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整合

2024-05-15

政策整合(精选8篇)

政策整合 篇1

煤炭资源整合政策已经率先在山西省展开并扩展到全国其他产煤省份, 但如何从政策中分析其必要性, 先进性和不足, 提出后续的政策建议, 使政策更加完善, 是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 也是本文所要详述的。

1 政策含义和目标

山西煤炭资源整合是指国家出台一系列文件和政策, 通过兼并重组、引导、监督、整顿等形式, 以现有合法煤矿为基础, 对两座以上煤矿的井田合并和对已关闭煤矿的资源及其他零星边角的空白资源合并, 实现统一规划, 提升矿井生产、技术、安全保障等综合能力;并对布局不合理和经整改仍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煤矿实施关闭, 以达到煤炭资源合理利用和管理, 煤炭产业规范化的目标。

2 政策出台背景和依据

2.1 资源整合政策制定出台背景

山西作为中国重要的能源和原材料供应基地, 长期高强度的开发导致山西支柱产业单一粗放、生态环境破坏严重, 整合煤炭资源是满足我国能源需求的重要保障。煤炭企业发展良莠不齐, 既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 整合煤炭资源是山西经济可持续建设的必要前提。

2.2 政策制定出台的依据

山西省煤炭资源整合政策的政策依据包括制定出台文件政策依据、地方国有化工作依据、国家政策依据。

3 主要文件及其基本内容

3.1 主要关键性文件

山西省煤炭资源整合政策文件中, 最重要的文件主要是:《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煤矿企业兼并重组的实施意见》;《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有关问题的通知》。

3.2 基本内容

山西省煤炭资源整合主要通过大型煤矿企业兼并重组中、小煤矿, 形成大型煤矿企业为主的办矿体制, 通过科学整合, 合理布局, 关小建大, 扩大单井规模, 提高煤矿安全保障程度, 提升煤矿整体开发水平。

按照兼并重组的原则和全省各个矿区的资源赋存、产能规模以及矿井分布现状等, 编制了《山西省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规划》, 明确了矿区和区域规模、煤矿企业个数、关闭淘汰矿井数量、产能产量。国家通过对整合工作设立专项基金、对整合后企业进行税收优惠等措施进行扶持。

4 政策的实施

4.1 基本步骤

山西政府通过颁布一系列政策法令, 并有效运用市场手段、行政手段和法律手段, 对省内煤炭资行了大面积整合, 效果显著。

4.2 政策的实施

实行集中联合办公, 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简化程序, 下放审批权限, 密切配合, 协调推进。

制定煤矿改造建设项目种类、生产能力核定标准和资源采矿权价款处置办法。

5 各项保障措施

5.1 考核性措施

加强对煤矿企业兼并重组工作的指导和考核, 按照省人民政府下达的年度任务分解目标, 分年度对产煤市人民政府和大型煤矿企业兼并重组工作进行考核通报。

5.2 体制措施

晋政发[2008]23号文件、晋政发[2009]10号文件与晋政办发[2009]100号文件等都专门规定了体制措施。

5.3 监督检查措施

一方面是省政府规定了监督检查。另一方面是职能部门规定了监督检查。

5.4 引导性措施

山西省出台《关于促进民间资本进入我省鼓励类领域的意见》, 实施包括财税扶持、开放投资等一揽子优惠政策, 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从煤焦领域向国家、省鼓励发展的领域投资转型, 引导资源型企业投资农产品加工项目等, 引导民间资本的流向。

6 实施效果

6.1 煤炭矿井资源得到整合

截至2011年5月, 山西省矿井总数减少至1053座, 大型煤炭集团成为兼并重组的主体企业, 办矿主体由2200多个减少到130个, 年产30万吨以下的小煤矿全部淘汰, 70%以上的保留矿井达到了90万吨以上, 矿井回采率由平均不足20%提升到80%以上, 采煤综合机械化程度由24.8%提升到81%, 不具备办矿能力、产业水平低下的企业主体全部退出。

6.2 促进煤炭工业经济的转型

煤炭资源整合带来了产业集中度的提升, 为煤炭工业经济的转型发展奠定了基础。《2012年山西煤炭工业发展报告》提出, 山西省能源工业转型, 要以循环经济为手段, 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

7 区域案例———以阳泉市为例

7.1 阳泉市煤炭资源整合的实施原则

科学规划、有偿出让和市场配置资源、坚持明晰产权和企业改制的原则。

7.2 阳泉市煤炭资源整合的主要目标任务

通过实施资源整合和关闭矿井, 各县 (区) 煤矿数量要减少30%以上, 重点关闭资源枯竭的小煤矿。整合后的煤矿只能一矿一井, 只保留一套生产系统, 使资源回采率明显提高。

7.3 阳泉市煤炭资源整合的整合效果

(1) 矿井资源整合情况。阳泉市通过煤炭资源整合, 彻底改变了以前煤炭工业“多小散乱”的状况。

(2) 煤炭企业管理加强。煤炭企业兼并重组后, 阳泉市出台“二十条”补充意见, 在全市煤炭主体企业推行“统一管理、单独核算、按股分红”和“生产统一管理、安全垂直管理”的煤矿管理新体制, 保留矿井建立了“矿长 (经理) 负责制”为核心的法人治理结构, 彻底解决了煤矿企业“谁说了算”的问题, 进一步强化了企业的主体责任。

(3) 煤企转型。阳泉市紧紧抓住煤炭资金高度实施了“一个煤矿企业建设一个地面工业项目”的“煤与非煤”联动发展战略, 努力将资源聚集的有利条件, 在全省率先提出并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全市瓦斯、煤矸石、矿井水利用率分别比“十五”末提高了100%、160%和60%。

8 现存的问题及后续政策建议

8.1 存在的问题

(1) 煤炭资源整合中出现的问题。在山西省煤炭矿业权的改革中, 体现国家矿产资源所有者权益的矿业权价款, 目前由政府行政管理部门以行政或计划的方式确定, 是以行政方式代替市场机制调节相关利益关系, 既难以完全反映资源的稀缺性, 也不能真实体现市场供求关系。

(2) 政策实施后带来的新问题。资源整合政策实施以后, 虽取得显著成效, 但因改革涉及面大, 也涌现出一些新问题, 集中表现在两个方面:

(1) 煤炭企业跨地区管理, 生产条件变化, 资源回收率提高, 安全生产, 人员素质以及管理手段的变化需要及时解决。

(2) 煤炭资源整合以后, 煤炭产业集中度提高, 而相关产业的发展滞后, 影响新的产业格局形成, 需要培育新的增长点。

8.2 后续政策建议

(1) 国家应推行有利于煤矿企业长远发展的措施。应引导和鼓励煤矿联合、整合资源, 做大做强企业集团。引导、鼓励、支持省内国有重点煤炭企业、地方国有骨干煤矿和其他大中型煤炭深加工企业对地方煤矿实施联营、兼并、参股、控股、收购, 进行资源整合和改造, 充分发挥大企业的技术、资金和管理优势, 以股权为纽带, 形成区域性的煤炭集团, 提高煤炭产业的集中度和整体素质, 为煤炭企业的发展创造宽松的政策环境。

(2) 加快我国煤炭资源市场化配置改革的进程。政府应该在我国煤炭市场化配置方面加快改革步伐。政府应准确把握市场机制和政府干预能力的博弈, 恰当地运用市场机制来实现山西省煤炭资源整合, 进而实现煤炭资源的优化配置。

(3) 区别对待不同区域间的煤炭资源整合。政府在指导煤炭资源整合的过程中, 应根据本区域特点, 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制定合理、规范的方针政策, 指导煤炭资源整合有效、有序地进行。

9 综述

煤炭产业的规范化, 煤炭资源管理政策和改革是一项长久而意义深远的工作, 我们经过对山西省煤炭资源改革政策的批判性继承和吸收, 对全国其他省份更好地进行自身煤炭资源整合改革政策的推行提供了借鉴意义。

摘要:山西省作为我国经济能源大省, 煤炭产量比重之大、煤炭产业地位之重使其在全国经济发展中一直发挥重要作用, 但同时也存在着许多问题。本文通过理论和实证分析, 综述了山西煤炭资源整合政策的背景、必要性和依据, 并以阳泉市为区域案例, 分析整合过程、效果和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提出了后续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煤炭资源,资源整合,山西煤炭

参考文献

[1]王昕.2012年山西煤炭工业发展报告[M].太原:山西经济出版社, 2011.

[2]郭云, 张雪岩, 田艳芳.山西煤炭资源整合的效果分析[J].中国市场, 2011 (2) .

[3]吴伟琴, 崔娜.我国煤炭资源开采对国民经济产业结构的影响[J].中国市场, 2013 (2) .

政策整合 篇2

随着《文化体制改革十二五规划纲要》出台,文化产业政策热度持续升温,宣传部刘志军副部长当时表示将有14项配套政策出台中部印刷。24日《关于加快出版传媒集团改革发展的指导意见》出台,26日有公开媒体报道该政策,27日总署官方网站公布政策全文,我们在《近期政策点评:文化改革发展十二五规划出台,关注后续系列政策会议》报告中也预期了该政策出台中国中部。《指导意见》明确提出了出版传媒集团的发展目标,涵盖以下2方面:

做强国家层面人文、教育、科技三大出版传媒集团,建设多个销售收入超200亿的大型出版传媒集团:《文化体制十二五改革规划纲要》将文化产业培育成国民经济支柱产业,规模达到3.09万亿元,所占GDP比重从现在的2.75%提升到5%印刷技术。《指导意见》将原来“双百亿”目标提升到培育销售收入超200亿大型骨干传媒集团,主要着眼点是国内大型出版传媒集团均实现了“双百亿”目标,提高行业发展目标有利于与文化产业跨跃式发展相适应中部印刷。未来我国的出版业的格局将是中国出版集团、中国教育出版传媒集团和中国科技出版集团三大国家级出版传媒集团领衔,各方出版传媒集团并行的局面中国中部。

推动新华书店跨地区兼并重组,组建全国性国有大型发行集团:国际上出版大国都有大型的出版发行商,德国的贝塔斯曼和法国的拉加代尔都是全国性的出版发行商,日本国内前两大发行商垄断市场70%的份额,因此我国也有必要建立全国性的国有大型发行集团物资行情。目前新华书店总店只存在象征意义,并不拥有地方新华书店股权,这次国家提出组建全国性发行集团有着深远战略意义,预计国内新华书店兼并重组的浪潮将要来临中部印刷。

改革发展的亮点包括以下4方面:

推动出版传媒集团“五跨”发展: 着力推动联合重组,破除地区封锁和行业壁垒,实现出版传媒集团跨媒体、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跨国界发展印刷联盟。《指导意见》在原来“四跨”基础上增加了跨国界发展的目标,支持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国门,迎接全球化竞争,提升中华文化竞争力中国中部。

发展数字出版和电子商务:数字出版是未来产业的发展方向,支持出版传媒集团实施数字化战略,发展电子书、数字报和学术期刊数据库等新业务形态中国中部。出版传媒集团有着强大的线下物流配送体系,鼓励与电子商务企业合作有利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建设灵活的线上和线下出版物流体系印刷技术。

推动集团内部整合,提高核心竞争力:将出版传媒集团的出版和发行业务整合到一起,发挥二者的协同效应,可以有效降低运作成本,做大做强主业,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实现集团业务的整体上市印刷工具。皖新传媒、时代出版和大地传媒的出版和发行业务处于分开状态,《指导意见》有望推动业务整合加速中国中部。

推进出版传媒集团战略性改组:目前国内出版发行集团处于区域垄断状态,也存在一些市场影响力弱、效益低的集团,推进行业兼并重组可以优势互补,提高产业整体盈利能力设备耗材。国内一些出版传媒企业也在尝试跨区域整合,如出版传媒整合内蒙古新华发行资产和天津出版集团、凤凰传媒收购海南新华书店等,但只有凤凰传媒取得了成功,《指导意见》的出台明确了未来的改革目标,可能加速行业跨地区整合印刷市场。

利好产业龙头,行业整合驱动收入增长

目前,国内排名前列的出版传媒集团均实现“双百亿”目标,凤凰出版传媒

集团2008年实现销售收入和总资产超100亿,据媒体报道,江西出版集团2011年实现“双百亿”目标,收入和总资产分别达到100.95亿元和106亿元物资行情。“十二五”期间要实现收入超200亿元,以出版行业10%左右的内生增长速度显然是艰难的,并且企业规模越大,增长速度越慢,我们认为主要途径有两条:

(1)大型出版传媒集团收购地方小型出版传媒企业,如凤凰传媒收购海南新华书店;(2)省内图书和报刊业务整合,国内许多出版传媒集团没有并入报刊资产,而中南传媒是整合较为彻底的公司,旗下拥有报业资产,图书和报刊整合将快速推动行业收入增长印刷工具。

2010年国家新出政策将推动印刷出版业发展

2009年已悄然而过,金融危机、市场缩水、利润降低,09年印刷业如履薄冰、捉襟见肘。2010年已翩翩而来,所谓:“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新年伊始,国家出台一系列法规,确保我国印刷业今年的复苏及增长。

印刷业已经进入微利时代,褪去了“暴利”的光环,我国印刷业要有所发展,就必须学会改变。创新、定位、网络将成为未来印刷业的成长之路。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电子书开始进入人们的生活,汉王、翰林、易博士,方正、大唐相继推出电子书,更有消息称,联想也将发力电子阅读器。从电信运营商来看,2009年5月,中国移动宣布G3阅读器计划,并深度定制大唐、方正、汉王电子阅读器,且与台湾鸿海合作。面对如此多的冲击,印刷业需要通过政策扶持推动自身的发展。

2010年刚刚到来,而国家扶持政策已纷至沓来,为印刷业2010年的发展点亮明灯。

一、新闻出版总署出台2010“一号文件”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文化产业振兴规划》,进一步推动新闻出版产业发展,努力实现我国从新闻出版大国向新闻出版强国迈进的宏伟目标,根据中央提出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的要求,新闻出版总署1月1日出台《关于进一步推动新闻出版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新出政发〔2010〕1号)。

编辑小议:《指导意见》是继去年新闻出版总署出台的《关于进一步推进新闻出版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之后,今年出台的为进一步推动新闻出版产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指导意见》首次明确了新闻出版产业涵盖的领域:传统出版产业、非纸介质战略性新型出版产业、印刷复制业、新闻出版流通、物流产业等。《指导意见》中还明确了明确提出了六大主要措施和九项政策组织保障,并指出“引导和规范非公有资本有序进入新闻出版产业。”的发展措施。随着《指导意见》的出台,我国新闻出版产业更加的公开化,公正化,相信六大措施实施后,我国国内将出现一大批有实力,有特色的出版传媒企业。

二、2010年印刷技术装备开发项目是重点

国家出台的《文化产业振兴规划》,把印刷业列为文化产业的重点产业之一加以重点支持,进一步明确了印刷在国民经济文化产业和社会教育事业上的重要战略地位,对印刷业规划要求“要发展高新技术印刷、特色印刷,建成若干各具特色、技术先进的印刷复制基地”。

如果说印刷是文化产业今后发展的重点产业,那么印刷技术和装备发展则是印刷业今后发展的重点。因此,当务之急是将以数字喷墨印刷技术和设备、高速多色平张和轮转胶印印刷技术装备、高性能柔印及防伪印刷技术设备等重大印刷新技术、新装备的开发项目尽早列入国家重点工程计划,以重点工程的突破带动规划的贯彻落实。

编辑小议:中国印刷业发展历史悠久,早在战国时期,中国已经有了印刷复制的概念。

清末,中国进入列强瓜分的动荡时期,我国印刷业已经停止了发展,直到建国之后我国的印刷业才复苏,然而我国无论从印刷设备还是印刷技术上,都落后于发达国家。硬件设备的硬伤是我国印刷业与德国等发达国家印刷业难以逾越的鸿沟。09年我国出版业已经突破万亿大关,国内印刷专用设备制造行业的工业总产值、出口交货值分别达到128.5亿元和14.3亿元。然而,我国印刷设备制造业相对落后,国内设备大多是面向国内市场,出口产值弱。

三、2010年进口印刷设备及器材关税调整

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2009年12月16日在财政部网站发布《2010年关税实施方案》(税委会〔2009〕28号),宣布从2010年1月1日起,我国将进一步调整进出口关税税则,主要涉及最惠国税率、年度暂定税率、协定税率、特惠税率以及税则税目等方面。在诸多新一年度的关税实施内容中,涉及印刷设备和器材的变化主要有以下4个方面。印刷感光材料进口税率不变

《2010年关税实施方案》的附件3为《进口商品从量税及复合税税率表》。该表显示,国家2010年继续对55种进口商品实施从量税或复合税,税率维持不变。其中包括10多种印刷感光材料,主要有用于照相制版的激光照排片、PS版、CTP版和胶卷等。未曝光照相制版用激光照排片、PS版和CTP版的普通税率均为70元平方米,2010年最惠国税率分别为3.7元平方米、2.9元平方米、2.9元平方米。

编辑小议:此次关税调整主要面对印刷感光材料、CTP、机组式柔性版印刷机和卷筒料自动给料机、热敏打印头、接触式图像传感器。通过调整内容我们可以发现,我国正在逐步推进印刷业自动化、机械化,国际化的发展。我国印刷业大多以胶印为主,占我国印刷业60%以上,而随着印刷业市场的转移,未来个性化印刷,数码印刷,包装印刷将走俏,在这种大环境下。中国印刷业要学会改变企业战略目标,与市场经济相结合,才可以保证印刷业健康的成长。再者,我国印刷业的印前制版系统,还是大多用用传统的制版,这样不仅浪费材料,更会污染环境。在未来,人们对印刷品精度要求日益增高,传统制版已经不能满足印刷的要求,CTP代替传统制版已成必然之势。

四、新闻出版总署谋划2010年全民阅读活动

1月6日上午,新闻出版总署出版管理司在京召开全民阅读活动工作协调会,就开展好2010年全民阅读活动以及扩大全民阅读活动的影响,使之品牌化、经常化、深入化,进行深入交流。

我国财政支农政策的完善与整合 篇3

关键词:财政支农;税收;农村社会保障

中图分类号:F810.451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07)01-0154-03

公共财政体制下财政支农政策的存在不仅具有必要性更具有重要性,这已被大家所共识。但是,现行的支农政策以及实施的效果却并不尽如人意,存在着“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现象,没有形成一个全面化、长期化的支农政策体系。因此,尽快建立完善的财政支农政策体系迫在眉睫。但是,这一体系的构建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渐进的、长期的系统工程。当前的主要任务是完善现有的政策体系并积极创建新的政策方式。在此基础上,通过进一步整合这些政策,区分其主次和先后顺序,统筹安排这些政策,使之相互配合、相互协调,最终实现政策框架的整体目标。

一、财政支农政策的完善

(一)稳定农业投入政策,多渠道增加农业投入

1.要确保国家新增财力向农业倾斜

近年来,我国财政收入每年以1 500亿元~2 000亿元的幅度递增,据初步预测,这一增长势头在“十一五”期间仍会保持下去。建议国家财政每年新增财力分配要切出10%~15%的份额用于农业,这是强化农业投入的一条重要渠道。

2.财政投入要依法进行

各级财政对农业的投入,必须建立在用法律、法规进行制约的基础上,切实做到依法投资,真正落实。同时,各级对农业的投资总额、投资方向、资金匹配额都应制定具体标准和办法,以分清责任,强化对农业的投入。

3.要积极利用政策作用,引导集体、农民和其他有关渠道增加对农业的投入

如投资大的项目,采取比例投入、分级负担和银行贷款、财政贴息的办法;对收益高、收效快的项目,采取利用社会资金按股投资、按股分红的办法;对资金回收期长、见效慢且不易管理的项目,采取谁投资谁受益以及拍卖的办法等。

(二)改革农业补贴政策

1.建立健全农业补贴的政策法规,使财政对农业补贴成为一项长期稳定的制度

根据我国现阶段农业发展和财政收支状况,可先考虑制定农业基本建设补贴条例、农业科学研究与科技推广补贴规定、农业生态保护与环境建设补贴条例等,然后逐步形成规范的《农业补贴法》,算是对《农业法》的补充与细化。

2.增加补贴额度,改进补贴方式

要改变目前国家对农业补贴绝对额逐年减少、相对数明显下降的状况,逐步增加对农业的补贴额度;在补贴方式上,首先改暗补为明补,减少对间接的、中间环节的补贴,直接补贴农产品保护价及与之相关联的仓储建设保管费用等方面,补贴国家需要支持与发展的农业生产项目。其次要改补“硬件”为补“软硬件”并重。即由过去补农药、化肥、农膜等物资为主转向对农业科技、社会化服务体系等方面的补贴。

3.突出补贴重点

重点加强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调整种植结构和农产品出口的补贴。同时,还应注意增加对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的出口补贴,鼓励粮食出口,以减少粮食积压和过剩。

(三)利用好财政贴息政策

财政贴息作为一种特殊的财政补贴方式,是财政政策与金融政策相配合的一种形式,它既能弥补财政资金的不足,又能发挥银行信贷资金的优势,它是在市场基础上维持有效率的农业需要。目前,我国的财政贴息主要用于政策性银行的贷款贴息。但因为政策性银行的资金是有限的,远远不能满足全部政策性贷款的需要,故还有必要对一部分商业银行的农业贷款进行贴息。财政通过贴息政策引导社会资金更多地投资到农业上,以解决当前农业投资整体资金不够的问题。但应注意的是,按照WTO规则,财政贴息是属于应予减让的政策,这一数额不宜过大。

(四)整合农业税收政策

WTO规则下,财政补贴和财政贴息都是受到限制的政策,因此利用税收杠杆发展农业就成为了当务之急。当前,我国农业税收政策的改革主要应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1.进一步推进农业税费改革,建立新的农业税制

2000年以来,我国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由安徽起步迅速推进到全国。改革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称得上是农村地区的一次重大制度创新。不过到目前为止,这次改革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原来农业税制的内在缺陷,也没触及城乡分治的问题。今后,应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进行制度再创新,通过引入新的农业税制,将改革推向新阶段。从长期来看新的农业税制应体现轻税、发展和城乡统一的原则。其基本方案是:在近期彻底取消农业“两税”,给予农民休养生息的机会;中期基本实行城乡统一税制,直接对农业生产者征收土地资源税和农产品增值税;从长期看,要逐步有选择地对农业征收收益所得税。

2.做好新农业税制试点的配套改革

一是进一步改革县乡财政体制,实行上下齐动。“上动”是指中央和省要尽快规范对县乡财政的转移支付制度;“下动”是要求县级财政切实进行相关的财政收支管理改革,通过财政改革来促进机构改革。二是进一步放开搞活农业土地流转。结合农业土地资源税的开征试点,建议在县乡两级成立由政府进行规范管理的土地流转服务中心,积极探索各种土地流转模式,一方面促进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另一方面为无地少地农民提供更大的选择空间。

(五)加强财政扶贫开发的力度

1.突出资金投入的四个重点

第一,以促进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为目标,加强对贫困农民的教育和培训,提高就业能力。第二,支持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扶贫移民开发力度。第三,支持贫困地区农产品加工、运销和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壮大。第四,支持贫困人口教育和医疗卫生。

2.处理好四个方面的关系

第一,区域经济发展和贫困人口脱贫致富的关系。就扶贫开发而言,解决当前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应放在第一位,其次才是区域经济的发展。第二,开发式扶贫与救助式扶贫关系。当前,扶贫开发要根据贫困的成因、特点,以开发式扶贫为主。随着扶贫开发工作的不断深入,对贫困人口中丧失劳动能力的,应当考虑通过建立农村低保制度,或者通过直接补助资金给予救助。第三,当前和长远的关系。当前,财政扶贫要加大对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的支持力度。从长远看,解决贫困问题的根本是要发展农村贫困地区教育事业。同时,要把扶贫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结合起来。第四,政府扶贫与社会扶贫的关系。关键是协调好政府扶贫的计划性和社会扶贫的自主性之间的关系。

(六)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

1.健全立法,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提供法律保证

目前应主要抓好两项工作:一是抓好单项法规的建设,如农民养老社会保险法、农民医疗社会保险法、农村工伤社会保险法、农村扶贫与灾害救济社会保险法,等等。二是抓好地方性的法规建设。政府除了建立一套立法体系外,还应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加强对农村社会保障工作的监督。

2.加强政府投入

农村社会保障制度需要政府适当的财政支持,尤其是一些基本性保障项目,如社会救助、养老、医疗等项目。政府财政支持农村社会保障事业,一方面体现政府对农村居民保障的责任;另一方面体现了政府的公平。同时,还应积极引导社会各方力量投入农村社会保障,构筑完整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二、财政支农政策的整合

以上财政支农政策的实施并不是孤立的,彼此毫无关系的,而是相互协调、相互影响的。这些政策之间有先后之分,主次之分,层次之分。构建新的支农政策框架要求我们整合这些政策,协调其关系,对其作连续动态安排,发挥其整体功能。

(一)协调政策间的关系

第一,就财政贴息政策而言,其内容可以归入到补贴政策中。因为,财政贴息是指政府代企业支付全部或部分银行贷款利息,是财政对企业生产成本的补偿。因此,从本质上讲它是一种间接的补贴政策。另一方面,从财政资金的作用机制来看,财政农业补贴是通过直接的财政投资,吸引社会资金的大量投入,而财政贴息更侧重发挥金融信贷资金的优势。因此,无论从本质上还是资金的作用机制来看,两者都是一种包含的关系。

第二,农业投入政策与农业补贴政策是并列的关系,两者可统一内涵于农业投资政策中,在很多情况下两者的内容也是相通的。但是,两者的作用目标和原理又有些区别。农业投入政策侧重于农业综合生产力的提高,而农业补贴政策更侧重于直接提高农民的收益水平。在当前我国财政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农业投入和补贴都应尽快向WTO规则所允许的“绿箱支持”转移,并有效发挥其“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带动社会资金投入。

第三,农业投资政策与农村税收政策两者无论是对农业还是农民都是一种“取”与“予”的关系,两者必须协调好,否则就会事半功倍。比如,我国政府历来重视农业投入和农民收入问题,但与此同时我国农村的税费负担也居高不下,结果国家财政支出不少,农民的收益却不见提高,不仅浪费了资源还加剧了矛盾。因此,在解决三农问题的过程中,首先要处理好“取”和“予”的关系。国外的经验表明,要保护农业,实现国民经济健康协调发展,就必须对农业实行多予少取或不取的政策,我国亦应如此。

第四,财政扶贫政策和农村社会保障政策的建立主要是针对农民增收和稳定农村经济而言的。这两个政策的实施对于统筹城乡发展、缩小收入差距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财政扶贫工作要求尽快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与之相配套。而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包括建立低保制度、开展农村医疗保障和开办农村养老保险等业务,又可以切断农民致贫和返贫的根源,有助于发展和巩固扶贫成果。从某一角度而言,建立扶贫开发新机制也是完善社会保障的一项内容。因此,这两个政策间应相互搭配,有机结合起来。

第五,农业投资政策、税收政策等各项宏观经济政策要适当偏向于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包括增加财政扶贫资金的投入,增加信贷资金的规模和通过优惠财税政策引导各种经济成分到贫困地区开发等措施。

(二)安排政策实施的次序

以上财政支农政策间的关系要求我们在处理好国家与农民取与予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好财政投资政策的作用,并使财政投资的重点向农村扶贫救济和建立社会保障体系方面倾斜。具体而言,财政支农的优先次序应是:农村扶贫救济和建立社会保障体系的投入,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农业生态建设的投入,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投入和农村产业发展的扶持资金。在需要体现社会公平的事务上,财政无偿投入;在体现经济效率方面(如产业建设),财政侧重是通过间接支持培育和创造环境,减少直接的投入。财政投入要在解决眼前困难的同时,尽可能建立起一种长效机制,最终实现内在造血功能和形成自主发展机制。

参考文献:

[1] 王朝才,傅志华.三农问题:财税政策与国际经验借鉴[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

[2] 苏明.中国农村发展与财政政策选择[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

[3] 杨周,张冬平.WTO框架下农业财政支出政策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

[4] 侯石安.财政农业投入政策研究[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

[5] 孙茂万,李自俊,徐艳芳.对现行农业税制改革的设想[J].财政与税务,2003(1).

[6] 郭琳.公共财政模式下财政支农的理论依据与政策建议[J].四川财政,2002(6).

[7] 李放,张兰.论财政分配政策与“三农”问题[J].财政与税务,2004(5).

[8] 陈华宁,谷雨.欧盟财政支农政策的演变和启示[J].中国农业会计,2003(8).

政策整合 篇4

一、包钢稀土产业整合历程简介

包钢稀土是由内蒙古自治区国资委直属包钢集团控股的上市公司。1997年在上交所上市, 2006年完成股权分置改革, 并开始使用“白云鄂博”注册商标, 2007年经过稀土产业资产重组后, 股票简称变更为“包钢稀土”。在此, 之所以选择包钢稀土作为案例, 是因为它具有三大优势。其最大优势在于稀土资源, 它所开发利用的白云鄂博稀土矿, 约占全世界稀土储量的50%, 这几乎是无法比拟的优势;其次, 它依托自身主导建立的稀土国际贸易公司, 一定程度上增强了稀土定价权;最后, 它通过兼并重组已经逐渐形成从稀土上游选矿、冶炼、分离到下游科研、深加工与应用的完整稀土产业链。这些优势使得包钢稀土在产业整合领域牢牢占据主动位置。

包钢稀土的发展壮大离不开对稀土产业的整合。产业整合初期, 它主要专注于初级稀土产品的开发、生产与销售。随着政府对稀土产业的日益重视, 作为国有稀土企业, 它逐渐承担起政府行政命令。其中, 关于稀土企业统一排产、统一收购、统一定价、统一销售, 统一结算的“五统一”政策, 大幅提高了包钢稀土对北方稀土产业的影响力, 使得冶炼分离企业从一百多家降低至三十多家, 为产业整合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包钢稀土不仅注重横向整合, 也大力延伸稀土产业链, 如通过组建国际贸易公司, 进入销售领域;发起设立包钢天彩科技公司, 进军发光材料行业;全资设立包钢稀土磁性材料公司, 开发永磁材料;控股天骄清美稀土公司, 生产稀土抛光粉材料等。此外, 它还通过控股或参股的形式整合重组包头飞达稀土、金蒙稀土、红天宇稀土磁材、五原润泽稀土、新源稀土高新材料等公司。随着产业链进一步的延伸, 公司实力不断壮大, 为顺应国家稀土产业整合战略布局, 包钢稀土于2014年底正式更名为“北方稀土”, 完成了又一大历史跨越。通过兼并重组以及对深加工领域投资, 包钢稀土基本实现了产业链一体化的产业布局, 迎来更大的发展机遇。

二、包钢稀土在产业整合中业绩分析

(一) 经营业绩分析

包钢稀土整合步伐始于2003年, 但真正掀起兼并大潮是在2007年。当年, 包括包钢稀土研究院、天骄清美稀土、瑞鑫稀土、昭和稀土在内的包钢集团内部稀土资产并入包钢稀土。图1显示, 包钢稀土净资产收益率在2007年时达到第一个波峰。可见, 包钢稀土整合当年业绩颇佳;2008年, 包钢稀土最大动作在于收购和发稀土51%的股权, 这被视作北方稀土产业整合的开端, 但其净资产收益率却在下滑。2010年, 包钢稀土南下收购赣州信丰新利稀土48%股权、全南晶环科技49%股权, 并入股持有赣州晨光稀土9.25%股权, 试图在南方稀土市场“分一杯羹”。事实表明, 此次整合提高了包钢稀土盈利能力, 净资产收益率持续上升。2011年, 它完成对华美稀土100%股权的收购, 同时受国家加强产业监管、稀土价格上涨等因素影响, 净资产收益率甚至逼近90%。这两年时间, 包钢稀土在产业整合推动下, 逐步形成跨地区、跨所有制、产业链完整的发展格局, 提升了经营业绩。

然而, 2011年末至2012年, 受稀土产品价格暴跌等因素拖累, 包钢稀土净资产收益率回到15%左右水平, 2012年度净利润同比下降57%, 面临着巨大的业绩萎缩压力, 公司一度陷入停产状态。然而, 包钢稀土的产业整合计划仍在继续。2012年底, 包钢稀土与内蒙古自治区12家稀土上游企业签署《整合重组框架协议》, 重组进行的并不顺利。更悲观的是, 经营业绩依然萎靡, 净资产收益率继续下滑。事实上, 企业非但没能从产业整合的利好因素中提升业绩, 反而带来产能过剩的压力, 包钢稀土已被工信部列入2014年工业行业淘汰落后和过剩产能企业名单, 预计淘汰1.02万吨。

(二) 市场业绩分析

市场业绩以股票的购买持有收益率来衡量。图2反映的是包钢稀土从2006年以来每间隔一年 (按250个交易日计算) 的购买持有收益率 (BHAR) 。BHAR从2006年开始一直呈下降趋势, 2009年触底后反弹, 并在2010年达到最大值, 此后又迅速回落。这表明包钢稀土整体市场走势与大盘基本吻合, 市场仅仅在2009年至2010年间表现出积极反应, 持续上扬, 此时正是稀土概念股受到追捧的开端。尽管包钢稀土兼并重组进程加速, 国家也出台稀土产业扶持政策, 但市场业绩仍然无法止住下滑趋势。事实上, 这与当年7月份开始的稀土产品价格下跌密不可分, 兼并重组的利好因素无法阻止或延缓产品价格下跌的不利, 投资者的市场预期大幅降低, 市场业绩不断下挫。由此推测, 兼并重组并未有效整合企业资源, 进而充分发挥整合效应。包钢稀土仍然面临着产业整合的挑战。

三、稀土产业整合政策评价

对包钢稀土的分析表明, 产业整合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企业业绩, 增强盈利能力与市场价值。但不容忽视的问题是:一方面, 产业整合提升包钢稀土定价权的程度有限, 它仍然面临着产品价格波动的风险;另一方面, 产业整合加剧了包钢稀土产能过剩的压力, 淘汰落后产能的任务比较艰巨。国家出台一系列支持稀土产业发展的政策。2011年国务院发布的《关于促进稀土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可以说是稀土产业的纲领性文件。《意见》指出, 支持大企业以资本为纽带, 通过联合、兼并重组等方式, 大力推进资源整合, 大幅度减少稀土开采和冶炼分离企业数量, 提高产业集中度, 支持企业将技术改造与兼并重组、淘汰落后产能相结合, 加快推进技术进步。2013年工信部等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加快推进重点行业企业兼并重组的指导意见》进一步把稀土列为重点行业, 鼓励大型骨干企业开展跨地区、跨所有制兼并重组;鼓励企业通过兼并重组延伸产业链, 组成战略联盟;鼓励企业参与全球资源整合与经营, 增强国际竞争力。为更好促进产业整合, 2014年国务院又发布《关于进一步优化企业兼并重组市场环境的意见》, 明确要取消和下放部分涉及兼并重组的审批事项, 改善对企业兼并重组的信贷服务, 落实和完善财税政策, 加强产业政策引导, 健全重组的体制机制。

稀土产业政策已经发挥了一定效果, 但仍然存在调整的空间。首先, 稀土企业的整合积极性仍有待提高, 当前的稀土企业整合主要由政府推动, 让企业背上“要我重组”的包袱。正如包钢稀土董秘所言, 包钢稀土并购步骤是按政府安排进行的, 一年之后, 可能会有整合失败的, 但这和市场情况没有直接的关系, 市场是市场, 整合是整合。企业在被动的角色下开展整合, 企业放不下担子, 甩不开膀子, 缺少市场机制约束作用。在整合过程中, 政府要当好服务者与监管者角色, 解决兼并重组的突出问题, 为企业创造公平竞争的外部环境, 同时引导和激励企业自主自愿地参与产业整合。

其次, 产业整合的资源集聚效应仍需要大力挖掘。兼并重组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我国稀土企业竞争力, 包括技术水平的增强、环境污染治理的改善与国际市场话语权的提升等。然而, 现阶段的产业整合效率仍然值得商榷, 稀土企业往往实现了形式上的整合, 规模扩大了, 市场份额提高了, 但企业的资金、技术、人才资源融合并不畅通, 资源无法得到优化配置的现象时常发生。因此, 要加快建立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 完成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 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作用。

最后, 稀土产业整合政策应当注重协调各方利益。稀土资源由地方政府主导, 关系到地方政府利益, 稀土企业也有自身的利益诉求。中央企业与地方政府、地方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地方政府之间存在着激烈的利益博弈, 严重影响着产业整合的进度。因此, 要加快建立健全利益平衡机制, 解决好跨地区兼并重组障碍、民营资本市场准入与国有企业改革等重大问题。总之, 正如包钢稀土的管理者所言, 稀土产业整合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 产业整合不可能一蹴而就, 也不可能一劳永逸, 只有不断狠抓落实, 切实解决问题, 才能有效推动稀土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摘要:稀土产业在我国具有重要战略地位, 产业整合政策关乎稀土产业的健康发展。研究表明, 产业整合对于企业业绩的改善作用有限, 稀土企业仍然面临产品定价权缺失与产能过剩的压力。因此, 当前稀土产业整合政策应当进一步地调动企业整合积极性, 充分发挥资源集聚效应, 建立健全利益协调机制。

关键词:包钢稀土,企业业绩,产业整合,政策评价

参考文献

[1]方辉.包钢稀土开打北方稀土“统一战”[N].中国经营报, 2013-1-28.

[2]曹默.包钢稀土光环褪去[J].企业家观察, 2012 (6) :54-56.

[3]蔡原江.包钢稀土:整合急先锋[J].中国外汇, 2011 (20) :27-29.

[4]熊学慧.包钢稀土进退维谷[N].中国经营报, 2012-10-29.

[5]柳方秀.稀土产业整合:合纵还是连横[N].中国冶金报, 2013-9-19.

政策整合 篇5

据记者了解,有关部门正酝酿出台《关于促进种业改革发展的指导意见》;农业部也正在修订《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办法》。另外,《农作物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修订稿已完成公开征求意见。其中,《农作物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有望率先出台,届时,种业生产及经营准入门槛将大幅提高,且转基因种业的相关准入条件将得到明确。

另外,《农作物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已经完成对外征求意见的工作,或将率先出台。《管理办法》提高了种业的生产准入门槛。其中,“申请杂交稻、杂交玉米种子生产许可证的,注册资本不少于3000万元,其中固定资产不少于1500万元;申请其他主要农作物种子生产许可证的,注册资本不少于500万元,其中固定资产不少于250万元。固定资产中直接用于种子生产的比例不低于70%。”

而生产转基因种子的门槛更高,“申请生产转基因稻、玉米、小麦种子的,注册资本不少于1亿元,其中固定资产不少于5000万元。申请生产其他农作物种子的,注册资本不少于3000万元,其中固定资产不少于1500万元。固定资产直接用于种子生产的比例不低于70%。”

中国种子协会玉米分会会长、秋乐种业总经理李继军表示,面对与国际种业巨头的激烈竞争,中国有必要引导和扶持玉米种企进行重组整合,加速构建中国玉米种业航母的步伐。中投顾问产业研究中心食品行业研究员周思然也指出,产业化、规模化运营有利于优良育种技术的推广,有利于提高粮食单产、解决粮食安全隐患。在解决过度分散问题后,中国种业将迎来大机遇。

未来两三年内中国种业仍处于景气周期中。因为提高制种面积至少需要1~2年时间,先要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且还要考虑农业播种周期。来自各地种子站的信息显示,自2010年起,中国种子行业已经处于触底回升阶段,部分龙头企业正积极谋划抓住机遇进行扩张。

政策整合 篇6

关键词:饲料产业,市场整合,协整检验,误差修正模型

市场整合是指在市场完全竞争的情况下, 同类商品在不同市场上的价格保持同步变化, 是经济资源合理流动的反映, 体现市场运行的效率[1]。饲料产业在我国是一个基础产业, 随着饲料市场的日趋成熟和外资企业的大量挺进, 市场竞争已进入白热化阶段, 但是市场运行是否有效率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迄今为止, 学者们对市场整合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小麦、大米、生猪、养猪业等方面的考察[2,3,4,5,6,7]。目前还没有学者对我国饲料产品市场整合程度进行研究。鉴于此, 本文将在分析我国饲料产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 以猪配合饲料为例, 运用协整检验、误差修正模型等计量方法对我国饲料市场的短期和长期整合关系进行分析, 以期了解我国饲料市场运行效率情况, 进而提出推动我国饲料产业进一步健康发展的政策建议。

1 我国饲料产业发展现状

1.1 饲料产量跃上新台阶, 效益提升明显

我国饲料工业起步于20 世纪70 年代中后期, 经过30多年的发展, 已经成为国民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地位和不可替代的基础产业。特别是20 世纪80 年代以来, 我国饲料产量保持着较高的年复合增长率。从1980 年到2011 年, 全国商品饲料总产量由110 万t增长至18063 万t, 31 年增长164.2 倍[8]。从产品结构来看, 2011 年, 猪饲料6830 万t, 肉禽饲料5283 万t, 蛋禽饲料3173 万t, 水产饲料1684 万t, 反刍饲料775 万t, 其他饲料316 万t, 饲料结构的合理化越来越有利于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和产业整体效益的增加。产量超过1000 万t的省份有广东 (约2095 万t) 、山东 (约2050 万t) 、河南 (约1262 万t) 、辽宁 (约1216 万t) 、河北 (约1150 万t) 、湖南 (约1006 万t) 六省, 总产量合计8779 万t, 占全国总产量的48.6%。我国饲料工业总产值随着饲料产量的稳步增加, 也呈连续增长的良好态势。从1990 年到2011 年, 饲料工业产值由1119 亿元增长到6348 亿元, 年平均增长约249 亿元。

1.2 饲料企业不断发展壮大

2011 年, 我国饲料企业数量达到15354 家, 年产10 万t、50 万t、100 万t的企业数量分别为360 家、33 家、18 家[9]。与2010 年相比, 北京、天津、河北、内蒙古、辽宁、吉林、安徽、河南、湖北、湖南、广西、四川、陕西、宁夏等省份的饲料企业总数呈现出下降趋势, 其他省份则呈增长态势。例如, 黑龙江省饲料企业数量由2010 年的647 家增加至2011 年的862 家, 增长幅度为33.2%;重庆饲料企业数量由2010 年的256 家增加至2011 年的328 家, 同比增长28.1%;广东省的增长幅度也达到了27.2%。从企业类型来看, 饲料加工企业、单一饲料原料企业、动物源性饲料企业的数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 而饲料添加剂企业和饲料加工机械企业的数量则略有减少。从企业性质来看, 私营企业、联营企业、股份制企业、外商企业获得了进一步发展, 企业数量有所增加, 这种产业资本的市场结构决定了较为开放的产业政策, 并形成了竞争激烈的市场结构。从国内饲料企业在国际上的表现来看, 据美国蓝多湖- 普瑞纳公司 (Land O'Lakes Purina) 公布的数据, 2011年全球配合饲料产量在1000 万~2500 万吨的企业中, 我国新希望集团仅次于泰国的正大集团和美国的嘉吉公司, 排名第三;产量在500 万~1000 万吨的6 家企业中有3 家属于我国, 分别是广东温氏集团、中粮集团和东方希望;产量在250万~500 万吨的17 家企业中有5 家属于我国。

1.3 产业体系及链条逐渐完善

我国饲料产业的发展依赖于一个庞大的产业体系支撑和一个完整的产业链条协力。从目前来看, 饲料产业链条的延伸主要集中在饲料添加剂产业、饲料机械产业等方面。作为饲料产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饲料添加剂产业经过多年的发展逐渐形成了自主优势。一是产量增长十分迅速。2011年, 饲料添加剂总产量达到629 万t, 改变了过去依赖进口的格局;二是种类日渐丰富, 已经逐渐呈现出氨基酸、维生素、矿物元素及其络合物、酶制剂、抗氧化剂、防腐剂、防霉剂、微生物添加剂等主要饲料添加剂百花齐放的态势;三是监管日渐规范, 《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生产许可管理办法》、《新饲料和新饲料添加剂管理办法》、《饲料药物添加剂使用规范》等一系列法律法规的颁布实施保证了饲料生产的安全。饲料机械产业起步于20 世纪50 年代, 随着饲料加工工业的兴起, 饲料机械工业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尤其是近年来, 我国生产的饲料机械涉及饲料粉碎机械、搅拌机、颗粒机、冷却机、干燥机、分级筛、提升机、饲料机组、颗粒机组、预混机组等, 不仅能够满足国内市场的需要, 还远销东南亚、新西兰、俄罗斯等国际市场。

1.4 贸易出口波动较大

由表1 可知, 2009-2011 年, 饲料进口量先增长后下降, 出口量则是先下降后上升;在变动幅度上, 饲料出口波动幅度均在40%以上, 大大超过进口波动。具体而言, 2009 年, 饲料出口量大于进口量;自2010 年开始, 饲料出口量急剧下滑, 跌幅接近50%, 而同期进口量则有上升, 进出口差额巨大, 进口量约为出口量的2 倍;2011 年, 出口量虽然有较大幅度回升, 但进口量仍多于出口量。分饲料品种来看, 首先在进口方面, 鱼粉一直是我国主要的进口饲料品种, 2009 年, 鱼粉的进口量达到248.22 万t, 比重接近当年进口饲料总量的三分之二, 排位第二、第三的是菜籽粕和动物饲料, 比重分别为6.97%和5.99%;2010 年开始, 鱼粉的进口比重降至41.17%, 仍为进口比重最大的品种, 玉米饲料的进口量迅速上升, 达到157.32 万t, 占比35.91 %, 位列第二;2011 年, 玉米进口量超过鱼粉进口量, 成为最大的进口饲料品种, 超过鱼粉13.54个百分点, 居第三位的仍为菜籽粕 (10.36%) 。在出口方面, 2009 年, 豆粕的出口量达到222.96 万t, 占总出口饲料的一半以上, 其次为制成添加剂, 占总出口量的14.57%;2010 年, 所有饲料品种的出口量均出现不同程度下跌, 但出口前三位的格局仍未打破, 豆粕的出口量比重下降至44.25%, 为40.63万t, 而制成添加剂和动物饲料则分别升至21.29% 和14.56%, 出口量分别为48.88 万t、33.42 万t;2011 年, 宠物饲料出口量幅度上升, 成为出口比重最大的饲料品种, 出口量达109.66 万t, 其次为动物饲料和制成添加剂, 比重分别为26.12%和15.56%, 出口量分别为85.26 万t、50.79 万t。

2 理论框架与数据处理方法

(单位:万t)

数据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

2.1 理论框架与样本数据

市场整合 (market integration) , 又称市场一体化, 是指在完全竞争市场中, 同类商品在不同市场上价格的一致性变动关系。如果某一产品在某一市场上的价格波动能够引起其他市场上该产品的价格波动, 那么, 这一产品在该市场与其他市场之间存在着整合关系。市场整合的强弱反映了经济资源的流动状况以及市场运行效率的高低。市场整合按照价格反应时间的长短分为长期市场整合和短期市场整合两种。长期市场整合是指两个市场的产品价格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的联系, 且这种联系即使在短期内被打破也能恢复到原来的状态。短期整合是指某一产品在某一市场中价格的变化会立即在另一市场中导致该产品的下一期价格发生变化, 这体现了市场之间产品价格传递的及时性与敏感性。一般地, 影响市场整合程度的关键因素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是生产厂家的数量与竞争程度, 生产厂家越多, 竞争越激烈, 不同市场上的产品价格联动性越强, 市场整合程度越高。二是价格信息的可获得性、传递速度和质量, 该因素可能会引致不同市场之间套利行为的发生, 进而影响到市场的整合程度;三是良好的交通运输条件, 该因素同样是产品在不同市场之间流通以进行套利的重要条件;四是政府实施的经济政策, 在经济政策限制 (例如禁止套利) 的情况下, 产品在不同市场之间流动较少, 市场整合程度可能较低。

我国饲料加工企业较多, 生产企业能够较为容易地自由进入或退出该行业。在政策环境方面, 饲料产业是我国开放较早的行业, 政府对饲料产业发展干涉较少, 因此, 饲料产业基本满足市场整合研究的条件, 即完全竞争市场。根据市场整合的定义可知, 价格是衡量产品市场整合程度的重要测度工具。基于此, 本文使用饲料价格来衡量饲料市场是否实现了市场整合。市场整合模型的前提是产品是同质的, 由于饲料的品种很多, 根据数据的可得性以及品种的代表性, 本文中选取猪配合饲料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的价格数据是2003年1 月到2010 年12 月的全国30 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月度数据 (不包括西藏) , 本数据主要来自《中国畜牧业年鉴2011》, 对于部分省份在个别月份缺失的价格数据, 采取前后月价格的平均值作为代替。饲料产品属于大宗运输商品, 其销售半径受运输条件影响大。对饲料生产厂家而言, 首选的销售市场是相毗连的省份, 因为地理位置关系, 临近的省份彼此贸易往来频繁, 且交通运输条件更加便利, 运输成本相对较低。因此, 本文在协整中采取临近省份相配对的方式进行检验, 根据我国地图共得到64 对相互毗邻的市场。

2.2 研究方法与模型

2.2.1 协整检验

如果两个时间序列本身非平稳, 而其某种线性组合却是平稳的, 我们称二者之间存在协整 (cointegration) 关系。要证明是否存在市场整合关系, 协整检验是一个有效的方法, 其主要步骤如下[10]:

(1) 价格时间序列的平稳性检验。对于两个时间序列, 只有是同阶单整时, 才可能有协整关系, 因此, 在进行协整检验之前, 需进行单位根检验 (Unit Root Test) 以确定序列平稳阶数, 一般采用扩充的迪基- 富勒 (ADF) 检验方法。ADF检验方程为:

式 (1) 中, △yt=yt-yt-1, yt为时间序列, α 为常数, δ、λ、β、为系数, εt为误差项。检验假设为:H0∶ρ=0;H1∶ρ<0 。运用参数t统计量判断是否拒绝原假设, 若是, 则说明序列yt不存在单位根, 是平稳的。

(2) 协整检验。1987 年, Engle与Granger为检验两变量和是否存在协整关系提出了两步检验法, 即所谓的EG检验。对已证明是同阶单整的两个时间序列, 用一个变量对另一个变量进行回归, 方程为:yt=α+βxt+εt, 用分别表示系数 α、β 的估计值, 则模型的残差估计可表示为:。若 ε~I (0) , 则掊t和yt之间存在协整关系, 协整向量为 (1, -β) , 协整回归方程即为yt=α+βxt+εt。

2.2.2 误差修正模型

协整只能用于长期整合关系检验, 而对于存在长期整合关系的市场间是否存在短期整合关系, 需运用修正误差模型 (error correction model, ECM) 进行检验。Davidson, Hendry, Srba和Yeo于1978 年提出该模型的基本形式, 即DHSY模型:

(2) 式中的ecm即误差修正项。模型的意义可通过ADL (1, 1) 予以解释, ADL (1, 1) 模型为:

整理可得:

(4) 式即误差修正模型形式, 其中, 误差修正项为, 即 (2) 式中的ecm。如果变量xt和yt间存在长期均衡 (协整) 关系, 即, 式 (4) 中的ecm就可改写成为如下形式:因此, ecm反应了变量在长期稳定关系中短期波动的偏离程度, 即均衡误差。

3 中国饲料市场整合的实证研究

基于以上方法, 本文利用Eviews5.0 软件对数据进行协整检验与误差修正模型检验。首先进行时间序列平稳性检验。表2 显示了平稳性检验结果, 其中, 所选的30 个研究对象的ADF值均大于显著性水平为1%的临界值, 所以不能拒绝原假设, 序列存在单位根, 是不平稳的。在经过一阶差分之后所得到的序列是平稳的。因此该序列符合协整检验水平不平稳、同阶差分平稳的要求, 可以进行协整检验。

注:1不含截距项与时间趋势;21%、5%、10%显著水平下, 临界值分别为-4.059、-3.458、-3.155。

3.1 长期整合关系

由表3 可知, 所进行配对的64 对市场均存在长期整合关系, 其中, “湖南- 湖北”、“湖南- 重庆”等2 对市场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上拒绝原假设, “河北- 河南”、“甘肃- 四川”、“贵州- 湖南”等7 对市场在5%的显著性水平上拒绝原假设, “北京- 天津”、“浙江- 安徽”、“山东- 河南”、“甘肃- 宁夏”等55 对市场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拒绝原假设。说明我国毗邻省区饲料市场价格之间存在着长期的、稳定的联系, 具有很高的市场整合程度。从长期来看, 我国饲料市场形成了一个均衡的系统, 运行效率良好, 饲料产业整合程度高, 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饲料产业良好的发展势头。

注:1L为残差检验的滞后项数, 残差检验中不含常数项与趋势项;2ADF临界值分别为-4.058、-3.458、-3.155;3 ***、**、* 分别表示在1%、5%、10%的水平下显著。

3.2 短期整合关系

短期整合是指某一时期某市场的价格变化会立即引起另一市场上该产品价格的变化, 反映了市场间的产品价格信息传递的及时性以及价格反应的敏感性。表4 显示了我国饲料市场短期整合检验结果。由表4 可知, 在64 对存在长期整合关系的市场中, 有53 对市场存在短期整合关系, 占比为82.81%, 说明饲料市场短期整合程度低于长期整合程度。从误差修正系数看, 修正系数都是负向, 其中, 有26 对市场价格修正的幅度小于30%, 仅有7 对市场价格修正的幅度大于50%, 这表明大部分市场间的价格调整幅度较小, 我国饲料产业市场短期整合效果较弱。

中国饲料省际市场的短期整合效果较弱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市场的有效运行离不开良好的交通、信息等基础设施条件。在所进行配对的市场中, 虽然地理位置毗邻, 但是自然条件等原因造成交通运输不便, 大大减少了市场间套利行为发生的可能性, 如地处西南地区的广西与贵州、广西与湖南、贵州与湖南等市场间均不存在短期整合关系。信息在市场间传递的及时性和准确性也会影响市场整合程度。交通运输条件如未能与信息传递匹配会导致经销商不能及时调整产品数量, 进而使得一个市场价格的波动对另一市场价格的影响较小。另外, 我国饲料行业的市场集中度不断提高, 区域带分布明显, 2010 年, 我国饲料年产千万吨以上的省份达到5 个, 分别为广东、山东、辽宁、河南和河北, 这些省份对周边省份产生了强有力的辐射作用, 有效促进了市场整合, 而辐射省份间的整合程度则较低。如河南- 湖北、河南- 安徽均存在短期市场整合关系, 而湖北- 安徽则不存在短期市场整合关系, 吉林、辽宁、内蒙古三个市场间同样存在此种关系。另外, 短期整合关系不存在也有可能由流通渠道相对稳定以及市场运行机制相对独立造成。据统计, 2010 年我国饲料生产企业有10843 家, 平均每个省有361 家。这些饲料企业将饲料市场分割成无数块, 从短期来看, 每一块都是相对独立的市场, 在每个市场中都有独立的价格运行机制, 受其他市场的影响较小, 因而我国饲料市场短期整合程度较低。

注:1Y:存在短期整合关系, N:不存在短期整合关系;2误差修正模型的滞后阶数为1, 95%可信度下的临界值t=2.92。

4 主要结论与政策建议

通过分析我国饲料产业发展现状, 发现近年来饲料产量不断增加, 效益提升明显, 饲料企业不断发展壮大, 逐渐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产业体系及链条, 同时也存在贸易出口不稳定的问题。协整检验和修正误差模型检验的结果表明, 我国省际饲料市场存在长期均衡关系, 运行效率良好, 短期市场价格整合程度相对较低, 导致市场价格短期整合效果较差的因素可能是多方面的, 如交通运输条件、信息通达度、市场主体以及制度安排等。政府应对症下药, 采取针对性措施, 以促进饲料产业更好地发展, 具体而言:

4.1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提高交通运输水平

交通运输水平的高低是影响饲料市场整合效果的重要原因。近年来, 我国水陆交通均取得了较快发展, 现代化交通设施覆盖面、运行速度均有了较大改善, 运输效率也有了明显提升。交通运输水平的提高也提高了饲料市场的整体运行效率, 促进了市场的长期整合。但具体到各个地区却不尽如此, 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 地区差异大, 各地交通运输条件差异明显, 进而影响了市场整合。如贵州、广西、重庆等省份, 位于偏僻的西南高原山区, 交通运输条件较差, 导致其与其他市场间的整合关系不明显。因此,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尤其是经济落后地区、偏远山区的交通设施建设, 能够有力地促进饲料市场短期整合。

4.2 加强信息化建设, 增强市场透明度

市场信息也是影响饲料市场整合的重要原因, 价格传递的及时性和准确性会对市场短期整合产生重要影响。增强市场透明度即提高市场主体对市场条件的认识程度, 使其能够及时获得完整准确的商品数量、质量、价格等方面的信息。具体而言, 一方面, 要充分利用电视、报纸、广播、网络等媒介建立信息传播体系。充分合理利用各类农业电视节目, 增加新闻报纸对饲料市场信息的宣传, 建立饲料产业专业网站, 实现市场信息共享, 通过各种渠道实现信息及时准确传达, 使各市场主体能随时把握市场动态;另一方面, 要建立饲料市场信息官方统计和公布制度, 使市场参与主体更好地了解即时信息, 以便做出正确决策。

4.3 重视政策扶持工作, 改善外部环境

政府放宽约束, 实施积极的扶持政策会为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从而有利于市场发育, 促进市场整合。在《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农业部< 关于促进饲料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等积极政策的影响下, 饲料产业取得了较快发展, 涌现出了一批综合实力较强的饲料企业, 大大促进了饲料产业的市场整合, 提高了饲料市场的运行效率。为进一步推进我国饲料产业的持续发展, 国家应鼓励饲料龙头企业与养殖企业之间联合发展, 或是出台有力的措施推动中小饲料企业之间的合作, 为饲料市场整合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4.4 走“科技兴饲”之路, 同时积极参与国际竞争

目前我国饲料行业的配方技术结构仍以玉米- 豆粕型为主, 但是豆粕、玉米等大宗原料对外依存度越来越高, 受国际市场影响愈来愈大。因此, 如何突破现有的配方技术, 开发新的原料和替代品, 不断强化饲料质量安全评价, 成为增强企业综合实力, 提高竞争力的重要挑战。要加强新型饲料品种的研发, 提高优质饲料的供应能力[11]。此外, 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 饲料企业要积极“走出去”, 参与国际竞争, 充分利用国内外资源, 突破原有的市场和地域空间限制, 整合国内国际两个市场, 实现多元化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怡, 周应恒, 赵文, 等.中国苹果市场整合程度及价格波动规律研究[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2008, 31 (1) :112-117.

[2]万广华, 周章跃, 陈良彪.我国水稻市场整合程度研究[J].中国农村经济, 1997 (8) :45-51.

[3]喻闻, 黄季焜.从大米市场整合程度看我国粮食市场改革[J].经济研究, 1998 (3) :50-57.

[4]黄新飞, 欧阳艳艳, 汪璐.外部供给、市场距离与中国粮食市场整合研究[J].统计研究, 2013, 30 (9) :50-56.

[5]杨朝英.中国生猪市场整合程度研究[J].技术经济, 2009, 28 (8) :45-49, 59.

[6]田晓超, 聂凤英.我国生猪产销区间空间市场整合研究[J].中国畜牧杂志, 2010, 46 (8) :34-38.

[7]郭利京, 胡浩, 李春燕.中国养猪业市场整合研究[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1, 11 (1) :59-64.

[8]陆泳霖.纵论当前我国饲料行业发展形势[J].中国饲料, 2013 (5) :1-6.

[9]李大鹏, 陆泳霖.2011年全国饲料工业生产形势概况[EB/OL].http://www.chinafeed.org.cn/cms/_code/business/include/php/3144356.htm’2012-8-27.

[10]易丹辉.数据分析与Eviews应用[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2.

政策整合 篇7

3月12日, 工信部电信研究院院长曹淑敏透露, 工信部今年将主导一系列工作推动“三网融合”启动实质进程。其中包括:国家级广电网络公司将于上半年内挂牌;工信部将出台新修订的电信业务分类目录, 并依据目录对广电及电信运营商将分别发放双向接入牌照等。由此, 广电终于顺利获得宽带经营牌照, 并初步形成了运营主体, 这一主体接下来能发挥多大作用, 仍然要划上一个问号。

三网融合自提出之日起, 广电运营商的分散格局以及网络建设推进缓慢等因素严重影响了广电NGB网络的建设进度, 与此同时, 广电总局与工信部之间的利益博弈也导致三网融合陷入僵局, 业界对于三网融合虽多有期盼, 然而结果总事与愿违, 单就国家有线网络公司挂牌一事, 去年就屡次提及。此次工信部的加入将直接推动“广电国家队”的挂牌成立, 成立之后的运营及NGB网络建设将是其主要任务, 能否形成如三大运营商般的全程管控考验着广电系的革新能力, “全国一张网”的统筹管理仍面临巨大挑战。

广电一张网仍面临多项挑战

多位受访专家表示, 三网融合的技术问题已经得到解决, 体制、政策层面的障碍才是三网融合推进受阻的关键。单就广电系统而言, 各省、地市、县广电公司多是独立运营, 一省一网的改造就存在较大难度, 数据显示, 目前只有25个省市完成或基本完成省网的整合, 同时各地方广电的网络基础、出资结构及经营情况存在较大差距, 为全面整合带来较大难度。2011年, 几度传出广电总局即将成立“国家有线”的消息, 然而由于整合难度大及各种复杂原因, 导致挂牌计划夭折。广电整改的高难度也让欲大举进入广电市场的企业望而却步。三网融合对于投资的拉动效果毋庸置疑, 缺乏明确的政策引导, 拉动效果难以显现。国家有线网络公司上半年内挂牌, 将为上下游产业链的发展带来较大的利好因素, 僵局有望打破。

不过, 成立国家有线网络公司并不意味着广电已完成对各地网络的网络整合, 实质为“先挂牌, 后整合”。各地广电整改的进度缓慢, 已经超出原计划所规定的时间, 目前的策略也有利于保障三网融合的实施。挂牌后的国家有线网络公司将成为广电参与三网融合的主体。与此同时, 工信部向其颁发双向接入牌照, 将有利于广电运营商合法开展宽带接入业务, 拓展新型业务模式。目前而言, 国家有线网络公司全面运营所存在的主要问题在于资金的注入方式, 据悉, 前期中央财政直接拨款的可能性较高, 中央财政或将出资45亿元 (人民币, 下同) 左右, 用于总公司平台的先期搭建, 其中包括总公司基本框架的组建费用和播控平台、网间结算等业务总平台的搭建费用。

长远考虑, 国家有线网络公司的挂牌成立是政策出台后的必然结果, 对于广电系统而言, 真正的挑战在于对国家有线网络公司的运营。首要问题在于资金短缺, 根据目前的消息, 中央财政所拨款项有限, 而要实现广电全国一张网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 而广电系统盈利有限, 无法独立承担网络建设、运营维护等各种支出;目前各省市广电公司的网络基础主要在城域网层面, 双向网改仍然没有全面实现, 仅处于初步阶段, 而且由于缺乏足够的干线资源, 骨干网仍需要重新建设, 各省网之间的互联互通也需要进一步完善, 不同区域网络的巨大差异, 需要较长时间的建设改造才能实现;如何对各地方广电进行有效的资产整合亦需要较长时间的投入, 一些地方广电已经上市, 通过行政手段难以实现对其整合, 资产整合难度较大, 另外部分地方广电亏损严重, 整合后将面临较大的资金漏洞, 亦需从长计议。

战略转型迫在眉睫

政策层面的开闸对三网融合的推进作用非常显著, 而且三网融合第二批试点城市的开启也将进一步推动三网融合不同地区模式的发展, 这对于整个产业链的推动作用也非常明显。《通信世界周刊》特邀上海贝尔广电大客户部总监吴晓、烽火通信行业网营销中心副总经理李铿两位专家共同就这一话题展开了深度探讨。

《通信世界周刊》:

由于体制方面的原因, 三网融合的推进工作一直受阻, 广电与电信之间的利益纠葛持续不断, 此次工信部表态将对广电及电信运营商发放双向接入牌照, 对于三网融合的推进将起到哪些实质性的作用?

李铿:

双向接入牌照的发放对于三网融合的发展而言无疑是一针强心剂, 这也意味着“国家广电网络公司”将成为中国又一个全国性的通信网络运营商, 并获得与中国电信、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在宽带接入方面的平等竞争权力, 从体制上解决了准入问题。但同时, 我们也要看到, 只有“国家广电网络公司”能够真正接受工信部的监管, 同时在有线电视业务方面真正放开, 三网融合才能够有一个健康的发展。

《通信世界周刊》:

自2010年实施三网融合以来, 广电基本以各自为战的方式对本地的有线网络进行改造, 且资金有限, 改造力度不大, 国家有线网络公司的成立对于各地网改以及资金投入上将带来哪些裨益?

吴晓:

国家有线网络公司的成立, 无论对三网融合还是对广电发展本身都将是一个里程碑, 通过在全网层面的互联互通和对内容创新基地的规划, 必将带动整个产业的换代升级, 使广电行业焕发新的生命。

李铿:

在过去这么多年的发展中, 广电各自为战的方式造成了区域发展的不平衡, 技术标准的不统一, 同时网络建设的成本相对偏高。国家有线网络公司的成立, 对当前正在进行的各省公司整合将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同时随着“全国一张网”的逐步形成, 国家有线网络公司将可以从技术标准、应用模式方面来制订统一的标准, 推动全国均衡发展。同时也可以引入运营商集采模式, 在全国范围内统一产品要求, 降低并统一各类产品的价格, 减少网络建设成本。

运营将是新广电真正挑战

《通信世界周刊》:

从广电目前的盈利模式来看, 相比电信运营商仍有较大差距, 结合今年政策层面的放开情况, 您是否看好接下来广电新型业务模式的开拓以及利润较大幅度的增长?有哪些潜在的隐忧?

吴晓:

如果单纯从营业收入上看, 广电的确和电信运营商不在一个级别, 但广电也有独特的视频和内容资源的优势, 并有一个覆盖城镇家庭的宽带网络和忠诚的客厅电视客户群, 如果在网络建设、业务创新上借鉴国内外先进运营经验, 合理规划, 一定会有光明的前景。广电毕竟是从原来单一的广播电视业务转型发展成为多业务运营商, 这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综合课题, 如何成功地运营是新广电真正的挑战。

李铿:

政策层面的放开, 必然有助于广电在新型业务模式上的开拓, 但我们看到, 传统的电信运营商不论是在业务能力、网络运营能力、盈利能力等方面来说, 都有较大的优势, 双向接入的放开, 也必然会让广电面临原有电视业务用户的流失。可以说, 未来广电发展的好坏, 能否推出有竞争力的“新业务”是非常关键的。对于利润来说, 个人认为, 电信业务的利润从来不是一次性获得的, 只有通过降低网络建设和运维成本, 提升服务水平, 在获得长期稳定用户的情况下, 才能获得持续性利润。

《通信世界周刊》:

据了解, 国家有线网络公司成立后, 国家层面将会对广电注入一定的启动资金, 同时根据中国信息化研究中心此前发布的数据预测, 未来三年内, 三网融合将启动的相关产业市场规模达6880亿元, 您如何看待接下来广电市场所拉动的投资规模及下一步的投资重心?

李铿三网融合健康发展将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持续拉动通信建设的投资, 这对于通信产业是一个利好。对于广电而言, 由于原有网络建设相对不足, 在未来几年内如何建设一张满足广电业务需求的, 同时又能满足未来新业务承载的通信网络将是重点。

双向网改技术标准亟待统一

《通信世界周刊》:

此前广电各地都在加大对于双向网改的建设力度, 然而技术选择的多样化也导致了各地基础网络的差异性较大, P O N+E o C、C M T S+C M、F T T H等接入技术, 甚至单就EoC设备一项就存在较多的技术标准, 您如何看待目前的这种现状, 下一步是否会有所改观?

吴晓:

统一规划和统一的标准规范将为广电有线网络的运营带来极大的便利, 并避免投资浪费, 还能体现全国一盘棋的广电整体优势, 这将是必然的趋势。

李铿:

这个问题也将是新成立的国家广电网络公司所要面对的主要问题之一, 同时也是国内主要设备制造商非常关注的问题之一, 只有统一了标准、有了成熟的广泛推广的应用模式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当然, 这还要看各省公司的整合是否能顺利完成。

《通信世界周刊》:

贵公司一直以来都深耕广电行业, 在目前的这种大背景下, 贵公司是否会做一些战略性调整, 将重点加强哪些产品线, 另外对于今年贵公司在广电行业所占的份额有何目标?

吴晓:

上海贝尔将广电作为重要战略市场, 并将相应资源向广电市场倾斜。我们愿意把外方股东阿尔卡特朗讯集团在全球尤其在北美与Comcast、TWC、CoX等合作的丰富经验与广电分享, 在OTN、IP城域网、接入和三屏融合等领域提供适合广电的解决方案, 同时我们期待构建与广电战略层面、长期深入的合作, 实现双赢, 延续我们在电信领域的成功。

李铿:

政策整合 篇8

《新牧区建设与牧区政策调整》以内蒙古33个牧业旗县为例, 对多年来政府牧区政策进行了全面回顾和再思考, 从牧区生产发展、牧民收入增长、牧区乡风文明和牧区民主管理等四个方面阐释了如何发挥好政府政策的管制功能、引导功能、调控功能和分配功能。纵观全书, 在研究方法和思路上突出五大特点。

充满大爱的人文关怀。新牧区建设过程中, 在强势者声音巨大、牧民话语被淹没的情况下, 学者的学术责任就表现为充满大爱的人文关怀:通过反映民声来实现民主和改善民生。在民生方面, 盖教授认为:牧民人均纯收入增长趋缓、贫困化严重、收入差距大, 要从实现牧民收入多元化、加大补贴力度、健全社会保障机制、建立专业合作社等方面促进增收。

深入实地的调查研究。在该书的绪论中作者写到:“本书是用手写就的, 但更是用脚走出来的。”作者及课题组成员历时6年对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兴安盟、通辽市等8个盟市的29个牧业旗县进行了全面调研, 曾深入牧民蒙古包、专业合作社、牧业管理部门进行了大量访谈, 了解了牧区发展及牧业政策变迁的历史, 厘清了各项牧业政策的主要措施、实施过程、牧民评价及政策效果, 为研究的针对性和政策的可操作性奠定了基础。

系统全面的对比分析。没有对比就没有鉴别。为探寻可操作的牧区政策, 盖教授以开阔的视野对每项政策都给予了历史的和世界的参照物。在阐述牧区生产发展时, 指出建国前我国历朝政府一直都有在草原牧区进行种植业的政策偏好。在阐述牧区民主管理时, 列举了美国、丹麦和澳大利亚等国牧区合作社的案例, 说明通过建立合作经济组织能有效改善牧民交易条件, 降低交易成本, 抵御其他利益集团的侵蚀。

对立统一的辩证思维。针对牧区的复杂性, 盖教授提出:研究要坚持辩证的思维方法。他说:在牧区甲地认为是正确的样本, 在乙地马上就找到反证 (如牧区围封转移) ;经济视角认为正确的, 文化的视角迅速就宣判为谬误 (如草原文化与现代化的关系) ;某项政策短期来看是利益, 长期来看就是亏损 (如牧区开矿) 。因此, 在制定牧区政策时必须“两手都要硬”, 既要对牧民进行补贴, 又不能使之成为“等靠要”的群体;既要保存游牧经济的合理内核, 又要与现代化相结合。全书通过65个专题案例说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重要性。

前瞻可行的对策建议。基于对牧区特有问题的调研和分析, 盖教授提出了“建立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的牧区决策机制”, “摒弃不恰当的草原工业”, 发展环保畜牧业、循环型草业和生态旅游业, “优先将牧区非集体组织成员转移离开牧区”, “建立生态复合型多层次补偿模式”等对策。这些对策与国务院近期公布的《关于促进牧区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中的“坚持生态优先”、“坚持改善民生”、“建立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积极发展牧区特色优势产业”等观点极其相似, 印证了研究成果的科学性和对策建议的可行性。

上一篇:建设单位与工程造价下一篇:创意改变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