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越贸易的互补性分析

2024-05-15

中越贸易的互补性分析(精选5篇)

中越贸易的互补性分析 篇1

一、互补性的内涵及测量方法

1. 贸易互补性内涵

贸易互补性内涵:“世界上每个国家都有擅长的贸易种类和不擅长的贸易种类, 通过国际贸易进行商品交换, 充分利用各自的优势来获取本国贸易中的匮乏品, 互补可以是国家之间, 单位之间, 甚至是个人之间在政治、经济、文化, 军事等方面取长补短”。

2. 双边贸易中的互补性

贸易互补性理论即互补性在贸易领域的延伸发展, 体现在国家之间在进出口产品中互相补充以满足各自的发展。贸易互补性理论为本文对中越贸易互补性的实证分析提供了理论支持, 也方便本人更好地阐明自己的观点。

3. 衡量方法

(1) 显性比较优势指数、行业内贸易指数和贸易互补性指数是研究贸易互补性的三大指数;另外, 判断两个国家是否在贸易上存在着互补性, 还可以分析两国之间的各类商品的贸易额, 从而分析出两国各自的贸易结构, 以此作为两国是否存在贸易互补性的证据。

(2) 产业内贸易指数

产业内贸易指数可以判定贸易方式是产业内贸易还是产业间贸易。产业内贸易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的某一产业同时发生的进出口的活动, 反映了两国之间贸易关系的成熟度。

(3) 贸易互补性指数

贸易互补性指数计算公式为:Ckij=Rkxi×Rkmj

公式中:Xik和Xwk分别为i国k产品与各国国际贸易总额和世界所有国家k产品的国际贸易总额;Xw为世界所有产品的贸易额;Mjk和Mj分别为j国k类产品的进口额和j国所有商品进口总额。

二、实证分析

主要从这几个方面展开实证分析: (1) 从产业内贸易指数角度分析两国贸易互补性; (2) 从贸易互补性指数角度分析中越贸易间的互补性, 从而可知道哪些因素促进中越贸易, 而哪些因素阻碍其发展, 进而使两国之间的合作更加紧密。

1. 从产业内贸易指数角度分析中越两国贸易互补性

从上表可看出, 处于高度产业内贸易的商品包括SITC-0、3等大类产品, 其中, SITC-3比较引人注目, 这一类别的I指数从2006年的85.4迅速的增长到了2010年的98.1, 尽管在2013年有所下降, 但是还是达到了89。两国虽在产品大类上属竞争性, 但产业内分工明确, 所需的具体产品不同, 因此双方的贸易类型还是属于互补贸易。

由此可以看出, 除了SITC-0、3之外, 两国在其他类别的产品的产业内贸易都处于较低的程度, 这说明越南与中国贸易关系主要是以产业间贸易为主。也反映出越南与中国的产业结构存在比较大的差距且越南产品形式比较单一, 因此中越贸易在总体上属于产业间贸易并且属于互补性贸易方式。

2. 从互补性指数角度分析中越两国贸易互补性

根据前文提到的贸易互补性指数公式计算出中越贸易互补性指数, 见下表:

从互补性角度看, 根据资源禀赋理论的观点“一国出口其具有优势的商品而同时进口其处于劣势的商品”, 这样既可满足本国的生产与发展的需求又可通过出口赚取外汇, 以推动国家和社会的发展。

中国在出口商品互补性指数方面主要集中在SITC-6、7两类产品上, 而越南主要集中在SITC-2和SITC-8两类产品上。原因是: (1) 越南地处亚热带, 一些原料如天然橡胶和棉花产量高且本国需求较少, 所以可以将多余的产品出口到中国换取外汇; (2) 中国市场需求巨大, 对于原材料的需求量高于自身的产量, 所以需要向国外进口, 而越南因为其地里上的优势成为了中国进口产品的首选国家; (3) 越南的劳动力成本较中国要低很多, 所以进口越南的服装产品成本较低, 虽然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代工厂, 但是随着自身优势的不断消失和越南逐渐的展露人工成本的优势, 中国有时还需进口越南的这些产品; (4) 越南因为靠近南海油田, 并且得到国外石油公司的支持, 石油工业发展迅速, 与其相关的石油机械产业比较发达, 生产力和性价比较高。由此可以看出, 中越两国的产业结构还是存在着差异性, 正是这种差异性促使两国在贸易中形成互补关系。

三、结论

经过前面我们的分析, 我们可以看出中国与越南之间的贸易正处于发展的青壮年时期, 前景可观, 双方能够从贸易中取长补短, 具有比较强的互补性与互惠合作性, 这两个特点同时也反向推动着两个国家进行更长远、更深层次的交流合作。

越南的互补性指数较高的产品多数集中在天然橡胶、棉花、鞋子和服饰制品等, 主要原因是越南处于亚热带, 天然橡胶和棉花的产量高且品质好, 而中国本国的产品产量低且满足不了自身发展的需要, 所以要大量的向越南进口。

中越之间的贸易也存在着很多问题与障碍, 比如双方的贸易存在着顺逆差之间的失调, 中国长期处于顺差地位而越南恰恰相反。再者, 越南由于其自身的经济水平与实力限制, 对中国的贸易出口产品主要停留在初级产品阶段, 中国对越南出口的产品层级相对而言较高。

中国出口给越南的优势性产品主要集中在SITC-8这类产品中, 产品主要是鞋类、服饰以及各种仪器设备 (汽车、摩托车、手机和电脑等) 。越南的优势产品中, 也有SITC-7、8, 且越南的SITC-8的显性比较优势指数高于中国, 这说明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人均收入的不断提高, 传统的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的产业在逐渐失去原有的优势;同时, 越南方面出口的产品在2004年以前, SITC-2和SITC-3是出口到中国的主要产品, 这其中包括一些非食用的原料比如天然橡胶、棉花、石油和煤炭资源等, 这与越南所处的地理位置有关。

因此, 我认为对越南来说, 它应该继续扩大其优势产品——农产品、纺织品、服饰和鞋类、原材料和石油等产品的对华出口。同时中国也应该转变服饰类产业的发展方向, 不再单纯的依靠贴牌或者代工生产等低附加值的方式来发展, 应该通过提高产品的知名度, 创造自主品牌来, 来增加自身产品的竞争优势, 这样一来在与越南贸易的同时, 可以减少产品的竞争性。此外, 两国政府应该完善双边基础设施的建设如公路, 铁路以及通讯设施, 使两国的贸易更加的便捷。中国也应该和越南政府建立自贸区, 进一步减少贸易关税壁垒, 使两国的贸易更加自由化。

参考文献

[1]Balassa, B.Trade Liberalization and Revealed Comparative Advantage[J].The Manchester School of Economic and Social Studies, 2005, 33 (2) :99-124.

[2]方文超, 马怀礼.中国—东盟自贸区二周年的比较研究——基于出口相似度与显性比较优势的分析[J].安徽行政学院学报, 2012 (3) :50-53

[3]古小松.21世纪初的中越关系:走向务实[J].东南亚纵横, 2005 (1) :36-43.

[4]阮氏水.加强中越经济合作关系[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7 (13) :172-174.

[5]王龙虎.中国-越南两国经贸合作近况及思考[J].东南亚纵横, 2007 (2) :35-39.

中越贸易跨越雷区  篇2

路碑躺在一旁乱石堆中,周围杂草丛生。将公路拦腰截断的是地上一条笔直的线,线的这端,“中国国道322线终点”几个字依稀可辨。一线之隔的,是越南1号公路起点,终点河内。

2008年12月9日,本刊记者在现场看到,路碑两侧的土丘上,被挖出两个硕大的坡。当地人称,友谊关一带的勘界已经结束,新界碑即将在此落成。随后的12月22日,越南外交部会同越南谅山省政府在友谊关举行仪式,庆祝越中陆地边界第1116块界碑落成。

就在中越陆地边界立碑进入最后阶段的时刻,12月11日,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五十周年庆祝大会召开,与其比邻的越南亦发来贺电。

边民以命博财,蹚出了中越边贸“血路”

生意冷清时,浦寨人阿帮会把摩托车停在红木家具市场门口,一边蹲点,一边操着当地土话和旁边的摩的司机闲聊。阿帮说,他的全部家当就是这辆红色摩托和两个黄色安全帽。除了开摩的,他还从事另一项“生意”——帮越南人偷运红木家具,从中拿点提成。

“谁都是为多挣几个钱嘛。”阿帮知道这样做不大好,但还是努力为自己开脱。

浦寨是广西凭祥的一个边贸点,紧邻越南。

在中越边境一带,当地边民大多做着诸如此类的工作一当搬运工或摩的司机、帮人逃税、在家种地。“连出租车司机这行,80%都被外地人抢去了。”阿帮皱着眉头,告诉《瞭望东方周刊》。

边民交易的辉煌出现在上世纪80年代。那些年,当地人用手电、钢笔等日用品去换越南人的芭蕉油等农副产品。边境满布地雷的羊肠小道上,边民们以命博财,小心翼翼地蹚出了中越贸易的“血路”。

卡凤村布沙屯村民小组长韦盛宏走起路来一瘸一拐,像是小儿麻痹后遗症,“这是1986年大年初二和越南人谈生意时在路上被炸的。”

上世纪80年代初,韦盛宏给中越两国商人当中间人,自己偶尔也做几笔小生意,“当时市场很小,就是一个老板过来,告诉我要什么货,开个中间价,我帮他成交。过关也简单,交一两块钱,买张票就行了。那时这儿的路坑坑洼洼的,送货的顶多开辆拖拉机。越南那边更惨,全是汽轮车。”

到了上世纪90年代,大批外地客商涌入弄尧、弄怀、浦寨等边贸点,原始的边民交易变得举步维艰。

“双方客商接触时间一长,也就不需要中间人了。而且后来联系都用大哥大,我们这些边民家里连电话都没有,不方便联系。发展到现在,外地人都开上汽车了,边民还在原地踏步。”韦盛宏说,他现在有时帮当地电信局打点儿闲工,有时在家种种地,“不过这几年政府征地太厉害,老百姓连地都没得种了。”

15岁就开始和越南人做生意的隘口村村民陆尉群,直到最近两年,才敢继续踏上边境上的那些小路。曾经做生意的经历,让她实实在在体会到了人如草芥。

“当时都是在山里交货、拿钱。”陆尉群对《瞭望东方周刊》说,“我们白天偷偷地看越南部队把雷埋在了什么位置,有雷的路就避开。但那些人很鬼头,总是按照人走路的规律来布雷。所以我们得自己学着排雷,边走边挖。”

一件亲历的事情让陆尉群至今心有余悸,“一个越南妹和我定了交货地点,我老远都看见她走过来了,突然轰隆一声巨响,她的整个头都炸飞了。”

“现在好了,雷基本排完了。”陆尉群走了两步,指着远处的一座山说,“喏,翻过那个山头就是越南。我常去走亲戚,我姑妈很多年前就嫁去越南了。”

卡凤村的理发师黄雪民,十几年来一直单腿站在铁路边的大榕树下帮人理发。直到2007年,当地残联送了他一副假肢,“我被炸时才20出头。那年头,当地老百姓不管男女老少,都冒着生命危险做生意,被炸是常有的事,就看谁命好了。”

早上八点刚过,浦寨就热闹起来

号称“南疆国门第一路”的南友公路(南宁——友谊关)已在2005年5月竣工。最近,这里沿途随处仍然可见庆祝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50周年的标语,一张红色条幅用汉字和壮文写着“50年团结、50年奋进、50年辉煌”几个大字。边陲城市凭祥,西南两面与越南谅山省交界,有着97公里的边境线。

“20年前,有个关于凭祥的顺口溜,说是一条路、两排树、到了凭祥没吃住。那时,凭祥最高的楼只有三层。”凭祥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张扬告诉《瞭望东方周刊》,1996年之后,凭祥发展突飞猛进。而今,这里有了友谊关、车站、平而关三个地方口岸和弄怀、浦寨等五个边民互市点。

从前的浦寨,是一个只有17户人家的小村子。阿帮回忆说,那时候,他家就在现在红木市场对面,“当时我们住的是竹子搭起来的棚子,再加些羊毛砖,就是那种用沥青盖过—层的砖。”

上世纪90年代后,中越贸易的发展让浦寨顷刻变得喧嚣。

浦寨管委会纪检书记梁德腾向《瞭望东方周刊》介绍,目前浦寨常住人口3000多人,以流动人口为主,“2002年以前还要热闹,那时中越是可以自由来往的,只需登记一下身份证就行。2005年,因为限制境外赌博,出入境没那么方便,就冷清了些。不过据说不久又要开关了。”

2008年奥运会前,浦寨入口处多了—个监管站。阿帮告诉本刊记者,奥运前设这个监管站,目的是不让越南人随意从浦寨进入中国内地。奥运后,原本要撤,但由于发现了毒品走私等问题,监管站保留至今。

穿过仅有的两条街,边防线近在咫尺。通过边检的越南货车不断驶入,一些准备出境的商人们大包小包地扛着货物等待检验。一个小伙子向本刊记者透露,从这里过关的,都是有通行证的人,几百块钱办—个。“有些人为省钱,就从山上偷渡。”

紧靠边检站的山上,可以看到一名正在巡逻的边防军战士走来走去。右侧的牌子上,蓝底白字地写着“严禁中国公民出境赌博,违者严厉惩处”。跨出国门20米,便进入越南边贸区——新清。

“浦寨这地方,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有海关、边防、边检、检验检疫等。夸张点儿说,穿制服的比不穿制服的还多。”边检站上一名正在值勤的边防战士告诉本刊记者,山上偷运货物的大多是越南人,背些中国货回去。

“越南的税收没有中国正规。”广西自治区社科院东南亚研究所副所长刘建文对中越贸易颇有研究,他告诉《瞭望东方周刊》,“在越南,随便—个穿制服的人都可以找这些生意人收点儿钱,交了钱就让过去了。他们运过去的商品,有的在本国卖,有的卖到柬埔寨等国家。”

早上八点刚过,浦寨就热闹起来。临街的商铺陆续拉开卷闸门,做起红木、玉器、越南食品等生意。中国农业银行的门口,两三个女人抱着书包,专门兑换外币。“她们的包里经常装着上百万人民币,就那么揣着,也不怕被抢。”阿帮小声嘀咕着。

夜幕下的浦寨比白天更为喧嚣。饭馆老板一到晚上,就把饭桌搬到街上,摆成了大排档。临街的商铺尽管零零落

落地关了几家,但咖啡馆、酒吧依然红火。个别半遮半掩的店铺里,会偶尔探出一个浓牧艳抹的女人,毫无顾忌地向过路的男人投去暧昧的目光。

弄怀有八九百个商铺,300多家是浙商的

从浦寨到弄怀边贸点,需要翻过几座山。

“这里以前根本就没有路,就是条小土道。后来一个富起来的老板,出钱修了这条柏油路。”阿帮一边开摩托一边介绍。

“我1975年就来广西了,先是在凭祥这边给人家做木工。傲了几年手艺后,有华侨建议我到边境上做生意。”浙江东阳人吴明星是最早参与中越边贸的外地人之一。他的明星外贸有限公司主要经营榨汁机、电饭锅等小家电。店铺就开在边检站的广场附近,是个极佳的位置。

在其他浙江老板口中,吴明星是个“有故事的人”。

“我刚来的时候,边贸点还是在弄尧,没水没电。晚上得点蜡烛,水得自己去买,五毛钱一桶。语言不通,出门还怕踩地雷。我老婆说,这地方简直跟坐牢一样。”吴明星笑着对《瞭望东方周刊》说。

做过小百货、床上用品、文具生意后,吴明星锁定了家用小电器这一领域。聊至一半,吴明星操着熟练的越南话接了个电话,“我现在会很多种语言,越南土话、越南官话,还有家乡话、普通话。”

刘建文向本刊透露,和越南人做生意风险比较大,货过去了不给钱是常有的事,“边贸就像个大集贸市场,靠的是个人信誉。”

吴明星也有这样的体会,他笑着说,其实十几年前,越南商人还是很实在的,比如欠你钱,他肯定会想法还上,“现在不行了,他们也学会了拖,要是催急了,他们会说,‘你们这些钱不也是从我们身上挣的嘛。”’

2008年,吴明星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寒意。上半年,越南经济遭遇困境——通货膨胀,股市狂跌;下半年,中国经济同样不景气。

“20多年来,2008年是最困难的一年。做针织生意的可能好些,家电这种消耗品就差些。往年现在是最忙的时候,今年都闲得没事做了。”吴明星说,他在谅山省同登县还有另一家公司,由他的老婆打理,“今年生意也不大好,将就着过吧。”

广西浙江商会常务副会长朱世友告诉《瞭望东方周刊》,弄怀有八九百个商铺,其中300多家是浙商的,“浙江商人都比较低调。”

浦寨边检站对面,尚未启用的国门大厦看上去很是气派,上面的“浙江永康”几个大字更是当地所有浙商的骄傲。这一次,浙商们打破了—贯的低调。

多少还存在一些芥蒂

2008年12月7日~9日,正值第十五届2008中越(凭祥)科技贸易博览会举行,前往凭祥物流园的人瞬间多了几倍。

据介绍,此前所谓的博览会,不过是老百姓摆地摊进行简单的物品交换。

“这两年我们把它正规化了,要做成一个有规模、有档次,质量比较高的展会。”主力、方广西万通国际物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韦洁向《瞭望东方周刊》介绍说,物流园2007年投入使用,当年的货物吞吐量达110万吨。

中越边境上的贸易比较特殊。除正规的国贸外,还包括边境小额贸易,即由本地公司搞些海关指定的日用品贸易,关税减半。另一种则是边民互市贸易。有边民证的边民,每天可以进行不超过人民币3000元的日用品交易。

“其实就是给些特殊政策,照顾边民。”韦洁认为。

韦洁指着远处停放的几排重汽商用车说,“2007年出口1000多辆,2008年上半年就达到8000辆了。如果不是因为下半年经济动荡,突破两万辆都有可能。国产货车这类产品现在开始流向东盟市场,且出口量会越来越大。”

刘建文称。“越南只认便宜货,那我们生产的产品质量肯定不会有多高,物美和价廉难以兼顾。”

近年来,逐渐升温的中国一东盟“贸易热”、“旅游热”,加速着中越交通的发展。2009年1月1日,南宁至越南首都河内的旅客列车正式开行。这使南宁成为除北京外中国第二个国际列车始发站城市。

“这些年的中越贸易中,中国基本处于顺差,越南则是逆差。对这一点,越南人意见一直比较大。因此现在,他们的煤炭即便出口,也不会出口到中国,锰矿也不会卖给中国人。”刘建文认为,尽管战争硝烟散尽,但一个相对弱小的国家对强大邻国的隐忧,仍不言而喻,“总的来说,两国高层和民众之间的关系还是比较融洽的。但因为一些特殊的历史原因,多少还存在一些芥蒂。比如中国人在越南的一些投资项目,上面已经批下来了,结果中间卡住了。这和越南之前的教科书也有些关系。”

“邻村”百姓

在友谊关的墙壁上,依然能看到当年留下的弹痕。站在关楼上,可以看见不远处隐匿在山坳里的迷彩帐篷。

“2008年最后一天,中越双方宣布如期完成了陆地边界全线勘界立碑工作。存在争议的德天瀑布和北仑河口一带也达成一揽子协议。”广西社科院东南亚研究所研究员孙小迎向《瞭望东方周刊》介绍说。

2008年6月,孙小迎带领广西社科院东南亚研究所的几位研究人员,完成了《西南边疆(广西段)历史与研究现状报告》。

孙小迎说,边民们的守土护边意识一直感动着她。在德天村,一些老人晚上常会带着铺盖到53号界碑处守夜,防止界碑被移动。

除边民外,当地的生意人对勘界立碑工作也表示出极大的关注。

36岁的陈秀桃说着略带南方口音的中国话。六年前,她从越南来到中国,一边做红木等生意,一边开咖啡馆,“两国关系好了,生意也就好做了。”

陈秀桃告诉本刊记者,她的中文是自学的,“我家就在河内附近,母亲和两个哥哥还在越南,我和姐姐来了中国。”

陈秀桃透露说,她的男朋友是北京人,“你说,以后我到了北京,开个咖啡馆行吗?”

“他们和我们就像是邻村。长得差不多,说的是当地土话,都能听懂。”浦寨人阿帮说,他从小就没觉得越南人和自己有什么差别,“即便打仗,边民们的关系也都很好。我们壮族和他们京族,以前都是一个民族的。”几乎没上过学的阿帮很早就听到过这一说法。

京族,是越南的主体民族。

世代通婚,也让两国边民们“走得更近了”。卡风村布沙屯的韦盛宏告诉《瞭望东方周刊》,他们村260多人,七八家娶了越南女人,“娶越南人的家庭都比较贫困,因为越南女人彩礼收得少,一两千块钱就能娶到,有的甚至不要钱。中国老婆得花七八千娶回家。”

卢永全是个在中国做生意的越南华侨。他的曾祖辈,就举家从广东迁到了越南。1968年,卢永全在越南出生。但平时家人之间说的还是客家话。

中越贸易的互补性分析 篇3

1. 出口相似度指数分析

出口相似性指数:某产品对比市场上的同类产品的相似程度。可以运用以下公式来算出国际市场上中国农产品和越南农产品的相似指数, 从而进一步清楚在世界市场上, 中越农产品的竞争情况。该指数计算公式为:

上式中, i和j分别代表中越两国出口农产品的相似指数, k代指为商品, w代指出口地域, X代指贸易量。求值范围为100个等级, 当等级为0表示中越农产品贸易不存在竞争, 可以看作竞争为0, 当等级为100表示中越农产品贸易竞争程度已最激烈化。也就是说公式将竞争程度划分为100个等级, 通过计算我们可以得出中越农产品贸易竞争性程度。计算结果如下:

根据UNCOMTRADE统计数据计算

表1所示, 中越农产品的计算结果数字都超过50, 代表两国生产的农业产品有很高的相似度, 2013年以后该数值有下降趋势。而高相似度意味着可能会存在竞争, 并不指一定会是竞争, 要结合两国农产品的销售地才能下定论, 如果两国农产品选择的销售市场不同, 那竞争是不会存在的。

2. 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分析

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 (Revealed Compartive Advantage Index) , 即RCA指数, 是美国经济学家贝拉·巴拉萨 (Balassa Bela) 于1965年提出, 它反映一个国家 (地区) 某一产业贸易的比较优势。由一国出口某种商品中所占的该国出口总量, 对比世界市场上该种商品的市场占有量, 来衡量该国出口这种商品的竞争力, 计算公式如下:

上式中:RCAik表示I国第k种商品的显示比较优势指数;Xik表示I国k种产品的出口额;Xit代表I国农产品的出口总值;Xwk代表世界k类农产品的出口值;Xwt代表世界农产品的出口总值。笔者试图通过计算中越南两国农产品贸易的RCA指数作为比较中越的农产品出口优势。初步判断两国的农产品贸易竞争或互补关系。在这里的RCA公式中, Xik是中国出口到世界 (或越南出口到世界) 的k类农产品的出口额, Xit是中国 (或越南) 农产出口总值, Xwk是世界k类农产品出口额, Xwt是世界农产品出口总值。如果RCA的计算结果大于1, 则说明一国某类农产品的出口水平高于同期世界该类商品的出口水平, 该国是世界上该类商品的主要出口国之一, 该国具有该产品的竞争优势;如果RCA小于1, 则表明一国在某类农产品出口上处于劣势。更详细的, RCA指数大于2.5表示极强的国际竞争力;RCA介于2.5~1.25之间表明具有很强的国际竞争力;RCA介于1.25~0.8之间表示较强的国际竞争力;RCA小于0.8, 则国际竞争力较弱。通过中越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计算结果得知, 中越具有竞争优势的农产品数量并不多, 中国有5类RCA指数值大于0.8的农产品。它们是:鱼, 虾, 螃蟹, 软体动物 (SITC-03) , 蔬菜及水果 (SITC-05) , 混合食物制品 (SITC-09) , 纺织纤维 (SITC-26) , 未加工动植物原料 (SITC-29) 。越南有4类具有竞争优势的农产品是:鱼, 虾, 螃蟹, 软体动物 (SITC-03) , 谷物及谷物制品 (SITC-04) , 咖啡茶可可粉及香料 (SITC-07) , 天然橡胶 (SITC-23) 。虽然具有竞争优势的农产品数量不多, 但RCA指数表现出的竞争力却都是很强的。中国5种具有竞争优势的农产中有4类农产品的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在1.25~2.5之间, 说明这四类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力很强, 其中:鱼, 虾, 螃蟹, 软体动物农产品有极强的比较优势 (RCA=3.2) 。越南具有比较优势的4类农产品也一样, 谷物及谷物制品有很强的竞争力;鱼, 虾, 螃蟹, 软体动物;咖啡, 茶, 可可粉, 香料以及天然橡胶有极强的竞争力 (比较优势指数达到3.1~4.4) 。中国农产品竞争力逐年下降趋势是普遍公认的。

二、中越农产品贸易互补性分析

贸易互补性指数的公式为:

Ckij值代表互补性, 可以通过代入公式计算得出两国农产品互补性存不存在。公式推论的定律是根据i国出口的商品是否符合j国需进口的商品指数来建立的。从该数值的大小可以反映出两国商品的互补指数。当要体现两国农产品贸易互补性时, 就得采取加权平均法来综合计算。

根据UNCOMTRADE统计数据计算

在01这类农产品上, 中国的互补性指数较为明显, 而越南的互补性指数农产品主要体现在SITC-02这类农产品上。最主要的原因是, 越南是亚热带国家, 亚热带农作物产量高, 品质好;如:大米、橡胶、热带水果。而中国的季节气候在生产此类农产品时会质量偏低, 成本过高。因此更多的选择从越南进口。反观越南由于生产技术水平相比中国普遍落后, 而需要从中国进口饲料和乳制类食品。由此可以看出, 中越两国的产业结构还是存在着差异, 正是这种差异促使两国在农产品贸易中形成互补关系。表2显示当互补性指数大于1时, 代表双边农产品贸易存在互补关系。可以看出, 虽说只有2014年该指数超过1, 但从2012年到2015年这4年的中越农产品贸易互补性指数发展趋势来看, 双方农产品贸易互补性保持良好的增长势头。

三、中越农产品贸易商品结构

1. 出口方面

近年来越南致力于拉动国内生产总值, 改善国民总体生活水平, 与邻国加快建设边贸往来, 进口需求大幅增加。中国农产品无论在价格、种类或实用性上都有比较优势, 而且与越南地理位置相靠, 边境陆地广阔接壤, 所以在很多方面均可满足越南市场的需求。该天然地理条件促使中国众多农产品出口进入越南市场, 其中未处理肉类、动植物饲料、纺织纤维占较大的份额。这三类产品占2014年中国农产品出口越南总量的44.35%。

2. 进口方面

中从越进口的农产品主要是果蔬、成品橡胶、软木木材。2012年果蔬进口额为9674万美元, 橡胶7093万美元, 软木及木材10073万美元.2013年水果蔬菜15553万美元, 橡胶14395万美元, 软木及木材22557万美元。2014年水果蔬菜为23946万美元, 橡胶25793万美元, 软木及木材29730万美元。尤其是近年来中国国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 房地产行业极速成长, 人们对家具的挑选日渐精细, 中国市场需求大量原木材料, 所以近几年中国从越南进口木材总额明显上升, 除此之外越南特色农产品热带水果也渐露中国市场, 且前景相当看好。

3. 贸易方式

中越双方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努力, 建立起了多样化、便捷化的双边贸易体系, 比较常见的是一般贸易和边境小额贸易。边境小额贸易十多年来一直是行业内的主要贸易途径。由于中越双方接壤长达1440公里的边境陆地, 包括中国云南、广西, 通过越南七个省。两国共处口岸33对, 还有同登、老街、友谊关和芒街4个国际性口岸, 一直以来都有双边贸易产生, 随着两国友好建邦更是逐步壮大。

近年来, 在贸易中所产生的一些变化, 一般贸易发展一直呈上升趋势, 两国比较注重的边境贸易有下降趋势, 并且中国和越南已加入WTO, 为了符合世贸组织规则双边必须作出政策调整, 逐步减少取消边境关税。中国企业和外国企业对有关中越边境的发展前景非常乐观, 对投资越南开发市场或合资中越边境开办工厂都有浓厚的兴趣。这能反映出中越两国发展农产品贸易首选应该是合作共赢。

四、小结

首先, 中越两国应当避免发展相似度高的农产品, 对已经成规模并具有竞争性的农产品, 双方应选择不同的市场定位, 避免产品和市场相同产生竞争;对具有互补性的农产品双方加大合作交流, 致力于提高产品的性能, 逐步打造属于自己国家的农产品品牌国际影响力。

其次, 加强农产品的产业内分工和深加工, 从垂直型产业内分工渐步过度到水平型产业内分工。由于中国和越南在地理状态、自然条件、气候条件等方面的差异, 许多农产品存在着异质性和地域独特性, 使得双发的许多农产品进出口额度较大, 双边农产品贸易额逐年增加, 目前双边更多的体现出垂直型的产业内分工。

此外, 从经济能力、科技水平、物流速度和保鲜加工等方面来看, 中国优于越南, 因此更应加强我国在这些方面的优势, 从而可以提高农产品等级和市场占有率。

总体而言, 互补性和竞争性共存于中越农产品贸易中, 互补强于竞争。中越存在竞争的相似农产品大部分市场定位不同, 而存在相同市场下的相似农产品只有很小的一部分。中越农产品贸易互补性强在于两国的区位优势以及农业在两国均有着重要地位。

摘要:中国和越南在农产品贸易中既互补又竞争, 地理上两国互为邻国, 气候相似, 运输便利。中国向越南出口动物产品和果蔬产品, 而越南则向中国出口橡胶、大米等农产品。双边在部分农产品如水果产品方面存在一定的产业内贸易。这种垂直型产业内分工的贸易合作方式丰富了两国的需求, 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两国的农产品质量, 同时加强了两国进出口贸易能力。

关键词:中越,互补性,竞争性,农产品贸易

参考文献

[1]贺梅英, 方旖旎.广东与东盟农产品贸易的竞争性与互补性分析[J].国际经贸探索, 2011, (11) .

[2]黄蝶君, 庄丽娟.中国与东盟农产品产业内贸易研究[J].世界贸易组织动态与研究, 2011, (08) .

中越贸易关系实证分析 篇4

一、越南的经贸发展状况概述

自从1986年进行了政治经济改革以来, 越南从一个世界上最贫穷的国家之一转变成一个低等收入国家, 人均收入增长了10倍以上, 贫困率也显著下降。自从2005年以来越南GDP年年均增长率达到了6%。其贸易和外商直接投资的开放成为其经济结构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并对提高竞争力和出口导向型增长做出了巨大贡献。尤其是自从越南在2007年1月加入世贸组织后其出口和外商直接投资都有了很大的增长。2012年越南人口总数为8877.6万, 名义GDP达到了1552.8亿美元, 货物、服务贸易出口总额11457.3亿美元, 进口总额达到了10468.9亿美元, 其中货物贸易出口位居世界第37位, 进口位居第33位, 服务贸易出口进口分别位列世界第54、55位。自入世以来, 贸易进出口基本上保持了近20%的年均增长率, 除了2009年由于受全球经济危机影响进出口都有所回落。

二、中越贸易状况

越南和中国一衣带水, 两国贸易有着地缘优势以及文化方面的优势, 同时在产业结构、资源方面又兼具互补性, 非常有利于双边贸易的发展。两国关系虽然经历了起起伏伏, 但是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 越南要更好的融入世界这个大市场, 离不开与中国的双边贸易。

(一) 中越贸易总量

中越邦交正常化以来, 两国在经贸方面的交往发展迅速, 中国已经成为越南的最重要贸易伙伴之一。近几年, 中国连续8年成为越南第一大贸易伙伴, 中国位居越南出口贸易的第三大目的地, 同时也是越南第一大进口来源地, 越南成为中国在东盟第五大贸易伙伴。2007年越南入世第一年越中贸易总额为164亿美元, 在2012年两国贸易总额达到了419亿美元, 是入世初的2.5倍。这六年里除了2009年受危机影响, 贸易增速放缓, 增长率为个位数之外, 其他5年都保持了20%左右的增长率, 显示了两国之间贸易的活力和依赖度。如图1所示, 2007-2012期间, 越中进出口贸易都处于不断上升的趋势, 在2009年危机之后增速加快。同时越中贸易一直处于贸易逆差状态。在此期间越南对中国贸易的逆差占到越南对外贸易逆差总额的70%以上, 即使在2012年越南对外贸易总体出现顺差的时候, 越南对中国的贸易逆差反而上升。这是因为发展中的越南更依赖工业化现代化程度更高的中国提供的制造品。

(二) 中越贸易商品集中度分析

越南自然资源富裕, 其出口产品以资源密集型产品为主。在2007~2012年期间, 越南对中国的出口贸易产品主要以资源类产品、农副产品为主。如表1所示, 越南对中国出口占比最大的3类商品集中在SITC23 (指天然橡胶, 包括合成和再生) , SITC33 (指-石油, 石油产品及副产品) , SITC32 (指煤, 焦煤及煤球) , 总比重占到40%-50%。在2010年度SITC72 (指个别工业专用机械) 的出口比重从第四上升到2012年的第一位, 比重达到出口总额的15.31%。

中越两国经济具有很强的互补性, 从越南对中国出口贸易的集中度可以看出, 越南相对中国的比较优势主要是集中在资源类产品和农副产品, 如原油、煤、铁矿石、药材、食用油、天然橡胶等, 水果、红薯干、大米、热带水果及其加工产品等, 海鲜、甲鱼等水产品, 等等。越南是制造业比较薄弱的国家, 整个越南的工业早期是靠中国和苏联的援助开始积累起来的。随着入世后越南的对外开放的步伐加大和充足廉价的劳动力, 越来越多的包括中国企业, 以及面向中国市场在内的外资企业向越南投资。由于FDI的技术溢出效应和外资制造企业的出口加大, 因此越南向中国的第72类商品 (个别专用工业机械) 的出口贸易入世3年后有了很大的提高, 到2012年位居第一。

中国作为人口大国, 资源稀缺, 虽然经过了30年改革开放发展, 但其经济模式过去以粗放型增长为主, 资源利用率低, 因此资源进口比重较大, 所以从越南的资源进口贸易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中国面临的资源压力。

注:1.根据国际贸易标准分类 (Standard International Trade Classification, 简称:SITC) 23指天然橡胶 (包括合成和再生) , 33指石油, 石油产品及副产品, 32指煤, 焦煤及煤球, 72指个别工业专用机械;51有机化工产品;93指特殊交易和商品并无按实物。2.数据来源:UNCOMTRADE

越南从中国的进口贸易主要集中在工业制造品, 见表2, 如第65 (纺织纱线, 织物, 制成品, 不另说明, 以及相关产品) ;67 (钢铁) ;71 (发电机械设备) 72 (个别工业专用机械) ;33 (石油, 石油产品及副产品) 。在2007-2012期间, 从中国进口贸易最大的四类商品比重占到60%-90%, 说明越南的进口产品不仅主要来自于中国, 而且从中国的进口商品也具有高度的集中度。其中2007-2008, 占出口贸易比重最大的前四类商品是67、72、71、65, 总占比达到80%。从2010年起, 第72类商品占比位居第一, 并且其比重逐年上升, 到2012年达到了28.06%。随着发展中的越南国内基础设施投资的扩大, 对中国的制造设备比如电力设备纺织机械设备等的需求旺盛, 越南从中国进口的钢铁量也是一直是各来源国中最高的。

注:1.根据国际贸易标准分类 (Standard International Trade Classification, 简称:SITC) 商品编码, 65指纺织纱线, 织物, 制成品, 不另说明, 以及相关产品;67指钢铁;71指发电机械设备;72指个别工业专用机械;33指石油, 石油产品及副产品。2.数据来源:UNCOMTRADE

总之, 从进出口贸易商品结构, 不难发现中越两国的贸易具有极大的互补性, 越南以资源类和初级加工品出口为主, 同时越南对于中国进口商品的依赖比较大, 主要是在工业制成品方面。处于对外开放和工业化进程中的越南, 其制造业刚起步, 相对于中国, 主要从事低端和附加值低的制造品, 而且由于越南自身购买力的制约, 中国的制造品同欧美、日韩等国的制造品对于越南市场更有吸引力。所以在越中贸易方面出现了越南对中国的巨大贸易逆差, 并且越南对于中国商品的进口也一直保持在世界第一大比重。

三、中越贸易对越南经济影响的实证分析

经济学上常把投资、消费、出口比喻为促进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为了分析中越贸易对于越南经济增长的作用, 本文将选取中越贸易额Trade为自变量, 越南的经济发展指标GDP作为因变量构建回归模型, 见式1。

选取1992~2012年份的样本数据, 运用最小二乘法进行了回归分析, 回归结果如表3所示:

因此, 从回归结果可以看出, 中越贸易总额对于推动越南GDP的增长有积极的正相关关系, 其线性关系见式2, 中越贸易总额上升1%, 将会促进越南GDP上涨0.45%。说明在过去20年, 自越南对外开放程度加深, 贸易对于促进其经济增长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尤其是与中国的贸易总额。可以预见随着越南对外开放的深入和中越贸易的发展, 越南经济一定会持续保持良好的增长势头。

四、启示

总之, 中越贸易的数量和比重逐年上升, 促进中越贸易对于越南经济的发张意义重大。一方面中国是越南的重要出口市场, 中国巨大的市场需求将会继续推动越南对于中国的出口。另一方面, 中国又是越南第一进口来源地和重要的投资来源地, 中国为越南的工业化提供了必要的先进设备和管理经验, 这将继续在越南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中提供动力和支持。

当然中国也同样需要继续深化与越南的贸易关系。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 国内自然资源越来越稀缺和昂贵, 而中国从越南的进口贸易主要集中在资源类产品, 通过从越南进口丰富的资源类产品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中国面临的资源稀缺的压力。随着中国劳动红利的下降, 劳动力成本的上升, 转型的中国可以利用越南年轻充裕, 成本相对低廉的劳动力以缓解传统产业面临的用工困境。

所以, 中越两国应该从经济利益的角度出发, 积极沟通, 排除政治影响和他国干扰, 积极开展优势互补的对外贸易, 实现共赢。

参考文献

[1]CABALLERO, KRISHNAMURTHY.Global Imbalances and Financial Fragility[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Papers and Proceedings, 2009, 99 (2) .

[2]李红.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下中越边境区位优势再造[J].广西大学东盟研究院出版社, 2006.

[3]红州.越中贸易关系[J].越南贸易时报, 2004, (05) .

[4]阮怀.两条经济走廊促进越中贸易的发展[J].越南经济日报, 2006.

[5]潘金娥.越中贸易现状、前景与贸易失衡的原因分析[M].东南亚纵横, 2007, (10) .

中越边境贸易多元化分析 篇5

从比较优势论可知, 一国应生产并出口其具有比较优势的商品, 进口其具有比较劣势的商品, 从而使双方都能从贸易的交换与分工中获利。

虽然中越两国的劳动力都比较充足, 都可以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 但两国在边境贸易中所处的地位截然不同。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 由于积极引进外资与技术, 资本已有一定规模, 加之对技术的吸收和再创新, 在资本与技术方面, 相对于越南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相反地,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腾飞, 工人工作条件、待遇的改善, 中国劳动力的价格呈上升趋势, 因此, 在劳动力的价格上, 越南反而具有比较优势。

中越两国进出口产品种类丰富, 越南向中国出口的商品主要有四类:原料、燃料类;农产品类;水产品类;消费品类。中国向越南出口的商品主要有五类:立式水泥厂、糖厂等成套设备;机械、运输工具、医疗器械、计量器械、纺织机械、农业机械;原料、燃料;粮食、食品、水果类;日用消费品、药品等。

正因为双方的互惠互利贸易, 使中越贸易额快速增长, 前景可观。

2 基于要素禀赋论的分析

根据要素禀赋论, 一国应出口的产品, 是需在生产上密集使用该国相对充裕而便宜的生产要素生产的产品, 而应进口的产品是需在生产上密集使用该国相对稀缺而昂贵的市场要素生产的产品。

中国不是资本丰裕型国家, 而是劳动丰裕型国家, 但相对于越南, 中国还是应侧重发展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 毕竟在劳动密集型产业上, 中国的优势并不比越南强多少。而且一国生产要素的丰裕程度也不是固定不变的, 要素的丰裕度应与一国经济结构相适应, 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越南正处于经济转型时期, 资本不足且技术较落后, 但劳动充裕, 利于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 可以通过引进外商在越投资建厂, 增加就业, 带动经济的快速发展。而中国在劳动密集型产业上无更大发展的潜力, 中国无效率地使用资源, 已经让中国走进了资源进一步匮乏的困境, 继续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只会加剧资源的错误配置进而导致经济效率低下。因此, 若想实现现代化建设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应大力发展高科技产业, 以适应中国经济发展和经济结构调整的需要, 并把一些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到越南等国, 以更有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

3 基于中越地理区位的分析

一国地理区位的分布, 会影响该国工农业的布局, 从而制约区域经济体的形成与发展。由于国际贸易具有经济地理效应, 即:当一个国家通过国际分工而参与国际贸易时, 该国的产业、人口与城市就会大规模地集聚到离国际市场最近的边界地区, 也即所谓的“边界效应”。这种边界效应的具体表现是:假如该国拥有漫长的海岸线, 并且有良好的港口条件, 那么该国的产业、人口与城市就会大规模地向国际运输成本最低的沿海地区集聚;假如该国是一个内陆国家, 那么该国的产业、人口与城市就会在靠近邻国的边界地区大规模集聚。

中越两国陆地边界线长1347公里, 有许多对开的口岸和通道, 包括两国已经开放的七对国家级陆地边境口岸。漫长的边界线、跨境而居的多个民族、人文、亲缘等关系, 为中越双方开展边境贸易, 抑制屏障效应, 发挥中介作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的推进, 中越两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为中越边境充分发挥边界的正效应提供了良好的平台。随着中越两国加强对其边境地区的基础设施的投入与建设, 无疑会促进中越边境地区形成一个区域经济体, 加速经济的集聚效应, 这不但有利于中国西部大开发, 也有利于越南经济的快速增长。

4 基于政治因素的分析

政治从来都是为经济服务的, 没有无政治的经济, 也没有无经济的政治。中越两国邦交时好时坏, 走过了一段艰难的历程, 但目前, 中越两国保持着良好的政治关系。中国疆土广阔, 边境安全问题自然变得复杂和棘手, 积极发展与越南的经济合作关系, 对加强中国西南地区的安全是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的。同时, 中越都是社会主义国家, 加强两国的政治亲密关系可以说是很自然的甚至是十分必要的。中国需要越南, 团结起来一起抵制西方的“和平演变”;越南也需要中国, 挖掘中国的市场, 促进自己经济的腾飞。总而言之, 中越完全可以形成一个经济共生体, 实现经济的大规模增长。

5 中越边境贸易发展的前景

互动性是边境贸易长期发展和持续稳定的前提, 中越边境贸易需要两国的积极配合、交流与合作。因此, 了解和掌握越南的有关情况, 并对其相关的政策和法规进行深入研究, 在此基础上加强与越方的交流与合作, 是决定我国边境贸易及其衍生产业未来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我们应当重视和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手段收集边境贸易的相关资料, 分析市场行情, 预测未来发展的趋势, 加快信息的传递速度和资料的共享, 及时、适时地进行沟通、交流和合作, 提高互动效率, 促进和推动边境贸易及其衍生产业的健康稳定地发展。

要实现中越边境贸易及其衍生产业的健康稳定地发展, 具体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采取措施:

5.1 完善边境贸易政策法规

制度是影响一国经济的重要因素, 只有在中越边境贸易发展现状的基础上, 逐步完善有关法律法规, 为中越边境贸易的健康发展提供完善的法律依据, 才能给中越两国的贸易合作创造最大的便利, 中越贸易才会走向繁荣。

5.2 加强边境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

一方面, 要实现海陆联运便利化。海防是越南北部最大的海港和越南首都河内最大和最主要的出海大道, 海防的基础设施完善之后, 其吞吐能力的增加必将使其充分发挥越北出海门户的作用, 这对于进一步密切与我国各港口的业务联系, 扩大贸易量有着重要的意义;另一方面, 应大力推进泛亚铁路建设, 扩大铁路运力。可以预想, 随着海陆联运的便利化及泛亚铁路的完善和发展, 中越边境贸易在未来将会出现一个更好的局面。

5.3 改善边境口岸管理体制

通过提升服务水平, 提高工作效率, 降低交易成本, 形成更多的专业化市场, 放宽出入边境地区的限制, 提高边境管理水平, 加快中越边贸物流产业的发展, 从而将中越口岸建设成装备现代化、服务态度文明、管理水平高、专业化的友好通商口岸。

5.4 加强文化的融合

中越两国都具有历史悠久、民族众多、旅游资源极其丰富等特点, 两国间具有开展跨境旅游合作的优越条件, 通过对旅游景点的双向开发和建设, 有利于加强双方的文化认同和融合。因此, 可以以文化搭台, 经济唱戏, 构筑中越边境经济、贸易、旅游合作平台为轴心, 积极开展各种有利于中越友好关系的活动, 加强双方的文化认同和融合。

参考文献

[1]杨清震.中国边境贸易概论[M].北京:中国商务出版社, 2005.

[2]黄国安.近代中越关系资料选编[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 2000.

[3]于国政.中国边境贸易地理[M].北京:中国商务出版社, 1997.

上一篇:城市整合下一篇:慢性阻塞性/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