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稻稻纵卷叶螟

2024-08-05

早稻稻纵卷叶螟(精选7篇)

早稻稻纵卷叶螟 篇1

梓山镇位于江西省赣州市于都县城东部、县域中部,距县城16 km,地处东经115°51′~115°35′,北纬25°51′~26°1′之间,面积17 360 hm2,人口6.3万人,辖26个村居委会。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9.7℃,年日照时数1 621.9 h,多年平均霜日为12 d。地带性土壤为红壤,水稻面积2 280.2 hm2,是于都县重要的双季稻粮食产区。

近年来,梓山镇早稻稻纵卷叶螟为害面积大,发生频率高,农户防治效果差,世代重叠严重,转株为害频繁,高龄幼虫不易灭杀,是早稻丰产的最大障碍因素之一。稻纵卷叶螟属迁飞性害虫,因气候、栽插品种,栽插时间、水肥管理等多种因素的不同而导致虫害的发生期、发生种类各有不同[1]。针对这种情况,2012年梓山镇农业技术推广综合站进行早稻稻纵卷叶螟新型农药防效对比试验。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概况

供试药剂:5%氟铃脲(有效成分:氟铃脲)、18%赞扬(有效成分:阿维灭幼脲)、14.8%庚宽2号(有效成分:甲维盐·毒死蜱);供试早稻品种:陆两优19、金优418。试验地点安排在于都县梓山镇河坑村,试验田块为陆两优19、金优418连片早稻田。

1.2 试验方法

试验安排13个小区,试验重复据不同早稻田和药品而定,各处理设计见表1。2012年5月22日,在梓山镇河坑村塔脚下选了一块连片7 000 m2的早稻田块进行统一时间用药,分13个小区按品种的差异而搭配各种药剂施药。

1.3 调查内容与方法

用药后于5月29日,采用随机取样的方法,对13个小区每小区取5个点,从活体数量(无中毒)、死亡数量、中毒活体数量、样本空壳数、虫蛹5个方面作了具体的虫情测汇。在13个试验小区中,根据采样的5个方面按各小区的不同,分别计算稻纵卷叶螟的存活率、死亡率、慢性中毒率[2,3,4,5,6]。最后结果采用加权平均法计算,保留1位小数。计算公式如下:

2 结果与分析

试验对13个小区随机各抽取5个点调查研究虫情。各小区的稻纵卷叶螟活体数量(无中毒)、死亡数量、中毒活体数量、样本空壳数、虫蛹、存活率、死亡率、慢性中毒率情况见表2。

根据上述试验调查情况,用加权平均法对氟铃脲、赞扬、庚宽2号3种新农药防效从存活率、死亡率、慢性中毒率、用成本(元)进行计算,结果见表3。由表3可知,5%氟铃脲处理稻纵卷叶螟的存活率为1.88%、死亡率为5.11%、慢性中毒率为2.36%、防治成本50.25元/hm2, 5%氟铃脲是值得推广使用的首选药剂。其次是18%赞扬,其存活率为4.65%、死亡率为2.01%、慢性中毒率为2.64%、防治成本87.50元/hm2,虽然其存活率最高,死亡率最低,慢性中毒率居中,但成本偏低,如果加重用量,其效果应大有改观。再次是14.8%庚宽2号,其存活率为1.35%、死亡率为5.21%、慢性中毒率为2.14%、防治成本180.00元/hm2,尽管其成本偏高,但从其死亡率、存活率和慢性中毒率不难看出,该药剂的速效性是其他2种药剂不可比的。

3 结论

试验结果表明,5%氟铃脲处理稻纵卷叶螟的存活率为1.88%、死亡率为5.11%、慢性中毒率为2.36%、防治成本50.25元/hm2,说明氟铃脲是值得推广使用的首选药剂。其次是18%赞扬,其存活率为4.65%、死亡率为2.01%、慢性中毒率为2.64%、防治成本87.50元/hm2,虽然其存活率最高,死亡率最低,慢性中毒率居中,但成本偏低,如果加重用量,其效果应大有改观。再次是14.8%庚宽2号,其防效存活率为1.35%、死亡率为5.21%、慢性中毒率为2.14%、防治成本180.00元/hm2,尽管其成本偏高,但从其死亡率、存活率和慢性中毒率不难看出,该药剂的速效性明显优于其他2种药剂。

注:表中虫量数据为5个调查点的总量。

参考文献

[1]夏松年.南陵县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J].种业导刊, 2006 (6) :33-34.

[2]周宇杰, 徐铁平, 陈月娣, 等.四种药剂对稻纵卷叶螟的田间药效试验[J].江西农业学报, 2011 (1) :117-118, 121.

[3]王廷成.乐斯本防治稻纵卷叶螟的效果[J].河南农业科学, 1999 (11) :24.

[4]黄水金, 秦文婧, 刘辉.4种药剂对稻纵卷叶螟的防治效果研究[J].江西农业学报, 2009, 21 (7) :110-112.

[5]闵元军, 邵传艳, 姜坤.不同药剂防治水稻纵卷叶螟药效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 2013 (2) :137.

[6]黄晞, 方小玉, 颜文好.几种药剂防治水稻稻纵卷叶螟田间药效试验[J].广西植保, 2012, 25 (3) :12, 3.

稻纵卷叶螟的发生与防治 篇2

关键词:稻纵卷叶螟,发生原因,防治措施

近几年来, 随着国家补贴扶持政策的实行, 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 旱育秧、抛秧、直播等轻型栽培技术的推广, 水稻种植面积逐年扩大[1]。常年使用单一化学农药如杀虫双、杀虫单等沙蚕毒素类药剂和有机磷杀虫剂, 使害虫产生了极高的抗性, 用药量逐年提高, 稻米农药残留超标;加上近几年气温变化异常、化学农药长期使用的影响等, 导致上虞地区稻纵卷叶螟的发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 使水稻产量损失加重。因此, 分析稻纵卷叶螟的发生规律, 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对有效控制稻纵卷叶螟的发生, 实行可持续治理, 保护农田生态环境, 实现环境与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都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稻纵卷叶螟的发生原因

1.1 降雨频繁

由于6月至7月上旬的防治适期连续降雨, 无法按时施药, 即使施药的田块, 防治效果也较差。降雨频繁十分有利于稻纵卷叶螟迁入, 造成稻纵卷叶螟暴发。

1.2 施氮量增加

由于种植的杂交稻、单季稻需要较好的水肥条件和较高的栽插密度, 故氮肥施用量和栽培密度增加, 形成了弱光、高湿的农田小气候, 对稻纵卷叶螟的繁衍极为有利。在生产过程中, 人们为了高产而不断增加肥料尤其是氮肥的施用量。胡建章等[2]指出, 过量施用氮肥, 水稻叶片生长过旺, 叶色偏绿, 诱集稻纵卷叶螟成虫产卵;同时稻株内的氮和游离氨基酸含量增加, 碳氮比下降, 降低了稻株的抗虫性, 又加快了害虫的生长发育, 提高了幼虫的存活率和成虫产卵量, 导致害虫种群数量迅速增长, 使水稻受害程度加重。

1.3“籼改粳”的推广

由于稻纵卷叶螟有趋绿的特性, 而粳稻叶色浓绿, 这为稻纵卷叶螟的产卵、繁殖、危害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 造成稻纵卷叶螟的危害加重。

1.4 害虫抗药性突增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 杀虫双、杀虫单一直是防治稻纵卷叶螟的当家药剂, 但由于普遍和连续使用, 使稻纵卷叶螟的抗药性越来越强。

1.5 天敌减少

赤带扁股小蜂、寄生蝇、大腿蜂、青蛙、蜘蛛等也可捕食稻纵卷叶螟的蛹、幼虫、成虫, 这些天敌对稻纵卷叶螟的虫口数量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3,4]。由于目前大量使用化学农药, 杀死了较多数量和种类的天敌, 使天敌自然控制的作用下降, 也是近几年来稻纵卷叶螟危害十分猖獗的重要因素。

2 稻纵卷叶螟的防治措施

2.1 农业防治

(1) 选用恰当品种。农户种植水稻品种不统一, 既有早熟、中熟品种, 也有晚熟品种。既有单季, 又有连作, 这相对延长了稻纵卷叶螟的危害时间。因此, 在一定种植面积内, 尽量选用优质、高产、成熟期一致的水稻品种, 使水稻的分蘖期、抽穗期整齐, 缩短水稻最易受害生育期与稻纵卷叶螟危害期相吻合的时间, 减少稻纵卷叶螟的持续危害时间。

(2) 选用抗虫品种。凡叶片厚硬、主脉坚实的品种, 低龄幼虫卷叶困难, 危害轻。叶片颜色浓绿的品种受害重, 粳稻比籼稻受害重, 矮秆品种比高秆品种受害重, 阔叶品种比窄叶品种受害重, 优质稻比普通稻受害重。目前, 较好的抗虫品种有Bt转基因抗虫水稻, 如克螟稻、Bt汕优63、Bt马协63等。

(3) 加强栽培管理。根据水稻的生长发育规律, 施足基肥, 提倡用有机肥、复合肥、新型腐殖酸复混肥作底肥, 早施追肥, 配施磷、钾肥, 避免偏施、重施氮肥。适时灌溉, 在分蘖期浅灌, 分蘖末期及时搁田, 减少无效分蘖的发生, 后期干湿交替, 控制稻苗贪青旺长, 使叶片挺直而硬, 植株色泽适度变淡, 从而不利于幼虫取食。

(4) 设置诱杀田。稻纵卷叶螟趋绿性强, 喜欢在生长茂盛、叶色浓绿的稻株上产卵、取食危害, 利用此特性, 可按稻田面积5%~10%的比例设置诱杀田, 适当早插秧, 偏施氮肥, 让其生长嫩绿、长势旺, 密闭, 形成田间阴湿环境, 诱其危害, 集中杀灭。既节省了人力、物力和财力, 又保护了部分天敌, 同时米质也达到无公害产品的标准。

(5) 做好监测预报。切实按测报规范开展监测, 做到田间赶蛾与调查虫、卵相结合, 系统调查与普查相结合, 及时掌握稻纵卷叶螟迁飞与发生动态, 准确发布病虫情报指导防治[5]。从5月下旬开始, 选择有代表性的不同类型田各1~2块, 始蛾期每天1次, 盛蛾期3 d进行1次, 于上午在固定点用竹竿慢慢拔动稻株, 逆风而行, 目测起飞的蛾数, 记载单位面积发蛾量, 确定防治适期。大田防治稻纵卷叶螟的最高指标是分蘖期平均每丛有3龄幼虫1.1~1.4头, 抽穗期0.7头, 乳熟期4.2头[3]。

2.2 物理防治

水稻上安装佳多频振灯能有效防控水稻主要害虫, 而且诱虫结果能较准确地反映害虫田间消长情况, 其成本为化学防治成本的23.9%。特别是一些优质谷或粮食出口基地, 因减少农药施用而使环境得到保护, 其意义更长远。因此, 在有条件的地区, 可按1 hm2设置1个黑光灯或频振式杀虫灯来诱杀稻纵卷叶螟, 既环保、经济、对作物安全, 防治效果又好。

2.3 生物防治

为保护利用天敌, 在没有达到防治指标的情况下, 尽量不防治, 允许部分害虫存在, 有利于其繁殖。释放赤眼蜂是防治稻纵卷叶螟的好方法, 可在产卵盛期开始放蜂, 至产卵高峰下降为止, 每3 d放1次, 放蜂30万~45万头/hm2, 连续3次, 可收到良好的防治效果。

2.4 化学防治

在稻纵卷叶螟发生的初期或者3龄前, 可用15%安打悬浮剂270 mL/hm2, 或1%甲维盐乳油750 mL/hm2, 或1.8%阿维菌素乳油900 mL/hm2, 或5%锐劲特悬浮剂750 mL/hm2对水750 kg/hm2进行喷雾, 对稻纵卷叶螟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参考文献

[1]范怀忠, 王焕如.植物病理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0.

[2]胡建章, 陆秋华, 杨金生, 等.肥水管理对稻田主要害虫种群及产量的影响[J].昆虫学报, 1986 (1) :49-55.

[3]沈彩云, 卢兆成.稻纵卷叶螟为害的产量损失与防治指标[J].昆虫学报, 1984 (4) :384-391.

[4]王东华.南通地区稻纵卷叶螟暴发成灾特点及防治技术[J].上海农业科技, 2009 (4) :151-153.

稻纵卷叶螟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 篇3

1 形态特征

1.1 成虫

体色为黄褐色, 翅外缘为黑褐色, 前翅中间有3条黑褐色横线, 中间一条极短, 呈波浪形 (同显纹纵卷叶明显不同) 。体长7~9mm, 翅展12~18mm, 雄蛾体形小于雌蛾, 停息时雄蛾尾巴翘起, 雌蛾平直。

1.2 卵

椭圆形, 长约1mm, 宽0.5mm, 扁平, 中间稍隆起, 初产近透明, 类似小水滴, 后转为乳白色, 再为蛋黄色, 再孵化时为黄褐色, 头部呈现明显的黑褐色。卵分4级, 正常孵化期为4~5d。

1.3 幼虫

一般分为5龄, 少数6龄, 初孵为蚁螟, 1~2龄体色为黄绿色, 头为黑褐色, 4龄转为绿色, 5龄为黄绿色, 老熟后为桔红色。对龄期最重要的区分方法是看体长, 1龄2mm以下, 2龄3mm左右, 3龄为6mm左右, 4龄接近10mm, 5龄就超过了15mm, 老熟后体形缩小。幼虫历期14~23d, 温度高时历期短, 一般每个龄期3~5d。

1.4 蛹

体长7~10mm, 长圆筒形, 末端尖细, 有明显臀棘。蛹分5级, 1级全身红棕色, 复眼红棕色, 2级复眼为淡褐色, 3级复眼棕褐色至黑色, 体色出现光泽, 4级复眼出现银灰色薄膜, 全身呈现金黄色, 5级复眼灰褐色, 翅纹明显。蛹高温历期7d左右, 低温10d左右。

2 发生规律

2.1 发生世代

稻纵卷叶螟在江苏为害4~5代, 楚州区一般为害3代, 分别为6月下旬至7月中旬的四 (2) 代, 7月下旬至8月中旬的五 (3) 代, 8月下旬至9月下旬的六 (4) 代, 以五 (3) 代为害较重, 峰次较多, 六 (4) 代近几年来为害也越来越重[2]。

2.2 生活习性

成虫羽化盛期在晚上8时左右, 午夜进入高峰, 羽化后1~2d交配, 产卵前期3~6d, 4代较长, 达11d以上;迁飞虫源基本无产卵前期, 迁入即产卵, 产卵时间一般为上半夜居多。成虫趋光性相对较差, 在闷热天气时易扑灯。田间赶蛾时, 纵卷叶螟正常不高于水稻作短暂飞行, 很快降落, 这一点同稻螟蛉明显不同, 稻螟蛉飞行距离较长, 而田间常见的容易同稻纵卷叶螟混淆的蛾子为玉米螟, 体形较大, 而麦蛾体形较小。稻纵卷叶螟成虫产卵一般喜欢选择长势嫩绿的田块, 一般为散产, 发生量大时几粒连在一起, 一般每个雌蛾能产100多粒卵, 产卵部位多在中上部叶背面。高温时卵成活率低, 低温高湿有利于卵的孵化。

初孵蚁螟先爬入心叶或穗苞内取食, 形成针状小白点, 2龄开始束叶, 3龄进入暴食期, 转叶为害, 总计一生可为害5~7叶, 甚至达10叶。幼虫相当活泼, 碰到时易蹦跳跌落。

3 防治技术

3.1 狠抓防治适期

适期是防治稻纵卷叶螟最重要的因素。据笔者近年来多次试验表明, 目前市场上许多药剂在适期内防治都有较好的防效, 但防治适期一般难以掌握。2代稻纵卷叶螟由于每年迁入时无法监测, 每年都会形成一定的危害, 由于发生量很轻, 基本上构不成威胁。3代稻纵卷叶螟的防治适期一般在迁入高峰后7d左右, 这一点同传统理论不同, 传统的理论认为迁入高峰后11d左右为防治适期, 实践证明这种观点是错误的。2003年3代稻纵卷叶螟一峰迁入始盛时间为7月23日, 事实上8月2日以后的防治效果普遍较差, 而在此之前的效果一般较好, 8月4日之后效果更差。但是, 成虫迁入高峰后11d防治效果不好, 并不能证明传统理论是错误的, 传统理论认为2龄若虫发生高峰时要进行防治, 而当时稻纵卷叶螟对许多药剂基本上没有抗性, 现在由于稻纵卷叶螟对许多药剂产生抗性, 防治效果则不同。一般来说稻纵卷叶螟的产卵前期为3~4d, 而4代成虫的产卵前期相当长, 达10d以上, 致使对4代稻纵卷叶螟的防治时间很难推测。实际上许多年份3代尾峰同4代的前峰重叠在一起, 防治适期不太容易确定, 只有在用药上下功夫[3]。

3.2 选准防治药剂

就药剂而言, 在防治适期内大多都有80%以上的效果, 但很多时候由于种种因素错过防治适期, 或在大发生的情况下即使有90%以上的效果, 田间的受害状况依然很明显, 不能使广大农民朋友满意, 此时药剂的选择就显得十分重要。

试验证明, 大多数有机磷须加入菊酯类农药才能取得较好的杀虫效果, 而传统的沙蚕毒素农药杀虫单必须在孵化高峰时使用才能取得很好的效果, 而到1龄以后使用效果很差。南京农业大学的抗性试验证明, 传统老药甲胺磷对稻纵卷叶螟的抗性已上升了几十倍, 三唑磷的抗性上升速度也很快, 目前杀虫效果相对较好的为毒死蜱及一些三元不对称结构的药剂, 尤以目前一些尚未在水稻上使用过的药剂效果最好。对于菊酯类农药应与有机农药混合使用, 当虫龄较大时应选用非常规剂型较好。

对稻纵卷叶螟的防治关键是抓住防治适期, 抓准防治适期才能取得较好的防治效果。因此, 必须认真做好稻纵卷叶螟的监测工作, 并结合水稻的生育进程, 选择合适的药剂, 从而将稻纵卷叶螟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程度[4]。

摘要:介绍了稻纵卷叶螟的形态特征、发生规律, 并结合其在淮安市楚州区的发生情况, 提出防治技术, 指出防治稻纵卷叶螟要狠抓防治适期, 选准合适药剂, 才能取得较好的防治效果。

关键词:稻纵卷叶螟,发生规律,防治技术

参考文献

[1]董来顺, 杜剑锋, 周益民.2003年宜兴市稻纵卷叶螟发生和防治[J].上海农业科技, 2004 (6) :37-38.

[2]黄士荛.稻纵卷叶螟四 (2) 代迁入高峰期的预测[J].植物保护, 1988 (4) :15-17.

[3]孙瑞成.稻纵卷叶螟的防治方法[J].安徽农业, 1999 (6) :13.

稻纵卷叶螟的发生原因及防治对策 篇4

1 形态特征

成虫为小型蛾子, 灰黄色或黄褐色。前翅外缘有一褐色宽带, 翅中部有黑色横纹2条, 两横纹间有1条黑色短横纹。雄蛾尾端向上翅起, 像般舵, 前翅前缘中央有一黑蓝色毛疣。卵很小, 扁平, 椭圆形, 散产在叶片正反面。幼虫黄绿色, 常将稻叶纵卷, 藏身于卷叶内咬食叶肉, 中后胸背面各有8条黑褐色毛瘤。蛹略呈圆筒形, 棕褐色。体外有白茧。

2 发生原因

2.1 各代虫口基数大, 抗药性增强

近年来, 该虫发生面积广而严重, 初迁虫量大常导致当年稻纵卷叶螟大发生。蛾量高, 发蛾峰次多, 卵量多, 幼虫密度大。气候因素、防治不利等多种原因影响导致田间残留虫量大。上一代的残留量为下一代的发生提供了大量的本地虫源。稻纵卷叶螟对有机磷农药出现了高度抗药性, 对菊酯类农药的抗性也提高了几十倍。特别是3龄以后的幼虫抗药性更强。田间抗药性种群的产生和积累是造成稻纵卷叶螟大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2.2 气候异常, 天敌控制能力弱

受全球气温升高、气候变暖的影响, 出现“暖秋”现象, 此时正值双晚孕穗抽穗期, 适宜稻纵卷叶螟生存繁殖;再加上稻田中未迁出成虫的大量迁移扩散, 使田间蛾量较大。天敌是控制稻纵卷叶螟的重要自然因素[2], 但天敌对化学农药很敏感, 化学农药的大量使用使天敌种群数量降到一个很低的水平, 而当田间害虫数量突增时, 天敌的数量不足以控制大量害虫的发生。

2.3 栽培措施不当

单、双季混栽, 单季稻比例增大和栽插时间长等导致田间水稻生育期复杂, 为稻纵卷叶螟繁衍提供了有利条件。近年来, 枣庄地区种植的都为优质高产的杂交稻, 这些品种抗虫性弱, 植株高大, 生长繁茂, 田间郁闭度高, 适宜于稻纵卷叶螟栖息繁衍。

2.4 防治不力

农民外出务工, 农村劳动力减少, 防治人力不足, 水稻“重栽轻管“现象严重。自从禁用甲胺磷等高毒农药以来, 市场上防治稻纵卷叶螟的农药有效期均比较短, 使得用药适期掌握难度较大。特别是世代重叠时, 更难把握用药时间, 部分农民对农药轮换使用意识不强, 造成整体防效下降。分户种植和管理的生产现状给稻纵卷叶螟的防治工作带来了大量的副效应。诸如用药种类混乱, 施药时间不准确, 施药方法不当等, 导致田间残留量增强, 使下一代防治难度加大。

3 防治对策

3.1 准确测报, 培育抗虫品种

加强虫情监测, 做到系统调查与大田普查、灯下虫量与大田赶蛾、查虫与查卵相结合[3]。系统赶蛾应选择长势不同的田块, 同时将田边虫量与田中间虫量进行加权分析。蛾峰日2d后查卵定防治适期, 同时结合幼虫发育进度及幼虫所占比例, 推测下一代发蛾期及峰次。注意抗虫品种的选育, 基层要引进和推广抗虫品种, 选用抗 (耐) 虫水稻品种。

3.2 加强田间管理, 保护利用天敌

合理施肥, 使水稻生长发育健壮, 防止前期猛发旺长, 后期贪青迟熟。科学管水, 适当调节搁田时间, 降低幼虫孵化期田间湿度, 或在化蛹高峰期灌深水2~3d, 以杀死虫蛹。我国稻纵卷叶螟天敌种类多达80余种, 各虫期均有天敌寄生或捕食, 保护利用好天敌资源, 可提高天敌对稻纵卷叶螟的控制作用, 卵期寄生天敌, 如拟澳洲赤眼蜂、稻螟赤眼蜂, 幼虫期如纵卷叶螟绒茧蜂, 捕食性天敌如蜘蛛、青蛙等, 对稻纵卷叶螟都有很大控制作用。

3.3 化学防治

稻纵卷叶螟为叶面害虫, 喷洒一定要做到细雾均匀, 施药时间选择在晴天9时以前、16时以后。建议使用机动喷雾器。药剂防治稻纵卷叶螟施药时期应根据不同农药残效长短略有变化, 击倒力强而残效较短的农药在孵化高峰后1~3d施药, 残效较长的可在孵化高峰前或高峰后1~3d施药, 在实际生产中, 应根据实际, 结合其他病虫害的防治, 灵活掌握。根据水稻分蘖期和穗期易受稻纵卷叶螟为害, 尤其是穗期损失更大的特点, 药剂防治的策略, 应狠治穗期受害代, 不放松分蘖期为害严重代别的原则[4]。可用化学药剂有:40%毒死蜱乳油、2%阿维菌素乳油、5%氟铃脲乳油、10%氟铃·毒死蜱乳油、阿维+印虫威、40%丙溴磷乳油、5%氟虫腈乳油、50%敌氟腈乳油等。

摘要:稻纵卷叶螟是危害我国水稻的重要害虫之一, 介绍了其形态特征, 分析了其发生原因, 并提出相应的防治对策。

关键词:稻纵卷叶螟,形态特征,发生原因,防治对策

参考文献

[1]萧刚来.中国森林昆虫 (第2版) [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1992.

[2]张左生, 王功满.稻纵卷叶螟的防治[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8.

[3]陶广文.稻纵卷叶螟的发生与防治[J].现代农业科学, 2008 (4) :84.

早稻稻纵卷叶螟 篇5

1 材料与方法

1.1 环境条件

试验地为桐城市青草镇吉庆村中稻抛秧田, 砂壤土。耕作层pH值5.5, 有机质含量34.2g/kg, 肥力中上等, 均匀一致。四 (2) 代稻纵卷叶螟中等偏重发生, 栽培种植水平与当地常年种植水平一致。

1.2 试验药剂

1%甲维盐乳油, 浙江天一农化有限公司生产;1.8%虫螨杀星乳油, 浙江钱江生物化学股份有限公司生产;40%盖仑本乳油, 江苏宝灵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生产;50%稻丰散乳油, 江苏龙腾生物药业有限公司生产;40%黑旋风乳油, 南京红太阳股份有限公司生产;31%三拂乳油, 浙江新农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生产;20%康宽乳油, 美国杜邦公司生产。以上药剂均由桐城市众信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提供。

1.3 试验设计

试验共设8个处理, 分别为:1%甲维盐乳油750mL/hm2 (A) ;1.8%虫螨杀星乳油1 200mL/hm2 (B) ;40%盖仑本乳油1 200mL/hm2 (C) ;50%稻丰散乳油1 500mL/hm2 (D) ;40%黑旋风乳油1 200mL/hm2 (E) ;31%三拂乳油1 500mL/hm2 (F) ;20%康宽乳油300mL/hm2 (G) ;喷清水为对照 (CK) 。小区随机排列, 小区面积100m2, 重复2次。试验对象为四 (2) 代稻纵卷叶螟, 作物为水稻, 品种为新两优6号。采用SX-18D型电动喷雾器喷雾, 喷片口径0.9mm, 压力4~5kg/cm2, 工作流量6L/min。于中稻分蘖盛期, 四 (2) 代稻纵卷叶螟1龄幼虫高峰期 (6月30日) 施药1次。对水350kg/hm2均匀喷雾, 药液主要喷于稻株上部叶片, 空白对照喷等量清水。施药前10d及试验期间未用其他药剂防治病虫害。

1.4 调查方法

施药当天 (6月30日) 多云, 西南风2~3级, 平均气温27℃, 最高29.8℃, 最低24.6℃, 湿度83%, 施药过程中有2次短时阵雨, 试验期间雨日数6d。于药后第9天 (7月9日) 四 (2) 代稻纵卷叶螟为害定型后调查1次。每小区棋盘式4点取样, 每点0.25m2, 共1m2。摘取出各小区所有卷叶并剥查残虫, 计数卷叶数和残虫数, 数取每样点的分蘖数, 计算卷叶率和残虫量。

CK1为药后对照区;PT1为药后药剂处理区。

2 结果与分析

由表1可知, 保苗效果以处理G最好, 其次分别为处理B、处理F、处理C、处理E、处理A, 处理D保苗效果最低;杀虫效果以处理G最好, 其次分别为处理B、处理F、处理E、处理C、处理D, 处理A的杀虫效果最低。在5%和1%水平, 处理B、处理G保苗效果最好, 与其他处理差异显著;处理C、处理E、处理F、处理A防效相当, 基本为同一档次, 处理D保苗效果最差。在5%水平, 处理G、处理F、处理E、处理B杀虫效果最好, 其次为处理C, 处理A与处理D最差;在1%水平, 处理G最好, 其次为处理B、处理C、处理E、处理F, 处理A与处理D最差。

注:采用“DMRT”法进行显著性分析, 表中不同小 (大) 写字母表示不同处理间差异 (极) 显著。

3 结论与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 保苗效果20%康宽乳油300mL/hm2最好为100.00%, 50%稻丰散乳油1 500mL/hm2最低为88.84%, 其余药剂保苗效果在91.59%~99.60%;杀虫效果以20%康宽乳油300mL/hm2最好为100.00%, 以1%甲维盐乳油750mL/hm2最低为90.60%, 其余药剂杀虫效果在90.76%~99.30%。因此, 试验药剂对四 (2) 代稻纵卷叶螟均有较好的防效, 可交替使用, 以防产生抗药性。试验过程中有多次降雨, 对各处理的总体防效有一定影响, 特别对以触杀为主的药剂影响大。

摘要:不同药剂防治四 (2) 代稻纵卷叶螟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 保苗效果以20%康宽乳油300mL/hm2最好为100.00%, 以50%稻丰散乳油1 500mL/hm2最低为88.84%, 其余药剂保苗效果在91.59%~99.60%;杀虫效果以20%康宽乳油300mL/hm2最好为100.00%, 以1%果维盐乳油750mL/hm2最低为90.60%, 其余药剂杀虫效果在90.76%~99.30%。

关键词:四 (2) 代稻纵卷叶螟,不同药剂,防效

参考文献

早稻稻纵卷叶螟 篇6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药剂

供试药剂为20%艾法迪悬浮剂(德国巴斯夫公司生产,省站提供)。对照药剂为5%锐劲特(氟虫腈)浓乳剂(德国拜耳公司生产,市售)。

1.2 试验设计

试验设6个处理,各处理设计见表1。小区面积29.2m2,重复3次,随机排列,小区间未筑埂隔离,喷药时田间无水。

1.3 试验概况

试验设在朴席镇土沟村友谊组一农户责任田,面积1 200m2。水稻品种为杂交中籼稻,组合为“TX”系列,5月9日落谷,6月15日移栽,肥床旱育稀栽,栽后5d用乙·苄除草剂防除稻田杂草,6月底用奇侠和农根防治2代灰飞虱,7月中旬用甲维盐(瑞顶·斩清)防治四(2)代稻纵卷叶螟。试验时水稻生长均匀一致,符合试验要求。

1.4 施药时间与方法

试验于2008年7月26日(卵孵始盛期)施药,用浙江台州产“市下”牌背负式喷雾器均匀细喷雾,对水量为750kg/hm2。施药当天晴到多云,偏东风3~4级,气温偏高,最低温度25℃,最高温度34℃,药后3d受“凤凰”台风影响,第3~7天,均有小阵雨。

1.5 调查方法

药后3d、7d、15d,每小区5点取样,每点4穴,共计20穴,调查残留虫量和束叶数,与对照相比,计算相对防效,并将结果用DMRT法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虫口防效

药后3d,处理1、处理2、处理3、处理4防效分别为41.64%、32.48%、53.52%、44.48%,处理1与处理2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处理3与处理4之间差异不显著;与处理5 (51.98%)相比,处理1与处理2防效分别低10.34个百分点和19.50个百分点。中、高量处理间无显著差异。这表明20%艾法迪防治水稻稻纵卷叶螟速效性一般,用量增加,防效有所提高(见表2)。

药后7d,试验药剂5个处理防效均上升至70%以上,其中处理2、处理3、处理4的防效分别为70.12%、77.12%、85.27%,处理1的防效略优于处理2。经差异显著性测定,低量处理之间差异不显著,中、高量处理之间存在极显著差异;与对照药剂锐劲特相比,艾法迪低量处理与其差异不显著,中量显著、高量极显著高于锐劲特(见表2)。

2.2 保叶效果

药后15d保叶效果调查,试验药剂5个处理防效继续上升,处理3、处理4防效分别达到了82.62%、86.99%。中量处理(82.62%)与锐劲特(81.68%)无显著差异;高量处理(86.99%)和处理1防效(86.62%)极显著高于锐劲特;低量处理防效(78.47%)最低,仍在80%以下,极显著低于锐劲特(见表2)。

2.3 对作物的安全性

在整个试验过程中,20%艾法迪悬浮剂对水稻安全,无药害症状表现,但也未发现对试验作物有任何刺激作用和其他有益的影响。其对靶标以外其他害虫的防治效果未做调查。

3 结论与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在水稻上使用20%艾法迪悬浮剂防治稻纵卷叶螟无任何药害症状表现,安全性好,可以大面积推广应用。20%艾法迪悬浮剂防治稻纵卷叶螟效果优良,尤其表现在持效性上,药后15d艾法迪600~750mL/hm2保叶效果达85%左右,显著或极显著高于锐劲特750mL/hm2,如果降低其用量至450mL/hm2,另加杰效利225mL/hm2同样也能达到理想的防效。但是该药剂速效性一般,大面积推广应用时应充分考虑药剂特点,确定最佳防治时间和用药剂量,一般发生年份建议用量600mL/hm2或450mL/hm2+杰效利225mL/hm2。

参考文献

[1]王延成.乐斯本防治稻纵卷叶螟的效果[J].河南农业科学, 1999 (11) :24.

[2]徐成明, 杨孝年.毒死蜱.甲胺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对稻纵叶卷螟的防治效果[J].安徽农业科学, 2007 (21) :6479-6480.

[3]杨永进, 黄水坤, 周少华, 等.20%康宽悬浮剂防治水稻稻纵卷叶螟田间药效试验[J].现代农业科技, 2009 (10) :88, 93.

[4]金卫锋, 陈凤.水稻害虫发生期及防治技术[J].种业导刊, 2009 (3) :38.

[5]罗春红.25%氟.异WP等防治水稻纵卷叶螟药效比较试验[J].安徽农学通报, 2009 (11) :184-185.

早稻稻纵卷叶螟 篇7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在沛县大屯镇郝窑村小后庄东组水稻田进行, 土壤为黏土, 水稻孕穗期, 五 (三) 代稻纵卷叶螟幼虫发生期, 稻纵卷叶螟幼虫防治前最高百穴虫量1 310.68头, 最低400头, 平均百穴卵、虫量为805.51头, 卵及1~5龄幼虫各占0.8%、1.5%、14.7%、38.76%、32.56%、11.6%, 4龄以上大龄幼虫占44.16%。

1.2 试验材料

供试水稻品种:泗稻12;供试药剂:阿维·苏云菌 (江苏东宝农药化工有限公司) 、稻腾 (阿维氟虫双酰胺, 拜耳公司) 、康宽 (氯虫甲酰胺, 美国杜邦) 、甲维·毒 (江苏正大集团) 、虫克星 (5%甲维盐水分散粒剂, 江苏正大集团) 。

1.3 试验设计

试验共设7个处理, 分别为阿维·苏云菌1 800 mL/hm2 (A) 、甲维·毒1 800 mL/hm2 (B) 、稻腾600 mL/hm2 (C) 、虫克星360 g/hm2 (D) 、300 g/hm2 (E) 、康宽150 mL/hm2 (F) , 以空白作对照 (CK) 。3次重复, 小区面积66.7 m2。

1.4 试验方法

各处理在稻纵卷叶螟卵孵高峰盛期 (2011年8月18日) 统一用药, 采用电动背负式喷雾器喷药, 对水量1 200kg/hm2, 施药时保持田间浅水层3~5 cm[2,3,4]。药后1、3、7、10 d, 分别对稻纵卷叶螟的虫口减退率进行调查统计, 计算校正防效。

2 结果与分析

由表1、2可以看出, 虫克星 (5%甲维盐水分散粒剂) 对大龄稻卷叶螟比阿维·苏云菌、稻腾、康宽速效, 但持效期比康宽、阿维·苏云菌短, 与稻腾的持效期相同, 处理D药后1、3、7、10 d的校正防效分别为47.71%、78.95%、67.00%、88.56%, 最终防效与稻腾相当, 保叶效果与阿维·苏云菌相当。由此表明, 虫克星对水稻安全, 防效快速、经济, 持效期长, 是防治稻纵卷叶螟大龄幼虫的理想药剂, 在虫量较高的情况下, 需施药2次。处理A对大龄卷叶螟幼虫施药后1~3 d的校正防效19.99%~40.00%, 药后7 d的校正防效为85.97%, 药后10 d的校正防效为81.93%, 幼虫真正死亡是第7~10天, 死亡速度比较缓慢。由此表明, 阿维·苏云菌持效期比虫克星、稻腾长, 比康宽短, 药后7 d的防效最好, 药后10 d有所下降, 但与其他处理相比, 束叶率低, 保叶率好, 对水稻安全无药害, 可以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应用。处理B药后1、3、7、10d的校正防效分别为15.66%、44.08%、55.73%、69.07%, 防治效果效果远不如处理A、B, 且药后10 d没有4龄以下的幼虫, 全部为高龄幼虫, 说明其对大龄幼虫防治效果差, 对水稻安全无药害, 并有一定的兼治作用。

3 结论与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 虫克星具有速效性好的特点, 能有效杀死大龄幼虫, 但持效期短, 建议在稻纵卷叶螟大发生的年份, 特别是峰期较长的年份, 为保证保叶率应施药2次 (在第1次施药后5~7 d再施药1次) ;阿维·苏云菌持效期长, 作用缓慢, 虽对大龄幼虫防效较好, 但杀虫作用缓慢, 保叶效果不理想, 建议在稻纵卷叶螟大发生的年份应在低龄幼虫期或卵孵盛期施药, 以保证更好的保叶效果, 如果专用大龄幼虫的防治, 加大药量能否保证效果, 有待进一步探讨[5,6,7];稻腾具有速效性, 无长效性, 应在虫龄稍大时施药;康宽对大龄幼虫防效虽好, 但作用缓慢, 保叶效果差, 施药最好在卵孵盛期进行。

(%)

参考文献

[1]周宇杰, 徐铁平, 陈月娣, 等.四种药剂对稻纵卷叶螟的田间药效试验[J].江西农业学报, 2011 (1) :113-114.

[2]朱雪晶, 梁玉勇, 王梁全, 等.不同水稻品种 (系) 对二化螟和稻纵卷叶螟的抗性比较[J].江西农业学报, 2010, 22 (2) :84-86.

[3]董波, 季敏, 李粉华.金坛地区稻纵卷叶螟大发生年份的发生动态及其防治对策[J].江西农业学报, 2009, 21 (10) :90-92, 94.

[4]王蓉, 肖卫平, 王国先.阿维.氟酰胺10%悬浮剂防治水稻纵卷叶螟药效分析[J].耕作与栽培, 2012 (3) :40, 54.

[5]黄建华, 蒋锁琴, 张爱琴.几种药剂防治水稻纵卷叶螟的田间药效试验[J].农业装备技术, 2012 (2) :38-39.

[6]计天岑, 江涛, 王晓芳, 等.不同药剂防治水稻纵卷叶螟效果研究[J].上海农业科技, 2012 (4) :123.

上一篇:电子材料下一篇:漏斗胸矫形术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