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媒体的受众整合

2024-11-30

传统媒体的受众整合(精选7篇)

传统媒体的受众整合 篇1

整合已经成为传统媒体在与新媒体竞争环境下, 进行救亡图存、图谋发展的不二途径, 传统媒体目前所做的整合工作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新闻机构内部人员、部门的整合, 打通报纸、电视及网络等媒体界限, 全媒体覆盖, 实现媒体内部资源共享和价值最大化。例如, 苏州台实施的“1+N”战略, 在1个综合网站+N个专业网站的布局下, 新闻网站“名城苏州”无论是社会影响力还是经济效益都成果丰硕, 2012年总营收3300多万元。苏州台布局移动终端, 自主开发了智能终端APP“无线苏州”。这是一个新闻类和城市生活类客户端, 资讯、公交、违章查询、直播等栏目深受用户欢迎, 下载用户已发展到一百多万。目前, 苏州台已经构建起移动电视、数字电视、手机电视、楼宇电视、城市公共场所大型显示屏等公共电视的全媒体平台。

2012年4月16日, 《华西都市报》和华西都市网同步改版, 主要举措包括两个“重构”, 一是重构平台:塑造“华西传媒集群”, 以纸媒为主体, 持续提升华西都市网、《华西城市读本》、《华西生活周报》几大平台在网络受众、区域市场和时尚人群中的影响力, 并以华西传媒呼叫中心、华西移动阅读媒体、华西魔码、华西都市报微博、“1+N”全媒体平台的深度开发为载体, 持续延伸报纸在移动互联网和全媒体市场的影响力。

二是对信息、新闻的整合, 对比网络上零碎的信息, 传统媒体凭借专业的素养和团队完成对多方信息的收集、整理, 打造有广度更有深度的新闻产品。比如《人民日报》微博运营室的成员由一群年轻人组成, 《人民日报》评论部和各地记者也参与现场信息和微评论的撰写。新华社“中国网事”微博, 其微博团队核心成员都是中青年, 对互联网非常熟悉, 对于信息的发布策略、话语策略以及新媒体培训都非常重视, 也经常咨询各界的意见。在近期的一系列热点事件中, 网友都感受到了《人民日报》、新华社等媒体微博巨大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改变了主流媒体对网络报道迟缓而不迅速、表面而不深刻、分散而不集中的状态。

三是整合媒体的社会资源, 利用资金、信息、社会影响力等优势, 建立媒体产业链条和多产业支撑的企业集团。比如, 南京台借力新媒体, 探索多媒体、产业化运营。2013年6月, 南京广电与南京电信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共同构建“网络+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移动办公”模式;建立小微视频网, 针对以学生群体为代表的年轻人, 以“短视频+同城+社交”为核心定位, 以微电影、微视频为主体内容, 建立南京3G互联网同城视频社交门户;建设推广电子商务平台“淘南京”, 借此打造集生活服务、智能社区服务、电子商务于一体的智慧城市互动平台。

2012年, 荆州电视台把原垄上频道与省级频道合并, 成立湖北垄上传媒集团。集团形成了“一个频道”和“两个公司”的结构, “一个频道”即面向湖北全省传输覆盖的垄上频道, “两个公司”即垄上行新公社三农服务有限公司和垄上行新农会信息科技有限公司。集团2012年实现经营收入2.12亿元, 其中广告经营收入0.5亿元, 垄上行新公社经营收入1.5亿元, 垄上行新农会经营收入0.12亿元。

除了前面三个整合, 传统媒体的整合还应把受众考虑在内, 这是本文论述的重点。这个提法比较新, 对此的思考可能并不全面, 但不管从哪个方面来看, 传统媒体新形势下转型发展的成败得失都体现在对受众争夺上, 因此, 本文提出的整合受众既是手段, 也是目的。

1948年, 传播学先驱拉斯韦尔发表了《社会传播的结构与功能》一文, 提出大众传播的三种基本功能:监视环境、协调社会以及文化传承。协调社会也被称为整合社会, 是说在外界环境发生变动时, 传播能联系协同社会各部分成员以应对环境变化。人类活动范围的扩大, 社会、国家的形成、稳定和发展都有赖于有效的信息传播, 使人们在价值理念、利益基础、民族国家等方面形成共识。在这种意义上, 有人评价, 是教堂、铁路和报纸建立了美国这个国家, 这句话形象说明了媒体对社会强大的整合功能。

在拉斯韦尔提出这个观点的时代, 信息技术落后, 报纸主宰市场, 对新闻资源处于垄断地位。这种点对面的传播威力强大, 以至于传播学诞生了魔弹论、靶子论, 把媒体的传播效果强调到无以复加的地步。而拉斯韦尔提出的整合社会的功能实际上也揭示了那个年代媒体强大的社会影响力。

到了互联网时代, 媒体对社会发展的影响更加全面深入, 只不过有两个根本的变化, 一是普通民众拥有了自己的传播媒介, 二是任何大众媒介都不能控制社会舆论, 进而对社会产生足够的影响。

媒介技术的发展从某种程度上支持、鼓励了个人对社会的游离, 从而形成所谓原子化的社会。因此, 媒介对社会的整合已经进入一个后整合的时代。从传媒的生存发展角度来看, 从内容竞争到技术渠道竞争, 再到当下的受众竞争, 媒体也需要对受众来一次全新的整合。

1.整合受众观点意见, 找出民众利益的最大公约数。重要性在新闻的价值要素中居于首要地位。重要性从受众的角度来说, 是与他们的利害关系程度, 与利益影响的大小呈正相关。在政府对资源配置起主要作用的年代, 政府的政策指令及解读就是典型的重要新闻, 这也是以前党报、党台的影响力、权威性所在。但时过境迁, 当市场起决定性作用, 法制环境日渐完善时, 政府的政策指令只在特殊时期起到适当的调节作用, 其在新闻中占据的份额会大大降低。更为根本的是, 在自媒体时代, 当个人可以通过新媒体获取、传播信息时, 新闻重要性的度量标尺已经从传统媒体转移到普通受众手中, 也就是说信息是否重要、是否可以做成新闻传播, 要从受众的角度加以衡量。

什么才是受众觉得最重要的?自己的利益。受众的利益表达已经从网络中找到各种出口, 谁能说这不是民众尽情拥抱网络的重要缘由呢。然而, 网络中纷乱的甚至带有暴戾的利益诉求, 在拉倒一些贪官的欢呼声中, 对建设和谐法治社会、提升公民素养, 包括他们本身利益的维护作用并不显著。

因此, 把民众不同的诉求梳理、聚合起来, 形成有代表性的意见, 对政府的行为决策形成积极正面的影响, 既是时下迫切需要解决的社会问题, 也是传统媒体先天具有的优势和重新赢取受众的不二选择。

2.整合受众群体归属, 促进地方社区、社群建设。工业化生产将社会成员原有的社会纽带打散, 按照社会生产发展的内在要求, 将不同的人重新组合, 形成了当下无数个利益群体, 也将个人的利益代表从家族、宗族、地方转移到各种各样的利益群体上来。现代社会的持续发展水平和稳定和谐程度, 取决于群体内部成员利益所得的合理性、安全性, 和群体间的利益平衡。分析我国目前诸多的社会问题, 都可归结于群体间利益不能通过制约达到平衡, 群体内部利益分配又不尽合理, 这集中体现在国有企业中。

美国著名社会学家弗朗西斯·福山在《信任》一书中指出, 美国被认为是一个以个人主义为中心的国家, 这是一个天大的误解。他认为美国有双重文化, 个人主义和社群主义。美国民间组织发达, 是具有高度自发的社群倾向的社会。因此, 它可以建立规模经济组织, 可以产生世界上最成功的企业, 美国的民主、经济成功是这两种文化相互趋同的结果。福山认为, 中国社会是马鞍型的, 一边是强大的政府组织, 另一边是原子化的家庭, 缺乏一种社会中间组织。这种社会中间企业的形成以家庭式企业和国有企业居多。中国文化是以家庭为本的, 信任只限于家庭内。因此, 社会是缺乏信任的低信任度社会。福山的社会文化研究视角与社群主义一样, 是以美国社会多元利益群体、发达的社区文化, 和高度的区域自治为现实基础的。

以此来看, 充分利用我国传统媒体体制、社会影响力等优势, 把转型期被撕裂的社会重新整合, 对传统媒体的生存发展, 乃至对整个社会的发展都意义非凡。当然这种整合不是像过去一样把社会整齐划一, 而是通过新闻生产、社会动员、公益活动等不同手段, 在表现形式上, 让分崩离析的社会成员重新群落化, 让不同的人在不同的社会群体中安生立命, 各得其所, 在精神层面, 建立相互包容共同成长的多元文化, 让持有不同价值理念诉求的人都能在法制和基本道德伦理的范围内追求自己的梦想, 实现人生价值。

传统媒体的受众整合 篇2

DM动了传统媒体的奶酪

DM是英文Direct marketing的简称,主要包括海报、直接邮寄、直投杂志、直投广告等形式,DM海报市场以其独特的传播方式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市场份额。据北京几家较大的制作公司负责人介绍,北京的DM海报市场市场至少在人民币千万元以上,乐观估计,可高达4、5千万的市场额。DM广告消费占到我国广告市场近1%市场份额,与西方DM市场相比, DM在我国仍有巨大的市场潜力。

1998年4月28日,北京的华堂商场在一次促销活动中采用了DM海报,这是北京商界出现的第一张DM海报,从此DM海报凭借其针对性强、投递准确、信息攻势猛烈、免费阅读等优势,在北京商界迅速发展起来,伴随着DM海报需求的扩张,一批优秀制作公司迅速成长起来,迅速强占了相当一部分市场份额。据北京最大的DM海报制作公司锐意起点总经理朱明介绍说,其一年的营业额已经同一家比较大的传统媒体广告额不分上下了。考虑到DM海报低廉的价格,其市场影响力不言而喻。

一位DM行业资深人士认为“不管承认与否,中国的传统媒体活得很矛盾。读者买任何一本杂志要看的不是广告,可是没有广告,杂志就难以生存下去。DM这种免费直投定向发行的广告刊物恰恰能够弥补传统媒体的这些缝隙。

同传统媒体相比,DM海报的优势在于直接面对终端消费者, 读者就是商品信息的接受者。它将媒体和商品信息合二为一, 大大提高了有效阅读率。DM的魅力就在于对2万个潜在顾客讲话,这大大好过对200万个„不确定‟人物讲话。同时,DM海报在信息方面也比传统媒体更加全面和具体,起到引导消费的作用。商场内多达万种的商品让消费者眼花缭乱,给购物带来极大的麻烦。DM海报帮助消费者在最短时间内能找到让性价比最高的商品。同时,通过巧妙的商品动向设计,在寻找这些惊爆商品过程中,所有的商品都可以得到一次促销,这恰是传统媒体所不具备的优势。

实际情况也反映了与传统媒体微妙关系,凭借灵活的市场策略和本身的优势,DM海报正在抢占越来越多的广告市场分额,据业内人士估计,到2004年,仅北京一地,DM海报就可以从传统广告媒体抢到上亿元的营业额。在另外一些地区,如江苏徐州等地,DM海报已垄断了当地所有的超市广告,体现出强大的竞争能力。

DM市场谁来整合但是目前DM海报市场也存在着巨大的泡沫,DM海报制作公司多如牛毛,DM杂志也不下数十家。外界通常认为DM利润大,进入门槛比较低,很多人因此盲目跟从,有些甚至是先有了业务后成立的制作公司。

一般来说,衡量一个DM制作公司能力的指标主要是制作水平、创意和投递。根据北京一知名DM制作公司总经理介绍说,目前国内的DM制作公司同欧美、日本等国家的制作公司相比,在制作能力上存在较大的差距,甚至连马来西亚、泰国等国家的制作水平也比中国要强。这种差距尤其体现一些细节方面,如图片质量、价签的表现力、整体观感等等。但国内企业的之间差距就非常小,这就导致了我国的DM竞争必然以价格竞争为主。超市行业毛利本来就极低,用在广告上的费用的更少之又少,DM海报更是供货商来买单。供需比例的失调势必导致业务向具备相对优势的企业倾斜。

国内DM企业存在的另一大问题在于创意。一次成功的DM海报,实际上是商业企业一次促销活动的精华部分。在国外,DM海报在制作前一般要由精通促销的人员进行多次周密的市场调查、分析,使目标准确、策划有效;通过多次接触客户,对客户的经营方式、广告意识、营业额变化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并结合企业在市场的周期、经营状况、消费者购买因素、竞争因素、季节因素等方面特点,对DM海报进行全方位地策划,根据不同的经营特色制定不同的DM策划方案并采取有效、可行的媒体投放策略。但是国内除少数几家制作企业外,大部分企业还保留在广告公司加印刷厂的水平,根本谈不上创意;几乎所有的国内企业没有精通促销的专业人员,个别企业创意只不过是商品的简单组合罢了。

有效的投递与策略的完善实施是赢得DM收获的关键。但是目前的投递情况不尽如人意,这既有社会对DM海报的偏见,也有制作公司本身的问题。由于社会上相当一部分消费者将其等同于非法小广告,而对其采取敌视态度。但是制作公司本身的投递策略也存在较大的问题。大部分投递公司缺乏大型数据库,对投递商圈内的消费者也缺乏足够的了解,有效投递的效果不理想。反而是一部分拥有有效投递渠道的部门,如邮局等部门在这方面做的非常好。

DM谁主沉浮

在广告已经成为媒体主要收入来源的今天,广告命中率极高的DM媒体将对广告客户产生巨大的吸引力。但是那种种一笔生意就可以催生一个公司的时代一去不复反了。未来的DM市场将由那些具有独特资源的企业分享。

现存的一些优秀DM媒体将继续拥有一片天地。这些制作公司尽管同国外公司有较大差距,但是他们都具有相当丰富的经验。更主要的是他们在和商业企业合作中建立了一定的默契,这确保了他们在将来的市场中继续拥有相当一部分客户。他们的缺陷是投递渠道问题,无论是数据库还是直投渠道他们都不具备优势。这成为制约他们进一步发展的瓶径。一些公司试图通过与物业公司合作解决这一问题,但效果如何仍待市场检验。

在渠道上有优势的部门如邮政部门,有可能从DM行业脱颖而出。有效的投递与策略的完善实施是DM成功的关键。邮政部门无论在数据库建设还是投递网络上具有先天的优势。江苏省徐州邮政函件局利用DM做超市广告专版,早在2000年就达到了年制作112版,业务收入240万元的优良业绩,成为当地广告业的强势媒体。徐州新一佳成功店、百惠·家美时两家超市曾多次委托该局先制作并发行DM专版。相信他们看中的不止是他们的制作能力。具有优秀促销能力的公司将不会坐失良机。未来的DM海报将越来越专业化,不再是简单的广告信息传递渠道,而是包含越来越多的促销内容和手段。北京知名DM制作公司鼎盛东极总经理毛剑认为,未来的DM高层次竞争将不再是简单的价格和制作能力竞争,而是隐藏在DM后边的许多东西。DM公司不再是简单的制作公司,而是商业企业的战略合作伙伴,全面参与企业的促销活动。鼎盛现在已经初步建立了“顾客管家”的经营理念,这种理念更多的建立在公司的营销和策划能力之上。科学策划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以策划带动营销,用数据进行理性的分析,用真实的数据、科学的分析、有力的论证,全面改良现有DM的运做模式,将为DM海报找到准确支点。可见,促销策划甚至创新能力将决定未来DM公司的竞争能力。

数据库的拥有者能分到一杯羹。数据库营销在国外相当普遍,目前已经占到总体销售的12%至15%。以数据库为核心来运作DM海报是现有DM海报运做方式的一种升级换代,因此在数据库建设方面有独到之处的企业能够在未来的竞争中抢占先机。

传统媒体的受众整合 篇3

关键词 传统教具;小学数学;多媒体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5)17-0048-02

1 前言

由于小学生的认知特点是以形象思维为主,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比较常用的教学方法是直观教学法。而直观教学法是通过直观教具来进行教学的一种方法。在教育的发展过程中,直观教具也经历了一系列的变化,在现代多媒体的应用中发展出现代化的直观教具。

2 传统教具的优缺点

传统教具的优点 传统教具是从事教育活动的实践者在教育过程中研发出来的一些有效的教学工具。传统教具是指在教育活动中,一切被拿来帮助学生理解学习而使用的事物[1]。有一些传统教具经历了时间的考验,成为一些典型的传统教具,如黑板、粉笔等。这些教学工具经历了长时间的教育实践,已经形成一系列的有效使用方法,主要有以下优点。

1)使用比较简单,制作成本比较低。传统教具可以是生活中任意用来帮助学生学习的事物。拥有丰富经验的教师会选取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事物,经过简单改造,制作成教具。通过引导学生亲自对这些教具的制作,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同时能够增加学生的学习乐趣。

2)小学数学教学中,在对一些知识内容进行教学时,可以根据具体的情况,对教具进行合适的选取以及制作,而这样得到的教具能够在教师的使用中更加得心应手,可以根据教师的心意进行灵活改变,因此可以保证教师在使用教具时将所要表达的内容进行有效表达。如对圆形的周长以及面积的区别认识上,没有特定的教具,教师可以用一根毛线以及一张硬纸板来解决这个问题:将硬纸板剪成圆形,通过将毛线绕纸板一圈并将其拉直,就代表这圆的周长,与硬纸板的面进行对比,能够很好地帮助学生理解两者的区别。

3)小学数学教学中,黑板以及粉笔的使用可以在无形中对学生的学习方式造成影响。板书的形式能够对学生的学习习惯进行引导。同时,教师本人的体态语言也会为师生之间的关系造成影响。

传统教具的缺点

1)传统教具作用的发挥绝大部分取决于教师能力的高低,在学生进行数学学习的情境构建上比较无能为力。如在对圆柱体进行切割与拼合的教学中,传统教具对整个过程的描绘上比较模糊混乱,而现代化教具如课件能够轻松解决这个问题。

2)传统教具本身是比较固定的,所能够传递出的信息量有限,使得课堂时间造成浪费。同时,它所传递的信息比较二元化,不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2]。如典型传统教具黑板,所能够承载的信息量受到教师的书写速度以及黑板面积等因素的影响,使得课堂上教学内容的传递量大大减少。同时在进行立体图形问题的解决时,黑板无法表现其立体化的特征行,不利于学生对问题的理解以及立体感的培养,而现代化教具可以直接将其立体化呈现。

3)传统教具的表现力不足。传统教具的形式比较单一,使得学生的感官容易出现审美疲劳,对学生积极性的影响较为严重。如图表的信息比较静止,很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3 现代多媒体的优缺点

现代多媒体的优点

1)感官比较多样性。多媒体所能够呈现出的内容可以在动态感以及色彩上进行丰富的选择表达,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在教学轴对称图形时,可以采用多媒体技术,制作出动态的动画,演示轴对称图形的特点,这样能够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而丰富多变的动画也会加深学生对轴对称图形的印象。

2)信息比较丰富。现代多媒体的信息承载量极为庞大,有系统的数据库的支持,教师可以选取对教学内容进行有效表达的教学媒体。同时,信息的丰富对数学教学情境的建造也极为有利。

3)对事物的动态性变化能够很好地呈现出来。现代多媒体技术可以将小学数学中涉及的事物变化进行完美的再现,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一些数学问题。另外,多媒体的信息表达具有超时空特性,可以将事物的过去到将来的变化过程进行一个短时间的再现[3]。如在进行行程问题的学习时,可以将其变化演示出来,能够将相向运动、相背运动以及相遇等状态完美地体现出来,学生能够通过这些演示很好地理解,掌握解决问题的能力。

多媒体的缺点

1)多媒体技术的操作比较困难,对教师的信息素养要求比较高,教师不仅要能够运用多媒体在信息海洋中快速地找寻到教学所需要的资源,还要对信息的组织、呈现方式进行完美的设计[4]。而小学数学教师很少能够达到要求,不少教师只是对其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不能有效发挥其作用。

2)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对某一个问题的表达上,想要找到合适的教学媒体材料一般比较困难,而且灵活度明显比较低下。

3)多媒体信息承载量的庞大以及信息呈现方式的特色,都可能会对学生的注意力造成影响,造成学生认知的偏颇。

4)课件制作需要花费比较大的精力与时间,同时,课件的水平也会受到教师水平的影响,而地方之间使用的教材版本不一样,对课件资源的共享造成一定的限制,使得人力、物力、财力出现一定的浪费。

4 传统教具与现代多媒体的有效整合

传统教具要比现代媒体具有更突出的直观性,而现代媒体又具备许多传统媒体所不具备的优势。两者的整合原则是根据教学内容以及教育对象等具体情况,选择最合适的。要始终明白,两者具有共同的目的,即促进教学的有效性,只是一种教育手段,不能进行盲目的使用,更不能为了使用教具而使用教具。在具体的使用过程中,哪个更能帮助学生学习,就使用哪一个,不应该被教学形式所拘束[5]。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一堂课可以根据教学的知识点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教具。如在对圆的认识的教学中,可以首先运用传统教具,让学生通过各种感官认知,以及进行实际活动,对圆的整体特征得到一个基本的认识;而在进一步对圆的周长以及面积的学习中,通过多媒体演示正方体演变为圆形的过程,得到圆的周长以及面积公式的推演过程。

5 结束语

传统教具与现代多媒体两者各有优势、各有缺陷,当教学内容、教学对象等客观因素发生变化时,所适合的最优教具也会有所不同。因此,传统教具与现代多媒体的整合势在必行。只有两者相互整合,共同发挥作用,并对双方的差异进行优势互补,才能够更好地为小学数学教学服务。

参考文献

[1]李海英.谈谈直观教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应用[J/OL].软件:教育现代化,2013(4).

[2]段吉伟.把握好小学数学教学“现代”与“传统”的整合关系[J].新课程学习:学术教育,2010(10).

[3]薛静娅.现代技术与传统方法“比翼双飞”:谈现代教育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应用[J].新课程学习,2011(11).

[4]姜定权.多媒体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利与弊[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1(31).

传统媒体的受众整合 篇4

张悟本为何能引起如此大力度的关注, 除了其食疗理念导致数百人进医院和涉嫌违规经营外, 更多的恐怕还是人们对“生”与“健康”的期待, 以及国人对“养生”极度信奉的传统观念的影响。且不说张悟本能否称得上“养生专家”, 单就其引起的轩然大波即可透视出“养生学”的公众影响。华夏传人之于养生的热衷由来已久, 可谓形成了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

养生家和养生对国人的影响力度

养生家在古代属于方技家的一支, 方技家是研究医药和养生的“百家”之一。从考古发现来看, 方技家的活动可追溯到史前时代, 但其称谓始于汉代。刘歆《七略》和班固《汉书·艺文志》列“方技略”, 后者收录“方技三十六家, 八百六十八卷” (1) , 其数量相当可观, 今大多数已亡佚, 只有《黄帝内经》流传下来, 成为研究医药养生的宝贵资料。《后汉书》、《三国志》、《晋书》、《新唐书》、《宋史》、《金史》、《新元史》、《明史》等都专门载有“方技传”, 其余各史也大都有关于方技的记载。可见, 方技家是“百家”中很重要的一家, 班固在《方技略》中又把方技家分为“医经、经方、神仙、房中”四派, 到后来“医经者”和“经方者”演变为医药养生家。方技家的代表人物, 《汉书·艺文志》记载“大古有岐伯、俞跗, 中世有扁鹊、秦和, 汉兴有仓公”, 其中以扁鹊最为知名。方技家在有史料记载以来就对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班固指出其有“论病以及国, 原诊以知政”的特点, 即由治身及治国。

“养生”一词, 最早见于一般认为成书于战国时期的《黄帝内经》, 从广义上来说, 整个中医学都可以看做养生学。通常人们所说的养生, 是狭义上的养生学, 即通过非药物的方法达到增强体质、防治疾病、防止衰老和延长生命目的的学问。我国古代养生学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渐成体系, 流传下来的书籍有通论类、导引类、炼丹类和食养类四种, 最有名的《史记·秦始皇本纪》载秦始皇非常迷信于炼丹以求长生不老, 召“方士欲炼以求奇药” (2) , 充分反映出最高统治者对死亡的恐惧和期待生命不息的意识。现代人将养生分为“养身”和“养心”, “养身”即通过食疗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养心即涵养心志, 通过保持心理平衡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健康长寿是历朝历代人所共同追求的目标, 从达官贵人到平民百姓, 莫不如此, 养生文献也不仅限于医家著述, 诸子百家均有涉及, 养生学正是与中国哲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才使得国人对“养生”趋之若鹜。

中国哲学影响下的养生观念形成

中医养生学的指导思想源于中国古代哲学思想, 其主旨为“效法自然”。中国哲学主张“天人合一”、“生生不息”, 这种思想引导人们注重养生, 即养身和养心。老子主张顺应自然:“人法地, 地法天, 天法道, 道法自然”, 主张守静、养气, 做到保持心平气和、致虚守静的心态, 才能延年益寿, 由老子所开创的道家学派理论对养生学有很大启发;《庄子·养生主》篇专门谈养生的要领, 认为养生之道重在顺应自然, 不为外物所滞。庄子哲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其养生理论也广为流传;孔子所提倡的“仁”与“礼”与修身是分不开的, 儒家哲学成为指导整个封建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 其“修身”理论深深影响了国人的“养心”观念。另外, 孔子对饮食问题非常重视, 主张“食不厌精, 脍不厌细”, 其自成体系的饮食理论涉及饮食原则、饮食礼仪、烹饪技术等, 都是很有用的养生原则;孟子主张养“浩然之气”、“养心莫善于寡欲”, 认为“气”是人生命的根本, 养气要以精神意志为主导, 神态安定, 意志坚强, 其养气法也颇具导引吐纳的特点, 对养生学有很大的启发意义;荀子曾言“人之所欲生甚矣, 人之所恶死甚矣”, 指出人类最大的欲望便是生存, 最厌恶的事是死亡, 贵生恶死可以说是所有人共同的心声, 因而养生之道也成了整个社会所共同关注的话题;董仲舒的“天人感应”论直接影响了养生学中的“天人相应”论。在中国传统哲学中身与心、形与神、自然与人是一体贯通的。在“养心”方面, 中国文人灵魂深处所共有的抗压哲学, 从陶潜的“采菊东篱下”到苏轼的“也无风雨也无晴”、“此心安处是吾乡”, 无疑影响了一代又一代文人士子乃至普通百姓。冯友兰在“中国哲学的精神”开篇即论到“哲学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 历来被看为可以和宗教在其他文化中的地位相比拟” (3) 。无论是以“入世”为主的儒家哲学还是以“出世”为主的道家哲学都对养生学有或多或少的影响, 从而使与中国哲学关系密切的养生学也对整个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在千百年的社会发展历程中, 人们通过反复实践所总结出来的饮食养生法则, 因为符合上下各个阶层的需要, 日渐发展, 深入人心, 形成了华夏传人所共有的“养生观念”。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 人们对养生的关注和信奉力度可谓强大, 步入现代, 加上信息化时代媒体传播的力量, 全民掀起了浩浩荡荡的“养生热潮”, 张悟本们正是洞察了人们这种对养生信奉的心理乘机而入。

“张悟本现象”对受众及媒体接受意识的启示

以“中医养生术”来忽悠民众, 张悟本不是第一个, 然而为何民众数度受骗还乐此不疲并期待养生“神话”的出现, 随着张悟本养生“神话”的破灭, 带给人们更多的是接受意识的思考。

“养生”本无错, 怪就怪在人们对打着传统中医旗号的伪食疗养生的错误信奉上。随着公众保健意识的增强, 人们对于养生、保健知识的需求不断增加, 张悟本敏锐地嗅到了当今时代的大众心理, 带着他的“吉祥三宝” (绿豆、茄子、萝卜) 登上了“养生”神坛, 宣讲“万能”食疗理论, 类似他的各种各样的养生专家, 也都带着“求医不如求己”、“是药三分毒”等噱头理论著书立说。张悟本从“养生”神坛上跌下来的事实提醒人们在对“养生”信奉的同时, 也要有一定的甄别和判断能力。对于《中国居民膳食指南》这类科学读物熟视无睹, 而对铺天盖地大肆宣传的书籍和节目奉之若宝, 充分反映出受众的接受意识有待提高, 尤其是在传统养生观念影响下, 更容易产生盲从现象。同时, 人们之所以对张悟本深信不疑, 与媒体的推波助澜也有一定的关系。对于张悟本神乎其神的宣传, 应当说人们还是有一定怀疑意识的, 但在有影响力媒体的宣传下, 人们开始接受甚至有些人深信不疑。

“张悟本现象”对媒体的接受意识也是一个拷问。台湾著名出版人廖志峰认为“一般民众多忌讳就医, 这和相信偏方、秘方、自我处理也许有文化上的关联”, 一语道破了受众深受传统观念的影响, 容易对养生类书籍和节目过度信奉。媒体本无意故意欺骗观众, 然而面对高额利润, 能否经得起考验是检验其公信力的有效尺度。为了获得经济效益, 媒体公信力的下降已经不是偶然现象, 张悟本的出现, 又一次给媒体敲响了警钟, 如果媒体接受意识能经得起推敲, 便不会产生“张悟本现象”。其著作《把吃出来的病吃回去》能通过审核出版, 其“食疗养生”理论能在有较大影响力、较高收视率的电视台宣传, 充分反映出出版社、电视台等大众传媒机构鉴别接受程序的不完善。当前, 在链条式经济利益驱动下, 诞生了一批“养生明星”, 然而, 传媒市场在推崇“造星经济学”的同时, 是否检验了“包装产品”的质量呢?不经严格检验, 一味接受, 只能带来媒体自身可信度的下降, 可谓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传媒作为一种公共性资源, 其社会责任是遵循“真实、准确、全面、客观”的原则对事实进行报道, 由于“受众在通过媒体接收信息前, 往往没有具体的心理准备, 随意性很强” (4) , 媒体在报道过程中要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尤其是对事关百姓健康的话题, 更应当严谨、审慎, 秉承科学的传播理念和态度, 净化媒体环境, 成为让受众放心的、值得信赖的媒体。

参考文献

[1]班固:《汉书.艺文志》, 北京:商务印书馆, 1955年版, 第72页。

[2]司马迁:《史记》, 北京:中华书局, 1982年版, 第258页。

[3]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 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007年版, 第3页。

传统媒体的受众整合 篇5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传统教学;有机化学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4107(2012)02-0032-02

有机化学是高校化学及相关专业的重要基础课,是四大基础化学之一,通过讲授各类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命名原则、物理和化学性质、制备方法、应用、反应机理等,让学生通过抽象思维、空间想象、逻辑推理和应用性的训练,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将来从事相关工作打下坚实基础。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使学生能够成为创新型、复合型及适应性强的高素质化学人才,是每个从事有机教学的教师需要思考和亟待解决的问题。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技术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突破难点、提高教学质量和思维启迪上有其突出的优势而越来越多地被引入课堂教学。教学是一门艺术,在教学中,通过教师精彩的、富有情趣的讲授以及人格魅力吸引、感染学生,通过师生间教学互动使之情绪相互感染,充分启发调动学生思考,使学生积极参与并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这些传统教学的长处是任何形式的电子媒体都无法替代的。因此,有必要对有机化学多媒体教学和传统教学模式进行优化整合。笔者结合几年来的教学实践就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模式的优化整合进行初步探讨。

一、有机化学多媒体教学模式的利与弊

多媒体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通过教学设计,合理选择符号、语言、文字、声音、图形、图像、动画等多媒体信息要素,运用计算机对它们进行综合处理和控制,通过多种方式的人机交互作用,呈现多媒体教学内容,完成教学过程[1]。将多媒体手段融入到有机化学教学过程中存在以下利弊。

(一)有机化学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1.从平面式教学向立体式教学的转变,有利于学生更加形象直观地了解分子结构。在应用板书讲解立体化学的过程中,教师只能通过板书这种平面的形式来展示分子的立体结构,无法有效充分展示立体形式的构造,存在展示方法上的局限性。以2-氯-2-溴戊烷为例,如果采用多媒体教学模式,利用Chemsketch软件可以轻松地制作出3D立体结构,有利于学生更加形象直观地了解分子结构。

2.从静态展示向动态模拟的转变,有利于学生提高对化学反应机理的理解。多媒体教学可以实现对化学反应的动态模拟,实现从一种状态向另一种状态转化过程的形象展示,这样一种动态模拟的形象展示,是传统教学模式所无法实现的。我们可以将重点性质的实验内容制作成比较接近实验现象的Flash 动画,并且结合理论教学中有机化合物的性质适时播放,用直观的实验事实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化合物的性质,特别是有关有机物鉴定的内容。例如,银镜反应、碘仿反应、烯烃、炔烃使溴水退色、卤代烃的鉴别等,采用这种方式教学可以极大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

3.从封闭式教学向开放式教学的转变,使得有机化学教学内容大为丰富。传统教学模式使用的教学辅助材料通常是黑板、书本、粉笔等教辅工具,手段相对有限。而在多媒体教学模式下,可以有效地运用符号、语言、文字、声音、图形、图像、动画等多种形式的多媒体信息要素,并对这些多媒体信息要素利用计算机进行有效整合,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相对开放。从教学内容上看,传统教学模式下以传统教学辅助材料所表达的教学内容相对有限;而在多媒体教学模式下,运用Internet可以及时了解和掌握有机化学的最新发展动态,并将这些内容增加到教学内容,实现教学内容的开放性。

(二)有机化学多媒体教学的不足

1.过多依赖多媒体教学会限制教学过程中师生间

的有效交流。多媒体教学运用计算机对多种信息进行综合处理和控制,其本质上是利用固定化的程序对课前制作程序的现场演示。因此,在演示过程,教师容易受制于先前固定化的教学内容,无法临时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造成部分教师完全照读课件,无法实现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有效交流与沟通,忽视启发学生、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从而影响教学效果。

2.多媒体教学会造成教学过程中的形式主义。多媒体教学虽然具有直观形象、生动易懂、信息量大等优势,但是如果教师过分重视多媒体技术而忽视了对教学内容的钻研,容易造成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华而不实,这一点在有机化学教学中是尤其应当注意的。改变这一状况,需要教师不仅掌握多媒体教学所要求的计算技术,还应具有过硬的专业素质。对于学生而言,华而不实的多媒体教学使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来充分消化、吸收接踵而来的快速、大量的教学内容及知识信息, 从而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二、有机化学传统教学模式的利与弊

传统教学体系是由教师、学生和教材三个要素构成的,是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它的特点是由教师通过讲授、板书以及教学媒体的辅助,把教学内容传递给学生[2]。

首先,有机化学传统教学模式形式相对简单,有利于教师将主要精力集中于教学内容。教师可以用准确、生动和流畅的语言来讲解和描述所讲授的内容,还可以启发学生,并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其次,有机化学传统教学模式,有利于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有利于教师对学生因材施教。因为传统的教学是一种面对面的交流,教师可以较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了解学生对相关章节重点、难点的把握程度,适时调整教学进度[3]。教学过程并不仅仅是单纯的教的过程,而是教与学有机结合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应充当消极、被动的角色,而应该是积极、主动的参与者,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有机化学传统教学模式也存在不足。第一,传统教学模式下无法形象直观地展示有机化合物的立体空间结构。教师仅仅依靠黑板、书本、有限的简单教具和粉笔等传统教学辅助工具,无法形象直观地展示复杂多样的有机化合物的立体空间结构。虽然也可以通过制作模型的方式来展示有机化合物分子结构,但是因有机化合物分子结构复杂,导致制作困难,需耗费大量的精力和时间,而且模型在保存和使用过程中都会受到一定限制。第二, 传统教学模式下有机化学教学内容的扩充和更新受到限制。在当今信息时代,科技发展日新月异,有机化学的发展速度更是如此。但在传统教学模式之下,教师对于教学内容的熟识和研习多数是依靠参考书和论文,这就容易导致教师对学术前沿信息的摄取不足,使得教学内容严重滞后、知识陈旧,从而影响教学效果。

三、有机化学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的优化整合

从前面的论述可知,有机化学的传统教学模式和多媒体教学模式各有利弊。如何发挥各自的优势,从而扬长避短?笔者认为,最切实有效的方式就是对有机化学多媒体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进行优化整合,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从而提高有机化学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

(一)优化整合教学资源,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占据主导地位,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教师的主观能动性是实现两种教学模式优化整合的关键。在现代教学中,应当实现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的优化整合,实现教学资源的优化整合。运用多媒体教学技术,展示分子的立体结构,实现对有机化学反应过程和反应机理的动态模拟,运用Internet手段及时扩充和更新教学内容。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让教师及时掌握学生学习的情况和效果,以便因材施教。

(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营造快乐愉悦的教学环境

多媒体教学是由教师主导的,但以教师为主导并不是以教师为中心,而是为了更好地把“教”建立在“学”的基础上,践行教书育人的宗旨,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3]。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不应是消极被动的“主体”,而应是“学”的主体。在有机化学教学过程中,通过运用多媒体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更加形象、直观地了解有机化学分子的立体空间结构,加深对有机化学物质结构的了解;可以让学生更加形象、直观地了解有机化学的反应过程和反应机理,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同时整合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加强了教师与学生的沟通与交流,教师可以充分运用其语言、语速、眼神、表情、手势等体态语言,营造快乐愉悦的教学环境,从而提高有机化学的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童保红,胡晓武,李育林.多媒体教学实用教程[M].北

京:科学出版社,2004:1.

[2]王锐,李华,曲若梅.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有机结合,

提高教学效率[J].科级咨询导报,2007,(8).

[3]林怀艺.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的优势互补问题探讨

[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7.(9).

浅谈传统媒体的整合 篇6

1948年,传播学先驱拉斯韦尔发表了《社会传播的结构与功能》一文,提出大众传播的三种基本功能:监视环境、协调社会,以及文化传承。协调社会也被称为整合社会,是说当在外界环境发生变动时,传播能联系和协同社会各部分成员,以应对环境变化。人类活动范围的扩大,社会、国家的形成、稳定和发展都有赖于有效的信息传播,使人们在价值理念、利益基础、民族国家等方面形成共识。在这种意义上,有人评价是教堂、铁路和报纸建立了美国这个国家,这句话形象说明了媒体对社会强大的整合功能。

在拉斯韦尔提出这个观点的时代,信息技术落后,报纸主宰市场,对新闻资源处于垄断地位。这种点对面的传播威力强大,以至于传播学诞生了魔弹论、靶子论,把媒体的传播效果强调到无以复加的地步。而拉斯韦尔提出的整合社会的功能实际上也揭示了那个年代媒体强大的社会影响力。

到了互联网时代,媒体对社会发展的影响更加全面深入,只不过有两个根本的变化:一是普通民众拥有了自己的传播媒介;二是任何大众媒介都不能左右和控制社会舆论,进而对社会产生足够的影响。

媒介技术的发展从某种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的发展,从而形成所谓原子化的社会。因此,媒介对社会的整合已经进入一个后整合的时代。从传媒的生存发展角度来看,从内容竞争到技术渠道竞争,再到当下的受众竞争,媒体也需要对受众来一次全新的整合。

第一,整合受众观点、意见,找出民众利益的最大公约数。重要性在新闻的价值要素中居于首要地位。重要性从受众的角度来说,是与他们的利害关系程度,与利益影响的大小呈正相关。在政府对资源配置起主要作用的年代,政府的政策指令及其解读就是典型的重要新闻。这也是以前党报、党台的影响力、权威性所在。但时过境迁,当市场起到决定性作用,法制环境日渐完善时,政府的政策指令只在特殊时期起到适当的调节作用,其在新闻中占据的份额会大大降低。更为根本的是,在自媒体时代,当个人可以通过新媒体获取、传播信息时,新闻重要性的度量标尺已经从传统媒体转移到普通受众手中,也就是说信息是否重要、是否可以做成新闻传播,要从受众的角度加以衡量。

那么,什么才是受众觉得最重要的?是自己的利益,无他。受众的利益表达已经从网络中找到各种出口,谁能说这不是民众尽情拥抱网络的重要缘由呢。然而网络中一些纷乱的甚至带有暴戾的利益诉求,在法律治理的欢呼声中,对建设和谐法治社会、提升公民素养,包括他们本身利益的维护作用并不显著。因此,把民众不同的诉求梳理、聚合起来,形成有代表性的意见,对政府的行为决策形成积极正面的影响,既是时下迫切需要解决的社会问题,也是传统媒体先天也具有优势,重新赢取受众的不二选择。

第二,整合受众群体归属,促进地方社区、社群建设。工业化生产将社会成员原有的社会纽带打散,按照社会生产发展的内在要求,将不同的人重新进行组合,形成了当下的无数个利益群体,也将个人的利益代表从家族、宗族、地方转移到各种各样的利益群体上来。现代社会的持续发展水平和稳定和谐,取决于群体内部成员利益所得的合理性、安全性,和群体间的利益平衡。我国利益群体的分化是在市场和外部政府政策双重作用下形成的,因此,群体的分化存在很大的不公和隔阂,分析我国目前诸多的社会问题,都可归结为群体间利益不能通过制衡达到平衡,群体内部利益分配又不尽合理。

传统媒体的受众整合 篇7

1 传统媒体概述

传统媒体是与近几年来所兴起的数字媒体相对应的一个概念。顾名思义,传统媒体是指以传统技术方式为手段的传播媒介,典型的传统媒体包括报刊、广播、电视等。这些传统媒体借助于图形图像、视频、音频等元素进行信息传播,但在信息传播中具有时间、空间方面的局限性。随着新兴数字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与更新,传统媒体所面临的挑战与压力日益加剧,传统媒体受众群体以及收入不断地流失,导致其整体呈现出新型传播渗透率低、覆盖面小以及影响力减弱的客观问题。

2 数字媒体概述

通常我们将经过计算机存储、处理、以及传播的信息媒体统称为数字媒体。与传统媒体相比,数字媒体最显著的特点之一就是可实现人与计算机的交互式连接。受该特点影响,使数字媒体能够更加契合人类观念,与人类交换信息的媒体多样化特征相匹配,可以转变受众在媒体传播中的地位(从传统地被动接受媒体信息转变为主动选择吸收媒体信息),从而使媒体平台更具个性化的双向交流优势。

数字媒体可以根据其作用形式以及属性的不同进行分类,如各种文本、动画、图像、图形、音乐等均属于感觉类数字媒体,语言编码、图像编码、文本编码、电报码、以及条形码等均属于表示类数字媒体,话筒、光笔、摄像机、扬声器等均属于显示类媒体,磁带、光盘、纸张、磁盘等则均属于存储类媒体;双绞线、电磁波、同轴电缆,以及光纤线路等均属于传输类媒体。

在现阶段技术条件支持下,数字媒体技术所取得的发展成效是非常客观的。现阶段我国媒体行业研究人员已经展开了对数字媒体技术以及数字媒体技术应用产业化发展概念、体系结构、内涵等相关知识点的研究工作,并对国内外在数字媒体产业发展方面的现状与未来趋势做出了全面调研,深度分析了我国当前在数字媒体技术产业化发展方面存在的困境与缺陷,并提出了未来5~10年期间我国数字媒体的发展战略、目标以及方向。

3 数字媒体与传统媒体的整合策略

数字媒体是对传统媒体的一种有益补充、延伸、与拓展。数字媒体与传统媒体是可以并存的。为促进媒体平台的多元化发展,必须在传播内容与传播手段上促进数字媒体与传统媒体优势资源的有效互补,以推动媒体行业快速发展并步入崭新阶段中。结合我国媒体行业的发展情况来看,必须将数字媒体与传统媒体中的有益资源进行有效整合,通过优势互补的方式共同为媒体行业的发展、完善奠定基础。为促进数字媒体与传统媒体的有机融合,需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促进网络广播、网络电视等新媒体业务的快速发展。

电视台、广播电台作为典型传统媒体平台,可通过开办网站或设置独立平台的方式,促进传统媒体平台向新媒体平台发展与进军。通过这项措施的应用,一方面能够使传统媒体平台在互联网技术的支持下构建全新的信息传播平台与沟通渠道,将一部分数字媒体受众纳入传统媒体受众群体中,另一方面能够在统一传媒的“大旗”下实现媒体资源的全面整合与共享,通过电视台、电台与互联网进行有效互动以及积极促进多媒体平台参与经营管理的方式,最大限度的合理应用广播电视内容资源,以促进媒体传播经济效益目标的最大化实现。

2)促进移动多媒体广播业务的发展与推进。

数字媒体领域中移动多媒体平台广播的主要优势表现在几个方面:第一,是可以在数字传输技术的支持下对广播通道进行科学使用,使数字平台投入资金得到有效控制,并且面向终端受众提供质量更为可靠的电视信号;第二,是对成本有良好的控制效果,在大众消费行为的可接受范围内,有良好的推广价值;第三,是可以搭载的传播终端类型众多,包括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机、平板电脑、MP3、MP4、手机等,以突破信息传播在时间、空间方面存在的限制;第四,是可以在无线通信网络的支持下面向高端人群开设定制化的数字媒体服务,提供具有一对一的个性化特点的交互式媒体服务。多媒体广播业务作为多种数字媒体向结合的产物,兼具传统媒体的特点与优势,因此可通过传统媒体与数字媒体的有机结合,更好地发挥媒体传播的性能 优势。

3)促进广播电视内容资源优势的发挥,传统媒体应当加强与通信网络的合作,与数字媒体融合并展开协作式业务,主要覆盖IP电视以及手机电视等业务范围。

IP电视平台下所提供的信息内容较传统电视平台而言更为丰富,且可以根据用户的实际需求选择更具专业性、个性化特点的定制类服务,对于争取高端用户而言有非常重要的竞争价值。

4 结束语

伴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完善,数字媒体使得受众对信息的接受与获取突破了时间、空间方面的限制,带给了人们无限的联想与想象。而传统媒体作为极富群众基础的媒体平台之一,如何与数字媒体相融合,适应数字媒体给媒体行业带来的挑战,这一问题已成为当前媒体行业工作者必须高度重视的课题之一。本文即在对传统媒体与数字媒体相关概念与特点进行分析的基础之上,重点探讨实现数字媒体与传统媒体有机融合的策略,望能够有助于媒体行业的进一步发展升级。

摘要:从信息传播的角度上来说,在口头相传→文字传播→声音传播等信息传播方式的发展与过渡过程中,信息传播媒体的发展与变革均对大众获取信息的途径、方式、以及效率产生了不同程度上的影响,进而对生活状态以及文化形成有非常深远的影响。但对于传统媒体而言,其在信息传播过程中难以满足受众对信息的个性化需求,加之在信息源头控制方面存在单一性的特点,故还需建议在网络信息技术基础之上的数字媒体为其发展提供驱动力。文章从数字媒体与传统媒体的角度入手,分别对两种信息传播媒体的特点进行分析,然后研究数字媒体与传统媒体实现整合的相关策略,望能够有助于媒体行业的进一步发展与完善。

关键词:传统媒体,数字媒体,整合

参考文献

[1]石惠敏.虚拟与实体相结合的互动数字媒体发展新貌——以新加坡为例[J].现代传播,2010(7):110-113.

[2]张嘉秋,刘玮.数字媒体艺术在当代服装展示中的表现与发展[J].纺织导报,2013(6):106-108.

[3]宋玲玲.论数字媒体技术的发展对新闻传播的重要影响[J].东方文化周刊,2014(22):32.

上一篇:发展趋势、机遇挑战下一篇:线路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