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及手机卡使用管理规定(通用13篇)
手机及手机卡使用管理规定 篇1
公司手机及手机卡使用管理规定
1、目的:为保证公司通信畅通,确保信息的及时传递,提高效益、减少失误,制定本规定。
2、凡享受话费补贴人员必须使用公司配备的集团手机卡,并保证每日7:00-22:00联系畅通;如在规定时间(包括节假日)内无法联系本人,即出现关机、停机、无法接通每次罚款20元。因工作性质特殊,总经理、销售部门、客服部门等须24小时保持手机畅通。
3、若手机出现没电、故障等原因造成暂时无法接通的,应于第一时间告知直接上级临时联系方式;手机卡丢失或损坏的,应于24小时内通知公司行政部补办手机卡并开通,费用由员工自行承担。否则,出现任何无法接通的现象,每次罚款20元;
4、员工因工作需要配备公司手机的,需交纳500元做为手机押金,自领用手机之日算起,使用该手机满两年后,持收据和行政部证明到财务部申请退还全额押金,手机归员工所有;手机使用未满两年,员工申请离职时,应交回手机及手机卡,并确保手机功能无损坏,可持续使用。
5、员工因保证手机费充足,若因欠费被停机,应及时缴交话费开通。
6、手机使用期间所出现的任何故障,均由手机使用人负责维修,费用自行承担。
7、若公司为员工配备的手机丢失,应于24小时内告知行政部补办手机及手机卡,购置新手机和手机卡的费用由员工自行负担。
8、享受公司话配发手机及手机费补贴的员工,应维护公司和个人的形象,使用礼貌用语,积极开展业务,保障对内对外的沟通畅通。
手 机 使 用 承 诺 书
本人承诺:
1、节约使用话费,若超出话费补贴额度的话费,超出部分费用自行承担,本人同意接受行政管理部门的对话费调查及处理。
2、两年之内,若本人离职或调离本公司,依照相关规定向行政管理部门交还手机及手机卡。
3、妥善保管手机,如因保管不当,造成手机遗失或人为损坏的,由本人承担给公司造成的损失,即按同品牌同规格手机进行补偿。
4、本人领取手机品牌,型号,数量,该手机购机款为,交纳押金为,月度话费消费额为。手机领用时间年月日。承诺人:
年月日
手机及手机卡使用管理规定 篇2
一、综观学生手机使用现状:不当使用, 呈现诸多弊端
(一) 沉迷手机, 影响学习
手机使用不当对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不言而喻。手机上各类游戏软件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学生, 沉迷于此, 久而久之, 学生上瘾成性, 难以自拔, 玩物丧志, 祸害无穷;收发短信、微信, 上网浏览各大网站, 浪费大量的时间, 很多学生每天在手机上花费的时间平均至少1至2小时, 寒暑假期间更多;利用手机建立QQ群, 同学在群里发布作业答案, 抄作业;面对有些学科的题目, 不去深入思考, 直接去网上搜索答案;利用手机拍摄教师板书, 课上不再认真听讲、记笔记;考试利用手机作弊, 严重影响考风、学风。虽然手机也可用来查阅资料, 但有些学生用之甚少。
(二) 交流互动, 滋生矛盾
手机最大的功能是便于人们沟通联络, 微信、QQ等社交软件, 让彼此的联络显得尤为便利, 中职学生课业负担不重, 有更多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空间, 同学之间虽然朝夕相处, 但也在各种各样的群里活动着, 大家随意在群里互相打趣、逗乐, 但难免祸从口出, 制造矛盾纠纷最为常见。当然一些学生利用手机传播不良信息、未经许可转发他人影像资料导致矛盾的发生也不少见。还有利用手机相互攀比, 增加了消费, 也助长了不良心理等问题也时有发生。总之, 因不当使用手机导致各类问题频发。
(三) 低头一族, 有损健康
对很多学生躺在床上看手机、坐在车上看手机、走在路上也看手机的现象早已司空见惯, 手机牢牢占据了中职学生的课余时间, 平静的生活被手机“绑架”, 很多孩子形成了强烈的手机依赖综合症, 导致年纪轻轻腰椎、颈椎以及眼部疾病发生, 严重影响身体健康。
二、细看教师手机管理现状:严加管理, 出现系列问题
针对这一现状, 学校加大管理力度, 出台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 规范学生的手机使用, 但是手机管理简直是师生智慧的博弈, 管理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形形色色、花样百出, 学生使出各种招数, 应付教师的管理。
(一) 教师收缴手机, 学生强烈抵触
学生使用手机导致某些违纪现象出现时, 教师就会收缴手机, 很多情况下, 学生情绪都会相当激烈, 拒不上交, 转移、藏匿, 甚至紧紧拽住, 不肯松手, 师生双方陷入僵局, 若强行收缴, 则会让矛盾尖锐僵化, 即使一时收上来了, 课后跟教师说好话, 请家长求情, 教师重新陷入被动。师生因为手机发生冲突令教师一筹莫展。
(二) 赝品大胆现身, 正品藏匿不露
很多班级实行每天收缴制度, 各班都配置了收纳箱。但很多学生为了应付检查, 使用手机模型, 应付检查。收缴手机的做法不仅没有起到相应的效果, 反而助长了孩子弄虚作假、不够诚信的不良习气。
(三) “备胎”随时替代, 正品依然故我
现在手机更新换代非常迅速, 一部手机用一两年就淘汰, 学生就用家里的废旧手机应付检查, “备胎”按时上缴, 正品紧握手上。这样, 让教师陷入了困境, 同时弄虚作假之风继续潜滋暗长。
(四) 否认携带手机, 藏匿拒绝上交
总有一些学生对学校统一收缴手机的举措实行软抵抗, 不吵不闹也不交。这样, 每天只有部分诚实的学生上交手机, 不交的人永远不交, 恶性循环愈演愈烈。诚实的孩子看到部分人不交手机, 看到他们暗地里玩得高兴, 心中难免愤愤不平。
很多老师煞费苦心, 面对收上来的手机首先辨认真伪, 接着暗中记住手机款式、型号, 连续几天观察比对, 谨防“假冒伪劣”。对不上交的学生, 教师则与家长签订是否携带手机的诚信协议。最近又有一种透明分格箱出现, 标注学号, 一机一号, 谁没有上交一目了然。师生之间为一部手机剑拔弩张, 双方各自站到了对立面, 小手机引发大矛盾, 为什么手机管理问题困难重重呢?
三、深入进行归因分析:教育理念与学生个性的冲突
手机出现是科技进步社会发展的标志,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 手机这一新生事物应运而生, 它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 是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 教育者首先应该明白在当今移动互联网时代拒绝手机也就拒绝了信息社会的美好生活。如何应对这汹涌澎湃的信息潮流, 考验着教育者的智慧。既不能让这潮水肆意泛滥, 也不能一味地建筑堤坝、拦截围堵。明智的做法是正确引导, 疏浚河道, 合理分流, 让每一股水流得其所宜。一味地禁止学生使用手机显然是有失偏颇的, 综观目前形形色色的管理制度基本还处在一个围堵的情况。再从学生的角度来看, 现在中职学生都是伴着电子产品长大的一代, 喜欢新生事物是他们的本能和天性, 我们为什么要扼杀学生的天性呢?以生为本, 就应该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想方设法, 化不利为有利, 才是切实可行的做法。手机是当今社会人们的时尚新宠, 放眼看去, 地铁上、公交上, 甚至餐桌上随处可见玩手机的低头一族, 人人爱不释手, 试问一个成年人都挡不住手机的诱惑, 何况一个涉世未深的中职生呢?“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没有一个成年人愿意远离手机, 为什么对未成年的中职生要这样强求呢?强行禁止是行不通的, 或许我们换一个角度重新认识手机, 认识学生, 就能柳暗花明, 豁然开朗了呢?唯物辩证法要求我们一分为二地看待事物, 认识手机要利弊兼顾, 对待学生要正确引导, 这样管理工作才有新突破。
四、寻求管理良策, 实施区域管理
(一) 教学区域因势利导, 趋利避害, 实施精细化管理
怎样引导学生合理使用手机呢?我们可以根据区域、时段制定管理细则。为了确保良好的教学秩序, 教学区域应该明令禁止使用手机, 切实推行人机分离制度, 专人专管、措施得力、监管到位, 意在引导学生专心听讲杜绝干扰, 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特别在期中、期末等大型考试中, 应该像高考一样严格禁止使用手机, 对利用手机以各种形式作弊的学生, 一律严惩。但鉴于中职学生的实际, 有些课堂是禁用, 有些课堂又得限用。专业课的学习中如一些设计制图类的课程, 学生需要用到电子设备和网络, 还有一些专业课, 学生需要拍摄某些画面或者录制音视频的, 也可以使用手机。另有一些智慧教室, 需要教师跟学生利用手机互动的。手机是通讯工具, 也是一种现代化的学习工具, 可以让它为学生所用, 在特定的专业课上, 我们可以让它跟钢笔、尺子一样成为我们的学习工具, 而不是视之如洪水猛兽一样避之唯恐不及。究竟需要不需要, 根据课型和教学内容而定, 由任课教师统一规定。当然, 就算是限用, 限制到什么程度, 都应该明确具体, 在限用、禁用方面各项制度要细、要实、更要严, 制定明确的细则, 避免学生钻空子。当然, 对管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状况, 也要预计得充分一点, 防患于未然, 做到有法可依, 有法必依, 执法必严, 违法必究, 同时在实施过程中随时加以完善, 在精致化管理的思路下, 真正建立一整套长效管理机制。
(二) 生活区域张弛有度, 宽严相济, 推行人性化管理
相对教学区的紧张严肃来说, 生活区应该是宽松活泼的, 经过了一整天的学习, 学生来到宿舍以后, 当然可以跟家长打打电话、跟好友聊聊天、听听音乐甚至玩一会儿游戏放松一下, 这都无可厚非, 但是在规定的就寝时间到了以后, 必须按要求统一上交手机, 甚至对每个学生的手机品牌、型号都要严格把关, 把手机统一放入收纳箱上交, 并由宿管员负责上锁。这一工作务必要落到实处, 因为在对住校生的管理中发现, 很多住校生躺在床上看手机, 一看就是很长时间, 甚至有到凌晨几点的现象, 玩游戏、上网、朋友圈微信聊天, 干扰他人也影响自己, 严重破坏了就寝纪律, 对此导致的后果是第二天上课迟到, 学习状态不佳, 就寝时段脱离了家长、老师的监管, 自控力差的学生就会沉溺手机, 所以这个时段反而要严格监管。生活区域要宽严有度, 就寝前相对宽松, 就寝后较为严格, 宽严相济, 乃为良策。
怎样让枯燥单调的学习生活变得多姿多彩呢?手机会给我们带来惊喜。我们可以建立一个班级的微信群, 可以在群里及时通报每天的卫生常规情况, 对住宿生, 拍摄文明宿舍的画面, 上传到群里, 让大家观摩学习, 给一些优秀学生点赞。对不文明现象例如宿舍的脏、乱、差情况, 也可以通过一些图片让大家点评、反省;在食堂也可以发布每天的伙食安排, 发布一些宣传厉行节约、倡议光盘行动的公益广告, 甚至是饮食健康方面的小常识。清晨, 学生打开手机, 屏幕上一束鲜花、一张笑脸、一个动漫卡通人物的小造型……那是来自老师、同学的亲切问候;同学生日, 你在说上一句生日快乐的同时, 随便发送一个蛋糕图片, 这举手之劳的小动作让学生倍感欣慰。师生在群里互动交流, 会让彼此的关系更融洽。这个群就是一个温暖友爱的大家庭, 对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是很有帮助的。总之, 在生活区域里, 我们可以更多一丝人性化的管理, 用手机传递温暖与关爱, 让手机成为连接师生心灵的纽带。
(三) 教育活动区域把握全局, 整体开放, 进行自主化管理
中职学生没有巨大的升学压力, 校园文体活动丰富多彩, 活动是学校育人的良好手段, 面对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 教师应该慧眼独具, 积极给学生创造使用手机的条件, 在把握全局的基础上, 整体放开, 让手机的功能得到全面合理的发挥, 给学生创造利用手机展示才华的良好机遇。总之, 在开展教育活动的区域, 学生可以酣畅淋漓地使用手机, 比如在校运会、文艺演出等大型活动中, 可以专门布置拍摄小组、视频录制小组, 多部手机同时拍摄, 拍摄本班学生奋力拼搏时的精彩镜头, 在班级板报中展出, 这样学生的积极性一定会大增。同样在春游、秋游等活动中, 学生在美好的大自然中驻足观赏, 教师可鼓励学生拍摄优美的画面, 倡议用优美的文字描写美丽的大自然, 以一颗细腻敏感的心感受这美好的一切, 上传一些图文并茂的作品, 利用手机发现生活中的美, 大家一起分享。这些看似不经意的举动, 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生活情趣。甚至还可以利用手机开展专题活动———摄影大赛, 拍摄美丽校园, 这些活动十分有意义, 有助于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 培养学生热爱学校的感情。在这种活动场所, 学生带着任务去捕捉镜头, 就跟摄影记者一样, 就会格外用心观察, 学生的注意力被精彩的画面吸引了, 自然也不会再用手机做其他的事情了。又如歌咏比赛、朗诵比赛、元旦迎新等综合活动, 学生都可以借助手机留住精彩的瞬间, 这些瞬间是美好的回忆, 更是宝贵的人生财富。手机留住了学生成长过程中美丽的青春岁月, 定格了学生青春纪念册中的动人篇章。读书节期间, 利用手机建立QQ空间, 鼓励学生在网络空间里分享阅读的快乐, 相互推荐好书, 营造一个美好而富有诗意的书香校园。同样对外出实习、见习的学生来说, 因为大家在不同的实习点, 更可以利用手机分享实习过程中的酸甜苦辣。手机这一时尚新宠带给了大家一个精彩的世界, 展现了它特有的魅力。教师要想方设法找点时间、找点空间, 让学生尽情使用手机, 让学生享受年轻人特有的快乐, 让青春的激情精彩绽放, 让自由的个性充分张扬。玩, 是孩子的天性, 追逐时尚又何尝不是年轻人的天性。学生有机会可以尽情使用手机了, 这样他也会慢慢感受到, 学校不是不让使用手机, 只是时间、地点有严格要求, 学校的做法是合情合理的, 慢慢地学生自己也会控制自己了。当学校教育转变成学生的自我教育了, 这该是多么理想的境界啊!“好钢要用在刀刃上”, 同样手机的使用也要得其所宜, 手机用对了地方不仅是手机, 还是我们的时尚“新宠”, 用错了地方它才是“手雷”。
总之, 小手机折射大问题, 对于男女老少都喜欢的时尚新宠, 教育者要以生为本, 在严厉管控的同时, 更多一份理解和引导。那么, 手机对我们来说不仅是一种通讯工具, 更是学习、生活和工作的有力助手, 我们不是它的奴隶, 而是它的主宰。当儿童被某样东西迷住的时候, 怎么办?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给我们建议, 机械说教或者把他跟喜欢的事情隔离开来都是不正确的, 正确的做法是“应该使儿童的时光充满使他们入迷的事, 而这些事又能发展他们的思维, 丰富他们的知识和技能, 同时又不致破坏童年的情趣。”学生迷恋手机, 能否引导学生既不在手机使用中迷失自我, 又能在适度使用中找到快乐, 畅享青春的激情和活力, 这才是扬长避短, 趋利避害, 手机这一时尚新宠也会炫出独特魅力。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杜殿坤, 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2.
手机及手机卡使用管理规定 篇3
一、学生要求使用手机的主要理由
1.方便与父母(或监护人)联系
在大城市有不少父母(或监护人)因为生意忙,把子女送到寄宿学校,或是偏远山区的父母(或监护人)外出打工,把子女留给爷爷奶奶照顾的情况。笔者也常借与学生聊天来了解学生家庭情况,有的学生在很小的时候由爷爷奶奶照顾,成为留守孩子中的一员,生活和学习都由爷爷奶奶来打理,如此只能通过手机(或固定电话)来与父母(或监护人)联系。因此,学生认为为了能方便与父母(或监护人)联系沟通,自己就非常有必要使用手机。这个原因也成为学生要求使用手机的最大理由了。
2.可以查找资料
遇到难题可以在网络资源上寻找答案。在生活上,难免会碰到各种问题,很多时候学生可以通过手机查找资料得到解答,在学习上也是如此。
基于这两点,学生就要求父母(或监护人)给自己买手机。
二、学生使用手机的主要害处
1.上网
现在的手机功能越来越多,上网只是其中之一。据发现,有些学生在晚上休息的时候会使用手机上网到深夜,第二天上课时就趴在课桌上睡觉。中学是长身体学知识的时候,若是该休息时不休息、该学习时不学习,身心怎么能健康发展呢?令人担心的现象是:学生终日与网络相伴,‘人机关系’密切,人际关系却疏离,看不到人的真实表情,体验不到真实态度,师生呈永久性分离状态……过度的视觉刺激最终将导致网络综合征,使学生的感觉麻木,理解困难,失去判断力,心理紊乱,词汇贫乏,极易产生好斗与反社会行为。
2.玩游戏
有些学生不分上课还是课余、不分白天还是晚上都拿手机来玩游戏。上课时教师所讲的内容没有记下来,晚上又没有把相应的作业做好,结果书没有读好,反而因过度玩游戏把身体搞垮了。适度玩游戏也是可以的,有利于智力发展;但过度玩游戏就会对其产生不良影响。中学生的自制力不是很强,一旦玩起游戏来就不可收拾。
3.考试作弊
一些学生平时就不认真、不下工夫读书,到了考试的时候为满足自己的虚荣心考个高分就在考试过程中利用手机来作弊。如果通过手机作弊,来考 “好成绩”,对该生的发展来说是极为不利的,以后高考(或中考)还能这样用手机作弊吗?对其他学生来说也是极不公平的。如果一个班或一个学校作弊风气严重的话,可以预见该班或该校学生以后的成绩肯定是不好的。
4.看电影或与同学聊天
有些学生使用的手机有较强的储存能力,他们会利用星期六、星期天在家不上课的时候把电脑下载的电影传到手机上,回到学校就在上课或在宿舍时看电影。而且,下载的部分电影对学生的成长是有负面影响的。学生除与父母(或监护人)联系外,更多的时候都是同学之间的联系。
为了能满足学生方便联系父母(或监护人)的需要,又要管理好学生使用手机,笔者认为,有必要研制出中学生专用手机问题,并结合校讯通管理功能来管理学生手机的使用。
三、研制出中学生专用的手机
为了能利用手机来加强管理力度,需手机研发商研制出供中学生专用的手机。学生专用手机要与平常所用手机有较大的区别以方便教师辨认,如手机的颜色和形状;手机功能上也要校讯通管理功能相适应。此外,需要相关部门制定相应的法规来管理学生对手机的使用;如不准学生把平常所用的手机带进教室,买学生专用手机时最好采用实名制等。
四、校讯通的新增功能
校讯通的主要功能就是方便学校教师与家长的联系,及时把学生的学习情况、在校表现等告诉家长。结合学生专用手机,校讯通新增加的主要功能应该如下。
1.只能储存个人信息和相应的通讯号码
学生专用手机由校讯通系统储存个人信息,如学生姓名、出生年月、家庭住址、父母(或监护人)姓名及工作单位、入学时间、所在班级、内宿还是外宿等。学生专用手机能储存主要和次要通讯号码,主要通讯号码有:父母(或监护人)和各科任教师的通讯号码;次要通讯号码有:兄弟姐妹、亲朋好友的通讯号码。其他未储存的号码既不能拨打,也不能接听。个人信息和通讯号码都只在开学时由学校统一输入,学生个人不能更改。
2.登记学生进出校园
在学校大门口应装有相应的感应装置,在上学、放学时,学生携带学生专用手机通过校门口时就能感应到,并把记录结果储存在校讯通系统和学生专用手机中,以防需要之时可作为依据。如果是外宿学生(或内宿学生外出)在上课之时还未到校,校讯通系统会及时把情况告诉学生父母(或监护人)和班主任;此时,学生父母(或监护人)就要通过各种渠道来寻找子女的去向,班主任也要协助学生父母(或监护人)尽快找到学生;若学生在上课期间有事请假或逃课走出校园,系统还会第一时间把学生走出校园的情况发送给其父母(或监护人)和班主任。
3.系统定时控制开关机
学生专用手机开机、关机由校讯通系统控制,且该系统由学校根据实际作息时间来设置,学生本人不用私自更改。在晚上和中午的休息时间,学生专用手机处于无声状态,此时只能与父母(或监护人)和班主任手机通话,以防有特殊情况需要联系。次要通讯号码只在节假日才能进行通话。此外,在考试期间专用手机会处于关机状态。
4.其他
手机有指纹识别功能,只能由该学生才能使用。这样可以预防手机丢失时,被不法分子用来欺骗家长及亲朋好友。每学期都会有几次考试,家长或学生都可以通过学生专用手机来查询每次的考试成绩,接收学校的各项通知。
综上所述,学生使用手机害处较大,通过校讯通对学生使用手机加以管理,只是多了一层管理保障,并不是说,教师的日常管理就可以放松。
手机使用管理规定 篇4
为规范公司手机使用管理规定,维护公司财产安全,确保信息及时传递,保证公司通信畅通,特制订本规定。
一、申请人条件
根据工作岗位需要,公司为无条件办理固定电话、特殊岗位人员等人员配备公务手机。
二、分配原则
1、优先考虑:项目前期开办,无条件安装固定电话的服务中心。
2、其次安排:特殊岗位人员,如人事部招聘岗,行政部采购岗人员。
三、使用规则
1、公务手机由公司行政部统一购置、统一发放、统一缴费,产权全部归公司所有;
2、手机须24小时开机、妥善保管,严禁借给他人使用;
3、若未经行政部批准,私自将公务手机借给他人使用的,罚款200元,并且在此期间所产生的一切费用及损失都由借用人承担;
四、费用管理规则
1、公务手机主要用于工作联系,公司会为每部公务手机每月支付套餐费(具体手机套餐费见附表一);
2、使用者应自觉节约通话、流量等费用,原则上公司只提供套餐费用;
3、因个人使用不当,造成超出工作套餐如上网费、游戏费及其它非工作需要产生的费用,超额的费用由使用者承担;
4、公司行政部每月会根据电信部门开出的费用凭单向使用者来收取超额费用;
5、公司可根据工作需要,调整公务手机业务功能;
6、个人无权办理手机业务,确属工作需要需开通其他业务的,须报主管领导审核,经总经理审批同意后,方可开通。
五、故障处理规则
1、手机发生故障时,使用者应及时向行政部汇报并说明情况。
2、属产品“三包”范围内的质量问题,由公司负责处理;
3、属个人原因造成的损失,维修费用由使用者本人负责;
六、损坏、丢失处理规则
1、公务手机请妥善保管;
2、因使用者保管不当,造成手机遗失或损坏的,由使用者承担给公司造成的损失,按同品牌同规格手机进行赔偿。
七、附则
本规定的最终解释权归镇江和诚物业行政部,自总经理批准之日起生效实施。
附件
1网厅价: 乐享3G聊天版-129元档
归属: 镇江
套餐描
述:
国内通话时长660分钟;
手机上网流量120M;
全国WIFI上网时长30小时;
全国免费接听,无漫游,超出后国内通话0.15/分钟;
手机使用保密管理规定 篇5
加强手机使用保密管理,必须增强忧患意识。信息化大潮正以前所未有之势席卷整个社会,给保密工作带来重大挑战,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手机使用的保密管理。有关资料显示,截至今年5月底,我国手机用户已达到12.56亿,其中使用手机上网用户数量为8.57亿,占总数将近70%。手机使用已经深入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也不可避免地给保密管理带来严峻挑战。手机特别是智能手机,集录音机、照相机、摄像机、定位仪、掌上电脑于一体,具有视频通话、宽带上网、位置服务、大容量数据存储及处理等多种功能,在方便生活和工作的同时,也存在通信内容被截获监听、存储信息被窃取利用、用户位置被定位跟踪以及被控制成为窃听窃照工具等多种安全保密隐患,为窃密活动提供了可乘之机。斯诺登事件披露的信息反映,美国等西方国家的情报机构大肆开展网络监控活动,对大量通信手机包括许多国家领导人使用的手机进行监听,应当引起我们的高度警醒。当前,一些机关、单位手机使用管理不到位、制度不落实,一些涉密人员手机使用保密意识不强、保密知识技能缺乏的现象在相当程度上存在,违规使用手机引发的泄密事件时有发生,给国家秘密安全带来严重威胁。《规定》的出台,正是有效应对这一威胁的重要举措。各级党政机关、涉密单位及广大涉密人员一定要站在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加强手机使用保密管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以高度负责的精神把《规定》学习好、宣传好、落实好,真正在思想上重视起来,在行动上落实下来,坚决杜绝手机使用泄密隐患。
加强手机使用保密管理,必须切实管好涉密人员和场所。涉密人员和场所是手机使用保密管理的两大要素,管好了人员和场所,就抓住了关键。涉密人员是移动的涉密载体,知悉国家秘密,进出涉密场所,流动性强,管理难度大。《规定》详细列举了涉密人员使用手机应遵守的保密要求,特别是禁止性行为,并明确规定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执行。对这些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和涉密人员都要时刻牢记,严格执行。涉密场所是保密工作的特定空间,严格涉密场所手机使用保密管理,可以有效地防止窃密、泄密事件的发生。《规定》对涉密场所手机使用提出了具体要求,并依照涉密程度的不同,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不同的手机使用保密管理措施。机关、单位务必要对照这些要求,规范本机关、本单位涉密场所手机使用保密管理,做好涉密会议、活动保密工作,该禁止带入的必须禁止带入,该禁止使用的必须禁止使用,该禁用有关功能的必须禁用有关功能,确保管出成效、管出常态。
加强手机使用保密管理,必须狠抓责任落实。保密部门、相关职能部门以及机关、单位在手机使用保密管理中各自担负着重要职责,必须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共同把《规定》落实好。保密部门要牵头组织。《规定》明确保密行政管理部门负有依法组织开展手机保密宣传教育、保密检查、保密技术防护和泄密案件查处等职责,各级保密行政管理部门要真正担起责任,发挥指导协调作用,调动各方力量落实《规定》。尤为重要的是,要将《规定》纳入保密教育培训内容,增强手机使用保密意识,同时加强监督检查,将手机使用保密管理情况纳入保密检查内容,及时发现问题、纠正问题,以查促教、以查促管。对存在泄密隐患的机关、单位和违规使用手机的涉密人员,要限期整改或作出书面检查;逾期不改的,要进行通报批评;造成后果的,要依照有关规定给予党纪政纪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相关职能部门要协同配合,管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做到通力协作、齐抓共管。各级党政机关和涉密单位是手机使用保密管理的主体,要履行好主体责任,结合实际制定手机使用保密管理的具体办法,进一步细化完善涉密人员和涉密场所管理措施,建立健全制度,开展宣传教育,完善技术防护措施,切实将《规定》的各项要求落到实处。
使用手机管理制度 篇6
第一条严禁学生携带手机以及手机附属设备(充电器、充电宝、耳机等)入校。
第二条如果学生有急事需要联系家长,可以借用班主任或任课教师的手机;如家长有事找学生,请家长直接拨打班主任或其它教师电话,由教师代为转告。如有急事发生,教师会主动联系家长。
第三条如有特殊情况,确实需要带手机的,需家长提前向班主任提出书面申请,班主任报备学校教育处,学生用完后将手机交班主任保管,放学后带回家。学生在校使用手机期间,须严格控制使用时间和使用范围,由任课教师予以指导和监督。
第四条学生如若未按规定私自携带手机进入校园,造成手机遗失等问题均由学生本人负责。
第五条凡发现学生私自携带手机入校,学校班主任有权将学生手机暂扣,并将手机及附属设备交由教育处详细登记、保管,并由学生签字确认,由德育处、班主任、学生家长对其批评教育。同时鼓励学生对携带手机入校和在校使用手机的情况进行举报。
第六条学校将定期或不定期开展手机使用检查,对发现私自携带或使用手机的学生,第一次责令写出书面检讨,并通知家长领回手机。第二次给予警告处分,取消评先评优资格;并通知家长,由学校统一保管至学期末,学期末由家长领回手机。
第七条学生在家使用手机,家长要履行监管义务,控制时间,监督孩子合理使用手机,文明上网。
同时,我们建议家长:
1.要加强对孩子的教育引导。家长、学校要共同加强对学生的教育,要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过度使用手机、沉迷网络的严重危害性。
2.要多开展丰富多彩的亲子活动。家庭要创造丰富多彩的生活学习环境,通过阅读、体育锻炼等活动,把孩子的时间充分有效地利用起来。
3.家长要以身作则、不沉迷网络,给孩子做好示范引领。
手机及手机卡使用管理规定 篇7
关键词:大学生,手机报,使用情况,调查分析
由高校新闻中心、移动通信商和网络运营商联手搭建的信息传播媒介———校园手机报, 及时把时政热点、校园新闻、大学生活等讯息搬上大学生的彩信手机, 这为高校信息的传播提供便利。但目前高校对于手机报的运用面比较“窄”, 传播内容相对单一, 手机报栏目相对传统, 作为校园媒体新锐———校园手机报, 难以达到理想的传播效果。新媒体环境下, 如何运用校园手机报对青年大学生进行有效的思想引导和成长成才服务是高校团学工作的重要命题。本文, 笔者选取三峡医专《青年e专》手机报进行个案研究, 旨在了解大学生手机报的使用情况, 并探究大学生手机报的编辑管理。
一、《青年e专》手机报介绍
该报是学校团委利用现代新媒体发行的手机彩信, 每半月发行一期, 每期5000余份, 目前共发行30期。每期相对固定的版块内容共8个, 分别是“校园掠影”、“报佳音”、“经典广播”、“美文欣赏”、“青春观察站”、“文娱新闻”、“为你服务”、“轻松一刻”。每期容量约为70~100K, 文字5000~8000字, 平均每篇新闻400~600字, 每期图片共3~5张, 每条标题6~12字。
二、调查结果及分析
此文立足于重庆市万州区大学生对校园手机报的使用情况、信息需求、阅读习惯、内容设计等问题进行调查, 以三峡医专《青年e专》手机报的目标受众为调研对象。共发放调查问卷200份, 全部收回, 经统计, 有效问卷196份。现就调查结果分析如下。
1. 较满意的校园媒体:
所占比例分别为, 手机报28.15%;校园主页27.69%;校园微博19.22%;纸质刊物10.07%;团学网站7.78%;移动电视7.09%。由此可见, 大学生在使用校园媒体时, 对校园手机报、校园网主页、校园微博的满意度较高, 说明以网络和手机为代表的媒体占据明显传播优势, 其满意的首要原因是信息接收方便。作为传统媒体的纸质刊物由于传阅率低, 不便接收, 不受大学生“青睐”。
2. 喜欢的信息接收方式:
所占比例分别为, 短信 (飞信) 26.89%;QQ19.15%;手机报13.26%;微博12.71%;校园广播12.34%;展板/横幅9.94%;纸质刊物5.71%。由此可见, 居于前四位的短信、手机报、QQ、微博的信息接收方式, 有一个共同点便是以手机或网络为传播载体。
3. 愿意接收手机报的原因:
所占比例分别为, 免费的25.69%;接收方便24.40%;信息实用服务性强17.74%;内容贴近12.57%;可读性强10.17%;便于保存查阅9.43%。由此可见, 学生愿意接收手机报是因其免费, 且接收方便, 信息实用性和服务性强。这说明手机报的选题、内容、编辑、传播上还需努力探索, 坚持用优质的高度原创的新闻信息, 持之以恒的工作态度, 将信息传播给受众。编辑简单的复制粘贴, 或进行伪原创虽然有一定效果, 但真正的传播效果往往事倍功半。
4.《青年e专》手机报中较喜欢的栏目:
所占比例分别为, 轻松一刻17.39%;校园掠影16.13%;美文欣赏15.01%;文娱新闻14.87%;经典广播12.34%;青春观察11.22%;为你服务7.71%;报佳音5.33%。由此可见, 大学生更倾向于与自身学习、生活密切相关的文娱和资讯类栏目。因此, 在栏目编排上, 更具服务性与工具性的、目标受众更加细分的栏目有着强烈的需求。
5. 希望《青年e专》手机报发行周期:
所占比例分别为, 每周发行每一期52.91%;每两周发行一期26.98%;每周发行两期16.41%;每四周发行三期3.7%。由此可见, 现行的每两周发行一期, 远远不能满足受众对校内外信息的需求, 容易导致新闻成为“旧闻”, 造成受众期待疲劳, 更不利于受众对手机报的持续关注和长期收看。因此, 及时调整手机报发行期数, 缩短发行周期很有必要。
6.《青年e专》手机报需要改进的方面:
所占比例分别为, 栏目创新35.4%;图片选择26.36%;传播渠道20.67%;发行周期17.57%。由此可见, 受众对手机报的栏目创新、图片选择充满期待。通过上述6组数据进一步分析得出, 校园手机报的内容模式具有主题鲜明, 报到及时, 内容广泛的特征。但存在内容同质化、新闻时效性弱、栏目创新不够等不足。
三、改进策略及建议
1. 合理定位, 创新栏目内容。
校园手机报当顺应媒体发展潮流, 以服务大学生的成长与生活为宗旨, 坚持“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的编辑原则, 注重内容的“实用性、互动性、创新性”, 使校园手机报发挥“传播信息、展示个性、互动沟通”的桥梁作用。校园手机报主张贴近学生、贴近校园、贴近教育, 资讯类栏目占65%, 服务类栏目占35%。编辑部可采取栏目“模块化”组合的方式, 根据不同的时间节点和事件节点, 对信息充分整合、深度加工, 推送时事新闻、主题教育、体育娱乐、就业讲座、竞赛考证、健康知识等具体内容。提高采编能力, 注重报道策略。好厨师手下无废料, 好编辑手下无废稿。手机报编辑组当以定位为中心, 围绕受众两大诉求点———新闻和服务, 转变原先的“剪—粘—贴”报纸二次编辑套路, 转向去中心化编辑、互动性参与的内容策略上来。手机报由于版面及字数限制, 要求文章内容做到“短、精、美”。
2. 图文相符, 标题新颖。
在读图和读题时代, 有时图片比文字传递信息更直观。手机媒体在图片选择上, 比传统媒体要求更高。手机报在编发前, 文本的字体、字号、字间距、行间距、标点符号等细节都需严格校对, 避免错别字和格式乱码, 确保图文的清晰。要求图片清晰无杂物, 主题鲜明不模糊, 特写生动不做作, 选材精准不唐突。避免图文不符、张冠李戴的现象。手机报适合概况内容式标题和揭示主题式标题, 需要“短些, 短些, 再短些”, 字数控制在12个字以内, 如《我校举办科研成果鉴定会》、《大学生求职难谁之过》等。形象式标题、对仗式标题和正副式标题由于字数太长, 更适合于纸质媒体。
3. 加强宣传推广, 实现受众互动。
尽管手机报是基于手机这个交互工具上的报纸, 但手机报无法实现与读者的交互却是一个尴尬的现实。在手机报中, 受众不仅仅是普通的阅读者, 也是信息源的提供者。加快建立受众互动机制, 重视其内容宣传和品牌推广, 广泛拓宽信息源, 让受众知晓手机报, 积极参与手机报的选题创作、内容征稿、栏目创新等工作, 有助于提高手机报的实际传播效果。
4. 错开信息拥堵高峰, 适时发送手机报。
由于信息化时代, 受众对传播媒介和信息的选择具有较大的主动权。因此, 为了避免手机报与垃圾信息一起被受众删除, 建议手机报每期在发送时, 错开信息高峰时段。校园手机报应选择在午间12~13点、晚间8~9点之间发送, 或者学生课余时间“分众分时段”发送, 避免学生上课期间或网络用户较多的高峰时段发送手机报。 (《青年e专》手机报编辑部对此文有贡献)
参考文献
[1]叶慧.浙江省“新苗人才计划”大学生校园手机报项目实施情况总结报告[D].
[2]唐金楠.手机新媒体在高校共青团工作中的运用——以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团刊为例[J].思想教育研究, 2010, (10) :77.
手机及手机卡使用管理规定 篇8
摘 要:本文以苏州几所高职院校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网络调研的方式,调查研究手机对高职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影响。提出学校和教师应在有效发挥手机网络平台作用的同时,引导学生合理使用手机,加强对过度使用手机危害的宣传教育,防止学生手机成瘾的现象发生。
关键词:高职学生 手机使用 问题 对策
课 题:本文系苏州市2014年度科技发展计划基金项目(编号SYSD2014072)研究成果。
高职学生是手机市场主要的消费群体之一,从每年开学时校园手机火爆销售的场面就可见一斑。但是手机在给学生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问题。
为了深入了解苏州高职院校学生使用手机的情况,课题组对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苏州工业园区服务外包职业技术学院等几所高职院校的学生进行了网络问卷调查,共回收515份有效问卷,调查结果及分析如下。
一、调查结果及分析
1.手机价格和话费普遍昂贵
高职学生使用的手机普遍比较高端,大部分都在一千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的手机仅占19.61%,1000~3000元的手机占比63.49%,3000元以上的手机占到16.9%。每月平均话费为76元,每月消费在50元以上的人数比例高达79.52%,消费在30元以下的仅占2.81%。据调查,高职学生中贫困生约占到20%~30%,但手机价格和话费与这个比例不相符,可能学生之间攀比心理起到了相当的作用。
2.大学生群体存在手机依赖症
问卷调查分析显示,大学生每天使用手机的时间在3个小时以上的占到71.07%,竟有10.1%的学生每天使用手机7小时以上。经常会忍不住查看手机的大学生占到29.9%,偶尔会有这样行为的高达52.04%。手机停机或者忘记带手机外出时,感觉身边好像缺少什么心里有些烦躁的大学生占到31.26%,感觉有点焦虑的占到20.97%。
3.不合理使用手机影响了人际交往
调查显示,大学生中有28.15%的人会因为沉迷手机网络,而在现实生活中感到孤独压抑,其中非常明显的占到1.55%,虽然比例不高,但仍值得注意。
4.课堂中使用手机情况有待改善
多数学生会因为有急事要处理(71.84%)、课程无聊(45.63%)或教师上课无趣(32.04%)选择上课使用手机,而26.6%的大学生则会因与朋友聊天在课堂上使用手机,4.08%的学生会因为迷恋手机业务而玩手机。上课玩手机势必会影响课堂学习,造成这种现状与学生对人生规划不明确、自控能力较差、对学习认识不到位和教师教导不够相关。
二、对策及建议
1.督促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
高职院校和教师应该利用职业生涯课程帮助学生规划人生,利用实习、实训和社会实践的机会,让学生接触自己将来的工作岗位,帮助学生找到自己的奋斗目标和方向。当学生认识到自己的学习目标与玩手机相互冲突时,才能主动减少玩手机的时间,将精力集中到学习上来。
2.运用多种手段提高课堂的吸引力
学生在传统的课堂中大都处于被动角色,很少有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设计。而手机游戏往往是以玩家为中心的,集趣味性、挑战性和刺激性为一体,因此有些学生沉迷其中不能自拔。教师应该从中汲取经验,提高课堂教学艺术水平,利用各种先进的信息技术,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中心。例如使用手机教学APP、“教学资源平台”、微信公众号等多种现代化手段,在课堂上签到、测试、看视频、进行头脑风暴等,使教学形式多元化。这样不仅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教学效果,而且在无形中减少了学生玩游戏、聊天的时间。
3.对过度使用手机的危害进行宣传教育
学校可以定时举办讲座等活动,集中系统地向学生宣传过度使用手机的危害。过度使用手机不但会影响学生身体健康,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更不利。专家调查表明,长期使用手机会影响身体健康,出现诸如视力下降、头痛、头昏、乏力、失眠、神经衰弱等症状。手机成瘾更会对人体机能造成一定伤害,如焦虑、抑郁等。反复的宣传教育必定会引起学生的重视,对减少手机的使用起到促进作用。
4.对已经手机成瘾的学生进行心理干预
高职院校需要建立心理干预制度,积极开展心理辅导工作,帮助手机成瘾的学生减轻和消除对手机的依赖和情感表达障碍。引导学生在课余时间多参加课外活动、多看书、多进行户外运动,将生活的重心从手机上转移出来,逐渐摆脱手机成瘾的困境。
参考文献:
[1]曾庆伟.高职学生使用手机用途调查及预防成瘾对策[J].辽宁高职学报,2014(2).
[2]周挥辉.手机对当代大学生发展的影响及其对策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2011(6).
学校手机使用管理制度 篇9
一、学生上课期间,禁用手机,一经发现由任课老师收缴到班主任处,保到学期结束,违纪学生填写违纪记录一份。
二、学生考试期间,禁带手机,一经发现(无论开机与否)按考试作弊论处,学生将被取消考试成绩,并受到“警告”处分。
三、严禁学生在学校教室、宿舍和教师办公室充电。
四、学生在校使用手机的时段定为下午5:10—6:10,晚自习结束到熄灯前。
五、使用手机指:打电话、接听电话、听音乐、上网、聊天、玩游戏、充电、下载图片、读网络小说等。学生违规使用手机,任何老师和学校管理人员都有权管理。
六、严禁在休息时段使用手机,违规在宿舍使用,手机由生活老师上交学生处保管,并填写违纪记录。多次违规而不服从管理取消住宿资格。
七、学生携带手机入校,应妥善保管。如出现手机丢失和其它因手机引起的后果,由手机使用者负全部责任。
八、学生如有特殊情形需要使用手机(考试除外),可以向老师提出申请,经老师许可后才可以使用。学生不当使用手机,都会被记录在电子档案中,该记录会影响学生的评价、评优、表彰等。学生不当使用手机,又不听劝阻的,报学生处训诫,情节严重的,学校将给予纪律处分。
学校手机使用的管理制度 篇10
家长老师有了统一认识,才能管理好孩子带手机进校园,这是前提基础。
应分不同年龄段进行管理,高中以下学生的管理办法和高中以上的管理办法,不能一刀切,会伤害孩子的自尊。
高中以下孩子,即12岁的孩子自控力差,自律性不强,不停带手机,老师应约法三章,一经发现,先收由老师保管,毕业后交还家长。
高中学生可适当放宽,因自律,自控能力已增强,但还是要有管理,有引导,上课玩可先收起保管一个星期或一个月,以示惩戒,下次再犯,加倍收起时间。
当然也可以老师学生家长共同约定管理办法,一切为了孩子。
教师管理学生的策略有哪些?
特别是在当下,教师管理学生是一个非常敏感的话题。关于要不要惩戒教育,如何进行惩戒教育,永远都是一个没有结论的话题。
在当下,教师管理学生造成的`不良问题一波接着一波,一浪高过一浪。这些问题给教师本身带来了极大的伤害。同时,也给教师这个群体造成了很严重的心理阴影。
那么,现在的老师该怎么管理学生?
这的的确确是一个不太好回答的问题。但我想不管教育生态如何,不管教育中有多少负面的东西,在当下教师管理学生都应该遵循最基本的原则。
一、为人师表,以身作则,遵循教育规律遵循孩子身心发展规律,因材施教,因势利导,循循善诱,谆谆教导。
二,坚持以正面激励教育为主,辅助于严格的管理和严格的要求。
三,坚持不体罚和变相体罚,坚持不谩骂,不侮辱,不歧视,不排挤,不孤立。
四,严格要求每一位学生,公平、公正对待每一位同学。
五,尊重学生,关爱学生,全心全意对待每一位学生。
六,加强与家长之间的沟通与协商,打通家校之间的教育渠道。
依法执教,依法从教,公平任教,公正处事。
想教师该想的事,做教师该做的事,用真情关护孩子,用知识培育孩子,用品德影响孩子。
手机及手机卡使用管理规定 篇11
关键词:初中生;手机使用;学习;影响;对策
G635.5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各项先进科学技术研究的不断深入,手机作为一种新型的现代化通讯工具逐渐渗透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在此环境下,初中生手机使用现象也开始逐渐兴起,即便其可方便学生生活,但上课时玩手机、课堂中手机铃响、玩手机忘了写作业等一系列不良情况时有发生,严重影响学生学习。本文笔者以初中生手机使用对自身学习的影响为基础,主要探讨了其相应解决对策,现论述如下。
一、初中生使用手机对学习的影响
当前环境下,对于初中学生来讲,在学校学习和生活中使用手机可对其学习过程与学习效果造成很多负面影响,具体可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对学生课堂学习效果的影响:目前有“中国移动消费者行为”报告表明,移动手机“上瘾症”已经成为社会普遍现象,再加上初中生意志不坚定,自控能力较差,上瘾几率更大;故现阶段,大多数初中学校是不允许学生在学校中携带与使用手机的,一旦初中生对手机上瘾,那么当他们离开手机时会心神不宁,无法集中注意力认真学习,学习效率较低,影响其课堂学习效果。②对学生课后作业训练效果的影响:现阶段,计算机与网络系统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当教师在为学生布置了课后作业后,许多学生在做作业时往往不愿意独立思考,遇到稍难一点的问题就会借助互联网在学习网站中寻找或查阅答案,或者借助手机、网络等轻易获取其他学生的答案,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导致学生缺乏自身思考能力,课后作业训练效果不佳。③占用学生课余时间:就目前情况来看,许多初中学生不仅在学校学习中使用手机,且在上下学途中与课余时间仍旧喜欢玩手机,甚至有些学生习惯于“边做作业边玩手机”,其自律意识不强,自制力差,造成课余时间浪费,进而影响学生学习效果。
二、相应解决对策
(一)以人为本,关心爱护学生
从本质上来讲,学校教育是对人的教育,是一门心灵艺术,其教育过程不仅是教师教学技巧的运用和施展,更应该是人与人之间的心灵沟通与情感交流。故现阶段,初中学校的教育需坚持“以人为本”开展一系列教学活动,关心爱护学生,以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
有心理学家曾指出:爱是社会、学校和家庭教育好青少年的重要前提。对于初中生使用手机这种现象,学校可通过“关爱教育”促进师生互动交流,走近学生内心,在课堂教学与日常生活中对该类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利用哲理或人生道理说服学生,并通过来自于教师与学校的爱去温暖和感化学生,使其充分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及时改正。同时,初中学校各年级的班主任需严格要求班级学生禁止带手机进校,若有些学生有急事需要联系家长,班主任可无偿借给其使用,如此一来不仅可有效控制初中生手机使用情况,拉近师生间的距离,建立友好师生关系,且还可使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实际学习或生活情况,以便给予其适当帮助,意义重大。
(二)因材施教,正确引导
对于初中生来讲,学生与学生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其均具有各自的个性特点、兴趣爱好、学习特长等。故现阶段,教师需多与学生交流,详细了解班级学生尤其是后进生的实际情况,并遵循因材施教原则,采取有效对策对其进行正确引导,使学生能够及时认识到自身的错误,帮助其树立自信心。
例如,有一名七年級的女学生,她每次上课过程中总会拿出手机玩游戏或者给别人发信息,被教师发现后没收,几天后她又会拿出另外一部手机,仍旧在课堂中大方的玩手机,教师所采取的没收手机、要求其写保证书等一系列管理措施均无效,管理效果不明显,仍会再犯。对于这种学生,教师需多加注意,密切观察其日常生活与人际交往情况,从根本原因入手实施相应教学管理对策,以提高管理效果。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发现,这名学生学习成绩较差,在班级中很少与其他学生交流,且下课后回家与姥姥、姥爷一起生活,隔代人共同语言较少,导致其逐渐形成了不善言谈、自卑、自闭的性格;此时,教师可通过“陌生人”的身份添加该学生的微信、QQ等网络交流账号,多与其进行沟通,增强学生对自己的信任,同时教师也可发动班级中其他女学生主动与她联系和交往,使其逐渐融入到班集体中。
(三)实施行政措施,校方与家庭共管
古语有言:无规矩,不成方圆。学校作为初中生学习和生活的重要场所,需制定科学、可行的行政管理制度,落实与“学生手机使用”相关的行政措施,并多与学生家长交流,实施“家校共管”,以控制学生手机使用情况。
首先,硬性要求。一般来讲,教师的个人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可影响学生,故在上课时教师要尽量不带手机,以身作则,发挥示范带头作用;若教师在课堂中发现有些学生做出违反学校规定的行为,需依据不同情况实施相应的处理措施,并将处理结果在班级中公示,给其他学生以警醒。其次,家校共管。学校需定期召开家长会,并在会上与学生家长进行良好、有效的沟通,使各项行政管理措施能够得到家长认可,加强学校管理与家庭管理的有机统一,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再次,适当为学生创造条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学校可开通公用电话,让有需要的学生买电话卡与家人联系,直接在源头上扼杀其使用手机的想法或借口,以控制学生在校随意使用手机的情况。
总之,目前在许多初中学校中普遍存在学生使用手机的情况,导致其学习效果不佳,教学效果不理想。针对这种情况,笔者建议学校和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需以人为本,关心爱护学生,并依据其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对其进行正确引导,同时学校还需与家庭共管,制定并实施一系列行政措施,以减少和控制学生手机使用情况,降低其对学生学习的不良影响,提高学校教育质量与整体管理效果。
参考文献:
[1]房香莲.中学生手机依赖及其对学业成绩的影响——基于泉州市泉港区中学生的调查[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4,15(05):04-05.
[2]张嘉悦,明健,温雨靖,等.中学生使用手机心态及对学习的影响分析[J].中华少年:科学家.2016,(27):02-03.
手机及手机卡使用管理规定 篇12
1. 手机普及现状。
随着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和手机价格的持续走低, 同时, 各通讯运营商为了市场占有率, 各出奇招, 在每年的新生入学时打出免费送手机和话费的优惠活动, 目前高校学生手机持有率基本达到100%, 部分学生甚至拥有两部或多部手机。
2. 手机消费现状。
手机消费已成为大学生日常开支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有研究报告指出, 大学生每月手机消费在50元以下的学生有56.3%, 50—100元的有28.2%, 100—200元的有11.9%, 200元以上的有3.6%, 男同学每月手机消费额略高于女同学。[1]
3. 手机功能的使用现状。
目前, 大学生手机的用途具有多重性, 主要为打电话、发短信、上网和玩游戏等四个方面。人际联络和娱乐消遣是大学生手机使用的两个主要功能。随着手机款式的不断改进和功能的相继开发, 即上网、游戏、音乐、影视等, 手机的娱乐功能日益凸显。
4. 手机使用的时间。
有调查显示, 大学生每天使用手机累计时间在2个小时以上的学生有31.3%, 1至2个小时的有28.3%, 1小时以下的有37.9%。年级越高每天使用手机的时间越短, 男同学每天使用手机的时间略长于女同学, 文科学生略长于理工科学生。每天打电话时间1小时以上的占11%, 30分钟至1小时的占25.1%, 30分钟以下的占35.6%, 没事基本不打电话的为28.3%。每月手机短信使用数量在100条以下的学生占15.3%, 100至300条的占20.1%, 300至500条的占21.6%, 500至1000条的占32.1%, 1000至2000条的占9.4%, 2000条以上的占1.5%。手机上网逐步普及, 有72.4%的同学开通了手机上网包月套餐, 每天用手机上网在1小时以上的学生有22.6%, 在1小时以内的有60.2%的学生, 基本不用手机上网的学生只有17.2%。[2]
二、大学生手机使用道德的失范行为
大学生手机使用道德失范是指大学生在使用手机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切违反道德和违法犯罪的非理性行为, 行为程度和性质从手机使用失德到手机使用违法直至犯罪。[3]如传播垃圾短信, 不良信息、偷拍、作弊、骚扰电话、手机监听、进入非法网站等。
1. 利用手机短信作弊。
手机有着体形小、信息量大和具有查询功能的特点, 便于携带和隐藏, 为考试作弊提供了条件。目前, 在高校的期末、期中考试及四六级考试中, 屡屡出现考生利用手机接收他人发来的答案, 上网查询信息等违纪作弊行为。有调查显示5%大学生曾利用手机进行考试作弊, 严重影响了高校考风考纪和教学秩序的建设, 不利于大学生诚信人格的形成。
2. 传播不良信息和黄色短信。
由于手机短信的隐蔽性较强, 一些不良政治短信和淫秽色情信息易于在学生群体中传播。淫秽色情短信往往运用了各种文字上的技巧和表现手法, 极富挑逗性和骚扰性。目前的手机短信不仅有纯文本信息, 而且随着彩信的开通, 黄色图片、色情视频等已开始通过手机短信传播。大学生性知识相对贫乏, 往往意识不到这种行为和社会道德规范的冲突, 他们好奇心很强, 容易受到外界不良信息的诱惑, 常因为好玩或抱着试试看的态度一发而不可收拾, 甚至诱发违法犯罪行为。
3. 在公共场所拍照侵犯个人隐私。
目前, 手机拍照在大学生中已经成为一种时尚, 在校园中随处可见用手机拍摄的大学生。但也有一些出于好奇或娱乐的目的, 在公共场所例如浴室、商场等进行偷拍。目前, 大学生利用手机偷拍侵犯他人隐私的行为, 在网络等媒体上也常有报道。
4. 上课时接打手机、上网行为。
大学生课堂上接打电话, 玩手机的行为非常普遍。有调查显示, 23.7%的学生经常在课堂上玩手机, 51.9%的学生偶尔会玩, 只有24.4%的学生表示基本不会。随着年级的增高, 上课玩手机同学的比例不断增加, 大一学生中上课经常玩手机的同学有9.4%, 大四则达到了22.3%;[4]目前, 高校学生上课接打手机的现状非常普遍, 很多同学上课时没有关机或震动的意识, 课堂上经常出现此起彼伏的手机铃声, 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秩序。
此外, 利用手机监听他人通话内容;热衷于通过短信和手机QQ交友, 发展手机恋情, 进行手机骚扰, 连接非法网站, 手机恶意欠费等道德失范行为在高校频频发生。
三、手机影响的道德后果审视
1. 手机对社会影响的道德审视。
(1) 长眼睛的手机
米歇尔·福柯认为我们的社会充满监视, 是笼罩着每个人的“全景敞视监狱”:四周是一个环形建筑, 中心是一座瞭望塔。瞭望塔有一圈大窗户对着环形建筑, 处于环形建筑里的一举一动都可以被监视, 却无法看到处于瞭望塔中的人。这种社会监视方式一经产生, 就在当代社会中被广泛应用, 媒介技术的发展为这种监控模式提供了新的技术支持, 马克·波斯特认为当今完善的电话、电缆、电线线路覆盖着我们的世界, 他们是超级全景监狱的极端手段, 把我们的行动转化为监视的外延话语, 把我们的私人行为转化为公开布告, 把我们的个人言行转化成一种集体语言。[5]而手机的拍照功能加剧了现代人的不自由, 照相机俘虏了手机, 搭上了手机的便车, 利用了无处不在的手机, 在我们的鼻子底下明目张胆地偷拍。[6]手机长了一只“淫秽而肮脏的眼睛”, 其捕捉的内容大多跟性和裸露有关。在火车上、公园椅子里、更衣室里, 妇女不知不觉地被人偷拍, 年轻人街头亲热的场面也成为摄像头下的“猎物”, 这些偷拍的照片传上互联网的色情网站, 而且可以无限制观看, 以满足各种意图和目的。
(2) 生活中的“第三者”
手机的使用打断了人们的清净, 个人独处的空间, 成了标准的生活的第三者, 它从不考虑你正在做什么, 有什么感受, 都会随时插足你的生活中来。把你的手机号码告诉他人就等于同意他人随时随地地给你打电话, 而手机随身易带的特征使得人就像一条被牵着线的风筝一样, 无论飘到哪里总会被主叫方找到, 关机或者不能连接到信号的状态也会带来猜忌。你可以假装没有听到或不方便接电话, 但我们有一个深层的心理障碍, 难以听任电话铃声响而不去接听, 我们都有一种压抑不住的冲动去接电话。因为我们认为这可能是生平最重要的电话, 可能是来自于我梦寐以求的人, 也可能是有业务关系的人。手机像“牢房”, 它的联络功能使人类社会成为一个“千里一线牵”的社会, 它把我们锁定在一个无处藏身、随时待命的囚笼里。
(3) 娱乐化的生存方式
随着技术的开发与应用, 手机从重如“砖块”到小巧轻薄;从只能满足通话功能到游戏、上网、短信、下载、MP3功能等;从黑白到彩屏。在很短的时间内手机无论从外形还是内在的功能上都体现了娱乐化的倾向, 手机不仅提供娱乐化的信息, 本身也正朝向娱乐化迈进。例如, 手机游戏, 由于手机在声音、色彩、屏面等方面的改进, 使得计算机科学的最新发展和艺术家的无边想象力得到完美的结合, 构成了无论是成人还是儿童都为之疯狂的生动场景。人们在虚拟的世界中追逐、探险和打斗, 投入了全部的情感和注意力, 在虚拟的空间里赋予自己数字化的生命和角色, 在游戏中实现着和“它者”的交往。手机作为通讯工具的功能在弱化, 其娱乐的功能正成为推动手机发展的一个新的增长点, 一定程度上, 手机几乎成为休闲娱乐的代名词。
2. 手机对学生影响的道德审视。
首先, 手机等电子媒介与学校教育争夺时间和吸引力。受教育者在课堂上偷偷地用手机短信“说话”, 既不会打扰别人又不会暴露短信的内容, 短信可以使学生暂时离开身边的人, 离开课堂, 可以心猿意马, 表面上他还坐在那里, 实际上却沉浸在私人营造的世界里, 他留在课堂上的仅仅是一具呼吸的躯壳, 可以说手机容易让人养成一种心不在焉的习惯。
其次, 以手机为代表的电子媒介有不同于学校教育基本理念的“教育哲学”。这种“教育哲学”否定的恰恰是学校教育的循序渐进、心智挑战和深度理解, 手机所提供给青少年的空间不是一个可以引发人思考和探索的理性空间, 而是享受、娱乐的空间。从手机本身的形状到手机功能的开发趋势来看, 娱乐是手机的“超级意识形态”, 在这一“超级意识形态”主导下, 教育的原有意义和地位被消解、取代和改造了, 在这样的泛娱乐化氛围影响下, 青少年的行为方式越来越具有娱乐的气息, 新的媒介和媒介文化潜移默化地影响着青少年的心理结构, 同时这种娱乐的思维在为年轻一代带来短暂快乐的同时, 也控制了他们的生活。一定程度上电子媒介正在颠覆现代教育的理念, 正在消解教育的原有地位和吸引力。这种状况如果不及时引导, 青少年将会形成娱乐化的生存方式和生存态度, 学校将培养出堕落和迷茫的一代人。
四、高等教育如何行动
1. 学校应该强化自身的“媒介意识”。
教育的“媒介意识”首先是揭示媒介危险性的意识。各种电子媒介都有自己的优势和危险性, 使用者如果了解了一种媒介的危险性, 在使用的过程中, 其危险性就会降低。其次, 使用手机已经成为学生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学校应该关注学生的电子生活, 把学生在使用电子媒介过程中遇到的困惑、体验, 所遭受的心灵冲击、影响, 可能吸收的价值观等都作为教育内容。
2. 增强学校的人性化、学术化吸引力。
学校更应该增强人性化、吸引力, 建立一个充满关心的环境, 在培养学生学术竞争力的同时, 不能忽略学生本身的目的、焦虑和出身的各种各样的人际关系。学校应该培养出健康的、有能力的、有道德的人才。有大量的同龄人相聚, 随着交往的加深, 同学之间能够形成情同姐妹的感情, 而且师生之间也会形成类似父母子女之间的纽带, 与来势迅猛的传媒相比, 同伴之间和师生之间的交往还是有着绝对优势的, 因为那种面对面的交往和情感的交流是任何媒介都无法提供的。课堂教学方法的单调, 教学内容的枯燥和陈旧, 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 是学生课堂上玩手机的重要原因, 因此, 任课教师首先要提高自身的学术能力、教学水平, 改善教学方法和教学方法, 提升自身的人格魅力和学术吸引力, 从而从源头上制止课堂上玩手机现象的发生。
3. 培养学生正确使用手机的意识。
在手机在大学生群体中基本普及的情况下, 如何对待它们是学校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学校应加强对学生使用手机方式的合理引导, 使学生养成正确、文明使用手机的意识和习惯。学校要及时出台手机使用规则, 而制定手机规则应该听取学生的意见, 让学生在参与手机规则的制定过程中, 共同协商怎么管理才能更好, 因为只有学生最了解自己、最有发言权、最能想出更贴切他们生活的办法。只有受教育者参与规则的制定过程, 才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责任心。
4. 充分利用手机媒体为高校管理和教育服务。
手机作为一种便携式的通讯工具, 它的使用可以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 短消息的接收也不受开机关机的影响, 只要用户开机, 就能接收到其预留的短消息, 除了利用手机发短信, 建立飞信群外, 高校短信平台使用方便, 操作简单, 不仅可以“一对一”信息发送, 还具备群发功能, 管理者只需通过平台输入相应的内容到学生手机号码中, 学生就能接收到相应的信息。因此, 充分利用手机可以更好地服务和引导学生, 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紧急事件通知、活动信息发布、就业信息发布、天气预报发布、意见反馈渠道、家校联系桥梁、心理问题等方面提供更有效、畅通的信息服务。
参考文献
[1][2]楼锡锦, 沈黎勇, 林博峰.大学生使用手机状况研究报告——以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为例[J].中国青年研究, 2009, (2) :74.
[3]戴晋.大学生手机使用道德研究[D].[学位论文].南京林业大学, 2010.6:20.
[4]楼锡锦, 沈黎勇, 林博峰.大学生使用手机状况研究报告——以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为例[J].中国青年研究, 2009, (2) :75.
[5][美]马克.波斯曼.信息方式——后结构主义与社会语境[M].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1:42.
销售人员电脑手机和电话使用管理 篇13
公司为了充分让销售经理发挥电话销售的潜能和才干,提高公司销售业绩和工作绩效,所以决定取消原来每个销售经理配备一台电脑的惯例,并作出以下规定:
1、为了促进客户网络沟通和交流,及时发送工作文件,提高工作效率,公司建立公用电脑区,供销售经理工作所需。
2、公用电脑仅供销售经理使用,并由公司安排人员负责维护和更新,其他部门或个人不得擅自更改。
3、销售经理不得利用互联网从事违反国家法律、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不得侵犯国家、社会、公司利益,不得从事违法犯罪活动,不得在工作时间上网或打电话进行与工作无关的活动。
4、销售经理不得在公司使用除了工作专用QQ以外的聊天工具,并对违反规定的销售经理做出相应惩罚。
5、公司为销售经理设立的公用邮箱或QQ邮箱仅限用于公司业务,禁止利用公司邮箱传递与本公司业务无关的内容、注册外部网站,不得使用其他邮箱收发公司业务邮件,并对违反规定的销售经理做出相应惩罚。
6、公司网站及网络招商平台均由公司有关部门负责统一维护和管理,公司有权对销售经理的上网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并对违反规定的销售经理做出相应处罚。
7、禁止任何外来人员在任何时间内非经允许使用本公司的计算机等办公设备,在确有需要使用公司计算机等办公设备,须由公司销售经理向部门经理及营销总监提出申请,取得同意后方可在指定区域内使用,负责申请之销售经理须保证使用人不能访问涉及公司机密的任何内容。
8、销售经理工作用的手机、QQ号码和邮箱全部由公司统一安排,不得使用私人的手机、QQ号码和邮箱用于工作,对违反者予以警告,如有第二次直接以辞退处理。
9、销售经理在使用电话时不得使用免提键,声音尽可能控制在客户能听到的范围内,以免影响其他销售经理的工作。
10、销售经理可以自带电脑但不提倡此类行为,不提供办公桌面宽带服务,如因工作需要必须到公用电脑区内使用有线路由上网,同时也得遵循公司以上的管理规定。
三九企业集团兰考生物制品有限公司
【手机及手机卡使用管理规定】推荐阅读:
公司手机及手机卡使用规定10-14
手机使用管理公约09-11
部门手机使用保密管理制度10-24
手机电脑管理使用协议书12-18
党政机关手机使用管理规定07-12
使用手机09-09
(如何使用手机)范文09-21
如何安全使用手机09-23
豆家中学学生手机限制性使用管理规定07-04
日常使用手机英语作文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