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管内套管

2024-06-09

气管内套管(精选7篇)

气管内套管 篇1

临床治疗中,因病情危重行气管切开的患者较多,尤其是ICU病房,气管切开是危重患者抢救中防止和解除呼吸道梗阻、减少呼吸道无效腔、保证患者呼吸道通畅、便于从气管吸出分泌物、给氧或行机械通气的重要措施[1]。气管切开术后,气管内套管一般于6~8h后需取出清洗消毒,因内套管的频繁更换,如消毒不符合要求极易引发患者呼吸道梗阻、局部感染和肺部并发症,导致病程延长,给患者增加身体上的痛苦及经济上的损失,并关系到其后续治疗的成败。气管内套管的清洗、消毒、灭菌的方法较多,但效果高低不一。笔者通过调查对气管内套管消毒常用的3种方法,并将其进行分析、比较,以期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7年5月—2010年5月,在取得医院感染控制科协助的前提下,选取我院ICU收治的气管切开患者,根据气管内套管消毒常用的3种方法即传统煮沸消毒法、2%戊二醛浸泡消毒法、高压蒸汽灭菌法,抽样检测320次,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将其分为传统组、浸泡组、高压组进行检测。

1.2 方法

将320例抽样检测的气管内套管样本按使用的消毒方法分为3组:传统煮沸消毒法组80例、2%戊二醛浸泡消毒法组85例、高压蒸汽灭菌法组155例。具体消毒方法见表1。

对经过以上消毒方法处理的气管内套管采样,进行细菌培养,然后对比培养结果,以明确哪种消毒方法效果最好。

2 结果

结果见表2。传统煮沸消毒法组80例样本,消毒后细菌培养合格68例,肺部感染发生3例,检测合格率85.00%;2%戊二醛浸泡消毒法组85例样本,消毒后细菌培养合格82例,肺部感染发生1例,检测合格率为96.40%;高压蒸汽灭菌消毒法组155例样本,无肺部感染发生,消毒后细菌培养合格155例,检测合格率为100.00%。高压蒸汽灭菌法消毒气管内套管消毒合格率100.00%,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为0,消毒效果很明显优于其他两种消毒方法,且符合医院感染管理要求。

(n)

3讨论

气管内套管常用的3种消毒方法各有特点:(1)传统煮沸消毒法操作繁琐,且煮沸的时间不易掌控,时间短达不到消毒目的,时间长水煮干易导致内套管变形;优点是成本低廉,若患者出院未拔管,可以自行选择此法;(2)戊二醛浸泡消毒法的缺点是对内套管存在腐蚀性,且如冲洗不干净对皮肤具有刺激性及有致癌因素,优点是快捷、方便,若因故无法采取高压蒸汽灭菌法,可以采取此种消毒法;(3)高压蒸汽灭菌法消毒效果最好,无浸泡消毒存在的腐蚀性,安全、无刺激,可直接更换内套管,并且能有效地预防气管切开患者局部感染和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2],值得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调查3种不方法消毒气管内套管,以了解最佳的消毒方法,减少气管切开患者肺部并发症的发生。方法:通过随机抽样调查传统煮沸消毒、2%戊二醛浸泡消毒及高压蒸汽灭菌对气管内套管的3种消毒方法,消毒后分别采样进行细菌培养,比较出3种消毒方法效果的优劣。结果:高压蒸汽灭菌法消毒效果明显优于其他两种消毒法。结论:高压蒸汽灭菌对气管内套管进行高效消毒,可以有效预防气管切开患者局部感染及肺部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气管内套管,传统煮沸消毒,浸泡消毒,蒸汽灭菌

参考文献

[1]周虹.气管内套管消毒方法探讨[J].护理研究,2006,9(9):29.

[2]李春娟.气管内套管消毒现状的分析与展望[J].天津护理,2008,12(16):125.

套管气囊内压与兔气管损伤的关系 篇2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动物及分组:

4~5月龄健康大耳白兔80只 (中国医科大学盛京医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 , 体质量2.0~2.5 kg, 雌雄不限, 以随机分组的方式, 按照套管气囊内压以及放置时间的不同分为4组, 具体分组情况见表1。

注:“-”为未进行干预

1.2 气管切开及置管

1.2.1 麻醉和固定:

兔称重后, 按2.5 mg/kg剂量10 s内静脉注射丙泊酚将动物诱导麻醉, 以每小时8 mg/kg的剂量维持麻醉状态。麻醉完全后, 将大耳白兔取仰卧位固定, 且颈部保持正直。

1.2.2 手术:

颈部术区备皮, 1%碘伏消毒, 颈前正中, 自环状软骨下缘至胸骨上窝上做一约5 cm切口。用止血钳纵向作钝性分离皮下组织, 注意保持正中, 至气管可见。在3~5气管环处造瘘, 插入带大容量低张气囊导管 (管号ID3.0~3.5mm) 。

1.2.3 套囊内压监测:

采用三通将气管插管指示气囊、水银血压计和5 mL注射器相连。套囊内压表示单位为mm Hg。

1.3 标本采集:

实验结束, 拔管24 h后, 用3%戊巴比妥纳, 按照10 mg/kg的剂量随机处死各实验组中3只动物, 收集套囊压迫区气管组织, 制作标本观察。其余动物在拔管后21 d处死, 标本取材同上。

1.4 标本制备:

将标本用10%福尔马林固定, 48 h后脱水、透明、浸蜡、包埋, 连续横切, 厚4μm, HE后染色, 用Olympus BH-2型显微照相设备观察拍照。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5.0统计软件组间比较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 P<0.01为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照组特点:

气管管壁黏膜表面为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 主要由纤毛细胞、杯状细胞、基底细胞、刷细胞等组成。纤毛细胞呈柱状, 游离面有纤毛, 位于细胞中部。杯状细胞也甚多, 其结构与肠道上皮的杯状细胞相似。基底细胞呈锥形, 位于上皮深部。刷细胞呈柱状, 游离面有许多排列整齐的微绒毛, 形如刷状。固有层结缔组织中的弹性纤维较多, 使管壁具有一定弹性。黏膜下层为疏松结缔组织, 与固有层和外膜无明显分界。外膜为疏松结缔组织, 较厚, 主要为“C”形透明软骨环构成管壁支架。

2.2 拔管24 h后气管壁损伤情况, 见表2。

2.3 拔管21 d后各组气管壁损伤情况:见图1~5和表3。

2.4 结果:

(1) A2组、C1组、C2组、B1组拔管24 h后气管壁皆有不同程度损伤, 21 d后损伤改变不可逆, 与D组比较有差异 (P<0.01) 有统计学意义。 (2) A1组、B2组、B3组拔管24 h后气管壁仅有轻微损伤, 21 d后可复原。与D组比较无差异 (P>0.05) 无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气管插管术和气管切开术是临床上常用的重建呼吸通道的手段。使用带套囊的气管套管有助于防止在控制呼吸或辅助呼吸的漏气, 同时可以阻止呕吐物、血液、分泌物等流入下呼吸道。但是在使用此种带套囊的气管套管时, 应小心控制套囊内压及放置时间。当气管插管时间过长或套囊内压过高时, 会对气管造成损伤, 轻者可出现黏膜水肿, 纤毛运动受限[1,2], 基底细胞损伤[3], 严重者会导致气管狭窄、穿孔甚至破裂等严重后果[3,4,5]。小儿气管具有直径较小, 软骨较柔弱, 弹性组织缺乏等组织学特点, 更容易受到损伤。据相关文献报道, 4月龄兔的气管结构与4岁小儿相似, 故本实验选择4~5月龄大耳白兔作为研究对象, 对其行气管切开术, 通过改变套囊内压及放置时间观察气管的组织形态学变化。

本实验显示, 套囊内压15 mm Hg持续充气2 h或以此压力, 充气3次, 每次2 h, 且每次充气间放气20、30 min, 拔管24 h后仅出现少量黏膜上皮脱离, 黏膜下层可见少量红细胞渗出, 软骨完整连续;拔管21 d后, 气管组织结构恢复正常。套囊内压15 mm Hg充气4 h及套囊内压25 mm Hg充气2 h, 拔管24 h后纤毛细胞广泛脱落, 基底细胞部分破坏, 黏膜下层出现水肿, 可见炎性细胞及红细胞, 软骨不连续;21 d后纤毛细胞广泛缺失, 未恢复正常, 黏膜下层可见炎性细胞及红细胞, 软骨不完整。套囊内压25 mm Hg充气4 h或以15 mm Hg, 充气3次, 每次2 h, 且每次充气间放气10 min, 拔管24 h后上皮细胞完全脱落, 黏膜下层可见大量红细胞, 软骨破环严重, 结构已不连续;拔管21 d后气管结构未被正常组织修复, 上皮完全脱离, 黏膜下出血, 软骨不完整[6]。综上所述, 随着套囊内压的增大以及放置时间的延长, 受压迫的气管组织损伤越严重。

4 结论

对小儿行气管插管术或气管切开术后, 套囊内压维持在15 mm Hg为宜, 充气时间不超过2 h, 且放气时间不少于20 min, 可减轻套囊对气管组织结构的损伤。

摘要:目的 研究套管气囊内压与小儿气管损伤的关系。方法 选择45月龄的大耳白兔80只, 按照套管气囊内压以及放置时间的不同, 以随机分组的方式, 分为A组 (20只兔子。给予气囊内压15 mm Hg分别持续充气2、4 h) 、B组 (30只兔子。给予气囊内压15 mm Hg持续充气2 h再分别给予气囊放气10、20、30 min后再次充气2 h, 反复3次) 、C组 (20只兔子。给予气囊内压25 mm Hg分别持续充气2、4 h) 、D组 (10只兔子为对照组) 。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较, A1组 (给予15 mm Hg压力, 维持2 h) , B2组 (给予15 mm Hg压力, 维持2 h, 放气20 min, 再充气, 反复3次) 和B3组 (给予15 mm Hg压力, 维持2 h, 放气30 min, 再充气, 反复3次) , 拔管24 h后气管壁黏膜层出现少量纤毛细胞脱离, 基底细胞基本完整, 黏膜下有少量红细胞渗出, 软骨基本完整 (HE染色光镜下) ;21 d后, 气管组织结构未见异常。A2组 (给予15 mm Hg压力, 维持4 h) , B1组 (给予15 mm Hg压力, 维持2 h, 放气10 min, 再充气, 反复3次) 和C组 (给予25 mm Hg压力, 维持2、4 h) , 拔管24 h后出现气管壁黏膜层纤毛细胞大面积脱落, 基底细胞部分破坏, 黏膜下层出现水肿, 有红细胞渗出及炎性细胞浸润, 软骨受损 (HE染色光镜下) ;21 d后, 气管上皮细胞缺失, 未被正常的黏膜上皮所修复, 黏膜下可见炎性细胞及红细胞, 软骨受损。病变程度随气囊内压的增大及充气放置时间的延长而加重。结论 对小儿行气管插管术或气管切开术后, 套囊内压维持在15 mm Hg为宜, 充气时间不超过2 h, 且放气时间不少于20 min, 可减轻套囊对气管组织结构的损伤。

关键词:气囊,套囊内压,放置时间,光镜

参考文献

[1]王联壁, 贺喜强, 李满珍.气管插管套囊过度充气导致气管裂开1例[J].临床麻醉学杂志, 1996, 12 (6) :3461.

[2]Luna CM, Legarreta G, Esteva H, et al.Effect of tracheal dilatation and rupture on mechanical ventilation using a low-pressure cuff tube[J].Chest, 1993, 104 (2) :639–640.

[3]Galinski M, Tre&apos;oux V, Garrigue B, et al.Intracuff Pressures of Endotracheal Tubes in the Managementof Airway Emergencies:The Need for Pressure Monitoring[J].Am Coll Emerg Phys, 2006, 47 (6) :545-547.

[4]Payne KA, Miller DM.The Miller cuff pressure control valve.Clinical use in controlled and spontaneous ventilation[J].Anaest hesia, 1993, 48 (4) :324-327.

[5]Seegobin RD, van Hasselt GL.Endotracheal cuff pressure and tracheal mucosal blood flow:endoscopic study of effects of four large volume cuffs[J].Br Med J (Clin Res) , 1984, 288 (6429) :965-968.

气管内套管 篇3

1 对象与方法

1.1 入选对象

将本院2011年8月~2014年4月气管切开术后带管的患者中符合下列调查对象入选和排除标准的人员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对象入选标准为: (1) 各科室患者行气管切开术后带管的患者; (2) 签订了知情同意书, 表示自愿参加本课题研究者。排除标准: (1) 病情急剧恶化不能继续参加本次课题研究者; (2) 采用环甲膜穿刺术急救后未置入气管套管的患者; (3) 气管切开后使用一次性气管内套管连接机械呼吸机的患者。最后共确定研究对象120例。

1.2 方法

将120例气管切开术后带管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分别为对照组60例, 观察组60例;对照组采用普通清洗用物 (如棉签、纱布条等) 清洗气管内套管, 观察组采用新清洁装置清洗气管内套管。

1.2.1 制作材料

刷毛、细不锈钢丝或铜丝、纱布、海绵套、固定绳、剪刀。

1.2.2 制作方法

改良内套管清洁装置由刷杆体和固定刷毛、外包纱布海绵套、手柄共同构成。刷杆体由细不锈钢丝或铜丝制成, 其两端为前端部与后端部, 刷杆体可根据内套管的弧形结构而手工自由弯曲;外包纱布海绵套与固定刷毛同样高度, 海绵套上端为插入式, 海绵套下端为封闭式, 呈圆柱体状, 纱布固定包裹于海绵上, 制成海绵套, 带有固定刷毛的刷杆体组成毛刷, 在固定毛刷上套上可随时拆除更新的外包纱布海绵套。

1.2.3 使用方法

气管内套管4~6 h取出消毒1次, 分泌物多且粘稠时, 随时清洗消毒。内套管取出时间应小于30 min[2], 本装置清洁内套管至消毒完毕后到患者带管其过程需要时间20~25min。内套管取出后, 用湿纱布覆盖管口, 且持续湿化气道, 防止气管外套管存积痰痂, 使内套管不易放入;然后用1∶270的鲁沃夫全效型多酶清洗剂浸泡3~5 min, 取用改良内套管清洁装置随气管内套管弧形弯曲后置入内壁来回抽刷5~7次, 气管内套管内的血痂、痰痂彻底清洗干净, 流动水冲洗干净后, 将外包纱布海绵套取下弃于黄色医疗垃圾袋内, 内套管洗净后按高效消毒法消毒内套管。

1.3 评估指标

1.3.1 患者的满意度与舒适程度

对意识清楚的患者进行问卷评估, 通过示意, 问答式 (无书写能力) 或问卷式 (有阅读、书写能力) 进行评估。评价标准: (1) 舒适:患者感觉气道通畅, 无任何不适; (2) 轻度不适:患者感觉痰不易咳出, 拍背协助咳痰; (3) 重度不适:患者感觉气道不通畅, 需用力咳痰, 感胸闷气促, 很难耐受。

1.3.2

比较使用不同装置后, 两组并发症发生、清洗套管时间、平均住院日、套管清洁度、患者满意度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 11.5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两组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 计量资料以 (±s) 表示, 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接受不同清洁装置清洗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的比较, 见表1。

2.2 两组清洗时间与平均住院日数比较, 见表2。

2.3 两组清洗洁净度与患者满意度情况的比较, 见表3。

3 讨论

3.1 使用改良内套管清洁装置清洁内套管对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影响

从表1可见, 观察组无并发症发生与对照组 (12%) 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说明彻底洁净内套管可减少内套管内壁定植菌种数量, 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3.2 使用改良内套管清洁装置清洁内套管对清洗时间与住院时间的影响

60例气管切开带管患者其住院费用固定项目 (手术费、麻醉费) 前后变化不大, 从表2可见, 应用改良内套管清洁装置清洁内套管与对照组对比, 护士从摘管到洗净内套管平均花费时间明显比对照组缩短, 显著提高工作效率, 杜绝了摘管时间过长致使气管外套管存积痰痂, 使内套管难以放入发生意外的隐患, 观察组平均住院天数也较对照组缩短, 降低了医疗成本, 提高了医院床位的周转率。

3.3 使用改良内套管清洁装置清洁内套管洁净度对患者与护理工作的影响

改良内套管清洁装置可随内套管的弧形结构弯曲, 通过纱布网格的纹理的摩擦力与海绵的吸附力彻底轻松清除内套管弧形内壁的血痂、痰痂, 彻底清除分泌物。从表3可见, 观察组洁净度 (100%) 与对照组 (90%) 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通过对病情稳定即将出院的带管患者进行满意度调查显示 (表3) , 患者满意度由对照组的 (88.3%) 提升至观察组的100%, 说明本装置清洗内套管得到了患者的认可。

3.4 通过对60例气管切开带管患者应用改良内套管清洁装置

清洗内套管并与普通清洗用物 (如棉签、纱布条等) 清洗内套管后针对洁净度、清洗耗时、患者满意度、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等进行对比分析 (见表1~3) , 结果表明:改良内套管清洁装置应用于临床其洁净度100%、患者满意度100%、并发症发生率为0, 节省了人力、物力, 明显提高了工作效率, 降低了消耗, 显著减少了院内感染的机会和资源浪费, 同时缩短了患者住院时间, 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明显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及护理质量。

4 小结

随着危重医学的发展, 重症监护病房收治多器官功能衰竭及呼吸功能监测治疗的患者越来越多, 维持呼吸道通畅及有足够的通气和换气量是心肺复苏成功及生命支持的基础, 也是维护重要器官功能的基本保障, 人工气道被广泛应用, 气管切开术是临床抢救和治疗呼吸道梗阻患者的重要措施之一, 作为有创人工气道, 保持呼吸道通畅, 减少或避免感染是护理的重中之重[3], 严格有效的气管内套管清洗, 是抢救成功的关键[4]。它在保持呼吸道通畅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成为重要的辅助性治疗手段, 气管内套管是带有一定弧度的管腔, 痰液易存留易干枯, 因其管径细, 呈弧形, 管径最大不超过10 mm, 即使是用刷子在流动水状态下清洗, 仍然无法彻底清洗内套管管内壁附着的痰液等分泌物, 清洗时有一定的难度, 费时又费力, 显著降低了护理工作效率, 增加了医疗用品的消耗。如若护理不当会引起很多并发症, 甚至危及生命。有文献报道, 69%患者气管切开后72 h出现胃内容物误吸[5], 患者的咽部分泌物0.01 ml中含有细菌106~108 cfu/cm[6]。因此, 保证气管内套管清洗质量, 是灭菌成败的关键, 也是控制医院感染的关键。改良内套管清洁装置安全实用、制作简单、成本低廉、使用方便、便于更新与消毒, 有效地清除气管切开内套管内的痰痂, 保证内套管清洁与通畅, 有效防止了患者窒息的发生, 从而降低了因内套管堵塞带来的风险, 亦延长了气管内套管的使用寿命。汇综上述优点, 改良内套管清洁装置临床应用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 具有实用性和可行性, 有利于节约医疗资源, 控制医疗费用的过快增长, 具有不可忽视的卫生经济学价值, 有着良好的社会效益, 为广大患者与护理人员带来便利, 非常值得推广运用。

参考文献

[1] 何小芳, 李素英, 郑学章.气管切开术后气道分泌物增多的原因分析及护理[J].当代护士 (下旬刊) , 2012, 3:152-153.

[2] 陈勤娥.配有多个内套管的不锈钢气管套管在临床上的应用[J].护理与康复, 2005, 4 (1) :64-65.

[3] 陈琳, 杨建萍.巧用一次性输液皮管清洗气管内套管[J].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2, 29 (7A) :38.

[4] 齐芳迎, 王小凤, 李洁.气管内套管清洗方法的研究进展[J].当代护士 (下旬刊) , 2014, 1:6-7.

[5] 陈莉莉, 路丽芬, 柏慧华, 等.颅脑损伤并股骨骨折的围手术期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5, 21 (5) :42.

气管内套管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4年1月—2012年8月我院气管切开术后5 d内出现气囊漏气病人91例, 男58例, 女33例, 年龄34岁~98岁 (51.2岁±11.3岁) 。随机将91例病人分为对照组45例和实验组46例。两组病人年龄、性别、病种、气管切开位置、气管切开时间等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换管方法

对照组发现气管切开气囊漏气5 d~7 d瘘道形成后按常规方法置入新气管切开套管。实验组在发现气囊漏气后即更换气管切开套管。换管方法:准备新气管切开套管1套及剥去气囊和除去连接头的5号气管导管1根, 常规吸净气管内及口腔分泌物, 术者戴无菌手套检查新气管切开套管气密性, 气管切开口周围皮肤消毒、铺巾、剪断固定带, 将5号气管导管插入原套管腔内约10 cm, 术者一手固定气管导管, 另一手迅速取出漏气的原气管套管, 气管导管仍固定在气管腔中, 随后以气管导管为支架重新置入新的气管切开套管, 置入成功后拔出气管导管并固定牢固。

1.2.2 评价指标

①换管前血氧饱和度、呼吸、心率、血压与换管过程中血氧饱和度、呼吸、心率、血压最低值或最高值的差值表示换管过程中各项指标的变化。②从换管后最低值或最高值恢复至换管前水平 (%) ±2%所需时间视为恢复时间;采集换管前后血氧饱和度、呼吸、心率、血压连续3次数据, 取均值。③记录换管过程中气道出血的发生率。

1.2.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例 (%)

3 讨论

3.1 两组换管方法区别

危重症病人往往存在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及多器官功能损害, 需要建立较长时间的人工气道, 因此病人行气管切开手术开放气道的几率相对较高。气管切开时由于各种原因导致气囊漏气或破裂, 实验组早期以无气囊的气管导管为管芯更换气管套管, 由于气管导管为新套管插入提供导向作用, 使新套管顺利而准确地插入气管腔内, 避免套管误入假道中, 减少套管插入的盲目性, 插管速度快, 操作时间短, 更换套管的成功率高。对照组在等待气管切开瘘道形成后直接将套管拔除, 再将新套管顺着瘘道插入。而气囊漏气或破裂后导致了气道封闭不严, 不能保证危重病人有效通气量, 并且分泌物易反流入下呼吸道引起肺部感染。权明桃等[3]研究表明, 气囊漏气或破裂可导致二氧化碳潴留不一。江秀琴认为[2], 气囊漏气可产生二氧化碳潴留和低氧血症甚至危及病人生命。

3.2 两组病人血氧饱和度、呼吸、心率及血压值的变化

以气管导管为引导更换套管, 换管操作过程中一直给病人提供一个通畅气道, 维持稳定氧气供给和通气量, 减少换管对气管黏膜的刺激及因气道受刺激痉挛而造成的低氧血症。同时气管导管的硬度、管径、长度适中, 可较好扩张和暴露气管切口, 避免套管拔除后气管切口自行闭合, 难于将气管切开套管重新置入的风险。梁炜[4]报道, 气管导管引导更换套管组与常规换管组比较, 操作迅速, 平均用时19 s, 新套管置入后血氧饱和度会立即上升。本研究证实, 实验组换管期间呼吸、血氧饱和度值变化不大, 换管后实验组呼吸、血氧饱和度恢复到换管前水平所需要时间较对照组短 (P<0.05) 。而对照组病人气囊漏气后导致长时间通气量不足, 势必会影响病人呼吸及血氧饱和度恢复时间。 更换套管对气管黏膜的刺激以及气道受刺激痉挛可引起低氧血症。心肌耗氧量大, 对缺血、缺氧极为敏感, 严重缺氧可使心肌乳酸堆积, 心室收缩功能受抑制, 而收缩压的高低主要反映心脏每搏输出量多少, 排血量减少可直接引起血压的下降, 反射性引起心率增快。在本研究中实验组心率、血压波动范围较对照组小 (P<0.01) , 心率、血压恢复到换管前水平所需要时间也较对照组短 (P<0.01) , 可能是气管导管引导更换套管引起低氧血症程度轻, 血压变化幅度较小而没有引起代偿性心率增快有关, 提示应用气管导管引导更换套管对于维持血氧饱和度、呼吸、心率、血压的稳定性具有优越性。

3.3 两组气道黏膜出血比较

使用气管导管为引导, 新套管顺着气管导管顺利而准确地插入气管腔内, 避免或减少因套管盲目反复插入造成的气道损伤和黏膜出血。气管导管对新套管插入时用力方向提供导向作用, 可最大限度地减少周围组织损伤和出血。本结果也显示, 实验组气道黏膜出血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 。

3.4 局限性

气管切开初期套管的脱出是非常紧急和严重的情况, 此时应立即报告医生进行紧急处理, 严禁使用气管导管引导法置入套管;病人气管切开时间较长, 痰痂、血痂等附着于套管内壁造成气道梗阻时也不推荐使用气管导管引导法置入套管, 这时气管切开处瘘道已经形成, 可直接更换套管。

摘要:[目的]探讨早期采用气管导管为管芯更换气管切开套管对气管切开病人的影响。[方法]随机将91例早期气囊漏气的气管切开病人分为对照组45例和实验组46例, 对照组发生气囊漏气5d~7d后采用传统方法更换气管切开套管, 实验组在发生气囊漏气后早期采用无气囊气管导管为支架更换气管切开套管, 比较两组换管过程中血氧饱和度、呼吸、心率和血压值的变化及气道出血情况及血氧饱和度、呼吸、心率、血压恢复时间。[结果]两组病人换管过程中血氧饱和度、呼吸、心率和血压值的变化及气道出血情况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或P<0.05) ;换管后实验组血氧饱和度、呼吸、心率和血压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 (P<0.05) 。[结论]采用气管导管为支架早期更换气囊漏气的气管切开套管安全、有效, 有利于改善病人血氧饱和度、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减轻局部出血。

关键词:气管切开套管,气管切开,气管导管,机械通气

参考文献

[1]江大开, 王东.重症病人监护手册[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2:69-77.

[2]江秀琴.一次性气管套管置管期间相关问题分析及预防[J].护理与康复, 2009, 9 (8) :774-775.

[3]权明桃, 江智霞, 袁晓丽, 等.人工气道气囊护理研究进展[J].护士进修杂志, 2008, 23 (4) :308-310.

多次气管套管脱出患者护理体会 篇5

1 病例介绍

患者, 男, 68岁。主因喉癌放疗后20余年, 呼吸困难, 入院1个月, 入院前曾行二次放疗。入院诊断, 喉癌声门型 (T3N1M1) 喉梗阻, 呼吸困难Ⅱ度, 肺转移。入院后次日行气管切开术, 放置一次性塑料套管 (杭州启晨医疗器械厂生产, 10号) 给予抗炎、雾化、支持治疗, 术后2 d, 气管套管通畅, 无皮下气肿, 术后第3天, 自觉痰多不易咳出, 呼吸不畅。查体意识清, Ⅱ度呼吸困难, 套管部有哨鸣音, 套管口无气流, 判定气管套管移位部分脱出, 立即给予重新放置气管套管, 放置套管后观察见上自颧弓下缘, 下至肋弓上缘皮下气肿。术后第6天11:40患者发生第2次气管套管脱出, 立即给予更换套管重新放置, 于当日14:50患者再次发生气管套管脱出, 给予更换银质套管 (10号) , 随后患者未再发生气管套管脱出, 出院后随诊1个月无脱管现象。

2套管脱落的原因分析

套管常因咳嗽、挣扎、皮下气肿、套管过短、套管系带过松或患者自行将套管拔出等原因而脱出[1]。本例是由于套管短, 患者咳嗽时将套管咳出。多次放疗患者伤口愈合慢, 切口部组织不能及时生长愈合稳固套管, 套管易移动。

3套管脱出的表现及紧急处理

气管套管脱出分完全脱出 (易发现) 和部分脱出 (不易发现, 为气管套管的下口脱出气管而位于气管外的软组织中) 。 (1) 患者表现为重新出现呼吸困难或突然发出尖声、胸闷、憋气感、大汗淋漓、烦躁、紫绀、血压先上升后下降。 (2) 棉花丝在气管套管口不能随呼吸上下飘动, 无空气通过, 严重威胁患者生命。 (3) 套管位置发生变化, 明显外移[2]。 (4) 吸痰管插入受阻, 插入深度仅为气管套管长度。一旦发现气管套管脱出, 应立即报告医生, 同时剪断固定带, 使患者取去枕平卧位: (1) 先试行双手持气管套管底, 将气管套管顺气道放回, 若有阻力不成功, 应将气管套管拔掉, 取床旁血管钳或气管扩张器沿切口插入, 并撑开气管切口软组织到气管环, 呼吸困难可缓解[2]; (2) 配合医生重新插入备用气管套管, 固定妥当后, 给患者高浓度吸氧, 待血氧饱和度大于90%以上后方可渐至原始浓度。

鉴于本例患者多次放疗后, 又为癌症晚期患者, 切口愈合慢, 告之患者加强营养, 多食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食物, 以促进伤口愈合。由于气管切开后致呼吸方式改变, 鼓励患者多饮水, 防止痰痂形成, 并且病室空气湿度要保持在50%左右, 每日用紫外线消毒30min.

4小结

气管套管是气管切开术后的生命之管, 一旦脱出, 会危及患者的生命。该患者虽然3次出现气管套管脱出, 均因处置及时, 患者转危为安。因此, 在护理工作中, 护士要有高度的责任心, 勤于观察患者的情况以及气管套管的固定带松紧度, 在给患者翻身、吸痰、换药等操作时须固定好套管, 并避免牵拉。另外, 护理人员必须掌握气管切开并发症的处理与急救方法, 从而提高抢救的成功率。

参考文献

[1]黄选兆, 汪吉宝, 孔维佳.实用耳鼻咽喉

头颈外科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

出版社, 2008:456.

[2]卢纪维, 胡咏仪, 杨则秀.气管切开术后

套管脱出及康复的护理要点[J].四川医

药物流产的临床观察及

护理体会

王红艳

(大丰市人民医院, 江苏大丰224100)

米非司酮和米索前列醇序贯用药是当前国内最新终止早孕的药物。现将我院2008年12月—2009年12月297例停经5周~10周的孕妇服用本药流产情况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停经5周~10周, 确诊正常宫内妊娠, 无使用米非司酮和米索前列醇禁忌证者, 在门诊要求终止妊娠, 本人自愿要求药物流产的健康孕妇。

1.2 用药方法

每天09:00和21:00, 米非司酮25 mg温开水送服, 连服2 d, 首次剂量加倍, 服50 mg, 服药前后2 h禁食。第3天07:00时许, 空腹服米非司酮25 mg, 半小时后来我院妇科门诊观察室服米索前列醇600μg, 留院观察。

1.3 疗效判断标准

完全流产:服米索前列醇后8 h内自然排出胎儿及胎盘, 阴道出血自行停止或B超检查宫腔内无残留物, 已自然转经者。不完全流产:服米索前列醇后8 h内排出胎儿或部分胎盘者, 且因出血较多而清宫者, 或出血时间长达2周以上, B超检查宫内有残留物。失败:服米索前列醇8 h后未排出妊娠物只有少量出血者。

1.4 出血时间、出血量及副反应

服米索前列醇8 h后, 至下次月经来潮始计算阴道出血时间, 以药物流产者自身平时经量多少判断出血量的多少。副反应为恶心、呕吐, 腹痛、腹泻, 手心麻木或瘙痒。

2 结果

297例停经5周~10周孕妇服药后完全流产188例, 占63%, 不完全流产100例, 占34%, 失败9例, 占3%.阴道出血量如月经量246例, 占83%, 大于月经量51例, 占17%.出血时间在14 d内180例, 占61%,

参考文献

[1]黄选兆, 汪吉宝, 孔维佳.实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456.

气管内套管 篇6

关键词:气管穿刺导入气管套管术,急诊,糖尿病患者

糖尿病急症属于糖尿病过程中突发疾病,该病症具有发病急、危害大的特点,若不能及时救治,容易造成患者直接死亡。 因此有必要探析糖尿病急症的急诊救治方法。 对于急诊重症患者的救治,气管切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通过这种救治方式,可迅速建立起人工气道,辅助重症患者呼吸,给救治提供帮助[1]。 但传统气管切开术也会给患者带来较大的创伤,且术后并发症较多,对于急诊糖尿病急症患者救治,效果并不理想。 该次实验选取108例糖尿病急症昏迷患者,对其中54例患者应用气管穿刺导入气管套管术治疗,临床效果较好。 下文为具体实验过程、结果数据,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参与该次实验共有108例患者, 所有患者经临床检查均属于急诊糖尿病患者, 所有患者中男50例,女58例。 将所有患者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患者例数:54例,治疗方法:气管穿刺导入气管套管术)和对照组(患者例数:54例,治疗方法:传统气管切开术)。 对照组:年龄23~66(42.25±2.14)岁。 观察组:年龄25~67 (43.23±2.17)岁。 对于该次实验两组患者及家属均知晓, 并且签署同意书, 并且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指标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该次实验将传统气管切开术应用于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中。 医护人员热情接待前来就诊的患者,安抚患者的情绪,避免患者过度紧张影响临床治疗效果。 随即医护人员帮助患者采取正确仰卧位后续手术治疗, 为了保证手术效果及患者的治疗舒适感, 将垫枕放置于患者的肩下处。 完成上述操作后医护人员需要将患者的头部固定,保证头部始终处于向后伸仰的状态,随即医护人员需要在患者颈前正中位置行切口操作,通常这一手术切口的起始点为患者的自环状软骨下缘位置,切口操作方向一直向下,终点为患者的胸骨上切迹稍位置。 完成上述操作后,医护人员需要在患者的气管腔内注入丁卡因, 这一药物的具体剂量和规格为0.5 m L和1%,观察患者的临床表现情况,通常5 min能够达到药效的最高值, 随即医护人员将患者2~4节气管切开,为了保证后续手术操作顺利,需要将气管撑开, 这一操作主要应用气管扩张器来完成。 手术完成后,观察患者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效果。

该次实验将气管穿刺导入气管套管术应用于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中。 观察组患者手术体位与对照组患者相同, 并且医护人员帮助患者从手术开始至结束头部均处于后仰的状态。 以枕头垫于患者肩下,如果患者颈部短小或者患者较为肥胖,则可采取软枕辅助。 常规消毒穿刺部位,利用2%利多卡因局部麻醉,麻醉后于第1、2气管间或2、3软骨环间皮肤位置开1.5 cm横向切口, 随即医护人员将切口处的皮下组织和另外一部分组织即为气管前筋膜相互分离开, 在这一操作过程中,医护人员要格外注意分离速度,避免过快对患者气管造成损伤,影响临床效果。 然后医护人员需要将气管穿刺套针插入, 这一操作需要注意的是套针处于垂直的状态,随即观察患者的临床表现,再将刺针拔除, 最终将套管留置即可。 于套管中插入导丝,对导丝周围气管前壁以特制扩张钳与扩张器进行扩张, 完成上述操作后,将导丝和套管内芯均拔出,手术操作的最后一步即为将患者气管内的分泌物予以清除, 一般情况而言采取吸出的方式即可,手术操作完成[2]。

1.3统计方法

所有急诊糖尿病患者的实验指标数据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处理,其中两组患者的切口愈合、手术时间及出血量等指标均用(±s)表示,用t检验,同时所有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指标用%表示, 用 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两组患者应用不同手术方法, 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指标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但是两组患者近期疗效指标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1和表2和表3为具体实验数据。

3讨论

糖尿病急症属于糖尿病发展期间多种因素诱发的急性重症疾病[3]。 这一病症患者需要在发病第一时间采取有针对性的治疗,一旦错过治疗最佳时机,将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降低患者的生存质量[4]。

糖尿病急症昏迷患者在急诊救治过程中需要采取辅助通气治疗,而对于重度昏迷甚至休克患者,其存在排痰困难的情况, 这在很大程度上会增加患者肺部感染的几率,同时也会影响患者正常呼吸,威胁生命,增加临床治疗风险。 就目前而言,针对上述情况多采用常规气管切开术治疗,这一手术所需客观条件较多,其中包括主治医生、手术室护士及医疗器械等,虽然这种手术方法能够控制患者病情发展, 但这种方式导致手术时间过长、手术切口范围大,使切口愈合时间延长而术中出血量变大,也容易引起术后不良反应发生增多,这给糖尿病急症昏迷患者的救治带来很大影响[6]。

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方面逐步发展,气管穿刺导入气管套管术逐渐引入重症急诊救治领域。 这种方式具有安全性高、效果好、速度快的特点,同时该手术的并发症相对较少,在国内外急重症医学领域应用广泛[7]。 这种手术方式仅需要较少的操作人员,且手术方法简单实用,通过这种方式治疗,时间短、出血量少,而且切口愈合时间短, 预后效果较好。 在急诊救治中应用此方式,可以直接穿刺后建立起人工气道,从而给急诊患者提供维持生命体征必须的氧气, 并可在极短时间是患者的低血氧症得到改善,从而达到挽救患者生命的效果。

临床研究中关于急诊重症患者救治中应用气管穿刺导入气管套管术的内容较多, 且研究结果都表明这种方式优于传统气管切开术。 比如,在詹铁军[8]的研究中,以80例急诊危重患者救治过程做研究,其分组方法和不同组别应用的手术方法均与该次实验相同,通过研究表明:观察组手术时间(17.45±6.11)min、术中出血量(23.01±5.43)m L与切口愈合时间(11.26±3.34)d均低于对照组,与此同时,并且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2.5%和52.5%,指标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一结果与该次研究相近,该次研究表明: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相比较,显示观察组更优,不良反应发生率指标比较,显示观察组更低,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该次研究结果针对糖尿病急症昏迷患者进行研究,但同样适用于急诊重症患者的救治中,已经被越来越多患者及医护人员所认可。

综上所述, 将气管穿刺导入气管套管术应用于急诊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治疗中, 能够达到理想治疗效果的同时从根本上降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保证患者的生存质量,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在临床中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赵刘凯.改进的气管穿刺导入气管套管术在危重患者紧急抢救中的应用疗效[J].中国实用医药,2013,8(18):71-72.

[2]龚骏.气管穿刺导入气管套管术在急诊患者救治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当代医学,2015,21(29):25-26.

[3]沈玉君.急诊糖尿病昏迷患者的抢救与护理[J].光明中医,2006,21(2):46.

[4]赵刘凯.改进的气管穿刺导入气管套管术在危重患者紧急抢救中的应用疗效[J].中国实用医药,2013,8(18):71-72.

[5]胡海敏.简易气管穿刺置入气管套管术用于急诊患者救治疗效分析[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3(15):19-20.

[6]易宏锋,卢月月,谢琼.院前急救早期气管穿刺导入气管套管术对于呼吸窘迫患者的救治疗效评价[J].微创医学,2015,10(1):64-66.

[7]赵丽华.气管穿刺导入气管套管术用于急诊患者救治效果观察[J].Shandong Medical Journal,2012,52(43):84-85.

气管内套管 篇7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病区回收的污染气管套管, 全效多酶清洁剂 (德国史帝瑞公司) , 3M纸塑包装袋 (10cm×10cm) 器械润滑防锈剂 (德国史帝瑞公司) , 管腔清洗软刷和棉棒, 高压水枪 (山东新华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 , QX半自动超声波清洗装置 (昆山舒美牌) , 200型半自动清洗消毒器 (山东新华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 。

1.2 方法

将2009年2月至2011年2月南通市老年康复医院病区使用后经湿保存2h后回收的气管套管7220件, 随机分为甲组和乙组。两组使用的清洗酶和水均是供应室日常使用, 所取器械均为同一批回收后的气管套管, 数量均分, 目测无可见锈斑, 放入不同标记 (甲和乙) 的清洗篮筐。有可见锈斑的气管套管, 不列入试验范围。清洗人员和包装人员经培训后相对固定, 以确保操作程序的一致性。

1.2.1 甲组

(1) 多酶浸泡超声:用1∶125多酶浸泡10min后超声5min (水温≥35℃) ; (2) 专业刷刷洗:根据套管的内径选择合适的清洗刷, 在液面下来回刷洗、摩擦; (3) 用器械除锈剂 (浓度1∶10) 浸泡2min后; (4) 高压水枪冲洗:用高压水枪在套管管腔的两端分别喷射冲洗; (5) 半自动喷淋清洗消毒器:按设定的参数, 采用自定义P7程序:70℃漂洗10min→消毒润滑5min (93℃热力消毒加1∶250润滑油) →干燥 (≥70℃, 10min) ;单个封塑包装, 在包装袋上标记“甲”, 进行灭菌。

1.2.2 乙组

执行甲组的第 (1) 和 (2) ; (3) 高压水枪冲洗:用高压水枪在套管管腔的两端分别喷射冲洗; (4) 半自动喷淋清洗消毒:设定的参数通过调整, 采用自定义P6程序:70℃漂洗10min→消毒润滑5min (93℃热力消毒加1∶250润滑油) ; (5) 将已清洗热力消毒后未干燥的气管套管放入器械除锈剂 (浓度1∶10) 中浸泡2min后, 用软刷再刷洗一遍, 再用高压水枪冲洗、高压气枪吹干后用纸塑袋包装后封塑, 并标记为“乙”进行灭菌。

1.3.2观察指标[2,3]

(1) 清洗灭菌质量:目测观察气管套管的清洗质量, 以纸塑包装袋内层纸面无任何污渍水痕为合格, 以纸塑包装袋内层纸面有污渍水痕为不合格。 (2) 除锈质量:目测观察气管套管纸塑包装袋内层纸面无任何锈渍黄色水痕为合格, 以纸塑包装袋内层纸面有锈渍黄色水痕为不合格。

1.3统计学处理

SPSS11.0统计软件包进行资料录入、整理及统计分析处理, 计数资料应用χ2检验, α=0.05,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甲组清洗灭菌质量合格率97.0%与乙组清洗合格率97.9%比较无差异 (P>0.05) ;乙组除锈合格率93.9%优于甲组的74.9%, 有显著性差异P<0.05) , 具体见表1。

3 讨论

气管套管结构特殊, 虽体积小, 但焊缝接口较多, 肉眼不能直接看到管腔内壁, 内壁不平整, 套管内的分泌物或痰液成分中含有一定量的蛋白质, 一旦煮沸遇热蛋白质凝固变性, 积在套管壁上造成管腔狭窄, 有效通气面积减少, 使通气受阻, 或凝固物脱落引起窒息而危及患者生命, 可造成严重不良后果, 如果先清洗除锈, 管腔内壁仍有残留污物覆盖, 不完全能除去毛糙内壁的锈迹[4]。刷洗和水枪冲洗、及喷淋漂洗, 并经过93℃高温消毒后, 附着在管腔内壁的残留污物可以进一步湿化并脱落, 再去除锈能将达到基本清洁效果和消毒作用的气管套管内壁彻底除锈, 以确保灭菌前的清洗质量, 另外任何残留有机物都会妨碍微生物与灭菌气体的有效接触而影响灭菌效果, 彻底的除锈才能确保灭菌效果, 因此, 器械在灭菌前必须彻底清洁[5]。

通过两组方法的比较, 多酶浸泡超声、手工刷洗、高压水枪冲洗、消毒、除锈、干燥均是必不可少的灭菌前的步骤, 多酶清洗剂可迅速有效地分解残留在气管套管上的人体各种分泌物, 对保证消毒成功和控制交叉感染具有重要意义[7]。超声波清洗机的作用原理是将高频的声波转变成机械性的振动, 使附在器械上的污垢易于松动吸离, 因超声波清洗不带机械力的刷洗功能, 主要是用于去除医疗器械内小的碎屑[7], 对于污染严重、较大污垢必须用手工刷洗的方法解决, 两种方法在清洗污物的质量方面, 无明显差异。对灭菌质量不合格的气管套管的拆除包装, 回到污物区重新处理, 根据污痕和锈痕的区别, 酌情处理。通过第二次认真处理后再次判为灭菌不合格的气管套管, 说明管腔内壁已经毛糙得已无法再使用, 给予报废, 建议生产厂家在生产管腔类器械时, 要注重内外壁光滑的一致性, 减少卫生死角, 就如同“消毒供应室建筑布局上的要求:工作区域的天花板、墙壁应无裂隙, 不落尘地面应防滑、易清洗、耐腐蚀”, 管腔器械使用部位, 内外壁应光滑无缝隙, 易清洗, 耐腐蚀。

参考文献

[1]李丽萍, 任艳梅, 高秀芳.气管套管清洗方法的探讨[J].中国现代医生, 2010, 48 (4) :94.

[2]程华军, 高雪.两种多酶清洗剂浸泡处理医疗器械的效果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8, 8 (17) :4064-4065.

[3]贾芳玉, 李宝玲.多酶清洗剂清洁手术器械的效果评价[J].中国消毒学杂志, 2007, 24 (6) :593.

[4]钱媛芳, 郑建红.不同清洗方法对金属宫脏吸引器洁净度的影响[J].护理研究, 2008, 22 (2) :347.

[5]刘礼霞, 王轶.多酶清洗剂清洗医用器械的效果观察[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9, 18 (8) :1065.

[6]董薪, 于秀荣, 不同浓度多酶清洗剂对手术器械清洗的效果[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1, 21 (3) :498-499.

上一篇:海洋及船舶下一篇:营林技术的基础建设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