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教学有效手段

2024-07-26

英语教学有效手段(精选12篇)

英语教学有效手段 篇1

新课标强调课堂练习一定要务实, 真正作到“让学生有所得, 掌握一定的知识技能”。纵观现在的课堂教学, 我们所谓的“上好一堂课”, 把握的重点则在于如何让让这堂课“出彩”。而评价的标准, 我们就定位于在课堂教学中是否创设出了情境, 使学生融入其中;现代化教学设施是否得到充分的利用;老师的语言是否优美、富有感染力;学生的讨论是否积极又热闹……而却把我们最扎扎实实应该做的———练习, 给“抛弃”了。有的老师说, 现在上课如果按照新课程要求来上, 那么学生最后的成绩肯定一塌糊涂。真的会这样吗?为什么会如此?我们不禁要反思了。其实, 我认为造成这一弊端的主要源头, 还是在于课堂上没有很好地进行练习。

上好一堂课, 为了谁?是为了学生。那么我们在课堂上进行练习就是为使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学会更多的方法、掌握更多的技巧。因此课堂练习是十分重要的, 也是必不可少的, 其重要性在语文教学中尤为突出。我们通过一定数量的练习, 可以使学生牢固掌握大纲、教材所规定的基础知识, 形成熟练的技能、技巧;同时, 练习还可以促进学生思维、品格、身心等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对于教师来说, 查阅学生的练习情况还可以获得反馈信息, 检验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 评价教与学的水平。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是培养能力的课程, 所以不能单纯地传授知识, 一定要注意训练, 不断发展听说读写的能力。”讲到“训练”, 它就一定要有内容、有形式。新教材课后练习题较少, 如果仅仅依靠这点练习来巩固所学, 不利于学生语文知识素养的提高, 也远远不能应付各种类型的考试, 这就给教师教学和学生应试增加了一定难度。但事情总有两面性, 从另一个角度来讲, 少量的教材习题设置也为教学和学习留下了创设和补充的空间。学生每天在学校的学习生活被安排得满满的, 即使你老师有心给他们补课, 他们或许都没有时间和精力参与。因此作为教师, 只能向自己的40分钟课堂要效率, 所以在精心设计教学方法的同时, 精心设计各种课堂练习便是画龙点睛之举。

一、理解课文, 挖掘内涵

上好一堂课, 首先我们要知道本课的重难点是什么, 怎样让学生保质保量地掌握。教师如果根据重难点设计一份恰当的练习让学生完成, 不仅省时, 而且高效, 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二泉映月》这篇课文, 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练习:

1. 说的练习。为了充分理解阿炳的“坎坷”, 首先让学生说出课文中描写阿炳坎坷经历的语句;再让其进行联想。

2. 听的练习。

第一次听是在了解了阿炳坎坷经历的基础上, 让学生听乐曲, 一边听, 教师一边给予一些提示, 让学生对乐曲有所了解。第二次听, 是在品读课文对乐曲的介绍后, 进一步“听出”其中的感情。

3. 读的练习。通过自由读、指名读、师范读、听音乐齐读等方式, 让学生对文章有更好的了解, 为课文的背诵打基础。

4. 最后, 通过小泽征尔的故事, 让学生进一步对阿炳形象有深层次的理解。

这样的练习, 层次递进, 维度多样, 学生乐意去练习, 效果就比较好;并且做到了人人参与, 范围面比较广。

二、举一反三, 适度拓展

在教学中, 首先应注意学科知识体系内容的前后关联, 让学生能对知识进行融会贯通的掌握。如在《海伦·凯勒》的讲授中, 让学生体会海伦不屈不挠精神的同时, 我不失时机地问他们:“我们还学过什么课文, 也讲述了残疾人对生活的热爱?”学生回忆起《微笑着承受一切》里面的桑兰, 他们再复述了桑兰是如何面对困难的, 桑兰是个怎样的人。通过这一练习, 让学生更好地体会海伦·凯勒身上那不向命运低头的奋斗精神。

其次, 在教学中, 我们不能仅仅着眼于教材中的知识, 还要适度进行拓展, 以更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学习或掌握。如在《大江保卫战》中, 针对这句话:“1998年的夏天。暴雨, 大暴雨, 一场接着一场, 奔腾不息的长江, 转瞬间变成了一条暴怒的巨龙……”我让学生说一说, 此时的情况如何?当学生仅仅能用课文中的“万分危急”时, 教师就要及时进行补充, 教授学生更多形容词:火烧眉毛、千钧一发、危在旦夕、命悬一线……

三、因材施教, 富针对性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我们在设计练习时, 不能盲目地按照自己所设想、制定的, 而是应该考虑孩子的具体情况而定, 不能过低, 也不宜过高。如在《二泉映月》的课堂上, 我让学生在听乐曲的同时感悟其中所蕴含的思想。平心而论, 我们教师在听这乐曲时也不能很好地说出其中所包含的情感, 更何况是学生。所以这个要求就设计得过高了。结果, 这个练习的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效用。而我在教学《大江保卫战》时, 为了让学生感悟人民解放军心系人民、团结抗洪、英勇无畏的献身精神, 分以下几个练习步骤让学生完成: (1) 自由朗读课文第2~5自然段, 画出解放军在面对灾情时的具体做法; (2) 指名交流所画的语句, 说说你了解了些什么? (3) 从你所画的语句中, 你感受到了什么? (4) 看到这样动人心魄的场面, 你想说些什么?这里安排的4个练习应该说是由浅入深, 由易到难, 在前3题的铺垫之下, 让学生练习说话, 这样就水到渠成了。不同层次的学生, 都能回答问题;而能力较差的学生, 也不至于一下就被难倒, 而是一步步得到提高。

另外在设计练习时, 要有针对性。学生哪方面薄弱, 就多进行一些练习, 而不是进行“题海战”, 千篇一律的抄写等。课堂短短40分钟, 要想让学生提高效率, 那么我们的练习就一定要有针对性, 并辅以精心设计。

只有精心设计好符合学生的课堂练习, 使课堂丰富起来、使学生积极起来, 这样, 我们的教学才会有效起来。

英语教学有效手段 篇2

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在不断地进入深水区,高校篮球教学模式也在改革中更趋向于多元化。传统的“教”和“学”的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应新时期的大学生,因此必须对高校篮球教学做出适当地调整。有效的教学手段和高校篮球教学相结合,让高校篮球教学具有明确的目标,更加符合新时期大学生的特点。高校篮球教学不应对篮球战术学习过于重视,我们要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教学效果的效率上,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地体现,让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不断地被培养,激发学生对篮球的兴趣,让学生的素质得到全面提高。

一 有效教学手段及其特点

在二十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是有效教学概念的起源。在国内,对有效教学的研究虽然比较晚,但国内在有效教学上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有效教学的概念主要观点如下,从经济学的角度对有效教学进行解释;从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来界定有效教学的思想价值取向;从不同方面对有效教学的结构进行分析。本文中主要采用学者邓国良的观点,他的观点是比较有说服力的,他是在综合几种观点的基础上对有效教学进行定义的。他认为有效教学是教师用最佳的速度、效率、效益促进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等方面获得整合,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和组织的需要。这是当前大学篮球体育教学活动所需要的。

在上文的定义中,我们可以分析出有效教学的几个特点。首先要具有非常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师要以最佳的速度、效率和效益进行教学,也就意味着教师教学目标非常明确,教学过程要充分准备,使用科学的教学方法,最终实现和谐教育,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获得知识、技能和传统的教学方法是不一样的。还有一个最重要的特点是使学生的主体性得以体现,任何一种教学行为都是在学生这个主体的基础上进行的,要是没有主体,就不存在实际上的教学行为。同时,不同的体育教学内容呈现出的特点也是不同的,即使是同样的特点也会有不同的形式将其表现出来。也就是说,高校篮球体育教师在进行讲课之前,必须有一定的教学风格的沉淀,在符合自己教学风格的基础上进行体育教学,在此基础上,不同的教师还可以表现出不同的风格,从而使篮球教学的多样性充分的展示。

二 高校篮球教学的现状

高校篮球教学方法

当前,高校篮球教学在方法上存在一些问题,高校篮球教学对于技术动作的学习太过重视,一般都是通过单个动作的学习和掌握来达到预定的任务学习,这造成了在一些单一动作的教学环节上浪费了太多的时间,使得学生对篮球兴趣的丧失,对于自己想学的篮球知识和技能却学习不到。根据有关调查结果,在高校篮球教学中主要的教学办法是示范、讲解、练习、纠错等,篮球教师常用到的所占百分比分别是88.6%、78.2%、81.4%和54.2%。此外,一些比较有突破性的教学方法,如发现法教学、小组教学方法,也被许多教师所经常使用,所占的百分比为35.7%、27.8%。

高校篮球教学目标

学生上大学篮球课的学习任务通常是单一的动作学习,目标定位较低。在对篮球基本知识进行学习的时候,教师对基本技能过分强调,忽视学生的智力和心理素质的挖掘和发展。传统模式的篮球教学,学生一般都是被动地去学习,几乎没有任何实践能力可言,创新能力比较差。有效的教学方法在篮球教学中被使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挑战,使学生感受到自我存在的价值,让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得到极大的提高。除此之外,区分体育专业学生与普通学生是高校体育篮球教学最应该注意的。体育专业的学生和普通学习篮球的学生策略有所差别,对普通大学生进行篮球教学的时候,需要他们在轻松的环境下进行技术的训练,对于体育专业的学生则就要重视战术技能的教授,这有助于让教师的教学质量得到提高,同时还可以大幅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高校篮球教学内容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高校篮球教学的主要内容是篮球技术的传授,主要内容包括基础动作和战术练习,类型不仅多而且还比较复杂。大学生的体育课时不多,要想让教师全方位进行教学和示范是非常困难的。传统的教学是内容太多,教师在较短的课时内教授的内容过多,老师一般都会经历讲解、示范、实践、修正和巩固四个环节,这样要保质保量完整地完成教学内容是不可能的。所以,教师的教学方法不得不简化,使教学的内容不断被删减,确保完成规定的教学内容。传统上蜻蜓点水的教学方式,不仅不能使学生对篮球战术得以掌握,而且还让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遭受了严重的打击,由原来的喜欢篮球课最后变成厌倦篮球课。因此,教师应让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充分地发挥出来,可使用有效的教学方法,通过学习和研究的方式,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高校篮球教学评价体系

评价高校篮球教学的系统目前比较片面和单一,得分标准仅依据篮球技能的掌握和定量标准的完成量,对学生的个体差异没有考虑在内。这不仅没有体现出篮球的娱乐性,还抑制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学习篮球的运动量大大减少,不能实现篮球教学的最终目标。虽然在篮球教学中,国内不少高校逐渐引入一些新的方法和手段,并有了一些成果,但由于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已经深入篮球老师的心里,现代体育观念被广泛地接受和应用还需要时间。高校篮球教学,要进一步对教学方法进行改进,有效教学概念的引入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三 在高校篮球教学中运用有效的教学手段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有效教学方法在篮球教学过程中的使用,可以使学生的潜能更有效地被挖掘,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在篮球教学过程中体现出来,改变以前老师的主导地位,让篮球教学发挥塑造人的作用。有效教学克服了传统篮球教学中的不足,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以篮球为载体,加上老师正确的指导,让学生在课堂上情绪得以释放,以满足学生的身心需要,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使学生对篮球的兴趣得到激发,并树立终身体育的意识。首先,老师一定要有学生为主体的意识,在课堂上离开了学也就不存在教了,所以教师必须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要具有“一切为了学生”的思想。其次,要求教师要有关注学生全面发展的意识。学生全面发展的前提是学生能够发展,全面发展不是某一方面或某一学科的发展。对于学生在训练时候的心理变化更要重视起来,让学生的主动性充分地发挥出来,从而让教学质量和学生的身体素质都得到提高。改变以教师“教”为主的传统方法

在高校篮球教学中使用的教学方法,密切地关系到教学是否有效。改变过去的培养学生被动学习的意识,要充分地遵循学生是课堂主体的思想,让大学生喜欢篮球而不愿意上篮球课的奇怪现象不再出现。在篮球教学中学生是中心,老师的教学办法要让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得到满足,让处于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都可以真正地学习到一些知识,让学生的特点和优势充分地发挥出来,让高校篮球教学效果不断提高,从而让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得到不断地提高。使学生能掌握篮球的理论和方法,掌握篮球技能,确保处于不同水平的学生能够共同进步,而且让学生参与篮球运动的能力得到更好的培养。

教师与学生一起运动

对大学生进行篮球教学的时候,教师和学生应该在一起进行活动,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的成就感增加,也让篮球课变得生动活泼起来,还能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与学生在一起运动的时候,有一些要遵循的原则,某些身体素质不好的学生,必须给予优惠和鼓励,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对于一些身体素质和技术较好的同学,要对他们进行一些额外技术的训练,使学生获得更多的技能技巧,学的多了,经验也就多了,成功的次数也就增加了,上课的积极性也就变得和以往不一样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也会提高。

提高高校篮球教学的趣味性

在课堂上进行教学的时候,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般都很强,会主动积极地讨论学习的内容。学生的积极性高,课堂效率肯定不会低。相反,课堂效率就会较低。为了让高校篮球教学的趣味性得到增强,课前老师必须精心准备,准备的前提是对教材进行深入钻研,课堂教学目标的确定必须按照教材的特点,把握目标的“度”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而“度”是需要通过仔细研究材料来掌握的。在教学的时候,教师应对教学方法的运用重视起来,如在准备活动的时候,可以安排一些和篮球运动有关系的游戏,根据教学内容,按照小组游戏教学的方式,也可以采用展示给学生的方法,一些掌握比较迅速的学生可以向其他学生展示,这对学习较慢的同学是一种鼓励,对学习较快的同学是一种复习。这种方法对于学习兴趣的培养,对教学趣味性的提高,是非常有帮助的。

构建合理的评价体系

在篮球教学中,教师对每一位学生一定要公平对待,按照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状况,开展合理的篮球教学评价。出台的评价体系一定要科学,让学生全面认识自己。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评价,对学生成绩的提高和改善非常有帮助,让学生获得的成功体验也就更多,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激发,从而充分提高体育教学的有效度。

总之,所谓的有效教学,是遵循体育活动客观规律,以较少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体育学习中,并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它主要体现在教师和学生之间。有效教学关注的是学生的进步和提高,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之中。高校篮球教学可以使用有效的教学模式,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的发挥,一旦这种和谐的课堂氛围被构建了,就可以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在教学中教师将以饱满的热情,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使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将在轻松的环境下参与篮球的教学活动,这样就会收获到好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 篇3

【关键词】实验 电教 化学 质量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培养观察和实验能力,获得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还有助于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充分认识实验教学在化学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切实采取措施加强实验教学,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我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在初三化学教学中加强实验教学的做法和体会。

一、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初中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阶段,初中学生好奇心强,他们学习化学的动机往往是以满足好奇心和感兴趣为主的,化学实验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如何激发学生对学习化学的兴趣,并使这种“短暂”的兴趣能够稳定地保持并得以发展,从而提高他们学习化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进而提高化学成绩。我在教学中主要抓以下四点。

(1)运用电教媒体,提高实验现象的可视性,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规律的科学,化学概念和原理大多较为抽象,物质的微观结构既看不见又摸不着,化学反应的本质就是分子破裂成原子,原子又重新组合成新分子的过程,因此,单靠语言和文字描述,学生较难理解,通过计算机软件制作的课件进行动画模拟,形象生动的表现分子、原子、离子的微观运动特征,变抽象为直观,让学生直接认识微观世界,这样更容易了解化学变化的实质,理解化学反应原理。

(2)强化演示实验教学,调动学生的情绪,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课堂教学中的演示实验,最能调动学生的情绪,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人教版新教材按照义务教育新大纲规定的31项演示实验内容,在各章節中共安排了80多个课堂演示实验,这些实验有的是对化学概念、原理的阐述,有的是对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分析、验证,有的则属于实验基本操作技能,对这些演示实验,我全部安排在45分钟课堂教学中完成,并力求做到演示操作规范、实验现象明显、分析表述准确简练,对部分演示实验装置或实验操作还作了适当的补充和改进,以增强实验效果。例如,在第三单元分子这一节教学中,补充了氨的挥发、碘在酒精中扩散(溶散)的实验,加深了学生对分子运动的感性认识,让学生熟练地掌握化学基础知识。

(3)开发家庭小实验,巩固知识技能。新教材配合教学内容,共设置了10多个家庭小实验,教学实践表明,家庭小实验的引入使课堂教学延伸至课外,它对激发学习兴趣、巩固知识技能、培养能力、开发智力起到一定作用。当我第一次向学生布置绪言课的家庭小实验——观察蜡烛色态、构造及点燃时的现象,学生感到很新奇,而第二次布置家庭小实验——用玻璃杯、饭碗和小蜡烛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学生开始产生兴趣,大多数学生在家里动手做了这个实验,有的成功,也有的不成功,第二天到课堂上七嘴八舌询问老师,经过简要解释和指导后,有的同学回家又重复做了这个实验,一旦做成功了,其兴奋之情自不必说,学习化学的兴趣也随之激发出来。后来,每逢做演示实验时,学生往往会问老师:“我自己在家里能不能做?”配合课堂教学内容,我们除了布置学生完成新教材中设计的家庭小实验外,还另外补充了十 几个既有浓厚生活气息,又与所学化学知识密切相关,同时学生在家庭中又能够找到材料,独立完成的小实验,作为家庭作业。这些实验按教学进度陆续布置给学生完成,并要求每一位学生准备一个家庭小实验记录本,把所完成的实验项目、日期、观察到的现象、得出的结论与所学知识的联系等详细记录下来,半学期检查一次,多数学生都能达到老师提出的要求。二十几个家庭小实验的开发,不仅丰富了学生课余生活,使学生扩大了视野,培养了动手实验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而且由于它们与课堂教学内容同步,也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起到促进作用,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对化学知识的掌握。

(4)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实验活动。组织化学兴趣小组是开展课外活动的很好方式,兴趣小组活动除了举办扩展课内所学过的知识内容的专题讲座外,还以做化学趣味实验,制作实验教具、组织参观、进行社会调查等多种形式展开。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感到化学就在自己身边,化学与生产、生活、社会密切相关,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他们关心自然、关心社会的情感,从而提高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关注、理解并掌握。

二、养成良好实验习惯,指导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创新精神

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注意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是培养学生科学态度的重要措施。良好的实验习惯应包括:正确使用仪器、规范的实验操作、认真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如实完成实验报告、遵守实验室规则、注意节约药品和实验安全等。我在教学中注意从科学态度、规范操作上给学生进行示范,对学生遵守实验室规则提出严格要求,对如何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填写实验报告则加以具体指导,科学的学习方法的训练和培养,对初中学生来说,需要有教师的指导。学生初学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时,我除了在课堂上演示规范的实验操作让学生模仿外,还将操作要点以“口诀”的方式介绍给学生,如往试管里装入粉末状药品要“一 斜、二送、三直立”;装块状药品要“一横、二放、三慢竖”;液体药品取用的要点是“瓶塞倒放、两口紧挨、缓慢倾倒、加盖放回”;使用胶头滴管应“捏头赶空气、?放手吸试剂、悬空滴液体、管口勿触壁”;以及酒精灯的使用要注意“两查、两不、两禁止”。

在学习气体实验室制法时,充分利用新教材的优势,从学习氧气实验室制法开始,就向学生提出四点学习要求:①掌握制取气体的实验原理;②了解实验仪器、装置;③学会正确操作方法;④掌握气体的检验方法,在就实验教学而言,主要是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实验能力、对实验问题的思维分析能力。强化课堂演示实验、落实学生分组实验、开发家庭小实验,都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实验能力的重要途径,新教材重视实验习题的功能,结合各章节教学内容选编了不少有助于启迪学生思维和提高学生综合分析科学问题能力的题目供学生进行训练。

复述——培养英语能力的有效手段 篇4

关键词:复述,有效手段,英语能力

英语教学的任务就是通过基本训练培养学生交际运用英语的能力。复述是英语教学中的一种综合训练, 是巩固课文, 检查教学效果的重要方法, 更是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英语能力的有效手段。十几年的英语教学, 教材教学设备都有了很大的改进, 但仍然把复述训练作为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平时课堂内经常搞口头复述, 每单元学完一篇课文, 要求学生写一篇课文复述。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逐步提高, 学习成绩稳步上升。

一、复述的原则

复述是用不同的方式不同的语言重述, 但绝不是原话或原文的照搬重复。这种所谓的不同方式, 包括运用词汇和语法的手段, 如句型的替换, 同义词和反义词的互用, 句子结构的变换, 将长句改为短句, 把复合句改为简单句, 或将几个意思上相制约的简单句改为复合句, 语态和时态的变换, 将第一人称改为第三人称, 把直接引语改为间接引语等等。这种变更与替换, 无疑能加深对原文的理解, 有助于复习和巩固所学的语言材料, 扩大学生的视野, 提高其运用英语的能力。

二、形式多样, 循序渐进

复述, 按其形式可分为口头复述和书面复述两种, 按其内容可分为对话、句群、段落和全文, 就其要求可分为简述和详述。不论其内容、形式和要求, 复述的前提是对原文、原话的理解。对原文、原话理解得越深透, 复述得就越好。任何一种复述均包含有理解和表达的双重性。理解正确, 才能表达无误。当然有时候理解正确, 但表达并不一定无误。这是因为学习如何一种语言, 表达总是难于了解的。了解仅仅是学习语言现象的初步阶段, 而表达则是学习、认识和掌握语言的更高阶段。复述作为培养学生为交际运用英语的能力的有效手段, 其道理也在于此。

复述作为高难度的训练, 笔者的做法是从简单的句群开始, 即将几个意思紧密相连的句子作为复述的一个语言单位, 让学生进行复述。在此基础上过渡到段落, 最后直至全文。这是符合认知规律的, 即由易到难, 由浅入深, 由简到繁, 逐步深入, 逐步提高。

不同阶段对学生提出不同的内容和要求, 在同一课堂上, 让不同程度的学生复述相适宜的内容, 既照顾不同程度的学生, 又使复述训练丰富多彩, 课堂气氛活跃。

三、复述的步骤

1. 讲好课文, 打好基础。

要搞好复述首先要教授好课文, 因为对原文的理解是复述的前提。对原文的理解越深透, 复述才能越好。为此, 在授课时注意让学生多做替换练习。这样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扩大视野和增加新知识均有帮助。在对课文了解方面, 还要注意落实学生在句群、段落, 尤其是全文整体上的理解。

2. 提供线索, 引导复述。

为让学生复述得法, 有所依据, 通常要提供一些必要的线索。这些线索包括: (1) 段落大意。段落大意可由老师拟就, 也可由学生谈论, 老师归纳。 (2) 思考题。思考题不宜太多, 也不宜太细太具体, 而要有概括性、综合性, 几个问题就能抓住全文中心。 (3) 提示性语言。提示性的词语也应有概括性, 既可以是词或词组, 也可以是句子, 以能概括段落乃至全文的中心为准。 (4) 简笔画。对故事比较强的课文, 在黑板上画一些简笔画, 代替的词语作为线索, 更能起到激发兴趣, 发展智力的效果。

在学生作口头复述时, 如遇见“卡壳”或出现错漏, 就提出一些有针对性的问题, 让其思考, 然后继续复述。复述可简, 也可详, 不必逐词逐句重述不误, 简单时可以三言两语, 详细时可以“添枝加叶”, 当然以不损原意为前提。

3. 复习全课, 写好复述。

口头复述大多在课堂内进行, 书面复述多在课外完成, 要写好复述, 必须全面、认真地复习好全文。往往有这样的情景, 学完一篇课文后, 有点学生就觉得“懂”了, “会”了, 但一写复述, 才发现还有不少似懂非懂的地方。于是不得不再复习一下。所以复述实际上也是一种把学习引向深入的良方。

4. 认真批改, 作好讲评。

英语教学有效手段 篇5

书面表达是高中英语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高考的重要组成部分。新的英语课程标准规定,培养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是高中英语教学的总体目标。书面表达是一种能反映学生运用学过的英语知识和掌握的技巧进行思想交流的能力的重要测试手段,对新课程标准倡导下的高中英语教学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如何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除了教师选择合适的训练材料并教给学生写作的技巧、学生持之以恒的训练以外,我认为,教师科学有效的对学生的书面表达题进行批改和讲评,对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的提高有着更重要的意义。有的老师给学生训练的作文不少,却没有明显的进步。究其原因,就在于书面表达的批改和讲评这两大环节没有落实到实处,没有找到切实可行的方法。例如,我们学校很多老师处理学生的作文常有以下几种做法:1,学生写了交上来了,但老师太忙不能及时批阅,隔了十天半月,老师再批觉得没劲,就随便扫了一眼,打上个优、良、差,发下去算了,也不讲评了。2,全部批改以后,第二天把范文往黑板上一抄,然后让学生背下来默写。3,学生写了以后不用交,第二天,请两三个学生把他们的作文写在黑板上,评讲一下,然后背诵这篇文章。4,全部批过以后,抽两三个学生的作文作范文,在黑板上讲评一下,同时指出他们常犯的共同的错误。在这,我不敢妄加论断他们的做法的好坏,我只想说我批改书面表达的方法和他们不一样,我喜欢的方法是:面批。

我的面批方法是这样的,首先我把作文全部批改一下,然后把它们分成两类,一类直接就发下去。这一类作文大多是行文流畅,用词得当,只有两三个小错,我肯定这些学生看到我所圈、所划、所点的地方,就知道错在了哪里。所以不必我再给他们详细讲解。第二类就是那些有着审题不清,语法错误百出,言语混乱等各种毛病的文章。对这一类文章,我就让学生一个个过堂(我主动去找他们),给他们指出文章中的错误,告诉他们为什么这样是错的,然后让他们根据我给他们分析的,自己说该如何修改。一般说来,一个学生至少需要五分钟。所以,为尽快处理完这些文章,我常不得不连着利用中午,下午自习,晚自习等学生的自由时间去找他们。对学生来说五分钟他就解决了,可我却讲的口干舌燥。但我发现学生的写作能力有了明显提高,文章讲解起来不需要像一开始那样费力,学生犯的错误不再是主、谓、宾摆放问题或有无主、谓、宾问题或大量的体裁、人称,时态错误。而是想要用复杂的从句又力不从心所引起的问题,或偶而的人称,时态错误。而事实证明,我这种方法是可行的,因为,需要面批的人数逐渐变少,并且期末考试我两个班的作文平均分别为年级第一、二。

我想面批之所以有效,关键在于以下几方面:

一:面批更能体现因材施教。

一个班上有55个学生,所以同一篇文章有55种写法。一篇文章犯三四个错误,55篇文章就有近200个错误。55篇文章犯同样的错误是不可能的。即使一半的学生犯类似的错误,那也只能是一两个。所以,仅以一两篇文章作范文来讲评,只能泛泛而谈,我怀疑除了写那范文的两个学生外,其他学生是否对老师讲评别人的文章很感兴趣。而我发现当我给学生一个个当面评讲他的文章的时候,他们个个都竖直了耳朵,瞪大了眼睛,专心的很。几乎没有哪个心不在焉的。而他这次犯的错误,下次很少犯。我想这是因为他听懂了,也用心去记了。

面批的因材施教还体现在批改过后教师针对不同的学生所当面提出的不同的要求上。如,对一些基础较差的学生,我指导他们只要能用简单句把要点全部写到,注意主谓一致、时态正确,词语搭配正确就行了;对中等的学生,要求他们在确保能写出所有的要点的基础上,适当使用他们所学的各种从句、分词短语、固定句型等。而对好学生,我则要求他们尽可能的多使用各种句型搭配,从句等。这样各类学生都能根据目前高考作文评分标准,扬长避短,尽可能多的得到自己力所能及的分。

二: 面批能培养师生感情,树立学生自信。

我想为什么我给学生面批作文时,没有谁会开小差,这是因为学生觉得:老师真关心我呀,老师肯定很喜欢我,重视我,他们简直受宠若惊。你想,老师坐在他的身边,给他从头至尾,一句一句,轻声细语的慢慢讲解,他难道说在那一刻心底里就没想过:“我一定要争气。”而且,我在讲解的时候,不会从头至尾只是指出错误,虽然各个学生的写作能力高低不等,但哪怕是最差的书面表达,我也尽可能的找到“闪光点”,如:书写工整、过度自然等,并说上一两句激励性的评语,指出他们写的好的语句,鼓励他们继续努力,老师相信他们能行。结果现在很多学生在写了作文以后,自己就先拿来给我批了(包括那些根本无须面批的人),当看到我打了个大大的“Good”后,乐得眉开眼笑。当看到我划出了错误,心疼的直叫。

三:面批在提高学生书面表达能力上见效特别快。

老实说在刚开始教学时,以上我所谈到的其他老师的各种处理作文的方法我都用过,我也发现第四种做法也确实很有用。但可能是因为以上所讲的两个原因吧,我发现面批的效果来的更快。例如我曾有一个学生,各科成绩都很好,就英语不怎么行,他英语基础不算差,但作文一直到高三也就那水平,只能得七八分。眼看还有一个月不到就要高考了,怎么办?这时,我也急了,勒令他每两天写一篇作文,各种体裁都要写到,写完后马上拿给我当面给他批改。结果高考时他英语作文得了十五分,英语从不及格的他竟得了个95分,并如愿以偿的考上了本科。我一直记得他后来对我说的话:“林老师,多亏了你最后拉我一把,我才能考上本科,谢谢你。”也是从这一件事上,我知道了以后该如何快速有效的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当然面批也要注意一些问题。1,时间问题。如果批完的作文你拿去给学生讲时,学生对写作的内容忘记大半,效果就不佳。再者,书面表达对学生来说,是探索性、实践性的学习活动,学生非常希望能及时的了解到老师对其作业所作出的评价。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的期待逐渐减弱,直至最后消失。如果学生失去了了解作业结果的愿望,学习热情受挫,训练效果自然会大打折扣。因此,无论从学生知识遗忘进程的角度来讲,还是从学生情感体验方面而言,教师需要对书面表达题进行及时批改,及时反馈信息。2,对学生一视同仁。面批的工作很累人,但老师千万不能把自己喜欢的学生一个个找来给他们讲评,对自己不喜欢的学生就一拖再拖,或干脆不讲,这势必伤害他们的自尊心,他们会破罐子破摔。3学生讲评后对知识的掌握问题。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是循序渐进的。对于书面表达中讲评过的重点、难点,学生不太可能一次讲评后就完全掌握。这需要教师从两方面着手:一是督促学生课后及时复习和巩固;二是教师针对学生的典型错误,设计联系,增加复现率,帮助学生真正掌握正确用法。4,面批过后注意及时向全体学生显示范文,讲清楚范文在哪些方面值得借鉴和模仿,用了我们所学的什么句型,并把它们划出来。然后请学生们把范文熟读或背诵。这样在引导学生正确表达的基础上向更完美的方向努力。

以上仅是我个人的一些教学体会,各位如有兴趣,不妨小试。

动手探究是有效教学的重要手段 篇6

【关键词】小学数学;动手能力

小学生作为探索数学知识奥秘,探求问题现象的直接活动者,具有内在的能动特性和积极的情感特点。当前新课程标准在小学阶段各学科教学领域普遍“绽放”,激发学生内在潜能,培养学生良好情感,教会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学生优秀品质,已成为广大小学数学教师追求和探索的课题和任务。动手实践能力作为新课标中学生学习能力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体现和展示学生积极能动性和主体实践性的重要载体,也是培养国家和社会所需要的技能型人才的重要举措。但由于传统教学活动“重结果,轻过程”,忽视学生能动探究特性在新知探索和问题解答中的锻炼和实践,导致学生“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可见,如何将教学活动的过程变为学生动手探究能力培养的过程,已成为小学数学教师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和面对的现实任务。

一、抓住学生情感的积极性,为学生搭建主动探知问题的融洽氛围

小学生作为小学学科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内在的能动探究事物现象及其规律的积极情感。但由于小学生学习持久性和坚定性等良好特性还没有养成,容易受到外界不良因素的影响,出现学习情感上的畏惧性和反复性,而小学生探究事物活动过程是在良好学习情感的驱使下进行的。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就必须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将情感教学融入到教学活动始终,与学生进行真诚的交流沟通,建立起浓厚的师生友谊,使学生能够将情感进行转移,转化到对数学知识或数学问题探究的实践活动中。同时,通过对新改版的小学数学教材内容的分析,可以发现:现行数学教材内容与现实生活更加密切,与学生实际更加亲密,画面更加丰富生动,教师就可以抓住这些特点,利用数学知识的生动性、生活性等特性,使学生内在情感得到有效激发,实现“被动探究”向“主动探究”的有效转变。

如在教学“路程应用题”类型问题时,教师先向学生设置“小明今天早上7点钟从家里出发去学校,他想在七点二十分到学校,现在知道他家到学校有1500米,如果现在每分钟走60米,能不能赶到学校?”的问题情境,然后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这样教师将抽象性的问题融入到现实直观性的问题之中,使学生认识到路程问题与现实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内在探究知识的欲望得到“点燃”,从而使学生在生活性问题情境中更加主动探求问题。

二、紧扣数学问题的多样性,为学生设置动手实践探索的充足时空

众所周知,学习知识、认识自然、改造自然、是学科教学活动的根本出发点和现实落脚点。通过对数学教材问题内容的分析,发现数学问题的设置与现实存在着密切的联系,这就为动手探究问题能力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锻炼和实践的平台。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可以抓住数学教材的教学目标、能力要求、知识重难点等方面内容,利用数学问题在概括和提炼数学内涵上的独特“魅力”,设置形式多样,层次分明的数学问题,留置出学生进行观察、分析、解答问题的充足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分析问题、解答问题中,并在教师的指导总结中,逐步领会问题解答要领,为独立进行问题解答活动提供“方法指导”。

如在教学“用方程解应用题”内容时,教师在讲解知识内涵基础上,先让学生共同活动解答“甲乙两车从相距300千米的两地同时相向而行,3小时后相遇。甲车每小时行45千米,乙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问题,学生根据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步骤,并根据“路程应用计算公式”,得出该问题的解答过程,此时,教师结合学生学习差异性,设置出“甲乙两个绳子共长22米,甲绳用去1/5后,甲绳的长度和乙绳的长度比为2∶3,甲乙两个绳子的原来长多少米?”、“一个平行四边形的高为60分米,底是a分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一个足球的价钱等于5个排球的价钱,王老师买了8个足球和10个排球,一共用去660元。每个足球多少元?”问题,让各个类型的学生根据用方程解应用题方法,动手解决问题,避免了“一锅粥”现象,使各个类型学生都能开展问题分析、解答和实践活动,实现“人人掌握所必需的数学知识”目标。

三、把握评价分析的指导性,为学生提供探究习惯养成的良好情境

由于小学生自身知识水平低,思考分析不全面等方面的制约,导致学生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不能对自已的解题方法、解题思路和解题思想有清晰全面的认识和掌握。这就需要教师借助有效手段,进行实时评价和指导。而教学评价作为对学生学习新知、问题解答等方面进行客观评析的手段,能够及时、全面、科学的对动手探究情况及表现进行评析。因此,教师可以将评价分析作为培养学生探究习惯的重要抓手,在新知巩固或阶段复习等过程中,开展形式多样教学评析活动,引导学生相互评析,从而实现学生在评析中树立良好习惯。

如在讲解“在一幅比例尺为1:1000的平面上,一块长方形草坪的长是5厘米,宽是3厘米,草坪的实际面积是多少平方米?”问题时,教师解题过程为:

5×3=15(平方厘米);15÷1×1000=15000(平方厘米)=1.5(平方米)

此时,教师让学生分析上述解题过程的错误之处,学生通过研究、分析问题条件及其内容,发现该问题解答过程是错误的,错误之处在于解题步骤颠倒。正确的算法应该是,先算出长和宽的实际长度,然后再计算出草坪的面积,这样学生就在师生的共同评价分析中得出了进行问题解答的正确方法,有效推进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英语教学有效手段 篇7

1、课前引入——激发兴趣

课前铺垫对于教学内容的开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课前引入知识的匮乏, 很可能导致学生在正式教学内容进行时的知识理解障碍;课前引入知识的方式过于乏味, 往往会造成教学全程学生的学习兴致不高、学习效率低下。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进行课前引入, 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热情, 这不仅能为较为乏味的高中学习生活增添乐趣, 而且能够为学生的英语高效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高中英语的教学内容复杂, 教学任务较为繁重,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士气, 教师可以在课前引入中组织学生观看影片, 或者听英文歌曲。如:在英语阅读教学的过程中, 学生了解西方的文化背景的程度影响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能力, 所以在专题教学开始之前,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观看一些纪录片或者有益于身心健康的影片, 这对于教学内容的开展是十分有利的。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进行课前知识的引入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为正式教学内容鼓舞士气, 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以及教师的教学质量。

2、课中讲解——创设情境

课前引入需要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的兴趣, 同样在正式教学内容的讲解过程中也需要多媒体教学创设教学情境。新课程要求学生主动学习, 并加强其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资料的收集与整理, 并且锻炼其信息处理能力。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不仅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加广阔的学习平台, 而且为教学过程中教师对重点难点的讲解提供新的途径。教师是教学活动的领导者与组织者, 更是教学活动的协调者。在日常高中英语的教学过程中, 教师需要把握教学素材中可以灵活运用的部分, 并利用多媒体创设生动的、富有变化的教学情境。

当教学内容为一些语法难点重点时, 教师可以将时态和语态等相关内容分系列地整理在幻灯片上, 并附上例句。例如:现在完成时表示动作到现在为止已经完成或刚刚完成。常常用have done来表示, 如“I bought a new car, but I haven’t sold my old one yet.”这样在教学过程中不仅可以将难点重点变得清晰易懂, 更加直观, 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记忆效率, 而且通过例句问答, 可以在课堂上形成有效的师生互动。再如, 在高中英语听力的训练过程中, 教师可以截取美剧、英剧中的片段, 利用多媒体设备进行播放展示, 然后要求学生对其中的对话内容进行复述或者演绎。这样学生不仅可以锻炼不同的英文发音的辨识能力, 提高听力水平, 而且可以锻炼英语口语以及表达能力。在讲课过程中大篇幅利用多媒体教学, 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提高学习效率, 但是需要强调的是, 寓教于乐, 不能喧宾夺主, 否则会失去现代化教学手段的教学意义。

3、课后复习——知识串讲

多媒体教学的不断普及以及现代化教学方法的不断发展, 为每一个教学环节提供了最大化的教学优化。不少教师认为单纯地推进教学计划, 完成教材的教学内容就大功告成了, 因此往往忽略了学习中的复习阶段, 温故而知新, 尤其是像英语这门语言类的学科更加需要知识的反复。教师应该把“课后复习”提到教学计划中来, 教师带领学生复习与学生自己在家复习的效果与效率是完全不同的。因此, 对于每节课、每周或者每学期的知识进行复习是很关键的, 这不仅关系到学生对知识点的把握程度, 也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效率与英语学习能力。利用现代多媒体教学设备, 不仅可以使教师的知识串讲更加清晰、直观, 同时也大大节省了教师上课板书的时间, 提高了学生的复习效率。在高中英语的知识点中, 同一单词, 不同用法的词组有很多, 采用树状图或者表格的方式展示在幻灯片上或者制作成动画短片, 不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而且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将树状图或者表格等影印成册, 装订成复习资料供学生复习期间参考查阅, 能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便利。

英语教学有效手段 篇8

一、语言艺术化, 教得生动

语言是最直接的知识传授工具、思维沟通手段, 这是毋庸置疑的。在历史教学中, 教师需要注意历史课程的特点, 讲究教学语言艺术, 生动活泼地教学, 而不是死板教学。因为历史是过去的事情, 有时空界限, 是难以重演的, 并且浩繁杂乱。倘若照本宣科式讲授, 让学生感到历史知识是枯燥无味的, 甚至有种“负担”与“刑罚”的错觉, 听课时眼皮也不禁打架, 昏昏欲睡, 久而久之, 学生自然不乐学, 甚至厌而远之, 有效教学也就无从谈起。因此,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 教师应从“教学语言”入手, 增加艺术元素, 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与教学魅力, 将历史讲得生动有趣, 给学生美与愉悦享受, 进而促进学生乐学情感的提升。 (1) 讲授一些抽象的历史概念时, 教师既要关注知识的科学性、严谨性, 还需要适当活用形象、生动、得当的比喻, 将知识趣味化, 使其充满情感色彩, 使知识阐述脱离枯燥乏味感, 引发学生学习热情, 也帮助学生深化知识理解, 触类旁通。 (2) 以“大鱼吃小鱼, 小鱼吃虾米”类比春秋时期的兼并战争。或者借助令人发笑深思的笑话、故事, 夸张、一语双关等手法, 使教学语言风趣幽默, 巧妙调节课堂氛围, 突破重点难点, 化繁为简, 变无味为有趣, 变枯燥为生动, 让历史学习别有一番风味与情趣, 让同学们在愉悦的氛围中轻松学习历史, 牢固把握知识。 (3) 用顺口溜、谐音法等巧妙记忆历史事件与年代。比如618年唐高祖李渊建立了唐朝, 谐音记忆:李渊见糖 (建唐) 搂一把 (618) , 如此, 历史学习也更幽默, 富有趣味。

二、媒介现代化, 教得高效

过去性是历史的鲜明特点, 在教学过程中, 若想要让学生更好地融入到历史氛围中, 主动参与历史学习, 深刻理解历史知识, 教师需要给学生创造更真实自然的学习环境, 让学生能够如临其境, 突破时空限制, 遨游过去。而传统教学中的粉笔板书、历史挂图是无法达到上述要求的, 这就需要教师借助多媒体计算机、影视资料、幻灯片、录音录像等现代化电教手段, 突显历史丰富、形象、趣味的一面, 引发学生无限想象, 获取知识, 熏陶情感。另外, 在新课程教学中, 运用现代教学手段也是教师教学技能的重要构成部分。所以, 在新课程高中历史教学中, 教师需要注意教学手段的现代化, 整合录像、视频、投影等各种媒介, 优化情境设置, 引生入境, 启发思维。

一方面, 教师可结合教学要求, 精心制作多媒体课件, 模拟演示历史情景, 引导学生深入学习意境, 感知历史, 认识历史。另一方面, 借助现代化手段, 巧设活动情境, 如分组收集资料、小组讨论或辩论、角色扮演等, 诱导学生参与, 自学探究, 增强教学效果。如教学《太平天国运动》时, 结合多媒体教学与常规教学, 整合运用课本与课外图文资料, 再现历史场景, 启发学生探究, 辩证分析重大历史事件。比如导入环节, 播放电视剧《太平天国》的主题曲, 激发情绪。再呈现有关太平天国运动认识的几种不同观点, 引导学生结合初中所学知识说说自己的看法, 激活认知。而后出示有关史料材料, 引导学生归纳太平天国运动发生的主要原因。分析《天朝田亩制度》时, 再现“制度颁发后, 群众围观”的情境, 引导学生思考、讨论:百姓对《制度》持怎样的态度?它的颁发在客观上起到了怎样的作用?等等。

三、手段图式化, 学得轻松

在现代高中历史教学中, 插图、图片等是重要的教学资源, 可以吸引学生眼球, 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 帮助他们更轻松地理解与把握抽象复杂的历史知识。因此,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 教师需要活用插图资料, 于无疑处巧妙设疑, 推动学生对历史知识认识的内驱力, 为突破重难点作铺垫。如教学中国近代史, 探讨洋务运动为什么不能让我国走上富强道路这一难点时, 某教师借助了“天津机器制造局”的历史插图进行辅助教学, 形象类比, 突破知识难点。首先, 带领学生认真观察图片, 看看天津机器制造局的外观, 学生会发现主要是中国传统的宫殿式建筑, 也增添了西洋式烟筒与厂房, 而后启发学生思考这一建筑的特征, 并想想这与洋务运动有怎样的相似之处。此时学生会恍然大悟, 认识到洋务派仅仅在清朝封建主义滞后腐朽的“病枝”上嫁接了西方资本主义中一些先进生产力的“枝芽”, 如此又怎能让近代中国走上富强道路。这样, 可帮助学生发掘插图的隐性内涵, 使其更好地认识洋务运动的本质特点, 深化知识理解, 有效突破重难点。

另外, 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 教师还可以利用结构图示方法来帮助学生梳理知识脉络与结构, 更好地理清知识关系, 有效把握知识概念, 用渗透方法指导, 让学生学会构建知识网络, 强化记忆。

英语教学有效手段 篇9

教学反思以追求教学实践的实效性为目标。一方面,通过反思进一步改进教学,使之向更合理的教学实践努力;另一方面,通过反思发现新问题,进一步激发自己的责任心,在改进教学的过程中不断提高实践水平。

教学反思是教师全面发展的过程。教师只有全面地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才会从教学的各个环节中获得体验,使自己变得更为成熟,直至成为研究型教师。

教学反思本身就是一个探究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既是引导者,又是评论者;既是教育者,又是受教育者。通过反思,教师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平,同时形成对教学现象、教学问题的深层次思考和创造性见解,使自己真正成为教学的实践者和研究者。那么,教师该如何进行教学反思呢?

自我反思。自我反思是指教师利用各种机会对自己的教育教学、科研活动等进行的反思。自我反思应做到多方面的反思。如每节课坚持课堂教学反思,备课时写“课前设想”,上课后写“课后反思”。

自学反思。自学反思就是指教师在自我进修、自我学习的基础上,以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

英语教学有效手段 篇10

一、了解日记, 产生兴趣, 消除对于动笔写作的畏惧心理

我的具体做法是这样的:新学期第一节作文课上, 我把一本《中国留守儿童日记》带进课堂, 饱含深情地朗读了其中的几篇日记, 孩子们聚精会神地听着。尤其是当我读到其中的“杨海日记”的时候, 他们都被杨海的命运和小杨海在艰难困苦的家境中坚持学习并且每天写日记的事迹所感动。我告诉孩子们, 日记就是这样的东西, 当你每天遇到这样那样感兴趣的事情, 如新鲜的事物、奇怪的物件、忽然发生的事情, 遇到你很喜欢的人或者什么东西、你不懂但又想知道的问题……当你想把什么事情、什么问题、把自己的心情告诉给别人, 或者写下来自己回味的时候, 你就可以尝试自己动动笔, 把他们写下来。这就是日记。我告诉他们一些世界上著名的日记, 如《拉贝日记》、哈佛女孩刘亦婷母亲的日记等。我告诉孩子们, 刘亦婷的母亲二十多年如一日, 坚持以日记方式观察、记录孩子的成长经历, 现已经编成了一本书, 成为“望子成龙, 望女成凤”的家长的教育宝典, 给人们带来了许多启发。这样, 孩子们逐渐开始对日记产生兴趣, 逐渐消除了对动笔写作的畏惧心理。

二、从丰富多彩的活动中走进日记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主张解放孩子的空间, 让他们去接触大自然以及大社会。大自然是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是五光十色的, 其中充满了刺激孩子们记写日记的素材和契机。因此, 我们应该引导学生走进生活, 留心观察和记录看到、听见和接触到的一切, 然后写下自己感兴趣的东西。

当孩子们接触到这些而写下的日记, 可分为观察日记、生活日记和随感日记三类。我们在进行日记写作指导中, 要有意识地让孩子们知道写日记中他们拥有多种选择, 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写什么、怎样写。并且, 教师要有意识、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开展各种活动, 激发他们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给他们营造产生写作冲动的兴奋点, 促使他们动笔。

“观察日记”要求我们观察生活, 留心和研究日常生活中的人、事和景物。观察不仅仅是看, 还有听大自然的协奏曲、人们对某件事的评论等, 用身体各感官去闻、去摸, 去体验、认识世界, 以不断捕捉素材, 充实知识, 开发写作的源泉。引导学生学习写观察日记, 我们可以多多组织春游、拾麦穗、参观文化遗迹等活动, 给学生更多观察的机会。

“生活日记”要求记录亲身经历的事情, 写清事情的过程。一些同学觉得写日记没内容可写, 就编出故事来或是想象可能会发生的事。原因在于他没有注意事情发生的起因, 过程中的细节和结果。这需要我们指导学生进行细致观察, 要提醒学生多思考, 事情为什么会这样发展。教师可以设计、组织一些有意义的活动, 如到敬老院帮助孤寡老人做事情, 到解放军驻地开展军校联欢活动等。

“随感日记”可以随时记录自己的想法, 抒发喜怒哀乐之情。教师要鼓励学生写下真实的情感, 说出自己内心最想说的, 甚至是不想和别人说的话。随感日记重在写出个人在某件事情上的感悟。小学低年级学生生活阅历浅, 感触不深, 教师可以多选读他们的同龄人写出的优秀日记, 触动孩子们虽幼嫩却又敏感的心灵, 慢慢地培养他们对生活敏感善思的品质。

三、积极评价鼓励, 让学生体会到写日记乐在其中

积极的评价能给学生学习以无穷的动力, 为了让学生有更多收获, 在写评语上也要下一番功夫。

1. 不同的评价维度。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由于评价主体的不同, 同一篇日记的评价结果会呈现多元化的价值观。我采用多个主体评论相结合的方法, 使其更加客观和立体。要求学生写后先自评, 再请家长写评语, 到校后和同学轮换批阅的方法, 分大组轮换, 最后由老师批阅。每周讲评一次, 范读优秀日记及有进步的同学的日记, 分析优缺点, 提出新要求, 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写日记的水平。

2. 真诚的沟通。

日记和作文有相同之处, 即都要求内容真实。不同之处在于, 作文命题在思想内容及表达形式方面给了学生一定的限制, 而日记则不然, 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写什么、怎样写。每一个孩子的生活环境、社会背景都有不同, 都带着自己独特的成长印记, 对同一件事的想法也不尽相同, 我们要考虑到这种个体之间的差异, 采用深具人文关怀的评价语言和学生交流, 可以赞美他的优点, 让他们获得自信;或是和他们探讨感兴趣的话题, 引导他们探索未知;或是倾听学生心中的烦恼;或是暗示日记中的某些不足……这样, 既保护了学生写日记的积极性, 又有效地进行了导向、激励、诊断和强化。

英语教学有效手段 篇11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利弊课堂教学高中语文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360015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自从多媒体技术出现,并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广泛使用,语文课堂教学出现了新的转机。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通过图形、视频、声音等多种形式将课本内容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感觉到听觉、视觉上的冲击,由此激发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让学生在欢乐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语文,从而真正爱上语文。

一、认识多媒体教学优势,改变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效率

1.促使教学形象生动,激发学习兴趣

多媒体技术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使得课堂更具有吸引力,它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也给学生带来视觉和听觉上的享受,从而大大提高了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例如,在学习《沁园春·长沙》这一课的教学内容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为学生播放视频,让学生看到祖国大好河山的美丽景色,获得视觉和听觉上的愉悦。在观看结束后,教师再及时地提问,学生就会产生很大的兴趣去阅读课文,这样也便于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与记忆。

2.提高课堂教学容量,开阔学生视野

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不仅将教学内容生动、形象地呈现给学生,而且还极大地扩充了课堂的教学容量,使得课堂教学内容更加丰满,从而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运用多媒体教学,将教学中的难点和重点以幻灯片的形式出现,这样便于学生接受和理解。例如,在学习《滕王阁序》这一课的教学内容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古代的四大名楼,让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到古代建筑的美丽,同时也了解到我国历史上人类的灿烂文明。

3.丰富课堂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效率

多媒体教学逐渐代替了黑板粉笔板书,通过声音与图形的结合,能够直接刺激学生的各个感官,从而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加快课堂的教学速度,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例如,在进行典型诗歌赏析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将诗词设置动画效果,同时配以优美的背景音乐,让学生体会到一种新的学习诗歌的感受;在进行文言文翻译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将文章中学生翻译时容易出错的字、词、句表示出来,并进行重点的讲解,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提高了,同时还可以提高课堂的效率。

二、一分为二地看待问题,扬长避短力求提高课堂教学

1.追求时髦,忽视语文教学基础

在语文课堂的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并没有理解如何有效地结合多媒体进行教学。只是一味地追求时髦,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视频代替了课文讲解,录音代替了课文朗读,幻灯片代替了黑板板书,传统的教学已经完全抛诸脑后。一节课下来,学生大部分时间都是在观看屏幕,课堂笔记来不及做,更加不用提课文的朗读。语文是一门学习语言的学科,不读如何发现文章的韵味,如何欣赏文章的巧妙,如何体会作者的感情?因此,过度采用多媒体教学导致严重忽略了语文教学基础。

2.强调媒体,忽视教师主导作用

在语文课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过分依赖多媒体课件,那么学生还是处于被动听的状态,只不过是由过去依赖教师,转变成了依赖多媒体课件。解题思路和答案都通过多媒体直接地显示在学生面前,这样会导致学生的思考能力、学习热情都会下降。虽然说多媒体教学具有相当大的优势,但语文的教学还是需要以人为本,离开了教师的指导,往往会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反而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3.注重形式,忽视课文解读品味

语文课堂的教学,是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阅读正确地理解并运用语言文字,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文字,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去构建一幅与文章相对应的美丽图景。文章是因为其语言文字的刻画而生动形象的,并不是因为图形的美丽而生动形象。因此,教师应该注重引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本,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思考、感受与想象。过多的使用多媒体教学,反而弱化了对学生听说读写的基本训练,弱化了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知能力,这与语文教学的目的是背道而驰的。

总之,多媒体技术作为辅助课堂教学的手段,为语文的教学提供了丰富的学习素材。但是多媒体并不是万能的,在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时,高中语文教师应该认清其利弊,合理地利用,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语文课堂的效率和教学质量。

探究语文教学手段的有效性 篇12

教师不仅是学生的师表, 而且是整个社会精神文明的传播者,因此,教师要恪守师德、严于律己,处处作为学生的表率。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中心,教师的一切活动都要建立在了解学情的基础上,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并且在此过程中要善于沟通、学会关爱、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等,这样才能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和谐的师生关系需要教师积极的人生准则维系,使学生个体的发展达到最佳状态,使教育教学活动高效,师生关系主要取决于教师的职业道德及个人素质、修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学生创新的潜能,不仅会引起学生对教师的尊重和信任, 而且会使学生把对教师的爱迁移到教师所讲授的学科上。教师在教学时要特别注重与学生的情感交流,切实搞好情感教育,以亲切温和的形象面对学生,课堂上多鼓励学生,走到学生中间与之平等对话,宽容他们在学习上的错误,给予一定的时间让他们思考,以便让学生感受到尊重和平等。特别是在农村小学,家长忙于打工,跟子女交流较少,学生的思想动态不能及时掌握,这对教学和学生的成长不利。教师和学生是平等的关系,在课堂上教师既是良好的引导者,又是热心、耐心的听众,还是谈得来的朋友。教师与学生只是教学活动中地位的不同,并没有人格上的高低贵贱之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采用一切方式肯定学生,亲近学生,理解学生,与学生打成一片,使学生产生信任感,建立共同语言,在融洽气氛中沟通感情。

多媒体技术在营造氛围、增大课堂容量等方面固然有黑板、粉笔无法比拟的优势,但是必须摆正它在课堂教学中的位置。多媒体课件可以展示给学生丰富多彩的信息,学生可能对漂亮的图片或视频感兴趣,而无心看自己真正应该看的东西,导致注意力的转移。如果不加限制不加思考地就把所有的信息统统展示给学生,就会使学生无所适从,造成信息的污染。教学材料都是课前准备好的,课件的容量多,播放速度快,导致学生思维跟不上,笔记记不全,尤其是各种网络的开通,使学生可接触的信息资源更多,信息过多的现象更突出,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限制课件的容量与播放速度,避免带给学生过大的课堂负荷。所以,教师应该充分考虑各种情况,选择与教学有关的内容展示给学生,此外,还应教会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信息, 从根本上防止信息过多造成的影响。计算机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是辅助教学活动的实施,不能一味依赖多媒体技术开展语文教学。教师对课堂结构的有机组织、对教学内容的灵活把握、对反馈情况的迅速反应、对课堂组织形式的妥善处置等是任何计算机都不能代替的。教师在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辅助教学的时候, 一定要充分认识到多媒体技术的不足,不能忽视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从而更好地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优势。教师在多媒体环境下只是按照课件中的内容机械地念, 忽视学生的反应, 与学生缺少交流,使学生的积极性有所降低,没有以学生为主体,而是以课件为中心,老师也不能及时对学生的情况有所了解,这种缺乏互动的课堂,其教学效果必然大打折扣。

上一篇:职业道德环境下一篇:高职实训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