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整合

2024-05-30

多媒体整合(共12篇)

多媒体整合 篇1

电教媒体具有形象、直观、生动, 声、光、形、色兼备, 静动结合等诸多优点, 多媒体技术融图片、文字、动画、影像、声音于一体, 能把枯燥化为生动;把抽象化为形象。从视觉、听觉、行动等数个方面激发起孩子们的兴趣和情感体验, 确实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能优化教学效果, 提高教学效益。在我平时的教学工作中, 尝试着把多媒体信息技术运用于语文教学中, 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运用多媒体技术, 优化低年级识字写字教学过程

识字、写字的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低年级最重要的内容之一。特别是在新课程改革之后推出的小学语文教材, 要求低年级学生喜欢汉字, 培养主动认识汉字的想法, 一共要求认识常用汉字1500-1800个, 其中有800—1000个汉字要求会写。同时, 还要求孩子们掌握汉字的书写笔画和常用的部首偏旁, 还要能按笔顺规则较规范地用硬笔进行汉字书写, 还要注意汉字的间架结构。初步感受中华汉字的形体美和音律美。这么大的学习任务, 而低年级孩子又初学汉字, 我就要想办法通过多媒体演示, 让孩子们从小喜爱语文课堂、喜欢学习中华汉字, 还让学生觉得学习汉字是件容易而且很有趣的事情。通过多媒体技术, 使学生加深生字的印象, 创设乐学的情境。如我在教学《称象》一课生字时是这样利用多媒体教学的。可以简单概括为:看动画、教笔顺、正确读音、自由识字、规范书写。因为小学生是由形象具体的思维占主导的, 所以要充分利用多媒体动画来教学笔顺笔画, 分析汉字结构, 运笔教学示范, 教师要把较抽象的起笔、行笔、收笔的过程形象直观地展现在学生们眼前, 从而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这样做能够让学生较容易地理解笔画笔顺、汉字结构等特点, 便于他们记忆模仿。所以, 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电教优势, 化难为易, 使学生正确书写。特别是一些容易写错的字, 就闪动笔画或偏旁, 加强刺激。看视频, 赏情境, 激发学习兴趣。

二、利用多媒体技术促进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提高

新课标指出, 低年级孩子要会听故事、会看电子音像作品, 还要能复述故事的大意和精彩情节;要求学生能较完整地讲述课文故事, 还要能简要讲述自己生活中感兴趣的见闻。还要培养学生有语言表达的信心。积极参与小组讨论, 对自己感兴趣的话题要能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依据语文新课标的要求, 我是这样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的:

(1) 放录像, 创设口语交际课的情景。从而激发孩子说话的兴趣, 让孩子们有话可说, 有话要说, 敢于说, 乐于说, 有表达的愿望和兴趣。比如, 我把孩子在平时生活中的不良现象和好的现象用DV拍下来, 然后进行剪辑, 做成课件在课堂上放出来, 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见解, 学生们表达的欲望很高涨, 学生在互不相让的争论中焕发光彩, 他们的口语能力也相应得到了提高。

(2) 放映《三个和尚》《女娲补天》《小乌鸦爱妈妈》等孩子喜欢的动画片后, 让他们大胆地把看到的故事连贯、完整的用自己的话讲下来, 课后可以有礼貌地把整个故事讲给好伙伴听、讲给爸爸妈妈听、讲给老师听。这样在玩中不知不觉锻炼了孩子的 (口语交际) 说话能力。

四、利用多媒体技术激活学生写话兴趣

新课标指出:“低年级孩子要对写话有兴趣, 写自己想说的话, 写想象中的事物, 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还要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基于新课标的要求, 我在写话教学中, 利用多媒体是这样教学的。

看专家关于写话的讲座。比如让孩子看窦桂梅老师主讲的看图写话光盘, 孩子在大师的引导下, 不知不觉中学会正确的观察方法和写话方法。孩子们写出了很多优秀的作品, 瞧, 我们班苗玉玺同学在刚刚学完汉语拼音后, 写的这篇看图写话《下课了》多棒呀!

下课了, 小花和小鹏在捏泥娃娃, 小强和小丽在叠飞机, 小明在做贴画, 小花捏的是个小女孩儿, 她的脸上带着笑容, 小鹏捏的是一个可爱的弟弟。小强和小丽叠的飞机飞得特别高, 小明做的贴画是春天的图片。他们五个小伙伴儿玩的真开心呀!

总之, 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 多媒体技术也为我们探索语文课堂教学提供了用武之地,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我们要会用它, 用好它, 让多媒体技术真正为我们小学语文教学服务。

摘要:近年来, 多媒体技术以巨大的信息量、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多方位的视听感受很快受到广大师生的青睐。本文通过对小学语文多媒体教学的特点、方式与创新思维概念的分析, 在语文教学中正确利用多媒体技术提高教学效果, 培养学生能力等方面进行实践性分析和探索。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小学,语文,整合

多媒体整合 篇2

化学教学与多媒体技术的整合

于 兵

大城县第一中学,河北 廊坊 065900

在化学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手段,建立真正以学生为主体的多实践、多探究的新型教学模式,以培养素质全面、有竞争能力、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合理地运用多媒体技术,既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突破学习上的重点和难点,又可以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优化课堂教学。

一、化学教学与多媒体技术整合,促进教师在教育理念和教学形式上发生转变

1.教师角色的转变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要认真学习新课程、树立新理念,使自己成为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参与者。改变传统的、陈旧的教学手段,使教师成为教学的创造者、开发者,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手段,建立多实践、多探究的新型教学模式。教师要认识到化学教学与多媒体技术整合,就是要使自己从原来的知识“讲授者”的角色,自然地转换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和监督者。

2.学生地位的转变

新课标为每个学生提供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机会,让学生切实参与到教学中来,一切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教师要认识到化学教学与多媒体技术整合,能让学生进行个别化学习和选择性学习,能将学生由传统教学的单纯听讲和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转变到自主学习与积极探索知识的主体地位。在多媒体技术环境中,教师要尽可能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知识和能力层次,设计、选取适合学生的化学知识和学习方式让学生来进行学习。

3.教学过程的转变

教师必须认识到,使用化学教学与多媒体技术整合,能使教师在多媒体技术环境下灵活地应用各种教学资源和课件来为教学服务,指导学生应用各种化学资源和课件来开展自主学习、探究学习活动。化学课上,教师可使用多媒体技术给学生播放自己创作的或下载的化学课件,给学生提供丰富、生动的化学知识,增大化学课的教学容量,还可在课堂上创设出恰当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学生通过观看多媒体课件来学习化学知识,从中去发现知识、理解知识和自主构建化学知识体系。这样充分地调动起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有更多、更自由的机会去探索化学知识,培养独立获取新知识和创新思维的能力。

4.时间、空间的突破

化学教学与多媒体技术整合,在时间和空间上突破了传统教学的模式,使化学教学不再局限于课堂、书本、教室和实验室,使教学在时间和空间上得到延伸和扩展。在多媒体技术环境下,教师可以将自己的教案和课件发布在校园网或Internet的中学教学网站上,供学生在课余时间上机查询和使用,给学生的预习、复习提供了良好的课外学习环境。学生和教师可以建立电子信箱,跨跃时间和空间,利用网络中的在线讨论与不同人群进行交流,相互讨论,相互合作,逐步学会共同学习。学生之间可以相互帮助,提供不同的有价值的学习资料,交流不同的学习体验,实现资源共享。

二、化学教学与多媒体技术整合具有良好的优越性

1.多媒体技术可以模拟抽象的化学知识和微观知识

多媒体技术能把文字、声音、图像、音像、动画等传播方法集于一体,并赋与教学信息传播的交互功能,它把各种信息通过细致的手段完美地结合。中学化学中有一些化学概念及原理比较抽象,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学生难以理解。通过多媒体技术进行动画模拟,能形象生动地表现微观粒子的运动特征,变抽象为形象,让学生直观地认识微观世界,更容易了解化学变化的实质,理解化学原理,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2.多媒体技术可以展现难以操作的实验和危险性实验

中学化学中有一些较复杂、有危险性、要求高、难以操作的实验,教师可以把他们制成多媒体课件。比如,高中化学中的实验室制取氯气实验,由于氯气有毒,实验室里如果没有通风橱,实验就没法做。在教学中可以把这一实验制成课件来教学,使学生一目了然,这样就避免了实验的危险性。

语文学科与多媒体整合教学 篇3

一、创设情境,提高兴趣

教学《荷花》这一课,我通过猜谜语:一个小姑娘,长在水中央,身穿白衣裳,坐在绿船上。调动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和欲望,然后利用多媒体展示出荷花,学生会被眼前荷花的美景深深的吸引住,再发挥学生的想象:你看到了怎样的一幅画?最后利用多媒体手段展示出一幅幅荷花美景图。他们似乎在捕捉眼前景物的具体特征以构成生动的艺术形象,脸上露出某种喜悦、赞美的情感,即所谓“物皆著我色”从而产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大自然景物的优美描写,有河流山川的壮丽美,有花草树木的生机美、秀丽美,还有名胜古迹的神奇美,等等。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的:“只要动手去采,随时会发现晶莹的宝石。”但是大自然虽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美的源泉,有些却在千里万里之遥,又不可能让学生随时身临其境,亲睹之景,这时,多媒体可以助一臂之力。通过优美的风景录像再现课文景物。让学生感到美景即在眼前,并进入其景可观、其物可赏、其声可闻的境地,受到美的熏陶,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求异思维,鼓励质疑,激发创新意识

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思维发展的基本特点,是以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向抽象思维过渡,进而发展求异思维。这个过渡必然要经过感知——表象——形象思维——抽象思维——求异思维。如果恰当运用多媒体,就能讓学生充分感知材料,建立清晰、鲜明的表象;能激发学生从不同的方面去思考,寻求其它解答方法;能鼓励学生大胆设想,对同一个问题要敢于积极寻求不同思路,使之有所发现,有所创新。合理利用多媒体技术,用多种思维方法解决问题,培养创新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发散思维,提倡学生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的结合。“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面去思考问题,多元思考可以拓展思维空间,捕捉到许多新颖独特的信息,从而产生新的理解、新的假设和结论。这样才能在学科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人机互动,有机结合

整合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勇于创新。如果说语文课堂教学是一朵绽放的花蕾,那么多媒体教学就是一片锦上添花的绿叶,二者相得益彰,互为一体,给学生创设了愉悦有趣的情境,从而提高了学科的教学质量。教师不能只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这样容易引起学生的疲劳与厌倦。在教学过程中,教学要有机结合多媒体,诱发学生的情感活动,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教学,使学生受到感染和启示。如学生在学习《黄山奇石》时,会觉得“奇石”平淡无奇,在教学中及时放映黄山奇石景象,使学生亲眼见到多种多样的“奇”石,结合课文描述,真正领会大自然的神奇魅力,从而达到教学目标。

四、注重教师的主导和学生主体的作用

在运用多媒体的过程中,教师在“教”中的引导者地位,不能以“机”取而代之。在多媒体的使用方式和时机上,要突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要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多媒体教学鲜明的视觉形象,悦耳的情境音乐和绚丽的色彩结构,很容易把学生的兴奋点集中到音像资料上,而忽略了学习目的。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在播放前,教师应告诉学生将要看什么或听什么,重点难点在哪里;看听需要注意什么,要达到什么目标,引起学习动机,集中注意力。在播放过程中,要有目的的重点给予提示、讲解,善于引导学生观察。根据教学需要,可让学生先看整体,再看部分;或者先看部分,再看整体。要抓住教学内容重点、难点问题,引起学生思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求问题和答案。在引导思考过程中,重点地方可停留或重播。要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意见,引导学生在真切的感受基础上,进行抽象概括,得出结论,形成概念。播放后组织学生讨论预定问题,归纳消化,达到预期的效果。

多媒体与英语教学的整合 篇4

一、创设情境, 敲好课堂教学的第一锤

多媒体可以向学生展示图、文、声、像相结合的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作为教师, 课堂的组织者, 在使用多媒体时应有目标、有计划、有要求, 充分考虑教学的需要, 找出计算机多媒体与教学内容的切入点, 针对教学重点和难点进行教学设计, 把握教学内容的深度, 旨在解决那些在教学中教师难以讲清的学生难已理解的部分, 充分利用多媒体形、声、画等优势, 变难为易, 变静为动, 变抽象为具体。例如在讲“Colour!”一课时, 我首先让学生观看VCD, 并演唱学过的英语歌曲, 把学生带入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中, 然后通过课件使学生看到一道没有颜色的彩虹, 接着出示一道五彩斑斓的彩虹, 让学生通过视觉的一系列刺激, 感受到色彩的变化。

二、变难为易, 全面优化课堂教学

过去由于受教育教学观念和教育技术的局限, 课堂教学活动难以摆脱信息传递方式的单一性的影响。这样, 学生对教学信息的感知效率就低。为了提高教学效果, 学生必须要有充分、高效的教学信息感知能力, 而现代教育技术可以使得教学信息的感知比较完善。认知心理学告诉我们:人对知识和事物的认识往往是从直观感觉开始的, 而儿童尤是如此。可是课本上的一些知识远离学生的生活, 给他们的理解带来了较大的难度, 即使通过教师牵强附会地讲解, 学生还是没有真正的理解, 针对这个问题, 如果把电教手段引入课堂, 便可以使这个问题迎刃而解。运用电教手段通过多彩的图像、逼真的声音、形象的图表、简洁的文字等方式把知识直观、形象、生动地呈现在学生的面前, 并且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

三、辅助教学, 提供协作学习模式

计算机不仅是一种文化, 而且也是教学过程中的理想的认知工具。计算机可以提供图文声像并茂的交互式学习环境, 有利于学生主体主动发现、主动探索, 即探究式学习;加上计算机网络可以提供协作学习模式, 因而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借助计算机多媒体进行词汇辅助教学, 英语词汇靠死记硬背不仅枯燥乏味、费时耗力, 而且效果差、遗忘快, 我们可以借助于动态画面和人机对话了解词汇的各种用法, 利用计算机设计图画、卡片, 按照拼读规则、拼写方式、意义等对单词进行归类, 文字、声音、图像交替出现, 利用计算机进行阅读与写作辅助教学写英语书信、日记和进行缩写、扩写、改写、看图说话等, 都可以在电脑上进行, 并随时有单词拼写、句子结构正确与否的提示和信息反馈, 对提高学生阅读与写作有极大的帮助。利用计算机进行测试与练习, 不但能增大教学容量, 而且能及时反馈信息, 为教师及时掌握学生的情况提供了方便。

四、激发兴趣, 促进主体作用的发挥

兴趣是儿童认知过程中最强烈、最活跃的因素。对学习的科目有兴趣, 就可以激起学生的积极性, 推动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取得良好的成绩。因而面对“减负”, 首先应考虑学生的兴趣, 对学生来说有兴趣的事并不感到是负担, 没有兴趣的事即使不是负担也是负担。由此可见, “减负”不仅仅只是一个减少数量、降低难度的问题。教学中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 就可以达到减轻负担、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必须创设条件。要充分利用现代教学媒体直观、具体、生动、形象、新颖的特点, 引起学生的注意, 激发他们的兴趣, 提高学习的效率。

五、人机互动, 做好知识的反馈

英语教学中的反馈练习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如果能够合理地利用电教手段, 即可以使学生得到充分的练习, 又能提高其学习英语的兴趣。多媒体便于学生独立操作, 切实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多媒体手段最大一个特点就是它的交互功能, 使用者可以和计算机进行人机对话, 通过生动、形象、活泼的形式使学生身临其境, 快速反馈学生个体化、交互或学习的效果。在教学领域, 教师选取的实用英语软件, 如测试软件, 练习软件等可通过教学网络由学生独立上机操作, 自己评价结果。有些学习内容是分层次的,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水平选用, 这样还能体现出循序渐进、因人而异的原则。教师根据授课内容自己制作的课件也可全部或部分地学生独立操作, 这样理解能力不同的同学可以有不同的进度, 避免了大班授课的弊端。

多媒体教学和传统教学的有效整合 篇5

通河县凤山镇小学 孙忠君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现代教育技术实验的不断推广,多媒体这一现代化教学手段在中学各学科教学中的运用日益增多,打破了原有的传统教学手段独霸课堂教学的局面,越来越多的课堂在使用多媒体,越来越多的教师在研究多媒体。多媒体教学是不是点石成金的万应灵丹,一好百好?传统教学是不是陈旧落后的破落户,一无是处?它们究竟是新旧更替、此消彼长的关系,还是各有千秋、和谐共存的关系?

笔者认为,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各有其优势,也各有其不足。多媒体教学手段运用中的不尽如人意之处,通常是传统教学方法的优势所在,而传统教学手段的不足之处也往往是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优势所在。因此,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手段存在着有益的优势互补关系。而要在课堂教学中真正实现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优势互补,必须首先研究和总结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各自有哪些优势,有哪些不足,然后根据不同学科的特点恰到好处地运用多媒体,并结合传统教学手段的使用,充分发挥两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优势,形成优势互补,以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一、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优势和不足

多媒体教学是特指运用多媒体计算机并借助于预先制作的多媒体教学软件来开展的教学活动过程。多媒体教学,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特点,通过教学设计,合理选择和运用现代教学媒体,以多种媒体信息作用于学生,力求形成合理的教学过程结构,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与传统教学相比,多媒体教学具有以下优势:

(一)直观性。多媒体课件能化抽象为具体,化呆板为生动,突破视觉限制,突出教学要点,使学生能多角度地观察对象,建立空间概念,在直观形象的基础上培养思维能力,有助于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方法的掌握。

(二)形象性。多媒体课件能提供图、文、声、像,形象生动,可以对人的视觉、听觉甚至心理触觉产生全方位的刺激,可以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有助于多角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节学生学习情绪,集中学生学习注意力,帮助学生掌握所学知识。

(三)动态性。多媒体课件可以化静为动,能按超文本、超链接方式组织管理学科知识和各种教学信息,有利于反映概念及过程,能有效地突破教学难点;有利于突破传统教学中单调、枯燥的教学过程,有效地组织课堂教学。

(四)交互性。多媒体课件通过互动环节设置,使学生有更多的参与机会,学习更为主动,并通过创造反思的环境,有利于学生形成新的认知结构。

(五)模拟性。多媒体课件通过多媒体实验,能实现对普通实验的扩充,并通过对真实情景的再现和模拟,培养学生的探索、创造能力,不仅有利于学生的主动发现、主动探索,还有利于发展联想思维和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

(六)针对性。多媒体课件可以通过设计不同难度不同内容的问题或练习,使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教学成为可能。

(七)重复性。多媒体课件可以重复回放教学内容,有利于突破教学中的难点,帮助学生记忆,克服遗忘,牢固掌握所学知识。

(八)高效性。多媒体课件特有的大信息量、大容量的特点,能增加课堂教学容量,优化教学结构,突破空间限制,节约教学时间,扩大学生知识视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多媒体教学手段优势明显,如果单一使用或使用不当也有弊端:

1、备课费时费力;

2、教学成本较高;

3、操作比较机械;

4、不能随机生成;

5、不便教师的临场发挥;

6、不利于教师教学基本功的全面提高和个人特长的全面展示;

7、某种程度上阻塞了学生的想象空间,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

8、信息量过大,取舍不当容易形成信息污染,影响教学效果。

9、过于注重形式,容易喧宾夺主,影响对教学内容本身的学习和消化。

二、传统教学手段的优势和不足

传统教学,是以书本为载体,以教师为中心,以教师讲解和学生听讲与练习为主要活动方式的一种教学模式。教师凭借一本教材、一本教学参考书、一支粉笔、一张嘴,即可按照教学论原理以班级组织和课堂教学形式有目标、有计划、有重点地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完成教学任务,学生对

知识的获取依赖于教师的传授和点拨。与多媒体教学手段相比较,传统教学手段的使用具有以下优势。

(一)备课省时省力。传统教学,备课时也需要查阅搜集资料,也要花费一定时间、精力,但无需像多媒体教学那样花费大量时间、精力,去搜集大量的文字、图片、音频和视频资料,并进行加工制作。因此,使用传统教学手段进行课堂教学,在备课环节相对省时省力。

(二)教学成本较低。使用传统教学手段进行课堂教学,无需像多媒体教学那样必须有成本较高的多媒体设备(电脑、投影仪、操作台、话筒等),只要有一支粉笔,有几件简易教具(挂图、作图工具)、一般的电化教学设备(录音机、投影仪)或实验器材即可应付,而这些教学设备的成本比多媒体设备的成本要低得多。

(三)操作灵活自如。在课堂教学中,传统教学手段的使用非常方便非常灵活,拿起粉笔就能板书,拿起作图工具就能在黑板上绘制图形、表格,摁下按纽就能播放录音朗诵、投影幻灯片,即使电力供应中断也不影响正常教学,不像多媒体教学那样完全依赖电力供应。

(四)可以随机应变。在课堂教学中,往往会出现备课时未曾预料到的、不在教学设计控制中的突发情况,如由学生答问或提问衍生出的问题,这些临时生成的课堂教学内容也是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需要教师临机处置。这在传统教学的课堂上是经常出现的,教师完全可以随机应变灵活处置而不影响授课进度和授课效率。

(五)方便临场发挥。教师在教学进程中往往因师生互动而突发教学灵感,产生一些奇妙的而又非常符合当时教学情境的不吐不快的教学内容,这时教师完全可以做到很好的临场发挥,产生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这种情形下,传统教学比多媒体教学更适合也更方便教师的临场发挥。

(六)直接影响学生。传统教学中,教师的个人特长、个性化教学风格与学科教学内容的有机结合,往往有相得益彰的功效,能直接影响学生。如漂亮的字迹、美观的板书、声情并茂的朗诵、流畅潇洒的作图、动作娴熟的实验演示,通常都能给学生留下终生难忘的深刻印象,并能产生或直接的或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学生更崇敬更仰慕老师,进而爱屋及乌更喜欢这个老师所教的这门学科。而多媒体教学在这方面则无疑要逊色得多。

(七)留有想象空间。传统教学多使用语言讲授知识,虽然不够直观,但完全可以做到绘声绘色,绘形传神,而且也正因为没有视频的定格和先入为主,所以更能凭借语言的魅力和魔力给学生留下无限丰富的想象空间和多姿多彩的审美感受,这与多媒体教学太满太实缺乏留白阻塞想象的弊端恰成鲜明对比。

传统教学尽管具有上述一些优点,但毋庸讳言,与多媒体教学手段相比较,传统教学手段也有其明显的不足,主要是:

1、讲授内容受到时空限制。

3、不能展示三维空间图像。

4、不能模拟实验操作过程。

5、不能重复回放教学内容。

6、单位时间信息容量偏少。

三、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优势互补教学策略

美国大众传媒学家施兰姆曾说:“如果两种媒体在实现某一教学目标时,功能是一样的,我一定选择价格较低的那种媒体。”也就是说,选择媒体必须遵循“低成本、高效能”的原则,这一原则同样适用于课堂教学。使用什么样的教学手段,不是看它运用了多少制作手段和科技含量,而是看它是否适合教学,是否能给学生以启发和引导,是否能提高课堂效率。只要运用得当,多媒体教学和传统教学手段都能充分显示和发挥其最大优势。我们所要做的就是,采用适当的教学策略,用其所长,形成优势互补。

笔者经过多年的教学研究,通过研究相关资料,总结实际教学,初步形成了以下互补教学策略。

(一)转变教师教学观念,让传统教学手段和多媒体教学手段为教学添彩。

要实现多媒体教学和传统教学手段在课堂教学中的优势互补,首要前提条件是要大力促进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和教学理念的更新。否则,极有可能“穿新鞋,走老路”。正确的态度应是,既不能以继承传统教学为由而滞步不前,忽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和影响,也不能完全脱离原有的传统教学的基础,片面刻意追求多媒体教学方法。对传统教学及其理论基础要作实事求是的正确评价,继承其精华,扬弃其糟粕;对于先进的现代教育手段也不盲目崇拜,而要实事求是地客观地进行研究与分析,吸收其所长,摒弃其所短;要以素质教育和新课程理念为统摄,实现“两种教学”方式的优质“整合”与优势互补,让传统的和现代的一切教学手段为我所用,做到以人驭物,用其所长,用之恰当。

转变教师教学观念,可以从两方面入手,一是认真学习现代教育理论,让教师真正认识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于课堂教学是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是实施新课程改革的需要,不学习和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就跟不上现代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步伐,是要落伍的。二是积极开展现代教育技术培训,让教师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方法和手段,了解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所在及其对课堂教学行为的巨大影响,进而主动去学习和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操作技能,把以多媒体技术为代表的现代教育技术大胆、灵活、有效地运用到各学科课堂教学中去,并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结合,形成优势互补,相得益彰。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传统教学手段和多媒体教学手段为课堂生辉。

托尔斯泰指出:“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布鲁纳也说过:“学习的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教育家赞可夫认为:“教学方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心理需要,这种教学就会变得高度有效。”传统教学也好,多媒体教学也好,只有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兴趣,这种教学才是有效的,才是可利用的,否则就不可用。

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或传统教学手段,都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关键是要充分发挥它们各不相同的激趣优势,首先要了解它们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面都有哪些优势可供发挥,其次要结合教材内容确定要使用的教学环节,同时还要研究教学对象学生的学习心理和学习需求。只有这样,才能在实际运用过程中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最大限度地激发起学生学习兴趣,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分清主次,加强融合,让“教师主导”“学生主体”都得到充分体现。

在课堂教学中,为实现教学目标,采用哪些教学方法,运用哪些教学手段;何者为主,何者为辅,这是教师在备课和上课时都要考虑清楚的。传统教学手段是常规教学手段,是最习见最常用最主要的教学手段,可以说每个学科的每一节课都要用到它,而多媒体教学手段在目前阶段还只是一种辅助教学手段,还没有成为每一节课都必用的常态的教学手段,它更多的是作为一种点缀出现在所谓的公开课或某些复习课、讲座课上。因此,就目前而言,在教学策略上还是要以传统教学手段为主,以多媒体教学手段为辅。多媒体教学可以理解为在传统教学基础上增加了多媒体这一特殊工具的教学,多媒体教学手段虽然能给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诸多方便和好处,但它只是一种辅助性的教学手段,它不可能抛弃所有的传统教学手段,更不能替代教师的应有的创造性工作。因此在设计多媒体教程时,要把握好多媒体的使用时机,正确处理多媒体和粉笔、黑板、普通教具、语言表达之间的关系,特别要考虑时间因素,正确处理好多媒体教学时间(操作时间)与适时的课堂讲解、板书、交互、反思时间的关系。

当然,在实际教学中,根据学科的特点和教材的特点,根据实现具体教学目标的需要,在同一节课或同一章节的不同课时中,可以只用一种教学手段,如传统教学手段,或多媒体教学手段;也可以以一种教学手段为主,辅之以其它教学手段,如以传统教学手段为主,辅之以多媒体教学手段,或以多媒体教学手段为主,辅之以传统教学手段;也可以两种教学手段同时交替使用,不分主次先后,该用哪种教学手段就用哪种教学手段,适合用哪种教学手段就用哪种教学手段。只要设计科学合理,教师在运用时可以随心所欲。

无论采用何种教学方法何种教学手段,在各学科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导地位是不可动摇的,也是无法取代的,而学生的主体地位也是确定无疑的,对此,我们必须有清醒的认识和把握。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育活动应由师生双方共同参与,教与学两类活动在时间上具有共时性,并随时产生交互作用。使用多媒体上课,教师在“教”中的主体地位要突出,而不能以“机”取而代之。课件的演示不能代替老师的讲解,老师的主要任务是合理组织、正确引导、相机点拨,而不是不断地点击鼠标,用事先设计的课件流程取代学生思维的发展轨迹,让学生在台下仰着脖子当观众。教师应该以自己的激情,唤起学生的热情,用充满情感的话语和体态,传达自身的情感体验,同时也要关注学生的情绪变化,引导学生体验、表达。如果老师被多媒体软、硬件所取代,师生的感情交流就无从谈起。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教学活动的积极能动的参与者。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通过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学会学习,主动发展,这正是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性能动性作用的体现。教学中,利用多媒体可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图、音、文交互的特点,提出开放性的问题,创设巧妙的情境,激发学生更强烈的参与意识,为学生主动学习提供开放的活动环境。这当然比传统的教学方法要优越得多,也更容易实现学生求知过程的“主动化”。例如,在复习课中,运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教学情境,设置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抢答题、辨别题等,采用一题多解、改错、讨论、自测、表演、竞赛等方式,将有利于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更能鼓励学生探讨,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觉地、主动地活动,成为积极的参与者和探索者,而不是被动的接受者,更能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增强学生的学习内在动力,提高学生思维的质与量。

(四)整体把握,有机结合,扬长避短,注重实效

各种媒体,各种教学手段,都有其自身的作用和特点,它们在课堂教学系统中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在教学中,对不同教学手段的使用,我们必须做到整体把握,有机结合,扬长避短,注重实效。综合使用各种教学媒体,有利于调动学生所有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有利于突破学科教学难点。在各学科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需要,有针对性的选取适当的教学手段(包括传统教学手段和多媒体教学手段),合理地使用各种媒体(包括现代媒体——幻灯、投影、音响、音像媒体和多媒体电脑等,和传统媒体――教材、图片、表格、地图、实物模型、标本等),用于解决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只有合理使用各种媒体各种教学手段,才能使课堂教学发挥出最大的整体效益。同一节课,可以根据教材内容和实际需要,分阶段分别运用多媒体教学或传统教学手段;同一章节教学内容,可以在不同的课时中分别运用多媒体教学或传统教学手段,在一段教学时期中实现多媒体教学和传统教学手段优势互补。如开始学习某一章节时,教师可以优先考虑传统教学方法,让学生对新的章节内容和学习要求有一个适应过程,并打下一定的基础;在中间小节用两种方法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教学,既能保证学习目标的顺利完成,又能很生动且较轻松地突破教学重难点;在章节结束部分用多媒体教学方法,能系统地展现章节结构,巩固章节知识,也能较容易地完成拓展提高学习和补充学习需要。

用人用其长,使用教学手段也是如此,一定要扬长避短,注重实效。任何学科任何教师都绝不能脱离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想当然地使用某种教学手段,而不计成本不计后果,落入形式主义的泥淖。能用传统教学手段解决的,能利用语言讲清讲透的,就不一定非用多媒体手段。搞形式主义,只会使课堂教学变成各种电教手段的演示会。真正的课堂教学,负责任的课堂教学,一切要以教学效果为准绳,充分发挥传统教学手段和多媒体教学手段各自的优势,力避两种教学手段的不足,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多媒体教学和传统教学手段的优势互补,真正实现课堂教学的“多快好省”。

(五)因“材”施教、因“地”制宜,灵活运用、合理优化 不同的教师个体,不同的学生群体,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学习条件,相互之间都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选择,应根据不同学科的实际教学需要,结合教师个人专长的发挥,尽可能寻求传统教学手段与多媒体教学手段的有机结合,做到因“地”制宜,因“材”施教,以达到最佳教学效果。所谓因“材”施教,是指教学手段的选择和使用,要根据教材内容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具体到一篇教材一节内容,适合用多媒体则用,不适合则不用;用小黑板、投影仪、录音机能解决的问题就不用多媒体;多是文字表述的不用多媒体;在空旷的多媒体教室上课师生交流不理想的不用多媒体。以语文学科为例,还可以根据文章体裁决定是否采用多媒体,如说明文,像介绍建筑物、工艺流程等内容,学生了解不多,学起来困难很大,如果利用多媒体播放有关资料就可以收到身临其境、清楚明白的效果,再如叙事、抒情一类文章,关键在揣摩、领悟上,用了多媒体反而会限制学生们的联想和想象能力。所谓因“地”制宜,是指在选用各种媒体组合时,要把它放到课堂教学过程的整体系统中去设计、去构建,充分考虑与教学过程中的其他要素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在综合各种因素的基础上,选用最优效果的媒体(包含传统媒体),从而实现多媒体的最优化组合。电脑输出的方式多为大屏幕投影,看上去图、形、声、动画、视频等资料齐全,其实却是同一输出方式,极易造成学生视听疲劳,思维受制,有时会出现一种新形式下的单纯灌输式教学。最优化原则要求我们必须因“地”制宜,遵循低成本、高效率的原则。

多媒体整合 篇6

【关键词】情景交融;提供资源;重点难点;整体发展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运用多媒体在学习内容与学生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不仅能够增加课堂教学密度、加大课堂教学容量,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还可以直观形象地展现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突破难点,掌握重点,优化数学课堂教学。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有着很大的作用。那么,如何使用多媒体,优化数学教学呢?

一、和谐课堂,情景交融。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基本上都是在课堂上讲解几个知识的例子,然后给出练习题来让学生去做,教师几乎都要把答案告诉大家了。学生在教师有形的帮助下第二天就将知识忘记了,不能究其根本。教师将多媒体引进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有效地帮助学生了解知识的真谛。如教学应用题:“甲、乙两人分别从相距10千米的A、B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甲每小时行4.5千米,乙每小时行3千米。两人第一次相遇后继续向前走,甲到达B地后立即按原路原速度返回,乙到达A地后也立即按原路原速度返回,请问两人第二次相遇时共走几个小时?”这样一道题,教师运用多媒体来分析题意,将甲乙两个人物变成两个可爱的小动物,将两个地方变成两个可爱的游乐场,按动小鼠标,两个小动物一跳又一跳地走来走去。这样的展示已经冲击了学生的视觉,然后进一步来分析这样的相遇问题,并且用图示来表达出来,学生看明白了题意,就能快速地看到情境的出现似乎就是自己在走,慢慢地就会有了独特的题意理解。学生看到这样的情境,就会不由自主地动脑筋来想一想答案,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

二、利用信息技术为数学课程提供资源。

我们在教学中,应把学生生活中能够见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数学现象和数学问题融入课堂,拉近学生与数学的距离小学数学论文,这样学生的手、眼、口、脑等多种感官在创设的场景中尽情地发挥作用,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的价值,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而这些教学资源的提供,生活情景以及生活现象和问题的呈现就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来完成。例如,教学小学数学一年级“统计”内容时,我设计课件引入色彩鲜艳的画面、生动活泼的卡通人物给孩子们以美的享受,在比较真实的展现教学过程的同时,使他们体会到记录的重要、方法的多样,进而认识统计图和统计表。多媒体凭借其特有的方式,为孩子们营造了身临其境的掌握数学知识平台,在这个过程中也增长了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巧用多媒体教学,有效突破教学重点难点。

由于数学学科的特点,有些重点难点比较抽象,而且由于小学生年龄的特点和知识有限,对于抽象的知识接受能力不是很强,所以在学习重点难点的时候,会有很大的困难。而多媒体技术的特点则恰好给我们提供了绝好的机会,因为很多抽象的定义单纯用语言表达效果并不好,但通过多媒体运用形象的图画、动画或课件表现出来,会使学生精神更加集中,从而产生很好的效果。比如在学习“轴对称图形”时,学生在理解轴对称时,相对比较难理解,于是我便利用多媒体制作了一个课件。在上课时,先让学生们想象哪些数字是对称的,学生们踊跃发言,有的说1,有的说8,还有的说88、11等,然后用课件演示,把每次数字对折后用不同的颜色做标记,使学生们清楚地了解到这些闪动的不同颜色的线条就叫对称轴,然后又用课件演示一些轴对称的图形,通过形象的图形动画,让学生可以直观地了解到什么是对称轴,什么样的图形是对称图形,从而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突破了数学中的教学重点难点。

四、转变学习方式,促进学生整体发展。

新课程大力提倡自主式、合作式、探究式的学习方式。通过观察、比较、交流等活动,促进学生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对培养未来需要的创新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如教“分数的意义”前,我先提问学生:“关于分数,你已经知道了什么?”让学生主动地面对新知去回忆再现旧知,并通过交流互相启发补充。接着提出:“你可以把哪些物体平均分,并用分数来表示。”学生分小组讨论,得出结论。根据学生的交流,用多媒体出示一个西瓜或一张纸、一段1米长的线段。然后教师出示12只小猴,提问:“你会怎样把这12只小猴平均分?每份用怎么的分数表示?每份有几只小猴?”再让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根据小组汇报分别把12只小猴平均分成2份、3份、4份和6份。通过学生的讨论、观察,学生理解了单位“1”的含义和分数的意义。

总之,多媒体技术应用于教学,再为教学提供更多的方便的同时,也为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每位教师应成为研究者,成为“专家型”的媒体使用者,才能更好地发挥多媒体的作用,扩充新的教学经验。要达到这个目的,必须终身不断地为自己“充电”,充分了解现代化技术中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充分发挥多媒体的特殊功能和艺术魅力,才能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孙欣.浅谈小学数学新课堂中多媒体手段的运用》.淮阴师范学院教育科学论坛.2006年

[2]易颖莉.浅谈多媒体辅助数学教学的利弊及对策》.中学理科教学研究.2006年第五期

[3]吕效国,姚海波.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势与误区》.中国教育信息化.2006年第十二期

运用多媒体技术整合学科资源 篇7

一、利用信息技术丰富语文课堂的学习情境

多媒体计算机教学具有形象直观、动态呈现、内容丰富、信息量大等特点, 它提供的外界刺激、图片、动画、声音、文字等, 形象而生动, 符合小学生的感知特点, 可以使教学声情并茂、知情并重, 将枯燥的教学过程转变为富有情趣的过程, 化难为易, 化繁为简, 让学生在丰富的情境下阅读、发现、质疑、思考、探究, 从而大大提高教学效率。如:在教学《云房子》一课时, 我出示大量云朵的图片和云房子变幻的动画来表现雨后天空的美丽景色和云房子在空中变化的多姿多态, 让学生以小鸟的活动为线索, 以小鸟的目光来观察空中的景色, 利用动画和声音启发学生想象, 帮助学生理解云房子的动态变化和小鸟对云房子特殊的感情。通过学生互动帮助语言积累, 整个教学过程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下进行, 充分调动了学生乐于观察、探究的积极性, 得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运用信息化教学设计, 开阔学生视野

在课改中有个崭新的理念, 即“拓宽语文学习的渠道, 构建开放的、适应时代发展的课程体系。”其中具体提到“要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作用, 为学生营造主动、自主、生动活泼的学习语文的环境。”多媒体计算机能储存大量教学信息, 为阅读教学提供详实的阅读材料, 同时它又能提供文本、图像、动画、声音、视频, 等等。在教学中, 可以按照知识点来划分教学内容并实现超链接, 它所具有的生动性、形象性、直观性, 非常符合小学阶段学生的认知特点。如《南极风光》, 是一篇远离学生生活的课文, 只让学生体味文字是比较抽象的。教师事先搜集有关南极气候、地形、动物、南极光等知识的文字和图片资料, 建立一个资料库, 上课时让学生根据阅读需要提取相关的资料, 这样的学习, 既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同时也让他们感到学习语文是很有趣的。

三、运用信息技术, 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让学生带着兴趣、带着猜想、带着期望, 进行积极自觉的探索, 获取正确的信息, 进而提高其探究的能力。现代网络技术的发展, 为我们创造了一个丰富的教与学的资源环境, 提供了一个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能力的平台, 网络资源突破了知识来源的限制, 改变了封闭的、孤立的课堂教学, 极大地扩充了教学容量, 使学生的学习不再局限于学习课本中的内容。《恐龙的灭绝》是一篇科学知识小品文。本文以科学家们关于“灭绝”的说法为线索, 介绍了恐龙灭绝的几种原因。课前, 教师首先播放一段“恐龙”录像, 让学生的思维穿越时空隧道, 回到两亿年前的恐龙世界。接着教师提问:你能猜测恐龙灭绝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吗?你有什么假设?并根据学生的猜想和假设把学生分成两组, 各组先在网络上查找资料寻找证据, 然后让学生用辩论会的形式进行辩论。学生要根据获得的信息证实自己的猜想, 还要根据获得的信息去反驳别人的猜想。这样预设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得到一个定论, 因为这样的辩论本身没有定论, 但是这样没有定论的争论将会继续影响学生的后继学习, 更重要的是能让学生养成敏锐的获取信息的能力和追求证据的科学态度。由学生带着疑问去查阅相关网站中的资源, 解答疑惑, 并且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和交流。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 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交流和探究能力, 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信息素养和科学素养。

四、充分利用网络资源, 实现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是《语文课程标准》的理念之一。这一理念不仅强调了学习方式的变化, 而且强调了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是学生。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 一切都由教师主宰:从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到教学步骤, 学生被动地参与多。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 在多媒体计算机这样交互式的学习环境中, 学生可以平等地共有、共享人类的学习资源, 可以按照自己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来选择学习内容、方法、策略和发展目标, 学生在这种开放式的学习空间有了主动参与的可能, 有了自主学习的天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我们要发展学生的思维, 发展学生的创造力, 就应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引导他们主动学习, 积极参与, 从而培养语文的应用能力及其他综合能力。如在《倔强的小红军》一文教学前, 我发现学生对红军革命战争时期的背景了解甚少, 直接影响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可是, 学生的信息来源之一——校图书馆这方面的资料很少, 因此教师可以直接组织学生上网查询, 以革命战争为线索, 上网进行拓展阅读。当学生坐在电脑前, 便会觉得自己是学习的主人, 没有陌生感, 没有约束感, 根据自己的意愿来学习。这样, 他们有了更独立的思维空间和合作学习的机会, 学生的自主精神得到了体现, 教学氛围更加生动活泼。

多媒体资源与初中历史的整合 篇8

一、多媒体资源与认知过程的整合

多媒体技术的发展, 为历史学习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运用多媒体进行历史教学, 必须在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下设计、制作和使用多媒体课件, 使多媒体资源的使用与学习主体的认知融为一体, 实现师生互动, “人机交互”。在设计历史教学课件时, 必须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 在课件结构上, 可采用模块化思想, 变线性结构为“非线性结构”, 将课件设计成学生学习的导航器, 并注意增强课件的交互性及其界面的人性化, 使课件流向能够根据教学需要随意调度。那种让计算机教师把历史课件设计成顺序式结构, 上课就是按键和顺序播放的做法, 只不过是由“教师中心”演变为“电脑+教师中心”, 由“人灌”变成了“机灌”, 它强化的只是教师的主动性和学生的被动性, 甚至于教师也成为计算机的“奴隶”。因此, 利用多媒体进行初中历史教学, 必须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必须注意课堂的宏观调控和引导, 同时根据教材内容, 充分利用计算机的强大交互功能, 高屋建瓴地创设一些情景引导学生自学、思考和分析, 而不是受课件限制和左右, 失去教师在课堂上的主导地位。

二、多媒体手段与传统手段的整合

计算机有着其他媒体无法比拟的优越性, 在多媒体教学中占据核心地位, 特别是动态演示更是常规教学手段所不能企及的。但常规教学手段的许多特色功能也不容忽视。如投影机的放大演示功能, 展示台的实物静态展示功能, 教学模型的空间结构功能等, 都是计算机所不能完全替代的。如果在历史教学中纯粹以计算机代替小黑板和挂图, 单纯让计算机“唱戏”, 而忽略教师的板书、语言和教态, 那将会使历史教学变得更加呆板和僵化。实际上, 教师的讲授仍是目前历史教学的主要形式。生动幽默的语言、入木三分的分析、和蔼可亲的教态, 加深了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更能培养学生的思维, 丰富学生的情感。

三、硬件设备与课件资源的整合

多媒体与教学整合的现实意义 篇9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多媒体网络课件具有很强的直观性,它可以通过声音、图像等直接对学生进行感观的刺激。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学内容经常涉及许多课外知识,如自然现象、时代背景材料等。如果能结合教学实际,把有关的内容以图文并茂、声色俱全的形式形象地呈现出来,则不但可以为学生创造生动的学习环境、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为帮助社会经历尚浅的学生增加表象积累提供有力的支持。在小学课堂教学中,计算机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来说,他们自制力差,好动、好奇;注意力集中时间短,持续性差,因而多媒体就更能显出其优势。而常规教学手段如:学具操作、教具演示、调查实践等可以使学生积累大量感性的材料,提供大量动手操作的机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在教学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师应充分合理利用各种资源,将两种教学手段优化组合,从而优化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有利于激发学生主体性

学习是学生的个体行为,教学过程不只是把制作好的课件内容按照教师的意愿“演示”给学生,更为重要的是教师要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意识,产生自我的内在需求。学生主体性的进一步体现,笔者认为首要前提是营造和谐的课堂教学气氛,吸引学生主动参与,激发主动探究的欲望,积极地进行探索。注重学生、教师之间的情感交流,用饱含深情的教学语言,利用多媒体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利用多媒体图、音、文交互的特点,再现优美意境,激发学生强烈的参与意识,为学生主动学习提供开放的活动环境。此外,在多媒体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特别考虑学生的动态性、不对称性、流动性和发展性特点,摆正自己的位置,控制好多媒体教学演示的节奏。如果不能做到这一点,教师和学生就不能实现真正现实意义上的“互相”交流,学生的主体性也就无法得到体现。如:在多媒体计算机交互学习环境中,学生按照自己的学习基础和学习兴趣选择自己需要的学习内容,选择适合自己水平的习题,从而更主动地参与学习,发挥积极性和主动性,获得有效的认知。

三、多媒体对教材知识具有超文本功能

超文本(Hypertext)是按照人脑的联想思维方式,用网状结构非线性地组织管理的一种先进技术,是多媒体系统的一种固有特性。多媒体计算机技术的“超文本”强大功能,为物理教学提供了非常优越的条件。教学中,有时板书较多,例题及解题过程要规范,实物图、电路图或一些画面要出示等,如果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写、画,就会浪费宝贵的课堂时间。而利用先进的多媒体计算机“超文本”技术,就可以克服以上弊端。许多的计算机软件,如:Word,Power Point及网页工具Front Page,Dreamweaver等软件都具有超文本(超链接)功能,为课堂教学提供了很好的工具。例如:利用Power Point演示文稿软件,把讲课用的视频资料、例题分析、解题步骤、板图、练习题等,用幻灯片的形式存储成不同的单元或专题学习网站,再用超链接的方法链接到需要的部分。当教师讲到需要用的部分时,就可以很方便地调出需要的内容。使用多媒体技术的超文本功能,制成电子教案,可以有效地强化课堂教学效果,也可以按照教学的目标,把不同媒体信息和各种教学内容组合成一个有机整体;按照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组织各种教学资料。

四、有利于知识的获取与保持

多媒体计算机提供的外部刺激不是单一的刺激,而是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这对于知识的获取和保持,都是非常重要的。实验心理学家赤瑞特拉(Treicher)做过两个著名的心理实验,一个是关于人类获取信息的来源,就是人类获取信息主要通过哪些途径。他通过大量的实验证实:人类获取的信息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这两个加起来就有94%。还有3.5%来自嗅觉,1.5%来自触觉,1%来自味觉。多媒体既能看得见,又能听得见,还能用手操作。这样通过多种感官的刺激获取的信息量,比单一地听老师讲课要多得多。信息和知识是密切相关的,获取大量的信息就可以掌握大量的知识。他还做了另一个实验,是关于知识保持,即记忆持久性的实验。结果是这样的:人们一般能记住自己阅读内容的10%,自己听到内容的20%,自己看到内容的30%,自己听到和看到内容的50%,在交流过程中自己所说内容的70%。这就是说,如果既能听到又能看到,再通过讨论、交流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知识的保持就大大优于传统教学的效果。这说明多媒体计算机应用于教学中不仅有利于知识的获取,而且有利于知识的保持。

参考文献

论高中体育与多媒体的整合 篇10

(一) 学生的体育视野得以开阔, 学习兴趣得以激发

与体育有关的项目是非常多的, 涉及的内容也是非常广泛的而且不同的体育项目其风格也存在着巨大的差距, 可是体育项目的开展会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 诸如, 学校为体育教学设置的课时数是非常有限的、为体育教学配备的设备、规划的场地也是非常有限的, 不同的学生拥有不同的体质、其体育条件、对体育的兴趣也存在着显著地差距, 因此, 学校开展的体育教学中的体育项目是非常有限的, 不可能面面俱到。但是, 将多媒体引入到体育教学中后, 结果会出现很大的不同。

(二) 引入到体育课堂的教学, 实现体育教学的突破

老师在开展体育教学的过程中, 通常采用的教学方式就是老师首先先做出标准化的体育动作来进行示范, 然后通过语言向学生进行体育动作的讲解, 学生通过观察以及倾听来实现对体育动作的掌握。可是这种教学方式存在很多的弊端, 会受到外界很多因素的影响, 多媒体设备却可以很好的克服这种教学方式的弊端, 它可以将体育课堂要表现的内容借助于一些影像以及乐曲丰富形象的表现出来, 帮助学生更好的完成对运动技能的掌握, 对于某些难度较高, 通过传统的教学方式很难向学生直观表现出来的动作, 多媒体的引入就显得尤为的重要, 它可以帮助学生很好的借助于听觉、视觉等来完成体育动作以及技能的学习, 学生对于体育学习的兴趣也将得到有效的提高。

(三) 促进学生对于视动表象的观察, 促进学生运动技能的提高

将多媒体融入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 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对于运动技能的有效掌握, 另一方面学生也可以实现对已掌握的运动技能的有效运用以及创新。学生要想熟练地掌握动作技能, 就需要学生借助于自己视觉以及听觉来实现对体育动作技能, 其中视觉的借助是学生掌握动作技能的关键, 多媒体的引入可以帮助学生实现对视觉表象的认真观察, 提高学生对于动作技能的掌握。

(四) 教学方法以及手段得到了改善。

老师在开展体育教学的过程中, 经常采用的教学手段就是讲解示范。老师首先先做出标准化的体育动作来进行示范, 然后通过语言向学生进行体育动作的讲解, 学生通过观察以及倾听来实现对体育动作的掌握。可是, 有的体育动作演示起来时, 速度是非常快的, 这样学生在还没有认真观察动作, 动作就已经结束。

二、多媒体运用于高中体育教学应采取的途径

现如今, 教学的方式, 方法以及手段都比较现代, 因此, 在开展的教学活动中许多都已经成功的运用了多媒体。相关的教学实践表明, 将多媒体引入高中体育教学后, 体育教学在教学质量以及教学效益方面都得到了显著的提高。所以, 各高中在开展体育教学时, 可以通过借助于一些多媒体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以提高教学的质量以及教学的效果。将多媒体成功引入到高中体育教学可以通过下面的途径实现。

(一) 课前认真准备教学资料, 顺利开展专题欣赏课

要想借助于多媒体以顺利开展专题欣赏课, 需要做好如下的准备工作: (1) 注重对教材的选择, 针对专题欣赏课所采用的教材一方面对于学生而言要易于理解与接受, 具有一定的思维深度以及艺术特点, 另一方面要结合所在地的相关文化传统、学生的实际情况、时间安排、教学任务等, 要考虑到时间、空间以及学生等的实际情况来开展教学活动, 教学活动应该遵从先简单后复杂, 先浅显后深入的选择, 一步步的开展教学活动。 (2) 认真准备教学资料。老师在开展教学活动之前要清楚课程任务、目标、内容以及意义、要求等, 要明确不同教学活动之间所具有的相关性。在教学活动开展之前搜集与教学相关的资料, 做好PPT课件, 在课件中尽量利用一些体育比赛的视频或者是组织学生参与并录制与体育相关的视频以提高学生对于体育的学习兴趣。

(二) 在课外开展一些体育欣赏的教学活动

学校安排的专题欣赏课存在课时的限制, 因此为了更好的开展体育教学可以提议在常规的体育课堂中开展随堂运用。随堂运用的时间虽然是非常短暂的, 但是其对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却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 可以对学生某些错误动作加以及时的更正。

借助于一些多媒体设备表现的图像、声音, 可以同学生的动作进行对比, 及时取得反馈信息, 判定正确或错误的动作, 让学生进行自我纠正和相互间矫正。

三、对于体育教学与多媒体技术整合的一些建议

(一) 加大体育设施及电教设备的配备和使用。

学校不仅要重视学校体育基础设施建设, 还要加大学校各种媒介 (如电视、广播、报刊、互联网等) 和现代化的先进教具 (如多媒体、计算机等) 地投入和建设, 尽可能的满足学生对体育信息多样化的要求, 提高学生在体育方面的健康知识, 促进学生体育欣赏水平的提高, 这样学生参与体育教学活动的积极性才能得以大大的增强。

(二) 对学生进行体育知识的传授

老师可以在体育课堂教学以外, 利用一些课下的空余时间, 借助于多媒体技术带领学生观看一些体育比赛, 参加一些与体育相关的知识竞赛以及知识讲座以帮助学生开阔体育视野, 提高体育方面的欣赏能力。

(三) 提高对于体育老师的素质要求

以体育老师为代表的体育工作者, 体育专业知识的具备是必不可少的, 然而这些是仅仅不够的, 体育教学者还要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不断的进行体育知识的学习, 掌握一些最新的体育信息以实现体育修养的不断提高。此外, 体育老师等教学工作者还需借鉴一些优秀的教学方式、方法以及理念, 善于在教学过程中借助一些教学工具, 做一个“与时俱进”适合新时代发展的体育教育教学工作者。

摘要:结合多媒体技术, 还能更有效的实施体育欣赏教学, 不仅可以开阔学生的体育视野, 而且对于学生提高体育欣赏水平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 对于学生体育素质的提高也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帮助学生养成“终身体育”这一体育意识。高中体育教学的开展主要是为了对整个的体育教学进行优化、将体育教学的质量与效果加以提高。将多媒体融入到高中体育教学有利于从根本上把教学质量提高。

关键词:高中体育,多媒体,整合

参考文献

[1]董希平.多媒体整合与体育教学改革[Q].教育研究所, 2010 (3)

小学体育与多媒体教学整合初探 篇11

关键词 小学体育;多媒体;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2)31-0027-02

1 小学体育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具有的优势

现代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就是实现教学的现代化。在现阶段,以多媒体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已广泛地运用于语文、数学等学科中,并显示出不可比拟的优势。作为素质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小学体育教学也要顺应现代教育形势的发展,以多媒体教学来改革教学方法,优化教学结构,促进学生得到身心健康的发展。那么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具有哪些优势呢?对此,笔者在教学中进行不断的实践与探索,谈几点体会。

1.1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托申斯基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孔子也提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内在动力。学生只有对体育学科感兴趣,才能以积极的心态与行为参与到体育教学中来,这样才能顺利地完成预定的教学目标,促进学生掌握基本的体育知识与体育技能。在传统教学中采用教师单纯讲授、学生机械训练的教学模式,教学枯燥无味,学生学习兴趣不足,学习动力不强。这是当前小学体育教学中存在的最大问题。

多媒体集图文声像于一体,具有图文并茂、声像俱全、动静结合的特点,具有较强的视觉与听觉感,这符合小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思维特点,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学生的精力,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教学,使学生带着愉悦的心情与高昂的学习热情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从而将学习活动推向高潮,这对于激发与培养小学生体育学习兴趣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教学中要深入研究教材,在教学内容与学生兴趣间找准结合点,为学生制作优美的多媒体课件,增强教学的直观性与趣味性,真正实现寓教于乐,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由“要我学”到“我要学”的彻底转变。

1.2 丰富体育教学内容

新课程改革对小学阶段的体育教学提出更高的要求,小学体育新课标明确指出:要加强学生体育健康知识、体育技能的传授,加强学生体育健康意识的培养。小学阶段的体育课教学室内课占了很大的比重,如果仅靠教师单纯的讲授,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很难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让学生学到更多的体育知识与技能。一是小学生自我控制能力差,注意力持续时间短,采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很难使学生在整节课中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造成学习效率低下。二是采用传统的粉笔加黑板的教学方式,很容易造成课堂容量低。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刺激学生产生不断的兴奋点。另外可以突破时空的限制,将传统教学手段难以表现的教学内容直观形象地展现出来,极大地丰富了教学内容,扩大了课堂教学容量,从而能够使学生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学到更多的知识,掌握更多的技能。

如在学习“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中“全面锻炼,突出重点”这一方法时,笔者制作精美的多媒体课件,以图文并茂的形式来向学生展示举重锻炼人体的上肢,短跑锻炼人体的下肢,长跑锻炼人体的心肺,并用多媒体展示只单纯锻炼的后果,从而使学生认识到锻炼身体应全面。然后再出示春夏秋冬四季的运动项目,使学生认识到在全面锻炼的基础上要加强重点。有了多媒体,在教学时可以突破传统教学的局限性,及时补充新的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更具时代性与科学性。

1.3 突破体育教学重难点

体育训练中有许多的技术动作要领,这些是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关键。如何让学生准确地掌握动作要领,这是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在以往的教学中依靠教师一遍又一遍的讲解与示范,有时学生很难准确把握那些瞬间完成的动作,尤其是一些动作如果操作不当,会对学生造成一定的危害,但学生对这些认识不清。有了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将这些动作制作成视频,通过定格、放慢、定格,让学生全面而清楚地看清这些动作。这样更利于学生的准确掌握,使学生在不断的模仿中形成正确的动作。

如在学习鱼跃前滚翻时,这个动作教师在示范时往往是一气呵成,无法将动作进行分解来详细地讲解给学生听,从而影响学生对这个动作的掌握。笔者充分运用多媒体课件将这个动作制成三维动画,在播放时通过定格等将这一连贯的动作进行分段讲解,这样学生便可以轻松准确地得以把握。又如在学习前滚翻时,笔者首先运用课件向学生展示两个人分别从高台上跳下来,其中一个人脚扭伤了,而另外一个人做了一个动作,脚丝毫没有受伤。通过这样的展示使学生充分认识到这个动作的重要性,从而引起学生对所学内容的重视,这样有效地突出了教学的重点,实现学生的主动积极参与。

2 运用多媒体要注意的几点

多媒体的运用改变了传统体育教学的种种弊端,激起学生强烈的参与意识,促进学生良好的体育意识的形成。但多媒体并不是万能的,在运用的过程中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要坚持做到以下几点。

2.1 课件制作的实用性

有些课件花里胡哨,又是图片,又是视频的,确实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但内容缺乏新意,或是与教学内容关联不大,表面上看来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非常高,实则上学生的注意力与激情完全集中在课件华丽的外表上,根本就没在教学内容上。这样的课件只能起干扰作用,不利于学生体育知识的获取与技能的掌握。在制作课件时,要以小学生为中心,依托学生的实际学情,选取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素材,使课件具有外在的形式美与内在的内容美,要让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所要讲授的内容上,激起学生强烈的参与动机,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2.2 课件运用的科学性

多媒体教学只是一种辅助教学手段,而不是唯一的教学手段。提倡运用多媒体,并不是说每节课每个知识点都必须要用到多媒体。在运用时要把准时机,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与不同的课型来科学合理地选用多媒体。多媒体在分解动作上具有传统教学手段所不能达到的优势,但并不能取代教师的示范,要在以多媒体为代表的现代教学手段与以示范讲解为代表的传统教学手段中找准结合点,进行科学选择,合理运用,以真正做到为体育教学活动服务,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与训练。

2.3 课件操作的可控性

在运用多媒体时要避免由传统教学的人灌变成现代教学的电灌。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与教师教学的主导性在任何教学手段下都不可动摇。在运用多媒体教学的过程中要避免教师成为课件的播放者,学生成为课件的欣赏者,要为学生的主动求知预留空间,让学生有更多学习的主动权,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探索。同时教师要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运用教学机智对课件进行科学调整,避免机械执行课件,沦为课件的奴隶。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课件的优势,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3 结语

总之,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还需要进行不断的实践与探索,需要在实践中总结,在实践中反思,在实践中提升,以开创小学体育多媒体教学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许爱霞,王艳波.小学体育与多媒体教学的整合[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9(22):183.

[2]包书娟.浅析小学体育多媒体备课[J].学生之友:小学版,2011(13):66.

[3]徐国平.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多媒体应用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1(21):161.

[4]毛健.多媒体课件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应用的实践与体会[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2(4):141-142.

多媒体与语文教学整合策略 篇12

一、多媒体与语文教学整合, 培养学生语文素 养

语文教学的立足点是教学生怎样学习, 《学记》上说:“学然后知不足, 知不足, 然后能自反也”。它就是在告诉我们, 人在学习中是因为知道了自己的不足, 才知道自省。“听、说、读、写”贯穿于整个语文教学活动中, 过多地用试卷来检测学生成绩, 就是过分强调了“读、写”的过程, 而忽略了“听、说”的作用。语文学习来源于生活, 语文学习其实就是生活, 只有在生活中给学生大量有意义、有质量的“生活资料”, 让他去学习、去模仿, 才能有质的飞跃。

1.利用多媒体, 培养学生语感, 渗透情感

学生学习语文的语感, 对于他今后的生活学习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我们经常能够发现, 语感好的学生, 无论是答题还是写作都能够得心应手、随心所欲;反之, 语感弱的学生则面对测试困难重重, 百思不得其解。为了促进学生语感的提高, 笔者每天晨读之前的10分钟时间, 都会利用录音机或计算机给学生播放一些由国家优秀播音员录制的经典散文、古文、诗歌的朗诵音频, 训练学生把握朗诵者所表达的情感、重点词句、主要内容等, 这实际就是一个模仿的过程。学生在听的过程中, 就在渐渐地更正自己朗读的不足之处, 学习好的朗诵方法。久而久之, 学生的整体朗诵水平有很大的提高。接下来, 可以组织全体学生逐个进行现场朗诵并录音, 然后进行播放, 让学生都听一听, 在学习了一段时间之后, 自己有了哪些进步, 从而在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上进心的同时, 发现自己的不足, 在接下来的活动中继续努力, 争取有新的进步。

每年的元旦、清明节、国庆节, 笔者都会给学生播放一些关于中国历史、纪实散文等朗诵的视频资料。相较于学生原来只听声不见其人的学习方式, 这种方式对语感的提高有很大帮助, 这时候, 抓住节日契机播放音频资料则会事半功倍。学生们一边聆听优秀的诗歌朗诵, 一边观察朗诵者的表情、动作、神态, 理解了朗诵者对于不同题材、不同内容、不同历史时期的作品, 不但在声音、语气、重音等表现上有很大的不同, 连他们的肢体语言都有这么多的不同, 那是为什么呢?就是因为他们有很好的语感, 对文学作品把握得很深。在这过程中, 学生们内心被震撼, 或是对革命烈士的崇敬、或是对祖国未来的憧憬、或是对中国古典文化的怀念, 总之, 利用这种好的朗读视频, 给学生提供了视觉听觉的饕餮盛宴。

2.利用多媒体, 提高阅读、写作能力

语文学习的成果, 最终会体现在写作能力上, 怎样有效提高学生整体写作能力, 要讲求方法, 讲实效。每次学生做阅读题、写作文时, 笔者都会跟他们一起做、一起写, 然后跟他们一起来分析做题的思路以及采分点, 写作的素材选择及方法运用。这时候, 就要借助于实物投影仪的帮助。先把阅读题直接投影在实物投影仪的大屏幕上, 讲清在读题的过程中应该如何分析, 然后从阅读文章中怎样搜索信息、资料, 最后, 如何总结、回答。此时, 如果学生也有好的方法或者不同的理解答案, 也可以到讲台上来, 利用实物投影仪进行现场讲解, 学生们能够透过大屏幕一目了然地看到所写的答案, 听到各自的理由, 实效性非常强。

此外, 每次的习作, 笔者都会选一些学生让他们把自己的作文制作成电子文档存在班级计算机中, 上课时跟大家分享。这样, 调动了全班学生的积极性, 在现场看作文、改作文, 妙趣横生。上课时, 对于大家都认为写得精彩的部分, 用不同颜色来加注, 让他们反复读一读、品一品, 说说为什么好, 好在哪里;还有一些地方稍欠人意或者不够具体, 需要修改的, 那么就现场改。可在文档旁边现场打字修稿, 通过大家的努力, 让文章生动起来。这个过程也许需要的时间会稍长, 但是收到的效果却十分显著。笔者会很认真听取学生意见, 学生也有权采纳或拒绝, 参与的同学也会很用心地观察、感受, 努力帮助同学收获更多。

二、多媒体与语文教学整合, 激发学生学习兴 趣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 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 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由此可见, 兴趣的培养十分重要。

对于十来岁的孩子来说, 他们的形象思维十分发达, 他们对于直观的形象, 以及色彩鲜明的事物非常感兴趣。那么, 在语文教学中, 就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提供形象生动的画面, 加入悦耳动听的音效背景, 让他们在学习课文时, 充分激发对课文的求知欲, 定会让课堂教学收获颇丰。这时, 课件的运用就会起到很关键的作用。在学习《自然界的花钟》一课时, 笔者利用多媒体搜集到课文里所讲的每一种花, 并制作成动画展示, 以便让在学生脑海中留下深深的烙印, 在他们心中留下美丽的印记。展示的时间一般放在学生读过课文并制作了钟表图, 对文章理解透彻时, 伴随着清雅的钢琴曲, 凌晨四点开放的牵牛花开始绽放它美丽的身姿, 轻轻巧巧的样子, 熟悉的身影, 立即吸引了学生们的注意。“牵牛花是如何开放的?”围绕这一新问题, 学生们开始畅所欲言, 新的一轮讨论开始了。当他们看到了从未看到的大丽花、蛇床花、芍药花, 看到了玫瑰花和月季花的不同, 他们在感叹, 自然界真是太奇妙了!多媒体的使用, 打破了自然界限, 把学生们带到了神奇的大自然之中, 让他们看到了从未看到的花朵, 使他们欣喜若狂, 激发了他们的学习欲望。

多媒体与语文教学的整合, 激发了语文课堂教学的活力和生机, 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学习兴趣。只要巧妙地运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 它将为教师探索语文课堂高效教学策略打开大门。

摘要:在语文学科中, 多媒体与课堂教学的整合提高了课堂效率, 促进了学生更全面的成长。本文结合作者在课堂教学中的具体做法, 谈谈多媒体与语文教学的整合。

上一篇:中西文化思维模式下一篇:网络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