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政务的现状论文

2024-09-22

电子政务的现状论文(通用12篇)

电子政务的现状论文 篇1

一、电子政务的界定

电子政务是指政府在其管理和服务职能中运用现代信息和通信技术, 实现政府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的重组优化。超越时间、空间和部门分隔的制约, 全方位的向社会提供优质、规范、透明的服务, 是政府管理手段的变革。

1. 电子政务的内涵

区别于传统的政府职能, 电子政务就是将政府的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利用电子信息手段将这几项职能电子化、网络化, 借助当代信息网络协助政府工作, 构建一个平等对话, 互联互通, 资源共享的信息化政府形态。

2. 电子政务的深远意义

和以往传统的政府政务工作相比, 电子政务有效的借助现在的电子化手段, 使政府信息更准确及时的公布在网络上, 让民众能及时了解政府的有关信息, 调动民众参与的积极性, 在信息的传播过程中, 电子政务有效的避免了“三人成虎”的现象。让信息公开更准确、更透明。为政府信息公开立法奠定了基础。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进入21世纪, 网络信息成为主流发展形势, 电子政务的出现加速了我国政府信息公开的立法过程, 大大的提高了政府的行政效率, 扩展了公众与政府的沟通渠道, 使民众广开言路, 认识到自身的主导性, 提高了民众的参与积极性, 促进了民主意识, 加速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决定:“把电子政务建设作为今后一个时期我国信息化工作的重点, 政府先行, 带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信息化。”电子政务的这项决策一旦被落实, 对于应对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的挑战, 加快政府职能转变, 提高行政质量和效率, 增强政府监管和服务能力, 促进社会监督, 实施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发展战略,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我国电子政务的现状

在《国家电子政务“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十二五”电子政务要以深化应用和注重成效为主线, 转变电子政务发展方式, 充分发挥电子政务应用成效, 服务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服务保障和改善民生, 服务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促进服务型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和廉洁政府建设, 走一条立足国情、讲求实效、面向未来的电子政务发展道路。为加快我国的信息化与电子政务建设进程,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先后印发了《关于我国电子政务建设指导意见》《关于加强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的意见》《关于加快电子商务发展的若干意见》和《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等一系列重要文件, 明确了我国的信息化与电子政务建设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发展战略。可见当前我国对电子政务的重视。

现阶段我国主要围绕6个大方面展开的, 分别是:信息化标准、域名政策、网络安全、互联网管理、知识产权和网络与计算机犯罪。近年来, 我国政府明显加强了对电子信息化的法律法规的研究, 我国信息化建设的24字方针是:“统筹规划, 国家主导;统一标准, 联合建设;互联互通, 资源共享。”信息化建设的8条原则是:“市场牵引, 政府调控;政企分开, 有序竞争;维护主权, 保证安全;军民兼顾, 专通结合;产用结合, 自主发展, 重视人才, 强化创新;讲求实效, 因地制宜;以法治业, 加强管理。”同时, 我国对计算机的信息安全管理上的基本方针是:“兴利除弊, 集中监控, 分级管理, 保障国家安全。”这些文件的出台, 有力地推进了我国的信息化与电子政务建设。

三、现阶段电子政务存在的弊端

我国电子政务现在还处于初级阶段, 电子政务体系还不够完善, 存在许多的不足, 阻碍了电子政务规范健康的发展, 本文将针对现阶段电子政务存在的问题, 分为以下三类并具体分析。

1. 电子政务立法不健全

电子政务的蓬勃发展离不开一个健全的信息化法律法规的制定, 否则电子政务的整体建设方面将停滞不前, 甚至威胁国家的信息安全, 举个例子:仙桃市龙华山派出所民警在办理第二代身份证时, 发现办理第二代身份证所用的计算机中毒, 即使杀了毒, 随后也会恢复原貌, 紧接着, 该局部分办公计算机, 也因中了熊猫烧香病毒而瘫痪。与此同时, 该市公安局网监大队接到仙桃市江汉热线信息中心报案称, 该网站的中心服务器大面积中了熊猫烧香病毒。这是一起著名的网络犯罪, 随着网络时代的进步, 政务信息暴露日益增多, “黑客”通过非法手段越权处理公文, 窃取国家机密, 这种事件频频发生, 不但阻碍了电子政务的规范发展, 也极大的威胁了国家和人民的经济财产安全, 建立完善的电子政务立法刻不容缓。

2. 缺乏合理经营机制

政府作为信息资源最大的拥有者和使用者, 首先应该解决信息化问题, 各阶级应该做好充分的统一规划, 现阶段电子政务的经营机制还存在很多弊端, 地方政府存在许多“条框”分割, 网页与网页的链接渠道少, 各级政府没有形成链接网络, 使其造成“孤岛”的局面, 这点就完全与电子政务的开放性、统一性、交互性背道而驰。

3. 政府的上网工程不完善, 缺少与民众的沟通与交流

随着政府的上网工程的建立, 政府网站数量也在逐渐的增加, 这有利的促进了电子政务的发展, 但这里依然存在着许多不完善之处, 政府网站数量的增加是有利于人民的好事, 可以让民众了解国家相关信息的渠道更广。但普遍存在的问题是, 有些政府敷衍塞责, 只是将纸上的内容粘贴到网页上, 做足了表面文章, 这种做法重视了政府网页的介绍宣传的静态功能, 而忽略了民众对政府部门信息的动态反映, 缺少政府与民众的互动性。

四、应采取的措施

我国的电子政务工程才刚刚起步, 电子政务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 在实现政务信息化的问题上, 应针对现阶段电子政务存在的弊端, 积极采取解决方案。下文试就电子政务的问题进行理论分析, 并作出解决措施的思考。

1. 完善电子政务立法, 制定相应法律法规

促进电子政务的健康发展, 离不开完善的法律法规, 发展电子政务, 立法先行, 只有维护网络安全, 保护好国家和人民的人身财产安全, 才能有效的推动电子政务的健康发展。从现阶段我国关于电子政务的立法来看, 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 且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但和其他国家相比, 就现阶段电子政务的发展状况来看, 我国在电子政务的立法上仍然是欠缺的。

2. 建立完善的电子政务经营体制

在这一问题上, 我们应借鉴美国, 美国作为电子政务的发源地, 经营体制比较完善, 比如:美国政府的网站各具特色, 包罗万象, 美国Tirstgov.gov网站整合联邦政府的所有服务项目, 与许多政府部门建立了链接, 并与各州市县都有建立链接, 避免了“孤岛”局面的形成。

3. 加强政府与民众之间的相互互动

注重民众对政府部门的动态反应, 使其体现出电子政务的本质价值。美国人认为, 电子政务的服务有两个方面:“一是政府利用技术手段主动地为大众提供服务;二是通过技术手段使大众能够方便地从政府索取服务”, 两者加在一起便形成了政府与民众之间的双向互动。可见电子政务的本质便是为人民服务, 沟通与互动便是最主要的渠道。

随着电子信息网络的普及, 电子政务已成为构建新型政府的主要工具, 做好电子政务工作, 对促进社会主义和谐发展, 实现信息化带动工业化, 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发展, 有着里程碑的意义。

摘要: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 计算机互联网技术的普及, 人类已进入网络新时代。传统政府政务的运作模式已不再适合人类的需求, 电子政务, 是政府政务改革创新的产物, 它将政府信息公开与电子政务建设相结合。电子政务出现不但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 也大大增强了群众的民主意识, 可以起到一举两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 “大力推进信息化, 加快建设现代化”“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 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足以证明, 电子政务的发展是一项有着深远意义的工程。本文将针对现阶段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成果及不足给出解决方案。

关键词:电子政务,问题,对策

参考文献

[1]宋亚军.电子政务与电子商务的互动性研究[J].计算机光盘软件应用, 2015 (3) .

[2]冯菊香.县级政府电子政务信用的影响机理[J].系统管理学报, 2015 (3) .

[3]杨军.创新地方政府电子政务建设提升行政效率的对策探究[J].社科纵横, 2015 (5) .

电子政务的现状论文 篇2

1.目前我国对电子政务的性质和地位认识不足。

虽然现在政府也提出要加快政府行政管理信息化步伐,但是并没有明确提出“电子政务”或“电子政府”的概念,我们对电子政务的系统性及其在信息化建设当中的地位还缺乏足够的认识。实际上,电子政务是经济与社会信息化的先决条件。一个国家的信息化需要来自多方面力量的推进。政府作为国家组成及信息流的“中心节点”,在社会信息化的进程中起着责无旁贷而又无可替代的作用。

2、我国电子政务缺乏统一规划,各自为政,资源难以共享。

电子政务良性发展,必须要搞好战略规划,目前,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缺乏宏观规划,没有提出明确的电子政务发展目标,也没有制定相应的发展规划。由于缺乏统一规划,目前电子政务建设中出现了一些特别值得关注的问题。最突出的表现是,重大项目均以单个部门牵头建设,而且协调机制不畅,认为造成当前我国电子政务严重的“烟囱”现象,使得跨部门应用的推进困难重重,导致我国信息化难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同时,各级地方政府和部门在开展电子政务时往往各自为政,采用的标准也各不相同,我国电子政务信息网络资源标准规范不统一,资源整合度差,也难以资源共享。3.我国的电子政务信息安全保障体系还未不健全。

我国电子政务起步较晚,电子政务安全保障体系建设还只处于初步阶段,各级各部门信息网络安全保障措施大不相同,应急处理突发事件能力不够强,多数部门的安全应急队伍还在建设中,还没有统一的安全管理机制,整体防御能力不高,信息安全技术与管理人才缺乏。而且我国在电子政务的立法方面也严重滞后,目前只是由行政机关对互联网管理出台了一些限制性的行政法规,而对于如何促进电子交易、使用电子签名和电子支付还没有制定相关的法律,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电子政务的发展。

4、缺乏电子政务专门人才,机构职能有待强化。

目前我国专业的电子政务方面的人才缺乏,计算机整体水平偏低。目前普片缺乏电子政务方面的人才,尤其是缺少懂信息技术和行政管理的人才。由于待遇不高,吸引力有限,人才存量不够,流失严重,远不能满足各部门对信息技术和电子政务方面的人才需求。

信息化管理机构设置不健全,尤其是在县区,无专职的信息化管理部门,没有建立信息化领导小组,有些部门甚至没有专职的信息人员,信息系统建设和运行维护困难。很多地方对信息化建设不够重视,对信息化的认识还停留在单已建网站和网路铺设上。这些落后的意识和管理机制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电子政务的进程与应用。

近期内应该采取的措施

为推动电子政务的发展,近期内应该采取下列措施:

1.加强对电子政务的宣传,突破认识的误区。统一规划电子政务,加强领导。可以借鉴国外先进国家的经验,在国务院建立电子政务的领导机构,统一领导、组织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电子政务建设。为此,可以推行“总体统筹、分工负责”制。

2.整合政务信息资源,提高资源的共享性。必须打破各级政府和部门对信息的垄断和封闭,整合政务信息资源,形成资源公开、资源共享的好局面。

3、.以发展电子政务、实现“电子政府”为目标,以政府机构改革为契机,改革政府管理模式,优化业务工作流程。实施电子政务工程不能简单地将现有业务、办公、办事程序原封不动地搬上计算机,而是要对传统的工作模式、工作方法、工作手段进行革新。

4.健全和完善政府专网,加快建设宽带高速政务网络系统。加快政府网站的建设,促进无线上网、数字电视与呼叫中心等技术与市场的发展,加快各地“数字城市”和政务网络系统建设,健全和完善政府网站。

5.加强立法,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保护网络安全。发展电子政务,立法要先行。立法要从有利于信息技术发展、有利于电子政务开展的角度,解决电子政务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如政务信息的公开、电子签名、电子支付的合法性等,制定电子政务信息技术规范,并及时修改现有政策法规中与信息技术发展不相适应的成份。

电子政务的现状论文 篇3

【关键词】电子政务;网络安全管理;现状;前景

【中图分类号】D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2)10-0414-02

1 引言

电子政务通过建立现代信息网络和通讯网络,使得政府部门组织之间、政府与社会之间、政府与企业之间、政府与公民之间都能够进行有效的沟通,这些沟通交流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更加直接和迅速,使得各方面的互动更加良好。而且,先进的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拉近了公民与政府的距离,慢慢使公民积极参与到相关政府公务的管理中来。电子政务可以向社会提供更加规范标准的管理和服务。随着电子政务活动的普及,电子政务的一些薄弱环节也随之突出。面对不断出现的电子政务管理问题,需要我们在采取已有的措施的同时,还要进一步完善和管理。

2 电子政务的安全现状

2.1 目前我国的信息设备和信息技术一定程度上依赖于进口,而对国外进口的设备和技术都缺乏安全改造和管理。这给电子政务造成了安全隐患。

2.2 电子政务系统建设缺乏合理的结构,重复建设情况严重,没有统一的标准,不能进行统一的安全规划,信息资源缺乏重要的安全保障。

2.3 网络与软件系统自身存在不足。有些软件设计初期就存在安全漏洞,在后期使用就可能受到不法分子的攻击。现在木马病毒非常泛滥,不断变种,传播方式也不断衍生,给电子政务活动造成了巨大的威胁。

2.4 在加强网络安全技术研究的同时,疏于网络安全管理工作。对于有的职员网络安全意识比较薄弱,电子政务网还存在安全管理制度上的漏洞。

3 电子政务的管理现状

3.1 建立强有力的信息资源整合管理协调机构

通过网站资源整合,实现了政务公开化。省级政府建立门户网站,并不断增添政务公开内容,提高了电子政务办公效率。省政府门户网站不仅随时更新重要的政策和新闻,并且通过与省级政府,市县级政府各个部门网站的链接,向人们提供了方便入口。同时,省级政府的门户网站从服务型的角度出发,丰富了各栏目的功能,并编制了强大的政府资源目录和导航,创造了良好的公共服务网络环境,人们可以通过政府网站,十分方便地按照规范流程,办理具体事务。

通过政府资源整合,架构政府网站群。由于初期省级,市县级政府各自建设自己的电子政务系统,使得一些功能平台布置比较分散和凌乱,因此为了合理利用资金,使网上政务平台更具有统一性,省级政府整合资源的同时,架构了政府网站群,使得各市县级网站符合了统一的标准和规范,并且通过建立主站和子站的形式,实现对电子政务平台系统性的管理。所谓系统性管理,就是汇总各市县级的政府网站,使其能够被用户更方便地搜索和使用,省级门户网站集中展示各功能平台,各功能平台又拥有统一的管理。

3.2 建立健全电子政务安全法律法规

当下对于电子政务安全的法律法规还不成熟,还不能完全保证人们的合法权益。犯罪分子也是有机可乘。立法部分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颁布相应的法律法规,比如《网络电子知识产权法》、《网络信息安全法》、《电子政务网络管理办法》等一系列的法律法规,为电子政务安全管理保驾护航。使人们进行电子政务活动时,对保护信息资源和保护权益有法可依。同时,职能部门加大监管力度,发挥电子政务法的体系作用,保护电子政务活动的正常进行。

3.3 加强宣传教育工作,提高人们的安全防范意识

电子政务信息安全意识是说人们在进行网络活动时候,对信息安全认识的重要性以及是否能及时发现影响安全的因素,是否主动维护网络安全。目前我们做了大量的宣传和教育工作,通过大众媒体、组织培训、培养安全管理的人才、粘贴警示标语、不定期抽查等方式已经强化人们这方的意识,逐步使他们认识到,信息安全是正常进行电子政务的基础,也是保障政府和国家利益的重要前提。

3.4 加强技术管理,努力做到使用安全

在政府部门内部不得使网络资源随意被使用,严格控制使用人员。内网中,除了特殊需要,共享的资源不要随意开放,对于有需求的工作人员,使用时候进行加密,通过密码验证才可以浏览资料;对于存有重要信息的主机,在工作时,最好不要操作网络服务,关闭不必要的端口,对数据库做好备份;保证媒体本身的安全,保证媒体数据的安全,防止信息外泄。比如进行电磁屏蔽等等,任何安全技术都需要做到位。

4 进一步完善电子政务系统

4.1 建立完善的运维管理方案

目前的电子政务系统已经基本满足正常事务的处理需求,但是面临突发性的公共事件还显得比较薄弱。完善运维管理是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明显趋势之一,电子政务系统将实现对各种公共事件的处理。对于一些突发的事件,将设立应急系统,预录入多种可行的应急措施,执行人员结合当时的可用资源,按照上级命令,对事件进行处理,并实时跟踪事件处理情况,决定是否需要采取其他措施补救,直到完成对事件的处理。

因此,完善电子政务运维管理的过程也是政府各部门相互协调的过程。政府各部门应该公开信息和资源,使用统一标准对各自拥有的信息资源进行管理,使重要的信息资源能够被共享,才能使电子政务系统的管理更加完善,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电子政务。

4.2 完善电子政务系统安全体系结构

个人或政府部门通过互联网与对方进行政务活动,所以说,网络体系对安全访问起到决定作用。安全体系要在攻击者和需保护的信息资源之间建立起数道严密的安全防线,充分利用各种先进的安全技术,身份认证技术、访问控制技术、主机安全技术、防火墙技术等等,使恶意攻击的难度增加,保证政府部门电子政务活动系统的安全。

4.3 强化安全,采用严密的防火墙

生活中,人们在网上大部分是进行正常的通讯和交流信息,通过网络传递的信息基本是合法的,安全的,没有破坏性。就是那小部分恶意侵入的信息。普通的防火墙缺乏安全性,速度较慢,所以,对防火墙可以加以改进。设计复合型防火墙,就是通过包过滤的方法和应用代理的方法结合在一起,这样扬长避短,既提高了防火墙的安全性,又加快了信息的传送速度。因为从内部网向外部网发出的请求对内部网络安全的威胁不严重,所以可以直接和外部网连接起来,而从外部网向内部网发出的请求,要通过安全检查,先通过包过滤型防火墙进行初步检查,确定没有任何安全隐患,按照要求直接和内部网要求的地址建立连接,如果有安全问题,就经过代理服务器型防火墙再一次进行安全检查。确定两次检查都没有问题,方可以接受外部网请求,否则对其作出处理。

5 结论

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现状概述 篇4

电子政务是借助电子信息技术而进行的政务活动。由于电子政务是电子信息技术与政务活动的交集, 所以它的内涵和外延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电子信息技术和政务活动所下的定义。也就是说, 要明确电子政务的概念, 首先必须界定 “电子信息技术” 和 “政务”这两个概念。

政务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其中, 广义的政务泛指各类行政管理活动, 而狭义的政务则专指政府部门的管理和服务活动。目前我国在探讨电子政务建设的时候, 更多地是指政府部门的信息化建设, 但实际上党委、人大、政协、军队系统和企事业单位等同样有一定的行政管理活动, 而且这些活动同样能够借助电子信息技术来进行。所以, 电子信息技术在公共管理中的应用, 实际上要远远超出政府系统的范围。

为了避免同狭义的电子政务概念产生冲突, 应当把这些新的交集分别命名为电子党务、电子政协、电子人大等。或者干脆可以选用广义的政务概念, 从而把上述这些活动全部并入广义的电子政务的范畴。无论采取哪种具体的处理方式, 有一点是肯定的, 那就是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来提高办公与管理效率, 并不是政府部门的专利。因此, 在密切注视政府系统的信息化建设的同时, 还应当关注信息技术在其它管理领域更为广泛的应用。

为了分析的方便, 下面将采用狭义的政务概念, 即政务专门指政府部门的管理和服务活动。与此相对应, 我们所认定的电子政务的应用主体, 也就局限于各级政府部门。

与 “政务”一样, “电子信息技术”这个概念同样需要进行界定。并非所有的电子信息技术与政务活动相结合, 都能够称之为电子政务。电子政务真正作为一个独立的概念出现, 是在计算机网络技术相对成熟和普及之后。这是因为, 只有在网络技术出现之后, 大量政务信息的实时共享和双向交流才在技术上成为可能, 从而使传统的政务开展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改观。从这个意义上说, 电子政务的物质基础是计算机网络技术。

根据上述的狭义电子政务定义, 电子政务主要包括三大组成部分:一是政府部门内部的电子化和网络化办公; 二是政府部门之间通过计算机网络而进行的信息共享和实时通信; 三是政府部门通过网络与民众之间进行的双向的信息交流。具体地说, 目前各级政府部门所广泛使用的办公自动化系统, 属于第一类电子政务的范畴; 国家最近建设完成的“三金”工程和电子口岸执法系统, 是第二类电子政务的典型例子; 政府部门通过自己的互联网站发布政务信息, 以及进行网上招标、网上招聘, 接受网上投诉等, 则属于第三类电子政务的范畴。一个完整的电子政务系统, 应当是上述这三类系统的有机的结合。

2 中国电子政务的现状与分析

我国从1993 年开始建设电子政务网关, 但是, 我国电子政务与电子商务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 主要表现在发展速度慢、地方电子政务建设参差不齐、服务提供有限, 远远没有展现出电子政务应有功能。目前我国正抓紧金关、金桥、金卡、金税和金盾等信息化工程建设。其中, 金关工程已经实现银行、外汇管理机构以及海关的计算机联网; 金税工程完成了首期工程, 形成了增值税专用发票计算机稽查系统; 政府上网工程从1999 年开始在我国推行, 许多大城市政府网实现了向社会公众发布政务信息的功能。然而, 在这一过程中, 电子政务暴露出的问题也十分明显, 由于电子政务建设目标不够清晰, 不少重大工程一波三折, 组织机构反复调整, 投入巨资项目又推倒重来。电子政务建设缺乏区域宏观管理, 没有明确地方的发展目标和相应的发展规划, 地方电子政务建设各自为政, 不同地区、不同部门以及城乡间发展很不平衡。已有的政府信息网只注重信息手段而忽视政府业务流程改进, 网上公开的信息数量少、质量不高, 甚至局限于将国家法律、法规、政策条文搬到网上。许多政府网站仅仅具备介绍宣传的静态功能, 网页之间设立链接少, 更新不及时。实践中公众虽然可以从网上了解政务信息, 但受制于政府网络回应障碍, 无从与网上政府进行交流, 更无从享有政府服务, 电子政务不具有操作性而流于形式的现象明显。

我国基础软件大量是从国外购进的, 政府信息网络存在的安全隐患更大, 在电子政务推行时, 要同步加强国家信息安全, 借鉴各国的成功经验, 我国电子政务安全管理, 应与政府行政改革结合, 建立全国范围的电子政务信用认证体系, 建立统一的公钥管理, 建立各地区应急响应服务中心。在电子政务安全技术上, 制定统一技术标准用于实际, 加强系统维护和证书安全, 注重公共技术研究, 并在符合标准的条件下, 优先使用国产设备和软件。

总之, 电子政务是各国政府倡导的信息高速公路之首, 重要性显而易见。我国电子政务是在全球化背景下进行的, 应更多地了解发达国家电子政务应用动态, 学习经验, 移植应用于我国, 立足国情地推进电子政务建设。

参考文献

[1]陈拂晓.关于我国电子政务网络建设的思考[J].电子政务, 2007 (7) :47-52

[2]金江军.电子政务在直通民意中的作用、问题及对策[J].信息化建设, 2007 (6) :17-20

[3]杨飞.谈谈电子政务的几个基础性问题[J].电子政务, 2008 (8) :75-77

[4]穆瑞丽.再谈新加坡电子政务的发展模式[J].信息化建设, 2007 (6) :46-49

电子政务的现状论文 篇5

张高峰 王 江

〔内容摘要〕 电子政务是现代信息技术在公共行政领域推广应用而产生的一种新型公共行政模式。它可以有效地实现行政、服务及内部管理等功能,在政府,社会和公众之间建立起有价值的服务系统。本文通过对我市电子政务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剖析,查找症结,提出对策建议,优化政府的行政环境,提高公共服务的水平和质量。

〔关键词〕 信息化;电子政务;推广运用

〔作者介绍〕 六盘水市政府研究室,六盘水市政府电子政务办

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电子政务和互联网已成为我市各级党委和政府实施政府信息化的共同选择,同时也成为广大干部群众表达民意,参与经济社会及政治生活的工作平台。为实现“智慧城市”的目标,全市电子政务网络平台架构基本完成,业务应用系统得到较大开发和应用,电子政务运行保障体系初步建成,电子政务建设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但同时也看到,我市电子政务推进工作面临着许多新问题,如何进一步搞好我市的电子政务建设,使之真正成为拉动我市信息化建设的火车头,任重道远。我市电子政务建设的现状

近年来,我市注重电子政务建设的实效性,从实际出发,以应用为重点,以网络建设为切入点,以提高办事效率和透明度为目的,加快了电子政务建设步伐。充分发挥网络的广域性和无限性,广泛宣传推介优势,展示凉都新成就、新形象,并广角度、多层次提供便民服务,增强了政务工作的透明度。

1.1电子政务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夯实

目前建成了以市级电子政务中心为核心,连通市属部、委、办、局,各县(特区、区)及重点企亊业单位的电子政务网,网络节点达120多个,骨干带宽1G,接入带宽100M,提供200M互联网出口,完成总面积250平方米的中心机房(一期)建设,购置包含内外网门户、邮件、数据库服务器等在内共25台PC服务器,并配置了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等安全设备。党政机关内部局域网建设步伐不断加快,95%以上的部委办局已经建立了内部局域网。

1.2电子政务应用成效显著

我市统一软件平台,建成了“中国凉都·六盘水”政府门户网站群,开发了公文交换系统、信息报送系统、市级行政审批电子监察系统、协同办公系统等多个电子政务应用系统。其中,“中国凉都·六盘水”门户网站群涵盖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四大班子网站及57个部门子网站,多次获国家、省级表彰;公文交换系统应用成绩显著,基本实现全市200余家单位及县(特区、区)党委政府无纸化传输,在降低行政成本、提高办亊效率方面的作用得到了体现;信息报送系统使用部门达200多个,平均日报送信息近50多条,极大地提高了信息报送速度,增强了党委、政府的快速反应能力;市级行政审批电子监察系统已正式投入使用,目前管理的行政许可、非行政许可审批、服务事项共计160多项。

1.3软环境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

我市2004年组建了市人民政电子政务办公室,明确为全市电子政务的管理和技术支持部门,同时承担全市信息化建设的日常工作。出台了《市电子政务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关于我市电子政务建设的指导意见》、《六盘水市信息化建设管理暂行办法》、《“中国凉都·六盘

水”门户网站建设管理暂行规定》及《六盘水市电子公文交换管理暂行办法》等多个管理文件和办法,并将电子政务应用工作纳入市直机关业务目标考核。我市建立了以电子政务办为骨干,各部门信息化队伍为补充的人才队伍,通过开展多种培训,我市干部职工的计算机水平操作快速提高。

2我市电子政务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

长期以来形成的纸质办公习惯,很多人在心理上难以适应,尽管一些部门已购置了计算机和建成了内部网络,但仍有许多人不愿利用计算机完成文件的形成和实现传达的功能。还是留恋并习惯于传统公文形式。在许多人看来,只有这种看得见、摸得着的方式才最可靠,这种传统政务方式使不少政府官员滋长了程度不一的“衙门作风”,导致推行的力度不够,电子政务的效益和作用得不到充分的显示。只注意实现“电子”,却未和“政务”相融

2.1角色难转变

电子政务的推行,打破了原有政府部门之间的界限,构建一个全面电子化的虚拟政府,传统政府的金字塔式结构将改变成平面化的网络结构,网络没有权威,行政机关原有的领导权威受到严重挑战,同时,在传统的运行体制下,政府机关是管理部门,电子政务实施后,必须直接面对公众的大量反馈信息,政府的理念也由管理型转变为服务型,部分干部在短时间内无法适应这种角色的转换。

2.2信息共享难

由于目前在信息采集、信息登记、信息交换、信息发布等政务信息流过程中出现的诸如条条分割、块块独立,政府业务流程管理,政府信息保密、共享、公开形式等的影响,导致部门和领域信息割据、网络不能互联互通、信息不能共享、低水平重复建设、信息安全隐患等要害问题,如公安户籍信息和计生户口信息无法共享。

2.3技术水平低

当前,我市的人力状况无法满足电子政务发展的客观要求,能够熟练掌握电脑和网络的干部职工数量十分有限。据统计,市直各机关单位还有60%的工作人员不熟练电脑操作,镇和办事处还有80%的工作人员不熟练电脑操作。同时办事人员受到电子政务和传统政务工作方式的双重压力,在电子政务的建设阶段,不可避免地要求办事人员在承担传统方式的政务工作的同时,又能够适应电子政务的需要。

2.4权责不明晰

目前,我市的电子政务建设主要有两种推进方式:一种是系统内自上而下的纵向推动,如协同办公系统应用;一种则是地区内的横向推动,如“智慧城市”计划。这两种推进过程相互协调度不高。另外,我市电子政务管理部门职责不完善,还是过去的计算机“修理铺”,市直机关内的电脑、网络出现问题就叫是电子政务办的工作人员,还没有从计算机修理人员向管理人员转变。

2.5标准不一致

目前,电子政务的条块分割是我市电子政务建设面临的最大问题。目前,各县(特区、区)、各部门电子政务系统陆续建成,不同技术标准之间的冲突已经体现出来,如工商、税务、民政等部门的业务系统和我市的电子监察系统不兼容的情况。

3推进我市电子政务建设的对策建议

实施电子政务是信息化发展的具体体现,是推进“四化同步”建设的客观要求,如何适应从传统模式到现代管理模式的革命性转变,不仅对政府部门和自身建设具有重大意义,而且对整个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都将产生巨大影响。根据电子政务发展的趋势,结合我市电子政务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对推进我市电子政务建设的工作重点和急需解决的问题提出几点建议。

3.1加强信息资源建设,提升信息服务水平

“中国凉都·六盘水”网除了继续以政府业务为主,以公众需求为中心之外,还要加强对

现有资源进行分类、加工、整合的能力,根据办公自动化,内部交流,公众使用及企业经营等不同需要,不断扩大政务公开途径,密切政府和公众的交流,完善信息化建设咨询机构的管理,开展个各子网站评估,推进网站信息发布和更新工作,加强“政民互动”,“网上办事大厅”等栏目和电子系统终端的建设,各级领导干部要坚持“常上网看看”,当好政务建设的“带头雁”,时刻关注和回复群众来信,了解民意,从而对提高公众参政议政水平方面进行积极、有效的探索和尝试。在今后的电子政务建设中,应更多从面向公众的服务性功能来考虑,着眼于利市利民,针对不同人群的需要,及时把市民最需求的信息传递给他们,提高在线办事的质量和提升信息服务的水平。

3.2完善电子政务安全保障体系建设

一是建立统一有效的用户身份管理机制,防止未授权的用户使用信息网络接入办公自动化系统的计算机以及计算机的滥用问题;二是建立全面的安全保密系统,确保电子政务应用系统信息的保密性,解决信息和数据的存储、使用和传输保密等安全问题;三是养信息安全专业技术人员,清楚认识和维护网关防护产品和终端安装防病毒软件,抵御黑客或病毒入侵,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四是要从整体性上考虑网络安全建设,最大限度地保障电子政务网络的安全性。

3.3拓宽资金来源渠道,规范财政资金投入

一方面采取外包方式,在应用服务系统建设中引入社会民间投入,赋予开发企业特许经营权,开发建设应用服务系统。另一方面适当引入企业投资,在运作方式上采取合法招标方式进行,而政府在政策上给予适当支持和优惠政策,不断完善“六盘水信息港”、“中国六盘水网”等网站,为企业提供在线咨询、洽谈、信息等服务,推动现有企业延长产业链,不断增资扩产。同时要对财政资金的投入加强规范化的管理和信用体系的建设,使投入的资金能用到实处,避免出现盲目投资,资源浪费,“豆腐渣工程”等负面现象,严厉打击制假售假、走私贩私、骗税骗汇、侵犯知识产权等违法行为,为开发者,投资者创造一个安全、安心的投资环境。

3.4加强电子政务队伍建设,引入复合型人才

电子政务系统是一个人机系统,人员素质的高低对电子政务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加强电子政务人才队伍建设,培育专业人才的力度必须加大。一方面吸纳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到政府工作任职,充分挖掘和运用本市的人力资源,为政府提供强有力的智力和能力支持;加强电子政务工作人员的培训力度,针对性地开展教育,普及计算机网络知识及提高业务水平和操作技能。另一方面是根据各部门的具体情况,可以通过借调、跟班等方式,从各单位抽调人员到电子政务办公室工作,“以干代训”,为我市电子政务建设发现和储备人才。

3.5统一技术标准,实现信息共享

全市各部门之间要从大局出发,统一规划,统一技术标准和信息交换标准,建立流程顺畅、工作协同、上下一致、整齐划一的资源数据库。主要是“三个标准一体化”,一是技术标准一体化。电子政务系统的建设从系统规划、数据指标体系、系统平台设计等方面要遵循全市一致的建设标准规范,在技术架构层面统一规划和设计实现;二是业务服务一体化。对基础数据资源实现“同人同城同库”,通过业务整合,打破条线分割,统一规划建公文传输、协同办公、信息报送系统和劳动就业、公共服务、决策支持、注册登记等各类职能的业务系统,实现各业务之间的实时联动;三是管理监督一体化。对服务对象经办的各类业务全程轨迹留痕,统一规划电子监察、绩效考核和内部控制系统,提高办事效率、提升整体服务质量。

3.6强化业务管理,规范业务行为

一是在政府部门推行信息主管制度。信息主管不是一个主管技术的角色,而是进入管理层和决策层,担当行政业务和信息技术之间总协调的角色。市委办、市政府办和市电子政务办、市政务服务中心要密切配合,同抓共管,当好这个角色。二是对党委和政府业务的信息

处理作出规范要求,对信息的采集、加工、传递等全过程,都有固定运作程序和明确要求。三是在规范政府行为、依法行政、建立透明公开办事制度的基础上,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促进党委和政府的公文传递和业务管理的重组优化,从而实现党委和政府工作信息化。

3.7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形成良性机制

按照国家、省对电子政务建设的总体部署和我市电子政务的整体架构,建立和完善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和信任体系,加快全市性的数据灾难备份基础设施、信息安全测评中心、病毒防范中心、安全保障系统的建设,逐步健全安全管理体制和应急处理协调机制和电子政务监督管理机制;建立完善电子政务法规和标准体系,研究制定相关的规章和标准规范,建立健全电子政务法规和标准的实施机制。

主要参考文献

1.《南方都市报》,2004年版;

2.《六盘水市电子政务“十二五”规划》;

3.《信息资源建设》,主编肖希明,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4.《中国电子政务发展报告》,主编王长胜,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年版;

电子纸的现状与未来 篇6

下面分别介绍一下传统纸、电子显示器和电子纸的优势与不足。

传统纸的优势与不足是:轻薄、价廉、使用方便、不用电源、利于阅读、易于长期保存(一般是100~150年,甚至长达1000年以上)、印刷或书写后固定、产生的废纸可回用再生,但难以满足信息化社会的需求,又因为是利用化学技术的制浆造纸过程,所以对树木和环境造成很严重的破坏。

电子显示器的优势与不足是:信息易编辑、适于高速处理、反复使用、容量度大,但需要使用电源、“视觉舒适度”欠佳,又由于液晶显示器(LCD)采用的是透射式显示,故需要背光,且信息储存寿命有限(一般是10~15年,需要重新复制保存)。

电子纸的优势是:①可以反复重写。与只能一次“书写”的传统纸相比,它可以随时抹去、再次(甚至几千上万次)重写或录入。②阅读状况佳。即使长时间凝视,眼睛也不会感觉疲劳,且文字、图像清晰,无论从哪个方向看都没有变化,阅读舒适。③对比度高。它靠环境反射光线来显示,不需要背光,环境光线越强对比度越高。反射率是LCD的6倍,对比度是LCD的2倍。④能耗低。电子纸具有双稳态特性(加载电场前后都稳定),有画面记忆功能,画面不变化则不耗电,其耗电量大约只有液晶显示器的十分之一甚至百分之一。⑤高分辨率。可以达到200dpi(每英寸显示的点数量)的分辨率,实验产品分辨率更高。⑥超轻薄外形。具有超薄、传统纸张一样的质感,不需要背光模组,所以厚度通常为0.5mm,而LCD至少需要约2mm的厚度。⑦方便携带。它能够制成类似书、刊、报的形式,“可分可合”。与计算机相连后可即时下载各种信息。⑧环保,节省纸张。不仅可以节约印刷、发行、运输等成本,还可以去掉印刷环节,达到低碳环保的目的。⑨具备低成本的潜力。不需要背光模组,不需要严格的封装,采用溶液处理技术印刷是可行的。⑩基板灵活。可以是玻璃,也可以是塑料、金属等物质的表面。 视角广。由于是微球体结构,反射面广,视角可以达到180°,LCD需要附加特殊的调整才能达到120°。 电池寿命长。 比起TFTLCD(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更容易实现roll-to-roll(卷到卷)生产,而且装上软性基板就可变成可挠式显示器。 数字媒体容量大、便于检索。 电子纸的放大功能也使它更适合老年人和残疾人阅读。

电子纸的不足是:①量产产品响应速度慢,无法播放连续画面的节目。②目前只提供黑白屏幕,无法显示彩色内容。③成本高。其主要制程是比较难控制的化学工序,目前还需要靠大量出货来摸索提高生成率、降低成本的方法。④寿命较短。电子纸的使用寿命大约只有5~10年。⑤需要提供电源。

电子纸技术特征

目前国际上研究电子纸显示器技术的种类繁多,其中较成熟的电子纸显示技术可分为以下几大阵营:

电泳(EPD)。①E-Ink微胶囊。目前由E-Ink公司提供的微胶囊(Micro-capsules)式电泳技术是电子纸市场的主流技术。该技术的具体原理是将带电的白色氧化钛颗粒和黑色碳粉粒子封装在微胶囊中,并将微胶囊和电解液封装在两块间距为10—100mm的平行导电板之间,利用带电颗粒在电场作用下向着与其电性相反的电极移动的特性,绘制出黑白图像。② SiPix微杯。其原理是在尺寸相同的微杯中填充白色颗粒和着色液体,通过切换贴在微杯上的驱动电极的电荷正负来上下移动颗粒,使颗粒颜色和液体颜色交替显现。比起E-Ink的微胶囊技术,SiPix技术的反射率和对比度更高、价格更便宜,且能显示彩色内容。③电子粉流(QR-LPD)。普利司通采用独创的电子液态粉末(ELP)技术,将树脂经过纳米级粉碎处理后,形成带不同电荷的黑、白两色粉体,再将这两种粉体填充进使用空气介质的微杯封闭结构中,利用上下电极电场使黑白粉体在空气中发生电泳现象。由于QR-LPD电子纸屏幕需要使用高压驱动电子粉流体,因此耗电量比E-Ink的微胶囊技术和SiPix的微杯技术更大。

胆固醇液晶(CLCD)。胆固醇液晶是一种呈螺旋状排列的特殊液晶模式,通过添加不同旋转螺距的旋光剂,能够调配出红、绿、蓝等颜色。该技术的原理是将胆固醇液晶放置在两片水平基板中,在不施加电场的情况下,胆固醇液晶会倾向成平面螺旋型排列,在符合特定光波长的反射情况下,即可反射出具有色彩的光线。胆固醇液晶采用软性基板,安全性更高,同时也具有双稳态的特性和能耗低的优点,不过在手写识别和白色画面的表现上不及电泳。

微机电系统(MEMS)。工作原理是反射周围环境中的自然光,通过控制照射到显示屏中的光线,使其一个像素一个像素地反映出所需的颜色,实现彩色显示。采用微机电系统技术的Mirasol电子纸比电泳式电子纸色彩饱和度更高、反应速度更快,还比液晶屏幕更加省电。

电湿润(electrowetting)。该技术借助控制电压来控制被包围的液体的表层,通过液体张力的变化,导致像素的变化。采用电湿润技术制造的电子纸像素转换非常迅速,同时具有结构简单、省电、可用于柔性显示等特点,其亮度和对比度远超过现有的其他电子纸显示技术。

表1 电子纸技术特征比较

电子纸走近普通读者任重而道远。

虽然电子纸相较于传统纸、电子显示器而言优势明显,但要走近普通读者仍任重而道远。

首先,彩色显示解决方案尚未完全成熟。虽然采用双稳态向列液晶显示技术的电子纸依靠滤光片技术实现了彩色显示,不过这是以大大降低电子纸的分辨率和反射能力为代价的。而EPD电子纸虽然能够依靠改变内部颗粒的颜色实现彩色显示,但其电子墨水的涂抹与均匀分布仍是目前难以解决的问题。而目前电子纸虽然已经可以达到16灰阶显示,但是彩色显示的量产进度缓慢,而且与TFTLCD(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比较起来也不甚理想。电子纸固然可以有双稳态、能待机数周的优势,但其仅能以黑白灰阶显色,不利于多媒体视觉呈现,因此若是使用TFTLCD加上低功耗设计而使其使用时间突破12小时(可持续使用1天后充电),那么更具价格与显示优势的TFTLCD将可能成为系统商的另一选择。

其次,反应速度慢、成本高昂。目前,量产的技术中除微机电技术的反应速度极快外,大部分都有更新速率慢的问题。转换一个画面往往需要秒级以上,这样肉眼就能看到其扫描更新的过程,因此不适用于显示动态影像的播放,会给使用者带来极大的不顺畅感。而且,除电泳技术、胆固醇液晶与微机电技术拥有量产经验外,其余电子纸技术都尚处于试产阶段,成本更加高昂。即使拥有量产能力的电子纸技术厂商,与主流显示技术相较起来量产规模仍很小。现在同尺寸的模块价格,可能是TFT(薄膜场效应晶体管)的数倍且不具有彩色效果,相较于黑白STN(超扭曲向列型)价差更大。而且目前电子纸阅读器的价格本来就偏高,若采用彩色电子纸技术,其价格将超出现有的单/双色电子纸产品一倍以上。因此,如何降低成本促进应用的普及,是电子纸发展的一大课题。

对于缺乏主流及一定出货量的消费性或信息类电子终端应用产品,如手机或电子书阅读器,TFTLCD都是电子纸最强劲的对手。省电固然是电子纸很好的卖点,但对消费性或信息类电子产品,这却并不是决定性因素,除非其显示、阅读质量与节能省电特色一样突出,不然很难在消费性或信息类电子终端产品竞争中取得较全面成功。以目前应用最广泛的电子书阅读器来说,出货量虽持续增长,但比起手机、显示器、笔记本电脑等,却有很大的差距,其未来可能会同MP3一样,从一个独立装置变成某个主流装置的一项特色而已,因此市场规模存在限制因素。

电子纸阅读器所支持的阅读格式也很有限。在表2中,N代表不支持,Y代表支持,?代表不清楚。表2里有很多阅读器格式,每个的特性都不一样,而这五个基本特性,却没有一种格式是完全支持的。

表2 阅读器文件格式特性

目前,全球电子纸行业已经形成欧美企业领军、日韩企业紧随其后的产业大军,而国内相关核心技术产品研发仍是空白。它们在不断进行技术突破的同时,加紧在技术专利权方面“跑马圈地”。以公认技术最领先的E-Ink公司为例,在2006年一年中,就已经在电子纸方面获得了26项新专利,是2005年的两倍,并有超过100项已提出申请尚未获批的专利。E-Ink公司在其他许多国家申请了相关的专利,并估计以后将加快获得专利的速度。与此同时,随着电子纸产业化进一步加快,其实现技术规范越来越符合大规模批量生产的要求,成本也越来越低,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加紧电子纸业务的战略布局。而反观国内,目前相关核心技术产品的研发仍然是空白的,对比近年来崛起的一系列IT(信息技术)产业核心技术专利受制于人的现状,前景堪忧。

目前,电子纸行业缺乏统一标准。在国际上,以PDF为核心的数字纸张技术在很多行业里已不只是简单的应用了,一部分行业正在建立自己的标准。比如在档案领域就有专门的委员会把很多公司组织起来,做了一个叫PDF/A的标准,它要求所有的字都能够嵌入,且没有外挂,也许这使档案不那么灵活,但却能够使档案在很多年后不依赖于其他工具就能够阅读和使用。相应的工程设计的标准也在制定中,一部分不仅成为北美的行业标准,而且还有一部分已提交给ISO(国际标准化组织),旨在形成国际标准。而国内,各厂商间的标准不统一,使不同数字纸张间的数据交换不能进行,不同的行业甚至同一行业的不同单位之间也是诸侯割据,导致国内的合作无法完成,与国际的合作也无法实现,严重影响了电子纸产业的发展。因此,为了支持我国和外国公司进行竞争,为了推动数字纸张在我国的普及应用,必须尽快制定我国的数字纸张标准,包括数字纸张格式标准、DRM标准等等。同时,还要从长远发展的角度来规划标准。

此外,法律与认证环节仍有待进一步完善。电子纸张的应用有两个前提,分别是法律与认证环节。一个电子文件、电子报表的严肃性与权威性,必须通过其法律地位来加以解决,随着《电子签名法》的出台,困扰电子政务、电子商务活动过程中的电子签名认可度问题得到了解决,电子签名与纸质文件也具有同样的法律效应,电子签名产品进入市场的障碍也清除了。现在面临的问题是政府和企业的接受度,目前,北京、上海等发达地区可以接受电子纸张,而信息化建设较差的地区还不能接受。另一方面就是电子纸张应用一定要建立在认证的基础上,而现实却是《电子签名法》只对电子认证服务管理做了框架性规定。电子认证服务管理具体主管部门尚不清楚,政府将如何对国内的70多家电子认证服务机构和已发的上百万张数字证书进行平稳过渡管理,如何规定电子认证服务的法律责任等并没有说明。《电子签名法》虽然对第三方认证机构的准入条件做了要求,但是实践中还需要相关法规和具体的实施细则,包括对认证机构的准入和具体办法,认证机构的管理评级审计等。

产业链尚未形成。新技术的产生只是产业发展的基础,而由此形成产业规模则需要庞大的产业链支撑。从某些方面来讲,现在国内国外的技术差距不是太大,甚至有些技术比国际上还领先。在发展的初始阶段,即产业还没有形成规模和气候的时候,需要政府出台相关的政策来扶持。另一方面,相关的核心企业和下游企业也应该组成企业联盟,共同推进产业的发展。目前,国内基本上是“封闭式”发展,没有联盟,就形不成合力,因此制约了产业的发展。北美厂商团结起来形成产业联盟,并通过联盟推动电子纸产业及技术的发展,如Open eBook Forum(开放eBook论坛),它不仅组织各种年会,进行年度市场数据分析,还成立多个工作组和特殊兴趣小组,来制定各种标准文档和技术白皮书。因此,国内厂商唯有联合,才能最终形成产业规模。

商业环境尚不成熟。电子纸的发展应该与网络挂钩,做到随意存取。对于电子纸的信息如何实现随时随地快速下载,便捷、迅速地提供读者需要的信息,在对相应成熟技术要求的同时,获得相关出版商、内容提供商的支持也是至关重要的。此外,电子纸的使用及其配套设施的可获得性和价格如何,普通消费者是否能够承受,还有待市场的进一步检验。如果电子纸遭到计算机病毒的破坏,不仅发挥不出优点,就连传统纸的阅读功能都可能被毁坏掉。传统书籍除了内容,还可以有漂亮的印刷、装帧和独特的风格和艺术观赏价值,而电子纸又会带来什么改变呢?

电子纸要想在更多产业上有所发展,重点还是要突破一系列关键技术,包括:①开发低成本、高分辨率、合适对比度的器件及其生产技术;②进一步提高彩色显示性能,加快转换速度;③有机EL(发光电子板)要突破基板的气密性和封装技术;④液晶显示要解决基板弯曲对液晶分子排列的影响;⑤开发适用于柔性基板的OTFT(有机薄膜晶体管)技术;⑥使用打印机和提高纸张打印技术,例如目前研究的在纸张上涂抹特殊的液体,从而使之成为能够多次改写的纸张;⑦提高能够复制发光画面信息的复制技术等。

电子政务的现状论文 篇7

1. 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历程

1.1 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阶段

我国的信息化建设大概从1982年中央提出应对新技术革命的挑战算起。2008年国务院进行了机构改革, 之后全国各级地方政府也相继开展了政府机构改革, 一大批新的领导干部走上了电子政务管理岗位。2011年, 许多地方开展了“十二五”电子政务规划工作, 微博成为政民沟通新的渠道。

1.2 我国电子政务整体尚处在初步发展阶段, 特征表现:

(1) 信息化的政策、法律环境尚待完善。电子商务发展环境尚不完善, 社会信用体系尚未建立, 电子商务的发展所需要的政策、法律环境尚不完善。当某一方面问题成堆、社会反映强烈时, 才采取诸如大检查、大评比等方式谋求改进, 从而造成了很多问题。

(2) 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多层次性和不平衡性。由于我国各地的发展水平差距较大, 地区信息化指数高低相差太大。城乡之间、沿海和内地之间的差距仍有继续扩大的趋势。

(3) 我国电子政务的目标和出发点更具多样性。由于我国正处在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过程中, 政府对经济特别是对企业的管理方式要进行彻底的改变, 这些变化必然影响到政府政务的活动, 因此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目标更深层次的问题是如何进一步促进政务活动的变革。

2. 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现状

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 政府信息化的建设就开始围绕“通”进行, 而现今正逐渐过渡到“云”的建设。从网络的连通、数据的整合, 到云的出现与整合, 政府信息化的建设是一个漫长而又快速发展的过程, 正迈向新的里程碑。下面, 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现状作简要叙述:

2.1 电子政务基础建设现状:

(1) 政府门户网站的“媒体”功能已经基本成熟。

(2) 目前我国的网络建设采用的“区域管理和行业管理并存”的体系, 以纵向建设为主, 造成网络分离, 条块分割。这种网络结构错综复杂, 链路备份困难, 管理复杂, 带宽难以共享。

(3) 电子政务绩效评估存在的不足:立法滞后, 缺乏相应的规章制度。评估标准各异, 评估结果有待改进。

(4) 重建设轻管理的现象依然存在。电子政务效能难于发挥其有的效果。

(5) 电子政务高级人才缺乏。这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首先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经验不足, 时间不长, 高等院校里与电子政务相关的专业方向和课程设置不合理, 缺乏科学性和前瞻性, 培养出来的学生知识面不够宽, 适应和应用能力不强。其次, 电子政务课程教材体系不成熟, 新的务实的电子政务教程尚在进一步开发之中。再次, 一些政府为了出政绩, 只管建设形象工程, 不注重人才的培养, 导致电子政务复合型和应用型相结合的人才缺乏。

2.2 电子政务市场商机无限, 仍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势头

据预计, 到2012年我国云计算市场规模将达606.78亿元。“十二五”期间, 我国云计算产业链规模可达7500亿至1万亿元人民币。因此, 云计算在建设上还需要在方方面面进一步细化。

2.3 重视电子政务必须先从创造良好的电子政务政策法律环境入手

我国电子政务法律法规建设工作在摸索中前行。截至目前, 我国已颁布了近百个与电子政务相关的法律法规与规章条例。2001年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成立。2002年发布了《关于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指导意见》。200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正式实施。2006年, 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发布《国家电子政务总体框架》。然而, 电子公文立法空白, 效力难以认定。目前我国电子公文尚不具备与纸质公文同等的法定效力, 这已经成为无纸化办公和电子政务发展的瓶颈。问题如果迟迟不解决电子公文将继续停留在现有的水平, 难以有根本性突破。在欧美等一些发达国家, 数字证书具有法律效律, 可以作为法庭证据。

3. 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趋势

政府网站由偏重自我服务成功转为注重公共服务。智慧政府将成为智慧城市规划和建设的重点内容, 政府云和移动电子政务将兴起, 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的信息安全问题将受到越来越多政府部门的重视。

3.1 智慧政府将成为智慧城市的重要内容

“智慧政府”是指利用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数据挖掘、知识管理等技术, 提高政府办公、监管、服务、决策的智能化水平, 形成高效、敏捷、便民的新型政府。“智慧政府”是电子政务发展的高级阶段, 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手段。2012年, 将有越来越多的城市启动智慧城市规划编制工作, 一批经济发达的大中型城市将进入智慧城市实施阶段。在智慧城市规划和建设内容中, 智慧政府将成为重点。政府先行, 带动城市经济、社会领域的智能化。各地智慧政府的规划和建设的重点内容将包括智能办公、智能监管、智能服务、智能决策等领域。

3.2 云计算技术在电子政务领域的应用将开始兴起

云计算是一种基于互联网的计算新方式, 通过互联网上异构、自治的服务为个人和企业用户提供按需即取的计算。2012年, 云计算在政府数据中心、政府门户网站、政务信息资源整合等领域将逐步得到应用。一些政府部门将建设“政府云”平台, 提供云服务。在国家层面, 随着“金字工程”建设的深入推进和完成, 许多部委都建设了一大批业务应用系统。这些业务应用系统迫切需要进行整合、互联互通, 以实现各部门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另一方面, 一大批部委已经或即将进入数据大集中阶段, 部委数据中心面临超大规模数据处理和存储的问题。无论是信息资源的有效整合, 还是数据中心的高效运行, 都迫切需要引入云计算技术。在地方层面, 随着企业和社会公众对公共服务要求越来越高, 迫切需要通过政府门户网站提供“一站式服务”, 政府部门之间进行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也越来越显得尤为必要。为了应对超大的访问量和数据交换量, 采用云计算技术是明智之举。2012年, 将有越来越多的地方政府推行“机房大集中”, 把OA系统、邮箱系统、行政审批和电子监察系统等共性政务信息系统放在云服务平台上运行。

3.3 电子政务有效促进信息、业务、服务等各种资源的整合

公众对公共服务要求的提高, 直接促进电子政务建设者开始加强信息、业务、服务的整合, 实现横向和纵向业务协同, 建立随需应变的政府, 提供网络化电子服务。目前, 移动电子政务发展所需的受众基础和网络条件已经具备。IPHONE、ANDROID等智能手机以及IPAD等平板电脑越来越受到社会公众的青睐。2012年, 基于移动智能终端的电子政务应用将越来越多, 移动电子政务将掀起新一轮电子政务发展浪潮。

3.4 信息安全将成为电子政务建设的重点内容

目前, 中国信息安全面临严峻形势。我国电子政务系统中有大量国外厂商生产的设备, 这些设备使用的操作系统、数据库、CPU也大多数是由国外厂商生产, 做好信息安全防护工作关系到国家安全和政府工作的正常运转, 同时也关系到接受电子政务公共服务的公众和企业的切身利益。由于政府部门在行使职能中涉及大量保密信息和敏感信息, 保障信息安全是电子政务系统运行的基本条件。由于我国在信息产业领域缺乏自主可控的核心技术, 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促进应用创新的同时, 也将带来严重的信息安全隐患。对于移动互联网, 手机病毒等不容小觑。2012年, 针对政府云、移动电子政务、政府物联网等新应用的信息安全保障工作将成为电子政务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

摘要:本文结合电子政务的概念, 通过对我国电子政务发展历程及现状、取得的成绩和面临问题的分析, 展望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电子政务,发展现状,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潘华松.基于电子政务视角的政民在线互动机制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 2010.

[2]王长胜, 许晓平.中国电子政务发展报告2009:开发信息资源提升服务能力[R].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9.

[3]宁家骏.2009年电子政务发展新趋势[J].电子政务, 2009, (1) :9-11.

[4]王艳.电子政务助力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J].世纪桥, 2009, (7) :88-89.

电子政务的现状论文 篇8

一、电子政务及其发展现状

(一) 电子政务的概述

1. 电子政务的概念

电子政务是指政府机构运用现代网络通讯与计算机技术, 将政府管理和服务职能通过精简、优化、整合、重组后在互联网络上实现, 以打破时间、空间以及条块分割的制约, 从而加强对政府业务运作的有效监管, 提高政府的运作效率, 并为社会公众提供高效、优质、廉洁的一体化管理和服务。

2. 电子政务的特点

(1) 以改革政务流程为基础的人机结合的信息系统

电子政务是一个在政府业务流程优化的基础上包含计算机网络软硬件、政府工作人员、社会公众和企业在内的一个完整的人机结合的应用系统和社会系统工程。

(2) 以安全支撑体系为保障

安全是电子政务最为重要的基石, 电子政务的安全支撑体系不仅包括通过技术手段保证网络安全和信息安全, 还包括安全管理制度建设和对政府工作人员安全意识的培养和树立等内容。

(3) 以互联网络为基础运行环境

互联网络的发展, 使得广域的政府机构和众多的企业和社会公众能够通过方便、快捷、低成本的互联网络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协同工作, 并使得电子政务大大超越了作为一种政务运行平台所具有的价值, 它不仅会改变政府本身的业务活动过程, 促进政府业务流程的重组, 而且对整个社会及其相关的运行模式都会产生积极有益的影响。

(4) 建设应用效果依赖于政府各部门业务信息化程度

从发达国家的电子政务经验来看, 随着互联网络的发展, 使得政府能够利用互联网将政府的信息系统在技术和功能上向政府外部延伸和广域的互联, 初步形成电子政务的基本构架。

(5) 能够满足新经济条件下公众和企业对政府的新要求

随着信息社会和新经济的发展, 信息的价值越来越被广大的社会公众所认知, 公众对信息特别是政府信息的公开和增加政府透明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而互联网正好成为实现公众上述需求的平台。

(二) 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现状及初步成效

我国的“信息高速公路”建设虽然起步较晚, 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在企业、社会组织以及公民个人家庭的运用相对滞后, 但目前的发展势头很猛, 整体来看已取得了重要进展。突出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 以“金”字头为代表的多项工程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金桥工程是直接为国家宏观经济调控和决策服务, 通过建设政府的专用基础通讯网, 实现政府之间的相互连接, 主要是为提高外贸及相关领域的现代化管理和服务水平而建立的信息网络系统。21世纪初, 已实现了银行、外汇管理机构以及海关的计算机联网, 在关税管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2. 政府上网工程初具规模。

在“金”字系统工程取得重大进展的同时, 在全国普遍实行了政府上网工程, 向社会发布信息, 有的还开始提供在线服务。

3. 部分地区、部门在政府信息化方面已取得了显著成效。

在中央的大力倡导下, 各地在推动政府信息化方面正在全面起步, 如深圳市率先在全国建成了深圳信息网, 构筑起全市政府部门统一的公共通讯网络平台。尽管我国的政府信息化取得了重要进展, 但整体水平仍然较低, 尚属于电子政务的初始阶段。

二、我国电子政务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善对策

(一) 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几年, 我国电子政务取得了长足的进展, 但也存在着不少问题, 制约着我国电子政务的进一步发展。

1. 政府对电子政务的系统性及其在信息化建设当中的地位认识不够, 缺乏明确的发展策略

我国在发展电子政务方面存在不少错误认识。有的把电子政务仅仅当做政府部门的计算机化, 有的认为是简单地把电子政务等同于政府上网, 以上认识均没有把传统的政务工具同网络服务有机地结合起来, 对电子政务的系统性及其在信息化建设当中的地位缺乏认识。

2. 信息公开力度不够、业务功能简单、建设缺乏统一规划

各级政府在进行项目建设时各自为政, 步骤不协调, 难以形成共同建设的合力。部门和领域之间信息割据、网络不能互联互通、信息不能共享、低水平重复建设。

3. 信息安全问题

政务活动关系到党政军各部门、国民经济各系统乃至整个国家的最高利益。安全是电子政务建设应该考虑的首要建设原则。政务内网可以实现物理隔离, 但政务外网经常要面对黑客、间谍的攻击。信息系统的安全需要从技术、管理等多个方面来解决, 一旦安全不能保证, 政府自然不敢把重要的信息发布、业务处理放到互联网上。

4. 保障电子政务发展的法律、法规还不完善

我国在保护电子政务信息安全方面的电子政务立法相对滞后。目前电子政务的法律法规很不健全, 只是由行政机关对互联网管理出台了一些限制性的行政法规, 政府信息化缺乏基本的法律和制度保障。

5. 信息鸿沟

在电子政务建设和发展中存在信息鸿沟。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在信息基础设施、公民信息素质、电子政务的建设和普及方面还有差异。而在信息时代, 如果电子政务在建设过程中不能保证人们在信息获取方面的平等, 将进一步拉大社会各阶层之间差距。

(二) 改善对策

为推动电子政务的发展, 解决面临的问题, 学习和借鉴美国发展的成功经验, 结合我国的发展现状可以采取以下几个措施:

1. 增强认识, 以电子政务促体制改革

各级领导要提高对电子政务重要性和建设目标的认识, 围绕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总要求, 紧密结合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全面推进电子政务, 切实发挥电子政务实效, 提高行政效率, 提高公共服务水平。通过电子政务应用, 促进政府职能转变, 加快建立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 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2. 统一规划, 整合资源, 加强建设

电子政务建设必须按照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 制订总体规划, 避免重复建设。相关技术、标准、协议和接口必须遵循国家和省的有关规定, 对已有的网络基础、业务系统和信息资源, 加强整合, 促进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 使有限的资源发挥最大效益。

3. 高度重视信息安全

在国家安全战略、法规、政策和方针指导下, 积极防御, 综合防范, 坚持信息安全保障与信息化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发展。逐步制定电子政务信息安全规划、安全策略和解决方案。

4. 加强立法, 建立规范

根据信息技术发展迅速的特点, 不断及时增补和修改现有政策法规。按照“急用先行、成熟先上、科学先进、切实可行”的原则, 继续完善电子政务标准规范, 为互联互通、信息功能共享、业务协同提供支撑, 并强化遵循应用标准的意识。

5. 加大落后地区的信息化建设和教育投入力度

电子政务不但要考虑建设, 还要考虑让更广泛的人民群众来参与使用。加大西部地区信息化建设和教育的投入力度, 既有利于这些地区的电子政务建设, 也有利于帮助人民群众掌握获取信息资源的基本技能。

三、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趋势

(一) “以民为本”的理念将深入人心

“以民为本”的服务理念既代表着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方向, 也是电子政务建设应遵循的基本指导思想。今后的发展趋势, 一是关注门户网站的建设;二是关注外网建设;三是发展多终端接入, 为老百姓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

(二) 政府信息资源共享将受到高度重视

在我国, 政府各部门掌握着全社会80%的信息资源。在构建服务型政府的过程中, 必须促进政府垄断的信息资源实现开放和共享, 解决信息资源的部门垄断问题, 进行专门规划, 把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到真正的高度, 让其最大限度地为公众服务, 成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三) 电子政务的安全问题将得到改善

据统计, 我国各级政府网站仅在2005年就被篡改网页2027次, 比2004年多一倍, 而且还未包括隐蔽的篡改行为。2006年网页篡改就发生13000多次, 其中1/6攻击对象为政府网站。电子政务的安全问题涉及到国家主权、国家安全, 已受到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 必将得到进一步改善, 应从三方面来考虑, 即以法律为保障、以技术为援助、以标准为指导。

(四) 协同政务将成为电子政务发展方向, 将与政府改革相互促进

所谓“协同政务”, 就是以政府工作人员的协作为核心, 强化政府信息资源共享、政府工作流程的优化及政府信息化系统应用的集成。电子政务通过信息通信技术使得政府能够根据公众的个性化、多样化的服务需求, 提供有针对性的专业化服务, 其次, 可以强化对政府的监督, 增加政府的透明度。电子政务的发展使得信息迅速、有效、开放, 使“黑箱”操作难度增大, 促使公务员队伍趋向公正廉洁, 达到依法行政。

(五) 电子政务的绩效评估体系趋于完善

近年来, 我国的政府网站数量不断增多, 成绩显著, 但网站的利用率不高, 这就引发了电子政务的效益问题。能否尽快建立完善的电子政务绩效评估体系, 直接关系到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成效。所谓电子政务绩效评估, 就是运用科学的方法, 对电子政务建设的投入和产效 (产出和效益) 所做出的客观、公正和准确的评判。

(六) 城乡协调发展将成为建设重点

新出台的《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中提出, 要“逐步在行政村和城镇社区设立免费或低价接入互联网的公共服务场所, 提供电子政务、教育培训、医疗保健、养老救治等方面的信息服务”。由此可见, 相对城市而言, 乡村的电子政务有着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使每一个人都具有获得政府电子服务的权利, 尤其是那些非常关键的服务, 例如教育、社会保障、政治选举等, 必将成为电子政务发展的努力方向。

尽管电子政务代表了政务实施发展的趋势和方向, 但是建立和完善电子政务系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工程, 加上我国现有的条件所限, 制约因素客观地存在并产生作用。因此, 电子政务建设的道路不会是一条平坦的道路, 任重而道远。需要正确分析、判断形势, 科学合理地决策, 并充分利用一切国内外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 经过各界人员共同努力, 一定会使我国的电子政务建设健康发展, 建成有中国特色的电子政务。

参考文献

[1]姚国章.我国电子政务发展回顾与展望[J].信息网络, 2004, (7) :42-48

[2]蔡立辉.当代中国电子政务:反思与走向[J].中山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5, (3) :72-75

[3]汪玉凯.中国电子政务的体制障碍及2005年趋势分析[J].信息化建设, 2005, (11) :16-18

电子政务的现状论文 篇9

1.1研究背景

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现在, 中国电子政务已经发展了近30年。如今, 中国在电子政务方面已经取得初步的成效。广州市政府部门开展信息化的时间比较早, 在电子政务领域进行了较多的探索, 应用时间比较长, 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经验。

1.2研究意义

对电子政务进行研究有利于促进广州市电子政务发展战略与策略的完善, 实现广州市政府行政体制的改革, 加快广州向服务型政府建设的进程。本论文对与电子政务相关的类似课题研究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和指导意义, 也对文学理论自身发展有促进作用。

2 广州市电子政务建设现状

2.1 电子政务并没有在公众中普及

面向公众的电子政务, 实际上并没有真正走近公众。大多数公众仅是通过电子媒体知道电子政务, 并且对其仅仅停留在概念认知层面。要想电子政务发展迈上新的台阶, 不能仅仅只是政府部门自己唱独角戏, 相反, 需要普及, 否则, 电子政务的深入发展永远只是一个空口号。

2.2 公众对电子政务存在兴趣

公众并不排斥电子政务, 反而对电子政务充满着兴趣, 就如同儿童对新玩具充满好奇心一样。虽然电子政务引入中国, 在广州建设发展已有一段较长时间, 但对于公众来说, 仍是一项新事物。

2.3 电子政务的实用性不足

虽然广州市政府部门已经建立起相应的电子政务网站, 但是目前不少电子政务网站停留在信息查阅、表格下载的阶段, 而且信息更新缓慢, 这种服务水平是远远低于公众的要求的。为民所思, 为民所为, 这是电子政务建设者接下来应该思考的方向。

2.4 电子政务发展不均衡

水桶中最短的木板将决定水桶的容量, 电子政务的发展也是如此。当前电子政务发展的不均衡, 政府一味追求广度, 使得电子政务网站如同野草遍地生长, 呈现出一种欣欣向荣的假象;同时, 电子政务的相关法律建设一直停滞不前, 网络安全方面的问题也是如此。

3 广州市电子政务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3.1 重电子忽政务

实现电子政务网络就是要求信息技术能够保证社会需求, 相关信息技术手段是绊脚石, 但关键在于“政务”的实现。目前, 依赖“电子型”的建设模式已经捉襟见肘, 暴露出种种问题和弊病。因此, 完全依靠技术上的手段是根本不可能继续电子政务的发展, 就好比一辆马车, 两个轮子一边大而一边小, 注定是要翻车的。

3.2 实用性较低, 广度和深度待加强

广州市许多电子政务网站网络重复建设现象十分严重, 这造成网站内容简单重复, 实用性大打折扣, 既浪费了资源, 又不利于信息的整合和分享。而且众多网站并不及时更新, 出现无人维护的现象。

3.3 安全威胁

公众十分关注政府网站如何保障个人信息的安全, 一旦个人信息泄露了, 如何处理, 如何赔偿损失, 这里折射出电子政务在立法方面的滞后。目前, 行政机关只是对互联网管理出台一些限制性的行政法规, 这是远远不够的。

3.4 宣传不到位

广州市政府部门对电子政务的宣传力度很大程度影响着公众是否选择使用电子政务平台。结合前人学者的研究, 笔者发现政府部门对电子政务的宣传方面的财政支持力度不够, 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而一味地在技术方面提供财政支持。

4 广州电子政务深化发展的策略

广州电子政务的发展正步入深水区, 能否妥善且实际地解决当前所遇到和即将发生的问题, 是关系到电子政务建设的成败。广州市推进电子政务建设的策略主要如下。

4.1 推动政务信息资源共享

新加坡政府曾经按照“一站式”服务模式建立统一电子政务应用平台, 消除了信息孤岛的现象。可以借鉴新加坡的经验, 在广州市社会保障信息系统数据中心的基础上扩展建设广州市统一的电子政务数据中心, 为跨部门业务系统的建设运行, 提供数据交换共享服务, 促进政务信息资源深度利用。

4.2 加大政府信息公开力度

通过此举来丰富公开的信息内容, 进而提高公开信息的质量, 增加信息公开的及时性和准确性。更重要的是要完善政府信息网上公开制度, 统一流程和规范, 进一步加强财政资金、人事任免、公共安全事件信息的公开。

4.3 推进网上互动

注重民意收集与信息反馈, 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随着互联网的普及, 可以进一步发挥互联网作用, 扩宽互动渠道。例如, 使网上信访、领导信箱等互动栏目的常态化和规范化;优化百姓热线的功能;定期对电子政务网站进行绩效评估和考核, 对考核不达标的网站进行改正, 提高政府网站服务能力。

4.4 优化网络环境

政府搭建电子政务系统时, 要选择安全可靠的平台, 并采用先进的技术保护公众的个人信息和网络平台的安全;同时, 改进政府部门的监管机制和改善网络环境, 政府网站应用服务要以社会公众为中心, 并且不断提高网上办事事项的办事指南、表格下载、网上咨询、网上申请、结果反馈等5项服务功能的覆盖率。

4.5 加大对电子政务的宣传

通过宣传能增进公众对电子政务的认识, 鼓励公众积极参与。在日本、韩国、新加坡3个国家的电子政务建设过程中, 把“以公民为中心”的服务理念贯彻到整个重负的工作中去。广州市同样要充分利用媒体宣传电子政务的作用和意义, 展现出电子政务的优越性, 让公众真正认识电子政务, 从而提高公众的参与意识。

4.6 加强电子政务法规和标准规范建设

健全政府信息公开、政府网站管理等方面的法规和制度;在国家电子政务总体框架基础上, 制定广州市电子政务总体框架;建立广州市电子政务标准体系, 明确标准制定原则, 分步制定标准规范。

摘要:随着全球政府信息化浪潮的到来, 中国积极努力地采取措施与之相适应。本文通过对广州市的电子政务现状进行调查研究, 对广州市电子政务当前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剖析和客观评价;同时, 对广州市电子政务建设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独到见解和解决措施。

关键词:电子政务,现状,问题

参考文献

[1]姚国章, 胥家鸣.全球电子政务发展现状与趋势[J].电子政务, 2009 (12) .

[2]周成兵, 薛刚.国外电子政务信息资源整合模式及启示[J].电子政务, 2013 (12) .

[3]何萍.中外电子政务建设之比较[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7 (3) .

电子政务的现状论文 篇10

1.1 电子政务的定义

电子政务是一种全新概念, 其伴随着互联网和电子商务等新兴事物而出现, 是由英文Electronic Government翻译而来。电子政务的概念具有丰富的内涵, 各组织、学者基于不同的视角对电子政务形成了多元化的认识。笔者较赞同金江军和潘懋 (mao) 对于电子政务的定义:电子政务是政府机构运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 将内部和外部的管理和服务职能进行无缝集成, 在政府机构精简、工作流程优化、政府资源整合、政府部门重组之后, 通过政府网站将大量繁复的行政管理类日常事务按照设定的程序在网上实施, 从而打破时间、空间以及部门分割的制约, 全方位地为社会以及自身提供一体化的规范、高效、优质、透明以及符合国际惯例的管理与服务[1]。

1.2 电子政务的特点

注:7*24指每周7天, 每天24小时

电子政务的特点表现在其与传统政务之间的区别 (如表1所示) 。从表1可看出, 电子政务是一场划时代的变革, 其特点是:转变政府工作方式, 提高政府行政效率和工作能力;提高政府科学决策水平, 进一步发扬民主;优化信息资源配置, 充分利用信息资源;借助信心技术, 降低管理和服务成本;强调“以客户为中心”的政府服务[3]。

2 唐山市电子政务发展现状

唐山市电子政务的发展, 首先得益于唐山市雄厚的经济基础。电子政务发展的先决条件是改变硬件设备的落后状况。唐山市优越的地理位置以及重工业基础促进了本市经济的快速发展, 使其跃居河北省首位。目前, 唐山市电子政务办的服务器足以支撑全市政府单位网上办公, 是整个河北省较为先进的网络硬件设备。其次, 唐山市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是电子政务发展的重要因素。唐山市现任人民政府市长陈国鹰同志曾担任河北省信息产业厅厅长和河北省信息化工作办公室主任职务, 深刻了解电子政务的重要性。因此, 他上任后, 从各方面大力推动唐山电子政务的发展。

虽然唐山市电子政务有优越的发展环境, 但其发展并不令人满意, 仍存在着一些问题。

3 唐山市电子政务发展存在的问题

3.1 缺乏整体规划和统一的标准

唐山市电子政务的发展整体上缺乏合理的规划, 主要表现在各级政府和部门各自为政, 管理体制分块。同时电子政务的各部门订立的标准各不相同, 造成内容分离、业务重复的弊端。因为没有统一的标准, 各部门经常出现业务不能对接、系统不支持、数据不兼容、系统管理混乱无序等问题, 造成资源的浪费, 并给政府工作带来极大的不便。

3.2 政府公务人员的消极抵触

电子政务是完全区别于现行管理模式的一种新的管理模式, 电子政务的实施不但要改变政府硬件设施方面的落后状态, 而且也要改变公务人员传统意义上的思维方式和工作理念。有些政府公务人员对电子政务认识不足, 认为只要把传统的事务搬到网上就实现了电子政务;还有些公务人员习惯于传统的办公模式, 至今不会使用或不愿意使用计算机和网络处理办公事务, 难以适应电子化给传统政务办公方式带来的革命性变革, 产生抵触心理。

3.3 政府人员对计算机知识掌握不充足

电子政务的发展离不开技术人员, 政府人员的信息素养以及应用能力的高低, 是电子政务能否实施的关键。公务人员除了了解政府公务的办公流程外, 还必须具备熟练的计算机操作能力, 要能够借助计算机处理政务和为人民服务。虽然这几年, 唐山市大力吸纳了很多年轻人员, 他们能很熟练地使用计算机, 但是仍有少数年龄偏大的工作人员不会使用计算机, 无法满足电子政务发展的需要。

3.4 政府网站更新不及时

虽然唐山市早已建立政府门户网站, 但是它并没有充分发挥其作用, 特别是一些区县政府网站, 存在着信息更新不及时、服务功能不健全、信息时效性不强等现象。县区政府没有正确认识到信息及时更新的重要性, 没有指定专门人员从事信息更新和发布的工作, 因此公众不能及时了解政府的决策。另一方面, 很多政府网站对政府工作计划、财政信息等关键性政务信息公开程度不够;且信息来源庞杂, 由于缺乏政府信息的来源, 公众转而依赖大量的转载文章, 无法保证公开信息的权威型。

虽然唐山市电子政务发展存在许多问题, 面临种种困难但只要政府因地制宜, 从以下几个方面改进, 唐山市的电子政务会取得辉煌成绩, 在各地方城市中处于佼佼者: (1) 提高政府公务人员对电子政务的正确认识, 大力宣传电子政务的重要性以及发展趋势, 减少公务人员的抵触情绪; (2) 及时更新政府网站, 确保公民迅速掌握政府的政策和动态; (3) 唐山市政府部门应该适当引进, 既了解政务流程, 也熟练掌握计算机技术的综合性人才。总之, 唐山市政府应该努力为电子政务的快速发展创造良好氛围。

摘要: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发展, 互联网技术在各行各业广泛应用, 互联网技术与政府工作相结合, 催生了一种全新的办公模式——电子政务。研究唐山市电子政务发展现状和问题有助于唐山市积极响应国家信息化的政策, 充分利用先进的硬件设施, 加速构建唐山市政府与人民之间的桥梁, 尽早实现阳光政府和透明政府。

关键词:互联网,电子政务,传统政务,信息

参考文献

[1]张如平.新疆电子政务发展现状, 存在问题及其对策[J].新疆社科论坛, 2012 (2)

[2]张彬.中国电子政务发展的三大制约因素[J].电子政务, 2006 (5)

[3]肖拥军, 姚磊, 李宏伟.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研究[J].中国信息界, 2012 (2)

[4]吴鹏.面向电子政务的地市政府门户网站研究[D].天津大学, 2005.

[5]张基温.张展为.电子政务导论[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8

[6]周菁.电子政务管理[M].北京:研究出版社, 2010

[7]洪毅, 王长胜.中国电子政务发展报告 (2011) [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0

电子书包发展的现状、困境与出路 篇11

摘 要近年来移动终端技术逐渐应用在基础教育数字校园信息化建设中,伴随着云计算技术的发展成熟,一个新型的教育中端产物——电子书包出现并显示出强大的优势,“无纸书籍”学习的新时代推动着电子书包悄然迈入教育殿堂,并快速发展起来。然而由于技术和观念上的问题与挑战,电子书包的发展面临着多重困境,亟需探寻进一步发展壮大的出路。本文在对电子书包进行概念界定的基础上,着重探析当前教育背景下电子书包的发展现状以及面临的几大困境,从而为电子书包的持续发展和实际应用提出思路。

关键词电子书包 现状 困境 出路 发展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个人数字终端设备迅速普及到社会的各个领域以及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教育领域也不例外,电子书包应运而生,成为教育领域一项影响深远的新兴技术。1999年新加坡的德明中学是全球首个试验电子书包的学校[1]。电子书包因其低碳环保、便于携带、即时多方位的优势大大改变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随后法国、日本、美国、韩国以及马来西亚开始试验性推广电子书包。我国电子书包工程起步较晚,上海市虹口区的8所学校于2010年11月率先试点“电子书包”[2]。

总体来看,我国电子书包的发展水平较低,面临着各种问题,如教育教学资源匮乏、全社会的公共信息服务体系覆盖率低、缺乏规范的政策引导与统一的技术标准,因此目前还没有成功的电子书包应用案例。然而,电子书包将成为教育信息化、课堂教学数字化的重要推动器,有着极大的应用价值和广阔的发展前景,须关注电子书包的推广问题,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有效融合,加速教育信息化改革的步伐。

一、电子书包概述

1.电子书包的概念界定

相对于国外将电子书包定义为一对一数字化学习环境下的学习工具而言,我国对电子书包概念的界定非常模糊,有人认为电子书包是电子书发展为平板电脑学习,也有人认为电子书包可以实现随时随地的移动式全方位学习。实际上,电子书包不仅仅是书本知识的电子化、平板化、移动化,还包括工具、资源以及信息教育环境的方方面面。具体来看,电子书包是一款依托个人电子终端、以教育云资源为载体,通过数字化学习系统平台来进行课堂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以不断提高中国教育信息化的产品。因此,电子书包指的是由学习内容、移动终端和服务平台构成的数字化书包,也是当前正在研究发展的一种集教学资源、硬件设备、教学环境、教学系统于一体的新型教学模式与形态,通过丰富的教育信息化功能,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学习和生活,还可以更好地与家长沟通,实现教学改革。

电子书包的发展还需要这四个方面的跟进:学习终端选择、与终端相连的网络服务平台、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和数字出版业。一方面,电子书包须实现读写功能和及时交流功能的学习移动阅读器,以及提供一个完善的校园数字资源和管理平台。另一方面,电子书包还应包括大量丰富的优质网络教育资源的共享,并需要数字出版业提供有效的教育资源。

2.电子书包的意义

电子书包抓住科学信息技术进步带来的契机,促进高科技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相结合,对当前校园数字化资源建设和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是电子书包具有便携性,不仅通过数字虚拟空间实现纸张使用的环保性,还可以多维度、形象直观地实现教育知识的呈现和展示,有助于随时随地获取丰富的教学资源。二是电子书包将会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电子书包可以不受时空限制地开展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类似一对一的教学方式便于教师因材施教、寓教于乐,极大地促进师生和生生之间的交互,活跃课堂气氛,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3]。

二、电子书包发展现状分析

电子书包由电子书发展演变而产生。自电子书包的概念提出以来,许多国家便进行了试验,如马来西亚在学校推行E-book试验计划,美国英特尔公司探索开展1对1电子书包使用学习项目。电子书包顺应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趋势,正在不断发展壮大。

1.电子书包发展仍处在试验的初级阶段

首先,电子书包的应用需要依托功能强大、基础完善的网络信息系统。虽然我国“班班通”项目、“校校通”工程让多数学校及教室都拥有多媒体教学设备,但是“无线校园”、“无线城市”的建设仍不够完善,网络堵塞现象比较严重。在当前的校园网络教室不能维持几十个学生同时畅通上网,实现电子书包的基础条件仍不完备。其次,电子书包依托的数字化学习平台教学资源仍不系统规范,针对性、科学性不强。

2.电子书包应用技术不成熟且成本高昂

电子书包发展十多年来,电信运营商、电子信息厂商、出版单位等各种相关产业、部门积极进军电子书包市场[4],由此在市场上产生了一批诸如方正、英特尔等知名电子书包品牌。但是当前市场出现电子书包内容单一重复、内容呈现形式落后、设计制作技术不够成熟且成本过高的问题,不利于大面积的普及和推广。

3.电子书包的发展缺少相应政策法规的引导

当前电子书包的市场混乱,亟需教育市场的监管和政府相关政策法规的引导来规范电子书包应用的研发。同时,电子书包还需要现代教育方法的引导。由于电子书包试验时间较短,许多教师对电子书包缺乏深入的了解,而当前教师队伍的信息化程度远远不够,所以目前电子书包缺乏教师对学生的亲身检验经验。

三、当前电子书包发展的困境

1.电子书包需求导向产业化,技术标准不一

电子书包的出现已经成为产业推动的结果,而不是以教育需求为导向,电子书包教育新技术不应沦为产业的附庸。电子书包市场乱象丛生,各种相关产业、部门都迫不及待地想从电子书包这个新兴教育信息技术产物中分一杯羹,赚取丰厚的利润,如英特尔、汉王等电子信息厂商和中国联通、中国移动等电信运营商纷纷研究开发电子书包应用,不断进行自身电子书包品牌英语的推广。

可以说,当前电子书包被市场推着走,逐渐脱离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需求本身,已经成为产业推动的结果,成本抬高,电子书包成为一个昂贵的学习工具。然而,这不利于电子书包的最终推广,比如在大多数的农村地区,几乎不可能实现电子书包应用的推广和使用。此外,电子书包现有的技术发展仍不够成熟,不能形成统一的研发标准,这样导致教育信息平台软件资源分散零碎,且缺乏适用和高质量的学习资源,以及长期持续的信息资源的更新、补充机制。

2.电子书包影响身心健康,不能草率推广

电子书包不仅存在市场不规范、技术标准不统一、教学资源内容不完善等问题,还存在电子设备自身必不可免的硬伤。一是电子书包硬件多用平板电脑或电子阅读器,因此长时间或强光下使用电子屏幕阅读不仅会引起视觉疲劳、视力损伤,还会产生严重的电子辐射,对学生的身体健康造成一定影响。二是由于少年儿童自制力相对较差,如何监控孩子使用电子书包时的在线网络行为,防止电子书包产生分散学生注意力的负面效果将是无法回避的问题。三是电子书包可能影响学生的书写能力。电脑、手机等电子产品的普及导致出现了对网络、电子产品产生依赖性的负面效应[4],而电子书包的使用是否会大大减少学生执笔书写的机会,更加削弱学生的手写能力也是电子书包发展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3.传统的教育体制限制电子书包的推广

不改变教育体制,无法实行电子书包的推广。电子书包作为一种新生事物,犹如一把双刃剑,不仅会带来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变革,还会对传统的教育体制产生冲击。电子书包要实现信息技术标准化、教育资源开放化,必须建立起教育教学制度的新秩序。当前碎片化的电子书包数字信息资源内容反映出我国现有教育体制下特殊市场矛盾所导致的市场需求,即当下的基础教育以应试教育选拔人才为主要任务,忽视了教育本身滋养学生领悟和思考能力的意义,导致各类教辅书泛滥,也导致了电子书包从诞生至今发展成为整合诸多教辅资源的数字集成器以及电子题海式的产品。因此,电子书包出现了缺乏有效内容资源、缺乏特色和竞争优势等问题。如果应试教育体制不进行改革,电子书包难以避免沦为“电子题海”。

四、走出电子书包发展的困境

1.深化教育体制改革,以带动教育水平提升

首先,要深化教育体制改革,从教育的真正需求出发,从应试教育中走出来,实事求是地根据实际教育教学情况,缩减标准化的教学大纲、课程规模,缩减标准化考试范围,真正实现为中小学生减负,而不仅仅是用电子书包为学生减负,应以体制改革先行带动教育水平提升。

其次,要搭建完善的信息化教学环境。我国要实现电子书包的普及及应用,应加快教育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个人数字化系统终端设施的普及率,通过“校校通”等全国性普及工程,不断推进信息化、数字化校园建设,加快建设覆盖城乡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信息化体系,并不断创新运行机制和管理模式,促进教育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现代化。

最后,还应建设丰富的数字化学习资源,创新网络教学模式。一方面要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开发与应用,建立开放的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丰富数字化学习资源,另一方面还应引进国际优质数字化教学资源,促进优质教育资源普及共享,教师可以通过电子书包信息平台进行教案课件的设计、制作。

2.优化学校管理方式,推动电子书包的推广应用

首先,电子书包的推广和应用依托学校教学研究管理、学生工作管理等管理服务的“数字化”平台建设。信息化平台的研发和建设为学校管理方式的优化与创新创造了有利条件。结合现代信息技术虚拟空间和传统实体空间的优势,学校一方面可以通过优化教师资源配置与管理,提升教师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实现学校优秀教师资源的培养和有效利用。

其次,可以针对不同的阶段、不同的学生及教学情况采用不同的班级管理模式,利用管理系统监控和规范学生电子书包课堂的使用。同时,还可以通过教学评量、教学奖励相结合提供个性化的教学辅助策略,打造出更高效、更人文的学校管理方式,推动电子书包在教学实践中的发展和完善,使之能够更好地为每位学生服务。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电子书包实现家庭作业的收发,并促进家校互动。

3.融入电子书包,变革课堂实践方式

首先,教师可以依托电子书包资源来组织教学、丰富内容,在课堂教学中促进沟通,完善现场教学的不足,并在课后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延伸现场教学互动活动。比如学生使用电子书包完成每天布置的作业后,电子书包系统可以完成自动检查正误,让学生进行评测、修改、上传[5],老师只需进行有针对性地抽查讲练,这样不仅可以让孩子自主独立地进行学习,还可以间接减少老师和家长的工作量,让学习变得轻松有趣。

其次,教师可以通过电子书包变革教学活动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设置抢答功能,让学生分组或单独抢答问题,这样不仅增加了教学活动的趣味性,充分调动起学生参与课堂练习的积极性,还能让学生对这样独特的课堂教学印象深刻。

随着我国教育信息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发展电子书包已是大势所趋。发展成熟完善的电子书包不仅能实现教育信息资源以及新型教学模式的共享,还能不断促使学生的学习行为和教师的教学行为发生变化,从而促进教育体制的改革,不断缩小学校、教师基础性差异。我们应该关注电子书包发展中面临的问题,不断加快电子书包的推广和应用,探索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而电子书包的进一步发展需要政府部门因地制宜地组织和实施电子书包的开发与利用,从教育体制、学校管理方式以及教师教学方式出发,为电子书包探寻一条持续壮大发展的出路,促进教育现代化水平的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 管珏琪,苏小兵,郭毅.祝智庭电子书包环境下小学数学复习课教学模式的设计[J].中国电化教育,2015(3).

[2] 刘艳斐.纵观“电子书包”发展十年[J].教育教学论坛,2013(10).

[3] 刘倩楠;陈伟杰.我国电子书包现状的分析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3(12).

[4] 彭丽喃.公共图书馆介入电子书包工程的必要性及其应对之道[J].图书馆建设,2011(5).

[6] 张少元.现实与超越:电子书包发展的人文之路[J].编辑之友,2014(2).

[7] 刘倩楠,陈伟杰.我国电子书包现状的分析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3(12).

[8] 张少元.现实与超越:电子书包发展的人文之路[J].编辑之友,2014(2).

电子政务的现状论文 篇12

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 使人们的日常生活在各个方面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从电子邮件、BBS、即时通讯工具、微博、微信改变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模式、交流沟通的模式以及生活的模式, 到亚马逊、阿里巴巴、淘宝等电子商务平台改变了传统商品流通模式、企业贸易模式、公众购物模式, 信息技术已经深入了政府管理和服务业务细节。电子政务作为信息时代的新生事物, 已成为政府管理和服务的新的模式。但电子政务不是电子和政务的简单组合, 它需要变革传统政务办事方式和政府的管理体制, 需要采取政府管理创新和组织再造的方式来促进电子政务的实施。因此, 对于电子政务实践与研究是具有较大社会变革意义的。

2 相关知识介绍

2.1 微信及微信公众平台介绍

微信作为一种新的即时通信产品, 从开始就备受各界关注。它使得智能手机作为用户终端, 摆脱了计算机终端不便携带、不能随时连接的困扰, 实现了用户间即使可以发送文字、图片、语音、视频等多种媒体信息, 具有移动性、即时性、零资费的跨平台等特点。目前, 用户数量已突破了7亿, 成为目前国内最为流行的移动式社交工具。

微信公众平台是腾讯公司2012年8月推出的基于微信的新功能模块。通过这一平台, 个人、企业和政府部门都可以打造一个微信公众号, 并实现与特定群体的信息交流与互动。微信公众平台已成为企业、媒体、公共机构、明星名人、个人用户等, 继微博之后又一重要的运营平台, 也有各级政府和机关开通了政务微信公众平台, 为用户提供各类政务服务。

2.2 电子政务介绍

电子政务一词来自英文Electronic Government, 国内常翻译为电子政务, 其字面上意思可以简单的理解为使用电子的手段来处理政务。更加准确的解释是, 电子政务是在现代计算机、网络通信等技术支撑下, 政府机构日常办公、信息收集与发布、公共管理等事务在数字化、网络化的环境下进行的国家行政管理形式。

2.3 引入微信公众平台的电子政务介绍

一个完备的电子政务系统通常由若干层组成, 以实现对电子政务运行、网络控制、信息交换、数据资源以及网络安全、网络设备的统一管理。电子政务系统需要搭建基础网络平台、系统支持平台、综合信息资源库共平台、安全支撑平台, 政府机关门户网站与信息发布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与公文交换系统、网上行政服务与并联审批系统、决策支持与宏观经济分析系统等基础应用功能整合。就其工作量而言, 是一个系统、庞大而且繁杂的工程。

但微信公众平台的出现, 将电子政务平台构建变得简单、可行了。微信公众平台的前端开发模式, 可以帮助微信公众平台成为政府机关门户网站与信息发布平台、政府办公自动化系统与公文交换平台、网上行政服务与并联审批平台。微信公众平台用户利用经过实名身份认证的手机终端登录到微信公众服务平台, 进行身份验证, 实现链接。用户的数据可以由微信平台处理后以特定格式转发到电子政务服务平台处理, 处理后的数据再由电子政务系统同样以相同格式发送至微信公众服务平台, 再发送给用户。同时, 腾讯公司微信公众平台后台服务器, 统一的管理、安全的保障、数据的完备, 为电子政务服务平台的委托代管提供了基础性保障。可见, 微信公众平台使复杂电子政务系统服务的实现变得简单了。

3 微信公众平台的电子政务应用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3.1 微信公众平台的电子政务现状调查

3.1.1 调查方法

本文采用样本试验、实际观察法开展相关研究, 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分析。研究样本截止时间到2014年5月22日, 样本搜索方法为:通过对“政府”这个关键词的搜索, 人工筛选出经过认证 (包括新浪微博加V、腾讯微博加V和微信认证加V) 的公共账户, 纳入观察样本。

3.1.2 调查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对采集到的微信公众账号, 首先添加关注认证过的政务微信公共账号。从4月22日至5月22日, 追踪观察时长30天。其次, 观察政务微信公众账号的推送内容、形式和频率等各考察点。最后, 向政务微信公众账号提出与其相关的政策的问题, 测试其回复时间、回复内容精确度和回复形式等。在数据整理阶段, 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和分析。

3.2 微信公众平台的电子政务数据分析

在所搜索的前100账号中 (有5个非相关账号) , 在对其他95个进行分类整理, 得出所有95个有效政务微信账号中, 有61个来自东部地区, 占全部数量的61%;有13个来自中部地区, 占全部数量的14%;有21个来自西部地区, 占全部数量的22%。

在全部有效政务微信公众账号当中, 县级行政区的公众账号有26个, 约占总数的27%;地级行政区的公众账号共有51个, 约占总数的54%;省级行政区的公众账号共有18个, 约占总数的19%。其数据分布, 具县级行政区 (27%;) 、地级行政区 (54%) 、省级行政区 (19%) 的纺锤形 (橄榄形) 分布。对于国内各级政府管理结构的金字塔状现状, 层级越低, 政府数目越多, 可见, 县级行政区政务微信公众平台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3.3 微信公众平台的电子政务调查分析结论

3.3.1 政务微信公众平台账号的特性

从地域分布上看, 政务微信公众平台呈现东多西少、南多北少的状态。目前, 开通政务微信公众账号最多的省份是浙江省、山东省和广东省。在采集和调查的账号中, 其中有58个属于南方省份, 37个属于北方省份, 南方省份政务服务的意识要比北方更强。究其原因南方经济发达, 智能手机普及率要高于中西部和北方地区, 微信公众平台的接受程度和应用程度也相对高, 而政府部门政务服务意识和社会化媒体意识也相对高一些。

从头像的使用状况看, 政务微信公众平台呈现多样化。观察发现, 政务微信公众平台账号的可以分为以下四类:卡通类、标志类、建筑类、人物类。若将卡通和人物类归为非正式化, 部门和建筑类归为正式化。统计数据显示, 使用正式化头像的有54个, 占所有头像比例的57%;使用非正式化账号有40个, 占43%;其它类有1个。

从微信公众平台的认证情况看, 大多经过“认证”。对收集数据分析, 显示筛选出95个有效账号都经过了认证, 认证形式包括:新浪微博认证、腾讯微博认证和微信认证。这些经过认证的微信公众平台代表的机构, 其中代表人民政府的账号有32个, 占总数的33%;代表厅级政府职能部门, 县处级政府和个别乡镇级政府的账号有63个, 占总数的67%。

3.3.2 政务微信公众平台的发布形式分析

政务微信公众平台的首次问候方式, 呈现两类划分:简单欢迎和导航指南欢迎。调查数据显示, 64%的账号是简单欢迎, 33%的账号是导航指南欢迎。政务微信公众平台发布形式, 大体相同。在发布发布形式上, 基本都采用了纯文本、图文结合、视频、语音四类的政务信息服务形式。有75个账号使用图文结合发布信息, 占总数的79%;有1个账号, 使用视频形式发布信息, 占总数的1%;有17个账号, 使用过纯文本形式发布信息, 占总数的18%;有8个账号使用过语音形式发布信息, 占总数的8%。

3.3.3 政务微信公众平台呈现的优劣势分析

观察采集的数据分析后, 总体感觉利用微信公众平台搭建政务服务具有以下几点优势:首先, 微信公众平台推送服务优先级高 (会推送到通知栏, 默认会有声音提示) , 让用户在第一时间接收到信息。其次, 微信公众平台也更加稳固。由于是它基于社会化关系网络, 用户之间的黏性更高一些, 稳固的关系保证了用户的数量与质量。再次, 政务微信公众平台的信息精选, 定位准确。政务微信的信息推送可以瞬时同步完成的, 所有人接收信息没有时间差异, 这也保证了信息传递的及时, 避免了中间环节的误导, 加工和流失。但也发现在使用微信公众平台提供政务服务的实践中, 存在一些平台难以逾越的困难和劣势。首先, 关键词自动回复功能是微信公众平台的产品一大优势定位, 也可以说微信公众平台就是一个聊天机器人。但要用微信公众平台做宽泛的政务服务, 微信公众平台的词库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其次, 多关键词的优先级问题上微信也没有提供更完善的解决方案。再次, 政务微信公众平台必须要关注才能提供服务, 这又从另一个侧面限制了政务服务的普及型。但不管怎么样, 微信公众平台都为电子政务的纵深化发展提供了一个平台和机会, 潜力巨大。

4 微信公众平台在电子政务应用的建议

政务微信公众平台在电子政务的实探索中已经取得了较大的进步, 但也仍然存在着不少问题, 还有很大的提升和完善空间。如何利用微信公众平台实现我国电子政务纵深发展, 是各级政府在互联网络时代治理能力和服务能力的体现。该文基于调查和研究, 针对所发现的问题, 对微信公众平台的电子政务应用提出一下建议。

4.1 政务微信公众账号地域性差异的建议

政务微信公众平台账号在开通的地域性上, 呈现东多西少、南多北少的状态。东南省份多, 西北省份少, 南方省份多, 北方省份少。政务微信公众平台实施跨越了众多的技术壁垒, 难度不大, 运转经费不多, 效果明显, 建议中西部和北方地区应积极跟进, 尽早的开通政务微信公众账号。

4.2 政务微信公众账号服务形式的建议

政务微信公众账号的头像使用上呈现多样化, 但卡通和人物类的非正式化 (人物化) 的账号更容易拉近政府与受众之间的距离, 促进互动交流, 提高民意的反馈。而建筑和标志类的正式化 (官方化) 头像则容易给用户以疏远感。建议使用非正式化头像作为政务微信公众平台头像。其次, 政务微信公众平台是交互的平台。首次问候是拉近举例的低成本投入, 交互内容上必须考虑充分, 便民利民, 让用户迅速获取需求信息。此外, 还可以考虑多使用语音问候模式, 这也是微信公众平台在众多通讯工具中最具魅力的一个优势。

4.3 政务微信公众账号服务语言及交流语言的建议

政务微信公众平台最大的特色就是互动交流, 在交流中语言的使用直接关系到用户的感受。首先, 语言不宜太“专业”, 作为一个与老百姓互动的信息平台不宜用术语和行话。其次, 不能脱离市民百姓, 要尽量通俗而又把信息准确发布, 要让百姓看得懂。要知道百姓想什么, 不会说百姓的话, 自然所发布内容不能被受众者欢迎。最后, 信息告知需规范准确, 政府通过微信公众平台发布信息来施政, 其工作要接受百姓的监督与评判。

5 结束语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 微信已经成为现代交流的主要即时通讯工具, 对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的影响正在变得越来越明显。利用微信公众平台实现电子政务服务, 是政府转变传统政务办事方式和管理体制, 实现管理创新和业务再造契机。该文通过实际观察和取样调查的方法, 当前政务微信公众平台应用现状进行了分析, 研究了政务微信公众平台的地域分布特点、头像特征、服务形式、服务交互等方面的现状及其存在问题, 并提出了政务微信公众平台的发展建议。

参考文献

[1]施洋.对新时期我国电子政务发展几个问题的思考[J].电子政务, 2008.

[2]陈雅静.微信还能红多久——以经济学SWOT理论分析微信[J].2012 (6) .

[3]吴爱民.国外电子政务[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13:4-5.

[4]公安政务微信来了快“摇一摇”[EB/OL]. (2013-01-15) [2013-12-09].

[5]政务微博注册认证指南[EB/OL].[2013-12-09].

[6]平安肇庆继微博尝试后再推出”政务微信”[N/OL]. (2012-10-19) [2013-12-09].

[7]崔学敬.我国政务微博的现状、问题和对策[J].党政干部学刊, 2011 (11) :33-35.

[8]刘春年, 电子政务发展机制研究[D].博士论文:武汉大学, 2013.

[9]赵国俊.电子政务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3:6-7.

[10]张锐昕.电子政府与电子政务,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2, 110-112.

上一篇:经济分布下一篇:财政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