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在路上个人观后感(精选15篇)
永远在路上个人观后感 篇1
个人收看永远在路上观后感心得体会
永远在路上专题片通过深入剖析反面典型违法违纪的原因,来警示他人引以为戒,使广大领导干部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以下是由聘才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相关范文,欢迎阅读。
个人收看永远在路上观后感心得体会
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这大概是很多人看完《永远在路上》后最直接的感受。尤其是原全国政协副主席苏荣的那几句话,“收受别人的陶瓷瓷瓶,被碰得头破血流;收受别人的陶瓷瓷碗,被砸得遍体鳞伤;收受别人的书画字画,将政治生命化为灰烬;收受别人的钱财和贵重物品,使自己跌入了经济犯罪的万丈深渊。”多么深刻的领悟,可惜晚了。很多官员落马,不但牵扯了一个地方的官场体系,还牵连了自己的家人,说白了,都是由于自己的贪欲,把“同志”和家人,带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正如很多落马官员所提到的,一开始只是接受礼品礼物,再后来只接受“好友”的钱财,再后来就来者不拒,直到麻木不仁,不当回事。一个官员从违纪到违法,如果不接受群众的监督和纪律的约束,就随着欲望的膨胀开始肆无忌惮。其实,他们中的很多人,起初都是好党员好干部,都是兢兢业业干事的好同志,否则,不可能担任重要领导职务。就是因为所谓“大环境的影响”,在利益面前迷失了方向,扭曲了三观。原北京市委副书记吕锡文在交代问题时谈到,在西城区当领导干部时,“别人说我土,说就说去吧”,但随着职务的提升和权利的变化,开始在乎自己的穿着打扮,在乎别人对自己外在的评价,忘记了内在修养的提升,最终迷失在了权钱交易的“圈子”中。
老虎苍蝇一个都不放过。建议所有的党员干部都看看《永远在路上》,尤其是那些还把违纪违规还看做“小问题”,认为天高皇帝远的,存侥幸心理者,赶快收手,否则,他们的今天就是你们的明天。CCTV在XX年春节,曾出过一个专题片《家风是什么》,苏荣说,他当时就不敢看,为什么不敢看?因为从他的“大家庭”到“小家庭”,到处充斥着权钱交易的歪风邪气,整个风气都被他带坏了,最后这些人都受到了党纪国法的惩处。
谁也不希望今天还认真干事的好同志,明天就是阶下囚。《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的颁布,根本目的,就是为了增强在党员干部的底线意识和自律意识,也是对党员干部的一种保护。如果从源头上解决了违纪问题,把诟病扼杀在萌芽状态,也就给整个队伍的纯洁性提供了根本的保证。
个人收看永远在路上观后感心得体会
专题片第一集《人心向背》开宗明义地传达了这样一种信念“高举反腐的利剑,扎牢制度的笼子,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里,腐败分子发现一个就要查处一个,有腐必惩,有贪必肃”。这段出现在国家主席习近平二○一五年新年贺词中的话,以自信而坚定的态度,展现了中国人千百年来斩恶除奸的正义情怀,也温暖了现实中因贪腐频发而蒙上阴霾的亿万民心。
回首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打虎拍蝇”之路,确实如此。腐败分子发现一个查处一个,不管官阶多高,都必查无疑,***、徐才厚、郭伯雄、令计划位高权重,也不能例外。一些处长、镇长乃至村支书、村主任,如单笔受贿5000万元的某居委会主任于凡、村民拉起横幅庆祝其落马的某村党委书记刘大伟,全被恢恢大网收起。只要存在贪腐行为,就有腐必惩,有贪必肃。
不管其有多么霸道嚣张,不论其贪腐方式有多么“无法无天”,如“天津的停车场都成他们家的了”的“武爷”武长顺,公然为自己修建“王府”、敢于高调贪腐的**,都被反腐利剑斩于马下。一些自以为贪腐行为隐蔽无痕的贪腐官员,如自以为无事,“我出个面帮他站个台,一起吃饭,我什么话也没有说”的周本顺,如极有“创意”的“把那个茅台酒就倒在矿泉水瓶里边”的张建津,也都没有逃脱党纪国法的追究和制裁。
有腐必惩,有贪必肃,就是不管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窝案,还是表面上仅仅暴露了些许私德问题的个案,都严查不怠。这其中,有聂春玉在山西吕梁大肆买官卖官,成为山西“塌方式腐败”的一个缩影。十八大以来,仅吕梁就有5名地厅级干部、83名县处级干部受到党纪政纪处分。这其中,也有先前因“严重违反社会主义道德”被“双开”,继而因涉嫌受贿被移送司法机关的雷政富。
反腐肃贪必须踏石留印,抓铁有痕。十八大以来,中纪委以雷霆万钧之势,一次次震撼出击,不断刷新人们对党中央反腐决心的认识高度。军队是反腐禁区、退休即进“保险箱”、“刑不上大夫”、巡视只是一阵风……一个个所谓官场“潜规则”,被“踩着不变的步伐”的反腐行动一一打破。
这是一场关系人心向背的斗争。而人心向背是一场输不起的战斗,我们唯有胜利,别无选择。从“老虎”“苍蝇”一起打,到遏止“隐形腐败”、重点整治“微腐败”,从“一个节点一个节点坚守”,到既治标又治本,看住关键少数,这些反腐理念都最终指向那个庄严的承诺“腐败分子发现一个就要查处一个,有腐必惩,有贪必肃。”
个人收看永远在路上观后感心得体会
“看后心情特别激动,感到特别震撼。”中央党校党建部叶子鹏说出了大家共同的感受。他说,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反复告诫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永远在路上”,把全面从严治党提升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高度。“从片中能鲜明感受到,不敢腐的震慑作用得到发挥,不能腐、不想腐的效应初步显现,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正在形成。”
“水可载舟,亦可覆舟。人心向背是最大的政治。革命战争年代,老百姓之所以将最后一粒米送去做军粮,最后一个娃送他上战场,正是因为中国共产党和他领导的人民军队是为老百姓打天下谋幸福的。”河南省开封市纪委常委康青选告诉记者,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我们一定要汲取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和教训,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把作风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进行到底,让腐败分子在党内没有任何藏身之地。
“即将召开的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将研究全面从严治党重大问题,在此背景下,专题片的播出恰逢其时,这是讲好反腐故事的精品佳作,是歌唱党风政风焕然一新的好声音!”湖南省湘西州委常委、州委宣传部部长、龙山县委书记周云观看专题片后说。
“当看到***等一批腐败分子的认罪与忏悔之态时,心中顿时想起一句话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安徽省霍山县委常委、县纪委书记陈明龙说。
在浙江省遂昌县纪委,17日晚的会议室灯火通明,全体纪检干部正认真收看《永远在路上》,大家边看边交流体会。遂昌县委常委、县纪委书记付勇斐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只有进行时,专题片中的案例鲜活深刻,既有剖析和忏悔,也有深入的点评分析,这既警示为官者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也让广大百姓看到了我们党反腐败的坚定决心。”
17日晚,福建省长汀县新桥镇党委委员早早就守在办公室的电视机旁,观看央视综合频道播出的专题片。新桥镇党委书记韦萍说:“白恩培、周本顺等人突破纪律底线,丧失党员信仰,成为‘阶下囚’,警示意义极强。作为乡镇党委负责人,我将切实担起主体责任,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筑牢理想信念的根基。”
“只有算明白人心向背的政治账,才能跳出‘历史周期律’;也只有算明白人心向背的政治账,才能凝聚起改变时代的磅礴力量。”叶子鹏告诉记者,他已迫不及待要看第二集了。
“认真看完后,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对于大学生而言,在学生时期就要以片中事例为警示,崇廉拒腐,坚定信念,增长知识,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争做有理想、有担当的青年,绽放自己的青春色彩!”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博士生、清华大学首届苏世民学者赵闯看完专题片后写下这段话,并转发到朋友圈,让更多的人分享他的触动。
专题片在网友中也引起强烈反响,众多网友纷纷点赞。有网友表示,“高质量的反腐警示专题片,好看!”“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看了第一集,便能感受到党的良苦用心、菩萨心肠。”
永远在路上个人观后感 篇2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 会计制度改革不断更迭, 以会计准则 (包括企业和政府) 为核心的相关会计政策的制订、发布、修改、完善持续不断进行着。面对这些政策文件和改革潮流, 很多会计人 (尤其是基层的会计人员) 都感叹:旧的还未融会贯通, 新的又接踵而来。犹如站在一片灿烂绽放、五彩缤纷的花海前, 虽美不胜收, 但也难免令人目不暇接。作为会计人, 不仅要炼就一双紧盯政策明察秋毫的“火眼金睛”, 同时也需要政策制订部门厘清新旧政策的适用范围和衔接办法, 该废止的及时予以废止, 该失效的及时宣布失效, 该统一口径的及时作出明确, 让贯彻落实政策少一点迷惘。
从事会计工作者, 除了要掌握各项会计政策和制度外, 还不得不参加形式多样的会计考试, 这不仅是丰富自己财务知识、提升自己工作能力的必要手段, 也是提高工资待遇、获取职务晋升和体现自身价值的重要途径。谁也没有想到工作后自己会不自觉的加入到考证一族的大军中, 但这就是一个会计人的宿命。话说你好不容易拿了一个证, 想歇歇吧, 看看周围的人, 看看同学、朋友、同事, 再对照工作实际, 好像还不够, 不够份量, 考吧, 太累;不考吧, 真不行。这真是“此情无计可消除, 才下眉头, 却上心头。”
会计是一项政策性、专业性很强的技术工作, 会计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如何, 直接影响会计工作的质量。随着会计行业的地位日益重要, 会计从业人数不断上升, 会计信息的需求越发广泛。作为一名会计人, 无论是面对会计制度的演变和更迭, 还是应对会计考试拾级而上, 都应当时刻提醒自己“牢骚太盛防肠断, 风物长宜放眼亮”。
会计人要保持乐观心态。会计制度的不断改革和完善, 难免会使会计人有时在会计政策、制度的选择和把握上产生一头雾水之感, 让会计人在会计核算方法处理和财务报告编制上感到棘手, 但这一系列变革的宗旨, 还是为了规范企业 (或者政府) 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行为, 保证会计信息质量。会计人只要牢记和把握这一宗旨, 就容易时刻保持一个乐观的心态, 积极从容应对各种情况。
会计人要锻炼敏锐嗅角。对于会计制度的频繁更迭, 会计人应当保持清醒的头脑, 善于洞察新准则、新制度的变化点, 紧紧把握新旧准则和制度的不同之处, 梳理出变化重点、难点, 认真加以学习研究, 并可借助相关讲义、培训资料, 力求加以融会贯通, 争取以更高的效率掌握政策内涵, 以求尽快在实际工作中得到更好的贯彻应用。
会计人要坚持一丝不苟。会计政策和制度面广量多, 况且会计工作还涉及财务管理、税务筹划等事宜。会计人在实际工作中, 应当坚持求真务实, 不怕繁锁, 精益求精。要和单位同事之间严格分工, 明确职责, 加强协作, 扎扎实实干好本职工作。要善于借助信息技术, 配合相关部门和人员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 优化工作流程, 防止出现差错。
秦岚永远年轻,永远在路上 篇3
矛盾中求突破
2013年,刘江导演的《咱们结婚吧》为万千观众点亮爱情的灯塔。阔别三年,这位“最懂女人心”的直男导演,携《咱们结婚吧》温情回归,为观众奉上一杯冬日暖心的热咖啡。作为《咱们结婚吧》的姊妹篇,《咱们相爱吧》的卡司更强大、阵容更养眼,张静初、秦岚、张歆艺“三美同台”相爱相杀。秦岚饰演豪门贵妇蔡春妮,看似锦衣玉食的生活背后有着不为人知的苦楚,随着初恋的到来,又揭开了蔡家不为人知的秘密,她的家庭、婚姻、友情也因此面临着重的得考验。秦岚谈起接戏初衷莞尔一笑,“蔡春妮这个角色很有挑战性,跟我以往的角色反差很大,我也想尝试一些新鲜的角色,刚好不谋而合。”
嫁入豪门的蔡春妮,每天面对着婆婆的刁难、继女的误解。这一切的重压险些完结这段婚姻,一度要将她摧毁。秦岚说,“这个人设很矛盾,嫁入豪门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光鲜亮丽的生活,但是从前的情感、家庭问题使她面对着莫大的考验。”第一次演后妈,对于秦岚来说算得上是“吃螃蟹”之举。不过,她也透露,“剧中的恶婆婆,在现实生活中是一个很萌很可爱的老师,镜头一打开冲突不断,但戏外一家人都相处得特别温暖。”
都说《咱们相爱吧》是《咱们结婚吧》的升级版,从“结婚时代”进入“相爱时代”,从“1.0婚姻”进化为“2.0爱情”。前者收视斐然、口碑爆表,在演这部戏的时候秦岚是否觉得压力很大?她坦言,“两部剧的风格不一样,《咱们相爱吧》不仅是爱情剧,更是一部人生剧。通过三个个性不同的女孩折射出人生的自我成长、完善过程。涵盖的元素更多、戏剧冲突更大、内容更广阔。”秦岚在这部戏中奉献了自己的第一次“后妈”秀,她对人物的内心世界拿捏得很到位,蔡春妮在面对内在的矛盾与纠葛、外在的复杂环境时,能够不断地推翻自我、重塑自我,这都得益于秦岚对演戏的火候把握。
用情演戏、用心生活
《咱们相爱吧》三美同台,秦岚与好姐妹之间的幕后故事必然成为引人关注的风景线。她说,“虽然蔡春妮这个角色很悲情,整天都不开心,但和张歆艺、张静初在一起大家都蛮开心的,情同结义。”秦岚和张歆艺经常比拼技能——斗舞,袁弘也曾在微博上“曝光两位活跃在电视剧拍摄现场的舞蹈艺术家”,看来戏下的他们真是玩得不亦乐乎。
事实上,不光是“蔡春妮”,从出道以来,秦岚演绎了无数“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的角色。如果说《还珠格格3》中知画一角让她名声大噪,那么《又见一帘幽梦》中“汪绿萍”奠定了她演艺事业的强大基石,使她“更上一层楼”。随后她接演了无数着重塑造女性情感与成长之路的角色,谈到如何塑造角色时,她说,“女人对情感向来很敏感,而且我身边很多要好的闺蜜,我们会一同分享彼此的情感感悟。我个人以为,情感这东西有时候可以讲得很大,但也可以从很小的点切入。”
在秦岚的角色中,我们可以看到她自然而然地将个性化的情感感悟糅合到角色中,使每个人物看上去立体、灵动。“每一个女人在她的一生中都会经历亲情、友情、爱情,你把这些情感提炼出来,甚至我们看的书、电影,甚至是听别人的故事,那些关于人生体验的有意思的情节和情愫,都可以帮助你创作。当然,关键是你得是一个生活中懂得用情、工作中认真踏实的人。”
在秦岚看来,好的演员不是在演,而是生理反应。何解?“我很欣赏娜塔莉·波特曼在《黑天鹅》中的表现,当她得知自己成为新一季《天鹅湖》舞者的第一候选人时,她在卫生间给自己的妈妈打电话,当时的内心世界一定是五味杂陈的,表现在肢体语言上就是我们可以看到她脸涨得通红,甚至是脖子根都是红的,这不是演出来的,而是真情实感的体现。”秦岚当年的“汪绿萍”,不也正是这样一个令人唏嘘与感慨的人物吗?
百炼钢成绕指柔
演戏和生活自如切换的秦岚,在每个角色中倾注了自己的心血。提起最像自己的角色时,她脱口而出,“应该是《非缘勿扰》中的刘琳吧。”她在其间饰演一位大龄“粗眉恐婚女”,是一个生性简单、大大咧咧的都市白领,生活自立,奋斗于高楼林立的城市中,与闺蜜们沉浸在小女人的幸福日子里,打着不婚的幌子躲闪着母亲种种的逼婚,在她看来,女人需要的是骨气,找不到真爱,宁愿高贵地单身。“她身上大大咧咧的,像个男孩子似的,和我特别像。”秦岚说自己“长得很有欺骗性,外表和内心严重不符”。在这句玩笑话的背后,是她这些年来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用作品说话的坦荡与实力。
现在的她,除了演戏,还有很多身份。她做出品人、基金发起人、企业董事长,甚至跨界做起了喜剧,参加北京卫视的《跨界喜剧王》。秦岚笑道,“我现在都快被归类为小品演员了呢,其实演喜剧挺好玩的,也交到了很多朋友。舞台表演是很有魅力的,你能够和大家产生强烈的共鸣,这是非常让我兴奋的一点。”
这些年来,秦岚一直坚持不懈在做公益和慈善活动,支撑她不断向前的动力是什么?她说,“是社会需要。你只要坚持去做,就真的会产生影响。你并不是白白的付出,自己也会有所收获,你会获得温暖。你影响到别人,也会把这种爱传递下去,一两年你可能看不到效果,但是几十年呢?公益也好,慈善也罢,这件事情,总得有人去做。”秦岚还为我们分享了一个暖心小故事。“很偶然的机会,我认识了果壳网、分答创始人姬十三,他做了问答的网站——分答,我有参与。因为最近天气越来越冷,流浪的猫猫狗狗们需要更多温暖的地方过冬,我会利用闲暇时间在分答上回答问题,所得收益将会捐给“北京领养日”这一公益领养平台。用于流浪小动物救助,让宝贝们温暖过冬不挨冻。”秦岚分享这一活动时,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这是最令人舒服也是最让她开心的状态。这也是这么多年,永远年轻、永远在路上的秦岚,最好的状态。
《永远在路上》----观后感 篇4
专题片共分八集:第一集《人心向背》,第二集《以上率下》,第三集《踏石留印》,第四集《利剑出鞘》,第五集《把纪律挺在前面》,第六集《拍蝇惩贪》,第七集《天网追逃》,第八集《标本兼治》。
电视机旁、朋友圈里、公众号中,人们不约而同地谈论着一部电视专题片——《永远在路上》。
昨晚,由中央纪委宣传部、中央电视台联合制作的8集大型电视专题片《永远在路上》第一集《人心向背》在央视综合频道黄金时段播出。在片中,周本顺、白恩培、李春城等案件当事人现身说法,穿插办案人员、专家学者的讲述和分析,多处案件细节首度公开,受到广泛关注,引起强烈反响。
看后心情特别激动,感到特别震撼。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反复告诫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永远在路上”,把全面从严治党提升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高度。“从片中能鲜明感受到,不敢腐的震慑作用得到发挥,不能腐、不想腐的效应初步显现,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正在形成。”
水可载舟,亦可覆舟。人心向背是最大的政治。革命战争年代,老百姓之所以将最后一粒米送去做军粮,最后一个娃送他上战场,正是因为中国共产党和他领导的人民军队是为老百姓打天下谋幸福的。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我们一定要汲取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和教训,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把作风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进行到底,让腐败分子在党内没有任何藏身之地。
认真看完后,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对于大学生而言,在学生时期就要以片中事例为警示,崇廉拒腐,坚定信念,增长知识,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争做有理想、有担当的青年,绽放自己的青春色彩!
《永远在路上》,由由中央纪委宣传部、中央电视台联合制作。
记录反映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全面从严治党提升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高度,正风肃纪,锲而不舍纠“四风”,赢得党心民心;反腐惩恶,整治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厚植党执政的政治基础,着力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体制机制,使不敢腐的震慑作用得到发挥,不能腐、不想腐的效应初步显现,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正在形成。
看了《人心向背》,我直观地感受到了党中央的决心和信心,以及群众的拥护与期盼,同时感到肩上的责任沉甸甸的,我们一定不负群众的信任和重托,把革命老区的优良传统作风传承好、发扬好。整体的印象就是‘实’,以白恩培、周本顺、李春城三人现身说法,对自身的违纪违法行为进行自我剖析和忏悔,令人震撼。
永远在路上,贯彻要趁早。
我们要继续全面推进从严治党,毫不动摇转变作风,高举反腐的利剑,扎牢制度的笼子,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里,腐败分子发现一个就要查处一个,有腐必惩,有贪必肃。
知之愈深,信之愈笃,行之愈实。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王立兵在收看完第一集后指出“只有真管真严、敢管敢严、长管长严,才能使管党治党真正从宽松软走向严紧硬”。
《永远在路上》观后感 篇5
近日,央视一套连续播放了警示片《永远在路上》。片中以大量翔实的第一手材料,展现了中央坚决整肃“四风”,推进作风建设的坚定决心,展现了各级党委落实中央决策部署,严格监督执纪的坚决行动,展现了中央八项规定实施两年来党风政风改进、社风民风转变的重大成果。
专题片中以大量的事实展现了个别党员领导干部存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的严重问题。党在革命、建设、改革开放的任何一个时期,都注重艰苦奋斗、团结一心、不怕牺牲、实事求是,这才让国家和人民有了今天来之不易的成绩。形式主义害人,形式主义是作秀,形式主义违背 “实事求是 ”的精神;官僚主义让党和群众分开,让鱼和水隔离,离开水的鱼儿能活吗? ;“享乐主义,奢靡之风 ” 吃坏了党风,败坏了党风,甚至使党成为癌症病人走向覆灭之路。
在现实生活中,形式主义比比皆是,如一些领导干部挂横幅、登台面、上镜头、不解决实际的文山会海;干部下基层调研中走马观花;更有一些地方搞不切实际的高指标、搞虚报浮夸的假政绩、搞沽名钓誉的形象工程,形式主义作祟结出的恶果只能由群众来“埋单”。官僚主义的主要表现是一些干部脱离实际、脱离群众,高高在上、漠视现实,对人民群众的疾苦或心中无数或视而不见,麻木不仁、置若罔闻。一些干部官气十足,唯我独尊,专横跋扈,听不得不同意见。一些干部遇事推诿、怕担责任,办事拖拉、敷衍塞责,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还有一些干部,眼里只有领导没有群众,对上曲意逢迎,对下吆五喝六。享乐主义的思想与党的宗旨背道而驰。他们认为“理想是空的,政治是假的,吃喝玩乐才是真”。他们奉行及时行乐的人生哲学,追求吃得好、玩得痛快、住得舒服,享受所谓的“人间乐趣”。为了追求“舒适”目标,有的人不惜铤而走险,大肆索贿受贿,最终沦为人民的罪人,奢靡之风盛行,在一些干部心中,艰苦奋斗已渐行渐远,群众观念日渐模糊,甚至完全淡忘。有的干部要求超规格接待,住豪华酒店,吃山珍海味,喝美酒佳酿。有的干部在高档场所、名山秀水流连忘返、乐不思蜀。还有的地方财政经费也敢拿来乱花,甚至扶贫款项也敢拿来挥霍,奢靡之风之盛、之甚让人瞠目结舌,这些已经关乎我党的生死存亡。
习总书记说:“要以猛药去疴、重典治乱的决心,以刮骨疗毒、壮士断腕的勇气,坚决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进行到底。”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党加大了反腐的力度,令人振奋,令人鼓舞。特别是那些不可一世的大老虎,也难逃法网。徐才厚、***、令计划之流曾经高高在上,挥霍着百姓的民脂民膏,其奢靡腐化程度令人瞠目结舌。我们每天打开电脑,就会看到那些高官要员纷纷触电落马,“表哥”,“房姐”,“不雅视频”等让那些腐败分子浮出水面,接受民众的监督和法律的严惩。变化是最扎实的答卷,事实是最有力的证明。通过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广大党员、干部精神上补了“钙”,“四风”得到有力整治,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影响群众切身利益的症结难点得到突破,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探索出了有效途径,以转作风改作风为重点的制度体系更加完善,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为之一新。这些实实在在的成绩,使党在群众中的威信和形象进一步树立,党心民心进一步凝聚,形成了推动改革发展的强大正能量。
永远在路上观后感 篇6
记录反映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全面从严治党提升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高度,正风肃纪,锲而不舍纠“四风”,赢得党心民心;反腐惩恶,整治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厚植党执政的政治基础,着力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体制机制,使不敢腐的震慑作用得到发挥,不能腐、不想腐的效应初步显现,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正在构成。
看了《人心向背》,我直观地感受到了党中央的决心和信心,以及群众的拥护与期盼,同时感到肩上的职责沉甸甸的,我们必须不负群众的信任和重托,把革命老区的优良传统作风传承好、发扬好。整体的印象就是‘实’,以白恩培、周本顺、李春城三人现身说法,对自身的违纪违法行为进行自我剖析和忏悔,令人震撼。
走转改永远在路上 篇7
一、“走、转、改”触及心灵深处
新闻从实践中来, 这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新闻战线开展的“走、转、改”, 就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在新时代对群众观点、群众路线的生动阐释, 它彰显了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本质, 又赋予鲜明的时代特色。只有走进最基层, 才能真正明白百姓所求, 才能知道百姓冷暖爱憎, 才能懂得百姓苦乐哀愁。我的老师告诉我:“只有把群众放在心上, 群众才会把你放在心上, 只有把群众当亲人, 群众才会把你当亲人。只有这样做, 才能在新闻战线上写出百姓喜闻乐见的新闻作品, 才能在新闻写作上真正反映民意。”这短短的几句话狠狠地触及了我的心灵深处。
二、“一头汗两腿泥”“走转改”中见佳作
“走、转、改”让新闻记者了解到了各行各业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情况、拉近了与群众的距离, 增强与群众的感情。换句话说, “走、转、改”让我们记者从思想上解决“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问题, 在具体的新闻采访工作中, 能发自内心地关心老百姓的命运, 体察老百姓的疾苦, 反映他们的心声。而“一头汗两腿泥”, 这是做出好新闻所必要的, 工作中, 我们必须坚持深入到生活、深入基层、深入到群众中去, 在各行各业行走、倾听、记录。
(一) “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
走基层, 就是要走出高楼大院, 跳出文山会海, 把镜头对准基层群众, 以敏锐的时代眼光捕捉新闻线索, 增强新闻作品的吸引力。下基层, 就要脚勤、手勤、脑勤, 全身心融入, 倾注真心, 讲述事实。抓住生活本质, 去伪求真, 用正确的舆论引导人, 使新闻报道入情入理。例如, 《走转改——市县媒体县区行联合采访活动》中, 我们在平凉市华亭县发现梅花鹿养殖园里, 有一只鹿是单独圈养的, 对此我们进行了深入挖掘, 后来得知这只鹿的名字叫“壮壮”, 自幼失去了母亲, 是这个企业的负责人用奶品喂养长大的。它和主任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 当主人出门的时候, 壮壮便会跳上车, 跟着主人去旅行, 甚至有时候会和主人同吃一碗油泼辣子面。对此, 我们同鹿主人展开了深入沟通, 事实上这就是人工驯养, 当有像壮壮这样的十几头鹿纯粹被人类所驯化的话, 那么整个上千只鹿群就可以完全实现放养。后来我们便采写了《壮壮成长记》系列报道, 由这样一个有趣的故事引出整个养殖场的情况, 该文播出后, 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到基层群众中去, 这是新闻本质属性的要求, 更是记者转变作风、改进文风的“金钥匙”。只要眼睛向下看, 你就有写不完的新闻, 脚往下走, 你就能发现新闻的“富矿”。
(二) 带着“火眼金睛”走基层
基层的新闻大多是非常普通的, 看似稀松平常, 如果是就事论事的报道, 确实没有什么吸引力, 也没有多少价值, 记者就要有一双敏锐的眼睛, 能够从一般中发现特殊, 从平凡中发现不平凡。从中挖掘出新闻亮点出来。在“走转改市县媒体县区行联合采访活动”中, 我们来到了平凉市庄浪县果园示范点, 了解到朱店镇吴沟村的柳氏三兄弟全力奋战8年, 所承包的120亩果园今年全部进入丰产期, 预计秋季就可以大获丰收。为全村乃至全镇的果产业发展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抓住一个典型事件, 传递一种正能量, 采写《柳氏三兄弟八年奋战果园飘香》系列报道, 把发展果产业的丰收喜悦表达得淋漓尽致, 也从一个侧面, 表现了党和政府助农增收的好政策。
(三) 走基层, 新闻作品“短、新、实”
改文风, 不是单纯的语言技巧问题, 而是记者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报道中的综合表现。新闻记者整天和基层群众摸爬滚打在一起, 有了群众的思想, 有了群众的语言, 改文风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惟陈言之务去”, 把话说到群众的心坎里, 用清新质朴、“短新实”、简洁明快的优良文风, 令人感到清风扑面。总之, 就是我们记者采写的新闻作品中, 要能散发出泥土的芬芳, 闻到汗水的味道, 听到群众的苦与乐。
三、“走转改”铸建干群“连心桥”
“走、转、改”, 并不是说要跟着普通群众在田野里走一遍, 而是要眼睛向下看, 腿往基层走, 记者在走基层时, 要观察、发现基层百姓生活、生产中的新现象、新动向, 并把这些新事物通过报道展现出来, 让报道有新意和活力。
特别是随着走基层活动的深入, 作为新闻媒体的工作人员, 要树立“基层无小事”的新闻意识, 聚焦社会热点难点, 把群众关心的、关注的话题作为报道的主题, 倾听百姓心声, 解决百姓难题, 通过新闻报道的形式, 推动问题的解决, 在党和政府与百姓之间, 搭建“连心桥”。
四、“走转改”制度化保障常态化
“走、转、改”活动, 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和操作性, 能够采访报道各地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发展的新变化和干部群众务实奋斗的新面貌, 充分展示记者编辑队伍的实际采编能力和水平。引导各级新闻工作者在新闻采访一线接受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培训教育, 践行党的群众路线, 强化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 练就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的过硬本领。要让活动坚持走下去, 就要建立长效机制, 让“走、转、改”活动常态化。
“走、转、改”, 不仅是优秀记者成就之路, 也是年轻记者成材的必由之路。“走、转、改”, 它是我们广大新闻记者的立身之本, 成长之基, 必须常抓常新, 它是新闻工作者的毕生追求。参加基层的报道, 可以说是对心灵的一次净化, 也是对职业情怀的一次洗礼。走基层, 要成为新闻单位的自觉行动, 它也能给整个新闻单位注入精神力量, 带来持久的动力和崭新的面貌, “走、转、改”只有起点没有终点。
摘要:新闻工作者要认识到走转改的意义, 用心去感受基层的点点滴滴, 用一头汗两腿泥的干劲去捕捉精彩的事实, 为群众解决问题, 这必将在党和政府与百姓之间, 搭建起一架连心桥。
关键词: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新闻作品,人民群众
参考文献
[1]人民日报[N].
永远在路上 篇8
一位哲人说道:“一趟长途旅行,意味着奇遇,巧合,不寻常的机缘,意外的收获,陌生而新鲜的人和景物。总之,意味着种种打破生活常规的偶然性和可能性。所以,谁不是怀着朦胧的期待和莫名的激动踏上旅程的?”
人记事起我们就已经身在这趟名为“人生”的列车上了。一开始,我们并不关心它开往何处。孩子们不需要为人生按上一个目的。我们扒在车窗边,小脸蛋紧贴玻璃,窗外掠过的田野、树木、房屋、人蓄无不可观,无不使我们感到新奇。童年的时光已经开始了,我们奔跑在走向青年的旅途中。
不知从何时起,车窗外的景物不再那样令我们陶醉了。这是我们告别童年的一个确切标志,我们长大成人了。我们开始对前途充满幻想,我们开始拥有理想和目标。我们相信列车将把我们带往一个美妙的地方,那里的景物远比尚途优美。我们在心里悄悄给那地方冠以美好的名称,名之为“幸福”、“成功”、“善良”、“真理”等等。童年的时光匆匆而过,我们已经走上了奔向中年的旅途中。
这时,我们不免感到,时光消逝得如此之快。美好的童年、美好的青春在这趟特快的“人生”列车上转瞬即逝。我们终于怅然发现,与时光一起消逝的不仅是我们的童年和青春,而且是由当年的人、树木、街道、房屋、天空组成的一个完整的世界,其中也包括我們当年的爱和忧愁,感觉和心情,我们当年的整个心灵世界。
时光已逝,但列车还在前行,我们依然在路上。
年龄愈大,感到光阴流逝愈快,我们更加懂得珍惜剩余的时光。我们开始陪孩子读书,陪父母消遣。我们不舍昼夜,辛勤劳作,为了有生之年能够有所斩获。能够让后来人比我们幸福,让老年人能够安度天伦之乐。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时间从未停止过。光阴何尝是这样一条河,可以让我们伫立其上,河水从身边流过。而从我们身边流过的东西,不是河水,就是我们的生命。我们一步步走向暮年,走向整个人生旅途的终点——死亡。
回头望,早已不见了来时的路。但我们依然在路上,震荡向已知的终点。既然已知终点,我们何不放开怀抱去拥抱旅途的美丽风景,就像儿时一样,没有目的,只为旅程的美好。
人生是一趟没有目的的旅行,因为它的没有目的性,我们将永远在路上,享受旅程的美好。
《永远在路上》观后感心得 篇9
《永远在路上》观后感心得有哪一些呢。小编为大家推荐下文,希望可以帮助到你。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在大众媒体上展示巨贪们的丑事恶行,这是一种痛,也是一种自信。
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反腐是一场必须赢不能输的斗争。
所谓“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从这个角度看,电视专题片《永远在路上》是一份反腐斗争的成绩单,是一份阶段性的答卷。
由中央纪委宣传部和中央电视台联合制作的大型电视专题片《永远在路上》17日晚开播。当晚播出第一集《人心向背》,其中有白恩培、周本顺、李春城等几名落马省部级高官出镜,现身说法,片中透露出不少贪腐细节,发人深省。
这部大型专题片才刚刚开播,已引起公众高度关注,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敢于揭丑,勇于披露此前公众所不知的高官贪腐细节。在已播出的第一集中,曝光的若干细节就足以令人瞠目:曾任河北省委书记的周本顺独占一座面积800多平方米的军区招待所,重新装修供自己居住,“豪宅”里有两个保姆、两个厨师,其中一个保姆专门负责养宠物。另一个贪官白恩培,曾任云南省委书记等职,在办案中,从白家查获的贵重物品多得让办案人员震惊,其中不乏价值千万的翡翠手镯,仅清理这些东西就用了十几天时间。
有句颇富哲理的俗语“细节决定成败”,足见细节的重要性。但是,在以往惩治贪腐的过程中,公众往往是只见森林、不见树木,只见罪罚、不见细节,这种现象存在的原因,是在反腐斗争中存在“讳疾忌医”的心理。
十八大以来,中央把全面从严治党提升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高度,在反腐中见真章、动真格,在一些部门及官员中曾经比较广泛存在的“讳疾忌医”心病也大为好转。记得几年前,在这场反腐风暴刚拉开帷幕之际,很多人不相信会有省部级官员成批落马,更不信***这样高级别的官员真的会被查办。之所以不信,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一些人认为“封疆大吏”或正国级官员理应是普通党员的榜样,法办这些腐败高官有可能“破坏”党的形象。几年来,中央坚定不移地推进反腐工作,反腐败的高压态势持续推进,反腐败斗争的压倒性态势正在形成。中央反腐敢于揭丑,“铁帽子王”之类的各种神话不断被打破,反腐败得民心顺民意,得到群众高度认可,一些人“讳疾忌医”的心病自然也逐步痊愈。
此次大型电视专题片《永远在路上》,大量披露高官的贪腐细节,将遮丑心理彻底打碎。如果说,中央严惩***、白恩培、周本顺等贪官,起到了正本清源、匡扶正义的效果,那么,全面披露这些贪官的腐败细节,则是彰显了直面病灶并刮骨疗毒的勇气。
在大众媒体上展示巨贪们的丑事恶行,这是一种痛,也是一种自信。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反腐是一场必须赢不能输的斗争。十八大以来,中央作出“打铁还需自身硬”的庄严承诺,以“八项规定改变中国”,反腐败“老虎”“苍蝇”一起打。四年来,中央以实际行动,让人民群众看见并享受到“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的成果。所谓“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从这个角度看,电视专题片《永远在路上》是一份反腐斗争的成绩单,是一份阶段性的答卷。
同时,《永远在路上》更是一部以案为鉴、以案明纪,振聋发聩的反腐教材。包括白恩培、周本顺在内,许多落马贪官都是贫苦家庭的孩子,通过组织的培养、出色的工作逐渐步入高位。
电视片中披露的细节,向观众更向官员们展示了这些高官是如何从痛恨贪官,到最后变成贪官并身陷囹圄的过程。
这种非常规的教育方式,将让很多“边缘人”身临其境般地看清罪与罚的边界,帮助更多官员完成不敢腐、不想腐的自我教育。
反腐败斗争关乎人心向背,“有腐必反”、“有贪必惩”已成为社会共识,警钟长鸣,反腐败斗争必须“永远在路上”。
专题片反映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全面从严治党提升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高度,正风肃纪,锲而不舍纠“四风”,赢得党心民心;反腐惩恶,整治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厚植党执政的政治基础,着力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体制机制,使不敢腐的震慑作用得到发挥,不能腐、不想腐的效应初步显现,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正在形成。专题片既列举了多个领导干部违纪违法典型案例,苏荣、白恩培、吕锡文等案件当事人现身说法,进行深刻剖析和忏悔,又针对这些案例进行深入点评和分析,警示教育党员领导干部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筑牢理想信念的根基,引导广大人民群众坚定对党的信心和信任,为全面从严治党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专题片共分八集:第一集《人心向背》,第二集《以上率下》,第三集《踏石留印》,第四集《利剑出鞘》,第五集《把纪律挺在前面》,第六集《拍蝇惩贪》,第七集《天网追逃》,第八集《标本兼治》。
全面从严治党、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是中国共产党对人民的承诺,对世界的宣示。因为,这是民意所致、民心所向。每个人都期望生活在一个风清气正的社会里,这关乎每个人的安全感和幸福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效果怎么样,人民的心中自有一杆秤。人心向背是最公正的砝码,也是唯一的砝码。
如今,我们处在他们当年最初的阶段,但我们要始终跟随党的脚步,养成按时反省的好习惯,不允许思想上出漏洞或走偏路的情况。《永远在路上》其实也在警醒世人,贪腐就像毒品,一旦沾染,便无法回头。大学生党员若能将洁身自好变成一种习惯,时刻划清楚那条警戒线,党未来的发展之路将会平坦不少。
1.《永远在路上》观后感心得体会
2.《永远在路上》观后感的心得体会
3.《永远在路上》观后感心得
4.《永远在路上》的观后感心得
5.永远在路上观后感心得体会
6.个人收看永远在路上观后感心得体会
7.组织观看《永远在路上》观后感心得体会
8.专题片《永远在路上》观后感
9.大学生《永远在路上》观后感心得体会个人
永远在路上片观后感 篇10
看待这个廉政专题片的性质时,需要考虑到这类片型的一般使用场合。就制作技术而言,《永远在路上》交给央视打理,而且是由其中精通视觉语言的制片人完成,这让它超出了原先那种由纪委不专业剪接而成的业余视频。而央视这个传播平台,也让这个片子超越了监狱教育的狭窄空间,跃进到广阔的社会空间。
对于这部片子第一集的技术评点,已经由原来就在央视做过的老电工(电视工作者的简称)石扉客完成,该影评名称是《白恩培、周本顺、李春城,谁是影帝?》(见左下角“阅读原文”),反响很是热烈。一是因为石扉客几乎是逐帧逐帧进行了制作技术上的靠谱分析,二是点评参演者的水准。即便它使用了“影帝”这个新华社禁用语,仍不失为好文。
新京报的社评则脱离了影评的范畴,将这个片子解读为是为六中全会造势。这个会议会在这部片子播完之后的几天召开,以舆论铺垫重要会议,向来是传统之一。意外的是,这一次,党内舆论家在中纪委,而不在中宣部。但考虑到反贪是中纪委的主场,而如果它越来越喜欢将主业与舆论结合起来,注定会有这个片子的诞生。
无论是石扉客立足的技术分析,还是新京报指向的宏观意图,这部系列廉政专题片的更多背景或许仍有提示的必要。技术考量容易引发专题片中构成要素真伪的讨论,而宏观揭示自然也是不可忽略的部分,但也容易带来反贪是与非、利与弊的争辩。撇开这些,中纪委这部系列影片可能展示了更多的视野。
正如石扉客标题提示的,他拎出了三个省部级高官打题,意味深长。对于这一个级别的贪腐官员,在如何对待与处理上,似乎正在展现新颖的做法,特别是在量刑标准上有了新的变化——而这种变化的着意含糊指示了很强的想象力。这是一条线索,在观看《永远在路上》的时候,可能需要统筹起来考虑的一个方面。
白恩培在本月上旬被法庭判决贪污受贿罪成,认定总额近2.5亿元,被判终身监禁,媒体称其为“终身监禁第一人”。关于这个从“死缓”一跃为“终身监禁”的量刑,有些律师从法律的角度表达了不同看法,认为这个跃进需要相应的程序支撑。这是法律上的意见,也有媒体直接给出了“巨贪免死”的判断,则又是政治判断了。
相较于白恩培,周本顺和李春城的司法程序还没完结,但在《永远在路上》这个片子中,他俩要和白恩培一起担纲主要角色,出镜表达,做出忏悔式的政治交代,令自己的台词符合片子的期待,同时以这种实际行动回应党纪处理在舆论上的需求。对此,导演阐释就是:你坏了党的名声,就要表达咎由自取的心声。
石扉客在点评中比较了白周李三人镜头中的身体语言,以此对照他们在平常里的性格呈现,但又归纳出他们在这部片子中的共同点,具体是什么可以看他的文章。但无论是以各种画面语言出场的“大老虎”,还是中纪委办案人员,抑或是涉案人员,都是各尽本分。镜头、灯光一旦架了起来,就要守好自个承担的那部分。
在廉政倡导这个意义上,影片中的白周李他们与中纪委成了“合作者”。被拆了贪腐外衣的这些省部级高官,成了中纪委舆论推广的“战友”,这也是很有意思的地方。于是,这种舆论场中的“协作”就与判决书上的“终身监禁”产生了某种契合之处:他们将以被宣告结束的政治生命,反复表达“被结束”这一事实的重大借鉴意义。
包装这一“重大的借鉴意义”,就是这部片子要予以精雕细琢的技术要求。显然,它的目标受众分为党内党外两个部分,这两部分又相互强化、相互倚重,确保意义在传达过程中尽量少的损耗、尽量深刻地影响人心。这就是标准的舆论作业要经过的流程,但这种意义传达及吸收的效果,将在同样令其得以传播的舆论场经受验证。
这种“被审视”的片子命运,其实已经快要越过它能控制的影响力的边界,行将进入富有挑战的公共领域。至少有两个因素会影响到这一挑战的结果,一是以高官的认罪悔过加以丰富起来的央视忏悔模式,被社会接受/厌憎的程度;二是建立在以数以亿计的贪腐规模上的反贪建制,在说服民众信任/接受时的效果。
好妈妈永远在路上 篇11
总结那些问题发现,妈妈们纠结的事情有一个核梗在里面,那就是对如何做妈妈这件事的焦虑与惶恐。其实孩子的妈妈们就像五颜六色的花草一样,因有各异的环境 、养分需要和成长轨道,而难有统一的做妈妈的模子和方法,任何盲目地借鉴和模仿都难以有效。即使如此,我们仍坚信,无论做妈妈的方式如何千差万别,肯定有共同努力的方向和相互认同的理念让妈妈们去成长和实践。它们应该是:
对妈妈一职的敬畏。一位优秀的教师在退休后说:“在经历了多年教师工作后,我得出一个令人惶恐的结论:教育的成功和失败‘我’是决定因素。我能让孩子们活得愉快或悲惨,我是制造痛苦的工具也可以是启发灵感的媒介,我能伤人也可以救人。”做妈妈一职又何偿不是如此呢?只有有了对妈妈一职的敬畏之心,自然会用心去做妈妈。
无条件的亲子之爱。虽然,作为母亲对孩子的爱无庸质疑,然而我们是否能完全保证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做到不掺杂任何杂质和不受外界各种因素的影响呢?不因孩子的身体缺陷、丑俊、智商高低……发自心底的无条件的爱只能是唯一的理由。有了这样的爱,才能不离不弃,才能在不管生活发生了怎样变化的情况下,同样能担当起让孩子健康成长的重任。
学习不止。在迎接那个小生命到来前,也许你读了种类繁多的书籍、耳闻目睹过很多妈妈养育孩子的经历、听了多个专家的讲解,但在那个鲜活、个性的生命来到之前,我们不能知彼,何以“百战能胜”?谁敢说自己一定能成为一个合格的母亲呢?所以,只能从头开始学习。首先是研究自己具备什么、欠缺什么,然后去学习爱和被爱、学心理学、学营养学……向过来人学、向专家学、向孩子学、向自然学,等等。孩子成长不止,妈妈就学习不止。
摆正夫妻关系。一位朋友说,她曾经参加一个儿童教养培训课程,令她惊讶的是第一课竟然是讲“夫妻关系”。我们很多姐妹在有了孩子后,家庭中事事以孩子为先、为重,事业可以蹉跎、丈夫可以冷落,唯有孩子的事情不能马虎半点。在这样的境况下培养了多少家庭小帝王,让多少个家庭关系失衡,让多少个丈夫失落甚至“变节”!在家庭的所有关系中,伴侣应是第一位的。只有经营好了自己的婚姻,才能为孩子提供一个充满爱、安全和稳定的家庭环境,同时,你的美好的婚姻也是孩子建立未来幸福婚姻的教室。
还需要一种境界。一位教育者说,当我们每天总是盯着孩子这样那样的问题,力求把孩子塑造成我们所希望的那样时,其实我们自己才是孩子问题的最大制造者,同时也是孩子改正错误与缺点的最大障碍者。所以家庭教育需要一种境界,那就是要慎教和等待。有人说教育孩子需要“七分等,三分教”,这种说法很有道理,这种等,实际上是要父母少点折腾,从本质上来说就是“不教而教”。这就像老子所说的“无为而无不为”为人所推崇一样,“不教而教”应成为家庭教育的一种高境界。
做母亲是一门高深的学问,再好的妈妈也永远在成长和完善的路上,妈妈们加油吧!
片永远在路上观后感 篇12
我认为,唯有做到时时心中有责,处处有戒,才能实现新常态下有新状态,新常态下有新作风。
一方面,时时心中有责,就是要坚守责任、严肃问责。今年我街道的工作任务很重、责任很大,靠什么?我想,必须靠过硬的作风,靠克难攻坚的思想境界,靠无私奉献的高尚品质。我们只有把别人喝茶的时间、和亲朋好友团聚的时间都用在工作上、研究工作、推动工作,把思想和精力更多地用到抓好工作上来,如盛书记所说的,把一天的时间掰成两天用,沉下心来思考工作、研究工作、推动工作,把心思和精力更多地用到抓好工作上来,一刻不得放松,层层抓好落实,那工作的推进就有了基本的保障、有了最好的抓手。而且今年作风建设的主基调是“从严”,关键词是“问责”,有一句话叫“动员千遍,不如问责一次”,区委区政府出台的有关治水拆违的一系列问责办法也将不再是“网开一面”或“下不为例”的纸老虎,而是动真格的硬杠杆,谁消极怠工、庸政懒政,都会为之付出代价。
另一方面,处处心中有戒,就是要明白做人、干净做事。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作风是行为的底线、红线、警戒线、高压线,遵纪守法、廉洁自律是党组织对党员领导干部的基本要求,也是领导干部的立身之本和政治品格。我作为街道党工委“一把手”,肩上承担的是街道党风廉政建设的主体责任,更需要在守纪律、讲规矩上作出表率。在工作、生活、学习中,要处处绷紧作风这根弦,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比如在接触企业时,要关心关注,不以权谋私;在事关项目工程上,要督促推进,但不以言代法,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把好度,用好权。总之,大道至简,有权不可任性,要敬畏党纪、敬畏法律,自觉主动做政治上的明白人。
《永远在路上》观后感800字 篇13
通过在全体干部职工会议上,大力宣传《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确保全体党员干部及时在家自行收看,从中感受违纪人员的反思痛悟,领会中央推进作风建设的坚定决心,筑牢落实八项规定的思想防线。同时对党员职工从自觉维护党的形象的高度,充分贯彻作风建设的重要性,增强了党员职工自觉规范自身作风的意识;加强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结合自身实际,查找问题,重点针对在奢靡之风、享乐主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四个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自查,并限期整改落实。强化各项工作举措和力度,确保“四风”问题不反弹。
对于错过播出时间的,我局办公室工作人员从网上下载专题片全集在职工间传看,确保全体在职员工收看到位。
最好的人生永远在路上 篇14
当我们无力改变和掌控很多事情时候,与其跟自己过意不去让心情不悦,还不如索性心安理得地享受这种意料之外的状况,然后,找点事情顺便打发时间。
于是,打开手机,在备忘录里写本月的卷首语。杂志周一就要开机印刷,而我还在机场赶稿,编辑内心应该是崩溃的。其实,我不是一个拖延症患者,甚至讨厌像树懒那样的物种,但每一期杂志的卷首语却是一个例外,因为我总是害怕面对,甚至想逃避,因为常常纠结在文字或观点的表达之中,所以,一次一次推翻重来,并不断在键盘上按下Delete键。
此刻,我突然想起了几句特别应景的“鸡汤”。在路上,见识世界,在途中,反省自己,最好的人生,永远在路上。这些年,因为常常奔波在路上穿梭于城市之间,所以对此特别有共鸣。
上个月,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以及吃喝都有不少值得和大家分享的点滴。
首先,在武汉神龙工厂第一时间见到了标致未来设计语言以及新设计语言下的301,并小范围内与高层领导深度交流了新产品的定位以及市场卖点。全新301真的很漂亮,与现在的产品比,有脱胎换骨的变化,它应该是最能代表标致的车型,非常值得期待。去大武汉怎么能辜负美食?于是,工作之余,和刚调到武汉工作的朋友奶哥约饭。奶哥也算半个吃货,精通各类饮食。他推荐了一家装修三流菜品一流的野味馆,野生甲鱼炖黄鳝、野鸡烧蘑菇……当然,还有闻名遐迩的小龙虾。每人二两跟斗儿酒,聊了不少自己的和别人的事。
其次,受上汽大众邀请,到安亭质保中心和扬州仪征工厂参观学习。说实话,以前对大众还有几分小偏见,但走进生产线并深入了解上汽大众苛刻的全过程质量管控标准之后,我也被彻底洗脑,大众的质量原来是有出处的,难怪无论大众出现多少状况,脑残粉依然不离不弃并视它为神车。
再次,长安CSl5在人民大学举办上市发布会。长安汽车越来越会玩,上市活动丝毫没有国企的土肥圆痕迹,而是通过精彩的原创舞台剧将这辆小车的卖点诠释得淋漓尽致,最关键的是领导讲话都给抹了,新车上市会全是干货,真心值得称赞。北京期间,顺便接触了一些投资机构,资本圈果然很刺激,当然,资本也是现代企业始终绕不过的话题。
最后,在湖州安吉试驾了吉利旗下的好看、好开和好智能“三好”SUV博越。安吉真是一个好地方,山水如画,空气好得容易醉氧。据说博越上市才10天,订单已经突破两万台,终端一车难求,真牛逼。的确,博越不仅价格有诚意而且造型漂亮、配置高,特别是人机交互系统即智能互联做得太棒了,放眼望去,对手无人能做到。博越对标的是大众途观,如果途观改款继续不来,我敢肯定地说,博越肯定赢,大众很难受。
文末再给大家分享一件事情,前几天,我的好哥们儿也是著名时评人xxx失恋了,他很痛苦,每天如地狱般生活,感情的事情没有对错,我也不知道如何安慰他,只想对他说,旧的不去新的不来,有恋失说明还年轻。
永远在路上观后感600字 篇15
一是道德标准降低,脱离人民群众。他们由于长期身居高位,放松了思想政治的学习,对自身的要求不在严格,长期的脱离基层,远离人民群众,工作开始变得虚浮于事,将人民群众的利益抛之脑后,置党纪国法于不顾,侥幸心理严重,忽视了“法纪是条高压线,谁摸谁触电”这一准则,自我陶醉于手中的权力和所能摄取的非法利益。
二是缺乏服务意识,党性修养不强。长期身居要职,接触不同层次的社会人群,心理发生了变化,工作主动性降低,服务意识淡化,丧失了党性,忘记了党纪国法,盲目攀比,贪图享受,甚至为了到达谋求个人利益的目的,不惜违反干部任免原则和组织制度,严重影响了广大党员干部的工作用心性、创造性,也损害了我们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光辉形象。
【永远在路上个人观后感】推荐阅读:
《永远在路上》----观后感08-10
《永远在路上》读后感10-03
“永远在路上”观后心得体会06-06
永远在路上分集观后感07-13
《己不正,焉能正人-永远在路上》观后感07-18
观《永远在路上》有感05-19
改作风永远在路上05-25
观看《永远在路上》有感07-21
永远在路上,反腐倡廉06-30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