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设备设施安全管理制度

2024-08-25

生产设备设施安全管理制度(通用8篇)

生产设备设施安全管理制度 篇1

生产设备设施安全管理制度

一、新增设备管理规定

第一条 本公司各部门需增置的设备经批准购买后,须报设备动力科备案,生产设备设施安全管理制度。

第二条 经设备动力科进行可行性方面的技术咨询,方可确定检修项目或增置电器及机械设备。

第三条 为保证设备安全、合理的使用,各部门应协助设备管理部门人员对设备进行管理,指导本部门设备使用者按照操作规程正确使用。

第四条 设备项目确定或设备购进后,设备动力科负责组织施工安装,并负责施工安装的质量。

第五条 施工安装,由设备动力科及使用部门负责人验收合格后填写“设备验收报告”方可使用。

二、使用设备管理规定

第六条 电气机械设备使用前,设备管理员要与生产管理部配合,组织操作人员接受操作培训,设备动力科负责安排技术人员讲解。

第七条 使用人员达到会操作,清楚日常保养知识和安全操作知识,熟悉设备性能的程度,设备动力科考核合格,上岗操作。

第八条 使用人员要严格按操作规程工作,认真遵守交接班制度,准确填写规定的各项运行记录。

第九条 设备动力科要指派人员与各部门负责人,经常性地检查设备情况,并列入工作考核内容。

三、转让和报废设备管理规定

第十条 设备年久陈旧不适应工作需要或无再使用价值,使用部门申请拆除、报废之前,设备动力科要进行技术鉴定与咨询。

第十一条 设备动力科指派专人对设备使用年限、损坏情况、影响工作情况、残值情况,更换新设备的价值及货源情况等进行鉴定与评估,填写意见书交使用部门。

第十二条 使用部门将“报废、拆除申请单”附意见书一并上报,按程序审批。

第十三条 申请批准后,交付供应部办理,新设备到位后、旧设备报废、拆除。

第十四条 报废、拆除旧设备由生产管理部、设备动力科、安全环保科分工负责按有关规定处置。

四、设备事故分析处理办法

第十五条 发生设备事故,设备主管、生产管理部值班人员要到现场察看、处理,及时组织抢修。

第十六条 发生设备事故的操作人员及当事人将事故时间、原因、设备损坏程度、影响程度等做记录上报本部门负责人(事故发生后1个工作日内)。

第十七条 设备主管、值班人员及有关部门负责人组织进行事故分析,写出“事故分析报告”,签注处理意见,报生产管理部经理。

第十八条 对重大事故由维修部门通知人事部及有关部门,按处理程序及时上报。

第十九条 事故处理完毕,生产管理部值班主管将“事故分析报告”存入设备档案。

第二十条 人为事故应根据情况按“奖惩条例”的条款及处理权限,对责任者给予行政、经济处分。第二十一条 属设备自然事故,维修部门进行处理,采取防护措施。

五、设备检修保养规定

第二十二条 生产管理部设备主管人员编制设备检查保养半年计划,填制“半年设备检修计划表”,报部门经理审核批复。

第二十三条 生产管理部经理审核计划,呈报总经理后,批准执行生产管理部半年设备检修保养计划。

第二十四条 设备管理人员编制检修保养单“月设备检修保养计划表”,并按月计划表的内容,逐项填写“保养申请单”,检修保养时需某部位停电、水、气时,还要填写“停()通知单”。

第二十五条 值班人员填写的“月设备检修保养计划表”、“保养申请单”、“停()通知单”一并报部门经理。生产管理部经理与总经理和各部门沟通后,签注意见,下达执行。

第二十六条 值班人员根据批准的月检修保养计划,签发“设备 级保养任务单”,填写任务单中“内容及要求”栏目,安排具体人员负责实施。

第二十七条 在“检修保养工做记录簿”中登记派工项目及时间。

六、设备日常维修管理办法

第二十八条 公司电气使用部门的设备发生故障,须填写“维修通知单”,经部门主管签字交生产管理部。

第二十九条 维修部门主管或值班人员接到通知,随即在“日常维修工做记录簿”上登记接单时间,根据事故的轻重缓急及时安排有关人员处理,并在记录本中登记派工时间。

第三十条 维修工作完毕,主修人应在“维修通知单”中填写有关内容,经使用部门主管人员验收签字,并将通知单交回维修部门。

第三十一条 维修部门在记录簿中登记维修完工时间,及时将维修内容登记入设备卡片,并审核维修中记载的用料数量、计算出用料金额填入单内。

第三十二条 将处理完毕的“维修通知单”依次贴在登记簿的扉页上。

第三十三条 紧急的设备维修,由使用部门的主管用电话通知生产管理部,由值班人员先派人员维修,同时使用部门补交“维修通知单”,值班人员补各项记录,其他程序均同。

第三十四条 维修部门在接单后两日内不能修复的,由值班主管负责在登记簿上注明原因,应采取特别措施,尽快修复。

七、设备运行动态管理制度

第三十五条 设备运行动态管理,是指通过一定的手段,使各级维护与管理人员能掌握设备的运行情况,依据设备运行的状况制订相应措施。

第三十六条 建立健全系统的设备巡检措施各作业部门要对每台设备,依据其结构和运行方式,定出检查的部位(巡检点)、内容(检查什么)、正常运行的参数标准(允许的值),并针对设备的具体运行特点,对设备的每一个巡检点,确定出明确的检查周期,一般可分为时、班、日、周、旬、月检查点。

第三十六条 建立健全巡检保证体系生产岗位操作人员负责对本岗位使用设备的所有巡检点进行检查,专业维修人员要承包对重点设备的巡检任务。各作业部门都要根据设备的多少和复杂程序,确定设置专职巡检员的人数和人选,专职巡检员除负责承包重要的巡检点之外,要全面掌握设备运行动态。

第三十八条 信息传递与反馈

1.生产岗位操作人员巡检时,发现设备不能继续运转需紧急处理的问题,要立即通知当班调度,由值班负责人组织处理。一般隐患或缺陷,检查后登入检查表,并按时传递给专职巡检工。

2专职维修人员进行的设备点检,要做好记录,除安排本组处理外,要将信息向专职巡检便统一汇总,管理制度《生产设备设施安全管理制度》。

3.专职巡检工除完成承包的巡检点任务外,还要负责将各方面的巡检结果,按日汇总整理,列出当日重点问题并向有关部门反映。

4.有关部门列出主要问题,除登记台账之外,还应及时输入电脑,便于上级、公司有关部门的综合管理。

第三十九条 动态资料的应用

1.巡检工针对巡检中发现的设备缺陷、隐患,提出应安排检修的项目,纳入检修计划。

2.巡检中发现的设备缺陷,必须立即处理的,由当班的生产指挥者(班组长、车间主任)即刻组织处理;本班无能力处理的,由多作业部门领导确定解决方案。

3.重要设备的重大缺陷,各作业部门主要领导组织研究,确定控制方案和处理方案。

第四十条 设备薄弱环节的立项处理凡属下列情况均属设备薄弱环节:

1.运行中经常发生故障停机而反复处理无效的部位。

2.运行中影响产品质量和产量的设备、部位。

3.运行达不到小修周期要求,经常要进行计划外检修的部位(或设备)。

4.存在不安全隐患(人身及设备安全),且日常维护和简单修理无法解决的部位或设备。

第四十一条 对薄弱环节的管理

1.各分公司机动处要依据动态资料,列出设备薄弱环节,按时组织审理,确定当前应解决的项目,提出改进方案。

2.各作业部门要组织有关人员对改进方案进行审议,审定后列入检修计划。3.设备薄弱环节改进实施后,要进行效果考察,做出评价意见,经有关领导审阅后,存入设备档案。

八、设备故障处理办法

第四十二条 设备发生故障,岗位操作和维护人员能排除的应立即排除,并在当班记录中详细记录。

第四十三条 岗位操作人员无力排除的设备故障要详细记录并逐级上报,同时精心操作,加强观察。

第四十四条 未能及时排除的设备故障,必须在每天生产调度会上研究决定如何处理。

第四十五条 在安排处理每项故障前,必须有相应的措施,明确专人负责,防止故障扩大影响。

生产设施设备安全管理制度

一、目的

企业建立设施设备安全管理制度,建立设备台长、对生产设施设备进行规范化管理,保证生产设施的安全进行;保证生产经营活动的正常运作,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

二、范围

1.设施设备包括范围:生产装置设备、安全设施设备、特种设备设施、监视测量设施设备、办公用品、交通运输车辆、供电供热供水通讯设施设备。

2.管理范围:技术文件,台帐、计划编制、购置验收、安装制造、安装验收、试车的方案编制,试车的运行管理包括:设备设施的检维修、隐患整改、装置设备的开停车方案和停修吹扫方案、压力容器和工业管线维护管理;机泵设备管理;设备防腐管理;设备管道保温冷却管理、起重设备管理;电器设备管理;通讯工具、设施管理;运输设备、工具管理;安全设施及设施设备报废处理制度等。

三、管理部门

设备动力科:主要管理范围生产装置设施设备公共工程,供气供暖、供水设施设备、特种设备、起重设备;

安全环保科:主要管理范围安全设施设备及消防设施设备;

技术质量科:管理范围监视测量设备

办公室:管理范围办公交通工具,通讯工具等

四、各部门管理内容

1.建立设施设备管理台帐

2.设施设备技术档案

3.设施设备故障和维修纪录

4.设施设备维修计划

5.特种设备压力容器检测台帐及相关的资料整理、管理

6.生产设施、设备变更台帐和相关资料

7.建立监视与测量设备台帐和相关资料的整理与管理

五、管理标准及要求

1.设施设备的原始资料技术文件例如设备说明书、合格证等资料由公司档案室收集存放复印件,其他部门需要借阅,可以复印;但必须经主管领导批准。

2.所有设施设备的台帐有本制度的主管部门负责建立健全并按照动态情况进行管理;台帐要求书写清楚、字体端正;要求分别建立文字档案和电子档案,主要设备和关键装置要建立维修动态纪录档案。

3.所有设备设施变更时,有使用部门写出书面申请报告,由生产管理部主管科室批准,各科室按照要求建立健全各类安全台帐。

六、设备设施购进计划编制

1.公司所有设施设备的购进必须有计划地进行,计划编制由生产主管部门编制,新建的项目有项目提出单位编制设备设施计划,计划编制是要求将设备设施规格、型号、材质要求、安全要求、数量等写清楚,将需用时间写明白,报经主管领导批准后转供应部门采购

2.公司供应部当接到计划时,应对所采购的设施设备的性能、材质、安全要求、供应商资质、价位、售后服务等情况汇总写出书面报告,报经主管领导批准,方可采购

七、设施设备购进后的验收

所有设施设备进场后都必须经有关部门验收合格后方可入库,安装和试车。验收单位主要参加人员为设备使用管理单位(具体见本制度),设备管理部门、技术质量科、安全环保科等共同对购进设备的规格型号、材质、数量、外观等进行验收;对具有保质期的设备按照保质期进行跟踪验收

验收单位对验收情况写出验收报告,财务科根据验收报告进行付款或者拒付;对验收不合格的设备设施写出书面整改书限期整改

八、设施设备的安装及验收

经对设施设备验收工作之后准备安装,安装工作分几类情况进行:

1.对于标准设备设施不需要安装资质的普通设备设施由生产管理部安排设备动力科或者由供应商协同有关单位进行安装调试,安装前认真阅读说明书,确保安装正确

2.对于有特殊要求的设施设备例如行吊等有生产管理部联系有资质的承包商进行安装,预先编制合格的安装方案施工中严格遵守施工方案,安装时需要办理相关作业手续时,有承包商到本公司安全环保科办理,现场安全措施有安全环保科监督执行

3.安装完毕由安装施工单位写出安装完工报告书,并组织有关单位进行验收

4.验收时有安装施工单位,设施设备使用单位,管理部门共同参加,生产管理部主持验收工作,并写出验收报告,共同签字,方可交付使用单位进行试车

5.外委加工设备设施同样按以上各款执行

九、设施设备的试车试运行

1.当新增或者安装的设施设备验收后投入试运行,试车前编制试车方案,内容包括:1设施设备的开停车注意事项2设施设备所接触得物料性质及危险性3应急情况的处理措施和预案4操作人员的具体要求

2.试运行前,设备管理员要与生产管理部配合,组织操作人员接受操作培训,设备动力科负责安排技术人员讲解。

3.使用人员达到会操作,清楚日常保养知识和安全操作知识,熟悉设备性能的程度,方准许上岗操作。

4.使用人员要严格按操作规程工作,认真遵守交接班制度,准确填写规定的各项运行记录。

5.设备动力科要指派人员与各部门负责人,经常性地检查设备试运行情况。

6.设备试运行结束后,有设备动力科、使用单位写出试运行报告。

十、设施设备的检修管理制度执行本制度包含的设备检修管理制度

十一、设施设备的运行管理按照具体的相关规程和制度执行

十二、设施设备的报废拆除管理制度

1.设备年久陈旧或者工艺等原因不适应工作需要或无再使用价值等申请报废拆除,必须有使用单位写出书面申请报告,经生产、技术、设备等管理部门共同论证经总经理批准后方可拆除报废,使用部门申请拆除、报废之前,设备动力科要进行技术鉴定与咨询。设备动力科指派专人对设备使用年限、损坏情况、影响工作情况、残值情况,更换新设备的价值及货源情况等进行鉴定与评估,填写意见书交使用部门。

2.报废拆除的设备在得到批准后,拆除前必须做好安全风险分析报安全环保科批准,并制定相应的安全控制措施方可拆除;国家相关部门有其他规定的按照相关规定执行

3.被拆除的设备设施应在管理台帐上予以注销,并记录入变更台帐

4.被拆除的设施设备应集中管理由生产管理部按照权限进行处理和保管

5.财务变更按照财务制度执行

生产设备设施安全管理制度 篇2

关键词:油气生产,集输设备,安全管理,风险控制

油气田开发和建设是地面建设中的重要部分, 占据了建设总资金的很大部分。而且地面系统也是操作成本中耗费较大的部分, 必须对地面工程规模、系统集成运行等进行分析, 让工程适应配套系统变化, 将系统配置调整到最佳状态, 满足市场需求。

一、油气生产中集输设备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工艺操作管理不规范

从当前油气生产实际状况来看, 管理漏洞较多, 很多油气生产企业都存在一些轻视管理现象, 部分单位的管理技术不强, 工艺系统管理意识较薄弱, 工艺操作非常紊乱, 管理不规范现象较严重。主要发生在油罐、过滤罐等方面, 应该定期进行处理、润滑、紧固、调整和养护, 但是由于管理工作漏洞较大, 影响了系统的正常运行, 严重时还必须进行系统维修和改造。

2.组织体制问题

油气生产中集输设备管理体制需要不断进行改进。目前这个体制主要存在以下几种问题:第一, 集输设备安全管理环节较多, 很难进行协调。现在油气生产和集输的环节较多, 需要进行钻采工艺、质量安全环保、基建和生产运行等众多操作。但是从现在石油企业设施管理人员管理现状来看, 很多管理人员的管理深度、管理力度和管理幅度受到很大约束。第二, 工艺技术体系不完善。工艺技术体系是集输设备安全运行的保证, 随着石油企业生产难度不断增加, 工艺技术部门给施工提出了较高要求, 但是由于系统机构和职能的不匹配, 导致技术支撑得不到有效发挥, 影响了技术体系完善。第三, 资产管理人员和实际管理存在很大差距, 很多实物管理人员都是一人兼多职, 产生了严重技术衔接问题。很多有问题的设施升级和改造都得不到人员管理, 设备运行中产生安全问题后, 经常找不到相关人员。

3.设备综合利用问题

进行油气生产时, 都是统一规划、统一采购, 节约了采购成本, 提升了资金利用率。现阶段, 很多油气生产中集输设备都采用多作业各行其政, 设备利用非常混乱。随着新设备的更新和利用, 很多设备都处于闲置状态, 造成了严重的资源浪费, 给管理工作的开展造成了很大影响。

4.相关标准和制约制度有待健全和完善

从目前油田管理的现状来看, 很多油气处理设备、集输设备建设投入的生产成本比例、运行年限等均未做出明确规定;除此之外, 很多单位的维护、维修等产生的资金情况缺少监督和考核, 个别单位还存在挪用、搭车和集输设备建设资金问题。很多单位为了减少项目工程量, 不惜降低采购设备要求, 将部分油气处理和集输设备建设资金用于其他非生产用途。上述问题的出现, 说明油田在项目监管、业绩考核及约束机制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

二、完善油气生产集输设备安全管理的措施

1.投入机制

第一, 建设项目储备库, 提高地面工艺系统管理水平。项目储备库可以利用项目投资建设进行论证工作, 然后筛选出一批既可以符合投资趋向, 又能获得整体效益的油气生产和集输设备建设项目进行储备, 等各项条件稳定后, 再进行立项投资建设。现在很多公司都已经实施了网络化办公, 给项目库的建设鉴定了基础, 可以给储备库提供较丰富的项目资源。第二, 加强系统优化, 提高工艺系统效益。为了实现这个目标, 需要:首先, 改变开发形式, 提升注水效率, 对注水系统工程的老化项目进行优化;其次, 提高系统效率和安全系数, 优化输油系统的老系统;最后, 将整体开发效果作为重点, 对治理项目的老化系统进行优化。完善投入机制, 改变油气生产和集输设备的管理现状。一方面, 必须将资金的充分利用作为重点, 积极做好运营管理, 进行责任划分, 制定有效的激励政策, 促进资产维护及养护作业的顺利进展。另一方面, 在维修、维护基础上建立机制, 不断进行节能技术改进, 减低运行费用, 将企业操作成本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增加油田基础设施的长期效益。除此之外, 进行各单位成本操作审核时, 必须根据基础设施状况, 协调规划并使用, 解决生产设施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及维护问题, 将基础设施中存在的问题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增强各个单位维修和养护工作的积极性。

2.管理监督并实施监理机制

第一, 正确处理生产单位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长期和短期利益相互间的关系, 同时提高油气生产和集输设备养护和维修的认识, 加强设备维护和保养。如, 定期进行污水排放, 替换补充料等。第二, 严格实施质量管理监督。油气生产和集输设备出现问题后, 必须及时进行处罚, 加强设施维护和保养。进行施工时, 尽量选择资质雄厚的施工团队进行施工, 避免施工技术产生质量问题。除此之外, 还可以形成专门的监理单位, 对施工操作的过程、质量和设施挪用等进行监督。

3.安全管理方法

第一, 对存量资产进行管理。油气生产和集输设备管理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实施:首先, 加强设施管护人员的业务水平和维护能力, 形成重视保养意识, 保证设施使用完整。其次, 利用采取多种手段实施维护和保养, 与供应货商建立稳定的售后及维护关系, 对设备的正常运行状况进行监控, 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最后, 对油气生产和集输设备进行代管, 并与代管单位签订协议, 保证资产维护和维修的顺利进展。第二, 管理新增油气生产和集输设施。虽然很多石油企业都已经将企业新增油气设施列入建设项目中, 按照统一方法实施, 但是, 由于油气生产规划、工程实施和管理等阶段依然存在很多问题, 所以必须对其进行加强和改进。

三、结束语

本文主要对油气生产中集输设备的安全管理等问题进行探讨。根据油气生产过程中集输设备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从投入机制、管理监督并实施激烈机制以及安全管理方法等方面进行了分析, 希望本文的分析可以促进油气生产的顺利进展, 保障集输设备的安全。

参考文献

[1]吕肖东, 丁浩, 徐林颖.石油企业集输设施管理问题[J].油气田地面工程, 2014, (6) :4-5..

[2]米师韫.采油厂资产管理责任体系设计及应用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 2015.

生产设备设施安全管理制度 篇3

1.1引言

电力安全是城市的“命脉”,安全供电尤为重要,保护电力设施安全工作是一项系统的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依据《安全生产法》,开展安全生产工作应以人为本,坚持安全发展、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法律法规的完善一再提醒我们把安全生产工作放在心头,警钟长鸣、尽职尽责,千方百计消除事故隐患。电力设施保护工作目标就是保障人民生命安全、保障电网运行安全、保护企业安全财产。

1.2电力设施简介。电力设施是指与发电、变电、输电、配电、用电和电力工程建设有关的一切设施,它是安全工作的基础,是一种文化也是一种道德。安全靠科技进步、靠经济基础,依赖人的安全道德,更加依靠《安全生产法》的保护。

1.3电力设施保護的重要性。电力设施的保护不仅涉及国家设施的财产安全问题,更涉及电网运行及广大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保护电力设施安全运行责任重大。重视电力设施就是重视了安全,重视了安全就是等于尊重了生命;反之,忽视了电力设施就是等于忽视了安全,就等于轻视了生命。保护电力设施恰恰符合了《安全生产法》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制定原则。

2.电力设施现状和简要分析

2.1电力设施保护现状。电力设施遍布城乡,且电力设施点多、面广、线长、暴露野外的特点,从而给电力设施保护工作增加了一定的难度。目前在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电网日渐加快建设步伐,电力设施与市政建设、民用建筑、大型项目工程施工、绿化造林等矛盾日显突出,而诸如吊车碰线、挖掘机挖断电缆和汽车撞杆等外力破坏也使电力设施保护面临更严峻的考验。

2.2外力破坏的原因与分析。分析外力破坏发生,得出有内因和外因的关系。2.2.1外因。(1)外破发生情况多为政府重点工程较多,主要存在施工方(利益)抢工期,忽视现场电保安全措施的落实和防外破现场环节管控的问题,总认为造成外破无非是承担经济赔偿;(2)施工工地有多家单位同时进场施工,并且多家施工工地是在晚间开工,施工车辆穿梭,现场无安全监理人员,导致发生撞杆断线肇事者逃逸,严重影响了电网的安全运行。反映出施工单位对施工安全不够重视,对电力设施保护意识的缺乏和薄弱。(3)是施工区域的杆线迁移因设计滞后或施工项目临时变更,以及用户费用不到位等因素限制,不能及时迁移杆线和电缆,导致施工中外破隐患多、机率大。2.2.2内因。首先我们要积极创造条件,要多从本单位内部查找问题和原因,(1)思想认识重视不够。表现在电力设施保护宣传不到位。在日常工作中对电力设施保护知识学习和宣传不够针对性不强,未能起到很好效果,方法、措施不力。例如:防区的线路巡视范围是否到位?缺陷上报是否齐全?巡视质量是否提高?安全隐患是否发现?(2)责任落实不够。表现在隐患发生好长时间才知道,隐患通知书送达不及时和不到位,没有现场照片、台账资料不全。比如、线路代维单位有时在同一条线路发生多起外破。没有对应考核办法,同一条线路(或同一地点)发生多起跳闸,没有引起重视,手段措施不力或不到位。(3)制度执行力不够。表现在线路巡视、树木清障和鱼塘牌管理重视不够,走过场。(4)由于巡线周期长加之线路设备点多线长,对属地各类突击和临时在电力线路及电缆保护区内施工、作业隐患不能及时发现和掌握。

3.电力设施保护工作的几点建议

近年来发生的过失外破案件为切入点,梳理和清醒的认识到危及线路安全运行的树线矛盾、违章施工、违章建房、线下钓鱼、偷盗电力设施5大“毒瘤”。为进一步加强电力设施保护,提升技术性防外破能力,提出五点强化建议。

3.1是强化辨识隐患意识,及时跟踪隐患源变化。通过差异化巡视,线路第一责任人紧盯城乡建设热点区域,及时掌握线路周围环境变化。透过蛛丝马迹,通过预想研判,准确梳理出保护区圈地建厂房、修路、造桥、植树以及线下建堆场等可能使用吊车、泵车的潜在危险源,及时找到项目建设单位沟通对接,迅速启动危险源预控防护流程。根据危险程度分级,制订防护策略,落实管控措施,使隐患得到及时预见、及时发现、及时控制。我们每一个生处其中的人多的有责任意识、这才能有一个好的安全氛围,一句话,意识决定行为、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素质、素质决定命运。

3.2是强化主动管理。做到关口前移、主动作为、疏堵结合。对难以控制的危险源点,加强人防、技防措施,采用派人值守甚至全天候驻守,落实“堵”的举措。对在施工过程中不可避免有吊车、泵车等机械作业的,将原先不准在线路保护区内作业变为主动到施工现场进行安全监护,优先完成可能危及线路安全的作业,变“堵”为“疏”,将“防不胜防”转化为“由我主导”。要求施工单位在泵车进场或吊车起吊前主动与第一责任人联系,班组统筹安排人员现场监护作业,不管是节假日还是下班时间,只要现场有需求,随联系随到,从实际出发,切实加强电力设施保护工作,确保电力线路安全可靠运行,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保一方平安。

3.3是各项工作有序开展。我们要按照“谁管理,谁负责”、“谁实施,谁负责”的原则,把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到每项工作的管理者、组织者、实施者,落实到每个环节、每个岗位、每个员工。要坚持严、细、实、的管理,抓基础、抓细节。

3.4是强化宣传教育。组织人员深入街道、学校、社区、企业单位等宣传电力设施保护知识,讲解电力设施保护的重要性,分析破坏电力设施的危害性和危险性,营造“依法治国、依法护电,保护电力设施人人有责”的良好社会氛围。

3.5是充分利用企业内部营销受理用户工程用电申请时机。在营销临时用电勘察环节,增加防外破现场勘察内容,对存在电力设施保护区施工可能发生外破及隐患情况的,及时对施工方提出具体防范措施和要求,与项目施工负责人签订“电力设施保护安全协议”,明确施工方防外破责任,督促施工方落实提高源头预控能力。

4.结论

安全设施、设备管理制度 篇4

1.为保证公司安全设施、设备的安全使用和定期维修,特制定本制度。

2.对本公司所有的安全设施、设备,要求主管部门和使用部门进行定期检查,定期维修。

3.对需要电启动的设备,主要检查电路运行情况,电源接触是否良好,有无漏电现象,各部件是否损坏,发现问题,应立即停机维修。

4.对特种设备,一般一年请专业人员检测一次。

5.对安全设施如水泵、消防水带、消防栓、救生衣、救生圈等要求一月检查一次。

6.严禁私拉、乱接电源、乱使用电器设备。

7.公司灭火器材、防洪器材、堵漏器材由船务部专职管理,并负责及时更换或补充。

设备设施安全管理制度(模版) 篇5

1.目的

为了加强对雅致东方酒店设备设施的选购、验收、使用、检维修、报废过程的管理,及时有效地消除设备运行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确保公司财产和人身安全,特制定本制度。

2.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雅致东方酒店所有动力设备、职业健康安全辅助设施、机动车辆。

3.引用法律法规

3.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13号 3.2《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AQ9006-2010)

3.3《机械安全 防止上下肢触及危险区域的安全距离》(GB23821)

4.职责

4.1雅致东方酒店负责本公司设备设施的申请、选用、验收、使用、检修、维修、报废等工作;其中采购由公司采购部统一负责。

4.2雅致东方酒店各部门负责监督各类设备设施的安全运行。

5.内容

5.1设备设施的验收

5.1.1新购设备设施到货后,雅致东方酒店必须组织相关人员认真验收。设备使用部门负责登记台帐、编号和图纸资料归档保管。验收中若发现质量问题应及时与相关方联系解决。

5.1.2 大型固定设备、特种设备、主要电气设备、动力设备安装竣工后,应由设备使用部门验收并进行试运转。通过试运行发现的问题,必须彻底处理,待整改验收合格后方可交付正式使用。

5.1.3新购的各种消防设备、设施、器材,如抽水泵、报警装置、喷淋装置、消防栓高压水枪、水带、灭火器等必须经设备使用部门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5.1.4对设备设施验收存在的问题和安全隐患,设备使用部门应及时下达隐患整改通知书,责令供货方或相关部门尽快解决。

5.2设备设施使用前的准备工作 5.2.1安装安全防护设施。

5.2.2制定设备操作、维护保养等安全操作规程。

5.2.3员工培训,内容包括设备原理、操作方法、安全注意事项、维护保养知识等,经考验合格后,方可持证上岗。

5.3设备设施的使用

操作人员要做好以下工作:

5.3.1自觉爱护设备,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不得违规操作。

5.3.2做好设备班前点检和班后保养工作,保持设备整洁,标识清晰,防止部件过度磨损。

5.3.3特种设备、动力设备、大型电气设备须每班填写设备运行记录。5.3.4设备异常或故障应及时申请维修,禁止带病运行。5.3.5保持设备设施清洁,场所窗明地净,环境卫生良好。

5.4设备设施的维护保养

5.4.1雅致东方酒店设备使用部门根据设备状况和使用寿命,预先制定出设备检修周期和检修内容,落实专人负责实施,将设备质量保持在最好状态。5.4.2设备维修保养工作,依据设备类别、工作量大小和难易程度,分为日常保养和一、二、三级保养。

1)日常保养是由操作人员每班必须进行的设备保养工作,以清洁,检查润滑、安全附件为主。

2)一级保养是对设备的定期检查维护,一般每周一次,一级保养以检查为主,辅以维护性检修的一种间接预防性维修形式。

3)二级保养是对设备的定期维护检修,一般每月一次,是以维持设备的技术状况为主的检修形式,主要针对设备易损零部件的磨损与损坏进行修复或更换。4)三级保养是对设备进行定期检修,一般每年二次,应列入维修计划,应根据设备各零部件的磨损情况、性能、精度劣化程度以及故障发生的可能性等制订出各设备的保养维修内容和计划、更换零备件计划表和维修费用概算。5.4.3设备使用部门应根据计划进行设备检修,每台设备检修后应保存设备检修记录。

5.4.4大型设备维护保养时应制订作业风险分析和安全措施(见附件),操作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见附件)后方可作业。

5.6特种设备的定期检验

5.6.1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雅致东方酒店公司应对、电梯、压力锅炉、压力容器、安全阀、压力表等特种设备进行登记和年检。

5.6.2设备使用部门应建立特种设备档案,至少提前1个月安排快到期的设备进行年检。

5.7设备设施的故障性维修

5.7.1设备出现故障时应及时停止运转,进行检查维修,禁止带病运行,应保存维修记录。

5.7.2特种设备出现故障时应请有资质的单位和技术人员进行维修。5.7.3维修完成后应检测试车,检查故障因素是否排除。

5.7.4设备检维修应制定相应的作业风险分析和安全措施,于设备操作工作业前进行培训宣导,在现场安全措施完善、有监护人员的情况下,进行检维修安全技术交底后操作人员方可作业。

5.8设备设施的报废

5.8.1 设备报废的基本原则: 1)国家或行业规定需要淘汰的设备。

2)设备已过正常使用年限或经正常磨损后达不到要求。

3)设备发生操作意外事故,造成无法修复或修复不合算。4)因技术更新需要更换。

5)从安全、精度、效率等方面,已落后于本行业平均水平。

符合以上情况之一的设备均可申请报废。5.8.2 设备报废和拆除

1)设备报废和拆除前,应由设备使用部门提出申请,经会议研究和领导审批后办理报废手续。

2)拆除工程施工前,拆除部门应制定切合实际的安全工作方案,采取完善的安全措施。施工前必须同施工人员进行安全交底。

3)拆除工程在施工前,应将电线、水、供热设备等相连接部分切断。4)拆除工程时,对危险部位应先消除危险后再拆除。拆除时按自上而下,先外后内的顺序进行,严禁数层同时拆除。禁止用挖切或推倒的方法拆除,未拆除的部位应保持稳固。

5)生产设备中若有易燃、易爆等危险化学品介质的,应制定危险物品处置方案。

5.9设备设施的租赁

5.9.1雅致东方酒店应选择具有合法资质的设备出租方。

5.9.2租赁设备的技术及安全性能应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具备相应的合格证、检验报告、登记证、年检证等相关资质。

5.9.3设备进场后,经过安装、检验、试运行,应由出租方和公司联合验收通过后,方可正式投入使用。

5.9.4 公司应根据设备的性能要求出租方提供设备操作规程,以及对操作人员进行培训。

5.9.5设备拆除退场由出租方组织,我方协助,双方依据租赁合同退场标准,办理设备退场手续。5.10记录管理

雅致东方酒店设备使用部门应建立本部门设备档案(见附件《设备台账》),对设备的出厂、验收、安装、运行、检验、检修、维修、报废等各个过程的运行状况进行记录。

6.相关记录 6.1《设备台账》

6.3《设备检维修工安全技术交底》

6.4《设备检维修作业风险分析和安全措施》 6.5《设备拆除安全技术交底》

西安曲江临潼旅游商业发展有限公司

安全设备设施采购管理制度 篇6

1.目的

对客运北站安全生产设备设施的采购进行控制,确定合格供方,确保采购的设备设施满足安全生产规定的要求。

2.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客运北站各类安全生产设备设施的采购。

3.职责

客运站财务部是本制度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对采购的具体实施及验收,并编制《合格供方名录》。

4.管理要求

4.1客运站安全领导小组应对各岗位按规定应配置的安全设备设施进行统计,汇总列出所需购置的安全生产设备设施的目录、数量,交由财务部制定采购计划报,由客运站站长审核批准,方可按采购计划实施采购。

4.2对供方的选择评价

4.2.1财务部收集所需的供方信息,通过对供方的资质、信誉、质量、价格、供货能力等进行比较、评价后选择合格供方,同时填写《合格供方名录》。

4.2.2对供方评价的内容:

4.2.2.1供方应具备合法资质;

4.2.2.2供方的产品质量要有保证,通常产品应具备:(a)获得产品认证或生产许可证;

(b)获得生产质量体系认证

(c)权威机构推荐品牌

(d)长期使用证明质量符合要求的。

4.2.2.3供方的信誉、业绩和服务质量等

4.2.3合格供方应提供以下相关资料:

4.2.3.1营业执照、资质证书、税务登记证复印件等;

4.2.3.2产品合格证、检验报告等。

4.2.4财务部应对《合格供方名录》中的合格供方进行动态管理,每年进行一次评审,合格的继续保留,不合格的从名录中剔除。

4.3一次采购批量较多时(总价超过5 0 0 0元以上的物品),物资财务部还要与供方签订采购合同,以确保采购质量。

4.4采购验收

4.4.1购买的设备设施到货后,财务部应与安全领导小组协商组织安全设备设施管理员,必要时还应聘请有经验的作业人员进行验货。填写《安全设备设施采购验收单》。

4.4.2验收内容包括:设备名称、规格、型号、数量、外观及提供相关资料,参加验证的人员要做好记录。

4.5验收合格的设备设施应由管理人员办理入库登记。不合格的产品退回采购部门由采购部门办理退货手续。

4.6财务部应告知安全领导小组备货情况,由其通知各生产部门来领取按规定应配置的安全设备设施。财务部应做好发放记录,每季度报备安全领导小组办公室。

4.7安全设备设施管理员应做好本部门设备设施的保养维护、定期检查工作,保证其能正常运转。

烧结墙材生产线安全设施的设计 篇7

安全无小事, 当今社会对安全的关注和重视程度敏感而广泛。现代烧结墙材企业, 无论是规模、品种和质量, 还是工艺、技术、装备、控制和管理, 都非传统生产方式同日而语, 已经上了档次, 正逐步向专业化、规模化、集团化发展, 因此, 我们在重视行业发展速度、结构调整、节能减排、技术创新的同时, 必须进一步强化装置的本质安全化和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水平。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监督管理暂行办法》 (国家安监总局第36号令) 等法律法规要求, 必须做好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工作, 即安全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针对烧结墙材建设项目可能涉及的危险、有害因素, 对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 (GB6441-86) 中划分的20种事故类别 (物体打击、车辆伤害、机械伤害、起重伤害、触电、淹溺、灼烫、火灾、高处坠落、坍塌、冒顶片帮、透水、放炮、瓦斯爆炸、火药爆炸、锅炉爆炸、容器爆炸、其他爆炸、中毒和窒息、其他伤害) [1], 通过工程分析来进行辨识, 从而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安全技术对策、安全管理对策、安全资金投入、应急救援预案等方面的措施建议, 并对建设项目风险程度做出相应的结论, 在工程设计中完善安全设施设计, 为工程建设和生产运行的安全管理提供依据。

结合近年来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为其他行业做安全设施设计的经验, 本文归纳总结了适宜于烧结墙材项目的安全设施设计的内容和要求。

2 厘清设计依据

安全设施设计同步于工程初步设计或基本设计阶段, 采用的依据有别于安全预评价阶段。编制安全设施设计专篇需要建设单位提交项目依据的批准文件或相关的合法性证明, 提供安全预评价报告及其审查或备案文书;需完成建设项目安全预评价报告及其审查意见 (或备案文书) ;列出依据的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共性文件、行业有关政策规定, 与烧结墙材工程设计有关的专业技术标准、规范、规程以及采用“安全检查表法”或“预先危险性分析法 (PHA) ”用到的安全技术标准、规范、规程;建设单位“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及安全设施设计委托书或签订的合同书。

3 描述建设项目概况

首先简述建设单位基本情况, 然后概述建设项目性质 (指新建、改建或者扩建项目) 、任务及范围, 包括:

a.企业建设规模 (含烧结墙材单套装置的设计产能) 和产品纲领 (含规格与占比) ;

b.原料、燃料供应, 即采用的原料和燃料种类、来源、运输方式、化学组成、消耗定额、年用量;

c.供电, 说明电源的位置、电压等级、进厂线路架设方式、输距、供电能力;

d.供水, 说明水源地的位置、流量、水质、取水管网布置方式、距离、供水能力;

e.厂址地理位置及厂区布置, 简述厂址区域位置及其周边现状情况, 厂区总平面布置及其生产功能区与风向频率的关系, 竖向布置及其生产车间所处台段的关系, 厂区进出口与厂内道路设置特别是消防通道设置情况, 厂内外运输方式及运输量;

f.技术方案, 简述设计中采用的干燥与烧结方式, 配置的主要装备与设施 (含特种设备及全厂安全附件) , 生产工艺流程, 物料储存方式、储量及储期, 车间工作制度及劳动定员;

g.公辅设施, 简述项目配套的土建、供配电、给排水、污水处理、废气处理 (含除尘、脱硫、脱硝) 、消防、防雷、暖通空调、照明等公辅工程设计情况, 特别是涉及安全保障的设施必须载明建 (构) 筑物火灾危险性类别、耐火等级、防雷等级;

h.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列表汇总, 具体载明烧结墙材的产量、生产线总装机容量、年用电量、年用热量 (折标煤) 、年用水量、总图指标、总投资概算、建设投资构成、安全设施投资分类构成等内容;

i.建设项目的其他特殊情况说明, 是否使用危险化学品或处置国家管控的危险物质?改、扩建项目简要说明利用原有场地、建 (构) 筑物及设备设施的情况, 并分析其是否满足安全生产要求?

4 分析建设项目涉及的危险、有害因素及周边环境安全因素

4.1 主要物料分析

针对建设项目在生产过程中涉及的主要原辅材料、中间产物和最终成品, 分析其储存、输送、加工等环节潜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及危险、有害程度, 重点考虑物料的特性和进入生产过程的物态变化 (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烧结墙材的原料, 无论是天然的还是工业固废, 均以硅铝质原料为主, 其自身不属于危险物料, 进入生产过程后从破碎到真空挤出成型 (或压力成型) , 原料只是粒度的变化, 并没有改变其性质。砖坯干燥过程蒸发水分、烧结过程产生废气, 形态没有改变, 但是烧结过程有中间产物 (废气) , 废气中通常含有CO2、CO、SO2、NOx等危险、有害物质, 这是烧结墙材生产工艺中物料危险、有害因素识别的重点, 其危险、有害程度可以通过量的关系 (计算或检测) 来进行判定。

4.2 生产过程及装备分析

根据建设项目初步设计方案 (或基本设计方案) , 结合安全预评价的结果, 安全设施设计阶段必须对生产过程中可能涉及的危险、有害因素和危险、有害程度进行分析。分析建设项目采用的生产工艺路线及装置、设备、设施自身可能存在的各类危险、有害因素及危险、有害程度, 包括正常生产运行以及故障、检修等情况下可能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具体辨识生产运行过程及机械设备、电气设备运行状态下以及维检修作业中可能导致的伤害, 如原料破碎与陈化、混合搅拌、成型、切码运系统、干燥与烧结系统 (干燥室与隧道窑) 、窑外运转与牵引系统、余热利用与排潮系统、脱硫系统、除尘系统、卸砖与装车系统等环节, 对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 (GB6441-86) 中划分的20种事故类别进行辨识, 并列出危险、有害因素的类别及存在的部位。

4.3 公用和辅助设施分析

重点在总降压站、车间配电室、空压站、中央控制室、化验室、机电修 (乙炔、氧气) 及污水处理站, 主要分析生产性公用和辅助设施是否与主体生产工艺相配套, 发生异常时对安全生产可能造成的影响[2]。

4.4 工艺技术和设备设施先进性与可靠性分析

建设项目所采用的工艺技术方案、设备和设施的安全性能是否满足国家有关产业政策的要求, 与国内外同类建设项目进行对比并分析其先进性和可靠性, 设计中采用新技术和新设备可能涉及的安全问题分析, 对引进技术和设备的安全可靠性以及是否可改善传统工艺或设备安全生产条件进行分析说明。

4.5 总平面布置分析

根据厂区的自然条件, 结合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粉尘、有害气体等的部位或工艺环节, 分析各生产功能区布置的合理性, 重点考虑原料破碎、输送、陈化以及干燥室、隧道窑、废气处理布置的相对位置关系。分析辅助生产设施 (如变配电站、空压站等动力设施) 的布局及其对安全的影响。分析厂内道路、管线、通廊等存在的危险因素。分析可能存在火灾、爆炸危险性的生产场所。

4.6 建筑结构与厂内物流的合理性分析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1-2010) , 分析建 (构) 筑物抗震设防措施的合理性。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16-2014) , 针对建 (构) 筑物的火灾危险性类别, 分析建 (构) 筑物的耐火等级、防火分区以及防火墙、防火门、防火防爆设计的合理性。分析厂房结构设计采取的防水防潮、承受重荷载、高温辐射、振动与冲击、酸碱腐蚀等措施的合理性。分析楼梯、栏杆、廊道、坑沟、平台、围护设置等防高空坠落、跌落的安全措施的合理性。分析建筑朝向、自然通风、采光措施的合理性。

分析生产工艺布置、车间布置、操作室布置的安全距离以及厂区厂房安全出口、道路管网、运输装卸、安全通道、消防通道和疏散指示标志等是否能满足人流、物流安全的功能分区要求。

4.7 安全管理影响分析

针对建设项目初步设计方案 (或基本设计方案) 和安全预评价中提出的安全管理机构设置、安全培训、安全规章制度、应急救援措施、安全设施配套建设情况等方面进行分析, 若存在缺陷, 应予以补充和完善。

4.8 自然条件及周边现状分析

对厂区及周边环境的安全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主要从建设场地及其区域的地形地貌、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气象条件、自然灾害等环境状况, 分析对建设项目安全生产的影响以及可能造成的危险、有害因素及危险、有害程度。同时分析厂区周边设施 (包括公共设施、工业设施、交通设施等) 与建设项目的相对位置关系和生产、经营活动状态, 是否存在可能与建设项目造成在安全方面的相互影响。

5 重大危险源辨识

根据《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 (GB18218-2009) 和《关于开展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 (国家安监管协调字[2004]56号) 的规定, 辨识建设项目生产过程中是否存在重大危险源, 如果有重大危险源的判定则应说明其危险特性、分布场所等, 并参照《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安全监督管理暂行规定》 (国家安监总局令第40号) , 设计相应的检测与监控系统, 提出预防控制措施。

6 提出安全设施设计采取的防范措施

6.1 危险物料防范措施

提出工程设计阶段必须完善的危险物料在输送、储存、使用环节的跑冒滴漏防护、监测预警、安全警戒和标识要求等防范措施。烧结墙材工艺过程中重点是废气含有的危险、有害物质 (如CO2、CO、SO2、NOx等) , 当然, 燃料如果选择油或燃气, 必须按相应的安全设计规范设置防护措施, 机修用的乙炔和氧气也要按规进行隔离放置、贮存和发放使用的管理。

6.2 生产过程及装备防范措施

根据烧结墙材建设项目初设方案或基本设计方案, 结合安全预评价报告中提出的安全对策, 工程设计阶段必须完善相应的安全措施: (1) 各生产单元所采用的工艺、设备选型、设备布置的安全措施, 特别是防机械伤害安全措施; (2) 生产过程的控制水平及重要部位的温度、压力等关键参数的测量、报警、自动联锁保护, 事故状态下的紧急停车等安全控制措施, 设备检修安全措施; (3) 起重设备等主要特种设备安全措施; (4) 工艺和装置中安全设施的配备; (5) 选用的防火、防爆等安全设施和必要的监控、检测、检验设施; (6) 可燃、有毒气体探测报警装置的配备; (7) 操作控制室的安全防护; (8) 防止误操作的安全设施等等。安全设施设计专篇阶段是在初设方案、安全预评价报告安全措施基础上提出的补充对策措施, 应从以下方面进行检查、核实、补充和完善。

6.2.1 工艺环节与装置

运输过程中防车辆伤害, 物料破碎车间防车辆和人员坠入卸料斗 (坑) 以及防物体打击、防块料飞溅、防机械伤害、防粉尘、防噪声、防积水等, 原料、燃料、成品堆场防机械伤害、防粉尘, 原煤堆场防火、防自燃事故, 陈化库布料走廊防高处坠落、防机械伤害, 混合搅拌、成型、切码运系统、窑外运转与牵引系统、卸砖与装车系统防机械伤害和触电伤害, 干燥与烧结、余热利用系统防灼烫和高温辐射, 废气处理和脱硫 (使用化学品介质时) 系统防中毒与窒息, 防尘、减振、降噪, 防火、防爆, 空压机储气罐及管道系统设置压力检测、报警及泄压保护, 料仓防堵料和清堵安全措施, 大件检修过程中防起重伤害, 检修门 (孔) 、检修平台设计安全防护措施。

6.2.2 电气安全措施

阐述电源、供配电系统及电气设备选择配置的可靠性。电气设备的接地、防漏电、防过流、防雷、防静电、防过压保护安全措施;不同使用要求的电线、电缆选择说明;电气设备防火、事故应急照明等措施;自动控制、操作室的设置;各类仪器仪表的选择、用途及控制要求。

6.2.3 供水与排水安全措施

主要是供水与排水的安全可靠性分析。用水设备对水质的要求, 净化水系统、水压、流量、温度等的监测, 污水处理及排放、雨水及地表水排出措施。

6.2.4 采暖通风及空气调节措施

主要是岗位作业场所、操作控制室、值班室的温度要求、采暖通风及空气调节措施。

6.2.5 仪表检测及控制

说明针对烧结墙材项目选型的各类仪器、仪表使用及控制要求。

6.2.6 消防措施

说明一次性火灾延续2h的消防用水量、水压要求, 消防水池容量、消防管网与消火栓布置、便携式灭火器配置、火灾自动报警及联动控制、防烟及排烟设计等措施;切割焊作业区、厂内易燃区域、设备易燃部位 (如变配电站、控制室等) 的防灭火措施。

6.2.7 其他方面

阐述干燥室、隧道窑及余热利用管道的保温措施;设置楼层与地坑防护栏杆、操作检修平台围栏 (含踢脚板) 等防高处坠落、物件掉落的措施;配备劳动防护用品、应急防护用品等安全措施;按规范设计安全通道、楼梯、钢梯;安全警示标志、安全色、安全告知卡等措施;医疗抢救机构设置等。

7 检查安全管理机构设置及安全管理人员配备情况

根据烧结墙材生产企业的特点, 检查建设项目设置的安全管理机构和人员配备情况, 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要求。对初步设计方案 (或基本设计方案) 和安全预评价中提出的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应急管理机构设置及其职责以及配备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条件和数量未能满足要求时, 提出补充建议, 如安全管理、维修、保养、检测检验人员等。对建设项目投入生产和使用后将要执行或实施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等, 结合设备和工艺情况提出制定安全操作规程的要求和建议。

8 提出从业人员安全教育培训要求

对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从业人员、特种作业人员等安全教育培训提出要求及建议。说明建设项目投入生产或者使用后安全教育培训所需的场地、设施与器材, 或者社会协助依托情况。

9 编制安全设施专项投资概算

安全设施专项投资概算由两方面来表述, 即安全设施总投资概算和安全设施分类投资概算。列表载明建设项目总投资概算、安全设施投资概算及其占总投资概算的比例。列表载明建设项目安全设施分类投资概算及其占安全设施投资概算的比例, 包括主要生产环节及设备安全防范设施费用、检测和控制设施费用、安全教育培训设施费用、事故应急措施费用、安全评价和安全专篇编制费用、特种设备检测费用、其他安全投资等[2]。

1 0 说明安全预评价报告中的安全对策及建议采纳情况

简述建设项目安全预评价报告 (及其审查意见) 、备案文书的主要结论、安全措施要求, 并分类列出建设项目安全预评价报告及其批复文件中提出的安全对策措施的采纳情况, 对未采纳的应说明原因、依据和补充对策措施。

1 1 做出预期效果分析与建议

简述采取的安全措施与国家相关规定和要求的符合性, 以及可能达到的安全效果, 包括建设项目所在地的安全条件和与周边的安全防护距离, 建设项目选用的技术、工艺安全性, 建设项目选用的主要装置、设施安全性, 建设项目采用的安全设施水平, 建设项目所达到的安全水平等, 做出安全设施设计预期效果分析与结论。

归纳安全设施设计的对策措施, 提出安全生产管理建议。

1 2 安全设施设计专篇要求的附件、附图、附表

附件、附图、附表也是安全设施设计专篇的重要组成部分。附件主要包括:项目依据的批准文件或相关的合法性证明, 安全预评价报告 (或安全条件论证报告) 及评审意见或安全监管部门备案文件, 可能出现的事故预防及应急救援预案, 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定需要说明的其他事项, 安全专篇设计委托书或合同书。附图主要包括:建设项目区域位置图 (标明与周边单位、社区等的距离) , 厂区总平面布置图 (标明重大危险源、重点危险场所及设备设施的位置) , 生产工艺流程图, 消防设施布置图, 爆炸危险区域划分图, 火灾报警系统图。附表主要包括:主要设备一览表, 主要安全设施一览表 (含安全阀、爆破片、可燃气体与有毒气体检测器、个体防护装备等) , 特种设备一览表[2]。

1 3 结语

附件、附图、附表也是安全设施设计专篇的重要组成部分。附件主要包括:项目依据的批准文件或相关的合法性证明, 安全预评价报告 (或安全条件论证报告) 及评审意见或安全监管部门备案文件, 可能出现的事故预防及应急救援预案, 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定需要说明的其他事项, 安全专篇设计委托书或合同书。附图主要包括:建设项目区域位置图 (标明与周边单位、社区等的距离) , 厂区总平面布置图 (标明重大危险源、重点危险场所及设备设施的位置) , 生产工艺流程图, 消防设施布置图, 爆炸危险区域划分图, 火灾报警系统图。附表主要包括:主要设备一览表, 主要安全设施一览表 (含安全阀、爆破片、可燃气体与有毒气体检测器、个体防护装备等) , 特种设备一览表[2]。

参考文献

[1]GB6441-86, 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S].

浅谈舞台设备及设施的制度化管理 篇8

【关键词】舞台机械;舞台设备;制度化;管理;标准;规范

文章编号:10.3969/j.issn.1674-8239.2016.06.010

【Abstract】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concept of standards, specifications and institutionalized management, the author elaborates on the stage equipment and facilities management system in ensuring the importance of stage machinery safety and the implementation of specific methods.

【Key Words】stage machinery; stage equipment; institutionalization; management; standards; specification

舞台机械的安全问题涉及设计、制造、安装调试、验收、操作与使用、维护保养、剧院管理制度等方方面面,任何一个环节处理不当,都可能发生与安全相关的机械设备事故或人身安全事故。由于中国剧场建设发展迅猛,标准及规章制度建设相对滞后,国人思想认识不足,行业内技术标准特别是管理标准缺乏,规程规范不全,具体的操作程序涵盖面不广,已经成为制约中国演艺事业安全发展的主要因素。业内专家早已把剧场管理当成保证舞台机械安全的重要措施和保障,并且呼吁业内各个部门、剧场、设计单位、设备制造单位、施工安装单位、验收单位等建立起系统、完善的管理制度,从而确保舞台机械设备在全寿命期内的使用安全。舞台机械设备及设施的剧院管理制度是保证剧院持续安全经营演出的一系列规范体系,也是保证舞台机械设备安全运行的基础体系。管理是安全,管理也是生产力,业内人员应给予极大关注和重视。

1 标准、规范、制度建设

1.1 制度化管理

制度是有关单位和部门制订的、要求所属人员共同遵守的准则,是企事业单位对某项具体工作、具体事项制订的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其制订者和发布者是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及其部门。

以制度、规范为基本手段,协调企事业组织内部集体协作行为的管理方式,就是制度化管理。制度化管理的实质是以科学的理念确定制度、规范,作为组织协作行为的基本机制,主要依靠独立于个人的、科学合理的理性权威实行管理。

制度化管理有以下主要特征:

(1)按劳动分工确定每个岗位的权力和责任并形成制度;

(2)按机构、层次、权力大小的不同,确定其地位,形成一个有序的指挥链或等级,并以制度的形式巩固下来;

(3)以文字规定职位特性以及职位人员的素质、能力等,并通过正式途径来挑选职位成员;

(4)企业的所有权与管理权是分离的;

(5)实施管理时因事设人,每个管理者有执行相应职能的必要权力,但所拥有的权力要受到严格的限制;

(6)管理者的职务就是管理者的职业,他只忠于职守,而不是忠于某个人。

制度化管理的实质,就是依靠由制度规范体系构建的、具有客观性的管理机制进行管理。制度化管理具有科学性、客观性、规范性和稳定性。

1.2 标准和规范

1.2.1 标准和标准化

国家标准GB3935.1《标准化和有关领域的通用术语 第一部分:基本术语》对标准的定义给出的解释是:“为在一定的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活动或其结果规定共同的和重复使用的规则、导则或特性的文件,该文件经协商一致制定并经一个公认机构批准。文件以科学、技术和实践经验的综合成果为基础,以促进最佳社会效益为目的”。

为在一定的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和最佳社会效益,对实际的或潜在的问题制定共同的和重复使用的规则的一系列活动,称为标准化。在经济、技术、科学和管理等各种社会实践中,通过标准的实施获得最佳秩序和社会效益的结果。标准化的实质是通过制定、发布和实施标准,达到工作实施的统一;标准化的目的是获得最佳秩序和社会效益。

在标准化工作中几个经常遇见的词语及其简要解释如下:

规范:一般是在工、农业生产和工程建设中,对设计、施工、制造、检验等技术事项所做的一系列规定;

规程:指生产单位或科研机构为了保证质量,使工作、试验、生产按程序进行而制订的一些具体规定,是对作业、安装、鉴定、安全、管理等技术要求和实施程序所作的统一规定。

工作程序:对生产和业务工作的顺序、内容和要达到的要求所作的规定称为工作程序。工作程序标准是工作标准的一种,其目的是使工作条理化、标准化和规范化,以求得最佳工作秩序、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

操作程序(SOP,即Standard Operation Procedure):即标准作业程序,就是将某一事件的标准操作步骤和要求以统一的格式描述出来,用来指导和规范日常的作业。它是经过不断实践总结,将相关操作步骤进行细化、量化和优化,是在正常条件下大家都能理解又不会产生歧义的操作步骤。操作程序侧重的是过程而不是结果。

标准、规范、规程、工作程序和操作程序都是标准的一种表现形式,习惯上统称为标准,只有针对具体对象才能加以区别。当针对产品、方法、符号、概念等基础标准时,一般采用“标准”,如《土工试验方法标准》、《道路工程标准》、《建筑抗震鉴定标准》等;当针对工程勘察、规划、设计、施工等通用的技术事项做出规定时,一般采用“规范”,如:《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砌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剧场建筑设计规范》等;当针对操作、工艺、管理等技术要求时,一般采用规程,如:《钢筋气压焊接规程》、《建筑安装工程工艺及操作规程》等。当涉及到某一工艺操作的具体事项、步骤和方法时,一般称为操作程序,如《自动控制系统开停机操作程序》、《主舞台升降台操作程序》等。

nlc202309081126

工程建设标准化工作中,目前尚没有进一步规范或统一这些术语使用的要求。

1.2.2 技术标准

对标准化领域中需要协调统一的技术事项所制定的标准,称为技术标准。它是从事生产、建设及商品流通的一种共同遵守的技术依据。技术标准的分类方法很多,按标准化对象特征和作用,可分为基础标准、产品标准、工艺标准、方法标准、安全卫生与环境保护标准等;按标准化对象在生产流程中的作用,可分为零部件标准、原材料与毛坯标准、工装标准、设备维修保养标准及检验标准等;按标准的强制程度,可分为强制性与推荐性标准;按标准的适用范围,又可分为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企业标准等。

技术标准的发展与科学技术的进步密不可分。技术标准以科学、技术和实践经验的综合成果为基础,在一定的条件下,科技研发的成果通过一定的途径转化为技术标准;通过技术标准的实施和运用,转化为生产力。在此过程中,市场的信息反馈又促进技术标准的修订、改进和科技研发,从而促进技术标准和科技的发展。

由此可知:技术标准的出现和发展以科技进步为前提,技术标准及标准化的发展与科技进步互相促进,技术标准发展水平与科技进步成果的转化水平,密切相关又是有机的整体。

2 剧场舞台机械设备及设施管理的主要方面

目前,中国剧场实行制度化管理的现状是:在一些一线城市的老剧场和新建的骨干剧场中,舞台机械设备及设施管理的规章制度比较健全,而全国大部分其他城市的新建剧场管理方面的规章制度比较简单或缺乏。

剧场舞台机械设备及设施管理的主要方面和大致内容有:

(1)节目演出(不是演出节目)策划及实施:设立舞台机械专业的技术总监,由其负责舞台设备与设施在节目演出过程中的全部安全和管理。技术总监要参与节目演出的前期策划(与演出节目制作者沟通节目的幕和场、使用设备种类与数量、使用时间、设备动作等)、舞台及设施准备(场地交付时间、装台、排练、演出等活动的起止时间等)要求、排演配合及演出实施、撤场计划等全部演出活动,是舞台设备与设施管理的重要内容。

(2)舞台空间防护与准备:演出前舞台、马道、台仓及基坑等人员行走区域的安全检查;较大高度差平面的防护与标识;人员通道及其他工作区域,防止落物伤人的措施等。

(3)进场、装台及排练:了解所有拟进场布景、道具和器材的数量、包装形式、尺寸、重量等数据,协助确定运输路径和存放地点,保管负责人等;具体的进场、装台、排练、演出、拆台和离场的时间计划表及工作负责人;确认舞台机械和舞台装置的状态、使用计划、授权操作负责人并交付使用。

运送和安装布景、道具时保护设备与台板;对演出需要临时安装的设备或装置进行安全检查;对需要临时架设线缆和电气产品,进行安全指导和提示;检查栅顶、马道等高空位置作业时,个人防护装置或保护设施的配备;严格按照剧场舞台机械设备的技术参数使用设备,布景安装不应跨越在两台或两台以上设备(吊杆、单点吊机、升降台、侧车台、内外旋转台等)上;布景的吊装应有专人负责,并采用牢固、可靠的连接和固定方法;装台、设备调整和拆台等作业时,禁止在运动的悬吊设备下方、高空作业区下方或其他危险区域下方停留;禁止在向下运动的台下设备或结构的下方停留。

排练前,对所有参演人员进行有关事故防范的安全教育;通过排练确定的使用舞台机械的种类、数量、位置、运行参数、运行时序等重要信息,应通过计算机系统固化,一般情况下不可改变;确要改变应提前提出并经技术总监批准。

(4)设备操作与管理:操作人员都应是符合WH/T37-2009《舞台机械 操作与维修导则》规定的有资质和经授权的人员;严格按照制造商提供的操作说明书使用设备;对可能造成危险的设备运动过程,必须采取适当的安全措施;在台下设备静止时,才允许在舞台面使用烟雾、雪花等特效装置;不准人员进出正在运转的台下机械(车台、车载转台、旋转台等)台面,严禁人员进(上)、出(下)正在运动着的升降台设备;台下设备运动时,严禁机坑内特别是运动部件下方站人。

演出前,演出中拟使用的所有设备,应逐台检查并按演出时使用的技术参数和载荷运行一次;台口防火幕每天至少升、降运行各一次;建立舞台机械运行日志,根据演出实际情况,记录每台设备的运行情况。

(5)临时电气管理:临时线、缆的规格必须与临时设备的电功率相匹配;演员自己操纵的电气设备,必须使用安全电压;舞台工作区内的电气箱、插座箱等设备上严禁放置物品;严禁在各类操作控制台上放置水、饮料等液体物品;所有临时电气设备,在演出结束后拆除。

(6)防火管理:用可燃材料制作的布景、道具等,材料的燃烧性能必须达到B1级;舞台工作区内控烟、控明火和无罩光源;舞台上严禁使用电焊、气焊、电锯等容易产生明火的工艺和工具;严格控制在舞台区内使用烟火技术;幕布、布景及其他装置与灯具保持安全距离,不因灯具而产生过高温度;

严禁在防火幕、防火门下方,及消防通道内和消防设备旁堆放杂物;严禁在舞台区内使用用油漆、溶剂、涂料等挥发易燃品;严禁使用任何带爆炸介质的武器道具以获得声、光、烟等效果。

(7)进场人员管理:所有人员应佩戴准入证进入舞台区,并遵守剧场的有关规定;非舞台技术人员不得进入栅顶、马道、台仓、基坑、设备机房以及操作控制室等区域;演出进行时,表演区不允许无关人员进入;必须的换景辅助人员应在规定地点等候。

(8)维护管理:舞台区及所有舞台设备应定期清洁,始终保持无尘、无油污;应按照设备维修手册的规定进行机械设备的日常维护和定期维护工作;特别重视设备安全、防护装置的维护、调整工作,定期由专业技术人员对安全、防护装置进行全面检查和调整。

在适当的时间间隔内,要由专业技术人员按WH/T27-2007《舞台机械 验收检测程序》的规定对机械设备(含控制系统)进行相当于验收检测的全面检测,调整并更换损坏零、部件。

nlc202309081126

机械设备进行重大修改(如增大额定载荷或速度、改变行程起止点、操作控制系统改变等)后,要由专业技术人员针按WH/T27-2007《舞台机械 验收检测程序》的规定对设备修改部分的有关参数进行检测。

(9)档案管理:舞台技术管理部门应建立设备维护保养日志,详细记录日常、定期维护保养的设备部位,小修理更换元件的周期、数量等内容,为常用备品备件的储备提供基础资料。

3 舞台机械设备和设施管理应建立的基本规范、规程

为确保剧场演出与舞台机械设备的安全运行,剧院管理者需根据国家或行业相关法律法规,结合剧场管理运行及演出的实践和特点,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舞台机械设备和设施管理制度、操作规程和工作程序,促使剧场机械设备和设施的使用管理逐步制度化、规范化,有效保证机械设备、设施和演出的安全。以下内容是一些应有的主要、常用的基本管理规范和规程,各剧场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条件制订适合自己的规章、制度,实际使用的规章、制度则不限于这些。

(1)管理制度:

节目演出管理制度;

舞台空间管理制度;

进场、装台、排练、演出、撤场管理制度;

设备运行管理制度;

控制室及机房管理制度;

临时用电安装管理制度;

防火安全管理制度;

进入舞台人员管理制度;

设备维护保养管理制度;

舞台技术人员培训管理制度;

档案资料管理制度等。

(2)规范及程序:

机械设备维护规范;

舞台地板保护规范;

库房管理规范;

控制室管理规范;

控制柜机房管理规范;

控制台(含总控制台、流动控制台、悬吊控制台等)操作程序;

单项设备操作程序;

单项设备就地操作盘(维修开关)操作程序;

单项设备设备故障检查和处理程序;

机械设备巡检程序;

单项设备维护操作程序;

设备事故急停处理程序;

设备技术参数调整程序;

设备载荷试验程序;

控制柜检修工作程序;

单项设备技术参数调整工作程序;

设备标准零部件更换程序等。

4 坚持不懈搞好制度化管理的实施

实践证明,制度化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行之有效的管理手段。因为它具有稳定性、连续性的特征,它不因领导人的变更而变更,也不会随领导人的看法或注意力的变化而变化,是“靠得住”的管理办法。在创建和实施制度化管理的过程中,下述事项应该注意:

(1)在建立具体的规章、制度时,必须充分考虑其可行性、可靠性和可操作性。要结合本剧场的实际情况和传统,要获得大多数员工的认同和支持,便于推行和实施。规章制度不是越多越好,关键是规章、制度是否可行,是否有可操作性。

(2)在实施过程中,必须维护规章、制度的权威和尊严。规章、制度是理论的总结,是长期探索和实践的总结,是员工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要公正、公平、公开地实施规章制度,不搞特殊化,制度面前人人平等。

(3)规章制度贵在实行,必须严肃规章制度的实施。令行则治、则兴,令弛则乱、则衰。对任何不遵守制度的现象,必须要按制度的规定处理,制度才能落实,才能发挥和实现制度的作用。

(4)加强员工的制度学习,明确制度规定的要求,提高遵守制度的自觉性,增强按制度办事、按程序办事的意识。

(5)强化创新理念,防止制度僵化。制度要随社会的发展和情况的变化,实时修改和调整,以满足新形势、新情况的需要。

有理由相信,经过业内广大从业人员的努力,在不远的将来,中国剧场舞台机械和实施的管理水平必将极大提升,为演出安全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段慧文等. 舞台机械工程与舞台机械设计[M]. 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13.

[2] 王关义. 现代企业管理[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

[3] 罗建华,游金梅. 企业行政管理[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4] 黄渝祥等. 企业管理概论[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

[5] 段慧文. 剧场舞台及设施管理[J]. 演艺设备与科技,2008(6).

[6] 段慧文. 现代舞台机械的控制系统[J]. 演艺设备与科技,2005(4).

[7] WH/T27-2007《舞台机械 验收检测程序》

[8] WH/T28-2007《舞台机械 台上设备安全》

[9] WH/T35-2009《演出场馆设备技术术语 舞台机械》

[10] WH/T36-2009《舞台机械 台下设备安全要求》

[11] WH/T37-2009《舞台机械 操作与维修导则》

[12] WH/T59-2013《演出场馆设备技术术语 剧场》

[13] GB3935.1《标准化及相关领域的通用术语 第一部分 基本术语》

上一篇:康复理疗科实施方案下一篇:关于学生会部长的竞选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