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越电子贸易现状研究

2024-09-21

中越电子贸易现状研究(共6篇)

中越电子贸易现状研究 篇1

中国与越南有长达1430公里的陆地边界线, 山水相连, 口岸相通。自从1991年中越关系正常化以后, 中越经贸关系发展迅速, 双边贸易额成倍增长。1991年中越双边贸易额只有3200万美元, 到2004年已经增加到了67.4亿美元, 中国一举成为越南的最大贸易伙伴。随着中国——东盟自贸区建设步伐的推进, 中国与东盟国家间货物贸易的关税与非关税壁垒逐步取消, 越南于2006、2007年两次大幅度降低数百种中国产品的进口关税, 2007年越南加入了WTO, 这些都进一步地刺激了中越贸易的发展。据海关统计数据, 2009年中越双边贸易额已经达到210.5亿美元, 在全球性金融风暴的影响下仍然比2008年增长8.25%, 其发展显示出蓬勃的生命力。

日益活跃的双边贸易, 为中越两国企业家带来了无限商机, 同时也带来了贸易信息互通和低成本交易的迫切需求。近年来世界

和出口管制只能扩大两国的技术差距, 使贸易差额问题恶化。德·狄维士在2010年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表示:“美国应尽快放宽对中国的出口管制, 特别是高科技产品出口到中国的政策。”总理温家宝也表示:要贸易平衡, 必须要解禁对中国的科技产品, 或者科学技术的输出。

5相关政策建议

综上分析, 缩小中美贸易差额, 缓解贸易摩擦途径主要有坚持自由贸易和缩小技术差距。本文就这两方面作以下建议:

5.1中国应加大自身R&D投入, 实现技术跨阶段发展

中国长期以来的增长方式为以来廉价劳动力和自然资源投入的外生型增长, 接下来我国应该向生产率提高、制度完善、R&D投入等为主导的内生型增长。只有实现了技术创新和技术跨阶段发展, 才能走出模仿国外淘汰技术的恶性循环, 增强本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5.2加快与美国技术交流合作和技术授权转让进程

中美应完善两国间的技术转让和授权制度, 降低技术的国际转移成本, 促进技术的传播与发展, 缩小两国之间的技术差距以此缩小两国商品价格差距和贸易差额, 缓解贸易摩擦。

5.3果断回击美国的反倾销案, 维护本国制造企业利益

反倾销案件诉讼成本高, 过程复杂, 法律灵活性大, 离开国家政府的支持很少有企业能够独立承担, 因此, 政府应该持续完善相关政策, 支持我国企业对反倾销案件予以回击。

5.4加快产业结构升级, 提高产品附加值范围内电子商务的高速发展为国际贸易提供了全新的贸易模式, 使传统贸易模式面临巨大的挑战。据IDC (中国) 研究公司最新数据显示, 2009年中国电子商务逆市前行, 电子商务贸易总额已达到3.5万亿元人民币, 比2008年增长40%, 呈现了高速增长的态势, 与金融危机下不景气的宏观经济形势和低落的市场信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而在越南, 据Vinalink公司考察, 越南现有B2C网站9300多个, 以各种方式通过网上和电话在线购物营业额达到4.5亿美元, 占到GDP的0.5%, B2B企业近3000家, 营业收入约15亿美元, 占到GDP的2%, 两者总和占到GDP的2.5%, 越南电子商务显示出巨大的发展潜力。顺应时代潮流, 中越电子贸易也正面临着绝好的历史发展机遇, 从微观角度研究中越电子贸易现状, 谋求发展对策, 对推动中越贸易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1 中国对越南电子贸易平台发展现状

在国内, 针对与东盟国家的贸易中最为活跃的中越贸易, 已经开设有各类专门面向越南市场的中越贸易网站。这些网站中, 既有

加快我国产业结构升级, 从“三来一补”为主的加工贸易走向高级工业制造品为主的进口替代贸易是缓解贸易差额的内在需要。提高我国产品的附加值才能在国际市场上占据有利地位。

5.5开拓具有相似需求的东盟贸易市场

我国可以将贸易方向由纵向转为横向, 开拓新兴市场。国际贸易偏好相似理论说明与我国处于同等发展水平的国家更具有开展国际贸易的潜力。因此, 我国应积极开拓东盟贸易市场, 转移矛盾焦点, 缓解与欧美国家之间的纠纷。

6结语

后危机时代, 国际交流与合作是加快世界经济恢复的关键。因此加快我国技术进步, 转换发展方式, 缩小中美贸易差额, 缓解贸易纠纷是我们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不论如何, 我们必须坚持:贸易保护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 技术合作才是关键途径。

参考文献

[1]原毅军.国际经济学·第三章现代贸易理论[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

社, 2005.

[2]保罗·克鲁格曼, 奥伯斯法尔德著, 海闻译.国际经济学 (第六版) .[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6.

[3]王振, 刘玉树, 葛育祥.浅析中美贸易摩擦中的中国因素[J].商

情, 2009, (9) .

[4]叶迎, 孟祺.汇率、垂直专业化与中美贸易不平衡[J].当代经贸,

为贸易促进而开办的具有中国官方背景的网站, 也有以企业主体为中越贸易商提供贸易服务而开设的网站, 同时阿里巴巴、慧聪网等面向全球的综合性的B2B网站也为中越电子贸易提供相应的服务。通过对这些网站的情况调查, 可以了解到中国对越南电子贸易的发展现状。

1.1 政府主办的中越贸易网站

(1) 中国-越南经贸合作网 (www.chinavietnam.gov.cn) 。这个网站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和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贸易部共同主办, 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和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贸易部电子商务司共同承办的政府网站。网站提供来自官方的权威商务信息、政策法规、行业分析、贸易机会、双方经贸合作等内容, 能为中国贸易商提供较多的宏观政策面的信息。但同时, 由于网站并没有提供贸易流程里所需服务, 加上网站的官方性质, 使中越双方企业的参与度不高, 网站也没有较大的访问量, 来自企业方面的供求信息并不丰富。网站分为中文版网站与越南语版网站, 由中越双方政府分别维护。目前, 中文版的中国-越南经贸合作网正常运作, 但越南文版部分却因为中国政府2009年5月在中越经贸合作网中文站上张贴一篇包含有中国外交发言人姜瑜的话, 抨击越南宣称拥有西沙群岛的文章, 在越南国内引发轩然大波, 随后越南贸易部关闭了中越经贸合作网的越南文网站, 至今没有重新开放。

(2) 中越科技贸易网 (www.sinoviet.com) 。它是广西科技信息网的子网, 由广西科技信息网络中心主办, 越南科技部信息中心协办。其致力于中越科技、经济信息的挖掘与传递, 将两国科技、经贸等行业信息及文化通过网络, 以中文版、越文版、英文版三种版本的形式服务国内外用户。与其他中越贸易平台相比, 这个网站提供了较为丰富的最新越南资讯, 并有东盟专家为企业提供在线咨询服务对越南市场有较细致的报道, 能为国内贸易商全面了解越南市场提供较大的帮助, 但在供需贸易信息方面所聚合的信息量还比较少, 贸易服务功能也略显简单。

此外, 还有南博网、中国-东盟网等政府部门主办的网站, 里面也包含了比较丰富的越南市场方面的信息。

1.2 以企业联合体为背景开发的中越贸易网站

(1) 中越物流网 (www.cnvnlo.com) 。这个网站是广西华盟国际货运代理有限公司承办的B2B网站。它汇集了国内数百家物流企业, 为中越贸易提供物流服务。除了各类物流供求信息的整合外, 网外还提供了双向商贸、工贸信息发布功能, 提供越南签证咨询、运输保险、翻译陪同、酒店票务、展览会信息、贸易代理、投资咨询等多种类网络信息服务。目前, 网站服务对象主要集中在国内企业身上, 越南方面参加的企业则非常少, 这说明网站还缺乏在越南的推广, 使中越贸易撮合方面的功能大打折扣。

(2) 中越商务中心 (www.china-vn.com) 。这个网站成立于2004年, 是由越中会展商务有限公司、金兰国际贸易旅游有限公司、寰海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越南湄公国际投资发展股份公司等四家具有十几年开发越南市场成功经验, 涉及越南会展、商务、贸易、旅游等各领域的公司共同出资并运营的。中心致力于中越经济和贸易信息的传递, 架设中越企业合作互动的桥梁, 成为中国企业进入越南市场的专业向导。网站有中文和越南语两个版本, 其凭借已经与越南1000多家包括越南政府和企事业单位建立合作和信息共享关系的深厚行业背景, 有效促进中越两国企业之间的经贸合作, 并为中国和越南企业提供中越两国市场对接的全方位商务服务。该网站致力于越南市场的开发, 有多家驻越南的机构, 不仅能提供丰富的越南贸易信息, 同时拓展当地业务, 使越南企业参与度非常高, 此为其他网站所不及的优势。但从网站功能上看, 网站的易用性比较差, 网站功能过于简单, 专业性不足, 同时在我国国内市场的推广不够, 我国企业参与度不足, 仍需继续改进。

其他的如中越农资网、中越机械网、中越矿产网等等, 在各主要经贸领域均已建起贸易B2B的网站。另外, 在旅游电子贸易方面, 因为中国到越南的旅游线路开发已相对成熟, 因此各专业旅游网站均有丰富的越南旅游相关信息, 以及提供酒店、机票预订等服务。

1.3 阿里巴巴网站上的中越贸易

阿里巴巴 (www.alibaba.com) , 是全球最大的中文贸易网站, 在中国B2B领域有超过50%的市场份额, 与前面所提的中越贸易网站相比, 阿里巴巴是一个综合贸易平台, 其聚合了来自世界各国的供求贸易信息, 在网站运营上要比其他中越贸易网站成熟得多, 在各国贸易商中的认知度也高得多。中越贸易的快速发展, 也使阿里巴巴集团开始重视越南市场, 据来自越共电子报的消息, 2009年6月3日, 中国阿里巴巴电子商务集团和越南河内OSB技术投资公司在河内市发布合作消息, OSB公司成为Alibaba.com在越南的首家经营代理商。阿里巴巴运用已经较为成熟的海外市场开拓经验, 对越南市场进行阿里巴巴贸易平台的拓展。

在阿里巴巴的中国站 (中文站) 上, 越南商品的提供者绝大部分为中国的贸易进出口公司, 尤以广西东兴市一带为多, 广东贸易商则提供了较多的中国-越南的国际货运业务, 此外, 也有少量的的越南厂商参与其中。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在阿里巴巴国内站上国内厂商的身份多数为“已核实” (即企业资质已经经过阿里巴巴的诚信通认证) , 而所有的越南厂商身份均为“未核实”。

在阿里巴巴的国际站 (英文站) 上, 当以fruits (水果) 、machine (机械) 、coffee (咖啡) 等关键词进行搜索时, 来自越南的贸易供需信息均达到几千条, 这个信息规模超越了其他的贸易平台, 但从绝对数量来说仍然有继续发展的潜力。

2 越南电子商务平台发展现状

在越南, 因为互联网的发展晚于中国, 互联网的商业应用软环境尚落后于中国。目前越南的电子商务体系以B2B和B2C为主, 网络销售以鲜花订购、小商品销售为主, 而目录分类电子商务刚开始有了一点点阿里巴巴的雏形。越南有绵长的海岸线和丰富的旅游资源, 多元的文化带动了旅游的交流, 加之与中国西南部毗邻, 靠近中国南海, 使越南的旅游业变得非常发达, 也使得越南大部分的电子商务类站点以旅游为主。以下是选取不同类型的有代表性的越南电子商务网站进行的调查。

(1) 越南电子商务网 (www.ECVN.com) , 它是由越南工商部直接管理, 建立于2003年12月17日, 这个网站有越南语、英语和中文三个版, 是为数不多有中文版的一个电子贸易平台。ECVN与许多政府机关、部门、商务处、贸易促进中心等部门建立合作关系, 力图在平台上为ECVN的会员创造有效的服务方式, 为会员寻找贸易伙伴。平台功能比较齐全, 除了贸易撮合外, 还有会展、培训等增值服务, 同时具有会员的评价体系, 参与成员可以对交易作出相应的评价, 而收到的对方的评价将作为自己的信用档案被记录下来。从ECVN的越文版网站里可以看到, 商品贸易的供需信息达到两千条的数量级, 服务贸易类信息也达到一千条的数量, 从更新日期来看, 每天都有新的贸易信息;在英文版里, 这商品贸易信息更多, 达到6000条, 服务贸易类信息为两百多条;而在中文版网站里, 商品贸易信息不足30条, 服务贸易信息为0, 在不足30条的信息里, 只有12条为中国企业的产品信息, 而这些信息的最近更新日期为2007年9月。从这个观察里可得知, 中国企业对ECVN的认知度是非常低的, 中文站几乎不起作用。

(2) 越南ITPC网 (www.itpc.gov.vn) , 是一个越南政府办的进出口商和国外贸易商的服务平台, 里面使用越南语和英语两种语言, 在国内贸易商版块用越南语, 对外商的版块用英语, 对外商的版块又分为贸易和投资两个版块。站内有较多来自官方的权威行业调查研究数据和进出口形势分析信息、国外会展信息和政策介绍等内容, 从网站的人气指数来看, 贸易商参与度偏低, 网站上提供的越南国内外采购和供应的贸易信息量都比较少, 在信用约束方面, 网站发布信息的公司要进行公司情况的注册并进行相应的税务方面的验证。

(3) 越南VIETCO网 (www.vietco.com) , 是一个综合性的B2B网站, 有电子、服装、家居用品等十余类商品信息, 商品页面较为简单, 有点类似企业黄页的发布, 没有企业资质验证显示, 网页上有商品评论版块。该网站面向国内企业, 只有越南语版, 人气显得不足, 网站上架商品不足10000件。

尽管越南的互联网软环境还不够成熟, 但各种网络交易模式已然成型, 在商务黄页、旅游、贸易、人才招聘等各领域均已有相应网络平台, 据越南贸易部电子商务司对越南国内1100多家中小企业进行调查的结果表明, 其中, 40%的企业已建立自己的网站, 92%的企业开通网络联接, 81%的企业已使用宽带, 可见, 越南中小企业已经具备了全力进军网络贸易的硬件条件, 一旦时机成熟, 越南企业网上贸易将会呈现星火燎原之势。

3 中越电子贸易发展现状分析

3.1 中越电子贸易发展面临的困难

对以上中越两国的电子贸易平台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可知, 两国在电子商务都在近年有了巨大发展, 但发展和应用水平上并不同步, 中越电子贸易要顺利发展, 还面临着几大主要困难。

3.1.1 语言的障碍

中越两国语言从发音到文字都相差很大, 越南语本身是个小语种, 与汉语不相通, 精通中越两国语言和文字的人如凤毛麟角。从对两国有中越双语版本的贸易网站的人气度分析来看, 多数贸易商发布信息仍集中在本土语言的网站, 而贸易平台由于缺乏在对方市场上的推广, 另一国语言版本通常都人气稀少。现状表明, 目前国内中越贸易类网站活跃的是中国进出口贸易商与中国企业, 越南的贸易网站活跃的则是越南本土贸易商与企业, 这导致两国贸易商很难在本土语言网站上直接互通信息。

3.1.2 网络贸易信用体系建设的滞后

由于网络贸易是不见面的交易, 带有一定的虚拟性, 因此交易的完成要依托强有力的信用体系的支撑。目前阿里巴巴已建立成一套较为严格的信用认证体系来对交易参与者的身份和诚信度进行认定, 但在阿里巴巴中国站内看到的越南企业身份均为“未核实”, 突显了该信用体系在企业资质跨国认证上的能力缺失。而越南多家贸易类网站的现状则表明, 多数的网站并未承担起对贸易信息发布者身份进行认证的职责。

3.1.3 电子支付手段的缺失

近年随着中国电子商务的发展, 支付宝等一批第三方电子支付平台已经迅速崛起, 它们提供了电子交易中的资金结算接口, 甚至还充当了交易中的第三方, 为买卖双方的商品安全转移提供保障, 实现了间接的“一手交钱一手交货”。而在越南, 类似支付宝一类的第三方支付平台还没有得到大规模的应用, 人们仍然习惯于现款交易。据越南工贸部统计, 截至2008年底, 有74.1%的企业在交易时使用现款结算, 在线结算的仅占3.5%。统计结果还显示, 约75%企业接受从银行转帐结算, 25%的企业通过邮政系统转帐结算。越南电子商务协会主席认为, 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是银行对电子商务交易意愿不高, 没有很好地发挥销售者和购物者中间环节的作用, 没有承担起对电子交易资金的担保, 另一方面, 越南消费者存在对商品质量和销售者信誉无保证的心理, 担心转钱后收不到货, 或者是收到的商品质量低于要求。除此之外, 中越两国贸易中的支付还面临着外汇结算的问题, 目前尚未有一个电子支付平台能提供外汇结算的接口。

3.2 中越电子贸易发展对策

3.2.1 打造第三方专业翻译平台, 解决语言沟通问题

跨越语言鸿沟, 实现顺畅的信息交流和沟通是贸易成功的第一步, 语言关问题的解决可以依靠一个能提供中越双语互译服务的第三方平台, 一方面把贸易交流过程中的基本流程所涉及的询盘、报价等常见行为进行规范化, 做成统一的双语模板, 买卖双方只需要输入价格单位等信息就可以进行相互沟通;另一方面是培养一支专业翻译队伍, 提供快速高效准确的第三方中越翻译服务, 以解决贸易双方的交流问题, 便于更多的中小企业能直接在网络平台上参与贸易活动。

3.2.2 推进中越贸易网络信用体系建设

网络信用体系的建立需要中越双方共同参与, 应考虑联合中越两国内的权威认证机构和工商税务等政府部门, 对贸易企业的资质、身份进行交叉认证, 为电子贸易提供信用保证, 同时, 在电子贸易平台上, 通过为客户建立诚信档案, 记录客户贸易活动和提供相应信用评价体系而构成完整的信用平台, 使贸易商在电子贸易平台上的欺诈行为得以受约束。

3.2.3 引入先进的第三方电子支付平台

2009年10月, 我国第三方支付平台支付宝宣布开通面向大陆之外买家的支付通道, 持有台湾、香港等相关银行的VISA卡用户, 可以在当地通过开通支付宝账户, 购买内地消费品。要实现中越国际贸易的资金便利、安全的结算的目标, 一是在电子贸易平台中应引入类似支付宝这样的先进第三方电子支付平台, 二是与越南国内金融系统协同开发外汇结算的接口, 三是电子支付平台同时要充当起交易中的第三方, 为资金提供有效保障。

4 结语

尽管中越电子贸易面临着两国电子商务水平发展不平衡, 语言天然屏障以及薄弱的信用基础和支付手段等种种问题, 但随着中越贸易进一步深化发展, 信息化建设在两国的推进, 电子贸易手段的逐步完善, 电子贸易以其高效海量的贸易信息聚合、快捷低成本的信息互动模式, 必将成为中越贸易中的主流模式。

参考文献

[1]陆弘彦.基于SWOT分析的中越电子贸易发展策略研究[J].东南亚纵横, 2010, (2) .

[2]中国站长站越南互联网发展状况分析专题.http://www.chinaz.com/zt/vn.

中越电子商务发展现状分析 篇2

关键词:中越,电子商务,现状,分析

一、中越电子商务发展概况

中国商务部官方数据显示, 2008年中国的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3.1万亿元人民币, 网络购物交易额达到1257亿元人民币;2009年中国的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3.8万亿元人民币, 网络购物交易额达到2586亿元人民币, 同比分别增长21.7%和105.8%。另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发布的《2010年中国电子商务市场数据监测报告》数据显示, 截止到2010年12月, 中国电子商务市场交易额已逾4.5万亿, 同比增长22%。其中, B2B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3.8万亿, 同比增长15.8%, 增速有所放缓, 但行业整体仍保持稳定发展态势;网上零售市场交易规模达5131亿元, 同比增长97.3%, 较2009年近翻一番, 约占全年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的3%。

据越南电子商务局的统计数据显示, 至2010年越南已有60%大企业使用B2B电子商务;80%的中小型企业使用B2B或B2C电子商务;10%的个体户参加B2B或C2C电子商务;政府采购中使用B2B电子商务日益广泛。2011—2015年越南电子商务的发展总体目标为:电子商务得以普遍使用, 在东盟各国中处于领先水平, 为提高国家和企业的竞争力, 为促进越南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做出贡献。至2011年3月越南63个省市中已有34个批准了2011—2015年电子商务计划, 有17个省在等待上级审批, 另外的12个省正在做计划。未来的5年, 越南100%的企业, 尤其是中小型企业要使用电子商务;80%的大企业建有自己的网站, 中小型企业为45%;70%的大企业通过电子商务交易, 中小型企业为35%;70%的现代的零售店接受非现金结算;50%的水、电、通讯等服务单位通过电子商务收费;30%的运输、文化、体育、旅游等单位通过发展电子商务提供服务。

由此看来, 中越两国电子商务发展环境日趋成熟。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成, 中越电子商务合作与发展有望成为两国贸易的进一步发展新的增长点。

二、中越电子商务存在问题与分析

1、中越电子商务平台建设有大进展, 但缺乏合作与交流

经过多年的摸索和积累, 中越两国电子商务方面已经建设形成了一批具有一定商务服务实力的电子商务网站。主要有中越商贸网 (china-cvc.com) 、中越农资网 (http://www.ranknow.cn) 、中越物流网 (http://cnvnlo.com) 和中越机械网 (www.cvmachine.com) 等。这些平台为从事中国—越南双边贸易的企业提供专业化的信息服务、营销服务和交易服务搭建了一座金桥, 为中国与越南的企业应用电子商务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对于境外客户来说, 由于受语言文字等因素的约束, 很难享受本地电子商务网站提供的服务, 这就意味着目前的电子商务网站只能对国内客户提供单向的商务服务。中越两国的电子商务网站之间缺乏交流与合作, 没有充分利用电子商务的优势实现资源共享, 给跨国交易带来不便。

要发展中越电子商务, 首先要加强中越贸易合作, 电子商务是以贸易发展作为前提的。中国企业在操作规范、人员管理、薪酬分配以及诚信经营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越南的一些产业在国家高度保护下, 大多数国有企业享有经营特权, 缺乏引进和激励机制, 不能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 且在体制上存在政企不分现象, 企业没有真正走入市场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实体。在双方竞争力均不强的情况下, 中越双方唯有加强合作, 优势互补, 资源共享, 最终实现双赢。

2、国内电子支付应用普遍, 国际电子支付成中越电子商务合作的障碍

从2009年开始, 越南已经开始了第二阶段的银联电子支付系统。在中国国内, 网上支付问题已经通过网上银行和第三支付系统得到解决。但目前中越跨国电子商务所开展的业务, 基本上处于网上查询和预订, 网下交易和结算阶段。这种使用传统方式结算的方式还不是完全意义上的电子商务。

第三方支付系统的发展, 给自贸区实现跨国电子支付提供了解决办法。以中国著名的第三方支付系统——支付宝为例, 它正在开发的境外收单业务主要是为了解决国内企业和消费者在海外网站购物时面临的资金瓶颈问题。中国国家监管机构支持支付宝在跨国网上支付领域的创新, 因此在政策上不存在任何问题。如果将第三方支付系统这种新业务用于解决自贸区电子支付问题, 中越电子商务的电子支付环境将会得到很大改善。

3、国内电子商务法律环境得到改善, 跨国电子商务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

中国在2005年已经颁布实施了电子商务法, 越南也制定了《2006—2010年阶段电子商务发展总体计划》, 并出台了《电子交易法》、《贸易法 (修改) 》和《电子商务议定》等法律法规, 但中越区域性的电子商务法建法规和相关协议还是一片空白。没有法律就不能保证贸易活动的顺利开展, 也很难确保两国电子商务合作正常展开。

由于中越两国的政治经济制度不同和受社会文化因素影响, 其法律制度有所区别, 也存在贸易政策的利己性、排他性和限定性。因此, 要给中越创造适宜的制度环境和法律法规环境, 要做好两个方面:一是为适应发展需要而制定包括支付、网络加密、消费者权益等方面在内的区域性法律法规或者公约、协议;二是加强相关法律法规和网上安全保证措施, 保证中越电子商务政策统一、高效。

4、国内数字签名技术普遍应用, 跨国电子合同难以实现

在电子商务中, 传统商务交易所采取的书面合同已经不适用了, 电子合同将取代传统的书面合同。如何保证电子商务活动中合同的有效性及电子印章和电子签名的有效性, 是保证电子商务正常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以数字签名技术为核心的电子合同在中越国内的应用早已普及, 但跨国电子合同的应用实施是国际电子商务的难题。目前, 中越双方在发展电子商务合作方面的协议一片空白, 通过合作解决中越两国的电子合同问题是燃眉之急。

三、中越电子商务前景展望

2010年1月1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全面启动, 从发展中越贸易合作的角度来看是相当有利于的。从地域上看, 越南占有优势, 有6个省与中国交界, 在一定程度上会起着连接东南亚与中国之间的桥梁作用。在这种情况下, 双方的贸易政策有望得到进一步放宽。受益于此, 借中国—盟自由贸易区建设之机, 将建立具有制度性的区域贸易合作机制。中越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以及双方经济合作的加强, 使得中越双方在小商品、特色农产品和旅游等领域应用发展电子商务有着非常广阔的前景。

1、中越小商品电子商务交易日趋成熟

电子商务的出现使传统小商品批发市场显示出信息获取、寻找合作伙伴、时间和空间上的一些不足。传统交易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形势发展需要, 通过建立电子商务平台来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和弥补自身的不足是传统小商品批发市场进一步发展的趋势。目前, 面向越南和东盟的小商品电子商务网络交易平台已经投入应用, 中越小商品电子商务交易日趋成熟。

2、中越旅游发展较快, 旅游电子商务前景广阔

中国和越南一衣带水, 自古以来关系十分密切。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成, 两国在经济、文化、贸易方面的交流日益增多, 边境游也开展得十分顺利。目前, 中国已经是越南最大的国际旅游客源国。同时, 赴中国旅游也成为越南人出境游的不二之选。随着全球旅游电子商务的不断发展与成熟, 开展中越旅游电子商务合作是中越旅游业进一步发展与合作的要求和选择。

3、中越特色农产品电子商务交易有待开发

农产品交易在中越贸易中占有较大的比重。尽管与越南相比, 农业生产水平及产业结构有共性, 但中越两国在特色农产品方面仍有很大的合作空间。但由于农产品受容易变质及商检相对严格等方面因素影响, 要实现跨国电子商务交易难度较大。目前, 中国各省特色农产品已经在互联网上以B2B或者B2C等电子商务方式在国内实现了交易, 这会给中越特色农产品电子商务交易提供宝贵经验。

参考文献

[1]陆弘彦:基于SWOT分析的中越电子贸易发展策略研究[J].东南亚纵横, 2010 (2) .

[2]古小松:推进区域合作深化中越经贸关系[J].学术论坛, 2007 (9) .

[3]黄敏:中越边境贸易多元化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 2009 (12) .

中越电子贸易现状研究 篇3

1. 1 背景

2010 年6 月,中国人民银行联合六部委公布广西正式成为中国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试点地区。根据商务部的统计数据,2014 年广西边境小额贸易进出口93. 5 亿美元,较2013 年增长38. 5% ,占同期全国边境贸易进出口总额的24. 14% 。广西边境贸易因其地域政策优势明显,商品种类丰富,边境贸易进出口额稳步增加,在全国边境贸易总额中占据重要的地位。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务院兴边富民政策以及北部湾发展规划,加快广西沿边经济发展,中国人民银行南宁中心支行于2013 年7 月下旬下发了 《广西边境个人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管理办法》,( 以下简称 《办法》) 允许广西东兴成为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开展个人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

1. 2 意义

近年来,随着中越两国经贸往来的日益密切,两国政府出台了各项支持和优惠政策推动边境贸易的发展,重视边境贸易对边境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注重促进广西等边境地区经济发展和当地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同时,保持与越南边境贸易的持续快速发展,对边境地区经济社会的繁荣稳定起到重要意义。

2 个人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概况

2. 1 中越个人跨境贸易规模分析

在我国政府各种优惠政策的支持下,广西口岸的硬软件设施逐渐完善,边境贸易快速发展。2001—2011 年,中越边贸进入了高速增长的时期,如图1 所示,广西和越南边境贸易的规模稳步上升。广西与越南的边境贸易进出口总额,从2001 年的4. 4 亿美元到2010 年的51. 28 亿美元,贸易总额年均增长超过100% 。

2. 2 中越贸易人民币结算方式

2. 2. 1 商业银行的结算

前期中越边贸的银行结算部分,双方合作良好,贸易商之间的信任度较高,于是在广西对越南的跨境贸易中超过8成的人民币结算采取非居民转账模式,其他如境内代理行模式/银行对开本币账户模式、清算行模式等则结算量相对较少。

同时,为进一步推进中越跨境人民币业务的发展,充分发挥东兴市的地域及区位的优势。中国人民银行南宁支行中心领导和指挥广西银行机构积极展开人民币与东盟国家的货币挂牌交易业务。在2011 年6 月28 日,中国工商银行中国—东盟人民币跨境清算( 结算) 中心在广西南宁挂牌成立,正式启动人民币对越南盾的柜台挂牌交易。

2. 2. 2“地摊银行” 的结算

“地摊银行”是中越边境特有的专门从事边境贸易结算、人民币与越南盾兑换的货币经营摊点。随着中越边境贸易的发展,其相关业务范围从最初的货币兑换扩大到资金汇划等业务。在中越边境地区,边民之间的贸易结算需要兑换大量的货币,然而人民币和越南盾属于非自由流通货币不可以直接兑换,大量的 “地摊银行”应运而生。 “地摊银行”的结算方式主要有:

一是直接兑换现钞。客户将其拥有的人民币或越南盾到“地摊银行”兑换即可,汇率由 “地摊银行”报价,一般低于银行汇率。二是跨境边贸结算。“地摊银行”摊主会在两国边境的银行开立活期存款户,来解决携大量现金进出境带来的不便。

3 新政策的实施效果

3. 1 促进商业银行结算业务的发展

2013 年7 月 《办法》 出台后,作为全国第二个个人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东兴市各商业银行积极进行结算业务的完善和创新,以进一步推进个人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截至2014 年7 月10 日,个人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开展一年内,结算量达到153. 3 亿元,同比增长252% ,仅14 年上半年,结算量就达到90. 33 亿元,同比增长312% 。1简便的贸易结算使得个人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量激增,政策效果显著,同时也极大地促进了试验区边境贸易的发展。见图2。

3. 2 促进商业银行结算业务的完善

3. 2. 1 搭建货币交易信息服务平台

对于银行而言,不同的头寸来源决定了不同的汇率报价水平,为争取客户、扩大业务,各银行之间竞相压低报价,形成恶性竞争。为解决这一问题防城港市党委政府和东兴试验区工管委召开相关部门会议进行部署,建立中国( 东兴试验区) 东盟货币交易信息服务平台( 以下简称 “服务平台”) 。采取一日多价方式,统一银行面向客户的越南盾即期卖出价和银行间购售汇汇率。

3. 2. 2 形成统一汇率机制

统一汇率机制主要综合考虑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公布的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越南国家银行发布的越南盾兑美元汇率和越南芒街市人民币/越南盾即期交易市场交易价格三个因素。辅以中方贸易越南盾需求情况加减的固定基点确定广西人民币与越南盾的汇率。

3. 2. 3 推出边民互市贸易联名卡

在东兴,边境互市贸易占对外贸易的70% 左右,而这些互市交易基本上都是在离边贸码头不远的互市街进行。为了更好地服务边民,拓展边民互市贸易的空间,位于互市街头的东兴边民互市贸易结算中心与各商业银行合作,推出特定的边民互市贸易的金融产品,最典型且效果显著的产品就是 “中国银行———东兴互市贸易联名卡”( 以下简称 “互市卡”) 。

3. 2. 4 探索开展现钞兑换业务

越南盾属于非自由兑换货币,在中国境内需要兑换越南盾现钞,只有地摊银行一个途径,会为交易带来风险,扰乱金融体系秩序。现在,东兴的中国银行可以满足客户对于越南盾现钞的需求,客户可直接在中国银行的柜台进行人民币与越南盾的兑换。

3. 2. 5 成立东盟货币业务中心

中国农业银行中国( 东兴试验区) 东盟货币业务中心( 以下简称 “业务中心”) 是整个东兴试验区人民币与越南盾兑换市场的主导,其主导作用体现在三个方面: 其一,业务中心代表农行对外发布人民币兑越南盾的汇率,并首次实现人民币对美元以外币种的直接报价; 其二,业务中心提供针对越盾的反假货币人员培训; 其三,业务中心为各种各样的兑换机构提供资金交易的服务。

4 完善个人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发展建议

4. 1 加强监督与管理

商业银行在办理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时,要注意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的审核。对于信用风险要通过企业的信用记录、历史交易履约能力、经营状况等指标进行分析; 对于市场风险,要积极建立健全市场风险调查、反馈和识别机制; 对于操作风险要规范业务人员的操作规程、完善风险管理体系、健全银行内控制度以及建立完整的业务指引规程。

4. 2 探索在线跨境结算平台

积极探索跨境人民币结算向纵深化、便捷化发展,发展互联网金融,建立在线跨境人民币结算平台,通过网银,在网上银行或手机终端实现网上结算和网上代理兑换的功能。通过减少结算资金的在途占用,简化资金结算的环节,搭建中越边贸结算的 “绿色通道”。

4. 3 积极搭建货币交易平台

我国与东盟国家的贸易交易主要以边境小额贸易交易为主,而用于结算的货币( 人民币和越南盾) 不属于可以自由兑换的流通货币,风险意识相对较弱的边贸商大多不愿选择通过银行进行正规交易,于是地摊银行等非正规货币交易渠道大量滋生。为解决这一问题,中国应与东盟国家积极合作,建立健全货币交易和兑换平台,实现人民币和东盟国家货币的直接兑换,这是进一步推进中越贸易的重要保证。目前,在东兴,我国与东盟国家的清算平台已基本建立,但还需政府部门、金融市场的共同努力,搭建好一个公平、公正、方便快捷、合理报价的货币交易平台。

4. 4 创新金融产品,提高收益水平

商业银行作为金融服务的中介,应准确把握市场的发展方向,全面了解客户的需要,加强境内外联系,开发满足客户需求的具有保值避险、方便结算、功能完善的金融产品。同时,银行还须创新其自身的业务,可以通过开展对外担保、鼓励跨境人民币直接投资等业务,开拓业务范围。进而完善跨境人民币结算的金融服务内容,使得贸易双方更愿意接受人民币结算的方式,扩大人民币结算的范围。

摘要: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兴市作为中越边境唯一的一类口岸城市,拥有可观的跨境贸易量。本文基于对东兴试验区的实地调研,分析东兴市跨境贸易结算的概况,探究新政策的实施效果,并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中越贸易,个人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广西

参考文献

[1]Lehner,Maria.Entry Mode Choice of Multinational Banks[J].Journal of Banking&Finance,2009.

[2]张风科.非正规金融视角下的地摊银行问题研究[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2012.

中越贸易关系实证分析 篇4

一、越南的经贸发展状况概述

自从1986年进行了政治经济改革以来, 越南从一个世界上最贫穷的国家之一转变成一个低等收入国家, 人均收入增长了10倍以上, 贫困率也显著下降。自从2005年以来越南GDP年年均增长率达到了6%。其贸易和外商直接投资的开放成为其经济结构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并对提高竞争力和出口导向型增长做出了巨大贡献。尤其是自从越南在2007年1月加入世贸组织后其出口和外商直接投资都有了很大的增长。2012年越南人口总数为8877.6万, 名义GDP达到了1552.8亿美元, 货物、服务贸易出口总额11457.3亿美元, 进口总额达到了10468.9亿美元, 其中货物贸易出口位居世界第37位, 进口位居第33位, 服务贸易出口进口分别位列世界第54、55位。自入世以来, 贸易进出口基本上保持了近20%的年均增长率, 除了2009年由于受全球经济危机影响进出口都有所回落。

二、中越贸易状况

越南和中国一衣带水, 两国贸易有着地缘优势以及文化方面的优势, 同时在产业结构、资源方面又兼具互补性, 非常有利于双边贸易的发展。两国关系虽然经历了起起伏伏, 但是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 越南要更好的融入世界这个大市场, 离不开与中国的双边贸易。

(一) 中越贸易总量

中越邦交正常化以来, 两国在经贸方面的交往发展迅速, 中国已经成为越南的最重要贸易伙伴之一。近几年, 中国连续8年成为越南第一大贸易伙伴, 中国位居越南出口贸易的第三大目的地, 同时也是越南第一大进口来源地, 越南成为中国在东盟第五大贸易伙伴。2007年越南入世第一年越中贸易总额为164亿美元, 在2012年两国贸易总额达到了419亿美元, 是入世初的2.5倍。这六年里除了2009年受危机影响, 贸易增速放缓, 增长率为个位数之外, 其他5年都保持了20%左右的增长率, 显示了两国之间贸易的活力和依赖度。如图1所示, 2007-2012期间, 越中进出口贸易都处于不断上升的趋势, 在2009年危机之后增速加快。同时越中贸易一直处于贸易逆差状态。在此期间越南对中国贸易的逆差占到越南对外贸易逆差总额的70%以上, 即使在2012年越南对外贸易总体出现顺差的时候, 越南对中国的贸易逆差反而上升。这是因为发展中的越南更依赖工业化现代化程度更高的中国提供的制造品。

(二) 中越贸易商品集中度分析

越南自然资源富裕, 其出口产品以资源密集型产品为主。在2007~2012年期间, 越南对中国的出口贸易产品主要以资源类产品、农副产品为主。如表1所示, 越南对中国出口占比最大的3类商品集中在SITC23 (指天然橡胶, 包括合成和再生) , SITC33 (指-石油, 石油产品及副产品) , SITC32 (指煤, 焦煤及煤球) , 总比重占到40%-50%。在2010年度SITC72 (指个别工业专用机械) 的出口比重从第四上升到2012年的第一位, 比重达到出口总额的15.31%。

中越两国经济具有很强的互补性, 从越南对中国出口贸易的集中度可以看出, 越南相对中国的比较优势主要是集中在资源类产品和农副产品, 如原油、煤、铁矿石、药材、食用油、天然橡胶等, 水果、红薯干、大米、热带水果及其加工产品等, 海鲜、甲鱼等水产品, 等等。越南是制造业比较薄弱的国家, 整个越南的工业早期是靠中国和苏联的援助开始积累起来的。随着入世后越南的对外开放的步伐加大和充足廉价的劳动力, 越来越多的包括中国企业, 以及面向中国市场在内的外资企业向越南投资。由于FDI的技术溢出效应和外资制造企业的出口加大, 因此越南向中国的第72类商品 (个别专用工业机械) 的出口贸易入世3年后有了很大的提高, 到2012年位居第一。

中国作为人口大国, 资源稀缺, 虽然经过了30年改革开放发展, 但其经济模式过去以粗放型增长为主, 资源利用率低, 因此资源进口比重较大, 所以从越南的资源进口贸易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中国面临的资源压力。

注:1.根据国际贸易标准分类 (Standard International Trade Classification, 简称:SITC) 23指天然橡胶 (包括合成和再生) , 33指石油, 石油产品及副产品, 32指煤, 焦煤及煤球, 72指个别工业专用机械;51有机化工产品;93指特殊交易和商品并无按实物。2.数据来源:UNCOMTRADE

越南从中国的进口贸易主要集中在工业制造品, 见表2, 如第65 (纺织纱线, 织物, 制成品, 不另说明, 以及相关产品) ;67 (钢铁) ;71 (发电机械设备) 72 (个别工业专用机械) ;33 (石油, 石油产品及副产品) 。在2007-2012期间, 从中国进口贸易最大的四类商品比重占到60%-90%, 说明越南的进口产品不仅主要来自于中国, 而且从中国的进口商品也具有高度的集中度。其中2007-2008, 占出口贸易比重最大的前四类商品是67、72、71、65, 总占比达到80%。从2010年起, 第72类商品占比位居第一, 并且其比重逐年上升, 到2012年达到了28.06%。随着发展中的越南国内基础设施投资的扩大, 对中国的制造设备比如电力设备纺织机械设备等的需求旺盛, 越南从中国进口的钢铁量也是一直是各来源国中最高的。

注:1.根据国际贸易标准分类 (Standard International Trade Classification, 简称:SITC) 商品编码, 65指纺织纱线, 织物, 制成品, 不另说明, 以及相关产品;67指钢铁;71指发电机械设备;72指个别工业专用机械;33指石油, 石油产品及副产品。2.数据来源:UNCOMTRADE

总之, 从进出口贸易商品结构, 不难发现中越两国的贸易具有极大的互补性, 越南以资源类和初级加工品出口为主, 同时越南对于中国进口商品的依赖比较大, 主要是在工业制成品方面。处于对外开放和工业化进程中的越南, 其制造业刚起步, 相对于中国, 主要从事低端和附加值低的制造品, 而且由于越南自身购买力的制约, 中国的制造品同欧美、日韩等国的制造品对于越南市场更有吸引力。所以在越中贸易方面出现了越南对中国的巨大贸易逆差, 并且越南对于中国商品的进口也一直保持在世界第一大比重。

三、中越贸易对越南经济影响的实证分析

经济学上常把投资、消费、出口比喻为促进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为了分析中越贸易对于越南经济增长的作用, 本文将选取中越贸易额Trade为自变量, 越南的经济发展指标GDP作为因变量构建回归模型, 见式1。

选取1992~2012年份的样本数据, 运用最小二乘法进行了回归分析, 回归结果如表3所示:

因此, 从回归结果可以看出, 中越贸易总额对于推动越南GDP的增长有积极的正相关关系, 其线性关系见式2, 中越贸易总额上升1%, 将会促进越南GDP上涨0.45%。说明在过去20年, 自越南对外开放程度加深, 贸易对于促进其经济增长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尤其是与中国的贸易总额。可以预见随着越南对外开放的深入和中越贸易的发展, 越南经济一定会持续保持良好的增长势头。

四、启示

总之, 中越贸易的数量和比重逐年上升, 促进中越贸易对于越南经济的发张意义重大。一方面中国是越南的重要出口市场, 中国巨大的市场需求将会继续推动越南对于中国的出口。另一方面, 中国又是越南第一进口来源地和重要的投资来源地, 中国为越南的工业化提供了必要的先进设备和管理经验, 这将继续在越南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中提供动力和支持。

当然中国也同样需要继续深化与越南的贸易关系。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 国内自然资源越来越稀缺和昂贵, 而中国从越南的进口贸易主要集中在资源类产品, 通过从越南进口丰富的资源类产品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中国面临的资源稀缺的压力。随着中国劳动红利的下降, 劳动力成本的上升, 转型的中国可以利用越南年轻充裕, 成本相对低廉的劳动力以缓解传统产业面临的用工困境。

所以, 中越两国应该从经济利益的角度出发, 积极沟通, 排除政治影响和他国干扰, 积极开展优势互补的对外贸易, 实现共赢。

参考文献

[1]CABALLERO, KRISHNAMURTHY.Global Imbalances and Financial Fragility[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Papers and Proceedings, 2009, 99 (2) .

[2]李红.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下中越边境区位优势再造[J].广西大学东盟研究院出版社, 2006.

[3]红州.越中贸易关系[J].越南贸易时报, 2004, (05) .

[4]阮怀.两条经济走廊促进越中贸易的发展[J].越南经济日报, 2006.

[5]潘金娥.越中贸易现状、前景与贸易失衡的原因分析[M].东南亚纵横, 2007, (10) .

中越贸易的互补性分析 篇5

1. 贸易互补性内涵

贸易互补性内涵:“世界上每个国家都有擅长的贸易种类和不擅长的贸易种类, 通过国际贸易进行商品交换, 充分利用各自的优势来获取本国贸易中的匮乏品, 互补可以是国家之间, 单位之间, 甚至是个人之间在政治、经济、文化, 军事等方面取长补短”。

2. 双边贸易中的互补性

贸易互补性理论即互补性在贸易领域的延伸发展, 体现在国家之间在进出口产品中互相补充以满足各自的发展。贸易互补性理论为本文对中越贸易互补性的实证分析提供了理论支持, 也方便本人更好地阐明自己的观点。

3. 衡量方法

(1) 显性比较优势指数、行业内贸易指数和贸易互补性指数是研究贸易互补性的三大指数;另外, 判断两个国家是否在贸易上存在着互补性, 还可以分析两国之间的各类商品的贸易额, 从而分析出两国各自的贸易结构, 以此作为两国是否存在贸易互补性的证据。

(2) 产业内贸易指数

产业内贸易指数可以判定贸易方式是产业内贸易还是产业间贸易。产业内贸易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的某一产业同时发生的进出口的活动, 反映了两国之间贸易关系的成熟度。

(3) 贸易互补性指数

贸易互补性指数计算公式为:Ckij=Rkxi×Rkmj

公式中:Xik和Xwk分别为i国k产品与各国国际贸易总额和世界所有国家k产品的国际贸易总额;Xw为世界所有产品的贸易额;Mjk和Mj分别为j国k类产品的进口额和j国所有商品进口总额。

二、实证分析

主要从这几个方面展开实证分析: (1) 从产业内贸易指数角度分析两国贸易互补性; (2) 从贸易互补性指数角度分析中越贸易间的互补性, 从而可知道哪些因素促进中越贸易, 而哪些因素阻碍其发展, 进而使两国之间的合作更加紧密。

1. 从产业内贸易指数角度分析中越两国贸易互补性

从上表可看出, 处于高度产业内贸易的商品包括SITC-0、3等大类产品, 其中, SITC-3比较引人注目, 这一类别的I指数从2006年的85.4迅速的增长到了2010年的98.1, 尽管在2013年有所下降, 但是还是达到了89。两国虽在产品大类上属竞争性, 但产业内分工明确, 所需的具体产品不同, 因此双方的贸易类型还是属于互补贸易。

由此可以看出, 除了SITC-0、3之外, 两国在其他类别的产品的产业内贸易都处于较低的程度, 这说明越南与中国贸易关系主要是以产业间贸易为主。也反映出越南与中国的产业结构存在比较大的差距且越南产品形式比较单一, 因此中越贸易在总体上属于产业间贸易并且属于互补性贸易方式。

2. 从互补性指数角度分析中越两国贸易互补性

根据前文提到的贸易互补性指数公式计算出中越贸易互补性指数, 见下表:

从互补性角度看, 根据资源禀赋理论的观点“一国出口其具有优势的商品而同时进口其处于劣势的商品”, 这样既可满足本国的生产与发展的需求又可通过出口赚取外汇, 以推动国家和社会的发展。

中国在出口商品互补性指数方面主要集中在SITC-6、7两类产品上, 而越南主要集中在SITC-2和SITC-8两类产品上。原因是: (1) 越南地处亚热带, 一些原料如天然橡胶和棉花产量高且本国需求较少, 所以可以将多余的产品出口到中国换取外汇; (2) 中国市场需求巨大, 对于原材料的需求量高于自身的产量, 所以需要向国外进口, 而越南因为其地里上的优势成为了中国进口产品的首选国家; (3) 越南的劳动力成本较中国要低很多, 所以进口越南的服装产品成本较低, 虽然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代工厂, 但是随着自身优势的不断消失和越南逐渐的展露人工成本的优势, 中国有时还需进口越南的这些产品; (4) 越南因为靠近南海油田, 并且得到国外石油公司的支持, 石油工业发展迅速, 与其相关的石油机械产业比较发达, 生产力和性价比较高。由此可以看出, 中越两国的产业结构还是存在着差异性, 正是这种差异性促使两国在贸易中形成互补关系。

三、结论

经过前面我们的分析, 我们可以看出中国与越南之间的贸易正处于发展的青壮年时期, 前景可观, 双方能够从贸易中取长补短, 具有比较强的互补性与互惠合作性, 这两个特点同时也反向推动着两个国家进行更长远、更深层次的交流合作。

越南的互补性指数较高的产品多数集中在天然橡胶、棉花、鞋子和服饰制品等, 主要原因是越南处于亚热带, 天然橡胶和棉花的产量高且品质好, 而中国本国的产品产量低且满足不了自身发展的需要, 所以要大量的向越南进口。

中越之间的贸易也存在着很多问题与障碍, 比如双方的贸易存在着顺逆差之间的失调, 中国长期处于顺差地位而越南恰恰相反。再者, 越南由于其自身的经济水平与实力限制, 对中国的贸易出口产品主要停留在初级产品阶段, 中国对越南出口的产品层级相对而言较高。

中国出口给越南的优势性产品主要集中在SITC-8这类产品中, 产品主要是鞋类、服饰以及各种仪器设备 (汽车、摩托车、手机和电脑等) 。越南的优势产品中, 也有SITC-7、8, 且越南的SITC-8的显性比较优势指数高于中国, 这说明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人均收入的不断提高, 传统的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的产业在逐渐失去原有的优势;同时, 越南方面出口的产品在2004年以前, SITC-2和SITC-3是出口到中国的主要产品, 这其中包括一些非食用的原料比如天然橡胶、棉花、石油和煤炭资源等, 这与越南所处的地理位置有关。

因此, 我认为对越南来说, 它应该继续扩大其优势产品——农产品、纺织品、服饰和鞋类、原材料和石油等产品的对华出口。同时中国也应该转变服饰类产业的发展方向, 不再单纯的依靠贴牌或者代工生产等低附加值的方式来发展, 应该通过提高产品的知名度, 创造自主品牌来, 来增加自身产品的竞争优势, 这样一来在与越南贸易的同时, 可以减少产品的竞争性。此外, 两国政府应该完善双边基础设施的建设如公路, 铁路以及通讯设施, 使两国的贸易更加的便捷。中国也应该和越南政府建立自贸区, 进一步减少贸易关税壁垒, 使两国的贸易更加自由化。

参考文献

[1]Balassa, B.Trade Liberalization and Revealed Comparative Advantage[J].The Manchester School of Economic and Social Studies, 2005, 33 (2) :99-124.

[2]方文超, 马怀礼.中国—东盟自贸区二周年的比较研究——基于出口相似度与显性比较优势的分析[J].安徽行政学院学报, 2012 (3) :50-53

[3]古小松.21世纪初的中越关系:走向务实[J].东南亚纵横, 2005 (1) :36-43.

[4]阮氏水.加强中越经济合作关系[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7 (13) :172-174.

中越水果贸易的竞争力分析 篇6

中国是世界水果生产大国, 水果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中国水果生产在世界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就树种而言, 苹果、梨、桃和橙子的产量均为世界前5位。尤其是橙子和梨, 中国的产量分别占世界总产量的71.5%和52.9%。苹果和梨的产量也占世界产量的40%左右。中国有13亿人口,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 人们的收入和消费水平将不断提高, 对水果的需求也将呈上升趋势, 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水果业就可高枕无忧。按照WTO农产品协议及中国与其他WTO成员方签订的双边和多边贸易协议规定, 中国加入WTO后不仅要大幅度降低水果进口关税, 而且要取消很多非关税进口限制, 加之很多水果主产国的果品市场营销绩效较好, 这必将给中国水果业的发展带来挑战。

目前越南向中国出口的果蔬主要有:香蕉、西瓜、芒果、山竹、青龙果 (火龙果) 、波罗、腰果、椰子和脱水水果等。特别越南与中国的水果贸易有很强的互补性。中国主要向越南出口的温带、亚热带水果, 其中柑桔、苹果、梨、桃、葡萄、橙子等是最重要的出口品种。越南是中国的第二大水果进口来源国仅次于泰国。近几年来, 越南向中国出口水果量值猛增, 越南出口中国的水果仅占其水果出口总量的40%。从1998年以后越南对中国出口的水果有突破的发展, 1998年出口额为722万美元, 1999年出口额8481万美元, 增加了11倍, 到2000年出口额达到16706万美元。从2000年后越南对中国出口水果额慢慢下降, 但是从2003年开始稳定的发展。2003年出口额为10009万美元, 到2007年出口额已经达到18, 966万美元。越南向中国出口水果的总额在1997~2007年间从6546万美元增加到了18966万美元, 年平均增长率达到11.25%, 而中国向越南出口的总额占有的份额在1997~2007间, 从2357万美元增加到了6099万美元, 年平均增场率达到3.3%。市场份额的提高反映出越南在中国水果进口市场上竞争力的提高。而中国对越南出口水果每年的增长率比较小, 因为越南水果进口需求规模、商品结构等因素也会影响中国对越南水果的出口。

随着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的不断深入开展, 越中两国在水

果贸易、投资等方面的合作空间日益加大。中国是越南亚热带水果的一个重要进口国, 而越南每年也进口大量产于中国北部的苹果等温带水果。自从中越两国在果蔬领域率先降低关税, 进而全部实现零关税以来, 这一政策为中越两国水果产业合作提供了广阔商机。中越两国水果产业收到很多利益以及挑战。中越两国是近邻, 中国的消费市场极其巨大, 中国与越南水果产品方面有很强的互补性。越南的水果保鲜期长, 包装好, 价廉;而中国海南的水果口感好, 保鲜期短, 价格较高。

二、中国与越南水果的竞争力分析

1. 显示比较优势指标。

测定一国某产品国际竞争力是件复杂而困难的事情。国内许多学者通过研究提出了多种指标, 如国际市场占有率、贸易竞争力指数、国内资源成本系数、有效保护率、社会净收益、地区比较优势指数、显示比较优势指数等。由于受数据来源的限制, 本文选取显示比较优势指数, 分别对我国几种主要水果的国际竞争力进行测算, 并与水果主要生产国和出口国的国际竞争力进行对比分析。显示比较优势 (Revealed Comparative Advantage, 简称RCA) , 是指一个国家某种商品的出口额占其出口总值的份额与世界该类商品占世界出口份额的比率。其公式为:

式中, RCAij为i国第j种商品的显示比较优势指数;Xij为i国第j种商品的出口额;Xi为i国所有商品的出口额;Xwj为世界第j种商品的出口额;Xwt为世界所有商品的出口额。

当某种产品RCA大于1.0时, 表明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当RCA小于1.0时, 表明该种商品缺乏国际竞争力;当RCA等于1.0时, 表明该产品既没有竞争优势, 也无竞争劣势。该方法侧重于对出口实绩的计测, 虽然价格等因素对测定值的精确性有一定的影响, 但由于该方法比较简便, 基础数据也容易获得, 因而被经常使用。

2. 中越水果在东盟市场上的竞争力分析。

从中国和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以来, 中国和东盟的经济贸易不断地发展。东盟各国和中国或者山水相连, 或者隔海相望, 距离都比较近, 所以东盟各国与中国的贸易往来有密切的关系。中国和东盟, 人口约占全球的1/3, 都是世界上最主要的水果产地和消费市场之一。对于水果贸易中国—东盟有着源远历史流长的。世界的主要出口水果大国如智利、美国、巴西、新西兰等, 都距离中国比较远。而水果属于不宜长距离运输和储藏的产品, 中国和东盟之间的运输条件是世界其他水果主要产销国难以比拟的。因此, 中国—东盟水果贸易有快速发展的有利条件。

由于天气的差异, 越南热带水果优于中国, 而劳动力价格低于中国, 产品上市早、价格低的这些优势, 在挤占市场份额的同时对中国热带水果价格起了相当大的作用。而中国热带水果存在着产品质量不稳定, 生产、经营分散, 不能按市场需求组织生产, 产品品质参差不齐等问题, 但中国因天气的特点而温带水果的品种和质量优于越南。在出口市场方面具有竞争性, 因为越南与中国水果出口市场都以双边及日本、欧洲和美国等市场为主, 而产品质量接近。在水果品种上具有互补性, 因中国的比较优势产品是温带农水果, 而越南则是热带水果。

资料来源:作者估算

由表1可以看出在中国5种主要水果中有橙子、苹果、梨和桃的RCA值大于1.0, 但也可以看出苹果、梨、桃的竞争力处于逐年下降状态, 特别明显的是从2003年中国东盟之间在蔬果贸易方面实行零关税以后, 橙子、苹果和桃的竞争力虽然还有大于1.0, 还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 不过跟2003年之前的相比竞争优势已经下降了。表1显示出只有葡萄在2001年、2002年和2003年RCA值均小于1.0, 在东盟水果市场处于竞争劣势, 但是从2003年, 中国和东盟实行零关税以后葡萄在东盟水果市场上拿回了自己的竞争优势。从2000~2007年, 中国水果于东盟的竞争力处于先上升后下降趋势, 但总体还不具备国际竞争力。除葡萄竞争优势处于上升趋势以外, 其他水果均有不同程度下降。

由表2看出越南出口最多的六种水果中有腰果、椰子、波箩, 三种水果有RCA值大于1.0, 表明是这些水果具有东盟+中国竞争优势。特别是腰果越南出口最多, 2003年越南的腰果出口额是27665万美元, 其中出口到中国是5349万美元, 占51%。到2007年越南的腰果出口总额增加了2.2倍 (61877万美元) , 其中出口到中国是10104万美元, 占61%。的重要性会愈加明显。人才的教育、培训是最有效的投资, 可以使企业以极小的投入换来无尽的收益, 同时通过人才的能力提升让他们感觉到自我发展有奔头, 有所贡献也有及时补充, 从而更加忠实于企业, 因而越来越多的企业积极投身于人才的培训, 使自己的组织成为精英团队。

3. 把好招聘关, 合理配置人才。

人才的选聘是保证组织发展所需优秀人力资源的重要环节。成功的人才选聘, 可以使组织获得个人目标与组织战略高度协同的人才, 保证组织的可持续发展, 降低招聘的成本和风险。第一, 科学地做出招聘决策, 要把少而精、宁缺勿滥和公开公正作为招聘决策的原则, 要评估招聘新人对企业老员工的影响, 要明确招聘决策内容, 严格按科学的招聘程序办事。第二, 了解应聘者的真实信息, 包括其专长、离职原因、个性、家庭、价值取向等;只有了解到应聘者的这些信息才可能知道应聘者是否符合公司的要求, 更加有利于招聘者做出决定。第三, 向应聘者客观介绍公司的发展目标、现状、工作报酬、福利、基本管理制度等。

4. 企业文化留人。

企业文化一般指企业成员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以及企业规范、企业生存氛围的总和, 是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所创造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精神财富的总和。企业文化对企业员工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激励作用、凝聚作用和约束作用。为了充分发挥人才的创造性, 企业就应当培育一种积极向上、自主与协作并存的企业文化, 使人才在企业中既能充分自主地、充满活力地工作, 又能紧密地围绕着企业的目标任务, 为提高企业的竞争优势努力工作。树立尊重人、关心人的观念, 从物质精神等各个角度去满足员工不同层次的要求, 设计出多样化、多层次的激励措施。除了给予员工一定的物质满足之外, 还应通过企业文化的塑造满足其作为社会一员的精神需要, 使他们的自我价值得到体现。一句话, 以人为本, 真正把员工当作财富。既然把员工看成是一种资源, 就应该把他们看作是公司的财富。管理者要根据企业的特点形成自己独特的企业文化理念来吸引人才、留住人才。

5. 加大劳动法规的执行力度, 保障人才的合法权益。

我国中小企业主对法律、法规的认识和执行力远远不够。许多企业为减轻负担, 不与雇员签订劳动合同, 不依照相关法规招用或解雇招聘人员, 未办理雇员的工伤、养老保险等;企业的工会组织不完善, 劳动仲裁部门处理雇员流动争执时, 执行力不够等。这些都造成人才的流失。因此完善劳动法规, 加大执行力度, 对保障人员的合理流动十分重要。

6. 了解社会发展需要, 满足人才的多样性需求。

企业要参与到社会当中, 了解当今的社会形态, 了解周边的企业对人才的吸引和管理方式。企业要从内部做起, 才能有效地预防人才的外流。只有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员工, 才能使得人才有效地工作;只有提高了员工的满意度才能提高员工的士气。企业要发挥人才工作的积极性, 应该让每一个人才尽可能管理自己;提高员工的适应能力, 要在未来的社会环境中生存和发展, 一个人的适应能力是相当重要的, 企业有责任帮助员工提高适应能力。只有做到这些, 才能够使得企业人才在面对外界的诱惑时, 不至于离开, 才能使得企业留住有用之人, 保证企业的持续发展。

总之, 只有意识到人才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 企业才会更加重视人才。人才是企业获得财富的源泉, 特别是在知识经济时代, 越来越多的企业把人才作为企业的第一资本。从某种特定意义上说, 几乎所有的资源在使用过程中都会不断消耗, 不断贬值的, 而人才资源却能够在使用过程中不断增值。纵观全球企业, 如果专业人才数量多、素质高, 则这个企业就有发展前途;在强手如林的竞争对手中, 优势就大, 就能脱颖而出。

参考文献

[1].林珊.中国与东盟—水果贸易市场的拓展策略探讨[D].广西大学学报, 2004 (12)

[2].吕玲丽.中国与东盟农产品比较优势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 2004 (9)

[3].汪婷.21世纪拓展中越商品贸易的比较优势及应对策略.经济地理 (第23卷) , 2003 (5)

上一篇:集体土地征收补偿论文下一篇:后勤管理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