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手机使用调查论文

2024-07-26

中国青年手机使用调查论文(精选12篇)

中国青年手机使用调查论文 篇1

摘要:校园手机报具有接收便捷、内容精简、易于保存、免费获取的特点, 但也存在传播渠道不畅、内容同质化等不足。加强校园手机报的建设与管理, 重视栏目创新, 提高采编能力, 是新媒体环境下, 高校做好团学工作, 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大学生,手机报,使用情况,调查分析

由高校新闻中心、移动通信商和网络运营商联手搭建的信息传播媒介———校园手机报, 及时把时政热点、校园新闻、大学生活等讯息搬上大学生的彩信手机, 这为高校信息的传播提供便利。但目前高校对于手机报的运用面比较“窄”, 传播内容相对单一, 手机报栏目相对传统, 作为校园媒体新锐———校园手机报, 难以达到理想的传播效果。新媒体环境下, 如何运用校园手机报对青年大学生进行有效的思想引导和成长成才服务是高校团学工作的重要命题。本文, 笔者选取三峡医专《青年e专》手机报进行个案研究, 旨在了解大学生手机报的使用情况, 并探究大学生手机报的编辑管理。

一、《青年e专》手机报介绍

该报是学校团委利用现代新媒体发行的手机彩信, 每半月发行一期, 每期5000余份, 目前共发行30期。每期相对固定的版块内容共8个, 分别是“校园掠影”、“报佳音”、“经典广播”、“美文欣赏”、“青春观察站”、“文娱新闻”、“为你服务”、“轻松一刻”。每期容量约为70~100K, 文字5000~8000字, 平均每篇新闻400~600字, 每期图片共3~5张, 每条标题6~12字。

二、调查结果及分析

此文立足于重庆市万州区大学生对校园手机报的使用情况、信息需求、阅读习惯、内容设计等问题进行调查, 以三峡医专《青年e专》手机报的目标受众为调研对象。共发放调查问卷200份, 全部收回, 经统计, 有效问卷196份。现就调查结果分析如下。

1. 较满意的校园媒体:

所占比例分别为, 手机报28.15%;校园主页27.69%;校园微博19.22%;纸质刊物10.07%;团学网站7.78%;移动电视7.09%。由此可见, 大学生在使用校园媒体时, 对校园手机报、校园网主页、校园微博的满意度较高, 说明以网络和手机为代表的媒体占据明显传播优势, 其满意的首要原因是信息接收方便。作为传统媒体的纸质刊物由于传阅率低, 不便接收, 不受大学生“青睐”。

2. 喜欢的信息接收方式:

所占比例分别为, 短信 (飞信) 26.89%;QQ19.15%;手机报13.26%;微博12.71%;校园广播12.34%;展板/横幅9.94%;纸质刊物5.71%。由此可见, 居于前四位的短信、手机报、QQ、微博的信息接收方式, 有一个共同点便是以手机或网络为传播载体。

3. 愿意接收手机报的原因:

所占比例分别为, 免费的25.69%;接收方便24.40%;信息实用服务性强17.74%;内容贴近12.57%;可读性强10.17%;便于保存查阅9.43%。由此可见, 学生愿意接收手机报是因其免费, 且接收方便, 信息实用性和服务性强。这说明手机报的选题、内容、编辑、传播上还需努力探索, 坚持用优质的高度原创的新闻信息, 持之以恒的工作态度, 将信息传播给受众。编辑简单的复制粘贴, 或进行伪原创虽然有一定效果, 但真正的传播效果往往事倍功半。

4.《青年e专》手机报中较喜欢的栏目:

所占比例分别为, 轻松一刻17.39%;校园掠影16.13%;美文欣赏15.01%;文娱新闻14.87%;经典广播12.34%;青春观察11.22%;为你服务7.71%;报佳音5.33%。由此可见, 大学生更倾向于与自身学习、生活密切相关的文娱和资讯类栏目。因此, 在栏目编排上, 更具服务性与工具性的、目标受众更加细分的栏目有着强烈的需求。

5. 希望《青年e专》手机报发行周期:

所占比例分别为, 每周发行每一期52.91%;每两周发行一期26.98%;每周发行两期16.41%;每四周发行三期3.7%。由此可见, 现行的每两周发行一期, 远远不能满足受众对校内外信息的需求, 容易导致新闻成为“旧闻”, 造成受众期待疲劳, 更不利于受众对手机报的持续关注和长期收看。因此, 及时调整手机报发行期数, 缩短发行周期很有必要。

6.《青年e专》手机报需要改进的方面:

所占比例分别为, 栏目创新35.4%;图片选择26.36%;传播渠道20.67%;发行周期17.57%。由此可见, 受众对手机报的栏目创新、图片选择充满期待。通过上述6组数据进一步分析得出, 校园手机报的内容模式具有主题鲜明, 报到及时, 内容广泛的特征。但存在内容同质化、新闻时效性弱、栏目创新不够等不足。

三、改进策略及建议

1. 合理定位, 创新栏目内容。

校园手机报当顺应媒体发展潮流, 以服务大学生的成长与生活为宗旨, 坚持“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的编辑原则, 注重内容的“实用性、互动性、创新性”, 使校园手机报发挥“传播信息、展示个性、互动沟通”的桥梁作用。校园手机报主张贴近学生、贴近校园、贴近教育, 资讯类栏目占65%, 服务类栏目占35%。编辑部可采取栏目“模块化”组合的方式, 根据不同的时间节点和事件节点, 对信息充分整合、深度加工, 推送时事新闻、主题教育、体育娱乐、就业讲座、竞赛考证、健康知识等具体内容。提高采编能力, 注重报道策略。好厨师手下无废料, 好编辑手下无废稿。手机报编辑组当以定位为中心, 围绕受众两大诉求点———新闻和服务, 转变原先的“剪—粘—贴”报纸二次编辑套路, 转向去中心化编辑、互动性参与的内容策略上来。手机报由于版面及字数限制, 要求文章内容做到“短、精、美”。

2. 图文相符, 标题新颖。

在读图和读题时代, 有时图片比文字传递信息更直观。手机媒体在图片选择上, 比传统媒体要求更高。手机报在编发前, 文本的字体、字号、字间距、行间距、标点符号等细节都需严格校对, 避免错别字和格式乱码, 确保图文的清晰。要求图片清晰无杂物, 主题鲜明不模糊, 特写生动不做作, 选材精准不唐突。避免图文不符、张冠李戴的现象。手机报适合概况内容式标题和揭示主题式标题, 需要“短些, 短些, 再短些”, 字数控制在12个字以内, 如《我校举办科研成果鉴定会》、《大学生求职难谁之过》等。形象式标题、对仗式标题和正副式标题由于字数太长, 更适合于纸质媒体。

3. 加强宣传推广, 实现受众互动。

尽管手机报是基于手机这个交互工具上的报纸, 但手机报无法实现与读者的交互却是一个尴尬的现实。在手机报中, 受众不仅仅是普通的阅读者, 也是信息源的提供者。加快建立受众互动机制, 重视其内容宣传和品牌推广, 广泛拓宽信息源, 让受众知晓手机报, 积极参与手机报的选题创作、内容征稿、栏目创新等工作, 有助于提高手机报的实际传播效果。

4. 错开信息拥堵高峰, 适时发送手机报。

由于信息化时代, 受众对传播媒介和信息的选择具有较大的主动权。因此, 为了避免手机报与垃圾信息一起被受众删除, 建议手机报每期在发送时, 错开信息高峰时段。校园手机报应选择在午间12~13点、晚间8~9点之间发送, 或者学生课余时间“分众分时段”发送, 避免学生上课期间或网络用户较多的高峰时段发送手机报。 (《青年e专》手机报编辑部对此文有贡献)

参考文献

[1]叶慧.浙江省“新苗人才计划”大学生校园手机报项目实施情况总结报告[D].

[2]唐金楠.手机新媒体在高校共青团工作中的运用——以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团刊为例[J].思想教育研究, 2010, (10) :77.

[3]王雪晔.甘肃大学生对校园手机报的使用情况分析——以西北师范大学《青春师大》校园手机报为例[J].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2, (2) :52-57.

中国青年手机使用调查论文 篇2

姓名:朱菲

学号:201004120119

班级:10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大学生手机调查报告

调查目的:通过调查了解我校在校大学生手消费情况以及其使用对学习的负面影响,为大学生更合理消费和使用手机提出建议。

调查对象:我校在校大学生,主要是大一及大二学生

调查方法:问卷调查、网上查找资料、数据统计分析

随着生活水平的改善和手机的价格下调,如今在大

学校园手机已不在被定义为奢侈品,而成为方便工作与沟通的通信工具。据网上资料调查,在各大高校,尤其是上了大二以上的学生,无论是纨绔子弟还是寒门 之子,几乎是人手一部手机。而调查者问卷调查结果也显示90%以上的大学生一致认为手机是大学生活必需品。因此大学生手机消费及其与学习之间日渐微妙的影响成为近年来学生家长、学校等各方人士关注的热点之一。在这份社会实践调查报告里,我主要调查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大学生手机消费,二是手机对于大学生学习的负面影响。

现将此次实践活动的有关情况报告于下:

一.大学生手机消费

大学生手机消费状况

调查者问卷调查结果显示,63.6%的大学生手机品牌为

欧美品牌如诺基亚、摩托罗拉等和日韩品牌如三星、索尼等,而只有不到33%的大学生选择了国产品牌。另外,大学生手机拥有者中,其价格在1000—1500元之间者,占38.1%;1000元以下者占23.8%;1500元以上者占14.3%。在手机话费消费的问题上,月消费30元以下者占16.7%,30元—50元者占52.4%,50元—100元者占26.1%,有少部分超过百元。绝大部分学生的月话费在30元—100元之间。问卷调查中,在涉及拥有手机数量的问题上,虽然50%的大学生仅拥有一部手机;但是有约38.1%的大学生有两部手机,其中有一部分学生的手机甚至使用不到一年就更换成新手机;更有约5%的学生拥有三个以上的手机。在调查者采访的大学生中可知,由于大学生无固定收入来源,76.3%的大学生,购买手机的费用来自于家长的支持。只有约19%的学生是靠自己当家教、打工所得购买手机。

大学生手机消费应量力而为

大学生由于其自身的特殊性,拥有手机成为工作与生活的需要。但是手机应该是一种方便沟通的通信工具,而不是用来炫耀甚至攀比的资本。作为一名理性的大学生,不该盲目地追随潮流乱跟风,应把“性价比”放在首位。在追求时尚的同时,更应注重手机的实用及耐用问题。总而言之,大学生手机消费应量力而行。调查者建议如下:(1)正确定位手机的作用,不盲目追求外国品牌,国产品牌也不错;(2)手机月消费应合理有度。

二.手机对于大学生学习的影响

调查者问卷调查如下:

您每天花在手机上的时间约?

A、1小时以内 28.6%B、1-2小时 40.5%C、2-3小时 16.7%D、3小时以上 14.3%

您在课堂及自习室玩手机吗?

A、是,经常 26.2%B、有时会 45.2%C、基本不玩 28.6%D、从来不玩0%

您认为手机影响到您的学习吗?

A.是的,它占用我太多的学习时间 23.8%B.影响比较小,我会控制自己52.4%

C.没有影响,它只是一种通信工具而已23.8%

通过数据分析可知,大部分的学生都承认手机占用了部

分学习甚至休息时间,对学习有一定的消极影响。在上学期,校青年报曾做过一期关于“大学生上课玩手机QQ” 的专题报道。同样反应了这一问题。70%以上的学生花在手机的时间超过一个小时,调查者访问得知有部分学生甚至玩手机至凌晨一两点才休息。而频繁甚至过度使用手机导致部分学生患上“手机依赖症”。如上厕所也要带着手机、经常下意识寻找手机,不时掏出查看等等。这些都对大学生学习产生了负面影响。如何克服“手机依赖

症”,减少手机对学习的消极作用,值得每位大学生认真思考。调查者在网上查找相关资料及问卷分析后,提出以下意见:(1)积极与他人接触,多读书看报,减少不必要使用手机的次数。(2)严格自我约束,不在学习时间如课堂、自习时玩手机,减少使用手机的时间。

现附调查问卷

1.您的性别是A、男 B、女

2.您所在的年级 A.大一 B.大二 C、大三 D.大四

3.您认为手机是大学生活必需品吗?A、是B、否

4.您现在的手机品牌[没有手机的请直接填写最后一题]

A.摩托罗拉、诺基亚等欧美品牌

B.三星、索尼等日韩品牌

C.金立、夏新等国产品牌

5.您现在的手机价格为

A.1000以下 B.1000-1500 C.1500-2000 D.2000-2500

E.2500-3000 F.3000以上

6.您购买手机的费用来自A.家人支持B.自己打工所得

7.您有过几个手机?A、1B、2C、3D、更多

8.您每月手机支出大约多少?

A.0-10元B.10-30元C.30-50元D.50-100元E.100元以上

9.您每天花在手机上的时间约?

A、1小时以内B、1-2小时C、2-3小时D、3小时以上

10.您在课堂及自习室玩手机吗?

A、是,经常B、有时会C、基本不玩D、从来不玩

11.您认为手机影响到您的学习吗?

A.是的,它占用我太多的学习时间B.影响比较小,我会控制自己

手机打车软件的使用调查与思考 篇3

[关键词]手机打车软件;司机;规范化

一、手机打车软件的兴起

近年来,手机打车软件引发了社会公众的广泛关注。据快的打车与滴滴打车发布的2015年第一季度业绩报告显示,截止2015年3月31日,快的打车已经覆盖了全国261个城市,嘀嘀打车也覆盖了全国178个城市。1 本文先通过调查,对手机打车软件的使用现状进行分析,然后针对打车软件中存在的问题展开讨论,并提出一些建议,从而使手机打车软件在实际使用中更加安全、规范化。

二、手机打车软件的使用现状

笔者利用假期时间前往昆明火车站、南部汽车站等有大量出租车停留的地方,向出租车司机发放调查问卷,与出租车司机交谈,从而了解出租车司机对于打车软件的意见看法以及出租车软件的使用情况;此外,还对普通乘客使用手机打车软件的情况进行了调查和访谈,从乘客的角度分析打车软件的利弊。

(一)出租车司机对打车软件使用率较高,但揽客成功率较低。

回收的有效问卷中,大约有99.1%的出租车司机知道滴滴打车、快的打车等打车软件,88.3%的出租车司机曾经或者正在使用打车软件招揽生意,可见打车软件已经成为大部分出租车司机载客的重要途径之一。49.6%的被调查司机认为打车软件确实能够避免出租车“空档”,在被问到“使用手机打车软件是否能够成功揽客”的问题时,42.3%的司机表示,平均每天利用软件成功揽客的次数是1-2次,使用手机打车软件成功揽客的次数在5次以上的出租车司机仅占11.3%,这就说明虽然打车软件能够便利司机和乘客,但也存在很多问题。

(二)乘客较关注安全问题,并对打车软件的发展前景态度乐观。

在对乘客进行调查的过程中,76%的乘客使用过打车软件,35%的乘客表示使用打车软件之后,打车变得方便了,也节省了很多候车时间。在和乘客进行交谈的过程中,也突出了打车软件存在的几个问题:第一,打车软件种类较少,现在主要是滴滴打车、UBER和快的打车。第二,乘客在乘坐出租车时,经常遇到司机在开车时仍频繁操作手机软件,存在安全隐患。第三,在使用打车软件过程中,乘客担心信息安全无法保障,信息易泄露,比如手机号和起始地点。

三、手机打车软件存在的问题

(一)手机打车软件中存在非法营运司机。非出租车司机不通过审核或者憑借虚假资料就可以安装司机手机客户端,偷偷加入了软件打车接单行列,给乘客的生命财产造成安全隐患。从乘客的角度来看,虽然非法营运的车辆能够暂时满足部分乘客的出行需要,但是在长远利益和整体利益上来说,非法营运的车辆技术状况难以达到行业标准,客运服务质量难以保证。

(二)乘客的议价权难以保障。乘客在上下班高峰、就医、夜间等情急情况下,为了获取出租车服务,不得不付出更高成本。这就导致:在某种程度上扭曲了出租车价格与运行成本之间的合理比价;由于随机供给服务的特性,市场来调节价格,导致司机利用乘客的出行需求急迫的弱点来抬高价格,使得乘客的议价权被剥夺。

(三)司机在驾驶期间“抢客”行为违反交通法规。一般打车软件提醒的是附近出租车的数量,并没有详细到空车及距离远近状况,这使得所有车辆都会收到乘客的预约信息,即使,司机处于驾驶状态中。司机为了相互“抢客”,需要在驾驶过程中不断查看手机和回应预约信息,这种行为直接违反了现行的交通法规,同时危及乘客的人身安全和社会公共安全。

(四)司机拒载现象。保障乘客利益的一个基本要求就是不能拒载,显然拒载将不能满足乘客合理出行需求。司机在接单后处于空车状态,在前往预约地点过程中遇到潜在乘客在路边招车时,如果拒载则损害路边招车乘客利益;如果载客则导致预约乘客被爽约。

四、手机打车软件规范化的建议

(一)加强手机软件提供方与客运管理机构之间的合作,规避不具备营运资格“驾驶员”的出现。诸如快的打车与滴滴打车等打车软件提供方具有资金、技术上的优势,而营运管理机构则具有资金、技术上的优势,两者之间加强合作则容易实现优势互补。客运管理机构通过对出租车驾驶员资格进行审核,确认具有营运资格的出租车驾驶员才能成为手机打车软件驾驶员版的适格使用者。2

(二)乘客平等议价权的保障。为保障乘客的平等议价权,需要对司机漫天要价的行为予以规制。根据发改委网站2014年4月3日公布的《2014年2月36个大中城市服务收费平均价格表》公布的数据来看,普通出租价的起步价平均为8.42元,每公里加价为1.79元3。若是出租车为提前告知,而后漫天要价的,乘客可以通过打车软件投诉司机,一方面,由客运管理机构对司机的行为加以处罚,另一方面,在打车软件中显示该车辆的投诉记录。

(三)竭力避免司机在载客期间“抢客”行为。在纽约,一款叫做ZabCab的打车软件,采取了这样的操作方式:司机在行驶时禁止使用手机,只要出租车处于行驶状态,软件就会把手机屏幕变为灰色而无从查看。车一停,司机又能精确地看到附近订单请求的位置。这种方式具有较高的借鉴价值。

(四)构建手机软件安全网络。对手机软件公司而言,为保障用户在线信息的安全,应建立起完善的信息安全维护系统,以确保网络在线用户在使用手机软件的时候,免遭恶意软件的侵害。一方面,要加大对司机合法信息的认证力度,以避免非出租车司机对本行业的渗透;另一方面,应完善出租车调度服务制度,提高出租车司机在打车软件中的接单效率。

打车软件的产生和发展顺应了时代的发展潮流,有效缓解了乘客打车难的困境。但是,由于我国市场化体制存在的一些缺陷,手机打车软件逐渐暴露了很多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出租车公司和软件供应商之间的通力合作以及监管部门加大监管力度,使手机打车软件在更加规范化的经济市场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振勇.商业模式[M].新华出版社,2006.

[2]陈芬.打车软件撬动了什么[J].中国经济信息,2004(11).

[3]王健.打车软件未来仍具想象空间[J].中国电信业,2014(6).

[4]宗秀倩.解密打车软件大战:巨额补贴背后的低成本扩张[J].腾讯科技,2014.03.29.

[5]李杨.打车软件陷入补贴怪圈滴滴微信抢红包抵车费[N].东方今报,2014.06.06.

注释

1张司南.嘀嘀快的一季度战绩:嘀嘀用户过亿 快的订单量胜出 http://www.chinanews.com/it/2014/04-04/6029759.shtml

2《城市出租汽车管理办法》第14条:客运管理机构应当定期对出租车和驾驶员进行审验。

中职生手机使用情况调查分析 篇4

手机通讯方式是科技发展的结果, 是社会进步的需要。处于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 青年一代的中学生使用手机, 享受科技给生活带来的便利条件, 于情于理都无可厚非。然而, 自控能力较弱的他们, 常常因在课堂和晚自习时间“玩”手机而分散学习注意力, 就寝后因“玩”手机影响休息, 进而影响学习。加之由于使用手机给中职生带来的辐射强、消费提高、担心被偷等多方面的负面影响, 引导中职生合理使用手机成了教育界的一个热门话题。中职生是一个特殊的学生群体, 他们学习基础差, 在学习方面曾备受打击, 普遍对学习不感兴趣, 没有信心, 也缺乏目标。为了逃避学习, 他们是否将注意力转向手机?

本研究拟对中职生使用手机的情况进行调查, 以期为日后有针对性地教育引导中职生合理使用手机提供依据。

调查对象、过程和数据分析

研究对象深圳市龙岗职业技术学校一、二年级部分学生。学校共设“计算机部”、“汽车部”、“机电部”、“艺术部”、“财经部”五个教学部, 每个部每个年级抽取一个班作为调查班级。共发放问卷746份, 回收有效问卷675份, 问卷有效回收率90.5%。

研究过程根据研究目的, 编制学生调查问卷一份, 问卷共调查五个方面的问题, 分别为“拥有手机的情况”、“手机的费用、价格及来源”、“手机使用的内容”、“手机使用的负面影响及成瘾程度”、“学校对学生使用手机的管理情况及学生对管理的态度”。调查采用自我评价的方式, 在早读课上让学生集体填答该问卷。

数据分析去除不认真作答的无效问卷, 对回收到的675份有效问卷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调查结果与分析

拥有手机的情况数据统计显示, 有手机的学生占了被调查学生总数的92.1%。入学前就拥有手机的学生占67.6%, 入学后才开始拥有手机的学生占30%, 说明目前学生拥有手机已是一个普遍现象。

手机使用的内容研究考察了学生使用手机的内容, 结果如表1所示。可以看出, 学生使用手机, 首选是看小说, 其后依次是聊天、打游戏、学习以及浏览黄色网站。这与学生为什么喜欢“玩”手机的调查结果是一致的。

手机使用的负面影响及成瘾程度研究调查了学生“玩”手机对学习、生活的负面影响, 52.7%的学生认为“玩”手机有负面影响。在负面影响中, 影响最大的是辐射 (78.2%) , 其次是费用高 (36.1%) 、担心被偷 (34.9%) 、影响学习 (29.7%) 。进一步调查手机对课堂的影响, 结果如表2所示。从表2可以看出, 12.5%的学生经常或有时因使用手机干扰过教师讲课, 课堂不关手机的学生占4.8%, 只有49.3%的学生不接电话, 不回信息。可见, 在课堂上使用手机的学生不算少数。对学生使用手机成瘾程度的调查, 结果如表3所示。数据显示, 近一半的学生每天“玩”手机的时间在2小时以内, 但是, “玩”手机超过7小时的占6.4%。但在使用手机成瘾的各指标中, 被调查学生报告“是”的都不够10%, 说明学生使用手机还未达到上瘾的程度。

学校对学生使用手机的管理情况及学生对管理的态度调查结果显示:90.3%的学生报告课堂上教师会干涉学生“玩”手机, 60%的教师限制学生在课堂上使用手机的效果明显, 而只有1.8%的教师不管学生课堂使用手机的现象。可见, 学校教师对学生课堂使用手机还是起到了管理的作用。只有34.5%的学生不愿意学校在规定时间里限用手机, 他们认为可以通过自我约束 (70.9%) 、学校开展课余活动使他们充实忙碌起来 (50.1%) 、教师的课精彩实用吸引学生注意听讲 (59.6%) 等方式来减少手机的使用。

年级差异二年级学生与一年级学生相比, 自己打工赚钱买手机的比例较高, 而且所买手机价格偏高, 他们用手机与家人、朋友联系较少, “玩”手机的时间相对也比一年级少, 成瘾程度更轻, 但上课不关手机的较多, 干扰教师上课的现象更多, 而且教师的干涉及干涉有效性在降低, 他们更多地要求教师的把课讲得精彩实用来转移他们对手机的注意力。

专业差异在学校的五个专业部中, 相对而言, “机电部”学生的手机价格偏高 (第二高) , 在手机使用上, 他们较少用手机与家人、朋友联系, 而更多地用来交异性朋友, 浏览黄色网站的人数也比其他部的人多。在课堂上, 他们接电话或回信息的情况也比其他专业部的学生严重, 他们对手机的依赖较其他部严重, 教师对他们的管理收效也不明显。而“财经部”学生使用手机用在学习方面的比例要高于其他专业学生, 他们也更多地要求学校多开展活动使自己充实忙碌起来, 要求教师把课讲得更精彩实用, 从而减少他们使用手机的时间。这与他们参加社团活动和做兼职要多于其他专业的调查结果是吻合的。

讨论

通过本次调查发现, 学生拥有手机已是普遍现象, 52.7%的学生认为“玩”手机有负面影响, 学生使用手机虽未达到上瘾的程度, 但在课堂上使用手机的学生比例却不低;学校教师对学生课堂使用手机在较大程度上起到了管理作用。

对于学生合理使用手机的引导教育, 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立志教育71.6%的学生喜欢“玩”手机是由于没别的事可做, 为打发时间, 他们没有近期的学习目标, 远期目标也不明确。因此, 引导学生为自己规划未来显得尤为重要, 从而让学生为了实现远期目标, 设置一个个近期目标, 使目标既现实, 又可操作, 让学生每天都有事可做。

课程设计59.6%的学生认为, 教师的课精彩而实用能吸引学生注意听讲, 从而转移学生对手机的注意力。“财经部”学生在这方面的要求更高, 71.8%的学生认为教师的课若是精彩实用, 可以转移自己对手机的注意。有研究发现, 学生若是为了解决某一实际问题而学习, 则学习效率会高很多, 因此, 中职课堂应尽可能根据学生日后就业需要设计一个个具体而现实的任务, 或者干脆与企业联系, 让学生多参与企业实践, 完成企业交给的实际任务。教师从而可以引导学生运用专业知识, 提升专业应用能力, 体会到学有所用, 从而让他们对课堂教学感兴趣。

社团活动学生们“玩”手机的内容排在第二的是聊天, 交友, 以填补感情上的空白。他们的年龄多为16~19岁, 属于青年初期, 也称青春中期, 随着自我意识增强, 他们对父母、教师等成人保持心理闭锁, 但另一方面, 这时期他们又有强烈的归属的心理需求及与人交往的愿望, 希望广交知心朋友。因此, 社团活动能为他们提供交往的平台, 一群志趣相同的人更容易相互接近, 他们在社团活动中锻炼自己的能力, 减少不必要的手机使用, 可谓一箭双雕。

性健康教育较多班级的男生报告了通过手机看黄色图片、影片, 实际上这是一种对性的好奇。应通过正规学校教育引导他们, 满足他们对性知识的渴求。

加强管理调查显示, 对二年级学生及“机电部”、“汽修部”学生的管理有待加强。本调查还发现, 学生对教师在规定时间内限用手机是不反对的, 而且这种管理也是有效的。因此, 学校对于二年级学生及“机电部”、“汽修部”学生的管理要有信心。

参考文献

[1]郑和钧, 邓京华.高中生心理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2004:247.

[2]刘树鑫.中职生手机上网成瘾调查及对策研究[J].广东教育:职教, 2010, (2) :65-66.

[3]刘钦涛.关于中职生手机管理的三维途径[J].职业教育研究, 2010, (10) :134-135.

使用手机调查报告 篇5

了解手机在大学生中的状况

近年来,随着手机在校园里的普及,越来越多的手机厂商把目光投向了校园这一潜在的巨大市场。为了了解手机在大学生中的普遍情况、使用效果以及消费情况,掌握手机在大学的销售情况和市场前景,我们决定以大学生为调查对象,对校园里的手机市场作一次调研,。

二、调查对象:

大学生

三、调查项目和调查表:

四、调查时间:

20xx年xx月xx日——20xx年xx月xx日

五、调查方式:

网络问卷

为了使调查具有普遍性,我们放弃了传统的书面问卷形式,而采用制作电子版问卷在网络上进行调查的方式。这样做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

1、提高效率,减少调查工作量。我们制作的电子版调查问卷使用asp、net平台开发,并挂在朋友的个人主机空间上,无需印刷,无需人工分派问卷

2、调查范围更广,调查对象更具随机性。由于是在网上答卷,没有空间和时间的限制,回答我们答卷的大学生朋友人数在20天左右的时间内轻松突破1000人,最后达到了1237人,并且这些参加我们调查的朋友来自全国各地。这个数是由调查页面自动跟踪生成的。

3、数据统计便捷。我专门设计了一个调查数据统计页面,对调查数据进行自动的跟踪统计,主要有人数统计,占同类选项百分比统计等

六、调查方法:

1、由调查小组成员共同协商确定问卷内容,以书面文件形式确定,交由本人进行制作成电子版调查问卷。

2、电子问卷制作完成并通过无错测试后,我将其上传到我朋友租用的虚拟主机空间。

3、动员调查小组所有成员进行广泛宣传,宣传方式主要有二:一是让自己的朋友上网回答调查,二是在论坛上发布信息,让论坛上的网友帮忙回答

4、调查完成后,由全体小组成员对调查统计数据进行分析

5、撰写调研报告

七、调查数据统计分析:

本次调查共有1237人参加并且完成了问卷,来自全国16个省市67所高校,并且参加调查的朋友具有很高的随机性,保证了本次大学生手机调研具有一定普遍意义。我们主要针对大学生手机拥有和需求状况、学生手机的使用要求分析、学生手机族的消费动力分析、学生手机族的消费动机分析、学生手机族的目标确立分析5个方面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并最后给出我们小组的营销建议。

1、大学生手机拥有和需求状况:

调查数据显示,在被访者中有68%的学生拥有手机。同时26%的学生将会在近期更换手机。在没有手机的学生中,61%学生将会在近期购买手机。从这些数据可看出: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手机在大学里已不再是新鲜事物了,已开始普及化了。大学生已经成为手机市场中一个不容忽视的消费者群。

2、学生手机的使用要求分析

①最重质量

选择手机时,消费者考虑的主要因素依次为:质量21%,外型19%,价格18%,功能18%,品牌11%,售后服务9%,广告宣传2%,其它方面也占2%。其中,消费者对质量的要求最高,手机是日常的通讯工具,如果质量不好,将会给消费者带来极大的不便。

另外,部分消费者对外观款式要求也较高,手机厂商不断推出新款很大程度上是迎合他们的口味,由于大学生都是年轻人。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持手机者年龄的下降,消费者对价格的敏感度会降低,而对外观款式的要求会更高。

②中低档产品较受欢迎

在手机价格的调查中,我们发现消费者比较倾向于1000元至1500元的价位,其比例高达44.5%。另外,有29%的消费者表示会选择1000元以下的手机。当然,也有部分消费者购买高价位手机,其中,选1500至XX元的消费者占15%,XX元以上的占12%。

③购机地点较集中

对消费者购买手机地点的调查发现,消费者购买手机的地点较为集中,大体上分布在手机大卖场和品牌专卖店,其比例分别为56%和38%,其它的只占6.5%。手机是高科技产品,普通消费者难以了解其功能是否完善、质量是否可靠,他们只好以销售人员的信用和专业知识作为判断标准,而手机大卖场或品牌专卖店的销售人员素质相对较高,因而容易赢得消费者的信任。此外手机大卖场的价格优势也是学生朋友们考虑的重要因素。

④手机品牌比较复杂

在此项调查中我发现,使用诺基亚的最多,占46.25%,其他的如摩托罗拉15.00%,爱立信6.25%,西门子6.25%,三星13.75%,菲利浦5.00%,其他的有7.50%。

⑤手机用途比较统一

大学生使用手机用途较统一,在已有手机用户中,多数用于联系亲友,占67.7%。还有少数只是跟着大家走(受周围人影响的)和追赶时尚的,各占9.8%。家长方面认为,手机是用于方便和孩子联系的,学生手机族的手机58.0%都是家长掏钱买的。同样学生也认为有了手机可以方便与亲友进行沟通,以维系家人及朋友的感情。

⑥手机费用普遍较低

在学生手机族中,每月手机费用普遍较低。每月消费在50元以下的占40%,在100元以内的占88%。但也存在一些高消费学生,在100―300元内的占12%,其中200-300这一高消费段也占6%。超过300元手机费用的基本没有。

⑦充值卡成为主要服务方式,手机费用主要用于发短信。

在被访者中,有近82%的是采用充值卡方式。同样,手机费用用于短信服务的占87%。这充分说明了,学生的消费能力有限。

3、学生手机族的消费动力分析

确切地说,消费动力与消费需求是密切联系的,当一个消费需求出现以后,为满足这种需求的动力也就随之产生了,对此我们不想加以详细论述。从上面各种数据中可以看出学生手机族的消费动力是处于一个较高水平的,造成这一高消费动力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中国青年手机使用调查论文 篇6

一、研究现状

由于近几年智能手机发展迅速,价格适中,性价比高的智能手机几乎已经成为大学生的必需品,在此条件下,基于智能手机对英语专业学生学习影响的研究也是一个新生事物。目前国内对英语词典的研究比较多,此类研究多集中在纸版英语词典和工具书对英语专业学生的影响,而对智能手机电子词典对学生影响的研究比较少。有的基于电子词典的研究,其中的电子词典都基本是指过去的掌上电子词典,和现在基于网络的智能手机的电子词典区别比较大。他们的研究方法对本文有一定借鉴作用,但其研究结果实际意义已经不大。

陈玉珍(2009)通过问卷调查和词汇水平测试发现,英汉纸版词典的使用策略和词汇成绩呈现显著性正相关。查看例证策略和查看短语或者习语策略与词汇成绩相关性最强。刘立香(2011)以大二学生英语字典使用情况做的调查,当时学生使用纸版词典的比例还能达到100%,手机电子词典的使用只有8%。虽然只隔两、三年时,但是学生使用手机电子词典的使用率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徐莉娟(2009)对英语专业大二学生使用词典情况进行的研究,其中电子词典的使用频率也比较高,达到80%多,但是该电子词典主要是指掌上电子词典。

二、问卷调查

正是基于现在英语专业工具书和手机电子词典使用情况的变化,为了很好地量化英语专业学生工具书的使用情况,我们在2014年5月对某大學英语专业大三的学生就英语词典的情况做了问卷调查和访谈。本次调查发放问卷202份,收回问卷197份,有效率为97.5%。问卷共有18个问题,主要涉及所用词典的类型、使用频率、目的、策略以及相关内容。

三、问卷调查结果

1.手机电子词典的使用频率

从问卷调查的数据中得出,英语专业的学生几乎高达100%使用电子词典,而且几乎天天使用;94%以上的英语专业学生使用手机电子词典来查词。而且其中85%的学生几乎每天都使用手机电子词典。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36.0%的学生几个月才使用一次纸板词典,37.6%的学生几乎不使用纸板英语词典了。

2.手机电子词典的使用目的

有88%的学生在翻译时使用手机电子词典。40%以上的学生在阅读和做练习时使用电子词典。约四分之一的学生,上英语课时使用英语词典。查单词时,95%的学生都是查单词的意思。多于一半的学生会查看单词的发音。查看单词用法、词条里的例句和词条的短语或者习语的学生都不足三分之一。

3.手机电子词典的在自主学习中的作用

从自主学习方面来看,有47%的学生认为经常查阅词典工具书很有可能提高英语水平和独立学习能力。认为不太可能的学生占35%。只有10%左右的学生认为不能或者不太清楚。问卷显示,目前学生的主要学习工具是手机电子词典、网络和课本等,各占40%左右的比例。对于英语学习中遇到的问题,60%以上的学生都是借助工具书和网络,问同学的只有三分之一左右,而问老师的只有五分之一。

综合上述,现在英语专业的学生使用智能手机电子词典作为英语学习工具比例越来越高,基于网络的智能手机电子词典给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学习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提高了学生的查词效率和英语学习效率,为学生营造了一个全天候随时随地学习的环境,为学生的知识和技能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内容丰富的得力帮手。但是另一方面,过分依赖手机电子词典也会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就如刘巧云(2013)指出,有的电子词典权威性不足,释义不准确,学生在使用手机电子词典时,不能附带习得同族词,例句和习语等相关内容,另外由于词库的不完善和雷同率高,很多电子词典对一词多音等标注不明。另外过度依赖电子词典也让学生在英语单词学习上助长了惰性和畏难情绪。这也是为什么问卷中显示,有65%的学生认为他们记单词的效率不高。当然,随着学生独立学习能力的增强,英语专业学生具有一些独立解决学习问题的能力和策略,教师在学生自主学习中的重要性越来越低,学生越来越成为一个具有独立学习能力的学习者。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引导英语专业的学生合理利用智能手机电子词典,学会使用多样化的工具书,扬长避短,提高英语学习效率,培养学生成为适应社会发展的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史耕山,陈国华.英语专业学生英语词典使用情况的调查[J].外语研究,2007.

中国青年手机使用调查论文 篇7

1. 调查对象与调查方法

1.1 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对象为苏州高博软件技术职业学院学习专业群技术平台课“商务英语”的325名大二学生,其中男生60人,女生265人。

1.2 调查方法

此次调查采用纸质问卷进行。通过培训“商务英语”教师团队,统一方法和用语,利用课间休息时间对授课班级进行调查,当场发放问卷,要求学生只需注明性别和专业,匿名作答,并当场收回。

1.3 调查内容

自拟“商务英语课堂学生使用手机情况调查问卷”,并经咨询专家及预调查后确定。问卷共10道题,包括8道单选题和2道问答题。内容主要有:高职学生商务英语课堂手机使用频率和原因、周围环境对此现象的态度、高职学生对移动学习的看法与建议。

1.4 统计学方法

调查数据采用SPSS 19.0版软件进行统计。

2. 调查数据统计结果

2.1 单选题统计结果(见表1)

2.2 开放式问答题统计结果

当问及“你认为手机的哪些功能可以用于商务英语课堂的学习”时,普遍的回答是:电子词典、网络翻译、搜索引擎、英语视频;部分同学会用手机相机或录音收集课堂学习内容;也有同学建议教师建立微信公众号、QQ群等辅助教学。当问及“如果教师允许学生商务英语课堂使用手机作为学习工具,你觉得应该如何规范”时,大部分学生建议教师严格规范并监控学生手机的使用时间和范围;也有学生认为课堂使用手机需要个人的自觉性和自制力;还有学生希望课堂中开展边学边玩的教学方法。

3. 数据分析

3.1 高职学生课堂使用手机已对商务英语教学产生较大影响

调查结果显示,85.2%的学生使用手机时间控制在20分钟内,50.2%的学生使用手机是查询课程内容,28.0%的学生自制力较弱,易受周围不良环境影响。此外,75.1%的学生之间并未劝诫课堂玩手机的现象,3.7%和1.5%的学生接受没收手机和报送学校上级部门的惩罚,77.2%的学生更愿意接受教师的语言批评,也有17.5%的学生希望教师放任学生,该数据表明高职学生畏惧严厉的惩罚措施,更希望教师软性批评教育。课堂上无法及时记下课件内容时,52.0%的学生“偶尔”会用手机拍照,71.4%的学生选择“偶尔”会在课后查看课上拍下的课件内容,该数据表明手机拍照记录课件内容只流于形式。在问及“使用手机等现代电子产品如何影响商务英语课的学习效率”时,47.4%的学生认为没关系,认为提高和降低的学生比例分别为25.2%和27.4%,这要求教师在课堂使用移动学习工具时应趋利避害,加强管理。

3.2 高职学生移动英语学习模式单一,策略性较弱

调查问卷统计结果显示,商务英语课堂里的学生在手机学习方面,最普遍的是利用手机APP查找和翻译单词、了解单词读音,少数学生会采用其他方式学习英语。高职学生课堂使用手机学习,没有计划性,只是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如教师要求单词翻译或阅读,才会临时求助于手机词典,却不会对单词释义深究,根本达不到学习的目的。手机的拍照功能,导致不少高职学生养成了懒于记笔记的不良习惯。同时,高职学生在移动学习过程中因缺乏有效的督促和监管而无法保持必要的连续性,注意力时常被网络中的其他不相关信息吸引,严重影响学习效率。此外,尽管高职学生起初会对移动英语学习产生兴趣,但常常因不能快速地搜寻适合移动学习的资源,并且在课堂开展移动学习之后不愿及时去复习所学内容,而对移动英语学习的热情渐渐减退。

4. 对策

4.1 采用任务驱动、分组分工的课堂学习模式

要学生正确使用移动学习工具,可采用项目式教学法,如确定一个商务英语学习项目,给学生布置具体任务。要求他们先分组,再在组内以项目为纲,各组员分别进行信息的搜索、整理、分析与演示,采取团队合作的方式,锻炼共同解决商务英语实际问题的能力。考虑到组内每位成员都有明确分工,他们都必须在有限的时间内利用移动学习工具完成给定的任务,只有在汇总各自的任务成果后才能完成整个项目,这种成员相互约束的学习机制可以提高学生使用移动工具学习的效率。

4.2 发挥教师对学生移动学习的主导作用

高职学生学习自主能力薄弱,商务英语教师要发挥课堂主导作用,尤其在学生利用智能手机进行移动学习过程中提供指导、加强监管。首先要加强时间管理。学生如果不能合理安排使用手机的时间,就会因其不连续性和随意性而大大降低学习效果。因此,对学生的课堂移动英语学习必须要严格控制时间,确保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相关的英语学习任务。根据调查结果,教师应将学生使用手机学习的时间控制在20分钟内。其次要加强资源信息指导。移动网络中的学习资源纷繁复杂,学生无法利用有效时间搜索到合适资源,这会打击学生移动学习的积极性。教师有必要在资源信息搜索的技巧和渠道上对学生进行指导,如向他们介绍信息搜索、资源管理的方法,或提供可以完成某次任务的网站等。再次,鼓励利用手机共享资源。课堂移动英语学习过程中可以利用手机网络平台如QQ、微信等向教师或其他同学沟通,推荐优质网络资源,分享学习成果,实现共同进步。

结语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移动英语学习已受到广泛认同。如何将其嵌入到高职商务英语课程教学中,改变现今高职学生普遍使用手机游离于课堂之外的现状,还需要教师不断改进教学理念,积极探索如何利用智能手机作为商务英语教学的新载体,使智能手机的应用真正给现代英语教学带来益处。

摘要: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高职学生商务英语课堂违规使用智能手机已成为近年来困扰教师的一种普遍现象,本论文针对苏州高博软件技术职业学院学生在商务英语课堂中使用智能手机的现象进行了调查,并对调查数据进行了统计和分析,对目前高职学生手机英语学习模式问题进行剖析,并提出对策。

关键词:高职,商务英语,手机使用

参考文献

[1]王丽,苏丹.高职学生手机学习情况调查及研究[J].考试周刊,2015年第22期.

[2]张瑾.职业院校学生德育课堂使用手机等网络传媒的调查报告[J].科技致富向导,2013年第11期.

[3]韩洁,邵海燕.智能手机背景下高职学生行为影响调查分析[J].沙洲职业工学院学报,2014年6月第2期.

中国青年手机使用调查论文 篇8

目前手机在高职院校学生中的普及率达99%以上。同时大学生具备较高的知识水平以及相对较高的网络应用能力,学生开通手机上网功能的比例也越来越高,这在丰富了学生业余生活的同时也不可避免的带来了一系列“后遗症”,这些“后遗症”包括学生无法正确处理好利用手机上网的时间、空间、内容等关系,甚至长时间的沉溺与上瘾,更加依赖虚拟的网络而忽视了身边真正的同学关系等。

2010年10月份项目小组在全院随机选择了大一、大二1000名学生进行了“新型网络:手机网络对现代大学生的影响调查”,旨在了解我院在校大学生使用手机网络整体情况和不同年级学生使用情况的差异性,从而为教育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建议。本次发出调查问卷共1000份,回收有效939份,样本构成为大一620人(66.03%),大二319人(33.97)。

1 我院大学生整体情况

1.1 我院大学生手机上网的普及率与接受程度非常高

目前我院有93.29%的学生都使用了手机网络,表示会继续使用或者开通手机上网功能的学生达到了94.36%,这两个数据说明了手机上网在学生中非常高的普及度和接受度,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五点:

(1)手机的普及。手机的普及为大学生手机上网提供了基础,目前,大学生几乎人手一部手机,手机普及率达99%以上。而且现在使用的绝大多数手机都是具有上网功能的。这就为大学生广泛使用手机上网提供了物质基础。

(2)运营商推出的诱人套餐。随着中国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3G、4G技术的日益成熟与完善,为运营商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中国的主要互联网运营商都相继推出各种优惠活动,使得通过手机上网的资费越来越便宜。

(3)大学生热衷新事物,追求时尚和从众心理。随着具有上网功能手机的普及以及手机上网平台的便利,手机不仅是更便利的上网工具,同时也成为时尚潮流和流行文化的代表符号。手机上网的时尚色彩吸引年轻用户使用。加上学生群体中普遍都在使用的一些聊天软件,占用的流量小,即使是最便宜的套餐也能满足学生即时与好友聊天的需求。

(4)上网内容和应用功能丰富。手机新闻、手机聊天、手机空间与博客、手机网游、手机下载、手机视频……越来越齐全的网络功能日益在手机这个小小的载体上能方便即时便宜的获取,得到了大学生群体的广泛追捧。

(5)手机上网的特殊特点使学生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心理依赖。手机上网为交往提供了一种新颖便捷的交流媒介。其特点是容易使大学生对其产生交往依赖。一是具有随时性。大学生可以在上课、参加集体活动等多种场合利用手机的各种设置随时随地地上网。二是具有便携性。作为一种上网终端设备,手机因其大小和体积具备很好的可携带性能,大学生群体可以在课堂、生活、旅行等任何状态中上网。三是具有“安全性”由于手机是私人物品,再加上手机的便携性和随时性,手机上网的外在表现也在一定程度上具备了安全性。就是这些优势,使得大学生对手机上网产生了一定的心理依赖。

1.2 手机上网的动机与行为存在落差,需要引导

(1)使用动机(目的)。大学生关注时事且求知欲强,满足日常新闻资讯的需求和聊天、阅读小说是大学生手机上网的两大目的,均占70.39%。调查还发现,“消磨时间”是大学生手机上网的第三目的,有46.86%的大学生表示认同,这从一定意义上表明手机互联网正逐渐成为丰富大学生课余文化生活的重要角色之一。

(2)实际行为。调查显示,学生的动机与行为之间存在一定的落差,实际上需要查阅资料时才上网的学生仅占45.58%,通过对上网场合的统计,大多数学生是在等待或者乘坐交通工具时作为一种打发时间消遣的作用,但也看到有近三成的学生会在课堂上,还有13.1%的学生是“不分场合,想上就上”,这部分学生在使用该功能时基本上是处在比较被动的状态,即“手机控”了,自控能力需要提高。

1.3 对业余生活、人际关系、去网吧上网频率产生了有利影响,但日均手机上网时间偏长

(1)日均手机上网时长。利用手机上网虽然可以随时随地,但是无论在浏览速度或者输入速度上都不如传统网络,而且大多数学生都在使用QQ聊天工具和在线阅读小说这两项,因此在使用时间上平均下来每人每天在1小时左右,撇除掉上课、运动、休息、做作业、吃饭等,这个时间相对于理工科的大一大二学生来说稍微多了点。

(2)对业余生活和人际关系的影响。调查显示,有82.75%的学生认为手机上网丰富了他们的业余生活,77.53%的学生认为对其生活和人际关系产生了有利的影响,剩余二成左右主要花费了较长时间和过分依赖手机网络而忽略了身边的朋友,对于这一部分学生,更是迫切需要教育工作者加以正确的引导,帮助其摆脱依赖感,融入到真实社会中来。

(3)对到网吧上网频率的影响。在手机网络没出现之前,我们学院的很多学生都是选择到网吧去上网,甚至有个别学生会出现彻夜不归的现象,不光浪费了大量的金钱,更是影响了学习,现在有了手机网络的功能之后,我们可以欣喜的看到有78.49%的学生选择了减少去网吧的次数。

1.4 经济费用

大学生用在手机上网的花费较低,大学生月均手机上网资费支出额度主要集中在低于其生活费的1.5%,这部分比例高达68.26%,而月均手机上网资费支出2%以上的所占比例仅为5.97%。大学生手机上网的付费方式以包月形式为主,多为每月5元钱包30M流量来满足其日常一般的网络浏览、即时网络通信等需要,而流量需求较大的高资费包月套餐大学生几乎很少选择。特别是现在各运营商争抢客户群战役比较激烈的时候,针对大学生群体他们也推出了各种价格低、功能全的一些服务。也正是因为资费低这个显著的优点才使得手机网络在我院学生中得到了广泛的接受和普及。

2 不同年级学生群体的差异性

通过对不同年级的数据比较,大一和大二的学生群体尽管在年龄上甚为接近,但是在对待事物等还是存在差异,具体如下:

(1)无论是大一还是大二的学生,手机上网的普及率都达到了90%以上,但是大一学生对新事物的灵敏度要略高于大二学生,更加容易接受和掌握新的事物。反映在目前使用手机上网的百分比上,大一学生要高出大二4个百分点,为94.68%;而在继续使用或者开通比例上大二的要高出大一两个百分点,为97.80%。

(2)大一学生通过手机上网的目的性更强,动机也更有利于身心健康和学习生活,相反的大二的学生盲目性更大,从众心理更大。大二的学生用在“查询信息、看新闻”和“聊天、在线阅读”有目的性的功能上的比例要少于大一学生12个百分点左右,仅为63.7%;而盲目性的“随便浏览”、“别人开通我也开通”的比例要高于大一学生,为8.15%。反映出大二部分学生的从众心理。

(3)大二学生更需要加以引导与监管。大一学生中只有20%的学生选择了“课堂或实训不想听课的时候”上网,这个比例到了大二陡增到49.22%,而且“不确定”也从22.1%增加到了34.17%,这四个数据一方面反映了我院大二学生的自我放松,另一方面也间接的反映了我院对大二学生的监管有待加强。

(4)从对业余生活、人际关系、去网吧频率三个方面来说,两个年级的学生都认为丰富了他们的业余生活,而且比例几乎一致,但是人际关系和去网吧频率这两个影响确实不一样的,大一的学生认为对人际关系有利的占74.25%,这一项在大二中的比例为80.25%。大一有81.29%的学生认为通过手机上网减少了去网吧的次数,但这个比例到了大二却减为73.04%。说明大一大二两个年级的学生群体尽管在年龄上接近,但是由于环境、习惯、面对的压力等不同,所产生出来的主观意愿和实际行为还是有所区别。

对于人际关系,更多的大一学生选择了不利,究其原因主要有:(1)大一学生接触该类网络要比大二的略早,新鲜劲有些过去了;(2)大一学生来到一个新的环境,面对新的同学和老师,更希望能尽快融入进来,也因此更渴望现实中的交流与沟通,结交新朋友;(3)大二的学生经过一年的学习,在大二时有部分学生已经开始考虑毕业后的事情,比如就业等,因此更在乎与校外的同学、朋友取得联系,建立起人际关系网。

其次在减少去网吧频率的影响上,大一学生的比例更高。一方面说明大一学生因为学校的监管,进入网吧的学生相对较少;另一方面也反映出我院大二学生在使用手机上网时目的性与有效性较差,手机上网对他们来说更多只是娱乐消遣;同时,也说明了我院对于大二的学生需要更加有力的监管。

3 给教育工作者的启示

鉴于目前手机网络已经在高职院校学生中得到了广泛认可和使用,因此,如何有效引导和使用这个“第五媒体”是值得我们教育工作者思考的,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首先,认可并且接触手机网络。目前教师队伍中有部分在使用手机网络,当学生觉得老师和他们一样的战线时,才更愿意接受教师的引导,沟通的基础是双方有共同的话题和意愿。

其次,可以通过其他丰富多彩的业余生活来转移学生对手机网络的注意力与依赖性。通过调查可知,目前有将近一半的学生会通过手机网络来消磨时间。因此,让学生在学校、在课堂的时间变得精彩起来,学生的注意力更多的放到学习与实际生活中去,比如一些精彩的讲座、一些(下转第199页)(上接第190页)吸引人的比赛或者演出等,这样可以有效地减少学生日均手机上网时间。

第三,对于自我控制能力较差的学生来说,教育工作者可以与其谈心交心,承认其手机上网的好处,使其明白沉溺的时间过长或者不分场合来上会产生的不良后果,共同商量出一个合理的每天上网时间并且加以监督,逐渐增强其自控能力。

最后,可以以手机网络为平台,作为与学生沟通、教学辅导等手段。目前日本已有先例应用手机网络进行教学的尝试,相信在不久的未来,手机网络也会走进高职院校的部分课堂,成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

摘要:本文是通过对我院在校大一、大二学生使用手机网络情况进行调研基础上,统计全院整体情况以及不同年级学生的差异性,对情况作出比较分析,并为教育工作者如何有效利用手机网络开展工作提出了一定建议。

关键词:手机网络,调研,高职院校,大学生,教育工作者

参考文献

[1]朱立峰.大学生手机上网成瘾的原因及对策.新闻爱好者,2010.1(下半月):107.

[2]刘虹,周伶.手机新媒体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影响及对策.现代教育管理,2010(1):96-98.

大学生手机网络使用现状调查研究 篇9

( 一) 大学生手机网络使用调查

本次调查以问卷形式为主, 访谈形式为辅。采用自制“大学生网络使用现状调查问卷”, 利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对河北省唐山市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调查共发放问卷1000 份, 回收963 份, 回收率为96. 3% 。问卷通过SPSS 17. 0 中文版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

( 二) 大学生手机网络使用现状

1. 手机上网时间。通过调查, 大学生平均每天使用手机网络4 ~ 6 小时占42. 0% , 2 ~ 4 小时占29. 6% , 6 小时以上占21. 3% , 0 ~ 2 小时占7. 1% 。

2. 手机上网时段。通过调查, 大学生使用手机上网主要集中在熄灯至入睡前、17: 00 点至熄灯以及早晨醒来至起床之前这三个时段。具体数据如下: 熄灯至入睡前占36. 7% > 17: 00 至熄灯占27. 5% > 早晨醒来至起床之前占27. 3% > 11: 30 至13: 30 占18. 3% > 8: 00 至11: 30 和13: 30 至17:00 各占12. 7% , 而从未在以上6 个时段使用手机上网的大学生仅为1. 5% 。

3. 手机上网场合。通过调查, 大学生手机网络使用的场合为: 课下自习占48. 3% > 集体活动占21. 1% > 课外讲座占19. 8% > 上课时间占10.7% 。上课使用手机网络的主要原因是对老师授课内容不感兴趣和自控能力差, 其中对老师授课内容不感兴趣占40. 3% , 自控能力差占36. 1% , 用于查资料或有急事的分别占16. 7% 和6. 8% 。

4. 手机上网用途。通过调查, 大学生使用手机网络主要用于沟通交流和娱乐休闲。数据如下: 沟通交流的占48. 6% > 娱乐休闲的占47. 5% > 获取资讯占24. 1% > 实用服务占18. 3% > 学习占14. 7% 。

5. 手机上网浏览内容。通过调查, 大学生使用手机网络关注最多的是娱乐方面的内容。数据如下: 娱乐占61. 3% > 生活占44. 9% > 社会占36.7% > 校园占32. 2% > 时政占31. 0% > 考试占24. 6% > 其它占21. 0% >就业占19. 7% > 体育占19. 0% 。

6. 手机上网使用影响。通过调查, 手机网络对大学生人际交往、身体、学习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影响, 而手机网络对大学生的诚信意识、集体观念、社会责任感、价值观影响很小或几乎没有影响; 对人际交往、身体、学习有一些影响~ 很大影响分别占58. 2% 、69% 、60. 5% ; 对诚信意识、集体观念、社会责任感、价值观几乎没影响~ 没有影响分别占61. 8% 、53. 6% 、64.8% 、61. 3% 。

7. 手机上网使用问题。通过调查, 46. 9% 的人收到过虚假广告信息, 34. 3% 的人收到过诈骗类信息, 29. 0% 的人收到过谣言类信息, 19. 9% 的人收到过假新闻类信息, 11. 5% 的人收到过恶搞信息, 只有20. 8% 的人没有收到过手机不良信息。大学生在收到不良信息时48. 5% 的人鉴别能力很好, 32. 1% 的人鉴别能力一般, 19. 4% 的人鉴别能力较差, 也就是说有一半以上的大学生没有很好的鉴别能力。

二、大学生手机网络使用现状分析

( 一) 对手机网络的使用存在依赖性

通过对大学生手机上网时长和时段的分析, 可以看出, 大学生对手机网络产生较强的依赖性。每天使用手机网络4 小时以上的大学生占总数的63. 3% , 并且使用手机上网集中在熄灯至入睡前、17: 00 点至熄灯以及早晨醒来至起床之前三个时段, 也就是说除了上课、睡觉时间, 他们的业余时间主要用于手机上网。

( 二) 对手机网络的使用存在随意性

通过对大学生手机上网场合的分析, 可以看出大学生对于手机网络的使用很随意。由于他们自控能力较差, 在自习时间、集体活动时间、学术讲座时间, 甚至上课时间, 他们都可能拿出手机随时随地上网, 他们对待手机上网的态度表现出随意性, 认为玩手机是我自己的事, 与他人没有关系。

( 三) 对手机网络的使用存在泛娱乐化

通过对大学生手机上网用途和浏览内容的分析, 可以看出大学生对于手机网络的使用存在泛娱乐化现象。大学生使用手机网络主要用于沟通交流和娱乐休闲, 用于学习的比例只占14. 7% 。在浏览内容上, 他们关注最多的也是娱乐方面的信息, 对于考试、就业等跟大学生相关的内容反而关注不多。

( 四) 对手机网络信息的辨别存在低水平性

通过对大学生收到的手机不良信息和收到不良信息时的辨别分析, 79. 2% 的大学生收到过手机不良信息, 在收到不良信息时有一半以上的大学生没有很好的辨别能力。大学生对手机信息的辨别存在低水平性, 主要是对虚假新闻、广告、谣言等没有识别能力或识别能力较低, 有些不可据实的新闻、广告、谣言, 他们甚至不经识别和信以为真的在QQ空间和微信朋友圈里转发和疯传。

三、对大学生使用手机网络的建议

( 一) 有效引导大学生合理使用手机, 尝试改变任课教师教学模式

在网络高速发展的今天, 手机媒体已经成为大学生学习生活的一部分。在这种情况下,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不能一味的去堵, 而是要引导大学生合理使用手机网络。我们可以通过入学教育、讲座、班会、第二课堂活动等方式引导大学生合理使用手机, 让手机远离课堂, 促进良好校风、班风、学风的形成。

( 二) 加强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 引导学生走出泛娱乐化的泥沼

在众人瞩目的“第五媒体”时代, 娱乐已经成为一种霸权, 大学生看的、听的、聊的都是娱乐内容, 表现出一种泛娱乐化现象。作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 要与时俱进, 学会占领手机媒体阵地, 利用手机平台传播积极、健康的绿色手机文化, 用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等主流价值观帮助学生摆脱拜金主义和个人主义的泥沼。利用微信平台开展主流意识形态教育, 结合国内外时事政治、学习生活中的典型案例或大学生感兴趣的事物, 引导大学生正确对待新事物, 将他们的主要精力引导到专业学习上, 使大学生充分认识到在大学阶段的主要任务是专业学习和积累社会实践经验。

( 三) 加强学生媒介素养教育, 培养其信息批判意识

当前, 手机媒体传播的信息良莠不齐, 加之大学生对手机信息的辨别存在低水平性, 使得不少大学生受到不同程度的身心伤害。因此, 我们要大力加强对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 培养学生的信息批判意识, 提高他们对不良信息的鉴别力, 增强他们抵制不良信息的免疫力, 尤其是要教导学生拒绝传播不良信息, 对于违法乱纪的不良信息要及时向相关部门举报, 从而创建和谐的手机媒体信息传播空间。对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 一方面, 可以通过在大学生中开设媒介素养选修课程来完成; 另一方面, 可以依托校团委和各系团总支的力量开展相关讲座和第二课堂活动来提升大学生的信息批判意识。

摘要:通过问卷调查, 了解了大学生手机网络使用现状, 分析出手机网络对大学生造成的影响, 提出引导大学生合理使用手机网络的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手机网络,使用现状

参考文献

[1]吴碧莲.手机媒体对大学生的影响及思考[J].新乡学院学报, 2014, (03) .

[2]陈永福.手机文化对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 2010.

中国青年手机使用调查论文 篇10

为了研究大学生的手机使用周期以及废弃手机处理情况, 我们在北京某高校发放了与此有关的调查问卷300份, 得到了广大同学的支持, 共收回了253份, 我们就问题的结果进行了分析。

一、调查结果分析

(一) 手机普及情况及趋势分析

手机的便捷特性以及其价格的降低, 使得它在大众中迅速普及, 据此次调查资料显示:在被调查者中手机的拥有率高达100%。而且绝大部分手机拥有者从大学开始拥有手机 (62%) , 还有一部分从高中开始拥有自己的手机 (28%) , 只有一小部分从小学或初中开始拥有自己的手机 (10%) 。

(二) 换用手机次数及原因

在众多的调查者中, 我们发现大多数同学 (82%) 都曾经换过手机, 其中35%的同学换用过一次, 41%的同学换用过两次, 6%的同学换用过3次以上。在换用过手机的同学中, 超过一半的同学 (53%) 换用的原因并不是因为手机不能再用, 而是因为新产品的出现, 想淘汰旧手机, 换用功能更强的手机。

调查结果显示, 由于以前的手机坏掉了, 无法继续使用才更换手机占的比例比较小, 仅为22%, 据调查, 手机坏掉后修理费极高, 各种配件较为昂贵, 而且不易一次性修好, 因此大多人在手机坏掉后直接买新手机。2代表换手机的原因是原有的手机功能不够齐全, 想换用新产品, 这也是大部分同学换用手机的原因。随着科技的进步, 手机更新换代的速度越来越快, 功能越来越强大, 而价钱也越来越低, 以在同学中比较普遍的诺基亚5233为例, 从2010刚上市的1350元到如今2012年4月份便以降至659元, 相差近2倍。这也吸引着广大同学更换价格便宜、功能更强的手机。

(三) 处理废弃手机的方式

由调查可得, 大部分的同学 (54%) 将不用的手机闲置, 这造成了极大的资源浪费, 有一部分同学 (26%) 将不用的手机送人, 还有一部分同学 (11%) 将手机当做二手卖掉, 这一部分的比例比较少, 主要是因为学生难以获得比较理想的市场, 不能自主控制价格, 而统一收购的价格又比较低, 大部分集中在50~100元之间, 于是就出现了这种手机的闲置现象, 还有少数的同学 (9%) 将手机直接丢弃。

闲置和随意丢弃手机, 不仅造成了大量的资源浪费, 而且还会对环境造成污染。据中国信息产业部统计, 截至2010年上半年, 我国平均每年淘汰近7000万部手机。50%的用户在一年到两年之间更换手机, 而有近20%的用户, 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就更换一部手机。

(四) 手机使用周期

调查结果显示, 大部分同学手机使用的平均周期为1~2年 (45%) , 其次是2~3年 (32%) , 而使用周期三年以上和一年的比例以下较少, 分别是8%和15%, 经计算, 平均使用周期为2.33年。而在大部分同学在“使用寿命最长的手机”一题中的答案填的为iphone、诺基亚、摩托罗拉等手机, 使用的年限大多超过两年, 而在“使用寿命最短的手机”一题中, 大部分同学填的是一些国产的手机如中兴、华为、天语等等, 还有很多山寨手机, 使用的年限大多没超过一年。

(五) 手机回收问题

自从智能手机流行后, 人们普遍开始更换新手机, 废旧手机大量闲置。废旧手机长期放置家中对身体有害, 处理不当既造成资源浪费, 又容易污染环境, 特别是污染土壤、饮用水源和大气。

早在2005年, 多家知名手机生产厂家和运营商曾经共同发起“绿箱子环保计划———废弃手机及配件回收联合行动”, 希望用“绿箱子”破解手机回收瓶颈。但是, “绿箱子”推行一段时间后, 并没达到其期望的效果, 大量废旧手机仍然被闲置或被贱卖, 回收到“绿箱子”的寥寥无几。

二、结果及建议

通过调查, 可以发现现在的学生用手机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手机的使用周期较短, 平均使用周期仅为2.33年, 二是对废旧手机的处理方式不当, 大多数同学将旧手机闲置, 不但造成了污染, 还造成了极大的浪费, 日本横滨金属公司研究分析后, 发现手机中的贵重金属含量相当丰富, 可以通过熔炼技术、电解及化学提取等冶炼技术, 从报废手机中回收了金、银、铜、钯等多种贵重金属, 获得相当可观的经济效益。据称, 平均每100克手机机身中含有14克铜、0.19克银、0.03克金和0.01克钯。另外, 从手机锂电池中还能回收锂。对于专门从事回收的业者而言, 这些电子垃圾从里到外都是生财的工具。

根据这个情况, 学生一方面应该选用质量较好的手机, 尽量延长使用年限, 不应该抱着玩玩用的心态来购买并更换手机, 另一方面, 应认清废弃手机的危害, 学会正确处理废弃手机, 比如可以通过“绿箱子”回收, 或者利用正规渠道售出等;在国家方面, 废弃手机的回收也需要法律的支撑, 支持好的生产回收方案, 使企业在生产时就考虑拆解方案, 在法律上明确规定手机等电子废弃物的回收责任;目前手机回收进行旧翻新程序仍多仰赖人工, 既耗时又耗费, 为提升产业竞争力, 自动化系统的技术发展显得非常重要, 德国柏林工科大学的Re Mobile计划就是针对手机回收自动化进行实体架设的计划之一, 以自动化的机械系统进行手机的拆卸与再组装, 用最少的人力将回收的手机再改良与包装, 提高其再售的附加价值。

参考文献

[1]李光焱.手机回收再利用意识有待加强.广州日报, 2008.

[2]杨子江.电子垃圾的资源化研究, 2003.

[3]废弃手机回收市场展望.中小企业科技, 2004.

中国青年手机使用调查论文 篇11

关键词:大学生 手机短信 使用 影响 调查分析

中图分类号:G52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09)11-0013-04

随着手机在大学生中的普及,短信开始在校园里流行起来,手机短信消费已逐渐成为大学生中的一种新时尚,手机短信呈现出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数量繁多的景象,这种新型信息互动方式已深入到了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及情感交流等各个领域,它在给大学生带来新的便利和乐趣的同时,也给大学教育带来了挑战,传统的课堂教学正日益受到短信的冲击,校园内人际关系趋淡,垃圾信息泛滥,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影响。为了解大学生的短信使用情况,分析短信对大学生的影响,我们以宁波电大普通专科及普通高职学生为样本,进行了调查研究。

一、调查情况

本次研究采用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旨在了解大学生中手机短信的使用情况及对大学生造成的影响。定量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调查样本为宁波电大普通专科及普通高职计算机、新闻、文秘、英语、会计、市场营销、国贸七个专业的600名在校大学生。共发放600份问卷,回收522份,有效问卷522份,回收率为87%。调查方式是:在校内发放调查问卷,以及个体访谈调查。统计方法是:在采用全部统计法的基础上,进一步采用抽样统计法(其中按男女性别比各抽取100份,按年级比各抽取100份)。定性研究主要采用深度访谈的方式,访谈对象为10位在校大学生。调查样本的专业组成、性别比、年级比如图1、2、3所示。

二、调查结果分析

1.手机及短信使用情况

(1)手机普及率高

在600名被调查对象中,522人有手机,手机的持有率达到87%。9.39%的同学拥有手机的年数在3年以上,2年以上的为41.96%,一年以上的为63.03%。84.29%的大学生配置手机的最主要原因是方便与家人、朋友联系,其次是学习工作需要(占9.58%),如表1所示。

(2)短信功能使用率高

手机短信已经成为大学生常用的交流媒介,收发手机短信是大学生持有手机的主要用途之一。在拥有手机的大学生中,68.39%的大学生表示自己手机的最主要功能是收发短信,见表2。每天发送手机短信在20条以上的学生占41.19%,其中20~30条的占24.14%,30条以上的占17.05%,在个体访谈中个别学生承认自己每天发送超过100条短信。短信的使用普遍被大学生认为是一种经济实用的交流方式,尽管短信使用率高,但每月的短信费用占手机消费的百分比在50%以下的大学生占到68.59%,其中百分比在20%以下的占42.34%,只有11.69%的学生每月的短信费用占手机消费的百分比在80%以上。

(3)短信的主要用途是联系亲人、朋友和同学

短信的收发主要用来与朋友沟通、情感交流、节日祝福;其次为朋友之间的闲聊及同学之间的学习交流,事务联系,而后是天气咨询等其他大众传播。据调查,从收发短信的用途来看,选择联系亲人、朋友和同学的占89.46%;用于同学之间的学习交流的占26.05%;用于获取最新信息的占4.21 %;纯属闲聊的占29.69%,恋爱、交流情感的占9.96%;用于学生会、班级等事务性工作的占15.13%。见表3。

另外,我们在访谈中了解到:大学生主要在自己的年龄群体中使用短信,而且主要用于熟人间的交流,关系越亲交流越密,短信在一定程度上拒绝着陌生人,这与青年人中同样流行的网上聊天等交流方式有着很大的区别。可见,短信是一种较私密的人际传播工具。其实很多时候,短信是作为一种娱乐消遣项目被大学生使用的,平时开个玩笑,搞搞恶作剧,相互之间聊聊天,也联络一下感情,更多的时候是消遣,只有在考试前一些同学会利用短信来进行学习方面的交流,还有一些学生干部或各协会成员会用它来通知和处理学生工作事务。

(4)短信内容总体积极向上

大学生所发送的手机短信内容可谓无所不包,五花八门,按发送多少排序依次为:1)祈愿祝福类占73.37%;2)校园幽默占37.55%;3)短信传情类占28.74%;4)信息联络类占22.99%;5)情绪渲泄类占9.2%;6)评头论足类占8.62%;7)灰色调侃类占17.25%。从以上调查数据可见,大学生所发送的短信内容总体上积极向上,给亲人、朋友的祈愿祝福类短信占了相当大的数量。这几年,校园里除了民族传统节日,还有情人节、愚人节、圣诞节等西方节日里短信发送量不断攀升,节日问候祝福短信已悄然升温。同时短信内容大部分来自于同学间的互传,这部分短信占了86.21%。

(5)大部分大学生受到过垃圾短信影响

调查中我们发现,收到过类似商品广告、服务信息或骚扰无聊的垃圾短信的大学生占72.61%,没有收到的则只占少数。由此可见,这些垃圾短信给多数大学生造成了严重影响,而且接收这些垃圾信息也占用了同学们的时间和手机贮存资源,干扰了大家的正常生活和学习。

2.短信的积极影响

(1)是大学生进行人际交往与情感交流的重要渠道

大学生正处于一种渴求交往、渴求理解的心理发展时期,面对激烈的竞争和日益强大的社会心理压力,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形成一种团结友爱、朝气蓬勃的人际交往环境,将有利于大学生形成和发展健康的个性品质,有利于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成才成功。手机短信为大学生交往提供了极好的平台,这种新的交流模式使得人际交往空间的拓展具有物质和技术基础。从人际交往关系来说,手机短信赋予人的社会交往及其关系以新的内涵,从时间和空间上根本改变了传统的社会交往和人际沟通的方式,这对手机短信应用主体中的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带来了很多有利因素,他们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进行交流,同时,手机短信的多功能性和低成本使得朋友间的交流频次增多。在调查中我们看到,有54.6%的大学生认为使用手机短信能加强他们与亲戚朋友之间的感情联络。因此,手机短信这种新的人际传播媒介有助于拓展大学生的人际交往空间,从而促进大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2)对大学生较好地融入社会起了帮助和促进作用

中国青年手机使用调查论文 篇12

关键词:任务驱动,整群抽样,手机,调查

进入新世纪以来, 智能手机的快速普及, 使得移动互联网越来越加快改变社会, 推动人们的消费习惯和生活习惯产生了新的变化。大学生作为新鲜事物的领路者, 也日益受到智能手机的影响, 产生了校园“低头一族”。手机的使用, 改变了大学生的学习行为模式和生活方式, 在给大学生带来方便快捷的同时, 也给大学的校园管理带来了一些新的机遇和挑战。了解大学生的手机使用习惯和消费方式等, 可以促使大学生能合理使用手机, 给学习带来积极的影响;也给学校的管理者和教师提供一种有效的建议, 达到学校和大学生双赢的局面。

基于《统计学》的任务驱动教学模式, 可以给大学生提供一种实践的思路和途径。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 会计1403班的部分同学组成了一个小组, 对长沙的三所高职院校进行了一次手机使用情况的抽样调查。

一、调查总体状况

1.调查目的:《统计学》课程的任务驱动法教学任务的完成:提高大学生社会实践的途径, 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对当今高职院校大学生手机使用情况进行调查。

2.调查方法:在教师的指导下, 学生分组合作完成:从问卷的设计、样本和方法的选择、统计数据调查到数据整理分析。数据的调查是采取整群抽样调查法和个别访谈法:因为整群抽样的特殊性, 为了提高抽样调查的准确性, 抽样调查主要是采取平时上课和晚自习方式, 到上课教室进行调查;个别访谈法主要是到自习教室进行调查。

样本分析:在2015年11月-12月对学生进行抽样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630份, 三所高职院校, 每所学校210份左右;实际回收615份, 有效问卷591份;有效回收率93.81%。样本结构分布情况如下 (见表1) :

二、调查结果分析

本次调查主要是从四个方面进行。通过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 高职大学生的手机使用行为呈现如下特点:

1.手机购买。

(1) 手机首次使用情况。智能手机的广泛使用, 90后大学生接触手机和使用手机的时间偏早。调查显示:41.62%的大学生, 在初中及以前就开始使用手机;91.37%的学生在高中及以前就开始使用手机;只有8.63%的同学在大学才开始使用手机。进入大学, 随着地域的改变, 大部分同学只是更换手机的号码或者换新手机。

(2) 手机品牌的选择。大学生对品牌的追求意识比较高。调查结果 (见图1) 显示:从单个品牌来看, 苹果占的比例最高, 是18.27%;其次是小米, 比例是14.21%;华为的比例是13.20%。但是从国产手机来看, 随着小米和华为网络营销和质量的实力增强, 大学生对国产手机的使用明显增多, 对外国品牌的使用在淡化。

(3) 运营商。不同的运营商, 通信网络的实力不同。大学生对手机流量、速度的要求更高、费用更省。调查显示 (见图2) :70.05%的同学在使用中国移动, 29.44%的同学在使用中国联通, 只有6.60%的学生使用是中国电信, 当然有少部分同学使用的双卡手机。

(4) 手机购买的参考指标。大学生虽然追求手机的品牌, 但是毕竟受到经济实力的限制, 所以购买手机还是比较理性。结果显示, 购买手机参考指标, 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质量、功能和价格, 购买手机主要追求手机的实用性。

2.手机消费情况。

(1) 手机购买价位。手机购买支出始终是一笔较大的开支, 大学生购买手机的价位显示:32.99%的同学购买的是1000元以下的手机, 44.67%的同学手机价位是1000~2000元之间的中档机;22.34%的同学选择的是2000元以上的高档机。

(2) 购买手机资金来源。手机的一次性购买支出较大, 所以手机购买资金来源也比较单一。大学生手机资金来源调查显示:61.93%的同学仍然靠家里一次性资助购买;19.29%的同学是靠自己兼职打工;10.66%的同学是靠自己生活节省;4.06%的同学是靠网络贷款, 购买高档手机, 实行提前消费。

(3) 手机的月消费。手机每月的使用费也较高, 调查显示:26.90%的同学每月使用费低于50元;56.35%的同学每月使用费是50~100元之间, 平均值为73元;12.69%的同学在100~150元之间, 只有4.06%的同学超过150元。

3.手机使用习惯。

(1) 每天使用时间。由于智能手机功能的日益发展, 大学生对手机的依赖比较大, 手机使用时间偏长。调查显示:只有8.12%的同学每天使用手机是1小时以下;34.52%的学生每天使用手机时间是1~3小时, 平均值在2.2小时;30.46%的同学每天使用时间是3~5小时, 更有26.90%的同学每天使用手机在5小时以上。

(2) 手机APP使用。智能手机相对于功能手机的优势就是App功能强大, 吸引大学生的眼球, 养成了更加依赖的习惯。调查结果显示:89.34%的学生经常使用QQ和微信等社交工具;61.93%的同学使用手机观看电视、电影等影音服务;26.40%的同学经常使用手机玩电子游戏;32.49%的同学喜欢用手机看网络小说;33.50%的同学通过手机进行网购等电子商务活动;只有14.21%的同学利用手机软件进行辅助学习, 对手机促进学习的利用低。

4.手机与学习。

(1) 课堂学习影响。大学生的首要目的还是学习, 但是大学生的自制力还比较弱, 对手机的依赖性比较大, 已严重影响到课堂的学习。调查显示:只有14.21%的同学上课从不看手机, 在认真上课;71.57%的同学课堂使用手机是中间状态, 课堂管理严就减少或者不使用, 课堂管理松就使用较多;有14.21%的同学课堂上经常使用手机。

(2) 上课玩手机原因。学生上课玩手机, 原因是多方面的。从上课玩手机的同学调查中显示:44.67%的同学认为上课比较枯燥, 42.13%的同学对课程不感兴趣才玩手机, 有19.80%的同学是要看视频, 31.47%的同学和别人聊天。另外的原因还有:打游戏、微商、紧急事务和其他。

(3) 手机挂袋。手机的使用对大学生学习影响比较大, 有部分学生也认识到手机的影响。调查显示, 18.78%的同学自身也认为手机对学习有坏的影响, 只有7.11%的同学认为手机对学习有帮助, 其余同学认为手机是一种工具, 手机对学习的影响视个人情况而定。基于手机对课堂的影响, 部分大学已经开始在课堂上推广手机挂袋, 实行课堂手机集中管理。调查中, 三所学校都有部分教室在使用手机挂袋, 但都没有大范围强制使用。大学生对手机挂袋的看法调查显示:9.64%的同学认为使用手机挂袋可以安心学习, 31.98%的同学持赞成态度;46.19%的同学担心收回手机可能会影响自己的事情;还有11.68%的同学坚决反对收手机。

三、高职大学生手机使用调查特点

从本次调查可以看出, 高职大学生使用情况有如下特点:

1.手机购买比较理性。大学生由于受到自身经济的限制, 购买和使用都比较理性;更多的学生考虑的是功能、质量和价格, 对品牌的依赖性不强。

2.手机消费较低, 两级分化较大。高职大学的主要生源来源于农村, 购买手机主要还是依靠父母和亲戚的资助, 自己打工和兼职的渠道较少;手机的使用费用多处于每月50~100元之间。

3.手机使用时间偏长, 并且使用习惯不好。校园“低头族”偏多;手机已严重渗透到大学生的生活, 每天使用手机时间偏长, 挤占了大学生的大部分碎片时间。调查显示, 86.80%的同学经常躺在床上看手机, 使得学生缺乏必要的锻炼, 已经威胁到学生的身心健康。

4.课堂手机使用情况较严重。课堂手机的使用原因是多方面的, 但是学生的自律性和攀比心也比较严重, 课堂手机的使用与教师和学校的管理有很大的关系。

5.大学生对手机的依赖深。调查显示:20.81%的同学已经严重依赖手机, 认为已经离不开手机的使用。当然也有37.56%的同学认为离开手机, 可以过得更好。

四、对策建议

手机的使用已经日益影响高职大学生, 对大学生的生活和学习渗透更强。笔者就如何正确使用手机、改变大学生的手机使用习惯和看法, 特提出如下建议:

1.限制学生使用手机的时间。大学生使用手机时间偏长, 已经影响到大学生的生活和上课学习, 降低了学习的效率, 改变了学生的生活习惯。因此, 限制学生的手机使用时间, 还是非常有必要的。在课堂时间, 推广手机挂袋的使用, 实行课堂中集中管理, 可以有效减少学生的手机依赖, 养成上课不用手机的习惯。

2.丰富大学生的课外活动。手机已经占用了学生的业余碎片时间, 让大学生享受不到充分的校园生活乐趣, 因此学校应加强对学生正确使用手机的引导, 宣传手机长期使用对眼睛和身体的危害, 并且需要丰富学生的课外活动, 让学生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 可以替代学生使用手机的时间和乐趣。而课外活动的丰富化, 也要学生的广泛参与, 才能有效改变大学生的手机使用习惯。

3.提高上课的教学质量, 丰富大学生的课堂生活。90后大学生是网络的一代, 已经离不开网络和手机的使用, 必须要提高教师教学的质量, 来吸引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首先, 要改变高职学院任课教师“轻教学, 重科研”的状况, 改变对任课教师的考核和职称评定制度;其次, 提高任课教师上课的兴趣和报酬, 让教师能热爱上课, 才能提高老师的责任心。

4.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使用手机。现代信息离不开手机等通信工具的应用, 手机的广泛普及, 也可以促进学生学习的效率, 因此也要引导学生对手机学习软件的使用, 让学生代替电子游戏, 减少非学习的时间。

参考文献

[1]高林海.任务驱动下的高职院校统计学教学探讨[J].科教导刊, 2014 (1) :180-181.

[2]高林海, 胡力中, 李倩.基于任务驱动的高职大学生消费支出行为调查与分析[J].价值工程, 2014 (6) :225-226.

上一篇:8点阵LED下一篇:实时语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