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性沥青路面质量控制

2024-06-11

改性沥青路面质量控制(精选12篇)

改性沥青路面质量控制 篇1

摘要:结合施工经验,从原材料把关开始,对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拌和、运输、摊铺、碾压、接缝等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进行了简要论述,指出改性沥青混合料路面施工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系统工程,只有施工时层层把关,才能确保路面质量。

关键词:改性沥青,路面施工,质量控制

为了保证沥青混凝土路面的质量,预防路面早期破坏,提高公路的使用年限,在面层施工中引入了改性沥青工艺,以迎合交通量的迅速增长、车量大型化和严重超载问题的严峻考验。

改性后沥青在物理性能方面得到提高,主要表现在软化点、针入度、脆点、延度等方面都得到改善。从提高沥青路面的特点上看,主要是具有良好的高温稳定性,提高路面的抗车辙能力,在低温下不产生裂缝,提高了低温抗裂性能;增加了路面负荷和抗疲劳能力,延长了道路使用寿命,减少了道路维护;提高了对骨料的粘结力,增强了路面抗水害的剥落能力。作者通过几年来的施工经验,从几个方面对改性沥青路面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进行了简要的论述。

1 开工前的准备工作

1.1 材料质量控制

施工前应按设计要求准备各种材料,对不同料场、批次不同的材料进行筛析验收。经常检查矿粉的色泽是否正常,有无团结块和明显的粗颗粒情况。集料应放于地基稳定、排水良好、场地硬化的地面上。不同规格的集料分开堆放,料堆要有明显标志,以防上错料。

1.2 配合比的确定

配合比设计是施工过程中一件十分重要的工作,也是决定工程质量的主要因素。因此必须按照JTG F40-2004规范要求进行。首先是目标配合比设计阶段。用工程实际使用的材料优选矿料级配,确定最佳沥青用量,供拌合机确定各冷料仓的供料比例、进料速度及试拌使用。

生产配合比的确定:对间歇式拌合机,应按规定方法取样测试各热料仓的材料级配,确定各热料仓的配合比,同时选择适宜的筛孔尺寸和安装角度,尽量使各热料仓的供料大体平衡。并取目标配合比设计的最佳沥青用量OAC,OAC±0.3%三个沥青用量进行马歇尔试验和试拌,通过室内试验及从拌合机取样试验综合确定生产配合比的最佳沥青用量。生产配合比验证阶段,拌合机按生产配合比进行试拌,铺筑试验段,并取样进行马歇尔试验,同时从路上钻取芯样观察空隙率的大小,由此确定生产用的标准配合比。在试验段铺筑过程中,应找出松铺系数、碾压组合工艺、核子密度仪与钻芯的关系。

2 拌和与运输

1)拌合厂与工地现场距离应充分考虑交通堵塞的可能,确保混合料的温度下降不超过要求,且不致因颠簸造成混合料离析。2)拌合温度控制在以下范围内:基质沥青加热温度控制在160 ℃~165 ℃,改性沥青现场制作温度控制在165 ℃~170 ℃,集料温度保持在185 ℃~220 ℃之间,混合料出厂温度控制在160 ℃~185 ℃之间,不能超过195 ℃。每车料出厂时应检测重量和温度,记录出厂时间,签发运料单,不符合要求的不能送往现场。3)改性沥青混合料的贮存时间不宜超过24 h,贮存过程中温降不得大于10 ℃,且不能有沥青滴漏。4)混合料宜采用较大吨位的运料车运输,保证摊铺机摊铺时前面常保持5辆待卸车,使运力满足要求。5)运料车每次使用前后必须清扫干净,在车厢板上涂一薄层防止沥青粘结的隔离剂或防粘剂,从拌合机向运料车上装料时,应多次挪动汽车位置,平衡装料,以减少混合料离析。6)摊铺过程中运料车应在摊铺机前100 mm~300 mm处停住,避免撞击摊铺机。运料车每次卸料必须倒净,如有剩余,应及时清除,防止硬结。

3 改性沥青混合料的摊铺

1)必须清扫下承层,对下承层的标高、横坡、平整度要进行检测,对影响质量且无法在上面层消除的缺陷地段进行调平。2)严格控制螺旋分料器的转速,并保证熨平板前垫,螺旋布料器的料量以略高于螺旋布料器的中心为度。摊铺机开工前应提前0.5 h~1 h预热,熨平板不低于100 ℃。铺筑过程中应选择熨平板的振捣或夯锤压实装置具有适宜的振动频率和振幅,以提高路面的初始压实度。熨平板加宽连接应仔细调节至摊铺的混合料没有明显的离析痕迹。3)在喷洒有粘层油的路面上铺筑改性沥青混合料时,宜使用履带式摊铺机。摊铺机的受料斗应涂刷薄层隔离剂或防粘结剂。4)摊铺机必须缓慢、均匀、连续不间断地摊铺,不得随意变换速度或中途停顿,以提高平整度,减少混合料的离析。摊铺速度宜控制在1 m/min~3 m/min的范围内。5)摊铺温度宜控制在170 ℃~180 ℃之间,不得低于160 ℃。6)上面层摊铺厚度和平整度由平衡梁控制,不得采用钢丝引导的高程控制方式。7)摊铺过程中应随时检查摊铺厚度及路拱、横坡。8)在雨季铺筑沥青路面时,应加强与气象台(站)的联系,已摊铺的沥青层因遇雨未行压实的应予铲除。

4 改性沥青混合料的压实

1)改性沥青混合料的压实是保证沥青面层质量的重要原则,在不产生推移的前提下,碾压应按“紧跟、满压、高频、低幅”的原则进行,并遵循初压、复压、终压的碾压步骤。2)由于改性沥青粘度大,碾压机具应尽量不使用胶轮压路机。初压宜采用钢轮压路机静压1遍~2遍,温度不得低于150 ℃;复压采用振动压路机(或钢轮压路机开振动)碾压4遍,温度不得低于130 ℃,终压应紧接在复压后进行,终压可选用钢轮压路机或关闭振动的振动压路机碾压不宜少于2遍,碾压终了表面温度不低于90 ℃,一般要求的碾压速度不能超过4 km/h~5 km/h,振动压路机轮迹重叠宽度为100 mm~200 mm(钢轮压路机重叠后轮的1/2宽度),碾压过程中压路机从外侧向中心碾压,至无明显轮迹为止。3)改性沥青混合料碾压时,碾压路线及方向不应突然改变;压路机折返应呈阶梯形,不应在同一断面上;同时将驱动轮面向摊铺机碾压,严禁压路机在未成形的段落掉头;碾压长度不宜太短,也不宜太长,太短不便于碾压,太长温度又会冷却,引起碾压不实,因此碾压长度通常不超过60 m~80 m。4)碾压轮在碾压过程中应保持清洁,有混合料粘轮应立即清除。对钢轮可涂刷隔离剂或粘结剂,但严禁刷柴油。碾压机具为了避免粘轮现象,当采用向碾压轮喷水的方式时,必须严格控制喷水量且成雾状,不得蔓流,以防混合料降温过快。5)碾压后的路面在冷却前,任何车辆不得在路面上停放,严禁在新铺的路面上堆放杂物、制作水泥砂浆。路面冷却至50℃时才能开放交通。

5接缝的处理

接缝是影响平整度的一个重要因素。应尽量采用全幅施工,就不必考虑纵向接缝。所以应保持匀速、不间断地连续摊铺以减少横向接缝,尽量做到1 d只有一个接缝。改性沥青路面接缝处理要比普通沥青混凝土难一些,由于冷却后的混合料非常坚硬,所以应在其尚未冷却之前就切割好。具体做法为:将3 m直尺沿路线纵向靠在已施工段的端部,伸出端部的直尺呈悬臂状;以已施工路面与直尺脱离点定出接缝位置,用锯缝机割齐铲除废料,并用水将接缝处冲洗干净;在下一次施工搭接前,涂刷粘层油,即可铺筑混合料。

接缝处人工找平,点补,每次碾压回程依次向新铺面推进10 cm~15 cm直至新铺层碾压密实,再进行纵向正常碾压。横向接缝应离桥梁伸缩缝20 cm以外,不允许设在伸缩缝上,以确保伸缩缝两边路表面的平顺。

6结语

改性沥青混合料路面施工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系统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只有从原材料把关开始,对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拌和、运输、摊铺、碾压、接缝等工艺进行层层把关,一定能够铺出精美的黑色路面。

参考文献

[1]JTG F40-2004,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S].

[2]王振春,赵国芳,严战友.改性沥青在提高道路使用性能上的研究[J].山西建筑,2007,33(29):298-299.

改性沥青路面质量控制 篇2

改性沥青SMA路面的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

目前城市道路建设中普遍应用改性沥青SMA进行路面面层罩面,因此研究改性沥青SMA面层的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方法,是道路发展的需要.

作 者:吴永  作者单位:江苏华宁交通工程咨询监理公司,江苏,南京,210018 刊 名:黑龙江科技信息 英文刊名:HEILONGJIA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FORMATION 年,卷(期): “”(26) 分类号: 关键词:改性沥青   SMA   路面   施工工艺   质量控制  

改性沥青路面质量控制 篇3

关键词:PE+SBS;施工工艺;质量;控制措施;探讨

1、改性材料的特性

1.1SBS改性沥青的特性

SBS改性沥青是在沥青基质的基础上,掺加一定量的SBS改性剂,通过搅拌的方法让SBS与沥青充分混合,形成SBS改性沥青路面材料,这样利用了SBS良好的物理特性,提高了改性沥青路面的使用寿命和耐高温、抗高寒的特性,添加SBS的改性沥青有以下主要优点:

1)有效克服了温度差异,具有很好耐高温、抗高寒性能。

2)具有非常强的承载能力,能有效的抵抗车辙损坏。

3)提高了路面的持久能力,尤其是在流量大、出现车辆超载的时候,具有很好的应变能力,能够有效的减少以上原因造成的路面永久变形。

4)稳定性强,能有效改善路面在遇到水造成的侵蚀,具有很强的水稳定性。

5)增加了路面的摩擦力,增强了路面的抗滑力。

6)提高了路面的抗压能力,能有效提高路面的承载量。

7)减少路面因自然环境造成的风化现象。

8)减少车辆行驶过程中,因漏油而造成的化学性破坏。

1.2 PE改性沥青的特性

PE改性沥青是在沥青基质中添加一定量的PE(中文称为高低密度聚乙烯)改性剂,通过搅拌形成的复合的改性沥青。我国在上世纪90 年就已从国外引进了相关的先进技术,使得PE 材料对沥青进行改性并在多项重要路面工程中进行了实践应用。另外,加上国内研究人员的深入改良,使得现在路面建设中对PE 改性沥青的认识得到了更广泛的应用和推广,添加PE改性剂的沥青具有以下优点:

1)耐高温稳定性提高,对夏季高温条件下行车造成的车辙、挤压现象有很大的改善。

2)温差变化对道路的影响降低。使用PE改性后的沥青路面,因温度变化引起的变化减少,固化的稳定性加强,提高了改性前纯沥青路面的黏度,具备了较高的抗流动变形能力。

3)耐寒性能得到了提高。PE可提高沥青的低温延度,增加沥青的柔韧性。

4)稳定性增强。由于石料表面黏附的改性沥青膜厚度增加,可有效提高沥青路面抗水侵蚀性,提高了路面的有效使用寿命。

5)降低了车辆行驶过程中的噪声污染。

6)增加轮胎与路面之间的抓着力,保障了行驶安全。

2、施工工艺和质量控制措施

2.1添加原材料的质量控制

要经常针对材料的规格、品种、颗粒大小、含泥水量、风化石含量进行检查。如果外观检查认为颗粒组成不正常,那么就要进行必要的筛选试验。另外,还要经常检查添加剂矿粉的颜色是否符合标准,确认有没有结块和明显的颗粒不均匀情况。对于入库的材料要按规范标准进行严格的检验,抽检时,要加大抽检的量,发现不合格的情况,立即终止继续使用。储存地要进行场地接触面的硬化处理,防止杂质混入添加剂中。储存地要单独设置,防止不同规格的添加剂混杂在一起。并且经对储存区域进行标示,避免出现上错料的情况发生。

2.2复合改性沥青的调制

一般要用多台设备进行现场调制,常用的工艺步骤如下:

1)在已经预热的沥青中泵入抗剥落剂,应保证掺量符合设计标准,一般情况下不应超过0.3%。

2)调制的温度一般设定在165℃左右,最高不超过190℃,因为在160℃~180℃时,添加剂的物理特性才能保持住,且有利于加工,过高的温度会对添加剂的特性进行破坏,降低使用性能。

3)要进行充分的研磨,一般时间不能少于半小时,研磨一般要重复三次。

4)操作的人员要持证上岗,确定工艺标准能100%的执行。

5)要安排专人对复合沥青的制作时长、温度控制、添加剂用量进行登记,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除了以上工艺要求外,在实际操作时,进行拌和操作的人员要熟悉设备的性能和操作标准,以便保证拌和设备的正常操作运行,温度控制、添加剂的计量等各项功能能正常达成,混合料的配比、沥青的使用量和拌和后的外观应满足标准的要求。拌和出的复合沥青要具备调制均匀、无离析现象、无花白出现的特点。不得出现为了提高产量而出现缩短拌制时间的情况发生。在刚开始搅拌时,混合料的温度比较难控制,所以此时,应该把温度稳定前的料丢弃,这样做是为了防止影响初期拌和复合料的拌和质量。

需要注意的是,要随时观察复合料在拌和过程中的均匀性,及时发现异常问题,找出问题的原因所在及时处理。在生产开始时,相关人员要熟悉所用各种添加剂的外观特点,以保证生产过程中不出现混料现象。

2.3改性沥青的运输

复合改性沥青在进行运输时,运输车辆多使用大吨位的车辆,这样是为了先确保车辆运输能力能满足要求。车辆使用前要对车辆的性能进行检查,保证运输车辆的运转正常,确保车辆的顺畅使用。不管是否遇到刮风、下雨等其它非正常天气,运输车辆都应该用完整的双层蓬布进行覆盖。运输途中运输车辆应尽可能减少临时停车的次数,尽可能的保持匀速行驶,防止出现突然加速和紧急刹车的情况发生。在施工摊铺的时候,要严格比对运料单收料,并且要认真检查复合沥青的外观和质量是否符合标准。

2.4改性沥青混合料的摊铺

在进行摊铺改性沥青混合料时,要先进行修补、处理摊铺基层,同时为保证上层面与下层面能够完好的粘结,应该均匀的洒一层粘层油。具体操作时,要彻底干净地清扫、冲洗下层面的杂物,砂浆。其它浮渣应使用钢刷进行清除;下层面的坑槽、松散和其它病害应按规定用沥青混合料修补;对下层面的标高、横坡、平整度要进行检测,对影响质量且无法在上面层消除的缺陷地段进行调平。

粘层油洒布的操作。由于下层面已受到一定污染,为确保上层面与下层面有有效粘结,在摊铺复合沥青前,应对下层面、横缝接口、与新铺复合沥青接触的路缘石、雨水进水口等的侧面,均匀地喷洒一层粘层油。

摊铺的复合沥青未压实前,要严禁操作人员进入踩踏。摊铺过程中应该随时查看并调整松铺厚度,通过观察混合料的质量,发现问题及时报告技术负责人予以处理。卸料时,严禁出现撞击摊铺机的情况发生,要操作摊铺机靠上并推动料车前进。

2.5改性沥青混合料的压实及处理

复合改性沥青混合料的压实是确保沥青上层面质量的重要原则,在不出现推移的情况下,要尽可能提早压、碾。碾压时的温度、速度和次数要严格执行操作规范。碾压力度必须保证均匀、连续。复合改性沥青混合料在进行碾压时,应统一规划协调好压路机的碾压路线和碾压次数,确保铺筑面在有效的时间内达到符合标准的压实度。在碾压过程中,应在起步后再操作振动,在停止振动后方可进行停机操作,驱动轮要朝向摊铺机的方向。压路机往返时应呈阶梯形状,初次压实时不要使用轮胎压路机进行操作。摊铺机在进行平接缝的处理时,摊铺机要驶离施工现场,改由人工操作,将路面端部的混合料铲除后再予以压实,将坡下的部分用切割机切掉并进行清除处理,缝边要涂刷粘层沥青。在具体施工前,要先保证中层面的清洁、平整。施工过程中,要保证平整度的控制,防止出现混合料离析的现象,自卸车在装料时要按规定的次数进行移动。在碾压时,应遵循先轻后重、先边缘后中央的原则进行操作。

3、结语

PE+SBS改性沥青的应用,在道路施工中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艺,施工过程中的混料、拌和、运输、压实等操作都影响着路面施工的质量。加强该复合性沥青路面施工工艺的研究,有助于建设高质量的道路,提高道路使用的综合效益。另外,还要注重施工操作人员操作规范的培养,以保证施工工艺和质量控制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改性沥青路面质量控制 篇4

关键词:SBS改性沥青,超宽路面,施工质量控制,注意事项

1 引言

改性沥青是目前技术含量和附加值较高的新型优质筑路材料, 较好地改善沥青路面使用性能, 显著延长路面寿命, 但改性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要求也较高, 特别是对温度控制、连续施工等。

南昌市西外环高速公路路基全宽33.5m, 双向六车道, 单幅主线沥青面层宽15.02m, 沥青下面层为8cm厚普通沥青混凝土, 中、上面层分别为6cm、4cm厚改性沥青混凝土路面。下面通过路面P3、P4两个标施工、监理情况, 谈谈SBS沥青超宽路面施工控制及注意事项:

2 共性

(1) 主线路面宽及结构设计相同, 材料相同;

(2) 中面层粗集料均用高安产石灰岩, 上面层用南昌辉绿岩厂产碎石, 由同一个供应商生产供应。沥青中面层用加德士SBS改性沥青, 上面层用壳牌SBS改性沥青;目标配合比设计均委托东南大学工程结构与材料试验中心设计;

(3) 材料质量均基本得到有效控制, 沥青混合料的生产级配经反复调整接近目标配合比。

(4) 施工环境较好;

(5) 现场均用两台摊铺机梯队施工, 压路机数量及性能基本相同, 双钢轮压路机4台, 胶轮压路机3台, 混合料运输汽车均用棚布覆盖保温。

3 不同点

(1) 拌和设备上:P3标路面拌和设备:意大利玛连尼公司产M121沥青混合料拌和楼二台, 每台生产能力96T/h;P4标路面施工设备:GALONG沥青混合料拌和楼一台, 生产能力260T/h。P3标设备由于使用年限比较长, 施工过程中经常出故障, 生产效能低造成出料有时不能连续;而P4标是新设备, 且厂家有专业技术人员驻点监控, 生产效率高, 确保施工过程连续出料, 满足摊铺需求。

(2) 由于二个标的管理水平及施工组织存在一定的差异。P4标施工管理相对到位, 特别是试验检测能与施工相结合, 检测数据分析总结后能及时指导施工, 对施工质量起到有效控制。

4 检测结果对比与分析

监理对两个标的沥青路面施工进行全过程监控, 现就以下路段的试验检测数据进行分析对比。

对P3标施工K27+000~K28+000右幅中面层及P4标K38+000~K39+000左幅中面层改性沥青混合料进行了取样检测, 检测内容包括最大理论密度测试、沥青混合料的抽提试验、马歇尔试验, 其结果如下:

4.1 改性沥青混合料抽提试验结果如下:

从抽提结果来看, 油石比满足要求, 沥青混合料整体级配偏细尚能满足规范要求, 但P3标有二个筛孔通过率与生产配比偏差较大。

4.2 沥青混合料马歇尔试验:

各项指标满足要求

4.3 现场检测结果如下:

4.3.1 压实度等相关指标检测

通过路面取芯检测其压实度和厚度等指标 (见表3) 。

压实度按马歇尔密度计算P4标只有1/10个点不合格, P3标有3/10个点不合格, 按最大理论密度计算均能满足要求, 压实度代表值满足要求, 路面压实方面二个标还是有差距的。

4.3.2 渗水试验检测 (见表4)

从试验结果来看, P4标路面密水性较好, 10个随机点只有一个不合格, 而P3标略差, 有二个点不合格。且压实度好的, 厚度偏听偏信小, 其空隙率小, 渗水系数也小, 这与理论上是相符的, 即施工结果与理论一致。

结论:通过以上路段的检测结果对比, 各项指标P4标优于P3标, 并经各标及监理对施工过程收集整理的数据表明, 在其他条件基本相同或类似情况下, 拌和楼功率、性能及摊铺设备好坏和摊铺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路面质量, 当然其他因素也很重要, 比如施工的组织和管理。另要说明的一点P4标混合料级配偏细孔隙率偏小, 压实度和渗水系数相对较好, 但这还不足说明其质量优劣, 应经使用考验。

5 施工质量控制及应注意事项

SBS改性沥青的使用, 显著提高了沥青面层的抗车辙性能, 增强耐久性和抗老化能力, 延长使用寿命。SBS改性沥青的粘度和软化点比其他普通沥青显著增加, 同时对SBS改性沥青路面施工特别是超宽路面施工要求更高, 在原材料符合规范, 组成设计优良条件下, 只有施工设备和施工工艺先进情况下, 加上科学管理才能达到预期效果。

5.1 拌和设备要求

性能及拌和能力应满足要求, 建议采用一台性能优良且拌和能力能确保摊铺机连续施工作业的大型拌和楼, 保证沥青混合料的质量更稳定, 沥青用量更准确, 均匀性更好, 且温控效果更佳。使用二台拌和楼不管在理论上和经实践证明, 混合料的均匀性和温控的均衡性均要比用一台差, 施工更难控制, 结果也相对较差, 且承包人在一台拌和楼出现故障, 停产情况下, 承包人为了赶进度, 片面追求效益, 只用另一台生产, 导致拌和与摊铺的失衡, 并出现一系列问题, 也不便于管理。

5.2 摊铺技术要求与问题

目前大家公认的均采用两台摊铺机阶梯摊铺即以热接缝型式施工, 每天施工要尽量使摊铺机按拌和楼出料相适应的速度缓慢、均匀、连续不断地摊铺, 不允许随意变换速度或中途停顿。以上施工方式对超宽路面 (双向六车道、双向八车道或更宽) 施工就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由于路面较宽, 导致混合料摊铺横向离析现象严重, 局部压实度、孔隙率及渗水系数达不到要求, 路面整体均匀性差, 导致路面早期病害出现, 其次由于路面宽, 施工作业面大, 压路机碾压面大, 压路机数量要求多, 碾压管理较难, 相互干扰, 不同部位碾压遍数不同, 压实度出现差异, 使路面均匀性欠佳, 因此我们认为, 对超宽路面 (比如双向八车道或更宽的) 是否可以设一条冷接缝, 分块施工, 以更好地解决以上问题, 确保路面均匀性, 并对冷接缝部位进行有效控制和处治;或采用三台或多台摊铺机梯队摊铺, 但第一台和最后一台摊铺机距离太远, 不便于压路机及时碾压, 同样易产生质量差异, 导致路面均匀性差, 以上方法均值得研究和探讨。

5.3 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

5.3.1 SBS改性沥青材料的质量控制

除对基质沥青和改性剂质量监控外, 要派专职试验人员对改性沥青加工过程进行监控, 并由试验人员对成品改性沥青进行抽样试验, 对储存成品改性沥青按规定频率进行试验检测, 确保改性沥青质量。

5.3.2 沥青混合料生产配合比控制与验证

试验人员每天应通过改性沥青混合料抽提试验和马歇尔试验对沥青混合料生产配合比进行监控和验证, 对拌和设备用料计量准确性和稳定性予以总结和分析, 特别要注意沥青用量的准确性, 因改性沥青粘度大, 泵进设备应经常检修和调试、保养。在规范框架范围内, 在生产配合比调整过程中, 建议粗骨料用量走上限 (偏高) 确保路面强度, 沥青用量走下限 (偏低) , 以免高温泛油。

5.3.3 混合料温度的控制

温控范围主要是改性沥青混合料施工各工序温度要求非常高, 施工温度范围较小, 故沥青混合料各环节温度应均有人检测, 一般混合料出厂前温度均能保证, 在运输过程中温度损失多, 最好是使用四周均有保温措施的运输车, 车顶覆盖要严密、厚实, 最好使用棚布加盖棉被, 并超出车厢边缘30~50CM, 且有固定措施, 以免在行驶途中被风吹掀开, 确保混合料温度均衡不产生差异。碾压温度的控制很关键, 应遵循“紧跟、慢压、高频、低幅”的原则, 特别是上面层混合料厚度薄, 温度损失快, 应及时碾压, 要在合理温度范围内碾压, 温度过高易产生推移, 平整度得不到保障, 温度过低, 压实效果达不到要求 (压实度不能满足要求) , 且易使混合料内部结构破坏, 建议在终压时用轻型双钢轮压路机无振碾压, 碾压至无明显痕迹为止, 以确保路面平整度和内部结构。

5.3.4 防、除尘措施

粗、细集料堆放应注意防尘, 大多情况材料加工和堆放靠得很近, 加工生产的灰尘四处漂扬, 粗、细集料表面常发现覆盖一层粉尘, 尽管现在的拌和楼均配有除尘设备, 但设备除尘效果差别很大, 因此首先集料加工必须有防、除尘措施, 应能满足环保要求;其次集料堆放应覆盖, 既能防尘、又能防水, 从以往经验看, 这方面做得很不够, 建议项目业主在招标时采取有效手段 (如作清单分项单独报价) , 同时加强项目严格管理;第三应确保拌和楼除尘设备性能优良, 以确保沥青混合料质量。

6 结束语

随着公路事业的不断发展和交通量的不断增加, 超宽路面势必增多, 对改性沥青超宽路面施工管理、工艺、设备配置和优化组合提出了更高要求, 值得研究和探讨, 以上不足之处请予指正。

参考文献

[1]公路工程国内招标文件范本 (交公路发[2003]94号) .

[2]公路工程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 (JTJ052-2000) .

改性沥青路面质量控制 篇5

项目

检查频度

质量要求或允许差

试验方法

外观

随时

无油斑、离析、轮迹等现象

目测

接缝

随时

紧密、平整、顺直、无跳车

目测、三米直尺

施工温度

1次/车

符合表22的要求

矿料级配

每台拌和机2次/日

下列筛孔与设计标准配合比的容许差:

0.075mm±2%

2.36mm±4%

4.75mm±5%

抽提后筛分

油石比

每台拌和机2次/日

+0.2% -0.1%

抽提

马歇尔试验:稳定度、流值、密度、空隙率

每台拌和机2次/日

符合设计要求

拌和厂取样成型试验

车辙试验

必要时

不小于设计要求

拌和厂或现场取样成型送试验室试验

渗水试验

随时

基本不渗水

向路面倒水观察

200m测1处

不大于200ml/min

用渗水仪测定

构造深度

200m测1处

符合设计要求

铺砂法

压实度

200m测1处

不小于马歇尔密度的98%

(单点检验)

钻孔法

平整度

对每日铺筑的路段全线测定1-2次

IRI值不小于2.0m/km或不小于1.2mm

整车式颠簸累积仪或3m连续式平整度仪

厚度

双车道每200m测1处

代表值:-10%h 合格值:-20%h

路面雷达测试系统

横坡(%)

200m4处

±0.3

市政道路沥青路面施工质量控制 篇6

摘要:城市化进程推进了城市道路的建设规模,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大规模的市政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也向前大步迈进,能否做好市政道路沥青路面建设的质量控制,已经成为影响城市交通现代化进程的的最主要因素。而沥青砼路面作为市政道路施工建设的首选,做好市政道路沥青路面质量控制,对城市交通现代化进程影响深远。本文通过对市政道路沥青路面施工质量控制进行分析,提出了施工质量存在的问题,并找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市政道路;沥青路面;施工质量;控制

前言

当前在市政道路建设中,沥青路面建设存在着一些问题亟待解决,通过研究者们对沥青路面质量控制的不懈研究,一系列有效的措施被应用于建设当中。在市政道路工程项目中,由于沥青路面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沥青路面对我国的市政道路有着直接性的影响,其施工质量影响整体的公路施工质量。针对沥青路面破损现象,就要对沥青路面的施工质量进行严格的把控,这样以来就可以提高市政道路的质量,保证交通的正常运行。

一、市政道路沥青路面建设存在的问题

1.1设计方面

在确定道路交通量时比较随意淡化,设计的基础欠扎实。路面结构组合的设计不合理,基层设计材料缺乏针对性,面层使用结构形式的空隙率偏大;缺少设计基础数据的支撑来确定道路路面的结构层厚度,且违反了《公路沥青设计规范》的要求。路面结构层的层间连接设计存在严重缺失,影响了路面结构的整体性。

1.2施工工艺方面

没有对施工人员的施工工艺加强管理与控制。施工人员在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的过程当中,没有对施工工艺有着充足的认识,在施工的过程中没有运用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法,而管理人员也没有加强对施工人员的管理和控制,对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施工质量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导致沥青混凝土路面质量水平的下降。

1.3施工方面

如上所述,缺乏数据支持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施工的质量,另一方面施工采用的材料、施工技术不符合规范。施工人员的专业性不强,导致沥青面层的施工工艺粗糙,造成沥青脱落路面不平整、路面有空洞和网裂等等问题。

1.4材料方面

在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过程中没有选取质量优良的原材料,同时管理人员也没有加强对原材料质量的监控,从而在很大的程度上影响了沥青混凝土路面的质量水平。另外,施工人员在搅拌沥青混凝土时,相关的技术人员没有加强对其的监控和管理,再加上施工人员没有严格按照相关的制度规范进行沥青混凝土搅拌,导致沥青混凝土配比的不和谐,对沥青混凝土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

二、市政道路沥青路面质量控制

2.1强化路面设计

科学合理确定交通参数,市政道路的城市环道部分交通量与公路大致相似,市政道路的主体区间道多以轻型车为主,路面车辆组合特征有很大不同,沥青路面的结构设计以轴重为荷载标准,小客车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轻型货车居中,大客车与重型货车起决定作用,因此市政道路沥青路面的设计要根据各路段的交通量特征来进行分类设计,行驶大型车辆的主干道与城市环线道可按照《公路沥青设计规范》的要求設计,一般只供轻型车行驶路段则按照《公路沥青设计规范》推荐的方案进行,根据交通量进行分类设计,有利于提高设计效率,也能够提高市政道路沥青路面建设的适用性和经济性。

2.2市政道路防水和排水控制

市政道路设计上,要充分利用路面边坡排水或者通过排水沟排水,一般的采用从路面到路缘的方式,再通过管道排出。对于路面较宽的十字路口和人行道,路面水的停留时间较长,对路面的渗透更为严重,所以要考虑扩大路面排水沟,增大排水量。路面要做好防水工作,建设的沥青结构层要达到孔隙率少7%。或者通过在沥青层和基层表面喷洒粘油层来增强结构的稳定性,防治水渗入道路中。在道路边缘通过修建路缘石或其他构筑物来防治水通过缝隙侵入。

2.3对市政道路沥青混合料的压实的控制

对于沥青混合料的压实,要在初始压实的时候保持混合料摊铺的温度。初始压实应该应从外侧低处向中心高处进行碾压,在完成第一次碾压工作之后,要使压路机的重量符合混合料面的承重量。然后,在进行再次及多次碾压时,针对平整度问题则要认真地进行检测工作,若不符合碾压的规定,要及时进行双钢双振压路机作业,这样就可以使沥青混合料的压实控制在较好的范围之内

2.4加强集料的质量控制。

材料的质量和集料配比影响着施工质量和公路的强度,是决定公路是否能满足载荷要求的主要因素。对于集料要求粗糙度大、质量符合规范、采用二次破碎工艺、并严格控制碎石尺寸。施工过程要严格控制水泥的用量,在减少不必要的浪费的同时,还能避免基层裂缝增宽增多,工程实际建设中一般控制水泥用量在 5%。对基层、底层配合比进行设计时,可制作样品来进行试验,确定其配比能达到实际要求。选择沥青时可根据原材料试验、不同改性沥青试验进行选择,各项试验应该要达到实际条件,如抗高温、抗高压、抗负荷等,确保该沥青的稳定性。

2.5对市政道路施工中沥青混合料的摊铺控制

就沥青混合料的摊铺而言,第一,为了使沥青路面质量得到有效保障,其重要的因素就是控制好铺摊的速度,要使机器进行均匀的摊铺,由于机器自身存在的性能,摊铺速度要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第二,要保持表面的均匀,保持沥青混合料不产生离析现象。第三,对待平整度的问题要求要严格,并且对摊铺的厚度以及刚开始的压实度的要求要符合施工中的要求。

2.6加强控制路面施工作业的质量

沥青路面施工质量控制中,压实度和平整度控制最重要,对沥青路面的使用性能有直接影响,控制好市政道路沥青路面的施工作业质量,要注意以下问题:制订好混合料的现场作业计划,要考虑好适度运力冗余情况,配置与施工需求相匹配的施工器具,建议3台以上压路机,且包括轮胎压路机;选择合理的压实工艺和压路机组合形式,按初步、复压、终压三步骤进行碾压,以实现最佳的碾压效果;注意接缝处理问题,市政道路路面的接缝较多,要严格按照规范进行操作,由于通车需要导致冷接缝纵向接缝较多,建议为摊铺设备增加配置沥青加热系统,以实现冷接缝的热处理,改善冷接缝产生的问题,对纵向接缝引发的接缝离析要有足够重视,要采取有效措施,利用严格的施工技术加以避免。

2.7提高市政道路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质量的控制技术

在市政道路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之前要加强对准备工作的技术管理,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为路面施工质量的过关奠定良好的基础。首先要施工图纸、各项活动、合同以及施工人员、机械设备进行严格的管理与控制。在对施工图纸的设计、各项活动的开展、合同的签订进行管理和控制,必须要任用专业的技术对施工图纸和各项活动的开展比如招投标活动进行科学全面的分析,在发现问题时必须要及时找出有效的解决措施。在对施工人员和机械设备进行管理和控制时,必须培养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提高他们的责任意识;另外也要选择质量过关的机械设备,要配置好施工中所需要使用的机械设备,保证它们能够正常使用。

结束语

为了促进城市化的发展,必须要加强对城市道路交通的管理与控制。为了保证市政道路沥青混凝土路面的质量安全优良,必须要加强对施工质量的控制。在施工过程中,要保证沥青混凝土配合比的合格,确保沥青混凝土路面的平整和密实;同时也要提高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从各个方面保证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质量的过关,保证市政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正常使用,延长使用期限。

参考文献:

[1] 李强.市政道路沥青路面平整度的控制初探[J].民营科技.2009(05)

[2] 候智勇.浅谈市政道路沥青路面施工质量控制[J].中国城市经济.2010(09)

[3] 甘华平.提高市政道路施工沥青路面平整度的方法和措施[J].科技资讯.2009(09)

[4] 王凯.市政道路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质量控制要点[J].建材技术与应用.2013(01)

改性沥青路面质量控制 篇7

关键词:公路施工,SMA沥青,质量控制

1 SMA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

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StoneMatrixAsphalt)是一种由沥青、纤维稳定剂、矿粉及少量细集料组成的沥青玛脂结合料,填充间断级配的粗骨料骨架间隙而组成的沥青混合料。使用情况表明,SMA路面结构不仅在高温、重载时车辙变形量低,而且低温性能良好。SMA路面集中了AC路面的空隙率小、水稳定性及耐久性好和AM路面的集料嵌挤作用好、高温抗车辙能力强以及AK路面抗滑性能等优点,同时克服了AC路面的高温稳定性能不足、AM及AK的不耐裂、老化、抗水损坏性能差的特点。

2 试验依据

2.1 粗集料。

粗集料是降噪透水路面混合料的骨架,应具有良好的颗粒形状、强度要求、抗滑性能等要求。粗集料必须由具有生产许可证的采石场生产,保证干燥表面应该洁净、粗糙。采用平湖石场辉绿岩。机轧碎石9.5mm~16mm(1号料)4.75mm~9.05mm (2号料)和2.36mm~4.75mm(3号料)。

2.2细集料

细集料必须由具有生产许可证的采石场生产表面应该洁净、干燥、无风化、无杂质,并有适当的颗粒级配(见表1)。

23矿粉填料

矿粉是沥青混合料中不可缺少的材料之一用量往往高达8%~13%。矿物填充料按形状可分为粉状和纤维状按化学组成可分为含硅化合物类、碳酸盐类等,主要有以下几种:1)滑石粉。2)石灰石粉。3)云母粉。4)石棉粉。

2.4 沥青

1)当确定采用改性沥青铺筑路面时,首先应根据所在地的高温多雨、交通量大等要求,选择AH-70基质沥青、SBS改性剂。SBS改性沥青玛脂碎石混合料需要采用比常规AC混合料粘度更大的沥青结合料,要求沥青必须符合“重交通道路沥青技术要求”,SBS类改性沥青改性剂剂量为3.5%~5%。

2)沥青混合料级配。见表2。

3)SMA(改性或不改性)与AC混合料马歇尔试验及车辙试验对比见表3。

2.5 稳定剂

纤维是一种柔软、纤细而且均匀的线状物或丝状物。与其他聚合物改性剂不同纤维并不与沥青发生化学反应。使用纤维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提高疲劳和开裂过程中所吸收的能量来提高沥青混合料的韧性。目前常用的纤维品种有木质纤维、合成纤维、矿渣纤维和玻璃纤维。

3 施工质量控制

3.1 拌和

SMA混合料的拌合质量是保证路面质量的关键。SMA混合料的拌和必须满足AAS-TOHM156及其他相应的规定。改性沥青加热温度控制在160℃~165℃,集料加热温度在190℃~200℃,混合料出厂温度控制在175℃~185℃。拌合时间控制在先掺木质纤维后干拌10s~15s。加沥青后拌60s,保证充分拌和均匀。

3.2混合料的运输

SMA混合料运输采用15t自卸车满足摊铺需要。为防止沥青与车厢粘结派专人在车厢侧板和底板涂一层隔离剂并无余液。混合料在运输时盖棉被不漏风。对每一车料的出厂温度进行检测检测控制温度175。C~185℃。

3.3摊铺

现场施工摊铺、压实与普通沥青混凝土施工类似。摊铺机采用ABG-423型采用滑动基准梁自动摊平,摊铺性能良好。在摊铺时,摊铺速度控制在2.5m/min,确保摊铺连续、不停顿。同时对每车料进行现场温度检测现场温度一般保持在170℃~180℃,摊铺温度在150℃~165℃。压实顺序及碾压遍数控制:静压-初压2遍、振压-复压3遍、再静压-终压1遍。碾压时由外侧向中心,由低向高处碾压,相邻碾压带重叠1/3~1/2轮宽,初压后及时检查平整度。压路机振压时振动频率为35Hz,路面压实成型后经取芯样试验检查路面厚度与压实度。要求结果均符合GB50092-96沥青路面施工及验收规范规定。

3.4 质量检测。

检测压实度的方法有钻芯取样方法和核子密度仪检测法。前者检测准确度高,但成本高、路面损害大且测试周期长。后者试验方法简单经济、对路面无损害、检测速度快,旭准确度较低。如果能用钻芯取样对核子密度仪进行标定,提高其检测准确度,那么核子密度仪的确是较为理想的检测方法。

4 结束语

文章介绍了SMA路面的特点和性能,通过相关技术要求、级配范围及马歇尔试验、车辙试验,阐述了SMA路面的材料组成,并提出了施工过程中各环节的质量控制措施,以提高施工质量,进一步推广SMA混合料的应用。改性沥青(SMA)混合料路面,是我国在20世纪90年代引进的一项新技术。它具有更好的抗车辙、抗裂、抗滑、水稳性及耐久性等优点,使路用性能得到全面的改善和提高,既延长了使用寿命,又减少了养护维修费用。

参考文献

改性沥青路面质量控制 篇8

2改性沥青是指基质沥青与一种或多种改性剂通过适宜的加工工艺形成的混合物。按其改性剂的不同。一般分三类:热塑性类、橡胶类、树脂类, 其中热塑性橡胶类 (即热塑性弹性类) 的SBS由于具有良好抗车辙变形能力和弹性, 已成为目前世界上最为普遍使用的道路沥青改性剂。改性沥青混凝土的施工工艺与普通沥青相比有相同之处, 也有其特殊性。在施工和监理工作中, 要按其特殊性能, 制定完善的施工方案, 确保按照改性沥青的施工程序进行监测和控制。

3改性沥青混凝土的试验检测方法和监理要点

3.1原材料试验是控制沥青混合料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 集料压碎值试验、针片状含量、小于0.075mm颗粒含量、软弱颗粒含量、砂当量等常规试验, 按照交通部部颁规范要求执行。针对改性沥青的特殊性, 重点对改性沥青的指标试验采取措施如下:SBS改性沥青软化点随SBS含量增加而增高。一般比沥青高30℃~50℃, 所以试验用溶液须采用甘油, 仪器必须采用高温软化点仪。沥青延度与其流动能力有关, 它取决于试验温度, SBS改性沥青不一定有较高的延度, 因为较高温度时的延度跟不上基础沥青的延伸, 所以延度不会由于增加聚合物而改善, 但在较低温度时, 基础沥青不能承受大的延伸, 而加入SBS改性沥青的延度则随聚合物的含量增加而增长, 一般规定5℃延度不小于30cm。试验时严格按照试验规程的操作步骤进行。

3.2改性沥青混凝土的施工质量控制和监理要点

拌合及集料的除尘:为了保证改性沥青混合料的质量, 拌合楼严格控制吸尘, 间歇式拌合楼都有一级除尘 (旋风式) 和二级除尘 (布袋式) 。日常施工时, 监理应根据当天的拌合产量和矿料级配, 计算出所需矿粉量, 并与当天实际消耗量进行比较。如果实际消耗的矿粉量不足, 则有两种原因:一是承包人主观上的偷工减料;二是拌合楼除尘效果不合要求。

抗剥离剂的添加:由于上面层从抗滑要求考虑, 均采用玄武岩集料, 改性沥青的粘附性差。因此必须在改性沥青中掺加适宜的抗剥离剂, 以保证沥青与集料紧密的结合在一起, 从而提高沥青路面质量和耐久性。在施工过程中, 监理可通过总量法控制抗剥离剂的掺加量, 即根据拌合产量和沥青用量按规定的比例计算出应加抗剥离剂的数量, 因清点抗剥离剂的桶数有困难, 故这种控制方法有漏洞;第二种是通过现场每车沥青的重量, 掺配一定数量的抗剥离剂, 通过监理旁站对掺加过程进行控制, 才能确保抗剥离剂的掺加量。

拌和时间:通过试拌确定最佳拌和时间, 并随时观察所拌改性沥青混合料的品质, 以沥青全部裹覆集料颗粒且沥青混合料色泽均匀一致为度。

施工温度:改性沥青混合料的温度控制是上层面施工中的重要环节。改性沥青混合料的施工温度较普通沥青提高10℃~20℃, 具体的施工温度由改性沥青供应商提供。考虑到沥青温度过高会引起改性剂和抗剥落剂的老化, 在施工过程中从出场温度、到场温度、摊铺温度以及碾压温度都要设专人检测, 制成相应的记录表格, 并通过监理旁站, 严格控制施工温度, 超出范围之外的坚决废弃。

改性沥青混合料的运输:为了防止混合料与车厢板粘结, 车厢板和厢底洒一薄层隔离剂后, 用拖把拖匀, 要求无余液积聚。运料车应用完整无损且中间带有夹芯的双层蓬布覆盖, 以保温防雨及防止环境污染。气温低时采取夹层棉絮来保温。

改性沥青的摊铺:改性沥青混合料的摊铺作业与普通沥青相似。

改性沥青混合料的碾压:由于改性沥青混合料高温时有较高的稳定性, 碾压应紧跟在摊铺机后面进行。确保在规定的碾压温度范围内碾压成型。由于改性剂的聚合物提高了沥青的软化点, 所拌混合料比一般沥青混合料更加坚硬, 压实质量与压实温度有直接关系。现场实测情况表明:从开始摊铺到复压开始, 温度损失正常在20℃左右, 当风力大时温度损失更快, 因而碾压区段一般控制在20m~30m左右, 碾压工艺则采用两台10T双钢轮振动压路机以前静后振的方式紧跟摊铺机后面成梯队碾压, 这在改性沥青混合料的压实中尤其重要, 一方面保证混合料初始压实度, 同时大大减少摊铺机的温度散失, 从而为复压 (两台25T以上的胶轮压路机) 赢得足够的温度, 以达到规定的压实度, 最后用宽幅大吨位光轮压路机进行终压, 以消除轮迹, 保证路面的平整度。改性沥青的粘稠度使它会粘附于与之接触的物体, 如:存储仓壁、运输车辆、摊铺机, 特别是压路机碾压时容易粘轮。正确的控制方法是施工时往光轮压路机的水厢中加洗衣粉搅拌均匀, 碾压时严格控制喷水量。胶轮压路机应用洗衣粉涂抹在轮胎上, 确保压实路面的质量。

碾压作业时, 分初压、复压和终压三道工序, 对碾压段落设置明显标志, 现场调度、管理要专人负责, 严格按碾压工序作业。每道碾压工序要在规定的温度下完成, 而由于上面层施工时土路肩硬化、路缘石安装工作都已完成, 碾压温度则是用数字式显示插入式热电偶温度计从边上插入量取实际施工时的温度, 复压温度和碾压终了温度的准确量取有一定困难, 一方面由于面层薄, 温度量取不准确, 温度计的频繁插入容易影响路面的平整度, 所以施工时在保证压实度的前提下尽量缩短碾压时间很重要。

参考文献

[1]《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

改性沥青路面质量控制 篇9

某道路交通量极大, 考虑到该区夏季高温、多雨, 且对噪音控制要求较高, 因此将全线设计为SMA的沥青路面。沥青面层为两层式结构, 其中第一段下面层为8 cm, 厚AC-25I;第二段路下面层为5 cm, 厚AC-16I;上面层均为4 cm, 厚SMA-13, 全长5.98 km。设计等级为城市I级主干道。

2 SMA原材料的控制

2.1 沥青结合料

SMA混合料中要求沥青结合料要有较高的粘度, 以保证有足够的高温稳定性和低温韧性, 因此SMA中一般采用改性沥青, 以充分发挥SMA结构的良好的路用性能。

2.1.1 基质沥青

本工程选用的基质沥青为壳牌重交沥青AH-70, 经抽样检测, 各项指标见表1, 符合规范GB50092-1996的要求。

2.1.2 改性剂

采用SBS做改性剂可以全面提高结合料的耐高温、低温性能, 增加沥青与石料的粘附性, 尤其是具有良好的变形自愈性, 对于高温多雨季节是非常适合的。本工程采用SBS1301型。

2.1.3 抗剥落剂

掺人一定数量的抗剥落剂, 可以提高沥青结合料与石料的粘附性能, 本次品种选用重庆乐德AR-68。

2.2 胶体磨研磨法生产SBS改性沥青

(1) 基质沥青预热。

预热温度一般控制在165~175 ℃, 将其泵入到改性设备中。

(2) 改性剂投放。

按配合比要求控制改性剂和抗剥落剂的用量, 每罐基质沥青6 t, SBS350 kg, 抗剥落剂26.5 kg, 分别占基质总量的5.833%和0.442%。

(3) 温度控制。

生产过程中应将温度控制在160~165 ℃, 进行充分搅拌, 搅拌时间25 min, 确保充分拌和溶胀。SBS经过胶体磨的高温高压作用, 均匀地分散到沥青中。一般要经过四遍研磨才能形成改性沥青。控制温度165~175 ℃约45 min, 取料观察弹性及其拉丝情况和细度, 确保聚合物粒径均匀。

2.3 粗集料

本工程中使用的石料为玄武岩, 用PF-B-1210型反击式破碎机破碎, 经取样检测, 其各项指标如表2所示。

2.4 细集料

本工程所用的细集料为天然河砂, 较为坚硬, 有较好的耐久性, 但与沥青的粘附性较差, 因此施工中必须加抗剥落剂。天然河砂的主要技术指标见表3。

2.5 填 料

改性沥青SMA混合料的填料宜用石灰岩类的碱性岩石经磨细后得到的矿粉, 本工程中采用尤溪县梅仙镇出产的重钙粉, 其主要技术指标见表4。

2.6 纤维稳定剂

SMA必须使用纤维稳定剂, 这与SMA使用较多的矿粉与沥青结合料有关, 因为纤维有加筋、分散、稳定、增加粘性、吸收及吸附沥青的作用。本工程采用VIATOP80颗粒状木质纤维素、由人工添加。其主要技术指标见表5。

3 SMA混合料路面施工工艺

3.1 机械设备

(1) 利用M120E型间歇式搅拌设备, 进行改性沥青SMA混合料的拌制, 该设备具有电脑控制自动称量和自动控温系统, 生产能力为120 t。

(2) 摊铺机选用ABG423型摊铺机, 有自动找平装置预压实装置, 最大摊铺宽度为12 m。

(3) 压实设备采用2台DD110双驱双振压路机, 1台YZC10双钢轮振动压路机以及1台SX-17小型压边机。

(4) 运输车与拌和楼配套, 采用载重为5t的自卸汽车, 数量以能满足生产能力为准。

3.2 混合料的拌和

(1) 进行沥青混合料拌和前, 应校正好每台称量设备。

(2) 按配合比调整拌和楼电子称的实际称量配合比, 首先调整冷料仓的进料配合比, 然后调整热料仓的配合比, 配合比一旦确定, 就应严格按比例计量, 同时进行电脑实时监测计量情况。

(3) SMA混合料拌制工艺参数要求见表6。

(4) SMA混合料的弃料温度为低于160 ℃或高于200 ℃, 且不得出现花白料或结块等现象。

(5) SMA混合料的运输要采用保温措施, 如加盖油毡蓬布等, 运输车辆的防粘剂采用油水混合物, 但要避免过量使用。

3.3 混合料的摊铺

(1) 在铺设SMA混合料前应仔细检查基础面的质量, 确保坚实、平整、洁净, 同时应对摊铺、压实机械的工作状态进行检查, 避免出现因准备不充分而导致施工中停机的现象。

(2) 本工程中SMA混合料是铺筑在沥青混凝土下面层上, 因此必须洒粘层油, 工程中使用机械喷洒液体石油沥青, 用量为0.3~0.5 kg/m。

(3) 摊铺机起步, 严格按照松铺标高用木板将熨平板垫好, 确保起始摊铺厚度满足要求。试验段测定松铺系数为1.15。根据拌和楼的生产能力, 确定摊铺速度为2 m/min左右, 考虑到城市交通拥挤等情况, 必要时可降低标准至1.5 m/min。摊铺过程必须做到连续均匀, 应尽量避免摊铺机停顿。

3.4 SMA混合料的压实

(1) 混合料的压实工艺及机械选择见表7。

(2) 改性沥青SMA混合料的摊铺温度应比普通沥青混合料高10~20 ℃, 碾压过程按“紧跟、慢压、高频、低幅”的原则进行。

(3) SMA不得采用轮胎压路机作业。

3.5 接缝的处理

(1) SMA混合料的铺筑要尽量避免纵向冷接缝, 横向施工缝用平缝。

(2) 新混合料摊铺前, 应先清洗接缝, 然后涂抹粘层油, 并用熨平板座预热已铺面层, 再下料摊铺。

(3) 接缝处应尽快处理, 先纵向在5~10 m来回碾压, 再横向碾压5~6次, 最后再按正常速度进行纵向碾压。

3.6 开放交通

在路面温度未降到60 ℃时, 不得开放交通。有条件的宜封闭1~2天, 稳定后再开放交通。

4 SMA路面施工质量控制及技术要求

(1) 为确保改性沥青SMA路面层质量, 应对施工中的各个环节进行严格监控同时进行必臻的检测, 具体项目及频度见表8。

(2) SMA路面质量检测项目及技术要求见表9。

(3) 质量控制和检测的重点内容是改性沥青的性能和混合料的温度, 动稳定度及面层的压实度和平整度。

5结语

经历了大流量交通、高温及雨季的考验, 表面依然平整坚实, 无脱落、掉渣、裂缝、推挤等现象, 被监理单位评为优良工程, 并受到业主单位的好评。 [ID:6645]

改性沥青路面质量控制 篇10

关键词:SBS改性沥青,沥青路面,施工工艺,质量控制

道路工程中,对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性能要求是,必须具有足够的强度、稳定性、平整度、抗滑性和尽可能低的扬尘性。随着我国交通运输业的飞速发展,交通量及车辆大型化、重载超载车的比例不断增加,高温车辙、低温脆裂等病害严重影响着沥青混凝土路面的使用质量。为了增强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抗行车破坏能力,提高其使用寿命,目前我国各地高等级的路面设计都采用了新材料,新技术。沥青混凝土路面的上面层普遍采用各种改性沥青,在结构设计和施工工艺上也都进行了研究和调整。本文探讨了SBS改性沥青路面的施工工艺,并对平整度的质量控制进行了详细分析。

1 SBS改性沥青及其使用要求

1.1 SBS改性沥青简介

SBS(高分子聚合物)沥青作为一种改性沥青胶结料,在上世纪90年代就已在国外出现,它是在原有基质沥青的基础上,掺加SBS改性剂,与原沥青相比,改性后沥青的高温粘度增大,软化点升高。在良好的设计配合比及路面结构厚度和施工条件下,正确使用可以显著提高沥青面层的抗车辙性能,增加耐久性,增加抗老化能力,延长公路的寿命。

目前,制备SBS改性沥青主要采用胶体磨法和高速剪切法,其制备原理都是通过动环和静环之间切变力的作用将SBS颗粒剪切成微米级的细小微粒均匀分散在沥青中。SBS以细小均匀状态分布于沥青中是SBS能够与沥青达到良好相容的前提,是充分发挥改性效果的保证。

SBS加入到沥青中以后,SBS微粒受到沥青中饱和分、芳香分的作用发生溶胀,均匀分散在沥青中,使沥青的组分构成比例发生变化,从而使改性沥青体系的路用性能得到大幅度的提高。SBS对沥青的改性程度以及在沥青中的分散状态因SBS的结构、SBS在沥青中的含量以及基质沥青的组分不同而变化。对路用SBS改性沥青而言,最理想的形态结构应该是SBS相和沥青相互相贯穿的两相互锁结构(当SBS含量在5%左右),在这种情况下,沥青的路用性能得到明显的提高。除了物理改性机理外,沥青中存在着羟基、碳基和酯基等有机官能团,可以和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产生化学交联或化学加成,生成新的化学键。沥青质上的酸性或碱性基团能与低分子化合物或其他添加物的相应基团发生加成、交联或接枝等化学反应,形成较强的共价键或离子键,改变沥青的化学结构和改善沥青的化学性质。

1.2 SBS改性沥青的使用要求

为了起到改善、提高路用性能,或达到特殊使用目的,应针对各种使用目的对改性沥青混合料进行相应的试验。大量试验表明,改性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能主要用“沥青混合料车辙试验”方法测定动稳定度,其结果能较好地反映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以“低温弯曲蠕动试验”方法的应变速率作为沥青混合料的低温抗裂性能指标,采用低温弯曲试验的破坏应变指标作为改性沥青混合料低温抗裂性能的过渡指标。混合料的水稳定性能指标应符合以下两个要求:1)采用“沥青混合料马歇尔稳定度试验”方法测定的48h浸水马歇尔稳定度试验残留稳定度不应小于80%;2)采用“沥青混合料冻融劈裂试验”方法测定的劈裂强度比不应小于80%。

1.3 SBS改性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

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级配应采用贝霄法进行设计,级配选择原则:AC-13Ⅰ型混合料2.36rnrn以下筛孔通过量应取级配下限以达到密实、嵌挤。矿粉含量不超过沥青含量,小于0.075rnrn部分与沥青含量之间的比值即粉料比应在1~1.2之间,对沥青面层混合料矿粉含量宜取4.5%~5%。对沥青混合料的试验项目及技术要求:击实次数(次)双面各75;沥青混合料的理论最大相对密度以实测法为准;稳定度(k N)>7.5;流值(0.1 mm) 20~40;空隙率A(%)3~6;饱和度VFA(%)70~85;矿料间隙VMA(%)根据最大粒径参照规范;击实温度(℃)160;残留稳定度(%)>80;车辙试验动稳定度 (次/mm) >2000。

2 SBS改性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施工工艺

2.1 铺筑试验段

改性沥青路面在正式摊铺前,必须铺筑200m的试验段,进行试拌、试铺、试压,并据此制定施工组织设计,填写试验路的技术总结报告,经驻地监理批准后才能正式摊铺施工。经过试验段的铺筑和质量检验后,在正式摊铺前应确定混合料的拌和温度、拌和时间;确定混合料运达温度、摊铺温度、松铺系数和摊铺速度;确定压实温度、压路机类型组合、行走速度、压实遍数和碾压时间等相关参数,及时发现施工中的问题,完善施工计划,确定最佳施工方案。

2.2 处理下承层并洒布透层油

彻底清扫、冲洗下承层的污染物,对下承层的标高、横坡、平整度要进行检测,对影响质量且无法在上面层消除的缺陷地段进行调平,对下承层的坑槽、松散等病害及时处理。病害处理完后,用智能乳化沥青洒布车在路面上喷射乳化沥青透层油,透层油用量控制在0.3~0.4kg/m2之间,且应洒布均匀,局部少洒或多洒的地段应用人工补洒或予以刮除。透层油要渗透入基层的深度不小于5mm,并能与基层联结成为一体,待乳化沥青破乳且水分蒸发后,撒上一层3~5 mm的碎石,防止行人和车辆粘起。

2.3 沥青混合料的摊铺

混合料摊铺前对熨平板进行加热,加热温度不得低于100℃。摊铺机应调整到最佳工作状态,调好螺旋布料器两端的自动料位器,并使料门开度、链板送料器的速度和螺旋布料器的转速相匹配;螺旋布料器内混合料表面以略高于螺旋布料器2/3为度,使熨平板挡板前混合料的高度在全宽范围内保持一致,避免摊铺层出现离析现象。尽可能地采用两台摊铺机联机作业,同时摊铺,两台摊铺机前后错开10~20m,两幅之间应有30~60mm左右宽度的搭接,并躲开车道轮迹带。同时注意天气的变化,防止沥青混合料遭雨淋。

2.4 沥青混合料的碾压

SBS改性沥青混凝土路面最好采用刚性碾碾压,并在碾压过程中严格控制好碾压温度,严禁在低温条件下进行碾压,碾压终了温度应不低于120℃。SBS改性沥青混合料应按照“紧跟一慢压一高频一低幅”进行碾压,压路机必须紧跟摊铺机之后。压实速度控制在4~5km/h。碾压速度要均衡,对每一道碾压起点或终点可稍微扭弯碾压,消除辗压接头轮迹。碾压方向由路面低处压往高处,第一遍压边时应预留30cm左右的边缘不碾压,第二遍将其压实。碾压作业段的起始点应有标志,最好插旗表示,以避免出现漏压现象。在桥梁、涵洞和通道等构造物的接头处等摊铺机和压路机难以正常操作的部位,要辅以小型机械或人工操作快速进行,保证其施工温度。

2.5 接缝处理

单幅摊铺产生的纵向接缝,在摊铺混合料尚未完全冷却前要留有毛茬,摊铺另幅时在接缝处涂刷粘层油,两幅搭接的长度为5~10cm,压路机要齐缝压实。应尽可能地减少横缝。为提高平整度,一般采用切割成垂直面的方法,可在SBS改性沥青混凝土路面完工后,稍停一停,在其尚未冷却之前,就切割好。继续摊铺前,应将摊铺层锯切时留下的灰浆擦洗干净,并涂上少量粘层沥青,摊铺时应对接缝处进行预热处理,摊铺机熨平板从接缝处起步摊铺。

2.6 养护

碾压后的路面在冷却前,任何车辆机械不得在路面上停放(包括加油、加水的压路机),并防止矿料、杂物、油料等落在新铺的路面上。沥青混合料路面应完全自然冷却,路面冷却至50℃才能开放交通;需要提前开放交通时,可洒水冷却降低混合料温度。

3 SBS改性沥青混凝土路面平整度的质量控制

3.1 质量控制体系的确立

加强质量管理工作,在明确项目经理是第一责任人的前提下,建立以总工程师为主、副总工程师负责的施工技术保障体系,及由试验中心、测量组、质检中心三位一体的工程质量保证体系。拌和楼完全置于试验中心的监控之下,测量队负责放样测量工作,质检中心负责全段的质量检查和质量评定工作。

加强人员的的认可与培训,检查工作人员是否持证上岗。施工前按作业指导书的内容对操作人员进行技术交底,保证按施工规范施工,现场技术员、质检员、现场监理员切实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加大原材料、混合料及成品路面抽检工作,主要包括原材料、混合料及面层质量各个指标的检查。

3.2 质量控制要点

3.2.1 原材料控制

选用合格且优质的原材料,是确保沥青面层达到优质工程标准的主要技术措施。粗集料质地坚硬、清洁,中、下面层采用石灰岩等碱性石料,上面层采用玄武岩或辉绿岩等磨光值较高的石料,技术要求符合规范。细集料采用质地坚硬、清洁、无风化、无杂质并有适当级配的人工轧制的米砂,中、下面层采用石灰岩,上面层采用玄武岩。在混合料中天然砂的含量不宜超过集料总量的20%。采取定期或定批地进行检验,压碎值、磨耗损失、针片含量、密度、含泥量等各项指标应满足质量标准,同时应具有良好的级配,确保路面的压实度和改性沥青用量。填料采用石灰岩碱性石料磨细得到的矿粉,矿粉必须干燥、清洁,矿粉质量要求符合规范要求。堆放各种矿料的地坪必须硬化,并具有良好的排水系统,避免材料被污染;各品种材料间应用墙体隔开,以免相互混杂。

3.2.2 机械设备的检查

施工前必须对拌和厂及沥青路面施工机械和设备配套情况、性能、计量精度等进行细致的检查,包括对摊铺机各工作装置及其调节机构进行检查。运输车的数量要根据生产能力、车速、运足巨等情况综合考虑,所需的总运力(载重量×车量数)应根据拌和机实际作业时的拌和能力结合拌和厂至施工现场的运距来确定。必须保证摊铺机前应有3辆车等待卸料,宜采用12T以上的运料车供料,做到:“宁可运料车等候摊铺,也不能摊铺机等候运料车”。

3.2.3 混合料的拌和与运输

混合料生产要严格把关,不合格混合料严禁使用。通过抽提试验和马歇尔试验对矿料级配、沥青用量、混合料的密度和空隙率VV、VMA、VCA等指标进行调控,同时检测其稳定度和流值;通过温度检测,对改性沥青生产的四大温度(沥青加热温度、改性沥青制作温度、改性沥青最高加工温度、集料加热温度)进行控制,做到不合格材料严禁进场,确保混合料的质量。

运输混合料的车应专车专用,保持清洁。车厢侧板和底板可涂一薄层油水混合液,防止沥青混合料与车厢板粘结。运料汽车行驶速度不宜过快,防止混合料离析。运料车应用苫布覆盖,用以保温、防雨、防污染。设专人指挥运输车辆,运料车应在摊铺机前10~30cm处停住,刹车要适度,不得撞击摊铺机,卸料车应挂空档,靠摊铺机推动前进。

3.2.4 施工过程的平整度控制

要达到预期的平整度,除了确保基层的平整度外,沥青混合料的摊铺工艺至关重要。摊铺机均匀、连续不间断地摊铺,期间不得随意变换速度或中途停顿,是确保路面平整度核心和关键。一般要做好以下几点:处理好横向接茬,提高碾压温度,控制碾压长度,一般控制在50m。加强保温措施,摊铺后立即碾压,压实机械与摊铺机之间距离仅3~4m,初压速度不宜超过2.5 km/h,适当提高复压时的碾压速度。

4 结语

SBS改性沥青混合料路面施工是一项技术性强,涉及范围比较广的一个系统工程。随着SBS改性沥青在我国的推广,必将在我国的高等级道路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施工中通过采用质量合格的原材料、现代化的施工机械设备、高素质的施工技术人员及成熟的施工工艺,运用先进的管理方法来确保证SBS改性沥青路面的质量。

参考文献

[1]李双瑞, 林青, 董声雄.SBS改性沥青机理研究进展[J].高分子通报, 2008.

改性沥青路面质量控制 篇11

关键词改性沥青;公路;施工技术

中图分类号U416.21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671-(2010)072-0051-01

1概述

瀝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Stone Matrix Asphalt,简称SMA)是一种由沥青、纤维稳定剂、矿粉及少量的细集料组成的沥青马蹄脂,填充间断级配的粗集料骨架间隙而形成的眼挤型密实结构混合料。使用情况表明,SMA路面结构不仅在高温、重载时车辙变形量低,而且低温性能良好。SMA路面集中了AC路面的空隙率小、水稳定性及耐久性好和AM路面的集料嵌挤作用好、高温抗车辙能力强,以及AK路面抗滑性能等优点,同时克服了AC路面的高温稳定性能不足、AM及AK的不耐裂、老化、抗水损坏性能差的特点。沥青结合料主要提高沥青混凝土的感温性(即高温稳定性和低温韧性)、防止混合料分散并提高路用性能,通常采用SBS改性沥青。

2SMA改性沥青及SMA路面的特点

SMA是由较多的沥青结合料、矿粉和稳定剂(一般为聚酯纤维或木质素纤维)填充于粗集料骨架中形成的间断级配的热拌沥青混合料,具有良好的抗车辙性能和耐久性,同时雨天抗滑性能也较好,可降低车辆行驶的噪声等优点。因此,虽然其施工成本较高,但在国外较早就在重载交通中得到比较广泛的应用,特别是在欧美国家更早得以普及。最近几年国内许多高速公路建设也开始逐渐引进这一技术,以期利用这一新施工工艺来解决老规范中AC、AM、AK未能很好解决的问题。

SMA改性沥青及SMA路面是一种新型的路面结构,具有如下特性:

1)造价高,对路基与路面的施工质量要求较高;

2)改性剂必须完全分散在沥青中,才能充分发挥其效能;

3)改性沥青及SMA混合料具有粗集料多,矿粉多,改性沥青结合料多,细集料少,掺纤维稳定剂,材料要求高的特点;

4)只有在高温状态下碾压才能达到密实效果,且不产生推拥;

5)改性沥青及SMA混合料冷却后非常坚硬,强度高。结合江西某段改造工程的施工、监理,谈谈如何对改性沥青及SMA路面的进行控制。

3沥青路面的施工

3.1工程概述

本工程以江西某段改造工程,车行道结构形式为沥青柔性路面,结构层总厚度为67cm。结构层组成为路基+15cm砂砾垫层+40cm二灰碎石基层+15cm三层式沥青混凝土面层。面层组合如下:表面层为改性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SMA-16)4cm;中面层为中粒式改性沥青混凝土(AC-25)6cm;底面层为粗粒式改性沥青砼(CLH-35)6cm;下封层1cm,基层为6%水泥稳定石粉渣25cm;垫层为4%水泥稳定石粉渣25cm。

3.2沥青路面的施工

沥青路面的施工在仪下五个过程中采取如下措施:

1)沥青混合料拌合。由于SMA与普通密级配沥青混凝土最大不同之处是SMA为间断级配,粗集料粒径单一、量多、细集料很少,矿粉用量多。细集料包括石屑和砂一共只需15%左右,给混合料的供料拌和带来不少困难。为此,料斗、料仓要重新安排,增加粒径为5~10mm的骨料仓,以保证冷料数量,而细集料用量很少,冷料仓门开启很少,供料过程中要保持细集料干燥,以保证细集料顺利供料。主皮带把粗配料送入滚洞,通过燃烧器对骨料加热,有热电偶检测料温,自动调节燃烧器的风油比,使骨料温度达到190℃~200℃。热料经提升机进入振动筛,把热料按目标配合比的规格要求分筛到不同的热料仓(筛网尺寸可根据要求更换),有计算机控制各热料仓拉门,按输入的生产配合比自动配料、计量。由于SMA粗料粒径单一,细料很少,热料可能会发生粗集料仓经常不足(亏料),而细集料仓经常溢仓的不正常情况,控制室的操作人员不可调整放料的数量,使SMA的配合比不准。然后将木质素纤维加入到搅拌锅与骨料共同进行干拌,再添加经计算机控配比控制计量的石粉及沥青,拌和后,完成成品料的生产。SMA的干拌时间为4~5s,湿拌30~45s。各种材料加热温度控制:沥青加热温度160℃~165℃,现场制作温度165℃~170℃,加工最高温度175℃,集料加热温度190℃~200℃,混合料出场温度175℃~185℃,混合料最高温度(废弃温度)195℃,摊铺温度不低于160℃,初始开始温度不低于150℃,复压最低温度不低于130℃,碾压终了温度不低于130℃,开放交通温度不高于60℃。

2)运输。由于SMA沥青混合料的沥青玛蹄脂的粘性较大,运输车的车厢底部要涂较多的油水混合物,而且为了防止运输车表面混合料结成硬壳,运输车运输过程中必须加盖油布,同时车量要适当增加。

3)摊铺。沥青必须缓慢、均匀连续不间断地摊铺。摊铺过程中,不得随意变换速度或中途停顿,摊铺速度应根据拌和机产量,施工机械配套情况及摊铺层厚度、宽度确定。摊铺速度为3.5m/min。

4)碾压。SMA的摊铺与普通沥青混凝土相同。由于使用了SBS改性沥青及纤维稳定剂,混合料的摊铺温度宜为160℃~180℃,温度低于140℃的混合料禁止使用。当路表温度低于5℃时,不宜摊铺改性沥青SMA;SMA的摊铺厚度应根据试验路的数据来确定。碾压过程是面层施工中的重要环节,SMA的碾压遵循“紧跟、慢压、高频、低幅”的原则,合理地选择压路机组合方式及碾压步骤。

5)接缝。纵缝:根据本工程特点,我单位在沥青混合料摊铺过程中采用一台德国产ABG423摊铺机并排摊铺,采用此方式可以一次整幅摊铺,纵缝热接提高了路面的平整度,美化了路面的视觉效果。

横缝:SMA路面的接缝处理要比普通混合料困难一些,因此,摊铺时在边部设置挡板,也可以在沥青SMA层每天施工完工后,在其尚未冷却之前,即切割好,并利用水将接缝冲洗干净。第二天涂刷粘层油,即进行摊铺新混合料。

3.3沥青路面施工检测

施工后按规定要求取样检验,并进行密实度、回弹弯沉值等检测,对每一面层进行隐蔽验收。

3.4沥青混合料施工中产生的问题及处理

1)过碾压:由于SMA路面的集料嵌挤作用,压实程度不大,压实度较易达到,但是随着碾压遍数的增加,集料不断地往下走,玛蹄脂一点点地向上浮,造成构造深度减小。在碾压过程中,特别注意表面构造保持在1~1.5mm,以便有适宜的构造深度。2)出现油斑:SMA路面通车后出现油斑也是常见的一种病害,这是由于SMA的纤维拌合不均匀造成的。因此在拌合时,要严格控制纤维的投放数量和投放时间,并延长干拌时间,确保纤维拌合均匀。还要注意储藏期间纤维干燥,防止纤维受潮成团。3)碾压成型温度不够高是常见的毛病。SMA在130℃碾压的效果就很差了。在低温时碾压,容易出现不平整。在行车过程中出现车辙,是因为碾压不足造成的。改性沥青混合料粘度较高,各工序的施工温度均比普通沥青混合料的施工温度要求高,贮存、运输期间的降温不应超过10℃,生产厂至施工现场的距离较长,在江西交通繁忙,气候变化大,混合料贮藏温度控制难。

4结束语

国内外对改性沥青的施工质量控制做出很多研究,成果很丰富。在前人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总结了本工程的沥青施工实践。施工后按规定要求取样检验,并进行密实度、回弹弯沉值等检测,对每一面层进行隐蔽验收,结果均满足规范要求。经过一年多使用通车实践,该路段路面没有出现质量问题。目前SMA已经被广泛应用于新建道路和旧路改造和维修中。随着改性沥青在我国的进一步推广,必将在我国的道路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王勤民.改性沥青路面施工控制与监理探讨[J].公路与汽运,2006,4.

[2]樊凡.浅论SMA沥青路面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J].2004,5.

改性沥青路面质量控制 篇12

1 改性沥青混凝土路面的特点

改性沥青是指掺加改性剂或采取对沥青轻度氧化等加工措施, 使沥青或沥青混合料的性能得以改而制成的沥青结合料。改性沥青混凝土是一种由改性沥青、矿粉及少量细集料组成的间断级配的沥青混合料。其具有良好的抗车辙性能和耐久性, 同时雨天抗滑性能也较好, 可降低车辆行驶的噪声等优点。

改性沥青混凝土路面是一种新型的路面结构, 具有如下特点: (1) 对路基与路面的施工质量要求较高; (2) 只有在高温状态下碾压才能达到密实效果, 且不产生推拥; (3) 冷却后非常坚硬, 强度高。

2 影响路面平整的主要因素有

2.1 原材料及混合料的质量

只有保证原材料和混合料的质量, 才能保证改性沥青混凝土面层的完整性和强度, 路面平整性才有保障。

2.2 路基与下承层的施工质量

路基填筑不均匀或路基、下承层结构密实度和强度不足, 整体稳定性差, 易产生不均匀沉降, 路面平整度差:对于下承层的平整度以及高程误差, 都会通过结构层自下而上层层积累, 影响到改性沥青路面的平整度。

2.3 施工工艺及机械配置

采用改性剂SBS, 改性沥青制作采用高温剪切与胶体磨的特殊加工方法, 拌制时间长, 生产率降低, 混合料粘度大, 施工温度要求高, 混合科冷却结硬后强度高, 要保证其密实度和平整度以及充分发挥粗集料的嵌挤作用, 只有通过采用合理的施工工艺及机械配置才能实现。

3 改性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施工技术质量控制措施

3.1 施工前的准备

改性沥青路面施工前, 除了要按普通沥青混合料操作规程进行常规检查外, 还应作以下检查: (1) 进场材料检验。改性沥青材料应按规定的技术要求进行各项指标的试验, 石料、砂及石屑、矿粉也应进行相应的试验。对石料测定的项目有;抗压强度、磨耗率、磨光值、级配组成、相对密实度 (比重) 、含水量、吸水率、土及杂质含量、扁平细长颗粒含量、与沥青粘结力、松方单位重等;对砂和石屑测定其相对密度 (比重) 、级配组成、含水量、含土量等;对矿粉测定其相对密度和含水量并进行筛析试验。同时尽可能加大抽检密度, 不合格的材料坚决不用。堆料场要进行场地硬化, 避免将堆料场的土混入碎石中。不同规格的料堆间设置隔离墙, 以免不同规格的碎石混杂在一起。料堆要有明显标示, 防止上料时装错料。经常检查集料规格、品种、扁平细长颗粒、含泥量、含水量和风化石含量等。如果外观检查认为颗粒组成不正常, 则进行必要的筛分试验。 (2) 改性沥青的运输温度不得低于1500℃, 保温贮存温度不得低于1400℃, 不得长时间存放, 对现场加工的改性沥青, 必须不间断地搅拌, 以防改性剂离析。制作好的改性沥青温度应该满足沥青泵输送及喷嘴喷出的要求, 在满足施工要求的前提下, 沥青的加热温度不能太高, 一般控制在170℃~1800℃。

3.2 混合料的拌制

典型的间隙式沥青混合料拌和机对改性沥青混合料来说, 与普通的热拌沥青混合料不同。 (1) 对现场制作的改性沥青的拌和厂, 需要在现场设置改性沥青制造设备。拌和厂的沥青贮罐与拌和机之间必须有足够的空旷的场地。由于制作改性沥青的基质沥青的温度一般要求达160℃~170℃以上, 加温沥青的导热油炉的功率要比普通拌和厂的大一些; (2) 改性沥青及SMA混合料贮存时间不能太长, 时间太长会使混合料表面结硬成一个硬壳。 (3) 混合料拌和后色泽要求均匀一致, 无花白料和马蹄脂结团现象, 现场摊铺后在全宽范围内要求均匀一致不离析, 无油斑及光面现象。用改进型渗水仪检测渗水系数不大于50m L/min。

3.3 改性沥青混合料的运输与摊铺

(1) 混合料的粘性较大, 在运料车厢及底板要涂刷较多的油水混合物, 并应加盖苫布。 (2) 混合料的摊铺温度不应低于170℃。 (3) 摊铺应做到缓慢、匀速、连续, 摊铺速度一般不超过1~2m/min。

3.4 碾压

(1) 碾压应遵循“紧跟、慢压、高频 (率) 、低振 (幅) ”的八字方针。 (2) 禁止使用轮胎压路机, 因为一是混合料粘性大, 易粘轮, 二是轮胎搓揉碾压, 会使玛蹄脂上浮, 造成构造深度降低, 甚至泛油。 (3) 碾压应纵向进行, 并由摊铺路幅的低边向高边低速行进碾压, 相邻碾压重叠至少50cm:初压时始终让从动轮在后, 避免由于温度高轮前易留下波浪, 影响平整度;终压用光轮压路机以消除轮迹。 (4) 碾压应均衡地进行, 倒退时关闭振动, 方向要渐渐地改变, 不许拧着弯行走。 (5) 压路机不允许在新铺混合料上转向、调头、左右移动位置、突然刹车或停机休息;其他机械亦不能在未冷却结硬的路面上停留。 (6) 该路段初压采用:英格索兰DD~110双钢轮压路机压, 终压采用宝马双钢轮, 碾压速度不超过5km/h终压温度不低于120℃。 (7) 防止过度碾压。过度碾压会出现弹簧现象, 混合料无法稳定, 当发现构造深度减小, 玛蹄脂有上浮现象时, 应立即停止。

3.5 接缝处理

(1) 接缝是影响平整度的一个重要因素。应尽量减少接缝, 特别是纵向接缝, 采用ABG摊铺机全幅施工, 不存在纵向接缝, 所以应保持匀速、不间断连续摊铺以减少横向接缝, 尽量做到一天只有一个接缝。 (2) 改性沥青路面横向接缝的处理, 对平整度影响很大。接缝跳车现象仍然是改性沥青路面的薄弱环节。改性沥青路面接缝处理要比普通沥青混合料难一些, 由于冷却后的混合料非常坚硬, 应想方设法防止出现冷接缝处理。 (3) 为提高平整度, 一般采用切割成垂直面的方法, 可在改性沥青路面完工后, 稍停一停, 在其尚未冷却之前, 就切割好。具体做法为:将3m直尺沿路线纵向靠在已施工段的端都, 伸出端部的直尺呈悬臂状;以已施工路面与直尺脱离点定出接缝位置, 用锯缝机割齐后铲除废料, 并用水将接缝处冲洗干净;在下一次施工搭机前, 涂刷粘层油, 即可接下去铺筑混合料。

3.6 机械配置及组合

科学合理的机械配置及组合, 是路面施工连续作业和提高平整度的重要保证。

3.7 提高施工人员素质和责任心

外因是变化的条件, 内因是变化的依据。任何科学的工艺和先进的设备都离不开这个主观因素。在改性沥青路面施工中, 人为因素特别是施工人员素质和责任心对路面质量的影响也是至关重要的。现场技术员, 质检员、现场监理员要切实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施工人员应具有高度的责任感, 保证按施工规范施工, 对混合料的拌制、摊铺、碾压以及接缝处理等一系列环节, 层层把关, 并成立质量管理小组, 加强各施工人员及机械操作手的质量意识, 并贯穿于整个施工过程。

4 结语

综上所述, 要控制好改性沥青混凝土路面的平整度, 应从路基和路面下承层的施工质量、原材料及混合料的质量控制、施工工艺和机械配置以及施工人员素质出发, 重点做好混合料拌制、摊铺、碾压、接缝处理等方面的控制, 尽可能采用成熟的施工工艺、先进的机械设备, 充分发挥现场施工人员的主观能动性。

摘要:本文就改性沥青混凝土路面平整度的施工控制进行了分析, 提出在施工中如何控制改性沥青混凝土路面的平整度。

上一篇:坐标平移下一篇:初中科学教科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