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总结

2024-06-16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总结(共15篇)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总结 篇1

观看《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活动总结

2015年1月9日,我部组织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观看来了由中纪委和中央电视台联合摄制的电视专题片《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落实八项规定精神正风肃纪纪实》。

这部专题共分为四集分别是:《承诺与期盼》、《正风肃纪》、《狠抓节点》以及《党风正 民风淳》。里面有违纪人员的反思痛恶,有专家阐述作风建设对依法治国的重要作用,还有纪委监察干部对广大党员的忠告和建议。

在《承诺与期盼》中,习主席说: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目标,在新的形势下,我们党正面临这许多严峻挑战,党内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习主席的话说明了现在治理党任务的艰巨性,同时说明了党中央对作风建设看得重以后也会抓得严。

在新的形势下我们必须看到,面对世情、国情和党情的深刻变化,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更加尖锐的摆在了全党面前,党内脱离群众的现象大量存在,这些集中表现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着“四风上”,我们要把党的作风建设搞好,这“四风”必须去除。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总结 篇2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 会计制度改革不断更迭, 以会计准则 (包括企业和政府) 为核心的相关会计政策的制订、发布、修改、完善持续不断进行着。面对这些政策文件和改革潮流, 很多会计人 (尤其是基层的会计人员) 都感叹:旧的还未融会贯通, 新的又接踵而来。犹如站在一片灿烂绽放、五彩缤纷的花海前, 虽美不胜收, 但也难免令人目不暇接。作为会计人, 不仅要炼就一双紧盯政策明察秋毫的“火眼金睛”, 同时也需要政策制订部门厘清新旧政策的适用范围和衔接办法, 该废止的及时予以废止, 该失效的及时宣布失效, 该统一口径的及时作出明确, 让贯彻落实政策少一点迷惘。

从事会计工作者, 除了要掌握各项会计政策和制度外, 还不得不参加形式多样的会计考试, 这不仅是丰富自己财务知识、提升自己工作能力的必要手段, 也是提高工资待遇、获取职务晋升和体现自身价值的重要途径。谁也没有想到工作后自己会不自觉的加入到考证一族的大军中, 但这就是一个会计人的宿命。话说你好不容易拿了一个证, 想歇歇吧, 看看周围的人, 看看同学、朋友、同事, 再对照工作实际, 好像还不够, 不够份量, 考吧, 太累;不考吧, 真不行。这真是“此情无计可消除, 才下眉头, 却上心头。”

会计是一项政策性、专业性很强的技术工作, 会计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如何, 直接影响会计工作的质量。随着会计行业的地位日益重要, 会计从业人数不断上升, 会计信息的需求越发广泛。作为一名会计人, 无论是面对会计制度的演变和更迭, 还是应对会计考试拾级而上, 都应当时刻提醒自己“牢骚太盛防肠断, 风物长宜放眼亮”。

会计人要保持乐观心态。会计制度的不断改革和完善, 难免会使会计人有时在会计政策、制度的选择和把握上产生一头雾水之感, 让会计人在会计核算方法处理和财务报告编制上感到棘手, 但这一系列变革的宗旨, 还是为了规范企业 (或者政府) 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行为, 保证会计信息质量。会计人只要牢记和把握这一宗旨, 就容易时刻保持一个乐观的心态, 积极从容应对各种情况。

会计人要锻炼敏锐嗅角。对于会计制度的频繁更迭, 会计人应当保持清醒的头脑, 善于洞察新准则、新制度的变化点, 紧紧把握新旧准则和制度的不同之处, 梳理出变化重点、难点, 认真加以学习研究, 并可借助相关讲义、培训资料, 力求加以融会贯通, 争取以更高的效率掌握政策内涵, 以求尽快在实际工作中得到更好的贯彻应用。

会计人要坚持一丝不苟。会计政策和制度面广量多, 况且会计工作还涉及财务管理、税务筹划等事宜。会计人在实际工作中, 应当坚持求真务实, 不怕繁锁, 精益求精。要和单位同事之间严格分工, 明确职责, 加强协作, 扎扎实实干好本职工作。要善于借助信息技术, 配合相关部门和人员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 优化工作流程, 防止出现差错。

行风建设永远在路上 篇3

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不断加强作风建设的一年。一年来,我把许多思考变成文字,就教于各级领导和各位同仁,并和广大读者进行交流。

这些专栏文章中,有一些观察和思考可能还可以再深入一点,有一些文字表达也许还需要再进一步细细推敲。特别是,专栏定位于加强教育行风建设,在选题和写作方面难免受到一些局限。因此种种,文章倘有不足之处,也只能贻笑于大方之家了。不管怎样,我要感谢一年来《湖北教育》的编辑、读者,以及教育界的同仁们对于我的支持、帮助与信赖。

作为2015年度的最后一篇专栏,如果要略作盘点,给出一个小结之类的表述,我想说的是,教育行风建设永远在路上。

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教育事业可以说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巨大成绩。青壮年文盲的扫除、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和免费、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的增长、全民受教育年限大幅提高,为国家培养和储备了大批高素质人才,也为国民经济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

近年来,通过综合治理,我省教育行风建设可以说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教育行政部门的作风更加务实高效;各级各类学校办学、招生和收费进一步规范;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让更多的孩子们入园有了保障;小学生划片区就近入学;计算机分班,择校择班的情况大为减少;高中实行阳光招生、取消了三限生招生政策,过去通过交费就能上优质学校的历史一去不复返了……

这些改革举措,维护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深受人民群众的拥护。但是,教育自身仍然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

现行的高考招生录取制度,虽然有利于优秀人才的选拔,但应试教育不利于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活力,弊端日益显现;教育行风建设中,多条禁令、多项规定与现阶段人民群众的多样化需求存在一些差距……这些都有待于在教育改革和发展中逐步突破,乃至彻底解决。

就拿中小学补课来说,各级教育行政部门都有禁补令和禁补文件,但仍有个别地方和少数学校依然坚持补课和变相补课。我到学校和家长中做过调查,学校、老师以及家长和学生,有要求补课的,也有要求不补课的,赞成补课的理由有很多,不赞成补课的理由也很多。如何在不违反法律法规和政策的情况下,尽可能满足人民群众的多样化需求,还需要我们进行认真的思考和探索。

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适当补课可能适应部分人民群众的需求。

举例来说,少数学生偏科,或者因种种原因学生学习成绩跟不上班集体,老师采取帮扶措施帮助这些学生把相关的课程补起来,使其能够顺利完成学业。这种情况下,适当补课就是合情合理的;再比如,现在学生要学习的内容很多,但法定假期比过去增多,有些学校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完成不了教学计划,适当进行补课也未偿不可,关键是要注意劳逸结合,特别是严寒酷暑不要安排补课。

如果我们把这种个性化的服务,或者说是差别化的服务工作做好了,人民群众的多样化需求得到了满足,我们的社会就会更加和谐,教育行风也会进一步好转,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也会进一步提高。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 篇4

巨亭镇党委书记 陆翌

“逆水行舟用力撑,一篙松劲退千寻”,这是董必武先生《题赠〈中学生〉》中的诗句,意思是逆水行舟的时候,用竹篙撑船,稍微一松劲,就会后退很远的距离,所以一定要加倍努力撑船。也就是指人在做事情的时候如同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千万不能松懈。

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关于加强作风建设特别是深入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坚持不懈纠正“四风”的重要论述,对于我们深入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坚持不懈纠正“四风”,不断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扎实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中央出台“八项规定”以来,“四风”问题病原体并没有销声匿迹,树倒根在,顶风违纪现象仍时有发生。“四风”具有很强的变异性和传染性,防反弹、防回潮任务依然艰巨,阳奉阴违、顶风违规违纪者仍大有人在,少数党员干部没有深刻认识到中央解决“四风”问题的坚定决心,仍在等待观望,存在“风过草抬头”的思想,认为挺一阵子就过去了,有的甚至心存侥幸,不收敛不收手,我行我素、顶风违纪。

总书记指出:“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永远没有休止符,必须抓常、抓细、抓长,持续努力、久久为功。”,作风建设是永恒课题,要标本兼治,经常抓、见常态,深入抓、见实效,持久抓、见长效,通过立破并举、扶正祛邪,不断巩固和扩大已经取得的成果,努力以优良的党风政风带动全社会风气根本好转,驰而不息纠正“四风”,坚决防止不正之风反弹回潮。

古语云:“不矜细行,必累大德”。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是如何形成的?往往就是从一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累积起来的,慢慢积少成多,积小成大。“小洞不补、大洞受苦”,小事可能积累成大事、小问题可能演变成大问题。现实生活中很多领导干部自以为是,总是抱着“事不大”的心态对待平时的生活和工作。因为事小不上心,由于错小不在乎,最终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人们谈论的笑柄、干部反思的“教材”,作风建设的“绊脚石”。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说易行难。领导干部自身要严于律己,注重加强自身修养,慎小事,拘小节,时常“照照镜子、正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不以“不是我一个”而原谅自己、不以“一次不要紧”而开脱自己、不以“一点小事没关系”而放纵自己,不在“温水煮蛙”中沉沦。要时刻绷紧纪律之弦,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切莫让自己因为“这点小事”滑向深渊,让“这点小事”成为作风建设的“绊脚石”。

主题: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 篇5

一年多来,自治区党委牢牢把握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总目标,按照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题,以突出政治坚强为核心,以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为重要实践载体,周密准备,精心组织实施。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积极响应中央号召,高度重视,踊跃参与,各族群众热烈响应、热情支持,整个活动进展有序、扎实深入,达到了预期目的,取得了显著成效,兑现了自治区党委活动之初向全社会作出的要严格按照中央要求,坚持以整风精神搞好教育实践活动,通过活动,使党员干部思想进一步提高,作风进一步转变,党群关系进一步密切,为民务实清廉形象进一步树立的承诺。

在充分肯定活动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有的地方和单位对解决政治上不够坚强的问题,态度还不够坚决;有的领导同志还没有把工作着眼点和着力点转到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上来;有的干部对自治区党委工作部署学习理解不够、贯彻执行不力;有的地方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的情况还没有改变,基层组织服务群众的能力水平和素质亟待提升;有的干部对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事项特别是损害群众利益的问题回应不够、整改不力,还有的干部不懂规矩、不讲规矩,工作中随心所欲、我行我素;有的干部认为教育实践活动即将结束,活动过关了、松口气了,开始留恋过去上班报纸清茶无所事事,下班吃喝应酬乐此不疲的日子。如此等等。现在,广大群众最担心的是问题反弹、雨过地皮湿、活动一阵风,最盼望的是形成常态化、常抓不懈、保持长效。

为此,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自治区党委书记张春贤在自治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特别强调:活动收尾绝不是作风建设收场。我们要切实增强忧患意识、责任意识,以锲而不舍、驰而不息的决心和毅力,把作风建设不断引向深入,使作风建设要求真正落地生根。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永远没有休止符,必须抓常、抓细、抓长,持续努力、久久为功。

二落实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的要求,首先要把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作为当前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抓紧抓好,以知促行、以行促知,不断深化思想认识、增强党性观念,破除思想障碍、增强行动自觉,为深入推进作风建设增添动力。

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是我们党永远坚持群众路线的郑重宣示,是对人民殷殷期待的郑重回应,亦是新时期作风建设再出发的根本指引。讲话站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深刻总结了活动的成功经验,对新形势下坚持从严治党作出全面部署,提出明确要求,特别是总结了搞好党内集中教育活动 六个必须的经验,提出了从严治党八项任务的要求,对于锲而不舍反四风改作风,保持作风转变的好势头,进一步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充分体现了对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分析,对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深刻忧思、对确保我们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坚强领导核心的深刻把握,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党的群众路线的思想宝库,把党的作风建设理论提升到一个新的境界,具有很强的思想性、针对性和指导性,是在新的起点上从严治党,深入推进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遵循。

各级党委及理论学习中心组要安排专门时间集中学习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广大党员干部要组织专题学习。要同学习贯彻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紧密结合起来,同学习贯彻总书记关于新疆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紧密结合起来,切实深化理解,把握精神实质,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讲话精神上来,统一到中央部署要求和自治区党委的具体安排上来,把讲话精神转化为做好各项工作的强大动力。

三落实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的要求,就是要把抓好党建作为最大的政绩,强化各级党委抓作风建设的领导责任和主体责任,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在思想上真正明确,在行动上真管真严、敢管敢严、长管长严,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推进从严治党各项工作。

做好新疆工作,关键在党。实现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总目标,必须坚持从严治党,充分发挥好各级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努力建设一支政治上强、能力上强、作风上强、心力上强的高素质干部队伍,才能形成强大的向心力、凝聚力、战斗力。在新疆,政治上坚强是对广大党员干部第一位的要求,面对新疆反分裂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和尖锐性,面对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异常复杂形势,更需要把讲政治摆在突出位置,把坚定不移地与民族分裂主义及其活动作坚决斗争作为第一要求,把遏制宗教极端思想渗透、坚决防止暴力恐怖案件发生、维护社会稳定作为第一责任,围绕总目标、查找薄弱点、案件汲教训、工作抓落实,坚定不移维护社会大局稳定。

从严治党,首先要严在党的纪律。在新疆,就是要把中央的要求作为我们的任务,自觉维护党中央的权威,坚定贯彻自治区党委的工作部署,决不允许不负责任地说三道

四、阳奉阴违,甚至捕风捉影,传播、编造政治谣言。要严格党内政治生活,严格按照党内政治生活准则和党的各项规定办事,讲党性、讲原则、讲规矩。要时刻牢记自己是党的人,时刻不忘自己应尽的义务和责任,把爱党、忧党、兴党、护党落实到工作生活各个环节,自觉接受组织安排和纪律约束,自觉维护党的团结统一。要坚持不懈把抓基层打基础作为稳疆安疆的治本之策,把整顿软弱涣散基层组织作为基层工作的重中之重,做到软弱涣散一个不漏,一村一策制定方案,使基层党组织真正强起来。要按照具有坚强的政治担当、坚强的领导核心、良好的领导体制、良好的政治生态的要求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建设,切实提高各级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依法治疆、民主执政、凝聚共识凝聚人心、统筹兼顾、理解力执行力落实力五方面的能力,对落实自治区党委决策部署和各项反恐维稳措施不到位的干部,要严肃政治纪律,坚决追责、严肃查处。

四落实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的要求,就是要回应群众期盼,持续抓好作风建设,最大限度争取民心、凝聚人心,把群众路线这一党的生命线和传家宝党始终不渝地坚持好、一以贯之地落实好,融入到党的建设的各个方面,落实到推进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的全部实践之中。

作风建设是攻坚战,也是持久战。当前,我们既要充分肯定教育实践活动取得的成效,挖掘、提炼、推广成功的经验,也要保持清醒头脑,看到存在的问题,善始善终做好后续工作,确保人民群众满意。要进一步聚焦政治坚强和四风问题,以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切实抓好整改落实,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向群众公布的整改清单、作出的整改承诺,都要说到做到,逐一兑现,取信于民。要下大气力把专项整治的任务落到实处,加大督促检查力度,对落实不力和不到位的,要严肃追究责任,绝不允许出现烂尾工程,决不能让四风问题反弹回潮。要健全常态化长效化的工作措施,抓紧建立健全及时发现和解决四风问题的长效机制,为作风建设提供可靠的制度保证。要从解决四风问题延伸开去,努力改进思想作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干部生活作风,努力改进学风、文风、会风,加强治本工作,使党的作风全面纯洁起来。

党的作风建设不是形象工程而是人心工程。作风问题的核心,是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不正之风离我们越远,群众就会离我们越近。党的最大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我们一定要把这种思想根植在心灵里,落实在行动上,树立群众观点,践行群众路线,提高做群众工作的本领。要把民族团结作为最大的群众工作,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坚持不懈地开展民族团结宣传教育和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发挥好党员干部的示范带头作用,把广大群众紧密团结在党和政府周围,擦亮眼睛、明辨是非,远离宗教极端。

永远在路上活动总结 篇6

10月17日到25日,由中央纪委宣传部、中央电视台联合制作的八集专题片《永远在路上》在中央电视台播出。该片通过剖析典型案例,讲述鲜活的监督执纪故事,深刻反映了党中央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坚定不移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态势,具有很强的警示和教育意义。雨城区教育系统“三举措”积极组织干部职工收看专题片《永远在路上》,持续抓好反腐倡廉教育。

一是高度重视,提高认识。制发《雅安市雨城区教育局关于组织收看专题片<永远在路上>的通知》文件到各学校、师培中心、各科室。各学校把集中收看专题片《永远在路上》作为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推进从严治党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来抓。结合当前正在开展的“两学一做”专题教育强化认识,扎实安排,精心组织,确保党员干部人人收看、个个受教育,全面促进党员干部遵纪守规意识进一步增强。

走转改永远在路上 篇7

一、“走、转、改”触及心灵深处

新闻从实践中来, 这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新闻战线开展的“走、转、改”, 就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在新时代对群众观点、群众路线的生动阐释, 它彰显了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本质, 又赋予鲜明的时代特色。只有走进最基层, 才能真正明白百姓所求, 才能知道百姓冷暖爱憎, 才能懂得百姓苦乐哀愁。我的老师告诉我:“只有把群众放在心上, 群众才会把你放在心上, 只有把群众当亲人, 群众才会把你当亲人。只有这样做, 才能在新闻战线上写出百姓喜闻乐见的新闻作品, 才能在新闻写作上真正反映民意。”这短短的几句话狠狠地触及了我的心灵深处。

二、“一头汗两腿泥”“走转改”中见佳作

“走、转、改”让新闻记者了解到了各行各业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情况、拉近了与群众的距离, 增强与群众的感情。换句话说, “走、转、改”让我们记者从思想上解决“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问题, 在具体的新闻采访工作中, 能发自内心地关心老百姓的命运, 体察老百姓的疾苦, 反映他们的心声。而“一头汗两腿泥”, 这是做出好新闻所必要的, 工作中, 我们必须坚持深入到生活、深入基层、深入到群众中去, 在各行各业行走、倾听、记录。

(一) “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

走基层, 就是要走出高楼大院, 跳出文山会海, 把镜头对准基层群众, 以敏锐的时代眼光捕捉新闻线索, 增强新闻作品的吸引力。下基层, 就要脚勤、手勤、脑勤, 全身心融入, 倾注真心, 讲述事实。抓住生活本质, 去伪求真, 用正确的舆论引导人, 使新闻报道入情入理。例如, 《走转改——市县媒体县区行联合采访活动》中, 我们在平凉市华亭县发现梅花鹿养殖园里, 有一只鹿是单独圈养的, 对此我们进行了深入挖掘, 后来得知这只鹿的名字叫“壮壮”, 自幼失去了母亲, 是这个企业的负责人用奶品喂养长大的。它和主任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 当主人出门的时候, 壮壮便会跳上车, 跟着主人去旅行, 甚至有时候会和主人同吃一碗油泼辣子面。对此, 我们同鹿主人展开了深入沟通, 事实上这就是人工驯养, 当有像壮壮这样的十几头鹿纯粹被人类所驯化的话, 那么整个上千只鹿群就可以完全实现放养。后来我们便采写了《壮壮成长记》系列报道, 由这样一个有趣的故事引出整个养殖场的情况, 该文播出后, 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到基层群众中去, 这是新闻本质属性的要求, 更是记者转变作风、改进文风的“金钥匙”。只要眼睛向下看, 你就有写不完的新闻, 脚往下走, 你就能发现新闻的“富矿”。

(二) 带着“火眼金睛”走基层

基层的新闻大多是非常普通的, 看似稀松平常, 如果是就事论事的报道, 确实没有什么吸引力, 也没有多少价值, 记者就要有一双敏锐的眼睛, 能够从一般中发现特殊, 从平凡中发现不平凡。从中挖掘出新闻亮点出来。在“走转改市县媒体县区行联合采访活动”中, 我们来到了平凉市庄浪县果园示范点, 了解到朱店镇吴沟村的柳氏三兄弟全力奋战8年, 所承包的120亩果园今年全部进入丰产期, 预计秋季就可以大获丰收。为全村乃至全镇的果产业发展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抓住一个典型事件, 传递一种正能量, 采写《柳氏三兄弟八年奋战果园飘香》系列报道, 把发展果产业的丰收喜悦表达得淋漓尽致, 也从一个侧面, 表现了党和政府助农增收的好政策。

(三) 走基层, 新闻作品“短、新、实”

改文风, 不是单纯的语言技巧问题, 而是记者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报道中的综合表现。新闻记者整天和基层群众摸爬滚打在一起, 有了群众的思想, 有了群众的语言, 改文风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惟陈言之务去”, 把话说到群众的心坎里, 用清新质朴、“短新实”、简洁明快的优良文风, 令人感到清风扑面。总之, 就是我们记者采写的新闻作品中, 要能散发出泥土的芬芳, 闻到汗水的味道, 听到群众的苦与乐。

三、“走转改”铸建干群“连心桥”

“走、转、改”, 并不是说要跟着普通群众在田野里走一遍, 而是要眼睛向下看, 腿往基层走, 记者在走基层时, 要观察、发现基层百姓生活、生产中的新现象、新动向, 并把这些新事物通过报道展现出来, 让报道有新意和活力。

特别是随着走基层活动的深入, 作为新闻媒体的工作人员, 要树立“基层无小事”的新闻意识, 聚焦社会热点难点, 把群众关心的、关注的话题作为报道的主题, 倾听百姓心声, 解决百姓难题, 通过新闻报道的形式, 推动问题的解决, 在党和政府与百姓之间, 搭建“连心桥”。

四、“走转改”制度化保障常态化

“走、转、改”活动, 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和操作性, 能够采访报道各地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发展的新变化和干部群众务实奋斗的新面貌, 充分展示记者编辑队伍的实际采编能力和水平。引导各级新闻工作者在新闻采访一线接受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培训教育, 践行党的群众路线, 强化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 练就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的过硬本领。要让活动坚持走下去, 就要建立长效机制, 让“走、转、改”活动常态化。

“走、转、改”, 不仅是优秀记者成就之路, 也是年轻记者成材的必由之路。“走、转、改”, 它是我们广大新闻记者的立身之本, 成长之基, 必须常抓常新, 它是新闻工作者的毕生追求。参加基层的报道, 可以说是对心灵的一次净化, 也是对职业情怀的一次洗礼。走基层, 要成为新闻单位的自觉行动, 它也能给整个新闻单位注入精神力量, 带来持久的动力和崭新的面貌, “走、转、改”只有起点没有终点。

摘要:新闻工作者要认识到走转改的意义, 用心去感受基层的点点滴滴, 用一头汗两腿泥的干劲去捕捉精彩的事实, 为群众解决问题, 这必将在党和政府与百姓之间, 搭建起一架连心桥。

关键词: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新闻作品,人民群众

参考文献

[1]人民日报[N].

永远在路上 篇8

阮次山不是那种传统意义上的电视节目主持人:既不漂亮英武,又非伶牙俐齿。他走的是专家和学者型的主持之路。唯其如此,他深厚的学养和辽远的眼界,才能为电视机前的观众带来一种深邃和清新的感觉。

书博会期间,朋友送给我一本阮次山刚刚面世的新作《与世界领袖对话》,这已是这位知名的电视评论人的第五本此类专著了。这次“对话”,阮次山奉献给读者的是与33位世界政要的愉快但尖锐的唇枪舌剑。简单列举几位重量级的时任世界政要是必要的:阿富汗总统卡尔扎伊、伊朗总统内贾德、伊拉克总统塔拉巴尼、以色列总理奥尔默特、马来西亚总理巴达维、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主席阿巴斯、菲律宾总统阿罗约、泰国前总理他信、俄罗斯总统普京、英国首相布莱尔、美国国务卿鲍威尔……个个都是世界政治精英,人人都是如雷贯耳的风云人物。

阮次山倒是冷静。他没有沉浸在与名人对话的肤浅和沾沾自喜之中。他关注的是内容,是能否挖掘出足以打动观众和读者的有份量的信息。阮次山曾经反复说过,“访问新闻人物时,重要的不是你曾访问过什么样的名人、政要,重要的是在每一次访谈中,你挖出了什么内幕或具有重要新闻价值的内容,否则就会令你成为‘猪八戒到此一游’的八戒和尚,入了宝地却只能留下模糊的个人记忆,白白浪费了一次访谈机会。”

对阮次山来说,对美国国务卿鲍威尔的采访,就是一次难忘的“探宝之旅”。2004年10月,鲍威尔决定访问中国。直到出访的前一天,他才确定了访问行程,阮次山紧急申请,居然搭上了从华盛顿飞往东京的国务卿的专机,并在飞机上进行了大量的铺垫性采访。10月25日在北京正式录制访谈节目时,尽管只有短短的十几分钟,但阮次山已是成竹在胸,他开门见山地问:“台湾不断说,我们不需要搞‘独立’,因为我们已经是个‘主权独立的国家’,目前已‘承认’台湾的国家就有26个之多了。您怎么看?”

鲍威尔不假思索,张口就答:“任他们怎么说,‘我们只有一个中国’的政策很清楚。台湾不是‘独立的国家’,没有作为一个国家的主权。这是我们将继续执行的坚定政策……美国的立场是,‘一个中国’政策是建基于‘三个联合公报’的。我再重申一遍:我们不支持‘台独’。”

这段对话在隔天震撼了台湾社会。股市在两天里跌了一百多点,市值蒸发了一千多亿“新台币”。以至于这次“历史性的访谈”之后,凤凰卫视为了阮次山的安全,禁止他一年内去台湾采访。

他信是个有趣的政治人物。他出身于泰国的一个穷苦家庭,成年后展示了惊人的经商天赋。挣下巨额家产之后,为了更全面地证明自己,他信投入社会活动,从议会议员开始,最终成为泰国总理。2006年9月19日,他在纽约联合国大厦演讲之前,突然得知自己已被国内的军政府推翻。这位高票当选的民选总理,又一次成为了泰国军事政变的牺牲品。世界舆论为之哗然。

他信流亡期间,自2007年1月至2008年2月,阮次山接连对他进行了三次访问。第一次他神情落寞;第二次他精神憔悴;第三次他精神面貌焕然一新。为什么会有如此巨大的反差呢?权力,是权力的魔法在左右着他信的一切。

从权力宝座的顶端陡然被非法的军事政变踢倒于地,这种人生的重大变故常人难以承受,他信也不例外。他信谈到,太太“已给我最后通牒。如果我重返政治,她就和我离婚。”“已经好几次了,她一直在提醒我,上个星期还在讲,所以我绝不会再从政,因为她和我的家人都受罪。政治太残忍了。”“我全家都会远离政治,绝不会再从政。已受够了,我的小女儿若参政的话,本可以成功,她说在我身上发生的一切可成为全家的教训,就是以后都不要搞政治。”

2008年2月28日,他信一反常态,神采奕奕。为什么?他信的政党在国内大选中重新掌权,他信即将结束流亡生活回到泰国。在香港,他问阮次山:“你敢与我同机去泰国吗?”这种千载难逢的独家采访机会,阮次山当然是不会错过的。于是,凤凰卫视的报道小组见证了那万人空巷迎他信的历史性时刻。也看到了他信灵感突发、跪地亲吻祖国大地的作秀之举。

后来的故事阮次山还没有四访他信,但世人已尽知其然。人民党再次下台,他信又出走国外。而他信东山再起的念头反而愈发强烈。他遥控指挥红衫军大闹政府,甚至冲击得东盟峰会无法如期举行。先期到达的东盟领导人被直升飞机仓皇救出,已经飞在半途的各国政要只好调头返回。

“政治太残忍,再不从政。”信誓旦旦,言犹在耳。政治家就是这样“毫无原则”。

好的访谈,实质上就是历史的备忘录。它记录的是不同时期同一个政治家的滑稽表演。

我们常人是无缘与世界政要们面对面交流的。案头上放一本《与世界领袖对话》,实际上是借助阮次山的引领,让我们得以走进这些政治精英的内心深处和精神世界。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要感谢阮次山,感谢他的万里奔波和机智提问。前国务院新闻办主任赵启正说:“阮先生采访过的各国政要之多,令人称赞,看着世界政要精英们在他面前列队而过,我真为他骄傲。”

我们前面说过,阮次山大约没有看重这份荣耀,他看重的是行动。他渴望的是记者般的“永远在路上”。汶川大地震时,阮次山在台里做直播,五岁的小孙女看完直播后打电话给他:“爷爷,您今天为什么戴黄色的领带和胸花?”阮次山告诉她:这是对仍埋在瓦砾堆中的灾民的祈福和希望。没想到小孙女居然一本正经地告诉他:“爷爷,重要的不是您佩戴什么,您的行动才是最重要的。”

行动才是最重要的。童言无忌,童声纯真。她说出了一个真理。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心得体会 篇9

这几天我观看学习了作风建设在路上,对照自己平时的实际工作及思想动态,认真查摆了在思想作风、工作态度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对其成因以及危害进行更深层次的剖析,以期达到自我教育、自我提高、自我完善目的。

第一,必须彻底转变以前一些不正确的观念,增强服务意识和干部的责任意识,我们要认真负责。要关心学生,把学生当成自己的朋友。

第二,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应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对自己的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和生活作风进行认真的对照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改进,以良好的工作作风和开拓进取、与时俱进的精神风貌,为经济的发展添砖加瓦。我们始终要牢记理想信念,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始终牢记责任使命,大力推动科学发展;始终牢记党的宗旨,始终牢记党员形象,不断加强党性修养;始终牢记党纪国法,爱岗敬业干实事。

第三,对于本次思想作风建设活动,我认为是必要的,它对我们完成今年的各项工作,进一步树立全县的良好形象,提高工作效率具有重大作用。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一定克服自身存在的问题,认真做到:一是加强学习,提高整体素质。加强学习,努力提高理论水平和政治素质是履行好自己肩负职责的重要保障。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才能做到在思想上跟上新形势的发展;在行动上符合工作的规范;在工作上不断增强原则性、科学性、预见性和创造性。因此我们要认真学习工作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党中央、国务院的有关政策、方针,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同时在学习中要摆正工作与学习的关系,坚持学习制度,保证学习时间,注重学习效果。力求学深、学透、弄懂、弄通,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我更加深刻认识到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性,自己作为一名教师,一定要以人为本、率先垂范。一是要自觉地改造自己,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继续保持艰苦奋斗二是要自觉地警醒自己,要紧紧牢记陈毅同志所说的“党的监督,众目睽睽不可违”这句话,三是要自觉地充实自己,抵制西方社会意识形态、价值取向、生活方式等负面影响,保持心理平衡,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服务别人。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观后感 篇10

最近按上级要求观看了由中央纪委宣传部与中央电视台联合制作的四集电视专题片《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落实八项规定精神正风肃纪纪实》,通过还原一个个鲜活的案例情节和违纪干部的现身说法,感受他们的反思痛悟;倾听专家学者,解读作风之变后的深层律动,不同观点,多元视角,呈现“作风建设在路上”不平凡的历程,使自己真正地在思想上受到了震憾和教育。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永远没有休止符”、“全党要以此为起点,在从严治党上继续探索、不断前进”.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深刻总结了教育实践活动的成功经验,对新形势下坚持从严治党提出了明确要求,为我们在新的起点上把作风建设不断引向深入作出了全面部署。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落实好中央八项规定,需要我们在“两个务必”基础上,真抓实干,求真务实地履行好工作职责,廉洁从政,我认为当前应做好如下工作:

1、不断加强学习,努力提高素质。进一步认识到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是党的性质和宗旨的基本要求,是正确行使权力、履行职责的重要基础。主动学习《油田公司关于改进工作作风23条》、《廉洁从业若干规定》等作风建设法规制度,积极改进工作作风,增强自身良好的作风意识。积极参加大队组织的各种党风廉政建设方面会议与学习,认真做笔记。注意学习研究法律知识、科技知识、管理知识、领导知识,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面,拓宽自己的视野。经常深入基层,深入一线,调查研究,虚心向同志们学习基层工作方法,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2、严格要求下属,改进机关作风。带领安全组人员积极完善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尤其是交通违章违规处罚,务必要公开、公正,安全奖罚要合理透明。开会要明确目的,解决问题,进行有效沟通,领导交代的工作事项不要在手中耽搁,所干工作要留有痕迹,不造假。安全工作所涉及安全费用严格按程序办,手续要齐全。实际工作中,要求大家严格遵守中央八项规定和辽河油田公司办公人员安全行为准则,积极改进工作作风,坚决反对“四风”,按照党的要求,严格要求自己,防微杜渐,确保不做任何违法违纪行为。

3、做到以案为鉴,增强自身修养。多参加上级部门组织的观看警示宣传片、参观反腐倡廉教育基础和倾听纪委人员所作报告等形式,以案为鉴,构筑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每一名党员领导干部都要从现在做起,谨慎走好脚下的每一步,党把我们放在这个位置上,是要我们踏踏实实做事,而不是去利用权力显示威风,去损公肥私、去践踏国家干部的尊严。做事、做官、做人要有底线,在纪律面前没有特殊党员和特殊干部,必须严格遵守,模范执行各项党纪国法。要自觉地接受监督,而绝不能漠视甚至规避监督。

党员干部要树立新风正气,按照务实、清廉的要求,扎实深入持久地抓好作风建设,在工作中,党员干部不能把规定当成“手电筒”,只照别人,不照自己。不能把要求变成“口头禅”,光说不练。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要首先做到;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要首先止步。

唐丽:风景永远在路上 篇11

唐丽,广西柳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小学品德课程教研员、科研室主任。2001年以来,先后受聘为广西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学科专家组成员、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专家组成员、广西第二期21世纪园丁工程骨干教师培养对象导师以及国家级课改实验区小学品德教材培训专家。她独立主持广西“十五”及“十一五”教育科学研究重点课题,曾被广西教育厅授予教育科研先进个人荣誉称号,并荣获广西教育科研优秀成果二等奖;撰写专题论文十余篇,在《中国教育报》《小学德育》等刊物公开发表;担任山东泰山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品德与生活(社会)》分册主编、广西地方教材《综合实践活动·实践与探究》分册主编,独立撰写或参与编著的教师培训指导用书由高等教育出版社、漓江出版社、广西人民出版社公开出版发行。

托尔斯泰曾说过:“人生的价值,并不是用时间,而是用深度去衡量的。”唐丽就是这样一个不断探索人生深度与广度的人。作为广西小学品德课程的领军人物,十多年来,这位优雅的女性以其谦和的为人、好学的精神、不懈探究的热情在课程研究道路上留下了一个个坚实的脚印,以爱与执著谱写出一页页美丽的篇章。

一场美丽的邂逅

2005年以前,唐丽无法想象自己某天坐在电脑桌前,足不出户就能“漫步”神州,与全国的同行合作教研、编书甚至开展课题研究。那时的她只能按部就班地将经验成果整理好,等待着一年中为数不多的外出交流机会,直到邂逅了博客。

“我与博客,那是一场美丽的邂逅。”谈到博客的使用,唐丽说得很直白,“刚开始我只想拿它来写写随笔,后来才发现,用它来做教研是再好不过了。”她喜欢尝试不同的教研手段,博客教研在她眼里应该算是“常规+特色”的教研方法之一。新课程背景下如何创新教研模式,已成为许多教研工作者以及学校领导潜心研究的问题。而博客以其强大的集合性与交互性打破了时空限制,让教研变得更直观、更便捷、更有效。

“传统的教研模式形式单一、传播面窄,我们往往只是针对某一问题进行研讨。为了解决常规教研的局限问题,我将网络教研定位为主题研讨、同城共享、协作成长,依托专家、名师及各种网络平台,充分整合优质资源,让参与教师收获更多的专业引领。”2005年初,唐丽在柳州市教育局都乐网的“都乐博群”开设了个人博客——“丽人小屋”,通过建立自己的网上精神家园,走上了网络教研的幸福之路。每一次调研听课,她都会关注课堂生活的细节,磨练自己发现问题的敏锐度。之后,她会将柳州市品德课程的研讨方向以及送教下乡、教材教法培训等主题内容发布在博客里,与老师们共享。围绕着教学实践中的问题与感悟,她与老师们在博客上发帖、跟帖、提问、解答,一场悄无声息的教研活动常常就在茶余饭后拉开了帷幕……

一次,唐丽来到柳州市雅儒路小学,看到上课的王芬老师远离学生真实生活、套用教材事例平淡演绎的课堂教学,她感到遗憾甚至不满,并于当天在博客上写下了一篇工作日志:“今天小王老师上的是《我的爱是什么》,一堂课听下来,我感觉平淡失真……新型的品德课强调关注学生的生活体验,教师要善于倾听发生在学生身边的真实故事,学会捕捉教育的契机,使教学从预设走向动态生成。”看到这篇日志后,王芬老师深受触动,迫不及待地登录自己的博客,和唐老师展开了心灵的碰撞与交流,并把“第三次试教感悟”发了过来。然后,她再试教、再反思,继续通过博客平台与唐老师交流……在随后的广西小学品德课程探究课大赛中,王芬老师的课以爱的名义、爱的情感、贴近心灵的真情体验,打动了全场师生。“现在我经常去唐老师的博客上取经,是唐老师的博客将我领入品德与生活的真、善、美之中。”面对记者的采访,王芬充满感激地说。

为了让教研目标更有针对性,唐丽还在网上开设了课程博客群组,并利用都乐网自主研发的“主题研讨”功能板块,每月在网上定期组织一次主题研讨,与柳州乃至全国的品德教师深入地畅想、交流。

“有些人觉得将自己的东西放在网上是对个人隐私的一种破坏,而我却不这么认为。我喜欢将自己的思考拿出来与大家一起分享。”这就是唐丽的世界,她总是乐此不疲地将自己的工作、生活“晒”出来,让所有人都感受到她的成长与喜怒哀乐。在“丽人小屋”里,不仅有她开设的“工作日志”“主题对话”等工作交流板块,还有“闲情逸致”“爱的小屋”这样恬淡雅致的生活小院。一首歌的回味,一部电影的感动,一次聚会的欢愉,都被她写进了博客。“每次走进丽人小屋,读着您的文章,我的思绪会随着灵动的文字飘得很远。工作需要智慧,生活更要智慧。”柳州市驾鹤路小学的李艺老师在唐丽的博客里写下了这样的留言。

“博客是一个充满创意的平台,它将我的阅读兴趣以及对写作的热爱结合在一起;同时也让我与朋友们缩短了距离,实现了‘天涯若比邻’的梦想。”谈到博客写作,唐丽不忘提到她的另一爱好——阅读。“读书是一种需要。广泛阅读可以让我们学到许多学校里学不到的东西,特别是与作者的亲密接触,可以使人历练心智,净化灵魂,这也是读书的妙处所在。”无论工作还是生活,唐丽都离不开书。工作间隙,她会拿起《小学德育》《教学勇气》等报刊、书籍,随时随地补充“养分”;闲暇时光,她也会翻开《张小娴散文》、余秋雨作品,沐浴着午后暖阳,津津有味地啃上一个下午。“当我面对书本的时候,总有一种回归的欲望,它给你带来的是一种深远的宁静。它会诱惑你沉浸在它的世界里,即使离开了工作,你也倾向于成为一尾鲤,在一片深蓝中,生活在喧嚣之外。”她在读书笔记里这样写道。在知识的海洋中,她体会到了宁静,也体会到了一种质朴与安然。

如今,“丽人小屋”博客日志已达402篇,访问量36万多人次,访客评论已达8300多条。“丽人小屋”俨然成了唐丽与老师们沟通教学生活的绿色空间。

品味醇香之旅

广西教育科研优秀成果二等奖,十余篇专题论文在国内各大报刊公开发表……有人说,唐丽之所以能取得这些成绩,离不开她所在团队成员的共同努力。的确,她有着天然的亲和力、行动力和出色的判断力,也许正是因为这些特质,她才能够团结起一批不同年龄的教师,逐渐形成颇有凝聚力的教研团体。“这可能也与我外向的性格有关吧,我与年轻老师特别投缘。我们在外人眼中是师徒,但更多时候就像朋友一样相处。”唐丽如是说。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观后感 篇12

一、以案为鉴,坚持职业操守和道德底线

该专题片带我们进入第一现场,从片中我看到“不少落马干部五毒俱全,好烟好酒已根本不入流了,除了贪钱,从金银珠宝、古玩字画、收藏品、到体育运动,个人爱好无所不有。从倪发科的案件看,领导干部个人爱好千奇百怪,导致最终成为“腐败漏洞”。大量案例表明,一些干部退化变质,往往是从小爱好、小情绪开始的,然后逐渐沉溺于贪图安逸、追求享乐、奢侈浪费、最终越陷越深、堕落为腐败分子。通过学习影片中的真实案例,我意识到,作为一名党员干部,我们应该坚持职业操守和道德底线,加强自己的党性修养,不能把国家和人民赋予的神圣权力当做自己谋取私利的工具。

二、加强自身廉政建设,保持共产党员良好形象

风清则气正,气正则心齐,心齐则事成。党的形象和威望、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直接关系党的命运,必须坚持从严治党,才能使党始终成为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坚强领导核心。从严治党必须具体而不是抽象、认真而不是敷衍地落实到位,观看这次专题片给我们提供的最深刻的启示,我们要着眼于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以“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为总要求,做一个廉洁自律的共产党员,以党章为镜,对照党的纪律,改进工作作风,勇于正视缺点与不足,严明党的纪律,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端正行为,以整风精神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深入分析发生问题的原因,清洗思想和行为上的灰尘,保持共产党人廉洁的政治本色,积极为党和国家的发展而努力,密切联系群众,团结群众,做到廉洁自律,永葆共产党员先进性。

三、坚持党的群众路线,防止四风反弹

当前,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陆续进入收尾阶段,各方面工作正是最需上劲的时候。越到此时,我们越要防止歇歇脚的思想、松口气的情绪,必须扣好最后一粒扣子、走好最后一公里,做到敬终如始、善始善终。逆水行舟,一篙不可放缓;滴水穿石,一滴不可弃滞。作风建设是攻坚战,也是持久战。为山九仞,不能功亏一篑。善始善终,还有大量的工作要扎扎实实做好。如果思想上懈怠、行动上疲软、措施上不力,就无法取得实效、取信于民。还应认识到,作风问题具有反复性、顽固性,旧问题尚未根除,新问题又会产生。会所中的歪风、培训中心的腐败、奢华浪费建设等等,这些都是近期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倘若不能出重拳、下狠劲、有恒心,纵使前面阶段解决了一些问题,也无法从根本上铲除“四风”。保持“从善如登,从恶如崩”的警觉,才能防止“四风”反弹。

四、总结经验教训,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观后感 篇13

贯彻群众路线、加强作风建设没有“终点”.**集团在教育实践活动中紧紧抓住三个重要环节,坚持“五个贯穿始终”,实现了党员、干部思想进一步提高,作风进一步转变,党群干群关系进一步密切,为民务实清廉形象进一步树立,受到中央督导组和广大干部职工的好评。但是,作风问题具有顽固性和反复性,形成优良作风不可能一蹴而就。作风建设只有“加油站”没有“停靠站”,任何“歇歇脚”、“喘喘气”的想法都要不得。越是临到收尾阶段,越要保持力度,敬终如始、一抓到底,做到思想不能疲、劲头不能松、措施不能软,一鼓作气抓下去。一步一步地迈,步步踩实;一样一样地抓,样样抓紧;(本网网 )一件一件地做,件件做好;逐项逐项地改,改则见效;逐事逐事地促,促则升华,使整改措施真正落地生根,把好事、实事、暖事做到群众心坎上,真正成为群众的满意工程。只有常抓不懈,才能久久为功,实现作风的根本好转。

贯彻群众路线、加强作风建设,能力提升不“松套”.教育实践活动的全过程就是坚持走群众路线、充分发扬民主、动员和引导广大职工群众积极建言献策的过程。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要始终贯彻“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思想观念,要经常深入基层一线,摸清底数,不断提高调查研究、带领群众、引领发展的能力;要经常倾听职工意见、集中职工智慧,不断提高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的能力;要敢于直面困难、直面矛盾,不断提高解决问题、化解矛盾、处理应急事件的能力;要注重顺应职工意愿、回应职工呼声,不断提高组织宣传、服务职工、做好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能力;要善于进百家门、听百家事、解百家难,不断提高为职工群众服务的能力,以良好的作风和过硬的本领,赢得职工群众的信赖和支持。

贯彻群众路线、加强作风建设,制度建设是保障。

改进领导干部作风不仅是思想上的洗礼,也是制度机制上的变革,要抓好建章立制,建立健全长效机制。按照“于法周延、于事简便”的原则,围绕解决“四风”方面突出问题,做好建章立制工作,用制度来保证问题不重现,确保改进作风、联系群众的常态化、长效化,让“软建设”成为“硬约束”,做到用好的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将活动成果长期保持并扩大下去。要强化制度规范的执行力,使各级领导干部从心底里把党规党纪当成高压线、警戒线,对违规违纪行为“零容忍”,使规章制度真正起到防火墙、防波堤的作用。

贯彻群众路线、加强作风建设,扭亏增效是标尺。改进领导干部作风,最终的成果要体现到促进企业改革发展上,这既是活动的根本目的,也是职工群众的共同意愿。**集团党委把坚决打胜扭亏增效攻坚战作为教育实践活动的自选动作,作为党员干部转变工作作风的有力抓手,形成了万众一心打胜扭亏增效攻坚战的生动局面。当前,**集团已踏上全面深化改革、加快转型升级、坚决打胜扭亏增效攻坚战的新征程,各级领导干部要把思想统一到抓经营上来,把作风建设成果转化为打胜扭亏增效攻坚战的具体举措,体现在促进企业改革发展上,真正实现“两手抓、两不误、两促进”,用扭亏增效的成绩来衡量作风建设的水平。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我们相信,只要各级领导干部采取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务实行动,锲而不舍,驰而不息,就一定能够不断取得作风建设的新成效,全集团上下凝心聚力促改革的`共识就会越来越强,万马奔腾谋发展的氛围就会越来越浓,**集团首次党代会提出的奋斗目标就一定会实现。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观后感(三):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 服务群众没有休止符

习总书记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的重要讲话,高瞻远瞩、总揽全局,思想深刻、内涵丰富,通篇贯穿着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贯穿着从严治党的根本要求,是在新的起点上深化作风建设、坚持从严治党的纲领性文献。特别是讲话总结的“五大成果”、概括的“六条经验”和提出的“八项任务”,为我们巩固和拓展教育实践活动成果,进一步推进党的建设压实了责任、指明了方向、确立了路径、提供了遵循。全市各级各部门和广大党员干部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摆上重要位置,在真学深学上下功夫,在知行并进上做文章,善始善终抓好教育实践活动收官工作,自觉自愿适应党内政治生活新的常态,真正把教育实践活动中焕发出的激情和活力、形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转化为强力实施“四大一高”战略、加快转型发展的源泉动力,努力在新的起点上奋力开创**各项工作的新局面。

――坚持把勤奋学习作为看家本领,努力在理论成熟中坚定立场。理论上的“成熟度”“信仰度”,直接决定了党员干部对党的事业的“忠诚度”和“执着度”.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理论学习。革命战争年代,毛泽东同志就作过《改造我们的学习》的重要报告,向全党发出过“学习、学习、再学习”的号召。邓小平同志指出:党员不学习,思想就会庸俗化,不学习是党员出问题的根源。尤其在当今世情、国情、党情发生深刻变化的时代,各种思潮涌现、纷繁复杂,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愈演愈烈。作为党员干部,必须始终保持清醒头脑,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自觉用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切实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不断增强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增强开展教育实践活动、持续抓好作风建设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坚持把为民服务作为人生追求,努力在践行宗旨中为民惠民。只有自觉与人民心脉相连,跟群众同坐一条板凳,才能守护好永不褪色的人民政党生命线。在全党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就是要以群众满意为标准、以服务群众为根本、以务实清廉为目的、以责任奉献为理念,切实履行党员干部职责,真正达到“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目的。作为党员干部,我们要像焦裕禄同志那样“心里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时刻把群众的冷暖挂在心上,把群众诉求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愿望作为第一呼声,把群众利益作为第一考量,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把群众要求作为第一考虑,把群众期待作为第一关切,从群众最需要、反映最迫切、问题最突出的问题入手,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做好事,不断缩小与群众间的心距,真正实现让群众高兴起来、满意起来。当前,要结合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进一步深化“进千村帮万户”活动,密切与群众的联系,并建立长效机制,不断解决好群众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让群众享受到更多改革发展成果。

――坚持把务实重干作为立身之本,努力在敢于担当中服务大局。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在总结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时,习近平总书记所概括的五个方面重大成果,着眼的都是实效标准;所阐述的“六个必须”新的经验,贯穿的都是抓实精神;所作出的从严治党八项部署,谆谆告诫的都是要实处着力。这种崇实、务实、求实的价值取向,既是我们做好一切工作都必须坚持的作风要求,也是担当历史使命、抵达复兴梦想的重要路径。当前,**面临着中原经济区、关中―天水经济区、山西省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及晋陕豫黄河金三角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3+1”政策叠加和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重大战略机遇,区位优势明显,发展前景光明。特别是随着《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合作规划》的获批和《河南省落实〈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合作规划〉实施方案》的出台,**的转型发展迎来了新的难得机遇,同时也给我们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全市上下必须紧紧围绕“三大战略定位”和“十六字”奋斗目标,围绕实施黄河金三角区域合作规划和全面深化改革,围绕深入实施“四大一高”战略、加快“一高两化”、打造五大千亿级产业集群、发展现代服务业等中心工作,大力弘扬“明理诚信、善做善成”**精神,进一步巩固和深化“三治三促”“两带两树”活动成果,继续加大治理“懒官懒政”“为官不为”力度,以锲而不舍、驰而不息的决心和毅力,把作风建设不断引向深入,真正以作风建设新成效激发全社会崇德向善的正能量,以干部作风的根本好转推动各项工作扎实开展,不断推动我市转型发展、科学发展取得新成效,努力把**建设成为充满活力、富有魅力、极具竞争力的现代化城市。

文化惠民永远在路上 篇14

配置文化设施要更加“人性化”。江苏公共文化设施覆盖率已达95%以上,人均拥有公共文化设施面积达0.14平方米。在全国“两馆一站”的评估定级中,一级馆总数居全国之首。尽管江苏文化设施越来越高档,但基层文化设施建设仍有上升空间,需在整体布局上进一步均衡,设备配制上更加实用和先进,管理机制上进一步完善和优化,彻底改变少数地区文化设施功能单一、设备陈旧,甚至将文化设施用于出租、挪作他用和长期空置的现象。要适应推进城市化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既重视城市“大剧院”建设,也不忽视乡村“小戏台”建设。要特别关注新的文化形态的出现与发展,加快流动文化设施和数字文化建设,实现全省基层文化服务点“中国文化网络电视”互动播出终端全覆盖。对人民群众特别喜爱的文化广场,应当从规划引导、检查确认、活动组织、信息发布等系列规章制度入手,建立良性运行机制,做到乐民不扰民、开心不闹心。

开展文化活动要“接地气”。开展群众便于参与、乐于参与的文化活动,是实施文化惠民的重要载体。要杜绝脱离实际充满奢靡之风的“大制作”、“大投入”,把重点放在亲民接地气的群众性文化活动的组织和引导上来。基层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美术馆等单位要丰富并提升免费开放内涵和能级,努力打造基层特色文化活动品牌,以富有时代感的内容形式,吸引群众广泛参与。继续提升“区域文化联动”、“激情周末”、“社区天天乐”、“百姓大舞台”等一大批特色群众文化活动内涵,弘扬具有江苏地域特色的优秀传统文化活动,既保留更多民间艺术精华,又能在有效保护的过程中创新发展。如溱潼会船、秦淮灯会、庙会等民间艺术活动,因其社会公认度比较强,代表了广大劳动人民的审美心理和价值取向,人们参与往往是自觉主动的。充分利用丰富的文化资源,组织开展“文化下乡”、“文化进社区”、“高雅艺术进校园”和群众文艺精品巡演、展示等公益文化活动,支持、爱护、引导各种群众性文化团队参与群众文化活动的热情,尽可能给予更多的辅导、指导,为他们参与公益文化活动搭建平台。

购买文化服务产品不可“任性”。惠民文化产品,既然“惠民”,一定是雪中送炭锦上添花的好事,是群众真正想得到的。政府及文化部门应当通过需求进行定制“可以给予”的文化服务产品。各级文化馆站、图书馆、博物馆、展览馆、美术馆、体育馆等公共文化单位,应当充分发挥其人才优势、专业优势,挖掘潜力开发紧随时代发展、适合群众身心健康的延伸服务产品,满足老百姓不同层次的文化需求。要进一步发挥国家和省级艺术精品工程的引导带动作用,把那些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中华文化精神、反映中国人审美追求,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有机统一的优秀文化作品,通过低价惠民等方式,使普通百姓共享改革成果。优化政府购买渠道,调整集中配送的方式,把演出、图书、电影、展览科技等优质公共文化资源送到农村、送进社区,重点加强对各类特殊群体的优惠供给。同时要及时进行绩效评估,多方倾听民意,了解民情,准确掌握老百姓的意见,确保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符合公众意愿有效配置。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观后感 篇15

近日,我作为一名普通党员参加了建材公司党支部开展的支部党员干部观看四集专题纪录片《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学习活动。这集专题纪录片以《承诺与期盼》、《正风肃纪》、《狠抓节点》、《党风正民风淳》四方面内容,用普通党员亲身感受谈看法、专家学者深入洞察做分析,以及违纪人员的反思痛悟为提醒。从不同视觉全景式呈现中国共产党开展作风建设近年来不平凡的历程。

这部专题纪录片让我们看到了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以上率下,狠抓作风建设的决心和取得的成效,让党员干部清楚的认识到作风建设不是一阵风,也不能是一阵风,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没有休止符。在观看纪录片过程中,有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党纪处分的目的不是为了打垮一个党员,而是把他拉回到正确的轨道上,并赋予他继续前行的力量。”因一场豪华饭局,去年2月被处以党内警告处分、免去所有职务的原珠海金融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总经理周少强,离开了珠海,“再次从基层岗位做起”。周少强犯了错,党给了他应有的惩罚,但同时也给了他改过自新的机会,而此时的周少强,应该对党风党纪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相信他从今后不但自己不会再去触碰党的底线,也会作为一个警醒教材,让更多的党员干部清醒的认识到触碰党的底线的后果,这样,犯类似错误的人就会少了。

上一篇:做人如水作文下一篇:安山乡中心学校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