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整合(共12篇)
城市整合 篇1
随着国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私家车成为了大多数家庭的生活必需品,这为城市交通带来非常大的负担,再加上城市人口爆炸性增加,外来人口大量涌入,城市建筑不断增加,而且各个建筑独立封闭,阻碍交通空间的顺畅性,导致城市发展面临极大挑战。基于这些问题,不得不改变老式的城市建设理念,以人为本,合理创新,更加科学的整合城市建筑空间与交通空间,充分利用空间资源,不仅在二维空间里调整空间利用,更应试着在三维空间中将建筑物与交通空间反复穿插应用,将建筑空间和交通空间充分融合在一起,解决交通拥堵以及城市住房问题,城市的可用空间得到大大增加的同时,城市设计者就可以有更多的思路来设计居民的文化设施,加大绿化面积,建立新的富有活力的城市建筑系统,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化发展。
1建筑空间与交通空间整合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建筑空间与交通空间的合理化整合可以有效为城市发展建设带来很大的经济收益,同时也为城市的长久可持续发展铺设了基础。对于当下而言,更合理地利用空间资源可以有效缓解城市住房紧张问题,并在很大程度上解决城市交通问题,为城市的发展做出很大贡献。然而想要合适整合建筑空间和交通空间却面临着很多难题,科学技术方面的不足、整合形态与周围环境的协调性、现有的城市建筑的对规划的限制和交通空间的不合理利用等都是有待解决的问题。
1.1先进技术的引进与推动
社会的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的进步,想要更好的建设城市文明,充分利用空间资源就必须有先进的科学技术做保障。同时,为了迎合建筑空间与交通空间的整合,新的建筑形式必然不同于老式,会采用很多新式的建筑结构,这就需要有先进的设备、高强度的材料以及高精的的操作相互结合来完成。再加上在整合过程中还会有其它的问题产生,这就要求有相当先进的技术与操作人员才能完成对城市建筑结构与交通结构的整合。
1.2整合建筑之间的连续性差,无法完成交通运输
城市建筑空间与交通空间的整合是建立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进行的,很多建筑的联系部分不可能做的和公路一样,所以大都用来供城市居民散步观赏。而这对交通运输方面的帮助几乎是微乎其微的,空间利用率是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但是却并没有很好的整合建筑空间与交通空间的联系。同时,如果这些建筑不能为居民提供足够多的便利,那么反而会成为空间和材料资源的浪费。比如很多城市都会在公路的交叉口修建公园,但是这些地方很多都远离居民区,而且周围车流量大,这就会导致很少有人进去观赏,不仅达不到承担交通功能的目的,还造成了很大的浪费。
1.3整合形态与原有建筑不协调
对城市建筑空间与交通空间的整合是在原有的城市建筑基础上进行的,这就会导致原有建筑对整合方案的限制,新的整合空间如果不能很好的与原有空间结合反而会破坏城市的建设,比如现在很多城市都会修建天桥等来方便人们的出行,这虽然在实际作用上给予居民很大的便利,然而在城市美观上它们却显得和周围的环境格格不入,破坏城市面貌。同时,想要完成整合需要长时间的进行和大量的人力财力的投入,制定长久地计划,坚持并不断改进才能完成,这就对政策的执行力度有了很高的要求,很多小城市中某些建筑修建一半然后转而修建其它建筑的现象并不少见。建筑空间与交通空间的整合将使建筑建设更规范化、合理化,为城市的长久发展带来巨大好处。
2城市建筑空间与交通空间的整合策略
结合以上对当下城市建筑空间与交通空间的整合现状及面临的难题,并考虑人性化设计理念,可以得出一系列的关于整合的设想。应积极应对社会中的问题并敢于创新,坚持整合方案,为城市的交通问题、住房问题以及可持续发展问题提供有效的贡献。
2.1城市建筑空间与交通空间的整合原则
首先,城市建筑空间和城市交通空间相互影响,共同存在。想要完成对他们的整合应该坚持互动兼容性的原则,保证在同一空间中建筑和交通都可以进行,并且相互之间不会影响。同时要保证功能运作时间的互补性,比如上下班时间的车辆高峰期保证它的交通空间特征,而在居民活动热闹的时候,比如傍晚,又可以用来供城市居民娱乐。两种功能的互补和独立进行是建筑空间与交通空间整合的必要条件。
其次,对城市空间的整合主要目的是为了给居民更好的生活换件,创造更便利的生活环境,因此在整合的过程中还要保证人性化原则。放弃那些不切实际、不合人性的想法,从人们的需要出发设计方案,进行人性化建筑空间与交通空间的整合。
最后,在保证合理化的前提下还要保证整合的安全性以及生态型原则。安全作为日常行为的一大准则在哪里都是不容忽视的,所有的建筑设施都必须在保证周围人员安全的前提下才可以完成建设;保证了人的安全以后就不得不考虑其他生物的生存环境,而且也为了城市长久的发展,坚持生态性原则保证了人类社会与大自然的和谐相处,敬畏自然,保护生态环境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
2.2城市建筑空间与交通空间整合的方法及设想
2.2.1充分考虑交通空间应用,对地面建筑进行整合
在地面部分,城市的建筑空间与交通空间完全混合到了一起,对此常用的整合方法包括商业步行街、城市的公交路线穿过建筑内部,或穿过建筑底层如地铁等。社会总是在不断发展的,未来可能出现更多的空间整合方式,比如说轨道交通站与房屋整合到一起、商业区与城市交通步行系统的整合、城市汽车穿过居民建筑的整合等。
2.2.2充分挖掘空间的利用潜力,在三维空间中进行整合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越来越不满足于地面上的生活,向高空中的空间发展就成了一种新的发展趋势,而且在城市人地矛盾日益激化的今天,城市的建筑将越来越高层化和地下深层化,主要体现在高层建筑的办公化应用和地下建筑的娱乐、停车等的应用以及地铁的运行。在将来可能出现空中步道、空中轨道等设施来整合建筑空间和交通空间。同时为了缓解城市压力,可以在社区在周围建设服务设施齐全的高密度结构建筑群,是市民在住宿区附近就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大部分问题,减少市民对公路的利用率,以此来完成对交通空间和建筑空间的整合。
2.2.3建设高密集型建筑群,小范围内规划建筑空间和交通空间
这种建筑群具有开放性、简约化的特征,会有大量市民生活在小范围中,要求人人都能享受范围内的所有服务项目并营造和谐的生活氛围,不仅是市民之间的和谐相处,还有人与社会的和谐,人类社会与大自然的和谐相处。这种生活模式对周边的生活环境及其中的居民都有很高的要求,不过另一方面来看,从小范围内更容易完成对建筑环境和交通环境的整合,将城市划分成一个个小的建筑群,从零到整地进行空间整合,完成整体的整合,保证城市的长久发展。
3总结
城市建筑空间与交通空间的整合大大提高了人们对城市的空间利用率,对于我国这样的人口大国来说它的重要性是不可替代的,为我国城镇化发展做了良好的铺垫,也为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提供了很好的解决方法。它的未来发展方向是非常广阔的,所以要研究的东西也还有很多,针对不同的生活环境和不同的生活方面都有其独立的研究内容。为解决城市的人地矛盾和交通拥挤问题,保证城市的长久发展,城市建筑空间与交通空间的整合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毛大鹏.城市建筑空间与城市交通空间的相互整合分析[J].中华民居,2013,(30):338-339.
[2]何培志,郭才军.城市建筑空间与交通空间的整合关系分析[J].美与时代·城市,2014,(2):19-19.
[3]梁世强.城市建筑空间与城市交通空间的整合设计探究[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6,(16):647.
城市整合 篇2
据悉,西宁市组织所辖四区确定了“打造城市党建联合体”工作目标和“1+4+N”运行机制,制定了实施意见,结合实际,梳理工作措施,以4个“社区党建核心区”为基础,按照“1+4+N”的思路,建立了1个总联盟,4个子联盟和N个成员单位的城市党建联盟架构。目前,联盟已覆盖省、市、区、街道、社区五级226个成员单位。
同时,西宁市整合优势促融合,市、区党建工作领导小组为各子联盟制定党建责任清单,在子联盟办公室的指导下,相关社区牵头,联合各类党组织共同“领单”,分工完成年度党建工作任务,保障工作顺利开展。西宁市在各区投入资金近1000万元建设19个活动场所,市级层面打造30个城市基层党建区域化活动阵地,供联盟内无活动场所党组织使用。各子联盟统筹选聘41名党建工作指导员,推动非公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党建工作。
【党委党建范文】二
“小个专”党建不但为流动党员找到了“家”,更为他们搭建了创业创新、发挥作用的平台。新华社发
在市场主体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和专业市场(以下简称“小个专”)数量庞大、领域广泛,从业人员众多,是我们党执政的重要群众基础。“小个专”市场主体具有规模小、分布散、类型多、变化快的特点,党建工作不能简单照搬照抄规模以上企业的方式方法。
近年来,广东省东莞市贯彻落实国家非公党建工作部署,积极推进“小个专”党建工作,扩大两个覆盖面,将党建与市场监管融合发展,成功串起散落的“红色珍珠”,形成了具有东莞特色的“小个专”党建新格局,其工作思路与实践探索值得思考、借鉴。
1、破解“小个专”党建难题
东莞市非公企业党组织覆盖率达91.5%,剩下的8.5%主要是党员数量相对稀少的“小个专”经济组织,一定程度上讲,“小个专”党建是东莞市非公党建的短板。截至3月中旬,东莞共有小微企业323269户,个体工商户602671户,专业市场345个,占全市市场主体的89.53%。为有效打开工作局面,东莞市探索建立起“党委统一领导,工商部门具体指导,属地协同推进”的“小个专”党建工作机制,取得了扎实成效。
“小个专”党建工作量多面广,类型复杂、任务繁重,东莞市积极探索建立适合“小个专”特点的组织管理模式,破解“小个专”党员发现难、组织难、管理难的问题,主要做法有:
创新改设党总支。开创性地将33个镇(街)工商分局党支部全部按规定改设为党总支,直接领导下辖的分局机关党支部、新成立的“小个专”党支部以及个私协会党支部,原归属为村(社区)“两新”组织党总支(党委)管理的“小个专”党组织及党员,组织管理关系不变,接受工商分局党总支的业务指导,实现了对“小个专”党员直接沟通、直接教育、直接管理。
“三管齐下”摸底数、建台账。自主设计印制《“小个专”党建情况调查表》《党员信息登记表》,在工商登记窗口进行信息采集。调取工商登记业务系统有党员记录的“小个专”经营户,逐一上门走访。比对“两新”组织党员信息,发动村(社区)协管员队伍和市场开办者,对“小个专”经营户走访普查,“三管齐下”摸清“小个专”党员底数。将流动党员全部编入党组织、纳入管理,各工商分局均建立“小个专”经营户台账、“小个专”党员信息台账、“小个专”党组织台账等三套工作台账,初步搭建起全市“小个专”党建基本数据库。
创新推行“1+3”组建模式。采取“1+3”分类组建模式,即坚持“党员便于活动、党组织利于发挥作用”这一原则,“单独建”“联合建”“挂靠建”三种形式相结合,对有3名以上党员、符合单独组建条件的,引导单独建立党组织;对不符合“单独建”条件的,按就近组建、方便管理、多个联合的思路,联合组建党组织;对专业市场、集群注册企业、电商园等“小个专”聚集区域,将其分散的党员集中挂靠到市场开办者、托管公司、个私协会等建立党组织,33个镇(街)个私协会全部成立党支部,吸纳零散党员,做到应建尽建,不留空白点。
以样板带动建设。制定“小个专”党支部建设规范,统一阵地建设标准,并在此基础上,按照“五个一”的标准(即建成一个高规格党员活动室、建立一套党员管理和组织生活制度、建立一套党建工作台账、建立一个互动宣传阵地、建成一条党建展示长廊),建成57个样板支部,实现一镇至少一样板,以样板带动“小个专”党支部的全面高质量组建。
2、展示党建促发展的红色力量
按照引导一批、带动一批、影响一批的思路,东莞市将“小个专”党组织作用与企业发展、党员创业、社会管理结合起来,打造经济发展的“红色引擎”。
配强两支队伍促提升。为工商分局党总支配备专职副书记,以公务员、退休干部、“两委”干部等为对象,邀请制与聘任制相结合建立党建指导员队伍;以企业负责人、出资人、管理人为重点,选优配强“小个专”党支部书记,组织全市首次大规模的“小个专”党支部书记专题培训,发挥党务工作者的主心骨引领作用。
推动党建与监管相融合。以支部带党员、党员带群众为纽带,探索“小个专”党建融入与市场监管。引导“小个专”党建主体设立消费维权服务站、签订诚信经营责任书、建立健全党员企业信用档案、自觉抵制制假售假、在企业设立“党员工作岗”“党员示范岗”、以专业市场党支部为试点开展网络化管理实践等,带动、影响更多的“小个专”党建主体自觉加入自治自律行列,参与社会治理,成为市场监管的重要细胞和有力补充。
实现了“小个专”党组织的迅速覆盖。短短两年时间,东莞市新组建“小个专”党支部164个,其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支部126个,专业市场(农贸市场)支部38个,个私协会党支部21个,“小个专”党员数由原来的425人增加到1725人。新建“小个专”党支部数量位居全省前列,“小个专”党支部覆盖全市33个镇(街),消除了东莞市“小个专”党建工作的空白点。
夯实了党建基础。新组建的“小个专”党组织通过有“情味”的组织管理、有“党味”的引领服务,团结凝聚“小个专”党员,党员的自豪感和责任感明显增强,在各个工作岗位上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共产党员”成为企业的金字招牌,吸引更多的群众向往加入党组织,越来越多的经营者认识到党建促发展的力量,自发加入到支持党建、推动党建的行列,不少“小个专”经营户主动前来了解咨询、表达希望加入党组织的诉求,党组织和党员的“声音”越来越响,党执政的群众基础和社会影响明显增强。
服务了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小个专”党建不但为流动党员找到了“家”,更为他们搭建了创业就业、发挥作用的平台,帮助党员群众体现价值、增收致富,将党支部、党员、员工紧紧拧成一股绳,转化成核心竞争力,牵引着“小个专”焕发出勃勃生机,更加坚定了企业和党员等优质人才在东莞市投资发展的决心和信心。近年来,东莞市先后涌现了全国个私协系统先进单位、全国先进个体工商户等先进典型,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和充分肯定。
3、党建合力和保障支撑仍须继续加强
紧贴企业发展和党员创业需求,东莞市在“小个专”经济组织中举办全程电子化登记、年报、商标培育、“守合同重信用”活动等工商特色政策讲座,组织“三亮”活动、志愿者服务、诚信经营先锋、重温革命路等各类主题实践活动,党组织的号召力和凝聚力明显增强。
但要看到,东莞市“小个专”党建基础仍较薄弱,建议进一步加强党建合力。相比规模企业,“小个专”存在着“小”“散”“变”的特点,即企业党员人数少、较难单独组建党组织,企业分布相对分散、人员地点分散,给党建工作带来不便,且企业生产经营变化快,这些特殊性一定程度制约了企业主对党建工作的热情和投入。建议在进一步加大宣传的同时,以组织部门为带动,推动落实财政对“小个专”党组织的专项补贴和党费全额返拨制度,指导加强对“小个专”党员尤其是支部书记的党务知识培训。同时,进一步整合发挥税务、科技、教育等与“小个专”经营发展和流动党员创业发展密切相关职能部门的党建资源,在税收、优惠扶持等方面为“小个专”党组织及其党建主体提供党务政务服务,给予更有力的政策支持,让企业和党员更切身体会到实现“党建强、发展强”,激发其参与党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进一步夯实党建工作基础。
保障体系仍较匮乏,建议东莞市进一步加强“小个专”党建管理的保障支撑。一方面,“小个专”党员流动性较大,不少流动党员刚纳入组织管理就已辞职,且去向难以掌握,仅靠工商部门有限的人力摸查、档案管理模式,难以有效跟踪管理,迫切需要信息化管理手段的支撑。另一方面,目前东莞市各非公企业入党名额有限,且绝大多数均向规模性非公企业党支部倾斜,“小个专”党支部存在群众入党意愿高,但入党名额少的困境。建议充分发挥信息化作用,如进一步完善东莞市智慧党建系统,实现对“小个专”党支部和党员的动态管理。
同时,将“小个专”党建纳入镇(街)基层党建工作考评,通过科学确定考评指标,引导镇街组织部门,将新党员发展指标适当向“小个专”倾斜,并在核实流动党员身份方面,加强与工商部门的配合,提高核实效率,支持鼓励“小个专”进步员工入党,壮大“小个专”党组织力量,推动东莞市“小个专”党建工作再上新台阶,积极为全国“小个专”党建摸索经验。
【党委党建范文】三
“工作这么多年,对组织讲这么多话还是头一次,不少积压在心里的话都讲了出来。”江苏连云港市交通运输局一位刚参加民主测评会议的干部说。
针对干部考察没有常态化机制、数据不客观、画像不准确等问题,连云港市改进干部考核方式,对全市103家市管领导班子及班子成员开展日常考核,综合研判、系统了解班子运行状况和干部德才表现,进一步提高精准识人科学化水平。
连云港在日常考核中,坚持以高质发展论英雄、凭实绩实效看干部,重点通过自评自查、实地印证、绩效考核、征求上级对口部门意见等方式,发现和掌握政治素质过硬、满足高质量发展需要的好干部,甄别一批不担当不作为的干部。
针对此前考察谈话时间较紧、考察掌握信息不全面真实等情况,连云港市日常考核工作在人员构成、谈话对象、时间、内容、方式等方面均作了改进。连云港市设立12个干部考察责任区,相对固定联系103家市管单位,责任区工作组组长由市委组织部部务会成员担任,部机关干部全员参与,未抽调其他单位一兵一卒,进一步打消被考核单位干部的疑虑。
每次谈话前,考察组都注意了解谈话对象的基本信息,针对性地设计谈话提纲,从干部熟悉的领域谈起,进一步拉近与谈话对象的距离。每次谈话人均安排约半个小时,有的多达两个小时,为把各类情况谈深谈透创造了宽松环境。
据统计,在今年的日常考核过程中,个别谈话多达2300余人,实现了市管领导班子成员、部门中层正职、下属单位主要负责人全覆盖。
民主测评是组织部门考察评价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重要手段。为把民意真正反映出来,考察组从排座位、设计测评表格、留足填票时间等细节入手,精心设计,保证了测评结果的公平公正、客观真实。
“民主测评能够有效反映单位风气、干部队伍状态,但影响测评的因素也很多,不能以偏概全,需要多渠道收集意见,作出综合判断。”一位考察组组长说。日常考核中,连云港市不仅组织本单位本系统干部参与民主测评,还通过发放调查问卷了解基层单位、服务对象的意见,借鉴运用第三方满意度评价结果,把干部的群众口碑了解透、掌握准。
为把考察中了解掌握的大量信息筛选运用好,连云港市创新办法,完善研判程序,在考察组综合评估、组织部部务会研究的基础上,由市委书记逐一听取研判情况,接着召开专题会研究综合研判结果,经过多轮分析研判,力求更加全面精准。
【党委党建范文】四
近日,云南印发《关于实行纪检监察工作提示预警制度的通知》,明确各州市、派驻纪检组出现对上级部门有关文件要求、会议精神、工作部署、领导批示贯彻落实不力,监督执纪问责和审查调查处置各项工作中指标排名靠后、差距较大等情形将作提示预警。
为强化廉政风险预警防控管理,规范权力运行,今年以来,云南积极探索预腐防变的有效途径,扎牢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制度笼子。云南各级纪检监察机关不断创新举措,探索纪检监察工作提示预警制度,构建马上就办、跟踪问效的督促机制。
全面查找廉政风险点,遏制引发腐败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
A级风险点92个,B级风险点198个,C级风险点242个,细化各类防控措施578条……今年初,云南曲靖市麒麟区纪委驻区农业局纪检组采取走访、谈话、参会、查看、互议等方式,建立起廉政风险防控台账。
为加强廉政风险预警防控管理,从今年开始,麒麟区纪委监委对全区2150名公职人员开展了廉政风险点排查。通过全面清理和规范单位、部门和岗位权力事项,逐项审核确定权力事项的类别、行使依据、责任主体,从思想道德、制度机制、岗位职责三方面对存在的廉政风险点进行梳理。
“对查找出来的风险,根据该岗位(单位、部门)承担责任大小、权力使用频率、腐败现象发生的几率等因素,按照A、B、C三个等级进行评定。”麒麟区纪委监委党风政风监督室负责人杨家瑞说,“把查找出来的廉政风险登记汇总,建立台账,形成廉政风险信息档案,实行集中规范管理。”据介绍,在掌握排查的情况后,还会综合廉政风险排查、执法监察、干部考察、舆论监督、审计、巡察等各方面信息,在涉及领域会采取专题教育、谈话提醒等方式,有效进行风险化解和及时处置。
紧盯重要时间节点,打好廉洁“预防针”,成为预警形式的重要手段之一。在今年中、高考前期,昆明市官渡区就排查出51名党员领导干部的子女要参加升学考试的具体情况。针对该情况,官渡区纪委监委启动廉政风险预警,要求相关单位党组织负责人和派驻纪检组负责人对这51名党员干部进行“一对一”提醒谈话,组织签订“杜绝违规操办和参加升学宴谢师宴承诺书”,要求党员干部率先垂范,杜绝借子女升学之机收受礼金等行为,自觉抵制“升学宴”等不正之风。
“小洞不补,大洞吃苦。要强化监督第一职责、补齐监督第一短板,把功夫用在平时,挺纪在前,加强日常监督管理,发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咬耳扯袖、红脸出汗。”云南省纪委书记、省监委代主任冯志礼说。
建立部门协同监督机制,提升党风廉政风险预警防控水平
合同管理存在部分问题、审计质量不高、项目征地资金使用存在风险……今年上半年,以廉政风险预警防控联席会议为载体,云南交投集团纪委向7个部门发出了《廉政风险提醒函》,对监督执纪过程中发现的16个廉政问题和隐患进行风险提示。
针对不同部门的问题“量身定制”风险提醒,这得益于集团部门协同监督机制的建立。之前,集团党委出台规定,在集团公司内部建立部门协同监督机制,促进党内监督与其他监督形式的有机结合,形成纪委与监事会等监督部门协同监督的格局。
据云南交投集团纪委书记刘成志介绍,监督部门协同配合机制,在原有的廉政风险预警防控联席会议制度基础上逐步完善形成,并增加了问题线索(情况)移送制度、办理结果反馈制度、集中监督检查的支持配合制度及责任追究制度,形成了各部门、各岗位全覆盖、同参与的廉政风险防控机制。
根据部门协同监督机制,各监督部门在各自职权范围内履职尽责并相互协作配合,发现群众信访举报多、意见大,管理混乱、纪律松弛、工作推进不力等情况的,通过联席会议通报、函件等方式与其他监督部门交流通报,对发现的问题,需要其他部门协作支持的及时商请协作支持;不属于本部门职权范围内的及时移送其他部门办理,接到协作配合请求和移送办理问题的部门需积极协作配合。
“把过去的单一监督变成了多部门的协同监督,更有利于真正地将责任清单细化到具体的部门、具体的岗位、具体的责任人,通过加强纵向监督、过程管控和全面覆盖力度,细化监督职责和主要内容。”刘成志说,“这不仅是一个协同监督的机制,更是个信息共享的平台,形成了监督闭环,让风险管控机制更加高效运转,持续提升党风廉政风险预警防控水平。”
信息化管理“拉紧”责任链条,“红色预警”倒逼干部履职担当
走进曲靖市沾益区政府大楼,滚动播放的LED屏幕引人注目。滚动播放的督办事项、完成时限、责任人、完成情况等一目了然。“现在干部迟到早退的基本没有了,都被任务催着走,庸懒散拖的毛病被‘沾益督办’APP‘治’好了。”区纪委监委党风政风监督室干部李红星说。
为加强督办督查的时效,实现跟踪问效的有序管理,沾益区在实地督查、明察暗访、痕迹材料督查等传统督查督办体系基础上,打造信息化管理平台。在“沾益督办”APP上,督办事项清晰地分为“待办理”“办理中”“超时”3个模块,每个事项都明确具体的牵头领导、责任领导、责任部门、完成时限及备注要求,以台账形式“挂”到网上,实现实时“直播”。
“沾益督办”APP之所以“疗效”好,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红色预警。
每项工作任务都有明确的完成时限和责任人,到点未完成就要被约谈,甚至被追责。在距完成时限2日内,系统会自动发送督办短信至责任领导手机,超时未完成事项通过政府大楼督办系统LED显示大屏红牌警示。“全区干部都可以通过APP看到自己手里的工作完没完成,要是被红牌警示了,脸上也挂不住。”一位干部坦言。
“要搭平台、建机制、促工作,使工作主题化、主题载体化、载体平台化、多样化,提高信息化在纪检监察工作中的贡献度,推动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冯志礼表示。
【党委党建范文】五
“北沟村之所以获得今天的荣誉,最重要的是种好了党建这颗梧桐树。”9月27日,在北京怀柔区举办的村支书论坛上,渤海镇北沟村党支部书记王全说起北沟村的发展成果,自信满满。这是全市首个为村支书开办的论坛。
论坛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主题,共分为党建引领、产业发展、建设美丽乡村和乡村治理四个模块,每个模块分别有3位村支书发言,随后分别由2名专家点评。论坛还邀请国家、市级基层党建及农村建设等方面专家学者,围绕农村发展、建设、振兴等内容,为村支书提供意见。
北沟村党支部书记王全以“让党旗在基层阵地高高飘扬”为主题发言。他说,村里采取“党建引领人居环境”的治理模式,实施柴草进院、旱厕改造、修建步道、栽花种草、治理河道等,环境一天比一天好。还把村规民约落实到村民的日常生活中去,探索出了独特的乡村治理体系。
渤海镇六渡河村党支部书记王富坤说起农村产业的发展如数家珍。六渡河村是老民俗村,新业态旅游的冲击让村子的游客日渐减少。,村里一位干了近50年木匠,转型经营起了“老木匠”特色民宿。在这个成功案例的启发下,王富坤带领大家开始对民俗旅游产业进行转型升级。如今,高端民宿已经成为了六渡河村的标志。“我们不仅要让老百姓有钱赚,还要让来我们村的客人们,顺着农旅结合的新路线,感受青山绿水人家的美景,感受中国最美乡村的独特魅力。”王富坤向村支书介绍。
我国城市整合营销传播创新研究 篇3
关键词:整合营销传播;城市品牌;创新
中图分类号:G219.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2)03-0068-02
工业革命之后,欧美国家的迅速崛起,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繁荣程度将亚洲远远甩在身后,那时的中国经济的落后,使一系列上层建筑也无法无法跟上国际的步伐,科学技术的发展比欧美发达国家相对滞后几十年。但如今的亚洲,经历崛起、高速发展之后又面临了其他一系列困境问题。
一、整合营销传播的发展
二战以后的美國对消费品的需求急剧攀升,因此在这一时期,麦卡锡的4Ps营销模式可以说是风靡整个国家。4Ps即产品(Product)、价格(Price)、渠道(Place)、促销(promotion)。那个时候的人们不管在什么情况下都会挤破头抢购产品。
1987年,美国股市经历了大震荡,至此企业发现自己已处于一个冗余的状态,这就使得这些公司不得不大大削减成本,最终导致大量的员工失业,进而是企业的重组、经济的改革。由此,各种各样的营销模式开始层出不穷。而整合营销传播,英文Integrated Marketing Communications(IMC),最早就是由美国著名营销大师舒尔茨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其核心含义是:以整合企业内外部所有资源为手段,再造企业的生产行为与市场行为,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以实现企业同意的传播目标。
美国广告公司协会(简称4As)认为:整合营销传播是一个营销传播计划概念,要求充分认识用来制定综合计划时所使用的各种带来附加值的传播手段,如普通广告、直接反映广告、销售促进合公共关系——并将之结合,提供具有良好清晰度、连贯性的信息,使传播影响力最大化。
因此,整合营销传播可以被看作是一个经济战略程序,具有发展、执行、评估有说服力的、可测量的品牌的功能。
二、城市与营销传播
世界级营销大师科特勒是这样定义地区营销的:地区营销是指为满足目标市场的需求而进行的规 划和设计,成功的地区营销应使市民、企业对其所在的社区感到满意,游客和投资者对地区 的期望得到满足[1]。
如今的新闻,无论是报纸、杂志,或者是电视、网络,人们都可以从中找到用于城市或是国家的营销宣传。
马来西亚从一个默默无闻、主要依靠出口棕榈油的农业经济国家转型成为电器、电子元件的全球生产加工中心,靠的就是其优良的基础设施、拥有廉价的劳动力市场和一个勇于接受新事物的政府,促使其成为高质量低成本的制造业的理想之地。
但是随着经济的不断扩张,运作成本压力的不断增加,使该国的低成本竞争力削弱。为了扭转这个发展趋势,政府在20世纪90年代开始着力进行大型科技园的开发,其中最为著名的便是多媒体超级长廊。该长廊从吉隆坡中部延伸至新国际机场,15公里宽,50公里长。如果按照计划,到2020年,整个马来西亚都将会成为一个“多媒体化”的数码与创意国度。全球最完整的ICT(科技和电信)产业集群会驻扎在这里,全球最完整最丰富的ICT与数码产业人才群体,也会“栖息”在马来西亚。
在我国,上海的城市营销可谓是成功的经典之一。中英《南京条约》使水运、海运极其便利的上海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批通商口岸中的一个,“东方巴黎”的美称也在全球散播开来。到了20世纪80年代,由于国家宏观政策的影响,上海逐渐成为一个工业城市,这导致其国际地位及在国内的经济地位一度下滑,再加之香港的迅速发展,是上海一度被处于改革开放前沿的广东省超越,上海不得不进行改革。上海在自身所处的环境背景之下,提出了城市发展的总体思路:把上海建设成为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之一,到2010年,基本形成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国际化大都市,基本形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的主题框架;基本形成国际性大城市的经济规模和综合实力。到现在看来,上海已经实现了这一目标,并且也成功的打造出“国际化大都市”的城市品牌形象,获得国际的高度关注、实现了经济的腾飞。
由此可见,城市是一个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聚集地,是一个地区的形象代言人。世界上还有许许多多国家、地区,以其独特的魅力向人们展示了极具特色的城市形象,也因此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带来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三、我国城市整合营销传播创新研究
从理论上讲,城市营销的主体应该是政府,因为他们肩负着整个城市的运作、经营,因此,城市整合营销传播的主体也应该是城市的领导者——政府。可是已实例来分析,单靠政府的力量是绝对不够的,从社会参与的角度出发,城市的企事业者、市民都应该作为传播的主体存在。
就目前而言,我国的城市营销仍然是因靠传统的传播形象,例如城市形象的广告宣传片。事实上,短短几分钟的城市宣传片往往会以偏概全、没有深度只有风景,可是中国作为一个拥有几千年历史的大国,无论是从国家角度,还是城市、地区角度,几分钟的宣传片能起到的传播作用,应该是微不足道的。城市的整合营销传播应该是发掘城市的潜力、宣传城市的魅力、吸引他人的注意力,而此处的注意力是指来自外部的投资、旅游、居住等。笔者认为只有兼顾了这“三力”,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城市整合营销传播。
无论是营销一种产品,还是一座城市,首先应该是市场定位和品牌打造。对城市而言,市场定位应该是在发掘城市历史的同时,与现代相结合,寻求新的城市形象。例如成都,在老成都人的心目中,成都就是川菜、麻将、杜甫草堂、武侯祠的代名词。而在2000年,《新周刊》将成都命名为“第四城”,立刻成为了一座明星城市,成都还以此评选出了“第四城代言人”。古蜀文化的璀璨、川菜美食的经典、商贸交易的繁华使得成都这座城市的知名度一下子传播开来。
由此可以看出,市场定位是城市营销传播的精髓。如同倘若一件产品没有独特、明确的市场定位,这件产品必然无法销售,整个产品计划最终沦为失败。如今,国内许多城市的宣传几乎千篇一律,打开电视机,人们看见的永远都是高楼大厦、阳光绿地、川流不息的人潮,受众很难从中看到个性独特鲜明、表达方式新颖的画面。这样一来,想要进行高质量的品牌打造,几乎是不可能,即使定义出了一个品牌,笔者认为这些所谓的城市品牌也是低质量、零价值的品牌。一个好的品牌,应该具有相应的附加值,即除了物质满足,还有精神满足。从管理学角度而言,品牌附加值的效应之一是引导消费行为,即消费者由于各种限制,例如信息不对称、自身的能力限制等,导致对各类产品的价格、性能等无法作出全面有效的判断,而品牌则可以引导其消费行为,从而降低消费行为的风险。消费者一旦满足了自身的物质和精神需求,就会信任这个品牌,认同这个品牌。这一附加值概念同样适用于城市品牌,城市品牌需要并且应该引导消费者的行为。
其次,城市营销传播应该具有连续性。通常,一座城市会在某一年或者是几年里,通过一部宣传片、一个口号进行城市的宣传,这一传播模式烂熟在每一个受众的心中,再加之没有特色,也没有后续的系列宣传,于是受众对这座城市的印象便会从雷同转化为淡忘。在这一点上,我们可以借鉴一些产品的品牌推广模式——系列短剧。例如“巴黎欧莱雅”推出的系列短剧“苏菲的日记”,以数集短小的故事片为一季,围绕“欧莱雅”的产品讲述了一个个小故事。这一做法,不但使得“欧莱雅”的各式产品有充分的机会通过电视荧幕展现到受众面前,还使人们在得到精神满足的同时对其品牌的文化有了深入的了解,最终可以影响受众的消费行为。抛弃传统的广告传播方式,以低成本、小制作进行品牌营销,似乎更容易走近受众,使受众认同这一品牌,这不得不说是一举两得的事情。城市品牌的营销也需要这样的创新。人们看惯了、看烦了各种宣传片,对这些“广告”早已麻木,受众甚至不知道或者不确定各种城市宣传片所传播的是不是不同的城市。笔者认为,城市的品牌营销应该呈现出连续性的特点,从一座城市的不同方面进行分类,进而组合成一套系列短片,围绕一个主体进行传播。
四、结 论
本文笔者认为,城市整合营销传播重在“整合”二字。“整合”就是将城市的政治、经济、历史、文化、环境等资源,整合在一起,针对准确的市场定位打造出高质量、高附加值的城市品牌,形成一个具有地方特色的、新颖的传播系统。这个传播系统高效、有序,旨在运用高科技手段,打破传统的、单一的城市营销模式,从视觉上震撼受众,吸引受众。这样才能使城市的营销传播更加健康、持久,才能使其符合国际潮流,为城市带来更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刘彦平.城市营销战略[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2](美)唐•舒尔茨.整合营销传播[M].北京:中国财经出版社,2005.
[3](美)菲利普•科特勒.科特勒看中国与亚洲[M].海南:海南出版社,2002.
[4]张敏.城市整合营销传播的探讨[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1).
[5]田阳,魏佳.论整合营销传播在中国实践中的问题与对策[J].市场论坛,2005(5).
城市整合 篇4
1. 村庄肌理
村庄肌理是架构在丰富的自然生态、历史文化与社会经济互动关系之上的乡村聚居格局,蕴含着丰富的社会、历史、文化价值。以建筑为主体与道路、广场、打谷场等及自然环境所构成的空间形成了村庄整体肌理形态,具有一定的空间秩序与意象,是有一定的外部范围和内部结构的系统性整体,如空问结构、山水环境、街巷系统、公共活动中心、宅院建筑等。村庄肌理是村庄特有的标志,是在长期的历史岁月中长期浸润和积淀形成的,与村庄的产生和发展相依相存,休戚相关,是一部活的村庄历史和鲜明的村庄特色。
2. 八卦村村庄肌理
诸葛八卦村,为全国诸葛亮后裔最大聚居地。据历史记载,诸葛村整体结构是诸葛亮第27代裔诸葛大狮按九宫八卦设计布局的,整个村落以钟池为核心,八条小巷向外辐射,形成内八卦,更为神奇的村外八座小山环抱整个村落,构成外八卦。构成典型的村庄肌理,同时显示出鲜明的乡村特征。
村内以明、清建筑为主,现有保存完整的明清古民居及厅堂有200多处。虽历经数百年,但村落九宫八卦的格局一直未变,其“青砖、灰瓦、马头墙、肥梁、胖柱、小闺房”的建筑风格,成为中国古村落、古民居的典范。
新农村建设中的村庄肌理保护并不是原封不动的,而是强调对整体乡土特色的关注和延续,更新是改善其不能满足现代生活需求的局部物质空间,是村庄肌理结构的历史、文化、生态等系统得以延续和发展。使村庄肌理结构由传统型到现代型发展的过程中不要丢失很有价值的乡村特色。
这也是城市发展必须要重视的,可以说城市特征也是建立在延续下来的城市肌理之上的。
二、城市肌理与城市特征
1. 城市肌理
对一个城市的理解,最直接的就是去亲身感受这个城市的空间形态,而城市肌理则是对这一特性的理性概括,因此对城市肌理的研究有助于更加透彻地理解这个城市。从形态构成的角度来看,城市肌理是一种抽象的城市形态,这种城市形态有一定的规模和组织规律,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城市肌理这一概念:1)反映在建筑密度上,城市肌理可以理解为城市的图底关系;2)反映在空间尺度上,可以理解为各种要素组成的城市空间结构。
城市特有的肌理是长时间自然形成的,城市仍然在苦苦坚守着自己的城市肌理、建筑形象、文化特色,这种苦守的价值何在?
2. 城市肌理延续与丢失
(1)德国柏林
二战期间,柏林市中心超过80%的建筑都被毁坏了,取而代之的是现代主义的城市景观。到了20世纪80年代,现代主义日益遭受批判,一些规划师开始认识到现代主义模式过于强调车行,整个城市看似现代化和国际化,却没有体现出柏林的特征。于是,试图恢复传统城市的空间品质,成为柏林城市建设的理想目标,1987年西柏林国际建筑展览会(m A)期间,由建筑师R·克里尔设计的Ritter街区住宅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特点,现存历史街道肌理被保留下来并被限高22 ITI的新公寓住宅所填充,这种模式就是“批判地重构”,成为历史街区更新的指导思想,这种思想对城市形态的演变起了重要的作用,是对城市肌理的一种缝合和延续。
(2)英国城市更新
英国的城市更新也曾走过弯路,20世纪50--60年代,战后国力衰退和大西洋对岸美国的蓬勃发展,让英国人躁动不安起来,曾一度热衷于美国经验的转化,在现代城市和交通规则理论的指导下,摈弃了原有的城市街道和空间结构形态,全部重新建设,这些做法使一些有保留价值的历史建筑毁于一旦,幸而英国人及时醒悟,避免了更大的遗憾。很明显,那些心血来潮的建筑与城市肌理格格不入。
(3)中国上海
“推光式”的改造侵袭了原有的城市肌理,高层住宅象豆子一样撒遍了整个市区,处于老城厢腹地的太阳都市花园和苏州河畔的中远两湾城就是典型的例子。在上海更多的是推翻原有城市的街巷网络,代之以一种大网格、大尺度的新规划。
3. 城市特征依托城市肌理
人们以城市肌理不适应现代化为由,对城市肌理的延续提出质疑,但是通过对比,我们看到旧有的城市肌理非但没有妨碍我们享受现代生活,反而营造出现代社会的都市特色氛围。反而一味地区追求城市的现代化,又要想寻求拥有自己城市的特色,没有长时间的努力打造和积淀,是行不同的。放弃沉淀的城市肌理,显然就是放弃城市特征的延续。
相互交织、变化多样的建筑细部耐人寻味,如果说广场和街道是城市社会生活的舞台,那么这些各具特色的建筑就是舞台布景、渲染特定的氛围。
新旧建筑相结台既保留了结构状况良好的旧建筑,又增加了新的内容。旧建筑极具人情味。变现力丰富的材料和细部延续了文脉和历史,是城市特征形成的基础,是地方和历史的象征。对其进行了修复和再利用对于强化该地区的个性和特征具有重要作用。改造的最终目标是塑造建筑的可识别性,并使之相互协调,与原有城市环境自然地呼应和融合。
三、积淀城市肌理,积淀城市特征
必须要重视城市肌理,柏林和上海在思想认识上最大的差别在于,柏林注意到了城市肌理的重要性,认识到它是传承城市历史信息的一个载体,而上海在这方面还缺少共识;
新建筑融入城市肌理的唯一方式就是:有机切入。Colin Rowe所倡导的就是“Collage”,即拼贴,每个变化都相当于将薪的肌理拼贴于原有肌理之上,,探索当代多重肌理体系并存情况下的城市设计新理念。在当今的城市体系中,随着时间的推进,古老的传统道路网络、城市肌理与当代肌理相并存,它们相互交织与融合,成为城市公共空间的有机组成部分。共同演绎着城市文明特征的积淀。
摘要:在现代城市化进程中,城市不应该是千篇一律的。我们的城市肌理应该延续自身的特点,融合现代城市的特征,形成独特的文化。本文从浙江诸葛八卦村的村庄肌理出发,探寻城市肌理的发展最初的特点,引入城市特征也是建立在延续下来的城市肌理之上。接着对德国柏林,英国城市和上海的城市特征和肌理进行了梳理,得到城市特征应该依托城市肌理。
关键词:肌理,城市,村庄,特征
参考文献
[1]《奥查德广场--融入城市肌理的英国购物中心》,刘念雄,城市建筑
[2]《论城市肌理--城市人文精神复兴的重要议题》,徐丹
[3]《尊重城市肌理融入城市空间--紫金长安家园建筑综合体设计》,彭飞黄立群
[4]《浅谈城市肌理发展》,李盈,山西建筑
城市整合 篇5
把社区党建带起来
虎山路街道是李沧区所辖社区最多的街道。工作中,街道党工委区分情况、分类指导,充分发挥一线指挥部作用,把社区党支部的战斗堡垒搞坚强、党小组的前沿组织完善好、党员的示范带动作用发挥好,维护群众利益,凝聚发展力量,使民主协商在基层落地生根。一是充分发挥党支部在民主协商中的核心统领作用。把党的领导贯穿于社区协商各个环节,不断加强协商的组织建设、制度建设,以党内民主带动和促进社区民主协商发展,提出“有事您说不怕烦,搭建平台找资源;定准方向服务好,商讨研究解民难;量化问题常回访,画好党群同心圆”工作理念,确保协商中支部作用的有效发挥,确保社区协商的正确方向。二是充分发挥党小组在民主协商中的前沿组织作用。组织动员居民和各方力量广泛参与社区协商实践,切实保障协商各方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找到满足居民意愿与法规要求的最大公约数。三是充分发挥党员在协商民主中的示范带动作用。以党内民主带动和促进社区民主协商发展,发挥好党代表密切联系社区居民的积极作用,带动居民共同参与到民主协商中来。四是充分发挥居民在协商民主中的主动参与作用。设立“百姓议事员”,深入居民区收集汇总居民反映的问题和意见,形成社区公共事务议题。通过“自下而上”的社区公共事务议题产生机制,把居民生活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作为协商议题,使社区内的协商民主更接地气、更具实效,激发居民参与社区议事的内生动力,让居民主动参与进来。
把协商平台搭起来
街道党工委从社区实际出发,全方位统筹,立体式谋划,盘活传统储备,整合新式资源,搭建多元化的社区公共议事平台,使民情协商多维度开展、高效率运行。一是搭建阵地平台。街道成立“民情协商俱乐部”,以专业社会组织为支撑,盘活“法律咨询”“人民调解”“政务讲解”“维权保护”“社工增能”“心理帮扶”等多支队伍,为矛盾调处提供针对性服务,并对社区反馈上来的一些大问题进行集中解决。在社区成立“睦邻中心”,依托专业社会组织培养社区骨干,寻找社区能人,发展社区热心居民参与到社区治理中;运用“五老队伍”“社区律师”“居民代表”对社区事务进行协商,了解居民需求,化解邻里矛盾。二是整合资源平台。探索社区民主协商“6+”模式,整合辖区企业、驻地单位、物业管理、社会组织、专业队伍以及社区骨干等协商议事主体,积极引导辖区资源参与民情协商,并邀请利益相关方,定期组织开展社区事务协商座谈会、社区协商议题成效评估会等,加强社区协商框架的完善和社区治理创新,推进社区协商主体多元化。三是建立网络平台。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既促进居民广泛、充分参与,又避免“人情因素”对协商效果的影响。制作“民情协商”小程序,使在外的社区居民随时可以网上协商,产生归属感。规划网上“学习角”,定期发布常用的法律法规让居民自学增强素质。将成功案例拍摄成“微课”,让身边典型现身说法,增强代入感和民情协商的说服力。
把难点问题汇起来
通过实地走访、社区访谈、科学评估等形式,对街道居民诉求和社区问题进行梳理分类和汇总,明确“五类”问题事项,按照“老社区用老邻居处理老问题、新社区用新队伍解决新矛盾、专业事找专业人专业手法解决”的方式梯次处理,促进问题多渠道、模块化解决。一是建立重大事项协商机制。充分发挥社区区域化党建联动平台作用,针对社区重大事项,在党组织主导下,联动物业、驻社区单位、党员代表、少数民族代表等进行广泛协商,让居民决策,并建立决策咨询机制,邀请民主党派作为评估员,提供智力支持和资源支持,为其保驾护航。二是建立难事协调解决机制。针对社区难点、热点问题,完善合作共建机制,在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的基础上,邀请民主党派作为协调监督员,组织相关利益方进行协商讨论,促进社区难事能够合理、科学、规范的解决。三是建立急事快速应对机制。在完善“定人、定责、定时、定效”工作法的基础上,启动快速应急系统,动员党员、民主党派、群众积极开展协商,制定完善应对方案,及时有效解决社区急事。四是建立愁事专业匹配机制。根据专业匹配原则,发挥社会组织专业优势和民主党派资源优势,加强对社区内“愁事”的专业解决。五是建立杂事多元推进机制。发挥资源优势和社会组织的动员优势,建立完善社区服务体系网络,针对社区杂事、小事等事项,根据问题的特性调配资源进行有效处理,将邻里之间的小情绪、小火苗消除在源头,成为矛盾纠纷的“减压阀”和“灭火器”。
把协商过程管起来
为保障社区协商民主的规范化和有效化,进一步优化关键环节,街道党工委加强与社区负责人、民主党派、社会组织、党员代表等主体进行沟通协商,绘制完善协商流程图和痕迹管理,开展标准化治理,提供人性化服务。一是明确协商流程,优化关键环节。结合街道、社区的情况,绘制《民情协商流程图》,细化“列出议题、确定主题、会前公告、开展协商、制定方案、运用实施、回访评估”七个环节,从会前、会中、会后三个方面明确协商时间、议事范围、议事程序等事项,细化街道、社区、民主党派、社会组织等主体职责,推动协商议事的规范化建设。二是创新工作方法,明确责任分工。实行“定人、定责、定时、定效”工作法,使“民情协商”明确分工,责任到人。根据议题定人。安排合理的牵头人负责议题的跟进、协调,同时在每一环节明确负责人,并邀请民主党派、社会组织、专业人士组成“议题咨询团”,凝聚共识,形成合力。根据内容定责。合理制定工作职责,完善街道、社区、民主党派、社会组织、驻社区单位等主体协作内容,确保其有效落实,在某一环节出现问题可以直接追责到人。根据缓急定时。充分发挥社区协商议事平台作用,深化社区党委、民主党派、社会组织、专业人士、少数民族代表等的沟通协商,明确完成或落实时间,推进其有步骤、有条理的开展工作。根据反馈定效。组建由社区党委、民主党派、党员代表、少数民族代表、居民骨干构成的“评估团”,评估其协商成果是否落实、议事成效是否到位、人性化服务是否满意,真正做到社区事务由居民自决、居民自评。三是制定相应措施,加强痕迹管理。采取留痕工作法,围绕协商议事各个环节,明确协商进度,设计研发协商进度表格,实行协商全程痕迹管理,使协商方案在落实过程中可操作、可查询、可追溯、可评议。通过协商将处理办法形成制度,纳入居民公约,并在社区宣传栏进行公示。
把协商队伍建起来
城市整合 篇6
关键词:城市交通 政治文化 整合
0 引言
通过对我国当代政治文化的剖析,知道我国通过文化重建和思想解放的大文化热潮,形成了以倡导科学与民主为中心,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中国特色的政治文化氛围。这对寻求解决我国城市交通问题的途径是很有利的。然而,在我国城市交通领域,还存在许多与现有的政治制度和文化心理不调合之处,需要不断地对当前的政治文化区位加以调试和整合,才能在此基础上建立起城市交通研究的科学骨架和生长点。
1 城市建设中的交通问题与当代中国政治文化
长期以来在城市规划建设中缺乏对城市交通问题的重视。建国初期,汽车交通发展缓慢,城市交通的矛盾不明显。60年代以后,随着我国石油工业和国民经济其它产业的发展,汽车发展速度大大加快,运输量也随之增加,铁路和水运逐渐饱和,汽车运输逐渐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尤其是文革后期,城市交通迅速增长,城市中心地区的交通矛盾很快激化。对近代乃至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政治文化方面的变迁,许多国外学者也保持了专门、持久的兴趣。
针对我国城市交通的症结,政府在制定解决我国城市交通问题的宏观对策时,应该从我国城市人口多、客运量大的特点出发,从根本布局上解决城市交通问题。在我国,城市人口密集,很少有像西欧或美国中西部那样的布局比较分散、规模比较小、密度比较低的城市。此外,我国现又实行劳动密集、广就业、低工资的政策,所以城市客运量大是普遍规律,这是我国城市交通的特点,而且还将长期存在下去。即使发展技术密集型工业,以中心城市为核心的城镇体系仍将是我国城市化的特点。从控制大城市的发展出发,结合建立先进的综合交通运输系统,引导城市用地总布局向合理状态转化而进行必要的调整,改变单一中心的布局结构,减少跨区性的交通生成量,缩短出行距离,使交通均衡分布。九十年代初,广州市通过一系列的城市建设改造,结合城市交通控制与管理系统的开拓与研究,从根本上治理交通环境,一改过去“出门难,等车烦”的现象,使广州市的交通状况大为改观。是我国城市交通综合治理有所突破的成功典范之一。
2 城市道路系统建设与政治文化区位之整合
中国独特的发展道路,离不开近代中国人对西方文明的独特态度。他着意考察了近代中国独一无二的通商口岸制度。这种制度虽然推动了社会多方面的现代化,但同时也加深了地方与内陆的差别。我国大多数的城市道路系统不完整,交通流过于集中在少数干道上,迂回运输现象比较普遍;城市交通结构不合理,各种交通工具没有合理地负担各自的运输任务,以及自行车交通量的不合理发展;同时,城市中缺少各种车辆的停车场,各种车辆的乱停乱放及其它堆放物占用道路和人行道的现象十分严重。加上我国城市的整体经济水平比较低,发展又极其不平衡,交通工具种类繁多,差异很大。不同性能和不同功能的交通流在同一平面上混杂在一起,互相干扰,特别是机动车受到非机动车和行人的干扰,使得机动车流量的速度降低,带来的是城市道路利用率降低,从而导致城市交通效率大大下降。在交通管理设施方面,存在重硬件、轻软件,重先进、轻实用的问题。比如在最容易导致交通冲突、产生交通阻塞和交通事故的道路交叉口,许多先进、昂贵的设备和产品都得到了应用,然而在交叉口的交通渠化、标志标线合理设置、信号相位的准确细致设计等等最为基础的方面仍未得到足够的重视。
因此,在我国城市道路系统建设中,最主要的应是以城市用地规划为基础,搞好城市交通规划工作,将规划、设计和综合治理相结合,来缓解交通拥挤局面。另外,要注重完善道路系统。城市道路系统规划和建设要立足于逐步改革城市道路系统结构,逐渐形成一个完整的、合理的、分流的道路系统。在此前提下,有目的、有计划的安排路段和交叉路口的改造。深圳市是我国改革开放以后发展起来的新兴特区城市,它在道路系统建设中,从系统工程观点出发,注重搞好城市交通规划工作,将规划、设计和综合治理相结合,重视城市地域结构的功能及其合理划分,使整个城市形成了一个区域划分得当、中心分布合理的总布局。九十年代初引进了日本的京三(Kyosan)系统后,将整个城市交通纳入了统一有序的管理轨道,进而成为一个均质、紧凑的统一体。
3 城市交通管理与政治文化区位之整合
派伊在《中国:导言》一书中,对新中国的政治机构与国家官员的文化心理作过较为深入的分析。他认为,中国共产党统治风格的鲜明特点之一,就是在相当程度上把国家机构划定为一个规模不大的技术和管理机构:政策制定和政策执行明确分开。在这种划分当中,共产党强调区分一般政策或路线(方针)与管理政策,路线由政治局制定,管理政策产生于官员们执行总路线的工作。由于国家机构完全用于执行政策,所以各部门缺乏自己的鲜明特性。交通管理部门在解决交通问题时的指导思想缺乏远见。只是忙于治标,而忽视了治本,缺乏从全局观点出发、从系统工程的角度出发、从城市布局和整个道路系统出发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手段。往往就事论事,从一条道路、一个交叉路口去解决眼下的问题,这样一来,经常会在解决当前问题的同时又产生新的问题。例如,在城市交通指挥中心建设方面,目前我国许多城市已经建立了城市交通指挥中心。但是,如何使指挥中心实用、高效、经济,如何将中心内的各子系统集成在一起,实现快速有效的协调指挥调度和各种交通信息的共享,以建成一个能最大能力地发挥出实战作用的交通指挥系统,在这方面认识不足,投入不成比例。在许多国家简单的城市交通指挥中心内,系统集成指挥调度软件投入往往达百万美元之巨。
一个城市的政治结构与城市交通和交通管理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一个城市所处的政治地位、政治活动特点、政治形势的变化特点、治安、法治管理等等,这些都给城市交通及其管理提出了大量问题和要求。各种政治的、人民群众的、民族的、行业的、宗教的团体会影响一个城市的社会关系、社会风气、社会精神面貌、社会道德等方面,从而影响一个城市的交通和管理。
解放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我国沪杭宁地区以上海为中心的地带形成为我国的一个大城市带。此外,还有京津唐三角的大城市带和辽宁中部以沈阳为核心的城市群地带。这些大城市带注重调合城市的政治结构、文化意识与城市交通和交通管理的关系,把城市交通管理工作纳入科学化、现代化的轨道,从整个大城市带的发展规律看城市交通和交通管理的规律,高瞻远瞩。并开始了研究建立面向ITS,适应于中国城市交通特点的实时自适应控制与管理系统,称其为CUTRACMS(China Urban Traffic Real-time Adaptive Control and Management System)。力争用自己的研究成果,实现自己的规划,适应形势,解决问题,在我国起着政治经济的中枢作用。
中原城市群经济整合模式探讨 篇7
城市群经济竞争力的强弱常常取决于城市群的经济资源聚集与整合能力大小。从某种意义上讲,城市群间的竞争也正是城市群经济整合能力的竞争,这是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内外城市群经济竞争的新特点。
(一)城市群经济整合内涵。
整合一词出自地质学,现已被广泛应用于社会学、文化学、经济学的研究。城市群经济整合理解为在城市群内部通过政府的宏观调控和市场力量的共同作用,形成区域内部合理的互补与协调,实现区域内部生产要素、商品等的合理、有序流动和各种要素资源的合理、高效配置,实现区域内部产业结构及其空间结构的优化、经济组织结构合理化,从而实现城市群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实现城市群经济竞争力的大幅度提升。尽管“协调”和“一体化”在很多情况下可以替代“整合”,但是“整合”比这两个词更具有包容力、灵活性和力度。它不仅是被整合者的相互协调,它还包括磨合、调控、约束、甚至限制。实际上城市群经济整合有着丰富的内涵。(表1)
(二)中原城市群经济整合的提出。
城市群是城镇化进程中出现的一种高级城镇空间组织形式,现已逐渐成为我国城镇化战略的重要内容。河南从促进“中部崛起”的高度出发,2003年7月,在河南省委、省政府制定的《河南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中,正式提出了中原城市群的概念,明确界定了中原城市群的范围,提出“建设中原城市群经济隆起带,快速实现中原崛起”的发展目标。这是紧密结合时代主题,根据发展实际和未来需要做出的战略决策,是一条充满希望的发展道路。但是,当前中原城市群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城市群仍处于离散的“规划群”状态,还没有形成以城市集群为支撑的有整体竞争实力的地域实体。中原城市群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经济不整合是一个主要原因,这是很多研究者的共识。中原城市群的“经济整合”问题已成为实现中原崛起乃至中部崛起的重大战略性课题。
二、中原城市群经济整合机制系统分析
我国城市群经济的进一步整合需要良好的整合机制推动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从而形成整体的竞争优势。城市群经济整合是基础设施、产业结构、城市和空间结构、政府调控与经济政策的相互作用的过程,经济整合机制体现了其整合过程中各种要素内在的关联性和发展的互动性。城市群经济发展系统需要基于统一、开放的市场环境来构建相应的分析评价反馈子系统、运行与实施子系统以及整合模式将经济整合目标与内容连接起来,形成城市群经济发展系统整合的整体性,达到良性发展。经济的整合应当体现更多的国家整体性的策略与调控,在共识的基础上保持共同的利益和方向。
整合机制是整合的规则,体现了整合过程中各种要素的内在关联性和发展的互动性。从中原城市群整体发展来看,公共资源统一配置、规划、开发和公共基础设施尤其是跨境性基础设施的建设以及产业互动发展机制是中原城市群经济整合中不可回避的重大问题,而统一的经济运行和管理机制是这些问题得以解决的关键。
中原城市经济整合机制应该以企业为载体,两个区域核心城市(以郑州为核心,以洛阳为副核心)比较优势、产业聚集和产业转移为动力,以市场机制为主导,以政府调控为导向,以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为目标。
三、中原城市群经济整合模式选择
市场带动和政策调控的整合机制是中原城市群城市经济整合的基础。在这种整合机制的带动下,该地区群体城市经济整合可以选择以下几种模式:
(一)产业集群化整合模式。
产业集群化并不是简单的扎堆,是在生产链上的有机组合。在城市群经济发展中,城市群是通过优势产业的发展来影响和控制周边地区发展的,有竞争优势的产业或产业群是城市群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它对不断增强城市群竞争力和巩固其在经济全球化中的核心地位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集群化的整合模式便是以核心城市为基点,通过一个或几个核心企业为主导,借助专业分工与合作,带动其上下游企业产生与发展,形成高效的产业链和产业集群,从而达到产业集聚效应和规模效应。
从发展趋势看,各种类型的城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工业园区是中原城市群经济整合的切入点。根据中原各城市的发展现状,就制造业内部各行业的结构来看,食品和食品制造业主要集中在漯河、新乡、洛阳和郑州4市;饮料制造业主要集中在新乡、洛阳、平顶山和郑州4市;烟草加工业主要集中在洛阳、郑州和许昌;纺织业、服装业主要集中在洛阳、新乡和许昌;皮制品业主要集中在新乡和漯河;开封、洛阳、新乡和许昌4市集中了木材加工业和家具制造业;石油加工、炼焦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主要集中在新乡、洛阳和焦作;医药制造业主要集中在新乡和洛阳;普通机械制造业和电气机械及器材及制造业集中在新乡、焦作、许昌和洛阳。9个城市各自产业集群形成了良好的产业集聚效应,在经济发展中发挥了主导作用。更重要的是,食品加工、机械制造、纺织服装、化工医药、煤炭、建材、汽车配件等产业集群无论是空间布局,还是产业配套,都已初具规模,并呈现明显的集群化趋势。同时,核心企业的产业扩散,带动了上下游产品发展,如以中铝河南分公司为核心形成了郑州上街铝工业产业集群。漯河源汇区肉类加工产业集群和郑州食品加工产业集群发展,带动了河南相关的农牧及养殖业发展。
(二)点轴联网辐射整合模式。
城市群的核轴带由核心城市、城镇体系和经济腹地组成,并由以交通通信通道、资金融通通道、技术协作与转移通道为主的一系列联系通道连接成由点到线的产业密集带,最终形成一个面上的产业密集区。从点到线到面,需要一个由增长点向四周辐射的过程,而核心城市经济实力是否强大、城镇体系是否密集、经济腹地够不够大、联系通道是否顺畅是决定这个核轴带发展前景的关键。显然交通走廊是城市群经济辐射和扩散的主动脉。
在此模式下,中原城市群经济整合应以重要的交通干线为纽带,以城市为载体,整合区域资源,加强分工和协作,积极推动优势产业向基地化方向发展,传统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向集群化方向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向园区化方向发展,通过产业基地化、集群化和园区化发展,带动城市空间布局和城市外围空间形态的变化,努力培育形成四大产业发展带。要重点建设郑汴洛(郑州、开封、洛阳)城市工业走廊,加快发展新(新乡)-郑(郑州)-漯(漯河)产业发展带,发展壮大新(新乡)-焦(焦作)-济(济源)产业发展带,积极培育洛(洛阳)-平(平顶山)-漯(漯河)产业发展带。
(三)城市职能分工模式。
不恰当的城市职能定位不利于完成城市化进程,也会给城市经济带来潜在的威胁,造成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陷入危机。城市群经济整体发展的客观上全方位的整合,在职能方面超越物理上的邻近性而彼此关联。然而,在中原城市群诸核心城市之间,由于不同程度地存在城市职能分工不明确,缺乏高度的产业关联和有效的整合机制等问题,始终未能形成一个以城市群整体为基础的城市职能分工体系,各核心城市的主要产业功能雷同,同位竞争不断加剧。
依据比较优势理论,在区域经济发展中,中原城市群各城市之间应依据自身优势进行职能分工,发挥自身特色,进行优势互补。根据中原各市现有基础、发展态势以及在中原城市群发展中承担的主要任务,应合理定位中原城市群9市的功能,以促进各市合理分工、发挥优势、形成合力、协调发展。中原城市群中,郑州,河南省省会,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国际文化旅游城市,全国区域性中心城市,全国重要的现代物流中心,区域性金融中心,先进制造业基地和科技创新基地;洛阳,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国际文化旅游城市,中原城市群副中心,全国重要的新型工业城市、先进制造业基地,科研开发中心和职业培训基地,中西部区域物流枢纽;开封,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国际文化旅游城市,中原城市群纺织、食品、化工和医药工业基地,郑州都市圈重要功能区;新乡,中原城市群高新技术产业、汽车零部件、轻纺和医药工业基地,职业培训基地,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北部区域物流中心;许昌,中原城市群高新技术产业、轻纺、食品、电力装备制造业基地,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和生态观光区;焦作,国际山水旅游城市,中原城市群能源、重化工、汽车零部件制造基地;平顶山,中国中部化工城,中原城市群化工、能源、原材料、电力装备制造业基地;漯河,中国食品城,中原城市群轻工业基地,生态农业示范基地,南部区域物流中心;济源,中国北方生态旅游城市,中原城市群能源基地和原材料基地。
(四)产业转移与互补整合模式。
城市群经济产业聚集会造成城市群经济产业内和产业之间的相互竞争,这些竞争的结果是城市群经济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和城市群经济产业的离心转移,一些成本升高、比较利益低下或者缺乏竞争优势的产业就会在城市群内外转移,重新寻找发展的空间。产业转移与互补整合模式便是在考察城市群经济的产业体系后,强化以核心城市企业为主导的产业区位梯度或等级转移优势。发达城市可以借助产业的转移来为其他产业拓展发展空间,相应一些城市可以接收产业的转移来扩充产业结构,实现经济的发展,最终推动产业间的互补,形成城市群产业的整体发展。应当指出,城市群经济整合在产业发展上不是硬性地规定发展某种产业,而是要在市场中有选择地发展各自的特色产业,并且各经济关联城市的产业结构,尤其是城市基础产业中的主导产业部分应当具有互补性。
四、提高中原城市群经济整合能力的对策
应当认识到区域经济整合是全球化环境下增强区域竞争力的需要。中原城市群加快区域经济整合,必将形成更高的产业集聚规模、更密集的基础设施和人力资源,更具有参与国际分工和竞争的基础。
(一)加快区域交通与通信一体化发展,加强基础设施和信息网络基础设施,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建设。
基础设施是一个区域内经济发展的重要实体要素,为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它的规划与建设也应考虑到整个区域经济发展的现状和需要,在区域内和区际间进行统一规划、统一实施、统一协调。实现对现有的各地交通设施进行整合利用,以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基础设施的整合是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硬件保证。中原城市群体城市通信设施的一体化,关键是打破信息封锁和阻碍,畅通信息流,以电子政务和企业信用信息资源共享为重点和切入点,共同开发建设综合性或专门的共同信息交换平台。建设覆盖整个区域的信息网络平台,包括建立区域信息交互网,完善信息传输机制,建立符合国际规范的区域社会化信息服务体系,实现区域信息资源共享等等。这样,既有利于共同市场的形成,又能有效地降低社会交易成本,提高整个区域的综合竞争力。
(二)加强统筹规划和区域规划的指导和协调,建立城市间横向的组织协调机构。
城市经济整合必须建立相应的运行规则和协调机制,发展横向的组织协调机构;促进达成区域经济整合的框架协议。
(三)形成城市分工与产业整合同步推进的动态发展机制。
中原城市群各城市密度相对较大的特征,为其进一步发展成为城市连绵区创造了条件。近年来,中原地区正在逐步形成以互补互动、各扬所长、共同发展为前提,以垂直分工与水平分工交织为特点,以城市分工与产业整合为特色的区域经济一体化机制,增强高密度城市群的聚合功能与一体化整合,发挥区域内特大型经济中心城市的综合功能,形成区域城市分工与产业整合同步推进的动态发展机制,是中原城市群未来发展的关键。
(四)加速区域市场整合与市场一体化进程。
市场机制是区域经济整合发展的核心动力之一;完善的市场体系是统一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基础。市场体系建设与市场一体化是各种要素市场时空融合与协调的过程,是各要素市场的有机统一体。因此,中原城市群经济整合过程中,要促进生产要素在市场机制基础上的自由流动,特别是促进人才流动和劳动力的异地就业:构筑统一的物流平台,促进信息资源共享,发展异地金融业务,建立交易结算、清算金融平台;加快清除各种市场障碍,促进建立开放有序的区域市场,加强对市场的培育。
参考文献
[1]邢怀滨, 陈凡, 刘玉劲.城市群的演进及其特征分析[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1.4.
[2]赵全超, 汪波.对珠三角经济圈城市群能级梯度分布结构的实证研究[J].西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5.5.
城市视频监控系统之整合方案 篇8
1.1 模拟视频监控系统
在模拟视频监控系统中, 图像的传输、交换以及存储均基于模拟信号处理技术, 短距离时采用同轴电缆, 长距离时采用光纤+视频光端机。图像交换由视频矩阵或视频分配器完成, 图像存储采用磁带机, 图像显示基于监视器。前端摄像机的PTZ控制通过操作键盘实现。
1.2 数字监控系统
在数字监控系统中, 借助计算机网络等传输系统进行数字图像文件的传输。这样可利用现有的计算机局域网甚至互连网来进行数字图像文件的传输和浏览。利用网络系统的计算机终端, 不仅可对现场目标进行监视, 还可发送控制信号进行摄像机云台、变焦镜头的控制, 从而将传统的集中式监控系统转化为分布式监控系统。
数字视频监控引入了先进的数字信号处理技术, 在信号的传输、控制和存储方面都与模拟视频监控有着本质的区别。在数字视频监控系统中, 利用MPEG-4、H.264等高效视频编码技术, 监控图像能够以较低的带宽占用实现在各类现有数字传输网上的远距离传输。前端摄像机的PTZ控制和图像显示都可以通过PC来完成, 图像的存储则基于计算机硬盘。数字视频监控是安防领域的一次革新, 在远距离传输、工程布线、操作维护以及应用灵活性等方面都远远超越了模拟视频监控。但是, 数字视频监控本身是一个非常宽泛的概念, 体现的主要是信号处理技术上的变革, 不涉及体系结构。
1.3 网络远程监控系统
网络视频监控以数字信号处理为基础, 采用网络化的方式实现信号的传输、交换、控制、录像存储以及点播回放, 并通过设立强大的中心业务平台, 实现对系统内所有编解码设备及录像存储设备的统一管理与集中控制。对用户而言, 仅需登录中心业务平台, 即可实现全网监控资源的统一调用和浏览。
网络视频监控体现的不仅仅是技术的革新, 更重要的是架构的革新。通过参考并借鉴先进、成熟的通信网体系架构, 网络视频监控至少将对两个方面产生促进作用: (1) 数字视频监控标准化的建立与完善; (2) 传统安防业与通信业的融合。
这两个促进作用将带动整个安防产业向规范化、规模化方向发展, 并给视频监控带来更为广阔的市场空间。
网络监控系统的一般分层组网如图1所示。
网络视频监控的主要优势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层次化的体系架构。网络视频监控借鉴了传统通信网成熟的设计理念, 采用了清晰的、层次化的体系架构。这种架构将有利于数字视频监控标准化的制订与完善, 从而实现与传统通信网的融合。这无论是对最终用户还是整个安防产业, 都是非常有益的。
(2) 集中管理与控制。网络视频监控强化了中心业务平台的功能, 可实现系统内编码、解码、录像存储以及用户等所有资源的统一管理与集中控制, 有效解决了以往视频监控系统各类资源过于分散的问题, 这一方面有助于简化前端设备的设计, 降低用户的投资成本, 另一方面便于集中维护, 减少系统运维成本, 同时还可以增强系统稳定性和安全性。
(3) 统一的业务接口。在网络视频监控系统中, 只要有网络到达的地方, 用户都可以通过客户端软件登陆中心业务平台, 并实现系统内所有监控点图像的实时监控、所有存储资料的点播回放、前端摄像机PTZ控制等业务应用与管理功能。对所有用户而言, 系统提供的都是一个统一的接口、统一的界面, 唯一的差异就在于不同的用户会有不同的操作权限。因此, 网络视频监控系统可以大大增强用户操作使用的便捷性和灵活性。
(4) 分布式系统部署。网络视频监控可以实现中心业务平台的分布式部署, 平台的所有功能模块均可配置、可裁减, 可集中运行在同一套操作系统和硬件之上, 也可任意分布在不同的操作系统和不同硬件之上。通过分布式部署, 可实现系统的大容量平滑扩展和多级级联大型组网应用。
(5) 网络化的存储回放。网络化的录像存储和检索回放是网络视频监控系统的重要特性。在网络视频监控系统中, 录像单元和存储空间是可以进行分布式部署的, 包括中心录像 (通过中心网络录像单元) 、分中心录像 (通过分中心网络录像单元) 以及前端录像 (在编码设备中进行本地录像存储) 。为了方便用户对这些分布式录像资料的调用和浏览, 网络视频监控可以通过中心业务平台实现所有录像资源的统一管理, 用户在任何地方登陆系统均可以对这些录像资源进行集中检索和按需回放, 用户不需要知道录像及存储单元本身的部署情况。
2 城市监控系统面临的主要问题
2.1 监控方式的不同
早期建设的模拟监控系统大量存在, 其只是为了满足本地监控的需要, 传输距离短, 采用本地存储, 而城市监控系统必须要求以数字化的方式通过网络传输视频信号, 这样就要求对其进行改造。另外大量存在的数字监控系统虽然采用了数字方式, 但也是因为满足本地的需要, 采用本地存储, 需要增加设备来进行网络传输。
2.2 编码格式的不统一
编码格式是视频监控的核心技术指标和要求, 不同时期建设的数字监控系统采用的编解码格式不同, 即使是编解码格式不同, 但由于采用的编解码器设备不同, 也会造成城市视频监控整合的困难。
3 城市监控系统整合方案
3.1 模拟监控系统的整合
对当今的监控系统的信号进行分析, 就是数字信号和模拟信号两种, 对模拟系统的整合非常简单, 当城市视频监控中心确定了视频编解码格式后, 需要按照统一标准的编码器进行编码即可, 可以在模拟监控系统监控中心添加标准编解码设备, 然后通过视频服务器将视频信号传送到城市监控中心。
3.2 数字监控系统整合
数字监控系统的整合比较复杂, 由于采用的编解码方式不同、设备不同, 会给监控系统的整合带来很大的困难, 而且对其进行整合和改造不能影响现监控系统的运行, 需要分析其采用的编码方式是否与标准编码方式相同, 必须将视频图像的编码进行统一。如果编码方式相同, 则通过数字矩阵或其他方式直接将信号传送到城市监控中心。如果编码方式不同, 那么需要对其进行相应的解码, 然后按照标准编码标准进行编码, 然后将信号上传到城市监控中心。
摘要:随着网络视频监控的不断发展, 监控的范围日益扩大, 在城市级别的视频监控系统中, 需要对采用不同监控方式的系统进行整合, 将整个城市的监控系统纳入统一的管理, 有效地为城市安全服务。对视频监控系统的整合方案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城市安全,视频监控,整合
参考文献
[1]沈伟斌.视频监控系统的发展趋势[J].A&S:国际中文版, 2006 (10) .
[2]王志民, 方勇.视频监控系统综述[ED/OL].www.weipu.com, 2007.3.10/2007.5.1.
[3]魏正源.视频监控中分立运动目标的检测与跟踪研究[D].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07.
[4]黎洪松.数字视频技术及其应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1997.
[5]陈龙.为什么数字监控系统正取代模拟系统[J].中国安防产品信息, 2002 (1) .
[6]精英科技.视频压缩与音频编码技术[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 2001.
试论浙中城市群信息资源整合 篇9
一、信息资源整合对浙中城市群发展的作用
浙中城市群处浙江中部,以金华市为中心包括义乌市、东阳市、兰溪市、永康市的城市圈,其外围还有武义县、浦江县、磐安县。区域面积11 000平方公里,人口456万,2006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 229亿元,财政总收入151亿元。各市县之间以高速公路、城市快速通道为主干道基本形成半小时经济圈。为实现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加快城市群经济社会发展实行域内信息资源整合有着重要意义。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有利于提升政府公共服务功能,促进政府职能转变
信息资源整合不仅可以改变原有的政府行政方法、方式和行政手段,使政府各部门有更多的时间和其他资源从事新的行政活动,从而实现职能的转变。而且使政府各部门之间建立起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和交换平台,形成信息资源公开、共享机制,完善政务辅助决策信息系统不仅可以极大地提高政府各部门的行政效能,也增加了政府办事的透明度,提高政府行政公信力。
(二)有利于增强信息产业功能,促进浙中城市群经济社会发展
1. 增强对城市群综合服务能力,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
在信息时代,竞争的胜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信息资源的掌握,成熟的信息服务产业是成熟的市场经济的重要表现之一。浙中城市群信息服务业的发展将大大改善这一地区信息综合服务能力,使企业面临更多商机,获得更多竞争优势,吸引更多的企业来金华投资和发展。
2. 能够加快金华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信息资源整合可以使信息服务产业更快、更好地渗透到生产、销售、管理、教育、科研、行政等各个部门,甚至进入家庭与个人生活的领域。这不仅促进了各个产业、各个行业和社会信息化程度的提高,而且对提高劳动生产率,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都起到很大作用。20世纪90年代,金华就大量引进并采用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等一系列先进技术来改造传统产业,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企业,使劳动生产率成倍地提高。据统计,目前通过信息资源整合后,已有27家企业全部实现了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CAD),如金华热电厂、星月公司等均利用信息技术对生产过程进行控制,金华佳环公司、浪莎袜业等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进行了产品设计,增强了产品开发创新能力,节约了生产成本,提高了产品质量,为企业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3. 有利于提高大众传媒水平,改善人民生活质量
信息服务产业的发展,有利于提高图书情报单位和大众传媒采用先进的信息手段,提高管理水平,为家庭和社会提供各种信息服务,带来了令人难以想象的便捷和高效率。如金华电视台的视频点播频道、“e金华”的网上360度金华风光浏览等,使人们的生活方式得到了极大的改变,生活质量也得到了提高,从而也推动了金华地区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
二、浙中城市群信息资源现状与整合机遇分析
(一)信息资源概况
金华地处浙江省中部,是浙江省中西部的中心城市,也是闽、浙、赣、皖四省九地市的龙头城市。近年来,金华市委、市政府为加快浙中城市群建设步伐,不断加大对信息产业的政策扶持和资金倾斜力度,启动了数字金华工程,即重点围绕“数字城市”建设,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提升城市化,全面推进我市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社会共享,通过建立宽带多媒体网络和地理信息系统等基础设施平台,整合政府、人文、社会、空间、环境、经济、科技、教育等信息资源,运用数字化、网络化、可视化、智能化处理手段,建立涵盖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城市管理、文化教育、社会保障、医疗卫生、旅游服务、环境保护、灾害预防、智能社区等的综合集成应用系统。数字金华建设大幅度提升了企业信息化与城市信息化水平。
“九五”期间,金华每年投入上亿元的资金用于信息建设,目前已形成技术比较先进、网络容量较大、数字化程度较高、业务种类齐全,居全国领先的电信网、移动通信网、广电网和覆盖整个金华地区的高速、宽带信息传输网,其中,拥有2条国家一级干线和6条二级干线,成为继杭州之后浙江省第二大信息传输、交换枢纽。传输速度2.5gbps的数字光纤通信网已覆盖金华地区的所有乡镇,并延伸到部分发达行政村。城乡固定电话普及率达到每百人43部,小灵通用户65万,移动电话用户数达235万。广播和电视人口覆盖率分别为91.6%和94.6%,网络hlr用户容量达382万。计算机网络建设实现了中国公用计算机网、中国经济信息网、中国教育科研网和中国科技术信息网的金华地区节点的四网互联,市、县二级政府机关内网和行业部门的纵向网络也已基本形成体系并初具规模。
(二)浙中城市群信息资源整合机遇
1. 新理念带来的机遇
十六大和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按照科学发展观规划行业发展大计,进一步理清思路,正确处理局部与全局、当前与长远、速度与效益、规模与结构、引进与创新、竞争与监督等矛盾。根据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总体趋势,大力发展集成电路、软件等核心产业,大力发展语音视频、新一代移动通信、高性能计算机及网络设备等信息产业群,加强信息资源开发和共享,推进信息技术普及和应用,为进一步发展信息产业,发挥信息技术带动作用已成为新型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从而为“十一五”期间金华信息产业的更大发展提供了机遇。
2. 新市场带来的机遇
中国加入WTO以来外资不断涌入中国,尤其是信息产业对外资更具吸引力,浙中地区信息产业别无选择需要融入全球信息市场一体化潮流。“十一五”期间,加入WTO的过渡期基本结束,市场开放度将大为提高,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信息产业已成为最具进军国际市场潜力的产业之一。金华部分信息产品制造业在国际市场上具有一定的竞争力,要善于抓住机遇,顺应形势,加快“走出去”的步伐,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树立全球经营视野,把握国际机遇,提高国际竞争力,从而赢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3. 新技术带来的机遇
随着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新技术的应用大大推进了信息产业的发展。CDMA2000、WCDMA、LAS、AIMAX等技术的应用,以及数字电视的普及和第三代移动通信市场的形成,为信息产业的发展拓展了空间。在这些新技术的掌握上,金华与发达省市同处在一条起跑线上。要抓信技术革新带来的这一机遇,加紧消化吸收,不断发展壮大金华的信息产业。
4. 新战略带来的机遇
金华市委、市政府提出发展浙中城市群,构建大金华、建设大交通的发展战略,为金华信息产业发展提供一个极好的机遇。特别是省委、省政府在全省“十一五”规划中,把以金华市区为核心的浙中经济圈,作为全省第四大经济圈规划,把以金华为龙头的金衢丽产业带作为全省三大产业带之一来培育,这就为浙中城市群发展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契机。只要牢牢把握机遇,“十一五”期间金华的信息产业理应发展得更快、更好。
三、加快浙中城市群信息资源整合对策思考
(一)浙中城市群信息资源整合原则
在信息资源整合中,应把握以公共服务需求和区域信息产业发展为出发点,以“互联互通、资源共享、智能互补、协同发展”为原则,不断探索电子政务和信息产业发展中资源整合技术管理与服务的新模式、新机制,以实现资源整合后的“放大效应”。
(二)信息资源整合措施
1. 制定标准实行规范化管理
为搞好政府公共服务,应积极探索政府信息管理服务新模式、新机制,形成项目集中审批平台,企业基础信息交换、“数字城管”、空间地理信息系统,建设完善全市人口基础数据库、法人单位基础数据库、空间地理基础数据库和城市群经济基础数据库,进而形成全市统一信息资源交换共享平台,在数据标准化处理,规范和统一程序编制方法与系统数据模型工作中,应采用当前国际上主流的电子政务网站系统设计模式,通过高起点规划,实现规范化管理。
2. 重建数据环境
为提高信息资源整合后应用功能,实现标准化、规范化管理,一个基础性工作就是重建数据环境,以便能够在高档次的数据环境中开发集成化的应用系统。为此应做好以下四点技术性工作:一是重整据结构。以信息资源规划、顶层设计方案的数据模型、基本表和数据标准为“标杆”,来逐一衡量、评估已有数据存储的结构,找出具体的差距,确定哪些数据结构可以修改、补全,哪些数据结构不合理应该抛弃,还要增加哪些新的数据结构,从而形成高档次数据环境的数据结构;二是组织数据转换。对已积累的数据库资源,不论原先结构的科学程度如何,都是重要的信息资源,需要按基本表的结构标准编制数据转换加载程序,将原有数据库资源迁移到新数据库中去;三是组织数据录入。对新的数据库结构,需要在应用开发的开始阶段编制数据录入程序,将整批业务数据加载到新数据库中,或者在应用系统运行的过程中录入加载数据;四是研制内外数据交换接口,研制中心数据库接受外单位数据的数据接口和中心数据库向外单位传输数据的数据接口。
3. 发展信息服务业,提升信息服务业竞争力
信息资源的整合不仅包括政府公共服务信息,而且包括作为产业的经济资源信息整合,通过开发与挖掘信息资源,使信息服务价值不断增值。为此,可从以下五点着手:一要加快重点领域和特色网站建设发展网络信息服务,进一步做大做强“中国服装网”、“中国包装网”、“中国食品“5173”网、“网上中国小商城”及“今日五金”、“全球五金网”等网站;二要依托发达的电信通讯业,大力发展信息服务,积极开拓信息查询、移动短信、IP电话、视频会议、远程教育、互动娱乐、多媒体服务等网络增值服务;三要加快电子政务以“三网一库”为基本构架的政务信息系统,推进政府上网和办公自动化工程,实现政府部门之间的联网与信息共享。同时要推行国际标准,推进城市基础设计数字化、城市信息和交换共享化、城市生活和管理网络化;四要实施以企业信息化为基础的电子商务工程促进电子商务繁荣,建设为全市各领域服务的电子商务枢纽。加快电子商贸易、现代综合物流、专业市场等信息服务平台建设,重点发展小商品、五金、服装、包装等行业门户网站、网上商城等,加快各类电子缴费系统和电子交易平台的建设和完善,逐步实现居民的网上购物,提高电子商务在社会的普及率网、中包网等专业电子商务网站,在时机成熟的条件下整合金华各类企业产、供、销业务,组建浙江中西部最大的电子商务网;第五,提升信息基础设施。推进以“数字金华”和“浙中信息港”为目标的基础设施建设,高标准建设互联互通、资源共享的移动、联通、网通、电信及其他网络资源为基础,加快宽带接入网和信息交换平台建设,提高传输速率和网络交换能力,立足自主创新,增强核心竞争力,加快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步伐。把金华建设成与浙江中西部中心城市相适应的信息产业集聚地,初步形成“一心两翼”的信息产业发展新格局:即是突出一个中心。以市科技园,68家IT企业为基础,充分利用中国科学院及所属院校、浙江师范大学、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和金华电大等高校资源,培养产业相关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组建一个上规模、上档次的专业科技研发中心。
4. 加快培养信息化人才
发展信息服务产业,除了必须具有相当规模的市场需求以外,还必须具有开发利用信息资源的专门人才,这是信息产业得以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全社会信息化意识的强弱,直接决定着信息市场需求的大小。虽然每年都有一批信息技术专业大中专毕业生回金华工作,但与需求相比,仍供不应求,加上每年有许多富有经验的信息服务人员的流失,使金华成了“人才锻炼基地”。要解决金华信息服务产业人才匮乏与流失的问题,除了企业在待遇、情感等方面留住人才外,政府要加大对信息市场的培育力度,规范竞争行为,每年举办大型信息产品、技术、人才交易会,长期举办网上招商引资、信息发布会,以多种形式吸引投资项目、资金、技术、人才汇集金华,发展壮大金华地区的信息服务产业。
5. 营造良好的信息产业政策环境
城市整合 篇10
1 研究背景和意义
随着公安业务的发展和公安信息化水平的提高, 公安工作对基础数据从种类丰富程度、数据关联程度、数据时效性等方面提出了新要求。数据整合与共享问题一直是困扰着公安工作的一个棘手问题, 各项业务数据分散存放在各业务单位的数据服务器中, 导致数据存放零散, 造成信息孤岛, 各单位间的数据无法形成良好的“沟通”渠道, 使数据协调困难, 影响公安工作的开展。深入研究公安数据整合与共享领域数据接口技术, 切实提高数据整合与共享整体工作水准, 对于推进信息数据整合与共享、支撑信息化实战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2存在的问题
数据资源是公安信息化应用开展的核心要素, 是提升各级公安机关打防管控能力的重要基础资源。城市公安信息化经过多年建设, 各业务信息系统应用涵盖了各警种, 并沉淀了大量有价值的数据, 形成了海量记录。在处理与应用中遇到新难题。
一是数据库类型复杂。需要用一套中心数据库 (数据仓库) 及数据接口来解决不同类型数据库之间的数据汇集与数据共享。二是数据类型复杂。在于涉及到结构化、半结构化、非结构化类型。无法仅使用一种数据存储设计和数据接口, 而是需要采用多种数据存储设计和数据接口集的方式来应对。三是访问方式复杂。因各业务部门对自身数据管理的要求不同, 造成存在多种特殊的访问限制, 导致在设计数据接口时须兼容多种方式及第三方数据交互平台等。
3 数据转换集成工具的研究
国外数据集成的研究开展比较早, 许多数据库系统提供了专门的数据转换集成工具。这些数据库附带的、第三方公司开发的数据集成工具对于结构化数据在功能上可以说已经基本上能满足一般的要求。而国内大部分应用系统采用针对系统本身设计开发的数据集成工具, 有的甚至用手工方法实现数据抽取、转换和加载。当目标数据库结构发生变化或者重建时, 需要重新编程实现该过程。流行的数据库接口主要有ODBC、OLE DB、ADO和JDBC等。
目前国内外公认较好的数据集成工具有以下几种:微软公司Data Transformer Server (DTS) ;CA公司Advantage Data Transformer Enterprise (ADTE) ;Oracle公司Oracle Warehouse Builder (OWB) 。数据库系统的整合目前已有很多这方面的研究, 我们侧重研究公安综合数据库的架构设计和模型构建, 在技术手段上运用了目前已较成熟的技术。
4 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从技术层面看, 要同时研究解决数据仓库中数据的“一出一进”两方面的问题。“出”, 实现数据从多种数据源整合至数据仓库 (N:1) , 数据仓库的数据接口 (数据整合接口) 应能适配获取多种数据源的数据;“进”, 实现数据从数据仓库共享至多种数据库 (1:N) , 数据仓库的数据接口 (数据共享服务接口) 应能向多种数据库推送所需数据。
当前异构数据库系统集成主要采用三种策略:公共编程界面、公共数据库网关和公共协议。它们都是基于客户/服务器体系结构的, 这样可以综合各种计算机协同工作, 各尽其能, 也可实现对计算机应用系统的规模优化和规模缩小化。公共编程界面包括客户应用编程界面 (CAPI) 和服务器应用编程界面 (SAPI) ;公共数据库网关 (Gateway) 是一个转换器, 客户通过它就可以访问异构数据库:公共协议是指对客户和服务器间通讯的格式和协议 (FAP, Fralne and Protocol) 及对数据库语言进行标准化。这是一种最理想的解决异构数据库系统集成的方法。这三种策略在异构数据库系统集成中可以配合使用, 且并不互斥。从各种数据库产品所提供的异构数据库集成的主要机制来看, Gateway和API是当今集成异构数据库的主要方法。当前一些主要的大型数据库厂商的新版本DBMS几乎都采用了客户机/服务器 (C/S) 体系结构, 强调对分布式功能的支持。它们都具有访问异构数据库的能力, 实现了异构集成。不足之处是其集成通常都是单向的、主从式的;一种产品一般只提供从自己的DBMS访问异构数据库的机制和产品。
5 数据同步平台的设计
数据同步平台是共享数据仓库的建库、过程监控、运行管理、信息发布等内容的配套管理软件, 其中包括对ETL过程实施管理的子系统, 对数据资源归档分类的管理子系统, 对数据面向外部服务的管理子系统, 以及对共享数据仓库总体情况的操作和管理门户等。
数据同步平台以可靠集成、整合公安内外网各类数据资源的异构数据库群为基础, 具备面向各警种提供丰富、安全、高性能数据服务能力的, 可管理、可持续发展的工具平台。它是公安信息化整体体系的核心基础设施, 用于对上层应用提供数据共享和服务支撑, 包括对DQB平台、PGIS平台等。数据同步平台框架如图3所示。
数据同步平台架构按照数据获取层、数据组织层、数据服务层3个层次进行设计;一方面, 通过部门间信息共享服务平台获取社会化数据, 与党政军各部门及企事业单位进行信息共享交换;另一方面, 通过请求服务平台获取异地公安服务资源, 以及通过请求服务平台对异地提供数据服务;同时, 与公安部通过数据交换平台进行数据交换, 实现数据的上传下发。同步平台通过数据服务 (基于共享服务子系统) 为信息综合应用和业务综合应用提供支撑。数据整合过程示意图如图4所示。
数据同步与整合过程包括:
(1) 创建数据抽取和标准代码库:数据抽取到转储数据库中, 同时整理各个业务部门的代码数据形成代码数据库。这一步骤执行的操作为“抽取”和“代码库建立”, 产生的数据是转储数据和标准代码库。
(2) 数据清洗:对转储的业务数据, 根据定义的数据清洗规则进行清洗。产生的数据是问题数据库。
(3) 数据转换:定义好数据转换规则, 对经过第一步清洗的数据, 进行转换。
(4) 数据集成:对转换完成的数据进行关联关系查找和存储;同时把数据按照要素和层次进行组织。
(5) 数据装载:把完成前面步骤的数据装载到综合库中。产生的数据是经过整合的综合库。
(6) 数据校验:对完成整合的综合数据通过校验器按定义好的校验规则进行数据校验, 找出第二批的问题数据, 使得数据的质量进一步提高。
6 数据整合管理接口的设计
数据整合的核心内容是从数据源中抽取数据, 然后对其进行转化, 最终加载到目标数据库或数据仓库中去, 及ETL过程。某城市公安机关数据同步平台采用的数据整合管理是软件IBM Web Sphere Data Stage, 它为整个ETL过程提供了一个图形化的开发环境, 它是一套专门对多种操作数据源的数据抽取、转换和维护过程进行简化和自动化, 并将其输入数据集或数据仓库的集成工具。通常数据抽取工作分抽取、清洗、转换、装载几个步骤:
一是抽取。针对各个业务系统及不同网点的分散数据, 充分理解数据定义后, 规划需要的数据源及数据定义, 制定可操作的数据源, 制定增量抽取的定义。清洗主要是针对系统的各个环节可能出现的数据二义性、重复、不完整、违反业务规则等问题, 允许通过试抽取, 将有问题的纪录先剔除出来, 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相应的清洗操作。
二是转换。针对数据仓库建立的模型, 通过一系列的转换来实现将数据从业务模型到分析模型, 通过内建的库函数、自定义脚本或其他的扩展方式, 实现了各种复杂的转换, 并且支持调试环境, 清楚的监控数据转换的状态。
三是装载。将经过转换的数据装载到数据仓库里面, 可以通过数据文件直接装载或直连数据库的方式来进行数据装载, 可以充分体现高效性。在应用的时候可以随时调整数据抽取工作的运行方式, 可以灵活的集成到其他管理系统中。
数据整合管理主要用于实现业务库向数据仓库进行ETL同步抽取工作及相关整合过程的统一监控和管理。
7 数据应用服务规范的设计
应用服务规范规定了接口名称、接口参数、返回值等, 数据源必须按照相应的规范进行开发。我们在应用资源管理中设计了服务规范, 并可以由用户下载所需的规范。
8 结语
通过建立数据同步平台, 统一提供数据共享服务。该平台可以简化数据库管理和配置、以友好的人机界面完成复杂的ETL作业调度与管理服务, 有效地实现了数据的抽取、整合、装载、入库及综合管理, 为实现信息共享奠定了基础。
摘要:随着金盾工程二期的深入推进, 公安信息化进入大集中、高共享阶段。城市公安机关数据整合与共享应用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各项业务数据分散存放, 造成信息孤岛, 使数据协调困难, 影响信息共享。本文针对这一难题, 研究提出了城市公安机关数据整合与共享技术, 经实战应用检验效果良好。推广这一技术对于促进数据整合与共享应用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公安,数据整合,共享,技术,应用
参考文献
[1]朱顺泉.管理信息系统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2:51-80.
[2]萨师煊, 王珊.数据库系统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1:56-103.
[3]邵佩英.分布式数据库系统及其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10:30-200.
[4]郭超.基于MIDAS技术的数据库的连接[J].计算机世界, 2010.13 (6) :51-52.
[5]王双平.三层数据库与MIDAS技术开发MIS实例[J].软件, 2011, 13 (8) :14-16.
[6]吴玥, 李占羽, 李丹宁等.关联数据在公安情报研判系统的应用[J].贵州科学, 2011, 29 (2) :26-31.
[7]张玉峰, 王翠波, 吴金红等.基于流程挖掘的企业竞争情报采集研究[J].中国图书馆学报, 2008, 34 (2) :42-46.
[8]解萌, 兰月新.SPSS在公安情报中的应用[J].湖南警察学院学报, 2012, 24 (6) :146-149.
城市整合 篇11
有人说,盛智文是餐饮娱乐行业的“投资专家”,也有人说,他是创意十足的“整合大王”、是善于点燃时尚激情的“鬼马绅士”……盛智文的身上可以说有着太多的光环和头衔。而现阶段,这个以前瞻睿智著称于商界的“兰桂坊之父”,又开始在内地二线城市启动了新一轮的掘金之旅。
聚焦资源与潜力的“掘金人”
19岁只身前往中国香港闯荡,如今已在全球各地拥有几十家顶级餐厅、酒吧及娱乐度假村,不仅白手起家创立了亚洲最具影响力的,集文化、娱乐、旅游、商业于一体的兰桂坊集团,还成功带领香港海洋公园扭亏为盈……Allan盛智文的名字总是被人与他所创造的这些传奇经历联系在一起。
但无论是从服装贸易转型成就兰桂坊的霸业,还是击败香港迪士尼打造世界顶级主题公园,盛智文的成功秘诀都与两个相同的词汇紧紧地联系在一起,那就是“资源”与“潜力”。盛智文说,无论他选择在哪个城市投资打造“兰桂坊”,都取决于3个要素。“第一,地块必须要是在CBD aera(中央商务区);第二,必须得到政府的支持并完成拆迁工作;第三,地价要合理。”
如果仔细回顾盛智文近年来的投资,就不难发现注重资源与潜力的他已经渐渐将兰桂坊的发展重心从香港转移到了内地二线城市。继在成都沿河19栋商场打造“成都兰桂坊”后,他又在广州承包下中国最大的地下商场“花汇城”,并于日前携手观澜湖集团重金打造全新的“观澜湖·兰桂坊·海口”项目。
对于此番转战二线城市“掘金”的缘由,盛智文坦言自己的出发点仍是出于对资源及潜力的长期考量。“在我看来,香港与内地很多一线城市已经发展得非常出色,因此竞争也异常激烈,打造项目也就相对困难。而内地二线城市给我的感觉更为开放,那里也更需要兰桂坊。”为了解内地市场,盛智文曾经多次前往沈阳、大连、青岛、长沙、武汉以及厦门等二线城市考察。“我发现当地的政府都很愿意与我们紧密合作,因此我们在那里能够获得的支持与资源也相对更多。比如这次‘观澜湖·兰桂坊·海口项目’就得到了海南省政府的大力支持,政府还会为我们的项目建造一条从市中心直达兰桂坊的新路。诚实地说,现在中国内地的变化很大,就算是在二线城市,大部分人也都拥有了稳定工作和不错的消费能力,享受生活已经成为一个很重要的元素,大家都在追求一种更好的生活方式,而兰桂坊就是一种生活享受,我愿意将兰桂坊带去这些城市,也相信兰桂坊在这些城市有更大的发展潜力。”
“Daytime + Nighttime”的“整合专家”
除了深谙投资之道,盛智文还是个地地道道的“文化整合专家”。虽然是个“老外”,但他在各地打造的“兰桂坊”,都各有各“中西合璧”的独特文化。“比如我在考察中发现成都人特别喜欢火锅、茶饮,所以我坚持在我的成都兰桂坊里一定要有川菜、要有火锅,要有钟水饺和担担面。而在筹备主题活动时,我除了会邀请国际明星,也会注意嵌入成都的本土元素,增加川剧变脸和杂技表演。”
毫无疑问,“顺应当地文化的国际化”是盛智文将兰桂坊打造为大众娱乐胜利的关键。而现如今,野心勃勃的盛智文又在此基础上开始了“Daytime + Nighttime”的新尝试。在其最新筹建的“观澜湖·兰桂坊·海口”项目中,盛智文除引进内地知名酒吧连锁品牌“S.MUSE”进行文化整合外,还将“橙天嘉禾5D影院”、“宾士域保龄球”、“冰堡滑冰场”以及“eXcape模拟赛车”等多元化的国际娱乐元素融入其中。有了这样的规划,盛智文对新项目的吸引力显得相当自信,“白天游客们可以在商店Shopping、在高球场挥杆、到电影公社游览又或是自由享受其他丰富多彩的休闲娱乐;到了晚上,这里又有各式餐厅酒吧和全年无休的主题活动等着大家来畅饮狂欢,无论白天还是夜晚,Daytime + Nighttime的整合可以让所有人在海口找到适合自己的休闲方式。”
“要知道,我致力于打造的“兰桂坊”不只是一条酒吧街,我也不满足兰桂坊只等同于“夜生活”的单一概念。” 这是盛智文在采访中反复强调的一句话。在他的概念里,有时候人需要跳出自己的思维定式,“这点非常重要,它会使你变得与众不同。”
钟情黑白经典的“Mr. Trendy”
作为国际级娱乐帝国的掌门人,盛智文擅长的不仅仅只是生意,十几岁便以服装贸易起家的他,谈起时尚搭配来也同样颇具心得。“虽然我不是时装或设计类的专业出身,但我从小就喜欢欣赏各种风格的服饰搭配和橱窗设计,发自内心地去感受、理解,然后吸收这些美好的事物。”
谈起自己最欣赏的品牌,在加拿大读中学时便已有“Mr. Trendy”(时尚先生)之称的盛智文实则非常“痴情”,而让他情有独钟了20余年的设计师就是Giorgio Armani。“在我眼里,Giorgio Armani是最好的设计师,他的作品典雅、简约,极富个性与结构性。”
或许正是因为爱上了Armani这个品牌,盛智文在各个场合的着装也离不开代表着Amani品牌经典的黑白配色,就连他随身携带的名片,也同样是简洁流畅的黑底白字。“我不喜欢太过艳丽的搭配,黑、白、蓝是我最钟爱的三种色彩,我喜欢它们所营造的,低调中的优雅。”
“我很幸运,时装行业的经验让我练就了不错的眼力。”盛智文说,对时尚的理解也积极影响着自己的事业,他也习惯像观察时尚橱窗一样观察他的客人,并通过这种方式了解客人的喜好,进而思考今后如何打造令人开心的娱乐。“要知道,时尚总是在不断变化。对我而言,时尚不仅仅是穿着上的fashion,它还意味着前瞻性的思考。”
城市社区服务人力资源整合探究 篇12
一、城市社区服务人力资源相关概念界定
在本课题的研究过程中,笔者需对社区服务、社区服务人力资源及整合等概念进行界定,有助于把握研究的方向和内容。
1. 社区服务。
社区服务是伴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而产生的。对于社区服务的定义,国内学者存在着不同观点,不过就实质而言并无太大差异。一般而言,社区服务是指在政府的倡导和扶持下,以街道和居委会为依托,发动和组织社区成员,利用和开发社区资源,为满足社区成员的各种需求而展开的,本质为社会福利性质的社会服务活动。
2. 社区服务人力资源。
社区服务人力资源,顾名思义,就是指伴随着社区服务的产生而出现的一群致力于社会服务工作的人员。简而言之,就是开展社区服务工作的人。
3. 整合及社区服务人力资源整合。
整合就是把一些零散的东西通过某种方式而彼此衔接,从而实现信息系统的资源共享和协同工作,其主要的精髓在于将零散的要素组合在一起,并最终形成有价值、有效率的一个整体。
本文中的社区服务人力资源整合就是将所有存在于社区服务主体中的专职、兼职、志愿者等人力资源通过一定的方法、措施和机制将其整合在一起,使人力资源的使用达到最优配置,从而促成组织和部门革新,提高社区服务效率。
二、社区服务人力资源整合存在的问题
通过深入观察和了解,发现当前社区服务人力资源整合中存在很多问题,有几类问题是大部分社区共同存在的,主要可归为以下几点。
1. 服务主体缺乏整合意识和能力。
良好的整合意识和优秀的整合能力是人力资源整合的前提,只有具备这两者,人力资源整合才能高效地完成。就目前而言,我国大多数的社区服务主体意识不强,整合能力薄弱,导致出现人力资源配置上存在不合理的现象,致使社区服务人力资源出现服务水平和服务能力不高等问题。
2. 社区服务人力资源整合程度低。
虽然整合主体对人力资源进行了相应的整合工作,可是依然出现整合程度低的现象。这个问题带来的后果是,在即将开展一项社会服务时,不能及时找到需要的人才,或者在开展服务的过程中,如若遇到突发事件,很难立即调配到相关行业的替补人员。这样不仅会给开展服务工作带来困难,也降低了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3. 缺乏人力资源整合机制。
社区服务人力资源整合离不开一整套科学合理的整合机制,健全的整合机制可以将社区服务主体各部分之间紧密地联系起来,互相配合,协调发展,对社区服务人力资源整合有很大的意义。现在很多社区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存在诸多问题,缺乏规划,统筹率低。科学有效的社区服务人力资源整合机制是保证服务开展的必要前提,对社区的发展有重大意义,杂乱无章的人事管理只会给社区服务的开展带来不必要的困难和障碍。
4. 缺乏人力资源整合平台。
合理的整合机制需要依托在整合平台上才能成功得以落实,整合平台可以公开收集来自不同地方的人力资源信息并将其整合后展现在公众面前,使需要的人方便快捷地了解获取信息,解决人力资源方面的问题。目前,大部分社区没有属于自己的人力资源整合的平台,既没有网络人力资源整合平台,也没有实际生活中的关于人力资源整合的部门窗口。人力资源整合平台的缺乏,严重阻碍了社区服务的顺利开展。
三、社区服务人力资源整合存在问题的原因
在发现了解社区服务人力资源整合存在的问题之后,只有在此基础上探索问题发生的原因才能更好地提出解决的对策。通过研究,存在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 服务主体受传统管理理念的制约且专业性不强。
我国社区发展已有数十年的历史,其社区服务人力资源管理也历经从传统到现代的变化,然而现代的社区人力资源管理和整合的研究成果并未全部应用到社区的工作人员身上,还是有大量的管理者或工作人员继续沿用传统的管理理念,没有接触新的管理方法,此种做法直接影响了社区服务的成效。随着时代的变化和社区的飞速发展,在此种新形势下,传统的管理理念已经满足不了当下社区的快速发展和转型。社区服务主体所持有的老旧的管理理念带来的弊端,已经严重阻碍了社区的稳步前进。
2. 服务主体各自为政,疏于联系。
在社区服务人力资源整合的过程中出现整合程度低、整合不彻底的情况,究其原因,就是因为各部门、组织、机构、居民和志愿者太过分散,而且不同部门之间缺少联系,分割严重,各自为政。(1)条块分割严重;(2)机构重叠,人浮于事。正如古语云:“三个和尚没水喝。”所以,必须通过职能改革整合完善。
3. 缺乏相关制度。
由于在政府部门常常出现人浮于事的现象,存在一些玩忽职守、懈怠工作的人员,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思想根深蒂固,不会为自己增加工作量,对于急需解决的社区服务人力资源整合机制的问题视而不见,更不会耗费精力制定相关制度和政策。甚至,即便已经出台了相关制度和政策,仍有部分职能部门的工作人员因为各种利益关系或其他因素未将其传达下去,使其无法实施。所以,即使人力资源整合主体具备较强的整合意识和能力,但是缺乏权威的制度上的支撑也很难克服众多不良因素,将其付诸实施,这种现象应被重视。
4. 不具备建立资源整合平台的条件。
在社区服务人力资源整合的过程中,只有科学有效的整合机制是不够的,再完美的整合机制也必须依靠便捷的平台才能被付诸实践准确落实。但是,当前,社区服务资源整合平台严重匮乏,造成了人力资源调配和流动异常困难的问题,间接影响了社区服务的顺利展开。主要原因是,服务主体不具备建立资源整合平台的条件。以上种种问题涉及到太多部门,很难协调,使得平台建设难以顺利开展。
四、城市社区服务人力资源整合的对策
当下社区服务人力资源问题已经严重影响了社区的发展,整合社区服务人力资源刻不容缓。
1. 服务主体应加强更新管理理念的学习,提升自身能力。
由于受到传统管理理念的制约,当前的社区服务人力资源体系紊乱不堪,造成工作人员工作效能急剧下降,导致社区服务质量越来越差,所以必须加强社区服务主体更新管理理念的学习,摒除老旧管理理念带来的消极影响,内化新思想,提高自己的责任感,增强自己的团队意识和整合意识。另外,为了能更好地适应当下社区服务的开展和社区的稳定发展,更是为了提高自身的文化水平和专业素养以及综合能力,服务主体应当尽可能多地学习新的文化知识和与本职工作相关的专业性理论。
2. 加快机构改革步伐,明晰各主体之间的权责。
服务主体必须加快机构改革的步伐,理顺各主体之间的权利和责任。首先,个主体之间应相互加强联系,促进人力资源流动。对于同一个地区的社会组织和服务机构可建立属于自己的联络方式,方便人员协调和服务策划。对于有条件的地区,可以建立一个社区服务同盟组织,并规定当地所有的独立民间社会组织和服务机构的服务站点全部设在同盟区域内。另一方面,服务主体尤其政府等行政部门,应进行正确的职能定位,合理设岗,明确职责,避免职能重叠,权责不清,提高资源利用率。
3. 进行制度改革,构建三位一体的整合机制。
科学有效的人力资源整合机制是人力资源整合过程中的关键要素,只有具备完整合理的整合机制才能确保资源的有效运用。为了解决大部分社区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中缺乏整合机制的问题,整合主体必须制定有效的整合机制加以改善。首先,要进行制度改革,良好的整合机制须有制度的支撑才能得以建立和实施。其次,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社会组织来承接,各服务主体共同参与的三位一体的整合机制。为促进社区服务发展,政府应建立健全制度,出台相关政策,转变政府职能,加大财政投入,购买社区服务,由社会组织来承接服务,协调其他服务主体共同参与,使整合更加高效。
4. 分级整合,建立不同层次的整合及信息平台。
就目前而言,整合平台可分为网络平台和现实生活中实际的人力资源整合部门,此类部门可以依附在任一社区服务组织,或者民政部等相关部门。这类整合平台并不需要过大的办公地点,开设一个整合窗口即可。另外,服务主体可从多个角度进行整合,在纵向上,可以实行分级整合,区、镇、社区等从上而下每个层级都设置网络或者实际负责人力资源整合的窗口,上传下达。横向上可以设立社区服务人事整合平台、社区服务民主监督平台、社区信息网络平台等等。社区服务人事平台,可以收集整合关于社区服务有关的各种人力资源的信息,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充分挖掘社会力量和社区潜在人力资源投身于社区服务,为居民提供更周到更便利的服务。多种平台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进行全方位整合,大大增加了人力资源整合的力度和程度。
摘要:“小政府,大社会”是我国社会管理改革的方向,其内在要求是服务社会化、社区化。资源尤其是人力资源利用率低是制约社区服务的主要因素,缺乏整合则是其中主要原因。服务主体整合理念落后、能力不足,主体间缺乏联系等导致人力资源整合存在问题。更新服务主体管理理念,加强专业技能培训,构建不同层次的信息及整合平台等措施,可以有效解决社区服务人力资源利用率低的问题,促进社区服务的有效开展。
关键词:社区服务人力资源,整合,机制,平台
参考文献
[1]郭荣茂,杨贵华.城市社区资源整合中的自组织能力建设——上海大宁路街道社区资源整合调查[J].上海城市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3):14-18.
[2]李力,张国桐.浅析城市社区资源的整合[J].理论界,2007,(8):79-80.
[3]蒲振雷.新时期城市社区资源研究[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8):34-36.
[4]强锦敏.浅论城市社区资源的整合利用[J].实事求是,2003,(5):59-60.
【城市整合】推荐阅读:
城市环境整合10-27
整合资源实现城市协调的论文09-09
浅谈城市台新闻资源的整合与营运10-25
系统整合之数据整合05-10
整合实践07-14
学科整合07-18
整合07-21
经济整合10-13
整合趋势10-15
整合原则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