉴, 利用手机广告与生俱来的精准性, 注重用户的市场细分, 针对不同的用户开发不同的广告业务。在推送形式上充分考虑用户的心理特征和使用习惯, 用娱乐性强, 参与度高, 形式新颖的表达方式来让用户接收广告信息。让很多手机广告用户自己参加到广告咨询的过程中来, 通过用户体验让用户们在不知不觉中接收手机广告。还可以考虑将一些报警系统与手机媒体直接联网, 让人们真正从各方面把手机媒体当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6. 更加健全的运营体系与法律机制
每个新兴产业的出现都必定会对国家政府原有的法律法规、监测管理等带来新的变革, 也是整个社会和法律体系发展完善的必经之路。中国目前不仅对手机广告这一范畴缺乏完整的法律举措, 整个移动互联网相关法规都需要更加完善。
在日本有着完善的法律法规。重要的是各项法律条文都是站在消费者的立场上来考虑的。例如, 据2011年的报道, 日本通信省计划要求移动服务提供商公布上网费的计算方式。目的是为了降低用户在移动费用上的支出并做到真正的透明化。手机服务商还被规定有义务向未成年人提供网站过滤服务, 运营商发现有诱骗青少年的帖子要马上删除;建立交友网站的时候需要向警察厅提出申请;甚至各都道府县还限制中小学生带手机上学以此减少手机上网的几率。但因为近年日本对青少年犯罪率较高, 大部分的中小学生都开始佩戴手机上学, 并且很多学生跟当地警察局或者学校、家人直接联网, 以便有紧急情况时跟家人和警察方便联系。
未来中国, 首先要做到明确各部门机能和责任。政府、运营商、广告主必须明确各自的位置和在整个手机广告营销运营活动中需承担的责任, 由于各方面都会考虑要使自己的利益被优先化、最大化, 这样一来必定会产生冲突和矛盾, 所以互相妥协和谈判也是整个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其次, 提高规范标准, 加强惩处力度。例如, 对广告内容的审核、推送方法、不良网站的过虑义务及限制清理, 还有各方机构在利益分配方面如何做到平衡, 还有个人隐私权的保护等方面。在享受新兴产业带给我们的便利之余, 要对构成手机网络犯罪等机构或者个人进行严厉的处罚, 只有这样, 所制定的法律法规也才有真正的威慑力。
结语:
综上分析, 手机媒体无论在中国还是在日本都给消费者的生活方式带来了巨大的变化。手机媒体的出现和发展带给了广告主前所未有的营销新机遇。但无论手机具有多强大的即时性和随地性, 都要连贯准确才能打动消费者。根据上述对两国手机媒体的比较研究, 日本趋于成熟, 中国正高速发展, 在符合中国国情的基础上, 借鉴日本的新技术, 和人性化服务理念, 再加之移动互联网大环境的改善, 智能手机用户规模的扩大, 我们的社会正在一步步地向“无线城市”靠拢。随着移动互联网参与者的不断增多, 手机越来越成为我们最贴身的伙伴、最能干的管家。在探讨手机广告丰富我们生活的同时, 也要有相应的防患于未然之道, 这样才能让人们既方便又安心。我们需要有一个正确的心态, 充分做好准备迎接移动互联网的新时代。
手机多媒体 篇2
目录
一、营销背景与环境分析
1、营销背景
2、华为公司介绍
3、竞争者分析
二、媒体目标与营销目标
三、目标阶层设定与媒体投资地理性策略
四、媒体选择分析与媒体组合效果目标
五、媒体计划
1、媒体行程设定
2、媒体计划细节
六、媒体预算
一、营销背景与环境分析
1、营销背景
2014年全球手机厂商市场份额排行榜
2014年,国外调研机构Gartner送出了2014年Q3的智能手机数据表,在国内智能手机市场,三星手机倒退的确是非常明显。
首先来看看全球手机的十大厂商,第一依然是三星,2014年Q3的市场份额为20.6%,而诺基亚和苹果紧随其后,分别是9.5%和8.4%。
值得一提的是,这个十大手机厂商中,华为(Q3市场份额3.6%)、TCL(Q3市场份额3.5%)、小米(Q3市场份额3.5%)、联想(Q3市场份额3.3%)、中兴(Q3市场份额3.0%)都入围,其名次分别是第5、6、7、8、9名
2014年全球智能手机厂商排行榜
此外,这份调查数据中还具体给出了智能手机的排名表,三星、苹果、华为、小米、联想位列全球前五,国产手机表现依然抢眼,而华为、小米和联想的市场Q3市场份额分别是5.3%、5.2%、5.0%,顺便说下iPhone,截至Q3目前已经卖出了3800万台iPhone了。
2、华为公司介绍: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是一家生产销售通信设备的民营通信科技公司,总部位于中国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坂田华为基地。华为的产品主要涉及通信网络中的交换网络、传输网络、无线及有线固定接入网络和数据通信网络及无线终端产品,为世界各地通信运营商及专业网络拥有者提供硬件设备、软件、服务和解决方案。华为于1987年在中国深圳正式注册成立。华为是世界500强企业,全球第三大手机厂商。
3、竞争者分析:
竞争对手:现在中国市场上主要的智能手机品牌有苹果、三星、华为、小米、联想、OPPO。其中华为既定的策略是将苹果、三星作为中高端品牌的竞争对手。在中低端品牌的竞争对手是三星、小米、联想。但是联想、小米、OPPO也正努力发展自己的中高端品牌。所以无论是中高端还是中低端品牌,华为的竞争压力都不小。但是从目前的情况看,华为最应该担心的是小米。要知道,华为要打赢三星、苹果要为时尚早。可是小米就不一样。因为一方面小米手机销量世界第四,华为世界第三,所以小米CEO雷军要打赢成为世界第一手机制造商的赌注,而且要做大做强的话,华为必定成为下一个障碍和挑战对手,所以华为想要稳坐世界第三的宝座并不容易。另一方面,因为小米CEO雷军是湖北人,考虑到武汉人民对于雷军出生地的特殊情节,以及小米的宣传的影响力,华为要在武汉争夺大的市场份额打赢与小米的战争。
优势:(1)技术优势。技术优势主要体现在研发和专利优势。在国内同类厂商中,华为在这方面的实力是公认的首屈一指。华为能在高端市场上站住脚靠的是自主研发了全球尖端核心技术。华为是“世界少数几家能提供下一代交换系统的厂家”。华为在印度、美国、瑞典、俄罗斯以及中国的北京、上海和南京等地设立了多个研究所,8万多名员工中的43%从事研发工作,是中国申请专利最多的企业。
2014年全球主要手机发明专利数量表
(2)产品核心优势——手机芯片。华为海思是国内芯片做的最好的一家芯片公司,也是世界八大智能手机芯片厂商之一。2009年,华为推出了一款K3处理器试水智能手机,这也是国内第一款智能手机处理器。2012年华为发布了世界上第一款4核手机,让业界惊叹。
(3)成本优势:华为手机立足本土,无论是在手机价格,还是在性价比上都具有很大优势。化为荣耀3C就是一款性价比很高的产品。华为手机在高端产品上比较苹果、三星高端品牌也就有价格优势。华为Ascend P7就是一款针对苹果、三星高端产品的高端手机。
(4)优质服务 对于国内,华为立足中国用户,做本土化的服务。中国不仅是全球网络设备需求增长最迅速的地方,同时也在成为全球仅次于北美的网络设备供应基地。针对国际巨头相继涌入中国,企图瓜分这个全球最大的市场,华为利用自己身为本土化企业的天然优势,在符合主流技术标准的基础之上,做针对国内用户特殊业务需求的开发。对于国际业务,华为在全球建立了100多个分支机构,营销及服务网络遍及全球,能够为客户提供快速、优质的服务。目前,华为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已经应用于全球100多个国家,以及36个全球前50强的运营商。华为还在海外设立了28个区域培训中心,为当地培养技术人员,并大力推行员工的本地化。
(5)本土品牌优势;人人都有本土保护的情节,华为手机作为中国一款有名的国产手机品牌,在国内市场当然可以受到那些因为本土情节而优先选择国产机。
劣势:(1)营销网络的劣势:华为销售渠道较较窄,大多与运营商合作,定制手机较多,分销网络和营销终端基本依赖外部力量,对市场控制力度弱。虽然现在也在效仿小米的网络营销,但依然较弱。
(2)宣传力度劣势:华为过去华为一直很低调,因此在宣传方面做的不够,虽然现在在广告宣传方面也在加强,但比较苹果、小米依然较弱。(3)终端销售劣势:苹果、三星都有自己的专卖店,小米过去一段时间也在发展自己的专卖店,就连OPPO手机也有很多的专卖店。华为一直都在依赖移动、联通和电信,以致在这方面比较缺乏。
二、媒体目标与营销目标
通过打量的广告宣传,提升华为在武汉人心中的知名度、美誉度,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吸引更多武汉市民,尤其是年青人,购买华为手机,以抢占更多市场份额。
三、目标阶层设定与媒体地理性策略
目标消费者:主要是武汉的年青人,尤其是年青白领阶层。
媒体地理性策略:以武汉主中兴城区(江岸区、江汉区、硚口区、汉阳区、武昌区、洪山区、青山区)为主,以边远城区(东西湖区、蔡甸区、江夏区、黄陂区、新洲区、汉南区)为辅。
四、媒体选择分析与媒体组合效果目标
1、媒体选择分析;(1)报纸媒体——《楚天都市报》、《武汉晚报》:主动地接受、关心度高、权威性强、信息承载量大、受众文化层次较高、费用低、覆盖面广、接触率较高。但时效性短、报纸广告易被读者忽视,由于生活节奏的加快,很多人没有时间看报纸。选择《楚天都市报》是因为楚天都市报是湖北暨武汉地区发行量及受众群体最大的报纸,它不仅进入了千家万户,而且还大量进入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知识分子群体,涵盖了一个跨行业、跨层次、跨年龄结构的庞大读者群,是目前湖北地区的绝对强势媒体。选择《武汉晚报》是因为,它作为一份老武汉报纸,在老武汉市民的心中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读者群体收入、年龄结构相对较高,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订阅比例相对比较高,订户较多。
(2)广播媒体——《武汉音乐广播》:传播范围广、费用低、制作方便、最具灵活性、亲切感人。但是没有图像、不易查存。选择《武汉音乐广播》是因为音乐能给人快乐,只有在人开心是才更容易让人接受广告。
(3)电视媒体——《湖北经视》:目前我国最大的媒体、覆盖面广、视听结合效果好、广告创意表现效果好、被动地接受传。但是广告费用高、制作难度大、费时费力。选择《湖北经视》是因为它是继《湖北卫视》之后,最有名的电视频道,收视率高,受众数量多、知名度大、权威性强、易于被接受和认可。并且相比《湖北卫视》,广告给用更低、性价比高。(4)网络媒体——《新浪网》:覆盖面广、费用低、互动性强、易统计、易反馈、易修改、针对性强。选择《新浪网》是因为它有很多年青的用户,尤其是年青白领,知名度大。而且他们大多喜欢上网。
(5)手机媒体——《腾讯新闻》(只在武汉打广告):互动性强、方便快捷、分众性、到达率高、覆盖率高、费用低。选择《腾讯新闻》一方面考虑到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对于手机的依赖和主要从手机上获取大量信息,以及手机媒体携带的方便,手机用户数量庞大和智能手机普及率高。另一方面是因为《腾讯新闻》的用户数量众多,而且当人看新闻时,关注度高。
(6)电影媒体——万达影城和武商摩尔国际电影城。银幕宽大,效果逼真,尤其是3D电影广告,制作精美,关注度高。广告总的数量少,不易让人反感。但是费用太高,制作难度大,尤其是3D技术广告。选择电影广告是因为近些年中国电影产业十分火热,电影观众越来越多,数量庞大,一部宣传好的电影的票房也过亿。中国电影市场进入快速发展期。选择万达影院是因为它在武汉很有名,很多人看。万达集团和万达影院也有名。而且在武汉,万达影院的数量多,地理位置好
(7)户外媒体——武汉一些主要路段(例如中山,雄楚大道,武璐路,江城路尤其是年青白领上下班的路上的招牌广告)的路牌广告:视觉冲击力强、地理位置优越、费用低、保存时间久但是信息承载量小。
(8)POP媒体——卖场:简洁、生动,具有提醒消费者认牌购买的功能,只能在卖场发挥作用。吸引大量市民购买华为产品
2、媒体组合效果目标:
主城区:
(1)广播:收听率30%
收听人口30万
触及率10%
(2)报纸:《楚天都市报》发行量 100万份
阅读人口400万
传阅率3 《武汉晚报》发行量50万份
阅读人口100万
传阅率2
(3)电视:收视率50%
收视人口380万
触及率30%
(4)网络:点击率7%
(5)手机:点击率10% 远城区:
(1)广播:收听率25%
收听人口25万
触及率8%
(2)报纸:《楚天都市报》发行量 50万份
阅读人口50万
传阅率2 《武汉晚报》发行量20万份
阅读人口40万
传阅率1
(3)电视:收视率45%
收视人口80万
触及率20%
(4)网络:点击率5%
(5)手机:点击率8%
组合目标:(1)广播:收听率不低于28%
收听人口75万
触及率不低于9%
(2)报纸:发行量220万份
阅读人口590万
传阅率不低于2
(3)电视:收视率不低于47%
收视人口430万
触及率不低于25%
(4)网络:点击率不低于5%
(5)手机:点击率不低于8%
五、媒体行程设定
第一阶段(2015年1月1日至2015年3月31日)大量的媒体进行宣传,以造成轰动效应,吸引眼球,以理性宣传为主,宣传华为手机的过去和辉煌成就。让更多人了解华为,让人们为华为惊叹和自豪。
第二阶段(2015年4月1至2015年6月30日)适当减少一些广告的投放,但要定期进行广告宣传。以强化华为手机品牌,在人们心目中的良好形象,增强新产品在人们心目中的影响力。并配合终端宣传与销售。以感性与理性宣传相结合。
第三阶段(2015年7月1日至2015年10月31日)定期投放广告,以感性宣传为主,进一步强化和巩固华为手机的良好印象。
第四阶段(2015年1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适当增加广告投放,以宣传企业形象为主,提升企业知名度和美誉度。
六、媒体计划细节
报纸媒体广告投放计划
报刊 每天数量 日期 广告内容
楚天都市报 132万份 第一阶段,每两天;第二阶段,每四天 品牌宣传
楚天晚报 120万份 第一阶段,每两天 宣传品牌
广播媒体广告投放计划
频道:武汉音乐广播FM101.8 30s 时间:7:30和21:30第一阶段每天,第二阶段每周三、周五
时长:30s 内容:品牌宣传
电视媒体广告投放计划
频道
时间
时长 播出日期 广告内容
湖北经视 19:55 60s 第一阶段,每隔1天 品牌宣传
第二阶段,每隔2天 品牌宣传 第三阶段,每周三、周六天 品牌宣传
第四阶段,每隔2天 企业形象宣传
电影媒体广告投放计划
影院:万达影城、武商摩尔国际电影城
时间:选择一些2015年将要上映的美国大片和影片宣传令人期待中国的影片
最后一阶段 时长:60s
播出日期:与热映中的影片同时播放(即在开始播放的影片前的广告时间播放)
广告内容:品牌宣传
户外媒体广告投放计划
地点:路牌广告武汉一些主要路段,中山,雄楚大道,武璐路,江城路尤其是年青白领上下班的路上的招牌广告
内容:品牌宣传
手机媒体广告投放计划
客户端:腾讯新闻
时间:第一阶段每周二、周四、周六、周日,第二阶段每周三、周五(品牌宣传)
第四阶段每周一、周三、周六、周日(企业形象宣传)
网络媒体广告投放计划
网站:新浪网
时间:第一阶段每天,第二阶段每周三、周三、周五、周六、周日(品牌宣传)
POP媒体广告投放计划
地点:华为手机的卖场
六、媒体预算
飘过手机的多媒体云 篇3
想听就听,音乐就要随身
网络中音乐播放器听歌方便,而且一些音乐网站制作也很精美,现在的关键是,怎样才能让自己在网络音乐播放器或在线音乐网站中精心打造的播放列表与手机同步呢?其实要做到这一点并不难。
1.歌曲任你选,一首歌来同步
无论是歌曲数量还是质量,一首歌网站都是笔者非常喜爱的在线音乐网站之一,它提供的音乐数量能用“海”来形容。不论是国内的、港台的,还是国外的,在这里都能找到踪迹。而且该网站还具备“云”特性,所以用它来实现歌单的双向同步,简直可以说是易如反掌。
创建歌单
登录一首歌网站,点击页面右上方的“注册”链接,打开相应的页面,按提示依次输入信息完成后,点击“注册账号”按钮,成为其用户并登录(新浪微博用户无需注册,只需在注册界面的“使用以下账号直接登录”项下,点击相应按钮,即可使用新浪微博账号进行登录)。在“一首歌”网站创建歌单的作用,与WMP、酷狗和酷我等播放器中创建播放列表相似。利用此功能,可以将属性、风格相近的音乐添加到同一歌单中,以利于以后快速寻找。点击“我的音乐库”页面左侧的“我创建的歌单”按钮,接着按下右侧的“点这里”文字链接(如图1),然后按提示输入歌单名称,即可完成歌单的创建工作。
在手机中调用歌单
接下来,将根据自己所用的手机系统(如iPhone或Android),下载并安装手机客户端。进入下载页面,将APK程序下载并安装至手机存储卡中。运行后,依次输入账号、密码登录,在界面下方单击“在线音乐库”按钮,进入相应的界面,选择“我最爱的音乐”、“我收藏的歌单”和“我创建的歌单”项并播放(如图2),相应的歌曲即会出现在播放列表中,方便之极。
2.便捷就要无界,播放器同步
此外,目前流行的网络播放器也都提供了云同步功能,比如酷狗7的“我的云音乐”和酷我音乐盒的“我的收藏”等,利用这些功能,我们同样可达到将喜爱的音乐随身携带的目的。
我的云音乐
安装并启动酷狗7,在主界面左侧点击展开“我的云音乐”项,在展开的界面中点击“立即登录”按钮,打开“用户登录”对话框,注册成为其用户并登录,以后不论是在现有的播放列表中,还是在网络曲库中,只要发现有喜欢的歌曲,都可以右键点击,然后在出现的右键菜单中,选择“添加到列表/我的云音乐”,将其添加到“我的云音乐”列表中。
以后要在手机中使用该列表时,只需安装“酷狗”手机客户端,在其主界面中选择“我的云音乐”并登录,待程序同步后,该列表下的音乐即会出现在手机中(如图3),收听音乐非常方便。
我的收藏
使用酷我音乐盒中的“我的收藏”列表也能实现播放列表的云同步,不过添加的歌曲必须为网络曲库的音乐,不能将自己创建列表中的音乐添加至“收藏”中,但这一点并不影响我们的使用。
启动酷我音乐盒,在主界面右侧栏切换到“我的收藏”列表,点击“创建列表”按钮,建立一个新的播放列表,并根据要收藏的音乐类型为其重命名,如“外国音乐”。再切换到“网络曲库”标签,右键点击需要添加的音乐,在弹出的右键菜单中,选择“添加到收藏列表/外国音乐”,即可将该音乐添加到“我的收藏”指定的列表中。
以后要在手机中使用该列表时,只需安装酷我听听手机客户端并运行,然后在其主界面的下方单击“我的歌曲”按钮,切换到相应的界面,点击“我的收藏”并登录,相应的音乐列表就出现了(如图4)。
想看就看,相片不暂离
除了音乐之外,在手机所有能同步的多媒体类型中,图片也是众多朋友关心的话题。随着手机摄像头像素越来越高,使用手机拍摄照片,已成为一种很普遍的方式,同步手机中的图片也是很有趣的。
1.上传照片到相册并浏览
目前,网络相册虽然很多,但适合通过手机来上传、下载或浏览的却相对较少,因为这需要相应客户端的支持。考虑到目前大部分朋友都喜欢将照片保存在QQ相册中,而又有不少朋友对Google相册情有独钟,我们以将相片上传到这两个相册中为例,讲述操作方法。
利用QQ空间相册同步
手机QQ自带的QQ空间只支持浏览相册中的图片,而不能将手机中的图片上传到相册或将相册的图片下载到本地,为了更好地达到云同步的目的,需要单独安装版本的手机QQ空间。
运行手机QQ空间并登录,点击界面低端的第二个按钮,进入“我的空间”页面,点击界面上方的“相册”按钮,切换到相册页面,在这里就能清楚看到QQ空间已存在的所有相册。点击界面右上方的相片状按钮,打开“使用以下方式发送”对话框,并选择 “媒体库”,在其中选中需要上传至QQ相册中的图片按下 “√”状按钮,按提示设置好图片标题及要上传到哪个相册(程序默认上传到“我的相册/手机相册”中,如果你要上传到其他相册,可点击蓝色的“更改”按钮,在出现的相册列表中进行选择)。设置完毕,点击“上传”按钮(如图5),相片的上传工作就完成了。
如果想要将QQ相册中的图片下载到手机内存卡中,可以如此操作:在相册中打开要下载的图片,用手指轻触画面,待画面下方出现工具条后,选择第二个按钮,即可将相片下载保存到内存卡的AzonePic文件夹中,用户可以在该目录中找到图片并进行浏览。
利用Google相册同步
Google出品的图片管理工具Picasa具有强大的与Google相册的无缝嵌合性,所以我们只需在手机中安装一个Picasa软件,就能轻松便捷地直接对Google相册中的图片进行管理。
运行程序Picasa后,在主界面中切换到“相簿”标签,在出现的登录界面中输入Google账号,然后点击“登入”按钮,Google相册便自动打开。在这里,除了可以随意浏览相册中的图片外,还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对图片进行浏览、下载、上传等操作。比如笔者要将手机中的图片上传到指定的相册,可以点击打开它,然后点击界面上方的箭头状图标,打开操作菜单,选择“上传照片到这里”(如图6),进入“上传照片”界面,在其中选择好要上传的照片,然后点击“上传”按钮即可。
如果要下载某图片,可以在相册中选择打开它,点击右下角的圆弧状按钮,在出现的菜单中选择“储存”,即可将其下载保存到SD卡中。
2.联系人头像也同步
我们讲述了如何让云端图片与手机中图片同步,看到这里,就会有朋友疑惑了,手机联系人的头像也是属于图片范围吧?我怎么才能保证手机中的头像与保存在某网络服务器中的头像同步呢?其实要达到这个目的也简单。
如果你是Gmail邮箱用户,就能让Gmail邮箱联系人中的头像和手机联系人中的完美同步。在手机中选择“通讯录”,点击“设置”按钮,打开相应的菜单,点击“导入/导出”按钮,在出现的界面中,选择“导出到SD卡”,将联系人导出为VCF文件。再将手机与PC连接,进入Gmail邮箱页面,选中左侧的“通讯录”项,在其中单击“更多操作”项的下拉箭头,在出现的下拉菜单中选择“导入”,打开“导入联系人”对话框,单击“选择文件”按钮(如图7),打开相应的对话框,选择好刚才导出到SD卡中的VCF文件,确认后,返回上级界面,单击“导入”按钮,在出现的页面中,单击“确定”按钮,手机中的联系人即会被导入到Gmail通讯录中。
在手机中选择“设置”,在接下来的界面中,依次选择“账户与同步/账户”,进入邮箱设置页面,输入Gmail邮箱地址及密码,点击“下一步”按钮。在“域名/用户名”文本框中,输入邮箱的名字,“密码”保持不变,然后在“Exchange服务器”文本框中,输入“m.google.com”,同时勾选“采用安全连接(SSL)”项,点击“下一步”按钮。最后在出现的界面中,勾选“同步此账户下的联系人”项,点击“完成”按钮。手机就会在连接网络后,自动将联系人信息和Gmail通讯录中的联系人进行同步更新了(注意:该更新是双向的,更新手机中的信息便能修改Gmail联系人,也可以更新Gmail联系人中的信息修改手机中的联系人)。这些更新信息除了文字信息以外,当然还包括联系人头像。
如果你不是Gmail用户,可使用“大头贴”这款工具来完成头像的同步工作。该工具在设计的思路上十分创新,只需登录网站设置好个人头像,再将APK或APP下载并安装在手机上,自己的通讯录上便能立刻同步显示好友最新的头像。
登录大头贴网站后(http://www.datoutie.com),我们会看到页面中有两个按钮:“上传本地照片”和“用摄像头拍照”,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相应的按钮。比如笔者要上传本地图片作为头像,可以点击“上传本地照片”按钮,打开相应的对话框,在其中选择要使用的图片,单击“打开”按钮,然后在出现的页面中通过拉动照片上的调节框,设置好头像大小,单击“下一步”按钮,待照片上传到网络之后,在出现的页面中输入自己的手机号,单击“发送验证码到手机”按钮,稍等片刻,大头贴便用短信的方式将验证码发送到手机中,在“验证码”文本框中输入该验证码,单击“绑定”按钮,即可完成头像跟手机的绑定工作(如图8)。用同样的方法,将好友的头像也与手机绑定,当然前提是你要知道他手机短信中提供的验证码。
手机媒体与传统媒体的融合 篇4
1 手机媒体的含义及其特点
何为手机媒体?应该先从媒体说起 , 媒体就是指对信息承载的载体。是一种信息传播与交流的工具 , 常见的媒体有报纸、杂志、电视等。手机媒体是新兴媒体的一种形式 , 是继传统媒体之后发展起来的 , 以手机网络为载体的新媒体形态。根据国内有关学者的相关表述 , 可以将手机媒体归纳为利用手机作为信息交流的传播工具 , 是网络媒体的继承与延伸。手机媒体较之于传统媒体主要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极具便携性 , 打破了传统媒体的束缚 ;二是传播的内容灵活、多样化 ;三是可以弥补传统媒体在传播上的缺陷 ;四是可以及时有效地获取所需要的信息。
2 手机媒体与传统媒体的融合形式
手机媒体与传统媒体的融合 , 将会打造新的媒体形式 , 更好地促进媒体行业的发展 , 同时也丰富了人们的媒介生活。
2.1 手机媒体与传统报刊的融合
手机媒体与传统报刊的融合方式主要表现手机报的应用上。随着人类科技的不断进步与发展 , 网络等新媒体的出现 , 传统的报刊业受到了巨大的冲击。传统报刊业的经营模式相对单一 , 很难应对媒体发展变化的需要。网络新媒体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阅读方式和阅读习惯 , 报纸和刊物不再是的人们获取资讯的主要形式 , 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报刊业的发展。
随着智能手机的出现 , 功能日益多样化 , 短信、彩信、飞信的日益成熟 , 使得手机传播信息的手段在不断增多。而且 , 智能手机又可以连接无线网络和开通移动网络流量 , 为手机提供了更多与互联网接入的机会 , 使手机报成为与传统报刊优势互补的首选形式。当下是一个数字化时代 , 传统报刊利用互联网、手机媒体等数字化载体 , 发挥传统报刊业的营销优势 , 只有这样手机媒体与传统报刊的结合才具有现实价值 , 是手机报成为广大受众接受新闻报道的主要窗口。
2.2 手机媒体与传统的广播相融合
手机媒体与传统的广播相融合形成了新的媒体形式—手机广播。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严重冲击了广播行业的发展 , 数字化时代的要求广播必须要与时俱进 , 主动寻求与手机相结合 , 以满足广大受众群体的不同需求。中国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 , 拥有着世界上最多的广播听众。基于此 , 手机媒体与广播相融合恰好是根据时代变化的需要而做出的尝试性探索。加上国内网络资源的合并与重组 , 为手机广播提供了新的发展平台 , 让手机广播更广泛的走进千家万户。
随着4G时代的到来 , 手机广播的各项技术都会日臻完善 , 为传统广播合理嫁接手机媒体提供了更为合理化的方式。有专家学者指出 , “广播不会因为互联网的出现而消失 , 只是会因时而变。”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 , 手机媒体与传统广播的结合会越来越紧密 , 广播将会以手机广播的形式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 , 成为人们了解世界、认识世界不可或缺的贴身媒体。手机媒体与广播的结合必然也会推动传统广播的发展 , 使数字时代的传统广播也能够重新焕发青春活力。
2.3 手机媒体与电视的融合
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 , 手机电视将成为手机媒体与电视融合的有效形式。手机电视拥有最便捷的反馈信息的方式 , 能够最大范围的吸引受众 , 具有不可估量的发展前景。手机电视不受时空界限的影响 , 在具备了电视的基本功能之外 , 又增加了便捷性、易于携带等特点 , 克服了传统媒体的各种缺点 , 其市场潜力巨大。但是 , 手机电视也有其发展的障碍 , 主要是较高的移动网络资费 , 让许多消费者望而却步。同时手机电视的开发技术难度相对较大 , 也需要相关研究人员在未来的道路上予以克服。
3 手机媒体与传统媒体融合的现实意义
在当今复杂的媒体环境中“融合”已经成为社会历史发展不可避免的趋势 , 手机媒体与传统媒体的融合符合数字化时代发展基本要求。特别是近年来, 三星、苹果、微软、索尼等世界电子巨头 , 纷纷将目光投入到手机网络市场 , 开拓了手机媒体发展的新纪元。手机媒体与传统媒体的融合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 , 也是时代进步的标志。手机媒体与传统媒体融合形成了优势互补 , 共同推动着媒体业的发展。手机媒体与传统媒体融合的现实意义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 , 手机媒体与传统媒体的融合能够实现信息渠道的多元化 , 同时也能使社会、网络资源得以共享。手机媒体很好的结合传统媒体、互联网的双重优势 , 获得及时有效的新闻信息资源 , 通过手机移动终端 , 让更多的受众享受到手机互联网时代的利益。
第二 , 手机媒体与传统媒体的融合 , 丰富了媒体的传播手段与方式 , 打破了传统媒体的地域局限 , 扩大了传播范围 , 实现了传播大众化。同时 , 手机媒体的出现克服了受众单一、被动接受媒介传递信息的缺点 , 实现了受众与媒体之间互动的可能 , 受众既可以充当信息的接受者 , 也可以成为信息的发布者。
第三 , 手机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 , 有利于新闻报道形式的多样化 , 需要更多具备传媒技能的新媒体人。手机媒体在与传统媒体的融合过程中 , 媒体所采集的信息内容发生了变化 , 较之以前要明显的灵活多变。鉴于此 , 需要从事这方面工作的人员提高综合素质 , 参与到新闻报道中来 , 成为新时代的媒体工作者 , 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媒体新闻报道的多元化。新闻报道过程中 , 改变了原来单一的静态文字的呈现方式 , 以新的图像、声音、视频等方式呈现并且融合在一起。以上种种变化 , 为新时代新闻传媒从业人员要有较完善的综合素质 , 不仅仅要懂得传统的新闻写作 , 还要结合媒体设计、编排能力、团队合作意识等能力 , 完成新闻报道工作。
第四 , 手机媒体与传统媒体的融合可以实现双赢 , 这样既延续了传统媒体的生命力 , 又发扬了手机媒体自身的优越性 , 使之更好地适应互联网时代人们对信息的要求。手机媒体与传统媒体的优势互补 , 增强了两种媒体之间的交流合作 , 将稀缺资源优化配置 , 资源共享 , 提高自身媒介产品的质量 , 多元化、个性化经营 , 不断吸引广大受众的眼球 , 实现利润最大化。
4 结论
手机媒体这一便捷、易于携带的移动终端 , 正在成为21世纪新型媒体发展的潮流。手机媒体与传统媒体的融合 , 能够更有效地发挥二者的优势 , 实现优势互补的同时 , 也为大众传媒时代的到来埋下伏笔。手机媒体与传统媒体相互结合是媒体发展的必然趋势 , 只有在相互融合中取长补短 , 克服手机媒体与传统媒体各自的短板 , 才能在数字化时代的媒体传播市场上站得稳脚跟。
参考文献
[1]赵桐羽.3G手机媒体与传统媒体比较及发展探析[J].东南传播, 2014, 1:58-60.
[2]张宁.3G时代:手机媒体对受众媒介接近权实现的突破[D].辽宁大学, 2012.
[3]鲁丹.手机媒体与传统媒体的对接成果分析及发展前景分析综述[J].商, 2013, 17:310.
手机多媒体 篇5
3C技术网络的应用无疑加速了各类新兴媒体的发展,尤其是手机媒体的发展更加引人注目。截至年2月底,中国手机用户已达6.6亿,手机上网用户1.176亿。到5月底,全国手机用户数又增2000万。手机用户的.强势增长,直接促进了手机媒体市场的成熟与发展。“虚拟社区”一词的缔造者、被称为网络文化最敏感的预言家之一的霍华德・莱茵戈德认为:“互联网的力量从电脑转移到手机上,诞生了全新的社会现象,产生了全新的沟通模式。”同时,也对传统媒体带来了愈加深刻的革命性影响。
作 者:
张通生 杜丽芬
作者单位:
河北经贸大学
刊 名:
新闻爱好者(下半月)
英文刊名:
JOURNALISM LOVER 年,
卷(期):
2009 “”(12)
分类号:
手机媒体盈利模式浅析 篇6
【关键词】手机 手机媒体 盈利模式
2006年“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失事,新浪网向手机短信新闻用户发布了第一条新闻信息,之后有人将手机誉为“第五媒体”。它是指以手机作为信息的采集和展现工具,以通讯网络和互联网作为信息的传播网络而开展信息传播活动的媒体。①手机媒体以其互动性、个性化信息传播等优势逐渐在新媒体中占据了重要地位。
一、手机媒体的盈利业务
从业务形态和类型上看,手机媒体的盈利业务可以分为语音通讯业务和手机无线增值业务。语音通信是手机成长初期就具备的基础业务,也是核心业务,但随着手机业务的普及和互联网的发展,语音通讯业务增长乏力,移动运营商开始推出通话套餐、全球漫游等套餐业务来增加语音通讯的后续发展动力。手机无线增值业务是一种综合性业务,是除了语音以外的数字服务,包括短信、彩信、彩铃、手机游戏、手机音乐等,旨在满足用户更多个性化的需求。
二、手机媒体的盈利模式
手机媒体不仅是交流工具,更是媒体,它为新媒体开创了值得借鉴的盈利模式。手机媒体的盈利模式可分为:
1、手机阅读
手机报订阅费是手机阅读的主要盈利来源,是典型的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结合的产物,在第五媒体的盈利模式中有相当的代表性。手机报的盈利模式主要有两种:一是通过用户定制彩信手机报获取包月订阅费;二是采取WAP网站线上阅读向用户收取流量费,我国基本上采取第一种模式。在我国手机报每月5到15元的订阅费中,作为内容提供商的传统媒体只得20%的收益,剩余的由网络运营商和移动运营商获得。即使如此手机报仍然盈利甚少,如何根据用户需求生产个性化内容仍待解决。
2、手机支付与B2C模式
据调查显示,手机媒体由于受伴随性、互动性的影响,用户冲动消费、情绪消费的可能性大,这无疑给手机市场提供了又一盈利机会。B2C模式(business to customer)是一种手机直接面向消费者的电子商务模式,它允许用户通过手机终端直接消费、支付的形式,由运营商代收费或将手机与银行账户绑定,消费额直接从银行账户中扣除,完善了互联网时代的B2C支付问题,使买卖环节进一步简化。典型的例子是中国银联和中国移动推出的“手机钱包”业务,用户可以通过手机付费、捐款投保、缴话费、充值等等,而公司向用户收取1%-2%的手续费。2008年,联动优势用户已达2000万,每天交易15万-20万笔,平均每笔交易金额在100元。②
3、手机广告盈利
我国目前的手机无线广告市场没有挖掘充分,其中隐藏的巨大商业价值仍然没有被厂商看到,手机广告盈利模式尚不明显。受到消费者心理和消费者权益的影响,手机广告如果处理不好极易引起用户的反感,特别是手机游戏领域,若没有好的经营策略和创新环节,运营商很可能承担流失客户的风险。这一点也是国内厂商对于广告营销的顾忌所在。
4、无线增值业务收费
增值业务包括手机视频、手机音乐、彩铃、游戏等等,这三者都要依靠移动通信网络才可下载操作。目前国内只有短信和彩铃被广泛接受,成为增值业务中的支柱,其他业务还处于刚起步阶段。但是,无线增值服务市场仍然潜力巨大,呈现出用户年轻化的趋势,毕竟在新媒体时代,拇指经济和掌上娱乐是一股不可逆转的潮流。同时,我国的游戏市场盈利也远不如日本、韩国、欧美,其中,日本手机游戏业发展成熟,美国手机游戏市场虽然起步晚,但发展迅速,手机游戏提供数量巨大。
5、专项服务盈利
专项服务指移动运营商为集团、企业或特定用户群体专门定制的移动互联网产品体系。例如:中国移动为农民推出的“农信通”,还有面向集团的“blackberry”业务等,此类业务信息除了按条收费以外,GPS移动定位系统也包括在内。
6、信息服务收费
短信、电话服务是手机自发展以来的主营业务,虽然利润额巨大,但不能代表新媒体的盈利趋势。
三、手机媒体盈利模式的特点
手机媒体多种多样的盈利模式有一些共同的特点,对于我们进一步探究其发展方向、把握市场规律有一定作用,其特点有:
1、角色分开,利益分层
内容供应者和渠道供应商分属不同的利益群体,各司其职,这是手机媒体最大的盈利特点。从产业链的各个环节来看,手机媒体产业链主要由移动运营商、内容提供商、服务提供商、设备制造商、手机制造商和手机用户六个环节组成。③传统媒体的盈利模式是由编辑部门生产编辑当日的版面内容,嵌入广告,再由印刷和发行部门大规模印制和销售。整个过程中传统媒体的主要利润是依赖嵌入在信息产品中的广告,并且从内容管理到发行销售都是由同一利益主体来承担。
手机媒体不会出售有形的信息载体,也就是手机不由内容提供商生产,除此之外,也必须有由移动运营商介入的内容送达渠道才能实现整个生产销售过程。但是在利益链条中,内容提供商和渠道供应商的利益分配却是由服务提供商(SP)占主导的。在新媒体中,占有渠道者得天下。
2、以WAP站点为平台的线上盈利
手机媒体被称为第五媒体的首要条件是“能上网”。在当今手机越来越智能化的背景下,手机用户更多的选择上网获取资讯信息、休闲和娱乐,因此以WAP站点为基础的上网平台足以让无线增值服务利益最大化,业务开发前景良好。2005年2月24日人民网推出的国内首家以手机为终端的无线新闻网——“两会”无线新闻网,是主流媒体首次利用无线互联网对重大新闻事件进行实时报道,也是WAP业务真正运用于新闻传播活动的尝试。此次“两会”无线网站的开通也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访问人次超过300万,总页面访问量超过1500万,强国论坛总发帖量超过15万条,注册用户过10万④。这些都足以看出手机媒体借助网络平台具有的巨大传播价值。
笔者认为,在WAP形式的手机报是国内手机报市场值得开发的盈利模式之一。目前,国内的手机报大多是采用彩信推送(PUSH模式)的方式,电信运营商通过收取每月的订阅费获利,订阅费也因此成为手机阅读市场上盈利最大的部分。但是,由于每月定制的手机报收费模式与长期以来人们免费阅读的心理习惯相背,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INNIC)发布的《中国手机媒体研究报告》显示,2008年,67.5%的用户认为手机报只是传统报纸的补充,只有19.4%的用户认为手机报已经与传统报纸一样重要,多数能接受手机报的用户在面临“掏腰包”时,往往不太乐意。这就限制了手机阅读市场的发展。
如果将WAP平台在线阅读的方式根据中国的市场改良创新,手机阅读也许能开辟出一片天地。《广州日报》在这方面给了我们一些启示。在《广州日报》发展手机报的初期,每天只有两条的推送彩信,后来,《广州日报》根据用户的差异化、个性化需求推出了短信、彩信、WAP等多种版本的手机报,同时,在手机报中配上了文字、图片、音频,利用网络等其他媒体搭建更强大的互动平台。除此之外,对于不同版本的手机报,《广州日报》还实行了差异化定价策略等,这一系列措施使得广州日报报业集团的手机业务自2006年创办以来实现了每年30%的盈利增长。
四、手机媒体的未来发展
首先,传统媒体在新媒体如风暴般席卷而来的当下,对手机媒体应有足够的认识。在手机媒体的内容模式和平台构建模式的盈利方式中,传统媒体都占据着内容服务商的重要地位。但是,由于在利益分成上处于劣势地位以及传统思维模式的限制,传统媒体在新媒体内容提供方面的积极性不高,在内容提供上难以转型,使得内容个性化不足,同质化严重,进一步造成了投资规模和用户规模之间的矛盾。在新媒体发展已势不可挡的今天,传统媒体不应把其当做洪水猛兽,而是应学会把其当做合作伙伴,实现传统媒体和手机媒体的双向共赢。正如朱海松所说,“传统媒体对第五媒体的理解有多深,就会使传统媒体优势的发挥有多强!”
其次,手机媒体在盈利模式上也应逐步转向靠广告收费的模式。像互联网一样,广告应是手机媒体盈利的基础业务。进一步协调好信息和广告的比例,注意广告的形式和观众的接受度是手机媒体应该注意的方向。
当今,手机媒体的互动传播、个性化传播、信息量丰富、用户规模巨大等优点使其拥有无限的发展前景,3G时代以WAP为平台的上网服务更为手机媒体提供了发展可能。但是,其盈利模式还有待进一步探索,技术、体制、手机运营商自身的观念等都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手机媒体的发展。但我们相信,随着技术手段越来越成熟、政策的适度开放、消费者观念的转变,其巨大的商业价值定能得到进一步开发。□
参考文献
①童晓渝、张磊、蔡佶:《第五媒体原理》,人民邮电出版社,2006:92
②《联动优势:大树下的手机支付》,http://www.ccb.com/portal/cn/eshop/
list_serach_result,jsp?info_id=1209
517488100&info_type=CMS.STD&pd
③顾翔,《手机媒体营销模式研究》,重庆大学,2009
④匡文波、王湘婷,《中国手机发展年表》[J].《对外传播》,2009(2)
(作者单位: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责编:姚少宝
手机媒体运营概况 篇7
关键词:手机,媒体,移动互联
1. 手机的产生和发展
手机, 在英文中表示为mobile phone, 意为移动电话。
1973年摩托罗拉公司的马丁库帕Martin Cooper发明了第一部手机, 几乎有鞋盒大小。但直到12年后, 在1985年, 第一部具有现代意义、真正能够实现移动通讯的手机才诞生。
在40年的历史中, 手机历经了很多演变:外形越来越小巧, 从原来的3公斤到现在的100多克;功能越来越丰富, 从只有语音通话功能到现在的图片、信息、声音传输。
根据功能的不同, 手机分为几个阶段:第一代, 即1G时代, 手机只是一个可以移动通话的工具。而2G时代的手机, 已经实现了上网、拍照、收发邮件和短信, 因而, 2G时代的手机已经成为了一个新媒体。3G时代的手机, 又在之前的基础上增加了高速数据传输的服务, 从而能够提供更丰富的移动多媒体业务。
根据中国工信部统计数据, 截至2013年3月底, 中国共有11.46亿移动通信服务用户, 比去年同期增长12.46%, 占全国人口的84.9%。11.46亿移动通信服务用户当中, 有8.1739亿用户接入移动互联网, 占全部用户的71.34%。有2.7727亿是3G用户, 占全部用户的24.20% (1) 。至此, 移动通信服务在中国实现了高渗透率, 而移动互联服务的覆盖面继续扩大。手机完成了从人际沟通工具向大众媒体的转变。
2. 手机的运用
2.1 短信
短信即SMS (Short Messaging Service) , 是用简短文字 (最多160字符) 传达信息的方式。短信曾经在全球盛行, 而在中国尤为如此, 其原因之一是中国高昂的移动通讯收费, 另一原因是短信符合中国人含蓄婉转的表达方式。
2013年3月份, 移动通信服务用户发送短信745.8亿条, 平均每个手机号码每天发送2.11条短信。而在除夕之夜, 中国人发送的短信数量破百亿。
短信的几个特点让其具有了媒体的雏形。
1) 双向、互动且非同步。
短信的发送和阅读可以是非同步的, 与电话交谈相比, 短信能减少对他人生活的打扰。
2) 趣味性和娱乐性
手机用户中流传的各种层出不穷的“段子”形成了独特的手机短信文化。
3) 与语音通讯不同, 它可以实现一对多的信息传达, 即群发功能, 因此它具有短时间内迅速进行信息扩散、信息分享的能力。除了在原有人际关系网络之中进行传播外, 短信还能在非现有人际网络中传播的功能, 其主要形式是短信广告、短信新闻。
在各大选秀节目中, 如《超级女声》、《梦想中国》, 短信参与投票更是为节目组赚取了丰厚的利润和超高人气。
随着移动互联的发展, 出现了其他更为生动、丰富、经济的传播方式, 如微信, 短信作为信息通讯的数量正在急剧下降, 但短信却是手机走向媒体化的第一步。
2.2 APP
APP是英文Application的简称, 由于i Phone等智能手机的流行, APP指智能手机的第三方应用程序。比较著名的APP商店有Apple的i Tunes商店, Android的Android Market, 诺基亚的Ovi store, 还有Blackberry用户的Black Berry App World, 以及微软的应用商城。 (2)
一开始APP只是作为一种第三方应用的合作形式参与到互联网商业活动中去的, 随着互联网越来越开放化, APP作为一种盈利模式开始被更多的互联网商业大亨看重, 如淘宝开放平台、腾讯的微博开发平台, 百度的百度应用平台都是APP思想的具体表现, 一方面可以积聚各种不同类型的网络受众, 另一方面借助APP平台获取流量, 其中包括大众流量和定向流量。
APP还吸引了大量的传统媒体, 传统报纸、杂志纷纷将战场转移到了移动互联。随着城市人群交通时间长、节奏快, APP的运用能充分利用人们碎片化的时间, 给人们提供信息和娱乐。
APP使得手机成为了大众媒体的一个平台, 进一步加深了手机作为媒体的特性。
2.3 手机微博
微博, 即微博客 (Micro Blog) 的简称, 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平台, 用户可以通过WEB、WAP等各种客户端组建个人社区, 以140字左右的文字更新信息, 并实现即时分享。最早也是最著名的微博是美国的twitter。2009年8月中国门户网站新浪推出“新浪微博”内测版, 成为门户网站中第一家提供微博服务的网站, 微博正式进入中文上网主流人群视野。2011年10月, 中国微博用户总数达到2.498亿, 成世界第一大国。 (3)
微博的最大不同之处, 在于它的传播机制。微博内容会展示在博主所有粉丝页面上, 粉丝可以进行转发。传播不再是点对点 (1:1) 、点对面 (1:n) , 而是裂变式的广泛传播 (1:n:m) 。这样的传播方式, 使得信息流速度极快, 覆盖人群极广。
另一方面, 微博使得任何一个博主都变身为媒体, 可以进行传统媒体, 如报纸、广播、杂志所能进行的传播活动, 因此, 微博也被称为是一个“自媒体”“We Media”。
微博具有强大的时效性, 特别是对于敏感事件的发布。
手机微博, 即微博的手机版本。
当微博以手机作为平台时, 尤其是当多数的手机具备了拍照功能, 就进一步地发挥了微博的实效性与自媒体特性, 真正实现任何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能够发布信息, 人人变身媒体记者, 这对传统的新闻采集发布方式是一个巨大的冲击, 美国《芝加哥太阳时报》2013年5月30日宣布裁掉整个摄影部。。
微博往往成为各种重大新闻最早的消息来源, 在中国, 微博大量揭发贪污腐败、报道不公正社会现象, 对于中国向法制化、民主化道路前进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2.4 微信
微信是腾讯公司推出的, 提供类似于Kik免费即时通讯服务的免费聊天软件。用户可以通过手机、平板、网页快速发送语音、图片和文字。微信提供公众平台、朋友圈、消息推送等功能, 用户可以通过摇一摇、搜索号码、附近的人、扫二维码方式添加好友和关注公众平台, 同时微信帮将内容分享给好友以及将用户看到的精彩内容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4)
与其他手机功能不同, 微信从一开始就是以手机作为操作平台, 而不是网络简单地向移动互联的延伸。
微信是多种新媒体和通讯功能的集大成者, 它综合了微博、短信、QQ群的功能, 不仅如此还更加强大, 特点如下:
微信有着类似微博的功能, 如用户可以记录自己的生活、分享给他人。与微博不同的是, 微博博主与粉丝可以素不相识, 只要愿意, 任何人都能关注别人的微博。因此微博中串联起来的人际关系较弱, 但粉丝数量可以众多。因此, 微博更公共化, 属于弱关系群。相比之下, 微信用户与其通讯录上的联系人之间大多彼此相识, 相互分享公共信息、生活点滴、娱乐笑话等, 属于强关系交际圈。
微信也有类似短信功能, 不同的是, 微信不仅可以传输文字, 还可以传输声音文件, 并且比短信有着巨大的优势———免费。因此, 自微信开通以来, 移动通讯服务商的短信服务营业额大受影响。
微信所具有的微博、短信、QQ群功能, 通过手机这个移动互联平台, 进一步提高了互动性和分享性。
除此之外, 微信还有很多创新功能:
新闻推送功能:微信已经成为了很多新闻的首个消息来源;
漂流瓶:通过扔瓶子和捞瓶子来匿名交友;
微信摇一摇:是微信推出的一个随机交友应用, 通过摇手机或点击按钮模拟摇一摇, 可以匹配到同一时段触发该功能的微信用户, 从而增加用户间的互动和微信粘度。
2013年8月5日, 腾讯公司发布微信5.0, 其中新增了条形码在线购物服务, 用户只要将手机对着商品条码扫一扫, 微信会显示该商品在网上的卖价和购买链接。尽管目前可进行比价的商品数量还较少, 但可以预见此功能将进一步加速网购对实体购物的冲击, 也使得腾讯的微信更强大, 增强了用户对其的依赖度。
截至2013年01月注册用户量已经突破3亿, 是亚洲地区最大用户群体的移动即时通讯软件。
2.5 手机打车软件
“嘀嘀打车”、“大黄蜂”是2013年初出现的免费的出租车叫车应用软件。是对传统叫车服务的革命性突破。用户输入其想要到达的目的地, 软件会自动定位, 将叫车信息发送给已安装软件的周边出租车驾驶员, 出租车驾驶员意愿自愿接单, 驶往用户叫车地点。与传统电话调度模式相比, 打车软件有着如下几个特点和优势:
1) 一旦接单后, 乘客能够看到驾驶员信息 (姓名、电话、车牌、以往乘客评分) , 这相当于给驾驶员建立了一个诚信追踪系统, 大大提高了乘车的安全性和服务质量保障。
2) 接单后, 定位系统会追踪驾驶员所处位置, 因此乘客可准确判断司机到达时间。
3) 价格充分反映市场需求。在高峰时段, 乘客可加价以获取稀缺的出租车资源, 在低谷时段, 乘客也可降价出价。
打车软件提高了服务质量, 更有效地配置了出租车资源, 也增加了驾驶员收入和工作的乐趣。
3. 未来手机媒体发展展望
曾有学者说:“手机是具有通讯功能的迷你型电脑, 因此手机媒体不是独立的媒体形态, 而是网络媒体的延伸, 是移动互联。”对此笔者有不同看法, 手机不仅可以是独立的媒体, 更有着超媒体的强大。
未来, 手机将进一步智能化, 其特点是:硬件上具有CPU, 软件上具有操作系统。手机芯片将由双核进入多核, 屏幕将越来越大, 三星最新推出的手机具有堪比平板电脑的屏幕。随着手机功能的增多, 耗电量也将增大, 目前电池使用时间短的问题将随着技术的突破得到解决。此外, 可以预见的是手机的外形将更个性化、小巧化。
随着3G技术的普及以及4G时代的到来, 手机将与互联网融为一体, 网民都是手机用户、手机用户都是网民, 手机拥有量将超过电脑。
移动购物将快速发展, 传统购物将继续受到巨大冲击, 进一步萎缩, 但不会消失。
手机媒体将与网络媒体一起加速纸质媒体的萎缩, 有了移动互联, 人人都是记者和摄影师, 新闻将更加具有时效性、内容将更丰富、信息量将大增。而手机媒体所营造的“拟态环境”其真实性将大大高于传统媒体, 因为信息的报道权分散化、信息流更平等
手机功能将进一步增多, 手机支付、手机购物、手机出行、手机资讯、手机游戏、手机视频、手机社交等功能将更丰富化, 而相对而言手机的通讯功能被淡化。
未来, 手机将成为用户每日不可缺少的生活伙伴、信息来源、娱乐工具以及支付终端, 片刻不能离身。因此手机将成为用户主要的身份识别系统, 包含了用户最大量的信息, 实现手机与用户身份融合。
未来, 人人都是手机人。
参考文献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http://www.miit.gov.cn
②③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1567099.htm
手机媒体的发展 篇8
据统计, 截止到2012年初, 全球手机用户数量已经达到了60亿, 其中有超过1.2亿的互联网用户, 手机接入互联网占全球网站点击的8.49%。而来工信部2012年的统计, 全国移动电话用户也已经突破10亿, 其中3G用户达到了14, 391.9万户。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 手机已经成为了与普通民众生活息息相关的物品。而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智能手机在功能上的不断推陈出新, 原本作为人际交流中介的手机, 逐渐成为了信息社会的主要信息载体与传播媒介, 并逐渐演变成手机媒体。
一手机媒体的发展优势
1.体积小巧, 便于携带, 隐蔽性好
早在2001年的“9.11”事件中, 手机就已经作为传播新闻信息的工具, 借助其自身的这些优势, 发挥了让人不可小觑的作用。由于体积小巧, 人们一般随身携带, 因此, 手机能在新闻事件发生的第一时间及时记录下宝贵的信息资料, 这为后来的报道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同时, 手机拍摄可以在对象不易觉察的情况下进行, 从而保证了画面、声音的真实自然, 保证的新闻的真实性, 增强了现场感。
2.用户广泛, 普及率高
从媒体理论上来看, 衡量一个媒体是否具有竞争力的一个主要因素就现实和潜在的受众数量。而对于手机媒体来说, 最不需要担心的就是用户资源。从笔者截取的以上数据中可以很明显地看出, 手机媒体的受众数量之广。同时, 这些众多的手机用户, 是在近十几年尤其是在近几年迅速增长的。这也充分说明了手机媒体发展的爆发力和生命力。
3.平台更加开放, 形式多种多样
上面笔者说到手机媒体的受众数量庞大, 其实, 如果转换一个角度就可以发现, 这些手机媒体的受众群体, 同时也是信息传播的来源。正如上文提到的“9.11”事件, 而至2004年南亚海啸, 再到2005年伦敦地铁袭击事件, 乃至最近的叙利亚争端、埃及冲突等等。这些事件中, 都有事件亲历者在现场用手机记录下许多珍贵的一手资料, 继而被传统新闻媒体所采用。可以说, 手机媒体的参与者更加广阔, 手机媒体的受众不仅仅是单纯的被动接受信息, 他们本身也在传播着许多信息。大到国家大事、时政要闻, 小到身边的一个善举、自己的日常生活。他们以视频、照片、录音、上网等多种形式参与其中, 体现了手机媒体开放的姿态和多彩的形式。
4.手机媒体成本低
随着行业趋势的向前发展, 手机在基本收费以及增值业务的收费方面, 都在逐渐走向低廉、成熟。尤其是受运营商的大力宣传和推动, 3G业务的逐渐普及, 更是为手机接入互联网提供了更多的技术和经济上的便利。手机媒体在记录和报道时, 不需要很多的费用, 有些仅仅占用了一小部分上网流量。而传统媒体的报道, 由于其专业设备、人员的限制, 其成本往往数倍于手机。
二手机媒体发展的制约因素
当前, 手机媒体已经成为了人际传播的主流和大众传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突破了传统媒体的局限性, 有着上述的及其他的一些优势, 但同时, 它的发展也受主观和客观的许多因素的制约。
1.手机媒体的参与者大多缺乏专业素质
正因为手机, 尤其是只能手机的诸多功能, 它才成为了一个综合性的媒体。它融合了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多种媒体的特点和功能, 涵盖了文本、音频、视频等多方面、多领域的内容。因此, 要想充分利用这些丰富的资源和多样化的功能, 手机媒体的从业人员必须要有比较专业的技术。而从目前的情况可以看出, 手机媒体的参与者大多是普通民众, 缺乏媒体行业的技术和对信息的敏感性。因此, 缺少这种综合性的媒体的从业人员, 就为手机媒体真正发挥媒体功能增加了难度。
2.手机媒体的诸多方面受运营商的制约
在刚刚过去的微信收费风波事件中, 运营商对于手机媒体的限制和制约就可窥斑见豹。微信作为一款社交软件, 其开发者并未提出对其进行收费, 而手机网络运营商却以各种借口欲对其进行收费。虽然最终并未实施, 但是在整个过程中对于用户的影响之大就能从参与话题讨论的人数中得到说明。而传统媒体所依赖的广告业更是受制于运营商。在目前的运营模式中, 手机媒体的广告业这一块并未对外开放。不过, 这跟手机媒体刚刚起步也有关系。传统媒体的广告部分经过长久的发展, 各方面监管和运营的机制比较健全, 而手机媒体暂不具有这诸多条件。
3.信息庞杂, 鱼目混珠
手机媒体的受众、参与者广泛固然有其好处, 对行业发展也有推动作用。但是, 也由于这过于庞大的人群, 信息的提供往往纷繁复杂。想要在其中找出有价值、有意义的信息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而新的信息不断涌现, 就更为媒体工作者的工作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同时, 由于一些人法律意识淡薄, 道德素质缺失, 许多虚假、垃圾信息不免充斥其中, 给行业发展带来了负面的影响。
三结语
作为新兴的信息传播方式, 手机传播的经济性、互动性和方便性, 深受用户的喜爱。它有着自身发展的独特优势, 但是也存在着上述及其他的一些问题。因此, 要让它持续、健康地发展, 必须要有关人员采取措施, 例如:加强手机传播的法律法规建设;加强传播过程中的监督管理;提高人们的道德素质, 规范手机传播的伦理道德;不断提高和完善技术手段等等。随着手机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低位越来越不可或缺, 手机媒体在普通人获取信息的方式中也会逐渐成为更为重要的手段。
摘要:数字报纸、数字广播、手机、移动电视、网络、触摸媒体等等诸多的新媒体不断涌现。新媒体的发展日新月异、百家争鸣。作为新兴的信息传播方式, 手机传播的经济性、互动性和方便性, 深受用户的喜爱。
传统媒体与手机媒体的依存和互动 篇9
随着手机用户的普及和信息技术的发展, 手机短信开始作为手机这种新兴媒介的存在形式逐渐参与到大众传播中。此时的手机短信已具备了构成大众传播需要具有的三个要件:一是专业的或有意识的传播者, 二是可以大规模传播信息的媒介, 三是数量众多的受众。
由于新媒体的不断涌现, 使得传统媒体开始向新媒体融合, 以谋求新的发展机遇。以2004年7月《中国妇女报》推出的全国第一家手机报《中国妇女报·彩信版》为代表, 手机报热潮迅速席卷全国。目前, 我国手机报已增加到300多种, 进入了高速成长期。手机电视是融合移动通信和广播电视特点的新业务。2004年3月以来, 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相继推出了手机电视业务。目前, 上海文广集团、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等均与移动运营商合作, 开展手机电视业务。
手机报、手机电视作为手机媒体的存在形式, 将传统媒体与手机媒体的功能有机结合, 表现出与众不同的媒介特性:集合了纸质媒介的书写和互联网交互的优点, 并拥有无线传播的独特优势———移动、即时。同时, 继纯文本短信之后的多媒体短信完全整合了视频、图片、声音和文字等形式。这些优势的迅速发展, 进一步确立了手机作为媒体的地位与发展方向, 也在改写着媒体的生存法则。
手机媒体将是一种完全以个体为中心构造的媒体。这对于手机媒体的发展来说, 无疑具有推动的作用。毕竟, 许多人基本上已是机不离身, 一个用惯它的人一旦缺了它, 就会像摘掉“感官”一样难受。
传统媒体的躁动
手机上网降低了网络使用的门槛, 使没有接入条件或电脑的人也可以使用互联网服务。2009年, 中国手机网民占整体网民的60.8%。手机上网成为互联网用户新的增长点。同时, 2009年初3G的开通使得手机上网的速率大幅度提升, 手机上网成了潮流, 庞大的手机用户拉动了新一轮网民增长。在手机用户中, 目前有77.8%的用户使用手机在线聊天服务, 这依然是手机上网的首要应用。第二位是手机阅读, 用户的比例占到总体手机网民的75.4%。手机新闻网站、手机小说、手机报等业务已经成为影响手机网民的最重要应用之一。 (1)
从某种意义上说, 每一种新媒体的产生都是弥补之前媒体的不足。然而, 一直以来, 传统媒体都在扮演着新媒体“奶妈”的角色, 每出现一种新媒体, 都以它之前的传统媒体为其内容。无论是报纸诞生后的广播、电视、网络, 还是手机媒体皆是如此。在这样的情况下, 传统媒体要想继续生存, 向新媒体扩展经营已成了其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是随着这样的转换, 相伴而生的情况就是:报纸仍有人阅读, 只是报纸读者在总人口中的比例每年都在减少。尽管人口数量在增加, 但是报纸的发行量持平。报纸仍然可以带来利润, 然而这仅仅是因为在某一群体中存在着实际上的报业垄断;电视节目的观众群体在激烈的竞争中被分割;许多广播电台播送的都是网络新闻或当地报纸上的新闻, 需要用自己的记者采写新闻的广播电台越来越少。
手机媒体带来的挑战已经摆在了面前, 尤其是挑战的压力变得更为紧迫。以报纸为例, 媒体已经开始从以印刷为中心, 转向平台中立。主流的报社都在同时向报纸、电脑、手机、电视及广播提供内容。当然, 这也使报社承受了双倍的成本———向“旧世界”提供纸质新闻的成本和向“新世界”提供数字新闻的成本。而且由于没有找到网络新闻的商业模式, 报纸的生存日趋严峻。
从传统媒体对手机媒体这一新媒体草率的忽视, 到一拥而上地介入, 再到现今对自身生存或多或少的沮丧, 这一切使得传统媒体像是处于动荡之中, 事实也的确如此。
依存难舍
传统媒体与新媒体间本来就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从媒体形式的角度来看, 新媒体略占优势, 而传统媒体则凭借历史的权威性和新闻制作能力, 一直保持着自己的地位。
对于新媒体的发展前景, 目前还并不明确。但可以肯定的是, 传统媒体不会就此消失, 新媒体也有其本身发展的局限性。这些现实大概有助于解释为什么电视的到来并没有像20世纪50年代人们预言的那样导致报纸、广播的消亡, 互联网的出现也并没有导致电视、广播、报纸的消亡。这完全是技术还没有催生出一种所谓的“杀手”媒体, 注定能把其他媒体淘汰出局。
然而, 手机媒体的到来, 似乎正朝着这个方向发展。如果这种对未来的预想确实接近我们能预见的内容, 那么这样的过程会把不同的媒体拉得更紧, 使媒体整合而不是淘汰。
此外, 手机屏幕和电池容量还不适合进行长篇阅读或长时间收看视频, 受众的阅读习惯正悄然发生变化。事实上, 这些从电脑网络媒体就已经悄悄开始了:当鼠标或手机触摸屏从一个超链接滑至另一个超链接, 浏览器从一个页面跳至另一个页面时, 受众已经逐渐适应了这种跳跃的、非线性的阅读习惯, 同时他们的注意力已经变浅, 并且容易被分散。
这是“眼球经济”产生的背景, 也是手机媒体时代的典型场景。《经济学人》在谈到媒体的未来时称, 关于新闻的未来, 唯一可以确定的是:它将与过去完全不同。
以2009年至今中国手机媒体的发展情况看, 尽管因金融危机带来的负面影响有可能导致手机媒体面临着巨大的资金压力, 但无论是从内容、技术还是盈利模式上看, 手机媒体的主流方向未变。媒体变革的历史已证明了一个道理:当面临新媒体时, 传统媒体所给予的拥抱远比推开或者貌合神离对彼此更为有利。对于手机媒体, 同样如此。
参考文献
我国手机媒体现状研究 篇10
一、认识“手机媒体”
根据中国互联网网络信息中心 (CNNIC) 的研究报告, 以及百度百科等对“手机媒体”解释, 我们可以把手机媒体定义为:“手机媒体”是以手机为视听终端、手机上网为平台的个性化信息传播载体, 它是以分众为传播目标, 以定向为传播效果, 以互动为传播应用的大众传播媒介, 是公认的继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之后的“第五媒体”。其表现形式上主要分为:微信、短信、彩信、手机报、手机音频广播、手机媒体视频/电影、手机电视、手机小说、手机互联网……当前我国手机媒体用户使用最广泛的为:微信、短信、互联网等。
“手机媒体”包含了传统媒体的优点, 并兼具无线网络媒体传输的随时、随地、随身的特点。因此, 手机媒体与传统媒体相比具有极大的优势。首先, 便于携带, 传播速度快、范围广。再次, 多媒体方式传播, 满足了用户的个性化, 受众细分更具体。最后, 手机媒体互动性强。当然, 作为一种媒体的存在形式, 手机媒体也并不是十全十美, 毫无瑕疵, 其不足之处也十分明显, 下文将进行探讨。
二、手机媒体的发展现状
(一) 国家政策支持手机媒体的发展
2015年5月8日, 工信部发布了《关于实施“宽带中国”2015专项行动的意见》。《意见》要求, 完善4G网络覆盖, 推进4G加快发展, 优化宽带网络性能, 提高宽带网络速率。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 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 积极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趋势。新建4G基站超过60万个, 4G网络覆盖县城和发达乡镇;新增1.4万个行政村通宽带。正因为有了国家政策上的支持, 国内的主要网络供应商也开始大力投资发展移动无限媒体更广阔的硬件平台。
(二) 网络运营商三分天下, 一家独大
之前的移动运营商主要由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两家, 其中, 中国移动一家独大。为了改变这样的局面, 2008年中国电信行业进行了重新整合。移动、联通、电信三者互为竞争对手, 同时它们提供的网络服务标准互不相同, 这给我国手机媒体发展带来了较大的影响。例如, 手机的选择、运营商的选择上就存在大量问题需要解决。
(三) 传统门户网站占主导地位
就目前我国手机媒体的内容供应商方面看, 比较有影响力的还是传统网站门户的手机互联网站, 主要有新浪、搜狐、网易、腾讯等四家门户型资讯网站, 以及百度和谷歌为主的搜索引擎。
由于传统互联网所积累和培养起来的用户数量庞大, 因此在手机网站 (wap) 他们同样有了先天优势, 并且它们的用户群的忠诚度比较高, 后进入者很难改变这些用户的习惯。
三、手机媒体面临的问题和对策
(一) 传播更快, 国家监管更困难
手机媒体传播速度更快, 更有影响力。这给人们便捷地获取信息提供了很大的方便, 但是国家监管的难度更大了。垃圾信息、电信诈骗、虚假新闻等, 严重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活, 扰乱了社会秩序。
(二) 资费高, 影响用户使用
资费问题一直是我们国家大多数用户始终关注的一个问题。如今, 手机媒体产品的消费水平比较高, 特别是4G网络服务后的资费标准, 对普通收入水平用户还是望尘莫及的。笔者个人认为, 在资费标准的制定上, 应该由国家相关部门组织行业专家调研主持, 有相关提供网络服务的网络运营商方面代表和代表广大用户的代表三方参与讨论制定。如我国现今仍然存在的, 引起大量争议的手机漫游费, 手机流量到月清零等问题。总之, 我国的手机媒体正处在发展上升阶段, 如果国家有关部门和企业不充分考虑手机使用的资费问题, 那么即使有现今的技术, 再好的服务, 都会产生与消费者的纠纷。
四、我国手机媒体发展展望
(一) 手机媒体的影响越来越大
从手机媒体产品的数量种类, 以及手机媒体用户数量可以看出, 手机媒体已经成为新媒体的代表, 已经在现今的社会发展中, 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它已经深深植入普通用户的生活习惯中, 影响着并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
(二) 手机媒体的发展趋势
手机媒体业务的发展离不开国内国外两大影响因素:就国内来看, 不但手机网络运营商进行了重新地组合, 而且国家也积极推动4G商用化的进程, 此外移动宽带化和宽带移动化也已形成;就国外的因素看, 国外已有成熟的产品和商业模式, 这些成功的运用范例, 也为我国手机媒体业务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在这些因素的综合影响下, 中国手机媒体业务的发展呈现出以下这些特征:
(1) 手机媒体的最大优势是信息内容的个性化。手机较之于固定电话, 一是轻巧便利, 便于携带。二是作为通讯工具, 它不易受空间地点的限制。正是因为这些特点, 利用手机来传播新闻信息才成为现实, 同时, 由于上网越来越便利, 人们通过手机阅读新闻, 发布新闻, 点评新闻也就成了生活的常态。
(2) 手机媒体与用户充分融合。手机媒体普及之后, 用户已成为双重角色, 他们既是内容的消费者, 也是内容的制作者。作为内容的生产者, 用户可以随时随地拍摄照片、录制声音、输入文字;作为内容的消费者, 用户也可以随时随地下载视频、播放音乐, 访问各种各样的移动互联网。这是手机媒体发展的技术优势, 也是业务的发展趋势。
五、结论
手机媒体对我国的社会产生了巨大影响, 对国民生活习惯也产生了极大的改变。面对受众的日趋多样化, 网络提供商和内容提供商如何满足消费者多元化的消费需求, 征服在如何制定相关法律措施维护行业秩序、引导用户、维护国家安全等方面依然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经过十多年的发展, 我国手机媒体已经初具规模, 期间所取得的成就值得我们庆贺, 但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依然需要持续关注。
参考文献
[1]仲志远.网络新闻学[M].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7.
手机媒体的现状及其管理 篇11
关键词:手机媒体;生活;管理
中图分类号:G20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8809(2010)10-0211-01
一、手机媒体的形成
(一)手机媒体的定义。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手机与互联网的结合已经使其成为一个重要的大众传播媒体。手机媒体已经被公认为继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之后的“第五媒体”。对于手机媒体,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教授匡文波是这样定义的:手机媒体是借助手机进行信息传播的工具;而且手机媒体是网络媒体的延伸。
(二)手机媒体的优势。
1、高度的便携性。手机因为其小巧的外观使它携带起来的特别方便,可以说手机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那么,也就是信息传播极其方便。手机媒体真正跨越了地域和电脑终端的限制。
2、广泛且迅速的交互性。手机传播打破了传统媒体的单向传播方式,使传播者和受众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双向沟通。手机媒体的这一特性使其具备了材料收集、读者调查、评论收集等功能。例如:生产商可以通过手机向用户发送调查问卷,从而对产品的销售策略做出调整;各大电视选秀栏目也可以通过观众的手机短信投票数来为选手打分;近几年的央视春节晚会也是通过手机短信投票的形式选出最受观众喜爱的节日。手机媒体实现了更广泛、更迅速的互动。
3、拥有极其丰富的受众资源。据英国《金融时报》2006年2月1日报道,全球已有15亿-20亿人使用手机。拥有手机的人数是所有报纸读者的两倍多,手机用户也远远超过网民数。手机传播拥有广大的受众,使其传播的信息能够被更广泛的阅读。现在很多商家通过手机媒体发放产品广告,以扩大产品的影响力。
4、传播与更新速度快。手机传播是一种数字化传播,传播速度快、时效性强、范围广、限制因素少。手机媒体的优势就在于它可以全天候服务,传播者可以随时随地把信息传输到用户。
5、多媒体。3G时代的手机传播是一种多媒体的传播。3G为手机媒体的成熟的奠定了技术基础。从此手机可借助文字、图片、声音等的组合来进行传播活动。这种多媒体传播组合可以更加真实地反映所报道的对象,给受众带来更加真实的视觉感官。同时这也使手机媒体更加趋于成熟与一体化。我们可以随时随地利用手机完成拍摄、编辑、传输等。这也使手机在危机时刻成为了采访工具。2009年lO月24日,长江大学学生搭人链挽救少年的事件中,在那万分危机的时刻就是岸边的同学用手机拍摄下了大学生救人的过程。
(三)手机媒体的劣势。
1、虚假与不良信息的传播。有很多不法分子借助手机短信发布虚假信息,招摇撞骗,侵犯公民个人隐私,严重扰乱了社会秩序。
2、侵犯个人隐私。随着手机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很多不法之徒利用手机进行偷拍并传播。
3、信息垃圾。目前,垃圾短信已不计其数,已经影响到我们的日常生活秩序。
4、信息安全。一些手机的黑客针对手机的软件专门设计了一些病毒,对广大手机用户进行攻击。
(四)、生活中的手机媒体
1、手机报。2004年7月8日《中国妇女报》推出了全国第一家“手机报”——《中国妇女报·彩信版》,从此手机报走入了我们的生活。手机报是依托手机媒介,有报纸、移动通信商和网络运营商联手搭建的信息传播平台,用户可通过手机浏览当天发生的新闻。截至2009年6月底,手机报付费用户数已达4524万户,2009年前半年总收入达到9.2亿元。手机报以其动态化的服务、强大的互动性以及多媒体传播的实现吸引着广大受众。在手机报蓬勃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诸多问题,例如:内容同质化、消费人群定位不准、技术瓶颈、广告植入困难以及价格偏高等。
2、手机电视。所为手机电视业务,就是利用具有操作系统和流媒体视频功能的智能手机观看电视的业务。手机电视最初出现于日本,随后韩国、英国、意大利等国也有了不少手机电视用户。据市场研究公司IMS Research预测,到2010年底,全球将有1-2亿以上手机用户接收手机电视服务,而在中国也将超过3100万用户。但是,目前我国手机电视业务仍处于起步阶段,手机电视业存在着许多不确定性。
3、移动搜索。根据2009年7月发布的2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止2009年6月手机搜索的用户占手机用户总数的26.2%,约4074万人。随着3G的推广和应用,移动搜索成为各移动运营商、搜索引擎厂商关注的重要领域。
4、手机图书。即将数字化后的图书利用手机作为终端进行阅读的一种信息传播方式。这将极大地为受众提供了便利,电子书比起传统的书籍更加轻便,而且可以同时储存上百种书目,方便随时随地阅读。
二、如何管理手机媒体
手机媒体在为我们的生活带来极大便捷的同时也存在着很多的隐患。那么如何经营手机媒体就成为了炙手可热的问题。
手机媒体在高速传播信息的同时也带了许多信息垃圾,如果任由其自由发展将会扰乱社会秩序,破坏社会稳定,甚至危害同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所以,对于手机媒体的管理一定不可忽视。
那么在监管手机媒体的过程中又会遇到怎么的难题呢?首先,手机媒体的传播者身份具有隐蔽性,这在一定程度上为那些利用手机传播不良信息的人带来了便利,同时也为执法部门的监管带来了困难。其次,手机用户的海量性。由于手机用户众多,手机传播的信息量也相当大,可以说社会控制对于手机来说,几乎是没有作用的。还有一些诸如跨地域传播以及政策法规滞后等问题都为管理手机媒体设置了障碍。
目前国家也出台了很多关于管理手机媒体的方法,如手机实名制,这是目前为止最有效的措施之一。手机实名制可以有效遏制屡禁不绝的不法短信,还可在一定程度上节约号码资源,同时可以减少话费欠费等问题。
参考文献:
[1]匡文波,手机媒体概论[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5
[2]蒋宏,徐健新媒体导论[M],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4
手机媒体与融合监管 篇12
一、手机媒体是产业融合的产物
此前, 在新闻传播学界谈论的较多的是媒介融合。在英文中, 与汉语“融合”对应的词汇是Convergence。Convergence一词与大众传播真正意义的联姻源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计算机和网络的发展。 (1) 1977年, 法悖 (Farber) 和芭冉 (Baran) 发表了《计算与通信系统的聚合》 (the convergence of computing and telecomunication systems) 一文。
1978年,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尼古拉斯·尼葛洛庞帝 (Nicolas Negroponte) 用一个图例演示了三个相互交叉的圆环趋于重叠的融合过程。这三个圆环分别代表计算机工业、出版印刷工业和广播电影工业。美国马萨诸塞州理工大学教授I·浦尔 (I·Pool) 在其写于1983年的《自由的科技》 (The Technologeies of Freedom) 中, 提出“传播形态融合” (the convergence of modes) 的理论。他认为数码电子科技的发展是导致历来泾渭分明的传播形态融合的重要原因。
2000年初, 当美国在线与时代华纳宣布合并之时, Convergence已经成为电子信息传播中的常用语。在汉语中, Convergence一般被翻译为媒介融合。
如今“媒介融合”已变成新闻传播领域中的常用语, 但在使用时含义却有很大的差别。李奇·高登 (Rich Gordon) 将媒介融合的含义分为六类, 即媒体科技融合、媒体所有权合并、媒体战术性联合、媒体组织结构性融合、新闻采访技能融合、新闻叙事形式融合。
在笔者看来, 首先, 手机媒体当然是媒介融合的产物, 因为手机的媒体化必须依赖于媒体科技的融合。没有数字技术、宽带技术等的发展和应用, 手机缺乏媒体化的物质基础。现在, 手机短信、手机报、手机广播、手机电视和手机网站等各种传播形式都能在同一部手机上实现, 这实际上是电信业、计算机业、出版业和广电业等四个圆环的相互交叉, 已经超出了尼葛洛庞帝30年前的想象。
但是, 手机媒体又不仅仅是媒介融合的产物, 它实际上是一种产业融合的产物。手机的媒体化发展已不仅仅是媒体之间的事了, 它需要电信运营商、技术服务商、内容提供商、终端生产商等众多企业的紧密合作。这些企业合作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实现手机的媒体化, 虽然它们并不都是新闻传播机构。也就是说, 手机媒体的产生和发展, 使得一些原本与传媒无缘的企业也开始投身到传媒业中来。
二、手机媒体对现行管理体制提出挑战
手机的媒体化发展带来了广电业、出版业、电信业、IT业和电子业之间的大融合, 横跨电信、新闻出版、广电等部门。从实践来看, 这个新产业的出现给现行的管理体制带来了挑战。
首先, 它提出了电信运营商与传统媒体之间权责划定的新课题
近年来, 我国的手机报发展势头很猛。从2004年7月18日第一家手机报——《中国妇女报彩信版》开通至今, 我国的手机报已发展到100多种, 但其中“发行量”最大的不是报社主办的手机报而是中国移动自有的《新闻早晚报》。这种情况引发了报社等媒体单位人员的强烈不安, 因为当移动运营商开始自办手机报时, 它还有多大诚意与传统媒体合作就是一个值得质疑的问题。
一个不争的事实是:手机报的上游环节完全掌握在移动运营商手中, 它们的政策决定了手机报的价格和发行是否顺畅。在手机报的整个产业链中, 作为内容提供商的媒体和技术支撑公司都不是不可替代的, 而垄断了渠道资源的移动运营商才是不可替代的。
作为全球最大的移动通信运营商——中国移动, 近年来正在有计划有步骤地进入传媒业。对于中国移动来讲, 由通讯领域进入信息领域, 这是事业发展所激发的勃勃雄心。而报社也把手机报当作向数字媒体进军的一种表现形式, 其最终目标是建立内容为王的综合信息平台和综合信息服务品牌, 成为数字时代信息产业链的盟主。两者的战略目标趋同, 决定了它们在现实生活中必然会发生碰撞。
报社一直坚持拥有手机报内容的终审权, 移动运营商只能负责发布渠道的建设。它们认为, 放弃终审权既不利于开展舆论引导工作, 也不利于今后报业数字化的长远发展目标, 但移动运营商并不愿意放弃对内容部分的管理和整合, 提出由报社负责编发新闻, 由运营商负责编发实用信息、确定版式及发布前的终审等。两者的冲突和矛盾一直不断, 但由于移动运营商处于强势地位, 报社不得不委曲求全。
在我国手机电视的发展中也存在着对抗现象。2004年以来, 国内运营商就开始积极推动手机电视的普及应用, 很快就形成了中国广电、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三足鼎立的发展态势。在最初阶段, 这种各自发展的局面对于手机电视的推广普及有好处, 但当它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就应走向融合。这是因为在手机电视的各项实现技术中, 基于移动网络的技术和基于数字广播网的方式各有利弊, 最为理想的技术模式是利用数字广播网进行视频音频下行传输, 同时利用移动网络进行用户与业务管理、计费、交互信息以及点播, 以便实现两个网络的优势互补。只有实现广电部门手机电视和电信部门手机电视的融合才是最为理想的状态。但目前在全国的大部分地方电信运营商一直没有实现与电台、电视台的亲密合作, 双方还是“黄牛角水牛角, 各 (角) 顾个 (角) ”, 这种状态直接阻碍了整个手机电视业务的发展。
其次, 它提出了主管部门之间如何合作、如何监管的新课题
对于手机报的监管, 电信主管部门认为, 由于手机报是要向用户收费的, 因此应将其定位为短信、彩信或WAP业务运营, 属电信经营行为, 开办手机报理应取得电信增值业务许可证, 而新闻出版主管部门则认为, 对手机报进行舆论引导非常必要, 监管应首先考虑手机报的社会责任, 因此应将手机报资质的审批权收归政府新闻出版部门, 以确保手机报内容的健康。
2006年11月, 贵州省新闻出版局单独出台了我国首部针对手机报的地方性管理法规——《贵州省手机报管理暂行办法》, 明确了申办手机报业务必须是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持有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领取《报纸出版许可证》的报纸出版单位;申报手机报的单位要向省级新闻出版管理机关提出正式书面申请;省级新闻出版管理机关对申报单位进行资格审核、出具批准手机报设立文件并颁发《手机报出版业务许可证》, 负责手机报出版的监督管理工作, 对手机报业务实行日常指导、监督和管理。这个办法出台后引起了较大争议, 因为它不全面也不可行。手机报业务产业链涉及到的不仅仅是报社, 还包括基础电信运营商等角色, 对它们该如何监管呢?报社和移动运营商的权利和义务又该如何来划分呢?这个办法对这些问题都没有涉及。另外, 这个办法在操作上也有一定难度。因为无论是对手机还是移动运营商, 新闻出版局都很难进行直接管理。通信管理局才是运营商的主管部门, 只有它配合新闻出版局的工作, 监管才能贯彻执行到位。
广电总局和电信部门向来是井水不犯河水的。但是, 随着手机电视等新媒体业务的发展, 这两家开始争夺管理权。广电总局把手机电视当作一种新的媒体形式, 而电信部门却认为手机电视是自己新的增值业务, 两者意见不一致, 导致大家都力推自己的手机电视标准, 打击对手的标准。2006年10月25日, 广电总局出台了手机电视行业标准《移动数字多媒体系统广播信道帧结构、信道编码和调制》, 明确将CMMB (China Mobile Multimedia Broadcasting) 确立为行业推荐标准, 开始大力发展CMMB标准的手机电视, 而电信部门也在加紧一直在大力发展自己的TD-MBMS。而实际的情况是, 没有两个主管部门的合作, 双方企业的手机电视都没有得到良好发展。
三、管理体制改革的路径选择
手机媒体的发展实际上就是一个新兴产业的发展壮大过程。这个产业的发展冲击了原有的管理体制, 已不能由任何一个主管部门单独解决, 因此, 必须对原有的管理体制进行改革以适应变化了的形势。这个新形势就是产业融合的形势, 因此可以肯定地说, 这种新的管理体制必须走融合监管的道路 (这里所说的融合监管有两个意思:一是多职能部门参与的监管, 二是对多个对象的监管) , 因为只有以融合监管才能应对产业融合。
这种融合监管的体制具体应该如何来建立呢?
从理论上来说, 可以选择的路径有三条:一是由中央政府各个部门按不同职能共同监管;二是由中央政府的某一职能部门为主负责手机媒体监管工作, 并负责协调其它部门来对手机媒体进行监管;三是由中央政府成立一个专门的、独立的机构全权负责对手机媒体的监管 (实际上是合并原有各部门的职能) 。多部门分工监管可从多个环节进行监管似乎是件好事, 但从另一角度来说, 执法部门过多难免会出现职责交叉和权力的真空地带, 相互制约难, 相互配合也难。从目前我国IPTV的发展和手机电视的发展难看, 这种体制的毛病暴露得很充分。
一些发达国家的做法和经验值得我们思考。在美国, 联邦通信委员会 (FCC) 是一个独立的美国政府机构, 有美国国会法令授权创立并由国会领导, 它负责规定所有的非联邦政府机构的无线电频谱使用 (包括无线电和电视广播) , 美国国内州际通信 (包括固定电话网, 卫星通信和有线通信) 和所有从美国发起或在美国终结的国际通信。实际上, 联邦通信委员会就是美国主管广电、电信和互联网的部门。1996年, 联邦通信委员会通过《1996年电信法案》, 解除了对电信和媒体之间的跨业经营的限制, 即允许电话公司和有线电视业务领域的相互渗透, 因此, 美国的电信企业和广电企业都可以自由发展。2003年7月, 英国议会批准了《2003年通信法》。新通信法一个重要的改革就是成立了英国通信办公室 (Ofcom) 作为新的国家电信及广电行业管制机构。Ofcom是把原有的5家管制机构 (电信管制局OFTEL、独立电视委员会ITC、广播标准委员会BSC、无线管制局RA和无线通信局RCA) 整合而成为英国唯一的独立通信管制机构。
如果像美国和英国一样, 由一个独立的机构统一监管电信和广电 (西方报纸没有主管机构) , 统筹全局并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和进行日常监管, 无疑能更好地促进整个产业的发展。但从我国的国情来看, 目前更为可行的办法也许是建立由党的新闻宣传管理部门牵头, 新闻出版、广电和电信等部门相互配合的管理体制。
参考文献
[1]、匡文波:《手机媒体概论》,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6年9月第1版
[2]、肖弦弈、杨成:《手机电视:产业融合的移动革命》,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8年1月第1版
[3]、童晓渝等著:《第五媒体原理》,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7年5月第2版
[4]、朱海松:《无线广告:手机广告的发布形式与应用标准》, 广东经济出版社, 2007年5月第1版
[5]、蔡雯、黄金:《规制变革:媒介融合发展的必要前提——对世界多国媒介管理现状的比较与思考》, 《国际新闻》2007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