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职协议竞业禁止

2024-07-02

离职协议竞业禁止(精选10篇)

离职协议竞业禁止 篇1

保密及竞业禁止协议书

甲方(单位):

地址:

法定代表人:

乙方(员工)姓名:

性别:

身份证号码:

电话:

甲方是甜菊糖生产、销售企业,所有资料均属内部机密,乙方系在甲方处从事销售 的工作。乙方在甲方任职期间,已经(或将要)知悉甲方的商业秘密,甲方通过培训、技术交流、技术指导等方式,使乙方掌握了甲方业务及技术方面的机密内容;同时,也掌握了甲方的客户名册,这一过程甲方付出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故为了保护甲方正当合法的权益,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本着平等、自愿、公平、诚信的原则,甲乙双方就乙方对甲方所负有的保密义务和竞业限制义务,经充分协商一致后,共同订立本协议,以资信守:

一、乙方保证并确认:严格按照法律规定,保护甲方的信息,遵守保密与竞业限制 的规定。下列信息属于甲方的商业秘密,乙方不得泄漏:

1、甲方货源情报、产销策略、价格方案;

2、甲方的客户信息;

3、甲方的产品信息;

4、甲方的技术信息;

5、甲方的其它信息。

二、乙方承诺:

1.不论因何种原因从甲方离职,离职后2年内不得在与甲方企业有业务关系的企业 工作:非经甲方事先书面同意,不得在与甲方生产、经营同类产品;或提供同类服务的其他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内担任任何职务,包括股东、合伙人、董事、监事、经理、员工、代理人、顾问等;也不得自营与甲方相同或具有竞争性关系的产品或服务:

2.不论因何种原因从甲方离职,离职后2年内不得抢夺甲方的客户,也不将甲方

客户介绍给其它单位及个人,损害甲方的利益;

三、保密及竞业限制期限

甲乙双方确认,乙方的保密义务自甲方盖章和乙方签字之日起开始20年整。乙方的

保密义务并不因劳动合同的解除而免除。

不论因何种原因从甲方离职,离职后2年内不自办与甲方有关的企业、不得到与甲方

有竞争关系的单位就职。

四、因乙方已通过工资及其他分配方式获得了应得的奖励,不享有对甲方商业秘密工作或约定以外任何形式的占有、使用、收益、处分权利,即乙方离职后应无条件承担保密义务及竞业禁止义务。

五、违约责任

甲乙双方商定,如乙方违反上述各项义务而损害甲方利益,按照以下方法承担违约

责任:

1、若乙方不履行本协议所规定的保密、竞业限制义务,应无条件一次性向甲方支付

违约金人民币50万元;

2、若因乙方前面条款的违约行为造成甲方损失的,乙方应承担赔偿责任。

3、乙方因违约而致使甲方调查乙方的违约行为而支付的合理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

师费、调查费、鉴定费等),不包含在违约金之内,乙方应另行承担。

4、若乙方的行为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五、争议的解决方法

因执行本协议发生纠纷,可由双方协商解决或共同委托双方认可的第三方调解,有

一方不愿协商、调解或协商、调解不成的,任何一方都有提起诉讼的权利。

提出诉讼的法院为: 山东省曲阜市人民法院。

六、本协议的任何修改必须经过双方的书面同意,协议的部分修改或部分无效并不

影响其他部分的效力。

七、双方确认,在签订本协议前已经详细阅读过本保密协议,并确认对本协议中各

条款的理解无异议。

本协议一式二份,甲方乙方各执一份,协议自双方签订之日起生效。甲方(盖章):

乙方:(签字)

签约日期:

****年**月**日

离职协议竞业禁止 篇2

我国关于竞业禁止的相关法律规定, 最初见于1994年《劳动法》第22条的规定, 但是该条的规定过于笼统, 且竞业禁止与商业秘密的保护二者之间系交叉关系, 即竞业禁止在保护商业秘密的功能之外, 更多的是防止不正当竞争行为。将商业秘密作为竞业禁止关系中唯一的应保利益, 把竞业禁止等同于商业秘密竞业禁止的观点是片面的。竞业禁止仅仅是保护商业秘密的一种手段。2007年《劳动合同法》第23条与第24条首次对竞业禁止作出规定, 内容涉及竞业限制合同的表现形式、适用主体、竞业限制期限、用人单位的经济补偿义务以及离职劳动者的违约责任。2013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四) 》 (以下简称《劳动法司法解释四》) 对竞业禁止进一步细化, 使得竞业禁止的法律适用更明确化。以下笔者根据学理与我国法律、司法解释的相关规定, 对竞业禁止协议的相关展开论述, 以求教于各位师长。

一、竞业禁止的正当性

在现代信息社会, 企业开发的技术秘密和商业秘密等信息已成为市场主体谋取利益的重要手段, 是企业立足的必要条件。劳动者在职期间掌握的具有一定经济价值的经营秘诀、客户名单、货源情报等一经该劳动者离职, 便存在被滥用、泄露的风险, 势必会降低用人单位的竞争实力, 损害其利益。在此情况下, 保护雇主和企业的商业秘密成为雇主和企业经营必不可少之一环。然而, 广义商业秘密在我国目前尚不是被法律承认的权利类型, 单纯依靠《侵权责任法》的保护, 力度则明显不够, 而强化员工的竞业禁止义务恰恰契合了保护商业秘密的要求。约定竞业禁止义务不仅是为了保护用人单位的利益, 另一方面通过事前预防的手段, 减少被侵权后用人单位的维权成本, 防患于未然。竞业禁止协议以限制离职劳动者的就业自由作为保障用人单位利益的手段, 这就涉及到用人单位竞争优势与雇员的择业自由权之间的协调问题。

自由是市场的生命。允许劳动者自由择业可以实现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 推动市场经济的发展。然而, 自由并不是没有界限的任意妄为, 劳动者再就业后利用在原用人单位积累的知识技能开展经营活动, 无疑会对原用人单位的市场效应造成冲击, 损害其合法权益。如此, 企业竞争利益的保护与劳动者就业自由权的平衡成为法律面临的重要现实问题。在市场经济较为成熟的国家, 除采取在劳动合同中订立保密条款外, “竞业禁止合同”成为解决这一问题、平衡劳资双方法益的重要手段。

二、竞业禁止义务的来源

大体而言, 竞业禁止协议有以下两种形式, 一是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劳动合同之外, 就竞业禁止事宜专门作约定, 竞业禁止合同订立的时间既可以在劳动关系存续期间, 亦可以在离职之时签订。二是将竞业禁止内容作为劳动合同的一部分, 附属于劳动合同。存在争议的是, 存在于企业内部的规章、规则等规范性文件中的竞业禁止义务对离职劳动者而言, 是否继续有效。笔者对此持否定态度。一方面, 规章作为公司一项制度管理内容, 只能约束在职劳动者, 另一方面, 竞业禁止合同事关劳动者自身重要权益的维护, 需要离职劳动者的参与, 方能对其有拘束力。如果认为企业规章能单方面使劳动者负担竞业禁止的义务, 势必严重侵害劳动者的自由择业权。因此, 规章只能规范在职期间的竞业禁止, 离职后并不存在此义务。竞业禁止协议应当是离职雇员竞业禁止义务产生的唯一依据。即以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签订竞业禁止协议为必要条件, 作为离职劳动者承担竞业禁止义务的依据。

三、竞业禁止协议的内容控制

竞业禁止的两端承载着两个彼此矛盾的利益, 如何在劳动者的就业自由与用人单位的合法权益之间取得平衡, 对立法者而言是一项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一) 不以约定经济补偿条款为必要

在竞业禁止中, 补偿是否是一个必要条件, 答案是肯定的。劳动者承担竞业禁止义务, 会深深影响自身及家庭生活条件, 用人单位作为利益的享有者, 理应负担给付一定经济补偿金的义务。

《劳动合同法》第23条第2款第1句仅仅对用人单位课处了竞业补偿金的义务, 对于竞业禁止合同中是否需要约定经济补偿条款并没有明确说明, 如此一来, 如果竞业禁止协议未约定竞业补偿金的, 是否会导致竞业协议无效?在《劳动法司法解释四》出台前各地对于上述问题的意见不一, 持无效说的学者认为, 竞业禁止合同未约定经济补偿金与公平原则有违继而无效, 而持有效说观点的学者则认为,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23条第2款第1句的规定, 经补偿金并不属于效力强制性条款, 该条款的阙如并不会对竞业禁止合同的效力造成影响。在面对竞业禁止协议未对经济补偿作约定的情形时, 我们是否应不加思索地选择“无效说”作为问题的解决方案呢?笔者同意有效说的观点, 即将经济补偿金条款视作是用人单位的一项法定义务, 并不以当事人的约定作为其承担义务的来源。否则竞业禁止合同就可能沦为用人单位规避经济补偿金的工具, 最终损害的还是劳动者的权益。上述争议《劳动法司法解释四》第6条作出了统一的规定, 至此, 经济补偿条款不再是竞业禁止协议的效力性条款, 离职劳动者仍享有请求用人单位给付经济补偿的权利。

(二) 对于竞业禁止协议的其他内容控制

除上述经济补偿金的支付不以约定为前提外, 对竞业禁止协议其他内容的控制, 旨在防止用人单位假借竞业禁止之名侵害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同时也要保护用人单位的合法权益。具体可以包括以下三方面的控制, 即从时间、地域以及领域这三大方面进行控制。

1. 时间上

竞业禁止一方面来说是对劳动者就业自由的限制, 另一方面又是保护用人单位权益的必要手段, 尤其是对那些掌握原用人单位核心竞争力的离职劳动者来说, 限制其在一定时间内从事与原用人单位存在竞争性的营业行为, 是极其有必要的。有人认为, 竞业禁止的时间长短主要取决于技术秘密、经营秘密在经济上产生效益的期限, 所以作为全国性的立法不适宜作出硬性规定, 以利于商业和行业习惯的形成。也有人认为, 在实践中, 具体的限制时间应根据雇主的商业秘密等竞业利益在市场竞争中所具有的竞争优势、持续时间和雇员掌握该秘密的程度, 以及国家对商业秘密的保护水平的高低等因素来确定一个合适的期限。对此, 我国《劳动合同法》第24条第2款对竞业禁止的时间作了2年的限制规定。这种立法技术, 虽然便于实践操作, 但未免有流于粗糙之嫌。

2. 领域上

对竞业领域的限制其实就是指预防不竞业主体择业权的滥用, 领域限制的方式主要包括四种, 即规定技术、规定产品、规定服务和规定行为。就限制方式而言, 属于当事人意思自治的范畴, 可以选择其中的一种、多种抑或全部。当然需要注意的是, 一方面, 竞业禁止合同的领域限制并不及于离职劳动者在原用人单位所掌握的一切就业技能, 仅限于诸如经过专门培训或者劳动者因处于关键职位所掌握的原单位的核心竞争信息。若竞业禁止合同对劳动者经过一般培训所掌握的知识技能作出竞业限制, 系侵害雇员的基本劳动权, 该领域限制应认定为为无效。另一方面经济补偿金的数额应当与限制领域成正相关关系, 这是用人单位限制离职劳动者从业自由应承担的合理对价。

3. 地域上

地域限制从空间范围上对离职劳动者的再就业权进行限制。对于此问题, 应该根据不同的经营业务区别判断是否构成竞业竞争。具体而言, 只有离职劳动者在特定地域从事相同或类似服务对原经营主体构成了实质性影响, 才可以认定离职劳动者的行为构成了不正当竞争行为。所谓实质性影响, 指因离职劳动者的竞业行为削弱了原经营主体的市场影响力。而是否会削弱原经营主体的市场影响力, 要根据原经营主体的市场影响范围而定, 应区别知名经营主体与一般经营主体, 不能一概而论, 对地域限制作无限扩大, 否则无疑是对离职劳动者就业自由的侵害。

四、违反竞业竞争协议的责任

(一) 用人单位竞业禁止的经济补偿

我国《劳动合同法》第23条仅仅规定用人单位对承担保密义务的离职劳动者承担经济补偿的义务, 但并没有规定用人单位违反竞业禁止协议未向离职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金应承担何种责任。《劳动法司法解释四》第8条对这一问题作了规定, 赋予了离职劳动者在用人单位违约后的单方解除权。

(二) 劳动者违反协议的责任

离职劳动者违反竞业禁止协议关于不作为义务的规定, 原用人单位可以要求其承担其停止侵害、给付违约金或者进行损害赔偿。尽管竞业禁止协议属于劳动法的调整范畴, 但作为民法的组成部分, 除《劳动合同法》第23条明确规定的违约金的责任形式之外, 其他民事责任形式亦有适用的空间。

参考文献

[1]徐朝贤.商业秘密竞业限制合同探论[J].法律科学, 1999 (3) .

[2]郑尚元.员工竞业禁止研究[J].现代法学, 2007 (4) .

[3]许明月, 袁文全.离职竞业禁止的理论基础与制度设计[J].法学, 2007 (4) .

竞业禁止协议构成及立法完善 篇3

关键词:竞业禁止构成要件;效力;立法完善

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劳动者的就业问题越来越严峻,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的矛盾问题也越来越突出。用人单位为了保护自己企业的管理模式、组织架构、技术信息等具有价值性的信息时,往往与这些骨干、精英人才签订保密协议,保护自己的商业秘密免受侵害,但是当劳动者在有更好的就业机会和发展前途情况下,往往会选择去更好的企业去发展,在这问题上,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经常发生各种冲突,而签订竞业禁止协议往往也是用人单位保护自己利益的常用方式。本文重点论述竞业禁止协议的构成要件及效力、完善我国竞业禁止法律规定的建议。

一、竞业禁止协议的构成要件及效力

竞业禁止制度发源于发达国家,是为保护企业商业秘密为目的而设立,规定员工在一定行业、一定地点和期间不得行为而与用人单位形成竞争关系。竞业禁止,亦被称为竞业限制、竞业避让、竞业避止等。1早在民法关于代理人的学说中就有相关的提及,其目的是为了防止被代理人的利益因代理人而造成损害。之后,又从代理发展到买卖双方当事人、合同双方当事人以及民商范畴内的合伙人,随后扩展到现代公司法、企业法、公司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的相关制度中。2竞业禁止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笔者认为,劳动法上的竞业禁止是狭义的竞业禁止,广义的竞业禁止通常来源其权利本身所具有的特殊属性,并不是特定环境和特定要求下产生的竞业禁止,狭义的竞业禁止多是对特定的民事法律关系中特定民事权益加以保护。

竞业禁止分为法定和约定竞业禁止,在本文中笔者重点讨论约定竞业禁止,即通过竞业禁止协议来约束员工离职后在一定期限内不得从事与原单位相竞争的业务,避免原单位的损失。

(一)竞业禁止协议构成要件

《劳动合同法》第二十三条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可以在劳动合同中约定保守用人单位的商业秘密和与知识产权相关的事项。该条的规定为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签订竞业禁止协议提供了法律依据,具体来说,一个竞业禁止协议的构成主要应包括如下要件:

1.必须存在相应的劳动合同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签订的劳动合同是双方雇佣关系成立并生效的法律依据,虽然竞业禁止形式上来说并不一定在劳动合同中约定,可以规定在企业的章程中、签订单独竞业禁止协议等,但是须有劳动合同有效的存在,这是前提和基础。签订竞业禁止协议的目的在于保护企业的商业秘密和知识产权等,对劳动者的就业选择加以约束。与此同时宪法赋予公民劳动权和择业自主权,是公民生存权的重要组成部分,竞业禁止对该法定权利加以限制,这就要求必须有一个基础,劳动合同正是这一权利来源。

2.竞业禁止的对象为企业的重要人员

竞业禁止的约定必须限定在用人单位与可能了解或掌握企业商业秘密或者知识产权等重要信息的劳动者之间,对于不了解这些重要信息的劳动者约定竞业禁止协议是不允许的。劳动合同法第24条规定竞业限制的人员限于用人单位的高级管理人员、高级技术人员和其他知悉用人单位秘密的人员。

3.竞业禁止的限定内容必须合法、合理

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十条第三款规定商业秘密,是指不为公众所知悉、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并经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该定义为商业秘密的判断提供了重要的法律基础,在具体的企业何谓关键的技术和经营信息,需要具体判断和把握。用人单位在竞业禁止协议中对劳动者所作限制必须是合理的。同时不能极端化,如果完全限制劳动权和择业自由权,那么其结果必将导致劳动者连基本的生存权都将失去,进而导致社会秩序的混乱。3因此,在竞业禁止协议的内容中应包含期限、行业、地域范围等,这些内容限制必须合理,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行使权利,不能对劳动者的基本生存权构成侵害。

4.竞业禁止限定的行为须有竞争性和同业性,需给予适当的补偿

《劳动合同法》第24条第二款规定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后,限制前款规定的人员到与本单位生产或者经营同类产品、业务的有竞争关系的其他用人单位,或者自己开业生产或者经营与本单位有竞争关系的同类产品、业务的期限不得超过两年。如果新用工单位与原来用工单位是同类型企业,具有产品的竞争关系,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是符合竞业禁止条件的。如果两个企业只生产同类产品而没有竞争关系,就不应该视为竞业关系。

竞业禁止限定了劳动者要在一定时间、一定地域和相关领域不能择业,劳动者的生存不能得到保障,把劳动者的劳动能力限制在其并不擅长领域,影响其生存和发展,那么用人单位必须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偿。德国商法规定雇主在竞业限制期间,每年至少应支付受雇人依其原合同最后一次所应支付额之半数作为补偿金,否则竞业限制条款不发生效力,同时又规定义务人每年享有的补偿费必须超过1500马克。结合劳动者的专业技能水准和限制范围、限制地域、社会平均生活水平的提升前景等因素来综合考虑,在法案中给出统一标准无法达到实质公平。4我国可以借鉴德国的相关法律规范来进行立法。

(二)竞业禁止协议的效力及支付

我们来看下面一则案例,上海某环境工程有限公司与王某竞业禁止纠纷案,上海某环境工程有限公司作为原告将王某告上法庭,案情为王某是该公司的财务总监,双方签订了劳动合同和保密协议,约定有竞业禁止期限、范围等内容,但没有约定补偿金。后原告解除与被告的劳动合同,被告要求原告支付竞业禁止补偿金60000元。原告以被告不掌握公司的商业秘密,主张竞业禁止约定无效,应由被告证明其履行了竞业禁止义务。原告未查明被告因竞业禁止约定受到的损失,拒不支付竞业禁止补偿金,该案争议的焦点在于未约定竞业禁止补偿金的竞业禁止条款是否有效;补偿金的支付与金额是否以劳动者在竞业禁止所受的损失为准;哪一方承担是否履行竞业禁止义务的举证责任;该案适用了劳动仲裁前置程序,仲裁裁定该公司支付王某竞业禁止补偿金20121.65元,一审法院维持裁决,二审法院驳回上诉,维持原判。一审法院依据《劳动法》78条、《劳动合同法》23条认为,虽然保密协议只约定王某应履行竞业禁止义务,未约定公司是否支付补偿金,但是并不影响协议的效力,竞业禁止条款对双方仍具有约束力,原告未能提供证据证明被告违反了竞业禁止义务,故而应向被告支付竞业禁止补偿金,双方未约定竞业禁止补偿金金额,仲裁委员会按照被告其月工资的20%确定标准并无不当。二审法院认为,竞业禁止约定是双方一致的意思表示,不违反法律规定,未对补偿金作明确约定,不影响该合意的法律效力。未约定补偿金及支付标准,原告负责懈怠之责。双方未约定补偿金,若原告不能提供证据证明被告违反竞业禁止义务,则亦应支付补偿金。

1.竞业禁止协议未约定补偿金的效力

在该案中主审法院认定没有约定竞业禁止补偿金协议依然有效,协议系双方真实意思表示,对协议内容本身并无争议,笔者赞同该观点。

笔者认为,竞业禁止协议本身是契约,应该尊重当事人双方的意思表示,只要双方意思表示真实,无权利瑕疵,不违反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定,就应该认定协议成立并有效,法律不进行干预,可以赋予劳动者协议撤销权和补偿金请求权,从而保护劳动者的受补偿权利。

2013年2月实施的《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四)》当事人在劳动合同或者保密协议中约定了竞业限制,但未约定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后给予劳动者经济补偿,劳动者履行了竞业限制义务,要求用人单位按照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平均工资的30%按月支付经济补偿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2.竞业禁止补偿金的支付

在该案中是按照劳动者月工资20%的标准支付,在我国现行的劳动合同法第23条规定方式为按月支付,在具体的司法实践中,各地支付标准各异,有约定劳动者月工资的20%、30%、50%、劳动者离职前的月工资、劳动者平均月薪的2倍、劳动者离职前最后一个月平均月工资的6倍、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等等5,《劳动合同法(草案)》一审稿规定不得少于劳动者在原用人单位的年工资收入,但实施的《劳动合同法》并没有采纳,《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四)》规定以劳动者最后十二个月平均工资的30%与劳动合同履行地最低工资中较高者为下限标准。

在支付方式上,《劳动合同法》规定是按月支付,对此规定存在不同的理解,有观点认为该规定是强制性规定,应当严格按此约定,有观点认为此为任意性规定,用人单位、劳动者可以参照选择。在实践中,对于支付方式有各种形式,以现金的形式或者将补偿金支付到劳动者个人账户,对于劳动者来说,最有利的当然是按年支付或者一次性支付。

在支付时间上,根据《劳动合同法》第23条第2款明确规定竞业禁止补偿金应在劳动者离职后支付。笔者肯定此种做法,补偿金作为劳动者离职后生活上的帮助金,是对劳动者竞业禁止的一种补偿,弥补劳动者的损失,不能在劳动者在职时支付。

二、竞业禁止协议的立法建议

竞业禁止协议作为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离职后的限制性协议,为了更好的保护用人单位的商业秘密和知识产权等重要信息,为了维护劳动者离职后的合法权益,笔者建议如下:

(1)在立法中明示肯定竞业禁止协议在用人单位没有约定补偿金协议的效力,如果用人单位不约定补偿金,那么竞业禁止协议对其单方无效,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离职后履行了竞业禁止义务,劳动者可以要求提供经济补偿。

(2)《劳动合同法》第23条第2款对用人单位是否应当约定竞业禁止补偿金的规定在法条表述不够明确,不确定是“应当”还是“可以”,而对劳动者违反约定支付违约金却规定了“应当”。可以说这条规定明显偏向强势的用人单位。6在该条规定不明确的情况下用人单位往往会提出拒绝支付竞业禁止补偿金,该条的规定为司法实践中法律的适用带来了困难,造成同案不同判的后果,建议在该条改为“在竞业禁止期限内应当按月给予劳动者经济补偿”,保障劳动者能够获得经济补偿的权利。

(3)对于竞业禁止补偿金的支付标准,虽然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四)规定以劳动者最后十二个月平均工资的30%与劳动合同履行地最低工资中较高者为下限标准,这一标准很好的解决了我国现行法律的漏洞。但可以进行完善,因为我国各个地方经济发展水平差别较大,不同行业人员收入差距很大,现有的地方法律规范补偿标准高于该司法解释,有的地方低于该司法解释,建议设定为以地方性法规、劳动者最后十二个月平均工资的30%与劳动合同履行地最低工资中较高者为下限标准。在具体的个案中,关于该补偿的标准劳动者可与用人单位协商,法律提供最基本的保护即可。

(4)限定违约金支付标准,现行《劳动合同法》只规定劳动者如果违反竞业禁止协议,劳动者应当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用人单位为了增加劳动者的违约成本,可能约定高额的违约金,防止劳动者违约。这一问题也涉及到了违约金的性质,是补偿性还是惩罚性,笔者认为这一违约金的性质应为补偿性与惩罚性兼具,补偿用工单位的实际损失,同时是劳动者违反竞业禁止协议的惩罚,但是该违约金金额不能太高,参照合同法的违约金赔偿标准。在《劳动合同法》中明确规定违约金双方可以自由约定,但不能超过实际损失的30%,超过部分无效。由用人单位承担实际损失的举证责任。

竞业禁止制度为保护企业的商业秘密和知识产权等重要商业信息提供了法律依据,从而有效保护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但这一制度不能被滥用,不能成为限制人员流动的障碍,我们希望在立法上对其规定更为明确、具体,减少因为法律的粗糙而造成的纠纷发生,希望劳动者能认真履行竞业禁止义务,在市场经济中受益。

参考文献:

[1]王全兴.劳动法(第二版)[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4:134

[2]孔祥俊.公司法要论[M].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1997:180

[3]袁文山.竞业禁止的合理规制[J].社会科学家,2008(140):39-40

[4]夏虹.略论竞业禁止的法律规制—商业秘密权与劳动保护之平衡[J].科技创业月刊,2009(1):114-115

[5]北大法意网

[6]蔡晶.离职竞业禁止法律问题研究—以《劳动合同法》为视角.郑州大学法律硕士论文,2011年

[7]翟业虎.论我国竞业禁止立法的不足与完善[J].湖北社会科学,2011(1):169

作者简介:

保密与竞业禁止协议 篇4

甲方:

乙方:

鉴于乙方在甲方任职,工作中将接触并知悉甲方商业秘密。为了有效保护甲方的商业秘密,明确乙方的保密义务,根据《合同法》、《劳动合同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甲、乙双方本着平等、自愿、公平和诚实信用的原则签订本协议。

二、一切记录着甲方商业秘密的文件、资料、图表、笔记、报告、信件、传真、磁带、磁盘、仪器以及其他任何形式的载体,属甲方资产,均归甲方所有。

第四条 保密责任

一、乙方在甲方任职期间,由于工作关系,知悉甲方的商业秘密,因此乙方应在任职期间及离职后1年内履行以下义务:

1.遵守甲方制定的任何成文的和其他形式的保密规章、制度,履行与其工作岗位相应的保密职责。甲方的保密规章、制度没有规定或者规定不明确之处,乙方亦应本着谨慎、诚实的态度,采取必要、合理的措施,保持甲方商业秘密的秘密性。

2.不到与甲方生产同类产品、经营同类业务、或与甲方有竞争关系的其他用人单位兼职,也不组建或参与组建、参股这样的单位,但事先取得甲方书面同意的除外;

3.未经甲方同意,不以泄露、告知、公布、发布、出版、传授或者其他方式使任何第三方(包括按照保密规章、制度规定不得知悉该项秘密的甲方其他职员)知悉甲方的商业秘密,也不在履行职务之外使用、许可或转让上述商业秘密;同时,乙方在任职期间不得不非法使用任何属于他人的商业秘密;

4.离职时,应将本协议第三条所述的甲方资产归还甲方,并将记载于自有载体上的商业秘密立即删除;不能删除的,应当立即销毁或无条件移交给甲方,同时向甲方书面保证已经全部归还或销毁上述资料及其他载体。

二、无论乙方因何种原因离职,乙方离职之后仍对其在甲方任职期间接触、知悉的甲方商业秘密承担如同任职期间一样的保密义务。

第五条 竞业禁止义务

1.乙方承诺,在甲方任职期间,不从事任何第二职业。

2.不论因何种原因从甲方离职,乙方应立即向甲方移交所有自己掌握的,包含有职务开发中商业秘密的所有文件、记录、信息、资料、器具、数据、笔记、报告、计划、目录、来往信函、说明、图样、蓝图及纲要(包括但不限于上述内容之任何形式之复制品),并办妥有关手续,所有记录均为甲方绝对的财产,乙方将保证有关信息不外泄,不得以任何形式留存甲方有关商业秘密信息,也不能得以任何方式再现、复制或传递给任何人,更不得利用前述信息谋取利益。

3.不论因何种原因从甲方离职,乙方离职后(自离职之日起算,下同)2年内不得在与甲方从事的行业相同或相近的企业,及与甲方有竞争关系的企业内工作,包括但不限于任股东、合伙人、董事、监事、经理、支援、代理人、顾问

等工作。

4.不论因何种原因从甲方离职,乙方离职后2年内不得自办与甲方有竞争关系的企业或者从事与甲方商业秘密有关的产品的生产。

5.不论因何种原因从甲方离职,乙方离职后2年内,不能直接地或间接地通过任何手段为自己、他人或任何实体的利益或与他人或实体联合,以拉拢、引诱、招用或鼓动之手段使甲方其他成员离职或挖走甲方其他成员。

6.从乙方离职后开始计算竞业禁止期时起,甲方应按竞业禁止期限向乙方支付一定数额的竞业禁止补偿费。补偿费的标准为离职前月度平均工资的80%。补偿费从离职次月开始按月支付,由甲方于每月的25日通过银行支付至乙方。如乙方拒绝领取,甲方可以将补偿费向有关方面提存。

7.乙方应于每月20日前告知甲方其现在的住所地址、联系方法及工作情况,甲方可以随时去乙方的住所处核实情况(包括查看乙方的住所地的房屋租赁合同或房产证和向乙方邻居了解乙方的工作情况),乙方应当予以积极配合。

第六条 补偿约定

一、双方约定,保密与竞业禁止补偿费用(下称“补偿费”)的金额及支付方式为下述第种:

1.补偿费用为人民币元/月,补偿费在乙方任职期内与工资一并发放,自离职之日起不再发放。

2.补偿费用分为两个标准,在乙方任职期内,补偿费用为人民币元/月,补偿费在乙方任职期内与工资一并发放,自乙方离职之日起,补偿费用变更为人民币元/月,自保密及竞业禁止期满之日起,甲方即停止补偿费的支付。

3.补偿费用为人民币元/月,补偿费在乙方离职之日起支付,自保密及竞业禁止期满之日起,甲方即停止补偿费的支付。

第七条 违约责任

一、乙方若违反本协议约定保密义务,甲方有权采取以下措施:

1.根据乙方所造成的后果轻重分别采取调离涉密岗位、解除劳动合同等处臵措施。

2.乙方违约行为构成犯罪的,提请有关机关依法追究乙方刑事责任。

3.乙方违约行为造成甲方经济损失的,甲方在采取上述处理措施的同时,有权要求乙方对所有损失进行赔偿。

二、乙方若违反本协议约定竞业禁止义务,其所得收入归甲方所有,并应赔

偿损失。赔偿损失的数额,为乙方在违约期间所获得的利益,或者甲方因为乙方违约所受到的损失,包括但不限于为制止、调查违约行为所支付的律师费用等合理开支。若乙方在违约期间所得利益,或者在违约期间所受损失难以确定的,根据违约行为的情节给予人民币万元以上万元以下的赔偿。

三、乙方在承担违约责任后,仍应继续履行保密及竞业禁止义务,且无权要求甲方继续给予补偿。

第八条 其他约定

一、双方因履行本协议发生争议的,可向甲方所在地劳动仲裁机构申请仲裁或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上述约定不影响甲方请求知识产权管理部门对侵权行为的处理。

二、本协议与甲乙双方签订的《劳动合同书》具有同等法律效力;如与双方以前的任何口头或书面协议有抵触,以本协议为准,双方一致同意对本协议补充、修改时,以书面方式签订补充或变更协议。

三、本协议未尽事宜,参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执行;在本协议期内,如遇国家法律、法规、政策调整的,按照新规定执行。

四、双方确认,在签署本协议前已仔细审阅过协议的内容,并完全了解协议各条款的法律含义。

五、本协议壹式肆份,甲乙双方各执贰份,具有同等法律效力,自甲方签字盖章、乙方签字后生效。

甲方:(盖章)乙方(签字):

联系地址:联系地址:

法定代表人或代表(签字):身份证号码:

联系电话:联系电话:

员工保密及竞业禁止协议 篇5

甲方(公司):

乙方(员工):

鉴于乙方在甲方任职,并将获得甲方支付的相应报酬,双方当事人就乙方在任职期间及离职以后保守甲方技术秘密和其它商业秘密,并承担竞业禁止义务等有关事项,签订下列条款,并愿共同遵守。

第一条 双方确认,乙方在甲方任职期间,因履行职务或者主要是利用甲方的物质技术条

件、业务信息等产生的商业利益客户资料、发明创造、作品、计算机软件、技术秘密或其他商业秘密信息,有关知识产权、客户资料均属于甲方享有。乙方可以在甲方的各项管理制度及业务允许范围内充分利用用这些业务资料、发明创造、作品、计算机软件、技术秘密或其他商业秘密信息,进行生产、经营、业务活动。上述客户资料、发明创造、作品、计算机软件、技术秘密或其他商业秘密信息,有关的署名权(依照法律规定应由乙方署名的除外)等知识产权等各项权利归属甲方享有。

第二条 乙方在甲方任职期间,必须遵守甲方规定的任何成文或不成文的保守规章、制度、履行与其工作岗位相应的保密职责。乙方应承担保密义务的范围如下:

1.可能成为甲方商业秘密的技术信息的范围包括:技术方案、设计要求、服务内容、工程设计、电路设计、制造方法、配方、工艺流程、技术指标、计算机软件、数据库、运行环境、作业平台、试验结果、图纸、样品、样机、模型、模具、操作手册、技术文档、涉及商业秘密的业务函电等;

2.可能甲方成为商业秘密的经营信息的范围包括:客户名单、营销计划、采购资料、定价政策、不公开的财务资料、进货渠道、产销策略、招投标中的标底及标书内容、项目组人员构成、费用预算、利润情况及不公开的财务资料等。

3.甲方依照法律规定(如在缔约过程中知悉的对方当事人的秘密)和有关的协议的约定(如技术合同等)对外承担保守义务的事项亦属于保密范围。

4.甲方的保密规章、制度没有规定或者规定不明确处,乙方亦应本着谨慎、诚实的态度,采取任何必要、合理的措施,维护其于任职期间知悉或者持有的任何属于甲方或者属于第三方但甲方承诺有保密义务的业务资料、技术信息、经营信息或

其他商业秘密信息,以保持其机密性。

第三条 除了履行职务的需要之外,乙方承诺,未经甲方同意,不得泄露、告知、公布、发布、出版、传授、转让或者其他任何方式,使任何第三方(包括按照保密制度的规定不得知悉该项秘密的甲方其他员工、其他人员)知悉属于甲方或者虽属于第三方但甲方有承诺保密义务的业务资料、技术秘密或其他商业秘密信息,也不得在履行职务之外使用这些秘密信息。

甲方的最高级管理人员同意乙方披露、使用有关的技术秘密或者其他商业信息秘密的,视甲方已同意这种行为,除非甲方已事先公开明确该管理人员无此权限。

第四条 双方同意,乙方离职之后仍对其在甲方任职期间接发触、知悉的属于甲方或者虽

属于第三方但甲方承诺有保密义务的业务资料、技术秘密或其他商业秘密信息,承担如同在职期间一样的保密义务和不擅自使用有关信息的义务,而无论乙方因何种原因离职。

第五条 乙方承诺,在甲方履行职务时,不得擅自使用任何属于他人的技术秘密或者其他

商业秘密信息,亦不擅自实施可能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的行为。

若乙方违反上述承诺而导致甲方遭受第三方的侵权指控时,乙方应当承担甲方为应诉而支付的一切费用;甲方因此而承担侵权赔偿责任的,有权向甲方追偿。上述应诉纲用和侵权损害赔偿金可以从甲方的工资报酬中扣除。

第六条 乙方承诺,其在甲方任职期间及离职之后三年以内,非甲方事先书面同意,不在与甲方生产、经营同类产品或提供同类服务的其他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内担任任何职务,包括股东、合伙人、董事、经理、员工、代理人、顾问等。

乙方承诺,在离职之前或者离职之后,不得抢夺甲方客户,或者引诱甲方其他员工离职,损害甲方的合法权益。

第七条 乙方因职务工作的需要所持有或保管的一切记录着甲方秘密信息的文件、资料、图表、笔记、报告、信件、传真、磁带、磁盘、仪器、以及其他任何形式的载体,均归甲方所有,而无论这些秘密信息有无商业上的价值。

第八条 乙方离职后承担竞业禁止义务的期限为自离职之日至三年。

第九条 违约责任

1.如果乙方不履行本协议所规定的保密义务及竞业禁止义务,应当承担违约责任,一次性向甲方支付违约金人民币 十万 元;

2.因为乙方前款所称的违约行业造成甲方的损失,乙方同时还应承担违约损害赔偿责任(如已经支付违约金的应当予以扣除);

3.前款所述损害赔偿金额按照如下方式计算:

 乙方的违约行为导致甲方的产品销售量下降,其销售数量减少数乘以每件产

品利润所得之积;

 如果甲方的损失依照上条款所述的方法难以计算的,损害赔偿金额为乙方因

违约所得的全部利润,计算方法是:乙方从每件与违约行为直接关联的产品

所获得的利润乘以在市场上销售的总数所得之积;或者每次业务活动所得利

润之总和;

 甲方因调查甲方违约行为而支付的合理费用,应当包括在损害赔偿金额之内。

4.因为乙方的违约行为侵犯了甲方的合法权益,甲方可以选择根据本协议要求乙方承担违约责任,或者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要求乙方承担侵权或损害责任。涉及到民事、刑事责任的,甲方同时保留追究乙方民事或刑事责任。

第十条 甲、乙双方在履行本协议过程中发生争议,应先行协商解决,如协商不成时,可

向甲所在地人民法院申请仲裁。

第十一条 在履行本协议过程中,出现本协议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情形,甲、乙

双方可以达成补允协议,该补充协议作为本协议附件,具有同等法律约束力。第十二条 本协议经甲、乙双方签字盖章之日起发生法律效力。

第十三条 本协议一式两份,甲、乙双方各持一份,均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甲方:(签名)乙方:(盖章)

商业秘密保密和竞业禁止协议 篇6

甲 方:

地 址:

法 定 代 表 人 :

乙 方(员 工):

身 份 证 号 码 :

址 :

甲乙双方于

日签订《劳动合同》,乙方在甲方从事

工作,鉴于乙方的工作性质涉及保密等事项,甲乙双方特签订本协议作为《劳动合同》的补充协议,共同遵守执行。

一、保密的内容和范围

1.1 甲、乙双方确认,乙方应承担保密义务的甲方商业秘密范围包括以下内容:

(1)技术信息:包括产品开发计划、技术方案、工程设计、电路设计、制造方法、配方、工艺流程、技术指标、计算机软件、数据库、试验结果、图纸、样品、样机、模型、模具、操作手册、技术文档、涉及商业秘密的业务函电等;

职 务:

(2)经营信息:包括客户名单及档案、营销计划、采购资料、定价政策、不公开的财务资料、进货和销售渠道、产销策略、招投标中的标底及标书内容、公司财务状况及财务运作方式、账目等;

(3)公司依照法律规定或者有关协议的约定,对外承担保密义务的事项。

1.2 凡以直接、间接、口头或书面等形式提供涉及保密内容的行为均属泄露商业秘密的行为。

二、与上述商业秘密有关的知识产权、载体所有权的归属 2.1乙方在甲方任职期间,因履行职务或与甲方业务相关或主要是利用甲方的物质技术条件、资料、业务信息等产生的发明创造、技术秘密或其他商业秘密,有关的知识产权均属于甲方享有,但乙方可享有署名权等有关精神权利。

2.2 乙方在甲方任职期间利用业余时间完成的、与甲方业务无关的非职务成果,由乙方向甲方申明,并经甲方确认无误后由乙方享有知识产权,乙方没有申明的,推定其属于职务成果,甲方享有知识产权。

乙方申明后,甲方对成果的权属有异议的,可以通过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通过诉讼途径解决。

2.3 乙方因职务上的需要所持有或保管的一切记录着甲方秘密信息的文件、资料、图表、笔记、报告、信件、传真、磁带、磁盘、仪器以及其他任何形式的载体,均归甲方所有,而无论这些秘密信息有无商业上的价值。

若记录着秘密信息的载体是由乙方自备的,则视为乙方己同

商业秘密的行为皆属于“允许”)或协助不承担保密义务的任何第三人使用甲方的商业秘密。

3.1.8 如发现商业秘密被泄露或者自己过失泄露商业秘密,应当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泄密进一步扩大,并及时向甲方企业报告。

3.2 乙方向甲方承担以下竞业禁止义务:

3.2.1 未经甲方事先书面同意,在职期间,乙方不得自行生产、经营与甲方同类的产品或提供同类服务;乙方不得帮助他人生产、经营与甲方同类的产品或提供同类服务;乙方不得在与甲方生产、经营同类产品或提供同类服务的其他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内担任任何职务(包括但不限于股东、合伙人、董事、监事、经理、代理人、顾问等等)。

3.2.2 乙方不论因何种原因从甲方离职,离职后三年内(自劳动关系解除之日起计算,到劳动关系解除三年后的次日止)都不得到与甲方有竞争关系的单位(包括同行业与本公司有竞争关系、或与甲方存在冲突的利益及其他甲方有合理的理由认为己经成为或者可能成为竞争对手的各类企业,下同)就职。

3.2.3 不论因何种原因从甲方离职,离职后三年内(自劳动关系解除之日起计算,到劳动关系解除三年后的次日止)都不得自办与甲方有竞争关系的企业或者从事与甲方商业秘密有关的产品的生产或服务的提供。

四、甲方义务

4.1 甲方对因保守企业秘密而行使职权的员工进行保护,对有功者实行奖励。

5.4 因乙方的违约行为侵犯了甲方的商业秘密权利的,甲方可以选择根据本协议要求乙方承担违约责任,或者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要求乙方承担侵权责任。

5.5 若乙方违反上述保密义务而导致甲方遭受第三方的侵权指控时,乙方应当承担乙方为应诉而支付的一切费用;乙方因此而承担侵权赔偿责任的,有权向甲方追偿。

但是,乙方在履行职务时,按照甲方的明确要求或者为了完成甲方明确交付的具体工作任务必然导致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的,若甲方遭受第三方的侵权指控,应诉费用和侵权赔偿不得由乙方承担或部分承担。

5.6 上述违约金、损害赔偿、应诉费用和侵权赔偿可以由甲方直接从乙方的工资报酬中扣除。

5.7 乙方违约的情况下,甲方有权根据具体情节决定对乙方采取警告、记过等行政措施,且甲方有权不经预告立即解除与乙方的聘用关系。

六、保密期限

甲、乙双方确认,乙方的保密义务自乙方得知本协议第一条所述的商业秘密时开始,到该商业秘密公开时止。乙方是否在职,不影响保密义务的承担。

七、其他

乙方认可,甲方在支付乙方的工资报酬时,己考虑了乙方离职后需要承担的保密义务,故而无须在乙方离职时另外支付保密费。

竞业禁止制度分析与构建 篇7

1竞业禁止的含义

竞业禁止是指员工依法定或约定, 在劳动关系存续期间或劳动关系结束后的一定时期内, 不得到生产同类产品或经营同类业务且具有竞争关系的其他用人单位兼职或任职, 也不得自己生产与原单位有竞争关系的同类产品或经营同类业务。竞业禁止有两种形式, 一是法定竞业禁止, 是指基于诚实信用原则, 所有的劳动者或特定身份的人不得从事与本职工作或与身份有关的利益主体相竞争的工作或经营活动, 是当事人基于法律的直接规定而产生的竞业禁止义务;另一为约定竞业禁止, 双方可以在不违反社会利益的情况下, 通过协商签订竞业禁止协议, 规定在解除劳动关系后, 在一定的时间内, 不得从事与其服务的权利单位相竞争的工作或经营活动。

2我国竞业禁止制度存在的问题

我国对竞业禁止的规定零散且可操作性差, 不能充分适应复杂多变的市场经济环境, 主要缺陷体现为:第一, 法定竞业禁止的义务主体范围过于狭窄。我国法定竞业禁止的义务主体包括:中外合资经营企业的总经理、 副总经理;有限责任公司及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经理;国有独资公司的董事长、副董事长、董事、经理;合伙企业的所有合伙人。忽略了监事、合伙企业聘任的高级管理人员以及集体所有制企业的负责人。这样缩小了应当承担竞业禁止义务的主体, 不利于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第二, 关于法定竞业禁止的内容表述不具体。我国法律关于法定竞业禁止的内容为:“不得自营或为他人经营与其所任职公司相同、类似的营业”, “不得经营与本企业相竞争的业务”。至于何为“相同、类似、相竞争”的营业, 缺乏必要的具体解释;第三, 对法定竞业禁止的义务免除规定有差别。我国《合伙企业法》、《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实施条例》对竞业禁止义务的免除绝对禁止;《公司法》规定如果经过股东会或股东大会同意, 可从事竞业行为;《个人独资企业法》规定经投资人同意的竞业行为可以免除;第四, 承担责任的方式不一致。我国《公司法》规定董事、高级管理人员违反竞业禁止规定, 其所得收入应归公司所有, 并可由公司给予处分, 即公司有归入权;《合伙企业法》和《个人独资企业法》规定竞业禁止义务主体违反规定给企业造成损失的, 企业有权要求其承担赔偿损失的责任, 即企业有损害赔偿请求权;第五, 对约定竞业禁止的规定过于原则, 对竞业禁止约定的内容是否合理和竞业禁止的时间、地域和领域限制缺乏具体规定。

3完善竞业禁止法律制度的建议

3.1完善我国现行立法

统一企业法关于竞业禁止的规定, 凡是我国现行的企业法, 都应当规定竞业禁止的内容, 以法律的形式明确和加强特定人员对企业的忠实义务。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私营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方面的立法空白要尽快填补。不同企业法的相关规定要尽可能协调一致, 体现法律的公平, 实行同等的保护与禁止。结束法律之间规定不一致的现象, 将法定竞业禁止的内容统一为同业禁止、兼业禁止、保守商业秘密。对于法定竞业禁止义务是否可经法定程序免除, 应持谨慎态度。既体现市场经济意思自治的原则, 也必须明确义务免除的法定程序的严谨。

3.2明确竞业禁止义务的主体

竞业禁止针对的对象为凭借业务关系或者其他关系有机会接触商业秘密的人员, 例如公司的高层管理人员, 决策人员、财务人员、高级研发人员和处于关键岗位的技术人员、市场开发与营销人员等。公司的监事具有对公司业务执行机构行使监督权和对公司财务实行检查权, 其职能决定了有更多的机会了解公司的商业秘密, 因此, 应将监事也列入法定竞业禁止的义务主体中。除此之外, 还应当增加公司的高级营销人员、财务管理人员、法务管理人员等, 使《公司法》和规定同《劳动合同法》保持一致。并且那些根本没有接触商业秘密机会的人员不能成为竞业禁止合同的主体。

3.3赋予企业归入权和损害赔偿请求权

对竞业行为造成的损害, 权利人可以行使归入权, 也可以行使损害赔偿请求权, 当归入权不能弥补损失时还可以将两权并用, 竞业主体所服务的与本企业竞争的个人或者企业要承担连带赔偿责任等。使损害赔偿请求权, 当归入权不能弥补损失时还可以将两权并用, 竞业主体所服务的与本企业竞争的个人或者企业要承担连带赔偿责任等。《公司法》确认了违反竞业禁止义务所得的收入应当收归公司所有的“归入权”制度, 但对归入权行使的时效期间却并未规定。

3.4对约定竞业禁止时间的限制进行修改

两年时间限制过于绝对, 应根据不同行业的不同特点制定灵活浮动的范围。如:高新技术领域中, 技术秘密和营业秘密可能有效期短暂, 则可以约定少于二年的时间, 传统行业中则可以规定时间稍长。对竞业禁止的领域限制应更具体完备, 应区分行业和岗位两个要件判断是否是“从事同类业务”。

3.5明确补偿金和违约金数额范围

企业应当给予受到禁业限制约束的员工合理补偿, 企业不仅应当对竞业限制条款本身进行谨慎设计, 且应当妥善设计补偿方式以及争议解决机制。对企业在竞业限制期限内给予劳动者的补偿和劳动者违反约定给单位的违约金应明确数额的范围, 如:补偿数额不得低于劳动者在用人单位的年工资收入, 违约金不得高于用人单位向劳动者支付的经济补偿的3倍。

摘要:当前无论立法还是司法都没有对竞业禁止制度给予应有的重视, 从竞业禁止制度的基本原理出发, 结合国外立法、司法的经验, 分析了我国竞业禁止制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关键词:竞业禁止,问题,对策

参考文献

[1]王庆丰.竞业禁止纠纷审判问题初探[J].法律适用, 2008, (09) .

[2]刘继峰.论竞业禁止协议的滥用及制度完善——兼评我国《劳动合同法》第23、24条的规定[J].学术论坛, 2009, (06) .

[3]周维琦.违反竞业禁止约定之认定[J].中国社会保障, 2009, (06) .

是竞业禁止还是商业秘密侵权? 篇8

A公司是一家主要从事纺织品外贸业务的企业。2006年03月,B某进入A公司工作,工作期间,B某掌握了A公司大量的客户名单、营销计划、定价策略、进货渠道等经营信息。2007年2月27日,A公司与B某签订保密合同,约定B某任职期间应保守商业秘密且离职后2年内不得与其任职期内所接触的客户发生贸易关系。

2008年9月2日,B某从A公司离职。

C某于2008年7月设立D外贸公司,与B某系夫妻关系。2008年10月至2009年1月,D公司与A公司的多家客户发生数十笔纺织品外贸业务,业务总额达近百万欧元。

A公司获悉上述情况后,认为B某违反保密合同的约定,通过其妻C某使用本公司的客户名单,侵犯其商业秘密,遂诉至法院请求判令B某、D公司于2010年9月2日前停止与本公司的客户发生贸易往来;赔偿经济损失人民币若干万元。

【判决】

法院审理认为B某违反了保密合同的约定,判决:B某、D公司于2010年9月2日前停止与属于A公司商业秘密的涉案客户发生贸易往来;B某、D公司自判决生效之日起15日内一次性赔偿原告A公司经济损失人民币若干万元。

【评析】

(一)本案的性质——是竞业禁止还是商业秘密侵权

双方在保密合同中约定“B某任职期间应保守商业秘密且离职后2年内不得与其任职期内所接触的客户发生贸易关系”,B某认为该条款属于竞业禁止条款,因A公司未给予任何经济补偿,故该条款无效;A公司认为该条款并没有限制B某的就业,不属于竞业禁止条款,被告违反了保守商业秘密的义务,理应承担侵权赔偿责任。

竞业禁止条款是用人单位通过合同的方式对劳动者就业权限的某种限制,用人单位在每月支付给负有保守用人单位商业秘密义务的劳动者一定的经济补偿金后,可以要求劳动者在离开用人单位一定期限内(最高不超过2年)不得自营或者为他人经营与原用人单位有竞争的业务。在竞业禁止尤其是离职后的竞业禁止纠纷中,往往夹杂着对原用人单位商业秘密的侵犯。

本案中,双方约定B某在离职后2年内不得使用A公司的商业秘密从事纺织品外贸业务,并不禁止B某自营或者为他人经营与原用人单位有竞争的业务,即按照保密合同约定,B某可以到与A公司有竞争业务的用人单位工作,但不能利用A公司的商业秘密。所以这一约定并非竞业禁止条款,本案的性质应当依法界定为侵犯商业秘密纠纷。

(二)商业秘密的范围——客户名单是否具有商业秘密属性

商业秘密是指不为公众所知悉,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并经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A公司所主张的客户名单并非是单纯的客户名称的列举,还包括客户的联系方法、客户的需求类型和需求习惯、客户的经营规律、客户对商品价格的承受能力等等,这些都是A公司在外贸经营活动中付出时间、资金和劳动逐步积累起来的经营信息,具有实用性,A公司也采取了一定的保密措施。所以,应当认定A公司的客户名单具有不为公众所知悉的商业秘密属性。

(三)侵犯商业秘密的举证规则——“实质性相似加接触”规则

“实质性相似加接触”规则是指法院在审理侵犯商业秘密案件中,如果被告所使用的商业信息与权利人的商业秘密相同或实质性相似,同时权利人又有证据表明被告在此前具备了掌握该商业秘密的条件,那么就必须由被告来证明其所使用之商业信息的合法来源,否则即应承担侵权赔偿责任。

本案中,一方面,与D公司发生外贸业务的主要客户与A公司的客户名单和业务品种有着同一性和相似性,构成“实质性相似”;另一方面,B某在任职期间已经掌握了A公司的上述商业秘密,D公司可以通过B某之妻C某知悉A公司的客户名单,构成“接触”。在此基础上,B某、D公司在法院规定的举证期限内未能提供出他们所使用的信息是合法取得或者合法使用的任何有效证据。

离职协议竞业禁止 篇9

由于养老保险基数比实际工资低不少,养老保险交费基数只有3000块,但本人2010年年平均工资近8000元/月,公司答应赔偿差额部分,但老板要求签保密协议或者竞业协议后才可以赔偿我,有法律依据不?关键现在签竞业协议对我离职后的发展存在很大的障碍,我是否可以不签竞业协议而拿到我工伤应得的赔偿。现在差额补偿数目已基本计算出。非常感谢各位的解答与帮忙。

[八级工伤职工是否可以无条件提出离职,同时不签保密协议或者竞业协议]

保密与竞业禁止管理办法 篇10

一、保密规定

(一)保密人员是指知悉本公司商业秘密的员工。

(二)保密人员对其在公司任职期间知悉的秘密信息或者虽属于他人但公司负有保密义务的秘密信息负有保密责任,包括但不限于以下秘密信息;

1、技术类信息:技术方案、工程设计、电路设计、制造方法、配方、工艺流程、技术指标、计算机软件、数据库、研究开发记录、技术报告、检测报告、实验数据、试验数据、试验结果、图纸、样品、样机、模型、模具、操作手册、技术文档、相关的函电;

2、经营类信息:客户名单、行销计划、采购资料、定价政策、财务资料、进货渠道、等等。

(三)保密人员在公司任职期间,必须遵守公司规定的任何成文或不成文的保密规章、制度,履行与其工作岗位相应的保密职责。

(四)保密人员应书面承诺,未经公司同意,任职期间不得以泄露、告知、公布、发布、出版、传授、转让或者其他任何方式使任何第三方(包括按照保密制度的规定不得知悉该项秘密的公司其他职员)知悉以上秘密信息。

(五)保密人员应书面承诺离职之后,对其在公司任职期间接触、知悉的属于公司或者虽属于第三方但公司承诺有保密义务的秘密信息,承担与任职期间一样的保密责任,无论其基于何种原因离职。保密人员的保密义务持续到该秘密信息被公司公开或为公众所知之日。

(六)保密人员违反保密义务,侵犯公司的秘密信息的,公司有权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包括弄事责任。由此产生的调查取证费用、聘请律师费用等相关费用由

保密人员承担。

二、竞业限制规定

(一)以下人员为竞业限制人员:高级管理人员、高级技术人员和其他知悉用人单位商业秘密的人员。

(二)以上人员应与公司签订《竞业限制协议》。

(三)未经公司同意,竞业限制人员在职期间不得自营或者为他人经营与甲方同类的行业。

(四)不论因何种原因离职,竞业限制人员离职后2年内不得到与公司有竞争关系的单位就职。

(五)不论因何种原因离职,竞业限制人员离职后2年内不得自办与公司有竞争关系的企业或者从事与公司商业秘密有关的产品的生产。

(六)竞业限制人员违反竞业限制约定,不履行规定的义务的,应当向公司支付违约金,金额为人民币元。

(七)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后,公司按照竞业限制期限向竞业限制人员支付一定数额的竞业限制补偿金。

上一篇:做了一回最好的我作文1000字下一篇:pmst沙盘模拟实训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