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社交媒体

2024-11-26|版权声明|我要投稿

手机社交媒体(共10篇)

手机社交媒体 篇1

大到了解国内外时事民生, 小到休闲放松自娱自乐, 手机社交媒体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与外界社会沟通交流, 进行信息交换、思想碰撞的, 最大、最便捷的网络平台。

所谓社交媒体, 是指允许人们撰写、分享、评价、讨论、相互沟通的网站和技术, 是人们彼此之间用来分享意见、见解、经验和观点的工具和平台, 现阶段主要包括社交网站、微博、微信、博客、论坛、播客等等。顾名思义, “手机社交媒体”自然是指存在于手机的具有上述功能的各类工具和平台。

众所周知, 手机的起步晚于电脑, 并且最初的手机是以“移动电话”的使用价值为目的创造出来的——为了摆脱电话“有限”长度的限制, 满足“无线”通话的需求。自从1984年第一台大哥大式的手机面世, 到后来的翻盖、滑盖、侧滑盖, 再到后来的音乐、蓝牙、摄像, 到最近的智能、双核, 手机功能在短短30年间完成了多次从量到质的飞跃与革命, 达到其他电子产品在发展速度上无法与其“攀比”的新高度!目前市面上的手机形式与功能是百花争艳, 各有千秋, 与最初相比, 称得上是, 外观上的“小哥小”, 功能上的“大哥大”——外出随身携带几乎不占空间, 站在实用价值的角度上, 相当于带了一台移动联网电脑。“手机社交媒体”之所以能取代“电脑社交媒体”的强大地位, 成为网络交流平台的主宰, 主要是依托其功能载体 (手机) 的便携性与价格亲民性这两个显著的特点。

就中国而言, 目前已面世数年且受热捧程度趋于稳定、在社交平台占有一席之地的社交媒体 (如QQ、微博、微信、豆瓣等) 可谓千帆相竞百舸争流, 至于那些传播范围小, 受众群体少的小众社交媒体 (如知聊、微拍、慕慕等) 更是此起彼伏, 不胜枚举, 均报以“天空没有留下鸟的痕迹, 但我飞过”的大无畏精神与态度前赴后继, 汹涌而来, 丰富着我们的大学生活。作为当代大学生, 我们能够深切地体会到手机社交媒体对我们的学习和生活都是极其重要的, 但它们究竟对我们的生活有哪些影响呢?它们又是如何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呢?为此我们调研团队查阅了大量关于手机社交媒体与大学生生活之间关系的文献资料和数据, 并以上海为试点, 面向各高校在校大学生发放了自制的相关调查问卷, 并对有效回收的问卷结果进行归类分析, 试图进一步了解两者间的相互影响及关系。

手机, 作为科技进步表现形式的载体, 走进千家万户, 融入我们的生活, 体现了技术创新造福人类的普遍性;而手机社交媒体则是手机强大功能的最集中体现产物, 它们像空气一下充斥着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却不露痕迹。既然手机社交媒体与人们关系如此紧密, 那它们究竟又对把手机社交媒体强大功能体系使用到巅峰状态的大学生群体有着怎样深刻的影响呢?

1它简化了我们的学习和生活

从飞鸽传书到信箱投递, 再到电子邮件, 电脑软件似乎在某个时间结点上看似把信息传递做到人类社会的最简化, 但手机社交媒体的出现打破了这条创新革命之路上的沉默。无论是吃饭、坐车、上厕所, 只要你愿意, 你随时可以和整个世界保持联系, 只要动动手指就可以几乎实时了解身边的大小事项, 而不是像从前那样等上两三天或是好几个月, 让你二十四小时感受到做社会新人类的优越。除了在信息传递上由实物传递简化成随时随地的电子传递外, 手机社交媒体同时也简化了大学生的付款模式——从现金、银行卡到手机支付宝、微信“扫一扫”, 手机社交媒体已经成功地树立了“没有最简, 只有更简”的行业标杆。

2它拓宽了我们的道路, 丰富了我们的生活

各类手机社交媒体千奇百怪, 万千实时资讯扑面而来。在这样一个手机社交媒体“泛滥成灾”的时代, 无论是工作、学习还是生活中遇到的需求, 你都可以在手机社交媒体圈里得到满足, 例如:求职可上58同城、智联招聘, 大到全球小到县城;求学可找百度、知乎, 古往今来智慧的聚集地;旅游可参考携程、艺龙, 想去哪儿就去哪儿。除此之外, 生活里的各方各面你想要传递或是了解的资讯, 你都可以找到不计其数的适合你的主页、贴吧、APP。而哪里有需求, 哪里就有商机——虽然近几年新闻不断报道应届毕业生人满为患, 供大于求, 许多大学生一毕业就将面临着失业的威胁, 但这样的报道明显只考虑到了那些现存的传统岗位而言罢了, 站在这个遍地是黄金的年代, 不少未毕业大学生已经利用各类手机社交媒体的兴起模式和盈利链条狠赚了一把, 如饿了吗的创始人、大学生创业代表张旭豪等, 他们在惨烈的就业率背后开辟和新的行业, 给自己创造了商机, 给他人创造了就业机会, 成了生活赢家, 在生活的道路上走得更宽、更远!

3它编织和维护着我们的关系网

手机社交媒体让我们走得更远的同时也让我们走得更近。如今的大学已经被自称“90后”的庞大群体霸占了, 而“自我”是在形容他们时使用最频繁的一类字眼了。或许对当代大学生而言, 与其说我们过于自我, 还不如说是从小到大过分的娇溺导致我们不懂如何恰当地宣泄情感和表达自我, 而手机社交媒体成功地帮我们避免了由此造成的尴尬。与其唐突地打电话给久未联系的故友, 搞得对方惊慌失措, 不如时时关注其生活动态, 由兴趣共同点上点赞评论再续前缘。当然, 除了社会关系外, 家庭关系也是很重要的, 但又不好处理。而手机社交媒体则像是两代人代沟之间的一道桥梁, 既能避免正面的接触产生的冲突, 又能让两岸的人互相观望了解彼此的生活、习惯、价值观和兴趣爱好, 即使不能做到全盘接受, 至少能像普通朋友一样互相理解尊重。

当然, 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 手机社交媒体并不是一种纯天然无公害的科技创新。

首先, 手机社交媒体的过度使用, 在课内, 损害了大学课堂知识传承的理念, 在课外, 减少了大学生参与课外活动的时间, 阻碍了大学生们一些兴趣与能力的培养。

其次, 随着手机社交媒体的使用越来越频繁, 五花八门的手机病也入侵并驻扎我们的生活, 威胁着当代大学生的身心健康。

再者,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我们在享受它带来便利的同时是要付出相应的代价的——除了我们看得见的常规数据流量费用外, 一些手机社交媒体收费手段可谓是“道高一尺, 魔高一丈”, 让人防不胜防;虽然此类事件屡见不鲜, 但依然没有引起大学生们足够的重视。

最后, 一些手机社交媒体带来的便利不知不觉地成了大学生们“罪恶”的开端——创造其初衷是为了给那些有还款能力的在职人员以一时之便的透支服务, 却被无良开发商用在了心智尚未成熟又不具备还款能力又欲求不足的大学生身上, 既培养了一部分人骄奢淫逸的坏习惯, 又给他们骄奢淫逸的坏习惯创造了短期条件, 给其“超前消费, 纵享生活”的错误引导;一方面, 师长们没有义务也没有资格去关心和限制大学生的私生活, 另一方面, 家长们遥隔千里鞭长莫及, 因此, 当这些罪恶的渔网撒到了这些自制力极差的“小鱼儿们”, 悲剧的酿成也就在所难免。

凡事适可而止, 过度有害。作为怀揣理想, 志存高远的当代大学生, 在充满了诱惑和陷阱的当今社会, 如何处理好自己与手机社交媒体的关系不仅是我们彰显智慧的机会, 也是我们培养智慧的途径。

当手机遇到社交 篇2

用手机种菜和发微博已经不是那么酷了,因为无数人都在做着一样的事情。然而,如果拥有一款纯正的“社交手机”呢?会不会和当年拿着彩色iPod炫耀的感觉一样?

3月9日,手机互联网网站3G门户发布了《2010手机体验白皮书》,预测了2010年手机产品十大趋势,其中,社交手机的崛起格外受瞩目。数据显示,2008年全球上市的社交手机仅有1款,而2009年则呈现爆发性增长,以社交为概念的手机数量增长到全年20款。

当智能手机出现时,各种功能型手机也开始涌现,从拍照手机到音乐手机形形色色。但这些大多只是简单的功能移植。按照《2010手机体验白皮书》里的定义,社交手机不只是在手机里内置一个SNS软件,而是把手机的通讯录变成SNS集合,包括电话号码、QQ号、信箱地址、地理位置、微博主页等信息的地址,当你打开它,可以看见各类社会关系的现状。如果他们同意的话,随时用你和他之间最习惯的方式联系:电话、短信、IM、留言或者干脆驾车直接去见面……

听上去,社交手机就像可以追踪到对方一举一动的水晶球。无论如何,它还是太新了,新得让很多人无所适从。

手机的下一站

三星SCH-U820,摩托罗拉Backflip、诺基亚C5、LG MiniGD880……多彩触屏也好,侧滑全键盘也好,800万像素也好,重力自感应也好,这些都不是亮点。对这些社交手机的使用者来说,选择标准也许很简单——“偷菜比你快!”

“摩托罗拉确信,支持Twitter功能的新款手机将使公司的颓势得以逆转。”去年美国《商业周刊》的一篇文章这样开头。这篇文章讲述了陷入困境的摩托罗拉欲借社交手机翻身的故事。

2009年9月10日,摩托罗拉在旧金山举行新品发布会,推出一款叫做Moto Cliq的时尚手机,其最大的卖点是“社交”。通过bIur社交平台的支持,Cliq可以在同一界面提供多个社交网络,用户在该平台上可以同时访问和管理MySpace、Facebook、Twitter、Gmail等社交网站。实际上,该手机的每个应用程序都与MySpace的特色服务相关联,比如通过“好友动态”功能,用户可以得到有关好友身处何处的最新信息。“工作与个人生活之间的界限已逐渐消失,”摩托罗拉公司的一位软件主管说。

对“社交”二字一见钟情的不只是摩托罗拉,而是整个手机产业。今年2月份举办的世界移动通信大会几乎快成了“社交”大会。三星、LG、索尼爱立信等手机巨头都对社交网站表现出强烈的热情。这些行业巨头在最新推出的机型中,纷纷集成了SNS应用。LG Mini GD880集成了社交网络连接、社交通信录一级自动更新社交资料等功能,索尼爱立信的三款新机也都带有社交功能。

业内老大诺基亚也没闲着。近期,诺基亚发布了C系列的社交手机C5,其最大特点就是优化了分享功能。C5预装了包含免费步行和驾驶导航功能的Ovi地图,可以访问网站、Ovi音乐或Ovi商店。诺基亚认为,新的c系列代表了诺基亚产品组合的核心,其重点在朋友和家人间的社交网络。

“市场证明,手机更加符合社交网络的特性。”作为社交手机这一概念的倡导者,3G门户总裁张向东对《互联网周刊》记者分析手机厂商对社交倾心的原因。

“手机的移动性和随身携带的特征,使用户可以真正随时随地发表与接收信息,社交网络圈内人则能看到发表者最真实的状态。毫无疑问,这是最方便快捷的接人终端。更重要的特性在于,手机在人际网络中的核心作用。最核心的联系人、其联络方式甚至包括更多个人信息,都存储在手机的号码簿中。数据字节并不多的号码簿,显示着拥有者社交圈的详细状态。而这些核心联系人,才是在社交网络中最容易建立起关系且关系密切的群体,远比与一个陌生人建立联系容易、亲密。”

“目前主流的社交手机主要以诺基亚、索爱、摩托罗拉、HTC、黑莓等为主。未来3~5年内的中国市场规模无可估量,将来所有的手机,都会是社交手机,社交会成为一个标配的功能。”张向东预言。

谁的机会

但究竟什么是社交手机?

“我所理解的社交手机是随着无线互联网的普及而产生的手机演进产品,它是个人通讯从传统的语音、短信、E-mail向互联网融合迈进的一个标志。一般大家认为的社交手机是指出厂时即内置了完备社交网络服务功能的手机,整合了包括IM、社交网络、微博等丰富的SNS功能,例如INQ Mobile力推的多款SNS手机。我也看过更广泛的定义,即将社交手机理解为预置或安装了社交软件的手机。”国内位置交友服务商贝多公司cEO穆荣对《互联网周刊》谈到自己的理解。

“传统智能手机和社交手机这两个概念本身不是一个维度的比较对象。”易观国际分析师王留生则对《互联网周刊》记者这样分析,“传统智能机是从是否具有开放性的系统而言,可以较好的实现新应用的嵌入,而所谓社交手机是从手机内置应用功能上来区分,主要是以突出社交功能为最大卖点的手机,通过嵌入最流行的一些社交服务,并逐步将各种社交服务整合统一化,可以有效满足人们随时随地的多种移动互联网社交需求。”

事实上,对于社交手机,目前还没有一个统一的界定,这让它听上去更像是概念的炒作。但可以肯定的是,善于制造潮流的手机厂商和SNS企业没有错过这一机会。

“随着3G的爆发性增长和SNS在全球的快速增长,移动SNS必将成为下一个移动互联网热点,所以深度整合社交服务的手机就是顺应了市场的需求,也必将在未来几年内‘爆发性增长’。”人人网相关负责人向《互联网周刊》记者表示。

“社交手机的出现不但给手机厂商带来了一个新的业务增长点,同时也为我们的用户提供了更加方便快捷体验SNS服务的途径。”据介绍,人人网于去年底推出了移动开放平台和开放API,手机厂商可以根据不同的品牌特性研发差异化的社交手机。目前。人人网已经和诺基亚、三星和摩托罗拉形成移动SNS战略合作伙伴的关系,摩托罗拉的Me600、三星即将推出的BADA智能手机平台,都深度整合了人人网的服务。

“预计社交手机在未来3~5年内中国市场规模会达到1.2亿部左右,平均增长速度有望超过70%,用户以年轻人为主,但也有许多中老年高端用户,其平均价位有可能在1500~2000元之间。”王留生对社交手机的市场前景进行预测。“社交手机会在未来3~5年内有可能出现爆发性增长。”

某种意义上,社交手机的本质就是多种通讯方式的整合。社交手机如果能爆发,也许意味着统一通信技术的机会来了。

“社交手机借助社交服务一体化承载模式很好的体现了统一通信业务的技术理念,将来也可以将统一通信的技术融合到社交服务网络当中,与传统的通信业务形成无缝化的整合,以更好的

使统一通信的商业价值得到进一步深化拓展。”王留生认为。

Paul Dunay是统一通信企业Avaya的全球服务营销总监,也是“Facebook Marketing for Dummies”一书的作者之一。他在去年六月份的博文“Is Twitter the Next Channel for Contact Centers?”中谈到Twitter成为新的客户服务渠道的前景。

“Avaya很早就开始关注如何将web 2.0与Social Media的技术与企业通信结合。可以说Social Media3E在重塑客户联络中心的角色。Avaya去年发布了基于SiP技术的企业通信架构Avaya Aura,可以帮助企业将Social Media纳入客户服务的渠道中。Social Media可以提供关于客户的更丰富、更精确的信息,因此使得客户与企业的互动更为有效和及时。社交手机会促进Social Media的使用和普及,也会推动Social Media在企业通信领域的应用。”Avaya中国区公关总监苗杰对《互联网周刊》介绍Avaya在这方面的进展。

然而,在整合的驱动下,除了手机厂商、SNS服务商和统一通信企业外,有机会搭车的企业似乎还不少。

“就像以前的互联网浪潮一样,互联网和PC以及运营商,甚至是产业链上各式各样的企业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他们中间产生腾讯、网易,也会产生三星、华硕这样的企业。”

“未来手机将进入一个服务和内容为主题的时代,产业发展也将加速手机厂商与内容服务商合作。目前发展对社区化、多媒体技术和更多的外部设备扩展的需求越来越多,这就需要硬件厂商和软件厂商合作,才能给用户更完美的体验。随之,基于手机应用服务的公司将卓越成长,无数个如谷歌、百度、腾讯在互联网上财富神话诞生在手机上,比如,会产生专注于虚拟在线物品交易那样的企业。”张向东向记者描绘了一个诱人的未来。

非主流?

每推出一种新的消费电子产品,都像是上演一部大片:起一个震撼的名字,然后到处贴上震撼的海报。无论社交手机能不能“爆发”,都只是这些大片的一部,并不是所有人都喜欢“种菜”和让朋友看到自己的状态。

“如果将社交手机定义为预置或安装了社交软件的手机,那么‘爆发式增长’已经发生了。如果将社交手机定义为出厂预置了社交软件的手机(而不包括后期OTA安装的部分),感觉有点像之前的QQ手机,产业链牵涉到的方面太多,是否能够‘爆发增长’个人还看不太清楚。”穆荣对社交手机的“爆发”持保留意见。

据他介绍,目前贝多研发的主要着力点还是在手机后装(OTA下载),包括开发不同手机操作系统平台的适配版本,SNS手机预装工作还没有成为重点。

“社交手机目前还是终端商为了销售而推的概念。”搜狐副总裁方刚在接受《互联网周刊》记者采访时表示。对于摩托罗拉Cliq整合国外多个社交网站的案例,方刚并不认为这代表国内手机社交网站的必然趋势,“用户可以通过手机预装软件直接访问社交网站,每个用户都有自己常用的社交网站,一般不会在每个网站都有常用账号。所以这样整合的意义不大。”

“从服务上来讲,社交只是互联网以及移动互联网千万服务中的一种,而社交功能也是基于传统手机服务基础上的一种亮点应用而已,并且这种功用可替代性很强,因此以社交手机为主打产品只能在部分对社交体验要求较高的小众细分用户市场中受益,难以对整个国内终端、互联网企业和设备商、运营商带来根本性的影响,但是,如果可以给这部分用户带来创新性的使用体验,通过聚焦营销还是能为一些企业带来不小的机会,也有助于在产业各个层面产生新的创业型企业。”王留生对社交手机的前景保持冷静。

今年年初,刚刚离开索尼爱立信的原索尼爱立信集团副总裁、中国区主管卢健生宣布,将担任和记黄埔集团旗下终端子公司INQ Mobile的大中华区总裁。“INQ只专注于一种手机,即社交手机。”

作为一家以软件和设计为主的手机公司,INQ在业界最早提出“社交手机”概念。但他们也没有对社交手机完全驾轻就熟。“INQ有两个最大的挑战,第一,是怎么在手机中植入国内本土的互联网SNS,INQ需要时间整合本地化的SNS应用。此外,INQ是一个很新的手机品牌,如何让国内的消费者、运营商、零售商和渠道商认知并认可我们,这是INQ的第二个挑战。”

手机社交媒体 篇3

开展青少年移动互联网社交媒体使用行为研究,是新媒体时代关乎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课题。由于青少年身心发展不平衡,移动互联网社交网络中所提供的信息也可能误导青少年的价值观和行为模式,如果青少年过度依赖移动互联网社交媒体,不但会影响其现实社交能力的发展,也会使正处在成长期的青少年的价值观塑造、社会化进程和个性发展受到消极影响。因而对移动互联网时代移动互联网社交媒体使用行为的社会心理动机、影响因素、存在问题进行研究,可引导青少年健康使用移动互联网社交媒体,摆脱对虚拟社交的依赖,促进他们现实社会交往技能的发展,减少学校与家庭教育中的矛盾与冲突,缓解社会对青少年社会化进程的忧虑。

一、青少年手机移动互联网社交媒体使用行为研究现状

在移动互联网提供的诸多服务中,手机移动互联网社交媒体服务广受青少年群体的青睐。手机移动互联网社交媒体是指“用户以手机移动终端为载体,以在线识别用户及交换信息技术为基础,按照流量计费,通过移动网络来实现的各种社交应用功能”。[2]手机移动互联网社交媒体分为两类:一类为基于内容分享的手机移动社交网络,比如手机客户端上的微博、豆瓣等,另一类为基于社交关系的移动社交网络,如人人网、微信、社交论坛、QQ等。相比于传统网络社交媒体,手机移动互联网社交媒体除了兼具手机的移动特性和互联网特性外,它的可定位性使个体的交友模式从熟人圈子转向基于地理位置的陌生人交友,扩大了社交范围,个体可以通过手机移动互联网社交媒体充分展现自己的个性并建构社交网络,从中获得现实生活中难以获得的自尊、自信、归属、荣誉、认可、称赞等,这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部分青年学生对现实人际交往能力欠缺的需要,但也使部分青少年过度寻求网络社交而弱化了现实社会交往能力,使其沉溺于手机移动互联网社交之中而难以自拔,形成问题性的手机移动互联网使用行为,影响青少年的社会心理发展和社会化进程。

我国手机移动互联网使用行为问题的研究相对滞后于手机移动互联网的发展速度,使我们对手机移动社交媒体使用对青少年身心发展影响的问题缺乏足够的认识,同时也没能形成相应的干预体系来开展行为矫正。[3]从国内外现有研究来看,移动互联网社交媒体使用行为研究主要有三个视角:一是心理学视角。这一视角下的研究试图揭示手机移动互联网社交媒体使用行为与个体人格特征、现实社交能力、人际关系、人际信任、孤独感、自尊心等心理变量的关系,进而改善个体的心理健康水平。二是社会学视角。这一视角下的研究试图揭示影响个体手机移动互联网社交媒体使用的社会因素,以及手机移动互联网社交媒体使用会给个体和群体带来哪些行为改变,进而提高移动互联网社交媒体使用对青少年社会化的积极效应。三是传播学视角。这一视角下的研究试图揭示手机移动互联网社交中信息传播对人际关系的影响及其产生的社会效应,进而促进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现有研究从这三个视角均进行了相关研究,但限于各自学科壁垒限制,这一问题上较少有交叉的多学科研究,使这一问题未能得到进一步探讨。手机移动互联网社交媒体使用行为对青少年社会交往能力的影响,也可以看作是手机移动互联网社交媒体使用行为对青少年社会心理与行为的社会化过程影响。新媒体时代的社会化过程要远比之前网络时代复杂,线上社交的虚拟特性与青少年不成熟的心理特性交织在一起,极易导致青少年的社会心理与行为扭曲。因而,从社会学、心理学和传播学的综合视角对这一问题进行综合研究,能够更加全面地把握手机移动互联网社交媒介使用行为对青少年社会心理发展的影响,并可以为我们提供相应的理论支持,采取相应措施应对移动互联网社交媒介使用行为对青少年社会心理发展带来的消极影响。

二、手机移动互联网社交媒体使用对青少年社会交往能力发展的影响

1. 手机移动互联网社交媒体使用行为的积极影响

手机移动互联网社交媒体使用可以缓解消极情绪,提高心理健康水平。有研究者指出,移动互联网社交媒体的使用受到现实交往焦虑和孤独感等消极情绪的影响,个体可能希望通过互联网社交服务的使用来获得更多的社会支持,从而缓解现实的交往焦虑和孤独感。[4]在一项针对Facebook社交网站的研究中,Indian和Grieve(2014)发现那些有高交往焦虑的个体,可以从网络社交中获得更多的社会支持,更容易形成对Facebook这样的社交网站的使用偏好。[5]而在另一项针对中国青少年QQ空间社交网站的研究表明,QQ空间的使用可以给青少年带来更多的积极情绪和较少的焦虑情绪,并可以使青少年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参与其中。[6]相关的研究均表明,青少年使用手机移动互联网社交媒体的主要动机是希望提高与他人的社会互动,获得社会支持和减少孤独感,所以个体更倾向于通过互联网提供的社交服务来实现与他人的社会互动,或者实现对自身社交不足的补偿(如线上关系的维护),进而获得社会支持和缓解交往焦虑。

手机移动互联网社交媒体使用行为有利于青少年社会关系的建立、维持和发展。手机移动互联网社交媒体作为一种开放的自我展示和交流平台,它的广泛使用改变了传统面对面交流的社交模式,使青少年高层次的社交需要得到满足。移动互联网社交媒体作为一种连接人与人之间社会关系的弱连接,能起到弥补现实社交关系维持的作用。Ellison,Steinfield和Lampe(2007)的研究发现,在移动互联网社交媒体使用中,青少年不但可以建立新的线上社交关系,维护和巩固已有的线上社交关系,还可以加深线下的社会交往。[7]

除此之外,青少年使用移动互联网社交媒体的益处,还不仅仅是建立和发展线上线下社交关系,更为重要的是社交网络满足了青少年个性化的心理需求,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发展和社会化进程同样具有积极意义。如,Toma和Hancock(2013)在研究中指出,青少年适当地使用移动互联网社交媒体可以显著提高个体的自尊水平和自我认同水平。[8]青少年在移动互联网社交媒体中通过社交网络平台所提供的上传照片、分享经验、双向沟通互动等服务,有目的地展现自我,通过这种展示,他们能够获得积极的同伴反馈,可以获得更多的社会和情感支持,不但有利于降低社交焦虑、抑郁和孤独感,还能有效提升青少年的自尊水平、幸福感和生活满意度。

2. 手机移动互联网社交媒体使用行为的消极影响

尽管手机移动互联网社交媒体使用可以给青少年社会交往能力发展带来积极影响,对促进其心理健康具有建设性意义。但也有研究发现,手机移动互联网社交媒体过度使用行为,很有可能是网络成瘾问题的手机化,它对青少年身心发展具有巨大的消极破坏作用。[9]有研究从手机移动互联网社交媒体过度使用行为的影响因素,以及手机移动互联网社交媒体过度使用对青少年身心发展的消极影响着手,揭示了手机移动互联网过度使用行为的危害。

消极情绪可以促进手机移动互联网社交媒体过度使用行为的产生。情绪是心理行为的调节变量,以往研究都认为人的行为受到情绪的调节,积极情绪可以促进积极行为的发生,而消极情绪往往导致消极的行为。尤其是在早期网络成瘾问题的研究中,焦虑、抑郁、孤独感、无聊等消极情绪都可能导致网络成瘾的产生。那么,手机移动互联网社交媒体过度使用行为作为一种消极的行为方式,也必然受到抑郁、孤独感和社交焦虑等消极心理的影响。有研究就指出,抑郁和社交焦虑可以直接预测青少年的移动互联网社交媒体使用,并且发现,青少年对社交媒体使用结果的预期可以调节社交焦虑与问题性社交网络使用的关系。[10]即如果青少年具有较高的社交焦虑,那么基于对现实社交焦虑的回避和对社交满足的需求,青少年更愿意通过移动互联网社交媒体使用来达到需求的满足,而且对于高社交焦虑的青少年来说,他们使用移动互联网社交媒体的时间要远远长于低社交焦虑的青少年,这就更容易导致移动互联网社交媒体过度使用行为的产生。

手机移动互联网社交媒体过度使用行为可形成消极自我评价。在社交网络中,青少年的个人信息、资料和行为活动等都是可见的,这使同一个圈子中的朋友可以相互看到对方的即时行为活动和行为表现,从而使得在线的社会比较成为社交网络中的一种普遍现象。有研究显示,社交网络中的社会与现实中的社会比较相似,对于青少年来说可能是有害的,尤其是当青少年出现问题性社交网络使用时,这种社会比较导致的消极影响会更明显。[11]Wright等人(2012)对361名大学生移动社交网络使用与抑郁的关系进行了探讨,发现移动互联网社交媒体使用直接预测了抑郁心理,使个体产生消极的自我评价。[12]由此可见,手机移动互联网社交媒体过度使用行为受到青少年消极情绪的影响,消极情绪进一步导致对手机移动互联网社交媒体的过度使用,而这种不恰当的行为又形成了个体较低的自我评价水平。这种恶性循环直接威胁着青少年的现实社会交往和健康心理的发展,若不进行及时干预和正确引导,有可能导致更严重的消极心理结果。

三、加强手机移动互联网社交媒体使用行为研究,提升青少年社会交往能力

手机移动互联网社交媒体使用行为是把双刃剑,既能满足青少年日益增长的社会交往需求,缓解现实社会交往不足带来的自卑、焦虑等消极心理,但也容易弱化青少年的现实社会交往能力,形成不良的社会交往模式,使其沉溺于社交媒体创设的虚拟世界而产生心理与行为问题。如何通过对社交媒体使用的研究来提升青少年的社交能力,促进其合理使用手机移动互联网社交媒体,我们认为可以通过以下路径开展今后的研究。

一是关注青少年手机移动互联网社交媒体使用现状与使用动机。随着我国青少年移动互联网用户的激增,了解和掌握我国青少年手机移动互联网社交媒体使用的现状以及使用的动机,应成为该问题研究的切入点,只有在掌握了青少年为什么使用、怎样使用、如何使用手机移动互联网社交媒体和他们偏好哪些App应用等信息之后,才能进一步开展有针对性的研究,加强对青少年进行教育引导研究。因此,把握青少年手机移动互联网社交媒体使用行为的现状和使用动机是后续研究的基础,在这个问题的研究中,需要我们综合采用教育学、心理学和传播学的方法,揭示青少年手机移动互联网社交媒体使用行为现状及使用动机。

二是关注青少年手机移动互联网社交媒体社交行为互动模式。手机移动互联网社交媒体社交行为模式与现实社会交往模式有很大区别,青少年通过手机移动互联网社交媒体如何进行社交互动,哪些信息更能吸引青少年的注意力,这种互动的信息传播路径如何生成,这种互动模式对信息发送者和信息接受者会有怎样的心理影响等问题是我们今后要关注的问题。通过对社交媒体社交行为互动模式的探索,我们可以更清晰地了解青少年的在线社交模式,为制订相应的应对措施提供支持。

三是关注手机移动互联网社交媒体使用行为对青少年社会交往模式的影响。青少年的社会交往模式受到很多因素影响,但从当前来看,手机移动互联网社交媒体使用是影响青少年现实社会交往的重要因素之一。那么,手机移动互联网社交媒体使用的心理动机与使用目的,以及移动互联网社交与现实社交的联系等均会对现实社会交往模式产生影响。因而我们积极关注手机移动互联网社交媒体使用行为对青少年的社会交往模式的影响。

四是加强青少年手机移动互联网社交媒体使用行为的干预。合理的手机移动互联网社交媒体使用可以维护和发展青少年的社会交往能力,但手机移动互联网社交媒体过度使用则可以引发青少年的心理与行为问题,影响其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以“疏导”的教育方式改变以往“围堵”的教育方式,将成为青少年手机移动互联网社交媒体过度使用的主要干预策略。由此,我们要通过积极的教育方式对不良的社交媒体使用行为进行积极干预,并加强相关领域的研究。

手机移动互联网社交媒体使用与青少年的社会心理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从以往研究来看,青少年手机移动互联网社交媒体使用的动机主要是避免现实社交中存在的不足。既然现实社会交往中青少年存在诸多困扰,那么我们不仅要关注导致手机移动互联网社交媒体过度使用的原因,更应从积极心理学的视角,改变社会对青少年普遍存在的“谈网色变”的偏见,将“围堵”和“补救”式教育,改变为“引导”和“疏导”式教育,积极关注手机移动互联网社交媒体使用是如何和怎样更有效地促进青少年社会交往能力发展的。也就是说,我们需要通过对青少年社交媒体使用的研究,来促进青少年线上线下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因而,从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和传播学的视角对这一问题进行综合研究,能够有效全面地把握手机移动互联网社交媒体使用行为对青少年社会交往能力产生的影响,从而促进青少年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姜水志,白晓丽.大学生羞怯与手机移动互联网过度使用行为的关系:人际交往困扰的中介作用[J].杭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2).

[2]王树义,朱娜.移动社交媒体用户隐私保护对策研究[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3(7).

[3]姜永志,白晓丽.手机移动互联网依赖研究滞后于其发展速度[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06-09.

[4]安容瑾,姜永志.大学生手机依赖与孤独感及网络空间人际信任关系探究[J].新闻战线,2015(4).

[5]Indian,M.,Grieve,R.When Facebook is easier than face-to-face:Social support derived from Facebook in socially anxious individuals.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2014(3):102-106.

[6]Apaolaza,V.,He,J.X.,Hartmann,P.The effect of gratifications derived from use of the social networking site Qzone on Chinese adolescents'positive mood.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2014(12):203-211.

[7]Ellison,N.B.,Steinfield,C.,Lampe,C.The benefits of Facebook“riends”:Social capital and college students'use of online social network sites.Journal of Computer-Mediated Communication,2007(4):2-3.

[8]Toma,C.L.,Hancock,J.T.Self-affirmation underlies Facebook use.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Bulletin,2013(39):321-331.

[9]姜永志,白晓丽.大学生人格特质对手机移动互联网社交服务使用偏好的影响:沉醉感的中介作用[J].中国药物依赖性杂志,2015(4).

[10]Meena,P.S.,Mittal,P.K.&Solanki,R.K.Problematic use of social networking sites among urban school going teenagers.Industrial Psychiatry Journal,2012(2):94-100.

[11]Johnson,B.K.,Knobloch-Westerwick,S.Glancing up or down:Mood management and selective social comparisons on social networking sites.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2014(41):33-39.

手机地址簿的社交化 篇4

一款可应用于苹果iPhone和谷歌Android手机的软件Robo.to将可提供有关来电者的各种信息,包括个人视频、照片及其所在位置等信息。

这种功能类似“社交地址簿”,是对手机地址簿这项核心功能的再创新。运营商会希望利用这一功能获得新的收入来源,重新赢得被iPhone运用程序和传媒公司的各种服务所夺走的消费者注意力。

安装Robo.to软件后,当手机响起时,用户可以看到来电者录制的一段视频,“状态更新”能显示来电者的情绪以及所在位置。

手机屏幕上还可以显示来电者最新的Twitter动态,来自Linked—In职业社交网上的姓名和头衔,以及在Flickr照片服务网站上的最新图片以及表明其位置的地图。

Robo.to母公司Particle的首席执行官Rey Flemings表达,在2010年当手机普遍安装用于视频通话的前置摄像头时,该服务会显示出它的独特价值。

手机制造商也在利用社交网络的流行,来提升手机的吸引力。摩托罗拉的最新款手机Cliq配备“Motoblur”软件,可以把Twitter动态、电子邮件以及Facebook状态信息都显示在联系人的地址簿列表之下。

手机制造商计划利用新功能满足运营商的优先考虑。信息的聚合将促使用户更多地利用多媒体和数据来更新网络,从而扩大运营商的收入。

一位行业专家表示:“运营商希望帮助用户实现地址簿的社交化。这是2010年的重中之重,因为它将释放出巨大能量。”

社交网站成为欧美股民交流工具

从纽约到伦敦,操盘手都在注册成为Twitter用户,以便和别处的操盘手建立联系。

StockTwits是操盘手们用于在Twitter上跟踪股票走势等相关讨论的最流行工具之一。操盘手通过Twitter消息,发表自己关于某只股票的观点,并附上其股票代码和一个美元符号,随后StockTwits便捕捉到这些信息,并在自己的网站上显示。

约有9万用户在该网站注册,其中许多是短线操盘手。有1.5万人是积极的消息贡献者。“在这场危机中有1.6万分析师失去工作,交易大厅制度也逐渐瓦解,StockTwits在填补一个空白,”StockTwits的联合创始人Howard Lindzon表示。

Twitter不仅被用于搜寻炒股技巧,还用于学习其他人如何操作。Dan Wlasiuk是芝加哥的一名民航飞行员,在业务时间玩玩交易。他刚开始尝试一种复杂的交易,涉及一种被称作“铁鹰套利”(Iron Condor)的股票期权。“这个东西有点深奥难懂……因此我发布了Twitter消息,表示自己正在玩这个,然后便能与一群处境类似的操盘手进行交流。”他表示,“我们上Twitter不是为了得到股票的小道消息,学习别人的操作方式更有用。”

社交网站改变阅读

社交网站改变了洛杉矶DirecTV营销Chades Miller的媒体阅读习惯。

就在一年前,Miller每天的生活还是从登陆雅虎网站首页、点击网站编辑挑选的主要新闻报道的相关链接开始。而如今,Miller一天的生活从主要的社交网站Twitter和Facebook开始一一他在上面浏览朋友和熟人推荐的文章和视频。

Miller阅读习惯的逐渐改变,是互联网用户阅读习惯广泛转变的一个典型例子。

随着社交媒体逐渐增多,用户们正抛弃雅虎和美国在线(AOL)等传统门户网站——它们曾经是步入网络世界的大门一而转投社交网站,在那里,他们发现了一个全新的、更为个性化的过滤器,通向无限的网络世界。

这种阅读行为的改变,已迫使内容提供商迅速加以适应。目前,媒体机构——从大型国际新闻集团,到小型地方出版机构——积极在社交网站推广其内容,鼓励读者向朋友们发送链接。对新闻网站而言,有必要安装在Facebook和Twitter等社交网站以及Digg和StumbleUpon等内容共享网站上自动发布文章的装置。

手机社交媒体 篇5

据工业和信息化部门的统计, 截至2012年11月底, 我国移动用户数已超过11亿, 其中3G用户超过2.2亿。[1]除了进行传统的通话和短信等交流外, 手机社交APP近年来受到市场的普遍关注重视, 大学生作为SNS网站等网络社交服务的主要力量, 是使用这些APP的主力军, 但近年兴起的手机社交APP缺乏相关的调查研究并且缺少准确的定义和界定。根据文献资料, 本文将手机社交APP界定为具有社交功能的手机应用程序, 具体体现为五类:一是即时通讯类, 如QQ、飞信等;二是SNS类, 以人人、QQ空间为代表;三是微博类, 新浪微博和腾讯微博为例;四是LBS类, 如街旁和切客;五是兴趣类, 以啪啪、唱吧等为代表。[2]

二、研究问题的路径

人们对手机应用的关注往往会有以下四个维度的活动过程:首先是接触, 即发现并下载尝试某项应用程序;其次是使用;第三是信任一项手机的应用, 共享并传播有价值的信息;最后是依赖或者放弃。这四个方面的过程可能是平行的, 也可能会发生一定的交叉。就本文而言, 重点是要考察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大学生的个人特征对手机社交APP的使用是否会产生影响;二是大学生目前使用手机社交APP的时长、行为等特征;三是考察接触和使用中的哪些因素与大学生对手机社交APP的信任和依赖相关。

本文以上海理工大学在校学生为调查对象, 实行随机抽样调查方法, 问卷依据接触、使用、信任、依赖四个维度分为了四个部分, 并在开始部分询问了被调查者的人口统计学变量。

三、调查数据分析

(一) 样本分析

共发放纸质调查问卷300份, 收回299份, 回收率99.7%, 其中有效问卷297份, 有效率99%。在调查对象中, 男生140人, 占47.1%;女生157人, 占52.9%。

(二) 调查数据分析

1. 接触:不同性别、专业的大学生, 手机系统安装的社交APP不同

接触与安装是大学生使用手机社交APP的首要阶段。调查结果显示, 即时通讯类应用QQ, SNS类应用人人网和微博类应用新浪微博, 是目前大学生安装数量和使用频率最高的手机社交APP, 两者呈现一定的关联性。这种社交应用成功的原因, 一是在PC端的网站有高用户粘度, 二是因为它们在无线领域具有一定的创新性。[3]从而吸引用户在手机上也会使用相关的应用。

利用卡方检验和Fisher精确检验, 分别分析了性别、专业、手机系统与手机社交APP的安装关系, 结果显示, 在新浪微博 (Sig.=0.001) 、阿里旺旺 (Sig.=0.002) 、街旁 (Sig.=0.006) 、唱吧 (Sig.=0.012) 、啪啪 (Sig.=0.000) 的安装上, 男女生有显著差异, 女生比男生更爱安装这五个社交应用, 相对于男生, 女生更喜欢这些应用对应的购物、签到、唱歌、拍照等娱乐活动。

不同专业的大学生在新浪微博 (Sig.=0.000) 、街旁 (Sig.=0.000) 、阿里旺旺 (Sig.=0.026) 、微信 (Sig.=0.024) 、唱吧 (Sig.=0.000) 和啪啪 (Sig.=0.000) 的安装上有显著差异, 文科生在街旁、唱吧和啪啪的安装方面比例明显高于工科和理科学生, 而工科学生比文科生更爱安装微信, 工科和文科学生相比理科学生更爱安装阿里旺旺。

2. 使用:性别、专业、手机系统以及朋友数量等影响因素

使用是手机社交应用的第二阶段。在每天使用手机社交APP的时间上, 多数大学生还是集中在3小时以下 (81.8%) 。根据卡方分析, 大学生每天在手机社交APP上花费的时间, 与性别变量显著相关 (Sig.=0.001) , 女生每天使用手机社交应用的时间较长。

根据统计数据, 专业与时间的相关系数为0.188 (Spearman相关系数:Sig.=0.001) , 说明文科学生使用手机社交应用的时间相对较长;手机系统与时间的相关系数为-0.251 (Spearman相关系数:Sig.=0.000) , 即ios和Android平台学生使用手机社交应用的时间要比其他学生长。

在应用上, 朋友数量的多少对大学生使用手机社交应用的时间产生影响。Spearman相关系数为0.259, 即朋友数量越多, 大学生每天使用这些应用的时间会相对越长。

朋友邀请在手机社交应用的态度问题上, 多数学生会采取根据内容决定所持态度 (49.8%) 。根据相关系数计算, 该问题与在社交应用上朋友数量的多少没有显著相关性 (Spearman系数为-0.050, Sig.为0.395>0.05) 。

3. 信任:从人际交往走向信息获取

手机是人际传播的途径, 它与大众传播结合后, 会使信息传播过程变得复杂。[4]微博微信等手机社交APP正逐步成为自媒体和传统媒体融合的平台, 调查结果表明, 这种倾向越来越明显。

激励人们行为的主观因素是人的动机。[5]调查针对动机研究了大学生使用手机社交APP的目的 (多选) , 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新闻信息获取 (28.4%) 、了解朋友动态 (26.6%) 和即时聊天 (24.7%) , 可见社交APP的媒体化成为当今发展的趋势。通过分享功能和人际传播, 新闻信息获取成为手机社交APP的新兴功能, 并且这种功能越来越重要, 而在传统认知中, 社交应用的人际沟通功能却显示出了不同的样式, 而远距离沟通工具拓展了人际交往的范围, 使外层 (靠网络等工具认识交往的陌生人) 的人际关系越来越多。[6]大学生使用手机社交应用进行交往圈子拓展的只有 (8.9%) , 多数大学生还是与线下的老朋友进行交流。

手机的主动性和交互性导致很多手机社交应用在传播信息时筛选性不强, 同时因为手机的人际交互特点, 使很多受众对其中传播的信息有过度的信任, 因此本次调查采用了五级量表来调查大学生对手机社交应用上传播信息的态度, 设置了三个维度———在手机社交APP上发布或者分享的信息的真实性、有用性和及时性。调查结果显示, 大多数大学生持中立和同意的态度。根据t检验的结果, 性别变量与信息及时性之间呈显著差异 (Sig.=0.030, Spearman系数为-0.122) , 专业变量与信息及时性态度认知具有显著相关性 (Spearman系数为-0.130, Sig.=0.026) 。数据分析表明, 文科女生更易认可这些信息的及时性, 而真实性和有用性与人口统计学变量无显著相关关系。信息真实性与及时性之间显著正相关 (相关系数为0.208, Sig.=0.000) , 信息真实性和有用性之间显著正相关 (相关系数为0.371, Sig.=0.000) , 信息有用性和及时性之间显著正相关 (相关系数为0.361, Sig.=0.000) , 这说明对信息的认知有一致性, 若认为这些信息真实, 则会认为信息有用和及时, 反之亦然。

针对在手机社交APP上是否会转发信息, 或者推荐应用程序给其他人的问题, 39.8%的大学生认为他们会在手机社交APP上转发信息, 而有32.6%的大学生会推荐应用程序给其他人。因此, 手机社交APP的信息真实、及时或有用, 会转发这些信息或者推荐应用程序给其他人, 对社交APP的认知和信任可以促成使用者的推荐和传播分享。

4. 依赖:大学生对手机社交APP的使用处于理性状态

美国学者洛基奇与德福勒早在1976年指出, 受众有工具性依赖和内容性依赖两种情况。为了探寻大学生对手机社交APP的依赖程度, 本次调查了四个问题:应用手机社交APP后是否增加了与朋友的亲密程度, 是否减少了现实中的朋友交流, 是否增加了现实交往的焦虑和障碍, 是否减少了其他媒介的使用。

调查结果显示, 过半数的大学生认为手机社交APP增加了与朋友的亲密程度 (69.4%) , 有24.9%的调查对象认为他们在现实交往中出现了焦虑和障碍现象, 而有40.4%的调查对象因为手机社交APP而减少了对其他媒介的使用, 同时有46.8%的调查对象将手机作为最主要的信息获取渠道, 这表明大学生对手机社交APP持正面意见, 认为它能增进朋友之间的交流。同时, 因为目前手机社交APP的媒体化趋向, 以及手机的易接触度, 使得大多数接触使用手机社交APP的大学生减少了对其他媒介的使用。

根据分析, 选项“因为手机社交应用而减少现实中朋友交流”与“增加现实交往障碍”之间, “减少其他媒介”与“增加现实交往障碍”之间均显著相关, Spearman相关系数分别为0.540, 0.345, P=0.000, 说明有些大学生确实因为手机社交APP的应用增加了现实社会交往的焦虑和障碍, 减少了其他媒介的使用。

四、结论

(一) 在安装一款手机社交APP时, 不同性别、专业和手机系统安装的社交APP会有显著的区别, 大学生频繁使用的手机社交APP大多仍然是他们电脑上的程序移植, 比如SNS类的人人网、新浪微博, 及即时通讯类的QQ、飞信等。

(二) 大多数大学生每天使用手机社交APP的时间仍集中在3小时以下, 每个大学生一般会有1-10个频繁交往的朋友, 使用时长与交往的朋友数量有关, 在转发分享信息时, 大多数会根据信息内容判断是否转发, 与朋友的数量多寡没有关系。

(三) 手机社交APP正在逐渐从沟通的工具变成具有媒体化倾向的工具。大学生主要的使用动机:获取新闻信息、了解朋友动态和即时沟通, 主要与熟悉的人进行交流。应用这些程序拓展社交圈子的大学生很少, 文科女生更易认可这些平台上传播信息的及时性。大学生对手机社交APP传播信息的认知具有一致性:若认为这些信息真实, 则会认为信息有用和及时, 反则亦然;如果对手机社交APP的信息持肯定态度, 大学生就会转发这些信息。

(四) 大多大学生对手机社交APP持正面意见, 认为它能增进朋友之间的交流, 同时因为这些应用的功能性变化, 使他们减少了对其他媒介的使用, 有些大学生由于使用手机社交APP增加了现实交往的焦虑和障碍, 这个现象值得关注。大学生对手机社交APP没有明显的依赖倾向, 对手机社交APP的依赖者和非依赖者约各占一半的比例, 值得注意的是, 近半数的大学生已将手机社交APP作为主要的信息获取渠道。

摘要:手机早已不是新的沟通工具, 却是目前大学生应用最广泛的新兴媒介工具, 使大学生手机社交APP的使用情况成为一个新的调查领域, 笔者通过对上海理工大学大学生的问卷调查, 从接触、使用、信任、依赖等维度, 研究了目前上海大学生手机社交APP的使用行为。调查显示, 目前大学生使用手机社交APP处于尚且理性状态, 多数大学生利用这些APP进行新闻信息获取、进行即时聊天交流, 他们没有对这些APP产生过多依赖, 并认为手机社交APP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与人沟通。

关键词:大学生,手机,社交,APP

注释

1[1]张意轩, 王杰.国产智能手机年出货量预计过亿[N/OL].人民网, 2013-01-20[2013-01-18].http://news.sohu.com/20130118/n363850954.shtml.

2[2]梦里秦淮.分析:应用程序社交的六个引爆点[N/OL].199IT互联网数据资讯中心, 2013-01-20[2012-04-26].http://www.199it.com/archives/35689.html.

3[3]《手机:个性化的大众媒体》刘滢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4, 125.

4[4]《手机传播学》靖鸣, 刘锐北京:新华出版社, 2008:84-85.

5[5]《手机媒体概论第二版》匡文波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 41-44.

手机社交媒体 篇6

随着国内外社交媒体的迅速发展, 社交媒体已经不仅仅是互联网领域的技术创新, 它正在影响人类的社会关系, 并将这种影响随之延伸到了电视屏。通过社交媒体的社交关系和传播渠道, 整合电视节目内容, 实现用户的多终端及多渠道交互应用, 实现电视、手机的双屏互动, 简而言之, 将社交媒体与电视结合起来便是“社交电视”。

2 为什么要发展社交电视

传统电视行业正面临着收视率降低, 被网络电视媒体抢占空间等问题, 社交电视无疑会是传统电视行业的新出路之一, 将社交网络的主动体验与被动的看电视无缝结合起来, 这将大大改变电视的收视人群组成, 为运营商、内容商创造商机。通过社交应用, 使不同地方的用户可以分享、评论电视内容和信息, 并且能够更容易的找到想看的节目, 其本质是对电视屏业务的互动功能提升, 从原本的观众与节目的交互扩展到观众与观众之间的交互, 通过围绕电视内容和业务的聚焦作用以及人际关系的多元化需求提升节目的收视率和用户粘性, 进而达到增加内容和业务价值的目的。

3 国内外社交电视应用

3.1 美国广播公司推出与电视保持同步的i Pad应用——My Generation

美国广播公司 (ABC) 推出的一款i Pad应用“My Generation” (图1) , 它采用Nielsen的“媒体同步” (Mediasync) 技术, 利用i Pad的麦克风采集电视的音频信号, 同步显示与该电视节目相关的互动内容, 例如参与小测验、发掘幕后信息 (如节目中人物的介绍等) 。

3.2 Tunerfish:分享+奖励

美国有线电视及网络服务提供商康卡斯特 (Comcast) 在2010年推出Tunerfish社交电视应用 (图2) , 用户可以通过Tunerfish网站或是i Phone应用来进行分享。用户每分享一次视频, 类似于在Foursquare上签到一次, 就会得到相应的奖章作为奖励。此外, Tunerfish用户还可以评论自己或是他人正在观看的视频节目, 并将评论内容同步到Facebook或是Twitter等网站。

用户可以用自己的Facebook或者Twitter账号登陆Tunerfish, 也可以使用邮箱注册登陆, 用户登录后, 能看到根据用户观看数量推荐的热门节目以及当前登录用户的好友最近活动。

3.3 新浪看点:视频点播+微博评论

如图3, 新浪看点手机版是新浪看点网站的延伸, 用户在“看点”上可以在线看新闻、卫视节目、地方台、央视、听音乐、赏大片等, 登陆之后在看点发布的内容可以直接同步到新浪微博上, 并与微博好友边看边聊, 而且还支持边看视频边讨论。

如果用户的微博好友也在通过看点看电视的话, 则其推荐节目就会出现在动态当中, 还可以一起评论分享该节目。在节目单中提供了当前最热门的节目, 还有多套卫视台、地方台以及央视频道供用户选择。

4 社交电视在江苏IPTV的应用开发

社交电视不局限于某种特定的电视形态, 它可以是有线电视、IPTV、互联网电视, 也可以不限定于传统电视屏, 可以是PC、平板、手机等多种终端。江苏IPTV是集成内容较丰富、节目和业务形态多样化的集成平台, 包含了频道直播、内容点播、节目回看、增值业务应用等多种基本业务形态, 容纳的频道数量近百个、点播节目和各类专题几万小时, 优质用户规模达到百万户量级, 具备了开展社交电视应用的条件。

以下结合为江苏电视台IPTV社交电视研发设计的“IPTV伴侣”手机客户端应用, 就社交电视的技术架构和互动模式作进一步探讨。

4.1 IPTV伴侣开发背景

IPTV伴侣是基于IPTV业务的扩展延伸, 研发目的是探索一种以IPTV集成播控平台为核心, 通过IOS、Android智能手机应用, 整合IPTV节目推荐指南、互动遥控器、社交媒体分享、社区功能, 改善用户体验、提升服务能力, 实现多屏互动的新模式 (图4、图5) 。

4.2 IPTV伴侣技术方案

IPTV伴侣为电视用户与播控平台之间, 以及电视用户与用户之间的互动交流提供了一种更便捷的操作体验, 用户通过IPTV伴侣可轻松实现节目订购、推荐、预约、评论、聊天、分享以及机顶盒遥控、内容播放等互动功能。

总体架构如图6所示, IPTV伴侣所有内容都是从IPTV集成播控平台下发, 节目与江苏IPTV现网节目同步更新, 内容同步接口为“IPTV集成播控平台-IPTV伴侣业务管理平台”, 采用SOAP协议+XML指令文档的方式。其中SOAP消息仅步环境中实现通用的可靠消息传递机制。

IPTV伴侣业务管理平台 (图7) 与IPTV集成播控平台的接口定义和江苏电信IPTV业务管理平台与江苏IPTV集成播控平台的定义是相同的, 这样做的好处是从系统层面将IPTV伴侣当做独立的运营商处理, 不需要对播控平内容下发接口进行改造, 同时实现IPTV伴侣平台内容与IPTV现网平台同步更新的同时不会影响现网IPTV业务, 图8是内容同步流程。

IPTV伴侣与IPTV集成播控平台之间的接口工单, 采用XML的通用基础框架ADI/Objects/Mappings, 基于该通用框架定义不同的Object.Element Type和不同的Property.Name来满足对不同对象的定义需求。

4.3 IPTV伴侣业务设计

IPTV伴侣基于IPTV业务的扩展, 该应用为用户提供当前和即将上映的节目导航, 通过微博或微信账户登录, 用户还可看到其好友当前正在观看的节目, IPTV伴侣同时还整合了节目或栏目相关明星账户的最新动态消息, 同时IPTV用户还可将该应用作为IPTV遥控器使用, 以下是三大基本业务需求设计。

4.3.1 基于社交网络的个性化电子节目指南

主要为观众提供以下几个服务 (图9�图11) :

第一向观众推荐重点栏目, 并支持与栏目方进行深度合作, 通过栏目竞猜、投票、话题等直播或线下的互动活动来提升栏目的收视率;

第二支持用户对直播节目进行预约, 通过与智能手机日历功能的接口, 闹钟提醒用户收看预约的节目;

第三支持用户通过摇摇手机的方式截取当前播出直播画面, 通过微博等社交应用跟好友分享。

4.3.2 基于数据聚合服务的电视节目推荐

IPTV伴侣的出现使得观众通过社交应用与其他人一起收看电视并讨论电视的机会越来越多, 观众可以利用IPTV伴侣向其好友推荐某个节目, 这样就有了一些共同的话题。如图12 图14所示, IPTV伴侣围绕数据聚合服务以创造新的焦点, 重用并增加社交和其它数据, 以便根据实时、传统电视和点播服务等在人与人之间创建更好的关联。

4.3.3 基于多屏互动的家庭媒体中心

通过安装IPTV伴侣的智能终端遥控IPTV机顶盒进行IPTV多媒体内容的收藏、预约、播放等控制操作, 是对手机、平板电脑、电视多屏互动应用的尝试。

IPTV伴侣要想实现节目的收藏和订购必须通过底层与IPTV集成播控平台的API和协议将用户收藏和订购数据同步, 而电信运营商为用户分配的IPTV业务账号是用户鉴权和节目订购的身份标识, 用户须先使用业务账号登录IPTV伴侣才能与IPTV进行数据的同步后, 才能进行节目收藏、订购、支付等应用。除了业务账号外, IPTV伴侣在接受上游播控平台数据的时候, 还需要保留节目的CODE、TYPE以及栏目的CODE, 这是实现多屏互动的前提。

IPTV伴侣的智能终端遥控功能可通过两种方式实现:

方式一、通过模拟遥控器的方式:利用数字编码 (方波) 来控制一个音频振荡电路, 一般情况下音频信号的频率在几十K到几百K, 用这个音频来驱动红外发光管, 向外发射就可以模板遥控器控制机顶盒, 控制导航软件具备上/下/左/右和确认 (OK) 以及返回首页功能, 同时支持直接按数字键来切换直播频道。

方式二、基于DLNA协议:IPTV伴侣智能终端通过WIFI网络控制IPTV机顶盒, 实现频道切换、视频播放、内容浏览等控制操作。DLNA是实现多屏互动的一种解决方案和大家可以遵守的规范, 其选择的各种技术和协议都是目前所应用很广泛的技术和协议, DLNA将其整个应用规定成5个功能组件。从下到上依次为:网络互连, 网络协议, 媒体传输, 设备的发现控制和管理, 媒体格式。其中设备的发现控制和管理是最重要的一个层次, 其通过一系列的步骤和协议来达到设备的发现和管理, 同时也通过厂商定义的AV和Printer标准达到对媒体的管理, 需要注意的是IPTV伴侣需要与IPTV机顶盒在同一个WIFI网络环境下才能实现控制。

5 结束语

2012年被认为是“社交电视”发展关键的一年, 社交媒体在经历2011年成长烦恼后开始展开了电视这个最大屏的争夺战, 一时间“社交电视”逐渐从概念上升到了一个产业链的高度。

随着技术的发展和产品需求的逐渐明晰, “社交电视”产品竞争核心不是技术和页面设计, 而是其所依附关联的电视节目平台, “社交电视”是针对电视节目内容的社交, 我们认为将“社交电视”定位在电视集成播控平台之上的伴侣业务, 提供节目推荐、专题整合、智能搜索等交互功能, 开展节目评论、观看分享、活动参与等社交应用, 实现电视屏和移动互联网终端捆绑, 是未来“社交电视”发展的一个趋势。

参考文献

[1]余泽喜, 王香婷, 马婷婷.多屏互动系统的研究与实现[J].智能计算机与应用, 2012 (1) :1-2.

社交时代的媒体营销 篇7

随着这些策略的成功奏效, 社会化媒体已经逐渐走入人们的视线, 各公司不仅通过社会化媒体来与用户进行互动, 倾听客户的建议和意见, 保持更为紧密、深度的关系, 而且通过社会化媒体的运用来进一步打造品牌, 同时也越来越意识到在打造品牌过程中人性化的重要性, 即要与自己的客户成为朋友关系, 或者让大家喜欢上自己的品牌。

“WHAT”

基于Web2.0的互联网应用产生了众多的社会化媒体, 国内典型的案例如QQ、新浪微博、天涯论坛以及人人网、开心网等, 而移动设备与移动客户端的发展, 强化了微博等社会化媒体所具有的简单、随时随地、传播迅速等特点。数据表明, 截止2015年2月, 我国手机用户已经达到12.9亿规模, 其中4G用户比超过10%。

而手机尤其是智能手机的发展, 正在迅速地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 其中一个典型趋势就是人们碎片化时间的利用与智能手机的结合促进了社会化媒体的蓬勃发展, 新浪微博用户在2012年5月已经达到1.5亿。而顺应这一趋势, 已有超过3万个企业品牌在新浪上开设了官方微博。用户众多、信息传播量巨大, 社会化媒体的社会影响力进一步增强。

社会化媒体的本质在于其用户生成媒体和用户生成内容, 也就是说, 社会化媒体是由于参与其中的用户自发主动的内容创造并与其他参与者进行分享传播而存在的。用户参与、用户创造、用户分享是社会化媒体的内容特征, 同时又具有用户作为消费者身份的平等的关系特征。

这种内容加关系的双重特征, 彻底改变了企业在社会化媒体中的地位:从内容看, 用户对信息内容的创造与分享使企业不再具有内容上的主导性;从关系看, 用户作为消费者的共同身份所体现的平等关系是企业天然所不具备的。

在这样一种环境中, 如果企业还固守传统的营销观念, 以主导者的形象在社会化媒体上传播信息, 必然会因与其他用户作为消费者之间的不平等关系而被用户所回避, 使企业的营销传播彻底失效。

社会化媒体的另一个特征是透明化。在企业的传统媒体营销活动中, 广告一方面通过突出企业产品服务的差异化优势来争取消费者的注意力, 另一方面则尽可能掩饰自身产品服务所存在的劣势或缺陷。

而在社会化媒体上, 消费者基于自己的消费体验自由地发表关于产品服务的方方面面的评价信息, 消费者针对企业产品服务的任何疑问也可以迅速地通过分享获得可信服的回答, 而企业发布的任何夸大其词或虚假的广告宣传都会迅速被揭穿造成品牌危机。

“WHY”

大部分企业社会化营销过程中都会出现几种常见情况:有的是缺少专业性的媒体运营, 大多企业都是新增社会化媒体运作, 企业内部并不具备有新媒体营销运营策划专业人才, 一味地想以公司产品为主线去写文案, 通常都无法编写出具有影响力的好文案。

由于新媒体新兴起, 大V、公众账号比比皆是, 哪怕你做得还算不差同样也是淹没在一堆销售推送信息中, 粉丝不会一直去关注一些只有销售信息的账号。除非是跟实体连锁店的优惠力度一样还多少能吸引客户。

还有就是急于求成的企业在前期建立粉丝时内容都选取与产品无关的段子来积累粉丝, 一旦有一些粉丝就开始每日产品销售、促销消息, 这已经违背了自媒体的定义和最初的方向。

因此, 微博、微信大幅度出现一些僵尸官微, 就是没有人更新管理信息。这些企业都吃到社会化媒体的亏, 如果你按着以上的几种情况去运营自媒体, 那还是不要浪费这份人力和财力。正所谓“闻道有先后, 术业有专攻”, 如果企业可以配备专业的人才管理运营自媒体是一条放长线钓大鱼的路, 这个方法适合财力较为充足的企业。如果微小型企业预算有限, 市面上有一些专业代理运营官微, 企业可以节省下人力管理等成本。

“HOW”

营销的规则已悄然改变, 社会化营销时代即将到来。在这里, 人人都是参与者, 人人将是营销者。传统的推播式营销将过度到社会化集客式营销;我们需谨记三个关键词“社区, 口碑, 分享。”资深社会化媒体学者, 社会化媒体产业联盟秘书长陈迪如是说。

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 网络营销成为企业推广的主战场。在这样的大背景下, 社会化营销如火如荼, 成为企业争夺用户关注和品牌塑造的重要方法。在这个瞬息万变的互联网世界, 社会化营销的策略需要随热点的变化不断更新, 在营销中吸引大量的关注并达到营销目的并不是容易的事情。

通常情况下, 你可以通过举办线上活动吸引粉丝的关注, 从而创造一个高忠诚度的活跃社区。以豆瓣网为例, 你可以发起一个“周末电影”, 这好比举行一个虚拟的网络聚会, 你的粉丝可以把他感兴趣的信息分享到他自己的主页。活动的时间可以设置为一天或者更长, 这个根据你自己的机会而定。通常通过组织这样的活动, 你可以得到更多的关注者, 增加社区的趣味性, 你的努力可以活跃整个社区, 增加成员的归属感, 有时候也可以给你带来商机。

许多页面创建者每周都会举行一次线上活动, 但是往往过度频繁的活动却会削弱活动的效果。一般情况下, 每4—6周举行一次这样的活动会取得比较好的营销效果。

在举行线上活动的时候, 一定要给活动设置好标签, 并为你的活动做详细的计划。为了保证参与活动的粉丝数, 你可以在早上的时候先发出一定数量的活动邀请, 并在接下来的时间适当邀请粉丝参加。

提供干货, 而不是泛泛而谈。不管什么样的社会化媒介, 提供有价值的内容都是获取关注最正确也是最迅速的途径。

在web2.0时代, 每个人都可以是互联网内容的制作者。在这样的大背景下, 如果你可以提供新颖专业的知识, 你势必会引起同一领域内许多从业者的关注, 他们也会很乐意与你这样精通特定领域知识的人沟通和互动。在互联网上, 有不少专业人士通过写高质量的行业博文而成功获得大量关注。因此, 不管你身处什么行业, 你都可以通过一些社会化媒介, 比如微博、博客、论坛等, 发布高质量专业化的内容, 不断积累人气。当你有足够的关注度后, 你就可以成为某一领域的专业人士, 甚至是意见领袖。

选择正确的社交平台。对于中小企业来说, 他们真正的挑战是能否通过社会化媒介把信息传递到真正的目标受众。好多公司的网络营销人员认为他们需要在所有的社会化网站上面注册账号。特别是当有一个新的社会化网站风生水起的时候, 他们觉得自己也需要去该网站上面开展推广。事实上这种人云亦云, 认为这些社会化网站一个都不能少是一种错误的认识。中小企业人员配备有限, 手中掌握的资源又少, 采用这种广撒网的策略来开展社会化营销往往会事倍功半。

那么, 在人员和各种配备有限的条件下, 应该如何开展社会化营销呢?很简单, 你要了解你的客户, 然后找到他们活跃的平台, 接下来你要做的就是注册账号, 然后在一两个特定的社交平台深耕, 塑造企业形象, 提高影响力。

与你的粉丝进行真实接触。不管网络怎么发达, 通过互联网与人接触还是无法完全消除人与人之间的一些隔阂。如果你可以与你的听众进行一次真实的对话或见面, 让他听到你的声音, 看到你的真人, 这会是一种很好的拉近与听众距离的方式。与你真实的面对面的交流沟通, 这是对线上社会化营销的有效补充。一般情况下, 你可以通过微信语音或者直接通过电话和你的活跃用户进行沟通。那些积极参与你线上活动的用户, 通常都是和你有共同的兴趣或者对于你的公司或者产品有兴趣, 通过进一步挖掘, 在这样进一步的沟通交流中有可能发展成为你真正的客户。

例谈校园媒体对社交媒体的运用 篇8

一.“华大桂声”在社交媒体上的运营技巧

(1) 内容与形式的选择

在社交媒体上一方面信息速度传播快, 一条被广泛认可的信息往往会被迅速地转发和传播, 影响范围会迅速扩大;另一方面信息也比较庞杂和零碎, 同学在每一条信息上所停留的时间短, 所以要想扩大在同学们中间的影响力, 所发布的内容就要与大多数同学有密切的相关性, 要有一定的价值含量, 且要简短适于传播。从华大桂声在这些社交媒体上的运营来看, 他们比较充分地考虑到了社交媒体的这一传播特点, 就其所发布的新闻来说, 内容上很有选择性, 都是一些与同学们的生活十分贴近会引起关注的新闻, 基本上没有会议精神传达等这种“硬新闻”, 而且偏向于趣味性、娱乐性。在形式上, 以简洁明了的语言将新闻作了一个概括, 后附有他们网站里的详细报道的链接, 既方便扩大新闻的传播范围, 又有利于增加他们网站的浏览量。如果是直接把详细的报道直接投放在社交网站上的话很有可能就因为内容过长而被直接忽略了。

另外在社交媒体上, 新闻媒体的专业与权威性弱化, 相互之间都是一种平等交流的关系, 所以新闻媒体在社交媒体上的形象往往显得更为活泼、亲民。校园媒体本身是立足于校园, 面对的对象是学生, 所以在这点上表现得更为明显。在语言上学生生活中口语化的语言, 常常发一些给同学的温馨的小提醒、小建议, 让人感觉好像它就是身边的一位好友, 更易接受它所传播的信息。

(2) 注重互动

社交媒体另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互动性强, 不再是一对多的单向度传播。华大桂声在社交媒体上的主页最开始只是作为他们新闻网站主体的一个窗口, 由于这种互动性, 现在成为了一个加强与同学之间联系的主要阵地。华大桂声在人人、微博、微信上都对同学们的评论和留言给予及时的回复, 经常发起一些讨论性的话题, 另外有时候一些同学还会在这些平台上向他们提供一些新闻线索, 在这种参与互动的不断提升的过程中潜在地加深了华大桂声在同学们心中的印象。

(3) 注重原创性

华大桂声在他们社交媒体主页上发布的内容比较注重原创性, 所发布的内容大多都是自己制作或者改造的, 尽量少直接转发别人的内容, 一般转发别人的信息比自己发布影响力要小得多, 这样也能够更好地迎合同学的口味, 树立自身的形象。

二.运营效果及存在的问题

他们在社交媒体上的运营是比较有效果的, 不仅增大了它的曝光率, 使更多的同学认识到了华大桂声这样一个校园媒体, 而且增强了它的亲民性。很多新生都是通过社交媒体而知道他们这个校园媒体的, 他们在这些社交媒体上的主页才真正让同学们对他们熟悉起来。据调查相对于本校的其它几家校园媒体, 同学们更倾向于选择华大桂声获取校园信息, 大部分选择的理由是它在社交网站上的更新更迅速、出现的频率更高。

但是从深层次讲华大桂声社交媒体运营基本上只是作用在了社交媒体本身, 而对它的主要阵地即它的新闻网站影响不是很大。虽然很多同学确实是通过社交媒体了解到了华大桂声, 但对它的了解和与它的互动也只是限于在社交媒体上, 而很少主动进入到它的新闻网站去浏览所需的信息和新闻。从发布的内容来讲它在这些社交媒体上发布的服务性信息是超过了新闻类信息的, 虽然较好地实现了它所承担的一个服务功能。但是作为校园媒体更重要的应该是新闻媒体的角色和思想引导的角色, 社交媒体的信息的碎片化和浅层次的特点是很难完全承担这一功能的, 社交媒体只能是作为一个传播信息以及媒体形象推广的辅助平台, 最终还是要努力让社交媒体的作用力落在它的主要阵地上, 以全面实现一个校园媒体所承担的功能。

摘要:本文以“华大桂声”为例介绍校园媒体如何利用社交媒体来扩大自身的影响力以及在这个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手机社交媒体 篇9

这时,我突然发现有最喜欢的歌手邓紫棋的部落,欣喜万分。进入这个部落,关于邓紫棋的话题帖已经达到了862个,关注的人数更是有60万之多。我顿时有种找到家门喜不自禁的感觉,毫不犹豫地加入了这个部落,并决心要玩转手机QQ部落。

为此,我恶补了手机QQ部落的相关知识。原来,手机QQ部落是将相同兴趣、相近地理位置的用户聚集到一起,试图让庞大的QQ用户群依据兴趣的不同分散至各个“部落”中,形成另外一种互动的模式。在部落中,用户可以按天签到、发表、评论和分享话题,同时找到与该部落相关的QQ群,通过两者的联动满足用户对于某一兴趣的全面诉求,进而得到更高的用户黏性。这种新颖的网络社交模式一经推出,便受到了不少时尚达人的追捧。

很快,部落俨然成了继微信朋友圈之后我的又一“新宠”,让我不亦乐乎地玩转“朋友社交”之外的“兴趣社交”。

“80后”部落是我非常喜欢的一个部落,“有一群笨小孩出生在80年代”的部落简介让我不禁会心一笑。点开来一看,嚯,43万余名“80后”正在一个又一个主题帖内聊得热火朝天。在精华区,一个题为“当我们谈起‘80后’,我们在谈论什么”的帖子率先吸引了我的视线,“回望过去,好像昨天还是那个穿着白裙子在男生宿舍楼下徘徊着等待一场偶遇的姑娘,今天忽然就变成了被催婚的大龄女青年……那些追过我的男孩们,你们都当爹了吧”,楼主文艺与诙谐齐飞的话语,吸引了4000多位网友的热烈回应,大家拍手点赞之余,还写下了诸如“岁月是伤心的童话”、“刚要成熟,又要老去,时光,好不经用”等感同身受之语。作为一名“80后未婚女”,我顿时有种“泪奔的感觉”。

除了在各式主题帖和网友交流之外,在部落的界面上有一个“相关群”的集合,让我搜索到了众多与“80后”相关的热门QQ群。与此同时,通过手机定位功能,一系列同城的QQ群也尽收眼底,將“兴趣社交”发挥到了极致。

部落里的内容直播也深得我心,因为它不仅支持新闻、视频帖直播,而且有贴心的提醒服务。一次,我提前报名了一个邓紫棋演唱会的直播帖。在直播当天,部落会发出自动提醒,这样我完全不用担心漏看,观看偶像直播时还能与其他部落成员亲密互动。同时,以后邓紫棋的新片首发、参与的音乐盛典及专访等一系列活动也都会通过部落呈现出来。

在众多的同城部落中,我直接加入了所在地——“深圳”部落。这里面有专属于同城部落的“活动”板块,进入每一个活动主题,活动的标签、名称、时间、地点等信息清晰可见,网友还可以直接报名。部落里每周都会有积极分子组织活动,比如“清凉夏日去登山”“南澳野炊”“海边栈道徒步”等。我早按捺不住,第一时间就瞄准了登山活动,并于上周顺利成行。这次活动吸引了部落中20多个朋友参加,一路上大家欢歌笑语,笑声飞扬,并将登山美景实时直播在部落中,与其他成员分享喜悦。最后,大家依依不舍地相约了下一次的聚会。

社交媒体:公共外交新平台 篇10

一些国家驻华大使馆的外交官,甚至是领导人,比如澳大利亚前总理陆克文和委内瑞拉总统马杜罗在中国微博上开设账号,直接与中国网民互动,传播本国的政治理念和外交政策。这个做法值得中国外交官借鉴。

事实上,可以说社交媒体是公共外交的一个新兴平台。公共外交就是政府充分利用现代传播手段,推广国家价值的信息输出和交流行为。如今中国越来越多的外交官,也开始在新闻媒体上发表意见,比如傅莹在英国当大使时就多次在英国媒体发表过文章。不过,中国外交官在社交媒体上还不够活跃。

我们的外交官可能更多地热衷于沙龙聚会,热衷于在大使馆招待外国政府官员,向他们推荐中国的美食文化。可是,这样的外交活动在客观上拉开了与所在国家公众的距离。在现代民主社会,如果政府的外交仅局限于执政者,而没有顾及所在国家的公民,那么,这样的外交是被动的,作用十分有限。

一些国外的外交官之所以热衷于在中国的互联网上频频露面,甚至开设专门的“微博”直接与中国网民交换信息。根本原因在于,他们知道政府外交要想取得成效,必须“寄希望于各国人民”。换句话说,只有争取到各国人民的支持和理解,外交的目的才能达到。直接与所在国家民众交流,是现代外交的一个基本特征,也是各国外交事业发展的主要方向。

中国外交官不妨试试通过社交媒体发表意见,充分利用互联网的及时性、互通性传达中国政府的声音,回答各国网民提出的问题,以平等的姿态,向世界各国展现中国崭新的形象。委内瑞拉总统来华访问,开设微博在一定意义上提升了他在中国的人气。陆克文所开设的微博账号粉丝量高达188万,足以说明社交媒体平台的价值。美国、法国、英国驻华使馆的相关官员,也以实名制开设微博账号,向中国网民传播他们的政策。这表明,其他国家的外交官希望以现代互联网络为载体,打造出一个无所不在的“大使馆”。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iwenmi@163.com

上一篇:高职英语专业课程教学下一篇:钢筋混凝土预制箱梁

付费复制
期刊天下网10年专业运营,值得您的信赖

限时特价:7.98元/篇

原价:20元
微信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联系客服
欢迎使用微信支付
扫一扫微信支付
微信支付:
支付成功
已获得文章复制权限
确定
常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