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深情(共3篇)
生命的深情 篇1
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一表达交流”版块中黄国方的《父亲》在叙述上相当质朴, 和朱自清的《背影》有异曲同工之妙。同样写父亲, 同样写家长里短, 生活琐事, 却能打动人心, 这不能不归功于作品中细节描写的力量, 还有对父子亲情的艺术化处理。
文中的父亲是一个地道质朴的农民, 没有多少文化, 更没见过什么世面, 甚至可以说是土得掉渣, 长久以来的乡村劳作让他和身外的世界, 特别是和城里的世界渐行渐远。所以, 一来到儿子在城里的家, 就和儿媳、孙子在相处上表现出巨大的不适, 这种不适是多方面的, 但主要表现为生活习惯上的冲突, 比如父亲的不太讲卫生啊, 随地抖烟灰啊, 衣着不讲究啊, 这些都是儿媳包括孙子接受不了的, 这就是为什么孙子不让爷爷亲, 还有儿媳总是看不惯父亲, 对父亲充满怨气的原因。
这种生活习惯上的冲突, 究其根源, 是一种文化观念或者说是城市文明与乡村文明的冲突, 生于斯长于斯的黄土地上的子民, 其实也没有那么多的讲究, 若是放眼随处可见的乡村, 那些所谓的缺点, 又何尝不是一种再自然不过的人人如此的生活方式?故错不在父亲。但儿媳就不懂得包容和忍让, 她全然忘却了父辈固有的尊严和子辈应有的孝道。儿媳没有尊重老人, 更没有孝敬老人, 而是冷语相加。面对这一切, 父亲选择了承受, 甚至是一种错位的恭谦和忍让。父亲的隐忍并不代表他就没有自己的想法, 那一晚他辗转反侧失眠了, 他一定想了很多, 为了不让儿子夹在中间为难, 为了这个家的和睦, 他继续选择沉默。
如果作者就在这个时候写父亲悄悄离去, 那我们读者眼里的父亲就是一个一切为了儿子着想, 为人厚道隐忍的父亲, 这样的形象也许并算不得高大。作者的高明之处就在于:一方面他继续写妻子对父亲的不解和反感, 为后文情感的抒发不断蓄势, 让行文不断生出波澜;另一方面他把着墨点放在父亲身上, 着力叙写此情此景下的父亲的言行举动, 抓住再平常不过, 却又非常典型的事件, 以及事件中的细节去塑造父亲的形象。
面对妻子的看不惯, 父亲像个做错事了的孩子, 更像个传统意义上的仁爱的慈父, 他没有抱怨谁, 而是悄悄出门为儿子、儿媳还有孙子买补品, 拿出攒了3年的5000块钱递给我, 这就和《背影》里父亲艰难地爬月台为儿子买橘子的情形有着高度的契合。背影里的儿子一开始对父亲的关怀是厌烦甚至是公然拒绝的, 从公然拒绝到偷偷被感动, 这才构成了作品完整的“意脉”, 没有这样的转折, 凸显不了人性的深度, 没有这样的对比, 增色不了父亲的形象。同样, 作者写父亲买补品, 给自己钱, 再写父亲执意离去, 前后文之间才构成了一个相当曲折但完整的“意脉”, 这样的“意脉”流动, 正是父亲形象逐渐清晰起来的过程, 这样的着力对比, 也是作品主题逐渐得以彰显的过程, 原来, 父辈和子辈之间的爱是相当隔膜的, 这是普遍的规律;父辈对子辈的爱是天底下最无私最不计回报的, 这是永远的事实。所以, 当“我”弯腰为父亲开车门的那一瞬间, 父亲才会说自己是全村最幸福的人, 他压根就没有想到要得到儿子的馈赠和回报, 哪怕是儿子的一丁点的回报都会让他感动幸福得落泪, 而这, 又让做儿子的“我”情何以堪?“我”的百感交集, 既有对父亲默默无私付出, 默默承受委屈的情意胸怀的敬意, 也有对妻子言行所为的失望伤心, 更有对自己没有尽到儿子孝道和责任的自责和歉疚。
父爱如山雍容沉稳, 母爱如水渊远绵长, 他们奠基了我们今天的所有, 这一世的恩德, 哪是我们一生偿还得了的啊, 作为晚辈的我们是否又要有这样的醒悟和自觉, 这是作品带给我们的显而易见的思考。
这一生, 也许我们会在自己的事业征途上, 披荆斩棘, 风生水起;也许会在人生的某个节点, 跌落尘埃, 失意彷徨。但荣耀宠辱, 功成败意, 决不能成为我们丢却这份良知和责任的任何借口, 要知道, 无论我们身处何方亦或是天涯, 总有一个人的心永远和我们在一起, 那个人, 一定是我们的父亲或母亲。
摘要: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一“表达交流”版块中黄国方的《父亲》一文浅易朴实, 却成功塑造了父亲的典型形象。本文拟从细节描写、矛盾对比手法的运用两个方面对其人物形象的艺术再现进行一番探讨。
关键词:《父亲》,意脉,细节描写,对比
寄予深情的叙事使情感更美 篇2
龙应台《目送》、琦君《髻》
【语言特色研究】
《目送》抒发了浓浓的亲情, 表达了作者对亲人间难舍难分却又不得不舍的人生滋味的理解;《髻》则凝聚了作者对旧时代女性命运的真切体悟和悲悯情感。两篇文章都感人至深, 文章的情感美是通过叙事体现出来的。
【语言特色阐说】
寄予深情的叙事, 是指用满怀深情的笔触叙述事件, 使所叙之事真实动人, 使所抒之情真切自然的一种表达方式。
寄予深情的叙事, 能使叙事和抒情巧妙地结合起来, 感情自然流露在不事雕琢的叙述中, 引起读者强烈的感情共鸣, 获得美好的审美体验和深刻的情思感悟。
写作时, 怎样才能使叙事呈现情感美呢?
一、藏情于叙, 使叙事具有情感美
文章不是无情物, 缺乏真情实感的文字自然无法打动读者。但也不可为了表达情感而满纸情语, 那样会给人以空洞之感。如果能曲折含蓄地将情感表达出来, 往往能使文章耐人寻味, 收到“不言情而情无限, 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表达效果。“藏情于叙”就是一种很好的写作方法, 它通过叙述事件来抒发感情, 即寓情于事, 使感情从具体事件的叙述中自然地流露出来, 从而感染读者。这种渗透着感情的叙述, 将思想感情表达得深沉细腻, 读者品味起来就更觉真诚可亲。
高中教材中归有光的散文《项脊轩志》, “借一阁以记三代之遗迹”, 作者睹物怀人, 悼亡念存, 笔意极清淡, 而感情至深。文章写母亲听到孩子“呱呱而泣”时, 用手指轻轻叩打南阁子的门扉说:“儿寒乎?欲食乎?”极平常的叙述, 生动地传达出了母亲对孩子的慈爱之情, 读来如见其人, 如闻其声, 倍感真切。叙述祖母来到项脊轩中看望“我”一事, 简洁细腻, 绘声传神, “大类女郎”, “儿之成, 则可待乎”一两句话;“比去, 以手阖门”, “顷之, 持一象笏至”一两个动作, 以祖母对“我”的牵挂、赞许和期盼含蓄地表达了“我”怀才不遇、功名未成、辜负了亲人期望的无限沉痛的心情。写亡妻, 只说:“时至轩中, 从余问古事, 或凭几学书。”寥寥数笔, 绘出了夫妻之间的一片深情。
比如:
例1博士学位读完之后, 我回台湾教书。到大学报到第一天, 父亲用他那辆运送饲料的廉价小货车长途送我。到了我才发觉, 他没开到大学正门口, 而是停在侧门的窄巷边。卸下行李之后, 他爬回车内, 准备回去, 明明启动了引擎, 却又摇下车窗, 头伸出来说:“女儿, 爸爸觉得很对不起你, 这种车子实在不是送大学教授的车子。”
我看着他的小货车小心地倒车, 然后“噗噗”驶出巷口, 留下一团黑烟。直到车子转弯看不见了, 我还站在那里, 一口皮箱旁。 (龙应台《目送》)
这段叙述父亲用小货车送身为大学教授的“我”去大学报到一事, 看似平淡却潜藏感情暗流, 越是写父亲的小心翼翼和歉疚自责, 越是体现出父亲对“我”的深挚珍爱之情。而“我看着他的小货车小心地倒车, 然后‘噗噗’驶出巷口, 留下一团黑烟。直到车子转弯看不见了, 我还站在那里, 一口皮箱旁”的叙述, 则将“我”目送父亲离开时的感动、依恋、心酸交织的情感深藏其间, 惨恻动人。
例2我悄悄地问她:“妈, 你为什么不也梳个横爱司髻, 戴上姨娘送你的翡翠耳环呢?”母亲沉着脸说:“你妈是乡下人, 那儿配梳那种摩登的头, 戴那讲究的耳环呢?”……姨娘递给我一瓶三花牌发油, 叫我拿给母亲, 母亲却把它高高搁在橱背上, 说:“这种新式的头油, 我闻了就泛胃。” (琦君《髻》)
这段藏情于叙, 寥寥数语就将母亲面对父亲的移情别恋和姨娘的千娇百媚而引起的内心波澜展现得一览无遗, 生动地传达出母亲此时无奈、悲凉、悲愤交织的复杂情感。
二、提炼素材、蕴意深刻, 使叙事具有情感美
比如:
例3我怔怔地望着她, 想起她美丽的横爱司髻, 我说:“让我来替你梳个新的式样吧。”她愀然一笑说:“我还要那样时髦干什么, 那是你们年轻人的事了。”
我能长久年轻吗?她说这话, 一转眼又是十多年了。我也早已不年轻了。对于人世的爱、憎、贪、痴, 已木然无动于衷。母亲去我日远, 姨娘的骨灰也已寄存在寂寞的寺院中。
这个世界, 究竟有什么是永久的, 又有什么是值得认真的呢? (琦君《髻》)
琦君的作品《髻》中的素材无一不着眼于“髻”这一细微之物进行提炼, 传递出旧社会女子痛失爱情的真切之殇, 读来凄怆悲凉, 潸然泪下。同时以洞达世情的眼光叙述着生命的沧桑和无奈, 以她一贯仁慈与宽厚的胸怀, 悲悯着在爱、恨、贪、痴中执迷的芸芸众生, 蕴意深刻。
例4她非常安静, 但并未昏睡, 始终睁大两只眼睛。眼睛很大, 很美, 很亮。我望着, 望着, 好像在望快要燃尽的烛火。我多么想让这对眼睛永远亮下去!我多么害怕她离开我!我甚至愿意为我那十四卷“邪书”受到千刀万剐, 只求她能安静地活下去。 (巴金《怀念萧珊》)
巴金在《怀念萧珊》中的选材秉持了一个原则———凸显妻子萧珊的善良, 以善良人的悲剧和作家真诚的自我“责备”, 对毁灭文化、毁灭人才、毁灭一切美的“文革”进行了最有力的血泪控诉, 催人泪下, 感人肺腑, 又令人痛彻心扉, 使叙事具有震撼人心灵的情感美。
例5现在他二十一岁, 上的大学, 正好是我教课的大学。但即使是同路, 他也不愿搭我的车。即使同车, 他戴上耳机—只有一个人能听的音乐, 是一扇紧闭的门。有时他在对街等候公交车, 我从高楼的窗口往下看:一个高高瘦瘦的青年, 眼睛望向灰色的海;我只能想象, 他的内在世界和我的一样波涛深邃, 但是, 我进不去。一会儿公交车来了, 挡住了他的身影。车子开走, 一条空荡荡的街, 只立着一只邮筒。……火葬场的炉门前, 棺木是一只巨大而沉重的抽屉, 缓缓往前滑行。没有想到可以站得那么近, 距离炉门也不过五米。雨丝被风吹斜, 飘进长廊内。我掠开雨湿了前额的头发, 深深、深深地凝望, 希望记得这最后一次的目送。 (龙应台《目送》)
文学大家的作品通常文字平淡、叙事平实, 却能寓深沉于平淡, 注炽热于静穆, 倾真情于笔端, 看似“无技巧”却有摄人心魄动人心魂的艺术魅力, 这源于作家们对“记真事, 抒真情, 写心声”的坚持, 源于他们对人生世事的洞达, 以此为基础提炼素材, 使之传达真情触发感动, 使作品能够站在人性的高度带给读者深刻的思索。
《目送》中抒发的对于亲情隐隐的悔恨和哀伤之情之所以感动千万读者, 很大程度上归功于作者对素材的提炼和对人间爱恨别离深入别样的思考。文章只写了“目送”, 与儿子告别三次, 起初缠绵中间沉重终于无奈, 与父亲告别三次, 同样起初缠绵中间沉重终于无奈, 每一次都撼动读者的心灵, 引起强烈的感情共鸣。
三、运用表达技巧, 使叙事具有情感美
⒈对比
例6 (上小学的第一天) 华安背着一个五颜六色的书包往前走, 但是他不断地回头;好像穿越一条无边无际的时空长河, 他的视线和我凝望的眼光隔空交会。
我看着他瘦小的背影消失在门里。
十六岁, 他到美国做交换生一年。我送他到机场。告别时, 照例拥抱, 我的头只能贴到他的胸口, 好像抱住了长颈鹿的脚。他很明显地在勉强忍受母亲的深情。
他在长长的行列里, 等候护照检验;我就站在外面, 用眼睛跟着他的背影一寸一寸往前挪。终于轮到他, 在海关窗口停留片刻, 然后拿回护照, 闪入一扇门, 倏忽不见。
我一直在等候, 等候他消失前的回头一瞥。但是他没有, 一次都没有。 (《目送》)
这节先叙述华安在上小学第一天不断回头和“我”的目光交会, 后写华安在出国留学即将与“我”分别时一次都未回头一瞥, 用强烈的对比刻画了华安成长前后的情感变化, 表达了“我”对孩子的牵挂不舍和在面对孩子渴望独立, 渴望脱离父母时的落寞心境。
例7母亲才过三十岁, 却要打扮成老太太, 姨娘看了只是抿嘴儿笑, 父亲就直皱眉头。……姨娘洗头从不拣七月初七。一个月里都洗好多次头。洗完后, 一个丫头在旁边用一把粉红色大羽毛扇轻轻地扇着, 轻柔的发丝飘散开来, 飘得人起一股软绵绵的感觉。父亲坐在紫檀木棍床上, 端着水烟筒噗噗地抽着, 不时偏过头来看她, 眼神里全是笑。 (《髻》)
母亲乡下人的发髻总是让父亲皱着眉头, 而姨娘的秀发与风韵总是让父亲笑里含情。这里的对比如此震人心魄, 得宠的姨娘享受着爱情的滋润, 失去爱情的母亲忍受的却是地狱般的痛苦与煎熬, 对比手法巧妙的融汇在叙事中, 传达出母亲内心深重的悲苦之情。
⒉反复
例8她 (萧珊) 非常安静, 但并未昏睡, 始终睁大两只眼睛。眼睛很大, 很美, 很亮。……我默默地望着萧珊那对很大、很美、很亮的眼睛, 我想起这段话, 稍微得到一点安慰。 (巴金《怀念萧珊》)
此处反复手法体现在“很大, 很美, 很亮”上, 文段以此表达了“我”对妻子深深的爱恋之情和对妻子即将不久于人间的无限感伤悲愤, 笔墨从容克制, 给人以极大的情感冲击力。当然, 在叙事中用到的表达技巧不止以上讲到的几种, 还有很多, 比如白描、衬托、排比、比喻等。适当地运用一些表达技巧, 有助于在叙述中抒发强烈的感情, 使叙述充满情感美。
四、叙写场景, 使叙事具有情感美
例9有时刘嫂与陈嫂一起来了, 母亲和姨娘就在廊前背对着背同时梳头。只听姨娘和刘嫂有说有笑, 这边母亲只是闭目养神。陈嫂越梳越没劲儿, 不久就辞工不来了, 我还清清楚楚地听见她对刘嫂说:“这么老古董的乡下太太, 梳什么包梳头呢?”我都气哭了, 可是不敢告诉母亲。 (琦君《髻》)
文段叙写母亲与姨娘坐在廊沿下, 背对背彼此不交一语的梳头情景, 写出了母亲郁郁寡欢的落寞, 深深地触动着“我”作为女性所特有的、与生俱来的对母亲的同情与怜悯的情怀。
例10有一天下午, 父亲忽然叫住我, 要我从头再唱一遍。很少被父亲这样注意过的我, 心里觉得很兴奋, 赶快从头再来好好地唱了起来:“长亭外, 古道边……”刚开了头, 就被父亲打断了, 他问我:“怎么是长亭外?怎么不是长城外呢?我一直以为是长城外啊!” (席慕容《燕子》)
文段叙写“我”在父亲面前唱《长亭外》, 父亲发现歌词不对时惊诧的场景, 通过父亲一连串的发问, 表现出了父亲心中懊丧失落的复杂感情。
深情并茂达到歌唱的艺术美 篇3
关键词:相对性,情感色彩,统一性
一、美的声音是相对的
美感是人类特有的一种高级精神现象, 它像阳光和空气一样滋润着人们的精神创造活动。美感是比思想更为深刻的思想, 是一种植根于原始生命力的思维感觉中作为能力的思想。歌唱中美的声音具有两重意义。一种是个性美, 一种是效果美。个性美是指在没有内容的情感要求下的音色美。比如, 我们经常说某人的声音音色明亮、甜美等。这只是一种单纯的美。效果美是指内容情感和技巧相结合, 能创造出完善艺术效果的声音美。这种声音产生的因素很多, 能创造出完美艺术效果的声音美。这种声音产生的因素很多, 内涵也很丰富。比如, 一种甜美、明亮的音色, 用于表现热情、明朗的情绪, 能使人产生一种舒心的美感。例如女高音歌唱家张也演唱的歌曲《万事如意》、《走进新时代》。其音色甜美, 细腻动人。似雪山上消融的清水, 甘冽、香甜, 跳跃在石岩上, 嬉戏在绿树中, 欢腾在草坪里, 无拘无束地留下一串串欢快的回声;又好象是一阵阵轻柔、和煦的春风, 翩翩地飞过大地, 轻盈地穿行在五彩缤纷的花朵中间, 将安祥和宁静洒满人间。如果把它用于表现一种深沉、悲愤的情绪, 它就不美了, 因为它脱离了内容和情绪的要求。反过来, 一种刺耳、沙哑的声音, 单独听起来是不美的, 但如果运用于某种恰当情绪的表现, 便可能会创造出完善的艺术效果, 成为一种美而感人的声音。;例如:流行歌手刀郎他的声音特点和新疆南部麦盖提县“刀朗族”人声音很相似, 都是沙哑中带着清亮、质朴、粗犷、热烈奔放并充满神秘色彩。2004年1月6日, 《2002年第一场雪》面市后, 这张专辑从新疆相继火到东北、上海、广州、西安、成都、北京等地, 广为传唱, 火遍了大江南北。还有另一位流行音乐女歌手田震, 她所有的音乐源头都来自于童年的梦境, 包括生命的漫游、情感的体验, 渗透其间的每一次冲动和膜拜。高音区重如泰山, 低回处轻如鸿毛, 音乐织体如此饱满。田震自由舒展的变化多端的音色展现了她游刃有余的控制能力。聆听田震, 仰望天空, 再环顾四周熙来攘往的滚滚红尘之中的人流, 时常让人想到另外一些演绎情感的流行音乐大师, 他们的音乐是相通的, 尽管地域、文化背景不同, 但他们对爱和生命的阐释、体验, 都有着不为常人所体悟的唯美和力度。因此, 美的声音不是绝对的。只有与歌曲内容和情绪紧密结合的声音才是最完善的。
二、美的声音必然包含丰富的情感色彩
1、情感是歌唱的灵魂
十九世纪法国学派著名的歌唱家亨利·费尔迪南·曼什坦说过:“感情是歌唱的灵魂。因此, 只有当声音和感情同样完美时, 歌唱才可以被称为艺术”。歌唱是一种表达思想、抒发情感的艺术形式, 情感是歌唱的灵魂和支柱, 在歌唱中占主导地位。人本身是有感情的, 人用声音去进行艺术形象的塑造, 其实是一种思想感情的再现。在声乐演唱中, 艺术表现是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为使演唱的歌曲达到感情真挚动人, 扣人心弦, 在解决好声音技巧的同时, 不可忽视歌唱的艺术表现。在演唱歌曲中, 我们要创造出它的思想感情最深处生动而激励人心的音乐形象;必须善于把它其中包含的情感传达给听众。歌唱并非仅仅是正确无误地表现技巧, 也是一种创造性的高度个人化的自我表现。生动地表达歌曲作品的思想内容, 以优美的歌声去感染听众, 使听众获得艺术享受。演唱者在艺术表现时, 必然要把他对各种生活现象的情感反应, 凝聚在音乐形象里, 使观众受到感染, 引起共鸣, 这个过程实际上也是情感交流的过程。所以说, 艺术就是情感, 情感是歌唱的灵魂。
2、歌唱的魅力, 取决于情感表现的深度
演唱者在对歌曲进行艺术表现时, 首先必须认真地分析和理解作品。要对所唱的作品有多方面的了解。即要了解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 又要了解歌曲所表达的思想内容和情感特色。然后把它转换到演唱者自己身上, 激发演唱者的内心情感, 形成心理情感的共振。情感越深刻、丰富, 艺术形象就越完美。因此, 在进行艺术表现时, 首先必须对音乐作品的思想内容进行深刻的理性思考, 动声之前先动情, 从而深化自己的情感体验, 以唱出感人至深的心声, 塑造出鲜明、生动的形象。所以我们在演唱作品时, 首先要认真地分析和理解歌曲所表达的思想内容, 然后根据歌曲的思想内容来决定用什么样的情感去表现它。
如:我们在演唱《松花江上》这首歌时, 首先应该理解, 这首歌曲作于1936年11月。当时蒋介时趋赶到“剿共”前线的东北军官兵, 携老带幼, 布满西安街头。他们被迫流亡关内, 有家不能归, 有仇不能报, 却要为反共反人民的内战卖命, 人人心头都郁结着悲苦怨恨, 要倾吐、要爆发!作者由感而发, 以含泪哭泣的音调, 创作出这首感人肺腹的独唱曲。唱出了悲愤交加的情绪。因此我们要用悲痛, 愤怒的情感来演唱这首歌曲。既要表现出歌曲内容中所描写的声泪俱下的悲痛情景, 又要表现出歌曲中所隐含的那种人们要求起来抗争的情绪。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歌曲内容和情感的触和, 创造出准确的艺术形象和意境。任何偏离歌曲思想内容的情感表现, 都不符合艺术表现的规律, 只能产生对歌曲艺术形象和意境的破坏作用。
如果想提高自己的音乐美学鉴赏力;还应多读些诗词以体味其韵律, 多接触戏剧、戏曲、舞蹈、美术等姊妹艺术, 于此同时还要从自然科学中去获得知识, 从日常生活中去汲取营养, 在学好自己音乐专业知识的同时又向其他种类学科辐射, 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有了这些积累, 你在演唱作品时就不会只有单薄的情感表达, 才会为歌曲不深刻内涵的挖掘和表达提供可能。
三、美的声音是艺术与技术统一的产物
在歌唱的艺术表现中, 一方面应以富有乐感的艺术表现带动演唱技巧, 另一方面又应以演唱技巧作为手段去完成艺术形象的塑造, 两者相互依存、缺一不可。没有良好的歌唱技巧, 情感再强烈, 也无法表达出来, 有情无声的歌唱必定是不动听的。虽有良好的演唱技巧, 但缺乏情感, 这种有声无情的歌唱, 同样不动听。例如民族声乐发声的科学性是取美声唱法之所长, 为民族唱法之所用, 在气息、喉头位置、共鸣等方面进行大胆地借鉴和融合。正如金铁霖教授提出的“声音是歌唱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 这其中要先讲共性, 才讲个性。”才可解决呼吸、打开喉咙, 学会使用混声实现上、下声区统一等问题从而使演唱者具备宽广的音域, 较强的歌唱能力和音乐表达能力。熟练地掌握歌唱技巧, 是演唱者取得成就的重要条件, 也是演唱者趋于成熟的重要标志。然而, 技巧不能脱离所要表现的内容和情感独立存在, 只有当它艺术内容服务时才有意义。脱离艺术内容的技巧炫耀和卖弄, 必然导致形式主义。因此, 歌唱的艺术与技术是辩证统一的, 技巧是手段, 艺术表现是目的。演唱技术是为艺术表现服务的, 艺术表现又是通过技巧来完成的。
生活是艺术家创作取之不完, 用之不竭的源泉.只有把声音技巧运用到表达思想感情时, 这种声音技巧才具有艺术价值.因为最令观众赏心悦目、激动、倾倒的演唱……
参考文献
[1].《浅谈民族声乐演唱中的艺术表现》宋天宇2008。
【生命的深情】推荐阅读:
姥爷的深情作文08-28
深情表白的短语08-27
深情的古风句子09-24
深情的慰问散文11-24
深情的优秀作文05-21
眼底深情的杂文随笔05-25
女生深情告白的情书10-08
深情的寄语 殷切的希望05-14
对妹子深情告白的话语05-26
触动心灵的深情告白句子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