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英语习语的翻译(通用9篇)
浅谈英语习语的翻译 篇1
英语习语的翻译
习语在英语语言中占重要地位,因为不同的生活习惯和文化背景,我们很难翻译准确.文章介绍了5种翻译习语的方法,它们分别是直译法、直接套用法、意译法、直译与意译结合法、疑问加注法.
作 者:李绍杰 张楠 白莉 作者单位:河北保定职业技术学院刊 名:中国校外教育(理论)英文刊名:CHINA AFTER SCHOOL EDUCATION年,卷(期):“”(z1)分类号:H3关键词:习语 文化背景 翻译 方法
浅谈英语习语的翻译 篇2
一、习语的文化特性
习语集中反映了一个民族或地域的文化特色。习语一般都具有恰当的比喻, 并能引起人们的联想, 这种比喻和联想是由一定民族的现实生活和社会环境决定的。不同民族的生活经验有的相同, 有的不同, 因而有的习语是同义或近义的, 有的则能明显地表现出鲜明的民族特色。随着实践活动的增加和生活经验的积累, 人们越来越多地认识到客观世界中存在的矛盾, 对立的事物和现象, 如, 高与低、美与丑、真与假、善与恶等。
英语习语中to eat like a horse和汉语习语中的“食量如牛”, 以及把烟瘾大比做to smoke like a chimney和“烟囱”。由于人们对客观世界认知的相似性, 不同文化可以用相同的喻体或者对其他文化的形象产生共鸣, 如, cold as ice与“冷若冰霜”, firm as a rock与“坚如磐石”, 以及英语中的to swim like a stone和汉语中的“旱鸭子”, 都很容易被对方理解。但同时一些形象由于环境的局限和人类主观认识的差异, 不能在其他文化中引起共鸣, 如西方航海业发达, 许多习语就带有航海术语, 很难被大陆型文明理解, 这时就需要用变通的手法。
二、英语习语的来源
1. 宗教信仰
英美人士大多信奉基督教, 相信上帝, 《圣经》是他们信奉的宗教经典, 圣经故事中关于上帝、耶稣、魔鬼以及一些有教育意义的故事中的某个片段, 因人们的喜爱, 甚至某些历史、政治原因而作为习语的形式流传下来而成了大量习语的源泉。例如:
Judas’kiss犹大之吻 (比喻出卖朋友)
ask for bread and be given a stone得非所求
God never shuts one door but he opens another.天无绝人之路
2. 文学名著
在众多脍炙人口的西方文学名著被人们所欣赏、称赞的同时, 名著中一些能引起人们共鸣的经典词语与短语、句子逐渐被定型下来演化成具有特定内涵, 从而可以独立被运用的习语。其中, 以莎士比亚的作品及其他英美文学名著居多。例如:
pound of flesh合情但悖于情理的要求 (莎士比亚《威尼斯商人》)
screw one′s courage鼓起勇气 (莎士比亚《麦克白》)
strange bedfellows同床异梦的人 (莎士比亚《暴风雨》)
3. 历史故事、神话传说
神话传说是人们在原始社会中对自然环境、周围世界的混沌与恐惧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形成的近乎虚幻的故事情节。同时, 英国有着悠久的历史, 博大精深的文化蕴藏着丰富的民间传说和历史故事, 习语中有很大一部分皆来源于此。例如:
cross the Rubicon孤注一掷 (源于罗马历史故事)
castle in the air空中楼阁 (源于神话传说)
meet one’s Waterloo.遭遇滑铁卢 (拿破仑兵败滑铁卢)
Sphinx’s riddle斯芬克斯之迷 (古希腊神话)
4. 地理环境及日常生活
英国是岛国, 四面环海。在特定的地理环境下, 海在英国文化中起着一定的作用, 反映在英语中就有许多与海有关的习语。再者,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 存在大量习语, 它们都是人们日积月累的宝贵财富, 言简意赅地反映了与人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衣食住行等各方面的民俗风情, 例如:
between the devil and the deep sea进退维谷
at the sea困惑、茫然
feel like out of water不自在、尴尬
a dark horse黑马, 爆出冷门的获胜者
由此可见, 英语习语的来源相当广泛, 包罗万象, 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在进行英语习语的翻译时, 不仅要忠实地表达出原文的含义, 还应尽可能保留原文的丰富联想、形象比喻以及地方色彩等。由此也可以看出, 透过习语的来源进行翻译, 对于我们学习英语习语以及了解英美国家的文化背景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三、英语习语的翻译方法
习语不仅具有浓郁的民族色彩, 将一个民族的习语译成另一个民族的语言, 其风格的再现、民族特色的保留, 以及不同的文化背景造成的理解差异的处理, 是理解和翻译英汉习语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 透过英、美国家的传统文化背景、思想观念、地理文化环境、民俗民风, 即习语的渊源与出处, 来认识和学习习语, 是英语习语翻译的关键所在。另外, 习语中还集中体现了语言中的各种修辞手法。因此, 在翻译习语时, 一定要注意要因材施“译”, 采用不同的方法来翻译。
1. 直译法
所谓直译就是指在译文中保留英语习语的比喻、形象、民族和地方色彩的方法。对于那些有明显的西方特色、历史和地方色彩的文章尤应以直译为主, 用这种方法把西方语言移植到汉语中来, 可以丰富译文的语言。在能确切地表达原意和不违背译文语言规范的条件下, 习语的翻译应以直译为主。例如:
an olive branch橄榄枝
a rolling stone gathers no moss滚石不生苔
break the record打破记录
armed to the teeth武装到牙齿
a gentleman’s agreement君子协定
2. 代换法
有的英语习语和汉语习语在内容和形式上都相符合, 双方有相同的意义和修辞色彩, 遇到这种情况, 译时可直截了当地套用汉语同义习语。例如, 英汉两种语言中有着完全相同或相似的形象比喻的习语有:
praise to the skies捧上天去
fish in the troubled water浑水摸鱼
add fuel to the fire火上加油
spend money like water花钱如流水
walls have ears隔墙有耳
3. 意译法
许多英汉习语用直译法不能保留原文的表达形式, 又无相对应的习语代换, 这时就得用意译法, 即不依照原文习语的风格, 而根据上下文进行意译, 把原文含义表达出来。You’d better pull up your socks next term.下学期你得加把油。
“pull up your socks”是英语口语, 意译“鼓起劲”, 如直译为“挂起你的袜子”, 会使读者不知所云。
He was left and high and dry.他处在进退两难的境地。
“high and dry”是指船搁浅了, 不可直译。
4. 增补法
自古以来, 中国人就很注重以文字的对仗性来兼顾某一表达的意象。所以, 汉语中颇多以对联形式构成的习语, 一般上联说“象”, 下联说“意”。例如, “路遥知马力, 日久见人心。好花不常开, 好景不常在。同样地, 如果在英语习语的翻译过程中采用这种对联加字的处理方法, 将会收到很好的效果。例如,
Even Homer sometimes nods.智者千虑, 必有一失
Nothing ventured, nothing gained.不入虎穴, 焉得虎子
The leopard can’t change its spots.江山易改, 本性难移
Birds of a feather flocks together.物以类聚, 人以群分
浅谈英语习语的翻译 篇3
【关键词】英语习语 翻译 跨文化
引言
在英语学习中,词汇量对外语学习的好坏起决定性作用,而对文化词是需要掌握的核心词汇,就是那些具有特殊含义和固定形式,并且能反映民族文化特点的习语。语言作为文化的载体和基本组成单位。社会上的每一种语言的词词句差异都表现了该语言的社会风俗习惯等方面的特征。经过悠久历史浸润的语言都有许多表现各样、含义深刻的习语。英语与汉语同样历时久远,使用范围广布,所以两种语言都有丰富的习语。翻译不但要求译者熟知不同的语言表达形式,还要知道两种语言的内部文化现象,这样才能更加准确的理解和翻译原文要表达的意思。对于翻译来说,理解是进行工作的基石,准确和流畅的翻译是建立在透彻理解原文的基础上的。对习语的翻译方法常见的有两种,即异化法和归化法。异化法可以更好的让读者认识异域文化,归化法可以让读者更直接的理解译文。两种方法各有优点,互为补充。
1、习语的特征
习语主要有俗语、格言、比喻性词句、但语、谚语等,是语言的精华点,其文化内涵十分丰厚,修辞手法是语言表现的核心体现。习语是在历经人们长期的使用后,形成的具有固定形式、简洁明了、含义深刻的语言。习语由大家约定俗成,与普通的语言表达有所不同。
1.1习语包含的民族元素
习语诞生于广大民众的劳动生产,习语和民族的居住环境、历史渊源、经济状况、风俗习惯及宗教信仰等的关系十分紧密。习语一般会通过比喻来引发人们的联想,而联想的内容与各民族人民的生活环境和经验紧密相关,因此习语就呈现出不同的民族特色和表达形式。如形容饮水很多,汉语中是“牛饮”,而英语就是”drink like a fish”,这是因为英国作为岛国而渔业发达,鱼与英国人的接触十分密切,相对的中国是农业大国,因而农耕比较发达,牛与中国百姓的接触更普遍。我们要多了解语言的民族性差异才会更好的理解原文含义。
1.2比喻在习语中的普遍性
在习语中包含大量的修辞手法,而比喻是其中最常见和最重要的修辞手法,大多习语都会通过比喻来让语言描述更加生动。比如汉语形容说话或文章十分枯燥为“味同嚼蜡”等。比喻又细分为明喻、暗喻、提喻、换喻等。明喻就是指本体、喻体及比喻词都存在的比喻。如”as timid as a rabbit”,即胆小如鼠等等。换喻是指用和本体联系密切的另一事物来进行指代。如”The pen is mightier than the sword”,用the pen代指文人,用the sword代指军人,意思是文人比军人的力量大。
1.3习语是一个有机整体
习语作为一个独立和固定的语言部分,常是短语或短句的形式,其表达意思一般并非简单的原组成部分的表面意思。我们需要从整体上来理解并翻译。例如”to lose ones head”意为“仓惶失措”。习语的意义许多时候还与本民族的历史典故有关,如”Meet ones Waterloo”意为一败涂地,Waterloo是拿破仑的兵败之地。在理解这些习语的时候要将其作为整体来理解,不能随意拆开理解,否则就会完全脱离原意。
1.4习语的节律性
习语一般读来都琅琅上口,具有节律性,很多习语都会用头韵、尾韵以及重复的手法来增加节律感。例如”as busy as a bee”,意思是忙如蜜蜂;”might and main”,意为拼尽全力,押的是头韵;”high and dry”,意为孤立无援,”by hook or by crook”,意为不择手段,押的是尾韵;”step by step”,一步步,”neck and neck”,并驾齐驱,”call a spade a spade”,意为直言不讳,这些是重复的修辞手法。
2、翻译的归化和异化
翻译的归化,就是以本民族语言为中心,将外语文本翻译成融入母语语言的表达方式和价值观,而异化法就是将本民族语言融入外语语言的表达方式和价值观,让读者体验到异域风情。因此这两种翻译方法在文化、语言差异上所保持的翻译态度不同。归化法要求译文与译入语的语言表达和文化習惯相适应,尽量满足译文阅读者的语言和文化需要。异化法则相反,追求原文的语言形式和文化习惯。例如英语”as strong as a horse”翻译为壮如牛,在翻译时要充分考虑作者的原意、文本表达、翻译目的及读者的需要这些因素。归化法和异化法各有长处,需要译者在实际翻译过程中灵活处理。
3、习语的翻译
在习语的翻译过程中可遇到三种文化特征的对应情况,包括全部对应、部分对应和非对应三种关系。根据这些翻译关系可以大致分出以下几种习语翻译方法:
3.1直译
直译就是在译文合理的情况下尽量维持原文的内容和表达形式,还能将习语的比喻手法及民族地方色彩保留下来。英语和汉语在许多方面都有相通的地方,许多生活经验和事物都相近甚至相同,所以不同民族对大多事物的观点和理解都是大致相同的,例如”sour grape”,出自希腊的伊索寓言,在汉语中可直译为酸葡萄;”to break the record”译为破记录等。我们在翻译的过程中要注意译文与原文的表达形式相当且功能对等,在此条件下能维持英语和汉语习语的本意、形象及语法等。在这些直译的习语中比喻十分生动形象,其深层含义易于理解,译文读者也可以接受,但如果再刻意进行意译,那么就不能表现出原文的生动比喻和含义,还会显得复杂冗长。
3.2互译
当两种语言的表达形式和形象等完全相对应时,可用汉语中的类似习语来直接套译。尽中英两国的文化背景差异巨大,但我们仍然有许多相似之处,我们生存的基本条件,如自然居住环境都大同小异,所以许多英汉习语就会有相似或相同的地方。事实上有不少英汉习语的对应关系几乎完全一致,习语中的喻体、喻意、本体都完全一样,这样就可以采用互译的方法。
作者简介:康振旭(1994—) 女,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贸学院 外国语学院英语师范专业
如”strike while the iron is hot”直译为汉语习语趁热打铁;”as white as snow”,译为洁白如雪;”walls have ears”直接译为汉语习语隔墙有耳;”add fuel to flares”,译为火上浇油等等。
3.3增译
一般不同民族的地理居住环境、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历史背景等都是不同的,因此各民族的习语各具民族特色。一般大多英语习语仅部分与汉语习语相对应,在这种情况下可以使用归化法,即先直译,然后增译。这种翻译方法还可以丰富本民族的语言内容,并且随着时间的推进,本民族的人大都会熟悉并接受这种说法,然后可以将这个增译的部分去掉了。如”All roads lead to Rome”,条条道路通罗马,即殊途同归;”lie a cat on hot bricks”,热砖上的猫,即如坐针毡;”Fish begins to stink at its head”,鱼从头部发臭,意为上梁不正下梁歪等等。
3.4意译
英语的表达方式在很多地方与汉语相差极大,汉语里语义空缺的习语也有许多,翻译这种习语的最佳方法也众说纷纭。大部分人认为应该使用异化法翻译,我们在具体实践过程中应应结合实际考虑,在可以归化的情况下尽量归化,不能归化时再异化翻译。如在翻译”paint the lily”时,若用异化法翻译为染百合花,那么读者就会完全看不懂其意义,这时按归化法译成画蛇添足就会更为贴切。又如”as hick as thieves”,译为亲密无间;”unexpected misfortune”,译为三长两短;”win hands down”,轻松取胜;”get one's monkey up”,惹怒某人等等,这些用异化法翻译都达不到良好的翻译效果,最好用归化翻译法。
4、总结
总而言之,理解和翻译习语需要的不只是译者具备扎实、丰富的语言基础知识,还需要译者能熟知两种不同的语言文化相关知识。普通的翻译只是翻译个别的单词,而好的翻译家处理的是两种不同的文化。翻译习语实际上在处理两种不同文化的冲击和碰撞过程。在翻译过程中,不能单纯的采用归化或异化的翻译方法,两种翻译方法在习语的翻译过程中都有其作用和特点,二者是互为补充的,将他们结合起来根据实际情况使用,可以解决翻译过程中的许多问题。对于英语学习者来说,平时学习英语不仅要记住英语单词的基本含义,还要多了解这个词所构成的短语或特殊句子,这些短语、句子大都是成语或俗语,一定要熟悉这些短语、句子的含义,这样才会更加牢固的掌握单词,此外还学习了相关文化知识,从理解的角度学习英语,会让我们的翻译水平也随之提高。
【參考文献】
[1]高晓薇.文化差异视域下英语习语的内涵解析及翻译策略研究[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2:132-133.
[2]童兆升.等效原则视角下的英语习语的翻译策略[J].黄山学院学报,2005,04:97-100.
[3]杨国燕,张新民.从英语习语之语言特点谈“归化”翻译[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02:135-138.
[4]杨莉莉.文化语境顺应与英语习语的翻译[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03:55-56.
[5]曾晓俊.英语习语的翻译技巧[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01:137-140.
浅谈英语习语的翻译 篇4
浅谈英汉广告习语的文化语境与翻译
英汉广告习语具有强烈的文化特征,习语翻译要处理好语言和语境的矛盾,不仅要译出原语习语的形象、喻义,还要译出其民族特色和地域色彩.因此,英汉广告习语互译时,可以运用仿译、替代和释义等方法.
作 者:俞碧芳 YU Bi-fang 作者单位: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外语系,福建,福清,350300刊 名: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英文刊名:JOURNAL OF QIQIHAR UNIVERSITY(PHILOSOPHY & SOCIAL SCIENCE EDITION)年,卷(期):“”(1)分类号:H315关键词:英汉广告习语 文化语境 翻译
浅谈英语习语的翻译 篇5
浅谈英汉习语的形成背景与对应关系
习语是语言中经过长时间使用提炼出来的固定词组、短语和短句,具有言简意赅,形象生动,趣味隽永的特点.习语的`表达在英汉两种文化中就存在着异同.本文将就英汉习语形成的背景,英汉习语之间的对应关系以及相应的翻译技巧进行探讨.
作 者:王淳 Wang Chun 作者单位:贵州商业高等专科学校,贵州,贵阳,550004 刊 名: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英文刊名:JOURNAL OF GUIZHOU UNIVERSITY FOR ETHNIC MINORITIES 年,卷(期):2008 ”"(2) 分类号:H319 关键词:英汉习语 形成背景 对应关系浅谈英语习语的翻译 篇6
民族文化特征在英语习语翻译中的体现
各民族由于生活地域、社会、历史发展等差异,形成各民族自身的生活习俗、宗教信仰、文化背景等,由此使语言产生不同的民族特色,而习语可以说集中体现了语言的`民族性.英汉两种语言中都有大量这样的习语,因而在理解和翻译英语习语时,要从英语民族的文化特征出发,要学会灵活变通,不能生搬硬套,否则会造成误解.
作 者:张华琴 ZHANG Hua-qin 作者单位:西华大学外国语学院,四川成都,610039刊 名: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英文刊名:JOURNAL OF XIHUA UNIVERSITY(PHILOSOPHY & SOCIAL SCIENCES)年,卷(期):27(3)分类号:H315.9关键词:英语习语翻译 民族特征 文化差异
浅谈英语习语的翻译 篇7
关键词:文化差异,英语习语,翻译方法
习语也称作惯用语,是不同地域或民族的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形式简洁且意思精辟的、固定的词组或短句。成语、谚语、俗语、格言等语言形式也属于习语的范畴。作为一种形象化的文化载体,习语具有浓厚的感情色彩和鲜明的特色,它涉及到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地理、习俗等文化背景,而这些文化差异直接制约着语言的翻译。就翻译而言,中西方文化的共性固然值得关注和研究,但两者之间的差异更是不可忽视的。英语习语(idiom)不同于一般的英语语言,要求我们在理解和翻译习语时必须对其文化背景有比较准确而全面的了解。
1 英汉文化的差异对习语表达的影响
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的文化主要指精神财富,它包括文学、教育、科学、思想、观念、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习惯等。习语是语言的精髓,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个民族丰富多彩的文化现象的反映。因此,英汉两种文化所表现的差异性会对彼此的习语表达产生方方面面的影响,本文主要从地理环境、生产生活、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历史典故等方面来加以阐述。
1.1 地理环境
英国是个四周环海的岛国,属典型的温带海洋性气候,人民的生活与海洋息息相关,水上交通是其命脉,自古英国的渔业和航运业就十分发达,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大多与海洋有关,与之相关的习语比比皆是。如:spend money like water(挥金如土),pour oil on the troubled waters(平息风波),keep one’s head above water(免遭灭顶),draw water to one’s mill(有利皆图),water off a duck’s back(不起作用),by water or by sea(乘船),take the labouring oar(担任最繁重的工作),all at sea(不知所措),jump ship(短暂相遇的人),a bad sailor(容易晕船的人)。这类关于船和水的习语有许多在汉语中没有完全对应的习语。而汉民族世代在亚洲大陆生活繁衍,人们的生活离不开的是土地,因而出现“挥金如土”、“土生土长”、“土崩瓦解”等表述就不足为奇了。
1.2 生产生活
众所周知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农业大国,畜牧业也历史悠久。英国虽然国土面积不是很大,但大部分是肥沃的平原和高原,其农业和畜牧业发展得也很早。但不同的是:过去中国人的主要谷类作物是稻子、玉米,而英国人等的主要谷物是小麦、大麦和燕麦。中国人主要吃大米,而面包是英国人的主食。因而“面包”一词在英语习语中留下了诸多身影。如:bread and water(简单的饮食/粗茶淡饭),cast one’s bread upon the waters(做好事不图回报),one’s daily bread(每日的粮食/生计),bread and butter(生计/谋生之道),beg one’s bread(讨饭行乞),take the bread out of sb’s mouth(砸某人的饭碗)。而汉语中却是“鱼米之乡”、“米珠薪桂”。
1.3 风俗习惯
英汉两个民族的风俗习惯相去甚远。above the salt和below the salt这两个习语源于旧时西方宴会上的习俗。那时盐被视为珍品。离盐罐近的,即坐在盐罐上首的常常是尊贵的客人(above the salt),而普通客人则安排在离盐罐较远的地方,为下席(below the salt)。to eat salt with sb(在某人处做客)也源于此。这一点对遵循“对门为上,两边为偏”、“男左女右”、“左为尊,右为次”的中国人来说是很难理解到的。对于狗这种动物,英汉民族的态度也不尽相同。狗在汉语中是一种卑微的动物。汉语中与狗有关的词语大都含有贬意,象“狗腿子”、“狐朋狗友”、“狗急跳墙”、“狼心狗肺”等。而在西方英语国家,狗却被认为是人类最忠诚的朋友,是宠物,大部分都没有贬义,如:You are a lucky dog(你是一个幸运儿),Every dog has his day(人人皆有出头之日),Old dog will not learn new tricks(老人学不了新东西),Love me,love my dog(爱屋及乌)等。“龙”的命运却不同,龙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神异动物,封建时代用龙作为帝王的象征,中国人也自诩为“龙的传人”,因而就有了“望子成龙”、“龙腾虎跃”、“龙马精神”、“藏龙卧虎”之说。而龙在英语中却指凶恶的人,尤指悍妇。因而“望子成龙”英译时绝不可译出“龙”的形象。再有我们知道在中世纪的英国,剑客是很有名的,因而就有用throw down the gauntlet和pick up the gauntlet(“脱掉”和“捡起”击剑者所戴的宽口大手套)来表示“挑战”和“应战”的习语。而这种习俗是汉文化中所没有的。
1.4 宗教信仰
与宗教信仰有关的习语也大量地出现在英汉语言中。中国受佛教影响,有“借花献佛”、“临时抱佛脚”等说法。而英美国家,人们信奉基督教或天主教,相信有“天堂”和“地狱”,相关的习语如an act of God(天灾),a hell of(非常),for the hel of it(仅为取乐),for God’s/Heaven’s sake(看在上帝的面上),the heavens opened(大雨倾盆)等。
1.5 历史典故
英汉两种语言中还有大量由历史典故形成的习语,这些习语结构简单,意义深远,往往是不能单从字面意义去理解和翻译的。如汉语中的“围魏救赵”、“滥竽充数”、“东施效颦”、“名落孙山”、“叶公好龙”等等。英语典故习语多来自《圣经》、希腊罗马神话、传说和历史事件,如walls have ears(隔墙有耳),meet one’s Waterloo(遭到惨败,一败涂地)、Penelope’s web(永远完不成的工作)、a Pandora’s box(潘多拉之盒即灾难、麻烦、祸害的根源),to eat no fish(忠诚),to burn one’s boats(破釜沉舟),a promised land(幸福之地/光明前景),halcyon days(太平时代/繁荣时期),Tower of Babel(语言混乱,喧哗嘈杂),a Midas touch(发财),loaves and fishes(个人私利)等。
在英语中,有的习语源自文学作品。其表现形式一是原封未动的摘引,二是节缩而成。
(1)the genie is out of the bottle“无法控制的局面”(源于The Arabian Nights《天方夜谭》中的一则故事Fisherman and the Genie《渔夫与妖魔》)
(2)Open Sesame“通行证/敲门砖”(源于《天方夜谭》中《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中Ali Baba打开宝藏密室大门的口令)
(3)Achilles’heel“致命弱点”(Achilles是希腊诗人Homer所写的史诗Iliad中的主人公,他的脚后跟未沾圣水,遂成致命弱点)
(4)sour grapes“酸葡萄”(源自《伊索寓言》中The Fox and the Grapes。狐狸因吃不到熟透的葡萄,而只能垂涎三尺地望着葡萄说“The grapes are sour and not at all fit my eating”。由此句演变来的sour grapes,指把得不到的东西说成是不好的,聊以自慰)
2 英语习语的翻译方法
英语习语包含了独特的英语国家的文化内涵,有些在汉语中能找到相同或相似的习语表达,有些在汉语中只能找到含义相似或相近的表达,有些在汉文化中根本没有与之对应的概念与可以借用的表达方式。英汉不同文化的差异性是两种语言翻译的难点。因此我们在翻译时,必须熟悉英语国家的文化传统、风土人情、道德观念、历史地理等背景知识,并借助英语修养、汉语功底、文化语境等语言知识的帮助,透彻深刻地理解原文,然后采取相应的翻译方法,切不可望文生义。脱离了文化背景进行翻译,只会导致失误或贻笑大方。英语习语的汉译主要有以下3种方法:
2.1 直译法
直译就是忠实原文,照字面翻译,不做太多的引申和注释。有些英语习语喻义自明,直译可以最大限度地保持原文民族文化特色和语言风格,这是两种文化共性的反映。例如:a wolf in sheep’s clothing(披着羊皮的狼),as sly as a fox(象狐狸一样狡猾),the cold war(冷战),to break the record(打破纪录),be armed to the teeth(武装到牙齿),paper tiger(纸老虎)等。而有些习语的形象或表达方式对汉语读者而言较生疏,但通过直译法移植到汉语中来,可以丰富汉译文语言。如sour grapes(酸葡萄),crocodile tears(鳄鱼的眼泪),an olive branch(橄榄枝),the Trojan horse(特洛伊木马)等。
值得注意的是有一些英汉习语属“貌合神离”:字面意义相同或相似,真正含义(包括褒贬意义)却相去甚远,不能互译。如eat one’s words不是“食言”,而是admit that what one said was wrong“收回前言,承认说错”;move heaven and earth不是“翻天覆地”,而是do everything one possibly can in order to achieve sth“全力以赴;竭尽全力”;而gild the lily(try to improve what is already satisfactory“画蛇添足,多此一举”)和“锦上添花”这两个习语意思正好相反。
2.2 套译法
英汉两种文化中有些习语虽然形象意义或字面意义有差距,但它们的真正含义相同或相似,这时多采用套译法,即用汉语中与英文含义相似或相近的表达方式来表现原文的意思。例如:as slippery as an eel(像泥鳅一样滑),klll two birds with one stone(一箭双雕),a cat on hot bricks(热锅上的蚂蚁),the apple of sb’s eye(掌上明珠),a flash in the pan(昙花一现),a drop in the ocean(沧海一粟)等。
但laugh off one's head和“笑掉大牙”意思不同,前者指to laugh in an extreme way,or beyond reasonable limits(痛快地笑),而汉语“笑掉大牙”却是“看笑话”的意思。
2.3 意译法
由于英汉两种语言之间存在着文化差异,有些习语源于典故或具有特殊的文化背景,有些习语的真正含义要由上下文来决定。当用前两种译法不能正确表达原文意思,或出现“貌合神离”现象时,就要采用舍弃原文形象和字面意义,力求译文与原文内容相符合的意译法了。例如:
(1)The record of waste and mismanagement is seen by some lawmakers as the Pentagon’s Achilles’heel.(有些国会议员认为浪费与管理不当事美国国防部的致命弱点。)
此句中Achilles'heel若直译为“阿克里斯的脚后跟”,不能让大多数人理解,而译出它的隐含意义“致命弱点”更恰当。
(2)She and I are in the same boat:we both failed the exam(我和她一样,考试都没及格。)
此句中in the same boat不是“同舟共济”之意,而是“处于同样(通常指不幸的)境地。
类似的例子还有:to carry coals to Newcastle(多此一举),go Dutch(均摊费用),once in a blue moon(难得一见;千载难逢),play it by ear(随机应变),to eat no fish(忠诚),child’s play(小事一桩)等。
综上所述,英语习语是英语中的精华,也是翻译的难点。要想翻译好它们,除了要有过硬的英汉语言基本功外,还要熟悉和掌握这两种语言不同的文化背景知识。因此我们平时要严谨治学,多阅读、多积累。遇到英语习语时选择合适的翻译方法,才能使其翻译做到既忠实原文,又生动传神。
参考文献
[1]雍涛.浅析英语习语的特征及翻译[J].网络财富,2010(4).
[2]谢巧静.英语习语的来源与翻译[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
[3]叶铭.浅谈英语习语的文化差异和翻译[J].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4).
[4]霍恩比.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M].李北达,编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5]韩其顺.理解与表达[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8.
[6]张培基.英汉翻译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3.
[7]王天润.英语习语的翻译不可望文生义[J].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4).
简议英语动物习语的翻译策略 篇8
关键词:习语;动物习语;翻译策略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1-277-01
一、习语及其意义
1、习语的定义。胡壮麟说:“英语习语是在语义上和句法上都受到限制的一类比较特殊的词。”林成章教授是这样定义英语习语的:“英语习语是一组固定的词语或者是单个的词,甚至是一个句子,有着特别的并且不能从其结构上推测出来的含义。”本文所讲的动物习语包括成语、习语、俗语和歇后语,它们都是英国人民创造出来的宝贵文化财富。
2、动物习语的意义。动物习语因其丰富的形象、独特的功能和其表达力在英语语言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读者能够在脑海中形成一个生动具体的形象。习语“like a cat on the hot bricks”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根据这个描述读者完全可以想象出当时的情景,翻译成汉语就是“如坐针毡”。
二、翻译中的主要因素
1、常见的阻碍。既然英语习语反应出其独特的文化,译者应该试图保持原作的风姿,保留其丰富的文化特色和文化内涵。但是译者经常会遇到一些障碍,例如词义不符或者是语义空缺。产生这些障碍的原因主要是中英人民在诸多方面的不同点,如经济、文化、地理坏境、生活风俗等。
2、词义不符。词义不符是指在中英文中,一个词有相同的字面意思但其蕴含意义有一点不同或完全不同。以“狗”为例,在大部分的英语习语中“狗”通常含有褒义,例如,a lucky dog幸运儿, a top dog优胜者, every dog has its day凡人皆有出头日。英国人以爱狗而出名,他们甚至将好朋友的名字为狗命名。然而在汉语中,狗通常含有贬义,如下列表达:狗仗人势,狗东西,狗嘴里吐不出象牙。
3、语义空缺。在英语中,一些动物形象有着独特的文化意义,但中文中却没有相对应延伸意义或形象意义。例如:在圣经和希腊神话中的动物,如nightingal(夜莺)即侦探的意思; Swan(天鹅)杰出的诗人或歌唱家。
三、基本翻译策略
中英人民的很多共同之处对翻译则是很有帮助的。掌握一些翻译动物习语的基本策略如直译法、意译法和套译法,就可以更好地翻译。
1、直译法。两国人民的共同点是翻译的基础。当两方用同一种动物来表达相同或相似的形象时,就使用直译法,例如都用“猪”来表明“肥胖”,用“羊”来表示“温顺”。直译法有很多优点,它保持了原文的形式,在意义上不会引起混乱和误解,如“as fat as pig”可以翻译成“跟猪一样肥”。“as gentle as a lamb”为“跟羊一样温顺”。直译法能准确有效地表达原文的文化内涵,缩小了两种语言之间的差距。读者能轻易地理解这些富有文化内涵和隐喻的译文。并且它保持了原作的风姿、形象性和表达力。以“as proud as a peacock”为例,想象孔雀的样子:漂亮、优雅。如果有人被比喻成“as proud as a peacock”,我们可以通过这种巧妙而生动的比喻想象出他到底有多么骄傲。另外直译法能够给汉语注入新的词汇。例如:“dark horse”指的是名不见经传的候选人出乎意料的获胜,在汉语中我们称其为“黑马”。直译法也有其缺陷,如果使用错误的话会导致误解引起混乱。以 “white elephant”为例,不能简单的翻译成“白象”,因为白象对中国人来说没有什么意义,不带有任何的文化内涵,我们应考虑另一种翻译策略。
2、意译法。当英汉之间存在着相异之处时,可以考虑一下意译法。如“white elephant”应该翻译成“废物,大而无用的东西”而不是“白象”。意译法能够准确有效的表达原文的意思, 如“do the donkey work”意味干粗活,读者熟悉这些译文就可以轻易的理解它们。但缺点在于它舍去了原文的动物形象,减少了表达力,例如“my old servant never left me ,he was as faithful as a dog”可以这样翻译“我的老仆人从不离开我,他对我非常忠诚”。省去了隐喻,读者不能够理解老仆人到底有多么的忠诚。
3、套译法。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人们可能用不同的动物形象来表达相同或相似的比喻意义,在这种情况下可以使用套译法。例如“牛”对中国人而言是一种强壮而普遍使用的动物,也是农民田间工作的好帮手。而在英国,“马”扮演着相同或相似的角色。另外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狮子”,在英国,狮子被认为是动物之首,代表着权力、高贵和尊严。而在中国,老虎则是动物之王。下列图表中有更多的例子:
但是套译法的使用非常有限,只有当我们对两国的习语都非常了解时才能够灵活自如的运用。
浅谈英语习语的翻译 篇9
内容提要: 指示语是语用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话语和语境的联系就是通过指示语完成的。指示语是理解语言表达意思的关键。对法律法规中指示语的翻译是译者遇到的众多难题之一。两种语言的思维方式和思维角度不同,反映在语言形式上的指示语肯定有明显不同。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必须要做一些调整以保证交流得以顺利进行。本文从 Šarčevi ć 关于法律翻译是一种交际行为的理论出发,结合杜金榜所提出的法律交流的三个原则,即:语言从法原则,存异求同原则,比照补足原则,分别从人称指示语、时间指示语、地点指示语、语篇指示语四个角度阐述了对法律法规中指示语的翻译方法。
关键词:法律交流原则; 指示语; 语言从法原则; 存异求同原则; 比照补足原则
Abstract|:As an important element of pragmatics, deixis plays the role of relating utterance with its context.Without deixis, it is almost impossible to understand the meaning of any stretch of language.In the translation of laws and regulations, one of the many problems facing translators is the translation of deixis.Due to the different mode of thinking, deixis used in different languages differ greatly.This paper, starting from Šarčevi ć ’s theory that legal translation is a communicative act and under the guidance of the three legal exchange principles proposed by Du Jinbang, i.e.the principle of language deferring to law, the principle of tolerance for difference and pursuit of concord, and the principle of imitation and compliment, intends to search for the methods for translating deixis in legal text from the four aspects of person deixis, place deixis, time deixis, and discourse diexis.Keyword: principles of legal exchange;deixis;principle of language deferring to law;principle of tolerance for difference and pursuit of concord;principle of imitation and compliment
一、引 言
随着中外法律交流日益发展,中国法律翻译者的任务也越来越艰巨。法律翻译不仅涉及到文化、传统意识等其他类翻译都会涉及到的东西,还会涉及到法律观念、体系等因素。另外,法律汉语和法律英语都有各自的特点。法律翻译者遇到的众多问题之一就是法律法规中指示语的翻译。
指示语是用来连接话语和语境的。任何话语都是和特定语境相联系的,没有语境任何话语都不可能表达清楚,理解指示语所表达语言结构和语境之间的指示信息是理解话语意思的关键。指示语按照其指代性质可分为五大类:人称指示语(person deixis),地点指示语(place deixis),时间指示语(time deixis),语篇指示语(discourse deixis)和社交指示语(social deixis)。对指示语的翻译并不是简单的翻译出源语指示语所指的时间、空间和人称对象,而是从源语作者所处的语境到目标语读者所处语境的映射。译者要从目的语读者的指示角度重建原信息同时避免源语的语言模式的影响。
法律法规中指示语的翻译,作为一种交际行为(Šarčevi ć 1997),应当关照到法律翻译的各个因素,如原文作者,译文接受者,原文承载的法律和译文承载的法律,原文和译文语言(杜金榜 张福 袁亮 2004)。这就需要译者在翻译过程中跳出语言的限制,提升到一定高度,充分理解源语言作者的意图并站在目标语读者的角度来进行指示语的翻译。
译者在翻译法律法规的指示语时,可以参照杜金榜提出的法律交流的三个原则:(1)语言从法原则;在法律翻译过程中,当需要从语言和法律中做出选择时,应选择遵守法律优先的原则。(2)求同存异原则;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应尽量采取目的法体系中的原有术语或概念,对于不可避免的差异可以保留。(3)比照补足原则。对于不同法律体系的观念差别,译者可以用目的法的既有成分进行比较,并使用注释、说明等方法进行补充。下文将分别从指示语的四个方面,结合这三个原则,阐述法律法规中指示语的翻译方法。
二、人称指示语
人称指示语,即话语传达信息的指代称呼,主要指言语行为的参与者,包括说话人,听话人,除说话人听话人之外话语所涉及到的其他人。语言中的代词是语用学中典型的指示语,包括第一,第二,第三人称呼语,及其宾格和属格。语言是人的思维活动,表达同一思想的两种语言由于各自思维方式和思维角度不同,因而所选择的语言表达方式有很大差别,译者在翻译过程中要做一些语言形式上的转换,以便使人称指示语在特定的语境中表意明确。. a.为了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我国的人类遗传资源,加强人类基因的研究与开发,促进平等互利的合作与交流,制定本办法:
b.These measures are formulated for the purpose of effectively protecting and rationally utilizing human genetic resourcesin our country, strengthening human gen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and promoting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and exchange on the basis of equality and mutual benefit.(〘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科学技术部、卫生部〖人类遗传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第一章第一条)
在如上的翻译中,对于“我国的”这样的指示语就不能按照字面意思翻译为 “in our country” 而应站在目标语读者的角度上将此翻译成“ in China ”,以达到法律交流的目的。
在法律汉语中“它”“它的”等人称指示语的使用非常普遍,我们在翻译过程中可以使用和法律汉语具有同等效果的“ it ”“ its ”等物主代词。但在很多情况下,这些指示语被译做“ thereof ”“ thereon ”等具有法律色彩的副词,那么在翻译过程中什么时候应该“求同”什么时候应该“存异”?笔者认为,在汉语中有些指示关系显而易见,因此并不需要明确指出,而在英译过程中,如果不加以强调就有可能引起歧义或指示不清,这时就要加上这些副词来加以限制。. a.办理涉及我国人类遗传资源的国际合作项目的报批手续,须填写申请书,并附以以下附件:
b.An application form shall be filled in and the following documents for completing formalities of reporting for approval of an international collaborative project involving human genetic resources of our country shall be attached thereto:
(〘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科学技术部、卫生部〖人类遗传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第一章第一条)
在汉语中,“附以”就表达了以下材料必须附着在申请书上的关系,而在英语中需加“ thereto ”来表示这层指示关系。
另外一种要“存异”的情况是,在中文中动词涉及的宾语很含糊或所指内容过于丰富,在英文中不便明确指出,可用这些副词指出指示关系即可。. a.凡涉及我国人类遗传资源国际合作项目的,须有中方合作单位办理报批手续,中央所属单位按隶属关系报国务院有关部门,地方所属单位无上级主管部门或隶属关系的单位报该单位所在地的地方主管部门,审查同意后,向中国人类遗传资源管理办公室提出申请,经审查批准后方可正式签约:
b.Where human genetic resources in our country are involved in any international collaborative project, the Chinese collaborative party shall go through the formalities of reporting for approval.Central subordinated units shallreport thereonto the relevant department of the State Council according to the relationship of administrative subordination and local subordinate units or units without a specific supervisory department or without subordination shallreport thereonto the local administrative departments of the places where the units are located, and with their consent after examination, may apply to the Office of Human Genetic Resources Management of China for examination and verification, and upon approval may enter into official agreement.(〘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科学技术部、卫生部〖人类遗传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第一章第一条)
在(3a)中“报”所指的对象很含糊,不便明确指出,而“报”所对应的英文“ report ”是及物动词,必须指出宾语,这时在前文已经说明情况的前提下(Where human genetic resources in our country are involved in any international collaborative project)可以用“ thereon ”带过,如果用和中文相对应的英语物主代词不会引起歧义,我们完全可以用英语的物主代词来表示指示关系,实际上在很多国际条约中这些物主代词的使用也很频繁。
三、时间指示语
任何话语都包含有事件发生时间的信息。时间指示语所指的时间通常是以说话人说话时间为准。但时间指示语表达的指示信息却会因为语境的不同而不同,要理解这些时间指示语所指示的信息,或要用这些时间指示语来表达时间信息,就必须注意语境的配合。. a.WE THE PEOPLES OF THE UNITED NATIONS DETERMINGED to save succeeding generations from the scourge of war, which twice in our lifetime has brought untold sorrow to mankind, and to reaffirm faith in fundamental human rights, in the dignity and worth of the human person, in the equal rights of men and women and of nations large and small, and to establish conditions under which justice and respect for the obligations arising from treaties and other sources of international law can be maintained, and to promote social progress and better standards of life in large freedom, b.我联合国人民
同兹决心
欲免后世再遭今代人类两度身历惨不堪言之战祸,重申基本人权,人格尊严与价值,以及男女与大小各国平等权利之信念,创造适当环境,俾克维持正义,尊重由条约与国际法其他渊源而起之义务,久而弗懈,促成大自由中之社会进步及较善之民生,(〘联合国宪章〙序言)
(4b)对于(4a)的翻译完全忠实于原文的语言风格,这不仅体现在它在处理指示语方面而且表现在句法,词汇等方面,事实上“时代性”本身就体现了时间指示的特征。但对于现在的读者而言(4b)的语言不免有些晦涩难懂,像“俾克”“久而弗懈”这样的词在现代汉语中已经非常少见,语言随着时间而演变,它所指示的时间,地点等参数也随着时间发生了改变,我们的目的是法律交流,所以就要跳出语言的限制,在充分体现源法宗旨的前提下,尽量按照目标语读者接受的方式去组织语言。鉴于此,笔者建议改变原文的时间参数,把文章放在现在读者所处的时间框架里,采用现代语言来进行翻译。
英语中有两种表示时间的方法,一种是通过使用表示时间的词或短语加上相应的动词时态,一种是单独通过动词的时态来表达。由于汉语的动词没有时态标志,所以汉语只有通过表示时间的词或短语来表示时间,对于这些语法上的差异,我们可以通过比照补足原则以达到法律交流的目的。5 . 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本法实施以前的行为,如果当时的法律不认为是犯罪的适用当时的法律;如果当时的法律认为是犯罪的,依照本法总则第八节的规定应当追诉的,按照当时的法律追究刑事责任,但是如果本法院不认为是犯罪或者处刑轻的,适用本法。
b.If an act committed after the founding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and before the entry into force of this Law was not deemed a crime under the lawat the time, those law shall apply.If the act was deemed a crime under the lawat the timeand is subject to prosecution under the provisions of Section 8, Chapter IV of the General Provisions of this Law, criminal responsibility shall be investigated in accordance withthose laws.However, if according to this Law the act is not deemed a crime or is subject to a lighter punishment, this Law shall apply.(〘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章第十二条)
(5b)在汉语中,根据上下文,读者完全可以判定“当时”指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本规定实施以前,但在翻译中,用“ at the time ”,“ those law ”来指代“当时的法律”可能会引起歧义,至少目标语读者要经过一番源语读者不需要的推敲,才能断定这些指示语指代的时间,这时译者就要根据目标语读者的习惯加以补充,以便使文章在目标语读者中达到同样的效果,根据比照补足原则,原文的译文可改为:
c.If an act committed after the founding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and before the entry into force of this Law was not deemed a crime under the lawat the time when the crime was committed,that law shall apply.If the act was deemed a crime under the lawat the time when the crime was committedand is subject to prosecution under the provisions of Section 8, Chapter IV of the General Provisions of this Law, criminal responsibility shall be investigate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lawat the time when the crime was committed.However, if according to this Law the act is not deemed a crime or is subject to a lighter punishment, this Law shall apply.四、地点指示语 地点指示语又称空间指示语,涉及话语所谈事物在不同语境中远近所在。主要包括地点副词和指示代词,在英语和汉语中都有近指示代词和远指示代词之分,例如汉语中的“这里”“那里”英语中的“ here ”“ there ”。在法律英语中,为了照顾语言的严谨性并避免歧义,指示代词的使用很有限,一般用多词重复或用比较完整的短语表达所指对象。. a.为了加强对本市行政机关规范性文件的管理,维护法制统一,促进依法行政,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b.These Provisions are formulated in accordance with relevant laws and regulations, in consideration of the actual situation ofShantou Municipality, for the purpose of strengthening the management of the normative documents theShantou Municipality’s administrative organs, maintaining the uniformity of the legal system and promoting the administrative work in accordance with law.(〘汕头市行政机关规范性文件管理规定〙第一章第一条)
在上例中,“本市”被翻译成了“ the Shantou Municipality ”而不是“ this Municipality ”是为了照顾语言的严谨。正是因为法律语言的严谨性,一部法律自身构成一张语义之网,网络中的各个概念之间能够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说明。指示语也受整个法律网络中的各个因素的制约,在这种制约之下,指示语的使用可以在保证只有一个所指对象的前提下避免原词语的重复使用。例如,在上述例子所涉及到的法律中如果根据上下文已经可以判断出本法唯一涉及的市政府即为汕头市政府,那么,在以下的条款中,凡是提到“本市”的地方都可以翻译为“ this Municipality ”而不会引起歧义。
下面再来看一个关于“本”的地点指示语的翻译。7 . a.本规定所称的规范性文件是指行政机关在其职权范围内根据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定的针对不特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能反复适用,规范行政管理事务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文件。
b.For the purpose these Provisions, the term “ normative documents ” refers to the documents that have general binding force on unspecific citizens, legal persons or other organizations, which are formulated in accordance with laws, regulations and rules by the administrative organs within their respective functions and powers, and are applicable repeatedly to the administrative management affairs.c.The term “ normative documents ”in these Provisionsrefers to the documents that have general binding force on unspecific citizens, legal persons or other organizations, which are formulated in accordance with laws ,regulations and rules by the administrative organs within their respective functions and powers, and are applicable repeatedly to the administrative management affairs.(〘汕头市行政机关规范性文件管理规定〙第一章第二条)
在(7c)使用“ in this Provisions ”来表示“本规定”在语言上不会引起任何歧义,但在法律用语中,尤其是在阐述法律所涉及到的术语时,提到该法律时一般用“ for the purpose of this law/regulation/provision ”。显然(7b)中的翻译方法更符合源法的精神。但在其他情况下,即不是在解释该法律所涉及术语意义时,用指示语“ this ”加中心词来表达汉语中的“本”“该”之类的指示语也是非常常见的。. a.The provisions of paragraph 1 ofthis Articleshall not require the elimination of any preferences in respect of important duties of charges which do not exceed the levels provided for in paragraph 4 ofthis Articleand which fall within the following descrīptions : b.任何有关进口关税或费用的优惠,如不超过本条第四款规定的水平并属下列描述的范围,则不需要本条第一款的规定予以取消。(〘关税于贸易总协定〙第一部分第一条)
同时,为了区别“本”和“其他”,在英文中涉及到“本”的概念之后的中心词最好用大写形式。在一段文字中出现和中心词相同的字眼时,这种区别显得尤为重要。. a.市政府规范性文件的制定,参照市政府规章制定程序的有关规定执行。行政机关内部的工作制度,管理制度等,不适用本规定。
b.The formulation of the normative documents of the Municipal Government shall be conducted by reference to therelevant provisionsconcerning the procedures for formulating rules.These Provisionsshall not be applicable to the working systems, or the management system of the administrative organs.(〘汕头市行政机关规范性文件管理规定〙第一章第二条)
五、语篇指示语
语篇指示语是用来指示语篇中某个部分,例如“前者”“后者”。有些语篇指示语就是从时间指示语和地点指示语中提取的,例如英语中的“ the following chapter” “the next chapter”。由于文化、传统、语言限制等因素的影响,中英两种语言在指示语方面有诸多不同,而且在很多情况下在目的语中找不到与源语对等的概念,或者用对等的概念会使目的语读者产生误解。在这种情况下只有“存异”才能达到法律交流的目的。对于中英文化相同的地方,我们可以采用“求同”的原则。. a.If any contracting party considers that a product is not receiving from another contracting party the treatment whichthe first contracting partybelieves to have been contemplated by a concession provided for in the appropriate Schedule annexed to this agreement it shall bring the matter directly to the attention of other contracting party.If the latter agrees that the treatment contemplated was that claimed by the first contracting party, but declares that such treatment cannot be accorded because a court or other proper authority has ruled to the effect that the product involved cannot be classified under the tariff laws of such contracting party so as to permit the treatment contemplated in this Agreement, the two contracting parties, together with any other contracting parties substantially interested, shall enter promptly into further negotiation with a view to compensatory adjustment of the matter.b.如果任何缔约方认为一产品未从另一缔约方获得其认为本协定所附有关减让表规定 的减让所预期的待遇,则前一缔约方应直接请后一缔约方注意该事项。如后者同意
预期的待遇是前一缔约方所要求的待遇,但申明由于法院后其他行政机关裁定,该
产品不能根据缔约方的关税法规进行分类而享受本协定预期的待遇,则以上两缔约
方及任何其他有实质厉害关系的缔约方应迅速进行进一步的谈判,以期就此事项达
成补偿性调整。(〘关税于贸易总协定〙第一部分第二条)
把(10a)中的 “ the first contracting party” 翻译成“前一缔约方”而没有按照原文翻译成 “ 第一缔约方 ” 是符合汉语思维习惯的。在汉语中序数词一般是用来表示时间上排列顺序的先后,这里如果按原文翻译成 “ 第一缔约方 ” 可能会产生该缔约国是第一个加入条约的国家的歧义,而实际上,原文所要表达的是两个缔约国在文章中出现次序的先后,而非加入条约次序的先后,在汉语中要表示在文章中出现次序的先后,“ 前者 ” 和 “ 后者 ” 是较为合适的用法。这里,译者通过 “ 存异 ” 达到了法律交流的目的。在原文中提到另一缔约方时,用了指示语 “the latter” 译者在处理时完全按照原文的意思照翻,因为在此点上中英的思维方式是完全一致的。这里,法律交流的目的是通过 “ 求同 ” 达到的。6.结语
在语言交流中,说话人总是处于中心地位,一切时空关系,交际参加者的相互关系以及语言外各种事物现象的相互关系,均以讲话者为中心参照。交际语境中话语的基本参照是我 —— 这里 —— 现在。其中“这里”、“现在”又是以“我”为参照。指示语体现的正是以说话人为中心的那些最基本的语境因素:交际双方,时间,地点,说话上下文。所以指示语构成语言交际中各种关系的最基本框架。任何人类语言都要以这种基本框架作为各种相互关系坐标,无此坐标,语言交际无法进行。对法律语言准确性的要求并不排除指示语的使用,有时指示语的使用是为了使文章表意更准确。什么时候选择重复原语句,什么时候选择使用指示语,译者要根据语境反复斟酌,既要避免歧义又要表意完备,以达到法律交流的目的。
参考文献
〔 1 〕 Šarčevi ć , Susan.1997 New Approach to Legal Translation.The Hague: Kluwer Law International 〔 2 〕 Bill Richardson, 2001 Deitic Features and Translator The Pragmatics of Translation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 3 〕 Gibbons, John 2003 Forensic Linguistics: An Introducdion to Languange in the Justice System.Oxford: Blackwell Publishing 〔 4 〕何自然,2003,〘语用学讲稿〙,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5 〕何自然,1997,〘语用学与英语学习〙,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 6 〕杜金榜,法律交流原则与法律翻译 [Z] 第三届全国翻译理论研讨会提交论文 2002.10,广州 〔 7 〕杜金榜,张福,袁亮,2004,中国法律法规英译的问题和解决 [J], 〘中国翻译〙 第五期
【浅谈英语习语的翻译】推荐阅读:
英语习语的翻译08-12
英语习语的跨文化习得01-12
英汉习语的差异及翻译08-03
英汉习语的形象对应与翻译12-23
从认知语境差异看文学作品中习语的翻译10-04
习语的特点07-31
汉语习语的英译06-04
英汉习语的差异11-27
动物习语的西方文化10-02
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及互译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