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政务整合(精选8篇)
电子政务整合 篇1
互联网对政府管理的影响主要体现在那些方面?在书上(P26 167 168)
一、国家管理的革新:
1)国家管理的观念将被革新。信息时代整体的和效率的观念突出,科技改变了人类的时空观,这要求国家管理具备全球眼光,提高管理和组织效率。
2)国家管理的结构将发生变化。信息革命对国家管理最根本的冲击是国家管理结构的变化。网络的建立和推广一方面使得国家权力分散、降低中间管理层次作用,另一方面也促使传统的官僚等级制国家结构向平行化发展。
3)国家管理的范围将被界定。信息革命造就的网络空间和技术能力促进了非国家行为体的生成,帮助其参加政策分析、沟通并建立与政府的信任关系,从而有助于缩小并重新界定国家管理范围。
二、管理方式的变迁:电子政务运用技术的手段建设新的政府管理模式、政治互动模式,一方面保障政府在以互联网为核心的虚拟空间中积极回应公民的需求、执行公务,另一方面给公民参与政治事务、表达利益和压力的广阔空间和全新手段,由此在某种意义上弥补了代议制民主的缺陷。
三、政务公开的实现。因特网将为政府机构提供工作透明度提供一个方便、有效、快捷的载体,为实现政务公开提供了有效的途径。运用网络工具,公众可以掌握政府的非机密信息,监督政府部门的工作状况,并通过BBS等发表反馈意见,变被动为主动参政,促进行政公开和决策民主。
四、政府采购的规范。政府是一个很大的集团消费者,电子政务将政府采购公开化,提高购销过程的能见度,加速企业化政府的改革;可以通过网上结算保证购买和支付规则被一致的理解和执行;可以减少报告文牍降低采购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可以使得采购过程合理化。
五、公共服务的扩展。政府的重要职能之一是为公众服务,电子政务则使得服务从办公室、柜台窗口走向计算机屏幕,通过“人机对话”使得政务通过电子文件交换的方式进行,简化了行政手段和步骤,提高了服务的效率和一致性,维护了政府的形象。
六、政治体制的变革。互联网和电子政务的发展从技术上成为政治权力分散化加速的力量,以平面化的权力机构取代传统金字塔式的权力模型,提倡分权、授权、和公民参与,政治体制也相应会产生变化而日趋完善。
七、机构设置的转型。电子政务作为区别于科层制政府的组织形态,能提供最畅通的信息流动渠道,使政府行政最大限度的发挥网络技术的潜力,从网络技术投资中获取最大回报率,以平面型结构取代科层制,引发政府机构设置的转型。
八、工作方式的变革。电子政务的工作方式体现了分权与民主的气质,捍卫了效率与理想,是信息化潮流下政府形态之一。
如何认识电子政务的发展趋势?在书上(P11)
一、明确发展定位。
1)发展电子政务首先要有明确的定位,明白政府上网的目的、切入点、目标和作用,真正以民为本,强调政府职能由单纯的管理向综合服务的转变。
2)电子政务要因政府部门类型的差别而在职能上有所不同,不能照搬一个模式。
3)不同级别的政府在电子政务方面也要有不同的侧重点。
4)中国的电子政务要强调对外应用而不是内部应用,即为公共服务、注重实效。
5)确保安全保障
6)当今世界冲突已经蔓延到因特网上,信息安全已经成为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一个焦点。提高网民对互联网的信任程度,构建可信的网络环境则是未来的必然趋势
1)客观上,由于我国相对落后的网络技术和信息产业,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基础设备仍需要从国外引进,这将无法保证我国网络的安全利用和有效监控。
2)与此同时,由于管理人员的素质低下,缺乏必要的安全知识,也造就目前的网络安全问题。
3)由此,要大力发展我国计算机相关基础产业,提高综合实力是关键;其次要建立一套信息资源管理制度;最后要提高管理人员素质,建立完备的网站构建和维护管理规范。
二、创新运行体制。电子政务将打破传统的政府办公方式,其工作机制、方法和思路都有了巨大的改变。实行电子政务将改变传统的金字塔式结构为扁平化、无中心的网络结构,变管理型为服务型,并建立一套完备的政府信息发布制度,以实现政务透明化、办事效率化的目的。
网络技术也会造成一些不利于行政决策的新情况,对行政决策产生消极影响,主要表现哪几个方面?网络时代政府决策的理性选择是什么?在书上(P95)
一、网络技术的负面影响表现在:
1)网络技术下过量的信息的提供会引起盲目决策:信息量过多会使得方案抉择困难、带有个人倾向性的过量信息使决策者疲于应付。
2)网络技术促使行政决策权走向集中:在当前中国的行政运行机制中,下级凭借信息传递通道的控制,依据个人利益进行选择性过滤,从而削弱行政领导的决策权。在未来的网络社会,中间层级的功能被虚化,民众和基层行政人员与行政领导可以通过网络对话,为决策权的集中提供了可能性。
3)网络上的虚假信息影响准确决策:网络的无限自由性使得信息造假者和谣言传播者能够在网上发布不负责任的言论,或有意散布虚假信息、制造混乱。网络媒体也是一把双刃剑,在提供大量信息的同时,也会左右人类的思维,使得我们落入决策陷阱。
二、网络时代政府决策的理性选择是:
1)正确的决策应建立在信息全面、准确、系统的基础上。
2)行政决策必须贯彻可行性和实效原则,这也是衡量行政决策准确与否的重要标志。
3)行政决策必须体现政治性、科学性和艺术性的高度统一。
4)重大的行政决策程序及其贯彻执行的过程应该符合系统科学的原理。
5)在行政决策的过程中,必须充分掌握系统、信息和控制这三要素。
6)行政决策必须遵循集体决策的原则。
7)采用DSS这一决策支持系统辅助政府的理性决策过程。
试论述统一电子政务标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电子政务标准的内容,以及制定电子政务标准的建议。在书上P127-134
一、统一电子政务标准的必要性
1)信息化建设如果没有全国统一的规范,就会造成条块分割、资源无法实现共享、数据无法传递,更无法适应大系统、大网络建设的需要
2)建立电子政务的统一标准并将其具体化,能够避免重复建设的问题
3)统一电子政务标准,也能够避免资源上和时间上的浪费,促进信息共享
4)统一电子政务标准,还能避免不同技术标准导致的兼容性问题。
二、统一电子政务的标准重要性
1)随着国家信息化建设工程的发展壮大,以电子政务为核心的政府信息化成为推动我国国名经济信息化的关键,而规范化和标准化已成为当前发展电子政务的重要环节。
2)没有统一的、国家级的标准,那么地方级的电子政务系统就无法互通;没有世界级的标准,政务工程就无法与世界沟通,无法适应全球化电子商务的需要。
三、电子政务标准的内容
1)电子政务标准的框架,包括总体标准、应用标准、应用支撑标准、信息安全标准、网络基础设施标准、管理标准6各部分组成2)电子政务标准的应用,可分为三个阶段:信息数字化、信息网络化、电子政务。
3)办公软件标准的制定。市场存在多种操作系统和办公软件,用户界面各不相同,也需要统一格式和标准。
四、制定电子政务标准的建议
1)建立统一标准的注意事项:(1)电子政务的建立必须有政府来指导、监督。
(2)标准的制定应遵循以最高行政主管部门为主导,网络技术、档案部门和各级行政部门参与的原则。
(3)制定标准的目的是政令畅通、互通、互联和信息资源共享,服务社会。
(4)标准具有开放性、兼容性和公正性,不能成为垄断手段。
(5)建立标准是一个基础工作。
2)建立统一标准的要求
(1)必须坚持开放性、广泛性的原则,采取民主方式共同制定标准
(2)制定标准的过程中要注意标准的实验验证工作。
(3)建立真正意义上的电子政务必须解决各级政府部门及其相关信息的标准
3)加强信息安全标准化工作。信息安全标准是我国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政府进行宏观管理的重要依据,关系到国家的安全和经济利益,需要全国各界的支持和协作。信息安全标委会的建立标志着我国信息安全标准化工作迈入了统一领导,协调发展的新时期。
行政人员受信息技术发展影响的具体表现有哪些?政府信息化建设的人才结构可分为哪三个层次?(P100)
一、网络技术对行政人员的影响表现在:
1)开阔视野,提高行政人员的管理能力。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可以使行政人员开阔视野,不断提高判断、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节省精力,拓展行政人员的管理时空。借助网络技术,行政人员可以完成以前体能上无法完成的工作,节约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降低管理成本。
3)更新观念,激励行政人员的全面发展。网络技术的运用对行政人员的知识和技能提出更高的要求,成为行政人员不断学习和培训的动力。
二、政府信息化建设的人才结构可以分为三类:总体规划管理者、实施开发和应用操作者。
1)总体规划者,其中包括政府最高领导人和中层部门负责人,其素质高低会直接影响整个信息化工作的水平
2)实施开发者,主要由技术管理者,信息系统开发者、信息分析处理者及相关行业科技人才组成,具有专业知识和技能,以及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
3)应用操作者,也是政府信息化最终使用者,分布在政府的各个工作岗位上,具有基本的计算机操作能力,深刻理解并积极适应信息技术应用对政府工作带来的改变,并针对电子政务的实际运行问题提出改进的意见和建议。
4)这三类人组成了政府信息化建设的金字塔式人才结构:最上层是决策层,塔尖是政府领导者,其下是有关副职领导和掌握最新科技的设计者,其中最重要的是信息化建设和总体设计者;中层是开发层,包括各类技术开发人员、技术工作人员和政务业务分析人员;底层是操作层,人数最多,是行政政府职能的具体业务工作人员。
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主要矛盾有哪些?我国电子政务建设存在的问题是什么?现阶段发展我国电子政务的对策是什么?(P206~213)
一)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主要矛盾。
1)崭新的电子政务工作方式与陈旧的政务组织结构的矛盾
(1)我国政府组织结构是条块分割二维模式,是纵向层级制和横向职能制的矩阵结构。
(2)电子政务是以公共服务需求为出发点,将政府各个部门封装起来,让公众享受政府服务只需要一个入口,实行政府内部业务的并行办公。
(3)电子政务要求的后台协调一致的工作流程与政府条块分割的组织结构之间的矛盾十分尖锐
2)快速发展的网络技术与相对较慢的法制建设之间的矛盾。目前世界各国电子政务法律体系均处于无统一规范、不断修订的不成熟阶段,对快速发展的网络技术和电子政务形成了制约。
3)政务活动的安全性要求与为公共服务的信息开发之间份的矛盾。政务活动关系到党政部门、各大系统乃至国家的利益,因此在安全性方面有着很高的要求。同时,政府是为公众服务的,电子政务倡导的是利用网络优势加速信息的流通,为民众更好的服务。由此,电子政务的的安全性要求与电子政务平台的开放性就存在矛盾。
三、我国电子政务的建设存在的问题:
1)缺乏统一的建设原则
2)缺乏相应的管理制度和法律支持
3)信息安全问题
4)与政府的业务工作缺乏有机的联系
5)全国性的政府门户网站建设滞后
6)忽视行政组织自身的整合7)忽视制度建设和对公务人呀的培训
8)电子政务提高的服务内容不够丰富,服务水平不高
9)重视政府机构内部的信息化,忽视政府对企业、公众服务的信息化
10)电子政务的应用水平目前仍然比较低
11)我国电子政务还不能提高“一站式”服务
四、现阶段我国电子政务的对策
1)搞好政府“三网一库”的建设,进一步推进政务的信息化。政府“三网一库”,即内网、外网、专网和资源数据库,这是我国信息建设的中枢系统。
2)加强法治和安全保障体系的建设。安全保密是电子政务的建设关键,必须把政务信息化和法制化提升到国家安全问题的高度。
3)把发展电子政务与坚持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相结合。电子政务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借助社会力量来完成;各级领导干部要统一认识,坚持体制创新、机制创新、避免各部门各自为政。
4)加强人员培训和网络技术知识普及工作。通过培训,一方面使各级公务员具备新技术革命的意识,另一方面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和知识,提高计算机应用和日常办公互动的水平。
论述政府信息化的思路(P144)
一、应充分理解政府信息化的深层次含义
1)在政府信息化建设时,要考虑到政府的职能的重组,首要问题是建立“以公众为中心的政府”
2)政府信息化过程中,要对政府职能进行重组,考虑到跨部门的合作,将相关业务按照公众的需求组合起来,为公众提供一个良好的界面。
二、进行信息化建设要考虑到社会上的所有人
1)在实施政府信心化时,可采用多种网络技术,但必须保证多样化的社会群体都能够并且容易使用。
2)政府信息化服务并不意味着传统服务的废除,而要求在相当长的时间内继续保留柜台式服务,并用现代网络技术加以改进。
3)政府在制定信息化政策和方案时,还必须照顾少数民族和残疾人的特殊需求,以及海外公民的要求。
三、制定全国统一的政府信息化建设原则。
1)身份确认方面:政府应该出台有关身份确认的导则和各部门通用的身份确认方法
2)安全方面;政府出台一份有关安全的导则,提出信息化过程对安全的要求
3)网站设计方面:政府应出台关于规范网站设计的导则,使用一致的标准在网上提供信息和服务
4)注重合作,相互学习:包括政府内部、政府与非政府部门以及与其它国家的合作
5)推广电子政务,要大力做宣传、同时应制定相应的鼓励措施。
四、整合政府信息资源,实现信息共享。电子政务建设的实质,就是政府按照市场经济和信息化的要求,加快政府管理的变革和流程重组,并借助技术手段,达到为公众提供社会化综合服务的目的,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政府管理结构的整合;二是电子政务技术手段和产品的整合;三是电子政务框架的整合。
五、政府信息化需要解决的问题
1)适应新世纪竞争环境和公共管理需求的政府信息机制还没有确立,这方面的基础研究和准备不足。
2)政府信息化建设的制度、体制和法制没有确立,没有统一的、有贯彻力的协调机构。
3)与履行政府的业务工作分立,追求工具、手段的现代化往往成为一些部门信息化的目标。4)政府部门为履行职责而进行的工作中,必需的信息不完整、不及时、不准确、可利用性差。
5)政府信息化建设的技术路径、实施策略的理论与实践落后
6)政府信息资源的数字化、网络化程度低,共享程度低。
六、政府信息化工作的重点
1)研究并确立适应市场经济、经济全球化和全球信息化环境下的政府信息机制,重心是政府信息化建设协调管理机制,政府信息的收集、加工、交换和发布机制,信息系统和网络建设和运行、维护机制,信息化建设的考核机制和方法。
通过法律手段强化政府信息发布
建立完善的政府信息化建设评估标准和制度
加大政府信息资源建设的投入,提高政府信息资源的质量。
如何加强电子政务的安全管理(P180)
电子政府的安全保障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从国家范围来统一规划,是一个多层次、多方面的保障体系,应从五个方面来考虑:
一、建立电子政务的技术保障体系
1)技术保障体系是安全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两个层面:一是信息安全的核心技术和基本理论的研发;二是信息安全产品和系统构建综合防护系统。
2)信息安全的核心技术包括数据加密、信息隐藏和信息认证技术
3)信息安全的主要产品和系统包括防病毒软件、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漏洞扫描、安全审计系统、物理隔离系统。
二、加强电子政务的安全行政管理
1)建立电子政务的安全组织机构,统一规划各级网络系统的安全设置、制定完善的安全策略和措施、协调各方面的安全事宜
2)加强电子政务安全的实施管理。
3)制定和落实电子政务安全责任制度
三、加强电子政务的安全技术管理
1)对硬件实体的安全管理
2)对软件系统的安全管理
3)密钥系统
四、加强电子政务的安全风险管理。其主要任务是风险评估和风险缓和,前者是识别并分析系统中的风险因素,估计可能的损失;后者是选择和实施安全控制,将风险降低到一个可接受的水平。
五、建立电子政务的内部监控机制。电子政务系统内部管理人员恶意破坏、管理人员滥用职权、执行人员操作不当、内部管理疏漏等,这些安全问题都是急需解决的。
根据信息时代行政公文的特点,论述信息技术对行政公文的影响。(P107)
一.网络时代行政公文的特点1.信息的非人工识读性2.系统依赖性3.载体的无信息性4.信息的灵活处理性
二.网络技术对行政公文的影响
1)文件记录的原始性、凭证性受到冲击。严格意义上的法律证据必须是原始文件,其形式与内同同等重要。电子文件很难确认其原始性,人们对电子文件提出了身份认证的要求,但在技术上仍存在脆弱性。
2)重要原始文件容易流失。传统文件有一套严密的管理办法和制度。电子文件的管理还远未形成类似的严谨而有效的措施。
3)数字文献的长期可读性低。电子文件的载体如硬磁盘、软磁盘和光盘等,受到杂散磁场、氧化作用、材料老化、新的存储媒介和计算机病毒的影响,长期可读性低。
4)电子文件的法律意义尚待商榷。从法律角度看,一般重大的行政行为都应采取书面表现形式,否则视为无效行为。但从实践看,可将网上发布的行政通告视为一种新的书面形式的行政行为。电子政务创新了公文处理的机制,为有效精简公文奠定了技术基础,是机关推动电子化作用的基础工作,也是一项将日常业务与文字工作予以结合的作业,会对政府机关产生重大影响,需要相关的法律、法令、程序等配合。
根据电子政务的基本含义,论述电子政务的功能(P3~8)
一、电子政务的含义。所谓电子政务,就是应用现代化的电子网络技术和管理理论,对传统政务进行不断的革新和改善,以实现高效率治理和服务的政府结构和运行方式。主要包括三个组成部分:一是政府部门之间通过计算机网络而进行的信息共享和实时通讯(G2G);二是政府部门与企业之间的电子化和网络化办公(G2B);三是政府部门通过网络与民众之间进行的双向信息交流(G2C)。
二、电子政务的功能
1)进一步促进政务信息的公开,建设透明政府
(1)凡是法律规定的需要向公众公布的政务信息都必须上网,大大提高政府办事的透明度
(2)有利于整合政务信息资源,推动政府信息资源对社会开放,发挥经济与社会效益。
(3)政府行为公开按规定程序通过电子流程进行,接受网民监督,可以促进政务廉政建设
2)改变公共管理模式,建设服务政府。电子政务的实施就是将“以公众为中心”的服务模式具体化,把转变执政理念、提高服务意识贯穿到每一为民服务的环节,从而达到提高公众服务质量、建设服务政府的目的。为此应做到;
(1)政府应主动收集、了解公众的信息及对政府的服务需求
(2)用“一站式”、“一门式”无间断服务取代上下班的办公机关,便于公众不受部门和时空的限制地的了解各种信息。
(3)要做好公共服务,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
3)进一步密切政府与公民的关系,建设民主政府
(1)推进电子政务有助于政府的科学决策,广泛征求公众意见,建立与公众的互动关系,从而推动民主政府的建设
(2)电子政务建设可以让公众通过网络渠道与政府领导讲话,密切干群关系,扩大民主生活。
(3)通过网络和门户网站,政府和社会可以产生广泛的互动,从而密切政府与公众的关系。
4)进一步降低行政运行成本,建设高效政府。推行电子政务,可以简化行政运作的环节和程序,降低行政运作成本,实现政务边际成本递减,建设高效政务。
论述政府信息化的内容与功能。(P140)
一、案例分析题(分析字数在500字以上)
例题
1、根据《电子政务》教材中电子政务的相关理论,分析《电子政务通用教程》中“天宇电子政务系统”中电子政务的内容、作用,并根据你的操作体会,提出该软件需要进一步改进的地方。
分析提示:
答:第一、“天宇电子政务系统”中电子政务的内容有以下五个系统:
1、“登录系统”(具体略,下同)
2、“行政管理系统”
3、“公告管理”
4、“会议管理”
5、“工作安排与提醒”
第二、“天宇电子政务系统”中电子政务的作用(参考《电子政务》相关内容)
第三、根据本人的操作体会,软件需要进一步值得改进的地方有:(根据各人的体会,最起码三条)
1、加强人性化设计;
2、注意电子政务系统的安全性;第3、加强电子政务的交互性。
例题
2、根据《电子政务》教材中电子政务的相关理论,分析《电子政务通用教程》中“中信办公自动化系统”中电子政务的内容、作用,并根据你的操作体会,提出该软件需要进一步改进的地方。
分析提示: 答:第一、“中信办公自动化系统”中电子政务的内容有以下五个系统:
1、“启动与登录系统”(具体略,下同)
2、“公文管理系统”
3、“日常办公”
4、“事务处理”
5、“公共信息”
第二、“中信办公自动化系统”中电子政务的作用(参考《电子政务》相关内容)
第三、根据本人的操作体会,软件需要进一步值得改进的地方有:(根据各人的体会,最起码三条)
1、加强人性化设计;
2、注意电子政务系统的安全性;第3、加强电子政务的交互性。
2)3)4)5)网 6)7)8)建立恰当的政府信息化管理机构,制定政府信息化规划,确立信息化项目审批制度。制定政府信息化建设的规章制度、法律法规 加快支持政府业务工作的信息系统和网络建设,特别是支持政府主要职能的关键信息系统和网络。建设高性能、高可靠的政府专用内部网。包括一个政府部门、一项特定重大业务的专用内部网和跨层次、跨部门的政府信息交流内部
例题
3、根据《电子政务》教材中电子政务的相关理论,分析《电子政务通用教程》中“飞越比特办公管理信息系统”中电子政务的内容、作用,并根据你的操作体会,提出该软件需要进一步改进的地方。
分析提示:
答:第一、“飞越比特办公管理信息系统”中电子政务的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
1、“公文办理系统”,包括发文管理、收文管理、文件查询、目录归档等三个方面。(参考《电子政务》以及《电子政务通用教程》的相关内容)
2、“行政办公系统”,包括日程管理、会议管理、协办交办、值班计划等。(参考同上)
3、“信息园地系统”(参考同上)
第二、“飞越比特办公管理信息系统”中电子政务的作用(参考《电子政务》相关内容)
第三、根据本人的操作体会,软件需要进一步值得改进的地方有:(根据各人的体会,最起码三条)
1、加强人性化设计;
2、注意电子政务系统的安全性;第3、加强电子政务的交互性。
例题
4、根据《电子政务》教材中电子政务的相关理论,分析《电子政务通用教程》中“双杨OA办公自动化系统”中电子政务的内容、作用,并根据你的操作体会,提出该软件需要进一步改进的地方。
分析提示:
答:第一、“双杨OA办公自动化系统”中电子政务的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
1、“登录系统”(具体略,下同)
2、“公文办理”
3、“个人办公”
第二、“双杨OA办公自动化系统”中电子政务的作用(参考《电子政务》相关内容)
第三、根据本人的操作体会,软件需要进一步值得改进的地方有:(根据各人的体会,最起码三条)
1、加强人性化设计;
2、注意电子政务系统的安全性;第3、加强电子政务的交互性。
二、做案例分析时,《电子政务》的参考内容
1、回答“第一个问题”——某一个软件的“内容”时,主要参考《电子政务通用教程中》相应内容;
2、回答“第二个问题”——某一个软件的“作用”时,可以参考《电子政务》第143、199页相应内容;
3、回答“第三个问题”——某一个软件的“如何优化”时,可以参考《电子政务》第118、213页相关内容。
多选题
1、电子政务发展中的问题:(A B D)。A、认识定位问题B、安全保障问题C、方案制定问题D、运行体制问题
2、以下哪些属于网络组织的特征(ABC)。A.网络化B、广泛化C、扁平化D、法制化简答题
简述电子政务实施的基本原则?
1、实用性原则;2、可靠性原则;3、开放性原则;4、安全性原则5、标准化原则;6、先进性原则;7、扩展性原则。
2.简述政府电子商务的探索模式?
1、政府对企业的税收电子商务模式。
2、政府对消费者征收税费的电子商务。
3、政府内部的电子商务。
4、政府采购的电子化,利用因特网来完成交易。
5、政府商品储备向市场的抛售,或者储备的轮换。
6、政府与对外贸易企业的电子商务。
7、将政府电子商务作为整个城市电子商务的一个内容,形成政治、经济、生活等电子化的城市。
3.电子政务的发展经历了哪三个阶段?
1、以WPS、Office等为代表的个人办公工具软件阶段,重点在于利用计算机来提高个人工作效率;
2、基于关系型数据库技术,采用C/S体系结构的阶段,实现了部门级的数据处理、公文处理的自动化;
3、基于Notes/Domino等符合因特网技术标准的平台阶段,电子政务成为一个综合的信息系统,它不同于简单的“上网”。
4.虚拟企业的含义和基本特征是什么?
1、虚拟企业是一种能够对市场需求作出快速反应并迅速占领市场的新的企业组织形式。
2、虚拟企业的虚拟特性主要体现在“功能上的不完整性”、“组织上的非永久性”和“地域上的分散性”。
3、虚拟企业使得企业组织内外的疆界可以像流水一样任意扩展。
4、虚拟企业将依据因特网而发展成一种网络化组织模式。
电子政务整合 篇2
政府办公自动化的普及,促进了电子政务应用[1,2,3],电子政务已逐渐从个人办公与政务业务地集成到不同部门间的协同办公及社会公众与政务部门间互动中得到延伸。
而随着应用的不断深入,逐渐呈现出系统重复建设、数据多头采集、低层次开发、缺乏整体架构观念、标准无法统一、用户权限无法统一等一系列问题,致使数据无法整合,应用平台无法统一,业务流程无法协同,信息资源无法得到有效共享。为解决这些问题就要求电子政务应用实现资源整合,使数据从以前简单的采集、汇聚、展现和共享逐渐向数据挖掘,分析,知识发现转变;应用从原来的界面整合逐渐向信息和技术的部分整合到业务、应用、数据及决策地全面整合转变;业务管理从对象数字化、过程数字化向决策数字化转变,从而全面提升政府的办公效率,更好地支撑政府职能转变和社会公共服务。
本文对电子政务应用框架,进行总体规划设计,在系统应用、技术支撑、信息整合、共享交换及网络支撑等实现较好融合,实现资源的全面整合[4],形成统一的、完整的架构,提高各级部门电子政务应用的水平。
1 架构设计
1.1 逻辑架构
逻辑架构设计以统一规划、标准、设计、平台为总体目标,注重资源共享和业务协同。从上而下分别为应用层、支撑、数据、交换、网络和基础设施层,在管理和机制上实行统一的标准规范和安全管理。电子政务应用逻辑框架如图1所示。
1.2 技术架构
技术架构可采用J2EE的组件化应用开发构架,J2EE是开放的、基于标准的平台,可以用来开发部署和管理n层结构、面向Web以服务器为中心的企业级应用,它是利用JAVA2平台来简化与多级企业解决方案的开发、部署和管理相关的诸多复杂问题的应用体系结构。
分为表示、业务和数据3个层次,表示和业务层之间主要通过RMI-IIOP进行通讯;业务层和数据层则通过JDBC和SQL/J进行连结。在J2EE的多层分布式计算模式中,应用逻辑按照功能划分为组件。电子政务应用技术框架如图2所示。
2 架构分析
2.1 应用层
应用层又分为门户和业务层。
门户层是电子政务应用的统一访问入口和展现层,是建立用户与资源之间的关系,实现对原有系统和新建系统的用户、数据、信息及跨平台的应用等整合。
对内门户是集成个人办公、协同办公、业务应用、网站系统及决策支持系统等应用,提供高度集成,权限集中,模块化且个性化的系统平台。可对所有基于Web界面,集图、文、表形式的各种应用系统,提供了模块化、个性化、权限分级和内容分级显示等服务,将各种不同来源的信息在各个模块界面中进行统一展现。
对外门户基于统一后台的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可针对社会团体和公众的不同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政府新闻,政府信息公开、网上办事、便民信息,以及咨询、投诉、报修等的统一入口。
业务层是电子政务应用的核心,是将不同平台、结构的新建、已建系统进行梳理、整合、融合成相对统一的平台和架构的应用。通过系统集成、流程优化,实现协同办公、个人办公和业务管理等应用的有机结合。通过统一框架应用的实现,可避免系统建设盲目、不规范和片面性,从而提高办公和网上办事效率,确保信息资源的充分共享。
2.2 支撑层
支撑层在电子政务应用框架中是为应用层提供门户管理、统一权限、电子签章、CA认证、地图服务、工作流管理、系统管理、内容管理等共性和关键服务。
2.2.1 门户管理
将电子政务所有个人办公、协同办公、业务管理等应用统一集成到1个界面的管理,将各种信息资源进行分析并归类,展现到统一界面上,便于识别和进入。实现后台一体化管理,前台个性化展现,支持统一入口,单点登录,提供统一的业务界面和结构清晰,内容可定制的信息服务,实现各信息资源、各业务应用的集中与浏览。
门户管理的特性及优点:1)实现多站点管理;2)简单易用;3)采用模版技术,页面表现灵活;4)自定义功能,满足用户长期的应用需求。
2.2.2 统一权限管理
权限可按角色或按组织部门管理,或针对特殊用户进行功能授权;针对某一功能权限控制其可用或不可用,而按部门或角色权限控制其功能对应的用户范围。
用户管理包括系统中涉及的所有要素的结构设计,包括组织机构、人员及角色等。在该部分除定义组织和用户的数据表结构外,还将定义表与表之间的对应关系。
用户权限管理系统主要提供建立删除用户,设定角色和权限,并为用户赋予角色权限的功能。其他子系统在各自运行期间,根据所登录用户的角色权限和自身模块进行比对,进而控制登录用户在本系统中的操作。
2.2.3 电子签章
设计以电子签章技术为主要核心,结合数字证书,利用USB Key硬件加密保存手段,扩展安全保障功能,使整个安全体系与实际应用系统紧密联系,安全控制更加全面,用户也可以根据自身系统实际情况选择需要的组件。安全体系主要由如下几个部件组成:可视化基于Office电子文件的电子签章;可视化基于Web页面的电子签章;数字证书管理中心(CA);USB Key硬件。
2.2.4 CA 认证
CA认证的主要工具是CA中心为网上作业主体颁发的数字证书。CA中心的主要工作是对证书的签发、证书黑名单的公布、用户证书的管理。受理点则是组成CA中心及其分支机构的基本元素。它主要负责用户身份的审核、用户证书的申请、制作和审核等工作。
受理点与CA中心及其分支机构通过Internet联接,为了保证信息的安全、完整性,在进行通讯时,采取以下安全措施:1)采用防火墙保证网络安全,并可采用VPN技术;2)采用数字签名保障数据的完整性,防止篡改;3)采用数字信封保障数据的安全传输,防止非法监听;4)使用数字证书进行身份认证。
2.2.5 地图服务
电子地图是利用成熟的网络、通信、GIS(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实现的地图服务方式。创建动态地图服务的优化地图服务工作流,配合其它服务类型的发布技术和地图缓存技术,用户可以创建快速、高质量的在线地图应用等。
2.2.6 工作流管理
实现可视化工作流程过程定义功能,提供引擎,设计器,相关接口等,实现工作流程的添加、删除、修改、发布、撤消等功能。是通过将具体的任务分解成多个任务、角色,在一定的规则和过程中,约束这些任务的执行和监控,以提高在电子政务应用中的工作效率。
2.2.7 系统管理
提供了系统消息、运行状态、数据备份、数据监控等功能,它提供了系统管理员的日常业务的管理接口。
2.2.8 内容管理
实现对信息资源有条理快捷发布,支持方便灵活的菜单级维护与管理,对栏目可以进行分项管理,实现菜单可见化管理、内容编辑管理、栏目设置管理等功能。采用简便易用,功能强大,所见即所得的网页编辑器,可改善并丰富页面的显示质量,可以提供文字、表格、图像、声音等多媒体信息,以个性化的页面信息吸引用户,从而体现网站的价值。
2.3 数据层
数据层对来源于不同部门或单位的系统通过交换层实现对数据的统一规划、标准、设计、资源整合,形成统一数据库,避免数据库的封闭建设,提高数据的可用性和共享度。
统一数据库包括基础、政务、业务、元、决策支持及主题等数据,对于数据库中数据对象(包括表、视图、存储过程、函数、触发器等)需要进行统一规范、标准。然后通过数据挖掘[5]技术,从这些海量数据中提取隐含在其中的有用信息和知识,经过识别、分析、挖掘、抽取、综合利用,提供个性,智能化信息服务和决策支持,形成面向主题的,集成的,非易失的数据仓库。
2.4 交换层
交换层可基于消息中间件技术,开发具有易扩展、高可用和可移植性的数据交换平台,在不改变原有系统的情况下,实现对多源、多类和异构数据的集中,路由,交换与同步。主要有数据集中、发布、交换、消息路由、同步等功能。
2.4.1 数据集中
数据集中是将来自于不同部门的信息资源,通过数据交换平台,以统一规范格式汇集到统一数据库,为上层提供数据支撑。同时,随着信息化的发展,未来通过数据交换平台所汇集的数据,将能够扩展涵盖各个基础信息点,即原始数据产生的各个信息采集点和系统。
2.4.2 数据发布
数据发布根据相关的业务需求,按照数据的属性、目的地、归属单位等多种条件,进行相关的组合,以此为依据进行发布。各个部门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定制关心的数据,数据交换平台根据这些定制信息,进行数据发布。
首先订阅者要向数据交换平台发送订阅请求,数据交换平台接受并同意订阅请求,则意味着订阅成功。发布者根据所有成功的订阅信息,将符合条件的信息发布到所有订阅者队列供订阅者读取。
2.4.3 数据交换
数据交换[6]是在对外进行数据的交流中,为部门间提供信息交互的通道,使各信息系统及数据库之间的信息能够更方便地共享和交互。
数据交换可以将各个部门的数据进行转换,规整,将不同结构的数据做统一规划,形成更规范的数据,更适合其他部门使用。
数据交换的方式有以下2种:
1)同步数据交换。在源数据库的数据发生任何变更的时候,将会立刻被适配器捕获,通过适配器将数据同步到目标数据库,这种方式能使所有数据库中的数据都保持一致,适用于对数据实时性要求高的应用。
2)异步数据交换。在源数据库的数据发生任何变更的时候,将会立刻被适配器捕获,通过适配器直接将变更的数据放到消息队列,当数据到消息队列后,根据业务需求将该数据传送到集群中的其它服务器中。使用这种交换方式,能更好地适应业务需要,更加灵活。
2.4.4 信息路由
传统的业务流程比较复杂,可能会涉及多部门间的协同,协同的要求也比较高。在这些流程里,在不同环节调用不同来源的、存放在不同数据库中的各种不同格式的数据,就需要交换平台具备信息路由的功能,在具体业务流程的运行中,配合相应的1个或多个系统,在不同的环节采集、提供、处理并发布各类定制信息,实现信息和数据的交互流转。在此基础上,实现公文流转、协同办公等电子政务和业务应用。
2.4.5 数据同步
由于数据源众多,分布分散,当某部门的某个信息发生变化时,涉及这个信息的部门需要尽早根据这个信息更新自己数据库中的数据,数据同步具有内部定义数据的同步和异步方式,提供数据转换服务,以相应的数据格式定义进行数据转换,并根据具体情况建立多种数据模型,从而可自动将更新的信息发送至所有分布存储的相应字段,实现信息同步,保证了分布存储信息的一致性。
数据同步可以根据不同的业务数据的实时性需求,设置同步参数,保证关键业务数据的实时性,不会让关键数据被淹没在海量的数据流中。为了减少网络故障对数据同步的影响,交换平台能够在网络恢复后自动恢复同步,保证数据同步的及时性和稳定。
2.5 基础设施层
基础设施层基于一个安全的网络环境,建立网络连接和为电子政务应用框架中上、下层提供系统运行的支撑环境。包括网络、服务器、存储、安全设备等的集合,实现电子政务应用平台网络的互联互通,实现数据库,系统应用,Web应用等负载均衡。网络拓扑图如图3所示。
3 效益分析
3.1 资源集约化建设能力的提高
通过电子政务平台,实现了一数一源,实现数据动态共享交换,有效支撑了各部门间共享应用,提高数据利用率,减少系统重复建设,有效地实现资源集约化,节约建设成本,同时也减少系统建设投资及建成后的管理成本。
3.2 信息资源共享能力的提高
电子政务应用框架是以统一平台为抓手,重视信息资源整合和优化,提高资源管理的精细和数字化程度。建立了共享交换机制,加强了部门间的工作协同和信息共享,为各级部门和社会公众提供全方位、多层次、多渠道的综合服务和技术支撑。实现了信息和过程的逐步公开,支撑政府职能的转变和提高公共服务的能力。
3.3 政府业务管理水平的提高
从统一的电子政务框架入手,以信息、数字化促进管理规范、制度化,通过对传统工作流程的优化再造和工作方式的转变,加快了对象数字化向过程数字化转变的步伐,充分发挥电子政务应用提升工作效能的作用,加强业务管理部门之间的信息联动和业务协同,创建精细化的业务管理模式,提高了政府办公效率和业务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陈拂晓.电子政务与标准化——我国电子政务建设面临的机遇与挑战[J].电子政务,2004(2):106-107.
[2]陆敬筠,邵锡军.电子政务标准化技术[J].电子政务,2005(5):38-50.
[3]臧孝亮.电子政务系统信息资源的开发与管理[J].科技资讯,2006(14):238-239.
[4]王德欣.电子政务环境下信息资源的整合与共享[J].临沂师范学院学报,2006(1):70-73.
[5]陈淦,陈钦廷,陈文仰.在电子政务中应用数据挖掘[J].大众科技,2008(6):11-13.
“整合、共享”的河西电子政务 篇3
可是,比起越来越小的交通距离,京津两市在电子政务方面的投入差距却仍然很大——目前天津市市级财政用以电子政务的费用每年只有5000万,远远落后于首都北京。电子政务,对于天津市来说,注定了要以一种更加注重资源整合的集约型模式来实现。
近日,记者在天津市河西区的采访中,对天津市的集约型模式有了切身感受:河西区信息化办公室从2008年开始建设的“数字化公共管理服务平台”项目,涵盖了“应急指挥、城市管理、便民服务”三大功能,以各个职能部门实际需求为标准,在区一级政府建立起统一的公共服务平台实现服务社会化。此外,河西区围绕应急指挥而建立了视频监视系统已经广泛应用到公安、环卫、交管、市容等职能部门,实现了“一头多用”,最大限度地避免了重复建设,降低了行政成本。
“三位一体”的公共管理服务平台
河西区数字化公共管理服务平台的整体架构为“二级三块”:一级为“受理监督中心”,如政府总值班室、热线电话、政府的应急指挥调度中心;第二级分为三块,一是数字城管指挥平台,处理所有城市管理的问题;二是应急指挥平台,平台的日常工作由公安局负责,公安局、人防、武装部等部门协同处理;三是市民中心。目前,各级各块的建设都已列入计划或在建之中,其中,围绕应急指挥平台的视频监视系统已经投入使用并不断完善,达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据天津市河西区信息化办公室缪明介绍,服务平台共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首先是“平台上移”,由区一级政府建立统一的公共服务平台;其次是“服务下延”,围绕百姓需求、基层单位需求为百姓服务,提高社区居委会、各委办局的办事效率,提高百姓生活质量;再次是“资源共享”,公共服务平台有统一的服务对象,不仅整合各个职能部门的信息资源,还要整合社会资源,实现资源共享;最后是“业务协同”,即各个职能部门之间相互通气、相互说话。
城市管理是河西区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围绕政府非常态业务提供服务,与北京的网格化管理相比有以下特点:
第一,在业务上进行整合,城市公事务管理平台可以统一处理应急事件、城市管理事件和便民管理事件。根据不同的事件属性,处理方法也不同:有的内部发现问题之后现场处理;有的需要街道的总调度室调度相关科室来处理;有的问题属于专业部门管理,如自来水问题就要报到指挥中心;有些不属于突发事件,如市政环卫垃圾站出现问题,需要报到指挥中心,中心再分到专业的指挥中心。
第二,在处置上采用“高位监督、专业指挥”模式,所有发现的问题由平台统一调度分类,不同的问题通过平台自动分配到相应的职能部门处理,这样既避免了“统一指挥”、“一级指挥”带来的专业性不强的问题,也避免了“二级指挥”所产生的指挥链条过长、效率底下的弊端。对于出现的问题,首先按照管理系统的业务范围进行分类,把类似“跑冒滴漏、乱摆乱卖、违章建筑”等不同问题分发给各个职能部门进行处理,大大增加了事件的处理效率。
第三,在管理上为属地化管理,如把街道作为一个网格,网格内可以展现发现问题的主体、责任主体、处理问题的主体以及监督问题的主体等与问题有关的各种资源,然后对这些资源进行属地化管理。
目前,数字城管平台中的政民互动平台已经接收到大约6000多件百姓反映的问题,办结率在90%以上。这些问题通过网站平台反映上来,尤其是通过区长信箱反映的问题,区政府专门设立督查室把问题分发给不同的职能部门并限定时间办结,事件办结后再反馈给督查室。每个职能部门办结事件的数目和评价都有记录,没有按照要求办结的部门会给予提醒、警示。
“一头多用”的城市视频监视系统
视频监控系统是河西区的另一大特色应用。
河西区用以应急指挥的视频监视系统的平台建设分为三级:区政府是一级,负责全区业务分配、全网服务以及整个平台的运行维护、存储、查询等;各委办局是一级,公安、交管、市政、环卫等部门按照各自业务需要对社会信息资源的协同共享;三级目前只应用于派出所,负责管理维护及日常使用、监控,需要调动数据时,由各个委办局自行调用,如遇见公共突发事件时可以及时调用相关数据。
视频监视系统的摄像头最大的作用是发现问题之后可以查询事件发生的整个过程;当发现紧急事件时,也可以用摄像头进行特别监控——如在高速路上,车辆出现事故时,摄像头会自动识别事故画面,并把画面弹到监视屏上,由指挥中心人员鉴别,然后再指挥调度周边交管车辆到现场处理。
“在哪些位置需要安装摄像头?”——围绕这个问题,河西区着实下了一番功夫。首先,河西把交管局已经在区里安装的摄像头资源利用起来;其次,对于要新增摄像头的位置,信息办召集公安、环卫、交管、市容、应急、街道园林、市政、环保等部门共同会商,统筹安排。一年中,河西区新增摄像头近百个。
所有摄像头的视频资源,上述各个部门都能够共享。应急管理部门可以用它们来应急指挥、交管部门可以用它们来指挥交通、市政管理部门可以用它们来监督市容市貌,另外为驻区的市气象局、市公交集团等单位提供视频图像服务的合作协议已在商议中,……资源共享、“一头多用”在河西变成了现实。
今年,河西区还将把社会涉危涉爆部门、加油站、银行系统、网吧等社会的“摄像头”资源整合进来,力争新建50个监控点,首批整合320个单位约1000个摄像头,做到全社会的“资源共享”。
为了防止多个部门同时操作某个摄像头而出现“打架”行为。河西区制定了一套严格的摄像头使用权限等级制度——按照各个部门的职能、需求,事先进行了使用权限优先级的调配,保证最重要的部门能够及时使用。另外,河西区也十分注意避免摄像头滥用而侵犯公民隐私,“随着百姓维权意识的提高,视频监视系统的存在也会让百姓失去安全感。我们要在尽量减少监视盲区的前提下,要注意保护百姓隐私。”缪明说。
交互式电子白板与英语教学的整合 篇4
【案例背景】
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应用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开创了新的教学结构,打造了新的课堂教学模式,为实施新课程标准提供了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真正的实现了利用信息技术媒体创新的交互式的课堂教学模式。白板使丰富的主题资源在课堂教学中能充分地发挥其应有的效能,让课堂教学更加生动精彩,同时也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教学当中,提高了他们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但在教学中我们有时会出现为了更多使用白板而设计的一些不必要的环节。在此,我希望能和大家一起探讨,最终能够使电子白板与英语教学的整合更加完美。【教学片断】
11月19日,我有幸去吴忠市盛元小学参加自治区多媒体使用试点学校课堂观摩研讨活动,在活动中,我分别聆听了盛元小学和金银滩复兴小学四名教师的课。四位老师在课堂上都使用了交互式电子白板辅助教学,例如将视频嵌入白板、利用白板将隐藏的小图片放大、利用幕布遮盖将要呈现的语言、计时器工具、白班的标注功能等等。课堂容量大,活动丰富,课堂氛围异常活泼,学生参与活动积极性很高,但有时也会出现一些不必要的使用环节。
例如,杨老师和石老师两人都在教学五年级上册Module 7 Unit1.He can’t see.一课时,在导入环节将下载的关于狗帮助人做家务的视频导入到白板资源库中,直接播放,引出新授内容,视频内容和新授课紧密衔接,而且生动活泼,学生们目不转睛看着视频,在不知不觉中便理解了狗可以帮助人的这一主题。很好做到了白板和教学的整合。
但是,在听完课文后,杨老师将课文中的图片嵌入白板中,将原本缩小的图片放大后让学生看图描述,由于图片放大后不太清楚,视觉效果不好,活动效率并不高。其实,老师根本没有必要将课本中的内容再设计到白板中,完全可以让学生看着课本来描述,既清楚又便捷。在这一环节中,我们就要好好思考一下该如何做到白板和教学的整合。【反思】
此次学习让我在交互式电子白板和英语教学的整合方面又有了许多想法。从做课的四位老师身上我学到了更多白板的辅助教学功能,比如说直接将下载的视频资源存储到白板资源库中,上课直接点击播放,既便捷有直观;还有在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中,我们可以利用白板的计时器工具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这样既方便老师掌握时间,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等等。这些都实现了白板和教学的有效整合。在几位老师的课堂上,电子白板教学的实施,使教学活动多样,节奏加快,动感增强,课堂容量加大,有序的呈现了教学各个环节,突显了英语真实语境,以其灵活、动感、立体、多方位提升了教学节奏。但如果我们做不到有效整合,势必会让我们走入误区,仅仅为了突显使用电子白板而设计教学,使教学容量过大,内容繁多但脱离重难点。所以,我们在学习使用白板的同时,更需要考虑如何更好的将其与课堂教学内容整合,让白板真正为教学而服务。
电子政务整合 篇5
参考文献:
[1]王海玲.小学数学教学中交互式电子白板的有效应用研究[J].新课程学习上旬,,21(13):126.
电子政务整合 篇6
我也做销售很久了,也不知道这些是什么意思,那个高人帮给解释下。小弟在这里谢谢你了。
整合营销是一种对各种营销工具和手段的系统化结合,根据环境进行即时性的动态修正,以使交换双方在交互中实现价值增殖的营销理念与方法。
整合营销的特征
①在整合营销传播中,消费者处于核心地位,
②对消费者深刻全面地了解,是以建立资料库为基础的。
③整合营销传播的核心工作是培养真正的消费者价值观,与那些最有价值的消费者保持长期的紧密联系。
④以本质上一致的信息为支撑点进行传播。企业不管利用什么媒体,其产品或服务的信息一定得清楚一致。
⑤以各种传播媒介的整合运用作手段进行传播。凡是能够将品牌、产品类别和任何与市场相关的信息传递给消费者或潜在消费者的过程与经验,均被视为可以利用的传播媒介。
★ 整合营销方案
★ 整合营销论文
★ 发展绿色建筑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 策划:走向整合营销时代
★ 网络营销策划书范文
★ 网络营销计划书
★ 网络营销方案
★ 网络营销解决方案
★ 网络营销策划书
电子专业的课程整合 篇7
关键词:电子专业,课程整合,项目教学法
随着电子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 电子产品在各个领域的应用, 电子信息专业已成为当今社会发展最快的、科技含量最高的专业。培养从事各类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设计、开发技术人才已经成为电子专业的迫切任务。与电子产品不断推陈出新的速度相比, 教学内容还是相对滞后的, 具有实用特色的电子信息专业的改革势在必行。基础类专业的课程是电子信息专业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培养电子技术、信息技术和自动化技术等专业人才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只有通过与专业实践的课程进行课程整合, 采用项目教学法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 才能不断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 电子信息专业教学的现状
目前大部分高校的基础类专业课还是从属于理论教学, 一是实验学时较少, 内容安排不合理, 缺少综合性实验;二是知识点零散孤立, 表面看来, 知识面相当广, 覆盖了电工、电子等课程的主要内容, 但大多数教学内容联系不大, 缺乏贯穿整个课程的主线;三是大多数学生在电子信息专业实验中动手能力较差, 独立操作的自由度几乎为零。因此目前的电子信息专业教学体系不能适应科技发展的步伐, 只有对专业教学进行多方向改革, 才可能有新的发展。
(二) 电子信息专业改革的设想
1. 应用项目教学法, 理论教学与相关实验 (训) 教学相互融合、交叉进行。
项目教学法是以科研生产项目为载体, 在教师指导下, 学生对实际科研生产项目进行开发、制作的一种研究性学习教学法, 是产学研一体化在高职教学中的具体运用。在部分课程或教学单元中采用项目教学法, 即打破理论课、实验课和实训课的界限, 将某门课程的相关教学环节相对集中, 由同一教师主讲, 教学场所直接安排在实验室或实训车间。教师在项目教学设计时应做到四个突破: (1) 突破45分钟授课制, 推出项目教学专用实验实训周。通过电子元器件及常用仪器设备, 电气控制, 简单电路板制作, 焊接练习等几个模块的实验实训周操作训练, 让抽象的理论定律成为实训项目中的亲自验证、实现, 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意识可以大大增强,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使实训教学与理论教学成为相互联系, 相互融合的教学环节。 (2) 突破单一学科、单一教时教学设计的传统, 推出跨学科综合项目或单元教学内容综合设计制作项目。在电视机维修课程中, 综合常用仪器 (仪表) 结构、工作原理、使用方法的相关知识, 介绍常用电子器件特性及主要参数的测试方法, 讲解一般电子电路接线、测试, 要求学生学习后具备掌握分析电路故障结果的能力。 (3) 突破学习场所的限制, 学生可根据需要在教室、电脑房、图书资料室、实验、实训室和相关工厂进行自主性学习、研讨和制作。以实验室为基地, 积极开展课外科技活动, 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一条有效途径。把学生组织起来, 有序地安排他们来实验室参加课外科技活动。活动的内容和方式多种多样, 从各种电子产品的制作, 到家用电器的维修技术, 如修理电视机、安装MF-50型万用表等;从电路的设计到实际项目的应用, 如设计稳压电源电路及组装, 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 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从而改变学生单一的课堂学习 (下转第151页) (上接第137页) 模式, 提高学生课外电子制作的热情。一方面可减轻教师的负担, 促进学校科研向深层次发展, 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观察问题、思考问题的能力和动手能力, 学会科研方法;另一方面, 对巩固所学专业基础知识, 培养综合分析问题能力会有良好的效果, 从而使教学改革上一个新台阶。 (4) 突破任务的单一性, 选用的某一项目可由n个工作任务组成, 在任务驱动下, 合作完成某一项目的制作。教学改革的具体入手点是从设计、绘制收音机电路开始, 生成PCB板后进行组装、检测。因为调幅收音机由以下电路组成:基本放大器电路, 功率放大电路, 调谐放大电路, 正弦波振荡电路, 负反馈电路, 以及收音机特有的输入电路、变频电路、检波电路, 几乎含概了电工课内容中的所有典型电路。通过收音机电路设计的全过程, 不仅使学生对电工课产生兴趣, 还学习了用Protel软件绘制电路图, 常用元器件的识别、检测, 万用表的使用, 焊接技术等技能, 更重要的是在检测过程中熟悉了各种典型电路的工作原理, 在理论水平上有了一个很大的提高, 使学生对电子技术有了一个从感性——理性——感性的认识过程, 是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
2. 创建自主性实践教学平台, 引导尽量多的学生进行自主实践训练。
针对多数学生动手机会少的情况, 教师可以结合课堂教学内容, 指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 根据学生自身的情况和学习需要, 到实验室进行相关实验和训练, 利用现有的实验设备进行相关课题或自主课题的研究, 既提高了实验设备的利用率, 又给不同情况的学生提供了各自充分动手的机会, 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自主学习提高的机会。通过组织进行各种设计竞赛的形式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独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科技创新意识, 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习惯, 提高职业素质和适应能力。
3. 改革教学管理手段。
不断完善实验中心管理工作, 建立适应实验中心的开放实验教学、排课带班教学、课外创新实践教学等多种教学模式。教师使用主系统进行实验教学管理操作, 学生使用学生个人实验门户参与开放实验, 实验过程中使用实验登录与派位系统进行刷卡派位及实验室状态查询与管理, 从而丰富和完善了现代化实验教学手段。
电子政务整合 篇8
加强统筹整合,推进网络“一体化政府”建设
统筹整合电子政务资源,是政府部门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的基础,是建设网络环境下“一体化”政府的关键。青岛市在推进电子政务中紧密围绕转变政府职能、提高行政效能的要求,以“资源共享、互联互通”为原则统筹规划,整合资源、优化配置、提高效益。
(一)整合基础办公软件,形成一网式协同办公环境。按“内部一网式办公”支撑“对外一站式服务”的思路,青岛市在建设全市三级机关统一互联的政务网络平台的基础上,建设并推广了一套大型、综合、通用,多媒体、多功能一体化的基础办公平台——金宏电子政务集群系统。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的公文、信息、督查、考核、会议、信访、接待等各项业务全部实现电子化处理;全市各级机关之间公文、信息全部实现网上传输;12区市和100%的市直部门实现了内部网络化办公,2011年全市99个部门和12区市网上进行公文、信息传递和业务流转达1721万件次,形成了全市大一统的一网式协同办公环境。
(二)整合基础平台资源,夯实部门整体协作的基础。建成全市电子政务共享平台,为全市提供统一的基础设施共享服务、平台共享服务和应用共享服务,在全市范围内实现了机房共享、网络共享、安全设施共享和应用支撑平台共享。截至目前,为28个部门托管服务器,为99个部门“虚拟”内部办公系统,为80多个部门“虚拟”内部服务网站,为106个部门提供国际互联网接入服务和网络安全服务;37项部门通用应用、上百种部门个性化应用依托共享平台建设和运行,政府网站管理平台集成了37个部门网站,网站服务器部署了49个部门网站。进一步推进了覆盖市、区市、街道乡镇的大规模电子政务应用,为提高政府整体协作能力和运行效率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整合基础信息数据库,促进部门间信息共享。为解决政府信息的重复填报和一数多源等问题,提高行政效率和服务质量,利用统一的网上信息交换服务平台,建设了公文法规、办公信息、统计信息、批文和证照、信用、财源信息、法人、自然人、空间地理等基础信息共享数据库,为政府决策、管理和服务提供统一、完整、标准、快捷的基础信息服务。其中,拥有80多个部门子网站的决策资源网核心网站,整合30多种3亿多字的文字信息和2000多小时视频信息,形成全市机关统一的办公决策信息资源库,成为市委、市政府科学决策的高效辅助工具;建立了工商、税务、质监、公安、统计等部门间企业基础信息交换机制,建成 18.2万户企业、事业、民办非企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的法人基础信息数据库;建设了财源建设信息平台,实现青岛市工商局、国税局、地税局、质监局、财政局、公安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城乡建设委、国土资源房管局等24个涉税部门和12区(市)间的350万条财源建设信息共享;建成了132种证照信息的审批证照数据库,已入库各类证照文字信息32764条、证照影像信息 330条;基本建成全市地理信息共享平台,目前共有10大类、81个图层信息,包括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安全生产网格化监管、食品药品数字监管、市政环卫设施管理 、文化市场监管、政务服务热线地图查询定位、人口和计划生育管理、旅游地图查询定位、工商企业查询、区(市)重点项目管理等。
(四)整合行政执法和管理事项,强化行政权力规范、透明运行。依托全市统一的电子政务平台,建成了由“网上行政处罚平台”、“网上行政处罚执法监督系统”和“网上行政处罚服务大厅”三大子系统组成的全市统一的网上行政处罚及执法监督网络管理运行平台和业务系统。形成市级44个执法部门的6274项行政处罚事项、12区市3万余项行政处罚事项目录和公开信息数据库;针对权力运行的关键环节,整合了涵盖行政审批、行政执法、政务公开、政府采购、工程招标、土地转让、产权交易、专项资金使用管理、行政效能、重点工程、安全生产等28个重要权力领域执法和管理信息,并实施综合电子监察,构筑了覆盖全市、上下联动的实时全程网上行政监督体系,为强化行政监督、规范行政行为、提高行政效能、优化政务环境发挥了重要作用。
(五)整合部门重点业务需求,提高行政效率。依托金宏电子政务系统,构建了多级联动的网上督查管理体系和目标管理绩效考核体系,显著提高了督查考核的工作效率、质量和科学化水平;建成了市和区(市)两级统一的大规模平急结合的网络视频会议和可视电话系统,并实现市、区市、街道乡镇、居(村)家委会、居民楼五级应急人员体系的电子化管理;全市三级机关统一、互联、共享的多媒体协作平台,为网络视频会议提供了可靠保障,降低了会议成本,提高了行政效率。
创新服务模式,提升政府公共服务水平
通过应用集成实现信息共享和流程互通,打破条块分割的政府及其部门之间的界限,实现业务整合、协同办公、联合服务,是电子政务的核心价值,也是青岛市政府向社会提供“一站式”公共服务目标的重要途径。
(一)实施现场联办与网上协同相结合,提高审批办事服务效率。按“全市统一、两级分建,分级集中、分布应用,一网式流转、一站式服务”的模式,建设全市网上审批应用体系,形成全国领先的“大厅+网络”双重集中统一的审批服务模式。截至目前,市级47个部门386项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区市合计(包括乡镇街道)3629项审批服务事项全部在统一的网上审批平台流转办理,审批事项平均办结时间比法定时限提速70%,非前置企业设立联合办理平均办理时间缩短至1.49个工作日,审批效率提高11.1倍;基本建设项目核准备案、用地审批、规划审核、施工许可、竣工验收5个环节联合审批,效率提高72%。
(二)整合部门信息和服务资源,为社会提供网上“一站式”公共服务。通过组织重点民生部门梳理整合,依托青岛政务网建成了教育、社保、就业、医疗、住房、交通、公用事业、证件办理、企业开办、资质认定、婚育收养、经营纳税等12个专题栏目,并整合发布了1300多个公共企事业单位办事服务信息,截至目前,政府门户网站整合发布12个大类31个小类5.8万件政府信息。网上政府信箱形成了60多个部门和12个区市政府“一站式”为民服务渠道,每年受理市民诉求3万多件。组织市政府57个部门通过门户网站开展集中“网络在线问政”、常态化“网络在线问政”和“向市民报告、听市民意见、请市民评议”活动,解决民生问题,受到广泛好评。为进一步拓展和畅通民意渠道,整合了政府信箱、在线访谈、网上调查、意见征集、网上听证、网络新闻发布等渠道,建设“政府在线”综合政民互动平台,采用计算机网站、手机网站、短信、即时通讯、博客、微博、信息订阅等网络沟通新技术,为公众提供集中统一、多种渠道、多种方式、全天候在线综合互动服务,有力推进了政府职能转变,促进了服务型政府建设。
(三)统一社区(村)电子政务网络和应用,整合政府部门面向社区居民的服务。针对“上边千条线、下边一根针”和政府职能部门面向社区(村)的工作重复交叉等问题,将全市统一的电子政务网络延伸到社区(村),并在区市级网络中心部署了社区(村)综合电子政务平台,为所有社区(村)“虚拟”内部事务管理系统、信息管理系统和外部公共服务网站。各部门依托社区(村)网络和综合电子政务平台开展各自的电子政务工作,解决了部门多头向社区(村)延伸网络的问题,形成高度统一而又各具特色的面向社区(村)居民(村民)的网上服务体系。同时,在社区(村)设立为民服务代理点,帮助居民(村民)上网获取服务,使政府网上公共服务在社区(村)落地,惠及千家万户,有效解决了“数字鸿沟”问题。
坚持集中统一、集约发展模式,提高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绩效
为实现信息共享和联合办公,减少电子政务建设和管理成本,青岛市形成了以集中统一为主要特点的集约化发展模式,这种模式以“四统一分”管理体制为基础,以“686”核心技术体系为支撑,通过基础设施共享服务、平台共享服务和应用共享服务,坚持不懈地推进全市机关机房、网络、服务器、基础软件和应用整合,收到了低投入建设、大规模应用,低成本运行、高水平服务的成效。不仅实现了信息资源集中管理和多级政府、多部门的大规模协同办公和联合服务,有效遏制了“信息群岛”和“业务割据”带来的管理风险,而且也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技术效益、管理和社会效益。
(作者单位:青岛市电子政务和信息资源管理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