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趋势

2024-10-15

整合趋势(精选11篇)

整合趋势 篇1

1 数字资源整合的研究现状和趋势

目前, 从国内外相关领域的研究来看, 对数字资源整合的研究, 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笔者从相关主题内容的文献统计分析中可以看出, 国内数字资源整合方面的研究已经逐渐成熟。不同专家学者围绕数字资源整合的概念、理论、技术、模式等方面进行了分析论述, 有很大的指导和借鉴作用。一些学者, 如马文峰、邓三鸿、陈钟彬等人发表的论文著作中对数字资源从低级向高级整合模式转变进行了阐述, 提出知识整合是数字资源整合的主要发展趋势。但是数字资源整合虽在国外起步较早, 但对国内来说属于跨学科领域, 而我国跨学科研究的深度不够, 对知识整合这种高级整合方式的研究虽然已有一定的重视, 但相对比较薄弱, 一些研究处于起步阶段。这些都需要我们在把握数字资源整合的发展趋势的基础上, 进一步地进行研究。理想的数字资源整合模式是从知识服务的角度出发, 直接通过分布式资源间的相互操作、无缝操作和信息共享, 为用户提供一体化、全方位的深层次的数字资源服务。展望数字资源整合的未来发展趋势, 知识整合无疑是主要方向。

2 知识整合

知识整合是数字资源整合的高级阶段, 是以本体作为主体, 以知识组织为方法指导, 知识体系作为支撑, 实现组织资源知识结构中概念及概念关系的一种整合方式。知识整合是跟踪用户服务, 构建语义网及知识网格, 以知识流为导向, 实现知识传递、创新和增值。在统一的检索界面以统一的标准检索到用户所需的知识, 达到效益最大化, 提高用户满意度。

面对海量的信息资源和用户多样化的需求, 传统的知识组织工具显得力不从心, 因此促进了对新型知识组织体系的研究和应用, 知识整合作为数字资源整合的最终目标。领域本体的构建将成为知识整合的研究重心, 语义网将成为数字资源整合的最终归宿。

3 知识整合的应用研究趋势

3.1 知识组织

1929年英国著名的分类法专家布利斯 (H.E.Bliss) 最早提出“知识组织”概念。知识组织是在传统的主题分析上的继续和发展, 是图书馆学、情报学和档案学中的分类法、标题表、叙词表等标引工具的延伸, 也是信息机构服务、信息和知识服务关注的重要内容。

Internet的迅速发展, 知识组织作为知识整合的方法, 以搜索引擎为其代表, 基于自动分类, 自动聚类, 自动索引的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的进一步研究与实践, 期望对少量的网络信息进行处理, 方便人们的使用。随着网页数量指数增长、多媒体信息比例越来越大, 把信息转变为知识的能力、数字信息内容开发的程度、网络信息共享程度、网络理解网页内容的能力、媒体内容检索能力以及个性化数字信息服务能力都需要提高。知识组织是对知识单元的重新组合, 为数字信息用户克服因知识离散而造成的知识获取困难提供索引途径, 为用户提供经过加工整序的、脉络清晰的精练性知识, 为人们提供创新过程所需要的知识。

3.2 领域本体

利用本体对数字资源整合的理论依据来自于哲学本体论。本体从哲学的范畴来说是对客观存在的系统的解释或说明。图书馆学界将本体概念从哲学领域借用过来, 在信息检索中, 用本体描述概念和概念间的内在联系, 获取概念之间的关系。本体分为通用本体和领域本体, 图书情报领域在知识整合方面我们通常所说的是指领域本体。领域本体是对领域知识的规范描述。数字资源整合方面主要是本体对领域知识进行定义、规范描述和共享, 从而反映特定领域知识结构的概念体系, 最终实现知识检索。

领域本体的构建以及基于本体的知识提取、检索与重用, 是基于本体的知识整合的核心。可以预见, 随着越来越多本体开发工具的问世, 利用语义网技术开发出高质量的领域本体将会变得越来越容易, 同时图书馆也将探索出更加智能的知识获取与重用方法, 从而实现智能知识组织。因此, 结合语义网开展基于领域本体的知识组织与管理研究应当成为未来图书馆的研究重点。

3.3 语义网

Internet的广泛使用彻底改变了人们发布信息和获取信息的方式。但是随着网络应用的进一步深入, 当前网络上的大部分的内容都缺乏相应的语义描述信息, 导致计算机无法实现自动地理解和处理它们。语义网是一个网, 它包含了文档或文档的一部分, 描述了事物间的明显关系, 且包含语义背景, 以利于机器的自动处理。简言之, 语义网就是能够理解人类语言的智能网络, 它不但能够理解人类语言, 而且还可以使人与电脑之间的交流变得像人与人之间交流一样轻松。虽然语义网和和图书馆是两个不同的事物, 但两者存在着类似的功能和目标。语义网的关键技术是对不同资源的描述与资源之间关系的提示, 图书馆界在信息描述与组织领域悠久的历史和成熟的经验在一定程度上可为语义网的后续演进提供参考, 而语义网的技术和理念也将为图书馆特别是数字图书馆的知识组织与服务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4 结语

在知识经济的环境下, 用户对资源的需求不仅仅在信息层面, 而面向为更深层次的对知识的需求, 所以对知识整合的需求更为迫切。本文结合数字资源整合的研究现状, 对数字资源整合的主流趋势, 知识整合的主要方法及技术进行了梳理和分析, 提出了如何对大量信息进行甄别、过滤, 用户从中能够提取对自己有用的知识, 并以符合需求的直观方式进行获取的建议, 期望对数字资源整合的发展尽绵薄之力。

参考文献

[1]马文峰, 杜小勇.数字资源整合方式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 2005 (5) :67-71.

[2]吴云珊.泛在图书馆知识共享空间 (KC) 研究[J].图书情报知识, 2013 (1) :114-121.

[3]符静.大数据环境下的图书馆知识服务新趋势[J].情报探索, 2014 (6) :125-128.

[4]马娜梅.大数据背景下图书馆知识咨询服务策略[J].图书馆研究, 2014 (4) :90-93.

[5]李佳.基于知识发现的图书馆个性化知识服务研究[J].图书与情报, 2013 (5) :100-102.

整合趋势 篇2

APP正广泛地渗透到人们生活和工作,从家中、餐厅、商场、公交站到旅途,人们都会习惯性地掏出一部手机,手机用户的迅猛增长和APP的普及,给各企业未来的发展带来更多契机和可能,这也让更多企业的营销思维着重在移动互联网未来发展趋势。

相较于传统营销手段,APP制作成本要低的多,效果也更喜人。APP可帮助企业精准定位目标用户,用户安装了企业的APP,方便企业与用户实现无障碍沟通,企业只需要做好产品和服务,让用户帮助企业做免费的口碑营销,达到裂变式的品牌传播效后果.掌商科技———最新上线的众云推平台。商城APP、企业APP、微信APP二次开发,手机网站,都可以一站式为你服务,它的宗旨就是让更多缺乏开发技术和资本的企业掌握最先进的营销工具,实现低投入高回报。

在拥有满足各行各业的界面模板及多种功能模块的前提下,无论是什么类型的企业、个人,都可以找到适合自己风格的模板,并根据需要自由组合、搭配各功能模块,轻松打造出自己的个性化APP及微网站。无需任何APP制作经验,只需点点鼠标即可轻松制作、发布及管理APP,真正实现零技术零门槛、一站制作到位。

如果你现在有一站式移动营销整合服务的想法,可以联系我们掌商科技

我国沿海港口整合趋势及建议 篇3

2015年宁波-舟山港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宁波-舟山港)的成立是我国港口业十大事件之一。之后,国内学者纷纷提出“一省一港”的设想,倡议仿照中国铁路总公司和中国远洋海运集团的运营模式,对全国港口进行整合,成立中国港口集团(总公司)。在笔者看来,我国港口业的整合并不像航运业和铁路业那么简单。自我国港口管理体制改革以来,港口经营权下放至地方,地方政府对港口发展日益重视,建港热情空前高涨,港口发展与城市发展已经融为一体,从而使港口整合面临较大阻力。

由表1可见:广西北部湾港口群的整合力度最大,除港口企业外,还在行政管理、船舶调度、港航企业主管部门等方面实现大一统;宁波-舟山港的整合相对较为缓和,由浙江省海港投资运营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浙江海港集团)将宁波港域和舟山港域纳入旗下,下一步将整合嘉兴港、温州港等港口,而浙江海港集团的股权按各地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国资委)的港口资产进行分配(无论怎样分配,宁波市国资委始终控股浙江海港集团);津冀港口群整合在本质上是两大港口集团的合作,行政上的整合相对涉及较少。

2 我国沿海港口整合趋势及建议

2.1 辽宁省沿海港口

2015年辽宁省沿海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10.49亿t,其中:大连港完成4.15亿t,占全省沿海港口货物吞吐总量的40%;营口港完成3.38亿t,占全省沿海港口货物吞吐总量的32%;锦州港完成0.92亿t,占全省沿海港口货物吞吐总量的9%;丹东港完成1.50亿t,占全省沿海港口货物吞吐总量的14%。大连港、营口港、锦州港和丹东港4个港口的货物吞吐量占辽宁省沿海港口货物吞吐总量的95%,其所对应的运营企业依次为大连港集团有限公司、营口港务集团有限公司、锦州港股份有限公司和丹东港集团有限公司。由于大连港集团有限公司是锦州港股份有限公司的第一大股东,故本文对锦州港不作分析。大连港、丹东港与营口港的实力比较情况见表2。

由表2可见:大连港与营口港在货物吞吐量方面旗鼓相当,两者的净资产也相差无几;丹东港在货物吞吐量、集装箱吞吐量、总资产和净资产等方面都不如大连港和营口港。由于丹东港的股权结构较为复杂(丹东市国资委只是小股东),辽宁省沿海港口很难采用宁波-舟山港的整合模式。笔者认为,辽宁省可以大连港和营口港为两大龙头,对省内其他沿海港口(如丹东港、葫芦岛港等)进行整合,最终形成由两大港口领头的协调发展模式。

2.2 山东省沿海港口

2015年山东省沿海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13.40亿t,其中:青岛港完成5.22亿t,占全省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的38.96%;日照港完成3.37亿t,占全省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的25.15%;烟台港完成3.30亿t,占全省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的24.63%;威海港完成0.42亿t,占全省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的3.13%。青岛港、日照港、烟台港和威海港4个港口的货物吞吐量占山东省沿海港口货物吞吐总量的91.87%。上述4个港口从北至南依次为烟台港、威海港、青岛港和日照港,其对应的运营企业分别为烟台港集团有限公司、威海港集团有限公司、青岛港(集团)有限公司和日照港集团有限公司(见表3)。

由表3可见:无论在货物吞吐量还是在集装箱吞吐量方面,青岛港的实力都是最强的;除集装箱业务外,青岛港、烟台港与日照港在其他货种的吞吐量方面旗鼓相当;在营业收入方面,日照港远超青岛港、烟台港和威海港三港之和,其主要原因是日照港贸易物流板块的收入占总收入的62%,仅从码头装卸收入这一板块而言,青岛港依然排第一;青岛港、烟台港和日照港总资产均超过200亿元;从净资产收益率来看,青岛港最高,烟台港与日照港旗鼓相当。烟台港位于山东半岛北侧芝罘湾内,扼守渤海湾口,与辽东半岛隔海相望,主要竞争对手为河北省港口。青岛港位于山东半岛南岸的胶州湾内,与日照港(位于我国海岸线中部,东临黄海,北与青岛港、南与连云港港毗邻)形成面对面竞争,两者的主要货源腹地均是山东、河南和江苏地区。

鉴于目前山东省沿海港口的均衡竞争态势,笔者认为:三足鼎立的局面基本形成,无论从财力还是吞吐量影响力来看,青岛港都无法兼并日照港和烟台港,即宁波-舟山港模式行不通;鉴于青岛港与日照港合资的日照日青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以最后成为日照港集团集装箱分公司而告终,仿照津冀港口群的合作模式难以有效推行;烟台港与青岛港、日照港分布于不同海域,不存在面对面的竞争,故难以效仿广西北部湾港口群的整合模式;未来山东省港口的整合趋势为,以烟台港、青岛港和日照港为龙头,对省内其他中小型港口(包括运河港、陆港)进行整合。

2.3 福建省沿海港口

2015年福建省沿海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5.03亿t,其中:福州港完成1.40亿t,占全省沿海港口货物吞吐总量的27.83%;泉州港完成1.22亿t,占全省沿海港口货物吞吐总量的24.25%;厦门港完成2.10亿t,占全省沿海港口货物吞吐总量的41.75%。从集装箱吞吐量来看,厦门港(918.3万TEU)也远远领先于福州港(242.8万TEU)和泉州港(201.5万TEU)。厦门港、福州港和泉州港对应的运营企业分别是厦门港务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福州港务集团有限公司和泉州港务集团有限公司,不过,泉州港的实际码头运营商是中远太平洋有限公司等码头运营商,泉州港务集团有限公司对港口运营的影响力较小(见表4)。

由表4可见:福建省沿海港口的竞争主要为厦门港与福州港的竞争;泉州港虽然是200万TEU级大港,但由于货主码头多、本地港口集团影响力小等因素,基本上在厦门港与福州港之间的夹缝中生存。鉴于福州港的股东是福建省交通运输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厦门港的股东是厦门市国资委,且这2个港口的货源交集地是泉州,笔者认为,近期内福建省港口尚不具备整合成为“一省一港”的条件,当前主要朝着厦门港与福州港同时发展的方向发展,泉州港则是厦门港和福州港的整合对象。

nlc202309090728

2.4 广东省沿海港口

2015年广东省沿海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17.11亿t,其中:广州港完成5.00亿t,占全省沿海港口货物吞吐总量的29.22%;深圳港完成2.17亿t,占全省沿海港口货物吞吐总量的12.68%;东莞港完成1.31亿t,占全省沿海港口货物吞吐总量的7.66%;珠海港完成1.12亿t,占全省沿海港口货物吞吐总量的6.55%;惠

州港完成0.69亿t,占全省沿海港口货物吞吐总量的4.03%。由于广东省珠三角地区毗邻香港、澳门,对外开放程度较高,在珠江东岸形成深圳市盐田港集团有限公司、惠州港务集团有限公司、招商局港口控股有限公司、现代货箱码头有限公司和东莞港务集团有限公司,在珠江西岸形成广州港集团有限公司、珠海港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和中山港航企业集团有限公司。相比国内其他港口群,珠三角地区港口群竞争格局更加复杂,整合难度也更大。广州港、盐田港、深圳港与珠海港的实力比较见表5。

由表5可见:广州港、盐田港、深圳港(主要指深圳港西部码头)和珠海港的总资产均超过150亿元;广州港、盐田港和深圳港集装箱吞吐量均超过1 000万TEU。另外,珠江东岸的惠州港和东莞港的总资产均在30亿元以上,西岸的中山港的总资产也在20亿元以上。

从业务合作方面来看,盐田港与深圳港在大铲湾项目上有业务交叉(招商局港口控股有限公司是现代货箱码头有限公司的第二大股东,深圳市盐田港集团有限公司是大铲湾一期码头的第二大股东),盐田港与惠州港有码头合作,深圳港与东莞港有码头合作,广州港与珠海港也有战略合作。鉴于此,笔者认为:宁波-舟山港模式、津冀港口群合作模式和北部湾港口群发展模式应用于珠三角地区港口群的难度较大;未来,珠三角地区港口群将形成两大港口联盟集团,即珠江东岸将形成由深圳港、盐田港、东莞港、惠州港组成的港口联盟集团,珠江西岸将形成由广州港、珠海港和中山港组成的港口联盟集团,并逐渐形成两大港口联盟集团协同发展的局面。

3 结束语

自从港口经营权下放至地方后,地方大都建立多个货主码头,例如:广州港集团有限公司货物吞吐量占广州港货物吞吐总量的比例不足80%;在长江沿江城市港口,货物吞吐量占地方港口货物吞吐总量50%以上的货主码头比比皆是。从某种意义上讲,港口集团与港口集团之间的整合较为容易,货主码头的整合反而是难题。自2008年以来,国内多数港口集团收益率下降,面临高投入、低产出、回报期长等诸多问题;同时,目前国内外各大航运企业基本都参股了沿海港口码头的建设或运营,这使得港口集团形成垄断的概率不高(就连提升装卸费率都相对艰难),故“一省一港”模式不适合在全国省份推行。鉴于目前国内各港口同质化无序竞争相对较为激烈,为提升港口岸线利用率和实现港口建设的有序规划,港口整合势在必行。我国沿海港口需要根据各省沿海港口运营特点进行科学化、合理化整合,最终达到提高岸线利用率、降低港口物流成本、提升港口国际竞争力的目的。

(编辑:曹莉琼 收稿日期:2016-05-04)

风电显现“过热”整合已成趋势 篇4

我国风电产业显现“过热”局面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员董路影近期在乌鲁木齐市政府主办的《第四届国际风能技术与投资高峰论坛》上表示,我国风电装机容量已连续5年翻番,截至2010年累计装机超过4400万千瓦,2010年就新增风电装机1890万千瓦,新增装机增速达73%,2010年我国风电装机总量已首次超越美国,跃居世界首位。而与之形成对比的是,截至2010年全球风电总装机197.9GW (1GW=100万千瓦),2010年全年装机增势放缓,新增装机3940万千瓦(中国占48%),增速仅3.4%。

2010年,全球15大风机制造商市场份额超过90%,而中国就占7个(华锐、金风、东方电气、联合动力、明阳、上海电气、湘电风能),市场份额占36.9%。

2010年,全球风电开发商前15名中,中国有6个(龙源电力、华能可再生能源、大唐可再生能源、中广核风电公司、神华国华能源、华电阜新能源)。中国内地31个行政区有27个发展了风电,只有四川、西藏、青海和广西尚未有风电场,17个行政区风电装机超过了100万千瓦,7个行政区超过2000兆瓦,其中内蒙古、东北三省、河北和甘肃的风机吊装、建设和运营容量三大指标分别达到了全国总量的88%、85%和77%。

由于普遍看好风电市场发展前景,大量投资商纷纷涌入风电设备制造业。截至2010年,我国国内风电整机制造企业已达90多家,叶片企业50多家,塔筒企业100多家,产能大于800MW的制造商占75.7%。

董路影说,“群雄割据”的局面导致风电装备出现供大于求,风机装备价格持续下降,2010年全国新增风电装机为1890万千瓦,仅华锐、金风、东汽、联合动力、明阳5家企业的产能就超过这个数字。另外,丹麦维斯塔斯、美国GE等国际风机制造业巨头纷纷在中国建立生产基地,市场竞争之激烈前所未有。风电机组价格由4000元/K W,下降到年底的3500元/KW左右,降幅高达12.5%。

金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杨华表示,根据中国可再生能源风能专委会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中国风电“吊装容量总量”比“建设容量总量”多645万千瓦,“建设容量总量”比“运营容量总量”多721万千瓦,反映出我国风电装机速度远大于电网的建设速度,已装风电机组没有发挥正常效益。

防止“过热”:解铃还需系铃人

对于风电产业出现的“过热”局面,董路影、杨华等人士认为,问题不能简单地归结于投资商对于风电产业发展潜力的狂热追捧,我国政府在大力倡导绿色能源,出台政策刺激风能、太阳能等发展的同时,仍有很多政策和措施并不到位:

1.电网制约是风电发展的最大挑战。2005年以来,我国风电发展速度远远超过政府预期,而且存在一定程度的无序开发现象,风电开发规划没有与电网发展规划很好地结合与协调。近年来,尽管电网规划与建设速度较快,但与风电发展速度相比,仍然严重滞后。随着风电建设规模不断增大,风电送出问题日益凸显,一些地区风电限电成为常态,一般估计超过风电发电量7%。2010年元月电监会发布的“风电、光伏发电情况监管报告”指出,2010年1至6月,风电未收购电量为27.76亿千瓦时,说明2010年上半年中国风电场“弃风”电量达10%。

2.风电市场秩序不规范。有些地区风电开发缺乏统一规划,出现竞争激烈的局面。在国内风电开发“重速度,重规模,轻电量,轻效益”势头的影响下,有的风电开发企业不计成本圈占风电资源,导致项目开发成本越来越高,而对风电场实际运行状况与盈利能力关注不够,这不利于风电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3.局部地区存在地方保护主义。由于风电开发对拉动就业、增加税收作用不如风电设备制造企业明显,不少地方政府提出了“资源换市场、市场促发展”的思路,要求风电开发企业优先使用本地生产的风电机组,或者直接与设备制造厂家捆绑引入,这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形成了风电设备制造产业低水平重复建设的不良局面。

4.可再生能源基金延后支付影响当期现金回收。2009年底颁布的可再生能源法修正案,提出了建立可再生能源发展基金的规定,但是具体的实施细则迟迟不能出台,可再生能源电力附加不足。目前风电电价补贴收入一般延后6~12个月支付,使风电企业形成较大的应收账款,不利于企业合理安排资金使用,影响企业经营效益。

风电产业须实现三大转变

尽管风电产业出现“过热”局面,但绿色能源在我国的发展前景依然广阔。董路影、杨华表示,“十二五”期间,我国政府把大力发展新能源作为应对气候变化和推行节能减排的重要举措,将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和核能,争取到2020年非石化能源占到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15%左右,单位GDP碳排放强度在2005年的基础上降低40%~45%。目前国家相关部门正采取措施解决风电接入电网等发展瓶颈,可以预计,今后一段时间风电增长速度将在年均1500万千瓦左右。

此外国家已明确风电发展目标,规划了7大风电发展基地(吉林2300万千瓦、河北北部1080万千瓦、蒙东和蒙西5780万千瓦、甘肃酒泉1270万千瓦、新疆哈密1080万千瓦、东南沿海1000万千瓦),为风电产业发展提供了市场环境。“十二五”期间,国家还将加大海上风电开发力度,计划2011年启动第二轮江苏100万千瓦海上特许权招标,并推动河北、山东、浙江、福建等省份海上风电发展,

董路影、杨华认为,风电行业要制止“过热”局面,确保良性健康发展,应及时完善相关政策,进行产业整合兼并,需要实现3个转变:追求发展速度向追求发展质量转变,追求装机容量向追求风电电量转变,从集中大规模开发向大规模和分散开发相结合转变。目前国内风电整机制造企业整合兼并最终保留8到10家是比较合理的水平。风电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被“大浪淘沙”,应做到以下几点:

1.增强自主研发能力,提高风电设备质量。近几年,大量国产风机进入风电市场,从设备可利用率和发电水平看,国产风机与国际知名品牌还有很大差距。国内风电设备制造企业的急速扩张大都通过引进许可证生产的方式进行,不少新进入企业仓促上马,引进技术同质化,工艺水平低,设备性能不稳定。因此,可靠的风电设备供应以及维护维修能力的提高将是风电开发需要面对的问题。

2.加强风电专业人才培养。由于我国风电发展太快,各类设计、制造、风资源评价、检测认证等技术人才奇缺,尚未建立长期的人才培养和人才引进战略机制。现在只有极少数高校设置相关专业,很多企业都只是通过实践来培养人才,这从长期来看,不利于企业的科技传承和科技进步。

中国广告业未来十年的趋势:整合 篇5

整合是竞争的需要。加入WTO既为中国广告业提供了机遇,又带来了挑战,面对跨国广告传媒集团的竞争,中国本土广告公司不得不壮大力量以实现与之抗衡。更多情况下,广告公司还要面对来自本土的竞争。广告公司是智力型企业,所以竞争的核心是人才的竞争,能否持续地吸引优秀人才是广告公司能否持续保持竞争力的关键。然而,人才竞争不仅仅发生在广告公司之间,更发生在与企业之间。目前,中国广告业精英大量流入企业,一方面提升了企业的专业化程度,另一方面导致广告业大量失血。欲在人才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就要有强大的、持续的经济基础:业务的扩张、新部门的成立、高端人才的引进、员工的培训等,无不需要资金的持续投入。上市则无疑是融资最具持续性、最快速的方式。而资本的介入,将会推进广告业的资源整合,并且这种整合势在必行,因为不整合就没有竞争力。当然,整合不是低水平的合作,也不是简单的公司兼并,而是优质资源的高效重组,这一过程会加剧优胜劣汰现象的发生。未来十年,在资本的介入下,随着中国广告业整合进程的不断推进,中国本土定会崛起若干巨型广告传媒集团。

整合是中国企业家阶层觉醒的必然结果。2010年中国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经济的崛起和中国企业家的贡献密不可分。中国企业家阶层经历过改革开放之初的懵懂,也经历过金融危机的阵痛,在金融危机中站起来的中国企业家开始将目光投向全球市场。而企业做大、做强是走向世界的前提条件,在资本主导下的资源整合又是企业发展壮大的重要途径。广告传媒集团在中国企业当中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她既是中国企业走向世界的一部分,又是中国企业走向世界的重要推动力量。目前互通国际高级管理人员中一半以上具有海外求学经历。

整合也是保证传播效果的需要。我们正处于一个深刻改变中的时代,我们经历着受众前所未有的分化、新媒体的不断兴起、消费者的深度觉醒……这些改变使得任何单一的广告传播手段都难以奏效,所以我们需要一个更加强大的营销传播手段来保证传播效果。为了解决这个棘手的问题,上个世纪80年代末,舒尔茨教授提出了“整合行销传播”理论,很快它便成了最炙手可热的营销理论之一。近些年,中国也掀起了一场IMC热潮,这充分说明了“整合”的重要性和有效性。互通国际独创了品牌关系利器——INT品牌赢家法则,整合品牌建设、广告传播、市场行销、产品推广、终端优化、媒介策略、顾客关系、企业公关等各种优势资源,以精准的策略和独到的创意,为客户打造具有全面竞争优势的优质品牌。

目前,我们面对的这些改变还在继续,未来十年,中国的受众和媒介的分化会变得愈加精细,唯有整合多种传播手段,才会取得强大的传播效果。而以资本为主导的广告资源整合,将为整合传播提供重要的资源支持。

复合型高素质人才将会是未来中国广告业的宠儿。为了适应未来市场和广告业的发展趋势,中国广告业对人才的要求也会更加“苛刻”。传播方式的复合性决定了人才知识结构的复合性,特别是高级管理人员要适应跨媒介、跨文化传播业务的管理。这要求我们的广告从业人员不仅要具有很强的理论基础,还要有非常强的实际操作能力;不仅要有立体的知识结构,还要有良好的沟通和公关能力。此外,在团队的打造上,也需要复合型团队,充分发挥每个成员的优点,实现优势互补。

2011年是我国“十二五”规划元年,国家明确提出将创意产业列为重点发展行业,这为中国广告业提供了重要的发展契机。此外,拉大内需也将有力地促进中国广告业的发展。这一系列政策支持,必将进一步推进中国广告业的整合趋势。

作者小介

现代工业建筑外遮阳整合趋势研究 篇6

当传统工业建筑还以一种简洁外墙、大面积带型窗的形象留在人们记忆中时, 新型现代工业建筑已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由于现代工业生产方式和流程的发展及建筑节能意识的提高, 使得工业建筑设计已经突破原有建筑设计的常规模式, 为工业建筑立面选择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建筑师在设计中不再过分强调体块、平面的形式构成, 开始借助新的技术材料, 通过如建筑外遮阳类型及立面特征选择, 及两者间构造结合方式的变化, 求得建筑形式的创新, 逐渐形成我们在工业建筑创作中可以使用的新的设计语言。建筑外遮阳作为展示建筑立面最直观的表现元素, 还影响着建筑的空间、外围结构和人们活动感受, 在充当内外空间媒介的同时, 也展现了工业建筑的个性。

2 传统的工业建筑外遮阳特性及方式

2.1 遮阳材料的局限性

主要表现为传统遮阳材料的单一性, 以及遮阳固定加工技术或控制方式简单性二个方面:

2.1.1 材料的单一性

传统工业建筑遮阳材料, 主要以竹木、砖石、混凝土为主 (图1) 。竹木材料由于缺少科学防护措施, 容易受到太阳光线和雨水等外界因素影响腐蚀, 使得遮阳周期不能长久。以砖石、混凝土制成的建筑外遮阳, 由于材料本身具有较高蓄热系数, 使得其本身在对建筑遮阳的同时, 又将吸收的太阳热辐射传递给建筑室内, 造成遮阳效率不够明显。

2.1.2 固定加工和控制技术简单

对于传统建筑砖石和混凝土遮阳产品, 主要是在建筑施工过程中根据建筑的工程进度与建筑主体一起形成, 或以预制方式直接安装, 而竹木遮阳产品粗加工过程则较为简单。

固定式遮阳常是结合建筑立面、造型处理和窗过梁设置, 用钢筋混凝土等做成的永久性构件, 常成为建筑物不可分割和不能变动的部分;缺点是不能根据季节、天气和一天时间的变化调整以满足室内环境 (如采光与热流控制等) 需求, 缺少灵活性。

而室内多是利用简单的机械传动方式, 来实现产品的遮阳功能, 是一种成本低、实施简单的控制方式。比如百叶帘遮阳可以使用手动方式或简单的机械控制技术来实现百叶的开合和角度的调节 (图2) 。

2.2 传统的遮阳方式

2.2.1 自然遮阳

自然遮阳如通过植被在建筑周边或者在建筑立面等围护结构上来遮挡太阳光线对建筑的热辐射。植被式外遮阳还能起到隔声防尘、降低风速、净化空气、改善建筑环境微气候等作用 (图3) 。

也可以将具有攀爬和吸附能力的植被种植在墙角地面上, 随着植物的生长覆盖在建筑的外立面上, 进而遮挡太阳光线。由于植物的攀爬与吸附能力不同, 所以大多选用表面粗糙的建筑墙面, 如清水砖墙、石墙等 (图4) 。

2.2.2 以构件方式为主的遮阳

建筑构件遮阳是在设计和建造过程中专门设置的遮阳构件, 大多数是固定不可调节的。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 各种形式的遮阳板及遮阳隔栅, 这是最常见的构件遮阳类型, 形式也多种多样 (图5) 。

(2) 建筑出挑屋顶及雨棚, 对于单层或高度较低的建筑物而言, 利用屋顶或挑檐遮阳比较适用 (图6) 。

(3) 屋顶及窗户遮阳棚, 其作用是保护屋顶以及建筑室内不受暴晒, 降低室内热负荷 (图7) 。

由于传统工业建筑遮阳产品取材多直接来自竹木砖石等自然资源, 其经济成本一般都较低, 其构造技术也相对简单。在满足经济、实用的情况下, 然后尽量去考虑工业建筑的美感。

3 现代工业建筑外遮阳整合新特性及趋势

3.1 复合材料的综合应用

关于现代工业建筑外遮阳复合材料的综合发展, 主要表现在金属及无机非金属材料应用、遮阳产品加工水平提高、遮阳自动化程度提高三方向。

3.1.1 金属及无机非金属材料应用

金属坚固耐用、易加工等优势使其成为外遮阳产品中使用最为广泛的材料。在外遮阳产品实际加工既可以用强度较大的不锈钢、轻质的铝锌等原料制作, 也可以制成各种合金的遮阳产品。而无机非金属材料制成的遮阳产品, 如薄膜、玻璃等则又具有不一样的性能, 如耐腐蚀、具有韧性等优点 (图8) 。

玻璃幕墙是现代建筑的代表特征之一, 其自身的隔热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室内温度。在外遮阳产品中使用玻璃材料, 具有使用寿命长、防水防尘、抗风压性好等特点, 但必须通过对玻璃的技术加工来加强遮阳功能, 才能降低进入室内太阳辐射热, 如在钢化玻璃上进行上釉烧结, 用丝网印花法设计图案, 喷砂法使玻璃变的模糊等等方式。一般常见的有染色光化学玻璃、热反射玻璃等。

双层表皮幕墙外遮阳是由挡光构件、空气间层 (空腔结构) 、内外表皮等整合设计共同构成。它们作为建筑的外围护结构, 同时还有遮阳隔热的功能, 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通过其空气间层及构件来阻止太阳光线穿过建筑的外围护结构, 同时双层表皮幕墙空气间层的挡光构件吸收的热量通过空气间层内的气压将其带走, 不会因为构件的热辐射使得建筑室内的温度升高, 形成良好遮阳隔热效果。

3.1.2 遮阳产品加工水平提高

各种遮阳材料根据遮阳功能需求进行加工, 常用的加工方法有打孔、压花处理。金属遮阳板的形状、打孔的大小、排列方式及表面纹理都会影响到遮阳效果 (图9) , 常见的金属材料外遮阳类型主要有卷闸帘和机翼翻板遮阳。

机翼翻板遮阳是安装在建筑物外立面的大型遮阳, 一般是由连续的金属板构成百叶状的遮阳形式。由于金属的性能优势, 建筑采用机翼遮阳可抵挡紫外线并吸收对人体有害的辐射, 并有效遮挡太阳直射产生的热量, 节约至少30%的空调消耗, 并最大可承受130km/h的风速, 降低现代建筑物外部裸露的玻璃幕墙所要承受的风压 (图10) 。

3.1.3 遮阳自动化程度的提高

固定式外遮阳已经无法满足建筑的舒适化要求, 遮阳的灵活性显得越来越重要, 可以适宜气候环境的变化, 从而获得良好的室内环境。

数字化控制作为一种智能化遮阳控制技术手段, 在现代工业建筑外遮阳的设计中, 尤其是在高层建筑和遮阳面积较大的工业建筑中, 得到较多应用。目前国外成功开发的智能控制系统主要是时间控制和气候控制两种。时间控制系统需要事先根据当地太阳在不同季节的不同起落时间进行记录, 根据记录的时间准确地控制遮阳角度和升降;而气候控制系统则是指装有太阳追踪、温度、雨量、风速等的感应器根据气候的变化对建筑外遮阳构件进行自动调节的外遮阳智能化整体系统 (图11) 。

3.2 现代的外遮阳整合方式

3.2.1 现代的立体生态外遮阳整合

与传统的吸附式植被外遮阳不同, 现代的立体植被外遮阳已成为工业建筑外遮阳与立面整合设计较为新颖的一种遮阳方式。即将植被置于外立面或屋顶来阻止太阳光线对建筑主体的直射。立体植被外遮阳所需的维护管理成本较低, 能够减弱建筑墙体温度变化幅度, 起到天然的净化空气、保湿隔音、保温隔热方面等效果。按植物生长方式的不同可分为:垂吊式和支撑式植被遮阳两种类型。

垂吊式植被遮阳将垂延性植物种植在阳台、屋顶等预留的建筑构件上, 再利用其生长植被对建筑窗洞口、墙体立面进行遮阳。支撑式植被遮阳主要通过外立面安装的承重支撑结构, 形成一定的植物攀爬与生长的空间, 以遮挡太阳光线对建筑立面窗洞口等照射的一种遮阳方式, (图12) 。

覆土:从古代覆土就己经被应用在一些居住建筑上, 如窑洞不仅节约用地, 还能起到了遮阳等节能的作用, 对于周围环境的自然景观更有特色, 上面覆盖的植被也将其很好的融入了周围的优美环境中 (图13) 。

3.2.2 建筑外遮阳与立面体量整合设计

工业建筑立面设计中, 建筑遮阳不仅是减少能耗、实现建筑功能的技术措施构件, 也是建筑立面上的一种艺术性视觉造型元素。在遮阳设计与工业建筑艺术的整合中, 需要掌握各方面影响因素, 选择好合理的遮阳方式后也要让整个工业建筑满足审美需求, 使整栋建筑外观让人赏心悦目。

在结合遮阳的建筑形体设计时, 可以通过工业建筑形体选择和体量组合设计来实现建筑外遮阳与立面的高度整合。下面通过六种结合遮阳的建筑体量设计方法有助于对工业建筑形体的创作, 使建筑造型充满生机与活力, 进而组成一系列遮阳空间来改善工业建筑的节能和对环境的适应性。

挖减:在基本的建筑空间形体运用减法的原则, 使其成为工业建筑的使用空间和外界交流的缓冲空间, 有加强通风、遮阳的作用, 同时还使建筑的整体造型丰富多彩。

出挑:利用结构的出挑, 获得阴影空间以能够遮挡辐射和降雨的影响, 主要有挑檐、挑台、挑廊等形式 (图14) 。随着技术的发展, 在工业建筑形体的设计中, 可以将这些空间改造成生态缓冲空间, 起到更好的复合作用。

错位:在建筑平面或竖向上使建筑形体交错连接, 使其在彼此之间不影响自然通风的情况下, 又可起到遮阳的作用。这种方法通常会创造出富有表现力的建筑造型, 是现代工业建筑设计中常用的手法之一。

扭转:这种形体设计手法可以为建筑争取相对较好朝向。如“锯齿形”造型可以将原来建筑的朝向经过旋转45度, 调整为偏南朝向。从而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建筑朝向, 同时也增加了建筑的动感和韵律感 (图15) 。

倒置:让建筑造型像倒置的椎体, 从上往下采用层层内收的方法, 从而使建筑下部能避免直接受到阳光的照射。这对整体结合遮阳的建筑形体设计具有巨大的启示作用, 并能产生奇特的造型艺术效果。

凹凸:在建筑的平而设计中利用体形本身的凹凸变化, 进行形体之间的相互遮挡, 并起到隔热遮阳的作用, 同时在凹进去的部分开窗, 能够起到较好的遮阳效果 (图16) 。

在建筑遮阳设计与工业建筑艺术的融合中, 技术与艺术美学结合对建筑视觉造型有着积极意义。建筑遮阳构件是一个活跃的立面造型元素, 良好的遮阳设计方式和构件不仅对建筑形体塑造有很大的影响, 也符合建筑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传统工业建筑外遮阳中, 构件与建筑立面两者间的美学要素关系不够紧密, 现代遮阳构件通过多种复合表皮的形式融入到建筑之中, 并以节奏与韵律、虚实与凹凸、光影与层次等美学原则表现出来。

4 现代工业建筑外遮阳的整合发展趋势

4.1 智能化

高新科技的发展促使各个领域的产品趋向于智能化控制和利用, 建筑遮阳也不例外。随着智能楼宇概念的提出, 重新塑造了建筑的新形象, 赋予建筑以生命, 促进了人与建筑间的沟通, 是当下追求科技与人性共赢目标的必然产物。由于遮阳系统具有很强的塑造性, 成为智能楼宇系统最具发展潜力的分支, 在其设计阶段就利用技术控制遮阳系统集成了楼宇智能化的概念。已成功开发出气候电机控制和时间电机控制系统, 开辟了建筑遮阳智能化发展的新道路。

4.2 复合化

遮阳作为建筑立面上不可或缺的功能及装饰元素, 其设计的好坏直接到影响建筑的外观效果、运行状况、使用寿命等方面。随着时代的进步, 人们对建筑性能的要求越来越高, 这就促使遮阳功能向多元化发展, 即遮阳不仅仅局限于遮挡阳光, 还融合了保护墙面、引导通风等方面的作用。将遮阳设计与建筑其他方面的设计相复合并构成整体, 实现功能的多样性, 是建筑遮阳近年来最显著的发展趋势。复合化做法可将遮阳设计与外廊设计、屋顶设计、阳台设计、墙面设计等复合, 节约能源的同时又实现了功能的多样性, 这种将建筑遮阳复合化的做法受到建筑师的广泛认可, 这也是形成当下发展趋势的原因。

4.3 创新化

人们对建筑遮阳的研究并不仅局限于形式和控制方面, 而是逐步倾向于工艺和材料方面的创新, 于是出现了多种具有独特优点的新型遮阳。这些建筑遮阳虽目前未被广泛使用, 但不可否认的是经过实践检验后成功的新型遮阳会逐步被接受, 最后形成发展趋势, 这也是当今世界科技发展的要求。

4.4 规范化、专业化

建筑遮阳的节能效果毋庸置疑, 在当今能源问题的驱动下, 普及使用遮阳只是时间问题。为了避免建筑遮阳行业混乱现象的发生, 其发展需走稳健的道路, 即在规范遮阳领域的前提下使遮阳产品专业化。如今遮阳厂商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在优胜劣汰的良性竞争下, 可以发现留下的终究是正规专业化的优秀企业, 这就促使遮阳产品向着规范化、专业化的方向发展, 可以说, 这是遮阳企业能够长远发展的唯一也是必然出路。

参考文献

[1]薛志峰等.超低能耗建筑技术及应用[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5.

[2]涂锋祥.运用遮阳技术推进建筑节能[J].建筑科技, 2005, (15) :33-34.

[3]刘德华.工业建筑的发展趋势[J].新建筑, 2004 (03) .

[4]蔡恒友.关于工业建筑美[J].工业建筑, 2003 (04) :17-27.

[5]田费麟.中国工业建筑面临新世纪挑战[J].新建筑, 2004 (03)

[6]任敏.建筑外遮阳与建筑设计[D].南京:东南大学, 2007.

[7]张扬.建筑遮阳设计研究[D].同济大学, 2006.

[8]余茹.现代节能建筑与立面设计[D].郑州:郑州大学, 2011.

刁石京:LED产业整合仍是趋势 篇7

刁石京认为, 整个产业进入关键转折期、过渡期:“PAD、智能手机等对显示面板技术提高提出更新要求, 目前我国整个产业链布局已经完成, 下一步加强创新和完善配套。从欧美两大经济体来看, 仍存在不确定性, 对整个产业的影响还将持续。”

2011年中国国内彩电零售量为4 183万台, 同比增长4.5%。其中, 液晶电视销量为3 683万台, 同比增长10.6%。未来2年中国电视市场需求将继续保持11%的年度复合增长率。

整合趋势 篇8

截止本年前三季度,潮州陶瓷财产产值显现负增加态势,范围以上产值占全区比重已降至15%左右。因为陶瓷财产在非金属矿物行业中占绝对大头,陶瓷财产的负增加也拉低了非金属矿物行业的团体产值,非金属矿物行业范围以上产值占全区比重也降低到17%左右。

今年前三季度,潮州陶瓷产业产值总体上处于负增长状态,虽然区内陶企基本属于规模以上企业,抗风险能力较强,至今未有一家出现关停倒闭情况,但多数陶企产能仅维持在70%~80%之间。

目前尚未有陶企关停倒闭

早在去年1月,号称史上最严厉的房地产调控政策“新国八条”出台后,房地产市场萎缩,陶瓷产业开始走低。而此前的一轮陶瓷产业转移,使得全国各产区的生产能力激增。在竞争加大、市场萎缩的情势下,主打低端产品的陶瓷企业逐步丧失市场,一些规模以上陶企难免受到影响。

“虽然今年潮州陶瓷企业整体形势艰难,但目前尚未有一家出现关停倒闭情况,多数陶陶瓷企业均能保证75%~85%的产能。”潮州经促局政策与法规科科长刘海介绍,目前潮州全市陶瓷企业约四千多家,基本属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具备一定的风险承受能力。

过去,制约陶瓷企业发展的一些因素,如用工不足、用电不足、能耗偏高等有明显改善,最大的瓶颈制约还是需求端萎缩。“陶瓷产品外销比例低,基本依赖国内市场,但楼市调控政策使楼市成交低迷,有效需求不足,导致企业市场拓展受阻,订单不足。”刘海表示,人力成本的持续上涨也推升了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本。

行业内整合成为必然趋势

今年以来,陶瓷卫浴市场的零售市场平均萎缩20个百分点。

整合趋势 篇9

第一大趋势——云服务管理

现在的公司, 越来越明显地不会采取单一的云部署模型, 而是将使用各种公共云服务 (包括软件作为一种服务, 作为服务的基础设施, 并作为一个服务平台) 的组合。这是在中端市场的公司甚至大型企业更是如此。管理这种混合环境的能力将决定公司的成功和失败之间的差异。

第二大趋势——云安全将更注重隐私并且有法则可以遵守

公司高管一直担心云安全的问题, 亚马逊开始提供公共云服务。虽然对安全的云服务有各种意见, 尚未有一致的有关云安全的遵守的规则出台。这也成为2012年IT和业务管理开始制定云安全规则和程序设置的精妙之处。例如, 开放的云社区的安全性, 必须符合行业和政府的要求。越来越多的组织正在寻找私有云的治理需要时必须严格执行。

第三大趋势——服务协议成重要购买标准

虽然服务水平协议的想法并不新鲜, 但我期望在2012年他是最重要的变化之一, 公司将在云服务提供商的方式更加灵活的选择SLA为他们服务。虽然所有的云计算提供商提供了合同约定的服务水平协议, 并且大部分被写入保护, 但这并不是客户的供应商。在2012年, 客户将根据条款和协议来按需购买所需的服务, 这种等级划分制度将会更好的为公司提供丰富的资源和可选套餐。

第四大趋势——从企业管理变成大数据的安全性性关注

公司开始采用新技术, 使他们能够管理和分析许多不同来源的巨大数据量。作为关注大数据, 在2012年, 就会保护企业复合数据源的安全性和完整性的关注。

第五大趋势——计算环境的新定义将改变客户的期望

虽然机构一直关心他们的客户所面临的环境性能, 但是混合云计算模式的出现将增加控制水平之间的差异, IT数据中心和混合环境, 包括公共和私有云服务 (一些服务应用软件, 在高峰时间的需求的能力) 的控制。以监测和衡量从客户体验的角度来看企业需求的能力的表现。

2012年的云计算会朝着合理分配资源和按需付费的移动互联方向转型, 企业也将通过更加科学合理的付费方式来进行有效的云资源整合。

云计算是基于互联网的服务的增加、使用和交付模式, 通常涉及通过互联网来提供动态易扩展且经常是虚拟化的资源。

整合趋势 篇10

[关键词]纵横聚焦;旅游城市连绵区;旅游文化资源;宁镇扬旅游文化圈;特色文化形象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06(2007)11—0021—07

1、绪论

城市是主要的旅游客源地和目的地,已成为现代旅游的支撑点。国外对旅游区域(城市)合作研究起步较早,产生了众多具有一定影响的理论成果。一些学者对区域(城市)旅游合作理论框架、实践与实施技巧等进行了相关探讨,而另一些学者对区域旅游企业合作、旅游产品合作、区域合作政策诸方面的探讨表明区域(城市)合作的研究日趋细化、深化。在我国加快城市化建设的宏观背景下,城市旅游必将得到大力发展,国内对旅游城市的竞合研究日益突出。早期对城市旅游合作的研究多集中在基础建设和资源、产品合作等领域,涉足旅游区域(尤其是中、宏观区域)整体提升与深化的研究在近年才有所加强。张可云论述了都市带开展旅游合作的必要性。文吉、魏清泉提出区域联合开发模式。崔凤军以杭州和上海为例对邻近城市旅游合作进行了阐析。殷柏慧、吴必虎、张振国、贾铁飞、卞显红分别对长三角旅游合作条件、圈层结构、一体化与联合战略进行研究,深刻反映了我国老牌旅游区域深化竞合的时代要求。总结现有成果,区域旅游“竞合”模式不外乎核结构竞合、网结构竞合两种。旅游发展不均衡、整体水平较低的旅游区域多以少数几个城市为中心,形成核结构竞合模式;以旅游城市连绵区为典型的整体发展水平较高的旅游区域,多中心持衡的网结构竞合模式较为普遍。本文所言旅游城市连绵区,指特定空间范围内通过城市旅游系统而发生较强关联作用并具有一体化发展趋势的旅游城市集群,该城市集群至少包含3个核心旅游城市。旅游城市连绵区是特定中、宏观旅游区域发展的主导力量,有重大研究价值。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是最具竞争性的资源,文化资源整合是区域旅游竞合的核心问题。对应到旅游城市连绵区,人文旅游资源整合具有两大主要特征或趋势:1)网结构竞合,即多元博弈;2)系统化、综合化、高水平竞合,即“强强博弈”。在旅游城市连绵区竞合及文化资源整合研究中,宁(南京)镇(镇江)扬(扬州)具有典型性:三地所处的长三角区域是典型的旅游城市连绵区;宁镇扬具备旅游文化资源整合的客观性,积极构建宁镇扬旅游圈已成为江苏省旅游发展既定策略。然而宁镇扬旅游文化圈的定位与整合研究尚不得力,本文且以之为契,对旅游城市连绵区人文资源整合问题略作管窥性探讨。

旅游城市连绵区文化整合主要着力于3点:1)在地缘文化架构下解决区域文脉亲融与地域特色的矛盾;2)在地域文化完整性和特色性的客观矛盾中确立自身文化形象;3)在抢夺“开采”特色文化和激烈竞争的环境中保障文化竞争性。整合的关键在于保育合理的竞合机制,偏“竞”轻“合”将导致区域整体形象混乱,空间组织涣散,规模或一体化优势无法形成;偏“合”轻“竞”则将网结构萎缩成核结构,区域资源丰度难以体现,同样无法形成规模优势。综之,旅游城市连绵区文化资源整合应确立“纵横聚焦”策略,包括纵向聚焦、横向聚焦两层基本内涵。纵向聚焦是发展主体以特定竞争对象为参照,建构自身相对优势和有利因素并通过后续调整予以强化和迭代的决策和行为过程;横向聚焦则是发展主体以特定竞争对象的相对优势和有利因素为参照,重审和调整自身发展策略以尽可能规避、弱化被动程度和不利影响的决策和行为过程。发展主体通过对纵向聚焦和横向聚焦的统筹,维系、强化自身鲜明的核心竞争力和相对优势,并合理规避、弱化参照对象对自身造成的威胁和不利影响,这一决策方略及其实施过程即纵横聚焦。

2、宁镇扬旅游文化圈纵向聚焦分析

旅游文化是满足旅游者求新、求知、求乐、求美欲望的综合文化现象。旅游者的文化需求不是笼统的,只对目的地文化体系中某些“部分”,即特定文化元具有需求。本文将文化体系中集中对应于人类某一特定类型的行为或意识所产生的人化形态称为文化元。旅游文化和文化没有严格界限,凡能直接或间接为旅游服务的文化都应纳入旅游文化范围,继而反映目的地独特形象的文化元可称为特色旅游文化元,特色旅游文化元往往形成目的地核心竞争优势。因而宁镇扬文化资源整合乃至宁镇扬旅游文化圈定位,要以旅游者需求和特色文化元为立足点。

2.1宁镇扬主要文化形象分析

古都是南京最鲜明的文化形象,该形象在江南乃至全国具有稀缺性。上海大力挖掘都市旅游资源,苏州以古典园林和江南水乡及风情见长,杭州以山水旅游及人文文化景观为特色,南京以其悠久历史文化与古都风貌著称,这些旅游景观都具特色,相互补充,不存在空间替代性。南京古都形象及其资源载体优势突出,其中又以民国首都文化遗存为重点。

镇江向以“城市山林”和“天下第一江山”著称,“城市山林”显现“清幽”,历代隐居镇江的文人众多、佛道双盛都为“清幽”提供独特载体;“天下第一江山”展示“雄险”形象,镇江区位险要、战事频仍,“雄险”突出。“清幽”与“雄险”相得益彰,使镇江山水名城形象得以丰满。

“烟花三月下扬州”、“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使得扬州以烟花锦绣、悠闲富足的古城形象家喻户晓,扬州文化形象的塑造要抑古扬今,突出历史脉络的完整性与独特性。

笔者就宁镇扬文化形象及其相关因素进行了问卷调查,在南京、镇江、扬州3地主要景点分别发放问卷250份、150份、150份,全部回收,有效率分别为93.6%、92.0%、94.0%。结果显示旅游者对宁镇扬文化形象感知与上文分析基本相符。

2.2宁镇扬特色旅游文化元分析

由特色旅游文化元内涵可知,突出南京古都形象、镇江山水名城形象、扬州秀美悠闲古城形象的文化成分是宁镇扬旅游圈的特色文化元。

政治目的(建都)和军事目的是南京建城以来最突出的两大功用,随着政治、军事功用的突出,南京城市地位得以提升进而衍生出较为发达的市井生活及市井文化,南京文化呈现“政治推动型”趋势。因此,南京文化应突出古都文化、战争文化,注重市井文化。

整合趋势 篇11

如果说2011年Marvell还是TD-SCDM A终端芯片领域“低调而颇有实力的一匹黑马”迅速被国内终端产业链所熟悉的话,在2012年推出高性能多模LTE芯片的Marvell也已经成为LTE芯片产业链的醒目一员。同时,其强调的“整合优势”也正借其芯片能力得到现实验证。

“整合”设计的初衷

对于“整合优势”这一概念,Marvell移动产品总监张路博士称,这从Marvell今年初发布的PXA1802特点上就能看出来:作为业界少数几款支持Cat4速率(下行150Mbps)的LTE芯片,PXA1802同时支持FDD/TDD LTE、WCDMA、TD-SCDMA和EDGE,能较好地解决TD-SCDMA和LTE共存和融合问题,又兼顾FDD和TDD两大阵营,适应国际市场,实现通信系统3G/4G平滑交接演进,并可应用于数据卡、移动热点、电脑内置通信模块等数据产品。

之所以看重“整合”设计,是因为多模是LTE终端的大势所趋。“2012年Marvell发布的PXA988/986统一3G平台以及即将上世的PXA 1088,也体现了强大的整合优势。这三款单芯片将构成Marvell在双核、四核3G市场的主打。从这三款芯片的架构演绎,可以看出在双核向四核更迭、3G向4G过渡的进程中,Marvell抽丝剥茧,为帮助OEM客户节省开发成本做出的周密的部署。”张路博士表示,这种整合优势除了体现在经过简单改动和更换即可实现终端从TD-SCDMA扩展到WCDMA、TD双核手机向TD四核手机的无缝演进、WCDMA双核手机向WCDMA四核手机的无缝演进等方面,还表现在低成本控制和低功耗处理的技术优势上。

直面2013年商用目标

尽管LTE面向商用的演进道路上还存在网络稳定性、干扰程度等因素的影响,但“整个TD-LTE市场,数据卡等产品将在2013年上半年实现商用,相关手机芯片产品在2013年下半年会实现商用”似乎已是不争的事实。

对此,张路博士称,Marvell PXA 1802的数据卡等产品已经在中国移动的产品招标中成功中标,因此,通过和一系列一流厂商合作,基于MarvelI 1802多模调制解调器的系列产品将很快和消费者见面。

上一篇:治理设备下一篇:纤维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