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教学有效预习(精选12篇)
英语教学有效预习 篇1
叶圣陶先生认为:“练习阅读的最主要阶段是预习。”课前预习, 在整个阅读教学流程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是学生自主接触课文、理解感悟文本、进而形成感知认知的不可或缺的阶段。尤其对于已经初步具有阅读能力的中高年级学生来说, 预习就是他们进行课堂学习的前提条件。学生预习的成效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我们的课堂教学效率。针对预习的低效甚至无效的现状, 笔者近年来对其进行了一些探索, 下面就从三个方面谈谈我的做法和体会。
一、预习在新课程改革中倍受重视
新课程倡导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有效的自主学习则是其它学习方式的基础, 没有进行有效的自主学习就谈不上真正意义上的探究和合作学习。我在学习中发现, 各地课改在转变学习方式的实践探索中, 成功的范例比如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 当堂训练”学习方式、杜郎口中学的“三三六”自主学习模式和东庐中学的“教学合一”学习模式, 无一例外的都非常注重自学和预习, 都把课前自学和预习作为其学习模式的一种重要形式。
笔者对此也深有感触, 课改伊始, 我们老师都绞尽脑汁地使用各种现代的学习方式, 为了使课堂出彩有新意, 甚至出现了“不管什么都探究”、“逢公开课必有小组合作学习”的现象, 往往让学生讨论很长时间, 学生你一言、我一语, 看似热闹, 其实课堂处于无序状态。在逐渐摒弃形式主义理性地“回归传统”之后, 我们都深深地意识到:扎实的自主学习, 尤其是有效的预习才是高效课堂模式流程的首要前提。
二、低效、无效预习的原因探析
教师重视预习, 也布置了预习作业, 可往往收效甚微的原因又是什么呢?怪学生懒、马虎, 显然不能。我通过分析自身和身边同事的教学情况, 觉得造成低效、无效预习的因素主要有三点:一是预习目标要求不明, 见过有老师一句话布置预习作业:“今天晚上把某某课预习一下。”至于预习什么、怎么预习, 学生不明了, 他不糊弄你才怪呢?二是预习作业程式化, 形式单一, 比如有老师将预习要求固定为:“生字写几遍, 每个生字组几个词, 课文读几遍等等”, 学生对此难免缺乏兴趣, 草草应付了事, 自然不会有好的预习效果。三是对于预习的效果缺少有效的检查手段, 这也是造成低效、无效预习的最主要的因素。种庄稼“望天收”不会有好收成, 学生预习光布置不检查或者检查不到位同样不会有好效果。叶圣陶先生指出:预习要收到实效, 方法必须切实, 考查必须认真。对缺乏自觉性的小学生而言, 只有切实认真地关注他们的预习效果, 严格检查验收, 才能让他们从思想上重视, 从行动上落实, 才能养成良好的课前预习的习惯。
三、有效预习要“四会”
有效预习, 既要让学生对预习目标明明白白, 又要让学生能对预习任务有兴趣, 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对每一次的预习作业都要做到精心预设。我在教学中通过学习他人的成功经验, 结合自己的实际, 摸索出一套较为有效的预习法, 即要求学生预习做到“四会”———“会读、会查、会记、会思”。
“会读”, 这是学生完成预习目标的基础。我的“会读”要求是:你用什么形式读、读几遍我不管, 但我一定会在课堂 (或早读课) 上检查朗读效果, 正确、流利是必须的, 力求做到有感情。我每次检查时让你读第几自然段, 你读错段落或者朗读效果不好, 都得接受“惩罚”———背诵或抄写被抽查的段落, 并且我会一直跟踪落实。这种看似“只看结果不重过程”的做法, 实际上倒逼学生自己必须做实预习过程。
“会查”, 主要包括查字典词典认识理解生字词、查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资料、作者情况等。学生读文时遇到生字新词就标出来, 要求标注拼音、注明大意;要通过查阅书籍、网上搜索或请教他人等方式搜集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资料。比如《可爱的地球》一课, 我设计了这样的预习要求:
“会查”, 识记生字词, 使用工具书给生字注音、新词释义;选择恰当的方式查阅资料, 了解太阳的有关知识。课堂上, 我先检查了生字词识记情况, 引导学生交流讨论了易错、不理解的字词, 又给出一定的时间, 让学生汇报展示自己通过各种途径查找、搜集获得的有关地球的资料, 学生的收获还真不少:有介绍地球的一系列科学数据, 有与地球有关的故事, 还有丰富多彩的图片, 图文并茂, 既补充和拓展了文本内容, 加深了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感悟。这些信息资料可有许多都是我的教参上没有的, 学生们的能量和潜力可不该小视, 我惊喜之余忙夸奖他们一番。
“会记”, 主要指识记生字词和用批注法做预习笔记。到了中高年级, 学生已具备独立自主识记生字词学习的能力。我在今年的五年级语文教学中, 放手让学生在课前预习时识记生字词, 课堂上只安排检查识记效果、纠正错误这个环节。识记方式学生自己把握, 根据各人具体情况, 已掌握的可少写或不写, 未掌握的难度大的多写, 写的遍数不限;注重对学生识记方法的引导, 让学生能识记更要巧记。鼓励学生用批注法做预习笔记, 可以在预习本上摘录, 也可以直接在书本上用“?、○、△、__、……”等标注符号标注出文中重点词句段落, 写出自己理解、疑问, 为课堂上探究、合作学习做好铺陈。
“会思”, 主要指在预习过程中通过自己的初步探索, 对课文进行理解、思考, 进而学会质疑, 这应该是预习的最高境界。我鼓励学生在做批注笔记的过程中, 对自己喜欢的或不理解的词句和内容, 提出自己的理解或疑问;对课后的思考题进行初步的解答。在教学《搭石》一文, 我设计了这样的预习要求 (“会思”) : (1) 作者在文中告诉了什么?她最想告诉我们什么呢? (2) 画出自己最喜欢的文句或不理解的内容, 写出喜欢的原因或不理解的困惑。 (3) 结合课后习题, 说说这篇课文引发了你哪些思考和联想?在上新课前, 我专门用几分钟时间让学生交流预习中的理解、疑问和体会, 既检查了预习效果, 又能顺带引导出本课学习的重难点。
预习的“四会”具有一定的层次, 相互联系但要求逐层拔高。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学习水平, 自主选择能达到的预习层次, 循序渐进;每一课的内容不同, “四会”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
英语教学有效预习 篇2
临淄区实验小学 赵秀峰
一、课题的提出: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改变过去的传授式学习方式,把学生看作学习的主体,发展的主体,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教师讲课要备课,学生上课更要备学,即预习。课前预习是阅读教学的起始阶段,是整个阅读教学不可缺少的环节。预习的过程就是学生自读自悟的自主学习过程。预习的深入与否,效果好坏,直接影响着学习课文的效率。而且,学生一旦有了预习的习惯则事半功倍。同时,指导预习又是学法指导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预习中的学法指导与训练,可以使学生逐步养成一定的自学能力,让学生终身收益。
课前预习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保障,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我们有些教师在这方面也做了一些实践和研究,但是很多预习都是流于形式,效果自然不敢恭维。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1、学生没有时间预习或预习不充分就进入课文学习。这样学生没有对教材文本进行投入,学生不了解、不熟悉所要学习的有关知识内容,缺少学习新知识所必要的知识准备和心理准备。这样的课堂教学是零起点教学,这必然导致学生在课堂上比较被动,缺乏自主探究的信心和能力,教学效率低下。
2、学生不会预习,缺少预习的方法。很多学生只是读读课文,或从身边辅助资料中抄一些段意、句子含义、中心思想等,这样不仅不能培养学生的好习惯,反而容易让学生养成不动脑的不良习惯。
3、教师对学生缺少必要的预习指导。首先是教师的要求太笼统,仅仅是一句“晚上回家预习第()课”,没有针对性,缺少必要的指导,让学生不知所措,再者是对预习缺少相应的评价,对预习任务完成不好的学生没有检查和落实的措施,导致部分自觉性差的孩子不预习或预习效果差,更加导致了两极分化现象。最后,很多教师对预习的指导“一刀切”,没有照顾到年级的差异、学生的差异以及课文类型的差异。
针对以上问题,我校正在实施的“一还五环节”课堂模式构建中第一环节确定为“预习反馈”,让学生带着自己的认识和疑惑走进课堂。我们认为指导学生做好预习非常重要,提高预习的效率就是提高了课堂效率,培养学生的预习能力势在必行。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和基本内容: 研究目标:
1、根据学生不同年龄段身心发展规律,探索适合不同年级的预习能力培养模式。
2、根据不同文体的特点,探索适合不同文体的预习能力培养模式。
3、引导学生学会语文预习的方法,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合作探究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
研究内容:
1、指导小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形成主动预习的意识和能力。指导学生提前对所学课文读通顺、认过生字、能对不明白的地方做出批注、能通过工具书或上网查阅等获取相关的课外资料,这样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2、一至五年级每级部选择两个实验班,分年级、分文体探索指导学生预习的方法和策略。
(1).针对不同体裁的课文选择合适的预习方法。小学语文教材中所选的课文不仅文质兼美,而且体裁丰富,除了一般的记叙文以外,还有散文、诗歌及科普文章,对于不同文体的课文,预习方法也会有所不同,即使是相同的文体,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在预习方法上也会有所错差别,这是本课题研究的一个难点。
(2).不同年级的学生学习能力不同,教师指导时注意预习内容难易适度,采用先扶后放,循序渐进的培养措施,逐步提高学生预习的能力,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有弹性要求,每次布置的预习任务可以有必做项和选做项。这样即照顾到优秀生的发展,又使中下层学生不至于遇难而退。
3、设计检查预习反馈表格,不同的年级有不同的项目,采取家长评价、同学评价、教师评价和学生自评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或认、或读、或问、或交流、或展示资料等,让评价多元化并落到实处,从而切实提高学生的预习能力和自学能力。
三、阶段步骤 第一阶段:课题形成阶段(2008年3月-~2008年12月)。
认真学习和领会与本课题相关的理论,完成对课题的论证与构建;撰写论证研究方案,成立课题组织机构,确定研究策略。召开开题会,收集相关资料,各年级设计反馈表格,建立其它研究档案并正式开题研究实验。
第二阶段:深入实验与研究阶段(2009年1月-~2009年12月)。按照研究与实验方案,进一步明确研究的目标,进一步细化研究内容。本阶段的重点是深入研究,解决问题,分年级、分文体建立预习指导的模式。(本阶段具体研究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预习方法研究:实验教师对教材进行梳理归类,研究不同课文的预习方法,如精读课文应该怎样预习,语文园地应该怎样预习等。
2、预习内容研究:预习时应重点关注哪些内容。
3、预习作业设计研究:教师应设计哪些作业引导学生具体预习。
4、预习内容检测研究:教师应如何检测学生的预习情况,预习之后该如何设计课堂教学。
5、预习方法指导研究。)请专家指导,交流研究情况,反思前段研究情况,调整研究方法,积累过程性研究材料。课题组规范课题管理,不断总结升华,潜心深化出新,保证课题研究与实验如期结题。
第三阶段:课题总结结题阶段(2010年1月-~2010年12月)。
在实验与研究不断深化、取得显著成效的基础上,进一步论证创立的模式,对课题研究与实验进行全面的总结,撰写研究与实验总报告,进行专家鉴定和课题验收。
四、研究方法:
本实验实践性较强,所以我们打算主要采用以下研究方法:
1、资料检索法:从相关书籍或网络上查找与本课题相关的资料,及时了解国内外最新研究动态,不断为自己的实验注入新鲜的能量。
2、实验研究法:用理论指导实践,有计划地进行教学实践并及时反思调整。
3、个案研究法:观察优秀生成功的经验做法,论证后加以推广;观察后进生在实验中的转变。教师要积累相关的课例材料,并要对所观察学生的情况及时反思、撰写教育随笔,积累相关资料。
4、实验总结法:对实验情况及时进行总结,不断查找问题,逐步完善所创建的模式,最后形成小学语文预习培养模式和此实验的结题报告。
五、成果形式:
阶段性成果:设计比较适用的各年级预习反馈表格、教师指导预习方面的成功课例及经验随笔。
最终成果:形成小学语文各种文体的预习指导模式、小学语文各学段的预习指导模式,撰写出小学语文预习能力培养研究报告。
六、组织机构及人员分工:
1、课题指导:
王景涛(分管教学的副校长)
2、成员分工:
赵秀峰:负责课题开展的管理工作,课题论证及开题报告的撰写、课题结题报告撰写。
郭爱华:具体组织课题的开展,制定阶段计划、撰写阶段总结、汇总教师案例及随笔。
徐德梅:设计相关实验表格、汇总相关实验经验。
高江波、邢红伟、刘玉芳、许金花、谢丽、王芙蓉、郭树珍、徐爱学:收集过程性资料、对各种资料进行汇总分析。
七、课题研究的机制保障:
1、研究基础:
我校于2007年开始进行“一还五环节”课堂教学建模活动,其中第一个环节就是“自主预习”,而且在各学科都有所渗透,语文学科还特别开展了以“如何指导学生预习”为主题的校本研讨活动。学校领导非常重视科研课题的实验工作,积极争取机会让实验教师外出学习、培训,为实验注入鲜活的信息和灵感。这些都为我们进行课题研究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2、物质保障:
学校现代化设施配套齐全,教师人手一台计算机,网络畅通,实现网络化平台管理,便于实验材料的整理和交流。
学校课题实验经费充足,能及时按需拨发。
3、实验教师素质:
我们课题的研究人员均为区级教学能手或学校骨干教师,既有年轻人的活力又有一定的工作经验。我们有些在国家、省、市级优质课评选中获得了优异的成绩,有些多次在省、市级报刊杂志发表论文和随笔,还多次辅导学生发表习作。这是一支业务素质过硬的队伍。
略谈英语教学有效预习 篇3
一、做好单词、词组、句型的预习
在小学几乎没学英语,所以预习英语单词时,我必须在前一天带读新单词,然后回家听录音初步掌握生单词的读音,这样才能保证读音准确。还有词义要明确,词性要明了,对于四会(听、说、读、写)的单词,还要求拼写正确。预习词组、句型和课文的重难点,可充分利用课后注释加以明确,初步了解所要学习的内容。
在预习单词、词组、句型的时候,可充分发挥英语词典的作用。从我们的现有水平来看,影响我们预习的主要因素是:知识面窄,词汇量小。这就要求我们要尽快学会查阅字典等工具书。预习过程中碰到不好猜的关键词,有的同学干脆胡乱编造一个,这种现象是很平常的,这完全出于一个字——懒。我们要学好英语,必须多查勤翻字典,并逐步达到查得快,查得准。查字典时,特别要注意词的习惯搭配,一个实义词,往往由于其后搭配的小词不同,而意义各异。例如:talk to sb.意为“和某人谈话。”而talk about sb.却是“谈论关于某人。”大量的短语动词,大都由于动词后面搭配的介词或副词不同而改变词义,例子不胜枚举。通过英语解释也使我们的词汇量得以进一步巩固和扩大。
英语是一门外语,有的同学认为没教师教就不会读,也就无法谈预习。其实不然,英语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是非常必要的。通过听录音预习跟读对新学知识进行大概的了解。大部分学生通过课前听录音已经对大部分的单词或对话能够认读了。有个别较难学的,他们会留在课堂上认真听老师教读。这样他们在课堂上学起来就可以比较轻松,也可以比较快地掌握新内容。例:在学习初一上册Module 3 Unit 2 “Where is the library?”时,学生预习时先听音指读课文,根据课文内容,提出问题,自己尝试解决问题,东西放在哪里用英语如何表达等。让学生在学习新知识之前,对所学内容能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在上课时,我发现还没有教授新知识,有些预习好的学生已经会用next to,behind,in front of表达方位了。记得在学初一上册Module 5 Unit 1 Have we got any oranges?这课学习水果、蔬菜、肉食类,及句型Have we got any…?我布置的预习作业就是让学生准备好将要学的水果蔬菜带到学校来,没有实物的,就在纸上画出来制作成单词卡(肉食类都用卡片),让学生对照实物或图片认读英语单词。第二天的课堂上,我就让学生拿出自己的水果,让他们说说这些水果的英文名称,以此来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一旦学生说对,我就对他大张旗鼓地表扬一番。因为对于一个学生来说,学习的最大乐趣在于经过艰苦的努力而获得成功,成功的学习,再受到教师的表扬,能不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预习习惯吗?因此,我在评价任何一个学生时,从不轻描淡写,而是充满深情。碰到学生精彩的表演,我常常会说:“Great! Boys and girls, clap your hands!”或“Good! Boys and girls, say OK to …”接着全班就会鼓掌对其表扬,轮到抄写作业,有时让预习、复习充分的学生少抄一遍,以此为奖励,所以在任何一个地方都可看到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同时根据学生回答的具体内容,有针对性地指出好在哪里,如语言语调,发音准确,声音响亮,使学生知道自己的长处,增强信心,从而激发其学习动力,保持他们的学习兴趣,即保持他们的预习习惯。在学水果蔬菜的这节课里,我只是着重教了一两个发音较难的单词:potato,tomato 以及它们的复数形式:potatoes,tomatoes其它都是让学生自己做小老师教大家教,教学效果很好。通过预习,老师上课的效率高了,学生在课堂上的成功感也增强了,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力。
二、做好英语课文的预习
在预习课文时,应要求学生在预习单词的基础上,先仔细听几遍课文的录音带,如果一下子听不明白也不要气馁,可以要求学生把课文当阅读材料来用,认真阅读几遍,对于刚才没有听明白的地方,要特别留意,然后再听一遍朗读带,看看原先没听清楚的地方是否已经明白,接下来再细心研究课文,找出课文中的重要知识点。可以把自己有疑惑的地方先画上标记,然后再去查阅相关资料。由于语言是有声的,要想在大脑皮层形成清晰的条件反射,保持较长联系,通过听觉神经来加强刺激,就能更好地记忆。朗读是学好英语的基本要求。朗读课文不仅有助于我们记单词,而且有助于我们将重点放在语段上,促使我们正确理解句子之间逻辑关系,及其某些语言手段承上启下的连贯作用。对初一的学生来说听英语和读英语的习惯很重要,学习英语是从听起步的,听是前提,只有听得懂,才能说得准,说得好。用心地多听他人说英语,有助于培养孩子对英语的敏捷反应。初一学生的模仿性很强,因此在英语起始阶段,要多训练学生静心听,这样,发音易到位,模仿效果好。我们没有那种纯英语的生活环境,所以一定要多听听磁带,一般听录音的发音都是比较标准的,学生多进行模仿,有利于培养学生语音、语调、节奏、语感等。每个模块第一单元是对话,第二单元是短文,这是我们每个单元学习的重点,所以预习好了短文,对学生掌握所学单元的重点,将有非常大的帮助,本人所采取的主要方法如下:
1.让学生将短文通读至少两遍,大体了解课文所要学习的内容;
2.查找生词的汉意和读音,然后再通读一遍课文;
让学生分段阅读,用笔记本或在课文上划出重点词语和习惯用语;
3.学生分段阅读后再查有关资料上对课文的要点难点分析,将这些知识抄写在课文对应的地方或对应的页面上。在没有弄懂的地方打上记号,在课堂上认真听讲或举手提问;
4.将课文逐句逐段译成汉语,不会译的地方记下来,准备听老师逐段讲解或向老师提问;
5.逐句逐段译完课文以后,再从头至尾读一遍短文,这时对原文会有更深的了解。
三、做好预习笔记
由于英语本身比较灵活,条条款款多,不易掌握。这就要求学生在预习中学会整理、综合、归纳、对比等方法。譬如,哪些名词复数要加s,哪些要加es?哪些动词后可加宾语,哪些动词后不可加?哪些词在不同的情况下要用不同形式?又如,give off与give out,many与much,any与some,have与has,do与does,in与with,lie与lay;等等,它们之间的区别究竟何在?什么情况下该用哪一个?不少同学对这些问题就象乱麻一团,茫无头绪,但如加以整理,分门别类,做好摘录卡片,这样一归纳不就一目了然了。整理过程是加强记忆的一种好方法,而且还有利于我们对课文的理解。
做好预习笔记须做到以下几点:
1.摘抄新旧短语和表达法。旧的短语和表达法一段时间不用,很快就会生疏,每一次复现都是一次有效的复习;
2.摘抄典型句型,这样可以不断丰富我们的语言材料和语言知识;
3.要注意把预习过程中遇到的难点记录下来,以便听课的时候有针对性;
4.预习笔记可以同课堂笔记合一,使课堂笔记成为预习笔记的补充和延伸。
5.通过抓住句子主干这一办法,将文章关键词挑出,增加自己对整篇文章的把握。
四、及时检查预习的效果
为了检查自己的预习效果,可以通过老师的课堂提问和笔记方式检查,还可以充分利用课前十分钟进行检查。也可以自己向老师提出问题,然后模仿作口头回答。此外,通过一选择题来检查自己的预习效果,也是可以的。这些做法為的是帮助我们思考,检查我们对课文的理解程度,是否达到预习效果。预习好一篇课文,相当于学会这篇课文的一半,但是同学们不能因预习好而不听老师讲课,这样就前功尽弃了。
教育家赫伯格。乔伊曾说过:“21世纪的文盲,不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这说明了学习方法的重要性。在日常教学中,教师习惯于探讨如何更新自己的教法,而往往忽视了学生学习方法的传授。我们要实现新标准,必须既重教法又重学法。学习方法是贯穿学习始终的,学生掌握了好的学习方法,就等于掌握了开启知识宝库的钥匙,就能更好的实现自己的理想,走上成功之路。
有效语文教学,从预习开始 篇4
关键词:有效教学,自主预习,课堂效率,自学能力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钟声越敲越响, 如今学校又提出了新的教学模式——有效教学。所谓有效教学, 就是把课前、课堂、课后连贯起来, 形成一个循环, 也就是把课堂分成三个部分:第一, 交流课前预习 (5分钟) ;第二, 课堂新授 (30分钟) ;第三, 布置下节课的预习 (10分钟) , 然后下节课先交流上节课布置的预习。这样就把整个课堂教学连贯起来, 形成循环教学。在循环教学的第二部分“课堂新授”过程中, 要求学生有60% 的参与率。可是在具体实践的过程中, 我发现学生根本无法全参与进来, 上课效率不高, 主要原因是学生不能做到课前充分预习。可见预习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关键。
预习通常是指学习主体在正式进入课堂教学阶段之前的准备活动。它既是一种学习形式, 也是一个学习过程, 有人形象地称它为课堂教学之前的热身运动。预习是学生自己摸索、自己动脑、自己理解的过程, 也是自己学习的过程。它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和自学能力, 提高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坚持预习不仅为课堂学习做好了思想准备, 而且让学生获得了课堂学习的主动权。预习是要求孩子有更多自觉性的一种活动, 在预习过程中无形提高了学生的自觉性, 同时预习也培养了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 对课文中不懂的生字、词语的意思不是动嘴问别人, 而是自己动手通过查字典解决。此外, 通过预习可使他们简单地了解课文的梗概, 以便听课时能更快进入老师创设的教学情景, 甚至还能回答老师的提问, 使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 树立了自信心, 从而激起学习兴趣, 提高学习效率, 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预习做得好, 会使课堂上的学习更有目的, 学习效果更好。科学地组织起有效的预习, 能大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可是, 课前预习一直是个困扰语文教师的问题。虽然语文教师经常会布置学生课后预习, 但是对许多学生来说, 常常是走马观花, 将课文粗略看一遍, 就算是预习;要么抓了芝麻, 漏了西瓜, 只查出几个生字生词, 或至多了解一下文学常识, 便以为是预习。结果与老师要求的甚远, 预习与不预习半斤八两。这样课堂效率还是无法提高, 学生根本不能成为整个课堂的主体。所以预习也要讲究方法, 科学的预习方法, 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 我摸索出几条简单易行的预习方法, 收效还是不错的。
总的来说, 预习可以先从老师布置的预习内容做起。预习就是在看的过程中, 找出哪些地方看得懂, 哪些地方看不懂, 哪些地方感到困难, 哪些地方觉得有问题。至于具体的步骤应做到以下几点。
1.“圈”:在预习课文时边读课文, 边把生字用红笔圈起来。读完课文之后再对照同步导学和书下注解, 没有注解的再查字 (词) 典, 弄清字形、读音、字义。最好有一个专用本, 把这些生字记下来。早读课时拿出来读, 同时也可以以后复习的时候备用。
2.“找”:在理解字词的基础上, 再读课文, 明确课文预习要求, 明确课文体裁, 找出课文的中心句, 或者能揭示主旨的句子, 以及能点明课文顺序的词语。例如, 在学习《老山界》一文时, 学生明确了本文是按照实践的转移和地点的转换来安排情节的, 那么学生在预习的时候就要找出文中表明时间和地点的词语。这样预习, 学生上课就能有话可说, 都能参与进来, 也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
3.“点”:预习课文时把文中某些表现力特别强的词语, 用着重号标在这些词语的下面。例如, 你认为哪个词语用得准确, 哪个词语用得生动, 要仔细揣摩、研究。
4.“画”:在预习课文过程中, 要把一些你觉得写得精彩或你的感触比较深的语句用波浪线划下来, 认真思考它的精彩之处。也可以画出不能理解的语句和有疑问的地方, 上课时向老师提问。例如在学习《草》一课的时候, 文中对周副主席进行了语言、动作、神态描写, 要画下来思考这些描写方法对刻画人物形象有什么作用, 再结合上课老师的讲解, 学生就更能心领神会。
5.“评”:在画下来的语句旁边, 用红笔进行评点, 写出你的感受, 那些不理解的或有疑问的地方, 也要把问题写在旁边, 等待老师解决。古人有“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说法, 强调的就是动笔对读书的重要性。
6.“摘”:在预习课文的时候, 会遇到一些非常优美的语句, 或一些有哲理的句子, 用专门的摘抄本把它摘抄下来, 课后多读, 多积累这些语句, 对学生的写作会大有帮助, 经常阅读这些优美的句子, 也能提高我们的语感。
7.“想”:预习完一篇课文, 还要学会善想, 想想这篇文章写了什么内容, 表现什么主题, 想想读完这篇课文, 你有哪些收获, 有哪些值得自己学习的地方。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只有把学与想结合起来, 才能真正提高自己的语文学习能力。
凡事预则立, 不预则废。可见预习是多么重要, 虽然很多教师也天天强调学生要预习, 可是很多学生不会预习, 也很少有教师能够具体指导学生怎样预习, 以至在课堂检查预习情况时达不到预习效果, 从而延长课堂教学时间, 影响了教学进度和教学效果。所以作为教师就应该责无旁贷地授之以“渔”, 即交给学生上述几种预习的方法, 让学生自主预习。
当然, 预习过程中我们应注意到一些问题。预习和听课以及课后复习是一个有机整体, 它们是不可分割的, 大家一定要处理好它们之间的关系, 同学们不能一味预习只求往前赶而忽视了对前面所学过知识的复习, 因此, 在有限的学习时间里应科学地安排好预习时间的长短。再者, 预习时切忌先入为主, 钻牛角尖, 偏执地坚持自己预习时的错误理解, 而听不进老师的讲解, 甚至对老师讲课的精华听而不闻, 这样就失去了预习的意义。
英语教学有效预习 篇5
各位老师:
大家好,这节课我们要谈的是《注重课前预习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句话告诉我们不管做什么事,都要有充分的准备。在学习中,这种准备就是“预习”,学生们充分的预习,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前提保障,今天我着重“课前预习与提高课堂效率”的关系,以二年级学生为样本,对如何实施有效教学提出自己的观点。下面我要从“课前预习的好处”,“如何安排课前预习”,“课前预习的效果调查”三方面进行阐述,欢迎各位老师提出宝贵意见!(幻灯出示摘要、关键字)
一、课程理念提出的意义
目前,在我们的教学中有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那就是“教师很辛苦,学生很痛苦”,全力付出却达不到预期的效果,不仅使教师们倦怠,更使学生丧失了学习的信心。因此,“提高教学效率”,就成为教育工作者共同追求的目标。课前预习,就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之一。因为成功的预习作用有五:
二、课前预习的好处 首先是
1、增强学习的主动性
预习,好比到旅游景点之前先看导游图,大概了解一下要游览的地方,做到心中有数。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坚持引导课前预习,使学生在预习中发现自己感兴趣或不懂的问题,课堂上有目的的听讲,改变被动学习的局面。预习中,给学生足够的探讨时间,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解决问题的欲望,课堂听讲顺利,就增强了学习的信心和主动性。值得一提的是,预习对于一些学习后进生来说,作用更加明显。教师讲课要备课,学生上课更要备学,通过预习,提高了后进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能让他们在课堂上不掉队,树立学习的信心。
2、提高学习的效率
通过课前预习,一部分问题学生自己已经弄懂,课堂上学生就能节省一些时间,把主要精力放在疑难之处上去思考和分析,对于已经解决的地方,也可将自己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与老师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相对照,从中得到启发,进一步打开思路。这样一来,学习内容集中,目的性更强,便于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巩固,优化听课的效果。例如:二年物理第一课声的产生和传播,“声音是由物理振动产生的”,这句话课本上有,学生一找就可以看见,但是“声音为什么是由振动产生的”,这个探究过程预习时可以事先布置,让学生做几个简单的小实验,(幻灯片出示三个图片)比如说话时摸自己的脖子、拍桌子时观察桌面水盆里水波的变化、有条件的也可以敲鼓来观察鼓面上米粒的跳动等;这样一来,上课时就可以轻松理解发声与振动的关系,从而节省时间放在介质对声速的影响上。在利用光的反射规律作图时,可预先让学生研究步骤,先画哪条线,再画哪条,最后看什么,课堂上老师和学生一起总结最不易出错的几步(1)法线、(2)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做反射光线或入射光线(3)检查光线箭头方向的流畅性(手势:一个对号)这样一来,学生记忆更扎实。
3、扫除课堂学习的知识障碍
物理课堂,每节课,新旧知识之间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是由知识体系本身决定的。如果在学习新课时,需要的旧知识不会或遗忘了,那就意味着头脑中知识序列的中断,出现知识障碍。而预习恰恰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从而使课堂的学习更顺畅、更轻松。(幻灯片)例如初三物理讲密度前,要预习质量、体积的单位及换算做为准备。
4、提高记笔记的能力
经过预习,学生对新课内容心中有数,就能分清哪些知识书本上有,哪些是老师补充的;课堂上,学生就可以抓住老师讲授的重点、难点加以记录。否则,忙听忙记,这种“录音机”式的笔记,不仅耗费大量精力,而且丝毫无助于思维能力的提高。
预习的第5个作用是——能够培养自学能力
预习是自学的前奏。我们处在知识不断更新的时代,学生在校学习的时间是短暂的,总有一天要走上社会。如果在校期间,能够通过预习,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分析等综合能力,就能为将来到高一级学校深造或走上社会的学习带来很大好处。接下来我要谈谈
三、如何安排课前预习,我认为可以采取以下四个策略:
1、根据年级段的特点布置课前预习
布置预习内容前,教师要认真研读《物理课程标准》对年级段的要求,依标设定。
二年级以入门、基础为主,布置预习时就要侧重“简单”和“联系生活”;在“习题”部分要结合本课内容和生活实际,要求不能太高,以学生可能感兴趣的人物或事件入题,给学生甜头,使他们不畏惧新知识。还是初二物理第一课声的产生和传播,预习可以布置猜一猜各种虫、鸟等动物的发声器官(幻灯图片);第三课讲音调、响度、音色预习时可以对比两个同班同学平时说话的声音(幻灯照片)。
三年级学生已经有了学习物理的基础,在预习上要有一定的思考性和挑战性,比如会利用定义、规律,解决简单的问题;在探究方面的要求也进一步提高,“能对预习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合理猜想”,“能结合自身指出本节课与已学知识的联系”,“可以有与课本不同的想法或更好的方法”。在《力与运动》这一章,讲力的作用效果,由书中图片以及课文可以分析出力的作用效果有两个,一是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二是改变物体的形状,之后要趁热打铁,跟着增加几个事例拉弓、射箭、踢球、折纸等(幻灯图片)让学生判断属于力的哪个作用效果,这样就为课堂上听课埋下了伏笔;像归纳“控制变量法”这一物理学研究方法时,可以让学生事先总结学过的实验探究里面有几个应用到这种方法。
2、精心设计课前预习内容
在布置学生的预习笔记时,老师要精心设计内容,体现层次性、开放性,要敢于向学生的智力挑战,又不能挫伤学生的自信心。多布置那些学生通过手边资料或生活常识就能获得答案的基础题,伴随少量通过思考才能解决的提高题。我认为预习内容可以分三个层面,第一部分通过查找书本直接得到答案,第二部分通过表面定义、规律稍作分析得出结论,第三部分设置悬念,必须由老师上课讲解才能明白的。这样由浅入深,一步步把学生引向预期的状态,老师们也乐得其所。
3、变换多样的预习方法
学生面对不同的新课内容,所采用预习方法也应有所不同。在物理预习中,可采用发现问题、提出疑问、收集资料、系统归纳、讨论交流等。学生是最愿意接受新事物的,预习方法再好,但一成不变也会有厌倦的一天,所以物理教师们要不断研究实用又新颖的预习内容。众人拾柴火焰高,同年级物理教师们可以分章节设计,建立有特色的预习题库,以便大家参考。(幻灯图片)
4、重视课前预习的检查
教师及时对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检查,并给予一定的鼓励,会让学生获得心理上的满足感,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性。对学生预习情况的检查,可以从学生的课本和预习笔记本入手,看看学生在课本上的圈圈点点(幻灯图片),看看预习笔记本上的收获和问题。于是,教师根据这第一手材料和信息,再结合新教材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及时调整教学思路,使课堂教学更有针对性,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下面是我在2年9、2年10两班,对课前预习的效果进行的调查。
三、课前预习的效果调查(幻灯录像)
1、*宇(二年九班):我认为在课前抄笔记的做法很好,使很多不愿意预习的同学在抄笔记的过程中不自觉的预习了一遍,有助于提高物理成绩。我建议老师不要让我们抄,最好复印一张,有的写字乱的同学在复习中,会连自己抄的是什么都看不清楚了。
2、*雪(二年十班):我认为有预习笔记能够更方便我们记忆,它能让我们知道哪些知识是重点,防止我们记忆一些不太必要的知识,做无用功;有了预习笔记做题就不会很难,只要记住笔记里面的知识,就可以轻松做题了,此外,老师的预习笔记也会加入适当的练习,让我们边学边用,把知识印在脑子里。总之,用预习笔记和课文结合学习,有助于我们的提高!
3、**鑫(二年十班):面对学习的压力,我们渐渐变得束手无策,不知从何学起,不知道哪里是重点,用预习笔记可以让我们对新的知识形成一个初步的认识,对未学的知识进一步学习、认识,对所学过的知识巩固分析,找出不会的原因,是我们的思考能力逐步的提高。比如,在电学里,我们做题遇到不会的时候,可以参看一下笔记,对更近一步学习物理有良好的作用。
4、**琦(二年十班):在物理课前,我们有一个抄笔记的习惯,这样做可以使我们对下一节课所学内容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与了解。上课时,面对老师提出的问题,我们也可以结合笔记思考一下答案,课后,看一下笔记,可以让我们对当节课所学内容进行一下巩固。举一个实例,在学电学时,所接触的知识很广泛,很多,那么我们难免对个别知识有所忘记,有了笔记,多看一看,可以为我们查缺补漏,有助于提高成绩。所以说,预习笔记是学习物理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四、目前的困扰
刚才学生调查里也提到了不想抄,想让老师印发,觉得事先抄笔记在课本上耽误时间(出示学生抄录预习笔记录像),但是少了抄录的部分就是少了认知的初级阶段,引发的卷子不能加深学生印象,这个利弊我还在权衡中,有待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进一步调查。
课堂是教师的主阵地,也是孩子们交流和学习的场所。教学生学会学习,提高其自主学习能力,是每一位教师的责任和目标。“好的预习是课堂教学成功的一半”,将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纳入整体教学之中,把课前预习作为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才能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从而提高学生的物理成绩。
小学数学有效预习教学的研究 篇6
关键词 小学;数学;学生;教学;有效性;课前预习;习惯
一、引言
布鲁姆的《发现的行为》中指出:“发现不限于寻求人类尚未知晓的事物,确切的说,它包括用自己的头脑亲自获得知识的一切方法。”这句话告诉我们,教学不是简单地为学习者提供现有的结论,而是利用学习者的好奇心理,在教学者的引导和提供的学习材料之下,去探索、发现、解决问题并获得知识的过程。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相对于苦口婆心的在课堂上教学生繁琐的知识点,不如在学生的自学能力上下功夫,预习对于小学生的数学学习至关重要,是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和课堂学习效率以及教师课堂教学效益的必要途径,因此,在小学生的数学学习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逐渐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教会学生基本的课前预习方法,然后给学生提供有效的空间,放开手脚让学生用自己独特的思维去掌握学习方法和技巧,去探索数学知识,自主解决数学问题。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的现状分析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诸多的问题,受多重方面的影响,目前学生在自主学习方面表现不尽如人意,其中主要表现在:自主学习意识不强、自主学习能力不够、教学者不能提供有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系统方法等;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达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外界存在许许多多的新鲜事物对学生产生诱惑,而处于好玩好动的小学生阶段受影响更甚,游戏、网络、小说等等诱惑导致小学生的主要心思往往不在学习上,在课前就不能把思维转换到课前预习上去,继而久之惰性一旦形成,很难改过,在学习上会受到很大影响。而作为教学者,目前大多数小学学校和教学者多关注于学生的课堂学习和课后作业及复习上,对学生的课前数学预习往往比较忽视,更缺少系统的课前预习教学方法,没有教师的引导小学生很难在课前预习上培养自己的习惯。
三、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有效预习习惯的重要性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句话寓意着在生活中不管做什么事,都要事先做好充分的准备。数学的知识是连续的、不间断的,在数学的学习中新旧知识之间有着密切的关联,因此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和提高预习能力是让学生找到学习方法习的重要途径。首先通过预习,学生对本次课堂教学内容有大致的了解,初步明确自己要学的是什么内容,为什么学这些内容。其次,通过预习,基本掌握本节内容的重点在哪里,分清主次,找出自己难懂的点,以致在课堂上能够有目的的去听讲,避免在课堂上思绪紊乱,错过重点难点。最后,通过预习,能够知道本次教学需要准备哪些资料和工具,比如有些课程需要带直尺和三角尺,有些课程需要带圆规和量角器等等。预习对学生培养自学能力是至关重要的,不仅是现在,对以后无论是学习还是工作自学能力都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可见课前预习对学生学习的重要性。
四、培养小学生课前有效预习数学习惯的策略
培养小学生的数学课前预习习惯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切不可急于一时,因为小学生的思维较为活跃,需要逐步引导和鼓励,教师要通过系统的教学方法来逐渐培养,通过笔者多年的研究经验,总结出具体的有效措施以下几点:1.强化学生课前预习的思想意识,从观念上培养学生的自主预习习惯。首先要从根本上使学生认识到课前预习的重要性和有效性,因为目前很多甚至成绩较好的学生都对课前预习不够重视,要从观念上改变学生们这种“预习是浪费时间”的看法。2.重视对学生预习方法的指导。有了足够的思想认识但没有好的预习方法同样于事无补,作为数学教学者更应该对此重视,教会了学生怎样有效的进行预习,也就教会了他们怎样学习数学。针对不同的年级和不同学习程度的学生有不同的方法,要因人而异,教师可以通过布置预习任务、介绍详细预习措施、课前提问学生预习情况、邀请有经验同学介绍预习方法、运用评价激励机制等等手段进行教学,提高学生的数学课前预习兴趣,培养学生预习习惯,让学生逐渐懂得预习的效果和益处。3.为学生提供充足的预习空间,确定预习的范围。小学生往往处于自学意识和自学能力的萌芽阶段,所以必须给他们提供一个良好充足的空间和合适的范围,最好的提供者当然无外乎家长和老师,教师可以在课前流出一段时间供学生进行预习,同时沟通家长督促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在既定范围内引导鼓励学生进行自学预习。
五、结语
小学生是祖国的花朵,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对以后人才的培养至关重要,尤其是数学这种涉及到各行各业的学科,从小就要为他们打好基础。小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预习习惯的培养是一个复杂性的问题,也是一个要从长远来看待的问题,需要认真对待的同时不断寻找有效实际的教学方法,作为教学者要不断创新实践,努力在小学数学的有效预习教学中取得进步和成果,对教育事业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齐辉.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策略研究[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9(01).
[2]董惠平.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研究[J]. 山东教育(小学刊),2004(28).
英语教学有效预习 篇7
一、传统的预习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传统教育中教师在教学中多半是“填鸭式”的教育方式, 课前预习仅仅是按照老师所要求和布置的简单的、带有强制性的任务来完成, 学生没有一点创造的余地, 就提不起兴趣, 更不用说自主学习了。有的同学误认为英语预习作业就是背背单词, 读读课文等。究其原因, 一是部分学生认为学业繁重, 没有时间;也有学生认为课堂上听好讲, 课后认真完成作业就够了。总之, 没有课前预习的概念和习惯。二是由于预习的目标不明确, 效果欠佳。导致这些问题存在的主要原因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教师在课堂上没有很好地对学生的预习加以利用。以课文教学为例, 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还是很习惯掌控整堂教学的进程, 尽管会有提问、有活动, 但学生总体上是被动的, 主要体现在:1.学生很少有独立思考和自由阐述自己思想的习惯, 不会积极地参与课堂讨论;即使偶尔有些学生想表达一下自己的观点, 如果与教师的设计有冲突, 也会被挡回去的;2.学生在传统教育中所形成的依赖性使得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发现不了问题, 也提不出问题;即使有疑问, 也不敢去质疑, 不愿去思考, 出现了老师讲什么, 学生听什么;老师讲多少, 学生听多少;老师启发什么, 学生思考什么;老师启发到哪儿, 学生跟着想到哪里的现象。而且, 有些学生认为只要把老师课堂上教授的内容理解了, 课后再认真巩固, 考试就不会差。这种想法导致了学生课前预习的消极被动性, 不仅与新课标的理念背道而驰, 它还直接影响学生学习英语的效果。还有部分学生本身对学习就不怎么感兴趣, 在预习中偷懒, 再加上教师对课堂的掌控, 就更不动脑筋了。
教师没有很好地去设计预习, 没有很好地指导学生如何去预习。预习不应该仅仅是布置家庭作业, 在整个预习过程中, 教师的作用不可忽视。教师是课前预习的设计者。预习的设计与预习效果有密切联系, 是提高预习效率的关键。教师要在学生进行预习之前, 认真钻研教材, 把握教材重点、难点, 确保:1.预习要和教学目标结合起来, 要有一定的针对性和开放性。2.要注意面向全体, 使各个层面的学生都能够根据自己的能力, 有所作为。3.要有趣味性。兴趣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推动他们去探究和学习。4.要有可操作性。学生们普遍认为:数理化作业是硬任务, 不得不做, 而英语预习作业是软任务, 有时间就做, 没时间就靠边, 形成这种想法的主要原因是我们英语的预习作业可操作性不强, 因此预习题的可操作性很关键。5.要给学生展示的空间。陶行知先生说过:“教师的责任不在于教, 而在于教会学生自学。”要真正发挥学生在预习中的主体作用, 还必须使学生的预习任务有充分的展示空间, 教师要指导学生更多地参与课堂活动, 把他们的预习成果展现出来。
二、培养预习习惯是引导学生有效预习的关键
初中英语课程强调:要求教师不再是知识的“灌输者”, 而应该是“组织者、引导者”;要引导学生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 掌握学习英语的方法, 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不能只是象征性地问几个问题、做几个活动, 而应该真正地进行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让每一个学生都活跃在课堂上, 而要做到这一点, 关键还是课前预习, 尤其是多种多样的预习方式。
预习是对一节课或一个阶段课堂上将要学习的内容作一些准备, 教师要让学生明确预习的目标和要求, 让学生自己去领会新旧知识的衔接点, 预习新课的单词、词组、句型, 找出课文中的重点和难点, 搜索相关的背景材料, 这样, 学生就能找到学习的乐趣, 课堂上就能真正地参与进来, 听得进去。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教师还要对预习题目精心设计, 一要有针对性, 针对教学内容的特点, 针对学生的特点;二要有启发性, 启发学生思维;三要有趣味性, 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四要难易适度。预习的形式应该是多种多样的, 可以预习单词、短语, 整理归纳学过的知识点, 自己查资料等。预习既可以是个人行为, 也可以是集体行为, 小组相互协作, 共同去完成一个或几个共同的任务。
三、如何培养学生的预习能力
培养学生的预习能力, 教师课前要有极大的投入, 也需要学生真心的配合, 两者缺一不可;这是一个缓慢而艰巨的任务, 那么, 我们该从哪里着手呢?
1. 从思想着手。
万事开头难, 只要学生从思想上认识到了预习的重要性, 他们就会主动地去预习。教师要把预习的重要性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 让学生明白预习绝不会浪费一丝一毫的时间, 而是在节约时间, 提高学习的效率。一旦学生体会到了预习的好处, 他们就会形成正确的学习动机, 主动地、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
2. 从需要着手。
教师在布置预习任务时, 要充分考虑每个学生的需求, 他们知道什么, 他们不知道什么, 他们想知道什么, 这些都不可能整齐划一;要避免有的学生吃不了, 有的学生吃不饱的现象;只有这样做了, 才能真正满足每个学生的需要, 让他们形成浓厚的学习兴趣, 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如在一个单元整体教学之前, 我会让学生用上一个单元的重点短语造句, 再预习新单元的单词、词组, 注意读音, 不会的要自己查词典或与同伴讨论, 或问老师直到弄清楚为止;还会布置一些与本单元有关的任务型活动, 如主持节目、小组表演、朗读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文章等。无论预习成果怎样, 都要以鼓励、引导为主, 最终让学生自主地愿学、乐学。
3. 加强检查、监督。
很多学生因为课业负担重, 认为课前预习只是走走形式, 应付了事。这样的预习不能取得应有的效果, 甚至适得其反, 使学生产生厌烦心理。因此, 既然布置了预习任务, 就必须加强检查、监督:一是让小组长进行检查, 发挥学习小组的作用;二是同学之间互查, 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三是教师检查, 教师可以检查学生的预习作业, 看是否在书上划出重点单词、词组、句型;还可以在课堂上根据学生的参与程度来检测预习效果。同时要对检查的结果进行自评、互评, 让学生能看到自己的进步、长处和不足, 把预习工作更好地开展下去。
课前有效预习打造高效英语课堂 篇8
新课程标准中有一条鲜明的教学理论:以学定教.这一基本理念将教学活动牢牢定位于学, 学生学先于教, 即以学生的预习活动启动教师的教学活动.进入新知识的教学, 从哪儿入手, 教在什么起点上;学生基本学情如何, 他们需要什么等等, 往往是落实为学而教的基础.而抓好课前预习, 能有效解决这些问题.
那么什么是预习呢?
预习就是预先学习, 具体而言, 是指学生在上课前自学有关新知识的学习过程.预习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 对学习效果影响很大.预习要求学生在学习新课前自己预先对有关内容进行自学, 以排除障碍, 了解重、难点, 拉近与新知的距离, 从而将学习化被动为主动.小学英语每周课时量不多, 一周仅三节课, 这就决定了其课堂容量大、密度高的特点.因此, 让学生学会预习, 作好充分的知识准备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非常有益的.在我们平时的教学中, 其实有很多老师也已经认识到预习的重要性, 也开始对学生进行预习习惯和预习能力的培养, 但在平时的教学中, 很多教师存在着对英语预习的认识偏差, 譬如怀疑学生的预习能力, 认为学生根本不会自己去预习, 也就从不布置预习作业;还有一种就是“笼统型”的布置预习作业, 至于怎样去预习新课, 教师没有给予任何指导方法, 预习作业也就成了一句空话.如何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预习呢?
由于英语并非母语, 学生的英语预习往往无的放矢, 他们不知道该预习什么、怎样预习, 而且小学生预习态度不端正、预习能力差、预习方法简单, 缺乏教师的指导, 这些也都制约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基于以上原因, 我们针对中高年级学生学习能力的不同确定了如下研究目标:
三、四年级学生:
(1) 学生能够按教师的要求主动去预习.
(2) 能运用自己掌握的学习方法自觉解决预习中的简单问题.
(3) 学生通过提前预习觉得学习很轻松, 愉快, 并对学习产生兴趣.
(4) 从预习开始逐步改变他们被动学习的方式.
五、六年级学生:
(1) 通过预习, 使他们能自主解决学习中的一般问题.
(2) 通过预习, 提高自己质疑能力, 培养合作、探究精神.
(3) 课外查找资料, 并能有效筛选, 在预习中培养他们对知识的整合能力.
(4) 提高小学生自主学习英语的能力, 为终身学习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那么, 怎样让学生养成良好预习习惯, 掌握科学的预习方法, 充分表现自主学习的过程呢?
一、创设良好环境, 增强学生学习兴趣与信心
人本主义的学习理论认为:只要有一个适当的学习环境, 学习者可以凭借自身的这种巨大资源, 自动、自我地完成学习.因此, 要想让学生自主学习, 做好课前预习工作, 应着力做好以下几点:
1.进行思想教育, 激发学生的预习意识.我们要求教师专门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学习目的性教育, 通过说服教育、榜样示范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责任意识, 通过教育是学生明白“预习是合理的‘抢跑’.一开始就‘抢跑’领先, 争取了主动, 学习便更容易取胜.”的道理, 不断产生学习内驱力.
2.建立学生的预习档案, 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我们要求教师把本学期本册书中要求学生预习的内容编印成册, 建立预习成长档案, 同时要求教师记录学生每次预习的情况, 如, 是否预习?预习态度如何?预习作业完成情况怎样?家长是否检查了预习作业?等等, 做好个案分析, 从而获得学生预习情况的第一手资料.
3.创设良好的师生关系, 生生关系, 关注学生的预习情感.在指导学生预习时我们总会碰到不愿预习、预习态度不好的学生, 学生不愿完成预习作业也许是因为他对学习不感兴趣, 也许是因为他不能凭借个人力量完成预习任务, 但不管怎样, 教师都应该以积极的情感, 正面的肯定去创设一种愉悦的学习氛围, 我们心中应始终有这样的观念:教育是一个充满爱的教育, “亲其师, 信其道”.自主学习与教育更需要一个重要的强大的促进因素, 这就是个人的尊严感和自信心, 多鼓励学生, 使学生在平等的充满关爱的学习环境中, 轻松愉快地进行预习.在平时教学中, 我经常会利用课前2分钟去表扬预习有进步和预习情况好的学生, 我也特意将一些学习自觉性好、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安排和一些学有困难的学生结对子, 让他们帮助困难学生完成预习任务.
二、科学指导, 促进学生预习习惯的养成
小学生年龄小, 在预习上原本就存在一定的困难, 而英语又是一门外语学科, 这就更增加了预习的难度.因此, 教师必须有步骤地对学生进行预习方法的指导, 对每一个预习环节都要作方法及要求的细致讲解:预习什么?怎么预习?预习到什么程度?
1.规范常规性预习步骤, 明确预习任务
指导学生课前预习虽然内容不是千篇一律, 但方法有一定的规律, 我们可以给学生一定的预习模式或者预习的步骤, 让他们根据步骤进行预习的行动, 如, 对话和语篇部分预习我们一般是这样做的, 对于中年级的学生, 其教材内容侧重于词汇和简单的对话, 在课前预习时我们提出三步预习法的步骤:a.划出生词 (了解本节课的新授词、句, 学习时能有的放矢) ;b.听磁带跟读, 模仿发音 (是学生大致了解新授词句的发音) ;c.在图片的提示和结合旧知识的情况下猜测新知的含义.而对于高年级学生, 其教材内容以阅读为主, 我们提出了六步预习法, 即在中年级的三个步骤基础上, 再增加三个步骤, 即自读课文, 整体感知;借助工具, 尝试理解;发现疑难, 尝试解决.
2.合理设计预习单, 细化方法指导
在教授对话或语篇时, 我们一般会先设计一个预习单, 内容如下. (1) 预习内容:使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的内容, 做到心中有数. (2) 预习提示:主要是针对涉及到的新的语法知识或是典型的风俗人情进行适当点拨.如学习一般现在时我们就会将一般现在时的语法概念在预习提示中做说明, 在学习一些西方节日时除了教师给予介绍, 还要求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进行适当补充. (3) 预习要求:即预习中学生要完成的任务, 小学英语明确提出听说领先, 读写跟上的要求, 因此预习要求中我们首先设计的是听录音, 跟读磁带的任务, 然后再加上适当写的训练. (4) 预习疑问:即自己在自学过程中还有那些问题未能解决, 或是自己不理解的, 让学生将不会的内容写在预习单上, 使教师的教和学生个人的学更有的放矢. (5) 预习检查:主要设置了家长检查签字的内容, 调动家长参与到学生的预习活动中来, 提高学生预习的自觉性和预习质量. (6) 预习感受:一篇对话或是语篇预习下来, 学生一定会有感受, 或是自信与满足, 或是疑虑满腹, 或是一头雾水, 我们也通过预习单的反馈关注学生的学习情感, 保证在课堂教学中尽量兼顾各个层次的学生.如:
6B Unit2 More exercise. (PartA) 预习单
班级:姓名:家长签字:
3.有效结合课内、外预习, 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温故而知, 传统的预习一般安排在课前, 现在体现在课堂教学中, 就是要求学生学习新知识前预习.但在新课改实践尤其是公开课教学中, 越来越多的教师热衷于课内预习.在上学期举行的丹徒区英语骨干教师展示课暨高年级专题研讨活动中我校的殷瑞琴老师教授了6B Unit7《A letter to a penfriend》, 在Free talk中师生谈论Do you have any hobbies?What do you need?等问题是预习要求中的一部分任务, 在预习单中有所体现, 它既是对以前学习内容的回顾, 又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这可以说是课前预习, 在进入语篇学习时教师问道“Who is Peter?What does Liu Tao want to do?”以及语篇中涉及的主要问题:What are Liu Tao’s mother’s questions?What is Liu Tao going to tell Peter?等问题可以说都是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课内自学的指导.
三、加强预习检查, 培养学生良好预习习惯
光布置任务, 没有严格的控制和检测, 对于缺乏自觉性的同学来说, 特别是习惯尚未养成的绝大多数同学, 预习只能是徒劳.学生对新教材内容进行预习后, 非常渴望得到教师的评价.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一般有两种:一是教师对学生预习单的批改;二是在课堂中教师对预习单内容的反馈.我们采用最多的是在课堂中对预习内容的反馈, 我们不应该把预习单的检查当成是练习的讲授, 这样既浪费时间, 而且单调、机械的作业讲评也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如我校的殷瑞琴老师教授的6B Unit7《A letter to a penfriend》中, 由于本节课涉及的词句比较简单, 因此预习要求中我们主要安排了中英文匹配和回答问题这两大块, 词汇匹配中涉及的大多数词汇学生完全可以借助以往所学知识独立地解决, 回答问题部分也是对以往知识的复现, 体现在课堂教学中主要是设计了Show time的课内检查环节, 了解学生对词汇的掌握情况, 扫除词组障碍, 从而节约更多的时间进行语篇梳理.教师及时地对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检查、反馈并给予一定的评价, 给予学生激励性的鼓励, 会让学生获得心理上的满足感和喜悦感, 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进一步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性, 使课堂教学效果大大提高.课堂中我们注意及时将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反馈, 通过课堂提问、检测了解学生预习情况, 同时我们也打算设置预习加分制, 对于预习完成较好, 课堂表现出色的学生进行相应的加分激励, 星级评定, 以此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 促使学生的预习由被动变为主动.
有效预习——阅读教学的第一步 篇9
为了让学生真正学会预习, 进一步放大预习效果, 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让学生每天晚上的有的放矢、有章可循, 我给每一篇课文量身订做了一份份“预习清单”。预习清单上大致有基础展示 (字词) 、能力拓展 (阅读) 、积累运用 (综合实践) 三个板块。学生们根据预习清单上的内容对新课文进行初步感知, 完成相应习题, 扎扎实实将预习工作做到位, 为课堂教学打下基础。坚持每天预习近一年以来, 我欣喜地看到大部分学生从预习清单开始, 不知不觉中学会了预习, “预习清单”成了他们语文学习生活中一本快乐的工具书。
一、预习清单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
我们经常可以发现一些学生原本学习兴趣不浓, 上课参与意识比较淡薄, 还想学习兴趣不够浓, 其实在很多时候, 这些孩子是因为课堂教学对于他们来说比较吃力, 久而久之, 就失去了语文学习的兴趣。。让课堂教学变轻松, 让学生感到老师所讲的内容不再陌生, 让他们在课堂中求知欲不断获得满足是增强学习兴趣最直接的方法之一。因为, 在二年级的时候, 根据教材要求, 学生们都学会了使用字典等工具书来自学生字词的方法;所以, 根据学生本年段知识结构及自学能力的特点, 在本阶段的预习清单中, 通常会有一些基础知识的练习题帮助学生们自学记忆新课文中的生字词, 在课前扫清甚至障碍, 使阅读变得轻松。例如:基础展示中“看拼音, 写词语”要求学生在课文中找到需要解决的生字, 并查字典弄清子的读音及字意;“比一比, 再组词”, 通过生熟字的对比让学生迅速记忆生字;“理解字词”, 重点让学生和课文中比较难理解的支持初步接触, 大致了解字词含义。
课前扫清了文字障碍, 大致了解课文内容, 虽然不够准确, 不够全面, 心里还有许多不明白的地方, 但对于一些阅读能力比较弱的学生来说, 这足以是他们大大增强学习的信心, 在课堂中, 他们会感觉文本使他和老师同学有了共鸣, 直接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与课堂参与意识。于是, 课堂上举手发言踊跃了, 因为有了预习时的思考, 对课文有了一定的感知, 课堂中师生、生生交流显得顺利多了, 质量也明显提高, 时而思想的火花会激烈碰撞。原本“一言堂”的课堂经常充满智慧的交锋, 大部分的学生在这种开放的课堂中可以不断获得成功感。
为了进一步开发课堂的深度和广度, 在上课前, 教师必须认真阅读学生的预习作业。教师备课, 不但要备教材, 更要备学生, 阅读学生本课的预习清单可以帮助教师进一步针对学生目前的知识准备来及时调整掌控课堂。及时了解学生已知的和急需解决的问题, 可以是课堂更具针对性。如在生字教学中, 对于学生在预习中已掌握的知识不必花很多时间, 而应将普遍暴露的错误集中讲解。课堂上, 教师收放自如, 可以为学生争取到更多的有效时间, 阅读、思考、讨论……提高40分钟的利用率。
二、预习清单教会了学生阅读的方法, 提高了独立阅读能力。
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我们经常将学生的阅读视野都集中在课外阅读上, 老师利用课文讲方法, 学生做阅读题巩固。诸不知, 我们的教材本身就是一本高质量、最适合学生的阅读题库。教材中每篇文质兼美的文章均经专家之手精心编纂, 这是他们潜心研究个年龄学生特点, 整合出的一套最系统、最全面、最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阅读教材。于是在预习清单能力拓展 (阅读) 中, 经常可以看到针对于每课重难点事迹的理解课文练习。在上课前, 把它当成一篇很好的阅读练习, 既使学生得到扎扎实实的训练, 有避免了在培养阅读能力时的盲目性。
预习清单在指导学生阅读是设计的条例清晰的思考题分层指导着学生的独立阅读行为。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文本, 其效果将远远超过将课文读上数十遍。渐渐的, 学生们学会可边看边想, 边读书边在书上做记号, 遇到困难首先自己查工具书的良好的阅读习惯, 是阅读行为更科学, 更有效。久而久之, 学生自然而然的掌握阅读的技巧与方法。
三、预习清单突破了教材文本的限制, 拓展了教材外延。
教材是一步十分系统有全面的学生必读书目, 在学生阅读中起到基础性作用。学生阅读则应以此为出发点向更浩瀚的知识海洋发散。预习清单积累运用 (综合实践) 为此会经常向学生提供一些课文的相关资料, 或者要求学生根据要求找点资料, 既方便学生课堂上将课文理解的更深更透, 又不断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 激发学生求知欲。让学生从教材出发, 学会自主学习。
英语教学有效预习 篇10
一、加强学生有效预习方法的指导
在数学教学活动中, 传统的预习方法是教师将相关预习内容进行罗列, 然后让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对这些知识点进行预习。这种传统的预习枯燥乏味, 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 在教学活动中, 教师应教给学生有效的预习方法, 让学生在知识点的预习中寻找乐趣, 提高预习的积极性, 促进预习效果的提高。例如, 让学生进行“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的知识预习时, 教学活动开始进行前, 教师以提问的方式, 引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具体问题可以是:怎样将长方形转变为平行四边形;把长方形转变成平行四边形后, 其长、宽、高等会出现怎样的变化;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和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是否存在联系, 等等。这些问题的提出对学生的预习具有很好的引导作用。学生在相关问题的引导下, 预习活动的进行会更具有方向性和目标性。学生可运用对比观察、动手操作等方法对相关知识点进行预习。
以问题的方式指导学生预习, 可有效提高学生预习的主动性。不管对怎样的知识点预习, 只要让学生掌握了有效的预习方法, 让学生在预习过程中有明确的方向和目标, 就能有效提高学生预习的兴趣, 提高预习效果。
二、多种方式预习激发学生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 要想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除了依靠教师和家长加强对学生学习进行监督外, 还要注重对学生的兴趣进行培养。激发学生预习兴趣的途径主要有以下几种。
1.课堂教学中, 及时对学生的预习过程进行评价。
要实现对学生预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的有效激发, 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有效引导。刚开始要求学生在课前预习时, 教师需要用强制性的手段, 根据教学内容, 灵活应用相关方式, 每天给学生布置相应的预习任务。在课堂教学中及时对学生的预习结果进行评价, 重点是对学生予以肯定, 并对认真进行知识点预习的学生及时表扬, 让其成为其他学生学习的榜样。受到教师表扬的学生增强了自豪感和自信心, 未受到表扬的学生也可认识到预习的重要性和意义。通过这样的方式, 学生预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均能得到有效的激发。例如, 在教学《小数的加法》时, 教师可以对学生的预习情况检查:“关于这节课我们要讲的内容大家都做了哪些预习呢?在预习过程中, 大家觉得学习的难点在哪里?”预习过的学生均可轻松地回答出这些问题。教师还可以让部分学生将他们认为的学习难点写在黑板上, 然后让全班学生讨论, 让学生自己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这个过程中, 学习优秀的学生可以充分发挥其长处, 帮助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解决较为简单的问题。同时, 教师可以根据这个环节中学生的发言、讨论情况对学生的课前预习情况进行评价。表扬认真预习的学生, 激励积极性不高的学生。在这样的课堂活动中, 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去说、去想、去做, 充分体现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性, 学生个性及能力也得到充分发展。同时让学生充分体验到了课前预习的乐趣, 提高了预习的主动性。
2.在课堂教学中, 对学生的预习结果给予充分的肯定。
教师在检查预习情况时, 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 及时对学生在预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闪光点进行肯定。只有得到肯定后, 学生才会感觉到课前预习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 从而提高其预习的积极性。例如, 在进行《百分数的认识》的教学时, 在预习阶段, 教师可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寻找使用较多的百分数。部分学生在预习过程中非常认真, 他们不仅可以罗列出很多与百分数有关的知识, 还可讲述百分数在生活应用中的意义。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应该对这些学生进行高度肯定和表扬, 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预习方向和方法是正确的。同时, 其他学生也可从他们的身上学习到正确的预习方法, 并深刻认识到预习的重要性。得到教师表扬的学生会坚持不懈地进行课前预习。有效的课前预习可有效降低学习难度, 让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轻松愉快地接受新知识。当学生体验到预习的好处后, 其预习习惯便可持续进行, 并在其他学生中起到榜样和带头作用, 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三、指导学生在预习过程中拓宽思路, 将预习延伸至课外知识
知识来源于生活, 又应用于生活。数学课内、课外的知识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因此, 教师教学生课前预习时, 不应仅限于课内, 而应该根据具体的知识内容, 指导和鼓励学生拓宽思路, 将预习延伸至课外。在预习过程中了解到相关课外知识的学生, 往往可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应付自如, 快速地理解和掌握课堂相关知识。面对教师在课堂上提出的相关问题, 他们总能够快速、准确地做出相应的回答, 因此, 他们总能得到教师的表扬和学生的羡慕。这种表扬和羡慕大大提升了学生的自豪感, 从而促使他们在以后的预习过程中更加积极主动地了解相关的课外知识, 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同时他们也会成为其他学生学习的榜样, 带动全班学生进行积极有效的课前预习。例如, 在数学学习过程中, 学生需要解答这样一个问题:教师手中总共有13枚硬币, 其中8枚为壹分币, 1枚为伍分币, 4枚为贰分币, 那么在这些硬币中抓出9分钱, 总共可以有几种抓法?这是个较为简单的题目, 但是要在较短的时间内得到正确的答案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并不容易。如果学生掌握相关的课外知识, 他们就会知道可以利用列表的方式来解决这类繁杂的问题。应用表格可以将繁杂的多个数据清晰地表现出来。这就是预习过程中注重对课外知识了解和学习的好处。
预习先行,语文教学更有效 篇11
一、 巧把金针度与人——预习讲科学
科学的预习指导,必须提出明确的预习要求,教给学生正确的预习方法。
1. 定向指导。不同的课文,预习要求也不同。如学习《 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一课时,可提出如下预习要求:(1) 读一读。思考: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起因是什么?课题中的“和他”能去掉吗,为什么?(2) 找一找。找出课文中的生字新词,难懂的字词、句子和段落;(3) 查一查。不懂的字词查字典,不懂的句子、段落可以查相关的资料;(4) 想一想。找出描写彭德怀命令杀大黑骡子的句子,思考:彭德怀一共下了几道命令,每一道命令分别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下达的?关注彭德怀当时的动作、语言、神态等细节描写,用心体会人物的内心;(5) 写一写。写出自己的疑问之处。
2. 方法引导。预习可以根据不同教材内容,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
(1) 常规预习法。一般适合于难度不大的课文,要求学生独立解决一些字、词、句等问题,预习时读通课文、理解不懂的字词、搜集作者相关资料或写作背景,了解课文大意,发现自己不懂的问题等。
(2) 批注预习法。“不动笔墨不读书”,对小学高年级学生来讲,这是一种很好的自学方法。学生在预习中若发现疑难之处,或对问题有不同的看法,在课文的空白处写上批注,发表意见。这样,学生在课堂上交流、感悟会更加深入。
(3) 提纲预习法。借用课后习题中的提纲预习,使学生在提纲的“定向”作用下,独立进行检查、分析、综合、体会,对课文内容有所领会、有所发现,久而久之,逐步形成自学能力。
二、 观千剑而后识器——预习速反馈
有效的教学经验告诉我们,要上好一堂课,教师必须吃透“两头”——学生与教材。经过预习活动,学生一头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他们已经掌握了什么?还有什么困难?学生新的知识生长点在哪儿?这些问题都需要教师在上课前做到心中有数。为方便学情调查,我要求学生把预习的思考过程简要写出来,主要有七个栏目:生字新词学一学,放开声音读一读,静下心来想一想,提起笔来批一批,有疑有问提一提,相关资料查一查,自主天地露一露。我一方面发挥小组长的作用进行定检互查,另一方面,在上课前会逐一批阅,对预习情况进行检查,个别辅导和问题搜集。学生预习时,我还让家长参与评价,这样的预习作业,虽然有点麻烦,但是对学生的帮助很大。
三、 满架蔷薇一院香——教学巧调整
因为学情的变化,必然要求教师调整原先的教学预设,从而让课堂教学发挥最大的效益。
1.调整教学目标。预习后,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调查、判断,准确了解学生已有知识和能力水平,就要根据学生的“现实起点”制定可行的富有挑战性的课时目标,让学生在课始就产生愿意接受智力挑战的积极心理状态,并贯穿课的始终。比如,《冬夜读书示子聿》是一首说理诗。起初,我把理解目标设订为:感受古诗的文字美和意境美,通过联想引读古人的相关事例,领悟知识和实践的关系,懂得从书上得来的知识终归是浅薄的,要深入透彻地理解知识,必须亲自实践。但从预习中我了解到六年级学生已经积累了不少读书的名言警句、古人勤奋读书的故事、实践重要的事例,关键是如何激活学生的知识储备,与诗中阐述的道理能够产生共鸣。于是,我把目标调整为:学生在反复吟诵中感受古诗的文字美和意境美,抓住“无遗力”“要躬行”展开联想,引导运用古人做学问不遗余力、亲自实践的典型事例,阐述知识与实践的关系,懂得从书本上得到的知识终归是浅薄的,要深入透彻地理解知识,必须要亲自实践。调整后的目标,更富挑战性,学生上课思维活跃,兴趣更高,其听说读写的能力迈上了更高的台阶,教学效果不言而喻。
2. 调整教学过程。了解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后,教师的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随之变化,使教学更有针对性。在教学《林冲棒打洪教头》第二课时前,我发现学生通过预习对人物的特点已有初步的认识,但理解程度尚存差异,对人物性格的把握参差不齐。学生预习后还有不少疑惑,如高太尉为什么陷害林冲?柴进见了林冲为什么心中大喜?两位差人知道林冲是犯人,为什么柴进一句话就把林冲的木枷打开了呢?洪教头为什么恼恨林冲?为什么洪教头要和林冲比武,可林冲总是推让?……另外,学生关注课文内容比较多,文章的写法关注得较少。基于这些情况,我调整了原来的教学思路。课一开始,我表扬学生预习得认真,然后出示预习时学生提出的问题,学生能解决的问题,立刻让学生解答。然后,把目光聚焦到学生普遍关注的两个问题:林冲有那么好的功夫,他为什么不敢跟洪教头较量?洪教头为什么恼恨林冲?要求学生自读思考上面的两个问题,体会洪教头、林冲分别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学生读完课文踊跃上台板书: 林冲, 谦虚、礼貌、精通枪棒、武艺高强;洪教头,骄傲自大、狂妄无礼、目中无人、惹是生非。我请同学们看黑板上的词语,觉得重复的去掉,有其他感悟的可以补上。学生争先恐后的上台修改。(林冲:谦虚忍让、心胸开阔、武艺高强;洪教头:狂妄自大、目中无人、自不量力、傲慢无礼、小肚鸡肠)接着,我让上台的学生说明从文中哪些地方感悟到这些人物特点的,其他学生补充,引导学生深入研读文本,随机有感情地朗读。然后,引导学生关注对比、反衬的手法在突出人物特点时所起的作用。
实践证明,预习先行的语文课堂,学生思维敏捷、积极主动,语文教学的实效将会大大提高。
英语教学有效预习 篇12
由于我国的师资力量比较缺乏, 目前在中学课堂, 尤其是农村的中学教学课堂的学生人数普遍偏多。很多学校的班级人数多则每个班七八十名, 少则也有五六十名。学生英语基础薄弱, 而且水平层次不齐, 在新课改提出任务型、交际型的新式教学方法的要求下, 老师们很难在短时间内完全掌握课堂教学节奏并让不同水平的学生收到相同的效果。在很多学生不能适应的情况下, 老师们不得不浪费大量时间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详细地讲解所要讲授的内容。即便这样, 大多数学生还是跟不上老师的节奏, 造成课堂气氛沉闷, 学生参与率低, 教学效果不好, 学生成绩难以提高。如何才能改变这种现状呢?笔者认为让学生充分做好课前预习是提高课堂效率, 进而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有效途径。
二、预习式学习方法的优点
1. 提高课堂效率
现代英语教学不再是教师单方面的传授, 而是师生之间的互动教学。要向语言的交际化方面转换, 需要学生的参与。这种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才是高效率的学习。当学生做了预习, 他们对即将要学的内容有了充分的了解, 在课堂上便能与老师的思维同步, 迅速理解教学内容, 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当中。而老师则可以节约出更多的时间, 对学生进行消化内容时提出的问题进行有效解惑, 从而留出许多精力用于他们相对薄弱的方面, 这样老师在有限的四十五分钟课堂时间里可以解决更多的问题。如果学生不做预习, 教师只有依靠自己的教学经验, 不考虑全班大多数学生的接受能力, 千篇一律灌输。其中免不了会重复学生已经掌握的内容, 却又遗留了很多问题, 既浪费了时间, 学生的有效吸收也会受限。
2. 促进学习积极性
有效的预习可以将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模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模式, 使学生由被动转为主动, 积极地学习, 掌握学习的主动权。在传统教学模式的课堂里, 学生只是被动地听老师讲, 按老师的要求做, 很少有积极主动的反应。而预习则可以使学生在课堂吸收、理解的过程中有机会检查自己的缺失, 提出自己的不解, 或着重注意到重点、难点内容。这样在课堂上他们就可以针对自己的思考, 积极主动地向老师提问、探讨, 直到最后弄懂。这样学习以学生为中心, 激发了学生学习和思考的积极性。
3. 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在预习过程中, 学生对他们即将学习的新知识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来到课堂后, 他们可以将自己的初步认识与老师的讲解相比较, 从而会知道自己的初步认识是否正确, 继而解决那些问题点。随着这个过程循环往复地增加, 学生们就会逐步学会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提高了自学能力。
三、教师在预习中的角色
我们常常抱怨学生不预习。实际上学生预习与否、预习的好坏与老师的指导有直接关系。老师应指导和控制学生预习的始终, 而不是只在下课前说一句:“课下要预习!”
首先, 教师要说明学生预习的范围, 即下次课要涉及的内容。其次, 教师还得根据预习的内容问学生一些有帮助性的问题。当学生带着问题去预习时, 就不会漫无目的, 无从下手。这些问题可以有多种形式, 如用表格试着让学生从课文中整理出更多的信息, 用辨别句子或多重选择的形式来让学生预习下一堂课即将涉及的语法问题等。但无论哪种形式, 都应围绕着提高学生的预习习惯, 指导学生进行有效预习这个方向来展开。
四、预习方法
1. 直接预习
学生在无任何其他辅助材料或工具的帮助下, 对将要学习的内容直接进行阅读。在这个过程中, 要求预习者初步了解下一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把自己不懂的地方用符号标记出来。在长期的预习过程中, 学生可以总结一套自己熟悉的方法, 对不同的问题标以不同的符号。比如用双线标示生词, 用波浪线标示不明白的词组, 用括号标示难句, 等等。这样不仅可明显区分哪些内容是新知识, 哪些是需要进一步巩固和掌握的知识, 也为以后的预习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2. 结合练习
学生在完成以上过程后, 应回答老师布置的问题并完成课后的练习, 以便巩固和检查自己预习达到的效果。此外, 学生可根据习题要求重新阅读前面所预习过的部分, 这样可以加深理解并发现更多的问题。
当学生完成以上几个预习步骤后, 他们会对新内容有了初步的认识。上课时, 既可以重点注意自己在预习时没有弄懂的问题, 也可以按照自己的笔记直接向老师提问, 请老师帮助他们检查初步认识, 解决问题。这样师生在课堂上就能默契配合, 有效完成教学任务。
五、结论
预习是一个独立思考、独立钻研的过程。在此过程中, 学生们可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方面会得到良好的锻炼, 提高对新知识的自学能力。预习可大大地改善传统教学法所造成的学习效果差和学生高分低能的现象。它可使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权, 积极而有意义地去学习。预习为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以及他们今后的终生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摘要: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当前中学英语教学现状, 提出了在这种现状下提高英语成绩的有效途径;接着总结了预习式歇息方法的优点和教师在预习中的角色。文中论述了课前预习的几个步骤以及预习的目的和应达到的效果, 点明了预习在英语学习中的作用和良好效果。
【英语教学有效预习】推荐阅读:
进行有效英语预习05-21
有效教学预习题09-11
高职英语有效教学06-17
英语教学有效手段07-26
英语要做到有效教学07-08
初中英语有效教学课堂08-12
初中英语有效词汇教学08-22
英语口语有效教学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