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性能

2024-09-12

工作性能(通用12篇)

工作性能 篇1

从1999年7月开始试行,到2008年10月,经过近10年的时间,中国住宅性能认定制度从课题研究、到试行,到形成正式国家标准,发展到今天,逐步建立和实施,已得到社会逐步认识和接受。

住宅性能认定的起源与发展

住宅性能认定起源于欧洲。至今有已有数十年的历史。法国1948年就制定了建筑新技术、新产品评价认定制度,对建筑中使用的新部品和新技术进行认定。法国“住宅性能评定制度”(Qualitel)于1974年正式建立,并由专门机构组织评价和认定。

法国住宅性能评定制度成为许多国家建立住宅性能评定制度的学习和研究对象。此后住宅性能评定的制度逐步扩展到整个欧洲。1960年,法国、比利时、西班牙、荷兰、葡萄牙等国建立了欧洲联合会建筑技术审定书制度,成立了专门的认定机构(UEATC)。现在欧盟各国均加入了这一组织。美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也采取类似的评定性能等级的机制。

日本建设省1978年推行工业化住宅性能认定制度。经过20多年的实践,1999年日本众议院、参议院分别通过《住宅品质确保促进法》,其中该制度以最高效力的法律予以确定为“住宅性能评价表示制度”,于2000年4月1日开始实施,并进一步扩展到全部新建住宅和既有住宅。成为住房市场交易中科学,公正评价住宅性能品质的机制,也成为日本政府在住宅方面积极推行的一项重要制度。

韩国住宅性能等级标示制度。韩国根据《住宅法》第21条第2款于2005年1月8日设立住宅性能等级标示制度,同时规定从2006年1月9日开始实施。根据实行令第62条第1款,维修不良共同住宅。性能标示为5个项目的1—3级、1—4级别。由自愿性的性能评价上升到强制性的评价标示制度。

一、我国住宅性能认定制度建立与实施

1.为什么要实行住宅性能评定制度?

我国住宅性能认定制度的确立于1999年4月,建设部颁布了《商品住宅性能认定管理办法》(建住房[1999]1 14号),从当年7月1日起,在全国试行住宅性能认定制度。

建立我国住宅性能认定制度,是国家推进住宅产业化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在住宅市场经济的发展中,有着重要的意义,主要表现在:

(l)提升住宅品质,促进住宅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有一套科学评价体系引导;

(2)在市场经济中,住宅的复杂特性,也需要有系统的、科学的评价标准,评判住宅的综合品质,以利于住房市场的健康发展;

(3)住宅性能认定制度,引导住宅消费的合理性,给消费者以知情权,选择满足居住需要的住宅。

我国住宅性能认定制度,也是与国际接轨的住宅评价机制。体现其共同的特点是:

(1)以建立科学的评价标准体系为重要内容;

(2)以建立科学的评价系统为重要的方式;

(3)具有市场交易公正信用机制的作用。

2.《住宅性能评定技术标准》正式在全国实施

住宅性能认定工作经过在一些城市和住宅小区建设示范工程中试行,《住宅性能评定技术标准》,作为国家标准(GB/50362-2005),于2006年3月1日正式在全国实施。该标准的正式实施,一是体现了在评价住宅性能品质方面,形成了一套科学的评价体系;二是在设置性能指标中,充分体现了国家“四节一环保”技术政策要求;三是结合中国住宅现状和中国住宅建设的特点,将性能评价确定为A、B两大类别;四是作为国家标准在住宅品质评价方面的权威性。

住宅性能认定工作正在从试点逐渐推向全国。

1、康居等国家级示范工程、广厦奖积极推进

根据建设部114号文,国家和省级试点示范工程必须经过性能认定,在申报国家康居示范工程、广厦奖坚持了住宅性能认定制度,推进了住宅性能认定制度建立与发展。同时性能认定像参军的“体检”一样,确保了军人的身体素质,也像高考一样,起到了遴选甄别的作用,使性能好的项目能够脱颖而出。

2、金融政策的推进

2008年7月29日,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关于金融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通知”(银发[2008]214号),指出“优先支持节地房地产开发项目。对符合国家《住宅性能评定技术标准》和《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等先进节地技术的房地产项目,优先予以金融支持”。这将进一步发挥我国住宅性能认定制度在金融业政策的积极作用。

3、保险机制的导入

建设部住宅产业化促进中心和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合作,拟就《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住宅质量保证保险条款》,通过“A级住宅”认定的项目,可以投保“住宅工程质量险”,和可以获得住宅质量保证保险等等。

截至2008年8月底,全国已有410个小区、一万余幢住宅楼通过了性能认定预审。共有五批,147个小区,4310栋住宅楼通过住宅性能认定终审,获得了“住房和城乡建设部A级住宅”称号。

二、部分省市住宅性能认定工作情况

2003年5月开始在江苏、陕西省和沈阳、南京、杭州、济南、郑州、武汉、成都、大连、厦门、深圳、温州等市开展住宅性能试点工作以来,总体情况发展良好。住宅性能认定制度实施的覆盖面大幅度提高。北京、上海、天津、河北、浙江、山东、湖南、宁夏、株洲等省(自治区)市,也积极开展了住宅性能认定工作。迄今为止,除了西藏自治区外,全国各省、直辖市、自治区的一些城市都有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评定的“A级住宅”。

各地推进住宅性能认定工作积累了一些经验,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建设主管部门的重视和积极推进

各级建设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为全面开展住宅性能认定创造了良好的氛围,是全面开展此项工作的必要条件和前提条件。各地认真学习性能认定工作的重要意义,制定相应的文件和方案,确定组织与实施机构。如上海、浙江、江苏、广东等省的建设厅和城市主管部门下发了《关于全面开展住宅性能认定工作的通知》,提出了具体的工作目标和要求;黑龙江省建设厅党组对住宅产业化和性能认定工作极为重视,专门成立了行政编制的工作部门,全力推进这项工作。山东省省政府、省建设厅领导高度重视住宅产业化工作,提出全面开展住宅性能认定等产业化推进工作。在全省建设工作会议上要求:“……依据国家《住宅性能评定技术标准》,积极开展住宅性能认定工作,设区城市新建小区认定率达到30%。实行《住宅品质状况表》制度,引导开发商向用户提供更高性价比的住宅……”。

2、法规文件为住宅性能认定工作提供了依据

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有关司局工作的指导下,结合国家相关条例的修改,以及标准、技术规范的制定中,增加了推行有关住宅性能认定制度和部品认证制度的内容,体现国家的政策要求。在地方性法规中增加有关住宅性能认定条款要求。如山东省把握修订《山东省城市房地产开发经营管理条例》的契机,在《条例》中增加了有关住宅产业化和性能认定的条款。将住宅性能认定要求作为建设条件意见及项目建设的依据之一。2005年7月1日开始实施的《山东省商品房销售条例》以及目前正在修订的《山东省物业管理条例》中也增加了有关性能认定的内容。《山东省住宅品质促进办法》已经列入山东省立法计划。

3、建立健全工作机构

工作机构和人员配备是住宅性能认定工作开展的组织保证,各省市因地制宜,加强组织建设,建立、健全性能认定评定机构,出现了多种模式。从省级层面来看:

(1)由省建设厅的房地业处负责住宅性能认定工作。如浙江省、云南省、广西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江西、辽宁、吉林等省。这种情况比较多一些。

(2)一些省成立了专门的住宅产业化工作机构。如江苏、安徽、宁夏、陕西等省成立了住宅产业化促进中心;黑龙江省专门成立了属于行政编制的住宅产业办公室。

(3)一些省市发挥房协的作用,由省厅委托房协负责住宅性能认定工作。上海市房地局委托房地产行业协会负责开展上海住宅性能认定工作;广东省建设厅以粤建房函[2007]312号文,将该省的性能认定工作职能委托于该省房协。

(4)一些地方产业化工作网络机构基本形成。如山东省,一是济南、青岛、淄博、莱芜等市成立住宅产业化管理办公室。二是由现在的开发办增加了住宅产业化工作职能。由于住宅产业化工作有机构,有人干示范工程、性能认定、部品认证工作开展比较突出。济南市住宅性能认定项目20个。各地住宅产业化工作机构的建立和职能工作的明确,保证了开展性能认定工作的可持续性。

4、探索和创新工作机制

住宅性能认定工作更加侧重于技术指导和服务,各省市根据有关法规、文件,积极进行机制制度创新,有力地推动了性能认定工作。

浙江省、江苏省、上海市等省市普遍建立了部省市联动的工作机制,上下齐抓共管。

尤其是江苏省从2008年10月1日起,正式启用《住宅使用说明书》和《住宅质量保证书》新版本,《住宅使用说明书》要明示是否进行了住宅性能认定等级(1A、2A、3A)的评定;黑龙江省建立了工作机制,制定了工作目标,在各地市都设立了开展性能认定工作的部门,并把开展这项工作好的单位评为先进,在全省进行通报表彰,对开发企业实施多方面的激励政策,凡是开展住宅性能认定的企业,都被评为应用“四新”成果的先进单位,予以通报和表彰;广东省对于通过住宅性能认定的房地产开发企业,计入企业优良信用档案;

山东省的济南市印发了《济南市住宅性能认定实施方案》文件,明确了住宅性能认定的范围、条件、工作程序、组织管理和保障措施;烟台市出台了《烟台市房地产开发项目建设条件意见书》制度,该制度要求意见书中的内容与城市规划主管部门制定的控制性规划条件同时作为开发项目进行规划、设计的依据;意见书中规定了住宅性能技术评定中的各项要求;淄博市出台了《房地产开发项目竣工综合验收备案管理办法》,并在费用收缴方面给予列入A级住宅性能认定的项目政策优惠。

5、加强宣传和培训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住宅产业化促进中心和各省通过有关会议、住宅产业博览会、电视、网络、报刊杂志等多种媒体广泛宣传,让社会了解、认识住宅性能认定的重要性。使有关单位对住宅产业化和住宅性能认定的有了全面系统的理解,使建设省地节能环保型住宅、提高住宅品质的理念得到传播。还编辑出版了《住宅性能评定技术标准实施指南》《住宅性能评定技术标准图解》、为住宅性能认定工作的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山东省自2006年7月至2007年8月,先后在全省各地市组织了18次《住宅性能评定技术标准》、《住宅建筑规范》及住宅产业化技术宣贯培训班,要求各设区城市、县(县级市)的住宅产业化管理机构及骨干开发企业有关领导和工作人员参加培训班,先后培训近5000人。

浙江省对各市县主管部门和房地产开发企业负责人进行了住宅性能认定制度和标准的培训,培训人员达300余人。

黑龙江省大力开展宣传培训工作,每年开展两次全省性的宣传培训,大讲开展这项工作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并在《黑龙江日报》开辟了“性能认定工作专栏”。

安徽省住宅产业化促进中心于2007年正式挂牌成立,开展了培训、宣传等工作,申请住宅性能认定工作正在开始。

宁夏回族自治区利用每次专家评审的机会,进行多方面的宣传和报道,向消费者普及住宅性能的相关知识。多次召开“宁夏回族自治区建设A级住宅观摩会”等相关会议,编印“住宅产业化法规标准规范文件汇编”等资料。先后在区、市电视台和《宁夏日报》、《银川晚报》及《宁夏建设》(内刊)等电视台、报刊宣传住宅性能认定的目的、意义及标准、规范等内容,使开发商和广大群众对住宅性能认定有了了解和认识。

武汉市的A级住宅性能评定工作从2000年开始,由武汉市城市综合开发管理办公室负责组织实施,成立了武汉市A级住宅性能认定专家委员会,组织开发企业参加性能认定培训。在一些期刊和报纸上做大篇幅的宣传报导。

济南市在《中国建设报》、《济南日报》、《济南时报》等报刊刊登宣传文章,在山东电视台房产与家居栏目组织了专题访谈节目,在济南电视台推出了住宅认定的公益广告。还编制印发了《住宅性能认认定资料汇编》。

淄博市对住宅性能认定工作在报刊上做了20多个版面的连续报道,每次住宅性能认定评审会,都请其他开发企业和从业人员参加,做成“现场会”。对通过性能认定的项目采取激励政策:其项目可以缓交或减免部分配套预存款、墙改基金、劳保基金等相关费用等。

6、部分省市性能认定工作成效突出

浙江省通过积极推动,26个项目通过住宅认定预审,15个项目通过终审;

上海市统筹规划、有序推进,住宅性能认定工作取得初步成效,爱建花园、文化佳园、东方城市花园等8个项目通过“A级住宅性能认定终审”,10个项目通过了预审;

黑龙江省开展这项工作仅两年半的时间,全省22个项目通过了住宅性能预审,其中,5个项目通过终审;

江苏省积极组织各省辖市进行申报,共有43个小区通过住宅性能认定的预审或终审,基本覆盖了各省辖市,成效较为显著;

山东省截至2008年10月,通过预审的项目共有61个住宅小区。36个项目进行了中期检查,7个项目通过了终审,每个设区城市至少有一个性能认定项目,在青岛、淄博、烟台等地区县级市都有住宅开发项目参加住宅性能认定。

宁夏建设厅住宅产业化促进中心积极开展住宅性能认定工作,截止2008年10月,有15个住宅项目(小区)、180万平方米住宅通过A级住宅评审,其中8个项目通过终审,是西部地区开展性能认定工作的典范。

株洲市从2006年开展性能认定工作以来,已经有4个项目进行了住宅性能认定评审,一个项目已经通过终审。株州市为非省会的地级市开展性能认定工作提供了经验。

三、下一步工作思路

1、加大技术支持

结合住宅性能认定加强相关科研工作,总结出住宅达到各项性能指标所需的技术措施和标准构造作法。如屋面和墙体保温、隔热作法,楼板隔声作法,南方地区外墙防渗漏作法等等,为住宅良好性能的实现和认定工作提供技术支持和技术保证。

2、进一步提高住宅性能认定评审的服务水平

住宅性能认定并非只是得出一个认定结论的形式过程,最重要的作用,还是一种技术服务。其目的和作用,是通过认定的形式和过程,充分吸收各方专家的技术指导的经验和智慧,帮助住宅建设项目上档次、上水平;培育企业创建住宅品牌;同时使消费者获得实惠。因此,将进一步加大住宅性能认定的专家队伍建设,提高住宅性能评价技术含量,将评审成为住宅性能品质的优化过程,全面提高A级住宅的综合品质。

3、明示住宅性能认定等级

在国家强制执行的《住宅建筑规范》(GB50368—2005),中强调“《住宅使用说明书》应附有《住宅品质状况表》,其中应注明是否已进行住宅性能认定。”正在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开发经营管理条例》中,拟增加明确开发企业向消费者明示住宅性能状况的条款,在资质管理、预售管理等方面,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这有助于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对所购住宅的性能及其对应的质量有系统的了解。同时也有利于促进开发建设住房质量品质的提高。

4、积极探索经济政策激励机制

各省市可以结合当地开发建设情况,借鉴淄博市的做法,通过性能认定的项目可以缓交或减免部分配套预存款、墙改基金、劳保基金等相关费用,以一定的激励机制,鼓励开发企业建设高性能的住宅的积极性。

5、争取银行的金融政策的支持

结合今年人行和银监会的214号文件,正在与各商业银行积极探讨切实可行的具体办法。

6、总结和交流各省市开展住宅性能认定工作的经验

几年来,各地取得了不少经验,要通过典型引路,多种方式,推广各地行之有效的做法,把好的经验,向更多的地区推广。对一些还没有开展住宅性能认定工作的地方,支持和鼓励开展试点工作。

7、面向社会广泛宣传

宣传工作对开展住宅性能认定尤为重要。要通过网络、报刊、杂志广泛宣传,通过宣传让社会各个方面对住宅性能认定制度实施的意义、认定的情况有更多地了解。对已经通过住宅性能认定的项目的宣传,可以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和正面的品牌效应。

住宅性能认定制度作为和国际接轨、国务院文件明确、国家标准支撑的一项制度,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我们建设行业有责任、有义务通过性能认定的工作机制,提高我国的住宅性能,提高住宅产业化发展水平,为消费者提供可靠性能的住宅。

工作性能 篇2

月15日,我站已经完成交通局下达任务的100%,共进行等级评定检测5629辆、二级维护检测9171辆。在今年9月份我站还对县内的营运客车重新进行了一次等级评定检测,保证年内没有因车辆检测出现重大交通事故。

二、完成了职工三险及工资发放工作。

已接近尾声,我站正在积极配合局党委的工作步骤,积极检测上线车辆,确保全年任务的完成。此外,我检测站已经对全年全体职工工资进行了足额发放,对于全体职工的三险也能够及时上缴。

三、以创先争优活动为先导,使我站的各项工作再上一个新阶。

1.今年上半年以来,我站全体职工参加了局党委组织的“三学习”活动,并做到每人写一万字的读书笔记,上交一篇心得体会。

2.积极参加局党委组织的建党90周年知识竞赛活动,我站王文敏获得了第一名的优异成绩。

3.积极配合局党参加建党90周年红歌会活动,我站有7名同志参加大合唱,也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工作性能 篇3

【摘 要】本文结合一起航空接触器故障,分析了因电磁机构动作不正常而引起的分断故障的危害,给出了接触器性能检查各项目的原理性依据,阐明了在维护工作中进行器件性能检查的必要性。对接触器触头的维护工作进行了梳理,并基于接触压力对接触电阻影响的原理分析,对接触压力的调整提出了合理维护建议。

【关键词】接触器;性能检查;接触压力;触头维护

1.引言

接触器是用来控制大电流电路通断的电磁控制装置,主要完成系统配电、信号传递、电路隔离及负载切换等功能,是重要的控制节点。但接触器作为一种电气“元件”,其日常维护及定检大修中均存在着不受重视、不够规范的问题,故障统计暴露出接触器等开关器件在现有的维护保障工作中无法得到有效的故障预测与定期更换。本文将以案例加原理的形式,加深维护人员对接触器各检查项目开展的必要性和维护方法的认识。

2.故障案例

某型飞机接触器盒内接触器在正常分断时,因电磁机构动作不到位,动静触头间绝缘介质强度不能有效建立,主触头流过的大电流形成的电弧无法熄灭。高温电弧的长时间作用,导致汇流条温度持续上升,将外部包裹的绝缘层和接线端子的材料熔化(见图1),大量熔化后的绝缘材料蒸汽混合物附着在接触器盒顶部(见图2),接触器盒严重受损。同时,由于电弧长时间燃烧,电弧柱体在接触器主触头表面沿面移动,对接触器触头形成大面积深度烧蚀,接触器严重受损(见图3),并导致接线端子连出的整根电缆烧毁。

3.接触器工作原理

接触器由电磁铁和接触装置组成,如图4所示。电磁铁为吸入式,由线圈、固定铁芯、恢复弹簧及导磁壳体等组成。接触装置则由固定触头、活动触头和缓冲弹簧组成。活动触头与活动铁芯连接在一起,恢复弹簧装在活动铁芯与固定铁芯之间。恢复弹簧的弹力力图向上推开铁芯,使触头分离;线圈通电后电磁铁所产生的电磁力,又力图把活动铁芯吸下,使触头闭合。

线圈通电后,活动铁芯上除了恢复弹簧的弹力作用外,又受到一个方向向下的电磁力的作用,该电磁力随线圈两端的电压升高而增加。当电磁力大于弹簧力时,活动铁芯带动活动触头向下移动,触头随之闭合来接通电路。这个刚刚能使触头闭合的最低电压,叫做接触器的接通电压。降低线圈两端的电压,电磁力减小。当电磁力小于弹簧力时活动铁芯被弹起,触头随之分离,将电路切断。这个刚刚能使触头断开的最高电压,叫做接触器的断开电压。活动触头向下运动时会发生弹跳现象,使触头间反复出现电弧而烧坏甚至烧结触头。为了避免这种现象,接触器一般还装有缓冲弹簧,它的弹力大于恢复弹簧的弹力。

当接触器线圈两端的电压达到接通电压值而使活动铁芯开始移动后,恢复弹簧被压缩,弹簧力增大;同时电磁力也因铁芯间隙减小而增大,而且电磁力的增大比弹簧力的增大得多,所以活动铁芯要继续不断地向下移动,直至两铁芯接触时为止。

4.接触器的性能检查

接触器的性能检查项目及方法列于表1。

检查接触器时主要参考的技术参数为线圈额定电压、吸合电压、释放电压和触头允许的负载等,表2为故障接触器的技术参数。

测量故障接触器性能时发现,吸合电压在20V以上,明显高于技术要求,表明接触器内部发生卡滞,活动铁芯运动不畅,分离时间变慢,不能快速建立绝缘气隙,导致分断电流失败。

由于部分机型的部队维护规程未涵盖电气性能检查,即使要求进行电气性能检查并给出检查技术数据的机型,也没有将此要求细化到周期工作和定检工作中,使得基于器件状态的视情维修无法实施。为了有效开展预防性检查和维修工作,应在维护规程中明确性能检查的时机,按照技术要求规范进行,防止用外部检查代替性能检查、用系统性电路检查代替具体器件检查。

5 .触头维护及压力调整

5.1触头维护

在触头接触面上,会产生接触电阻。接触电阻产生的原因有两个:第一,由于接触面的凹凸不平,金属的实际接触面减小了,实际接触面必然小于理论接触面。当电流流过导体时,使电流线在接触面附近发生了严重的收缩现象,即在接触面附近导体有效的导电截面大大缩小,因而造成电阻的增加,这个电阻称为收缩电阻,见图5。电流线收缩使触头实际接触面的电流密度剧增,较大故障电流通过时若形成电弧,容易造成点状烧蚀。烧蚀后的触头表面不平整,又将进一步增加尖端放电几率和局部的电场强度。第二,触头的接触面上覆盖一层导电性能很差的物质,由此而形成的接触电阻称为膜层电阻。膜层电阻的存在,使接触电阻值大大升高,甚至造成触头不通,这种现象叫做触头污染。

因此应在维护工作中修复接触器触头的烧蚀点;触头有油污、尘垢或严重氧化,应清洁触头接触面。主要应包括以下维护内容:(1)检查动、静触头位置是否对正,如有问题应调节触头弹簧;(2)看触头磨损程度,当磨损至原有厚度的二分之一时,须及时更换;(3)看触头有无开焊脱落,若有应及时更换;(4)看触头烧损程度,触头轻微烧损时,一般不影响使用,但当触头表面因电弧作用而出现烧毛的颗粒时,应及时清除。清理触头时不允许使用砂纸,以免石英砂细颗粒残留在触头表面,应使用细锉刀小心休整,恢复接触面。银及银基合金触头表面在分断电弧时生的黑色氧化膜接触电阻很低,不会造成接触不良现象,因此不必锉修,以免缩短触头寿命;(5)测量相间绝缘电阻,阻值不低于20MΩ;(6)检查辅助触头动作是否灵活;(7)触头行程应符合规定值。发现问题时,应及时修理或更换。

影响接触电阻的因素主要包括:(1)接触形式;(2)接触压力;(3)材料性质;(4)接触表面的加工情况;(5)使用电压;(6)通过的电流强度。在正常使用条件下,接触压力对接触电阻的影响很大,增加接触压力,可以增加接触头的有效接触面积,同时,当接触头的压强超过一定值时,可以使触头的材料产生塑性变形,表面膜被压碎出现裂缝,增大了金属的接触面,使收缩电阻和膜电阻都减小,接触电阻迅速下降。因此,必须保证有足够的接触压力,维护过程中应对接触器的接触压力进行测量。

5.2接触压力调整

由于铁芯之间的间隙要大于触头之间的间隙,所以当触头接触后,活动铁芯要继续下移,势必压缩缓冲弹簧。缓冲弹簧的弹力,一端作用在活动铁芯上,另一端作用在活动触头上。作用在触头上的弹力,就形成触头的接触压力,这个压力使触头闭合后迅速静止下来,因而电弧大为减小。

当两铁芯接触时,缓冲弹簧被压缩到最大限度,此时触头的接触压力最大,可保证触头接触良好。接触器线圈通电,动静触头闭合过程中,当触头刚刚接触时作用在触头上的压力,称为触头初压力。触头接触后,电磁铁带动连杆和缓冲弹簧继续下移,压紧触头,直到动静电磁铁互相接触为止,这一继续压紧的过程所移动的距离称为超行程。走过超行程后,触头到达完全闭合的状态,此时作用在触头上的压力,称为触头终压力。

进行打磨维护后的触头,在重新装配回接触器时,接触压力会发生变化,应注意调整缓冲弹簧。由于电磁铁的行程等于触头的行程加超行程,打磨后动静触头间的距离变大,触头行程变长,则超行程变小,缓冲弹簧的压缩量减小,这将使作用于触头上的正压力减小,不利于触头的压紧,导致接触电阻增大。

工作性能 篇4

关键词:高性能混凝土,C60,工作性能,强度

高性能混凝土 (High-performance Concrete, 简写为HPC) 是一种复合矿物外加剂及掺合料的体积稳定性好、具有高耐久性、高强度与高工作性能的混凝土。HPC一般具有的特点: (1) 在新拌阶段具有高工作性, 即高流动度、可泵性, 或自密实、免振捣的性能。 (2) 在水化、硬化早期和服役过程中具有高体积稳定性, 即具有高弹模、低收缩、低徐变和低温度应变的特性。 (3) 在硬化后具有足够的强度和低渗透性满足工程所需的力学性能和耐久性[1,2,3]。

由于高强度高性能混凝土应具有高工作性、高强度和高耐久性等特性, 所以配制HPC对原材料的质量、性能的要求较为严格。

水泥的性能要求:⑴采用不低于525#普通硅酸盐水泥;⑵C3A含量<5%, 碱含量≤0.7%, 需水量小;⑶强度有较大富余系数。

对矿物细掺料的性能要求:⑴细度≤20% (0.045mm方孔筛余) , 有一定的活性;⑵需水量比≤105%, 能改善拌合物的流动性;⑶化学成分和性能稳定。

对骨料的性能要求⑴质量应符合砂石标准、洁净, 针片状少;⑵颗粒级配好, 粗骨料应是连续级配;⑶吸水率低, 否则将降低强度和耐久性;⑷无碱骨料反应;⑸粗骨料强度压碎指标≤12%, 针片状含量≤15%[4,5,6]。

另配制高性能混凝土的关键之一是选择与水泥相容性好的外加剂。外加剂与水泥的适应性较好时表现为:新拌混凝土工作性能得到明显的改善;根据需要能有效控制混凝土凝结时间;坍落度损失小;混凝土密实性好, 各龄期强度有较大的提高;混凝土各耐久性指标有较大提高[7]。

然而在现实生产中, 由于资源短缺、管理不严、偷工减料等现象严重, 造成混凝土原材料质量良莠不齐, 很难满足配制高性能混凝土要求, 本文根据杭州某搅拌站所提供的原材料及初始配合比, 进行了C60 混凝土的适配试验, 从混凝土工作性能及28d强度这两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1、原材料及初始配合比

1.1 原材料

水泥:应选用强度较高、水化热低、C3A含量低、标准稠度用水量低的水泥。试配时, 采用金锋P.O42.5 普通硅酸盐水泥, 其细度、初终凝时间、抗压强度、抗折强度、安定性等指标均满足要求。

粉煤灰:舟山某厂家生产的I级F类粉煤灰。细度为9.5%、烧失量3.0%、需水量比94%。

矿粉:采用然金提供的S95 级矿渣微粉, 比表面积为420m2/kg, 活性指数7d为76%、28d为97%, 烧失量为0.8%。

砂子:制备高性能混凝土最好采用含泥量不超过2%的河砂, 然而试配时采用的是细度模数为2.9 的机制砂。

石子:应采用级配要求稳定, 压碎值、含泥量、针片状含量均优于规范要求。但试配时采用粒径为20~25mm单级配石灰岩。

外加剂:采用江苏某外加剂公司生产的JM-VIII与JM-IX缓凝高效减水剂。

1.2混凝土初始配合比

C60 高强混凝土的初始配合比如表1 所示。

其初始配合比的总胶材用量为580kg/m3, 粉煤灰掺量为31%, 矿粉掺量为10.3%, 水胶比为31%, 砂率38%, 容重2430kg/m3。

2、试验过程

2.1 净浆试验

在正式试配混凝土之前进行了净浆相关试验, 目的在于验证掺入掺合料对浆体流动性的影响, 从而根据净浆扩展度试验结果适当的调整掺合料的掺入比例。具体试验结果如表2 所示。采用JM-VIII外加剂, 掺量2.2%, 用水量87g。

由净浆试验结果可知, 粉煤灰的掺入降低了浆体的流动性, 需水量增加, 粘度增加, 而矿粉的掺入反而显著降低用水量、浆体亦不稠。故对粉煤灰重新进行了需水量比试验, 试验发现, 其实际需水量比为106%, 与厂家提供的94%需水量比有较大出入, 根本达不到I级粉煤灰的标准。所以在设计混凝土配合比时, 应注意粉煤灰掺量不宜过高, 可适当提高矿粉掺量、降低粉煤灰掺量。

2.2 第一次混凝土试配

根据净浆试验, 混凝土配合比中胶材部分的比例有所改动, 降低粉煤灰掺量至10.3%, 提高矿粉掺量至20.7%。其余水胶比、砂率、容重均保持不变。外加剂采用JM-VIII, 掺量为2.2%, 具体配比见表3 所示。

根据以上配比, 进行了第一组混凝土试拌试验。试验结果显示:混凝土和易性较差, 流速慢, 接近流不动, 混凝土略显干涩, 于是在搅拌后的混凝土上添加少量外加剂进行人工搅拌后, 混凝土便有较好的流动性, 故初步判定为外加剂减水不够。但由于石子粒型较差、级配不合理, 导致浆体很难将石子包裹住, 故石子外露较多。

2.3 第二次混凝土试配

根据第一次试配情况, 适当的对配合比进行了调整, 保持砂率不变的情况下, 降低了砂石用量, 容重降低至2388kg/m3, 从而增加了浆骨比。外加剂采用JM-IX, 掺量为2.2%, 具体配合比见表4。

图1 为新拌混凝土状态, 由图可看出, 混凝土出锅后, 流动性较好, 流速亦较快, 测得坍落度为22.5cm, 扩展度为55cm×57cm, 其工作性能已符合相关要求。相比第一次试配试验, 其包裹性已经改善很多, 但从坍落度测试亦可看出, 中间石子堆积较多, “帽子”较高, 坍落度外圈存在跑浆现象, 包裹性仍然较差。

2.4 第三次混凝土试配

根据前两组试配试验, 对混凝土配比进行了最后一次调整, 胶材总量及比例不变, 容重仍为2388kg/m3, 砂率提高至40%, 并掺入了部分细砂, 石子中也掺入了15%的瓜子片, 用以改善石子级配。外加剂采用JM-IX, 掺量为2.2%。具体配比见表5 所示。

图2 为第三次新拌混凝土状态, 由图可看出, 此次混凝土拌合物状态较之第二组, 其包裹性明显较好, 流动性、和易性都符合相关要求。测得其坍落度为23.0cm, 扩展度为60cm×60cm, 均符合工作性要求, 坍落度测试时, 其中间无石子堆积, 并未出现“帽子型”, 坍落度外圈也无跑浆现象, 整体状态较优。

3力学性能

混凝土强度试验采用两个配合比, 分别为第二、第三次C60混凝土试配配合比, 测试其3d、7d、28d强度。具体数据如图3所示。

根据图3 可知, 无论是3d、7d还是28d强度, 三次试配配比的强度都优于二次试配配比的强度。对于混凝土而言, 高密实度就等于高强度, 砂率的提高, 细砂的掺入以及石子级配的调整, 一定程度上有效的降低了骨料之间的空隙率, 使骨料之间能更有效的紧密堆积, 从而使混凝土整体的均匀性得到很大的改善, 强度也自然增长较大。

4、结论

高性能混凝土的制备离不开矿物掺合料的掺入以及高性能外加剂的运用, 优良的配合比设计是制备高性能混凝土的技术先要, 优质的原材料是制备高性能混凝土的物质基础。此次试验采用浙江当地地材, 通过多次试配, 成功制备出工作性能、力学性能均符合高性能混凝土要求的C60 高强度混凝土, 以期为浙江当地高性能混凝土的制备及其发展提供相应的科研数据。

参考文献

[1]贺东青, 任志刚.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研究综述[J].国外建材科技, 2006, 27 (4) :32-34.

[2]王瑞燕, 田文玉, 熊出华.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研究[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 200827 (2) :252-254.

[3]马保国, 何永佳, 吕林女.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设计[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 2002, 24 (7) :14-16.

[4]刘启辉, 易康荣.C60高性能混凝土的配比设计及现场配制技术[J].广东:水泥与混凝土, 2007 (8) :37-38.

[5]朱健芳.C60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和应用[J].中国西部科技, 2008, 07 (32) 17-18.

[6]朱红娟, 朱文通, 罗思欣.C60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设计[J].公路交通技术, 2009, (04) :45-17.

工作性能 篇5

【篇一】综合性能检测岗位专业人员工作报告

我是一名刚踏入社会的大学毕业生,**年毕业于xx石油大学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毕业后就职于xx华北石油工程建设有限公司xx项目部技术组。到**年8月工作已满一年,在这短暂的一年时间里我学到了许多学校里无法学到的知识,开阔了眼界,提高了专业技术水平和工作能力。

一、参加的工程

在这一年之中,我参加了xx大亚湾80万吨聚乙烯工程,采油三厂留十八接转站(二期)改造工程、里二站改造工程、路70联合站改扩建工程以及目前正在施工的华北油田二连分公司太53井组试采地面工程。刚到单位就到xx大亚湾南海石化项目部工作,南海石化项目是由中石化和外企合资建设的工程,在南海石化项目中我参加了1014区块的技术资料的整理和图纸的翻译工作,后期在1012区块负责防腐保温和消尾项工作。回到任丘后参加了采油三厂留十八接转站(二期)改造工程、里二站改造工程,留十八和里二站工程都是老站改造工程,站内动火连头地方多危险性高,加上地方关系复杂,对施工造成很大的不便,在我们技术组张增杰的指导下我主要负责这两项工程的技术资料的整理。今年3月份参加了路70联合站改扩建工程,路70联合站地处xx省肃宁县万里乡与献县孔庄乡两地交界处,古阳河以北,本次扩建的内容有:增建外输系统及脱水系统,增建注水部分及污水处理系统。

目前参加的工程是太53井组试采地面工程,在该工程中我主要负责站内工艺、站外单井和土建部分的施工。乌里亚斯太油田位于xx自治区锡林郭勒盟东乌旗北7km,与蒙古国相距约50km,距离阿尔善油田基地约165km,属于二连盆地马尼特凹陷东北端的乌里亚斯太凹陷。太53井组试采地面工程由计量拉油站、天然气压缩、站外系统、阿一联调压站四部分组成。新建计量拉油站1座,位于太53井北侧,站内建9头计量撬1座,分离器2具、换热器2台、天燃气干燥器1具、除油器2具、热水泵2台、注水泵1台、40m3高架油罐4具、10m3回水罐1具,此外,站内还设有分离器操作间、值班室、热水泵房、配电室、维修间、注水泵房、库房、化验室等厂房;站外系统有9口油井和4口注水井的施工;太27注水泵房的扩建工程和3口注水井的试采地面工程;天然气压缩部分位于乌里亚斯太油田太53井北侧,在计量拉油站内中部。该装置为接受一级生产分离器来的试采伴生气,伴生气进装置,经过露点控制撬块分离脱水、脱炔。然后一部分天然气去燃气发电机作燃料,一部分去天然气压缩机增压至25MPa后,进分子筛脱水装置脱水。经增压、干燥后的天然气,充装到CNG高压拖车拉运至阿一联,经调压后为加热炉作燃料;阿一联调压站接受从太53计量拉油站来的CNG压缩天然气,进站经卸气口进入调压撬块,经2次换热、2级节流后,去加热炉作燃料。

二、对专业知识的提高

我是学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也就是以前的焊接设备与工艺。在学校只学习了一些理论知识,实践的机会很少,工地是我学习和实践的好地方。到工地后发现以前在学校学的理论知识太肤浅,实践起来非常困难,在工地我就向工人师傅虚心的请教,有不明白的地方我就问,经过一年的工作实践,增加了自己的专业知识,提高了自己的实践能力,把理论和实践很好的结合起来。在南海石化项目中,官方语言是英语,为了能够更好的完成工作,利用中午时间和晚上的时间学习专业词汇和练习口语,在工地上尽可能和外国人交流,通过学习和交流我的英语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尤其是口语水平。充分利用业余时间先后系统地学习了油田生产、管理方面的理论知识,虚心向老师傅学习,深入现场施工一线,注重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和吸收教训,很快就适应了工作,努力完成自己的工作。

三、参加工作的体会

以前听说油建干活累,工人非常辛苦,来到工地后感受到了工人们的辛苦,在二连地区工人们就用四个特别来形容,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干活、特别能奉献、特别能忍耐。工人们一年四季有三季在外施工,照顾不了自己的父母、妻子和孩子,他们任劳任怨地工作,从来没有一句怨言,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是我必须学习的。在和工人的交流中我学会了怎样面对困难,怎样做人,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不论在南海石化还是在采油三厂以及二连地区,对工程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技术人员必须要严格把关,尤其是对低老坏问题和强制性条文的管理。通过一年的工作和学习我感到作为一名技术人员必须要细心、认真,作好每一步工作,对工艺流程要熟悉,对图纸要熟悉,对规范更要熟悉,还要继续学习和工程相关、和专业相关的知识,用知识武装自己。

四、对公司的建议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质量是一个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坚实基础。质量的提高靠工人的总体素质和技术管理水平的提高,为能够面对更加激烈的竞争,培养高素质、高水平的专业技工和管理人员是公司的重点。

过去的工作中,在领导的关怀和同志们的支持与帮助下,经过不断努力,我适应了这种工作,具备了一定的技术工作能力,但是仍存在着一些不足,在今后的工作中,自己要加强学习、克服缺点,力争自己专业技术水平能够不断提高。同时我清楚地认识到,为适应油田建设发展的新形势,今后还需不断地加强理论学习,尤其是新技术、新理论的学习,勤奋工作,在实际工作中锻炼和成长,不断积累工作经验,提高业务能力和工作水平,为公司的发展做出自己新的、更大的贡献。

【篇二】综合性能检测岗位专业人员工作报告

我于20xx年毕业于xx科技大学自动化系测控专业,20xx年来到卓资发电厂从事200MW机组热工检修工作。在这5年中,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学习专业技术,不断提高业务水平,从理论到实践,又从实践到理论,将自己在学校里所学到的课本知识和实际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更加充实了自己的头脑,武装了自己的才能,也成为了本专业的岗位和专业技术能手。回顾这几年所走过的历程,充满了对专业技术的学习,对工作岗位的热爱和对工作的勤恳。现总结如下:

一、不断加强学习,严格要求自己,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适应现代化电厂的需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电力生产的发展也越来越走向现代化,我厂的四台机组的除尘、除灰以及除渣系统均采用PLC程控系统控制整个工艺,自动化程度较高。为了更好驾驭系统,需要掌握的知识就必须更加全面,更加扎实,才能适应电力系统的发展,我为了适应现代化电厂的需要,在业余时间对自己加强电脑知识的培训和学习,学习网络知识以及PLC、DCS系统的知识,跟着厂家学习逻辑和组态,为以后的热工主检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期间我对微机的工作原理、构成和组装都有了深入的认识,尤其对电脑的操作更加得心应手,从而使我对现场微机的操作相当熟练,为机组的安全稳定运行得到了保障,为事故处理赢得了时间。

二、来到公司热工专业已有5个年头了,在最近的两年生活中,我担任了热工锅炉组组长,热工汽机组长职务,内心非常内心感谢领导的帮助与指导,在这两年里不仅在专业技术方面有了更全面的发展,而且在为人处事方面有了更多的学习机会。

20xx年在热工外围组时,从事2年的热工主检职位,外围的热工设备品种很多,但这也给我创造了一个学习的机会,也就是在那是有幸能够了解了DCS控制系统,除渣、除灰系统的PLC逻辑控制,并且在维护中对于测量元件安装位置及其用途有了初步的了解,正是在这2年中的不懈努力才为我以后的道路打下了坚硬的基础。

在20xx年7月有幸参加了华电集团公司举办的热工培训,在培训中主要针对电厂PLC以及热工自动控制的学习,通过这次的培训我对DCS控制系统的结构布置,网络连接有了更深的理解,对以后的热工维护工作有很大的帮助,在日后的维护工作中多了判断故障的依据,更好的保障机组的安全运行。

20xx年期间,维护的磨煤机排渣门为气动阀门,与气缸连接部分为塑料管材,在屡次维护当中发现磨煤机在排渣过程中温度很高很容易将连接气缸的气源管烧坏,时常更换气源管,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故将气源管都改为铁管,改造后效果明显,磨煤机因排渣门的故障停机的次数大大降低。

在20xx年期间,本人担任热工专业锅炉组组长,参加了#1机组大修,锅炉油枪改造、给煤机改造调试工作,更进一步的对热工设备有了细致的了解,同时在#2机组给煤机积算器改造中,对给煤机的保护及其控制有了全方面的掌握,并且提出一些更改意见,方便了给煤机的煤量控制,使锅炉燃烧稳定机组负荷波动因素减少。在给煤机改造中我提出了给煤机PLC的改造建议并且荣获合理化建议三等奖,具体再造如下:

原有的给煤机是通过PLC和积算器的结合来实现远方就地控制煤量以及相关报警,由于在运行当中发现现场环境差就地给煤机控制柜的PLC及其容易出现故障,故提出建议将其改为接触器回路,报警由DCS实现这样既能满足远方控制也能实现相应的报警,大大节省了设备的费用及其故障率。在10月份参加了热网控制站的改造工作,不仅对热网新系统有了初步的了解,而且还巩固了DCS与DEH系统的知识,即DCS的网络回路及其控制内部构造组成、逻辑回路,卡件连接回路,DEH的卡件通讯部分、上位机与下位机的通讯方式的建立以及上位机趋势的调用都有了深刻的认识。

在20xx年期间,本人担任热工专业汽机组组长职位,7月份期间有幸参加了协调控制系统改善工作,在达旗电厂专家的指导下成功将4台机组的协调控制系统逻辑修改工作完成,最终能实现协调自动控制。虽然调试时间短了些,但是对我的专业启发却是非常大的,自从学校走出就没有意识到在学校里学到的知识原来和我们的生活工作息息相关。

总之,由于我在学校学习热工自动化专业,理论上对机、炉,有全方面的了解,且经过多年的现场运行实践,不论在思想认识上,还是在现场工作中,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努力学习业务水平,积累了丰富的现场经验,分析和处理了许多事故。

从而使自己的综合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同时我在卓资电厂的这几年,从基建到生产,从运行到检修,从规程的编写到建章立制,从人员的培训到实际的操作,我实实在在感觉到,这几年是辛苦的,但我也为自己在专业上积累了很多的经验,特别是从基建到生产这一过程,我受益不少。我希望能用自己的光和热为电厂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篇三】综合性能检测岗位专业人员工作报告

我于20××年×××校毕业参加工作,先后在××、××担任了通信工、通揽工、片区经理等职务。工作期间先后接触了××专用通信网络、程控电话网络。树立了完整的通信网概念,具备了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现将近几年的工作总结如下,请公司领导审核评定。

××公司成立前,我担任通信工,主要负责区段通信设备、集中机、区转机、音频分机、自动电话的维护工作,这也是我参加工作后的第一个岗位。工作中每当遇到棘手的问题时我总是非常诚恳的向师傅请教,坚持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精神,在××室边测量,边翻资料,逐步掌握了JHT型集中机故障的处理。在常年累月的工作实践中,我发现YG型音频分机的6V电源经常处于亏电状态,充不上电,干电池更换太频繁,严重的浪费了材料,影响了设备的稳定运行。我翻阅了大量的资料和同事们商议后,对YG型音频分机的电源箱充电电路部分进行了改进,并在××进行了多次充放电实验,将改进后的YG型的6V电源箱逐步运用到现场(现××——×××管内仍有部分使用改进后的6V电源箱)运行比较稳定,从而减少人力,材料的支出。通过这次小的革新,使我受益非浅,充分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技术能力得到了很大提高。

20××年铁通成立后,上级临时调整我到××工作,主要负责程控交换设备的维护。通过自学,初步了解了中兴A型程控交换设备的原理,掌握了中兴B型交换机的业务开通、修改及监控。能熟练的操作维护平台,并正规的学习了光电缆的接续、封焊。为后来的线路维护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200*年我担任了片区经理后,工作中逐步积累经验、锻炼能力,能够组织实施中小型光电缆工程的建设。在工程施工中,我始终坚持标准化作业,积极提出了自己的城域网规划方案,对新载电杆杆距,架空电缆的高度,地埋电缆的深度等亲自测量、计算。在×××××电缆工程施工时,按规划图纸每条电缆都只有一个分线盒,电缆中段装机用户皮线过多、过长,既影响美观又浪费人力、物力,为今后的维护工作留下了故障隐患。针对这一情况我请示上级同意后对施工图纸略为调整,在整条电缆中段做分歧头,但不封焊,用分线盒防护,有多少用户就掏出多少线对。这种方法既节省投资、机动灵活,又大大提高了芯线利用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维护工作中我始终坚持:“学和问结合、自学和培训结合”,先后参加了分公司组织的《互联网业务培训》,《光缆接续技术比武》等业务训练活动;亲手参与处理了多起非责任性光电缆中断抢修恢复工作。逐渐的学会了使用电缆线路测试仪,独立的完成了××石油公司ONU设备的安装。协助技术维护人员调试,开通了××××ONU,×××ONU。并对原有铁通的线路及机房进行了彻底的整治,逐一核对完善了号线系统,使我更深入的了解了华为城域网ONU的基本原理、运行环境及特点。随着铁通市场业务的发展和深化,我又接触了宽带网络建设并多次参与宽窄带扩容,学习了网络设备的维护、故障判断和处理,可以比较熟练。快速的处理一般的网络设备问题。同时,我注重把业务学习和市场开拓相结合,在市场发展中锻炼自己全方位的工作能力,为××营业部和××分公司的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工作性能 篇6

2009年4月15日,工作站技术领导全球的惠普宣布推出革命性全新Z系列工作站产品。惠普希望通过提供工作站行业领先的整体解决方案,帮助用户提高工作站在整个生命周期内的运行效率,并通过创新的软件和服务组合,为用户实现高性能图形计算外包式全程服务,使用户更加专注于自身业务。

创新工作站成就客户价值

工作站在惠普信息产品集团中一直是创新实践的领跑者。此次发布会推出的HP Z800、HP Z600和HP Z400工作站集20多项惠普设计创新成果为一体,拥有的特色技术包括从自检电源到完美支持最新英特尔?誖至强?誖处理器等各个方面。由内至外全面推陈出新的Z系列工作站可以为用户提供前所未有的性能、价值和可维护性。同时,科学与时尚结合的外观设计令人过目不忘。

“HP Z系列工作站采用了创新的免工具、模块化和无线缆的设计,能够明显提高工作站运行稳定性和可靠性,以及用户升级、维护的便利性。这些技术都能够大大降低用户的后期使用费用,从而降低新一代惠普工作站的整体拥有成本(TCO)。”惠普信息产品集团亚太及日本地区副总裁兼商用系统事业部总经理麦荣良说,“研究表明,惠普工作站出色的性能和运行效率能够在短得令人惊讶的时期内收回自身的投资。”

惠普在Z系列产品工程上的投入已经为用户带来了丰厚的回报。全球最大的油田技术服务公司斯伦贝谢(Schlumberger)在报告中提到,他们的旗舰级工程设计应用的性能正在快速提升,从起初的300%到现在的500%,提升幅度显而易见。

Z系列工作站的外部采用了先进、时尚的拉丝铝质外壳,灵感来自于汽车设计行业的领军团队美国宝马设计工作室。“工作站本身就是进行艺术设计的工具,自身也应当进行艺术设计。全新Z系列工作站由内而外强烈的美学感染力与创新性设计使其成为办公室里的艺术品,可以装饰和美化办公环境,激发创作者灵感,这一点对创作设计类的用户非常重要。” 中国惠普副总裁,信息产品集团工作站业务部总经理桃乐姗说。

全新三款工作站可以满足任何行业用户的需求

HP Z系列工作站基于下一代英特尔?誖至强?誖处理器5500系列,采用集成的内存控制器和英特尔Turbo Boost技术,全新系列的专业图形卡解决方案,以及内置的高清(HD)音频和可选的固态硬盘。

全新的HP Z800工作站是性能最为强大、最具扩展能力的惠普工作站,专为3D动画、广播视频、石油天然气勘探和医疗影像等对系统性能要求极为严格的领域而设计。HP Z800的外部采用全新的拉丝铝质外壳,内部采用模块化设计。HP Z800基于四核处理器,支持全新的英特尔QuickPath技术,可以在任何应用环境中提供最出色的输入/输出(I/O)性能。此外,HP Z800工组站还支持液态冷却技术。

全新的HP Z600工作站采用环保设计,可以在一个紧凑的外形中提供出色的性能,是视频制作、金融和中级计算机辅助设计(CAD)等行业的专业人员的理想之选。与HP Z800工作站一样,HP Z600也采用了拉丝铝质外壳和模块化内部设计,具备超强的可维护性。它最多可以接驳8台显示器。

全新的HP Z400工作站是入门级工作站中的顶级产品,能够以较低的价格提供强大的英特尔处理器性能,是视频编辑、摄影、设计以及工程等领域的专业人员的明智选择。HP Z400是首款单插槽工作站,采用全新的下一代英特尔微架构(Nehalem),支持最新的英特尔至强处理器。此外,HP Z400工作站还支持液态冷却技术。

“全新的英特尔?誖至强?誖处理器5500系列和英特尔QuickPath技术打破了以往工作站性能的评测纪录,” 英特尔服务器和工作站业务副总裁兼总经理Kirk Skaugen说,“惠普能够以独特的方式利用我们的处理器,将它们优化成高强度的数码主动力。惠普工作站用户一定会欣赏新型至强处理器所带来的智能化的性能、节能特性和可扩展性。”

环保设计理念

惠普一直是公认的环保领导厂商,包括工作站在内,惠普一直率先采用符合环保标准的创新解决方案。例如,仅有HP Z系列工作站所采用的惠普独有WattSaver技术,可以将工作站在关机状态下的功率降低到一瓦以下。

此外,HP Z系列工作站均采用能效高达85%的电源,其中HP Z800工作站可选配能效高达89%的电源,从而有效降低整体能耗和排放到外部环境的废热量。HP Z系列工作站均已通过5.0版能源之星的认证,提前于能源之星规定的7月的最后期限。根据重量统计,惠普工作站的90%部件都可回收再利用。全新的HP Z系列工作站均已通过电子产品环境评估工具(EPEATTM)金牌认证,这是目前级别最高的产品认证。

上市

全新的HP Z系列工作站4月在中国上市。欲了解HP Z 系列工作站的更多信息,请访问http://www.hp.com.cn/。

工作性能 篇7

《标准》此次被列入标准制订修订计划, 一方面说明在过去的8年里, 《标准》对于我国住宅综合性能品质的提高确实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另一方面也充分说明国家对于住宅综合性能品质的高度重视, 住宅性能认定在我国未来一段时间里也必将继续发挥其基础性抓手作用。此次《标准》修订, 不仅仅是一次评价标准修改完善的具体工作, 更是整个住宅性能认定工作发展和完善的重要契机。

一、《标准》的特点

1. 首次将开发者、设计者、消费者三者统一到同一平台

首先, 对于开发建设单位, 明确不同等级住宅应该按照怎么样的标准去打造;其次, 对于设计单位, 明确了具体的空间尺寸等要求, 便于设计者的住宅作品达到理想的性能等级;再次, 基于消费者的角度设置各种评价指标, 使消费者对于什么是“好房子”一目了然。首次将住宅消费者的利益放到了与开发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统一的高度, 真正实现了消费者与开发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的信息对称和地位对等, 真正将住宅消费者摆到了“上帝”的地位。

2. 用“五大性能”为住宅综合性能品质把关

《标准》将住宅的综合性能划分成适用性能、环境性能、经济性能、安全性能和耐久性能五个方面, 分28个项目、100个分项、268个子项对住宅的各项指标进行打分和综合评价, 以最终确定住宅的综合性能等级。住宅适用性能是指由住宅建筑本身和内部设备设施配置所决定的适合用户使用的性能;住宅环境性能是指在住宅周围由人工营造和自然所形成的外部居住条件的性能;住宅经济性能是指在住宅建造和使用过程中, 节能、节水、节地和节材的性能;住宅安全性能是指住宅建筑、结构、构造、设备、设施和材料等不形成危害人身安全并有利于用户躲避灾害的性能;住宅耐久性能是指住宅建筑工程和设备设施在一定年限内保证正常安全使用的性能。五大性能涵盖了住宅使用过程中的几乎所有关键指标, 因此, 能够真正实现为住宅综合性能质量把关的作用。

3. 用高于国家标准的指标引领我国住宅建设方向

《标准》比较系统地涵盖了住宅品质与住宅质量的各个方面, 是目前我国对住宅进行全面、综合、客观评价的唯一标准。其部分指标的设置具有很强的引导性, 例如:关于可容纳担架的电梯的设置、关于住宅隔声性能的关注、关于绿地配置指标的具体和细化、关于住宅各部分的使用年限的规定等, 都是基于对住宅全寿命周期内消费者使用全过程的考虑, 早于或者高于当时的现行国家标准, 引领了我国住宅建设的发展方向。尤其是《标准》最早明确提倡住宅应全装修, 对于最高级别 (3A级) 的住宅性能认定, 对是否做到全装修采用一票否决的评定方法, 力推住宅全装修。这一规定对与纠正人们对住宅产品的片面认识、尽早摆脱“毛坯房”住宅长期困扰、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促进住宅产品健康发展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推进作用, 促进了住宅商品向住宅产品的转化。

4. 引导和促进了相关标准规范的修订

《标准》虽然是一部推荐性标准, 但是其制订具有很强的超前性。在制定之初, 其很多条款都是高于当时现行国家相关标准的, 具体一定超前性。它不是提出具体技术要求, 而是要对达到技术要求的程度进行评判, 在部分条款例如:关于可容纳担架的电梯的设置、关于住宅隔声性能的规定、关于绿地配置指标的具体和细化、关于住宅各部分的使用年限的规定等, 都是优于其他标准规范的。在相关规范标准已更新的情况下, 该标准仍适用。例如:关于可容纳担架的电梯的设置, 《标准》在“单元公共区域无障碍设施”中提出:“7层及以上住宅, 每单元至少设一部可容纳担架的电梯, 且为无障碍电梯”。而此时《住宅设计规范》 (2003修订版) 仅规定:“十二层及以上的高层住宅, 每栋楼设置电梯不应少于两台, 其中宜配置一台可容纳担架的电梯”。此后, 天津市住宅设计标准 (DB29-22-2007) 提出:“十二层及以上的高层住宅, 每栋楼设置电梯不应少于两台, 其中应配置一台可容纳担架的电梯”;《住宅设计规范》 (2012修订版) 才对担架电梯作出较为严格的规定:“十二层及十二层以上的住宅, 每栋楼设置电梯不应少于两台, 其中应设置一台可容纳担架的电梯”。从这个意义上讲, 《标准》的实施, 引导和促进了相关标准规范的修订。

5. 将国家住宅建设发展要求贯穿于五大性能指标体系之中

《标准》是目前我国唯一的有关住宅性能的评定技术标准, 适合所有城镇新建和改建住宅;反映住宅的综合性能水平;体现节能、节地、节水、节材等产业技术政策, 倡导土建装修一体化, 提高工程质量;引导住宅开发和住房理性消费;鼓励开发商提高住宅性能。这些基本原则和要求都具体分布在住宅五大性能的指标要求之中, 既与消费者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 又与国家建立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基本国策密切相关。可以说《标准》将国家住宅建设发展要求贯穿到了五大性能指标体系之中。

二、住宅性能认定的重要现实意义

1. 住宅性能认定是推进我国住宅产业现代化的重要抓手

住宅产业现代化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 需要依托具体抓手来加以推进。住宅性能认定与康居示范工程、住宅产业化基地、住宅部品认证等, 都是推进我国住宅产业现代化的重要抓手。住宅性能认定制度试行以来, 通过建立试点城市、成立专门的工作机构、完善相关配套政策、建立住宅性能研发基地等方式, 推动了住宅性能认定制度的在全国各地发展, 同时也推进了我国住宅产业现代化的发展。目前已建立的龙信建设集团、浙江泰格集成房屋有限公司、苏州科逸住宅设备股份有限公司、博洛尼旗舰装饰装修工程 (北京) 有限公司、厦门万安实业有限公司、路达 (厦门) 工业有限公司、潍坊市宇虹防水材料 (集团) 有限公司、滁州扬子光大钢构住宅制造有限公司等8个住宅性能研发基地中, 有3个在住宅性能研发基地的基础上, 顺利成为国家住宅产业化基地。

2. 住宅性能认定是全面提升我国住宅性能品质的重要手段

住宅性能认定制度经过15年的发展, 在全国很多省市都成立了如住宅产业化促进中心、住宅产业化办公室、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房地产处、房地产业协会、墙材革新和建筑节能管理办公室、房地产开发管理办公室、建委等住宅产业化工作机构。目前住宅性能认定项目已覆盖我国30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 陆续有1060多个住宅项目通过住宅性能认定预审, 460多个项目通过住宅性能认定终审,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已分别于2001、2002、2004、2006、2008、2009、2010、2013年, 对396个通过终审的项目分8批进行了公告。性能认定工作的大力开展和大量住宅性能认定项目的涌现, 切实推动了我国住宅性能品质的全面提升。是否通过住宅性能认定在很多省市都已经成为当地消费者购房时首要考虑的条件之一。

3. 住宅性能认定是保障住宅消费者权益的重要程序

住宅综合性能品质的高低与住宅消费者利益息息相关。住宅性能认定以住宅产品作为评价对象, 从消费者的居住体验和使用感受入手, 依据国家标准《住宅性能评定技术标准》来对住宅的各项性能品质进行全面的衡量和打分。通过住宅性能认定的住宅都是同档次住宅中综合性能品质较好的住宅。可以说, 住宅性能认定, 是通过认定这样一种技术服务的方式, 为住宅的综合性能品质把关, 为住宅消费者的权益把关。由于是采取自愿申请的原则, 并且依据严格的评价标准和程序来评审, 因此, 通过住宅性能认定的住宅必定是消费者可以放心购买、安心使用的好住宅。

4. 住宅性能认定是为各类住宅示范项目把关的基础性评价工作

住宅性能认定是对住宅进行全面、综合、客观评价的一项技术工作。住宅性能认定不仅是衡量住宅综合品质的标尺, 更是为国家住宅试点 (示范) 工程把关的必要措施。按照根据《商品住宅性能认定管理办法》 (试行) (建住房[1999]114号) 有关规定, 国家、省级住宅试点 (示范) 工程的新建住宅小区应申请住宅性能认定。“广厦奖”是经国家批准, 由中国房地产业协会和我中心共同组织的我国房地产开发项目的综合性大奖, 获奖项目是由地方推荐、消费者认可、专家和评委认定的优秀的房地产项目。“广厦奖” (住宅类) 项目也必须通过性能认定这个标杆, 以保障其获奖项目的综合性能品质。申报“广厦奖” (住宅类) 项目的基本条件之一就是:“符合国家颁布的《住宅性能评定技术标准》 (GB/T 50362-2005) 规定的2A级及以上性能等级标准”。“广厦奖” (住宅类) 项目的评价标准分为六个评价指标体系, 其中前五个评价指标体系, 即为《住宅性能评定技术标准》 (GB/T 50362-2005) 所规定的住宅的五大性能评价指标体系, 分值也占到总分值的六分之五。自2007年起, 已陆续有192个项目通过住宅性能认定终审并获“广厦奖” (住宅类) 项目殊荣。此外, 青海省还将住宅性能认定作为绿色建筑评价的前置条件, 符合相关条件申请绿色建筑评价的项目, 必须要先通过住宅性能认定;黑龙江省、上海市、青海省还将住宅性能认定与省内各类住宅示范、试点项目相结合。

5. 进一步促进了住宅相关技术的深入研究

住宅性能认定制度试行以来, 不仅建立了8个住宅性能研发基地, 由专门的团队深入研究提高住宅各项性能的专业技术, 如全装修、整体卫浴、内隔墙、节能窗、外遮阳、防水、钢结构、智能化等等。此外, 还着重研究住宅的环境性能, 编制了《居住小区智能化系统建设要点与技术导则》, 制定了行业标准《居住小区智能化系统配置技术要求》和《居住小区智能化系统和产品应用技术要求》, 并于2012年编制出版了《养老住区智能化系统建设要点与技术导则》。此外, 为了进一步规范国家A级住宅小区的标识系统建设要求, 提高住宅小区的环境性能, 鼓励和引导住宅小区的标识系统建设采用新技术, 进行科学设计、优化集成、精心建设, 以提高住区高新技术含量和居住环境水平, 满足居民现代居住生活的需求, 会同南京建邺城镇建设开发集团有限公司, 共同编制了《国家A级住宅小区标识系统建设要点和技术导则》, 目前已由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可以说, 住宅性能认定工作的开展, 促进了住宅相关技术的深入和广泛研究。

三、《标准》修订的导向和重点

1.紧跟国家房地产宏观政策要求。住宅性能认定是遵循自愿申请的原则, 近年来, 随着国家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的严厉政策频频出台、绿色建筑的迅猛发展等外在因素的影响, 住宅性能认定制度的发展也面临着一系列问题。如何突破现状, 寻求长远、稳定、全面发展, 成为住宅性能认定制度需要深入思考和探讨的问题。那么顺应社会发展趋势, 紧跟国家房地产宏观政策要求, 是住宅性能认定发展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之一, 也是《标准》修订需要把握的基本原则和导向。

2.进一步与相关标准规范相适应。《标准》与同期及以后发布和实施的标准和规范相比, 有需要协调的规定。例如, 同期发布和实施的《住宅建筑规范》GB 50368-2005为“全文强制的标准”, 其中规定“人工景观水体的补充水严禁使用自来水”, 而《标准》规定:“申请性能评定的住宅必须符合国家现行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 按此, 景观用水子项“不用自来水为景观用水的补充用水”应为含有“☆”的一票否决子项, 而现行本标准并非含有“☆”的子项;再如, 《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已修订为《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 (GB 50118-2010) , 而本标准中关于住宅隔声性能的规定所采用的评定项和指标与之都需要协调等等。因此, 《标准》修订时, 必须首要考虑与相关国家标准规范相适应、相协调的问题。

3.进一步适应住宅产业技术的发展趋势。《标准》实施以后的8年间, 已经有850多个项目通过住宅性能认定预审, 400多个项目通过住宅性能认定终审。各个住宅项目所使用的住宅产业技术也在日新月异地发展, 本标准部分条文已经不能够完全适应住宅产业相关技术的发展。例如, 关于可再生能源部分的规定, 《标准》原来只考虑了一个项目使用一种新能源的情况, 再生能源利用子项分值共计为6分, 两个子项太阳能利用或者利用地热能、风能等新型能源都可以得6分;但是未考虑到如果申请评定的住宅同时利用太阳能和地热能, 则分值将为12分的情况。况且, 随着住宅产业相关技术的进步, 一个项目使用两种及以上新能源的情况非常普遍, 诸如此类与技术进步相关的部分必须进行调整, 以适应住宅产业技术的发展趋势。

4.进一步优化评定方法的科学性。本标准在某些具体评定技术方法上有需要改进的部分。例如, 节能评定项目中, 按照《标准》规定:“当建筑设计和围护结构的要求都满足时, 不必进行综合节能要求的检查和判别。反之, 就必须进行综合节能要求的检查和判别, 两者分值相同, 仅取其中之一。”依此规定, 由于采用的计算方法不同, 同样是在夏热冬暖地区的规定性指标全部符合要求但没有利用可再生能源、没有遮阳设施的项目, 可能比规定性指标如体形系数和窗墙面积比等不符合节能设计标准, 也没有利用可再生能源、没有遮阳设施的项目, 得分更低, 显然不是很合理。因此, 应进一步对《标准》中部分评价方法的科学性加以优化。

5.进一步丰富评价范围。住宅性能认定制度试行之初, 评价对象仅限于商品住宅。但是随着住宅性能认定对于提升住宅综合性能品质的作用的彰显和我国住宅供应的变革, 各类保障性住房在住宅供应中所占的比例逐步增加, 住宅类别也日益增多。如今的保障性住房不再局限于经济适用房限价商品房、公租房、自主性商品房等逐渐涌现, 另外, 棚户区改造项目的住宅在部分地区也占有很大的比例保障性住房以及棚户区改造项目是对居民基本居住条件的保障, 其综合性能品质也必须得到保障。因此, 必须丰富住宅性能认定的评价范围, 将各类保障性住房、棚户区改造项目以及其他各类住宅试点、示范项目纳入评价范围。

6.进一步彰显《标准》的时代特色。老龄化是近年来我国社会面临的难题之一, 全国人大、全国政协每年都有数十个关于积极应对我国老龄化问题的建议和提案。由于受我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居家养老和社区养老将会是我国居民养老的主要方式, 与之密切相关的住宅以及相关配套设施的规划建设是实现居家养老和社区养老的基础, “适老性”将成为未来住宅以及住区建设的新的特色和基本要求。因此, 住宅以及住区的“适老性”, 将是《标准》修订时需要重点突出的内容。

7.继续保持《标准》的超前性。《标准》在制定之初, 具有一定的超前性。时隔8年之后的此次《标准》修订, 无论是在住宅发展趋势还是住宅产业相关技术应用上, 务必继续保持其超前性和引领性, 才能继续发挥住宅性能认定制度的重要作用, 继续使住宅性能认定工作服务于消费者、服务于开发企业、服务于政府。

四、结语

工作性能 篇8

一、机动车辆综合性能检测工作现状

北安市现有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站3家, 负责全市机动车申请注册登记时的初次检验;机动车定期检验;机动车临时检验、机动车特殊检验, 包括肇事车辆、改装车辆和报废车辆等技术检验工作。共有检测线6条, 工程师4人, 技师技术职务的主任检查员2人, 检验员7人。3个检测站每年共能检验车辆千台以上。

二、机动车辆综合性能检测工作存在的问题

1. 检测设备不完善, 管理不规范。

按照规定, 检测站必须有检测车辆侧滑、灯光、轴重、制动、排放、噪声的设备及其他必要的检测设备。但是北安市3个检测站其中两家有相应的停车场地、试车跑道和试验驻车制动器的坡道, 1家只有试验驻车制动器的坡道, 没有停车场地等。3个检测站检测设备都不完善, 只能做制动、灯光等常规检测, 而且由于设备维修人员技术能力差, 检测设备不能保持良好的技术状态和精度, 常规检测也达不到技术要求, 其他检测更无法完成。因此, 检测工作就是流于形式, 通过检测站运管部门无法获得车辆技术状况的动态变动情况, 得出维修厂家维修质量的量化指标以及各种经营数据指标, 不能为规范实施道路运输车辆市场准入和退出、二级维护招投标管理、企业质量信誉考核等提供依据。

2. 没有建立完善的车辆技术档案。

按照规定, 检测站应对检测后的车辆建立车辆技术档案, 记录车辆基本情况、主要性能、运行使用情况、主要部件更换情况、检测和维修记录以及车辆技术状况等级鉴定、事故处理记录等内容, 是车辆技术管理的基础。其中, 检测与车辆技术状况等级鉴定记录, 是维修企业确定二级维护附加作业或小修项目和修理作业范围、深度的依据。但从实际工作看, 各检测站都没有完整的车辆检测报告, 只是在应付上级检查时临时突击填写技术档案, 其信息与被检测车辆实际信息不符, 给管理工作带来诸多不便。

3. 监督管理有待于提高。

由于各检测站各项规章制度不健全, 运管部门监督管理不到位, 致使检测站在车辆进行安全技术检测时走形式, 走过场, 交钱过关。同时由于对维修质量监督管理力度不够, 维修与检测不能有机地结合, 造成不能对强制维护的竣工车辆实施维护质量检测, 对车辆进行技术状况等级鉴定检测。使有些车辆带病运输, 存在极大地安全隐患。

三、机动车辆综合性能检测工作发展的建议

定期检测是车辆技术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将汽车检测站纳入车辆技术管理的主要依据, 根据北安市目前机动车辆安全技术检测存在的问题, 对今后如何做好该项工作提出以下建议。

1. 完善检测设备, 提高检测技术能力。

一是各检测站应完善检测诊断设备, 应能满足车辆在不解体的情况下确定其工作能力和技术状况, 以及查明故障或隐患的部位和原因。要对车辆的安全性 (制动、侧滑、转向、前照灯等) 、可靠性 (异响、磨损、变形、裂纹等) 、动力性 (车速、加速能力、底盘输出功率, 发动机功率、扭矩和供给系、点火系状况等) 、经济性 (燃油消耗) 以及噪声和废气排放状况等内容进行全面的技术检测, 特别是要与环保部门共同对汽车污染进行监督、检测。要积极组织推广先进的检测诊断技术。应根据车辆从事运输的性质、使用条件和强度以及车辆老旧程度等, 进行定期或不定期检测, 确保车辆技术状况良好, 并对车辆维修实行质量监控。二是要提高检测队伍技术人员业务素质, 定期开展技术培训, 提高检测技术水平。

2. 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 建立完善的车辆技术档案。

检测站应建立健全各项检测制度, 明确按照工作职责进行车辆检测, 发放检查结果证明, 建立车辆技术档案, 作为交通运输管理部门发放或吊扣营运证的依据之一和确定维修单位车辆维修质量的凭证。

3. 加大监督管理力度。

三种灭菌柜工作性能比较及其建议 篇9

关键词:灭菌柜,脉动真空式,快速冷却式,水浴式,工作原理,比较

在液体制剂的药品生产中, 需要通过灭菌来保证其产品质量, 可见灭菌柜是药品生产中非常重要的一项设备。灭菌方法可以分为物理灭菌法和化学灭菌法以及无菌操作法, 根据灭菌对象的不同应选择合适的灭菌方法。

在制药企业中, 目前普遍选用的是物理灭菌法中的湿热灭菌法。本文对国内三种常用灭菌柜的工作性能作简单比较, 并对这些产品提出改进性建议。这三种灭菌柜分别为:脉动真空式、快速冷却式与水浴式。

1 脉动真空式灭菌柜

脉动真空式灭菌柜用于器械灭菌时, 其工作过程为:脉动—升温—灭菌—排汽—干燥—结束。

1.1 工作原理

脉动真空式灭菌柜工作原理流程如图1所示。

灭菌柜夹套进工业蒸汽进行预热, 同时水环真空泵开始3次真空脉动, 达到设定的上下脉动极限。夹套以及腔体进蒸汽, 达到设定的温度以及压力, 并保压至灭菌设定的时间, 到达时间后排气阀以及水环真空泵抽气进行排气, 最后是呼吸器气动阀动作, 柜体压力恢复常压, 可以开门。

1.2 分析

国内有些脉动真空式灭菌柜还有以下不完善之处 (这里指一般配置, 当然不同配置时或许无此问题) : (1) 真空脉动时, 没有检测自来水压力装置。因为使用过程中会出现自来水停水现象, 设备没有相应的检测, 控制面板不会出现报警现象。此时, 会出现原本有自来水的水环真空泵真空脉动达到设定值只需10 min, 没有自来水后设备会一直真空脉动, 但实际真空效果很差, 可能20 min还没有达到真空脉动下限值, 程序中又没有脉动步骤的时间限制, 会导致整个实际灭菌时间长; (2) 仅在排水处有1个温度传感器, 柜体内无温度监控探头, 缺乏对照。

2 快速冷却式灭菌柜

2.1 工作原理

快速冷却式灭菌柜工作原理流程如图2所示。

(1) 准备阶段:首先打开电源开关及蒸汽、压缩空气, RO水的阀门, 并将灭菌物品置入灭菌室内, 然后关闭密封门, “准备”灯亮, 结束灯闪烁, 指示内室液位处于下限的状态, 程序指示灯闪烁, 等待选择产品的灭菌适合程序, 选择好后, 按下程序选择按钮, 指示灯亮。

(2) 升温阶段:升温灯亮, PID阀、慢排阀及注水阀打开, 进水到上水位时 (大概是内室的2/3) , 注水阀关闭, 大约3 min后水泵开, 把水打到喷淋盘处和蒸汽混合后喷洒至内室, 循环喷洒。当内室温度升到冷却温度的下限以上时, 水泵停。PID阀根据预先设定压力自动控制调节内室的压力, 升温至灭菌温度, 开始进入灭菌时间。

(3) 灭菌阶段:灭菌灯亮, PID阀根据预先设定的压力自动控制内室的压力, 灭菌开始计时, 超温时慢排阀打开, 当内室温度低于灭菌温度下限时停止灭菌计时。灭菌时间到。且F0值大于设定值, 灭菌灯灭, 进入排汽阶段。

(4) 排汽阶段:排汽灯亮, 慢排阀打开, 排出内室余汽, 然后慢排阀关闭, 进入冷却阶段。

(5) 冷却阶段:冷却灯亮, 泵开, 1 min后注水阀开, 内室开始降温, 4 min后, 慢排阀打开, 排出内室热气, 温度继续下降, 当内室温度降到冷却温度的下限时, 进水阀打开, 延时4 min后, 注水阀关闭, 排水阀打开, 内室排水到下水位时, 延时1 min, 水泵停, 进入结束阶段。

(6) 结束阶段:结束灯亮, 排水阀打开, 按下复位按钮, 程序复位, 可以打开灭菌柜门, 进入下一程序。

2.2 分析

此类设备的特点: (1) 价格较低, 一次投入成本不会很高; (2) 控制系统中有一个PID阀门, 其可以根据灭菌柜内温度以及压力自动控制阀门开启的角度, 此阀是很先进的。但是, 笔者觉得完全可以通过另外一种设计思路来代替此种PID阀门。如, 在蒸汽进气处采用一个大气动阀并联一个小气动阀进气的结构, 这纯属个人之见, 当否待实践。

国内有些快速冷却式灭菌柜还有以下不完善之处 (这里指一般配置, 当然不同配置时或许无此问题) : (1) 在冷却阶段, 由于RO水直接和产品接触, 温差变化较大, 可能会导致冷却阶段炸瓶现象; (2) 验证热分布数据有些不理想, 因为靠近蒸汽进口地方温度值偏高。

3 水浴式灭菌柜

水浴式灭菌柜工作过程:关门—注水—升温—灭菌—排压—一次清洗—二次清洗—结束。

3.1 工作原理

水浴式灭菌柜工作原理流程如图3所示。

装车到位后关闭门, 在微机的操作界面上点击运行选项, 进入灭菌参数设置, 依次输入“品名”、“批号”、“灭菌温度”、“灭菌时间”、“F0值”、“一洗时间”、“二洗时间”, 并依次确认输入, 进入灭菌流程界面, 按上述程序运行。注水达到水位线, 循环水泵启动, 水经过换热器从柜顶喷淋, 蒸汽进入换热器将水换热, 利用水泵不断将水喷淋循环升温。

3.2 分析

此台水浴式灭菌柜属于过热水类型, 使用热交换器加热RO水, 再通过循环泵将热水进行循环喷淋, 整个升温过程热分布比较好, 从而保证了产品的质量。

国内有些水浴式灭菌柜还有以下不完善之处 (这里指一般配置, 当然不同配置时或许无此问题) : (1) 水环真空泵只有在设备开门时才会使用到, 用来抽出门密封的压缩空气, 其设计成本较高; (2) 设备已经使用了热交换器, 设计时是否能考虑在冷却阶段时, 也通过冷却水进热交换器, 冷却RO水, 然后RO水经循环泵打循环来冷却产品。

4 建议与结语

近年, 国内灭菌柜有长足进步, 但与国外相关产品相比, 还有很多可以提升的地方, 建议可从以下几方面去研究改进 (这里指一般配置, 当然不同配置时或许无此问题) :

(1) 安全防护措施方面, 如灭菌柜在柜内有压力的情况下, 前后门都是无法打开的, 但没有将温度设计考虑进去。建议:增加一温度模块, 当柜内温度超过80℃时门无法打开。

(2) 将主要介质开启的气动阀全部设计为带反馈信号的气动阀, 这样可以随时监控各气动阀的开启或者关闭状态。

(3) 缺少介质压力监控。在各介质管路系统中增加压力监控装置, 随时监控各介质的状态, 没有介质或者压力过低时, 设备自动报警, 提示操作者。

工作性能 篇10

自上世纪80年代起,高性能混凝土以其优良的工作性和耐久性能被广泛应用于各种混凝土结构,特别是高层建筑、高速公路、桥梁、港口及核反应堆等处于恶劣环境具有较高强度和耐久性要求的重要建筑结构。但随着现代建筑结构越来越复杂,对高性能混凝土的强度要求进一步提高,其脆性会随之增加,甚至会出现无征兆脆性破坏的情况,一般的高性能混凝土已不能满足工程对混凝土性能的要求。上个世纪末,人们试图从建筑结构材料自身寻求解决方法,将纤维作为增强材料掺入高性能混凝土中以进一步提高混凝土性能,并在该领域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1,2,3,4,5,6,7,8]。其中,玄武岩纤维作为新型材料,以其较高的抗拉、抗裂、耐腐蚀和耐高温等性能和较高性价比成为其他纤维的良好的替换材料[9],而对于掺有玄武岩纤维的高性能混凝土的研究还相对较少。

新拌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决定混凝土的质量,直接影响其制备和成型,更重要的是会影响硬化后混凝土的性能,所以在混凝土制备时需要重点考虑仍处于塑性状态下的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同时,混凝土构件在整体工程中主要起承受荷载的作用,常常处于复合应力的状态,而实验室中测得的单向受力状态下混凝土的强度可作为复合应力状态下强度评定的基础,为混凝土质量评价提供重要参数。故本文将测定不同配合比的玄武岩纤维高性能混凝土制备过程中的坍落度和硬化后(龄期为28d)的抗压强度和劈拉强度,以研究粉煤灰掺量和玄武岩纤维掺量对高性能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1 试验研究

1.1 试验材料

本次试验水泥采用福建省建阳海螺水泥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42.5普通硅酸盐水泥,表观密度为3080 kg/m3。粉煤灰采用厦门市嵩能粉煤灰开发有限公司生产的F类II级粉煤灰,材料的主要物理性能和化学成分指标见表1、表2。细骨料采用福建省闽江中砂,表观密度为2630 kg/m3。粗骨料采用花岗岩碎石,表观密度为2660 kg/m3。纤维采用浙江石金玄武岩纤维有限公司生产的玄武岩纤维短切原丝,其主要的物理性能见表3。高效减水剂选用福建省建筑科学研究院建材研究所生产的聚羧酸系减水剂(TW-PS)。

1.2 试件制作及配合比的确定

为了使各个组分能充分混合,利用强制式搅拌机运用干拌法进行搅拌,即在加入水之前将其他组分混合均匀,投料则按照组分粒径由大及小的顺序投入,所以搅拌的流程为:先加入砂、石混合约30s,之后加入水泥与粉煤灰搅拌约30s,再加入玄武岩纤维拌匀约60s,最后将减水剂与水充分混合后加入再搅拌约180s。

根据《高性能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CECS207:2006),有关高性能混凝土水胶比、单方用水量和胶凝材料总量的规定,同时参考本课题组已有的研究成果[10,11],确定水胶比为0.32,胶凝材料总量为500kg/m3,用水量为160kg/m3,砂率为38%。高效减水剂推荐掺量为胶凝材料总量的1.1%,故高效减水剂掺量为5.5kg/m3。根据《粉煤灰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GBJ146-90)中要求II级粉煤灰掺量的范围为15%~30%,所以选用的粉煤灰掺量分别为15%、20%、25%、30%四个水平。考虑其性能要求和经济效益,确定玄武岩纤维掺量分别为1.0kg/m3、1.2kg/m3、1.4kg/m3、1.6kg/m3。

胶凝材料总量、单方用水量、砂率、粉煤灰掺量、玄武岩纤维掺量及高效减水剂掺量已经确定,然后即可根据体积法来确定粗骨料(碎石)用量和细骨料(中砂)用量,得到单方高性能混凝土的各组分的配比情况,如表4所示。

2 试验结果与分析

所配置的高性能混凝土要求坍落度大于200mm,所以采用坍落度值来评价混凝土拌和物的工作性能。抗压强度是根据《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 50081-2002)的有关规定对标准养护(温度20℃±2℃、相对湿度大于95%)28d的150mm×150mm×150mm的立方体试样进行抗压试验得到的。最终得到的坍落度和抗压强度如表5所示。

分别以粉煤灰掺量和玄武岩纤维掺量为变量绘制两者与坍落度和抗压强度的关系曲线,如图1、图2、图3、图4,以便更清晰地反映粉煤灰掺量和玄武岩纤维掺量对坍落度和抗压强度的影响。

试验中观察到,玄武岩纤维混凝土在破坏时并未出现突然崩裂等脆性破坏现象(图5),而是表现出了一定的延性特征。抗压试验中,临近混凝土极限强度时,玄武岩纤维混凝土侧面已出现较多的裂缝,发生破坏时没有发生明显的剥落和破碎,整体性相对良好,如图6所示。

由表5中坍落度一栏可知,根据设计的配合比搅拌得到的混凝土拌和物的坍落度值均在230~255mm之间,符合规范对于高性能混凝土坍落度须大于200mm的基本要求。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在60MPa左右,属于中高强混凝土。

表5中1~4组为粉煤灰掺量不同的高性能混凝土的试验数据,结合图1可以得出,随着粉煤灰掺量的增加,混凝土的坍落度持续增大,粉煤灰掺量为20%、25%、30%时的坍落度相对于粉煤灰掺量为15%时的坍落度分别增大了2.1%、4.2%、6.3%,即粉煤灰掺量每增加5%,坍落度随之增加5mm,两者呈线性正相关关系,粉煤灰掺量为30%时,混凝土拌和物的坍落度最大,即255mm。由不同粉煤灰掺量的高性能混凝土强度试验数据及图2可得,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因粉煤灰掺量的增加而呈现略有增大之后减小的趋势,粉煤灰掺量为20%、25%、30%时的抗压强度相对于粉煤灰掺量为15%时的抗压强度分别增大了0.99%、3.13%、1.69%,整体变化幅度并不大,粉煤灰掺量为25%时,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最大,即62.37MPa。

表5中1~4组为普通高性能混凝土,5~8组为在第4组配合比(即粉煤灰掺量为30%)基础上掺加了不同掺量的玄武岩纤维的高性能混凝土。将5~8组与第4组的混凝土的相应数据进行对比,并结合图3可得出,玄武岩纤维的掺入使得混凝土的坍落度有所减小,且随着纤维掺入量的增大,坍落度逐渐减小,玄武岩纤维掺量为1.0kg/m3、1.2kg/m3、1.4kg/m3、1.6kg/m3时的坍落度较未掺有玄武岩纤维时的坍落度分别减小了3.92%、5.88%、7.84%、9.8%,最多使其减小了25mm,坍落度降至230mm。试验中观察到纤维掺量增加的同时,混凝土拌和物的离析和泌水情况逐渐减轻。同时,由不同玄武岩纤维掺量的高性能混凝土强度试验数据和图4可知,玄武岩纤维掺量为1.0kg/m3、1.2kg/m3、1.4kg/m3、1.6kg/m3时的抗压强度较未掺有玄武岩纤维时的抗压强度分别减小了6.28%、4.03%、1.8%、1.11%,即掺加玄武岩纤维并未使得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增大,反而略有减小,说明玄武岩纤维对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影响并不明显,随着玄武岩纤维掺量的增大,混凝土抗压强度呈现增长的趋势,在玄武岩纤维掺量为1.6kg/m3时,抗压强度达到最大值(60.82MPa)。

粉煤灰的颗粒具有“滚珠效应”,可以有效减小水泥颗粒间的内摩阻力,使经过搅拌的水泥浆体更加均匀,改善其和易性;此外,更均匀的水泥浆体有利于粉煤灰充分地分散于水泥颗粒之间,使粉煤灰对水泥颗粒的“解絮”作用增强,进一步提高混凝土的和易性,使混凝土坍落度增大。

粉煤灰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主要取决于粉煤灰的活性效应(火山灰效应)。高性能混凝土本身水胶比较低,用于水泥水化的自由水相对也较少,而因粉煤灰的活性效应需要在有大量水泥水化产物生成时才能得以体现,所以其早期活性较低,水化反应极少,故随着粉煤灰的增多,水泥量减小,参与水泥水化的自由水量相对增多;此外由于粉煤灰的“滚珠作用”有效减小了水泥颗粒之间的内摩擦阻力,使水泥浆体更加均匀,增大了水泥水化的反应面积。综合以上两点,水泥的水化反应因粉煤灰的增加而更加充分。改善的水泥水化反应会生成更多的凝胶物质,使混凝土内部的胶结作用增强,提高了混凝土的后期强度。更加充分的水泥水化反应也会生成更多的Ca(OH)2,有利于粉煤灰活性效应的发挥,促进粉煤灰水化反应生成更多强度较高、性质较稳定的C-S-H胶凝物质,混凝土强度得以显著提高。但随着粉煤灰掺量的增大,水泥掺量在不断减少,当水泥减少到一定程度时,可能会出现参与粉煤灰水化反应的Ca(OH)2相对不足的情况;同时因早期大量混凝土内部的自由水升至表面用于补给蒸发的水份,所以造成后期混凝土内部自由水量减少。以上两个因素都会影响粉煤灰的水化反应,而使粉煤灰的活性效应降低,削弱粉煤灰对强度的增强作用。此外,过多的粉煤灰会使混凝土发生较为明显的泌水现象,导致混凝土内部先天裂缝的增多,对混凝土的后期强度产生不利的影响。综上所述,粉煤灰的掺入会使混凝土的强度得到提高,但过量的粉煤灰会放大粉煤灰的不利影响起到相反的作用,因而会出现上述混凝土强度随粉煤灰掺量的增加而变化趋势发生改变的情况。

玄武岩纤维与水泥有着相同的成分、相近的密度,且其单丝细小。故将其掺入混凝土经过搅拌后可以均匀地分散在混凝土中,形成三维乱向网络体系,每立方厘米混凝土中大约分布有几十根玄武岩纤维单丝,起到了“承托”骨料的作用,随着纤维掺量的增大,这种交织的空间纤维体系更加密集,搭接得更加牢固,承托作用愈加明显,所以混凝土拌和物的坍落度值不断降低。此外,密集分布的纤维使得基体失水面积较少,水分的迁移更加困难,阻碍了混凝土中水分的蒸发,起到了保水的作用,使得混凝土拌和物的泌水和离析情况有所减少,所以增大纤维的掺量会提高拌和物的保水性和黏聚性。

混凝土试件受压发生破坏并非因为本身受到纵向压应力而发生压碎破坏,而是由于纵向的压力荷载作用所导致的横向伸拉变形达到混凝土的极限拉应变,使得混凝土发生破坏。整个受压破坏的过程就是内部裂缝不断扩展和连通的过程,而裂缝会首先从整个混凝土中最薄弱的部分(不同物质的界面)产生。掺加玄武岩纤维可以改善混凝土拌和物的和易性,减少混凝土的离析,并使得水泥水化更加充分,原生微观缺陷减少,提高混凝土骨架的稳定性;硬化过程中,纤维发挥桥接的作用,分散自收缩应力,以减少原生裂缝的扩展,提高混凝土的自愈合能力,使得内部缺陷减少;在外荷载作用下,纤维在混凝土中形成的三维乱向网络体系可以协同骨料共同承担力的作用;压力作用下,混凝土的裂缝大多会沿着长度方向进行扩展,在裂缝扩展的途中一定会遇到纤维,裂缝会因为纤维的阻挡而试图改变延展方向,改变方向后仍会遇到乱向分布的纤维,以此裂缝延伸方向不断被阻挡而发生曲折,大量能量被消耗,使得裂缝的尖端应力大幅减小。

综合以上几个因素,掺入纤维应该会对混凝土内部裂缝的产生和扩展起到抑制作用,从而限制试件的横向拉伸变形,提高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但纤维在基体中往往是在骨料和浆体界面平行分布的,如此会降低胶凝材料的包裹效果,使得本就是混凝土中薄弱部分的骨料与浆体的界面强度降低,致使压力作用下界面更易发生破坏;纤维的掺入会使得混凝土在搅拌过程中引入大量气泡,局部孔隙增多,利于裂缝的贯通。本次试验中,纤维的掺入与否并未对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有较大影响,说明纤维对抗压强度的负面效应抵消了部分对抗压强度的增强效果。

3 结语

本文通过对不同玄武岩纤维掺量和粉煤灰掺量的高性能混凝土进行坍落度试验和抗压强度试验,研究了玄武岩纤维掺量和粉煤灰掺量对高性能混凝土工作性能和抗压强度的影响,并对以上影响作用进行了机理分析,得到以下结论:

(1)对于高性能混凝土的工作性能(本文以坍落度为主要指标),随着粉煤灰掺量的增大,坍落度不断增加;纤维的掺入使得坍落度出现明显的降低,且随着玄武岩纤维掺量的增加,坍落度在逐渐减小。

(2)对于高性能混凝土的抗压强度,随着粉煤灰掺量的增大,抗压强度呈现略有增大之后减小的趋势;掺加玄武岩纤维使得混凝土的抗压强度略有减小,表明玄武岩纤维对抗压强度的影响并不显著,随着玄武岩纤维掺量的增加,混凝土抗压强度呈现增长的趋势。

(3)掺入玄武岩纤维后,抗压强度试验试件的破坏形式由脆性转变为韧性,表现为无明显剥落、破碎和裂而不散,说明玄武岩纤维对高性能混凝土具有明显的增韧效果。

(4)粉煤灰对混凝土工作性能的改善主要是由于形态效应和微集料填充效应,其对强度的影响主要与其活性效应有关,粉煤灰的掺入会使混凝土的强度得到提高,但过量的粉煤灰会放大粉煤灰的不利影响起到相反的作用。

参考文献

[1]R amakrishnan V,Tolmare N S,Brik V B.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3-D basalt fiber reinforced concrete&basalt rod reinforced concrete.1998.

[2]Jong S S,Charlwood P,Do Y M.Characteristics of basalt fiber as a strengthening material for concrete structures.Composites:Part B,2005,36(6):504-510.

[3]Zielinski K,O lszewski,Prcemyslaw.The impact of basaltic fiber on selected physical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cement mortar.Concrete Precasting Plant and Technology,2005:28-33.

[4]胡显奇,董国义,鄢宏.玄武岩纤维在建筑和基础设施中的应用.工业建筑,2004,34(增刊):21-26.

[5]江朝华,赵晖,张玮,等.玄武岩纤维对水泥砂浆性能及水泥石微观结构的影响.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2008,26(5):765-769.

[6]莫海涛,吴永根,吴琳琳.双掺钢纤维和玄武岩纤维混凝土试验研究.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9,35(3):197-198.

[7]叶邦土,蒋金洋,孙伟,等.玄武岩纤维增强大掺量矿物掺合料高强混凝土试验研究.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41(3):611-615.

[8]金祖权,高嵩,侯保荣,等.玄武岩纤维增强路用混凝土力学与开裂性能.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40(z2):160-164.

[9]廉杰,杨勇新,杨萌,等.短切玄武岩纤维增强混凝土力学性能的试验研究.工业建筑,2007,37(6):8-10.

[10]陈峰,陈欣.玄武岩纤维混凝土的正交试验研究.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42(1):133-137.

工作性能 篇11

关键词: 铝合金;焊接接头;耐腐蚀性能;力学性能

中图分类号: TG-457.14

Abstract: Immersion test and weightlessness were used to study the corrosion behavior of 5083 aluminium alloy welding jointsThe corrosion microstructure and fracture were analyzed by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The results show that corrosion behavior of 5083 aluminium alloy welding joints were difference among the weld zone, the heat affected zone and the base metal. The weld zone corrosion resistance is the worst, followed by the heat affected zone, thus the base metal is most corrosion resistance. The weld zone corrosion resistance is the worst because of heterogeneous microstructure and residual stress. The strength of the welding joints loses heavey after corrosion.

Key words: aluminium alloy; welding joint; corrosion resistance; mechanical properties

0 前言

铝和铝合金焊接已经广泛应用于高速列车、地铁、轻轨等城市轨道交通,军工领域,汽车车辆和船舶、储罐行业等,并且对焊接质量要求较苛刻[1]。铝合金焊接接头存在化学成分、组织和力学性能的不均,焊接变形和残余应力的存在,对接头腐蚀性能造成很大影响[2-4]。焊接接头的腐蚀对整个焊接构件的可靠性造成很大的影响[5]。

报道中,关于铝合金在腐蚀条件下的强度性能已进行大量研究,如Alexoppoulos等人[6]研究了预腐蚀对铝合金拉伸性能和断裂韧性的影响。Burns等人[7]研究了腐蚀对铝合金疲劳极限的影响。但关于铝合金焊接接头腐蚀与强度的损失研究相对较少。

文中首先研究了5083铝合金焊接接头在酸性腐蚀溶液中的腐蚀行为,取得铝合金焊接接头试样的腐蚀性能数据,然后对接头进行力学性能测试,评价腐蚀行为对力学性能损失的影响。

1 试验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与试样

试验用母材为H112状态的5083铝合金板,厚度为3 mm。填充材料为1.6 mm的ER5356铝合金焊丝。采用熔化极氩弧焊进行焊接,焊接电流为120~140 A,电弧电压为21~23 V,焊接速度400~600 mm/min。焊接前,按照要求对母材及焊丝进行清理。

腐蚀试样制备:分别在焊接接头的焊缝、热影响区和母材处,采用电火花线切割将接头加工成10 mm×10 mm×3 mm试样,每个位置各3块。

拉伸试样:按照GB/T 228—2012《金属材料拉伸试验室温试验方法》制备标准拉伸试样,平行试样5个,对接头腐蚀前后进行力学性能测量。

1.2 浸泡试验

首先将各试样进行打磨,用酒精将试样表面油污清理干净,在10%NaOH溶液中浸泡10 min,用水清洗,再浸入硝酸溶液中,直至表面光洁。取出试样,用水洗净,对腐蚀试样进行称重测量。用硅胶对试样无暴露部分进行保护。腐蚀溶液配制:将30 g氯化钠倒入1 000 mL水中配制氯化钠溶液,然后在溶液中加入10 mL盐酸(36%~38%)混匀。调整水浴槽温度为(35±2)℃,待温度恒定后将试样放入溶液中浸泡24 h。腐蚀结束后清除腐蚀产物并对试样进行清洗,然后称重。用菲利普Quanta-2000型扫描电子显微镜对试样进行形貌分析。[JP]

运用C45-105微机控制电子万能试验机,对接头未腐蚀试样和腐蚀试样进行力学性能测试。

采用失重法对24 h腐蚀速率V进行测定。

2 试验结果与分析

2.1 腐蚀行为分析

对24 h腐蚀前后的试样进行称重,并计算平均腐蚀速率,将结果列于表1。

从表1可以看出,铝合金焊接接头经过24 h的浸泡腐蚀后,接头各位置的腐蚀速率存在差别。表现为焊缝和热影响区腐蚀速率大于母材腐蚀速率。

图1为焊接接头浸泡腐蚀表面SEM形貌,由图可知,在酸性NaCl溶液中,焊接接头的不同位置均产生明显的腐蚀现象,但各位置腐蚀形貌存在差异。图1a焊缝处,腐蚀坑密集,蚀坑直径大而深。呈现多孔的蜂窝状形貌,增加了腐蚀表面积,加快焊缝腐蚀,最后呈现严重腐蚀形貌。图1b中热影响区与焊缝处相比,蚀坑密度减小,蚀孔浅而小。图1c的母材腐蚀坑稀疏,蚀坑小且很浅。

通过腐蚀速率和腐蚀形貌的比较,明显看出,母材耐蚀性好于焊缝和热影响区,焊缝区腐蚀最为严重。因为焊缝为快速冷却的铸态组织,内部易存在缺陷,成分和组织存在不均性,并存在残余应力,故最不耐腐蚀。另外,由于焊丝镁含量高于母材,造成焊缝含镁量相对较高,由于镁较活泼,耐蚀性比铝差,故焊缝耐腐蚀性低于母材。母材为H112加工硬化状态,组织比较致密,耐蚀性强。热影响区在焊接热循环的作用下,晶粒变的粗大,故耐蚀性比母材稍差,但好于焊缝区。

nlc202309032143

2.2 力学性能损失分析

表2 所示为铝合金焊接接头腐蚀前后试样力学性能数据。试样腐蚀前,断裂位置在热影响区。试样腐蚀后,断裂位置在焊缝,平均抗拉强度为174 MPa。试样经腐蚀后强度损失达到40%,由于焊缝区腐蚀最为严重,所以焊缝区为腐蚀试样性能最薄弱区。

图2所示为试样腐蚀前后的拉伸断口形貌。对试样断口进行宏观分析,明显看出(图2a)接头未进行腐蚀时,断裂前出现明显的塑性变形,表现为韧性断裂。拉伸时,试样先在中心开裂,形成微裂纹(图2a箭头所指位置),然后向外延伸,接近试样表面时,沿着与拉力轴成约45°斜面断开。经过腐蚀的图2c试样,断裂前没有产生明显的塑性变形,可以认为是脆断。对试样断口进行微观分析,可以看出,图2b所示的试样断口形成大而深的韧窝,与宏观上的韧性断裂相对应。而对与图2d所示的经过腐蚀的试样,由于腐蚀产生的蚀[CM(23*3]坑,即缺口,形成裂纹源,裂纹由表面向内延伸,表现为拉伸撕裂型断裂,它内部产生的韧窝小而浅,裂纹扩展快,在宏观上表现为脆断。通过对试样断口进行分析可知,腐蚀对试样断裂方式产生很大的影响,经过腐蚀的试样,表现为脆断,且接头力学性能下降。

3 结论

(1)铝合金焊接接头不同区域腐蚀性能存在显著差异。焊缝区耐腐蚀能力最差,热影响区次之,母材最耐腐蚀。

(2)焊缝区成分、组织不均及存在焊接残余应力,造成焊接接头焊缝区耐腐蚀性差。

(3)焊接接头腐蚀后改变了接头断裂方式,使接头强度损失严重。

参考文献

[1] [ZK(#]Heinz A, Haszler A, Keidelc, et al. Recent Development in aluminum alloys for aerospace applications[J].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A, 2000, 280(1): 102-107.

[2] 王月, 付自来, 张燕阳. 含钪铝合金焊接接头的耐腐蚀性能研究[J]. 材料开发与应用, 2007, 22(3): 602-644.

[3] Pouget G, Reynolds A P. Residual stress and microstructure effects on fatigue crack growth in AA2050 friction stir weld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Fatigue, 2008, 30(3): 463-472.

[4] 苟国庆, 黄楠, 陈辉, 等. 高速列车A7N01S-T5 铝合金焊接接头盐雾腐蚀行为分析[J]. 焊接学报, 2011, 32 (10): 17-20.

[5] Mitton D B, Squillace A, Fenzo A D, et al. An overview of the critical technological issues relevant to the joining of light alloys for aerospace applications[J]. Corrosion Reviews, 2007, 25(3-4): 449-459

[6] Alexopoulos N D, Papanikos P. Experimental and theoretical studies of corrosion-induced mechanical properties degradation of aircraft 2024 aluminum alloy[J].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A, 2008, 498(1-2): 248-257.

[7] Burns J T. Kim S, Gangloff R P. Effect of corrosion severity on fatigue evolution in Al-Zn-Mg-Cu[J]. Corrosion Science, 2010, 52(2): 498-508.

谈影响排种器工作性能的因素 篇12

本刊选载这篇文章, 针对播种机的核心部件排种器的工作性能, 从理论到实践予以分析阐述, 供读者和农民朋友参考。

排种器是播种机的核心部件, 是决定播种机特性和播种质量的主要因素。排种器工作性能的优劣将直接影响到播种机工作效率及作物出苗的质量。所以, 了解影响排种器工作性能的因素十分必要。

1. 条播排种器的排种均匀性

条播排种过程一般是将整箱种子形成连续不断的种子流。按精确排种量的要求, 应该是精确、可控、定量地从种子箱中分离出种子, 形成均匀的种子流, 但实际上受多种因素影响达不到理想的要求, 原因是受分离元件和定量元件的工作质量及环境条件的限制。

(1) 外槽轮排种器这是条播机上应用最普遍的排种器。它是靠槽轮转动时齿脊拨动种子强制排种, 槽轮转到凹槽处排出的种子较多, 齿脊处较少, 因此种子流呈脉动现象, 影响排种的均匀度。在加工槽轮时将槽轮的槽交错排列, 或将正槽做成斜槽, 有助于提高均匀性, 但仍不能从根本上消除排种脉动现象, 这是外槽轮排种器的基本特征。根据种子的粒型不同, 可以调节外槽轮排种器清种舌的开口, 改变排种间隙。但间隙过大, 一部分种子可能自动排出, 影响排种均匀性和播量稳定性;间隙过小, 种子损伤率增大, 影响出苗率, 有些播种机在清种舌上方安装毛刷或弹性刮种器, 可有效地提高排种均匀性和播量稳定性。

(2) 纹盘式排种器分离元件的圆弧状条纹, 在纹盘端面上形成头尾搭接的槽沟, 理论上其种子流比外槽轮式的细且均匀, 脉动性小, 因此排种均匀性优于外槽轮式, 但实际上影响排种性能的因素很多、制造技术要求较高, 所以应用不多。

(3) 锥面型孔盘式排种器设计了便于种子镶入的沿圆周切线方向排列的、与小麦种子形状相似的长圆形型孔, 型孔前壁设有引种倒角, 利于种子顺利镶入;后壁设有退种倒角, 利于多余种子顺利退出;型孔向下呈喇叭状, 利于在投种时顺利投落;型孔之间有导种槽连接, 辅助种子镶入型孔。利用锥盘转动时的旋转离心力和斜面分力, 将箱内种子压力集中在窄小的平面环带上, 增加种子的主动填充能力, 可以改善镶种条件, 提高镶种性能。

2. 点 (穴) 型孔式排种器的充种能力

型孔盘和窝眼轮的排种质量取决于型孔和窝眼的充种效果。为了获得高的充种率, 种子必须精选并按尺寸分级, 形状不规则的种子还要进行丸粒化加工, 以保证子粒大小均匀。

(1) 型孔的形状和尺寸对充种性能的影响

在确定型孔尺寸时, 要使种子在填充概率较大的情况下按一定的排列方式设计。试验时, 扁粒玉米种子常以侧立或竖立状态从种箱侧壁向下运动进入型孔。由于摩擦力和离心力的关系, 以侧立式型孔充种方式较好。排种盘的线速度对种子充填性能及投种准确性有直接影响。若线速度过高, 型孔通过充种区时间短, 种子有可能来不及进入型孔, 会造成漏播。采用较大的排种盘直径, 可以增加充种路程及充种时间, 有利于提高充种系数。

(2) 气吸式排种器的吸附能力气吸式排种器的吸附能力取决于气吸室真空度, 真空度越大, 吸孔吸附种子的能力越强, 不易产生漏吸;但真空度过大, 一个吸孔吸附多粒种子的可能性加大, 会产生重播。此外, 吸孔直径越大, 吸孔处对种子的吸力越大, 可减少漏吸, 但会增加重吸。目前, 采用加大真空度以减少漏吸, 同时采用清种器来清除多吸的种子。

3. 清种方式

对于点 (穴) 播排种器, 种子充入型孔时, 可能附带多余的种子而必须加以清除, 以保证精量播种。

刮板式和刷轮式清种法适用于水平型孔盘、窝眼轮等形式的排种器。刮板或刷轮需有弹簧保持一定的弹性, 以免伤种, 并能可靠地清除多余的种子。刷轮以自身的旋转作用, 用轮缘将多余的种子刷走, 刷轮的线速度应大于或等于型孔线速度的3~4倍。气吸式排种器上常用齿片式清种器;气吹式排种器上常用气流清种, 原理新颖, 效果较好。

4. 排种器的同步传动

为保证在播种机前进时播种排量与动力机转速快慢无关, 排种器的排种速度必须与播种机的前进速度严格同步。因此, 播种机排种器具均由地轮驱动。

但是, 由于地面凹凸起伏及地轮不规则的滑移, 使排种速度与播种机前进速度不能完全同步, 影响播种的均匀性和株距的精确性。因此, 应尽量减少地轮的滑移。主要采取的措施是采用较大直径的地轮并在轮辋上安装轮刺, 以提高地轮的抗滑移性能。从整体驱动与单组驱动方式看, 单组驱动受工作条件差异和不均匀传动影响, 易形成各个排种器的不均匀性, 造成各行排量的不一致性;而整体传动能减少传动滑移的不一致性和不稳定性, 从而提高排种均匀性和沟内种子粒距的精确度。

5. 投种高度与投种速度

充满种子的型孔, 当运动到投种口时, 应保证种子及时投出, 否则, 种子在行内的粒距精确度将受到影响, 所以有些排种器设有投种器进行强制投种。

投种高度即投种口到种沟底面的距离, 对种子在种沟内的分布有很大影响。从排种口均匀排出的种子经过一段路程后, 由于受空气阻力和导种管壁碰撞的影响, 使种子无法保持初始的匀速下落。投种高度越大, 种子经历的路程越长, 所受的干扰越大, 越容易引起种子落点不准。因此, 应尽量缩短导种管长度, 减少开沟器高度, 降低投种高度。

上一篇:复杂产品技术能力下一篇:警犬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