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下期综合实践学科教学计划

2024-10-19

初一下期综合实践学科教学计划(精选14篇)

初一下期综合实践学科教学计划 篇1

重庆市木洞中学2010—2011学年下期

2013级1-8 班 综合实践活动 教学计划

制订人:

于思考、敢于创新,但学了后面的知识往往会忽视了前面的,不能有效地将所学知识综合运用起来,况且,学生中认知层次差异较为明显,上机操作能力差异也较大,应注意在实施教学过程中,在学习任务的设计上紧扣教学目标,既注重知识技能的基础性,又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考虑到知识技能的适当拓展,促成每个学生学习情绪的高涨。

三单元为折中学发明。初中综合实践活动,听起来给人的感觉与科学多有联系。但更重在思维的开放。和其它科目不同,本科目要同学们尽可能的放开思想,在大千世界,芸芸众生中思想各类问题。以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精神,围绕学校素质教育的目标,着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初中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像本学期,对生命,对人生的认识,对一个人的一生,对一家一国都是非常重要的,让孩子们能从小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对他们的终生发展非常重要,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们将来人生的高度和广度。

认识与体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修改品质。具体如下:

自理能力、交往协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实践能力以及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索、实验实证的方法;获得亲身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

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

注:

1、教学计划基本内容:学生基本情况分析、教材分析、教学总体目标、教学措施或教改方案、课时安排(进度)等,要有指导性。

2、教学计划于开学后的第二周内拟定好并上交教研组长,然后由教研组长上交教科室。

开展活动的一般步骤是怎样的。

炼综合能力。

合实践个人成长档案。的困难及解决办法,并指导后阶段的活动。

1小节分两课时,第2小节分4课时,第3小节分2课时。

初一下期综合实践学科教学计划 篇2

一、创设教学情境, 激发学生道德、法律意识的整合。

思想品德课教学要倡导开放互动的教学方式, 促进各项教学活动走进学生心灵的理念已经成为共识。 道德教育让大家理性地看待问题, 让人们知道怎样做是对的, 让人们心甘情愿地乐意这么做, 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就可以创设适于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情境, 集中学生的有意注意, 让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探寻的动力, 从而使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教学, 强化教学效果。 以八年级《保护环境》的教学为例, 其出发点是为教育学生保护环境, 树立环保观念。 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 我们发现, 学生也许知道环境正受到严重污染, 但并没有切肤之痛, 对于环境污染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和长远影响没有深切的认识。因此, 在导入时我用多媒体播放:“森林大肆砍伐;污水排放, 河水变质, 鱼儿死亡;不可分解塑料袋漫天飞舞……”随着画面的切换, 学生直观地认识到环境污染的严重及其可怕的后果, 保护环境的意识自然就得以树立, 开始思考如何面对和解决这一问题。 通过创设教学情境, 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得到激发, 从而实现教学与道德、法律意识的整合。

二、引进时代活水, 巧用新闻素材与国情意识的整合。

生活是最好的老师, 今天信息社会所发生的一切都可能成为思品课堂教学最好的素材。 要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 仅靠划划读读背背是不行的。 学习范围必须扩大到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等领域, 这样课堂内容才会丰富, 学生才会爱听。 当然, 开展时事政治教育, 不是教师或学生单纯地进行新闻发布, 而是要结合“新闻评说”之类的活动, 通过让学生评论的方式, 培养学生借助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平时, 我坚持收看电视新闻, 并订阅《时事》等报纸杂志, 并把资料摘录下来用于教学。 课上我把社会热点和教材有机结合, 运用理论分析材料或通过分析材料归纳出理论观点。 如每年的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晚会刚过, 我就把那一段段感人肺腑、催人泪下的真情故事讲给学生听, 并将其与所学的一些观点联系起来, 如党的性质、宗旨、践行科学发展观、承担责任等, 使学生懂得要自立自强, 要有责任感, 要把祖国、人民装在心中, 要加强教学内容与国情的整合。

三、建立正确的学生观, 唤醒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

学生作为思想品德课堂的主体, 这一特殊地位的树立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各种方式不断强化。 然而, 教师对此较多地停留在经验层面的理解上, 缺乏深刻的理性认识, 从而影响实现效果。 因此, 我们在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体现的条件下, 在课堂教学中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讲, 如果你按着鸡脖子给它喂米, 它乱挣乱叫也不会吃, 那只能“灌”。 如果你松开鸡, 它就会自己主动吃米。 课堂教学如同喂鸡, 方式不同, 效果也不一样。 学生应该自主认识、理解, 而不应该由教师越俎代庖。 尽管有些教师在45分钟内分秒必争, 力图把课讲足讲透, 深入浅出, 但效果总不理想。 人们说:“施教之功, 贵在引导, 妙在开窍。”要做到这一点, 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改变“满堂灌”现象, 把学生的潜能尽可能地挖掘出来, 让学生主动介入学习, 充分发挥自身的能动性, 促进知识能力的发展, 达到教育的目的。 如教师可以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将收集的素材编辑成融汇在图文等诸多因素的课件, 让学生在适宜的情境中, 去感受, 去收获, 有效地调动学生的主体性。以《学会调控情绪》这节课为例, 教学难点是“情绪表达需考虑他人感受”, 对于才从小学毕业而进入初中的初一学生来说, 年龄和生活经验的不足, 使他们根本无法深刻认识这一问题。 于是我给学生播放了一段有关情绪发泄的动画, 在这一动画中, 主人公发泄情绪的方式是不合适的, 对旁人产生不好的影响。动画的生动、有趣性, 使学生在一片快乐的气氛中懂得道理, 加深印象, 取得不错的效果。动画的运用很好地使教学难点突破变得容易, 也合理实现了教学的整合。

四、借助情境体验, 实现学生自我教育的整合。

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之中, 面对真实的事例, 获得切实的感受, 从而激起他们思想上的认同, 引发情感需求, 实现自我教育。 在思想品德教学中, 借助情境体验, 让学生借助对比等途径, 得到道德情感上的认同, 并以此为基础, 形成思想的提升。 如在八年级《磨砺坚强的意志品质》一课中, 我首先让学生观看了春晚上的“千手观音”这个节目, 让学生了解残疾人, 认识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 引起学生的尊敬之情。 之后我用三个场景让学生体验残疾人的生活。 第一个情景是蒙住眼睛, 从座位走到指定的地方;第二个情景是让学生用聋哑人的方式表达我写在黑板上的一件事;第三个情景让学生用一只手穿衣服, 体验断肢者的生活。 最后, 让学生说说经过这些场景体验后, 自己的感受。 学生纷纷表示, 体验到残疾人的痛苦和种种的艰辛, 认识到残疾人顽强生活的不易和坚持下来的可贵。 这样学生就产生道德情感上的提升, 不但学会同情残疾人, 而且从心里开始尊重他们, 理解他们, 并愿意帮助他们。 残疾人的苦痛, 作为正常人的我们是没有切实体会的, 甚至有些人还会去嘲弄、去挖苦。 所以, 我又创设了这样的生活情境:在课桌上放支笔, 再放些其他的杂物, 让学生蒙上眼睛, 从教室外面独自进来取笔, 一路上当然还设置了许多阻碍, 然后这个学生在同学的帮助下成功取回笔。 接着, 我让蒙眼取笔的学生谈谈取笔过程中的感受。 这让学生亲身感受到残疾人在生活中遇到的困难, 也体会到他们在遇到困难时, 渴望得到他人帮助的那种心理。 当学生的情感积累到一定的程度时, 教师要引导他们抒发心中的情感, 让学生通过情感的抒发, 将其内在的情感因素、自我发展的需要被充分调动起来, 从而实现学校、社会生活与自我教育的整合。

初一下期综合实践学科教学计划 篇3

关键词:综合实践;教学;策略

一直以来,“综合实践活动”这门功课,在小学生看来,是一门无关紧要的课程,学生对该功课的“认可度”与语文、数学、英语等科目相比相差甚远。在教学中,一部分任课教师本人也似乎“失去信心”,教的劲头不足。

其实,这种想法和做法都是错误的。怎样让学生喜欢学习这门功课?如何提高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教学效率、切实打造高效课堂呢?

任何一门功课的教学,都离不开教学方法、教学策略、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创新,综合实践活动课也不例外。历经几年来的教改实践,经过不断探索与尝试,我尝试运用了“激趣、精讲、探究、实践”四环节的教学策略。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其实是意在告诉人们,无论做某一件事情或者学习某一方面的知识,如果一旦对这件事或这个学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以更加主动、自主的心态兴趣盎然地去探索、去实践、去创新,从而极大地提高学习效率,大幅度地提升学习成绩。由此可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何等重要!

其实,任课教师也应该抛开教学此学科的“自卑感”,不要错误地认为综合实践活动课是什么“副科”“小科”,而应该主动地建立自信,紧紧抓住学生对这门功课的“新鲜感”,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渐渐地认同并喜欢这门功课。教学中,可以采取如下的一些策略。

1.故事引导策略

如,在教学《有趣的燃料》时,可以通过向学生讲“原始人用木头取火”及“明代火器神火飞鸭”等故事,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问题探究策略

通过提出一些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引起学生深入思考,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对知识的探究中来。如,在教学《远离噪声》时,可以对小朋友们提出这样的问题:“当听到汽车的啸叫声时,人们往往会不自觉地用手捂住耳朵,这是为什么?”以此开展探究学习。

3.语言激励策略

教师以颇具感染力的语言,吸引学生认真听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对问题进行深入的思索。

二、以掌握知识为基础——精讲

对于综合实践活动课,传授知识与培养技能是两大教学目标,实现这两个目标必须以掌握知识为基础,向学生讲透知识的内涵。

这里所提及的“精讲”,绝不是陈旧的“满堂灌”,而是“抓关键”“讲重点”,化学生腹中之“疑”,解学生心中之“惑”,让学生在破解一个个疑团的过程中,收获求知的喜悦。

如,在教学《制作电子报刊》时,必须对学生讲解其制作流程,让学生掌握封面设计、刊首语的设计、目录页的设计及版式设计与底色等知识,学生不掌握这些知识,是无法完成操作的。

三、以操作为根本——实践

综合实践活动,顾名思义,是以实践活动为主的一门课程,没有学生的亲身实践,教师讲授再多的知识也无济于事。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上,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是技能培养的主要方面。所以,学生的实践活动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学习的根本。

学生的实践活动要做到三个“结合”:

1.讲授与操作相结合

教师的讲授要以学生掌握知识、提高技能为目的,只有学生明确了本节课的知识点,才能开展有效的实践活动,所以,讲授与操作密不可分。

2.思考与实践相结合

任何学习活动都离不开主动思考,学生的实践活动更要以积极的思考为前提,要做到:在实践中思考,在思考中实践;以实践促进思考,以思考指导实践。

3.课内与课外相结合

课内的实践活动固然重要,但课外的实践活动也不可忽视。如,在学习《制作表格作品》时,需要学生在Word中手工绘制表格,而各校的条件不同,有的学校不可能满足学生人手一部电脑,若使学生熟练操作,教师就必须布置一项家庭作业,让学生利用家里的电脑进行操作。另外,尽管学生在课内完成了操作,但不通过课外训练,也难以熟练地掌握知识、形成技能。

四、以生成为目标——交流

学生的实践活动,常常具有如下特点:(1)盲目性。(2)随意性。(3)低效率。基于此,实践活动的交流反馈就更凸显其重要性。

1.及时而有效的交流,利于订正学生错误的操作

2.及时而有效的交流,利于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

3.及时而有效的交流,利于学生新知的有效生成

综上,激趣、精讲、探究、实践四个环节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缺一不可,且“激趣、精讲、实践”都为知识的“生成”而存在。在这四个环节中,激趣是前提,精讲是关键,实践为根本,探究促生成。实践表明:有兴趣的课堂才有生机,有生成的课堂才有生命。

参考文献:

初一下期年级组工作计划 篇4

一、年级工作目标

本学期初一年级组将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学校新学期工作计划,紧密配合教导处,德育处,团总支进一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全体学生的全面素质。以开展多种形式、多功能的主题班会及各项活动为教育载体,以建设一支战斗力强、团结合作的班主任队伍为主要手段,以如何促进学生形成文明规范的行为习惯和良好学习习惯为教育主攻方向,进一步加强教育教学常规管理,为即将进入初二年级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主要工作及措施

1.根据学校工作计划,要努力做好“两个重点”工作。本学期初一班级的工作重点就是培养和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各班级要采用主题班会、演讲、黑板报等形式,积极推进这“两个重点”的宣传教育。

2.抓好班主任队伍的建议,认真组织班主任进一步学习“班主任工作职责”,加强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加强对班主任工作的考核,力求公正客观,体现每个班主任的劳动成果。

3.抓好全员德育工作队伍的建设,组织任课老师进一步学习“任课教师岗位职责”加强任课教师的责任心,使每个人都教好课,育好人。

4.开学初,班主任、科任老师要认真详细做好本班、本学科的学生状况分析,并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班级计划、教学计划。特别是对学困生和问题学生要措施到学生、教师。并及时对家长做好反馈工作。

5.完善老师、学生、家长三位一体的教育教学体系,做到老师、学生、家长的协调互动。充分利用家校联系,进一步调动引导家长参加教育、教学的积极性。

三、具体工作表

二月份:新学期开学,注册;开展文明礼貌教育;结合当前实际通过报纸、黑板报、广播等教育学生进行卫生、防病等活动。联系学校的实际,进行安全教育,进行爱校、爱班等教育;强调、《日常行为规范》及其他学校有关的制度和班规;开展帮学活动。

三月份:结合“学雷锋、做好事”等活动,对学生进行共产主义等思想教育,以增强学生爱心、奉献精神;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结合“清明节”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四月份:进行各学科的学习专题教育,指导学生不偏科。结合科目实际,讲究学习方法,端正学习态度,认真学习,努力向上,好好复习考好期中考试,进行期中质量检测。

五月份:结合“五.一”和“五.四”的节日,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主义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五.一”长假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等。根据学生实际,进行组织纪律及安全教育,教育学生不迟到、不早退,积极复习、按时交作业等。迎“五四”青年节黑板报评比,《我们的节日》读书活动演讲比赛。

初一下期思想政治教学计划安 篇5

工作计划

安金霞 2013-9-1

七年级政治教学计划

针对初一年级的特点和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在初一全体政治教师的积极参与下,认真研究,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为发展学生为先导,培养学生兴趣,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意识,做一名对社会有用的人.本学期统一备课,统一组织研讨,形成共识,把初一思想政治教学质量提高,现拟出具体计划:

一 学生情况的分析

初一学生通过一学期的学习,对政治思想课有了初步的认识,对思想政治内容也不在陌生,但是初一学生在理解上有一定的难度,接受起来有困难,虽然内容也接近中学生的生活,就发生在我们的身边,但无法与我们的生活相联系不能很好的运用到生活中.但学生学习的热情高..二 教材分析

初一思想政治(下)主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健康品德,内容就在我们的生活中,让学生感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如何去认识的性格,做一个意志坚强的中学生,怎样对待友情,增强自己的交际能力等,教材里面的内容就是我们生活.这是初一思想政治课教学的优势.三 教学目的

通过师生共同努力合作学习,尊重学生的差异,培育学生主动学习,有目的的学习,教会学生能运用我们所学的知识来处理生活问题,形成愉快教学和愉快学习,让学生感到我们的思想政治对我们的生活有意义.四、教学进度

时间 内容

第一周 第一课第一框

第二周 第一课第二框

第三周 第二课第一、二框

第四周 第三课第一框

第五周 第二框

第六周 第三框 第七周 第四课第一框

第八周 第二框

第九周 第三框

●第十周 复习迎考

第十一周 期中考试

第十二周 第五课第一、二框

第十三周第十四周第十五周第十六周第十七周第十八周第十九周●第二十周 第三框

第六课第一、二框 第七课第一框 第二框

美术与历史学科综合实践教学设计 篇6

感受中国古代宏伟的雕塑群

——秦始皇陵兵马俑与霍去病墓石雕群教案

学院:美术学院 姓名:梅素烽 学号:40923005 学科:美术学

人民美术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11课 《感受中国古代宏伟的雕塑群》教案——秦始皇陵兵马俑、霍去病墓石雕群与历史学科综合课程教学设计

一、课题

秦始皇陵兵马俑、霍去病墓石雕群与历史学科综合课程教学

二、授课班级

三、教学时间 半课时

四、学生分析

高中一年级学生,经过之前的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美术基础知识,掌握了一定的美术欣赏能力,有一定的分析以及总结归纳能力,但是对抽象概念的理解可能还是会有困难。

五、教学方法

讲授法、欣赏法、讨论法、启发、诱导

六、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理解雕塑作品所运用的表现手法与绘画语言;

2、让学生掌握雕塑作品与封建王朝之间的联系。

3、让学生了解秦始皇陵兵马俑与霍去病墓石雕群艺术特点,提高欣赏古代雕塑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方法来学习雕塑知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归纳整理、寻找规律的学习能力,并掌握科学的记忆方法、分析方法与鉴赏能力。

2、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对知识形成规律性认识的能力,在课堂练习中培养巩固学生理解和认识雕塑作品与时代背景之间的联系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在学习秦始皇陵兵马俑与霍去病墓石雕群知识中,对学生进行实事求是,尊重科学,依靠科学的教育;

2、形成从现象到本质,感性到理性的认识方法;

3、提高艺术素养的感知能力,激励学生热爱民族传统文化艺术,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

七、教学重难点

重点:让学生了解秦始皇兵马俑和霍去病墓前石雕群出现的历史背景及艺术特征。

难点:比较秦始皇兵马俑和霍去病墓前石雕异同点,欣赏评价优秀代表作品。

八、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投影仪

九、教学过程及设计意图

1、设计情景,激情导入

我们走进城市,经常能够见到一些不同的雕塑。那么,在古代,中国有哪些举世闻名的雕塑呢,这些雕塑在古代起着什么样的作用呢,这些雕塑作品又有怎样的历史背景?下面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来观看一段简短的视频。

师:在这段视频中我们看到了哪些雕塑作品? 生:(学生积极发言)兵马俑、石马、卧马······ 师:那么这些作品又是什么时期的呢? 生:秦、汉···

师:这些作品在古代属于什么类型的雕塑作品呢?是陵墓雕塑还是宗教雕塑?

生:陵墓雕塑

师:嗯,大家回答的非常好,同学们都很聪明,知识面很广,老师很高兴。

2、观察分析,合作探究

(1)秦始皇陵兵马俑

下面大家来观看一段视频

师:讲解兵马俑雕塑群的时代背景、相关历史、塑像时期、地理位置等

问:通过视频欣赏和老师讲解大家发现秦王朝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主要都有哪些作为?

提示:政治方面:统一六国(齐、楚、燕、韩、赵、魏)···

经济方面:统一货币、商鞅变法···

文化方面:统一文字、统一度量衡、焚书抗儒···

师:大家回答好非常好。了解完秦朝的历史之后,大家来欣赏一些图片。

问:在图片中我们感受到了秦朝军事的浩大,军人的英姿,欣赏完图片之后大家发现兵马俑的特点有哪些?

提示:塑像对象、规模、面部表情、神态、类型多样(军士俑、立射俑、跪射俑、武士俑、军史俑、驭手俑、高级军史俑、铜马车、)

问:秦俑彩绘有什么特点?

提示:有哪些颜色?(红、绿、蓝、黄、紫、褐、白、黑八种颜色。如果加上深浅浓淡不同如:朱红、粉红、枣红色、中黄、粉紫、粉绿等其颜色就不下几十种了)。

问:兵马俑的艺术手法(艺术风格)是什么?

提示:写实、写意、抽象还是具象?秦俑的脸型、身材、表情、眉毛、眼睛和年龄都有不同之处。秦俑大部分手执青铜兵器,有弓、弩、箭镞、铍、矛、戈、殳、剑、弯刀和钺。工匠们用写实的艺术手法把它们表现得十分逼真,在这个庞大的秦俑群体中包容着许多显然不同的个体,使整个群体更显得活跃、真实、富有生气。纵观这千百个将士俑,其雕塑艺术成就完全达到了一种完美的高度。无论是千百个形神兼备的官兵形象,还是那一匹匹栩栩如生的战马塑造都不是机械的模仿,而是着力显现它们“内在的生气、动力、情感灵魂、风骨和精神。”绝大部分陶俑形象都充满了个性特征,显得逼真,自然而富有生气。有的头挽发髻,身穿战袍,足登短靴,手持弓弩,似为冲锋陷阵的锐士;有的免盔束发,外披铠甲,手持弓弩,背负铜镞,似为机智善射的弓箭手;有的头戴软帽,穿袍着甲,足登方口浅履,手持长铍,似为短兵相接的甲士。还有的身穿胡服,外着铠甲,头带软帽,跨马提弓的骑士;有头带长冠,两臂前伸,双手握髻,技术熟练的御手;有头戴长冠,穿战袍,着长甲,手执无钩的下级指挥官;有头戴鶡冠,身着彩色鱼鳞甲,双手扶剑,气度非凡的将军。这栩栩如生的千百个官兵形象,尤其在神态、个性的刻画方面,显得逼真、自然,而富有生气。如将军俑的形象:身材魁梧,身着双重短褐,外披彩色鱼鳞甲,头带双卷尾长冠,昂首挺胸,巍然伫立,有非凡的神态和威严的魅力。一般战士的神态:有的嘴唇努起胡角反卷,内心似聚结着怒气;有的立眉圆眼,眉间的肌肉拧成疙瘩,似有超人的大勇;有的浓眉大眼,阔口厚唇,性格憨厚纯朴;有的舒眉秀 眼,头微低垂,性格文雅;有的侧目凝神,机警敏锐;有的垂着首,似乎若有所思。

生:写实、具象。威武、庄严、浩大、神采飞扬、活灵活现、每一尊都有着不同的特征······ 小结:品味兵马俑:

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上是中国最大的古代军事博物馆,整体风格浑厚、健壮、洗练。如果仔细观察,脸型、发型、体态、神韵均有差异:陶马有的双耳竖立,有的张嘴嘶鸣,有的闭嘴静立。所有这些秦始皇兵马俑都富有感染人的艺术魅力。

(2)霍去病墓石雕群

1、霍去病墓石雕群的时代背景 师:下面我来给大家讲一位少年将军的故事【元朔六年(公元前123年),十七岁的他被汉武帝任为骠姚校尉,随卫青击匈奴于漠南(今蒙古高原大沙漠以南),以800人歼2028人,俘获匈奴的相国和当户,并杀死匈奴单于祖父一个辈分的若侯产和季父,勇冠三军,受封冠军侯。元狩二年(前121年)春,汉武帝任命十九岁的他为骠骑将军。于春、夏两次率兵出击占据河西(今河西走廊及湟水流域)地区的匈奴部,歼4万余人。俘虏匈奴王5人及王母、单于阏氏、王子、相国、将军等120多人,降服匈奴浑邪王及部众4万人,全部占领河西走廊。匈奴为此悲歌:“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妇无颜色。” 同年秋,奉命迎接率众降汉的匈奴浑邪王,在部分降众变乱的紧急关头,率部驰入匈奴军中,斩杀变乱者,稳定了局势,浑邪王得以率4万余众归汉。从此,汉朝控制了河西地区,打通了西域道路。元狩四年(前119年)春,汉武帝命卫青和他(22岁)各率骑兵5万分别出定襄和代郡,深入漠北,寻歼匈奴主力。他率军北进两千多里,越过离侯山,渡过弓闾河,与匈奴左贤王部接战,歼敌70400人,俘虏匈奴屯头王、韩王等3人及将军、相国、当户、都尉等83人,乘胜追杀至狼居胥山(今蒙古境内),在狼居胥山举行了祭天封礼,在姑衍山举行了祭地禅礼,兵锋一直逼至瀚海(今贝加尔湖)。经此一战,“匈奴远遁,而漠南无王庭”。他用兵灵活,注重方略,不拘古法,勇猛果断,每战皆胜,深得武帝信任。与卫青被称为帝国双壁。并留下了“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千古名句。元狩六年(公元前117)卒,年仅24岁(虚岁)。】 问:大家来猜猜这卫将军是谁? 生:霍去病

问:回答的非常好,那么这位将军生活在什么时期呢? 生:西汉武帝时期

师:看来大家的历史知识很丰富,那么汉武帝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又是什么样子呢?大家一起回顾一下老师刚才所讲的故事,从故事中我们得到了什么信息,好的,大家一起讨论一下。

提示:首先,刘彻为什么死后被称为汉武帝呢?是不是因为一生大部分时间都在抗击匈奴,连年征战?这些内容又告诉了我们那些信息?是不是西汉武帝时期边疆存在很大的问题?这些问题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经济和文化方面于秦王朝又有哪些不同?大家下去查阅一下资料下节课上课之前,把你们所收集的信息给大家一起分享一下。

师:好的,接下来我们欣赏一下霍去病墓石雕群的石雕,通过两千多年前留下来的作品大家来讨论一下霍去病墓石雕群造像特点:1)雕刻种类较多,有怪人、怪兽吃羊、卧牛、人抱兽、卧猪、跃马、“马踏匈奴”、卧马、卧虎、卧象、短口鱼、长口鱼、獭、蝠、左司空刻石和平原刻石。2)石刻依石拟形,稍加雕凿,手法简练,个性突出,风格浑厚。

师:霍去病墓石雕群的艺术手法(艺术风格)是什么样子呢?首先,我们来欣赏“马踏匈奴”。“马踏匈奴”为墓前石刻的主像,长1.9米,高1.68米,为灰白细砂石雕凿而成,石马昂首站立,尾长拖地,腹下雕手持弓箭匕首长须仰面挣扎的匈奴人形象,是最具代表性的纪念碑式的作品。这组石刻都是将一块整石运用线雕、圆雕和浮雕的手法雕刻而成。材料选择和雕刻手法与形体配合,有的注重形态,有的突出神情,形神兼备。猛兽则表现凶猛,马则表现跃起注视前方,牛、象则表现温顺,神态各异。从铭文刻石推断,这批石刻当是少府左司空监造的。“立马”运用象征主义的艺术手法,借威武的战马踏匈奴奴隶主的造型来表现胜利者雄姿。战马雕刻得饱满坚实,昂首屹立,稳重庄严。“立马”石雕像原是放置在霍去病墓前一件纪念碑式的独立雕刻,像高190厘米,长168厘米。战马雕刻得饱满坚实,昂首屹立,稳重庄严,显示出胜利者的斗志昂扬和沉着镇定,同时马腹下萎缩的匈奴奴隶主恰好填满战马四腿间的空隙,加强了雕塑的稳定感!“伏虎”石雕反映出汉代雕刻家利用石材天然的面貌和对老虎习性和神态高度概括表现的艺术功底。不仅能表现出柔中带刚的猛虎,而且对它正伏地蜷卧,虎视眈眈地伺机猎物的神态,刻画得惟妙惟肖。

提示:写意、抽象。造型生动、不拘一格、外形庄重、惟妙惟肖······

小结:品味霍去病墓石雕群

霍去病墓石雕群是中国现存时代最早、保存最完整的一批大型石雕艺术珍品。雕像显示出外形庄重、威武的气势,表现了我国古代纪念碑式雕像的独立性和庄严感,堪称纪念碑式雕像中的杰作。墓前列置石人、石马、石象、石虎等石刻,对以后中国历代陵墓石刻有深远影响,一直为汉以后历代陵墓石刻艺术所继承。并且影响着当代雕塑,很多雕塑大师都前往茂陵参观考察,学习研究。不愧为中华雕塑的国粹。

(3)通过前面的探讨与研究,我们累比较分析一下秦始皇陵兵马俑与霍去病墓石雕群的不同点与共同点: 首先:不同点有哪些?

时代背景:秦始皇陵兵马俑是帝王为自己死后的陵寝所修建的陪葬品;霍去病墓石雕群是汉武帝为了吊念自己死去的爱臣霍去病,为了纪念霍去病所建立的功勋修建的雕塑群。

艺术风格:秦始皇陵兵马俑写实,具象:霍去病墓石雕群,写意,抽象。

材质:一个是泥塑,一个是石刻。

规模:秦始皇陵兵马俑规模庞大;霍去病墓石雕群现在仅存16件。

共同点有哪些?

王朝的上层雕塑,都为古代帝王所构建;艺术造诣都很高,都属于国家重点文物;历史文化价值很高,一直被后世作为了解秦汉文化的重点。

3、课堂总结

初一下期综合实践学科教学计划 篇7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与其他学科课程有着本质区别的新课程, 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结构性突破[1]。它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它强调学生通过实践, 增强探究与创新意识, 学习科学研究方法, 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1]有利于加强学生对自然的了解、对社会的了解与参与, 密切学生与社会生活的联系, 建立新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利用信息的能力。

如何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学校在实践中遇到了许多困难。一方面, 《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仅仅给出了课程目标、内容、实施和评价的一些大的要求和原则, 缺乏大量的可供借鉴的案例, 给课程实施带来了操作上的重大困难。另一方面, 综合实践活动从课程资源上说具有极强的地方性, 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文化状况、文化传统千差万别, 使得综合实践活动在具体的课程内容上不可能统一, 无法形成统一的教材或参考资料,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本身特有的生成性也拒绝固定的统一教材, 这对于习惯了以教科书和教参为教学原点的初中教师来说, 是一个需要重新适应的过程。

广陵区从2002年4月开始以综合实践活动为课改突破口进行了实验和研究, 经过一年多的学习、探索和实践, 大家都认识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重要性。从区教育局到学校和教师都比较重视, 积极做好了准备。因此, 不管是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经验的积累, 还是对课程实施规律的探索, 都非常有必要花力气进行“整合学科课程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题实验的研究。

二、研究的目标

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就是将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科课程的教学融为一体, 其意义是:在先进的教育理念指导下, 把综合实践活动的目标、内容、学习方式以及评价运用到学科教学之中;另一方面, 通过学科教学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得到进一步的建设, 使教学资源、教学要素和教学环境整体化产生聚集效应, 促进传统教学方式的根本改变, 促使学生健康发展。[2]

三、研究的四个层面

综合实践活动要把学生在校内的学习和校外生活及需要和兴趣紧密结合起来, 我们让学生参与综合性、开放性的实践活动。把课程内容的综合化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而在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中, 要妥善处理好综合实践活动的各个指定领域的关系, 同时综合实践活动与各学科领域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共同构成内容丰富的活动。[2]

(一) 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科教学目标的整合

学科教学的目标侧重于某一领域的知识技能目标, 综合实践活动, 不是单纯从知识着眼, 而是从人的发展着眼, 着力点是促进学生主动地发展各项基本素质, 旨在使学生建立新的学习方式, 联络社会生活实际, 通过亲自体验, 积累和丰富直接经验, 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适应学习化社会需要的终身学习能力。[3]在本课题的研究中, 把学科教学目标与综合实践活动目标整合起来, 形成了有利于学生学习, 有利于学生发展的目标体系。

我区初中在语文学科上做了深入的探究, 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主要是使作文的教学目标与综合实践活动相结合。组织学生参加扬州晚报的小记者, 经常参加晚报组织的课外活动和学校组织的活动, 先后去了油田、润扬大桥等很多地方, 学生的作文水平有了很大提高。

文化名人朱自清先生是扬州人, 扬中校友, 在教他的散文《春》或《背影》时, 让学生参观扬中校园、瞻仰朱自清铜像, 参观朱自清故居, 追寻朱先生成长的足迹, 了解朱先生“宁可饿死, 也不吃美国的救济面粉”的英雄气概和民族精神。游览夏日夜晚的荷花池公园, 体会朱先生《荷塘月色》的意境, 指导阅读《朱自清散文选》, 加深学生对朱先生原作的理解, 挖掘名城的文化底蕴, 让学生学有所获, 学有所成。

(二) 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科教学内容的整合

综合实践活动融合了两门或两门以上几方面学科, 强调了内容与社会发展、社会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 把环境教育、健康教育、安全教育、现代生活教育、当代科技教育等内容融为一体, 将各学科知识综合起来进行教学, 做到书本知识与实践相结合, 融知识和能力为一体。通过研究, 从学生的需要与社会的需要出发, 把学科教学内容与综合实践活动内容恰当地整合和互补, 在学科、学生、社会三者之间寻求一种动态的平衡。[4]

我区的初中各个学科积极把学科的内容与综合实践活动结合起来。在教《个园》时, 学生先认真自学课文, 然后阅读《爱我中华兴我扬州》中《国家名园———个园》, 再到图书室查阅个园有关资料, 并在全班交流的基础上, 按小组分别选好介绍春、夏、秋、冬的四个导游。再将课堂搬到个园, 让学生结合实物进行讲解比赛, 最后让学生写出活动的感受。不但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 提高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而且让学生深刻领会了课文的内容, 激发了学生热爱扬州、热爱家乡的感情, 提高了学生组织活动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三) 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科教学方式途径的整合

1. 分科联合

实现学科之间的联合, 优势极为明显, 它促使学生养成了科学的思维习惯, 破除了思维的惰性和定势, 有助于向学生提供完整的世界图景。有助于减少课程门类, 减轻学生负担。有助于适应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要求, 有助于学生学习及个性发展。

2. 教材重组和延伸

科学知识是一个系统的整体, 有其内在的逻辑关系, 在教学中, 我们要启发学生自己建构知识。教师要深入了解整个教材体系, 然后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 找到课程的生长点, 对某些教材进行重组, 注重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知识, 重视知识的建构。我们现在所用的各科教材只是为学生提供一个范例, 还有大量的知识需在课外得到补充。因此, 我们要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中延伸学科知识, 使之与学科课程交相辉映, 相得益彰。

3. 开发全新的课程板块和课程单元

我们强调学生通过实践, 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 学习科学研究方法, 发展综合实践运用的能力。根据我区中学的实际情况, 综合实践活动课分两大板块进行:

(1) 专门的思维训练

初一年级侧重于科技小故事、小知识;初二年级从两方面入手:一是, 学科联合, 如与语文写作和阅读、数学研究性学习和信息技术相结合。二是, 运用思维训练技法, 培养学生思维的流畅性、敏感性、灵活性、独特性等;初三年级侧重于介绍最新科技成果, 初步了解世界科技动态。

(2) 结合学生生活实际, 开展创造性活动

实践活动:包括小制作 (与手工、劳动、自然、科学制作相融合) 、小记者、种植等。竞赛活动, 通过撰写科技创新方案、进行发明创造等一系列竞赛活动, 训练学生的创造能力和自主探究的能力。

我区的数学学科在多媒体教学上进行了尝试, 收到了很好的效果。计算机辅助教学可以弥补传统教学中难以化“静”为“动”的不足, 很好地揭示概念的形成过程、数学规律发现过程、展示问题的探索过程等。有些教学内容学生比较难直观理解, 有的需要动手操作, 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 增强教学效果。比如动态的过程, 图形运动、分割与组合, 等等, 学生一目了然, 花时间又少, 效果又好。

(四) 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科教学资源的整合

课程资源的丰富性和适切性程度决定着课程目标的实现范围和实现水平, 学科教学强调学科本位。因此, 教材是学科教学重要的课程资源, 班级课堂是学科教学最重要的条件课程资源。学科教学偏重学科知识资源的开发, 学习方式和内容主要集中在学科课堂教学上[3]。综合实践活动则强调完全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方面进行探究活动, 注重探究的过程和享受由探究所引起的成功的快乐。综合实践活动资源有广泛的社会实践性资源和丰富的主题活动资源等, 综合实践活动使学生对学科知识的理解更为深入、全面, 学习的情感兴趣更加强烈。知识的拓展, 为学生更广泛地进行探索提供了深厚的理论基础, 使探究活动不断趋于科学化。把学科资源和综合实践活动资源进行整合, 就是要努力创设一些条件性资源, 硬件设施、软件资料, 或是活动的基地, 在引导学生学习相关知识时, 能够以教材为引子, 进行辐射性的探究活动, 在综合实践活动和学科教学的相互作用中提高学生, 发展学生。

我区的初中作了初步的尝试, 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物理学科结合连通器去参观了施桥船闸, 化学学科结合水的污染问题参观了汤汪自来水厂, 地理学科结合扬州的地理参观了扬州博物馆等。湾头中学的小发明、小制作很有特色, 在扬州市乃至全省都有一定影响。学生的发明、创造和制作的作品, 即是综合实践的成果, 同时也为其他学科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了广泛的素材。这些活动的开展对学生学科知识获得和实践能力的提高有很大帮助, 受到同学们的欢迎。

四、研究的效果

课题的研究提高了学生、教师在当前学科教学与综合实践活动的情况、认识、态度、意愿等方面进一步的认识, 学校更加重视了对课题的研究, 教师丰富了教育科研经验, 学校的科研气氛越来越浓。

我区初中在开展课题研究的同时, 进一步改善教学设施, 校园文化氛围浓郁, 各学科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科技创新活动室、乒乓球室、实验室、电脑房、多功能教室等专用教室及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给课题的实践探索提供了机会。还成立少年航模小组、科技兴趣小组、校乒乓球队、音乐兴趣班、美术兴趣班, 落实社区综合实践活动基地;初步构建的校园网络文化。

在课题实施的过程中, 各学校还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各类与本课题研究有关的理论, 讨论研究内容, 制定具体的行动策略, 促进了教师的成长。课题组成员按照研究目标和具体实施方案开展研究。定期交流教研体会及成果, 课题组成员发表了很多研究成果。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得到很大提高, 在各类活动和竞赛中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五、研究后的反思

首先, 课程资源的问题。在课题实验过程中, 教师普遍感觉到课程资源的不足。如何充分利用好目前现有的课程资源, 让他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以及如何进一步开发新的课程资源为教学服务是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这需要社会、学校、学生各方面的协调配合。

其次, 师资队伍的建设和实验的投入问题。初中教师教学任务重, 时间紧, 面临中考的压力。如何进行相关教师的培训有待研究出一整套方案, 让一批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师快速成长起来。同时教师感觉到实验的投入要加大, 有些活动开展不起来, 因为课题的研究在人力、物力等方面都存在较大缺口。如何在目前有限的人力和物力的基础上, 发挥它们的最大作用, 以及如何加大对综合实践活动的投入, 有待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1]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16~47.

[2]张贵联.让世界成为学生的书本——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念、探索和收获[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6:63~95.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各科课程标准 (实验稿) [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综合实践活动与语文学科的整合 篇8

一、培养问题意识,将兴趣向纵深发展

语文教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如果能够坚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在教学中多引导学生往有价值的方面去思考、提问,学生就能在长期的积累中形成一种思维的方向,问题的意识,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让他们会问、敢问,从而可以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利用问题引导活动的方向,让活动目的更明确,取得的成效更大。

如在学习《桃花心木》一课的时候,学生们对桃花心木的生长特点非常感兴趣,于是我趁机让学生们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引导孩子们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桃花心木的根有什么特点?为什么它的根会容易浮于地表呢?树叶有什么特点?树根、树干、树叶储水的能力很强吗?它们对生长的土壤有什么要求……这些问题都很有价值,学生们也能在课后通过各种方式去解决问题。后来在综合实践活动《校园绿化树》中,学生们能针对各种校园绿化树提出各种各样有价值的问题,明确了在活动中的方向,使活动开展起来更顺利,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对校园常见的各种绿化树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二、以语文能力为依托,利用语文学科工具性特点

综合实践要顺利开展,并圆满完成,一定离不开听说读写的能力,所以说,依托语文能力能有效完成综合实践活动,而反过来,综合实践的开展又很好地促进了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

比如,我所带班级在开展《我是云山小主人》的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们运用了各种语文能力:设计调查问卷调查游客对白云山树木现状的看法;对游客进行采访;收集碑林书法作品,并进行仿写;描写白云山的优美风景,并表达感受;成果汇报中,有动情的演讲……在这次活动中,借助语文工具性的特点,利用语文综合能力,圆满完成各项任务,同时,在活动结束之后,学生们的倾听、表达、写作的能力也有了比较明显的提高,真可谓是相得益彰!

三、参与社会活动,让语文和综合实践活动开出灿烂的花朵

综合实践活动超越了学习书本知识的局限,要求学生从生活、社会现实中提出问题,围绕人与自然、人与他人或社会、人与自我、人与文化等方面,自主提出活动主题,并深入自然情境、社会背景或社会活动领域,开展探究、社会参与性的体验、实践等学习活动。语文学科也已经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转向强调综合性、实践性。社会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空间,让语文学习融入社会大课堂,使语文文本的教学内容呈现一种动态式的“活水”式教育。通过进入社会,接触社会现实,参与各种社会活动等途径,让学生了解社会生活的基本活动过程,积累一定的生活经验,培养主人翁意识。

如学习人教版第十一册《北京的春节》后,教师可把学生的兴趣引向自己的家乡,引导学生们认识了解了广州春节的一些传统习俗,让同学们感慨不已,许多同学不由地产生了好奇:“原来广州的春节也是这么有趣的!”这就是一个研究型的问题:探寻家乡的春节习俗。在形成了小课题研究的方案后,课题组的学生们开始了实地调查,利用双休日的时间, 探寻着家乡的变化,知晓了广州古今春节习俗的一些变化。在研究过程中,提高学生们的社会参与能力,形成了较强的参与意识和的公民意识。

在一次关于环境保护的口语交际课上,学生们回顾了本组课文所学的内容,讨论了环保的重要性。很多同学就根据当前的社区活动中最重要的“垃圾分类”问题谈了自己的看法。教师可结合这些话题,及时提供给学生们一个崭新的研究课题:让学生去调查研究垃圾分类。通过研究后,让同学们对垃圾分类有了更深的了解。许多同学会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不但对垃圾分类的知识进行了全方位的研究,更重要的是在研究中总结出:若要保护环境,垃圾分类势在必行!学生在此综合实践活动中,把社会热点带进了课堂,同时也把课堂所得带进社区开展活动,不但深化了课堂的认识,更在活动之后,积极履行小主人的义务,自己坚持做好垃圾分类,而且在家庭中、社区中,起到宣传、监督的作用,让垃圾分类活动开展得更深入、更有效。

初一下期综合实践学科教学计划 篇9

——2017年春季六年级综合实践活动学科教学工作计划

开设综合实践活动旨在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和社会实际,通过亲身体验进行学习,积累和丰富直接经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增强学生对自然、对社会和对自我的责任感;拓展教学活动空间和活动内容;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实践中学习、在应用中学习,并主动参与社会、生活。为学知识、生活、技能的整合建立了操作平台,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提供了可能。

一、教材分析;

1、生活中的灯:活动

一、和灯做朋友,活动

二、节能灯宣传活动

三、路灯伴我行

2、关心食品安全:活动

一、考察街边小吃摊的卫生状况,活动

二、你的食品袋有毒吗,活动

三、食品安全知识竞赛

3、漫步建筑长廊:活动

一、南北民居大不同,活动

二、纸结构承重比赛,活动

三、老建筑的去和留

4、走进自行车王国:活动

一、自行车的秘密,活动

二、自行车安全手册,活动

三、自行车驾驶执照考试

5、飞天圆梦:活动

一、拜访太空的使者——“神七”,活动

二、自制水动火箭,活动

三、到火星上去

6、毕业啦:活动

一、暑假你有安排吗,活动

二、我给食堂提建议,活动

三、设计未来校园

7、期末考试

二、学生情况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在老师、父母及校外辅导员的指导下开展了各种各样的活动,如班队活动等。特别是从三年级开始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已经使他们具备了一定的实践能力,掌握了一些基本的探究方法,能通过自主合作确定活动主题、活动方式、组织活动的具体开展,最后形成活动的具体成果。这一切为了学生继续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因此有必要进一步开展贴近学生的生活、符合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满足学生发展需求的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出素质全面、个性鲜明、富于创造力、适应发展的现代青少年。

三、教学目标;

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它的总体目标是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推进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

1.亲近周围的自然环境,热爱自然,初步形成自觉保护周围自然的意识和能力。

2.考察周围的社会环境,自觉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增长社会沟通能力,养成初步的服务意识和对社会负责的态度。

3.逐步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形成生活自理的习惯,初步具有认识自我的能力,养成勤奋、积极的生活态度

4、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初步养成从事探究活动的正确态度。养他们好奇、竞争、合作、分享、关爱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5、继续组织学生研究生活中的问题,了解其中的基本原理,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形成主动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重点;

亲近周围的自然环境,热爱自然,初步形成自觉保护周围自然的意识和能力。考察周围的社会环境,自觉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增长社会沟通能力,养成初步的服务意识和对社会负责的态度。逐步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形成生活自理的习惯,初步具有认识自我的能力,养成勤奋、积极的生活态度

五、教学难点;

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初步养成从事探究活动的正确态度。培养他们好奇、竞争、合作、分享、关爱等良好的个性品质。继续组织学生研究生活中的问题,了解其中的基本原理,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形成主动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提高学生成绩的具体措施及方法。依据“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标准,参考我校教学工作计划,根据本班的实际,调整本学期的目标任务。加强管理,保证“综合实践活动”切实有效。教师是学生进行综合实践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和指导者,是综合实践活动有效实施的关键。为此,我们学习相关文件、政策,树立正确的观念,深化自身的科学素养和专业水平,做到爱岗敬业、见多识广、多技多能。同时,充分了解本课程的特点,掌握它的实施规律,为学生营造支持、鼓励与开放的环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进而更新教师观念、端正学生态度。在转变教师观念,提高教师能力的基础上,还要协调各学科的关系,做到个别主管、全员协作,把所有的智慧集中起来,对综合实践活动协同指导。尽可能是综合实践活动与各学科教学互相促进、相得益彰。

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工作以班为单位,以劳动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班委会为主阵地,以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为主体,以研究性的学习为主线,由课任老师负责,各班班主任协助,各科任老师参与。创设学生发现问题的情景,引导学生选择主题,帮助学生探究、展示、实践、创新,整合、提高学生的各科知识及学习、生活、精神世界,发展学生的情感、态度,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实践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个人、社会、自然的内在整合,要引导学生科学、艺术、道德的内在整合、促进每一个学生健全的发展。教师引导时,要体现本课程的整体性、实践性、开放性、生成性、自主性。主题的确定,探究方式的选择,成果的展示及评价,都要在老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主决定,鼓励学生进入探究过程。

组织活动时,主题尽可能与学校的活动安排相一致,融为一体,相互促进。综合实践活动可以渗透到板报、广播、值日劳动、学科竞赛、传统节日等方面,让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能力在各项活动中得升华,让学校各项活动、目标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切实奏效。

综合实践活动鼓励学生走进生活,参加劳动,拓宽学生的活动空间。对有限的课堂,尽可能地发挥其作用。在内容设计上侧重激发活动动机,辅导活动方法,引导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和观察、发现、探究、实验、的研究方法,尽可能养成研究性学习的习惯,为课外活动的开展、延伸奠定基础。

综合实践活动要调动师生的协同合作,更要借助家庭、社会的力量,对活动进行督促、指导、检测、形成多位一体的教育网络。

利用本校、本地的资源优势,利用具有我校特色的校本课程,激发学生对学科知识的兴趣。在这个阶段,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自主的、合作的研究活动,从搜集信息,到处理信息,最后分析信息,解决问题,掌握了方法,增强了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丰富了知识,情感、态度、意志品质上都得到了培养。

执笔人:盆晶 2017年2月12

初一下期期中历史小结 篇10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公元前9世纪,发生了“国人暴动”,赶走了()A、周幽王

B、周平王

C周武王

D、周厉王

2、下列战争发生的顺序是()

①牧野大战

②城濮大战

③桂陵之战

④长平之战

⑤巨鹿之战 A、①②③④⑤

B、①③②④⑤

C、①④③②⑤

D、①③④②⑤

3、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是指当时()

A、社会经济繁荣

B、人民思想混乱

C、喜欢辩论的人多

D、学术思想繁荣

4、提出统治者用“仁政”治国,轻徭薄赋,主张不过分捕捞鱼鳖的是()A、墨子

B、庄子

C、孟子

D、荀子

5、主张“兼爱、非攻”,希望人民互助互利,支持正义战争的是()A、韩非

B、庄子

C、孔子

D、墨子

6、下列属于山顶洞人的生活习惯的是()

①仍然用打制石器

②种植水稻

③用骨针缝制衣服

④人工取火

⑤住着干栏式的房子

⑥懂得爱美,过着群居的生活

A、③②④⑤

B、①②③④

C、①③④⑥

D、②③④⑥

7、晋文公从此成为中原霸主的战争是()

A、桂陵之战

B、城濮大战

C、长平之战

D、马陵之战

8、我国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是()

A、春秋时期

B、战国时期

C、西周时期

D、秦朝建立

9、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开始的。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原始社会末期

10、下列文字的排列顺序是()①金文

②大篆

③小篆

④甲骨文

A、④③①②

B、④②①③

C、④①②③

D、④③②①

11、西周的众多诸侯,是通过()产生的

A、奴隶制

B、世袭制

C、分封制

D、禅让制

机密

第 1 页

2013-4-3

12、两汉时期,大规模治理黄河的两位皇帝是()

A、汉文帝、汉武帝

B、汉明帝、汉文帝

C、汉武帝、汉明帝

D、光武帝、汉武帝

13、下列属于儒家思想的人物是()①孔子 ②荀子 ③孟子

④庄子

⑤韩非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⑤

D、②③④

14、秦朝的起止年代是()

A、公元前230年-公元前221年

B、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7年 C、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2年

D、公元前230年-公元前202年

15、刘邦建立西汉的时间和首都是()

A、公元前207年、长安

B、公元前207年、咸阳

C、公元前202年、咸阳

D、公元前202年、长安

二、说出下列的话或者事件是谁说和做出的(每题2分,共20分)。

1、“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

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

3、“尊王攘夷”

()

5、“长太息之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6、“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7、“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8、“约法三章”

()

9、“制天命而用之”

()

10、“春秋无义战”

()

三、材料分析题(共25分,其中第1小题15分,第2小题10分)。

1、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引自《史记﹒商君列传》 请回答:

(1)文中的“卫鞅”是谁?“孝公”是哪国国君?

(2)文中反映卫鞅什么主张?属于哪家学派?

机密

第 2 页

2013-4-3

(3)卫鞅变法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有什么影响?

2、赵括自少时学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当。尝与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难,然不谓善。括母问奢其故,奢曰:“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使赵不将括即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1)赵括的父亲是谁?他父亲认为赵括是一个怎样的人?

(2)后来赵括为将,发生了什么战争?结果怎样?

(3)用一个成语概括赵括的军事本领。

四、问答题(25分)

1、说一说秦始皇为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一采取了哪些措施? 答:(1)

(2)

(3)

(4)

(5)

(6)(7)机密

第 3 页

2013-4-3

2、说一说汉武帝在位时的采取的加强中央集权措施。答:(1)

(2)

(3)

(4)

(5)

(6)

初一下期综合实践学科教学计划 篇11

【关键词】整合     学科课程    开发    综合实践主题活动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强调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强调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强调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因此,国家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必修课以优化基础教育课程结构体系,促进新形势下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落实素质教育目标。

开设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个学校开展特色办学、深化课程文化内涵的重要举措,是体现学校落实新课改的良好态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计与实施突出课程整合的理念,需要學校统筹规划,整体布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不仅仅是综合实践活动专职教师的责任,其他教师都可以作为综合实践活动的兼职指导教师。学校抓住了这些基本点才能避免学校活动的重复、交叉现象,才能实施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从而真正落实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精神。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没有教材,需要学校自主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整体规划、组织落实和协调工作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需要一支专业水平高、善于研究的教师指导团队。然而,目前学校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全交给不稳定的兼职教师和个别专职教师,是否考虑过师资不稳定带来什么弊端?是否考虑过个别专职是否是专业型、研究型教师?是否考虑过作为绩效考核低、工作量系数低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哪来的积极性?是否考虑过给了这支队伍什么支撑?以上问题不解决,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统筹规划、整体布局就难以实现。但作为担负责任、有良知的综合实践活动指导教师,我们完全可以考虑整合自己兼教学科课程开发综合实践主题活动,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加强教育教学与生活的联系,实现课程间的双赢功能。那么,如何整合学科课程开发综合实践主题活动呢?

一、学科课程实践活动与学校实际需求整合开发综合实践主题活动

新课程实施以来,各学科课程中的实验教材安排了实践活动,力图提高学生学科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这固然焕发了学科课程的生机与活力,但这种以掌握系统的学科知识为基础的实践活动是不能取代具有整体育人功能的以一门独立课程形态来存在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如:在完成小学五年级苏教版数学上册《多边形的面积》单元教学后,教材中安排了“校园绿地面积的调查研究”活动,目标主要停留在单一的学科知识的巩固、提升上,对照“教育造成健全的公民”的总目标是不全面的,可见,此实践活动是替代不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这时,作为数学兼教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师就要用整合的理念来设计课程,可以将该实践活动与学校创建绿色校园实际需要进行整合,开发“我为绿色校园创建出力量”综合实践主题活动。学生通过“校园绿地面积的调查研究分析”对照“绿色校园”创建中的关于校园绿化标准,拓展活动内容“我为校园绿化出主意”、“校园绿化行动实践”,这些系列活动的自然生成、有序开发实施就形成了“我为绿色校园创建出力量”综合实践主题活动案例,其活动范围不再局限于课堂,其活动方式包含了调查、统计、分析、设计、行动实践等,其目的整体考虑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这种将学科课程实践活动与学校实际需求整合开发综合实践主题活动的做法,不仅避免了学校活动的重复交叉现象,也解决了学校实际需要的教育问题。

二、多学科课程相似或相同内容、目标整合开发综合实践主题活动

学科与学科之间相似或相同的内容通过整合开发综合实践主题活动,可以实现课程的双赢功能。如:整合四年级苏教版下册语文《家乡的变化》、音乐《家乡美》、品德《家乡的变化》,美术《家乡的绿梦》,开展《走进家乡》的综合实践主题活动。学生通过参观、考察、访问等前期活动为各科教学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准备,以至于学科教学易于学生感受、理解、创作(包括创作画、创编歌词、创作文章等),而学生在学科教学中获得的知识技能又为后期的表演、导游体验、宣传等活动打下了基础。

初一下期综合实践学科教学计划 篇12

吴万辉老师做大会主题发言。他介绍了工作室成立一年多来在探索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科课程整合研究中的基本理念、基本思路、基本措施、取得的研究成果,以及下一阶段的重点工作,即为不同需求的学生提供“开放多元,自主选择”的“自助餐”+“套餐”的综合实践课程设置。以适应高考及教育改革新常态,为实施走班制奠定良好的基础。这一系列具有前瞻性的理念和想法得到了与会专家的高度评价。

与会者听了八十中学语文、数学、英语、历史、美术、信息技术、通用技术等学科与综合实践活动整合课共12节。与会专家在课后做了精彩的点评。此外,八十中学学生做了一个课题的结题展示。在展示结束后,首都师范大学陈树杰教授对大会做了精彩的点评和总结。

初一下期末复习资料 篇13

(一)1、现在早已并①屋子一起卖给朱文②公的子孙了。

①连同

②朱熹的谥(shi)号

2、不必说碧绿的菜畦①。

①有土埂围着的一块块长方形田地

3、敛①在盒子里。

①收拢

4、人迹罕至①。

①少有人来。迹,足迹,脚步。罕,稀少。

5、因为他是渊博的宿儒①。

书念得很多的老学者。宿,长久从事某种工作的意思。

6、真是人声鼎沸①。

①形容人声喧闹。鼎,古代煮东西用的器具,圆形,三足两耳,也有方形四足的。沸,水开。鼎沸,本义是锅里的水烧开了,发出响声。

7、燕然勒功①。

①燕然,山名。勒功,刻石纪功。

8、仰之弥高①。

①更高。弥,更加。

9、钻得越锲而不舍①。

①缕刻不停,比喻有恒心,有毅力。锲,刻。

10、兀兀穷年①。

①辛辛苦苦地一年到头这样做。兀兀,劳苦的样子。穷年,终年,一年到头。

11、如群蚁排衙①。

①这里指整齐地排列着。衙,衙门。

12、情况就迥乎不同①。

①很不一样。迥,差得远。

13、警报迭起①。

①这里指国民党当局蓄意杀害闻一多的信号多次出现。迭,屡次。

14、时而义愤填膺①。

①胸中充满了正义的愤恨。膺,胸。

15、而且两三个还是弄潮的好手①。

①懂得水性,善于游泳使船的人。弄潮。在潮头搏浪嬉戏。

16、容不得羁绊①.。

①缠住不能脱身,束缚。羁,约束。

17、进退维谷①。

①无论是进还是退,都是处在困境之中。维,是。谷,穷尽,指困境。

18、相得益彰①。

①益,更加。彰,明显。

19、即更①刮目相待。

①重新。20、屠暴①起。

综合实践学科高效课堂建设讲解 篇14

(二0一二年二月十二日

课堂是学校教育主阵地,课堂效果决定教育质量。建设高效课堂,是推进素质教育、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保障学生健康成长的根本途径,也是提升教师教学水平、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然要求。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由国家设置、由地方和学校根据实际开发的一门新课程,以新的教学理念为指导,以整合为教学方式,以学生实践活动为主线,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目标,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等四大指定领域。根据市教育局《关于推进高效课堂建设的指导意见》的精神及及《宁津县高效课堂建设实施方案》,结合我校实际,为了推进本县综合实践高效课堂建设,制定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1.以规范办学行为为前提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决贯彻落实山东省教育厅的政策规定,提高认识,端正态度,严格规范学校课程开设、作息时间,保证学生节假日;严格控制训练考试,靠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遵循教育教学规律提高学生成绩,切实改变时间加汗水的高耗低效状况。

2.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根本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履行育人根本职责,落实各学科课程目标与任务,着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强自立和适应社会的能力,保障和促进学生主动发展、个性发展、终身发展。

3.落实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要求

课程改革目标、学科教学目标,保持高效课堂建设的时代性和先进性。

二、预期目标 1.提升课堂教学境界

将课堂由教师的“讲堂”变为学生的“学堂”,激发学生的“精气神”,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落实,探究的时间、空间得到保证;课堂教学由知识传授的过程提升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启迪学生智慧、升华学生情感、唤起学生生命意识的过程,成为绿色课堂、阳光课堂、生态课堂。

2.提升师资队伍水平

更新教育干部和教师观念,加深对先进教学理论的理解和对课程改革的认识,增强推进素质教育的责任感、使命感,提高管理水平,提高教育教学工作的品位和层次。

3.提升全体学生素质

切实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心理负担,保障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学生能够顺利完成学习任务,学业成绩合格率、优秀率高;学生能够进入适合自己水平的高一级学校继续深造;学生的德智体美综合素质得到全面发展,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生活,为终身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4.提升学校发展档次

以高效课堂建设为契机,统领学校教学工作,建立以高效益高质量为导向的工作机制,实现学校管理制度优化升级,实现课程实施水平提高,达到省厅提出的“三个全面”“三个还给”目标,办出特色,为学校持续健康发展赢得先机、奠定基础。

三、基本原则 1.导向性原则

开展打造和谐高效课堂活动,旨在引领学校的教学管理、教学研究和教师的教学行为,努力向构建和谐高效课堂的方向靠拢,最大限度地发挥各种教学资源和教学因素的积极作用,努力实现课堂教学的和谐高效,并在实践中形成构建和谐高效课堂的长效机制,达到推动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化,促进全市小学教学质量大面积提高、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目的。

2.主体性原则

通过开展构建和谐高效课堂的活动,进一步强化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要引领教师利用在教学活动中的组织者、参与者和引导者的作用,注重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得以充分体现,通过积极主动的活动,完成学习任务,并体验成功的愉悦,树立面向未来的信心和勇气。

3.差异性原则

构建和谐高效课堂的活动中,教师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既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又自觉地创造条件,培养学生的个性特长和创新精神,使不同的学生在和谐民主的课堂教学环境中都能得到发展。在和谐构建高效课堂的活动中,鼓励教师创新教学模式和进行方法,允许并倡导教师展示不同的教学特色,形成各自的教学风格,在使学生获得发展的同时,实现自身的发展。

四、工作步骤 第一阶段:启动阶段

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进行广泛宣传和动员,使广大教师都能够积极参与进来,形成浓厚的活动氛围。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

结合活动内容,全面发动,精心组织,交流方案,取长补短,召开研讨会,交流完善高效课堂基本模式,要注重过程的监督和管理,确保活动取得实效。举行高效课堂展评课活动。

第三阶段:总结验收阶段

总结活动开展情况及活动成果,组织骨干教师进行优质课评评。迎接两级验收。

五、主要方法 1.开展调查研究

通过深入课堂听课,发放调查问卷,开展评教评学,找准课堂教学中

存在的问题,深刻分析产生问题的根本原因,为进行课堂教学研究奠定基础。2.搞好教师培训

定期组织广大教师深入学习高效课堂教学理论,正确理解和把握高效课堂教学规律及其基本方法,认真学习外地的先进经验,深入了解不同学科“高效课堂”的教学模式,明确高效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向。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加强教师的全员培训。使广大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明晰教学改革的思路,拓宽教学改革的视野,全面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大力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3.实施活动带动

通过举行优质课、优秀论文评选等活动,从中发现教学研究的典型,培养教学改革的骨干,大力推广不同学科、不同学段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六、保障措施 1.明确导向,典型带动

聚焦课堂抓质量、全力推进高效课堂建设是今后指导教学的主题,说课评课、教学能手推选、教育督导、教学评估等活动,都要把高效课堂建设水平作为主要评价指标。在建设过程中,充分利用“走出去、请进来”等形式博采众长,同时更加注重

消化吸收创造,不断总结提炼学习兄弟校比较成型的教学模式,大力宣传表彰在高效课堂建设中涌现的典型。

2.注重实效,及时纠偏

教育质量是评价高效课堂建设的唯一标准。在建设过程中,坚决防止并及时纠正高效旗号下课堂上“活而无序、活而无度、活而无效”的“伪高效”“新低效”现象,防止诸如过度依赖多媒体技术、过度合作与探究、过度分组讨论等“过度”行为,防止借口“还权与生”、推卸责任、丧失教师主导作用的行为,警惕并反对朝令夕改搞形式、花里胡哨瞎忽悠的工作作风,不折腾、不作秀、不懈怠,实事求是,立足实际,坚持不懈,稳步推进,保持学校教学工作的连续性、稳定性。

3.加强领导,严密组织

高效课堂建设是一次彻底的理念创新和教学变革,也是一项学校教学优化升级工程。我校成立了高效课堂建设领导小组,明确具体责任人,制定实施方案。坚持“统一要求、分学段分学科落实、倡导创特色”原则,围绕高效课堂建设建章立制,实现“大一统”基调下的各学段、各学科、各学校的“百花齐放”。

附:推进综合实践高效课堂建设指导小组 组长:刘文胜

上一篇:二年级作文互相帮助下一篇:柏乐园一日游叙事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