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门小学教师读书活动计划

2024-06-03

徐门小学教师读书活动计划(精选5篇)

徐门小学教师读书活动计划 篇1

一、研究课堂教学,提升教学水平

我们认为教师专业成长的主阵地在于课堂,只有提高课堂教学水平,才能实现教师的专业发展。因此,我们鼓励教师研究课堂教学,参加教学展示活动。

1. 积极营造“沉潜教学实践”的研究氛围。

我们将研究的触角深入到每一位教师的课堂,关注“教学五环节”,努力提升教师课堂教学能力。在学校总课题的引领下,各教研组确立子课题,通过两种模式,提高教师专业水平。一是理论学习和专家引领→专题研讨和实践探索→教学反思和问题讨论;二是发现案例→交流案例→感悟案例→反思案例。我们通过教师和教师之间直接的课堂教学实践交流,通过专家前辈的个别指导,通过从实践到理论,再从理论到实践的反复循环,推进课堂教学研究的深入。

2. 举办“新颖杯”教学展示活动。

我校每学期进行有主题的“新颖杯”教学公开课展示活动,凸显教师分层:新教师考核课、教学新秀研究课、骨干教师示范课;加强组内教师备课、观课、评课,专家介入公开课的全过程,提升校本研修活动质量,使所有教师在这一活动中都能得到专业提升。

二、课题研究,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课题研究能力也是考量教师专业水平的指标之一。因此,我校积极倡导普通教师参与课题研究。我校以《初级中学农民工同住子女教育校本化实施的研究与实践》主课题研究为引领,积极构建子课题研究网络,从管理、途径、方法、评价等角度作深入探索,从而提高教师攻克课堂教学中重点、难点问题的能力。我校的中青年教师全部参与了课题研究,现已拥有7项区级立项课题,20项校级立项课题。这些子课题研究将涉及学校课程建设、德育、师资建设、学生评价等各方面,引导教师关注学生、聚焦课堂,使“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真正化为全校教师的共同追求。与此同时,通过课题研究与实践,也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了“适宜的”发展空间。

三、开展读书活动,提高理论素养

教师不读书是一件可怕的事。因此,引导教师读书成为学校师资建设的重要内容。

1. 开展读书活动

我校采取集中学习与个人自学相结合等形式,积极组织教师学习现代教育理论或与学科相关的专业书籍。每学期,我校集中为每个教师采购一本书籍,如《教师成为研究者》《教师的幸福人生与专业成长》等,要求精心研读,撰写读后感,做到读书与实践相结合,读书与反思相结合。我校为教师订阅多种教学报刊,并要求图书室每月将最新报刊及时送到教师手中,以丰厚教师的文化底蕴和专业素养。

2. 开设“教师论坛”,分享教学智慧

徐门小学教师读书活动计划 篇2

关键词:读书,“荐书寄语”青年读书活动,感悟

最近共青团河北省工委组织开展了“荐书寄语”青年读书活动。这是一件很有意义、很有价值的工作。就这个话题我想与青年朋友交流一下个人对读书学习的粗浅体会: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或者说为什么读书、读什么书和怎样读书。

为什么要读书, 或读书有什么用?因为读书好, 读书重要, 书籍作用巨大。高尔基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每一本书都是全人类精神劳动的结晶, 因为书就是人类通过集思广益, 再由个人写下的最精炼的语言。”“书是人类创造的最伟大的奇迹。它概括了世界生活得全部知识, 表现了世界理性成长的的全过程, 以及全球人民的文明史和全部经验——因而, 书籍是进一步发展人类精神力量的最有力的工具。”此外, 为数众多的杰出人物, 对书籍也有精彩的论述。克鲁普斯卡娅说:“书籍是交际、劳动和斗争的有力工具。它以人类生活和斗争的经验武装人们的头脑, 提高他们的水平, 增长他们的知识;人们借助这些知识, 能够驱使自然的力量服务于人类。”雨果说:“各种蠢事在每天阅读好书的影响下, 仿佛烤在火上的一样, 渐渐溶化。”赫尔岑说:“不去读书就没有真正的教养, 同时也不可能有什么鉴别力。”“别忘记, 读书是取得多方面知识的最重要的手段。”雅科夫列夫说:“书籍作为良师益友培养出的种种优秀品德是数也数不完的。”刘向说:“书犹药也, 善读之可以医愚。”莎士比亚说:“书籍是人类知识的总结。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 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力没有书籍, 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塔帕说:“良书即益友, 今明永如斯。”惠普尔说:“书籍是屹立在时间的汪洋大海中的灯塔。”马雅可夫斯基说:“知识是我们的导师, 书籍是我们的教师。”列宁说:“书籍是巨大的力量。由于革命, 对他的需要更显著地增长。”培根说:“知识就是力量。”“书籍是在时代波涛中航行的思想之船, 它小心翼翼地把珍贵的货物运送给一代又一代。”

以上这些杰出人物的论述, 从不同时代、不同角度论述了书籍的作用。

就一个人的知识而言, 是由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构成的。所谓直接经验, 就是自己亲身参加实践而得到的经验。所谓间接经验, 就是通过他人介绍或读书得到的经验。一个人生命有限、精力有限, 不可能事必躬亲, 所以许多知识大都来自间接经验。在这两种知识来源中, 间接经验得到的知识所含比重较大, 而且主要靠书本传播。比如, 我们的学校教育, 就主要是通过教材进行的。谁想有丰富的知识, 就要大量读书, 读的书越多, 知识也会越多, 力量就越强大。

读书学习对于我们增加知识、开阔眼界、增长才干、陶冶情操、愉悦身心、净化心灵、培养品德、促进工作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读书对于个人重要, 对于国家民族同样重要。一个人、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 如果失去了对读书、对知识的追求与渴望、热情与努力, 那么其前途将是渺茫的、悲惨的, 等待他的将是落后、受欺, 甚至是灾难。话说到这里, 我们也就进一步加深了对党中央号召全民学习、终身学习、建设学习型组织、学习型社会的重大意义的理解。

只要仔细观察杰出人物的生活, 不难发现读书对他们每一个人的发展起着重大的作用。譬如, 马克思、列宁、毛泽东、孙中山, 哪一个不是爱书如命, 博览群书, 终身与读书相伴。马克思的女儿曾问马克思, “你最喜欢做的事是什么?”马克思回答:“啃书本。”为写《资本论》, 他阅读的书籍多达1500本, 他有一个习惯, 看书时常情不自禁地用脚来回擦地, 长年累月把阅览室座位下坚硬的水泥地板磨出了一个坑, 人们称其为马克思光辉的“足迹”。列宁一生酷爱读书, 我们都记得《列宁在1918》电影中的一个镜头:遭特务暗杀受伤的列宁住院救治期间, 医生禁止列宁看书, 将床上、桌子上的书籍全部收走。医护人员刚转身离开, 列宁又从枕头底下拿出书本读起来。

孙中山说:“我一生的嗜好, 除了革命之外, 只有好读书, 我一天不读书, 就不能够生活。”毛泽东的一生与读书紧紧连在一起, 而且创造出了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洋为中用、外为中用、推陈出新;学以致用、经世致用等宝贵的读书经验。无论是艰苦卓绝的战争年代, 还是革命成功的生活相对安定的年代, 毛泽东始终与书籍形影不离。晚年的毛泽东身体衰老, 视力大减, 读书学习精神丝毫未减。在他心脏将要停止跳动的前几个小时, 还示意工作人员读鲁迅的书给他听, 脸上露出微微的笑容。带着最后的微笑, 毛泽东进入了弥留状态, 结束了他一生从未间断的读书生涯。

这是多么感人啊!列宁的夫人克鲁斯卡娅回忆列宁时说过:“在他从事的那种繁重的工作中, 图书给了他以帮助, 给了他知识, 这些知识使他出色地掌握了。否则, 他就不可能成为我们大家所知道的那个列宁了。”这些话, 用在马克思、毛泽东、孙中山等伟大人物身上同样贴切。如果不是读书学习, 他们的聪明才智就不会有如此充分的发挥, 也不会对人类社会作出如此巨大的贡献。从克鲁斯卡娅这段话中, 我们每个人都应当受到启发、激励和鞭策。

有的朋友可能认为, 社会发展到今天, 电影、电视、广播、网络, 知识的载体和传播渠道日益增多, 书籍变得不重要了。我们说, 尽管知识传播的渠道和手段大量增加, 但读书的功能不可替代, 读书学习是万万不可缺少的, 读书的魅力永远不会消失。

毫无疑问读书是如此重要。那么应该怎样读书呢?最主要的有六点:

一是要妥善处理好读书与工作, 读书与家务, 读书与交友, 读书与身心承受能力的关系, 把几者有机地统一起来, 互相促进, 相得益彰。

二是有选择、有计划、有目的。读书为什么, 大体可归为五种: (1) 为读书而读书, 空言无实, 把读书作为点缀、作为饰物, 不会用、不知用。 (2) 为升官发财, 出人头地, 推崇“万般皆下品, 唯有读书高”。“书中自有黄金屋, 书中自有颜如玉”, 比如严蒿、秦桧之流, 虽有学问, 但谋私误国, 危害百姓。 (3) 为个人进德修业, 只重视个人修为, 对为什么进德修养不甚明确, 一遇风浪, 立场不稳, 不敢担当, 往往成为风向派、骑墙派。 (4) 为了消遣或专为生活增加趣味性、知识性;为了消除疲劳, 调节精神而阅读文学艺术或其他知识书籍、报刊。 (5) 为了实践, 为有益于社会和人类。即为了认识世界, 改造世界, 包括改造自己。比如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为国家社会进步, 为实现共产主义美好理想而读书。

以上五种读书目的, 前两种不可取, 第三种、第四种可取其积极的部分, 摒弃消极的部分。唯有第五种最为圣洁, 最为崇高, 最符合中国与世界大多数人的利益。我们首先要端正读书的目的, 有了正确的读书目的, 还需要对书籍做出选择。大千世界多姿多彩, 人类历史悠久漫长, 科技发展日新月异, 各种书籍浩如烟海。所以必须学会择优汰劣的读书艺术, 根据本职工作和本身知识结构的需要, 进行纵深性、扩展性、创新性读书, “学以致用”应是择书而读的出发点。

另外, 就书的内容而言, 大多属进步的、健康的、有益的, 能教人认识世界的真知, 给人以奋发向上的力量。但也有一些坏书, 内容荒延、低级庸俗, 甚至反动, 如果不加注意, 读后往往濡染心灵, 败坏思想, 贻害无穷。青年朋友们应根据自己的文化知识结构及生活和工作需要, 精心选择一些适合自己需要的书籍来阅读。

读书要有正确目的、正确选择, 还需要有可行的计划。选定书目之后, 先读哪些, 后读哪些, 怎样读, 需要一个详细的计划, 然后逐步推进, 加以落实。

三是要持之以恒, 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读书学习, 贵在持久, 要善始善终, 坚持不懈, 不可浅尝轨止, 半途而废。特别是要抓住今天, 不等不拖。毛泽东说过:“读书治学没有什么捷径和不费力气的窍门, 就是一要珍惜时间, 二要勤奋刻苦, 饭可以不吃, 觉可以不睡, 书不可不读”。

四是要有钉子精神, 有挤劲和钻劲, 见缝插针, 积少成多, 学习借鉴古人欧阳修的“三上”、董遇的“三余”方法和鲁迅把别人喝咖啡聊天的时间用在读书上的精神, 日积月累, 必见成效。

五是读思结合, 学用结合, 学以致用。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这十分清楚地说明了读书与思考的关系。《弟子规》曰:“不力行, 但学文, 长浮华, 成何人!但力行, 不学文, 任己见, 昧理真。”这说明了读书与实践的关系。勤于思考、勤于实践, 勤做笔记, 勤作交流、勤作总结, 以读书促进工作, 丰富生活, 以工作和生活促进读书的深化。特别是各级组织也要加强对读书活动的指导, 发现和培养一批读书先进个人和组织, 及时交流推广他们的经验, 促进读书活动的发展和深化。

六是要去粗取精, 采优废劣。如同世界上有香花也有毒草一样, 书籍也有优劣好坏之分。即使是像中国的四大名著这样的名数、好书, 书中也难免有忠君、男尊女卑、迷信鬼神、轮回报应、歧视妇女、鄙视劳动等糟粕。所以读书一定要注意鉴别, 吸取精华, 摒弃糟粕。

读一本好书, 就像在与一位智者对话, 使我们受益无穷。我们读《论语》, 总会被孔子“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精神和循循善诱的丰富学识所折服;我们读《史记》等历史类书籍, 总会从众多的王朝更替, 众多历史人物沉浮中感受到社会历史的发展规律;读范仲淹的《岳阳楼记》等散文, 总被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先下之乐而乐”的高尚境界所感动, 读《正气歌》总被文天祥那“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凛然正气所震撼, 读方志敏《可爱的中国》总被作者那种对祖国无比深沉的感情感染, 被中国共产党人一心为国为民, 绝不谋取私利的崇高精神所感染;读《沁园春·雪》总会激起对祖国的壮丽河山的热爱、对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军队和人民大众产生巨大的信心;读《爱莲说》总被莲花“出淤泥而不染”的清高气节所感动, 并由此对廉洁清正的人民公仆生出无限敬仰;我们读励志类的书籍, 读立德修业类的书和名人史记, 读《弟子规》《三字经》总能激励自己的进取精神, 学到为人处世、创业建功的思路和方法;读哲学、自然科学、技术专业书籍, 总能对大千世界加深了解、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和具体技能。

总而言之, 读书有益心智、读书有益修身、读书有益励志、读书有益明理、读书有益求知、读书有益工作、读书有益我们建功立业。

青年时期是人精力最为旺盛、最为宝贵的黄金时期, 也是学习掌握知识、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珍惜时间, 抓紧读书学习, 对于青年本身的身心发展, 对于国家社会的进步, 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开展读书活动要注意解决三个问题 篇3

一、为什么读书?

亦即读书的目的是什么?一般来讲, 我们读书大致包括几个层次的目的:一是为了做好自己的工作。这与解决生存问题有关。二是为了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这与提高生活质量有关。三是为了国家、集体的发展。这与升华生命的意义有关。明确了读书的这些目的, 才有读书的自觉、自励, 才会坚持下去, 有不竭的动力, 不只是一时一事读书, 而是天天读书、终生读书, 活到老、学到老。这是现代社会对人们的基本要求, 特别是对一个干部、管理人员、工作人员的基本要求。否则就不能做好自己的工作, 生存问题、生活质量问题、生命的意义问题三个方面都会受到不利的影响。所以我们要坚定地树立起“认真读书学习”的意识, 自觉地、持之以恒地读书, 使读书成为我们人生的一种存在方式、一种必备的内容和乐趣所在。

二、读什么书?

有一位学者讲:一个人在不同的年龄阶段, 应当读不同类型的书。在青年时期, 要读几部大书, 如《资本论》、《国富论》、《史记》、《论语》、《资治通鉴》、革命史、党史等之类的书, 它有助于自己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荣辱观, 掌握正确的思想方法, 提高认识问题的能力。到了中年时期, 应该重点读一些专业方面的书, 主要是同自己从事的工作联系比较紧密的专业书, 这有利于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工作能力。到老年时期就可以读一点杂书, 古今中外、人文自然、哲学宗教、风俗习惯等等, 都可以读, 这有助于开阔自己的视野, 丰富自己的能力, 更上一层楼。因为这个时期人的阅历丰富了, 可以把这些杂七杂八的东西都消化了, 并且世界观、人生观也比较稳定了, 可以抵御其中的消极影响了。

当然这只是一家之言, 我们可以参考, 不一定要全部照搬。最根本的还是结合自己的工作来选择读什么书, 其次也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需要、情趣爱好去选择读什么书。一句话, 就是各取所需, 不要一概而论。

三、怎么读书?

我们组织员工读书, 要在三个层次上, 即知识、方法、视野这三个层次上都得到收获。为此就要研究怎么读书。对于这一点也是可以说各有自己的高招, 好比“八仙过海, 各显其能”, 不应一概而论。根据我的体会, 有以下几点需注意:

1、要有一定的数量。

没有数量, 就没有质量;量变才能引起质变。因此要尽可能地多读一些书, 在“多”的基础上再去求“精”, 在“量”的基础上再去求“质”。

2、要有较宽的内容。

既要从担任的工作出发去读书, 又要注意读书的内容要宽泛一些, 以专带博、以博助专, 不要偏执于狭窄的内容。特别中国古人讲“功夫在诗外”、“功夫在画外”的道理, 我们要重视吸取。内容宽泛, 综合素质就强一些, 内在的功力就好一些, 就能应对各种情况, 收到“兵来将挡, 水来土掩”的效果。

3、要有灵活的方法。

读书没有固定的方法, 要“因书而异”。有的书要从头读到尾, 有的书可以跳跃式地去读, 有的可以只读某一章节, 有的可以只读内容提要或目录, 有的甚至可以只读书名;有的要精读、反复读, 有的只用粗读、浅读即可。一切都应根据自己的需要去灵活的选择, 不要拘泥于一种方法。

4、要有具体的目的。

有学者讲做学问的一种方法, 是找一个较小的切入点作为具体目的去做, 然后围绕这个具体目的逐步去一圈一圈、一层一层地扩大、深入、提高。我们读书也应借鉴这种方法, 从一个具体问题开始, 去一个一个地读书, 积累起自己的知识体系, 而不要总是笼统的、空洞的、漫无目的地去读书。这样收获要大一些、提高要快一些、效果要好一些。

5、要有自己的思考。

古人讲“尽信书不如无书”, 没有自己的思考, 就没有自己的思想, 更不会有自己的发扬、创新。没有自己的思考, 还容易把书读歪, 使人走到邪路上去;或者把书读死, 成为书呆子, 就像鲁迅短篇小说《孔乙己》中的主人公孔乙己, 还有新近播放的电视连续剧《母亲, 母亲》中金国秀的父亲。

6、要有适当的记背。

就是要死记硬背一些内容, 特别是一个人的基本知识文化要求的东西, 必须死记硬背。不要当“电脑人”, 打开电脑什么都知道, 关上电脑什么都不记得。记背的内容, 就是知识的积淀, 它有利于我们的思考, 快速形成思路, 也有利于我们提高工作效率、办事效率。

7、要有不断的写作。

写作的过程, 就是积累的过程、提炼的过程、分析的过程、总结的过程、升华的过程。如果省略或忽略了这种过程, 读书就可能是“边读边丢”, 读到后来收获不多。

8、要有经常的交流。

读书的交流, 一是同作者交流, 一是同其他人交流。交流就是共享, 可以放大读书的效果, 碰撞出新的火花, 收到“闭门读书”不能收到的效果。交流的方式可以不拘一种, 两个人、几个人、一群人都可以, 口头的、网上的、书面的也可以。开个交流会, 也是一种好的方式, 可以经常开展而且尽量随意一些, 不要太拘谨。同时交流还要提倡畅所欲言、平等包容, 不一定非要说得对、说得系统, 也不一定非要同意别人的观点。否则就发挥不出交流的最好效果。

9、要有使用的实践。

徐门小学教师读书活动计划 篇4

一、图书馆的读者活动的含义

对于读者活动这一项目, 我国似乎并没有官方的含义解释, 因此市民大众对于读者活动这一词汇虽然耳熟能详, 但却没有深刻了解。笔者就这个问题, 在城市中展开调查, 并进行资料总结后得出结论:市民们普通认为读书活动就是一项由图书馆举办的活动, 目的是为了在市民中形成反响, 让市民参与读书交流活动;还有部分市民认为这只是图书馆为了宣传自身建设而设置的活动, 对市民来说并无实际意义。

针对调查中市民们对读者活动的含义解析, 笔者认为这其中不乏一部分市民对读书活动作出了合乎常理的解释, 但也有部分市民由于对读书活动的不了解而误认为这项活动只是宣传图书馆建设的活动。笔者就自己多年的工作经验对读者活动进行含义概括, 可以这样说, 读者活动是一种由一个区域的图书馆针对该区域内人们实际生活状况和实际读书情况进行主题设定, 以口头交流、书面交流等方式开展一系列的读者交流活动, 也是以宣传读书、引导人们读书、娱乐读书为目的的一项为读者提供服务的活动。

二、图书馆开展读者活动的意义分析

(一) 图书馆具有传播文化的服务性质

图书馆是一个区域内为传播文化、为人们提供文化服务的场所, 对于图书馆来说, 日常工作一般包括了对图书进行采购、整理编目、存放保管、协助人们进行书籍文献借阅, 且这一系列活动归根到底就是在为人们提供服务, 且是针对文化传播和文化建设而设定的。图书馆始终在充当一场文化传播中资料收集者和文化传播者的角色, 如果图书馆能够较好地完成其服务工作, 就能够顺利地将文化传播给人们, 协助完成文化和人类的交接, 形成桥梁架设的功能。因此, 图书馆为传播文化而举办读者活动是一方面正是出于图书馆的独特服务性质, 是为人们提供一个文化知识交流的平台, 也是一个能够促使人们多读书的活动。

(二) 图书馆独特的社会职能

国际图书馆联合会将当代图书馆的社会职能定位在以下四点:第一, 就是对人类丰富的文化遗产进行集成和储存, 这也是图书馆通过广泛收集书籍和文献所完成的社会职能;另外, 通过举办读者活动, 图书馆还能够收集到更多不同类型的书籍以完善对人类文化遗产进行保存的工作。第二, 在社会中开展对人们的读书教育, 读书始终是明智的做法, 图书馆有这项职能来对人们进行读书教育, 而读书活动也是秉着督促人们多读书多学习的目的来开展建设的。第三, 对当下文化和科学等进行情报传播, 这对图书馆来说, 开展读者活动无疑为极佳的选择。通过读者活动, 能够有统一途径为人们传达当下国内外先进的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 让世界形成一个更小的圈, 每个人都能了解到世界另外一个角落所发生的时事。第四, 对有限的智力资源进行无限的挖掘和开发, 此处所讲的智力资源就是指人们对于知识和文化的储存和运用, 其具体体现就如在读者活动交流过程中, 读者之间能够互相进行意见交换, 在智力资源相互摩擦的过程中产生文明火花, 为图书馆的文化建设还能产生促进作用。

(三) 读者的需求促进活动举办

自古以来, 读书学习就是一种值得赞颂的行为, 在当代同样如此。当前人们生活质量不断提高, 一部分市民整天忙碌于工作和生活中, 极少有时间进行读书阅读, 而另外有相当一部分市民仍然坚持在百忙之中不断读书, 通过阅读获取智慧提升。这些市民乐于读书, 乐于参与, 他们往往能够在图书馆举办的活动中收获自己所需要的知识和财富。图书馆会定期举办一些读书讲座、演讲或者报告会等, 而且内容往往是积极向上、以当代社会发展为背景, 结合该区域内的风土人情等进行活动内容建设, 这会更能够保障满足读者的读书需求, 读者活动正是图书馆创建的一项优秀活动。

三、当前我国图书馆举办读者活动的情况分析

针对我国图书馆举行读者活动的情况, 笔者进行了相关资料查阅, 并总结出以下几点:第一, 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图书馆都能够相应国家建设文化强国的政策呼吁, 加大对读者活动的重视力度, 积极举办读者活动;第二, 少数图书馆已经将举办读者活动列为图书馆提供服务的重要途径, 定期举办不同类型的读书活动, 并在当地形成极大的影响;第三, 在一些较为偏僻的区域, 图书馆建设尚未完善, 未能举办较为正规的读者活动, 虽然未对当地产生影响, 但已有进行雏形构建, 工作有待提升。

四、几种主题式读者活动模式介绍

在许多城市中图书馆举办读者活动时趋于对形式多样化进行构思和建设, 但是却往往容易忽略了读者的感受。笔者通过调查总结后发现, 不同人群都希望能够举办具有符合不同读书层次、不同文化范畴、不同专业领域等的读者活动。不仅成年人对图书馆的读者活动持有高度热情, 少儿读者同样热情高涨, 因此, 笔者接下来将重点介绍几种不同主题的读者活动, 希望能够为其他图书馆提供读者活动模式创办的意见。

(一) 少儿读者活动模式

少儿读者是公共图书馆中不可忽视的一个读者团体, 总能看到少儿家长带着青少年儿童到图书馆中进行书籍阅读, 大部分公共图书馆都有专门的少儿图书阅览室, 为少儿提供适合他们年龄阅读的书籍。这是因为青少年儿童往往生活环境较为简单, 每天有较多的时间能够开展图书阅读活动, 而且青少年儿童正处于人生知识积累的初级阶段, 不仅对各类少儿书刊的阅读兴趣极强, 他们的学习能力也很强, 家长往往也会选择让青少年儿童多进行书籍阅读。因此, 图书馆应当举办为少儿服务的读者活动, 形式和内容设置就应当较为简易。

笔者建议图书馆在开展少儿读者活动时为了保持现场秩序应当对参与人数进行限制, 例如一次不超过30人, 为了让更多少儿可以参与其中, 可以分期多次举办不同少儿感兴趣的主题的少儿读者活动, 还可以选择一些针对当前存在问题进行教育的主题进行读者活动举办。例如针对当前攀比现象横流社会, 学生在学校中也会形成一种攀比风, 图书馆可以设定一个主题针对这个现象在青少年儿童中进行教育, 利用一些书籍中的人物、动物故事让青少年儿童在感兴趣的范围内更加容易接受这些思想。又如可以就“童话故事”这一主题在少儿中进行读者活动交流, 让少儿们事先准备自己的童话故事书, 并到现场时进行故事讲述和书籍互换, 这样既能够促进少儿之间进行交流, 还能帮助少儿锻炼胆识和语言表达能力, 一举多得。

(二) 网络读者活动模式

网络读者活动是在新媒体时代到来后才出现的读者活动模式, 这种读者活动模式是通过计算机网络交流的方式让人们能够随时随地更为便捷地进行读书活动交流。这种读者活动模式的对象没有限制, 所有人群都能在网络平台上进行交流, 这种模式往往在年轻人中最为流行。

图书馆可以在官方网站上设置一个沟通平台, 让人们可以根据主题进行言论发表, 在这个过程中, 人们不仅会收获知识, 往往还能交到能够达成共识的书友。图书馆在开展网络读者活动时应注意要对活动平台进行文明管理, 例如要求登陆者进行账号注册, 如果出现不良言论者应当受到权力限制, 制定如“一旦发现有人发表不良言论对他人造成人身攻击和伤害者, 禁言五天”等的规定, 并设置专门的管理人员进行工作管理。

图书馆还可以通过开设官方微博, 让所有人都能够通过开放的平台来进行交流。图书馆可以设置专门的人员进行话题收集, 每天在微博上进行话题更新, 感兴趣的人可以针对一个话题进行交流, 往往地处同一个地区的人们在语言沟通上较为方便, 且人文思想等较为接近, 沟通思维不会出现太大差异。

(三) 假期读者活动模式

假期读者活动模式的建立初衷主要是由于在城市内会有许多外来打工和学习的人员, 这些流动人员在一些短期节假日里既不用上班上学, 还会由于各种原因未能回到自己的家乡, 而在霓虹灯四起的城市中容易感到空虚。图书馆在节日里举办读者活动主要可以根据这些流动人员的日常生活特点进行主题设置, 让他们在工作和学习的城市中寻找到第二个家乡的感觉。

图书馆可以通过网络宣传让这些流动人员了解到所在城市的图书馆即将在假期里举行假期读者活动, 并告知主题, 还应鼓励人们能够积极参与其中。例如图书馆可以将主题设定为“漂泊的生活”, 因为根据心理学理论研究认为人们往往会根据自己的实际处境选择相应的歌曲和书籍等进行了解, 以求寻找到心灵的慰藉。因此这一主题的设置无疑能够为这群城市建设者提供心灵共鸣的感觉, 在书籍交流活动中人们还可以交到朋友。

五、总结

就我国当前各区域的图书馆开展读者活动的情况来看, 我国的全民读书热潮正在一潮潮掀起, 这对我国全民读书氛围的培养具有极大的意义。图书馆应当在定期开展读者活动的基础上不断寻求创新, 为不同人群量身定做属于他们的读者活动, 让所有人群都能参与其中, 找到属于自己的读书天地, 交到相同读书爱好的朋友。

参考文献

[1]数字图书馆的建设与发展[N].文汇报, 2012-07-30 (00D) .

[2]吴少敏.中国图书馆年会今日东莞盛大开幕[N].南方日报, 2012-11-22 (A04) .

[3]周立文, 杜羽.2012年中国图书馆年会开幕[N].光明日报, 2012-11-23 (004) .

[4]王世伟.上海城市图书馆发展的过去, 现在与未来[N].东方早报, 2012-11-13 (010) .

[5]丁艳红.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意义[N].中国图书商报, 2012-11-02 (015) .

林清玄认为读书要有计划地读 篇5

羊城晚报消息,前不久,台湾著名作家林清玄在南国书香节与读者“读书、读心、读世界”。他向羊城晚报记者表示,阅读和写作已成为自己每日生活的一部分。他建议,年轻人应有计划地去读书,且读书要先杂而后精。“我从小就立志成为作家,希望写出感动人心的作品,但我的父母觉得不可能,因为我生活的地方300多年就没出过作家。”已有200本著作的林清玄向读者道出自己幼时的写作梦。林清玄说,为了能成为作家,小学一年级时他就制定了一系列读书计划,要求不仅比别人读更多书,写更多东西,还要更努力地观察整个世界。“那时要求自己每天都要读书、写作, 对于碰到的美句、美好的故事题材,我都会深深地记在脑海里。”小学六年级时,林清玄已遍读中华名著以及《莎士比亚全集》和《诺贝尔文学奖全集》,初、高中时更是将学校图书馆所有馆藏书籍阅完。到底该怎么读书?林清玄说,读书其实不能乱读,而是要有计划地读,且要读经典名著。

上一篇:笔端生花读后感作文500字下一篇:教研活动经验交流发言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