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成效

2024-11-29

教育成效(精选12篇)

教育成效 篇1

高中时期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学生认识自我和规划人生的重要阶段。青少年能否清晰地认识自我并合理地进行生涯规划,在其成长道路中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有几个问题一直困扰着学生:一是高一结束后选文选理时不知所措;二是参加社团活动时缺乏主见;三是高考后对专业选择六神无主;四是升入大学后不喜欢所学专业。其原因主要在于学校没有对学生进行必要的生涯教育。近几年,生涯教育逐渐引起许多学校的关注,但学校在开展生涯教育中存在一系列问题,仍然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以至于当学生步入职业生涯时心中仍感到茫然和困惑。

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一出台,西安高新第一中学(以下简称“高新一中”)就敏锐地捕捉到了其中的关键信息:“建立学生发展指导制度,加强对学生的理想、心理、学业等多方面指导。”[1]也是在这一年,高新一中开始探索学生的生涯教育,尝试解决学生的未来发展问题,以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和幸福筑基。

一、设立机构,为学生发展指导工作铺路

为了尽快落实学生发展指导工作,学校从组织、人员、经费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学校确立了“课题引领、任务驱动、行动研究、校本模式”的工作思路。

首先,设立了学生发展指导中心。学校建立了学生发展指导支撑体系,设立了学生发展指导中心,制定了《学生发展指导课题行动方案》《学生发展指导制度实施意见》。从2010年至今,学校基本形成了“学业指导领跑、生活指导强化、生涯规划突破”的富有特色的学生发展指导模式。

其次,问卷测评,寻找突破口。2010年,学校参与了由华东师范大学科教合作研究中心、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及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共同举办的“普通高中学生发展指导”研讨会,并正式加入该课题实验校的行列,力图逐步建立起自身的学生发展指导体系。为了解学生和教师对学校学业指导、生活指导和生涯发展指导的态度,在华东师范大学有关专家团队的支持下,学校对2013届学生开展了“普通高中学生发展指导现状调查”。问卷调查内容包括学业发展、生活技能发展和生涯发展三个维度,分别从学生指导现状、学生指导需求、教师指导能力和教师指导意愿四个方面进行评估。结果表明,学生对学业指导和生活指导的满意度均较高,而对生涯发展指导的满意度较低,大多数学生认为在生涯发展方面获得的帮助较少;而教师则有强烈的愿望对学生开展生涯发展指导工作,且相信自己有这方面的能力。这次调查成为学校开展生涯教育的突破口。

再次,开设生涯教育课程。学校建立了一支以心理教师、优秀班主任和学生发展指导中心成员为主的生涯教育师资团队,他们利用心理课让学生系统学习生涯规划知识,利用班会课开展生涯教育主题班会,利用黑板报和宣传橱窗加大生涯知识的宣传力度,营造浓郁的生涯教育氛围。每学期,学生书写的“我的生涯规划书”,从剖析自己的个性和特长入手到对未来职业的分析,最后制订自己的职业目标和行动策略。许多家长表示:“以往孩子对未来的目标是模糊的,甚至对大学和专业知识都知之甚少,但学校开展了生涯教育课程后,孩子对未来的目标比任何时候都要清晰,他们的学习主动性比任何时候都强。”

最后,实施导师制,推进全员育人。为解决班级人数多、班主任工作量大、生涯指导方法单一的问题,满足学生生涯教育的多元需求,学校在原有班主任制基础上尝试推行体现全员育人理念的“导师制”。学校成立导师组,下设导师(由班主任、科任教师和行政人员承担,学生可自主选择喜欢的教师作为“导师”)。导师通过对学生进行指导和观察,对其兴趣、特长、倾向和人格特征等作出评估,解释评估结果,指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认识社会、认识职业、认识高校、认识专业等。此外,导师根据自己的优势与特点,通过个别谈话和团体辅导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学科兴趣,并在专业领域给予学生一定的生涯指导。为使普通的学科教师也能够对学生进行生涯教育,学校通过“请进来”(专家讲座)、“走出去”(到香港、台湾等地考察)、交流分享等方式,从主观意识、专业知识、指导方法上对教师进行培训,使每一名教师都能担当起“导师”的职责。

二、生涯教育的具体做法

那么,如何对学生进行有效的生涯教育呢?几年来的研究和实践使学校认识到,生涯教育首先应该从帮助学生认识自己开始,要帮助他们认清自己的学业兴趣、潜能和能力,帮助他们了解社会、了解相关的职场信息,使他们形成理性的学习计划和生涯目标;为学生提供准确的升学信息,包括升学机会和生涯发展途径;帮助学生建立、检视、重整个人的学习计划和选择生涯发展路径,形成伴随一生的个人生涯档案。

(一)帮助学生了解自己

生涯教育的首要任务就是要让学生认识自己。只有认识了自己,才能了解自己的优势和兴趣爱好,才能对自己的职业作出正确的选择,进而选定适合自己的职业生涯路线。高新一中将生涯辅导纳入学校课程体系,依托心理课(必修课)帮助学生进行生涯规划,该课程也深受学生的喜爱。

学校在2011年编写了《高中生生涯规划课程学习单》,并于2015年及2016年分别进行了修订。《高中生生涯规划课程学习单》以生涯探索和生涯规划为主线,内容分为开启生涯规划之门、探索与认识自我、价值观澄清、发掘自身兴趣、学会生涯管理、培养生涯能力、探索工作世界七个单元。同时,学校利用专业测试工具来帮助学生了解“我是谁”。例如,学校对高一新生进行小五人格学生问卷、SCL—90心理自评量表、学习适应性测验等测试,使学生了解自己的人格特质和学习状况,充分挖掘自己的学习潜能;学期中则通过霍兰德职业倾向测评,帮助高一新生了解自己的兴趣能力倾向。根据测试结果,教师指导学生了解十八学群体系,将不同学群体系、学习内容、所需能力、兴趣组型与职业相结合,使学生对大学校系一目了然,并找到适合自己的兴趣组型及生涯发展的方向。

(二)帮助学生了解外部工作世界

生涯教育的第二项内容就是探索外在的工作世界,包括学校信息、就业渠道、行业特性、所需能力、工作内容、工作发展前景、人力供需情况等。高中生主要是通过教师、家长、校友资源的引导以及自身主动的信息收集来认识职业环境的。高新一中主要通过以下几条途径来帮助学生了解外部的工作世界。

一是开展广泛的社会实践活动。学生在寒暑假期间都会完成一份“社会实践表”,他们要亲身实践一种喜欢的社会工作,并对其内容、性质及要求进行记录。“社会实践表”主要包括工作地点(环境)、工作内容、实践计划、从事本工作所具备的能力、对此工作的收获与评价、他人(同事或家人)对该工作的评价等。此外,学生还需要全面了解国际或国内大学专业类别,寻找与所实践工作对口的专业,并详细记录该专业的具体情况。同时,学生要认识自己的优势与劣势,并结合实践工作进行总结。学校开展此活动的目的在于唤醒学生对职业的了解和对职业选择的认真思考,并使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调查和访谈对不同职业的了解更加全面、立体。

二是借助校友资源。学校每学期都会邀请各行各业优秀的校友前来作报告,一些优秀的在校大学生也会指导学生进行文理分科和专业的选择。学生发展指导中心定期邀请各行业优秀校友开展“校友论坛”,为在校教师和学生作人生理想、学业发展、职业规划等方面的讲座,使他们对生涯教育有更深入的认识,帮助学生做好人生的职业规划。

三是构建家校合作机制。高新一中家长委员会是家校沟通合作的重要平台。家长委员会与学生发展指导中心合作,参与学校的学生发展指导工作。他们邀请社会成功人士、专业人士到学校开展专题讲座,与学生一起分享成功经验、职业体验;聘请家长担任职业生涯讲师,其职业面广泛,生涯内容丰富,涵盖了金融、教育、军事、文秘、航空航天、传媒、医药、生物工程、文化产业、高科技等多个领域,受到了广大师生的热烈欢迎。

(三)帮助学生学会选择

生涯教育说到底就是教给学生选择的能力,让学生在知己知彼的基础上,确定符合现实、能充分发挥自己专长、自己有浓厚兴趣并且与环境相适应的职业目标。只有选择自己擅长的领域,才能发挥自我优势;只有对自己选择的职业有极大的热爱,才会全身心地投入;职业只有为社会所需,才会有发展的保障。综合这些因素,学生才能选出适合自己并有发展前景的职业。为了帮助学生有选择地拓展自己的兴趣,学校开设了50余种学生社团。种类丰富的社团活动满足了学生不同兴趣、不同爱好的成长需求,培养了学生的兴趣爱好和良好习惯。新生入学后,每个学生都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组织或参加一个学生社团,争取在自己爱好的领域有开阔的知识视野、渊博的学识积累和突出的思维创新。学校的学生社团大致分为学科拓展类、体育健身类、艺术特长类、活动实践类等,以模拟联合国、青年领袖峰会、中学生领导力、机器人、航模、心理剧社、诗社、演讲社、合唱团、管乐团、舞蹈队、篮球队、田径队、啦啦操队等为代表,丰富了学生的校园生活,同时也带动校园艺体活动向更高层次发展。各类社团活动的开展,各类选科、选课及升学指导,弥补了传统课程的不足,形成贴近学生需求、富有特色的校本课程,让具有不同性格特质的学生学会正确规划自己的未来。

此外,学校积极开展各类社会实践活动,高一年级迎新、学法指导及寒暑假社会实践,高二年级走进农村、走进工厂、走进科研院所等实践体验,高三年级开展素质拓展项目和升学指导,形成了新的三大主题组群教育活动。同时,学校还开展研学旅行活动,让学生走出校园,拓展他们的视野和知识面,使他们的兴趣和实践能力得到培养和提高。学生通过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对职场人物的访谈等,了解不同工作角色的特性,获得参与工作状态的体验。

三、实施生涯教育的成效

为了解开展生涯教育的成效,学校对2013届和2015届学生及教师开展了“普通高中学生发展指导现状调查”,采用李克特五点计分法,分别对师生在学生发展指导方面的状况进行了追踪调查,表1是对师生在生涯教育层面的调查结果。

2013届学生前后测对比显示,通过两年多的工作,学生生涯教育的现状有所改善,由2010年的2.8上升到2013年的3.27,表明学生对生涯教育现状的满意度提高;而学生对生涯教育的需求度由2010年的4.2下降到2013年的4.12,表明学生的需求度有明显降低。2015届学生在接受生涯教育方面同样经历了现状分值由低到高、需求分值由高到低的过程。反映在学生身上,笔者感觉到,自从开展生涯教育之后,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目标性、效能感普遍有所增强,社会关注度和职业参与度明显增强,对大学和专业的目标定位格外清晰。学生伍晗宇说:“如果说以前对自己的未来是模糊的,也未曾对自己的未来深思过、规划过,那么通过生涯教育我非常清晰地知道我适合做什么。既然如此,我还犹豫什么呢?我知道自己应该加入什么样的社团组织,明白我适合学文科还是适合学理科,三年后的志愿选择也都不是问题了。”

相应的,对教师的追踪调查显示,教师从高一开展生涯教育时的意愿较低到高三时意愿提升,表明他们从对学生开展生涯教育中获得了成功的体验;而指导效能的增加表明他们已经掌握了一定的生涯教育知识,获得了一定的经验。这正是六年来学校推行学生发展指导、重点开展生涯教育系列活动对学生和教师发展影响的体现。

经过六年的探索与尝试,目前学校班主任及核心团队成员的生涯教育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导师的指导能力也在不断提升中。而学生则从高一入学时对生涯教育满满的期盼到高三时按照自我规划的人生路径一步步接近理想,完成了人生最重要阶段应该完成的重要任务——生涯规划。今后,学校还将继续对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生涯辅导,并通过互联网和大数据进一步方便学生获取大学及专业信息、生涯知识和职场体验,更好地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和幸福筑基。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EB/OL].(2010-07-29)[2016-07-15].http://www.gov.cn/jrzg/2010-07/29/content_1667143.htm.

教育成效 篇2

石排社保分局局长曾庆堂

群众路线教育活动第一环节,我分局坚持活动与工作两手抓、两不误、两促进,不断丰富教育形式,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大力规范服务管理,使活动取得了扎扎实实的成效。

一、勇于创新,多形式开展教育

一是落实常规学习。分批观看焦裕禄等8部电教片,组织参与“考学”活动,每月底开展1次业务学习等。二是落实交流学习。开展群众路线“大家谈”活动,组织党员干部深入谈认识、谈体会;举办多场主题党会,组织党员干部围绕如何在自身工作中贯彻落实群众路线开展讨论交流;开展“新角色、新体验”主题活动,以普通群众身份到镇人力资源分局,查看办事流程、体验服务情况,现场征询群众意见。三是开展创新学习。在分局“先锋论坛”开设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专栏,便于干部职工交流学习;精心制作宣传专栏3期,及时发布活动和工作情况,自觉接受群众监督;更新“廉政阶梯”宣传挂图,换上群众路线系列挂图16幅,掀起学习热潮,增强宣传效应。

二、求真务实,全方位征听意见

一是深入农户。组织干部职工利用下班时间深入谷吓村112 —1—

户村民的家庭之中,了解民情,体察民意。二是问计百姓。参加 “走近基层、问计百姓”主题活动,认真听取党员群众代表意见建议,详细了解群众利益诉求,耐心解答群众问题。三是对口走访。分局领导班子分别带队到对口联系村委会和企业走访,广泛征询意见建议,协助解决难题。四是主动问计。邀请镇外商投资协会、石排商会等六大协会秘书长参加座谈,就联系服务群众、干部队伍作风等方面征求协会宝贵的意见和想法。五是广纳民意。把倾听群众声音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满意度作为第一标准,增设群众路线教育活动意见箱,虚心接受群众监督。

三、边学边改,提高服务质量

一是深入水贝村送政策。派出10名业务骨干充当政策宣传员,到水贝村文化广场开展宣传咨询活动,大力宣传社保政策法规,解答群众疑难问题。二是深入镇台商投资企业协会送政策。开展主题为“依法参保,规避社保隐患”的政策宣讲活动,解读近期社保政策情况,为18家会员企业代表解疑答难。三是规范窗口服务管理。在分局内部大力提倡人人多一分主动、多一分热情、多一分关怀,努力使在窗口办事的群众少跑一回路,少排一次队,少等一分钟,树立为民务实清廉的优质服务窗口新形象。

“五大关系”决定素质教育成效 篇3

第一,处理好综合实践活动与课堂教学的关系。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体,综合实践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是培养和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养的载体。课堂教学和综合实践活动互补,有利于张扬学生的个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学生成为新世纪合格人才奠定基础。

第二,处理好综合实践活动与课程标准的关系。综合实践活动要与课程标准相统一,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要以课程标准为基础,同时鼓励学有余力的学生利用综合实践活动提供的发展空间更好地展示他们的才华。

第三,处理好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生未来发展的关系。学校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不仅是为了成名成家,而是通过实践活动,增长智慧才能,陶冶性格情操,促进身心健康,造就全面发展的新一代。学生从小关注社会、了解社会、熟悉社会,有利于将来更好地走向社会。

第四,处理好综合实践活动面向全体与“培养尖子生”的关系。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张扬个性,开发能力,培养某一领域的尖子生,是无可厚非的,但把培养尖子当成学校综合实践活动的全部,而使得大部分学生失去综合实践活动的机会,这显然背离了素质教育的大方向。综合实践活动的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否则,学校的综合实践活动不可能完成既定的任务和实现既定的目标。

第五,处理好综合素质培养与学科考试的关系。有人认为,实施素质教育,就可以不抓教学质量了。其实,素质教育不是不要教学质量,而是更注重教育的质量观、效益观。应试教育必须向素质教育转轨,这是因为应试教育是以应付考试为目的的教育。在应试教育模式中,考试考什么,教师就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这对人的全面发展无疑是十分有害的,必须摒弃。有人错误地把考试与应试教育等同起来。实际上,考试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心理测量的一种重要手段,也是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在考试过程中,学生要诚实守纪、运用知识、检验能力,通过考试还可以受到平等竞争、心理素质等方面的教育。由此可见,应试教育的过错不在于考试本身,而在于考试考什么、如何考。况且,一个繁荣稳定的社会总是靠一定的规范标准来维持的,正如一位学者说的那样:“一个废弃了公正考试的社会将是一个无序失范的社会。”所以,素质教育也必须遵循教育规律,正确地对待考试,认真地研究考试,充分发挥其“水平检测”的功能。

职业学校道德教育成效分析 篇4

然而, 当今职业教育的道德教育成效不大, 职业学校学生的道德水平有待提高。据相关研究, 职业学校学生违纪、违法现象比较严重, 其特征突出表现在在校职校生违规违纪违法犯罪率上升惊人。以广西钦州市为例:该市在校职校生的违规、违纪、违法率2003年比2002年上升300%。2002年比2001年上升180%。主要表现为随意不出操、旷缺课、抽烟、酗酒、群架、群殴等。同时职校学生违纪违规违法主体范围日益扩大, 而且暴力案件时有发生。

一、道德教育成效低下的原因

造成职业学校学生德育水平低下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有学校方面本身德育工作的不足, 也有社会方面的消极影响和学生本身存在的素质问题。

(一) 学校德育工作的形式化, 致使德育工作实效性不高

职业学校在贯彻执行中央德育工作方针, 进行德育工作的时候, 往往出现形式化的现象。这种形式化的主要表现就是对德育工作的不够重视, 学校对学生的技能培养压倒了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 追求绩效主义。而这种形式化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 德育内容的僵化和单一化。

德育内容的僵化和单一化, 使得德育工作失去了活力的源泉。职业学校德育的内容大多是一些书本上的理论知识, 以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为基本内容, 对学生的德性养成、人格培养、职业道德、情感心理教育等各方面关注得不够。教师对僵化不变的德育内容产生了厌倦之感, 在德育教学工作中, 成为了一种教条主义的灌输。而学生对这些道德教条更是缺乏兴趣, 上课逃课、睡觉的现象十分普遍。

2. 德育形式的课堂化。

在开展德育工作的过程中, 出现了单一化的教学形式, 那就是德育工作的课堂化。道德教育成为了道德知识的教育, 德育工作和其他教学工作没有多大区别, 教师在课堂上传授道德教育的理论知识, 学生在课堂下面听课, 记笔记。结果在评价德育工作成效的时候, 是对这种道德知识传授的有效性的评价, 教师出试卷, 学生背笔记, 分数有多高, 道德水平就有多高。

3. 教师本身素质的低下。

职业学校的教师相比于其他学校, 在学历水平上要低, 在道德水平上有的教师也不符合教师所应具有的道德素质。而教师的道德素质的低下势必影响到学生, 身正为范, 教师本身的素质都不高, 又有什么资格教育和影响学生呢?正所谓“其身不正, 虽令不从”, 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二) 社会层面的消极影响

社会层面的消极影响也给学校的德育工作造成了很大阻力。在社会观念上, 一方面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公司企业都比较重视学生的技术能力, 对学生的道德水平关注得相对不够。而这种对“才”的过度关注, 最终导致对“人”的要求的降低, 这种讯息传递到了职业学校, 给职业学校开展教育教学工作产生了一种误导, 致使学校只关心学生技术技能的培养, 而对学生的道德教育“视而不见”。另一方面, 社会对职业学校学生的道德水平本身也存在一种偏见, 认为职业学校学生的道德水平就是不如别人, 而这种潜在的社会心理和暗示也给学校开展德育工作形成了一种阻力。同时改革开放带来的消极的思想和观念, 对学生的品德养成也产生了负面的影响。网络对青少年阶段的道德教育也形成了一个巨大的挑战, 很多学生面对网络游戏、淫秽文化不能自拔, 给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带来了困难。

(三) 学生本身道德素质偏低, 使得学校德育工作的力度加深

由于职业学校的学生大多是在中考或高考不理想的情况下从事职业教育的学习的。因此, 他们本身的文化素质乃至道德素质总体上来说要低于考上普通中学或高校的学生。他们思想上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文化基础差, 使得自己的进取心不强;社会责任感缺乏, 对他人和集体缺乏热情;没有远大的理想抱负, 生活缺少目标。同时, 他们还养成了一些不良的习惯。而对带有这些不良习惯和思想上有问题的学生进行道德教育, 显然要比其他学生难度大一些, 这就使学校德育工作的难度加深了。

二、提高德育工作成效的对策

(一) 德育内容新颖化

德育内容应该结合当今时代的社会生活, 结合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 打破原来一贯的教材化内容, 力求新颖化。学校在德育内容上, 不仅仅要关注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的学习, 更要关注学生身心的方方面面。帮助学生在青少年时期应付各种思想和心理问题, 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成为一个德才兼备的人。

(二) 德育形式生活化

在德育工作开展的形式上, 也要打破陈规, 突破单一的课堂模式。学校的德育要改变知识教育单一模式, 知识的传授和习得不等于道德的传授和获得。道德知识的学习只是进行道德教育的一个部分, 目的是让学生在理论上对道德教育有一个了解, 而真正的道德教育要关注于实践。道德教育应该追求生活化, 把道德教育融于学生的生活层面, 在学生生活的每个环节对其施以相应的教育。

(三) 加强师德建设。

作为一个德育教师, 本身必须要具有很高的道德素质。未能正己, 焉能正人。因此职业学校的教师必须加强师德建设, 对一些素质不高的教师应该通过再教育的方式, 提高其综合素质, 特别是道德素质的提升。通过师德的建设, 给学生展现一支具有良好素质的教师队伍, 从而达到一个示范的作用。

除了学校层面在各方面落实和做好自己的德育工作以外, 社会和家庭也给该给予相应地配合。作为社会的一员, 应该改变那种只要求“技术”而忽视道德的人才观, 同时也要改变对职业学校的偏见, 把它们和正规普通高校等同起来, 作为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者缺一不可。而作为家庭, 在学生的道德教育方面, 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身为家长更应该以身作则, 为自己的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这样, 在学校、社会和家庭的共同努力下, 才能搞好学生的道德教育, 构建一个和谐的社会。

参考文献

[1]高宏山.浅谈职业学校的德育工作[J].职业技术, 2006 (4) .

[2]王春玲, 王禹.浅析职业学校学生德育教育[J].职业技术, 2006 (2) .

[3]郑姝俐.谈职业教育中的道德教育[J].西昌学院学报 (社科版) , 2006 (12)

[4]宋兴.对职业学校学生加强道德教育的思考[J].新乡教育学院学报, 2005 (12) .

[5]尹义冰.职业学校德育目标的定位与实施[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2 (1) .

我校规范教育收费工作主要成效 篇5

近几年来,我校在规范收费工作方面,校长亲自抓,落实专人负责,推动和做好相应工作,主要成效如下:

一、强化领导,强化管理。

1、成立领导小组。学校成立了财务管理领导小组,制定年度学校财务管理工作计划,明确工作目标和具体工作措施,先后制定了学校财务管理意见,校务公开实施方案,物品采购监管工作的若干规定以及严格控制学校招待费支出的意见,日常管理中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制度严格、管理到位、监督有效。

2、加强检查监督,科学民主理财。我校财务工作做到了公开、公平、合理,始终坚持正确的财务管理制度,在我们学校的显眼处设立了固定的财务公示栏。财务人员和理财小组经常深入班级对学生、班主任及任课教师了解情况,检查他们中有无存在乱收费、乱摊派、乱买资料等现象,并及时予以纠正和指导。

二、健全制度,保障运行。

严格按照上级规定严格收入和收费管理,实施收支两条线管理,在收费过程中严格执行上级核定的收费范围和标准,并出具由省财政部门统一印制的规范票据,杜绝了乱收费现象。学校所有的资金按规定及时纳入单位正式账簿统一核算,由学校财务监管小组定期审查。学校制定了财务预算、财务决算制度财务公开制度,财务监督制度,物品采购制度等。

三、严格结算,全面公示。

1、每学期初对收费情况作一次内部审核,学期结束对学校的各项收入和重大支出作一次全面审计审核。学校经费支出均有一支笔审批、并有相关经手人验收人签字。学校在期初,对面向学生的所有收费项目、收费标准、收费依据、收费范围进行公示,设立投诉、举报电话等。

2、定期召开座谈会、民主生活会、问卷调查、上门征求意见等活动,进一步提高全体师生的思想认识,使他们从内心深处认识到教育乱收费的危害性和严重性。

3、广泛设立电子信箱、举报箱、举报电话,形成检举不良收费行为的信息网络,并力争把那些有违规苗头现象消灭在萌芽状态中。

五、合力创建,卓有成效。

1、积极推进九年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落实情况,切实保障学校各项工作正常有序的开展,没有发生任何一起截留、挪用、挤占、平调教育经费和学校收费收入问题。

2、学校严格执行财务管理制度,实行收支两条线,几年来,没有发生用学校收费资金乱发奖金、津贴、实物或组织公费旅游的现象。

3、学校认真执行有关代收费的规定,坚决杜绝任何教师收取回扣、手续费的现象,严格规范教材使用情况,严格按省定目录选用教材、教辅和教学用书,坚决不许教师以任何名义形式向学生推销统一购买的教辅资料。

教育成效 篇6

关键词:案例分析;学生工作;高校辅导员

职业院校是培养人才的重要阵地,加强和改进高等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增强学生综合素质的强有力支撑,不断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力和凝聚力,全面加强高职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途径[1,2]。辅导员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实施者,大学生的人生导师,是他们日常生活、学习的管理者,是他们忠实的朋友。在当前社会环境讯息万变的情况下,高校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也与以往的显著不同,作为辅导员必须立足平时,针对社会和学生关心的问题,多与学生沟通,才能有效应对各种问题[3]。本文以笔者实际工作中遇到的真实案例,对辅导员在学生工作中的方式方法进行分析。

一、案例概述

张某,女,青海人,系我院***系**专业的学生。应初中同学刘某邀请,趁着清明节放假期间前往刘某实习的地方石门去游玩。张某到了那之后才发现已落入传销的陷阱之中,被传销组织控制。几经周折,终于成功地求救信息发送给家人和朋友,辅导员处,当时已是晚上1点。收到信息后,我们立即打电话报警,但是收到的回复是需要知情人向事发当地派出所报案。由于张某家人远在青海,同时张某对当地情况不熟,无法提供其具体的地址,给搜救工作带来很大的难度。在这种情况下,我将此事向学校报告,寻求进一步的帮助;并安慰张某家人,让他们安排人去石门报警,同时在所提供的地址处守候,等待张某的进一步信息。传销不会害人性命,张某能发出求救信息,表明其行动上还是自由的,收到其具体地址的是极有可能的,到时就是救她出来的时候了,这也让其家人稍稍宽慰了一点。第二天一早,她在武汉这边的叔叔就开车前往石门,在当地警方的配合下,与张某联系,通过位置共享得知其具体位置并成功将张某救出。直到此时,大家才把一直揪着的心放下。

二、案例分析

张某返校后,我找她详细了解事情的经过,觉得此事对我们今后的工作很有启发,很有指导意义。

张某作为一女大学生,在清明节假期独自一人前往陌生的异地去见同学,人身和财产都存在着安全隐患。当代的大学生很胆大,具有一往无畏的精神和态度,但是很单纯,容易受骗上当。刘某是其同学,平时都是QQ联系,放假要求其过去玩显然很突兀。同时她表示在实习,试想大一的学生学校怎会安排实习,显然不合情理。而张某当时全然没有想过,更不用说将这情况反映给老师和朋友了。为了所谓给朋友的面子,害了自己的不在少数。

但是,我们也可以看到,张某也有着她独到的智慧。在发现事情异常的情况下,她能够冷静应对,想出办法将信息传出去,即使在她被救出的前一天,她还能够说再玩两天来稳住麻痹对方,为自己被顺利救出赢得时间和机会。

三、经验与启示

在这个案例中,笔者深深体会到作为辅导员,在得知学生发生突发情况后恨不得马上就把学生救出来的那种紧迫感,还有在得知无法马上救出学生时的无奈感,接到学生电话报平安时感到浑身轻松的愉快感┄┄那种紧张无奈的感觉谁都不愿再来一次,而张某的事情告诉我们,其实这些是可以避免的。因为我校在新生入学后就进行了安全教育,其中就有杜绝传销方面的安全常识,后来我们也通过班会、活动等形式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宣传。因此,张某到那后见到当时的情况,立马就知道自己陷入到传销组织中了。面对传销组织,面对专家的洗脑教育,张某冷静面对,在密切监视的情况下终于找到机会发出求救信息,实属不易。

高校辅导员的主要工作对象是学生,而每个学生的特点各不相同,可能出现的问题也是成百上千。那如何才能将工作做好呢?我认为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

1、做到以生为本,也就是将以人为本的理念用到高校学生管理中。作为辅导员,不经要关注大学生的内心世界,还需要探索和掌握其规律,理解并尊重学生,主动与学生沟通,及时解决学生面临的各种问题,这样才能做学生的知心人。只有如此,学生才会与你交心,才会将其真实的一面展现给你,告诉你他真实的内心世界,才会在他需要帮助的时候想到你[4]。

2、安全问题无小事。针对当前大学可能或已经存在的各种安全隐患进行排查,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要抓住每一个机会,如班会、下寝室等,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宣传,让学生认识到危险,同时学会如何保护自身和他人的安全。但是面对思想活跃的大学生,他们是否能够接受我们的 “唠叨”?笔者认为,除了老师教育外,还应提高学生的自主管理意识,引导他们更好发展,用他们自己的方式进行学习[3]。当然,老师不时将安全问题放在嘴边,在让学生识别危险并采取正确的措施,从而保全自己还是很有效果的,案例中的张某给大家做出了很好的榜样。

3、高职高专院校的学生心理承受能力差,当代大学生是孩子,需要我们辅导员在学习和生活上给予关怀照顾;同时他们也是成年人了,需要我们的理解和支持。在工作中,我们需要相信学生,相信他们有自己的方式和方法,他们能够很好的解决他们所遇到的问题。我们需要做的是帮他们拓宽视野,认清他们面临的形势,鼓励他们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4]。

4、学生工作既有共性,又有个性,需要辅导员耐心细致地帮助他们,爱护他们。做好他们的引路人,提醒他们人生路上可能遇到的一系列陷阱,才能将工作做好,让学生做到有准备,做到有备无患[5]。

只有真正做到把学生工作摆在首位,营造出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爱上学习;深入、耐心地去了解学生的真实情况,切实解决学生面临的各种问题;平时加强学生的安全教育,让学生做到安全放在心中,才能从根本上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朱秀洁.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的现状与展望[J].中国校外教育:

[2]王云.探讨如何构建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J].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3]常大地 程.论新时期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的创新[J].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3,2:1671.

[4]姚晓辉.浅谈借鉴国外高校柔性管理经验 创新我国高校学生管理工作[J].科技信息,2011,(07):572-573.

浅谈幼儿园教育活动成效 篇7

关键词:幼儿园,教育活动,成效

一、如何客观正确地评价幼儿园教育活动的成效 (如何正确评价幼儿园教育活动的成败)

(一) 要看教学内容的选择

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和理解水平, 恰当地选择教育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本身能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 符合幼儿现有知识水平和理解水平, 使幼儿有兴趣学, 愿意主动探索, 才能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

(二) 要看教育活动中教师的语言、口吻、教态是否有吸引力, 能否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使孩子能注意力集中地主动积极参与到教育活动的每一个环节中来, 教师和幼儿要双向互动起来。

(三) 要看教育活动的设计和组织过程中是否能让孩子多种感官参与, 在发现中学习, 在探索中得到知识, 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教师只注重讲授, 一个人讲得再精彩, 学生都只是被动的接收器, 这样的教学过程不能称之为学习。

(四) 要看在教学组织过程中, 教师能否遵循教育规律, 是否能恰如其分地运用游戏的方式、游戏的语言展开教学, 教学思路清晰, 步骤安排合理。面向全体, 尊重每个幼儿的个性和发展需求。

(五) 要看教学方法的运用是否得当, 是否符合孩子的认知规律和兴趣特点, 是否能满足孩子的学习需要, 是否能满足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六) 教具和学习材料的准备是否恰当和充足。由于幼儿具体形象思维的特点, 教学活动中恰当运用具体直观的教具, 不仅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还能调动幼儿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但是教具一定要能为达到目标服务, 不是越多越好, 越华丽多彩越好, 教具的制作和运用一定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 恰当运用。

(七) 教学环境的创设。环境对幼儿的学习发挥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幼儿园教学活动的成效与教学环境的创设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学习交通规则就应该把学习场所布置成城市交通的模拟场景, 表演故事小蝌蚪找妈妈, 就应该创设池塘的环境场景让孩子身临其境, 这样, 掌握知识也就水到渠成。

二、如何提高幼儿园教育活动的成效

明确了影响幼儿园教育活动成效的相关因素和如何正确评价幼儿园教育活动, 那么如何提高幼儿园教师教育活动的成效, 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 不断学习, 丰富自己的文化知识和专业知识

经常向有经验的幼儿园和身边经验丰富的教师学习, 有助于开阔自己的教学思路, 掌握更多的教育教学方法, 提高教学组织能力。

(二) 深入研究教材、理解教材, 把握教材的内容精髓, 为实现教育目标打好基础。

(三) 在把握教材内容的基础上, 反复研究教法, 在备课的时候就预测好使用不同的教育方法有可能带来的效果, 选择出有可能产生最佳效果的方法运用于教育实践。

(四) 设计好教育活动的每一个环节, 围绕教育目标, 一环紧扣一环, 有条不紊地向最终目标迈进。

(五) 课堂教学中善于把握孩子的“脉搏”, 随机应变, 提高掌控课堂的能力, 能尽快找到孩子学习的兴奋点, 始终调动孩子学习的兴趣, 恰到好处地运用游戏的方式开展教学。

(六) 要善于提问。教学活动的组织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提问, 调动孩子思考, 问题要具体, 提问要为教学目标服务, 每一个问题都要有含金量, 能发挥抛砖引玉的作用。

(七) 教学中要不断积累经验, 不断优化教育过程, 同时还要勇于创新, 要敢想, 要把自己的创意和教育科学规律结合, 以取得最佳教育成效。

(八) 认真备课和准备教具及学习材料。备课不仅要备教材还要备学生, 要研究自己所在班级的幼儿, 有的放矢地开展教育活动, 这样才能使教育活动有成效。

参考文献

高职创新教育成效分析与对策研究 篇8

涉及高职创新教育成效的相关研究大致可分为以下几部分:

(一) 高职创新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普遍认为, 高职院校应增加创新教育教师“双师” 比例, 可以从企业引进和聘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或操作技能的专业技术人员充实到创新教育教师队伍中, 使从事创新教育的教师具有丰富的产业经验, 以利于将学校的创新教育与产品研发、 工艺革新等产业内容相结合。 而且, 高职教师的教育观念 (应) 从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向“促进学生学习”转变, 高职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 (应) 从“经验接受型”向“科研创新型”转变。

(二) 高职创新教育教学改革

一种较典型的观点认为:“高职创新教育课程体系与社会就业需求、行业职业岗位标准、国际创新型人才培养接轨”“由企业技术顾问、 高职院校师生、社会教育专家三方面共同确定创新教育课程的目标、 内容、结构、模式”“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适时调整、有效拓展创新课程内容”“增设校企合作课程、加强实践活动课程、嵌入新的创新教育模式课程”。 要 “构建以学生自主活动为基础的教学过程” “鼓励学生多提问题, 善于用不同的组织方式思考,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想象力”“使学生树立 (创新) 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 将一些特殊教学方式引入到高职创新教育中

比较典型的两个案例:一是“将机器人教学作为创新教育课程平台”“把对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贯穿于 (对机器人构成、运行) 等问题的观测和判断、创造和评价、设计和建设的整个过程”, 培养学生各种创新能力。二是将发明问题解决理论 (TRIZ) 引入到高职创新教育中, 开展 “TRIZ理论与创新技术”课程教学, 将TRIZ的理念和思维贯穿到专业课程教学中, 开展基于TRIZ的创新与发明科技活动, 在不具备大规模开展学生创新实践条件时, 此法可以让学生较好地掌握创新的完整过程。

(四) 参与各种类型的创新竞赛

主要侧重于创新竞赛的方式方法, 创新竞赛内容, 学校为创新竞赛营造氛围、制定政策、提供资助等。

上述创新教育研究, 大多面向少量学生, 其成效也只能代表少数学生。 为此, 笔者以浙江省10所高职院校18个专业的331位2014届毕业生为样本, 采用无记名网上问卷方法, 对高职毕业生创新教育成效进行问卷调查与数据分析。

二、高职创新教育现状调查与数据分析

(一) 调研目的

以浙江省2014年高职毕业生为样本, 通过对毕业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责任心、创新能力以及创新成果等创新教育要素的调研和数据分析, 了解当前高职创新教育的成效。

(二) 调研样本说明

目前, 浙江省有高职院校49所, 其中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6所、普通公办高职院校33所、民办高职院校10所, 2014年在校高职生36.3万, 毕业生11.8万。 本次调研的10所高职院校中, 3所为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4所为普通公办高职院校、3所为普通民办高职院校, 学校样本涵盖了高职院校的各种类型。 参与调研的331名毕业生中, 涉及11个工学、7个社会科学共18个专业, 其中工学专业学生218名、社会科学专业学生113名。

(三) 调研方法

本次调研由2014届毕业生以无记名在网上问卷选项上打“√“的方式进行。 无记名方式可使被测者无心理压力, 数据更具可信性。 网上问卷选项打“√“可以方便被试者操作。

(四) 问卷的设计

问卷依据创新教育的内容构成设计选项。 关于我国高职创新教育的内容构成有许多研究, 大致可归纳为三种表述:第一种表述, 创新教育就是在教育的过程中, 以启发、诱导的教育方式为手段, 以激发开辟人的创新意识为核心, 以整体素质的培养提高为载体, 以着力塑造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 第二种表述:“创新教育是全面素质教育的具体化和深入化, 其实质是以加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格的培养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创新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第三种表述:“ (创新人格、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等) 构成创新教育的诸多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制约, 并形成统一的整体。 创新人格是创新素质的基础, 创新意识是创新素质的核心, 创新能力是创新人格、创新意识的综合表现”。 综合以上三种表述, 我们将创新教育的内容归纳为8项指标:指标1, 是否具有好奇心和探究兴趣;指标2, 是否具有创新责任感;指标3, 对开发新产品、 改革新工艺是否具有百折不挠的精神;指标4, 是否具有创新思维能力;指标5, 是否具有创新想象能力;指标6, 是否具有创造性的计划、组织与实施某种活动的能力;指标7, 是否参与了创新项目的设计、组织与实施;指标8, 是否已经获得了新产品、 新工艺等创新成果。 8个指标的每项内容有三种答案:无、有、强烈 (或很多) , 分别得0分、1分、2分。 每份问卷的得分在0-16分之间。

(五) 数据分析

1. 高职毕业生创新教育成效总体情况与分析

归纳331份问卷, 以分数为横坐标, 以对应得分的学生数为纵坐标, 显示被试学生创新教育成效情况分布如图1所示。得分在1-3分的学生17名、占总人数的5.1%, 这些得分接近于零的学生一般缺少好奇心, 缺少想象力, 缺少创新责任感, 也缺少创新的实践活动, 他们的创新教育成效几近于零。得分在4-10分的学生264名、占总人数的79.8%, 这一分数段占被试学生的大多数, 这些学生大多具有好奇心, 有一定想象能力, 在校期间也参与过创新实践, 得分不高的原因, 或是在创新实践中发挥不够, 或是参与创新实践的次数少, 或是缺乏顽强的毅力和拼博精神, 因而缺少创新成果。得分在11-16分的学生50名、占总人数的15.1%, 这些学生有一定创新天赋, 创新意识强, 创新责任心强, 具有较强的创新毅力, 许多人直接参与了创新研发, 取得过创新成果。

2.创新教育各要素成效分析

由于84.9%的高职毕业生的创新教育成效不够理想, 必须弄清楚这些学生在创新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为此, 我们将问卷选项分为“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创新成果”三部分, 其中, “创新精神”体现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责任性、创新拼博精神, 是属于学校对学生引导、 培育和养成的创新教育精神层面的内容; “创新能力”体现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想象、创新设计、产品制造等方面的能力水平;“创新成果”反映创新教育的显性效果, 一般而言, 创新成果多, 则创新教育成效明显, 创新成果少, 则成效不理想。 为获得三方面指标数据, 将8项指标进行如下处理:第1-3项归及“创新精神”要素, 第4-6项归及“创新能力”要素, 第7-8项归及“创新成果”要素, 由于涉及三部分要素的项目数分别为3项、3项、2项, 各要素总得分不同, 为此对“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创新成果”三部分得分作以下处理:第一步, 将问卷第1-3项得分数相加后除以6, 第4-6项得分数相加后除以6, 第7-8项得分数相加后除以4, 经过这一处理后, 各部分分值均在0-1之间;第二步, 将331份问卷中三部分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创新成果”分值取平均值, 得三者分值的比较图如图2所示。 “创新精神“、“创新能力” 两个要素的分值为0.5634和0.5614, 都不到0.60, 说明创新教育的效果不理想, "创新成果"的分值仅0.3127, 比前两者更差, 反映出毕业生的创新成果严重缺少。

三、对策与建议

为提高创新教育成效, 弥补目前创新教育中存在的不足, 提出如下对策与建议。

(一) 选择合适的企业作为创新教育的合作平台

选择合适的企业作为高职学生创新平台是高校院校开展创新教育与创新实践的基础要素。 怎样选择合适的企业呢? 需要从以下几方面考量:

一是有利于选择实用性好的创新项目。 对于高职学生而言, 理论创新与高技术创新难度较大, 选择新产品开发、新工艺革新不但容易实现创新, 而且容易将创新成果通过企业转化为生产力, 产品实用性好, 容易在短期内产生经济收益。

二是能够借助企业的创新研发资源。 包括与研发产品相关的技术资料、研发产品的市场需求、研发产品的性能指标等信息资源, 企业技术人员以及他们的研发经验等人力资源, 研发新产品的实验设施设备与实验耗材等实验资源。 企业所拥有的这些资源具有实时性、应用性的特点, 许多资源学校难以提供。

三是有利于产教融合。 师生在企业参与创新项目研发, 不但在形式上可以实现生产、科研、教学、实践一体化, 在内容上也可以将企业生产的各种产品以及已经研发的新产品的技术技能和工艺知识融入教学中, 如果能够长期合作, 融入的内容还可以做到与时俱进。

四是有利于学生顶岗实习。 师生参与开发新产品的过程, 也是学生在企业顶岗实习的过程, 学生通过学习产品技术、性能、生产工艺、制作流程, 了解市场销售情况、用户反馈信息、产品售后服务等, 这些工作可以让学生在多个岗位上实习, 掌握多种职业技能。

(二) 如何在企业开展创新实践

一是学校构建合作框架。 框架应体现校企合作共同开发创新项目的全部内容, 体现学生应完成的研发任务以及为完成任务所需的在企业学习、实训、实习的方式方法和内容, 体现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所需要的平台资源和信息资源, 体现所需制定的在科技创新、教育教学、生产实践方面校企合作的协议内容。 框架既应有总体构想, 又应有计划、步骤、措施。

二是以企业产品研发为基础选择创新内容。 创新产品的选择应遵守市场需求和创新实力两者相结合的原则, 市场前景好但营利效果差或是创新难度大的, 不适合高职院校和中小微企业;市场前景一般但具有一定利润空间且创新难度适中的可以作为首选产品;很少存在市场前景好、利润空间大、创新难度又小的情况。 创新产品的选择还要考虑企业的生产能力和生产规模, 有些产品企业可以独立制造, 大多数产品需要多家企业合作生产, 因而要分析企业周围的产业环境和产业集聚状况。 力争选择营利能力具有短效性与长效性相结合且侧重于短效性的新产品, 使企业在生存与发展两个方面都能兼顾。

三是制定校企创新合作协议。 校企之间一般从企业最关心的创新合作开始, 在合作之始, 应根据企业自身的发展和新产品开发新工艺革新需求和学校的基本情况, 确立创新成果的目标预期, 在研发时间、合作内容、合作形式、人员配备、成果归属、资助经费等方面建立完成的计划, 明确合作要求、实施步骤以及应承担的责任与义务。

四是师生共同参与创新研发。 企业为创新研发提供平台、各种资料和设施设备, 企业技术人员提出需要开发产品或是改革工艺的性能指标, 参与设计、研究、制作、检测等;学校教师作为技术创新研发主体, 承担外形设计、材料分析、性能改进、功能扩展、工艺革新等;学生作为参与者, 承担资料收集与数据分析, 样品制作与性能测试, 新产品的初期生产、销售、售后服务、用户意见收集与整理等。 企业、学校对创新研发工作制定各种管理制度和奖励措施。

五是将校企合作从科技创新幅射到教育教学的其他领域。 参与创新项目研发可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但校企合作不应仅仅局限于创新项目, 随着创新项目的开展, 学生还可以围绕创新实践在企业开展技能训练、顶岗实习、职业素质养成等多种职业内容, 使学生的整体职业能力得到提升, 为毕业后在企业工作奠定职业知识、职业技能、职业素质基础。 奠定好职业基础又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研发新产品、 改革新工艺, 帮助学生提高创新能力。

上述五项内容可以交叉进行, 不断重复, 以使创新实践持续地在企业开展, 学校也可以为企业培养创新型高职人才。

3. 以创新成果的产业效应作为创新教育的衡量指标

创新成果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研发获得的, 研发的过程也是创新教育的育人过程, 成果的大小可以体现育人的成效。 作为新产品新工艺等创新成果, 成果的价值可以通过市场来衡量, 市场效应好, 成果价值大, 表明学生创新方向正确, 创新意识敏锐, 创新能力强, 拼博精神好。 创新成果数量多, 表明学生创新经验丰富, 创新习惯养成好。 以创新成果的产业效应作为创新教育的衡量指标具有较好的可操作性, 企业一旦获得创新成果会很快投入市场, 快速获得经济收益。 正是这一特点, 学校能够在短期内对学生的创新成果进行价值估算。

参考文献

[1]苏锡锋.高职创新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黑龙江高教研究, 2004 (9) :51-52

[2]毛全有, 周纯江.高职创新教育的思考与实践[J].成人教育, 2012 (5) :38-39

[3]胡清, 易飚.基于校企融合的高职创新教育课程体系构建[J].教育与职业, 2014 (2) :117-118

[4]祝勇仁, 王循明.论高职创新教育与人才培养[J].当代教育论坛, 2010 (11) :99-100

[5]仲照东, 李益明.机器人教学与高职创新教育[J].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 (3) :64-67.

[6]许德志, 熊威.将TRIZ引入到高职创新教育中的研究与探索[J].沈阳工程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0 (1) :93-95.

[7]李大公.创新教育内容的构建与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 2002 (2) :63-64.

[8]叶国灿.浅议高校创新体系的构建[J].教育发展研究, 2004 (2) :54-56.

教育成效 篇9

一、强化欣赏美的教育,让孩子感受到美

在幼儿美术教育中,教师要重视欣赏教育。美术欣赏就是指导幼儿运用自己的一些基础经验,进一步感受与体验美术作品,从而实现美的感悟这样的目标。教师要善于抓住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结合教材内容实际组织教学活动,开阔幼儿艺术视野。

1. 运用讲解分析提高幼儿的理解能力。

幼儿年龄较小,在对幼儿进行欣赏教育的时候,教师要发挥讲解的主导作用,让幼儿对作品的意境与主题加深理解,达到“人画合一”的境界。如在教学《大碗岛的星期天》内容时,我要求幼儿开展想象,将自己想象成为作品中的人:躺在绿油油的草地上……哦,舒服啊……旁边有一些人……通过这样的讲解与引导,让孩子们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让他们对作品的感悟进入到更深的层次,以此来逐步提高他们的理解力。

2. 运用师生互动提高幼儿的鉴赏能力。

在幼儿美术教育中,教师一定要注意保护幼儿的学习积极性,让幼儿在课堂中具有更多的发挥空间,以师生互动的形式来丰富课堂教学过程,尤其要注意激发幼儿的想象力,提高幼儿鉴赏能力。例如在教学《水族馆里的游泳者》内容时,我引导幼儿对作品进行观察感悟,然后将自己不清楚的地方提出来,老师予以解答或是由其他幼儿补充回答,有幼儿问:“绿色是水草吗?”“中间的是人吗?”老师注意解释,让幼儿加深了对作品的了解,提高了鉴赏能力。

3. 运用观察比较提高幼儿感悟能力。

在幼儿美术教育中,运用题材不同内容进行观察比较引导,或者相似题材不同表现水平的比较,有助于幼儿增强对美的感悟能力。例如我就尝试运用色彩明快、饱满奔放的作品与色彩朴素、婉约清新的一些作品进行比较教学,让幼儿来观察分析两幅作品之间具有怎样的不同之处。幼儿通过这样鲜明的对比,都能够说出一些观点,如颜色好看、图案复杂等,通过这样的手段有效提高了幼儿的感悟能力。

二、强化发现美的教育,让孩子接触到美

在幼儿美术教育中,教师不仅要善于引导幼儿欣赏美术作品的美,而且要充分整合教学资源,发掘学习生活中美的因素,让幼儿感受到美的无处不在,尤其是通过引导幼儿发现生活中的美,与美的事物亲密接触,增强美的享受。

1. 引导幼儿热情观察自然。

在生活中,有许多美的元素,如艳丽的色彩,协调的搭配。我在美术教育中,充分突破课堂教学的限制,让幼儿走出课堂教学的限制,走出时间与空间的制约,到生活中感受美。如教室前面就是小区的大花园,为了让幼儿增加美的接触感知体验,我将幼儿带进花园,细致观察,幼儿在鲜花、小草、大树之间呼吸新鲜空气,感悟着自然赋予的美景,我再加以引导:“哪些花儿漂亮?为什么?小草的颜色好看么?”等等,提升幼儿对自然界美好事物的感知体验,让幼儿充分接触到美。

2. 引导幼儿热情观察生活。

在幼儿学习生活环境中也有许多美好的资源,教师要加以整合利用,引导幼儿进一步感悟,提高对美的发现能力。例如,我引导幼儿观察班级里面最好看的景物与色彩,幼儿兴趣盎然,纷纷细心观察教室环境,踊跃发言,有幼儿认为桌布色彩明快,有幼儿认为花瓶摆放位置与教室布置较为搭配,也有幼儿认为墙壁的粉红色彩感觉温暖,等等。通过引导幼儿观察生活环境,帮助幼儿加深了对色彩、布置等方面的感受能力,提高了幼儿对美的发掘能力。

3. 引导幼儿热情观察同学。

幼儿每天穿着的各种色彩艳丽、式样丰富的衣服也是我发掘的美育资源之一。我一方面引导幼儿观察同学身上衣服的颜色,并说一说自己喜欢哪一种颜色,另一方面进行深化与提升,引导幼儿观察分析衣服颜色搭配之间的协调问题,让幼儿对于色彩搭配具有进一步的认识,同时提高了幼儿对色彩搭配的理解能力,有助于幼儿美术素养的提升。

三、强化创造美的教育,让孩子创作出美

幼儿美术教育要全面完成提升幼儿美术鉴赏感悟能力和表现能力的目标,教师要充分运用手工、绘画等表现途径,对幼儿进行创造美的能力培养,提高幼儿对美进行内化吸收并表达出来的能力,提升美术素养。

1. 提高绘画想象空间。

在指导幼儿进行绘画的教学环节,我一方面按照教材内容要求进行教学活动的组织,另一方面放飞幼儿的思维,让幼儿具有想象的艺术空间,鼓励幼儿创新,培养幼儿的艺术表现力和想象力。如在指导幼儿绘画“我的家庭”主题内容的时候,我要求幼儿不局限于家中现有的家具和电器,大胆思维,融入丰富的想象内容。有的幼儿甚至在自己房顶上加上了飞船,在家中设计了机器人,这样的活动有效拓展了他们的思维空间,实现了艺术美与想象美的完美统一。

2. 注重手工表现手法。

手工制作也是表现艺术美的重要途径,我在指导幼儿开展手工制作的过程中,对作品融入美的因素。如在教幼儿折纸的时候,我要求幼儿对作品进行丰富的命名活动,一艘小船、一朵花儿,不仅是一幅美术作品,而且是幼儿一个梦想的寄托,一份心愿的祝福,指导幼儿创造美、表现美,有效提升了幼儿的美术素养。

3. 补充地方特色内容。

为了进一步幼儿在美术教育中的创作能力,我大胆融入富有地方特色的美术教学内容,让幼儿掌握更多的表现美的途径与手法。如“芝麻粘画”是本地区幼儿美术教育的特色,对此,我补充了这一部分内容,引导幼儿运用黑白芝麻与胶水,在硬纸板上进行粘贴画操作,幼儿兴趣被有效激发出来,创作出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充满童趣的作品,虽然还显得较为稚嫩,但是无不凝聚了幼儿对美的感受,表现力较为丰富,有效培养了幼儿创作美的能力。

综上所述,在幼儿美术教育中,教师一定要立足幼儿特点开展教学活动,充分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培养感悟与表现美的能力,促进幼儿美术素养的提升。

摘要:在幼儿教育教学工作中, 美术是非常重要的学科, 强化美术教学工作可以有效提升幼儿的审美能力, 拓宽视野, 感受生活的美好, 增强领悟美、感受美、发掘美、表现美的能力, 从而实现陶冶情操、提升艺术修养的目标。在幼儿美术教学工作中, 作者立足幼儿身心发展与教材内容特点, 注重理念创新, 强化教学方法改进, 有效提升了教学成效。

教育成效 篇10

一、规模空前, 覆盖面广, 类型多样, 突出农村

中西部地区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项目 (以下简称“中西部骨干教师项目”) 遴选43所高等院校采用集中培训方式, 对中西部地区7750名以农村为重点的中小学骨干教师进行50学时的培训;援助边境民族地区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项目 (以下简称“边境骨干教师项目”) 委托东北师大、陕西师大和西南大学等部属师大采取“送培到省 (区) 、集中培训”方式, 分别对内蒙古、宁夏和贵州的3000名中小学骨干教师进行50学时的培训;中西部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远程培训项目 (以下简称“中西部远程项目”) 委托中央电教馆、中国教育电视台和中央电大采取卫星电视播放、网络在线研讨和集中辅导答疑相结合的方式, 组织对中西部100个县25万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科教师进行30学时的培训;普通高中课改教师远程培训项目 (以下简称“高中课改远程项目”) 采取网络自主学习与网上网下集中研讨相结合的方式, 组织对2009年新进入高中课程改革实验的河北、内蒙古、湖北、云南四省 (区) 8万余名高中教师进行50学时的专题培训, 等等。援助地震灾区中小学教师培训项目 (以下简称“援助灾区项目”) 委托有关高校采取集中培训的方式, 对四川、陕西、甘肃等地震灾区的1200名中小学教师进行50学时的专项培训。

二、整合资源, 优化内容, 创新模式, 改进方法

1. 整合资源, 精心组织专家团队

充分调动整合全国优质资源, 组织有实践经验、有水平的师资力量组织实施培训, 建立项目首席专家制。“中西部骨干教师项目”明确要求中小学教育教学一线特级教师和优秀骨干教师不低于50%, 省域外高水平专家和优秀教师占到1/3以上。“边境骨干教师项目”面向全国选聘专家和一线优秀教师, 其中中小学特级教师和优秀教师不少于70%。

2. 优化内容, 突出培训针对性

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强调按需施训、量身定制。“中西部骨干教师项目”以问题为中心, 以案例为载体, 着重提升骨干教师教学能力和专业化水平。“边境骨干教师项目”突出解决边境民族地区一线骨干教师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优化课程模块设计。“高中课改远程项目”和“中西部远程项目”紧密配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针对实施新课程面临的主要问题开展培训。“培训者项目”围绕“有效教师培训”主题, 坚持专题学习与案例研讨相结合。“体育艺术项目”针对中西部体育艺术教师实际需求, 以提高教学能力为重点, 同时强化教学技能训练。“援助灾区项目”除继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外, 重点帮助灾区教师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和拓展学科知识。

3. 创新模式, 提高培训效益

采用集中培训、远程培训、对口支援、送教上门等多种形式组织实施培训。“中西部骨干教师项目”在教育部统筹规划组织和有关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积极配合下, 遴选高水平大学采取“集中培训”和“送培到地 (市) ”的方式组织培训。“高中课改远程项目”进一步加强辅导者培训、远程辅导答疑和学员管理考核环节, 探索形成“课程资源开发——网络技术服务——远程教学辅导——专家学员互动”一体化的网络远程培训模式。“知行中国项目”采用骨干教师先期集中研修与大规模远程培训结合, 学员在岗实践与在线研讨和跟踪指导相结合, 建立教师、学生、家长联系交流的“三人行”网络平台, “学思结合, 知行统一”, 深受广大学员欢迎。

4. 改进方法, 突出互动参与

重视经验交流, 注重教师参与, 培训针对性和实效性强。“培训者项目”采用参与式培训、专家讲座、案例引领、任务驱动、网络交流和行动研究等多种形式, 切实提高培训者组织实施培训项目, 有效进行教师培训的实际能力。“援助灾区项目”充分利用活动传递心理辅导技巧, 同时布置研修任务促进学员与实际工作紧密结合。“体育艺术项目”采用教师讲授与学员互动、专业知识与教学技能实践、专题讲座与个案分析、团队汇报与现场观摩、课内教学与课外活动结合等, 为体育艺术教师提供学习交流的机会和平台。

三、创新机制, 完善管理, 加强评估, 保证质量

1. 完善项目管理机制

“国培计划 (2009) ”项目办下设“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和“知行中国——中小学班主任教师培训”三个子项目执行办, 承担具体实施工作。同时建立了承担院校领导、学科主持专家和项目管理团队分工负责的管理机制。远程培训项目组成“省—市—县—校”四级组织管理团队, 依托县级教师培训机构, 保证培训落到实处。

2. 健全评审和监管评估机制

一是健全项目招投标答辩评审机制。如“中西部骨干教师项目”和“培训者项目”采取招投标方式, 经过公开、公正、严格的申报和答辩程序, 确定承办单位。二是加强项目监管和评估。建立项目网络信息管理网站, 采取过程评估与结果评估相结合, 实地调研评估与网络匿名评价相结合的方法, 确保培训质量。三是完善项目经费管理制度。研制项目经费开支标准和管理办法, 严格拨款程序和预决算审核, 确保专款专用, 提高经费使用效益。

3. 探索项目之间的有机结合

“中西部骨干教师项目”和“培训者项目”采用联动机制, 各地承担“中西部骨干教师项目”培训任务的培训者作为学员先期参加“培训者项目”, 再参与组织实施中西部骨干教师项目, 增强了培训效果。

四、示范引领, 成效显著, 推动改革, 影响深远

1. 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

一是培训了一大批“种子”教师。学员们纷纷表示, 作为骨干教师, 将在实施素质教育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积极进取, 在岗位上发挥专业引领和示范作用, 使更多的一线教师受益, 扩大培训在更多的学校和课堂教学中的影响。二是开发了一大批国家级优质教师培训资源。各地通过卫星电视光盘刻录、网络资源下载、实况录像等多种方式进一步扩大优质资源的覆盖面, 在各地培训中运用, 促使国家级培训效益最大化。三是探索和创新了有效的教师培训模式和方法。“国培计划 (2009) ”在培训理念、培训内容、培训模式、培训方法、培训组织管理和培训评估等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 积累了有效培训的经验。

2. 促进了教师素质的提升

培训效果受到参训教师的充分肯定, 显著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专业化水平。据问卷及网络匿名调查统计, 学员对项目的整体满意率平均达到93.7%。许多参训学员表示:“这是参加过的最好、最有成效的一次培训”。

3. 推动了教师教育的改革

中航一集团先进性教育见成效 篇11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线推动全局工作。中航一集团是第一批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单位之一,是国资委所属特大型企业,它为我国航空事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记者在会上了解到,中航一集团第一批先进性教育活动单位,牢牢把握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条主线,以主线推全局,使广大党员抓住这条主线努力锻炼成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坚定实践者,并把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引导到发展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和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上来。

通过教育与自我教育,解决信心信念信任问题。中航一集团通过各种形式的座谈会,广泛听取意见和建议;坦诚谈心,增进感情,了解职工所思所想;通过发放不同形式的问卷调查等方式掌握了当前部分党员信念不坚定,对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信心不足,对航空工业发展前景信心不够;部分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意识淡薄,群众不满意;部分党员组织纪律观念淡薄,损坏了党员形象,没有起到党员的模范作用等突出问题。第一手资料,在教育中做到有的放矢,面对问题和意见不回避,而是通过加强学习,开展不同形式的教育和自我教育活动加以解决。通过组织开展“革命历史题材老影片回放”和党员干部参观革命圣地西柏坡、抗日战争革命纪念馆等活动,使广大干部党员重温了革命先辈流血牺牲的英雄事迹,鼓舞和坚定了党员信念。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创造性地提出:先进性教育活动与完成科研生产任务相结合,与企业创新和企业文化建设相结合,与创建“四好班子”相结合,与企业精神相结合的“四结合”学习内容。采取集中学习与分散学习相结合。组织讨论与个人自修相结合的学习方式组织学习;采取分层次要求、属地化管理的工作模式,让参与先进性教育的同志达到100%的全员学习教育。通过作主题报告会,提高干部党员先进性的认识水平。例如贵航集团先后举办了“学模范人物,争当优秀党员”为题的事迹报告会,举办了“发扬山鹰精神,再创新辉煌”为主题的“山鹰”报告会,使“先进典型”和“先进模范”成为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学习的榜样。一航一飞院利用企业自有资源,大力宣传“飞豹”精神,并编写了20万字的《飞豹人的故事》,利用宣传“飞豹人”的故事,激发了干部职工的工作激情,让广大员工感受到英雄就在身边,成为广大干部员工学习的榜样。一航庆安公司孙昌民同志视产品质量为生命,不接受不合格产品,不生产不合格产品,不转交不合格产品,不隐瞒不合格产品是他工作的准则。长期以来他舍小家顾大家,在平凡的岗位上履行着共产党员的神圣职责,用自己无私的奉献和行动诠释了共产党员的先进性,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通过学习教育广大党员从自身找原因、找问题,从而改正缺点争当模范。西航公司提出保持党员先进性的具体要求是:“胸怀远大理想,紧跟时代步伐,奉行敬业爱岗,发挥先锋模范,敢于学习思考,提高文化自觉,服务职工群众,具有优良品质”。结合各项任务对党员干部提出了:一做坚持深化改革的参与者,二做提升管理水平的积极推动者,三做提高工作技能的先行者,四做丰富和更新知识的积极倡导者,五做完成重点型号任务和其他各项任务的佼佼者。开展了“做敬业诚信的模范,做打造精品的模范,做服务用户的模范”三模范活动。

切实解决实际问题,让员工满意。中航一集团在先进性教育活动中,什么问题突出就解决什么问题,一切从实际出发,让职工群众实实在在得到实惠。例如:中航技总公司针对在“三改”(公车、医疗、住房)制度改革过程中,离退休老干部和部分青年职工反映对他们的利益兼顾不够、对困难解决不力的问题,公司党政领导组织相关部门认真研究,制定措施,落实责任,为老干部发放了补贴,为单身青年职工联系租住房屋等。西航公司领导班子成员深入基层,与党员职工群众“零”距离接触,“零”距离谈心,求真言、真批评、真意见,针对有的单位提出带薪休假、工伤、女工产假等存在的不规范的问题,公司立即对有关制度进行了重新制定和修改,出台了一系列新制度如《工伤保险实施办法》、《劳动合同管理办法》、《职工假期待遇暂行规定》等,并结合职代会通过,保护了职工利益调动了职工的积极性,促进了公司和谐发展;针对职工反映用水难问题,一方面要求相关部门采取临时措施保证用水,又加快“军调”与技改中供水管网设施的改造进度,针对供水设备老化,制定了长远的改造规划,以彻底解决职工生活用水问题;针对职工对医保问题、住宿公积金、养老保险、失业保险等实际问题有疑惑有意见,一方面加强了宣传力度,要求各级干部做好政策宣传解释工作,另一方面利用厂报、电视、广播深入仔细地对相关法规政策进行宣传,真正落实到实处,让群众满意。西航公司副总经理李强在征求意见过程中了解到工资质量管理处和检验处在机构调整后存在职责不清、分工不明的问题,马上召集两部门干部开会,帮助他们分清职责、并限期改进工作作风;公司总会计师宁福顺在开座谈会听取意见中,针对基层反映公司对资金管理过死的问题,专门召开财务部门干部会议,研究怎样才能做到对资金管而不死的问题,提出了对有关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的方法等。做到了坚持先进性教育活动与推动工作“两不误、两促进”。

巩固教育成果、建立长效机制。先进性教育活动在中航一集团已初见成效。为了把先进性教育活动中的成功做法和经验用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坚持下来,把先进性教育活动取得的成效和创造的经验转为经常之举,确保党员长期受教育、永葆先进性。中航一集团的做法是:一、重申了党委中心组、党支部学习制度,明确党支部每月理论学习两小时,并进行学习情况登记,作为支部考核指标;二、建立每个党员对照机制,根据在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制定的本岗位党员标准,每季度召开一次党员对照会,进行对照检查,接受群众监督;三、明确支部工作的监督机制,每半年进行一次群众满意度测评;四、建立党员干部监督考评激励机制;五、进一步完善干部管理制度。

中航一集团领导在培训会上,还对第二批开展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单位提出了要求:一是超前部署、周密策划、做好准备工作;二是建立健全有效的工作保障机制;三是各级党委充分发挥支部在教育活动中的作用;四是让先进性教育活动同推动当前工作紧密结合起来,真正做到“两不误、两促进”。

教育成效 篇12

一、强化思想教育, 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

笔者在教学中发现, 许多学生进入中专校以后, 首先产生的感觉不是思考怎样好好学习, 将来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需要, 而是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 感到自己在初中三年之中学习非常辛苦, 现在应该适当放松一下。笔者着在上数学课的时候, 学生打瞌睡的有之, 玩手机的有之, 看小说的有之, 真正认真听讲的学生不到一半。针对这样的情况, 笔者在全班学生之中开展了一次“我来中专校干什么”的主题大讨论活动, 笔者首先列举了学生在数学课上出现的种种不和谐现象, 让学生来讨论, 自己来到中专校的目标是什么, 如果仅仅是睡觉、打游戏, 那么完全可以在家里, 根本不需要父母花费金钱将自己送到学校, 让学生对自己的目标定位具有清醒的认识。紧接着, 笔者向学生阐述了数学学科在社会经济发展方面的重要作用, 让学生在端正自己学习态度的同时, 增强了对数学学科学习的重视程度, 激发了学生数学学习兴趣。

二、发挥主体作用,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中专生的年龄、身心发展水平与高中生同步, 已经具有了较为独立的思想, 对数学学习活动的参与热情以及愿望也更加强烈, 教师此时如果还是采取单项灌输的教学模式, 可能会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低下, 甚至产生逆反心理, 降低教学成效。笔者在数学教学中, 注重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 在数学教学中成功实施了“合作探究教学法”, 有效提高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投入程度, 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提高了教学成效。首先, 笔者结合学生的学习习惯, 将教学环节进行前移, 充分发挥课前预习活动的重要作用, 向学生出示预习提纲, 要求学生在新课教学之前进行独立学习, 将基础性知识掌握在课前, 并将自己预习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总结出来, 由数学课代表统一进行汇总, 笔者将这些反馈信息有机融入到教学活动的设计调整之中, 增强教学活动的针对性成效。在课堂教学环节, 笔者不再将问题直接讲解出来, 而是引导学生通过自己以及与学生相互合作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在例题的讲解过程中, 笔者设计出多个思考题, 让学生进行分组研究讨论, 进一步发挥学生的潜能, 凡是能够让学生通过自身努力来完成的教学内容, 笔者绝不讲授, 只有将笔者巡视学习小组过程中发现的共性问题予以整体点拨, 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成效。在学习汇报环节, 笔者安排各个小组学生进行回答、板演, 其他小组的学生进行补充、纠正, 并启发学生认真思考其他解决的途径, 寻求一题多解的方式, 以此来拓展学生思维空间, 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三、结合专业内容, 注重提升实践运用水平

和普通高中的数学教学内容不同, 中专校的数学教学内容更加注重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如果教师还是将主要着力点放在单纯的运算能力和运算技巧训练上面, 角色定位就不够准确。笔者在数学教学中, 将其定位成专业课程的基础课、工具课, 立足于为学生提供将来适应岗位需求所必须的数学基础。本着这一教学理念, 笔者除了对学生强化数学思想、思维方式的教学之外, 还将各种数表、计算器以及计算机软件作为数学教学的补充内容, 让学生在教学训练中熟练掌握这些工具手段的运用, 提高学习成效。如在学生认为较难的不定积分内容教学中, 笔者注重教会学生怎样正确使用积分表, 还指导学生使用数学软件包, 以电脑手段来解决导数、积分以及解积分方程等复杂的数学问题。此外, 笔者在数学教学中, 还紧密结合学生主攻专业的内容, 将一些专业知识与数学教学有机结合起来, 在数学教学内容设计上, 以学生学习专业区域范围之内的问题作为研究的载体, 在解决教学问题的同时, 也同步培养了学生的专业运用能力, 提高了数学教学的理论结合实践水平。

四、拓展教学空间, 构建数序立体教学模式

在中专校数学教学中, 教师不能够仅仅局限于课堂教学活动, 要能够进一步拓展教学空间, 有效整合各种有效的教育教学资源, 提升教学成效。笔者在教学中, 首先充分发挥课外兴趣组织的作用, 针对学生的学习兴趣爱好, 将对数学学习有兴趣的学生组织起来, 开设研究小组, 教师经常性进行指导活动, 满足学生的差异性学习需求。其次, 学科竞赛活动也是笔者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深化教学成效的重要途径, 结合教学进度安排, 定期举行有关数学知识方面的竞赛活动, 以赛促学, 提高学生在数学学习方面的兴趣。此外, 笔者还注重在班级学生之间倡导互相帮助, 要求小组之内的学生互相帮助, 共同提高, 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开展学习竞赛活动, 在学生中营造浓厚的竞争氛围, 让学生在你追我赶的浓厚氛围中提高学习成效。

综上所述, 在中专校数学教学中, 教师一定要潜心研究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 以及结合学校培养目标定位, 思想教育和方式创新并举, 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优化教学过程, 提升数学教学成效。

上一篇:煤矿井下防静电措施下一篇:“顺句驱动”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