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越贸易失衡问题(精选8篇)
中越贸易失衡问题 篇1
1 中美贸易现状
自1979年中美两国签订《中美贸易关系协定》,给予互相的最惠国待遇以来,中美双边贸易得到了极大发展。据商务部的统计数据,从1979年到2010年的32年里,中美贸易额从24.5亿美元增至2010年的3853.4亿美元,增长了157倍之多,截止到2011年2月,中国是美国第二大贸易伙伴、第三大出口市场和第一大进口来源地。而早在2000年,中国就取代日本成为美国对外贸易的最大逆差国,到去年美对华贸易逆差飙升到了1812.7亿美元的历史高位(见下表)。伴随贸易额的增加,中美贸易不平衡的问题日益突出,双边贸易摩擦也明显增加,范围越来越广,手段也更加多样化。
数据整理来源:中国海关(http://www.customs.gov.cn)单位(亿美元)。
2 中美贸易摩擦产生原因分析
中美之间的贸易逆差规模如此之大,这不得不引起中美两国双方的注意,对于中美贸易不平衡的原因分析,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2.1 中美双方存在统计差异
首先,由于中美两国在贸易统计上使用了不同的口径,不能客观真实的反映出实际情况。出口方面,中国采用离岸价统计,美国采用船边交货价统计,两者差异主要在于商品装船或者飞机运输的费用,通常认为是以船边交货价计算的出口货物值的1%计算,因此美国对中国的出口额应相应向上调整。进口方面,美国以到岸价来计算和记录,通常会把保险费运输费用一起算上,到岸价的费用比离岸价高出平均约10%,因此对中国的进口额应作向下凋整。
其次,转口贸易是导致中美统计差异的另一个重要原因。中美相互出口货物中有部分是先被运到香港、韩国釜山、中国台湾、墨西哥等地再转运到目的地的,在转运地货物经过分装或者粗加工,性质并没发生变化,因而原产地也不会发生变化,在统计时美国海关根据产地来源将转口贸易额看成是从中国的进口,而中国根据目的地原则,往往不统计转口商品的数额,这样必然会造成双方统计数据上的差异。
最后,在美国占有绝对优势的服务贸易行业中,美国顺差额是相当的可观,像技术服务、金融、咨询等都是美国具有优势的行业,但是出于服务贸易难以精确统计的特征,也不能真实的反映出中美贸易逆差的水平。
2.2 全球产业结构调整的结果
根据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我国的比较优势主要集中于劳动与资源密集型行业,美国则主要集中于资本密集型与高新技术行业,而美国早已经历过了工业化阶段,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众多发达国家包括亚洲新兴的工业化国家都将大量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动中国,促使中国来料加工贸易发展迅速,客观上也将原来的贸易摩擦风险转嫁给中国,在贸易保护抬头的今日,西方国家必然会频繁发起对中国的“双反”调查。
2.3 美国政治运作的需要
我们知道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美国实行的是两党制,不同的党派代表了不同的利益集团,也必然会维护所代表集团的利益。奥巴马属于民主党,较共和党更多地是代表工会利益,奥巴马在竞选总统时就提出了解决高负债,就业,医保等问题,增加外汇储备与减少贸易的逆差,金融危机的冲击使得美国国内失业人数巨增,工会必然会向奥巴马施加压力,为更多的获取民主党支持,以奥巴马为代表的美国政府必然倾向采取贸易保护措施,渲染中美贸易失衡,就会更多地利用反倾销与反补贴的措施制造中美贸易摩擦。
2.4 美国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以及两国国内宏观经济状况所决定
经济环境与贸易向来都是密不可分的,当经济向好的时候,各国为促进贸易发展,往往倾向于推行自由贸易,而当经济环境趋于恶化,经济发展疲软之时,为保护国内产业,降低失业率,也为了转移国内注意力,往往会推行各种违反自由贸易规则的措施。我们知道,美国的对外贸易政策具有明显的两面性,即在出口贸易上推行自由化原则,在进口贸易上坚持保护主义,这本就违背了公平贸易原则。经济危机中,美国政府先后出台三次经济刺激计划,更在振兴经济方案中提出“购买美国货条款”,向世人宣布了美国公开进行贸易保护。
此外美国与中国自身经济状况不同,特别体现在两国储蓄率的差距上。我们知道美国储蓄率一直偏低,甚至在2001年10月一度达到0.3%的低点,美联储不断降息刺激着美国经济负债式消费增长,美国的总需求大于总供给。反观中国,存在融资渠道不畅通,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以及中国人固有的节约消费理念,使得中国储蓄率一直居高不下,国内需求不足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顺差。因此中美贸易失衡是由两国国内经济失衡所决定的。
3 应对之策
从以上分析中我们知道:中美贸易逆差不断扩大是既定的事实,这种不平衡既有客观性的原因,也有经济体制甚至政治制度的原因。中美贸易失衡在很长时期内仍将持续,而中美贸易摩擦也将会不断,据此我们要从多方面对中美贸易失衡进行调整。
3.1 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由出口转向内需,降低外贸依存度
在促进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我国长期施行的是出口导向型的经济增长模式,这对于发挥我国人力资源的比较优势有很大的作用,但是我们却往往过度的依赖外需,内需常常处于不足的情况。实际上,我国国内有13亿人口,这是任何一个国家都不曾拥有的内需市场,当打开这一市场时,我们便会发现以内需为主外需为辅的经济发展会更加稳定与健康,而我国对美的出口也会减少进口增加,贸易的顺差也会自然减少。
3.2 加快产业结构的优化,提升出口产品结构,同时实施出口市场的更加多元化
长期以来我国都是实行的鼓励出口的贸易措施,但从商务部的统计资料中可以知道,我国对美贸易顺差的出口产品主要是一些初级加工品,虽是贸易大国却不是贸易强国。因此我国应该努力促进产品结构升级,向产业链的更高端发展,学会关键技术以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和加工制造能力,更加务实于打造自有品牌。
除此之外,由于当前我国开展对外贸易的地方主要集中于欧美,对欧美市场过分依赖也会导致贸易风险加大,因此我们需要努力向更广区域拓展对外贸易的地理范围,开拓更广的国际市场,向一些经济发展水平正逐渐趋好的新兴工业国和地区扩展,同时加大FDI的投入,直接绕开欧美国家设置的贸易壁垒。
3.3 完善我国的原产地制度
原产地规则作用在于能够确认出口货物的生产地,也是国际贸易中进行贸易统计与进行反倾销反补贴调查的依据。现在,在国外随处可以看见“中国造”产品,而且往往这些产品都是技术含量比较低,价格低廉但是供应量相当大的最终消费品,产品数量的冲击使得国外消费者随处都可以感觉到“中国造”对本国类似产品的威胁,这种原产地标准显然使中国处于被动地位。其实如果我们有严格的原产地制度,加强原产地证书发放的管理工作,只对那些在中国增值百分比达到一定标准的产品才打上原产地证,这样我们就可以减少中国产品在国外市场上的敏感度。
3.4 早日争取“市场经济国家”地位
加入WTO以来,欧美很多国家一直没有承认我国的市场经济地位,往往导致这些国家对我国可以很容易的施行反倾销与反补贴的调查。对中美双方来说,“市场经济地位”问题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更是政治问题,它代表着美国对中国经济性质的理解以及对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所取得成绩的认可度。因此政府一方面要继续加快我国经济的市场化进程,同时要与美国努力交涉,通过外交谈判使其早日承认我国的市场经济地位,只有我们早日争取到自己的合法权益,才能做到我国经济真正的独善其身。
摘要:中美分别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两国的贸易额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不断扩大,伴之而存在的两国间贸易摩擦也不断扩大,甚至已经成为阻碍中美关系的一大重要障碍,因此分析引起两国贸易失衡的原因已经显得非常必要与及时。从中美两国贸易现状出发,探析造成两国贸易失衡原因,并据此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关键词:中美贸易失衡,贸易摩擦,对策分析,统计差异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EB/OL].http://www.stats.gov. cn.
[2]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国别报告[EB/OL].http://countryreport. mofcom.gov.cn.
[3]吴新辉,胡少华国际贸易摩擦及我国的对策研究[J].世界贸易组织动态与研究,2009,(9).
中越贸易跨越雷区 篇2
路碑躺在一旁乱石堆中,周围杂草丛生。将公路拦腰截断的是地上一条笔直的线,线的这端,“中国国道322线终点”几个字依稀可辨。一线之隔的,是越南1号公路起点,终点河内。
2008年12月9日,本刊记者在现场看到,路碑两侧的土丘上,被挖出两个硕大的坡。当地人称,友谊关一带的勘界已经结束,新界碑即将在此落成。随后的12月22日,越南外交部会同越南谅山省政府在友谊关举行仪式,庆祝越中陆地边界第1116块界碑落成。
就在中越陆地边界立碑进入最后阶段的时刻,12月11日,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五十周年庆祝大会召开,与其比邻的越南亦发来贺电。
边民以命博财,蹚出了中越边贸“血路”
生意冷清时,浦寨人阿帮会把摩托车停在红木家具市场门口,一边蹲点,一边操着当地土话和旁边的摩的司机闲聊。阿帮说,他的全部家当就是这辆红色摩托和两个黄色安全帽。除了开摩的,他还从事另一项“生意”——帮越南人偷运红木家具,从中拿点提成。
“谁都是为多挣几个钱嘛。”阿帮知道这样做不大好,但还是努力为自己开脱。
浦寨是广西凭祥的一个边贸点,紧邻越南。
在中越边境一带,当地边民大多做着诸如此类的工作一当搬运工或摩的司机、帮人逃税、在家种地。“连出租车司机这行,80%都被外地人抢去了。”阿帮皱着眉头,告诉《瞭望东方周刊》。
边民交易的辉煌出现在上世纪80年代。那些年,当地人用手电、钢笔等日用品去换越南人的芭蕉油等农副产品。边境满布地雷的羊肠小道上,边民们以命博财,小心翼翼地蹚出了中越贸易的“血路”。
卡凤村布沙屯村民小组长韦盛宏走起路来一瘸一拐,像是小儿麻痹后遗症,“这是1986年大年初二和越南人谈生意时在路上被炸的。”
上世纪80年代初,韦盛宏给中越两国商人当中间人,自己偶尔也做几笔小生意,“当时市场很小,就是一个老板过来,告诉我要什么货,开个中间价,我帮他成交。过关也简单,交一两块钱,买张票就行了。那时这儿的路坑坑洼洼的,送货的顶多开辆拖拉机。越南那边更惨,全是汽轮车。”
到了上世纪90年代,大批外地客商涌入弄尧、弄怀、浦寨等边贸点,原始的边民交易变得举步维艰。
“双方客商接触时间一长,也就不需要中间人了。而且后来联系都用大哥大,我们这些边民家里连电话都没有,不方便联系。发展到现在,外地人都开上汽车了,边民还在原地踏步。”韦盛宏说,他现在有时帮当地电信局打点儿闲工,有时在家种种地,“不过这几年政府征地太厉害,老百姓连地都没得种了。”
15岁就开始和越南人做生意的隘口村村民陆尉群,直到最近两年,才敢继续踏上边境上的那些小路。曾经做生意的经历,让她实实在在体会到了人如草芥。
“当时都是在山里交货、拿钱。”陆尉群对《瞭望东方周刊》说,“我们白天偷偷地看越南部队把雷埋在了什么位置,有雷的路就避开。但那些人很鬼头,总是按照人走路的规律来布雷。所以我们得自己学着排雷,边走边挖。”
一件亲历的事情让陆尉群至今心有余悸,“一个越南妹和我定了交货地点,我老远都看见她走过来了,突然轰隆一声巨响,她的整个头都炸飞了。”
“现在好了,雷基本排完了。”陆尉群走了两步,指着远处的一座山说,“喏,翻过那个山头就是越南。我常去走亲戚,我姑妈很多年前就嫁去越南了。”
卡凤村的理发师黄雪民,十几年来一直单腿站在铁路边的大榕树下帮人理发。直到2007年,当地残联送了他一副假肢,“我被炸时才20出头。那年头,当地老百姓不管男女老少,都冒着生命危险做生意,被炸是常有的事,就看谁命好了。”
早上八点刚过,浦寨就热闹起来
号称“南疆国门第一路”的南友公路(南宁——友谊关)已在2005年5月竣工。最近,这里沿途随处仍然可见庆祝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50周年的标语,一张红色条幅用汉字和壮文写着“50年团结、50年奋进、50年辉煌”几个大字。边陲城市凭祥,西南两面与越南谅山省交界,有着97公里的边境线。
“20年前,有个关于凭祥的顺口溜,说是一条路、两排树、到了凭祥没吃住。那时,凭祥最高的楼只有三层。”凭祥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张扬告诉《瞭望东方周刊》,1996年之后,凭祥发展突飞猛进。而今,这里有了友谊关、车站、平而关三个地方口岸和弄怀、浦寨等五个边民互市点。
从前的浦寨,是一个只有17户人家的小村子。阿帮回忆说,那时候,他家就在现在红木市场对面,“当时我们住的是竹子搭起来的棚子,再加些羊毛砖,就是那种用沥青盖过—层的砖。”
上世纪90年代后,中越贸易的发展让浦寨顷刻变得喧嚣。
浦寨管委会纪检书记梁德腾向《瞭望东方周刊》介绍,目前浦寨常住人口3000多人,以流动人口为主,“2002年以前还要热闹,那时中越是可以自由来往的,只需登记一下身份证就行。2005年,因为限制境外赌博,出入境没那么方便,就冷清了些。不过据说不久又要开关了。”
2008年奥运会前,浦寨入口处多了—个监管站。阿帮告诉本刊记者,奥运前设这个监管站,目的是不让越南人随意从浦寨进入中国内地。奥运后,原本要撤,但由于发现了毒品走私等问题,监管站保留至今。
穿过仅有的两条街,边防线近在咫尺。通过边检的越南货车不断驶入,一些准备出境的商人们大包小包地扛着货物等待检验。一个小伙子向本刊记者透露,从这里过关的,都是有通行证的人,几百块钱办—个。“有些人为省钱,就从山上偷渡。”
紧靠边检站的山上,可以看到一名正在巡逻的边防军战士走来走去。右侧的牌子上,蓝底白字地写着“严禁中国公民出境赌博,违者严厉惩处”。跨出国门20米,便进入越南边贸区——新清。
“浦寨这地方,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有海关、边防、边检、检验检疫等。夸张点儿说,穿制服的比不穿制服的还多。”边检站上一名正在值勤的边防战士告诉本刊记者,山上偷运货物的大多是越南人,背些中国货回去。
“越南的税收没有中国正规。”广西自治区社科院东南亚研究所副所长刘建文对中越贸易颇有研究,他告诉《瞭望东方周刊》,“在越南,随便—个穿制服的人都可以找这些生意人收点儿钱,交了钱就让过去了。他们运过去的商品,有的在本国卖,有的卖到柬埔寨等国家。”
早上八点刚过,浦寨就热闹起来。临街的商铺陆续拉开卷闸门,做起红木、玉器、越南食品等生意。中国农业银行的门口,两三个女人抱着书包,专门兑换外币。“她们的包里经常装着上百万人民币,就那么揣着,也不怕被抢。”阿帮小声嘀咕着。
夜幕下的浦寨比白天更为喧嚣。饭馆老板一到晚上,就把饭桌搬到街上,摆成了大排档。临街的商铺尽管零零落
落地关了几家,但咖啡馆、酒吧依然红火。个别半遮半掩的店铺里,会偶尔探出一个浓牧艳抹的女人,毫无顾忌地向过路的男人投去暧昧的目光。
弄怀有八九百个商铺,300多家是浙商的
从浦寨到弄怀边贸点,需要翻过几座山。
“这里以前根本就没有路,就是条小土道。后来一个富起来的老板,出钱修了这条柏油路。”阿帮一边开摩托一边介绍。
“我1975年就来广西了,先是在凭祥这边给人家做木工。傲了几年手艺后,有华侨建议我到边境上做生意。”浙江东阳人吴明星是最早参与中越边贸的外地人之一。他的明星外贸有限公司主要经营榨汁机、电饭锅等小家电。店铺就开在边检站的广场附近,是个极佳的位置。
在其他浙江老板口中,吴明星是个“有故事的人”。
“我刚来的时候,边贸点还是在弄尧,没水没电。晚上得点蜡烛,水得自己去买,五毛钱一桶。语言不通,出门还怕踩地雷。我老婆说,这地方简直跟坐牢一样。”吴明星笑着对《瞭望东方周刊》说。
做过小百货、床上用品、文具生意后,吴明星锁定了家用小电器这一领域。聊至一半,吴明星操着熟练的越南话接了个电话,“我现在会很多种语言,越南土话、越南官话,还有家乡话、普通话。”
刘建文向本刊透露,和越南人做生意风险比较大,货过去了不给钱是常有的事,“边贸就像个大集贸市场,靠的是个人信誉。”
吴明星也有这样的体会,他笑着说,其实十几年前,越南商人还是很实在的,比如欠你钱,他肯定会想法还上,“现在不行了,他们也学会了拖,要是催急了,他们会说,‘你们这些钱不也是从我们身上挣的嘛。”’
2008年,吴明星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寒意。上半年,越南经济遭遇困境——通货膨胀,股市狂跌;下半年,中国经济同样不景气。
“20多年来,2008年是最困难的一年。做针织生意的可能好些,家电这种消耗品就差些。往年现在是最忙的时候,今年都闲得没事做了。”吴明星说,他在谅山省同登县还有另一家公司,由他的老婆打理,“今年生意也不大好,将就着过吧。”
广西浙江商会常务副会长朱世友告诉《瞭望东方周刊》,弄怀有八九百个商铺,其中300多家是浙商的,“浙江商人都比较低调。”
浦寨边检站对面,尚未启用的国门大厦看上去很是气派,上面的“浙江永康”几个大字更是当地所有浙商的骄傲。这一次,浙商们打破了—贯的低调。
多少还存在一些芥蒂
2008年12月7日~9日,正值第十五届2008中越(凭祥)科技贸易博览会举行,前往凭祥物流园的人瞬间多了几倍。
据介绍,此前所谓的博览会,不过是老百姓摆地摊进行简单的物品交换。
“这两年我们把它正规化了,要做成一个有规模、有档次,质量比较高的展会。”主力、方广西万通国际物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韦洁向《瞭望东方周刊》介绍说,物流园2007年投入使用,当年的货物吞吐量达110万吨。
中越边境上的贸易比较特殊。除正规的国贸外,还包括边境小额贸易,即由本地公司搞些海关指定的日用品贸易,关税减半。另一种则是边民互市贸易。有边民证的边民,每天可以进行不超过人民币3000元的日用品交易。
“其实就是给些特殊政策,照顾边民。”韦洁认为。
韦洁指着远处停放的几排重汽商用车说,“2007年出口1000多辆,2008年上半年就达到8000辆了。如果不是因为下半年经济动荡,突破两万辆都有可能。国产货车这类产品现在开始流向东盟市场,且出口量会越来越大。”
刘建文称。“越南只认便宜货,那我们生产的产品质量肯定不会有多高,物美和价廉难以兼顾。”
近年来,逐渐升温的中国一东盟“贸易热”、“旅游热”,加速着中越交通的发展。2009年1月1日,南宁至越南首都河内的旅客列车正式开行。这使南宁成为除北京外中国第二个国际列车始发站城市。
“这些年的中越贸易中,中国基本处于顺差,越南则是逆差。对这一点,越南人意见一直比较大。因此现在,他们的煤炭即便出口,也不会出口到中国,锰矿也不会卖给中国人。”刘建文认为,尽管战争硝烟散尽,但一个相对弱小的国家对强大邻国的隐忧,仍不言而喻,“总的来说,两国高层和民众之间的关系还是比较融洽的。但因为一些特殊的历史原因,多少还存在一些芥蒂。比如中国人在越南的一些投资项目,上面已经批下来了,结果中间卡住了。这和越南之前的教科书也有些关系。”
“邻村”百姓
在友谊关的墙壁上,依然能看到当年留下的弹痕。站在关楼上,可以看见不远处隐匿在山坳里的迷彩帐篷。
“2008年最后一天,中越双方宣布如期完成了陆地边界全线勘界立碑工作。存在争议的德天瀑布和北仑河口一带也达成一揽子协议。”广西社科院东南亚研究所研究员孙小迎向《瞭望东方周刊》介绍说。
2008年6月,孙小迎带领广西社科院东南亚研究所的几位研究人员,完成了《西南边疆(广西段)历史与研究现状报告》。
孙小迎说,边民们的守土护边意识一直感动着她。在德天村,一些老人晚上常会带着铺盖到53号界碑处守夜,防止界碑被移动。
除边民外,当地的生意人对勘界立碑工作也表示出极大的关注。
36岁的陈秀桃说着略带南方口音的中国话。六年前,她从越南来到中国,一边做红木等生意,一边开咖啡馆,“两国关系好了,生意也就好做了。”
陈秀桃告诉本刊记者,她的中文是自学的,“我家就在河内附近,母亲和两个哥哥还在越南,我和姐姐来了中国。”
陈秀桃透露说,她的男朋友是北京人,“你说,以后我到了北京,开个咖啡馆行吗?”
“他们和我们就像是邻村。长得差不多,说的是当地土话,都能听懂。”浦寨人阿帮说,他从小就没觉得越南人和自己有什么差别,“即便打仗,边民们的关系也都很好。我们壮族和他们京族,以前都是一个民族的。”几乎没上过学的阿帮很早就听到过这一说法。
京族,是越南的主体民族。
世代通婚,也让两国边民们“走得更近了”。卡风村布沙屯的韦盛宏告诉《瞭望东方周刊》,他们村260多人,七八家娶了越南女人,“娶越南人的家庭都比较贫困,因为越南女人彩礼收得少,一两千块钱就能娶到,有的甚至不要钱。中国老婆得花七八千娶回家。”
卢永全是个在中国做生意的越南华侨。他的曾祖辈,就举家从广东迁到了越南。1968年,卢永全在越南出生。但平时家人之间说的还是客家话。
中韩贸易失衡问题及对策建议 篇3
关键词:中韩贸易,逆差,成因,建议
中韩两国地理相近, 文化相似, 在20世纪80年代两国尚未建交时, 就已存在着较为频繁的经贸往来。1992年8月两国建交后, 双边贸易更是发展迅猛, 呈现出起步晚、步子大、全面深入发展的态势。近几年, 我国一直保持着韩国第一大贸易伙伴、第一大出口市场的地位, 2007年还跃升为韩国第一大进口国。同时, 韩国自2005年起也成为我国第六个贸易规模超千亿美元的国家。如果能够继续保持这一势头, 到两国建交20周年的2012年, 中韩年贸易规模有望实现2000亿美元的目标。但是, 随着中韩贸易往来的不断深入, 贸易失衡问题也越来越成为两国贸易关系中的突出问题。自建交以来, 中方就对韩方存在贸易逆差, 而且有逐年扩大之势, 影响了中韩贸易交往的健康发展。亟须对这种贸易不平衡的深层次成因进行剖析, 以便针对双方存在的不足之处提出相应的建议。
一、中韩贸易关系的历史与现状
(一) 双边贸易额涨势迅猛
从1992年到2007年, 中韩双边贸易额由50.3亿美元增加到1599亿美元, 增长了30多倍。在这期间, 中韩贸易的年均增长率接近30%, 大大高于同期我国对外贸易年均19%的增长水平。进入21世纪, 中韩两国领导人互访频繁, 这极大地推动了两国关系的发展。2003年7月, 时任韩国总统卢武铉访问中国, 标志着中韩全面合作伙伴关系的正式确立。2005年11月, 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访问韩国, 进一步推动了中韩经贸全面合作伙伴关系向前发展, 当年中韩贸易额首次突破1000亿美元的大关。截至2007年末, 我国已连续4年保持韩国最大贸易伙伴的地位, 同时韩国也是我国重要的贸易伙伴和投资来源国。
(二) 进出口商品结构不断优化
从出口产品结构来看, 目前我国对韩国的出口产品集中在机电产品、钢铁及钢铁制品、矿物燃料、服装类产品、铝及其制品、家具及谷物等。与中韩建交初期相比, 这一结构发生了明显的变化。首先是机电产品跃升为我国对韩国出口的第一大商品, 而且增速惊人, 近几年的增长率都超过了30%。机电产品出口的增加, 一方面得益于我国此类商品竞争力的增强, 另一方面也由于韩国对华投资的增加导致这类产品的加工贸易增加。第二是纺织原料及制品的出口地位下降, 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我国的出口商品结构在不断优化, 由以劳动密集型为主向以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为主转变。三是我国对韩国出口的钢铁持续增长, 并超过了从韩国的进口, 2006年我国对韩国的钢铁贸易顺差达到了19.5亿美元, 这说明中韩两国钢铁产业的差距在逐渐缩小。可以看出, 我国对韩国的出口商品结构在不断从原料型向制成品方面转化, 由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方向提升。
资料来源:根据历年《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年鉴》和中国海关统计整理而成
从进口产品结构来看, 我国从韩国进口的产品集中在其具有竞争优势的液晶装置、光学仪器及器具、激光器、集成电路及微电子组件、电话电报设备及有机化工产品等。这些商品占我国从韩国进口额的绝大部分, 这一方面说明了我国从韩国进口商品的集中度非常高, 另一方面也说明了韩国在上述商品上具有非常明显的比较优势, 而且近年来我国从韩国进口的这些主要商品都保持了快速增长, 结构变化不大。
二、中韩贸易不平衡的表现及其成因
虽然总体上来说, 中韩贸易发展良好, 但也存在着一个突出的问题, 即贸易收支严重不平衡、中方的贸易逆差呈加速扩大的态势。从表1可以看出, 自1992年以来, 中方的贸易逆差额逐年增长, 从20世纪90年代的几十亿美元到2000年一举突破100亿美元, 2003年超过200亿美元, 2004年又突破300亿美元, 2007年达到476.2亿美元, 相当于1992年逆差额的200多倍。目前, 韩国是我国第二大贸易逆差来源国, 我国则为韩国仅次于美国的最大贸易顺差来源国。由于两国贸易的长期不平衡, 不可避免地带来了贸易摩擦, 最典型的例子是给双方都带来损失的“大蒜之争”和“泡菜大战”。
我国对韩贸易持续逆差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既有双方进出口结构方面的原因, 又有政策性因素。
第一, 中韩两国经济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 在技术层次上存在差异。
韩国是新兴工业化国家之一, 相对于我国具有资金和技术上的优势, 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具有劳动力廉价、资源相对丰富的特点, 这决定了两国贸易结构的互补性。我国向韩国主要出口初级产品或低技术含量、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工业制成品。出口产品数量虽多, 但总金额不大, 高新技术产品等高附加值产品的比重较低, 而韩国则主要向我国出口附加值高的技术和资本密集型工业制成品, 这种建立在比较优势基础上的商品结构使中韩双边贸易本身就存在不平衡的因素, 结果是逐渐拉大了我国对韩国的贸易逆差。
第二, 韩国对华投资企业带动大量机器设备、零部件和原材料的进口。
我国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中韩两国交通便利, 再加上我国对加工贸易的优惠政策吸引了大批韩国制造业企业来华投资设厂。据韩国财政经济部统计, 进入外国市场的韩国制造业企业中, 有1/3的企业选择了在中国投资。目前我国已经超过美国, 成为韩国最大的海外投资目的国。这些企业往往从韩国进口核心零部件和关键技术, 在我国加工组装, 然后返销到韩国或出口到第三国。韩国贸易协会的调查表明, 韩国对华投资企业对韩原材料的进口依赖度达40%, 而把产品返销到韩国的比率只有16%左右。这说明这些韩国企业不仅大大拉动了我国从韩国的进口, 而且也把韩国对其他国家的顺差转移到中国。
第三, 韩国对我国产品采取歧视性贸易政策。
韩国采取调节关税、关税配额和特殊保障措施等限制我国具有比较优势的农林产品、水产品、中成药等资源性和劳动密集型产品进口。根据我国商务部近两年公布的《国别贸易投资环境报告》, 2006年在韩国适用调节关税的17种产品中, 有8种全部或大部分自我国进口, 且均为我国有竞争优势的产品。虽然2007年韩国取消了香蕉和冷冻鳐鱼的调节关税, 但我国这两项产品对韩出口量不大, 2006年进口自我国的冰冻鳐鱼只占韩国全球进口总额的0.5%, 并且2006年未从中国进口香蕉。调节关税的实施实际上构成了对我国优势产品的贸易限制, 除此之外我国大部分具有竞争力的农产品均在韩关税配额管理的范围之内, 如绿豆、红豆、大豆、芝麻等, 实行关税配额管理的许多农产品的配额外关税高达300%以上, 最高甚至达到800%, 某些产品的配额内关税与配额外关税相距达100倍, 事实上相当于禁止配额外的进口。除了关税壁垒, 韩国还对我国产品设置形形色色的非关税壁垒, 如通过提高进口农产品的抽检率增加我国相关产品的通关时间以及设置技术型贸易壁垒等。近年来, 韩国以不同的理由, 对我国具有优势的多种产品采取进口限制措施, 甚至直接禁止进口, 涉及的产品包括大蒜、人参、泡菜、调味酱、水产品、中药材、新鲜水果等。这些歧视性的规定, 不仅限制了我国具有竞争力产品的对韩出口, 加剧了我国对韩国的贸易逆差, 同时也影响了广大韩国消费者的利益。
三、促进中韩贸易平衡发展的几点建议
从理论上讲, 两国之间的贸易平衡主要是由市场力量决定的, 但在现实生活中, 如果两国贸易长期不平衡, 必然会影响双方经贸关系的长期稳定发展。如不采取有效措施妥善加以解决, 势必带来双方更大范围的贸易摩擦。因此, 中韩双方既要客观看待贸易不平衡产生的原因, 也要尽快采取合理的措施加以解决。
(一) 调整我国出口商品结构, 提高出口商品的质量和附加值
近几年来, 我国对韩国的出口商品结构虽有所改善, 但总体上仍以低附加值、低技术含量的产品为主, 主要靠低价取胜, 不仅容易受到冲击, 也造成了中韩贸易的不平衡发展。要缩小贸易逆差, 一方面应该提高我国传统大宗商品的质量和附加值, 走以质取胜的道路, 同时着力改善我国商品的形象, 做好推广和宣传;另一方面要扩大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份额, 如机电产品、新材料、生物工程产品等, 这类产品的对韩贸易将大有前途。除了企业自身的努力之外, 我国政府也应通过税收、信贷方面的优惠政策, 鼓励和扶持相关出口企业发展“质量优、档次高”的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的出口, 同时, 也要通过协商或谈判敦促韩方早日取消针对我国产品的苛刻的贸易壁垒, 改变对我国产品的歧视态度, 增加我国有竞争优势的产品的进口。
(二) 在巩固产业间贸易的同时, 努力扩大产业内贸易
一直以来, 在中韩的产业分工中, 我国对韩国出口具有显著的“劳动密集型商品”的特征, 而韩国对我国出口商品则以“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为主, 互补性较强。两国间以产业间贸易为主的贸易模式决定于两国的各自所具有的要素禀赋优势, 但一国具有的要素禀赋优势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单一的贸易结构已经与中韩两国的产业调整不相适应。要尽快摆脱目前我国在对韩贸易中的被动局面, 就必须在继续保持产业间贸易的同时寻找新的贸易增长点, 努力扩大两国间的产业内贸易, 尤其是水平型产业内贸易。产业间贸易和产业内贸易的有机结合可以相互形成有益的补充。从总体上, 目前中韩之间的产业内贸易形式还是以技术差距所导致的垂直型产业内贸易为主, 以品质差异为特征。为了进一步推进中韩之间的产业内贸易的级次, 当务之急是努力提高我国的技术水平, 缩小中韩之间的技术差距。
(三) 加快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 实现贸易自由化
随着中韩经贸合作的日益深入, 两国已具备了建立自由贸易区的基本条件。建立中韩自由贸易区使两国实施共同的贸易政策, 相互降低直至取消关税壁垒, 减少非关税壁垒, 这会促进两国间生产要素和产品的自由流动, 加强区域内产品信息的共享, 从而提高产业内贸易水平;在投资领域, 韩国投资环境的改善和优惠政策的出台, 加上地理文化优势必将大大促进中国企业在韩国投资, 对韩投资增加也同样会带动中国原材料、机械等对韩出口。可见, 早日建立中韩自由贸易区是两国进一步扩大开放的必然要求, 也顺应了亚洲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 不仅可以解决当前的贸易失衡及贸易摩擦问题, 还有利于两国贸易关系向更高层次发展。由此, 实现贸易自由化才是解决中韩贸易失衡的长久之计。
四、结语
经过了十几年的发展, 中韩双边贸易创造了可喜的成就。21世纪是中韩经贸关系发展的重要时期, 今后双边贸易不仅要追求量的扩大, 更重要的是要有质的提升, 要在均衡基础上长期稳定地发展中韩贸易。双方应在“平等互利、共同发展”的基础上, 积极拓宽合作领域, 提升合作水平, 把两国全面合作伙伴关系推向更高的阶段。
参考文献
[1]李盾.中韩产业内贸易的实证分析——以工业制成品贸易为例[J].国际贸易问题, 2007 (4) .
[2]李晓峰.建立中韩自由贸易区[J].国际贸易, 2006 (8) .
[3]何一鸣.中韩经贸关系:成就、挑战与前景[J].亚太经济, 2007 (2) .
[4]商务部规划财务司,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商务部国别贸易投资环境报告——韩国经贸形势及中韩贸易关系[R].
中越贸易失衡问题 篇4
(一)中美贸易额进一步增长
自2005年至今,中国与美国的经济与贸易关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中美贸易额从2005年的2 115亿美元到2009年的2 982亿美元再到2012年的4 846亿美元。虽然在金融危机期间有小幅下降,但在金融危机过后的2009—2012年这3年间中美贸易额的增幅达到了50%,而2005—2012年间中美贸易额的增幅竟达到了100%。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
(二)人民币升值并未缩小中美贸易顺差
自2003年到近年,人民币不断升值。而人民币的升值对我国出口所造成的影响无疑是巨大的。江浙一带大量中小企业破产的原因很大部分上就来源于人民币升值,产品出口竞争力降低。我国自实行浮动的汇率政策至今,人民币持续升值。在2006年6月,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突破1比8的比例。在2008年5月,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突破1:7的比例,而且这个趋势仍在继续。可以说人民币的升值步伐越来越快,然而在图3中我们可以清晰地发现,汇率的下降并没有带来中国对美国净出口量的下降,与理想模型相悖。人民币的升值并未缩小中美贸易顺差。
数据来源:1.中国人民银行;2.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数据库。
(三)中美贸易摩擦不断升级
伴随着中美间贸易的发展,在贸易额节节攀升的同时,双边贸易失衡问题也日益突出。迅速增加的贸易逆差使得中美两国之间的贸易摩擦事件也越来越多。根据美国商务部从1994年起和中国商务部从2000年起的统计数据我们可以发现,中国已经取代日本成为美国最大的贸易逆差国。在2013年上半年,中国对美国的逆差已经达到美国总逆差的45.1%,是排在第二日本的4.05倍。
在图3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在美国贸易差额的来源国中始终处于第一位。在经济危机前的2007年,中美贸易差额达到256亿美元,占美国对外贸易总差额的32.2%。由于经济危机的影响,使得中美贸易差额在2009年出现大幅下降,降幅达到14.83%。但随着2009年后世界经济的回暖,中国对美贸易顺差又出现稳定的增长态势。
数据来源:中国商务部网站
(四)中美贸易商品中劳动技能和技术含量的变化
数据来源: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
数据来源: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
1995—2012年间,中国向美国出口的主要产品是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的产品与中等劳动技能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的产品,而从美国进口的产品中最主要的则为高级劳动技能和技术密集型产品与中等劳动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的产品。2009年金融危机过后至今,中国向美国出口的各类产品均平稳快速增加,而美国向中国出口的最主要的高级劳动技能和技术密集型产品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快速下降,在金融危机过后增速也逐渐减缓,并在2011年被中等劳动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品所取代,成为美国向中国出口量第一的产品类目。
数据来源: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
在图6美国对世界的产品出口比重中,美国向中国出口的高科技产品比重以美国向世界出口的高科技产品比重为基准呈现上下浮动。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美国对中国的高科技产品的出口低于美国对世界其他国家的高科技产品的出口额。
(五)中美贸易结构的变化
根据数据显示,中美两国的贸易模式在2011年后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2011年以前,中国从美国进口的大宗商品的总价值和价格同时上涨。而在2011年以后,虽然中国从美国进口的大宗商品价值依然快速攀升,但由于大宗商品的价格快速下降,中国从美国进口的大宗商品总数量快速上升。
数据来源: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
数据来源: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
在上两图中,中国从美国进口的各类大宗商品总值的总体趋势是不断上升的,而大宗商品中的食品、农业原材料、矿物矿石和金属、原油的价格在2011年后都出现了明显的下降。这正说明了中国在2011年之后进口的大宗商品数量相较于2011年前快速增大,贸易模式发生重大改变。
二、中美贸易失衡的原因分析
经过一段时期内对有关中美贸易失衡问题相关文章和数据的搜集,我们将中美贸易失衡的原因分为了直接原因和深层原因两个方面。
(一)中美贸易失衡的直接原因
1.中美双方的统计方法不同
由于中美两国采取不同的统计方法,美国当局总将一些经由香港的转口贸易及其附加值计算入中国的总体出口中。实际的情况是,虽然香港已在1997年回归中国,但是这一部分关于香港的附加值应该单独计入香港地区的进出口额中,因为这一部分附加值并非由中国大陆享有,而是由香港地区自由支配。因此,如果我们在近年的贸易统计中将香港部分这一重要港口的进出口贸易值做单独统计的话,中美之间的贸易差额将会大幅度缩小。
2.美国政策干预导致贸易结构失衡
从中美双方现在经济发展的特点来说,中国自身拥有廉价的劳动力,所以现在我们大多生产并且出口劳动密集型的产品;而美国在资本和技术方面拥有比较优势,所以从理论上讲应该出口资本和技术密集型的相关产品。但现实情况却违反了这一经济规律,美国在大量自由进口我国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同时,却不断限制国内企业向中国出口技术密集型的产品。所以,我们有理由认为正是这一政策造成美国的比较优势受到了限制,同时凸显了中国对美国劳动密集型产品的贸易失衡,也就形成了中美贸易间的中国的,巨额贸易顺差。从美国公布的限制出口名单中我们也可以看出,一些新型的高科技技术全部属于美国的禁止出口项目。这也表明美国已经破坏了正常经济规律作用下的比较优势理论,所以在这种美国抑制出口却放宽进口的条件下,所谓贸易额上的失衡当然是可以理解的。
3.消费结构差异
美国公民的过度消费和中国公民的传统储蓄习惯是导致中美贸易失衡的又一原因。具体的作用路径是美国因为极低的储蓄率所导致投资和产出不足,使得国内的产品很难满足国民的消费需求。同时,从宏观经济角度来看国民总产出N=C+I+G+M,由于过度消费所致的C的上升,在其他条件不变、N固定的情况下就会产生投资I不足的现象,继而形成供需间的矛盾。所以,为了解决这一国内矛盾,美国方面就不得不从中国进口更多的产品,以保证不会因为需求过旺而产生物价上涨和通货膨胀的现象。而从中国的角度来看,中国传统的储蓄习惯使更多的钱能够用来投资,因此,国内的生产本来就极度旺盛,加之以中国人民的消费力难以在短时间内被刺激,继而在国内市场上就堆积了更多的产品以用来出口。因此,这也就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中美贸易间的失衡。
而在由于中美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而导致的需求结构不同方面则表现为中国现阶段大部分人民生活水平不高,所以家庭收入的绝大部分都用来购买生活基本必需品;而美国由于比较优势的不同则大多出口一些科技含量较高的产品和奢侈品。毋庸置疑,在中国现在的发展情况下能消费得起高科技含量产品和奢侈品的群体自然是在少数,这就造成了美国出口品在中国消费量不高的现象。同时,在美国,中国廉价的生活必需品则很受市场的欢迎,而这导致了美国产品一定程度上的滞销。虽然美国的高科技产品在中国屡掀热潮,但其整体购买比例较小,而且美国单一依靠其技术密集型产品的出口就想改变其贸易逆差的现状并不合理,所以美国在产品出口的结构方面还是更应该考虑和结合中国市场的实际状况。Catherine L.Mann和Katharina Plück(2007)也分析了这种消费现象在一定时期内的持续性特点,认为由于中国出口的廉价生活必需品的需求对价格弹性较低,不容易受到短期内经济波动和人民收入影响;与之对比的美国高价商品因为需求弹性较高,所以其销量在短期内并不会有快速提升。
(二)中美贸易失衡的深层原因
中美之间产品内分工的现有特殊格局。
发展中国家的国际收支账户一般存在着资本账户顺差和经常账户逆差的组合,但是中国作为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却存在着资本、贸易项目双顺差的现象。而这种双顺差现象也造成了中美贸易的失衡。下面我们就将具体分析这两个账户异常的原因。
我们认为,产品内贸易的盛行,及其具有的产品内分工不平等现象是造成中国国际收支账户双顺差的根本原因。在中美贸易中,美国企业通常会受中国廉价劳动资源和政府优惠政策的吸引,而将一些产品的生产和加工环节在中国完成;相反,在美国国内则进行产品的创新和核心环节的制造。因此,大量的美国资本涌入了中国,造成了中国在国际资本账户中的顺差增加。但当这些产品生产完成后,由于其是在中国最后制造完成的,所以这一类型产品的出口又被归类到中国的对外贸易出口总额中,最终导致了部分中国经常项目收支的顺差。在这个不平等的产品内分工中,美国企业由于对于核心技术的控制以及中国廉价的劳动力成本,获取了绝大部分的利润,带给了美国企业比国内市场更丰厚的资本回报率,也使其在产品内分工占有主导地位。而中国企业由于低下的技术含量和人员素质,并不具有竞争优势,在产品内分工中只起到从属作用,享有很少部分的加工和劳动所得,在利润分配中只能获得微薄的收益。
这种不对等的产品内分工是与中国内在的经济结构和创新能力密切联系的。中国丰富的人力资源和自然资源、政府的优待政策以及广阔的市场使得大量的美国企业选择向中国投资。但我国近年来高涨的物价以及巨量的外汇储备表明我国并不是一个资本稀缺的国家,在我国还有大量的资本未被充分利用,如我国的外汇储备主要投向了低息的美国国债。这时一对矛盾便产生了,我们拥有大量资本投向低息的美国国债,而美国企业却以其技术优势和创新能力,利用中国的市场和资源,将大量资金投向中国。这种现象形成的原因不仅与政策偏向有关,更表明了中国国内市场的不成熟以及企业创新能力低下的问题。
三、中美贸易失衡的对策分析
(一)减少对外资依赖,鼓励内资企业发展
对于中国来说,引进外资并没有带来先进的技术,而是简单的成为外国企业的加工者,收益微薄。因为在中国设厂的外国公司的研发总部和战略制定中心均设在我国境外,这些公司的核心价值便在于此,同时美国在高新技术出口的问题上对中国留有出口限制,因此,外资的加入很难将外国高新技术和优秀的管理经营模式输出到中国,而中国的企业想要以合理的价格购买美国的高新技术则更是困难重重。所以中国只有建立完善的市场机制,培育具有创新精神的中小企业,培养具有现代企业家精神的年青一代,才能够逐步减少对外资的依赖,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和技术创新。
(二)培育良好的创新环境
1.为中小型企业的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
首先,中国应建立完善的市场机制和健全的经济类法律体系,为中小型企业的生存发展提供良好的条件营造良好的氛围。
2.完善中小型企业技术创新激励机制
以专利制度为核心的知识产权制度是国家激励创新的根本制度。完善知识产权的管理制度有利于保护中小型企业的创新积极性。
3.鼓励自主创新与合作创新相结合
中越贸易失衡问题 篇5
1. 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失衡的主要问题
1.1 农产品进出口增长失衡
我国农产品贸易总量在2013年达到了1867亿美元, 实现了新的增长, 出口贸易增长速度超过进口贸易增长速度。但是, 加入WTO以来, 我国农产品的进口总量不断增加, 然而出口总量的增长速度却十分缓慢, 从2003年至2013年, 我国农产品进口年均增长率为24.2%, 但是出口增长速度仅为11.1%, 因此可以看出, 我国农产品的进出口增长出现严重的失衡, 这使得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发展不断面临新的问题。
1.2 农产品国际贸易逆差扩大
随着我国农产品贸易总量的不断增长, 其贸易逆差也呈现出逐年扩大的趋势。截止2013年, 我国农产品贸易逆差总额已达到510.4亿美元, 达到连续十年逆差, 成为全球大二大农产品贸易逆差大国。由此表明我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不断呈现下降的趋势, 农产品的贸易逆差也不断扩大, 这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我国整个国际贸易的发展, 对我国农业的发展也是极为不利的。
1.3 农产品进出口结构失衡
从我国农产品贸易现状来看, 出口主要集中在水产品及园艺等劳动密集型产品中, 进口主要是牛奶等产品。这在很大程度上使得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逆差不断扩大。我国农产品进出口结构失衡主要表现在进出口农产品的种类方面, 出口的农产品主要有蔬菜、水产品及水果等, 进口的主要是大宗农产品, 比如大豆、粮食、食用油、畜产品以及棉花等。进出口结构失衡问题在短期内难以迅速改变, 也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我国农业的发展。
1.4 农产品贸易区域格局失衡
我国农产品市场集中度不断呈现下降的趋势, 亚洲及南美洲依旧是我国主要的农产品进出口市场。在进口方面, 我国对东盟、美洲等地区具有较高的依赖度。同时, 我国农产品国内区域发展格局也处于失衡状态, 东部沿海地区的进口占总量的81.6%, 出口占67.7%, 处于国内最高水平。东北地区进口7.5%, 出口11.5%, 中部地区进口为3.5%, 出口为9.4%。因此, 我国国内农产品贸易区域格局呈现严重的失衡状态, 这也使得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出现严重的失衡。
2. 应对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失衡问题的对策
2.1 优化农产品贸易品种结构
优化农产品贸易品种结构是缓解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失衡问题的首要措施之一。首先, 要以农业发展禀赋来优化农产品的贸易品种结构。长期以来, 我国农业发展受到技术和资源方面的限制, 因此在发展国际贸易的同时要转变原有的“自给自足”等传统农业发展思维。其次, 要大力实施农业“走出去”的发展战略, 寻找农产品新的出口增长点, 实现我国农产品出口总量的迅速增长。最后, 要以集约化等经营发展模式, 发展农产品贸易的多元化途径, 以食品安全为原则, 进口国内较为缺乏的农产品, 可以有效弥补我国农产品稀缺问题, 同时要不断强化我国具有比较优势的农产品的出口, 转变我国农产品进出口的逆差格局。
2.2 强化我国农产品行业价值链
强化我国农产品的行业价值链是缓解我国农产品贸易失衡的重要措施。首先, 食品加工企业只有不断加大科技投入力度, 提高食品安全质量才能真正打造出国际知名的农产品品牌, 增强我国农产品的国际贸易竞争力。其次, 要不断对我国农产品行业进行整顿, 以市场产业价值链来构建我国农产品行业, 将上下游企业进行联合, 共同打造高质量的农产品产业价值链。最后, 要增强对民营企业的扶持力度, 激活企业参与农产品生产的热情, 完善我国农产品发展的行业价值链。
2.3 调整农产品贸易区域格局
农产品贸易格局部完善是我国其在贸易方面面临的主要问题, 因此必须要打破现有格局, 加强对我国农产品贸易区域的调整, 在农产品进口市场中减小对国外市场的依赖。另外, 要从战略的高度上进一步推动我国农产品进出口市场的多元化发展, 强化与世界各国的贸易往来, 积极开拓新兴市场, 有效规避了市场风险, 对国内农产品贸易区域进行必要的调整, 降低进出口的依赖程度, 为我国农产品更好地参与国际贸易提供完善的发展环境。
总结
随着国际农产品市场竞争程度的不断提高, 我国农产品在发展国际贸易的过程中必须要不断优化品种结构、实现产业升级, 强化行业价值链, 并不断实现出口市场的多元化等才能够真正实现我国农产品进出口等国际贸易的健康长期发展, 这是现阶段我国农产品在进行国际贸易过程中的必然之路。
参考文献
[1]刘晓亮, 高钟庭.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失衡态势及应对策略[J].对外经贸实务, 2014 (08)
[2]王燕铭.关于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的一些探讨[J].现代经济信息, 2014 (05)
中越贸易关系实证分析 篇6
一、越南的经贸发展状况概述
自从1986年进行了政治经济改革以来, 越南从一个世界上最贫穷的国家之一转变成一个低等收入国家, 人均收入增长了10倍以上, 贫困率也显著下降。自从2005年以来越南GDP年年均增长率达到了6%。其贸易和外商直接投资的开放成为其经济结构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并对提高竞争力和出口导向型增长做出了巨大贡献。尤其是自从越南在2007年1月加入世贸组织后其出口和外商直接投资都有了很大的增长。2012年越南人口总数为8877.6万, 名义GDP达到了1552.8亿美元, 货物、服务贸易出口总额11457.3亿美元, 进口总额达到了10468.9亿美元, 其中货物贸易出口位居世界第37位, 进口位居第33位, 服务贸易出口进口分别位列世界第54、55位。自入世以来, 贸易进出口基本上保持了近20%的年均增长率, 除了2009年由于受全球经济危机影响进出口都有所回落。
二、中越贸易状况
越南和中国一衣带水, 两国贸易有着地缘优势以及文化方面的优势, 同时在产业结构、资源方面又兼具互补性, 非常有利于双边贸易的发展。两国关系虽然经历了起起伏伏, 但是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 越南要更好的融入世界这个大市场, 离不开与中国的双边贸易。
(一) 中越贸易总量
中越邦交正常化以来, 两国在经贸方面的交往发展迅速, 中国已经成为越南的最重要贸易伙伴之一。近几年, 中国连续8年成为越南第一大贸易伙伴, 中国位居越南出口贸易的第三大目的地, 同时也是越南第一大进口来源地, 越南成为中国在东盟第五大贸易伙伴。2007年越南入世第一年越中贸易总额为164亿美元, 在2012年两国贸易总额达到了419亿美元, 是入世初的2.5倍。这六年里除了2009年受危机影响, 贸易增速放缓, 增长率为个位数之外, 其他5年都保持了20%左右的增长率, 显示了两国之间贸易的活力和依赖度。如图1所示, 2007-2012期间, 越中进出口贸易都处于不断上升的趋势, 在2009年危机之后增速加快。同时越中贸易一直处于贸易逆差状态。在此期间越南对中国贸易的逆差占到越南对外贸易逆差总额的70%以上, 即使在2012年越南对外贸易总体出现顺差的时候, 越南对中国的贸易逆差反而上升。这是因为发展中的越南更依赖工业化现代化程度更高的中国提供的制造品。
(二) 中越贸易商品集中度分析
越南自然资源富裕, 其出口产品以资源密集型产品为主。在2007~2012年期间, 越南对中国的出口贸易产品主要以资源类产品、农副产品为主。如表1所示, 越南对中国出口占比最大的3类商品集中在SITC23 (指天然橡胶, 包括合成和再生) , SITC33 (指-石油, 石油产品及副产品) , SITC32 (指煤, 焦煤及煤球) , 总比重占到40%-50%。在2010年度SITC72 (指个别工业专用机械) 的出口比重从第四上升到2012年的第一位, 比重达到出口总额的15.31%。
中越两国经济具有很强的互补性, 从越南对中国出口贸易的集中度可以看出, 越南相对中国的比较优势主要是集中在资源类产品和农副产品, 如原油、煤、铁矿石、药材、食用油、天然橡胶等, 水果、红薯干、大米、热带水果及其加工产品等, 海鲜、甲鱼等水产品, 等等。越南是制造业比较薄弱的国家, 整个越南的工业早期是靠中国和苏联的援助开始积累起来的。随着入世后越南的对外开放的步伐加大和充足廉价的劳动力, 越来越多的包括中国企业, 以及面向中国市场在内的外资企业向越南投资。由于FDI的技术溢出效应和外资制造企业的出口加大, 因此越南向中国的第72类商品 (个别专用工业机械) 的出口贸易入世3年后有了很大的提高, 到2012年位居第一。
中国作为人口大国, 资源稀缺, 虽然经过了30年改革开放发展, 但其经济模式过去以粗放型增长为主, 资源利用率低, 因此资源进口比重较大, 所以从越南的资源进口贸易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中国面临的资源压力。
注:1.根据国际贸易标准分类 (Standard International Trade Classification, 简称:SITC) 23指天然橡胶 (包括合成和再生) , 33指石油, 石油产品及副产品, 32指煤, 焦煤及煤球, 72指个别工业专用机械;51有机化工产品;93指特殊交易和商品并无按实物。2.数据来源:UNCOMTRADE
越南从中国的进口贸易主要集中在工业制造品, 见表2, 如第65 (纺织纱线, 织物, 制成品, 不另说明, 以及相关产品) ;67 (钢铁) ;71 (发电机械设备) 72 (个别工业专用机械) ;33 (石油, 石油产品及副产品) 。在2007-2012期间, 从中国进口贸易最大的四类商品比重占到60%-90%, 说明越南的进口产品不仅主要来自于中国, 而且从中国的进口商品也具有高度的集中度。其中2007-2008, 占出口贸易比重最大的前四类商品是67、72、71、65, 总占比达到80%。从2010年起, 第72类商品占比位居第一, 并且其比重逐年上升, 到2012年达到了28.06%。随着发展中的越南国内基础设施投资的扩大, 对中国的制造设备比如电力设备纺织机械设备等的需求旺盛, 越南从中国进口的钢铁量也是一直是各来源国中最高的。
注:1.根据国际贸易标准分类 (Standard International Trade Classification, 简称:SITC) 商品编码, 65指纺织纱线, 织物, 制成品, 不另说明, 以及相关产品;67指钢铁;71指发电机械设备;72指个别工业专用机械;33指石油, 石油产品及副产品。2.数据来源:UNCOMTRADE
总之, 从进出口贸易商品结构, 不难发现中越两国的贸易具有极大的互补性, 越南以资源类和初级加工品出口为主, 同时越南对于中国进口商品的依赖比较大, 主要是在工业制成品方面。处于对外开放和工业化进程中的越南, 其制造业刚起步, 相对于中国, 主要从事低端和附加值低的制造品, 而且由于越南自身购买力的制约, 中国的制造品同欧美、日韩等国的制造品对于越南市场更有吸引力。所以在越中贸易方面出现了越南对中国的巨大贸易逆差, 并且越南对于中国商品的进口也一直保持在世界第一大比重。
三、中越贸易对越南经济影响的实证分析
经济学上常把投资、消费、出口比喻为促进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为了分析中越贸易对于越南经济增长的作用, 本文将选取中越贸易额Trade为自变量, 越南的经济发展指标GDP作为因变量构建回归模型, 见式1。
选取1992~2012年份的样本数据, 运用最小二乘法进行了回归分析, 回归结果如表3所示:
因此, 从回归结果可以看出, 中越贸易总额对于推动越南GDP的增长有积极的正相关关系, 其线性关系见式2, 中越贸易总额上升1%, 将会促进越南GDP上涨0.45%。说明在过去20年, 自越南对外开放程度加深, 贸易对于促进其经济增长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尤其是与中国的贸易总额。可以预见随着越南对外开放的深入和中越贸易的发展, 越南经济一定会持续保持良好的增长势头。
四、启示
总之, 中越贸易的数量和比重逐年上升, 促进中越贸易对于越南经济的发张意义重大。一方面中国是越南的重要出口市场, 中国巨大的市场需求将会继续推动越南对于中国的出口。另一方面, 中国又是越南第一进口来源地和重要的投资来源地, 中国为越南的工业化提供了必要的先进设备和管理经验, 这将继续在越南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中提供动力和支持。
当然中国也同样需要继续深化与越南的贸易关系。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 国内自然资源越来越稀缺和昂贵, 而中国从越南的进口贸易主要集中在资源类产品, 通过从越南进口丰富的资源类产品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中国面临的资源稀缺的压力。随着中国劳动红利的下降, 劳动力成本的上升, 转型的中国可以利用越南年轻充裕, 成本相对低廉的劳动力以缓解传统产业面临的用工困境。
所以, 中越两国应该从经济利益的角度出发, 积极沟通, 排除政治影响和他国干扰, 积极开展优势互补的对外贸易, 实现共赢。
参考文献
[1]CABALLERO, KRISHNAMURTHY.Global Imbalances and Financial Fragility[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Papers and Proceedings, 2009, 99 (2) .
[2]李红.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下中越边境区位优势再造[J].广西大学东盟研究院出版社, 2006.
[3]红州.越中贸易关系[J].越南贸易时报, 2004, (05) .
[4]阮怀.两条经济走廊促进越中贸易的发展[J].越南经济日报, 2006.
[5]潘金娥.越中贸易现状、前景与贸易失衡的原因分析[M].东南亚纵横, 2007, (10) .
中越电子贸易现状研究 篇7
日益活跃的双边贸易, 为中越两国企业家带来了无限商机, 同时也带来了贸易信息互通和低成本交易的迫切需求。近年来世界
和出口管制只能扩大两国的技术差距, 使贸易差额问题恶化。德·狄维士在2010年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表示:“美国应尽快放宽对中国的出口管制, 特别是高科技产品出口到中国的政策。”总理温家宝也表示:要贸易平衡, 必须要解禁对中国的科技产品, 或者科学技术的输出。
5相关政策建议
综上分析, 缩小中美贸易差额, 缓解贸易摩擦途径主要有坚持自由贸易和缩小技术差距。本文就这两方面作以下建议:
5.1中国应加大自身R&D投入, 实现技术跨阶段发展
中国长期以来的增长方式为以来廉价劳动力和自然资源投入的外生型增长, 接下来我国应该向生产率提高、制度完善、R&D投入等为主导的内生型增长。只有实现了技术创新和技术跨阶段发展, 才能走出模仿国外淘汰技术的恶性循环, 增强本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5.2加快与美国技术交流合作和技术授权转让进程
中美应完善两国间的技术转让和授权制度, 降低技术的国际转移成本, 促进技术的传播与发展, 缩小两国之间的技术差距以此缩小两国商品价格差距和贸易差额, 缓解贸易摩擦。
5.3果断回击美国的反倾销案, 维护本国制造企业利益
反倾销案件诉讼成本高, 过程复杂, 法律灵活性大, 离开国家政府的支持很少有企业能够独立承担, 因此, 政府应该持续完善相关政策, 支持我国企业对反倾销案件予以回击。
5.4加快产业结构升级, 提高产品附加值范围内电子商务的高速发展为国际贸易提供了全新的贸易模式, 使传统贸易模式面临巨大的挑战。据IDC (中国) 研究公司最新数据显示, 2009年中国电子商务逆市前行, 电子商务贸易总额已达到3.5万亿元人民币, 比2008年增长40%, 呈现了高速增长的态势, 与金融危机下不景气的宏观经济形势和低落的市场信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而在越南, 据Vinalink公司考察, 越南现有B2C网站9300多个, 以各种方式通过网上和电话在线购物营业额达到4.5亿美元, 占到GDP的0.5%, B2B企业近3000家, 营业收入约15亿美元, 占到GDP的2%, 两者总和占到GDP的2.5%, 越南电子商务显示出巨大的发展潜力。顺应时代潮流, 中越电子贸易也正面临着绝好的历史发展机遇, 从微观角度研究中越电子贸易现状, 谋求发展对策, 对推动中越贸易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1 中国对越南电子贸易平台发展现状
在国内, 针对与东盟国家的贸易中最为活跃的中越贸易, 已经开设有各类专门面向越南市场的中越贸易网站。这些网站中, 既有
加快我国产业结构升级, 从“三来一补”为主的加工贸易走向高级工业制造品为主的进口替代贸易是缓解贸易差额的内在需要。提高我国产品的附加值才能在国际市场上占据有利地位。
5.5开拓具有相似需求的东盟贸易市场
我国可以将贸易方向由纵向转为横向, 开拓新兴市场。国际贸易偏好相似理论说明与我国处于同等发展水平的国家更具有开展国际贸易的潜力。因此, 我国应积极开拓东盟贸易市场, 转移矛盾焦点, 缓解与欧美国家之间的纠纷。
6结语
后危机时代, 国际交流与合作是加快世界经济恢复的关键。因此加快我国技术进步, 转换发展方式, 缩小中美贸易差额, 缓解贸易纠纷是我们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不论如何, 我们必须坚持:贸易保护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 技术合作才是关键途径。
参考文献
[1]原毅军.国际经济学·第三章现代贸易理论[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
社, 2005.
[2]保罗·克鲁格曼, 奥伯斯法尔德著, 海闻译.国际经济学 (第六版) .[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6.
[3]王振, 刘玉树, 葛育祥.浅析中美贸易摩擦中的中国因素[J].商
情, 2009, (9) .
[4]叶迎, 孟祺.汇率、垂直专业化与中美贸易不平衡[J].当代经贸,
为贸易促进而开办的具有中国官方背景的网站, 也有以企业主体为中越贸易商提供贸易服务而开设的网站, 同时阿里巴巴、慧聪网等面向全球的综合性的B2B网站也为中越电子贸易提供相应的服务。通过对这些网站的情况调查, 可以了解到中国对越南电子贸易的发展现状。
1.1 政府主办的中越贸易网站
(1) 中国-越南经贸合作网 (www.chinavietnam.gov.cn) 。这个网站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和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贸易部共同主办, 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和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贸易部电子商务司共同承办的政府网站。网站提供来自官方的权威商务信息、政策法规、行业分析、贸易机会、双方经贸合作等内容, 能为中国贸易商提供较多的宏观政策面的信息。但同时, 由于网站并没有提供贸易流程里所需服务, 加上网站的官方性质, 使中越双方企业的参与度不高, 网站也没有较大的访问量, 来自企业方面的供求信息并不丰富。网站分为中文版网站与越南语版网站, 由中越双方政府分别维护。目前, 中文版的中国-越南经贸合作网正常运作, 但越南文版部分却因为中国政府2009年5月在中越经贸合作网中文站上张贴一篇包含有中国外交发言人姜瑜的话, 抨击越南宣称拥有西沙群岛的文章, 在越南国内引发轩然大波, 随后越南贸易部关闭了中越经贸合作网的越南文网站, 至今没有重新开放。
(2) 中越科技贸易网 (www.sinoviet.com) 。它是广西科技信息网的子网, 由广西科技信息网络中心主办, 越南科技部信息中心协办。其致力于中越科技、经济信息的挖掘与传递, 将两国科技、经贸等行业信息及文化通过网络, 以中文版、越文版、英文版三种版本的形式服务国内外用户。与其他中越贸易平台相比, 这个网站提供了较为丰富的最新越南资讯, 并有东盟专家为企业提供在线咨询服务对越南市场有较细致的报道, 能为国内贸易商全面了解越南市场提供较大的帮助, 但在供需贸易信息方面所聚合的信息量还比较少, 贸易服务功能也略显简单。
此外, 还有南博网、中国-东盟网等政府部门主办的网站, 里面也包含了比较丰富的越南市场方面的信息。
1.2 以企业联合体为背景开发的中越贸易网站
(1) 中越物流网 (www.cnvnlo.com) 。这个网站是广西华盟国际货运代理有限公司承办的B2B网站。它汇集了国内数百家物流企业, 为中越贸易提供物流服务。除了各类物流供求信息的整合外, 网外还提供了双向商贸、工贸信息发布功能, 提供越南签证咨询、运输保险、翻译陪同、酒店票务、展览会信息、贸易代理、投资咨询等多种类网络信息服务。目前, 网站服务对象主要集中在国内企业身上, 越南方面参加的企业则非常少, 这说明网站还缺乏在越南的推广, 使中越贸易撮合方面的功能大打折扣。
(2) 中越商务中心 (www.china-vn.com) 。这个网站成立于2004年, 是由越中会展商务有限公司、金兰国际贸易旅游有限公司、寰海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越南湄公国际投资发展股份公司等四家具有十几年开发越南市场成功经验, 涉及越南会展、商务、贸易、旅游等各领域的公司共同出资并运营的。中心致力于中越经济和贸易信息的传递, 架设中越企业合作互动的桥梁, 成为中国企业进入越南市场的专业向导。网站有中文和越南语两个版本, 其凭借已经与越南1000多家包括越南政府和企事业单位建立合作和信息共享关系的深厚行业背景, 有效促进中越两国企业之间的经贸合作, 并为中国和越南企业提供中越两国市场对接的全方位商务服务。该网站致力于越南市场的开发, 有多家驻越南的机构, 不仅能提供丰富的越南贸易信息, 同时拓展当地业务, 使越南企业参与度非常高, 此为其他网站所不及的优势。但从网站功能上看, 网站的易用性比较差, 网站功能过于简单, 专业性不足, 同时在我国国内市场的推广不够, 我国企业参与度不足, 仍需继续改进。
其他的如中越农资网、中越机械网、中越矿产网等等, 在各主要经贸领域均已建起贸易B2B的网站。另外, 在旅游电子贸易方面, 因为中国到越南的旅游线路开发已相对成熟, 因此各专业旅游网站均有丰富的越南旅游相关信息, 以及提供酒店、机票预订等服务。
1.3 阿里巴巴网站上的中越贸易
阿里巴巴 (www.alibaba.com) , 是全球最大的中文贸易网站, 在中国B2B领域有超过50%的市场份额, 与前面所提的中越贸易网站相比, 阿里巴巴是一个综合贸易平台, 其聚合了来自世界各国的供求贸易信息, 在网站运营上要比其他中越贸易网站成熟得多, 在各国贸易商中的认知度也高得多。中越贸易的快速发展, 也使阿里巴巴集团开始重视越南市场, 据来自越共电子报的消息, 2009年6月3日, 中国阿里巴巴电子商务集团和越南河内OSB技术投资公司在河内市发布合作消息, OSB公司成为Alibaba.com在越南的首家经营代理商。阿里巴巴运用已经较为成熟的海外市场开拓经验, 对越南市场进行阿里巴巴贸易平台的拓展。
在阿里巴巴的中国站 (中文站) 上, 越南商品的提供者绝大部分为中国的贸易进出口公司, 尤以广西东兴市一带为多, 广东贸易商则提供了较多的中国-越南的国际货运业务, 此外, 也有少量的的越南厂商参与其中。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在阿里巴巴国内站上国内厂商的身份多数为“已核实” (即企业资质已经经过阿里巴巴的诚信通认证) , 而所有的越南厂商身份均为“未核实”。
在阿里巴巴的国际站 (英文站) 上, 当以fruits (水果) 、machine (机械) 、coffee (咖啡) 等关键词进行搜索时, 来自越南的贸易供需信息均达到几千条, 这个信息规模超越了其他的贸易平台, 但从绝对数量来说仍然有继续发展的潜力。
2 越南电子商务平台发展现状
在越南, 因为互联网的发展晚于中国, 互联网的商业应用软环境尚落后于中国。目前越南的电子商务体系以B2B和B2C为主, 网络销售以鲜花订购、小商品销售为主, 而目录分类电子商务刚开始有了一点点阿里巴巴的雏形。越南有绵长的海岸线和丰富的旅游资源, 多元的文化带动了旅游的交流, 加之与中国西南部毗邻, 靠近中国南海, 使越南的旅游业变得非常发达, 也使得越南大部分的电子商务类站点以旅游为主。以下是选取不同类型的有代表性的越南电子商务网站进行的调查。
(1) 越南电子商务网 (www.ECVN.com) , 它是由越南工商部直接管理, 建立于2003年12月17日, 这个网站有越南语、英语和中文三个版, 是为数不多有中文版的一个电子贸易平台。ECVN与许多政府机关、部门、商务处、贸易促进中心等部门建立合作关系, 力图在平台上为ECVN的会员创造有效的服务方式, 为会员寻找贸易伙伴。平台功能比较齐全, 除了贸易撮合外, 还有会展、培训等增值服务, 同时具有会员的评价体系, 参与成员可以对交易作出相应的评价, 而收到的对方的评价将作为自己的信用档案被记录下来。从ECVN的越文版网站里可以看到, 商品贸易的供需信息达到两千条的数量级, 服务贸易类信息也达到一千条的数量, 从更新日期来看, 每天都有新的贸易信息;在英文版里, 这商品贸易信息更多, 达到6000条, 服务贸易类信息为两百多条;而在中文版网站里, 商品贸易信息不足30条, 服务贸易信息为0, 在不足30条的信息里, 只有12条为中国企业的产品信息, 而这些信息的最近更新日期为2007年9月。从这个观察里可得知, 中国企业对ECVN的认知度是非常低的, 中文站几乎不起作用。
(2) 越南ITPC网 (www.itpc.gov.vn) , 是一个越南政府办的进出口商和国外贸易商的服务平台, 里面使用越南语和英语两种语言, 在国内贸易商版块用越南语, 对外商的版块用英语, 对外商的版块又分为贸易和投资两个版块。站内有较多来自官方的权威行业调查研究数据和进出口形势分析信息、国外会展信息和政策介绍等内容, 从网站的人气指数来看, 贸易商参与度偏低, 网站上提供的越南国内外采购和供应的贸易信息量都比较少, 在信用约束方面, 网站发布信息的公司要进行公司情况的注册并进行相应的税务方面的验证。
(3) 越南VIETCO网 (www.vietco.com) , 是一个综合性的B2B网站, 有电子、服装、家居用品等十余类商品信息, 商品页面较为简单, 有点类似企业黄页的发布, 没有企业资质验证显示, 网页上有商品评论版块。该网站面向国内企业, 只有越南语版, 人气显得不足, 网站上架商品不足10000件。
尽管越南的互联网软环境还不够成熟, 但各种网络交易模式已然成型, 在商务黄页、旅游、贸易、人才招聘等各领域均已有相应网络平台, 据越南贸易部电子商务司对越南国内1100多家中小企业进行调查的结果表明, 其中, 40%的企业已建立自己的网站, 92%的企业开通网络联接, 81%的企业已使用宽带, 可见, 越南中小企业已经具备了全力进军网络贸易的硬件条件, 一旦时机成熟, 越南企业网上贸易将会呈现星火燎原之势。
3 中越电子贸易发展现状分析
3.1 中越电子贸易发展面临的困难
对以上中越两国的电子贸易平台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可知, 两国在电子商务都在近年有了巨大发展, 但发展和应用水平上并不同步, 中越电子贸易要顺利发展, 还面临着几大主要困难。
3.1.1 语言的障碍
中越两国语言从发音到文字都相差很大, 越南语本身是个小语种, 与汉语不相通, 精通中越两国语言和文字的人如凤毛麟角。从对两国有中越双语版本的贸易网站的人气度分析来看, 多数贸易商发布信息仍集中在本土语言的网站, 而贸易平台由于缺乏在对方市场上的推广, 另一国语言版本通常都人气稀少。现状表明, 目前国内中越贸易类网站活跃的是中国进出口贸易商与中国企业, 越南的贸易网站活跃的则是越南本土贸易商与企业, 这导致两国贸易商很难在本土语言网站上直接互通信息。
3.1.2 网络贸易信用体系建设的滞后
由于网络贸易是不见面的交易, 带有一定的虚拟性, 因此交易的完成要依托强有力的信用体系的支撑。目前阿里巴巴已建立成一套较为严格的信用认证体系来对交易参与者的身份和诚信度进行认定, 但在阿里巴巴中国站内看到的越南企业身份均为“未核实”, 突显了该信用体系在企业资质跨国认证上的能力缺失。而越南多家贸易类网站的现状则表明, 多数的网站并未承担起对贸易信息发布者身份进行认证的职责。
3.1.3 电子支付手段的缺失
近年随着中国电子商务的发展, 支付宝等一批第三方电子支付平台已经迅速崛起, 它们提供了电子交易中的资金结算接口, 甚至还充当了交易中的第三方, 为买卖双方的商品安全转移提供保障, 实现了间接的“一手交钱一手交货”。而在越南, 类似支付宝一类的第三方支付平台还没有得到大规模的应用, 人们仍然习惯于现款交易。据越南工贸部统计, 截至2008年底, 有74.1%的企业在交易时使用现款结算, 在线结算的仅占3.5%。统计结果还显示, 约75%企业接受从银行转帐结算, 25%的企业通过邮政系统转帐结算。越南电子商务协会主席认为, 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是银行对电子商务交易意愿不高, 没有很好地发挥销售者和购物者中间环节的作用, 没有承担起对电子交易资金的担保, 另一方面, 越南消费者存在对商品质量和销售者信誉无保证的心理, 担心转钱后收不到货, 或者是收到的商品质量低于要求。除此之外, 中越两国贸易中的支付还面临着外汇结算的问题, 目前尚未有一个电子支付平台能提供外汇结算的接口。
3.2 中越电子贸易发展对策
3.2.1 打造第三方专业翻译平台, 解决语言沟通问题
跨越语言鸿沟, 实现顺畅的信息交流和沟通是贸易成功的第一步, 语言关问题的解决可以依靠一个能提供中越双语互译服务的第三方平台, 一方面把贸易交流过程中的基本流程所涉及的询盘、报价等常见行为进行规范化, 做成统一的双语模板, 买卖双方只需要输入价格单位等信息就可以进行相互沟通;另一方面是培养一支专业翻译队伍, 提供快速高效准确的第三方中越翻译服务, 以解决贸易双方的交流问题, 便于更多的中小企业能直接在网络平台上参与贸易活动。
3.2.2 推进中越贸易网络信用体系建设
网络信用体系的建立需要中越双方共同参与, 应考虑联合中越两国内的权威认证机构和工商税务等政府部门, 对贸易企业的资质、身份进行交叉认证, 为电子贸易提供信用保证, 同时, 在电子贸易平台上, 通过为客户建立诚信档案, 记录客户贸易活动和提供相应信用评价体系而构成完整的信用平台, 使贸易商在电子贸易平台上的欺诈行为得以受约束。
3.2.3 引入先进的第三方电子支付平台
2009年10月, 我国第三方支付平台支付宝宣布开通面向大陆之外买家的支付通道, 持有台湾、香港等相关银行的VISA卡用户, 可以在当地通过开通支付宝账户, 购买内地消费品。要实现中越国际贸易的资金便利、安全的结算的目标, 一是在电子贸易平台中应引入类似支付宝这样的先进第三方电子支付平台, 二是与越南国内金融系统协同开发外汇结算的接口, 三是电子支付平台同时要充当起交易中的第三方, 为资金提供有效保障。
4 结语
尽管中越电子贸易面临着两国电子商务水平发展不平衡, 语言天然屏障以及薄弱的信用基础和支付手段等种种问题, 但随着中越贸易进一步深化发展, 信息化建设在两国的推进, 电子贸易手段的逐步完善, 电子贸易以其高效海量的贸易信息聚合、快捷低成本的信息互动模式, 必将成为中越贸易中的主流模式。
参考文献
[1]陆弘彦.基于SWOT分析的中越电子贸易发展策略研究[J].东南亚纵横, 2010, (2) .
中越贸易的互补性分析 篇8
1. 贸易互补性内涵
贸易互补性内涵:“世界上每个国家都有擅长的贸易种类和不擅长的贸易种类, 通过国际贸易进行商品交换, 充分利用各自的优势来获取本国贸易中的匮乏品, 互补可以是国家之间, 单位之间, 甚至是个人之间在政治、经济、文化, 军事等方面取长补短”。
2. 双边贸易中的互补性
贸易互补性理论即互补性在贸易领域的延伸发展, 体现在国家之间在进出口产品中互相补充以满足各自的发展。贸易互补性理论为本文对中越贸易互补性的实证分析提供了理论支持, 也方便本人更好地阐明自己的观点。
3. 衡量方法
(1) 显性比较优势指数、行业内贸易指数和贸易互补性指数是研究贸易互补性的三大指数;另外, 判断两个国家是否在贸易上存在着互补性, 还可以分析两国之间的各类商品的贸易额, 从而分析出两国各自的贸易结构, 以此作为两国是否存在贸易互补性的证据。
(2) 产业内贸易指数
产业内贸易指数可以判定贸易方式是产业内贸易还是产业间贸易。产业内贸易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的某一产业同时发生的进出口的活动, 反映了两国之间贸易关系的成熟度。
(3) 贸易互补性指数
贸易互补性指数计算公式为:Ckij=Rkxi×Rkmj
公式中:Xik和Xwk分别为i国k产品与各国国际贸易总额和世界所有国家k产品的国际贸易总额;Xw为世界所有产品的贸易额;Mjk和Mj分别为j国k类产品的进口额和j国所有商品进口总额。
二、实证分析
主要从这几个方面展开实证分析: (1) 从产业内贸易指数角度分析两国贸易互补性; (2) 从贸易互补性指数角度分析中越贸易间的互补性, 从而可知道哪些因素促进中越贸易, 而哪些因素阻碍其发展, 进而使两国之间的合作更加紧密。
1. 从产业内贸易指数角度分析中越两国贸易互补性
从上表可看出, 处于高度产业内贸易的商品包括SITC-0、3等大类产品, 其中, SITC-3比较引人注目, 这一类别的I指数从2006年的85.4迅速的增长到了2010年的98.1, 尽管在2013年有所下降, 但是还是达到了89。两国虽在产品大类上属竞争性, 但产业内分工明确, 所需的具体产品不同, 因此双方的贸易类型还是属于互补贸易。
由此可以看出, 除了SITC-0、3之外, 两国在其他类别的产品的产业内贸易都处于较低的程度, 这说明越南与中国贸易关系主要是以产业间贸易为主。也反映出越南与中国的产业结构存在比较大的差距且越南产品形式比较单一, 因此中越贸易在总体上属于产业间贸易并且属于互补性贸易方式。
2. 从互补性指数角度分析中越两国贸易互补性
根据前文提到的贸易互补性指数公式计算出中越贸易互补性指数, 见下表:
从互补性角度看, 根据资源禀赋理论的观点“一国出口其具有优势的商品而同时进口其处于劣势的商品”, 这样既可满足本国的生产与发展的需求又可通过出口赚取外汇, 以推动国家和社会的发展。
中国在出口商品互补性指数方面主要集中在SITC-6、7两类产品上, 而越南主要集中在SITC-2和SITC-8两类产品上。原因是: (1) 越南地处亚热带, 一些原料如天然橡胶和棉花产量高且本国需求较少, 所以可以将多余的产品出口到中国换取外汇; (2) 中国市场需求巨大, 对于原材料的需求量高于自身的产量, 所以需要向国外进口, 而越南因为其地里上的优势成为了中国进口产品的首选国家; (3) 越南的劳动力成本较中国要低很多, 所以进口越南的服装产品成本较低, 虽然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代工厂, 但是随着自身优势的不断消失和越南逐渐的展露人工成本的优势, 中国有时还需进口越南的这些产品; (4) 越南因为靠近南海油田, 并且得到国外石油公司的支持, 石油工业发展迅速, 与其相关的石油机械产业比较发达, 生产力和性价比较高。由此可以看出, 中越两国的产业结构还是存在着差异性, 正是这种差异性促使两国在贸易中形成互补关系。
三、结论
经过前面我们的分析, 我们可以看出中国与越南之间的贸易正处于发展的青壮年时期, 前景可观, 双方能够从贸易中取长补短, 具有比较强的互补性与互惠合作性, 这两个特点同时也反向推动着两个国家进行更长远、更深层次的交流合作。
越南的互补性指数较高的产品多数集中在天然橡胶、棉花、鞋子和服饰制品等, 主要原因是越南处于亚热带, 天然橡胶和棉花的产量高且品质好, 而中国本国的产品产量低且满足不了自身发展的需要, 所以要大量的向越南进口。
中越之间的贸易也存在着很多问题与障碍, 比如双方的贸易存在着顺逆差之间的失调, 中国长期处于顺差地位而越南恰恰相反。再者, 越南由于其自身的经济水平与实力限制, 对中国的贸易出口产品主要停留在初级产品阶段, 中国对越南出口的产品层级相对而言较高。
中国出口给越南的优势性产品主要集中在SITC-8这类产品中, 产品主要是鞋类、服饰以及各种仪器设备 (汽车、摩托车、手机和电脑等) 。越南的优势产品中, 也有SITC-7、8, 且越南的SITC-8的显性比较优势指数高于中国, 这说明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人均收入的不断提高, 传统的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的产业在逐渐失去原有的优势;同时, 越南方面出口的产品在2004年以前, SITC-2和SITC-3是出口到中国的主要产品, 这其中包括一些非食用的原料比如天然橡胶、棉花、石油和煤炭资源等, 这与越南所处的地理位置有关。
因此, 我认为对越南来说, 它应该继续扩大其优势产品——农产品、纺织品、服饰和鞋类、原材料和石油等产品的对华出口。同时中国也应该转变服饰类产业的发展方向, 不再单纯的依靠贴牌或者代工生产等低附加值的方式来发展, 应该通过提高产品的知名度, 创造自主品牌来, 来增加自身产品的竞争优势, 这样一来在与越南贸易的同时, 可以减少产品的竞争性。此外, 两国政府应该完善双边基础设施的建设如公路, 铁路以及通讯设施, 使两国的贸易更加的便捷。中国也应该和越南政府建立自贸区, 进一步减少贸易关税壁垒, 使两国的贸易更加自由化。
参考文献
[1]Balassa, B.Trade Liberalization and Revealed Comparative Advantage[J].The Manchester School of Economic and Social Studies, 2005, 33 (2) :99-124.
[2]方文超, 马怀礼.中国—东盟自贸区二周年的比较研究——基于出口相似度与显性比较优势的分析[J].安徽行政学院学报, 2012 (3) :50-53
[3]古小松.21世纪初的中越关系:走向务实[J].东南亚纵横, 2005 (1) :36-43.
[4]阮氏水.加强中越经济合作关系[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7 (13) :172-174.
【中越贸易失衡问题】推荐阅读:
中越电子贸易现状研究09-21
中越贸易的互补性分析05-15
中美贸易失衡问题06-12
中越民族10-09
贸易失衡11-05
中国欧盟贸易失衡11-22
中越战争中的震撼场面09-29
中美贸易失衡人民币08-23
中越两家银行开展边贸结算业务合作06-17
贸易问题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