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韩贸易逆差分析(精选10篇)
中韩贸易逆差分析 篇1
1 中韩贸易发展状况
1.1 中韩经贸关系稳定增长
中韩两国地理相邻, 交通方便, 又有着相近的文化背景, 这为中韩贸易提供了文化背景和社会背景。在经济方面, 韩国发展水平比中国高, 在技术和管理经验方面有些优势。而中国市场潜力比较大, 而且有着丰富的劳动力, 这使得两国经济具有较强的互补性。这为两国开展贸易往来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中韩贸易的发展始于20世纪70年代, 当时是以间接贸易方式通过中国香港、新加坡等地进行的小规模的商品贸易。在两国正式建交之前的1991年, 中韩贸易额已达44亿美元。1992年8月两国正式建交后, 双方经济合作关系经历了快速启动和高速发展两个阶段 (见表1) 。
数据来源:根据中国商务部数据整理得出。
由表1可以看出, 中韩两国自建交以来贸易额由建交之初的50.3亿美元发展为2012年的2151亿美元, 年贸易额实现了42倍的增长。尤其是建交后的第二个十年, 两国的经贸发展则进入高速发展时期, 在这十年中, 除了因金融危机导致的2009年贸易额及因欧债危机和全球经济低迷导致的2012年贸易额有所下降外, 其他年份中韩贸易额都处于快速增长时期。尤其是2003年和2004年中韩进出口总额增长率都超过40%。自2007年韩国成为中国的第六大贸伙伴国、第六大出口市场和第四大进口来源地 (含欧盟和东盟) 。而截止2011年, 中国已连续8年成为韩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国, 连续9年成为韩国第一大出口市场, 连续5年成为韩国的第一大进口国。据韩国统计, 中国在韩国进口市场中所占分额由2005年14.8%上升到2010年的16.8%, 在2011年下降为16.5%。仅仅十几年, 双边经济关系在数量和质量上达到如此高的水平, 在国际上都是罕见的。但两国建交前后, 双向贸易状况有天壤之别。建交前, 双方没有官方直接贸易, 仅有民间来往的间接贸易, 贸易量很小。1992年两国建交后, 双方贸易有如春潮奔涌, 突飞猛进, 贸易量迅速增加。现在中韩已互为本国的主要贸易伙伴之一, 中国已取代美国和日本, 成为韩国的最大贸易伙伴国, 韩国成为中国仅次于美国和日本的第三大贸易伙伴国。
1.2 中韩贸易逆差不断扩大
中韩建交以来, 中国对韩国贸易逆差一直受到学界的高度关注。虽然中韩两国对转口贸易的统计上存在差异, 但是两国统计数据却都表明了中韩两国贸易失衡的现象。
从表1可以看出, 自两国建交起, 中国就处于逆差状态, 近在2001、2008和2012年逆差幅度有所下降。其中2001和2008年是受美国两次经济危机影响导致的, 而2012年是受欧债危机影响导致的。而在其他年份, 逆差则年年扩大。如2002-2007年逆差总额年年扩大的同时, 逆差增长率则是逐年下降。即使2008年有所下降, 但之后又出现强劲的增长势头。
2 中韩贸易逆差产生的原因
2.1 东亚服务外部市场的生产型增长模式是逆差产生的根本原因
东亚经济始于日本。战后美国为日本打开了庞大的国内市场, 日本采用了出口导向型发展战略, 加大了对美国的出口。在与美国不断升级的贸易战中, 日本开始增加对东亚和东南亚其他国家的投资以供应美国市场。在韩日建交后, 韩国从日本进口大量的设备和零部件, 而对日本的出口却由于日本的贸易壁垒, 及韩国产品的低附加值, 使得韩国出口苍白无力, 这就导致了韩日间贸易始终是韩国逆差。
与此相同的是, 韩国对实行改革开放的中国进行直接投资, 中国从韩国进口大量的机器设备、零部件和半成品, 将其装配成最终产品并出口到欧美等地。从日本到亚洲“四小龙”, 再到中国, 在东亚国家服务外部市场的生产型增长模式下, 中国对韩国逆差则是必然。
2.2 中韩两国产业结构存在差异
由于经济发展水平和资源禀赋的差异, 韩国的产业结构要比中国先进。韩国对华出口的是技术资本密集型的高附加值产品, 而中国对韩国出口的是资本劳动密集型的低附加值的产品及资源类产品 (见表2) 。
资料来源:根据国家商务部网站《国别贸易报告》数据整理而得。
由表2 可以看出, 由于中韩两国产业结构存在差异导致两国贸易商品结构存在差异。但是自2004年起中韩贸易表现出明显的产业内贸易特征, 特别是机电产品贸易的主体地位更加突出。由此可见, 中韩贸易已经由垂直型产业内贸易逐步朝着水平型产业内贸易发展。但是即使如此, 中国出口的电子产品与从韩国进口的同类产品之间仍存在差距, 主要表现为价格上的巨大差异, 这也是中韩贸易失衡的一个重要原因。
2.3 韩国层出不穷的贸易保护措施
韩国的各类贸易保护手段形式多样而且变化多端。例如关税措施方面, 2010年韩国农产品的最惠国关税适用税率高达18.6%, 高出工业品关税水平12个百分点, 最高税率达到了887%; 2012年韩国贸易委员会终裁决定, 对中国产乙酸乙酯继续征收三年反倾销税, 税率为3.14-14.17%。韩国决定继续对自中国、日本、新加坡进口的醋酸乙酯征收反倾销关税。其反倾销措施有效期将延长至2015年3月26日, 并继续征收3.14%至14.17%的进口关税。在非关税壁垒方面, 韩国贸易保护的手段也是不断翻新, 韩国对来自中国的农产品一律实施最严格的全检, 带有明显的歧视性;韩国自2010年2月23日起, 韩国国家植物检疫局以中国属于香蕉穿孔线虫疫区为名, 对中国广东、广西、海南三省出口的生姜、马铃薯等各类植物实行禁运。从2010年7月开始, 韩国的烧酒、啤酒和马格利等酒类制品须标明原材料的原产地。如不执行, 生产商将被惩罚在三个月内禁止造酒或出库。此前, 韩国酒税法仅规定, 生产和进口酒类制品的企业须在盛酒容器或商标上标明酒的种类、原材料名称和含量、制造日期、是否免税、流通期限或质量有效期等内容。韩国2010年10月拟采取多项措施加强对有机食品监管。一方面整合目前的有机食品认证制度, 将引起国际通行的“ISO65标准”。另一方面引进发达国家的有机体系规划 (OSP) , 以加强对有机食品生产过程的监管。韩国这些贸易保护措施加大了中国对韩出口的阻力, 也成为了中国贸易逆差的重要成因。
3 中韩贸易逆差的应对措施
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中韩两国贸易不平衡的存在是难免的, 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若任由这种不平衡持续存在并一味扩大, 则最终将会影响两国双边贸易的持续健康发展。因此要长期、稳定地发展两国贸易, 必须做好以下工作。
3.1 加速中韩自由贸易区的建设
自由贸易区通常指签署自由贸易协定同意消除关税、贸易配额和优先级别的一些国家的组合。中韩自有贸易区的建立可以产生贸易创造效应和贸易转移效应。由于目前韩国对部分商品实施较高的关税, 尤其是农产品。贸易区建立后, 随着关税壁垒的取消, 中韩两国的出口成本就会大大降低, 中国对韩农产品出口就会增加, 这就是贸易创造效应。同时, 中国产品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取代其他国家对韩的出口, 即会产生贸易转移效应。这两种效应都会改善中国对韩的逆差状况。
此外中韩自由贸易区建立后, 区域内无论是韩国企业还是中国企业都会面临更大的市场, 也会面临更激烈的竞争。企业在广阔的市场下, 可以扩大生产规模和贸易规模, 随着贸易规模的增加, 将产生生产和流通的规模效益, 并带来产业集聚效果。
3.2 调整对韩出口商品的结构
中国对韩国出口的是资本劳动密集型的低附加值的产品及资源类产品, 这是我国逆差产生的一个原因。因此要想改善逆差现状, 需要调整我国对韩国的出口商品结构。利用自身资源、劳动力优势, 对韩国市场进行调研和细分, 一方面对传统的出口产品进行包装、外形上的改进;另一方面开发适销对路的新产品。此外, 应进一步加快垂直型分工向水平型分工的转变, 大力发展产业内贸易, 加大机电、高科技产品的出口。只有尽快转变出口商品结构, 增加技术密集型的高科技产品的出口, 我国的对韩逆差状况才有可能改善。
3.3 加快产业升级, 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造成我方对韩逆差的根源在于东亚的服务外部型的生产增长模式, 在该模式下, 我国不断从韩国引进高新技术设备及零部件, 进行加工后再转销欧美等发达国家。长此以往, 我们就会陷入“引进——逆差扩大——再引进——逆差再扩大”的恶性循环, 简答的利用他过技术就会永远处于落后局面。因此要想改善逆差, 一方面在引进韩国硬件设备的同时, 注重引进其“软件”以提高我国企业自身的技术水平。另一方面, 加快国内的产业升级, 提高我国的科技水平, 以改善我国对韩的出口商品结构。
摘要:中韩自1992年建交以来, 至今已有20余年。在这20年里, 双方经贸关系发展迅速。中国已连续多年成为韩国最大的贸易伙伴、最大的出口市场、最大的贸易顺差来源地和最大的投资对象国, 而韩国则成为中国的第三大贸易伙伴、第二大进口来源地和第四大出口目的国。但与此同时, 中国对韩国的贸易逆差也不断扩大。如何看待中国对韩国的贸易逆差, 以及采取什么样的应对措施, 对中韩双边关系的发展尤为重要, 这也成为了研究的主要内容。
关键词:中韩,贸易逆差,贸易结构
参考文献
[1]魏一豪, 吴国蔚.中韩FTA贸易效应研究[J].价格月刊, 2010, (06) .
[2]李贤珠.中韩贸易及其结构变化[J].国际问题研究, 2010, (06) .
[3]景宇.论中韩贸易关系[J].合作经济与科技, 2009, (02) .
[4]胡艺, 沈铭辉.中韩贸易20年:回顾与展望[J].东北亚论坛, 2012, (05) .
海外投资与贸易逆差 篇2
这些年美国人一直喋喋不休地抱怨中国对美贸易顺差太多,一年1000多亿美元,动不动就对中国的商品增力口关税、反倾销。但事实真是像外人所说那样,中国人抢了美国人的饭碗,美国吃了大亏吗?我看并非如此。
相反,正是中国给美国的跨国公司和资本家增加了财富,给美国社会增加了福利、创造了就业机会。为什么这么讲?因为当今的世界是经济全球化的世界,经济全球化最大的特点是生产全球化、资本全球化,而不仅仅是贸易全球化。国与国之间的进与出的关系,已经根本不能仅仅靠贸易额来衡量,而是要靠投资资本(包括知识技术)和货物两项流动来综合衡量。
譬如,为什么中国向美国出口多,进口少?这是因为美国向中国投资多,而中国向美国投资少。美国在中国投资,必然要将部分产品返销美国,所以,导致中国向美国出口多。你把投资和生产都搬到了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家成了你的工厂,生产出来的产品既占领了发展中国家的市场,又返回你国内市场,这种状况怎能不导致发达国家出现贸易逆差?如果你嫌自己的贸易逆差太大,那就把你在海外的投资收回去,不能让你把好事都占了,既在外国投资赚钱,又不让外国的产品到你国家来销售。
中国何时抱怨过外国在华的投资太多?相反,中国现在还一味招徕外国投资,对外资大开绿灯。中国这种做法的实质是什么?那就是不仅大量进口外国的资金,也在大量进口外国的产品。因为外国在华投资生产出的产品,主要在中国市场上销售,外国在华投资的实质,是将在本国生产的产品搬到中国生产,并在中国市场销售。这是一种变相的出口,只不过是将货物出口形式变成资本和技术等出口形式。
我们可以算一算美国在华的直接投资有多少?估计至少在1500亿美元左右,折合人民币就是1.2万亿元,而中国在美国的直接投资可能连100亿美元都没有!美国1000多亿美元的投资每年在华的产出是多少?至少在1万亿元以上!请问:美国这笔在华投资是不是一种变相的商品出口?只不过这种出口不是通过海上运输方式,没有空间距离,而是绕过海关直接就在中国销售了。
要是算上美国在华的生产和销售,中美之间的贸易是一种什么状况?中国完全是进大于出,根本不存在什么贸易顺差。这就是世界经济全球化之后的真实国际贸易状况——发展中国家根本不存在什么出口顺差,相反,许多发展中国家完全是贸易逆差。
中国到目前为止已经吸纳外国直接投资5000亿美元,折合人民币4万多亿元,这笔外国直接投资每年在中国的产出约占中国GDP的35%。这3、4万亿的产出其实质是外国企业对中国的出口——只不过是产地在中国,不在投资国本国。
但是,当前世界国际贸易的统计方法是只统计通过海关的货物进出口量,不包括资本的流进流出,货物贸易与资本贸易相脱离。如果一味衡量货物贸易的多寡,中美之间中国方面就会有不少贸易顺差,但如果将资本也计算进去,那么,中美之间的进出可能没有多大差别。
总之,如果囿于这种“原产地”的统计方法,那么,中国就会理屈词穷。中国今天要从新的角度去思考进出口贸易问题,要把外国投资在中国的产出和销售也要考虑进去。这样,才能真正准确地计算出中外之间的进出关系。货物出口只是表面现象,真正的出口大国是具有巨大海外投资的大国,只要不是海外投资大国,就根本称不上出口大国。这才是问题的实质。
中韩贸易逆差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篇3
中国与韩国有相同的文化渊源,其邻近的地缘优势为双边合作关系的建立和发展奠定了基础,经济上的互补性进一步促进了双边经贸关系的发展。两国自建交以来在经贸合作方面取得令世人瞩目的成就,推动了双边关系和平、稳定的发展。然而,两国在贸易领域也存在突出的问题,中国对韩国历年的贸易逆差造成中国与韩国在经贸领域的不平衡问题。1992 年中国对韩国贸易逆差为8.34 亿美元,到2010 年已经达到695.83 亿美元,增长了82.43 倍,其差额的增幅也比较大;1993 年达到193.29%;2003 年达到76.73%,很多年份也是超过了30%,并且至2010 年以来贸易逆差呈现上升趋势。巨大的贸易逆差问题是中韩经贸关系健康发展的阻碍,必须予以重视和解决。
二、中韩贸易逆差的成因
(一)中韩进出口商品结构差异
商品结构的差异归根结底是由两国的经济发展水平所决定的,韩国作为新兴发达国家,从20 世纪90 年代开始,逐步摆脱了以往以初级产品出口为主的出口产品结构。以资金技术为支撑的电子产品和化工机械产品的出口大幅增长,逐步占据了韩国出口市场的主导地位。这种出口商品结构的改变,反映了韩国国内产业结构的优化即制造业和第三产业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主体部分。而韩国进口的商品又以低附加值的原材料和初级产品为主。与韩国相比,中国人口众多,资源较丰富,国内产业结构调整较慢,第二产业发展较为缓慢。对韩国的出口产品以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品为主,发展潜力较小;进口产品则以高附加值的工业制成品为主。
(二)韩国对中国直接投资导致贸易逆差
韩国对华直接投资具有两个特点:投资于制造业比重较大;投资领域主要在资金和技术密集型产业。韩国企业在华投资可以拥有中国丰富的劳动力和原材料资源,以低成本拓展中国市场。直接投资对投资国的出口引致效应,也会导致中韩贸易逆差的增大。在华韩资企业所需的机械设备大多来自于对韩国的进口,所生产的产品以工业制成品居多,出口较多,但并未出口到韩国,其中很大部分出口到欧美国家和地区,从而增加了中国对第三国的贸易顺差,对韩国的贸易逆差并未减少,导致中国成为第三国的贸易顺差转移国。
(三)韩国政府采取的贸易保护措施
韩国政府在中韩双边贸易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且这种作用是双重性的。一方面,韩国历届政府都重视与中国的关系,不断提高双边经贸合作层次,鼓励韩国企业加大对华投资,带动经贸发展。另一方面,韩国政府为了保护本国市场,经常采取单方面的贸易保护措施,利用各种非关税壁垒阻碍中国产品进入韩国市场,增大中国产品出口到韩国的难度。例如,2005 年韩国部分媒体宣言中国泡菜检出寄生虫卵,导致中国出口韩国的泡菜价格大幅下降;2010 年,韩国政府因中国属于香蕉穿孔线虫疫区,对中国广东、广西、海南三省区出口的生姜、马铃薯等各类植物实行禁运。此举有借技术壁垒手段对中国农产品实行禁运的嫌疑,阻碍了中韩贸易的正常发展,加剧了中韩贸易的逆差程度。
三、平衡中韩贸易逆差的政策建议
(一)加快调整中国出口商品结构
中国对韩出口的产品以初级产品和轻工业产品为主,多属于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这类低附加值的产品发展潜力也较小。在当前国际大环境尚不稳定的情况下,这类产品的竞争更容易受到冲击。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对韩出口商品结构有了一定的改善。由传统的资源密集型向劳动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转移,制造业产品的比重有所增加。但总体来说,低层次、低技术值的产品仍占主导地位。因此加速中国产业结构的优化,从而提高中国出口商品的结构层次对改善中韩贸易逆差有着深远的意义。政府需拓宽对韩的贸易范围,丰富对韩出口商品种类;加快技术创新,提高产品的附加值;改善国际分工地位,提高品牌知名度。
(二)鼓励和加大中国对韩直接投资力度
韩国对华直接投资从项目数量和资金总额上都大大超过了中国对韩的直接投资,直接投资带来的引致效应也加剧了中韩贸易逆差的程度。中国政府应鼓励中国企业走出去,为中国企业到韩国投资提供政策上的支持,并为中国企业在韩国投资建厂创造好的政策环境。近年来,中国民营企业在技术和资金实力上都有着明显的进步,具有较高的海外投资意向。韩国作为中国的邻国,具有地缘上的优势,且经济具有互补性,这为中国企业进入韩国投资提供了机遇。对韩直接投资的增加对于增加对韩出口,缓解中韩贸易逆差,逐步实现中韩贸易平衡有着重大意义。
(三)改善韩国对华贸易政策,加强两国之间的技术合作
随着两国贸易额的不断增加,贸易中涉及的商品种类的增多,由此带来的贸易问题也会增多。两国在解决贸易纠纷问题时应采取友好协商、互惠互让的原则,不应采取过于强硬的方式。韩国应从两国的长远利益出发,取消非关税性壁垒,加强双边磋商,尊重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顺应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的趋势,按照国际世贸组织的原则对待中国产品的出口。中国政府应明确要求韩国政府能够改善现行对华贸易政策,取消各种高关税和非关税壁垒,改善双边贸易环境。中国企业在增加对韩国出口的同时,应积极做好调查工作,生产适销的商品以打开韩国市场,从而扩大对韩国的出口。此外,两国在技术合作中拥有巨大的潜力,双方可以在大力发展两国互补性贸易的基础上,加强技术领域的交流与引进,以改善中韩贸易存在的逆差问题。
摘要:中国与韩国自1992年建交以来,双边贸易不断发展,但也存在着诸多问题,尤其是中韩贸易逆差。在介绍中韩贸易逆差的基础上,分析造成中韩贸易逆差的成因,并就改善中韩贸易逆差,促进中韩贸易平衡发展提出几点对策建议。
关键词:贸易逆差,商品结构,直接投资
参考文献
[1]马常娥.中韩贸易逆差:状况、原因和对策[J].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04,(5):56-57.
[2]张雪楠,王学鑫.中韩贸易透视[J].商业经济,2007,(3):48-50.
[3]潘丽丽.中韩贸易逆差的原因及对策分析[J].中国证券期货,2011,(12):23-25.
中国动漫贸易逆差格局的探讨 篇4
一、我国动漫产业的现状
文化是一国“软实力”的核心要素。随着全球的文化市场以两倍的GDP增长率迅速扩提高,文化贸易对于一国经济的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当今全球文化产业的市场规模约1.5万亿美元,文化贸易额高达2000多亿美元,文化发达国家中文化产业占GDP的份额约10%左右,美国的文化产业年产值占GDP25%,日本的文化产业对GDP的贡献约18.3%;而中国的文化产业对GDP的贡献仅3%左右,且长期处于文化贸易逆差的状况。我国的文化产业还是一个新生儿的状态。具体到动漫产业更有明显的差距。日本动漫产业作为日本的第三大产业,2003年完成对美国的销售收入达50亿美元,;美国动漫产业产值达2000多亿美元,整个产业的出口仅次于计算机产业。而我國动漫产业发展日本明显落后。据中国动漫协会估计,中国动漫游戏产业年总产值在180亿元左。缺乏自主品牌动漫产业连国内的需求都满足不了,更不用谈大规模出口了。且我国现出口动漫产品多属利用廉价劳动力接受日本美国加工动画的外包,出口产品多是价值链上的低端产品,属于创意经济的部分少之又少。
二、动漫产业的SWOT分析及对策
对我国动漫产业的优势、劣势、机会、威胁的分析,将有助于我们了解动漫产业贸易当前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对策。下面的分析中将以国家为内部分析单位,以世界为外部环境因素。
1.优势:中国动漫产业内部优势分别如下:
(1)广阔的内部市场。中国的5亿青少年是一个巨大而相对稳定的动漫消费市场,其市场空间约为1000亿元/年,而且动漫成为时下年轻人的眼中的潮品,受欢迎程度越来越高;
(2)国内的政策支持。近年来国家对动漫产业开始加以较大的关注,从06年中央财政设立了每年2亿元的专项资金推动动漫产业发展,到09年,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对国内动漫产业实施的税收优惠;到今年5月200亿的中国文化产业投资基金获批都可见国家对文化产业的支持力度的加强。
(3)中国的文化底蕴。中国作为拥有五千年文明历史的泱泱大国,其深厚而迷人的历史底蕴是我们的天然优势。实际上,我国的花木兰、西游记等故事常常是他国动漫作品的主题。
2.劣势:中国动漫产业刚刚起步,其劣势也比较明显,主要有:
(1)缺乏完整的产业链。这是中国最明显的劣势。实际上大多数国家动漫产业的盈利点不是动画漫画本身,而是其衍生品。最明显的例子当属迪士尼帝国。完整的产业链至少应包括“制作一动漫出版物—动画影视音像产品一动漫形象衍生品”。而我国大多数动漫商进行动漫衍生品开发的普遍意识还没有建立起来。
(2)人才不足。虽然近年动漫学业发展迅猛,但是缺少具有创意的编剧、导演乃至营销人员。此外,配音员的素质也远远比不上其他国家。
(3)观念滞后。中国普遍抱持着动漫是小孩子的专利以及把文化当成意识形态工具的观念。这直接造成了中国动漫幼稚化、单一化、老套而缺失产品分级的局面。
3.机会:在整个世界都越发重视“无烟”的文化产业的局面下,我们迎来了国际上的发展机会。
(1)劳动力优势。漫画和动画片的制作是一种劳动密集型行业,需要大量的人力策划和编绘。廉价的劳动力作为中国长期以来的比较优势,将同样发挥其作用。
(2)起点变高。经验更丰富起点更早的国家技术明显更成熟,比如美国已经开始放弃二维动画的制作而转向兰维动画的制作和研发,这意味着我国动画业要与之竞技要达到的技术水平要求更高。
(3)文化的被渗透。必须承认,我国青少年对欧美日韩文化甚至包括部分畸形价值观的崇媚心理充分阐述了他国文化战略的成功。在消费者更习惯于他国动漫文化的现况下,要扭转这一局面对我国产业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针对上述劣势和投资,我们可以提出以下对策:建立其完整的产业链,重视对衍生品的开发;建立明确的产业领导机构,更好地进行宏观调控;弥补立法缺位,建立健全文化产业法律体系尤其针对知识产权保护;培养素质更高更符合市场需求的人才,同时利用我国产业的外包现状学习他国的技术和经验。开始有意识地培养中国式画风和中国品牌。转变固有的落后观念,重视对产品的分级。充分利用国家目前对这一产业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支持,开发和跟进技术。而且,要呼吁广大青少年自觉抵御不良的文化渗透,支持中国自有品牌,爱护中国自有文化。
中泰贸易逆差问题及对策分析 篇5
(单位:亿美元)
数据来源:泰国商务部 (Ministry of Commerce) 网站在线调整。
一、中泰贸易逆差的现状
自中泰进行双边贸易以来, 泰方每年都处于逆差地位, 特别是2008年, 贸易差额由2001年的8.23亿美元激增到39.66亿美元, 2010年逆差也已达到27.66亿美元, 占到从中国进口商品总值的11.11%。此外, 表1显示, 近年泰国对中国的进口增长率都高于出口增长率, 但进口增长率和出口增长率的相差越来越小, 逆差恶化的形式有所好转。两国贸易不平衡的存在是难免的, 但若是这种不平衡持续存在并一味扩大, 终将会影响双边贸易的健康发展。2008年金融危机在全球爆发, 中国的人民币汇率升值, 两国间的贸易往来受此影响, 贸易不平衡问题有所减少。
随着后危机时代经济形势的好转, 中泰之间的贸易逆差问题再次显现出来。据泰国商务部的数据, 2009年泰对中的贸易逆差仅为9.1亿美元, 这是自2003年过后泰方逆差额最少的一年。2010年中泰贸易又恢复原样, 进口额和出口额都迅猛增长, 使泰方逆差达到27.66亿美元。从逆差的变动率可以预测, 中泰贸易逆差还会长期存在。
二、泰对中贸易逆差长期存在的原因
中泰贸易在过去的十年里, 确实保持了较快的增长速度。由于人民币汇率升值而导致泰币跟着升值等原因, 泰国从中国进口增长迅猛, 而对华出口稍微缓慢, 从而造成泰对华贸易逆差较大。
1. 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产业结构逐渐的升级, 对高技术含量的产品需求大幅度增加;而泰国在多年的发展之后, 其科技水平和资本充足度都低于中国, 中国的机电产品、电器及配件、电脑配件、化工产品在泰国的出口市场排名第一, 从而导致了泰国对这些产品的大量进口, 致使泰国对中国贸易逆差的快速增长。
2. 中国资本要素较丰富, 而且很多集中在劳动密集型的产业, 如纺织服装、电子电器组装、玩具、鞋类、皮草加工等行业, 从国际分工的角度而言, 从中国进口来的成本比在国内生产的更便宜, 所以很多投资者都会选择从中国进口, 而不是自己生产, 这势必会造成泰国对中国进口的进一步增加。另外, 中泰两国由于社会制度不同, 人们在意识形态、生活方式、道德标准、价值观念等方面存在差异, 泰国的私企与中国的私企在经营理念、管理模式、运作机制等方面也存在差异, 泰国企业由于对中国市场了解的不充分, 不能根据中国市场的特点、人民的消费习惯等细分市场, 也不能及时对自己的生产策略和计划作出相应的调整, 致使生产出来的产品不能适销对路, 从而造成了泰国对中国出口的减少。
3. 受泰总体经济形势的影响, 由亚洲金融危机带来的滞后负面效应尚在延续。另外, 受从中国进口来的劳务过多, 平时政府不给外来普通劳务发放工作准证, 可是聘用他们的主要原因是因为中国的劳务人员工资比国内的要便宜。至今中国对泰输出劳务每年在2 000人次左右, 其中有近一半系通过承包工程输出, 其余为当地稀缺工种, 如纺织、电子、冶炼、港口运行工程师、管理人员及珠宝加工、中文导购等。
自从两国通过中泰果蔬零关税协议、科技合作协定、海运协定、经济合作联合委员会协定、关于促进和保护投资的协定、关于避免双重征税的协定等, 原本应该更帮助两国贸易发展, 但随着协议的执行, 进口泰国水果主要品种在中国市场上销售价格有明显下降, 使中国消费者得到了较大经济实惠, 本国果蔬出口到中国口岸价格总体也下降了18%, 虽然泰国热带水果对中国出口量大幅增加, 但价格却减少, 使泰方贸易逆差过大。再者, 泰国从中国进口的主要产品都是机电产品, 而泰国出口到中国的则是初级产品, 这些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是不能相提并论的。在中泰之间已经具有如此巨大贸易逆差的情况下, 中国的这种市场实施无疑会进一步加剧两者的贸易逆差。
三、应对中泰贸易不平衡问题的几点措施
虽然目前两国贸易有诸多问题, 但其发展的基础如文化类似、地域相近、经济互补等依然存在。因此, 从长远看, 中泰贸易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泰国要秉着积极的态度, 知难而进, 寻找自己的优势, 采取相应措施以改变当前存在的问题。
1. 减少泰从中国进口的贸易商品, 而增加出口贸易产品。
我们要一方面改善泰国的产业结构, 如减少机电产品零部件产品进口量, 同时中国也应结合泰国经济发展阶段及产业结构升级的需要, 尽量降低对泰国出口的机电产品价格。为了能让两国果蔬贸易灵活沟通, 泰方应该对中国提出:希望中国给予中泰果蔬出口分配配额, 并且解决出口许可证的问题。另外除了中国出口的那些机电产品和化工品, 其他出口产品泰国国内也有生产, 只不过价格高于中国产品, 如编织品等等。至于这点泰方也在发展自己创造的“泰国Otop=一村一货”的政策, 只不过在投资者的眼里还不够受欢迎。至今自中国进口产品价格低于泰国国内的多, 使很多投资者不想浪费而麻烦, 所以直接从中国进口来。但这也是造成泰方逆差原因之一。更何况泰国对中出口的商品总体上水平较低, 多为农业果蔬、橡胶、大米和木薯制品等等的初级产品。虽然近年泰国对中国出口商品有所增加和改善, 但泰方逆差还是非常明显。因此;另一方面要注重提高出口商品的档次, 尽快从“以量取胜”转向“以质和价取胜”。
目前可以作为参考的出口商品项目, 就是泰国电视剧出口。至今泰国电视剧的流行开始进入中国内地越来越多, 而且还非常受欢迎。这是好的兆头, 因为等于会帮助增加如旅游业贸易产品等诸多商品的收入, 这可以更加有利于泰国贸易出口额。这样一来泰国电视机娱乐行业会更加广泛地发展。但泰方必须要避免推荐内容不合适的泰国电视剧出口, 因为这会影响到泰国的形象, 建议泰方应该建立相关组织或机构在影视作品出口海外之前而进行筛选。
2. 鼓励中国企业扩大对泰国投资。
中泰两国社会制度不同, 导致中国企业在对泰国投资方面出现一些问题, 主要是对当地的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还不够充分了解, 遇到纠纷难以解决。中国对一些国有企业与泰国的私营企业在经营理念、管理模式、运作机制等方面存在差异, 由于对合作方缺乏了解, 过于信任, 上当受骗时有发生, 但这不应成为影响中国企业扩大对泰国投资的因素。中国政府应继续鼓励中国企业扩大对泰国投资, 引导企业投资“有利可图”的领域。泰方也应该商量提出接迎中国企业进来泰国投资的机会。目前泰国是世界第一大橡胶生产和出口国, 橡胶作为一重要的战略资源, 至今的价格不断上涨。中泰合作进行橡胶的种植和开发, 也是不错的投资项目, 只不过泰方应找出适当的政策来接收从中国进来的收入而预防着原料流出国的问题。
中泰两国通过积极参与东南亚区域经济发展的合作, 能够在以下几个方面解决或改善两国贸易存在的问题, 促进两国经济的共同发展。第一, 提供区内市场, 为了满足各国出口的需求。东南亚经济经过许多年的发展, 区内市场的规模已经相当大, 通过区域合作, 打破内部不利于贸易的各种障碍, 也能够充分发挥大市场的潜力。第二, 由于两国地理位置相邻, 自然资源各有差异, 就能够形成互有需求, 良性互补的优势, 利用和发挥各地的比较优势取长补短、扩大贸易, 并可以进一步增加相互投资, 会实现双赢或少输。第三, 会吸引更多的区域外投资, 这样可以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因此通过两国之间的协作, 就能够使中泰之间的问题得到改善以至解决。
参考文献
[1]许可.中国入世后对中泰贸易的影响[D].厦门:厦门大学南洋研究院, 2002.
[2]甘宜沅, 黄晓, 阮振华.中泰贸易分析[J].东南亚纵横, 2005, (11) .
[3]王炎.货币升值对贸易收支的影响[D].北京:对外贸易大学, 2007:11.
[4]郑玉云.中泰经贸关系的现状及发展前景[D].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2004.
[5]严美姬.中泰两国经贸关系发展空间分析及扩展路径[J].国际贸易问题, 2003, (6) .
关于我国服务贸易逆差的对策分析 篇6
根据WTO统计, 2006年我国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达到1870亿美元, 比上年增长12%, 增幅低于上年18个百分点, 也比同期货物贸易进出口增幅低12个百分点, 居世界第八位, 比上年后移一位。其中, 服务贸易出口额达到870亿美元, 增长7%, 居世界第八位, 增幅比货物贸易出口额低20个百分点;服务贸易进口额达到1000亿美元, 增长23%, 增幅比货物贸易进口额低2个百分点, 居世界第七位。2006年, 服务贸易进出口额占我国外贸进出口总额的比重达到9.6%, 比上年减少0.9个百分点。
我国的服务贸易于1990-2006年间有14年处于逆差状态, 总的贸易逆差达到了687.67亿美元。17年平均的服务贸易逆差达到了40.45亿美元。这说明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 我国的服务贸易基本上进口大于出口 (见表1) 。历年来服务项目差额波动较小, 但在总体趋势上, 基本上呈现一种扩大趋势。
单位:亿美元
资料来源:《中国商务年鉴》 (2005、2006) 、《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年鉴》 (1990-2006)
从表1可以看出, 我国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服务贸易差额可以分为:1990-1991年的贸易顺差阶段和1992-2006年的贸易逆差阶段。在前一阶段由于我国服务贸易支出很小, 因此, 出现了小额的服务贸易顺差, 但我国服务贸易依然处于起步阶段规模较小。1992年, 我国服务贸易出现了一个较大的发展, 收支总额比1991年增加了75.88亿美元, 其中, 收入增加了23.18亿美元, 支出则增加了52.7亿美元。我国服务贸易也由此进入了逆差阶段。从1992年服务贸易由顺差转为逆差后, 我国服务贸易总额快速增长, 从一百多亿美元逐步增至1870多亿美元。同期的服务贸易逆差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1992-1997年为贸易逆差的波动阶段, 其间还在1994年出现了5.73亿美元的服务贸易顺差, 但在随后的1995年则出现了这一阶段贸易逆差的峰值62.05亿美元。1996年服务贸易逆差出现回落, 但1997年又呈现了扩大趋势。1998-2003年为服务贸易逆差持续扩大阶段, 逆差从1998年的25.88亿美元持续增长到了2003年的93亿美元。2004-2006年为波动增长阶段, 在2005年服务贸易逆差再次回落, 但在2006年又大幅增长到130亿美元。虽然服务贸易在我国总贸易中的份额不断增强, 但是多年处于逆差的状态, 和我国货物贸易的顺差形成鲜明的对比, 这些表明我国服务贸易的竞争力依然不强。
二、我国服务贸易存在的若干问题
(一) 服务贸易出口结构不合理
出口结构是否合理是影响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指标。我国服务贸易出口结构极不平衡, 在我国服务贸易出口中, 仍然以传统贸易出口为主体, 新兴贸易出口占比重较小。运输、旅游等传统服务部门在我国服务贸易出口中居于主导地位, 而在全球贸易量最大的金融、保险、咨询、计算机信息技术等技术密集和知识密集型的高附加值服务行业上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 国际竞争力不强, 对服务贸易发展贡献不大。2006年上半年, 我国服务贸易出口仍然集中于旅游和运输上, 这两项出口分别占服务贸易出口总额的36%和23%。而高附加值服务行业中, 计算机信息服务、咨询以及广告和宣传三个项目出口占服务贸易出口总额的比重分别为3%、9%和2%。可见, 具有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的旅游和运输行业在我国服务业出口中占绝对优势, 而一些知识和技术密集型的服务出口虽有所增长, 但所占比重仍偏低, 除了政策、体制方面的原因, 也缘于我国没有形成充分有效竞争的格局。而一些发达国家金融、通讯、计算机和信息技术以及专有技术使用费和特权项下收支占到其服务贸易收支的1/4, 美国专有权使用费和特许权项下收支占其服务贸易总额的11%, 这表明了我国服务贸易各部门发展不合理, 多元化发展不足, 结构需要调整。
(二) 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滞后
生产性服务业是指直接或间接为生产过程提供中间服务的服务性产业, 它涉及信息收集、处理、交换的相互传递、管理等活动, 其服务对象主要是商务组织和管理机构, 其范围主要包括仓储、物流、中介、广告和市场研究、信息咨询、法律、会展、税务、审计、房地产业、科学研究与综合技术服务、劳动力培训、工程和产品维修及售后服务等。生产性服务的发展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及科技进步密不可分, 它不直接参与生产或者物质转化, 但又是任何工业生产环节中不可缺少的活动。目前, 生产性服务业已成为许多西方发达国家的支柱产业, 在世界经济发展和国际竞争中的地位日益显著。而我国的生产性服务业还处于起步阶段, 相对滞后。主要集中于居民生活消费领域, 低技术含量的消费性服务业充当了服务业发展的主力军, 而现代工业发展所需要生产性服务业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因此, 以生产性服务业为突破口来促进现代服务业的加快发展, 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步伐, 增强我国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
(三) 服务贸易的法律体系、市场体系不完善
首先, 服务贸易立法严重滞后。虽然近年颁布了《商业银行法》、《保险法》、《海商法》等。但与服务贸易广泛的内涵和国际服务贸易发展的要求相比还存在许多不足。目前我国尚没有一个关于服务业的一般性法律, 已有的规定主要表现为各职能部门的规章和内部文件。不仅立法层次较低, 而且缺乏协调, 从而影响了我国服务贸易立法的统一性和透明度。
其次, 服务业的行业垄断。我国的一些行业如电信、金融保险和教育具有的强垄断性, 不仅破坏了正常的公平竞争秩序, 而且还导致了服务业创新动力的缺乏和效率的低下。我国的服务业要适应未来服务业发展开放的大环境, 必然要求打破行业垄断, 实现服务贸易的自由化。
最后, 服务贸易保障制度不完善。服务贸易保障制度上的不完善, 主要是指对服务行业里的一些弱势产业, 像数据处理、技术服务、咨询、专业服务等需要有一些专门的保护政策来应对我国加入WTO后国外相关产业对这些行业的冲击, 使其可以健康成长而不至于夭折。
(四) 服务贸易市场准入规定的负面作用
保护可以带来发展, 保护同时也会规避竞争, 产生负面作用, 相对于发达国家对本国部分服务业的保护, 我国对本国服务业市场准入的限制对受保护产业发展的制约作用也相对突出。例如在我国, 金融、保险、电信、民航铁路等领域是由政府严格管制的, 主要的企业都有一定的影响市场的能力。这些管制措施往往会导致价格管制, 从而不利于资源利用效率提高和产品的创新, 导致许多服务无法提供或者价格极其昂贵, 而且消费者也没有多少选择的余地。高成本的服务无论对于消费者还是生产者都是一种负担, 不仅不利于国内经济增长和技术进步, 而且会削弱一国经济的竞争力, 但是, 如果快速地放开这些部门, 这些部门内的企业将面临激烈的国际竞争, 因此, 我国应综合考虑服务贸易市场准入规定对服务业保护作用与限制作用, 选择最恰当的市场准入程度规定。
三、促进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 建立良好的服务贸易促进体制
首先, 要更多地采用间接促进的模式。我国的现行服务贸易促进体制基本上是直接型模式, 主要的促进工作都是由各级商务主管部门或其直属的事业机构来实施的。这种模式的优点是实施促进的决策程序和行政效率较高, 但容易产生官僚作风、不经济甚至腐败等问题。我国的服务贸易促进体制应以扶植市场竞争为价值取向, 侧重于促进政策的制定, 努力创造法制健全的市场环境, 而不是自身介入市场直接面向企业实施贸易促进服务, 也就是应更多地采用间接促进的模式。其次, 不同层次间的促进主体要形成良好合作促进机制。服务贸易促进要形成一个“体系”, 贸易促进的服务主体要形成网络并且分工合理, 形成合力。政府商务主管机构、政府相关服务产业发展机构与半官方机构和民间社会机构之间, 应形成较为有效的沟通渠道, 政府商务主管机构要发挥相对超脱但又充分主导的作用, 保证各主体之间的合作与协调比较顺畅, 形成一个有利于良好合作、有效运行、发挥最佳功效的机制。最后, 促进手段要尽量实行市场化运作。从世界各国的情况看, 服务贸易促进体系的有效运转需要以市场机制为基础, 政府有效的促进服务通过各种中介组织或服务机构加以实施尽可能与市场化的运作方式相结合, 有利于高效地落实政府的促进政策, 避免政府直接办理的体制弊端, 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
(二) 推动服务业科技进步, 提高国际竞争力
从传统的比较优势理论来看, 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各种自然资源较齐全和丰富, 劳动密集型的服务和自然禀赋密集型的服务是我们的强项, 而现在服务业的发展已经与高新技术产业化密不可分。我国服务业发展时间短、经验不足、资本和技术匮乏, 服务技术的落后必将带来服务成本相对其他国家不断上升, 所以, 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的服务是我们的弱项。但是, 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的服务贸易才是当今世界服务贸易中的强势领域, 对一国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增强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 我国必须下大力气推动服务业的科技进步, 应该充分利用服务业外资引入的机会, 发挥国外服务提供者的示范作用。我国应充分利用国际服务跨国公司和银行为我国各行业提供新兴服务产品, 填补我国服务业一些领域的空白并在技术、研发、管理、经营的理念和方向、营销手段及服务态度等各方面提高自身水平。我们应该充分考虑我国服务行业的国际竞争力地位, 以长远战略的眼光来促进重点出口服务贸易的发展确定服务贸易产业结构和行业发展顺序, 推动我国服务贸易比较优势的发挥, 实现我国服务贸易的战略发展。
(三) 加强服务贸易人才培养, 提高从业人员素质
服务业特别是新兴的服务贸易领域, 属于智力密集型行业。因此, 一国专业性和技术性人才的储备对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影响很大, 如果服务者不具备专业的技术知识, 就不可能提供具有高附加值的服务。由此可见, 服务贸易提供者素质是决定服务贸易质量和服务贸易效益的关键, 也是制约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的主要因素。因此, 我国在发展服务业和服务贸易的同时, 应重点关注人才的培养注重提升人力资本的素质。从目前情况来看, 我国服务贸易人才, 尤其是新兴服务贸易和知识型服务贸易所需的外向型高层次人才奇缺。今后我国在加强服务贸易意识的同时还应重视培养适应现代服务业和服务贸易发展要求的精通国际金融、会计、审计、保险、国际商法、国际运输、国际承包等业务的复合型服务人才, 使我国服务业的发展建立在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基础之上, 为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奠定坚实的产业基础。
(四) 制定和完善适应WTO规则的服务贸易立法
目前, 为了发展服务贸易, 应尽快制定和完善既符合我国实际又不违背服务贸易总协定和WTO规则的法律法规, 如《国际服务贸易法》、《商业组织法》、《劳务输出法》等。在制定法律法规时, 首先, 要按WTO要求增强我国服务贸易政策的透明度。例如在市场准入方面, 我们不仅要及时、明确地公布开放行业、开放程度, 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 还要及时公布适用的司法及行政决定, 更好地履行WTO透明度义务;其次, 制定统一的服务贸易法律法规和政策, 致力于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与配套;最后, 要制定与WTO规则相符的竞争政策、保护性立法和主动性法律法规。作为WTO成员国我们已按承诺的时间表逐步开放服务贸易市场, 还应制定相应的竞争政策, 规范服务市场。例如, 对逐步开放的保险、金融及电信等市场, 应有相应的竞争政策进行规范, 约束我国一些行业中存在的滥用垄断行为, 特别是对作出承诺的反滥用垄断或专营服务部门, 我们还应按特别承诺制定和实施相应的政策。
参考文献
[1]B.Hoekman, G karsentyh.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international transaction in Services[J].Development Policy Review, 1992 (6) .
[2]A.Sapir.North-South Issues in Trade Service[J].The World Economy, 1985 (5) .
[3]魏下海.中国服务贸易的发展现状与对策分析[J].经济前沿, 2006 (7) .
[4]沈丹阳.构建我国服务贸易促进体制的必要性及基本思路[J].国际贸易, 2007 (8) .
[5]胡景岩.世界服务贸易呈现六大趋势[J].趋势扫描, 2006 (10) .
中韩贸易逆差分析 篇7
关键词:教育服务贸易,逆差,PEST分析法
根据GATS对“服务贸易”的定义, 教育服务贸易也是在跨境交付 (Crossborder Supply) , 境外消费 (Consumption Abroad) , 商业存在 (Commercial Presence) , 自然人流动 (Movement of Natura Persons) 四种方式下进行。由于中国入世的对教育服务贸易的承诺不限制中国公民出境留学或者接受培训等其他教育服务, 因此境外消费规模成为教育服务贸易逆差规模最大的模式。2001年入世之初, 我国高校教职工平均工资为18054元, 而美国高校全国教师约为中国的27倍, 平均工资达6万多美元。因而从国际学生的留学成本来说, 加入WTO之初, 我国教育服务贸易占明显出口成本优势。为什么在教育服务贸易领域依然存在很大的逆差并且有扩大趋势呢?
一、我国境外消费教育服务贸易的逆差特征
第一, 生源进少出多, 中国教育服务的出口人数即其他国家在中国的留学生较中国出国留学生人数较少。在数量上即为逆差, 特别是入世以来逆差不断扩大, 2011年中国出国留学的境外消费人数达到33.97万人, 而来华留学只有11.88万人, 十年期间, 随着国际交流的深入, 进出人数均在增加, 但逆差也在扩大。第二, 不仅在人数上存在逆差, 在出国留学和来华留学的花费上也存在很大的不对等, 进口的价格远远高于出口的价格, 即出国留学的费用远远高于来华留学的费用, 贸易条件比较不利。单从教务服务的价格即留学生学费水平看, 赴外留学生学费远远高于来华留学生学费。中国一流的大学清华、北大、中科大, 本科留学生学费定在3000美元左右, 而英国和澳大利亚的一些本科质量远不如国内上述大学的学校, 学费价格在6000-10000英镑。一名外国留学生在中国学习的年均费用, 仅为一名中国留生在美国的15%, 即使是学费较低的国家这个比例也不20%。第三, 归国率极低, 我国有2/3的留学生滞留国外, 中国留学生留在国外发展, 归国率比较低造成了我国人才大量外流。从而使得教育服务贸易进口的技术溢出效用远低于平均水平。
二、基于PEST分析我国境外消费服务贸易的逆差的研究
分析法主要是对宏观环境的分析, 其中P是政治 (Political System) , E是经济 (Economic) , S是社会 (Social) , T是技术 (Technological) 。因此本文采用PEST分析法分析分析我国教育服务贸易面临贸易逆差困境的原因。
(一) 政策原因-政治上开流节源的制约 (P)
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庞大的教育服务市场, 中国入世对教育服务的承诺中唯一没有限制的是境外消费。并且在市场准入方面亦没有限制。换句话说中国入世就意味着:在境外消费即留学领域, 就2011年而言, 全国高中阶段教育在校生4670万人, 高等教育在校生5843万人, 如此庞大的生源是对外完全开放的。在境外消费模式下中国教育服务贸易的开流而非节流, 在对待国外生源而言, 在教育服务贸易管理体制方面还不健全, 中国的高校并没有建立一个完整的体制来吸引留学生, 即开源并不理想。所以从某种程度上说, 入世对于中国的教育服务贸易是在节源开流。在政策层面上对境外消费是打开了流动的闸门, 但在教育体制和管理上却没有跟上, 对海外生源的吸引有限。从而导致在数量上无法大规模的增加。其次, 在奖学金制度建立匮乏的情况下, 所有来华的留学生无法凭借优异的成绩获得奖学金, 反而使得在教育费用方面无法提高学费。
(二) 经济原因-在教育服务业支撑与投入不够
在高度全球化的情况下, 经济发展水平和教育服务贸易水平是呈正相关的, 据统计来华留学生 (出口区域) , 2011年来自亚洲的留学生人数占首位, 计187, 871名, 占全年来华留学生总数的64.21%;欧洲为47, 271名, 占16.15%;美洲为32, 333名, 占11.05%;非洲为20, 744名, 占7.09%;大洋洲为4, 392名, 占1.50%。从增幅上看, 来自非洲和人数增长显著, 同比增长率分别为26.46%, 而出国留学 (进口区域) , 仅中国出国留学生人数超过亚洲七国。主要分布在日本和欧美国家。1978-2011年, 中国共有121万留学生, 其中留学日本90万人, 留学澳大利亚10万人, 留学德国30, 000人, 留学美国40, 000多人, 留学英国10, 000多人, 留学法国近10, 000人, 留学加拿大16, 000人, 所以只有10万留学于其他国家。除却地缘因素之外, 进口区域大多是相对发达的国家和地区。
1. 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导致教育投入相对不足
论经济规模GDP总量中国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但如果将经济这算成另一个更加有意义的参数-人均GDP时, 中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就如同"从欧洲到非洲"。广东省是中国经济最为有活力的地区, 广东省GDP总量与荷兰相当, 但人均GDP仅为8130.14美元比世界排名71位的南非 (8342美元) 还低;而GDP总量比肩泰国的四川, 人均GDP (约4183美元) 只比阿尔巴尼亚 (人均GDP世界排名第100位, 约4131美元) 不相上下。于此同时, 发达公家教育投入占GDP的比重不低于5.5%, 而我国在教育产业的投入只有3.8%, 不难理解, 虽然我国实施"科教兴国"发展战略, 但至今依然没有一所世界性一流的大学, 即提供世界精英教育的能力仍然不足。
2. 政府资助在留学生比例偏低
目前中国居民出国留学也大致分为公费留学和自费留学。从表1可见以下数据看出自费比例始终保持在90%左右且相当稳定, 可见, 中国的出国留学生是以自费为主, 公费为辅的一个结构框架。
年度我国出国留学人员总数为33.97万人, 与2010年相比增长19.32%。其中自费留学人数为31.48万人, 占留学总数92.7%。自1987年至2011年底, 中国在外留学生共有142.67万人, 其中正在国外进行科研和学习的人数有110.88万, 82%的人正在消费国外的教育服务。于此同时, 来华学习的外国留学生学历生不超过12万人。
数据来源:中国教育局统计
(三) 社会环境-归国率全球最低 (S)
在留学方式有公派和自费两种形式, 英国的《金融时报》曾指出:“中国国家公派留学人员回归率在97%以上, 而自费留学的回国人数少且比例很低”。从整个学成回国比例来看, 2004年至2011年平均保持在30%左右, 去除公派留学生回国的因素后, 自费回国的比例将会变得更低, 如此低的回国比例意味着我我国大量的优秀人才滞留在国外, 造成我国人才的严重流失。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留学生生源国。一般回归率与滞留率之比约保持在2:1为最佳, 正好满足发展中国家经济初级阶段。然而目前中国回归比例远低于65%。直接导致教育投资回报率极低;当然不仅有社会因素, 还有人文环境的原因。比如就业机会、工作和生活环境等。因此我国在人文环境方面的投入必须继续扩大。
(四) 科技-吸引海外留学生动力不足 (T)
我国高科技产业还处于初创阶段, 对国外留学生的吸引动力不足。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发布的中国首份国家创新指数报告显示:“以美国创新指数100为计, 中国创新指数为57.9, 在全球40个科技实力较强国家中, 排名第21位。美国、瑞士、韩国和日本分居第一至四位。报告以来源于世界银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和国家统计局等的统计调查数据为基础, 测算了40个国家的创新指数。报告显示, 5个一级指标国际排名中, 中国创新资源指数和知识创造排名均列第33位。该科技行业科技创新能力还有待提高。”
三、结论
政府在教育领域投入要加大, 在境外消费模式下尽快完善教育服务贸易的相关机制。同时在科技创新领域的建设需要持续不断的努力, 只有达到先进水平才可能吸引更多的海外留学生, 扩大我国教育服务产业的出口。真正做到开源节流, 减少境外消费模式下的逆差。
参考文献
[1].卢永红.我国教育服务贸易竞争力分析及对策研究[J].商业时代, 2011 (18) .
[2].翁凌崚, 孙莹.我国国际教育贸易逆差原因及其治理[J].经济师, 2009 (1) .
[3].姜宁川, 陈泽远.中国教育服务贸易逆差的分析与思考[J].经济师, 2007 (6) .
[4].凌学峰.中国留学服务贸易现状、结构分析和政策建议[C].中国现成统计研究会第十三届学术会, 2007 (8) .
[5].刘薇.后危机时代我国教育服务贸易逆差分析[J].经贸广场, 2011 (2) .
我国贸易逆差可能继续出现 篇8
3%, 进口同比增长66%, 当月贸易逆差72.4亿美元, 终止了连续70个月贸易顺差的局面。综合来看, 3月份出现月度贸易逆差很可能不是偶然现象, 未来几个月我国月度进出口将在平衡点波动, 月度贸易逆差仍可能继续出现。
内部需求旺盛、贸易条件持续恶化是出现贸易逆差的关键原因。一方面, 投资刺激政策刺激我国对铁矿石等基础原材料需求大幅增长;汽车等消费刺激政策及股市、房地产价格大幅上涨, 产生了一定的财富效应, 也刺激了居民消费需求, 尤其是部分奢侈品消费需求。我国对外部需求的上升要远大于境外对我国需求的恢复程度。一季度, 铜、铝、汽车及其零配件、原油等原材料产品金额累计增速较快, 而高新技术及机电产品增速则基本保持稳定。3月份, 我国进口铁矿砂5 901万吨, 同比增长13.3%;进口原油2 106万吨, 同比增长28.9%;进口大豆401万吨, 同比增长3.9%;进口初级形状塑料244万吨, 同比增长20.2%;进口未锻造铜及铜材45.6万吨, 同比增长21.7%;汽车及汽车底盘进口量更是猛增, 当月进口达85 271辆, 环比增长125%, 同比增幅更是达到269.7%。
另一方面, 能源原材料等进口价格大幅上涨使我国总体进口价格已持续大幅上涨, 而我国出口总体价格水平仍同比小幅回升, 带来的我国贸易条件持续大幅恶化, 是当月出现贸易逆差的重要原因。一季度, 主要大宗商品进口均价普遍出现明显回升, 铁矿砂进口均价为每吨96.3美元, 上涨20.7%;大豆进口均价为每吨456.9美元, 上涨15.1%;原油进口均价同比上涨更达88.1%。由于出口价格回升大大落后于进口价格的上涨, 我国贸易条件持续大幅恶化的状况并没有得到显著改善。
3 月份, 我国出口价格指数为101.4, 进口价格指数达117.6, 贸易条件指数仅为86.2。仅仅由于贸易条件的恶化,
3 月份我国付出的代价就达150亿美元左右, 大大高于72.4
亿美元的月度贸易逆差金额。那么, 同时考虑到对境外基础能源原材料等需求的大幅提高和贸易条件的大幅恶化, 我国出现月度贸易逆差就完全可以理解了。以进口原油为例, 3月份, 我国原油进口总额高达115.9亿美元, 比去年同期增加达61.6亿美元, 仅此一项就已接近当月贸易逆差总额。
面对人民币升值压力, 我国政府可能加大境外采购以缓解人民币升值压力, 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贸易逆差的产生。数据显示, 中国对美国的贸易顺差已连续5个月降低。3月份, 中国对美国出口同比17.5%, 增幅比上月降低21.7%, 进口同比52.7%, 增幅比上月上升33.7%。
与此同时, 主要经济体失业率居高不下, 消费需求的真正恢复尚需时日, 境外对我国的需求恢复较为缓慢。统计显示, 3月份我国劳动密集型产品如纺织品、玩具的出口增幅分别低于整体17.4和9.8个百分点, 服装和鞋类出口甚至分别出现了19.8%和6.5%的下降。
今后几个月月度进出口在平衡点的状况将是常态, 仍有出现月度贸易逆差的可能。考察此次出现较大规模月度贸易逆差的原因, 主要体现为境内外经济复苏程度差距较大, 以及我国贸易条件的极度恶化。
现在看来, 短期内, 这两个因素尚难发生根本转变。从历史看, 贸易逆差的出现有一定的持续性。1995年至今, 中国共有11个月出现对外贸易逆差, 分别出现在1995、1996、2003、2004、2010年。值得注意的是, 一旦出现逆差, 往往会连续几个月都是如此, 即使出现间断, 中间月份的顺差也是比较小的。
我国图书版权贸易逆差成因及对策 篇9
一、我国图书版权贸易逆差现状分析
随着我国版权贸易的发展,图书版权贸易的数量和效益大幅度增长,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贸易规则和模式也更加规范成熟。然而我国图书版权贸易总体逆差格局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主要体现在进出口种类逆差和金额逆差两个方面。
根据国家版权局的相关数据计算,1995-2007年这十三年间中国内地出版社年均图书引进种类与输出种类之比为9.4:1,十三年来我国图书版权贸易连年处于巨额贸易逆差状态。根据国家版权局显示统计数据计算可知,1995年我国图书版权贸易金额逆差达到2110.4万美元,输入与输出种类逆差为1319种。随后,我国图书版权贸易逆差逐年增大,直至2003年达到十三年间版权贸易逆差的最高峰,这一年我国进口用汇达16880.91万美元,共引进图书版权12516种,占当年图书版权贸易总数13327种的93.91%;中国出版物出口创汇2469.34万美元,共输出图书版权811种,占总数的6.09%,两者之比是15.5:1,贸易逆差额达到14411.6万美元。自2004年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和新闻出版总署正式推出了“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等一系列鼓励图书版权输出的宏观政策,有效地促进了图书版权输出的快速增长,版权贸易逆差随之略有下降,至2005年贸易逆差额降至13131.2万美元;但2006年又略有回升,达14462.1万美元;2007年版权贸易逆差额达17318万美元。在输出种类方面,2003-2007年五年间我国内地出版社图书版权输出种数年均只有1791种,这还不及发达国家的一些大型出版集团年均输出种数。通过这些数据,不难看出我国版权贸易中输出图书的种类和金额虽然连年增加,但版权输出的发展很不稳定,输出数量时涨时落,而且输出的绝对值也很低,造成我国图书版权贸易总体处于逆差状态,而持续的贸易逆差表明我国版权输出能力还相当弱,输出的图书缺乏国际竞争力,版权输出能力仍然不足。目前,这种巨额图书版权贸易逆差在短时间内难以彻底消除,在文化安全、文化软实力建构等方面都存在不利影响。因此,研究我国图书版权贸易逆差形成原因,提出相应的改善对策意义重大。
二、中国图书版权贸易逆差的成因分析
(一)输出产品的对口适应性较低
版权贸易的交易产品是文化产品,它传达着人们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是极具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具有较强的异质性与多样性。不同的国家和民族间有截然不同的文化,成为文化产品贸易的天然壁垒,其差异程度决定了版权贸易的流向以及贸易量。目前大多数中国出版商在缺乏对国际市场充分调研的情况下,忽视了中外间文化观念、价值取向、意识形态等方面的重大差异所造成的海外市场需求同中国市场需求间的异质性, 最终导致出口图书的内容和形式上在海外市场上不对口、不适应,成为目前我国版权贸易巨额逆差的主要原因。
首先,从内容上来看,我国的很多优秀的传统作品到了国外呈现出明显的不适应性。 比如,西方特别强调人体的独立和主体的作用,普遍推崇个人主义。与之相反,中国人以集体利益为主导,强调个体在群体中的地位,而个人的愿望与发展对于群体来说处于次要位置,当两者发生冲突时,个人利益必须服从于国家和集体利益。当版权贸易把一种文化带入到另一种文化,这些价值观念上的差异势必会对所进入的文化造成深层次的阻碍,所以在输出图书的策划选题上应慎重,避免文化差异引发的不对口和不适应。
其次,在版权贸易中图书的版面设计方面中外存在很大的差异。欧美读物在版面设计上具有异常轻松甚至有空荡的特点,有时一页书里只有简单的一幅画或几个字,字号大而且醒目,而且色彩丰富、画面简单。与之相比,我国图书具有知识性强,覆盖面广,但知识传授以“填鸭”方式为主的特点,这些特点集中反映在出口图书的版面设计中。中国对外出口的图书,版面设计紧凑,每一页纸都被最大限度地加以利用,密密麻麻地挤满了文字,却压抑了外国读者的想象空间和阅读乐趣。国外引入的图书具有令人赏心悦目的外观,多样化的开本,精美的印刷工艺,鲜艳而柔和的色彩,这些都折射出出版者的做书理念和人本思想,吸引了国内大量读者。而我国出版的图书,用色普遍较为晦暗,视觉形象不鲜明,不易形成冲击力,因此在对外出口中不易赢得国外市场的认可。
(二)高素质翻译人才相对匮乏
相对其他贸易形式而言,语言因素是版权贸易的基础,目前高素质翻译人才极度匮乏所造成的语言障碍是我国版权输出贸易发展中遭遇的瓶颈。
汉语是一种以语义为根基的文字语言,西方世界的语言都是以语音为根基构成的拉丁语系语言,两类语言融会互通本是一件难事。同时,中西方文化背景差异极大,版权贸易中的翻译要求把汉语翻译成英语的过程中既要使语义完整准确,又不能破坏原作的美感和意蕴,还要使具有不同文化背景和阅读趣味差异的海外读者充分领略到原作的奥妙之处。因此,版权贸易中一件作品的翻译几乎等同于进行二次重新创作。高素质的翻译人才不仅要精通外语和母语,还要对不同文化有深刻的认识,应具备良好的中外文学、语言学、民俗学、社会学、哲学等的综合素养,同时能够充分尊重各国语言习惯和风俗、宗教信仰的要求,只有这样才能做到使译文“信、达、雅”,实现版权的顺利输出。
目前我国高水平翻译人员短缺,中国许多具备输出潜力的文学作品之所以不能同海外读者尤其是西方读者见面,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翻译。高水平翻译人才之所以相对匮乏,一是缺少对图书翻译人才的专门培养,高校开设的外语专业课程大多是以培养外交和外贸人才为主,即便是外语专业的学生,更多强调学习的实用性,忽视文学和其他专业素养的教育,更少有侧重中外文化语言的教育,这是版权贸易专业翻译人才匮乏的主要原因。二是图书翻译人员收入不高,与优秀翻译者付出的劳动量不成正比。我国翻译图书稿酬多年来停留在每千字五六十元左右,这对于好的译者来说远不敷用。翻译人才培养重心的偏离和高负荷、低收益的工作加速了图书翻译人才的流失。
(三)版权代理业发展不成熟,业务内容雷同且附加值低
版权代理业的发展程度和版权贸易的增长息息相关,是对外版权贸易市场成熟的一个重要标志,但我国版权代理机构却被严重冷落,这也是我国版权贸易连年逆差的一个重要原因。
据国家版权局2007年最新统计数据显示,相对于全国560多家出版社、200多家电子音像出版社、8000多家杂志社、2000 多家报社、数百家网站和其他版权相关产业而言,目前我国经国家版权局批准的版权代理机构仅有31家,其中25家图书版权代理公司,图书版权代理机构从数量上看起来显得十分薄弱。与美国的版权代理企业约有600多家,英国200多家的现状相比,中国的版权代理企业与我国的经济发展速度和规模也极不相称。而且,中国版权代理机构的业务主要集中在中华版权代理总公司、上海、广西万达、北京等四家大型版权代理公司,集中度在80%以上。版权代理机构的数量不足和高集中度,由此在总体上大大限制了我国版权输出的迅速发展。
另外,版权代理业务雷同化现象严重且附加值较低。目前,我国版权代理机构大多规模较小、服务档次较低、创新不足,尚未充分开展多元综合代理及附加价值大的纵深服务项目,大多只是完成洽谈-签约-版权税金收取-合同跟踪落实这一单一流程,业务内容严重雷同且附加值小。多数版权代理机构在提供法律咨询和代理解决著作权纠纷等复杂业务上仅仅是扮演一个联系人的角色,能够真正解决版权纠纷和代理诉讼、解决新技术条件下的新兴版权问题的代理机构寥寥无几。这在某种程度上严重阻碍了中国版权代理行业发展速度和综合国际竞争力的提高。
三、我国图书版权贸易逆差的对策探讨
(一)通过政府扶持和经济手段促进版权贸易的输出
我国应运用经济杠杆的调节作用,采取促进出版业和对外版权贸易发展的经济措施,主要包括税收、资助、投资、信贷等。首先,利用税收减免和优惠的措施可促进我国版权贸易输出,改善逆差现状。现阶段我国对出版业已有一定的税收优惠政策, 例如增值税税率比其他行业低4%等优惠措施,但与国外出版业相比,我国出版企业的税种偏多且税率较高。因此,我国可以利用政府税收手段降低版权输出贸易产品成本,扶持出版产业的发展,促进版权贸易的发展。其次,我国政府可借鉴其他国家政府拨款等优惠补贴措施来扶持和鼓励出版业。特别是应制定相应的政策,采取规范和简化版权贸易程序,在制度和资金上给予版权输出企业或产品相应补贴,优先引入建立奖励表彰等激励机制,设立专项资助基金或专门贷款等措施,提高中国图书版权企业及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出口竞争力,改善我国版权贸易长期逆差的局面。
(二)提高输出产品的对口适应性,打造特色品牌
不同地域的文化特色有很大差异性,我国版权贸易企业应通过对外合作的方式开展针对国外图书市场需求的市场调研,把握住目标大众群体的社会心理、文化心理以及阅读习惯、阅读兴趣,对不同国家版权贸易市场进行实地的调研和市场细分,对输出作品做出明确切实的市场定位,减少出版风险,有针对性地生产适应国外市场需求的精神文化产品。同时,我国出版企业还应走创新之路,在满足正确需求方向的同时,从输出产品的表现形式、装帧设计、印刷质量等方面尝试创新,提高输出产品的对口适应性。尤其要在版权贸易品种的细分化、系列化上形成具有特色的系列品牌,发挥自有品牌的最大效应,以进一步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向世界展示改革开放的丰硕成果。
(三)注重高级翻译人才的培养 开拓海外市场
为改变我国高素质翻译人才紧缺的现状,我们可以从现有翻译人才中选派水平较高,发展潜力大的人员进行短期培训,以最短的时间提高其业务能力,适应版权贸易翻译工作岗位。其次,可以从高校人才中选取相应的英语专业人才,签订劳动合同,实施长远培养,与校方联合,针对版权贸易专业翻译需求开设具有针对性的课程,加强其在校期间文化素养和其他素养的培养。同时,各类高素质符合型人才的引入也是促进我国版权业及版权贸易发展的重要措施。除提供较好的待遇和工作条件来吸引国内高素质人才外,我们还可以聘请国外的版权经纪人,或利用海外的专门版权代理机构,凭借其熟悉海外出版市场的特点,帮助中国出版社或版权贸易企业引入海外人才,开拓海外市场。
(四)增加版权代理机构,拓宽业务范围,促进我国版权代理业的发展
美中贸易逆差模型的构建研究 篇10
我们经过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 对影响中美贸易逆差的各种宏观经济变量进行降维处理得到不相关的两个因子Z1和Z2。
1 因子Z1和Z2对美中贸易逆差的影响
1.1 因子Z1对美中贸易逆差的影响
首先, 利用SPSS软件绘制散点图, 设横轴为因子Z1, 纵轴为标准化得美中逆差Y, 并根据散点图中表现出来的标准化美中贸易逆差和因子Z1的关系, 我们初步判断它们之间存在如下关系Y=b0+b1t+b2t2。
1.2 因子Z2对美中贸易逆差的影响
同样, 先绘制散点图, 设横轴为因子Z2, 纵轴为标准化的美中逆差Y, 根据散点图中表现出来的标准化美中贸易逆差和因子Z2的关系, 我们初步判断它们之间存在如下关系Y=b0+b1t。
2 多元非线性回归分析的缺点
由于标准化的美中贸易逆差与主成分Z1和Z2不是简单的多元线性关系, 所以大多数研究者想使用多元非线性回归分析建立它们之间的模型关系。但多元非线性回归分析模型的求解是通过把自身转化为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实现的, 转化而来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模型很可能存在自变量之间不独立的问题, 用其解决多元非线性回归分析模型求解很不准确。
3 利用函数计算的近似公式建立美中贸易逆差模型
3.1 二元函数计算的近似公式
多元函数的自变量不止一个, 我们仅考虑函数对于某一个自变量的变化率, 也就是在其中一个自变量发生变化, 而其余自变量都保持不变的情形下, 考虑函数对于该自变量的变化率。
如果函数z=f (x, y) 在某区域D内每一点 (x, y) 处都可偏导, 那未f (x, y) 关于x和y的偏导数仍然是x、y的二元函数, 我们称它们为f (x, y) 的偏导函数, 记作。
从偏导数的定义可以看出, 求多元函数对一个自变量的偏导数时, 实际上只需将其它自变量看成常数, 按照一元函数的求导法则进行即可。
多元函数的偏导数在经济上表示边际经济量, 边际经济量的经济意义是:当其中一个经济量变化一个单位时 (其他经济量保持不变) 总经济量的变化量。
函数z=f (x, y) 在点 (x, y) 的某一邻域内有定义, 如果函数z=f (x, y) 在点 (x, y) 的全增量△z=f (x+△x, y+△y) -f (x, y) 可表示成为如公式△z=A·△x+B·△y+o (ρ) 形式。
其中, A, B不依赖于△x与△y, 而仅与x、y有关, , 则称函数f (x, y) 在点 (x, y) 处可微分。而A△x+B△y称为函数z=f (x, y) 在点 (x, y) 处的全微分, 记作dz=A△x+B△y。
与一元函数类似, 自变量的增量△x与△y常写成dx与dy, 并分别称为自变量x, y的微分, 于是, 函数z=f (x, y) 的全微分可写为dz=Adx+Bdy。
当函数z=f (x, y) 在区域D内每一点都可微分时, 则称z=f (x, y) 在D内可微分。
如果函数z=f (x, y) 在点 (x, y) 处可微, 我们有。
在实际问题中, 经常需要计算一些复杂的多元函数在某点处当自变量发生微小变化时函数的变化, 由二元函数的全微分的定义及全微分存在的充分条件, 我们可以得到计算的近似公式。
当二元函数z=f (x, y) 在点 (x, y) 处的两个偏导数fx′ (x, y) , fx′ (x, y) 连续, 并且|△x|, |△y|都较小时, 就有近似等式如公式△z≈dz=fx′ (x, y) △x+fy′ (x, y) △y。
公式△z≈dz=fx′ (x, y) △x+fy′ (x, y) △y也可写成如公式f (x+△x, y+△y) ≈f (x, y) +fx′ (x, y) △x+fy′ (x, y) △y形式。
3.2 美中贸易逆差近似计算
根据主成分分析我们得到美中逆差Y受不相关的因子Z1和Z2的影响。
利用SPSS软件进行曲线回归分析得到Y=0.869+0.984t-0.6986t2的模型关系。通过对上述模型关键的假设检验分析得到判定系数R2等于0.95, 显著性水平在0.05以下, 模型的拟合度很好和显著性也很好。
利用SPSS软件进行曲线回顾分析得到Y=-0.354+0.883t模型关系。通过对上述模型关键的假设检验分析判定系数R2=0.96, 显著性水平在0.05以下, 模型的拟合度很好和显著性也很好。
以标准化的美中逆差Y为因变量, 以因子Z1为X1做曲线回归分析时候得到模型Y=0.869+0.984t-0.686t2可知。
以标准化的美中逆差Y为因变量, 以因子Z2为X1做曲线回归分析得到模型Y=-0.354+0.883t可知。
则美中贸易逆差近似计算公式为:
是标准化美中逆差 (亿美元) 预测值。
如果我们引入时期t和t+1的概念, 那估计式的结果为
因为只有|△Z1|和|△Z2|足够小时候公式预测的值才能达到足够精度。如果|△Z1|和|△Z2|比较大, 公式的计算结果将与实际值偏离很大。
其中|α|取值越小, 估计t+1时期因变量的结果越准确。
参考文献
[1]黄基伟, 于中鑫.中美贸易逆差与人民币升值关系的悖论研究[J].国际贸易问题, 2011, (3) :140-149.
[2]王芳.主成分分析与因子分析的异同比较及应用研究[J].统计教育, 2003, (5) :14-17.
【中韩贸易逆差分析】推荐阅读:
贸易逆差11-05
中日贸易逆差问题08-16
中韩贸易产品结构分析09-25
中韩服务贸易现状分析06-15
消失的贸易分析06-02
粮食贸易现状分析08-04
产业内贸易分析08-20
贸易顺差现象分析09-12
保护贸易政策分析07-18
食品贸易安全机制分析0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