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习语有效教学(共11篇)
英语习语有效教学 篇1
当前英语教学只注重语言知识和技能的训练, 缺乏文化内涵的渗透, 不利于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高。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充分利用习语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同时还可以利用习语中包含的人生智慧和哲理, 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文章旨在通过对英语习语的介绍举例, 说明英语习语对英语教学的促进作用及其应用。
一、引言
习语教学与一般的词汇教学有很大不同, 其主要原因是大多数习语的真实涵义和字面意思并不等同。所以, 在英语教学中, 我们有必要掌握英语习语的特点, 采用独特的教学方法把习语教学融入到英语教学的听、说、读、写、译中, 增强学生的语用能力。事实上, 近年来的高考也加大了对习语的考查力度。例如:
2008年江苏省高考英语试题第26题
—It shouldn’t take long to clear up after the party if we all volunteer to help.
—That’s right. ________ .
A. Many hands make light work. B. Something is better than nothing.
C. The more the merrier. D. The sooner begun the sooner done.
析:答案为A。该题就是对英语习语的考查。“Many hands make light work.”意为“众人拾柴火焰高”;“Something is better than nothing.”指“聊胜于无”。如果平时有一定的英语习语积累的话, 像这样的题就很容易得分。
二、英语习语的来源
1、多源于《圣经》或神话故事
英美等国家人民主要信奉基督教, 《圣经》在其宗教生活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其中有很多发人深省的故事。而神话故事因受到英美国家人民的喜爱而广为流传, 成为大量英语习语的来源。如:Achilles’heel (致命的弱点) 、meet one’s waterloo (一败涂地) 、a Pandora’s box (灾难的根源) 、Sphinx’s riddle (难解之谜) 等。
2、源于风俗人情或日常生活
英国的地理环境是四面环海。海在英国文化背景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因此也衍生出了许多相关的习语, 如: at the sea (茫然) 。英语习语作为一种独特的语言形式, 还形象地反映出了人们平时衣食住行的特点, 如:He wasa drug addict and went to pot at last. (他吸毒成瘾最后走上了毁灭之路。) 其中的习语go to pot (变坏;毁灭) 原意是是讲人们在饭后将剩菜倒入桶里, 延伸为“无用了”的意思。
三、英语习语的特点
1、结构的稳定性
英语习语的各个词或短语的顺序或形式不能随意改变, 更不能任意地拆分和重组, 否则就将失去自身的涵义。例如:a stone’s throw (一石之遥) 不可按一般的语法规律改为the throw of a stone;又如by twos and threes (三三两两) 不可改为by threes and twos。
2、语义的整体性
习语是固定的词组, 在语义上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 在意义上有高度的概括性, 二者相辅相成, 不可分割, 构成了习语语义的完整性。如:dark horse, 其表面的意思是“黑暗的马”, 其实它是指“出乎意料的获胜者”, 译为“黑马”。这个词在各种比赛中常常出现。
3、形式的精炼性
经过长期的语言实践, 大多数习语都短小精悍、喻意深刻, 且富于表现力。如as busy as a bee寥寥几字就把一个人奔波忙碌的情形勾勒得淋漓尽致。
四、英语习语在英语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1、利用习语的形象性,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语言的生动性往往是激发学生学习和使用英语的一大因素。比如, 在英语中同一个颜色词在不同的习语中与不同的名词搭配组合会产生不同的含义, 如“She is a green hand in teaching English.” (在英语教学中, 她还是个新手。) 又如“Jackson has a green thumb.” ( 杰克逊先生是个园艺好手。)
2、利用习语中的语言知识, 提高学生的语言水平
习语具有精练、短小的特点, 因此, 用习语作为讲解语言知识的例证具有独特的优势。如英语中有大量的习语使用了头韵和尾韵来加强语音的和谐和结构的整齐, 用习语讲解语押头韵的概念就最适合不过了:forgive and for-get (既住不咎) 、live and learn (活到老学到老) 、safe and sound (平安无事) 等;当然还有押尾韵的例子:near anddear (极亲密的) 等。
3、有助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学生在与以英语为母语的人们进行交流时, 仅靠掌握一些目的语、相关的语法知识、语音语调和一定量的词汇, 还不一定足以促成毫无障碍的英语对话。例如, pull someone’s leg意为“欺骗某人;哄骗取笑人”。以我们中国人的思维方式, 往往会将这个习语理解为“拖后腿”。所以, 在教学中融入习语教学十分必要, 这将有助于学生对英语文化的了解, 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4、利用习语的深刻寓意开展德育
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育人。英语中的习语言简意赅, 哲理性强。例如“Everything is good when new, butfriends when old.” (东西是新的好, 朋友是老的亲。) 又如“Constant dropping wears away the stone.” (滴水穿石) 、“Doing is better than saying.” (与其挂在嘴上, 不如落实在行动上。) 在这些习语的教学过程中, 不能片面强调其中的语言知识和字面意思, 而要鼓励学生思考其背后的哲理和经验, 并以此裨益人生。
五、如何在教学中进行习语的渗透
1、每日一句格言警句, 既能学习英语又可以获得正能量, 还能激发学习兴趣。开学第一天不妨教导学生:“Agood beginning is half done.”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Adversity makes a man wise, not rich.” (逆境出人才。) 、“A young idler, an old beggar.” (少壮不努力, 老大徒伤悲。)
2、利用规律总结常用短语习语
同义词复用的习语有:
scream and shout、rough and tough、odds and ends、by leaps and bounds;
单词重复的习语有:
by and by、day by day、all in all、face to face、hand in hand;
反义词并列的习语有:
here and there、up and down、rain or shine、first and last、sooner or later。
3、利用习语增加写作的特色
近年来, 高考中的书面表达要求学生“使用较复杂结构和较高级词汇, 有效地使用语句间的连接成分”。习语通俗易懂, 且说服力强, 它的运用可增加文章的感染力。例如:
What she said doesn’t hold water. 她的话站不住脚。
The city has taken on a new look. 这座城市呈现出一片新面貌。
Where there is a will, there is a way. 有志者事竟成。
Every coin has two sides. 凡事都有利弊。
4、利用习语学语法
把枯燥的语法融入形象生动的习语中进行讲解, 是笔者这一学年的一个新尝试, 效果十分明显。我首先对这些名言警句进行语法分析, 使学生充分理解之后再反复诵读, 直到脱口而出。这种方法不仅让学生学到了语法知识和英语习语表达, 更促进了他们的全面发展。
英语习语有效教学 篇2
2. have an effect on 对…有影响 (=affect)
3. make good money 很赚钱
4. raise/keep/feed pigs 养猪
5. make use of 利用
6. take note of 记录; 记笔记
7. as far as I can see 依我看(=in my opinion)
8. as…as possible 尽可能
9. bring in 带来; 引进
10. the international exchange of delegations 代表团之间的交流
11. be harmful to 对…有害
12. depend on 依靠;依赖 (rely on)
13. as well as 也, 还
14. not only …but also.. 引导并列句,前句倒装
Not only is reading important, but also speaking is a necessary part of learning English.
15. not…but… 不是…而是…
16. protect…from… 保护…免受…的伤害
17. stand for 代表
18. in other words 换句话说
19. a variety of 各种各样的 (=various)
20. do research into 对…进行研究
21. learn from 向…学习
22. instructions for making wine 酿酒说明
23. a practical guide to farming 很实用的农耕指南
24. at the right/correct/wrong time of the year (不)适时的
25. go against 违反;违背
26. remove weeds 除草
27. plough deep the first time 第一次深耕
28. year after year 年复一年 (=every year)
29. harvest good crops 获得好收成
30. pass on (from generation to generation) (一代一代)传下来
Workbook
1. be short of 缺乏;短缺
2. add…to… 把…添加到…
3. from time to time = now and then 时不时的; 偶尔的
4. at an early age 小时候
5. fall in love with sb. 爱上某人 (短暂性)
be in love with sb 爱着某人 (持续性)
6. rise up to the sky 上天
7. search for 寻找 (=look for; hunt for)
8. All of this is new. 这一切都是崭新的。
9. in the past 过去
10. wash away 冲走
11. as a result (of…) (由于…的)结果
12. be covered with 被…覆盖
英语习语有效教学 篇3
关键词:汉语习语;特点;翻译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09)22—0207—02
前言
习语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文学艺术中的宝石、生活哲理的荟萃,是人民长期沿袭使用的定型词组或短句,是一个民族语言的核心和精华,其内涵丰富,形式精练,形象鲜明,富有极强的表现力。如果说语言是一个民族文化的瑰宝的话,那么习语便是这个瑰宝中最耀眼的一颗明珠。汉英两种语言都有极为丰富的习语。汉语习语在广义上包括成语、俗语、谚语、歇后语、格言和方言等,类别繁多,民族特色突出,正因为如此,汉语习语的翻译也比较复杂,要将其翻译成我们并非母语般熟练的英语来说更是艰难复杂。
一、汉语习语的特点
汉语的习语也称熟语。《现代汉语词典》(汉英双语,2002年)对熟语是这样定义的:熟语是固定词组,只能整个应用,不能随意变动其中成分,并且不能按一般的构词法来分析。其特点总结如下:
1.结构特点。汉语习语在结构方面有以下三个特点:(1)前后押韵。如:以牙还牙、以眼还眼等。(2)词语重叠。如,糊里糊涂;风餐露宿等。(3)相互对衬。如,狼吞虎咽;路途知马力,事久见人心等。
2.语言特点。习语是语言中独立、不规则而固定的因素。它有以下三个语言特点,即:(1)意义独立。如,汉语习语“露出马脚”的字面意义是“露出马的脚”,而它的独立意义却是“露出破绽”或“暴露缺点”等。(2)突破语法。如,“胡说八道”中的“八道”;“装蒜”、“吃不开”、“蹩脚”等都无法按字面推理。(3)自體完整。如,在汉语习语中可说“雪中送炭”,但不能说“雪里送煤”或“雪里赠煤”;“乱七八糟”不可改为“乱六七糟”等。
二、几种常用翻译方法
1.直译。直译能够比较完整地保留原习语的比喻形象、民族色彩和语言风格。因为有的汉语习语在英语中有与其相对应的习语,两者在意义和用法上基本一致,可采用直译的方式,以保持原文的特点。
例,(1)古时候要是一个人的眼睛被敌人挖了,他可以把敌人的眼睛挖出来当作是报复。这就是以牙还牙、以眼还眼的原则。
In ancient times if a man’s eye was put out by his enemy,he might get revenge by putting his enemy’s eye out. This was the rule of an eye for an eye and a tooth for a tooth.
An eye for an eye and a tooth for a tooth 出自《圣经》的《旧约·出埃及》二十一章。这一习语被汉语吸收,成为汉语习语中为数不多的外来语之一。既然英语习语和汉语的习语同出一辙,意义未变,就可以直译。
(2)他一家子在这儿,他的房子、地在这儿,他跑?跑了和尚跑不了庙(周立波《暴风骤雨》)。
Escape?But his home and property can’t escape.The monk may run away, but the temple can’t run with him.
俗语“跑了和尚跑不了庙”采用了直译,既保存了原习语的形象,又准确地传达了原意,也不会引起读者的错误联想。
2.意译。当直译有困难或勉强译出而英语读者无法理解时,一般应采用意译法。意译主要是指在翻译时忠实原文内容,抓住内容和喻意这一重要方面,摆脱原文结构束缚,牺牲形象、结合上下文比较灵活地传达原意。
例,(1)我要是有个三长两短,你给玉山捎个话!(杜鹏程《保卫延安》)
If anything should happen to me, let Yushan know!
“有个三长两短”比喻可能发生意外的不幸事件,保留其喻意,译为If anything should happen to me……即可。
(2)队员们十分清楚锦标赛的重要性,因此,人人精神振奋、摩拳擦掌,准备大干一场。
Knowing fully well the importance of the tournament, all the players pulled their socks up.
“摩拳擦掌”在汉语里的意思是“鼓起劲儿,准备大干一场”,我们在这里意译为“to pull one’s socks up”,不仅抓住了内容喻意,也表达出了原意。因为英语习语“to pull one's socks up”字面意思为“挽起你的袜子”,其实际意义为“鼓起劲儿”,和汉语“精神振奋、摩拳擦掌”是一个意思。
3.直译和意译兼用。顾名思义,就是在翻译时,采用直译又兼用意译,使译句保持原句的比喻形象再现原文的风格,又更加清晰地传达原文含义再现原文的内容。
例,(1)王冕一路风餐露宿,九十里大站,七十里小站,一径来到山东济南府地方。
Braving the wind and dew, Wang Mian travelled day after day past large posting stations and small, till he came to the city of Jinan.
汉语成语“风餐露宿”中的“风”和“露”分别直译为wind 和dew而“餐”和“宿”则不能直译,只能根据其含义意译为braving。
(2)她一个单身人,无亲无故……(曹禺《雷雨》)。
But this girl Mei was all by herself and far from home, without a single relative or friend to help her.
“无亲无故”直译为without a single relative or friend, 同时补充上to help her,点出其内在含义,使全句述意完整。
4.借用英语中的同义习语。英语里有些习语和汉语的一些习语采用相同或极其相似的形象或比喻,表达相通或极其相似的喻意。如,“猫哭耗子假慈悲”和shed a crocdile tears, “煽风点火”和to fan the flames等。遇到类似这种情况,就不妨借用英语同义习语来译。现举例如下:
例,(1)只有大胆地破釜沉舟地跟他们拼,还许有翻身的那一天!(曹禺《日出》)
All you can do is to burn your boats and fight them in the hope that one day you’ll come out on top.
“to burn one’s boat”破釜沉舟,出自古罗马凯撒大帝出征作战时为士兵下定决心,决一死战,使士兵无退路,烧毁战船。汉语的破釜沉舟,出自楚霸王项羽,两句成语的寓意和构词上相似,所以借用英语to burn one’s boats来表达,无论在内容、形式、色彩等方面都十分吻合。
(2)我没有想到他对同志们的批评充耳不闻。
I did’t expect hime to turn a deaf ear to the comrade’s criticism.
“充耳不闻”,这里借用英语同义习语to turn a deaf ear to 来表达,也很妥帖。
5.节译。在汉语习语中,常有并列的对偶结构,用两个不同的喻体表达相通的喻意。例如:“取之不尽、用之不竭”,“铜墙铁壁”等。对此类汉语习语通常可采用节译法,即省去并列重复的部分,保留它的基本喻意。
例,(1)忽闻有人在牡丹亭畔,长吁短叹(罗贯中《三国演义》)。
Suddenly he heard a rustloe in the peony pavilion and someone sighing deeply.
“长吁”和“短叹”表示同一个概念,所以译文仅以sighing deeply概括这两者之意,无需既译“吁”又译“叹”。
(2)不是鬼使神差,好端端的他怎么会抽上了鸦片烟?
Had it not been for the influence of devils, how would a decent fellow like him hve taken to smoking opium?
“鬼使”和“神差”两者意思重叠,所以只译做the influence of devils就够了。
下列习语也可用节译法,例如,愁眉苦脸gloomy face,不学无术uneducated,断子绝孙die sonless等。
6.直译加注。加注是在译文中添加读者理解习语所需的文化信息和背景知识,从而既保留习语的比喻形象和文化蕴涵,又能确保原文意义或内容很好的传递给译文读者。一些含有典故的汉语习语为了保留原文的民族特色和形象常采用直译,但需要加注以避免使读者感到莫名其妙。
例,(1)班門弄斧
Show off one's efficiency with an axe before LuBan—the master carpenter.
为了便于英语读者理解,首先在译文中增译了show off one’s efficiency,点明了班门弄斧的喻义,又加注了理解该成语所需的文化背景信息,即鲁班是一名master carpenter。这样的处理方法既简洁明快又使读者一目了然。
(2)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毛泽东选集》)二卷,681页)。
This SimaZhao trick is obvious to every man in the street.
“司马昭之心”译为Sima Zhao trick固然保留了原文典故中人物的姓名,但Sima Zhao trick是什么意思呢?若不加注,译文是无法理解的。所以加注Sima Zhao was a prime nimister of Wei(220—265)who nursed a secret ambition to usurp the throne.The emperor once remarked: “Sima Zhao’s intention is obvious to every man in the street.”
结束语
美国著名翻译家奈达曾指出,“译文接受者和译文信息之间的关系应该与原文接受者和原文信息之间的关系基本上相同”。在跨文化交际中,习语的翻译虽有各种不同的方法可采用,但要达到“基本相同”,就要对英汉两种语言尤其是习语产生的背景以及其内涵、喻意有正确的认识,在不同的具体情况下灵活处理,正确翻译,从而有效地进行跨文化言语交际,不断促进和加强各国人民之间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参考文献:
[1]EugeneA.Nida.Towarda Science of Translating[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64:159.
[2]金堤,等.效翻译探索[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4.
[3]吴瑾瑾.实用英汉翻译[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43.
[4]吕瑞昌.汉英翻译教程[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3:37-145.
初中英语谚语习语的教学策略 篇4
一、分散渗透策略
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和教学内容, 在课堂教学中渗透一些谚语、习语, 这也是谚语习语教学的主要途径和方法。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扩大了学生的语言储备, 为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书面表达能力打下基础。
1.Daily talk
我在初三教学中, 尝试利用每课开始时的Daily talk引导学生进行谚语习语学习。学生按照学号每天由一名学生讲解一个有关谚语习语的故事。学生利用课外书籍、上网搜索, 找出了很多有趣的谚语习语故事。例如, Look out./No news is good news. (没有消息就是好消息) /Never count the chicken before they are hatched. (不要过早计划) /A piece of cake (小事一桩, 小菜一碟) 等等。让我意外的是, 学生竟然找到不同版本的“Look out!”的故事:一个日本学生在英国因为听到“Look out”, 把头伸出窗外, 结果被泼了一桶脏水。一个中国学生住在怀特夫人家楼下。怀特夫人养了几只聪明而漂亮的鹦鹉, 每天把鸟笼子挂到阳台上。一天, 中国学生听到怀特夫人大喊“Look out!”立即把头伸出窗外, 被掉下来的鸟笼子砸了个正中。学生们对故事很感兴趣, 每天这个时候教室里笑声不断。虽然只是短短的几分钟, 学生们既扩充了知识, 又锻炼了听力和口语, 一举两得, 何乐而不为?
有时学生搜索的谚语习语故事教师也不一定熟悉。听了学生的“You dont say.”的故事之后, 我才知道“You dont say”的真正含义是表示惊讶, 译为“真的吗?”A year ago, I paid no attention to English idioms (习语) , though my teacher mentioned the importance again and again.But soon, the importance of English idioms was shown in a funny experience.One day, I happened (碰巧) to meet an Englishman on the road with his friend, and soon we began to talk.As I was talking about how I was studying English, the foreigner seemed to be surprised, gently shaking his head, shrugging (耸一耸) his shoulders, saying, “You dont say!”“You dont say!”I was puzzled.I thought, perhaps this was not a right topic.So Id better change the topic.I said to him, “Well, shall we talk about the Great Wall?By the way, have you ever been there?”“Certainly, everyone will laugh at me if I leave China without seeing it.It is fantastic.”He was deep in thought when I began to talk like a tourist guide.“The Great wall is one of the wonders in the world.We are very proud of it.”Soon I was interrupted (打断) again by his order“You dont say!”I couldnt help (忍不住) asking, “Why do you ask me not to talk about it?”“Well, I didnt ask you to do so.”he answered in surprise.I said, “Didnt you say‘You dont say’”
Hearing this, the Englishman laughed to tears.He began to explain, “You donsay!‘actually meansreally?’It is an expression of surprise.Perhaps you dont pay attention to English idioms.”I knew I hadnt understood him.Since then I have been more careful with idiomatic expression.
2.典型例句, 精讲词汇语法
词汇教学最关键的是要给学生呈现典型例句, 借助例句精讲词汇的用法。我经常尝试以谚语习语来呈现词汇的典型用法, 起到了很好的效果。例如“trouble”可以作动词, 也可以作名词, 以“Dont trouble trouble until trouble troubles you. (不要自找麻烦, 不要杞人忧天) ”为例句, 用法一目了然, 而且读起来富有韵律感, 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和兴趣。又如以“Good advice is beyond all price.忠告是无价宝。”来学习“beyond (超过) ”;在学习“quarrel with sb.”时呈现例句“Dont quarrel with your bread and butter (勿自砸饭碗) ”;下面三个例句很好地归纳了“be worth sth./be worth doing sth.”:If a thing is worth doing, it is worth doing well. (如果事情值得做, 就值得做好。) /An hour in the morning is worth two in the evening./ (一日之计在于晨) /One today is worth two tomorrows. (一个今天胜似两个明天。)
有些谚语习语可以帮助解释、归纳或者巩固语法现象, 教师可以先让学生熟读这些谚语习语, 再要求学生归纳句中包含的用法。如动名词作主语:It is no use crying over the spilt milk. (覆水难收) ;动名词作宾语:A man becomes learned by asking questions. (不耻下问才能有学问。) ;动名词作主语和表语:Seeing is believing. (百闻不如一见。) 又如在比较级和最高级的学习过程中, 我在结课时要求学生把下列句子译为汉语。既巩固了语法, 又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It is easier to go up the hill than to run down. (下山容易上山难) ;Doing is better than saying. (与其挂在嘴上, 不如落实在行动上) ;Actions speak louder than words. (事实胜于雄辩) ;Blood is thicker than water. (血浓于水) ;East or west, home is best. (金窝银窝不如自家的狗窝) 。
二、集中教学策略
(译林) 牛津初中英语教材在9B Unit4Vocabulary部分集中呈现了一些英语中常用谚语习语。不少教师因为赶进度, 只是就教材进行英汉翻译, 不利于学生掌握和灵活运用这些谚语习语。我们认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教材资源, 并适当进行拓展, 系统复习操练初中涉及的谚语习语。我曾在这一课时的教学中采用头脑风暴、抢答、猜意思、翻译比赛等活动, 调节了课堂气氛,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1.头脑风暴。说出有关“动物”“颜色”“时间”“忠告”等方面的谚语。
2.抢答。教师说中文学生说英文, 或教师说英文学生说中文。
3.Guess what it means.教师呈现一些新的谚语习语, 让学生猜意思。
4.语境中运用谚语。呈现一些语言情境, 让学生匹配适当的谚语。如:
(1) It was Jacks birthday yesterday.His parents bought him a new bike and his grandfather gave him a new computer. (A lucky dog)
(2) We worked on the maths problem for a long time, but we couldnt work it out.It only took Tom a few minutes to work it out.To him, the problem means nothing. (A piece of cake)
5.谚语仿写:Who is the most imaginative? (谁最具想象力?)
(1) Like father, 1ike son. (有其父, 必有其子)
(2) It is easier to go up the hill than to run down. (下山容易上山难)
(3) It is no use crying over the spilt milk. (覆水难收)
6.Use proverbs to make my article more interesting (在作文中使用谚语, 让我的作文更美)
(1) A friend in need is a friend indeed. (患难见真情)
(2) A man is known by his friends. (什么人交什么朋友)
(3) An apple a day keeps the doctor away. (一天一苹果, 不用请医生)
(4) Early to bed and early to rise makes a man healthy, wealthy and wise. (早睡早起身体好)
三、英汉对比策略
很多谚语习语中英文差异较大, 笔者认为采取对比教学策略, 可加深学生印象, 有效提高学习效果。例如, One boy is a boy, two boys half a boy, three boys no boy. (一个和尚挑水喝, 两个和尚抬水喝, 三个和尚没水喝。) There is no smoke without fire. (无风不起浪) /Let sleeping dog lie. (不要打草惊蛇) 。通过英汉对比, 既加深了学生印象, 也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例如, 9A Unit2Colours中, 我布置学生课前查找有关颜色的谚语习语, 课上进行小组组间的竞赛, 一组说出他们小组搜集的谚语习语, 其他小组快速说出中文。英语中关于颜色的谚语习语与中文表达完全不同, 如be green with envy (红眼病) ;black sheep (害群之马) ;Yellow pages (美国商店和家庭里, 一般都有一本黄页电话查号簿) 。在小组比赛后, 把相关的谚语习语列出来, 让学生英汉搭配, 帮助学生巩固记忆这些谚语习语。
四、激励策略
英语中有很多谚语习语, 具有一定的激励性。借助这些谚语, 我们可以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教育他们立志、学习、奋斗。例如, 鼓励学生努力学习:Practice makes perfect (熟能生巧) /No pains, no gains. (没有付出就没有收获) /Art is long, but life is short. (人生有限, 学问无穷。) ;劝勉学生珍惜时间:Time and tide wait for no man. (时光不等人) /Never put off till tomorrow what you can do today. (今日事, 今日毕) ;激励学生树立志向:Where there is a will, there is a way. (有志者事竟成) ;鼓励学生做事要有恒心毅力:All things are difficult before they are easy. (凡事总是由难而易) /Do nothing by halves. (凡事不可半途而废。) 等。教师可以在课前呈现这些谚语, 引导学生大声朗读;可以穿插在课的任何一个环节;也可以在黑板报设置专栏, 定期更换。长期进行这样的激励教育, 对学生的终生发展大有益处。
教学实践证明, 将谚语习语与教学融合起来, 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活跃课堂气氛, 丰富学生的语言知识, 提高学生的语言鉴赏能力, 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谚语习语为英语教学注入了活力, 增加了乐趣, 平添了几许诗意和精彩。
参考文献
英语习语有效教学 篇5
1. consider ...( as/to be)... 认为...是
consider sb to have done 认为某人做过某事
consider it +n./adj. for sb to do sth
consider doing sth 考虑要做某事
consider +疑问词 + to do sth 考虑...
consider that从句 认为;考虑
in consideration of 报答;由于
take ...into consideration 顾及,考虑到
under consideration 在考虑中,在研究中
2. means of transportation/transport 交通方式
Every possible means has been tried, but none worked.
All possible means have been tried, ...
by all means 不惜一切 =in all ways
by this means 用这种方法 =in this way
by no means 决不; 一点也不=in no way
by means of 通过, 借助于 = by
3. in time 及时;早晚;总有一天 travel in time 在时空中旅行
on time 准时 in no time 马上;立刻
at that time 那时 at times 有时
for the time being 暂时的
4. prefer sth / to do sth / sb to do sth 更喜欢;较喜欢
prefer doing A to doing B 宁愿做某事
prefer A to B; 喜欢A 胜于B = like A better than B
prefer to do A rather than do B 宁愿做A 而不愿做 B
5. in space 在太空 in outer space 在外部空间
ADVENTURE TRAVEL
6. get away (from) 摆脱; 离开
break away from 脱离 get rid of 去除
7. more and more 越来越…
8. instead of 代替; 而不是 (区分:instead)rather than
9. try doing 试验做 try to do sth 努力去做;试图作
manage to do sth = succeed in doing sth 设法做到了某事
attempt to do sth; make an attempt to do sth 企图做某事
10. get close to 靠近; 接近
11. experience life 体验生活 experience C.n 经历 U.n.经验
12. take exercise 进行锻炼 have sports; do sport
exercise C.n 练习题 (pl) 体操 U.n 锻炼
13. go for a hike = go hiking 去徒步旅行
14. watch out (for...) 留神; 提防
15. protect… from/against … 保护…免受…
16. be careful (not) to do sth 小心(不)做某事
be careful about 注意
be careful with 小心;
17. as with ....也一样 as to / for 至于;关于
18. think about 考虑 think of 想到,想起
think over 仔细考虑 think out 想出
19. go rafting 去漂流
20. unless = if not 除非...否则...
You should not go rafting unless you know how to swim.(条件)
区分:until
You must not get off the bus until it has stopped.(时间)
GRAMMAR
现在进行时表示将来的计划,打算
How are you getting to the airport?
一般现在时表示时刻表的将来
My plane leaves at seven this evening.
21. go on separate holidays 分别去度假
22. in a few days’ time = in a few days =a few days later 几天后
after 和 in 的区分
23. go off to ; be off to 动身去 leave for;
24. see sb off 给某人送行 meet sb 接某人
25. take a taxi to 乘出租车 go to ...by taxi
26. have a nice / pleasant trip/journey 祝旅途愉快
27. say “Hi” to sb. for me 代我向某人问好
give my regards to sb
remember me to sb.
28. The same to you. 我也祝愿你。
对比: It’s the same with... ...也一样
It’s all the same to sb 对某人而言是一样的。
I have the same pencil bag as yours/ you have.
29. in the past 在过去 in the old days
30. at present 目前; at the present time; nowadays
31. in the future 在未来;将来 in future 以后
32. used to do sth 过去常做某事
be used to do sth 被用来做 be used for (doing) sth
be used to sth/doing sth习惯于 get used to doing
INTEGRATING SKILLS
33. combine…with… 把…和…结合起来 (为了共同目的合并)
connect...with/to... 把...和...连接起来 (通过媒介物连接)
link...with/to
join...to... (直接连接)
34. on (the) one hand… , on the other hand …
一方面…, 另一方面..
35. so that = in order that 为了…; 以便…
36. learn about 了解; 学习有关…知识
37. as well as =and 也; 又;以及 as well = too
38. by doing sth... 通过作某事 by means of doing
39. make money 挣钱; 赚钱 earn money
40. the four of you 你们四个人
four of you 你们其中的四个人
41. prepare ( sth) for... 为…做准备... get ready for
prepare sb for sth 使某人为某事做好准备
be well prepared (for); 为...做好了充分的准备=be ready for
make preparations for 为...做准备
42. make notes 做笔记 take notes
WORKBOOK
43. take off (飞机)起飞;脱掉(衣帽鞋)
44. go on holiday 去度假 go to (a place) for a holiday
INTEGRATING SKILLS
45. fill…with… 给…充满… be filled with; be full of 充满了
46. the way (in which/that) + 定语从句
the/a way of doing sth = the/a way to do sth 做某事的方法
47. catch up with 赶上 keep up with 跟上;不落后
48. reach out (for sth) 伸手去(拿,碰)
49. pay attention to 注意
focus one’s attention on
call /draw/attract one’s attention to 吸引某人的注意力于
WRITING
50. give away 赠送, 放弃, 泄漏(机密)
give up 放弃 give in (to sb) 屈服
give out 分发;发出(光,热,气,味等)
give off 发出(光,热,气,味等)
盘点英语里的“天气习语” 篇6
1. Bolt from the blue
晴天霹雳
用来形容事情发生得非常突然,让人感到惊讶和措手不及。例句:
I had only recently seen Steve in a restaurant. The news of his death came as a bolt from the blue.
我不久前才在一间餐馆里见过史蒂夫,他的死讯来得犹如晴天霹雳。
2. To have a face like thunder
火冒三丈、满脸怒气
形容一个人非常生气,达到怒不可遏的程度。例句:
He had a face like thunder when he came out of the manager’s office this morning.
他今天早上从经理办公室出来的时候满脸怒气。
3. To take a rain check
改天吧,以后再说
表示当下不能做什么事情,但是不排除以后做的可能性。例句:
Do you mind if I take a rain check on that lunch invitation? I’m going to be away all week.
你介不介意我改日再去赴约吃午饭?我这周都不在。
4. It never rains but it pours!
祸不单行
糟糕的事情一个接一个发生。例句:
Poor Sarah, she lost her job and now she has a car accident. It never rains but it pours!
可怜的萨拉,她刚丢了工作,现在又出了车祸,真是祸不单行啊!
5. A storm in a teacup
小题大做
本来是小事一桩,可是经过渲染变成了大问题。例句:
Lucy was calling the police when her cat disappeared, it all sounds like a storm in a teacup.
露西发现她的猫不见了就去报警,我看这未必有点儿小题大做了。
6. On cloud nine
非常高兴,心情十分舒畅
形容一个人的心情好得不能再好了。例句:
When the boss announced my promotion, I was on cloud nine.
当老板宣布我获得晋升时,我非常高兴。
7. To chase the rainbows
追逐彩虹,痴人说梦
形容一个人尽是想好事,而且是不太可能实现的事。例句:
You have only started two months ago, you are already thinking about promotion. Well, I think you’re just chasing the rainbows.
你才来了两个月就想着升职的事情了,我看啊,你是痴人说梦呢。
8. Once in a blue moon
千载难逢地,百年不遇
形容非常罕见。例句:
Brian has very little contact with his sister. They see each other once in a blue moon.
布莱恩和他姐姐没有什么联系。他们很少见面。
9. Every cloud has a silver lining
黑暗中总有一线光明
鼓励人们即使在最艰难的时刻也不要失去信心或放弃希望。例句:
Don’t worry too much about your dropping out of university, every cloud has a silver lining.
大学辍学这事儿你也别太担忧,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10. A fair-weather friend
可共安乐但不能共患难的朋友
这和同甘共苦意思相反,指那些关键时刻靠不住的朋友。例句:
I thought I could count on Sue, but I’ve discovered she’s just a fair-weather friend.
我以为我能依赖苏这个人呢,不过,我发现她只不过是个只能同甘不能共苦的朋友。
英语习语有效教学 篇7
1 习语的认知特性和教学
根据Kovecses (1996) 的观点, 大多数习语都存在着系统的概念理据, 因此习语并不是单纯的语言词汇, 而是在人们对世界的认识的基础上所产生的, 其本质是概念的。
1.1 习语的隐喻性
Lakoff (2003) 提出, 我们的概念系统在本质上是隐喻的。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 更是人们思维、行动和表达思想的方式。隐喻的核心是通过一种事物来理解和体验另一种事物, 是从源域到目标域的部分特征的投射映现。源域是界定清晰、人们熟悉的物理领域, 而目标域是界定模糊、人们不太熟悉的抽象领域。习语的字面意义和比喻意义通过从源域到目标域的投射而建立起系统的关系, 而比喻意义具有可观的教育潜力, 能够帮助学习者更好地理解习语。根据Kovecses (2002:205) , 源域提供隐喻的一般意义, 例如在ANGER IS FIRE的隐喻中, fire是应用到目标域anger中的源域。Fire是一个多产的源域, 许多关于fire的习语都是概念隐喻, 通过“fire”可以理解很多抽象的概念, 如:
ANGER IS FIRE:He was spitting fire.
LOVE IS FIRE:The fire between them finally went out.
IMAGINATION IS FIRE:The painting set fire to the composer's imagination.
可以看出, 人们通过fire来理解和解释其它事物, 源域和目标域之间的概念投射定义了习语的具体意义。以日常经验为基础, 源域的更多信息被投射到并丰富了目标域, 使目标域的理解更为容易。例如, 从源域fire到目标域anger的衍推也包括LOW INTENSITY OF EMOTION IS A SMALL AMOUNT OF FIRE, 因此就生气的程度来说, smouldering的程度和强度就比breathing fire要弱。这样的衍推还包括:
LATENT INTENSITY IS POTENTIAL OPEN FIRE:I kep smouldering.
DECREASE IN INTENSITY IS A DECREASE IN DEGREE OF HEAT:Cool down.
MAINTAINING INTENSITY IS MAINTAINING HEAT OF FIRE:to add fuel to the fire.
除了概念隐喻外, Lakoff还提出在我们的日常语言和生活中还存在另一种相当普遍的隐喻:空间隐喻。空间隐喻并不是将一种概念投射到另一个概念, 而是构建起与某个概念相关的系统 (Lakoff, 2003:15) 。空间隐喻来源于我们的身体体验, 例如躺下、起床, 以及和我们意识、健康和力量的关系, 其基础是我们自身直立的身体及体验。空间隐喻让我们能够构建起关于空间的概念, 例如最基本的UP-DOWN空间隐喻:
HAPPY IS UP:I'm feeling up.
SAD IS DOWN:I'm feeling down.
隐喻帮助习语构成其整体的意义。如果能够在源域和目标域之间建立起对应关系, 我们就可以推断和理解习语的意义, 从而有利于我们掌握和巩固习语。
1.2 概念转喻与习语
转喻在某个概念域中建立起联系, 只涉及一个概念域, 是在同一认知域中进行的概念映射过程, 即同一认知域中的一个范畴被用来代替另一个范畴 (Lakoff, 2003:36) , 如部分与整体, 容器与功能之间的指代关系等。相近的事物容易被人们认为一个单位, 而人们的注意力往往更容易观察和记忆事物比较凸现的一面, 这就是产生转喻的映射过程所遵循的邻近原则和凸现原则 (赵艳芳, 2002:115) 。转喻可以通过指称同一认知域中的一个范畴来指代或激活另一个范畴, 从而凸现其中一个范畴, 如以下THE-PART-FOR-THE-WHOLE的转喻 (Croft, 1993:350) :
We need a couple of strong bodies for our team.
We need some new faces around here
很显然, 这两个例子都用人体的某个部分来指代人, 但是三个例子都凸现了人体的不同方面和功能。第一个例子凸现了和BODY范畴相关的PHYSICAL STRENGTH。第二个例子中, FACE和NEW PEOPLE相联系, 而我们通常认识别人也首先感知到别人的样貌和外表。
转喻并不是任意的, 而是系统的 (Lakoff, 2003:38) 。如以下与“手”相关的转喻 (Kovecses, 1996) :
THE HAND FOR THE PERSON:
They'll need all hands to the pumps if the situation is to be saved.
THE HAND FOR THE SKILL
It won't take one long to get one's hand in at cards.
THE HAND FOR THE ACTIVITY
He always likes to play a lone hand.
THE HAND FOR WHAT ONE HAS IN HIS HAND
He finally showed his hand.
转喻强调指代物的某些方面, 不仅是一种语言方式, 更是我们思考和行动的方式, 是组织思想、态度和行动的手段。
1.3 规约常识与习语
除了隐喻和转喻外, 对习语的理解还需要其它相关知识。语义并不完全取决于可观世界, 很大程度上来说与人的体验有关, 是一种心理现象。因此, 习语的意义除了可以通过隐喻和转喻推导以外, 还可以借助规约常识进行分析。规约常识是指一定文化群体所拥有的一定概念域的共有知识和信息 (刘正光, 2002:8) , 也被称为“理想认知模式” (Lakoff, 1987) 。在规约常识的帮助下, 人们将知识对象范畴化, 形成各种图式或框架知识 (刘正光, 2002:8) , 构成认识或推理的基础。
很多英语习语都带有浓厚的民族特色, 其形成和理解与其历史、宗教、文学、风俗等文化要素密不可分。如Newcastle是英国的煤都, 将煤运往煤都显然是白费力气, 因此可以推导出carry coals to Newcastle的意义是“多此一举”。又如在西方, 在婚礼中由新娘的父亲将新娘的手交到新郎手中, 因此win the hand of someone的意思是“男子获得女子的首肯婚约”。
一个习语往往具有多种认知特性, 即理解一个习语需要多个认知机制的共同作用。如:
The police find the thief putting his hand into the old lady's pocket a and catch him red-handed.
这里的习语catch someone red-handed中, 三种机制都在起作用。隐喻机制:MORAL/ETHICAL IS CLEAN, 手上沾满红色的鲜血, 已经不干净, 因此可能在做坏事;转喻机制:THE HAND STANDS FOR THE ACTIVITY;规约常识:手上沾满血, 一定与砍杀有关 (刘正光, 2002:9) 。
2 习语的认知特性与英语习语教学
认知理论认为, 习语是有理据的, 是可以分析的, 是以概念隐喻、概念转喻和规约常识三种认知机制为基础的。对照习语结构, 在结构和意义之间建立起联系, 可以推导出其它相关习语的意义, 促进理解和记忆。因此, 认知语言学为习语研究和教学提供了新观念和新视角。
习语的认知理据包括隐喻、转喻和规约常识, 因此在课堂上应适当增加对于习语认知机制的输入。转喻在某种程度上与汉语中的“借代”相似, 因此可以借助学生对于借代的知识来促进对习语的理解。传统的习语教学通常是将习语按照课文出现的顺序一一列出, 将习语的意义告诉学生, 然后由其自行记忆, 这种方法忽略了习语的认知理据。在教学中, 可以将习语按照隐喻归类, 例如将ANGER IS FIRE隐喻下的习语归为一类, 使学生理解隐喻如何将一个领域中的概念投射到另一个领域中, 从而通过整个经验领域而非孤立的概念来进行理解。当学生渐渐熟悉隐喻和习语之间的关系之后, 就可以鼓励学生逐步地自己去推测习语背后的隐喻机制, 推导、理解和掌握习语的意义。
习语作为长期使用的较为固定的语言形式, 反映出一个民族特有的地理、历史、宗教、神话、风俗等文化的各个方面, 因此文化差异对于习语的习得来说也非常重要。因此, 应加强学生对于英语国家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将英语习语所蕴含的文化背景传达给学生, 使其意识到汉英习语在概念体系和文化内涵上的异同, 从而加深对于习语的理解和掌握。
3 结束语
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来看, 习语的本质是概念性的、系统的、可分析的, 是概念隐喻、概念转喻和规约常识三种认知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 在教学中应当正确适当地注意对学生这三种认知机制的输入。充分利用认知语言学的理论, 才能使学生正确理解并恰当使用英语习语, 是成功进行习语教学的关键。
摘要:认知语言学认为习语是在概念隐喻、概念转喻和规约常识着三种认知机制的基础上产生的, 因此习语是概念的、系统的、可分析的, 而非任意的, 这就为英语习语教学提供了教学依据。在教学中, 应有意识地利用习语的认知特性, 根据习语的认知理据进行教学, 注重对习语认知分析的课堂输入, 从而提高学生理解和正确运用习语的能力。
关键词:习语,认知语言学,认知特性,习语教学
参考文献
[1]Croft W.The role of domains in the interpretation of metaphors and metonymies[J].Cognitive Linguistics, 1993 (4) .
[2]Kovecses Z, Szabo P.Idiomis from Cognitive Semantics[J].Applied Linguistics, 1996 (17) .
[3]Metaphor K Z.A Practical Introduction[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2.
[4]Lakoff G.Woman, Fire, and Dangerous Things[M].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87.
[5]Lakoff G, Johnson M.Metaphors we live by[M].Chicago: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2003.
[6]Saeed J I.Semantics[M].3rd ed.Oxford:Wiley-Blackwell, 2009.
[7]刘正光, 周红民.惯用语理解的认知研究[J].外语学刊, 2002 (2) .
[8]吴旭东, 陈晓庆.中国英语学生课堂环境下词汇能力的发展[J].现代外语, 2000 (4) .
英语习语特点及其对教学的启示 篇8
一、从习语的形成看,习语具有的大众性和民族性
1. 习语的大众性。
丰富多彩的习语是人民大众从劳动中创造出来的,是劳动和智慧的结晶。习语中生动的形象和恰当的比喻来自一般民众的日常生活、兴趣爱好和职业。史密斯说:“我们最好的词汇和词一样,不是出生于图书馆、会客室或华丽的剧院,而是从工厂、厨房和农场里产生的。”人们在长期从事的劳动过程中,常会用耳闻目睹的事物来组成一些精炼、生动、幽默的词语,表达与自己工作相关的思想和行动,渐渐地,这些词语为同伴所接受,成了他们所从事职业的术语。如来源于日常生活的习语:to make both ends meet(收支相抵),to give somebody the cold shoulder(故意冷落某人),keep one’s shirt on(不发脾气)等;人们在经商过程中形成了to talk shop(与同行谈论本行),to turn an honesty penny(以正当的手段挣钱)等习语;又如出自厨房与食物和烹饪相关的习语:to be in the soup(处于困境),to know which side one’s bread is burned(知道自己的利益所在)等。后来人们慢慢地在类似的各种情境中引用这些词语,使它们有了更广泛的意义,经过时间的不断锤炼,它们就成了意义固定、形式固定的习语。如over head and ears(灭顶)原先是水手们的术语,慢慢地人们用它来表示其他活动,像over head and ears in debt(深陷债务),over head and ears in love(深陷爱情)。由此可见,习语是人民大众在劳动实践中提炼出来的思想结晶,具有大众性。
2. 习语的民族性。
习语是一个民族在长期的劳动和生产中经过千锤百炼而形成的,和一个民族的历史背景、经济生活、地理环境、风俗习惯及宗教信仰密切相关,因而具有浓郁的民族文化特色。各个民族都有许多重大的历史事件和名人轶事,习语以其精炼的形式记录了下来,如to meet one’s Waterloo(一败涂地)反映的是1815年拿破仑惨败滑铁卢的历史事件;汉语中也有类似的反映史实的习语,如“负荆请罪”“完璧归赵”,它们都具有鲜明的民族文化特色。每个民族都是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中生存繁衍的,并由此形成了民族文化的差异。英国三面环海,人们的生活与大海息息相关,其中许多习语最早就是出自水手的术语,如to sink or swim(好歹),to go against the stream(不肯随波逐流)等。中国自古就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在世世代代的劳动中积累了极为丰富的农业生产经验,“斩草除根”“瑞雪兆丰年”“根不正,秧子弯”就源自于农业生产。同时,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各民族都形成了不同于其他民族的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同一种动物“狗”在不同的民族眼里有着不同的看法,在习语中也就有褒贬义之分。狗在英国被视为宠物,是人类忠实的朋友,因此就有a lucky dog(幸运儿),to be top dog(居于要位)及love me,love my dog(爱屋及乌)等表示褒义的习语。而中国人常用“狗腿子”、“狗嘴里吐不出象牙”等贬义来形容坏人坏事。不难看出,习语在它出现、形成时,就深深地烙上了民族特色。
二、从结构及语义分析,习语具有结构固定性和语义的独立性
首先,习语结构有它自身的固定性。习语是经过千锤百炼而形成的,有固定的形式,因此,习语中的各个单词不可以随意变换,如同义词相互替换、单词随意增减、单词随意拆开或调换单词秩序等,否则,就会影响和破坏习语的意义,如off the cuff(未经准备)后加s就变成了off the cuffs;A stick in time saves nine(及时一针省得过后九针)中,“A”不能用“One”来替代;give somebody a lesson(给某人上课)中的“give”若用“teach”替换,就变成了“teach somebody a lesson(教训某人)”。
其次,习语往往不遵循语法规则和逻辑推理。由于习语是约定俗成的,为了满足短小精悍、简洁明快、顺口入耳的需要,在一定程度上会违背语法规则,因此,人们无法用正常的语法规则分析大部分的习语结构,甚至无法用正常的逻辑进行推理,有时简直觉有点不可思议。如ups and downs(盛衰),ins and outs(详情)习语中两对副词中都加了当做名词使用,而dog eat dog(自相残杀)中名词既不用复数又不加任何限定词,动词本应加s而又没加,这些都违背了英语语法规则。而习语have butterflies in one’s stomach(紧张不安)和wear one’s heart on one’s sleeve(心直口快)等不合逻辑推理,无法按字面意思解释。当然,并非所有的习语都如此,有些习语还是可以从语法角度进行分析的。
再次,习语的意义具有独立性。习语虽然是由几个单词组合而成的,但是我们发现习语的意义并不是几个单词单独意义的总和,而是有固定的、独立的意义。若凭单词单独意思的总和去了解习语,人们就很难明白其意思,甚至常出现误解或笑话。如习语rain cats and dogs的字面意思无法理解,但其独立意思为“倾盆大雨”;have an old head on young shoulders的字面意思为“年轻的肩膀上有个老脑袋”,让人感到莫名其妙,其实它的独立意思是“少年老成”。因此,在学习习语的过程中切莫望词生义。
三、从修辞看,习语是各种修辞手段的集中体
首先,习语是一种形象化的语言,最适宜用来比喻事物,可以使语言化平淡为生动形象。比喻是习语最常用的一种修辞方式。由于习语种类较多,其比喻就在运用上显示出它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千姿百态,各具特色。有的习语一目了然,如plain sailing用来比喻做事一帆风;有的富于含蓄,意在言外,可引起人们丰富的联想,如know the ropes(内行),the storm in one’s teacup(茶杯里的风暴,小事引起的轩然大波);有的可能包括几个意思,要从上下文的具体情况中确定。总而言之,习语的文字是既通俗精炼又生动形象。其次,习语常利用声音的和谐来增加语言的美感,达到朗朗上口、易懂易记的目的。其中,习语中最常见的修辞方式有双声、脚韵、重复和对仗等。
双声(alliteration):又称“头韵”,是指连续的词语中出现的开头相同的字母或语音。如as busy as a bee(像蜜蜂一样忙碌),might and main(全力),tit for tat(一报还一报),care killed the cat(忧虑上身)等习语。
脚韵(rhyme):它恰好与头韵相对,是指连续的词语中出现的结尾相同的字母或语音。习语fair and square(正大光明),near and dear(极亲密的),Man proposes,God disposes(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等就属这种情况。
重复:又称“重叠”,是把相同的词叠在一起以造成舒缓的语气和优美的韵律。重叠的词多数是形容词、副词或象声词。英语习语常利用这种重复的手段,并多以“and”连接,用来增加语势、渲染气氛。如over and over(再三)、horse and horse(并驾齐驱)及Dog doesn’t eat dog(同类不相残)等。
对仗:又称“对偶”,是两个短语或句子相对称地组织在一起,表示相关或相对内容的一种修辞方式,组成对仗的两个语言单位数字必须相等,语法结构相同或相似,词性相同。英语习语中的对仗往往由两个意义上相反或相对的短语或句子构成,它们在意义上起到互相映衬对比的作用。例如far and near(四面八方),sooner or later(迟早),Penny wise,pound foolish(小事聪明,大事糊涂)等习语。
四、英语习语的特点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1. 关注文化差异,加强文化教育,培养交际能力。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习语是语言中的精华,堪称“浓缩的文化”。语言学习离不开社会、文化等因素。各民族文化都有其各自的特点,它们制约着语言的使用和人与人之间的正常交往。教学中,要加强对英语语言文化背景的介绍、解释语言现象及语言深层次的文化信息,让学生了解英语国家风土人情、历史地理、宗教信仰等文化知识,培养学生对英语文化的兴趣和能力,进一步提高使用英语语言知识能力和交际的能力。
2. 创设更多真实的语言输入环境。
基于习语的特点,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多创设情境更真实的语境,利用现代化教学资源与手段,提高学生对英语语言文化的认同和敏感度。观看英语电影、邀请外教作讲座、举办英语沙龙、组织各类英语竞赛等,都是不错的方法。真实的语言学习环境,地道的英语使用背景,学生能够获得更多的、更地道的语言输入,也就能实现更正确、更地道的输出语言。
3. 尊重英语语言规律,提高汉语文化水平。
习语的特点,要求在英语语言学习和教学中尊重英语语言的特点和规律,不能按汉语的规则随意进行修改,同时,在英汉习语转换过程中,要尊重各自语言的特点,不仅要了解习语的字面意思,更要明白其中的深层含义,切勿望词生义。因此,这就要求教师和学生不仅要学好英语语言知识,更要有扎实的汉语文化水平,教学中要重视英汉语言中的文化共核、共时、历时的比较,避免出现汉语文化意识偏弱现象,导致民族文化自信的缺失。
英语习语有其独特的民族特色、语义结构和修辞方式,是语言中不可缺少的、富有表达力的因素,堪称“浓缩的文化”。我们在学习英语语言时,首先一定要了解英语习语的特点,才能正确地理解习语,流利地运用习语,给我们的语言锦上添花。
参考文献
[1]刘宓庆.新编当代翻译理论[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公司,2005.
[2]秦秀白.当代英语习语大词典(英汉双解)[Z].天津:天津科学出技术版社,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8.
[3]邓炎昌,刘润清.语言与文化[M].北京:外语教育与研究出版社,1998.
[4]A Chinese-English Dictionary of Idioms[Z].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
习语文化在英语词汇教学中的渗透 篇9
1 现状分析
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 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 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想象能力和创新精神;帮助学生了解世界和西方文化的差异, 拓展视野, 培养爱国主义精神, 形成健康的人生观, 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2003) 。这些任务也是词汇教学的任务和目的。
然而, 在实际教学中, 有些教师所谓的“词汇教学”让学生无所适从。他们只注重语音、语法和句型的教学, 对这些知识, 反复讲解, 反复操练, 不厌其烦, 只想让学生在考试时取得高分。对于词汇教学。认为只要教会学生去读这个单词和理解它的意思。课后让学生去背, 然后给学生听写就完成词汇教学任务了。而学生呢?他们花在记忆单词上的时间多。但遗忘快, 而且所需用词汇的基本含义也掌握不好, 换个场合和搭配就不懂了。大部分学生虽然平时注意听说训练, 能够运用所学的词汇进行简单的交流。
但在运用词汇性短语时, 由于缺乏对语言文化的了鳃, 导致词汇使用不当, 出现诸如把“力大如牛”译成“as stones;as a cow” (应译为“as strong as a horse”) 。把“凡人皆有得意日”译为“Every person has a happy day。” (应译为“Every dog has its day。”) ;有些运用词汇短语搭配时常常是张冠李戴;更为严重的事实是大部分学生即使记住了单词的拼写与表层含义, 但在实际应用中看到相识的词汇, 去认不出这一词汇性短语的含义及文化内涵。也正是这样, 不少学生对掌握词汇失去信心, 产生一种焦虑及害怕的心理, 这些心理的产生降低了学习效果。在阅读文章时, 特别是看到似曾相识的词汇, 又无法理解时候, 便对自己的能力产生了怀疑, 胡乱选个答案。再者, 学生即使记住一连串毫无联系的符号, 也没有在语言的应用中产生成就感, 久而久之, 便产生了厌烦的心理。在这些不良心理的控制下, 学习时得不到快乐和满足, 尤其在遇到困难时, 就会产生抵触心理, 接受不了教师输入的信息, 导致成绩上不去, 这又反过来加重了学生厌烦, 抵触的心理。整个学习过程便由于教学方法不当和不正确的学习态度而陷入了恶性循环。
由此可见, 在英语教学过程中, 作为语言教授的教师, 在讲解所学的词汇时, 除了要讲解单个词的意义和用法外, 更加要介绍相关词语的丰富的文化内涵, 这样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其中, 在词汇教学中融人部分习语文化, 是对语言知识与文化知识相结合教学而进行的探索尝试。习语包括成语、谚语、格言、俗语、歇后语、俚语等, 它是英语在长期使用过程中提炼出来的独特的、固定短语或短句。把英语习语文化融入词汇教学, 已不仅仅是词汇学习的本身, 而是让学生接触英语文化, 接触地道的英语, 更是激发他们对英语的兴趣, 改变词汇教学现状的有效教学实践。
2 习语文化在词汇教学中的渗透
2.1 渗透习语文化, 增加词汇学习趣味
从前面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第一点“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就可以看出兴趣是多么重要, 爱因斯坦也说过“兴趣和爱好是最好的教师”。著名的教育家苏格拉底说:“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 (Education is not the filling of vessel, but the kindling of a flame。) ”因此, 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创造性, 成为学生学习的激活者。激活学生。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生活中, 实现新课标的要求。
然而, 我们却经常看到这样的课堂情景, 当老师领着学生学习词汇时, 他们显得那么漫不经心!即使部分学生在认真的配合课堂活动, 但实际上在那个时段, 他们对这些简单的认知活动并不好奇, 趣味索然, 完全没有那种对新知识的渴望。在教学中改变这种现状措施很多。其中, 从习语着手激发学生的趣味是一个行之有效的好方法。
首先, 教师可以从习语背后的故事着手。如学习sob生词时, 引出与“哭”有关的俗语sob story, 意思就是某人编造一个令人伤心的故事来赢得别人的同情, 甚至于让人给钱来帮助他。下面是一位女士在描述她怎么听了一个sob story以后受骗的:But this nice young man told me a sob story about need-ing money for a bus ticket to see his dying mother, I gave himtwo dollars。”世界上好人是不少的, 下面这个例子又是一个人上了sob story的当:“On my way to work, this man stopped me and said he hadn't eaten in three days, so I gave him one dollar。On my way home, I saw him in to an ew car and driving and I know how he had give me a sob story。”为了满足学生此时的兴趣, 我们还可以引出另一个关于眼泪的惯用语故事crocodile tears, 从字面上翻译就是锷鱼的眼泪, 实际上就是“猫哭耗子, 假慈悲。”
其次, 教师做动作, 让学生猜测习语的意思。如:Hold your horse。 (刀下留人) Give me a hand。 (帮我一下) 等;这类任务设计不仅让学生了解到更多的习语, 也让课堂气氛加倍活跃。
再者, 对习语文化内涵本身的解释对学生而言就是一大吸引力, 如:as poor as a church mouse一贫如洗, 像教堂里的老鼠一样穷 (教堂一般油水少没有什么值得老鼠偷的东西) ;Dutch treat (AA制) ——近代荷兰人在海上贸易时, 斤斤计较, 不近人情, 朋友一起吃个饭也要各人付各人的。
上述教学环节的设置不仅增加了词汇学习的趣味性, 而且让学生感受到了英语的博大精深和异域风情。在一堂英语课中, 如能让学生的兴趣高昂, 思维活跃, 教学则是成功的。此课堂的词汇教学中, 学生不仅了解习语在生活中的正确含义, 而且对英语的词汇性短语产生了兴趣。
因此, 在词汇教学中, 我们可以从习语文化人手设计不同层次的任务活动, 不断刺激学生的学习兴奋点和探究欲。从而实现知识的迁移和能力的提高, 减少单纯的词汇学习而容易枯燥无味带来的负面影响。
2.2 渗透习语文化, 拓展词汇知识。
中职英语教学大纲中规定学生要学会使用300-500个习惯用语或固定搭配, 同时强调掌握词汇在交际中的功能, 目标对词汇教学实践有非常积极的指导意义。
当几个熟悉的单词在一起构成短语时, 其短语的整体意思与单词本身的意思大相径庭, 这便是习语。一般说来, 有些惯用语从字面上看不出它们的确切意思, 而学习英语的人经常在理解这些惯用语时会感到困难。这是因为他们不可能从组成某个习语的字面上来懂得它的意思, 另外还有些习语在不同的场合表达不同的意思, 它们在词典上的解释是相同的, 但是却有不同的用法。
比如在颜色词汇教学中, 在学生掌握了各种颜色后, 教师输出:"I m in the pink” (身体健康) , 学生立即会望往身上看, 但没有找到“pink” (粉色) 的东西, 学生产生了疑问, 好奇心大大增加, 情绪高涨。而后教师再输入:“pink在英文中表示身体健康, 同样, blue表示心情灰暗, 心情不好, 再如有关的习语green eye (得红眼病, 嫉妒别人) , green hand (新手) , in black and white (白纸黑字) , black and blue (青一块紫一块1, a white lie (善意的谎言) 等”这些惯用语。习语的渗透使得学生词汇知识扩展, 有利于他们知识面的拓宽, 培养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了基础, 有利于很好开启学生的心智, 激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2.3 渗透习语文化, 创造地道的词汇语境教学
习语是英语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形成的独特的固定的表达方式。由于地理、历史、宗教信仰、生活习俗等方面的差异, 英语习语在形成的过程中承载了不同的民族文化特色和文化信息。在词汇教学中, 利用习语文化创造文化语境, 可以展示词语的具体用法以及它们的搭配, 使我们看到词汇的实际运用情况。同时, 把英语习语融入词汇教学, 可以大大减少这种现象:学生的语法知识掌握得非常棒, 讲出来的英语却都是Chinglish。例如,
1) 当学习pimple时, 不妨引出相关的一个idiom:goose pimples (起鸡皮疙瘩) ”。为什么不用hen、duck等却用“goose”呢?这是由于英美人, 特别是美国人讲话喜欢夸张, 连起的“疙瘩”都想比别人大, 考试得了“0”分也说得了个“goose egg”。
2) 在教lucky时, 可引出a lucky dog (幸运儿) , 这两个单词学生多熟悉啊, 却不知它是这么一个有趣的习语。见学生感兴趣, 还可以顺水推舟, 引出Every dog has its day (凡人皆有得意时) , doggy bag (店里吃完后打包的食品袋) 。这么些方面却用了相关“低贱”的狗的习语?学生们了解了dog在西方的受宠程度不亚于人后, 就不足为奇了。
这种有意识的英语习语输入, 不仅可以辅助学生阅读英文杂志, 观赏英文电影, 接触原味英语, 而且还能带动一种学习习惯——使学生乐于课外去收集一些贴进生活的英语素材。教师可以通过展示课让学生展示收集到的英语谚语、俗语等习语, 扩大学生的词汇量和文化视野。
2.4 渗透习语文化, 激活学生思维及跨文化意识
习语文化的渗透, 扩展了词汇的内涵外延, 增强英语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架起词汇学习和跨文化交际的桥梁, 从而激活教学, 激活学生思维。
首先, 在教学中, 在学生充分掌握词汇的基本含义后, 适当引用习语, 比较中西方文化的不同, 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的意识, 精选的谚语和俚语让学生学到了地道的英语, 了解了异国文化, 增强了英语交际能力。例如:学了方位词后, 让学生说East west, home is best (金窝、银窝, 不如自家的土窝窝) ;学习count时, 让学生说Every minute counts (分秒必争) 。
其次, 英汉习语搭配的教学设计本身是一个有效的习得文化词汇的方式。在词汇教学中, 一些教师往往把学生看作牙牙学语的孩子, 一般忽视利用他们丰富的母语文化。利用学生所熟悉的汉语习语对照英语习语来进行词汇教学, 不仅有助于激活词汇的搭配、用法等, 而且有助于学生在语言实际应用中学习掌握词汇, 培养跨文化意识。
3 结束语
英语习语是英语中使用最普遍、表达力最强、文化内涵最丰富的一部分, 是英语语言的精粹。词汇教学中渗透习语文化过程中, 教师不仅要探索习语融入的时机, 难易度、适宜性等教学策略, 还应鼓励学生利用图书、网络、歌曲、影视等载体, 多方位地接触英语知识和语言运用环境, 以增长智慧, 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同时, 由于短语或句子一旦成了习语, 其意义的诠释就不仅仅存在于表面词义上, 而是可能在句子中被赋予新意。如果学生对习语的理解仅仅停留在字面意思上, 不仅可能会觉得晦涩难懂, 而且可能会引起误解。因此, 在这一教学中, 教师要注意循序渐进, 由表及里的原则。另一方面, 以习语文化为切入点的英语词汇教学模式, 对教师也提出了挑战, 它要求教师本身应有良好的文化素养和专业知识。作为外语教学工作者, 应该敢于走出语言教学只教词汇拼写和基本含义及语法形式的误区, 大胆尝试教学改革, 重视文化教学, 贯彻语言和文化教学相结合的原则予教学实践中, 这样才能提高英语教学效果, 真正显示出强大的英语教学生命力。
参考文献
[1]刘慧钦.小组活动在英语精读课中的应用[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1 (2) :131.
[2]于莹.浅谈英语趣味教学[J].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1 (1) :109-111.
[3]李磊, 张静.合作学习:一种促进大学英语教学的有效方式[J].华章, 2010 (35) :71-72,
[4]刘宏伟, 张吉林.在高等代数课程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创新意识[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1 (2) :106-107.
浅谈习语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篇10
英语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习者准确流利地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这已是人们的共识, 多年来, 人们对英语教学的研究不断深入, 不断尝试着不同的教学方法来达到这个目标。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教师认识到在英语教学中单纯的语言教学已不适应新形势的要求, 倡导文化教学。针对文化教学, 习语教学有利于学习者对英语国家民族文化的认知和应用, 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习语是语言发展的结晶, 是语言使用者长期以来习用的、形式简洁而意思精辟的定型词组或短句。英语习语纷繁浩瀚, 渗透着浓郁的西方文化气息。通过学习习语, 不仅可以学到语言, 而且能够加深对英语民族文化的了解, 从而提高跨文化的语言交际能力。
二、习语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1.掌握习语有助于了解英美文化背景, 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通过上文的分析可以看出, 习语中蕴涵了丰富的文化知识, 英语习语与英语国家的历史发展、地理环境、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密切相关, 掌握这些习语能够增加对英语国家文化知识的了解;众所周知, 语言是跨文化交际中的重要手段。人们在运用语言交际时, 难免不遇到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习语, 了解习语的文化内涵及其意义, 无疑给我们打开了跨文化交际的通道。
2.掌握习语有助于提高英语阅读水平
在阅读理解时, 若对英语中一些特有的习语不了解, 往往会导致望文生义, 或产生歧义, 从而造成阅读障碍。
例如, She was the top student in English II, the apple of Mrs Larrivee’s eye. (21世纪大学英语读写教程第三册第一单元) 。
如果按字面意思把“the apple of Mrs Larrivee’s eye”理解为“拉里维太太眼中的苹果”。这样的理解一定会让人觉得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不知所云。其实该习语源出《圣经·旧约·诗篇》第17章第8节:“求你保护我, 如同保护眼睛中的瞳孔。” (Keep me as the apple of the eye.) 现在这一习语的意思是“珍爱的人;掌上明珠”。因此, 这句话的意思应该是“她是英语二班的尖子, 是拉里维太太的掌上明珠”。
再如, This was the last straw. I was very young; the prospect of working under a woman constituted the ultimate. (大学英语精读第二册第四单元) 。
如果根据字面意思把“This was the last straw”, 理解为“这是最后的稻草”。这样的理解与原文意思相差千里之遥, 其实此话源于英语习语“It’s the last straw that breaks the camel’s back”用来比喻一系列打击或不快时间中最终使人无法忍受的事。这样这句话就不难理解了。根据上下文, 文章叙述了作者在去一所学校应聘的过程中经历了一系列的不愉快:路途的遥远及交通不便;学校恶劣的环境;对校长本人印象不佳;对课程安排及报酬的不满;最后还得在一个女人手下工作。因此“This was the last straw”的意思为“我再也无法忍受了”。
3.掌握习语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按照Krashen的输入法假设和习得理论, 人们运用外语的流畅程度不是通过学习语言规则来达到的, 而是靠具有大量的、合适的输入语的环境中慢慢地习得的。只有接受了足够的语言输入, 才有可能会有较好的语言输出, 而熟记一些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经典习语, 并在写作中加以运用, 是提高写作能力的有效的途径。写作中如果能用上一两句与题相关的习语, 往往能增强说服力, 使语言精练、生动、形象, 收到言简意赅、画龙点睛、锦上添花的效果。
4.通过学习习语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他们的情感因素在学习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如果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那么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就会大大提高。而学习英语的乐趣可以从学习它所包含的习语中获得, 习语句子简短, 很容易记忆, 读起来朗朗上口, 寥寥数词, 就能传神达意。因此, 习语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从而也将提高对学习这门语言的兴趣。
三、掌握习语的有效途径
鉴于习语在英语教学中的特殊作用, 教授学生掌握一定量的习语是必不可少的。
教师在英语课堂上, 当遇到习语时要及时讲解、扩充, 讲解其来源和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 这样既扩充了学生的文化背景知识, 又有利于学生记住和正确的应用习语;同时也要尽可能的扩充一些相关习语, 开拓学生的思路, 扩大其视野。
由于课时有限, 教师可以采用课外, 课内并举的方法。无论在精读、泛读、听力或其他阅读材料中, 只要遇有有用的习语, 就让学生及时收集, 并在适当的地方使用 (这些往往正是阅卷教师希望看到的“闪光点”和“高档词”) 。
四、结语
综上所述, 在英语教学中, 如能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穿插一些习语, 不但能活跃课堂气氛,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寓教于乐, 还能寓学于乐, 让学生在笑声中学到习语的隐性文化, 在教师的指导下, 让学生主动去阅读英语习语, 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不但能使学生学到英语语言、也加深对英美文化背景、历史知识的认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一旦了解了习语背后的知识、领会了它的寓意所在, 便会自觉自愿地去阅读, 他们在追求乐趣的同时, 不知不觉地学习英语, 不再视英语为畏途。这样学生不仅可以学到地道的英语, 还能增加英语知识, 培养文化意识拓展其文化理解能力。
参考文献
[1]蒋磊.英汉习语的文化观照与对比[M].武昌: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0.
[2]王德春, 扬素英, 黄月圆.汉英谚语与文化[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3.
[3]胡文仲.英语习语与英美文化[M].北京:外语教育与研究出版社, 2000.
[4]顾嘉祖.语言与文化[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2.
[5]刘润清, 戴曼纯.中国高校外语教学改革现状与发展策略研究[M].北京:外语教育与研究出版社, 2003.
[6]吴丁娥.克雷中和他的第二语言习得理论[J].现代外语, 1993, (3) .
英语中源自《圣经》的一些习语 篇11
《圣经》开篇提到上帝耶和华(Jehovah)创造的第一个人亚当(Adam)。在撒旦的引诱下,他和夏娃偷吃智慧树上的果子,但他怕被上帝看见着急将果子吞下去。于是有了Adam’sapple, 指男人的喉结。
该隐(Cain), 是亚当和夏娃的长子。该隐嫉妒其弟亚伯(Abel), 并把他杀死, 被上帝罚以到处漂泊。耶和华给该隐立了一个记号(the lord set a mark on Cain), 免得人遇见他就杀他。该隐一词遂进入到英語的词汇中, Cain 指流离失所者,raise Cain 惹恼该隐/大吵大闹/暴跳如雷, the curse of Cain 流离漂泊, the mark (or brand) of Cain 该隐的记号/杀人罪。
该隐和亚伯的弟弟塞特(Seth)的后裔中有一个人叫玛土撒拉 (Methuselah) 共活了九百六十九岁。后人用 as old as Methuselah 指年龄极高的人/寿同彭祖。
挪亚(Noah), 是玛土撒拉的孙子。挪亚是个义人, 挪亚与上帝同行。上帝看世界为恶,要灭掉整个世界, 让人类重新开始。于是对挪亚说: “你要用歌斐木造一只方舟, 分一间一间地造, 里外抹上松香。”挪亚成为洪水消退后人类的新始祖。由此有了 Noah’s ark 挪亚方舟一词。20世纪90年代风靡全球的《辛德勒名单》就是根据澳大利亚作家托马斯·肯尼利(Thomas Ken ally) 的一部小说 《辛德勒方舟》(Schindler’s Ark)改编的。如同挪亚方舟一样, 辛德勒的方舟是用来拯救二战时期受迫害的犹太人的。
亚伯拉罕(Abraham)是犹太人的始祖 ,上帝耶和华的第一个信徒。他对上帝无比虔诚 ,无条件地听从上帝的呼唤 ,他携家走遍迦南各地 ,每到一处都筑起祭坛 ,向上帝献祭。上帝想试试他的虔诚 ,就让他把独子杀了献祭 ,亚伯拉罕就毫不犹豫地要杀儿子 ,表现出极端的信奉和虔诚 ,当然上帝派天使阻止了他。在英语中 ,人们就用 Devout as Abraham来形容某人非常虔诚 ,绝对地信仰, 像亚伯拉罕一样的虔诚。
亚伯拉罕有一个侄子叫罗得(Lot)。上帝要把所多玛和峨摩拉两座城市毁灭, 因为城里的人无恶不作。而罗得一家人也住在那里。亚伯拉罕请求耶和华宽恕他们。天使告诉他们逃命, 不可回头看。罗得的妻子在后边回头一看, 就变成了一根盐柱(pillar of salt)。后来, Lot’s wife 表示好奇心过重。
以撒(Isaac)和利百加(Rebekah)的长子以扫(Esau), 是粗壮老实的小伙子, 两臂有毛, 强大有力。利百加不喜欢以扫, 而喜欢他的弟弟雅各(Jacob)。雅各用计从其兄以扫(Esau)那骗得长子地位, 又伪装长子求得其父以撒(Isaac)的祝福。以撒因年老病重, 视力模糊, 在病床上曾摸着雅各说:“声音是雅各的声音, 手却是以扫的手。”并祝福了他。因此,Jacob’s voice in Esau’s hand 意思是鱼目混珠、以假乱真。
约瑟(Joseph) 和便雅悯(,Benjamin), 为雅各和拉结(Rachel)之子。雅各特别喜欢约瑟, 给约瑟做了一件彩衣(Joseph’s coat), 引起约瑟的十个同父异母兄长的忌妒。约瑟常以自己的梦(Joseph’s dreams) 嘲弄众兄长, 招致后者的嫉恨, 被卖给前往埃及的商人, 商人又将他卖给埃及法老的护卫长波提乏为奴(Potiphar)。他遭受波提乏妻子的诬陷被投入监狱。约瑟为法老王解梦有功, 被封为宰相。因饥荒, 雅各命众子去埃及买粮。约瑟认出众兄弟, 于是备宴。约瑟在宴席上分给同父同母的小弟弟便雅悯的食物最多。因而有 Joseph ,the dreamer of dreams 指好梦的约瑟, Joseph’s coat 指约瑟的彩衣, 色彩鲜艳, Benjamin’s mess 最大的份额。
约瑟死后, 因饥荒而来到埃及的犹太人越来越不受欢迎。几百年过去了, 犹太人处于被奴役的地位。后来有一个叫摩西(Moses )的利未部落人, 带领犹太人逃离埃及。上帝赐给摩西约法来约束犹太人的行为。于是 the law of Moses/ the Mosaic Law是摩西法律。摩西不善言谈, 把辩论的任务交给他的哥哥大祭司亚伦(Aaron )。在上帝的帮助下与法老进行了一系列的较量。后来就用Aaron 喻指“能说会道 ,善于狡辩的非凡口才”,Eloquent as Aaron 指某人拥有像亚伦一样的口才。其中有一次, 亚伦拿起他的神杖(staff/rod)在尼罗河的水上。河里的水都变作血了。因此有了 Aaron’s rod/staff亚伦的神杖, 能够创造奇迹;有时也可指大权在握。
摩西死后多年出现了一个民族英雄参孙(Samson)。参孙和赫拉克勒斯(Hercules) 一样强壮, 和罗兰(Roland) 一样勇敢。参孙以身强力大著称, 因而有 Samson’s strength, 参孙的力气, 意思是力大无比, 而 Samson 是大力士的代称。
多年的战乱后, 犹太人终于有了自己的第一任国王——扫罗(Saul)。第二任是他的女婿大卫王(David)。犹太人最为自豪的是所罗门王(Solomon), 是大卫王和拔示巴之子, 大卫王死后 ,所罗门即位 ,在梦中上帝耶和华(Jehovah) 问他要什么 ,所罗门别无它求 ,只请求上帝赐给他智慧 ,以管理好这个国家 ,上帝见他不求福寿、不求灭敌仇 ,只求智慧 ,非常高兴 ,就让他成了天下最有智慧的人。所罗门因此思想精深 ,学识广博 ,他的智慧威名远扬 ,四海之内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所罗门也用他的智慧做了许多善事。所罗门虽然是《圣经》(the Bible)里面的人物 ,但全世界的人几乎都知道他 ,他的许多故事在世界各地广为传颂 ,不难想象 ,人们为什么用Solomon来形容有智慧的人 ,而 Wise as Solomon 也深入人心。
之后的犹大和以色列的国王及王室成员大多数是臭名昭著。耶洗别(Jezebel), 是以色列第七代国王亚哈王的王后, 以残忍放荡闻名。亚哈(Ahab)的王宫附近有一座葡萄园 ,是耶斯列人拿伯(Naboth)的产业 ,葡萄园连年丰收 ,贪心的亚哈对这座葡萄园垂涎已久 ,想据为己有 ,但遭到拿伯的拒绝 ,亚哈为此十分恼火 ,茶饭不思。耶洗别(Jezebel)密谋诬陷拿伯 ,用石头打死拿伯 ,强占葡萄园。后人就用 Greedy as Ahab来形容“极度贪得无厌”、“不择手段地侵吞他人财富”的人。后人用Jezebel来喻指险恶,凶狠,毒辣的坏女人,用Vicious as Jezebel来指像耶洗别一样歹毒的女人。
《圣經》中出除了记录王室人物之外, 有一个妇孺皆知平民是《约伯记》的主人公约伯(Job)。他为人正直、安贫乐道、极有忍耐性且敬畏上帝。与他相关的词语有, as patient as Job/Job’s patience;/the patience of Job “约伯的忍耐”指“极度的忍耐”, as poor as Job 一贫如洗, Job’s comforter 增加对方痛苦的安慰者, Job’s news 不幸的消息、噩耗, Job’s post 约伯的信使、抱凶信者、传噩耗的人。
希律王(Herod the King)是一个嗜杀成性的暴君。罗马占领犹太, 希律靠罗马军团的力量, 成为一部分犹太人的国王。他的王位建筑在残忍的谋杀和欺骗上。out-Herod Herod 意思是比希律王更希律王、比希律王本人更残暴。
耶稣的母亲是玛利亚 (Mary), 被称为圣母玛利亚(the Virgin Mary 或 Saint Mary), 是以色列第二位最伟大的国王(David) 的直系后裔。拿撒勒 (Nazareth) 村位于加利利(Galilee)宁静山谷的斜坡上, 那里住着木匠约瑟(Joseph)和玛利亚。玛利亚已经许配了约瑟, 还没有迎娶, 玛利亚就从圣灵(the Holy Spirit)怀了孕, 生了一个儿子, 上帝起名为耶稣基督(Jesus Christ), 因他要将自己的百姓从罪恶里救出来。耶稣又被称为忧患之子(a man /the Man of sorrows)、上帝的羔羊(Lamb of God)、犹太人的王(the King of the Jews)。传说耶稣为百姓做了许多好事。他能治病救人, 有一次将下了葬的被从坟墓了挖掘出来的乞丐拉撒路 (Lazarus) 治活(Lazarus raised from the dead)了。人们用拉撒路来指称乞丐。如, He is as poor as Lazarus. 他是个乞丐。
耶稣有十二个门徒。其中多马(Thomas), 因最初不像其他门徒那样相信耶稣复活,而被称为“多疑的多马”, 因而, doubting Thomas 指多疑的多马、多疑的人、怀疑主义者。另一个门徒犹大(Judas), 又称加略人犹大(Judas Iscariot), 出卖了耶稣。犹大用手臂抱住耶稣并亲吻了他, 这是给来抓耶稣的士兵们的一个暗号, 耶稣被抓。所以, Judas kiss /kiss of Judas 犹大之吻指口蜜腹剑、貌似亲善实际阴险。
英语中许许多多的习语就是源自《圣经》。《圣经》中所塑造的人物形象个性鲜明 ,往往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久而久之 ,人们就用这些文学形象来代表生活中的某一类型的人,这里不再一一列举。英语学习者在欣赏娱乐之余可以更深地了解西方文化, 进一步丰富英文知识水平且能提高英语文学的鉴赏水平。
(作者单位:信阳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Hendrik Van Loon. The Story of the Bible [M]美施旅, 于一译. 生活·读书·新 知三联书店, 1992.
{2}田雨三, 胡君倩.圣经典故与用法实例[M].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1998
{3}新旧约全书[M]. 中国基督教协会印,1992
{4}霍恩比著.李北达译.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M]. 商务印书馆,1997
【英语习语有效教学】推荐阅读:
英语习语的翻译08-12
英语习语翻译方法10-10
英语习语中的翻译07-26
英语习语中的文化因素08-13
浅谈英语习语的翻译07-27
从功能对等的角度论英语习语翻译10-27
民族文化特征在英语习语翻译中的体现06-06
习语/习语结构09-20
习语05-29
情感习语0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