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

2024-10-03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通用13篇)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 篇1

《永远在路上》第二集观后感:以上率下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

莲山《永远在路上》第二集观后感:以上率下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单位组织观看永远在路上第二集,以上率下,看到习主席一系列亲民、简洁作风,深深震撼了党员干部的内心。

作风建设是一件永远在路上的工作,尤其是八项规定出台后,更是将其放在重中之重。

因此,党员干部要将为官贞节视为重中之重,通过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有利契机,扎实推动作风建设。

树立勿忘初心,方得始终的不变信仰。

信仰是人们所必须的,正因为有了信仰,才有了奋斗的绿洲,朝着心之所向竭力奔跑。

对于党员干部来说,信仰是党和国家赋予的。

对党忠诚,廉洁自律是入党之日立下的铮铮誓言,是历经春秋冬夏,承受风吹雨打依旧不改的最初信仰。

如今,社会发展愈发多元,林林总总的信息灌入思想,这其中不乏有迷人心智的糖果。

诱惑风暴前,党性是唯一的护林屏障。

党员干部要将党性修养和信念坚定视为内功心法,随时学、随地练,修成泰然处之的沉稳性格,练就宠辱不惊的过硬素质。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忠于信仰需要始终如一的坚持,要和自己内心私利意识做顽强斗争,以意志为土壤,滋养廉洁之花绚丽绽放。

强化官风不正,则民风必颓的为民情怀。

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

箴言一句,深刻阐明了权力和人民的藕丝关联,道出了为官一任的必须理念。

纵观历史长河,民风朴素的朝代,政治环境必然风清气正;落魄衰败的时代,社会风气也必定紊乱不正。

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是为官之要,要将为民观念牢牢圈在政治思维中。

有的干部嘴边挂着为民服务,却和人民保持一定距离,不近不远、不冷不热。

这样的形式主义不乏少数,其根源在于为民理念不深。

党员干部要深刻认识到干群之间的鱼水情谊,坚持敬畏权力、慎用权力、为公用权、依法用权、履责用权、刚直用权、阳光用权,领悟字权力真谛,聚其精髓,堆积成一座巍巍正向的权力丰碑。

注重千里之堤,毁于蚁穴的细节把控。

细节决定成败。

成功的实现是无数细节汇聚而成的。

忽略细节,病症必然出现。

单纯把控宏观是不符实际的为官论。

在新形势下、新常态中,把握环节的连贯和细节的拿捏尤其关键。

在自律中,少数党员干部往往忽视了细节,得过且过,对小错误不进脑、不入心。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对蚁穴的忽视可能引发百里大坝瞬时坍塌。

在收礼这件事上,有些干部的确掌握了分寸,对于价值昂贵的礼品拒收门外,但价格平平的礼品却欣然接受,有人说这是礼尚往来,这样的说辞颇为可笑,如此的往来频繁了,昂贵的礼品估计也会笑纳。

因此,党员干部勿以恶小而为之,让贪婪触角提早退化。

莲山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 篇2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 会计制度改革不断更迭, 以会计准则 (包括企业和政府) 为核心的相关会计政策的制订、发布、修改、完善持续不断进行着。面对这些政策文件和改革潮流, 很多会计人 (尤其是基层的会计人员) 都感叹:旧的还未融会贯通, 新的又接踵而来。犹如站在一片灿烂绽放、五彩缤纷的花海前, 虽美不胜收, 但也难免令人目不暇接。作为会计人, 不仅要炼就一双紧盯政策明察秋毫的“火眼金睛”, 同时也需要政策制订部门厘清新旧政策的适用范围和衔接办法, 该废止的及时予以废止, 该失效的及时宣布失效, 该统一口径的及时作出明确, 让贯彻落实政策少一点迷惘。

从事会计工作者, 除了要掌握各项会计政策和制度外, 还不得不参加形式多样的会计考试, 这不仅是丰富自己财务知识、提升自己工作能力的必要手段, 也是提高工资待遇、获取职务晋升和体现自身价值的重要途径。谁也没有想到工作后自己会不自觉的加入到考证一族的大军中, 但这就是一个会计人的宿命。话说你好不容易拿了一个证, 想歇歇吧, 看看周围的人, 看看同学、朋友、同事, 再对照工作实际, 好像还不够, 不够份量, 考吧, 太累;不考吧, 真不行。这真是“此情无计可消除, 才下眉头, 却上心头。”

会计是一项政策性、专业性很强的技术工作, 会计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如何, 直接影响会计工作的质量。随着会计行业的地位日益重要, 会计从业人数不断上升, 会计信息的需求越发广泛。作为一名会计人, 无论是面对会计制度的演变和更迭, 还是应对会计考试拾级而上, 都应当时刻提醒自己“牢骚太盛防肠断, 风物长宜放眼亮”。

会计人要保持乐观心态。会计制度的不断改革和完善, 难免会使会计人有时在会计政策、制度的选择和把握上产生一头雾水之感, 让会计人在会计核算方法处理和财务报告编制上感到棘手, 但这一系列变革的宗旨, 还是为了规范企业 (或者政府) 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行为, 保证会计信息质量。会计人只要牢记和把握这一宗旨, 就容易时刻保持一个乐观的心态, 积极从容应对各种情况。

会计人要锻炼敏锐嗅角。对于会计制度的频繁更迭, 会计人应当保持清醒的头脑, 善于洞察新准则、新制度的变化点, 紧紧把握新旧准则和制度的不同之处, 梳理出变化重点、难点, 认真加以学习研究, 并可借助相关讲义、培训资料, 力求加以融会贯通, 争取以更高的效率掌握政策内涵, 以求尽快在实际工作中得到更好的贯彻应用。

会计人要坚持一丝不苟。会计政策和制度面广量多, 况且会计工作还涉及财务管理、税务筹划等事宜。会计人在实际工作中, 应当坚持求真务实, 不怕繁锁, 精益求精。要和单位同事之间严格分工, 明确职责, 加强协作, 扎扎实实干好本职工作。要善于借助信息技术, 配合相关部门和人员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 优化工作流程, 防止出现差错。

行风建设永远在路上 篇3

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不断加强作风建设的一年。一年来,我把许多思考变成文字,就教于各级领导和各位同仁,并和广大读者进行交流。

这些专栏文章中,有一些观察和思考可能还可以再深入一点,有一些文字表达也许还需要再进一步细细推敲。特别是,专栏定位于加强教育行风建设,在选题和写作方面难免受到一些局限。因此种种,文章倘有不足之处,也只能贻笑于大方之家了。不管怎样,我要感谢一年来《湖北教育》的编辑、读者,以及教育界的同仁们对于我的支持、帮助与信赖。

作为2015年度的最后一篇专栏,如果要略作盘点,给出一个小结之类的表述,我想说的是,教育行风建设永远在路上。

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教育事业可以说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巨大成绩。青壮年文盲的扫除、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和免费、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的增长、全民受教育年限大幅提高,为国家培养和储备了大批高素质人才,也为国民经济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

近年来,通过综合治理,我省教育行风建设可以说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教育行政部门的作风更加务实高效;各级各类学校办学、招生和收费进一步规范;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让更多的孩子们入园有了保障;小学生划片区就近入学;计算机分班,择校择班的情况大为减少;高中实行阳光招生、取消了三限生招生政策,过去通过交费就能上优质学校的历史一去不复返了……

这些改革举措,维护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深受人民群众的拥护。但是,教育自身仍然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

现行的高考招生录取制度,虽然有利于优秀人才的选拔,但应试教育不利于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活力,弊端日益显现;教育行风建设中,多条禁令、多项规定与现阶段人民群众的多样化需求存在一些差距……这些都有待于在教育改革和发展中逐步突破,乃至彻底解决。

就拿中小学补课来说,各级教育行政部门都有禁补令和禁补文件,但仍有个别地方和少数学校依然坚持补课和变相补课。我到学校和家长中做过调查,学校、老师以及家长和学生,有要求补课的,也有要求不补课的,赞成补课的理由有很多,不赞成补课的理由也很多。如何在不违反法律法规和政策的情况下,尽可能满足人民群众的多样化需求,还需要我们进行认真的思考和探索。

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适当补课可能适应部分人民群众的需求。

举例来说,少数学生偏科,或者因种种原因学生学习成绩跟不上班集体,老师采取帮扶措施帮助这些学生把相关的课程补起来,使其能够顺利完成学业。这种情况下,适当补课就是合情合理的;再比如,现在学生要学习的内容很多,但法定假期比过去增多,有些学校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完成不了教学计划,适当进行补课也未偿不可,关键是要注意劳逸结合,特别是严寒酷暑不要安排补课。

如果我们把这种个性化的服务,或者说是差别化的服务工作做好了,人民群众的多样化需求得到了满足,我们的社会就会更加和谐,教育行风也会进一步好转,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也会进一步提高。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 篇4

根据区纪委的要求,今天我们林场将围绕“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这一主题,并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集体学习和讨论,在座的各位踊跃发言,谈谈自己的看法和意见,我抛砖引玉,先来谈一谈: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共有四集:《承诺与期盼》、《正风肃纪》、《狠抓节点》、《党风正民风淳》。该片对话违纪人员,感受他们的反思痛悟;倾听专家学者,洞察作风之变后的深层律动。近百位受访者中,还有腐败分子身边人、会所服务员、举报人、暗访记者和纪检监察干部、普通群众等,不同观点,多元视角,为观众全景式呈现“作风建设在路上”这两年来不平凡的历程。

在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总书记以一句“贯彻群众路线没有休止符,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对我们党员干部发出了令人深思的警示:我们不但要重视作风建设,更要有常抓不懈的决心和持之以恒的毅力,这是由我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所决定的。

诚然,作风建设是一个常提常新的命题。自古便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济世宏愿,被无数先贤奉为安身立命的标准,其开篇要义便是修身持正,从而求得家、国、天下兴盛有序。我们党继承发扬了这种优秀传统文化,从诞

生之日起,便始终严格要求自己,无论是革命年代还是建设时期,时刻将联系群众,服务人民作为出发点和归宿,培育并养成了优良的作风。

当前,因时代所赋予的民族复兴的伟大使命,责任所托付的深化改革开放的重大任务,必然促使我们居安思危,抢抓机遇,以“打铁还需自身硬”严肃态度,警惕精神懈怠、能力不足、脱离群众和消极腐败的危险,让作风建设这颗“子弹”,以更高、更快、更严格的标准飞起来,打掉腐烂的害群之马,震慑慵懒散,假空乏,坚定广大党员干部信心,不断激发谋事创业的活力。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林业系统也有了新的要求,这必然地要求我们“内练素质,外树形象”,把作风建设落实到实处。本着对个人、对家人、对单位负责的态度,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

作风是一个宽泛的概念,既可内化于心,又更多的表现于我们言行举止:它是广大党员干部形象外在的展示,是老百姓评价其优劣好坏的窗口,更是人民群众对我们事业是否怀有信心,抱有希望,拥有期待的晴雨表。良好的作风是落实各项工作的先决条件,是廉政勤政的集中表达,是能为群众办实事的基本要求。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体现了我们党坚持作风建设毫不动摇的决心,意味着作风建设不是新官上任三把火的一时之

举,而是拳不离手曲不离口的必修课,没有休止符,只有进行时,是需要党员干部人人参与的协奏曲;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必然会面临着或晴朗或阴雨的各种“天气状况”,可无论外部气候如何,我们都要强化理想信念,紧紧依靠“群众路线”这一法宝,不怕风吹日晒雨打,一往无前锤炼“体魄”,修身律己,与人民群众建立血肉联系不分离,不断规范为民用权,不断提升干事创业能力;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需要端正态度,认真对待。不能瞻前顾后、犹豫不决、东张西望、裹足不前,要有抓铁有痕、踏石有印的决心,勇于较真、敢于亮剑;在路上,不是闲庭信步、游山玩水、敷衍了事、坐而论道,而是将其看做现实而紧迫的工作,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要争分夺秒,着眼于工作实际,敢触及深层次问题,又不放过新出现问题;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就不能走捷径,更不可能投机取巧。不良作风形成风气不是一朝一夕,改变风气自然就不可能一蹴而就。抓作风建设就要从小事做起,从具体事情抓起,必须聚焦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腐败和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的两大问题。只有坚持标本兼治,不走过场,不浮于事,务实踏实,才能有效抑制并解决作风建设中存在的顽固性、反复性问题;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是行走着的深化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是前无古人的一场复兴之路的必然要求。试想,没有加强作风建设下的铁军,怎么能走出新的万里长征开创辉煌;没有练就出来的铁拳,又怎么能

破除藩篱桎梏,激发活力开启新气象? 在这次活动取得的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我们改进作风有了一个良好开端,但取得的成果还是初步的,基础还不稳固。作风有所好转,“四风”问题有所收敛,但树倒根存。现在,广大干部群众最担心的是问题反弹、雨过地皮湿、活动一阵风,最盼望的是形成常态化、常抓不懈、保持长效。我们要增强忧患意识,以锲而不舍、驰而不息的决心和毅力,把作风建设不断引向深入,把目前作风转变的好势头保持下去,使作风建设要求真正落地生根。

逆水行舟,一篙不可放缓;滴水穿石,一滴不可弃滞。作风建设是攻坚战,也是持久战。这次总结大会上,总书记就新形势下如何开展党内集中教育活动,总结了“六个必须”的经验;就新形势下坚持从严治党,提出了八个方面的要求。这是我们深入推进作风建设、加强党的建设的行动指南。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切实把讲话精神落到实处,才能开创党的作风全面纯洁的新局面,不断增强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不断提高党的领导能力和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转变作风,核心在情感上。焦裕禄、孔繁森、任长霞等优秀共产党员,以群众利益为重,对人民群众怀有炽热的感

情,他们在群众心目中的地位是很多党员干部十年甚至是几十年都无法达到或超越的,这源于他们对人民群众的真情实意和真心付出。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一定要以焦裕禄、孔繁森、任长霞为榜样,学习他们对群众、对工作的那份真挚感情,把这种热情完全投入到工作中去。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学习心得 篇5

近日,央视综合频道在黄金时间播出八集大型电视专题片《永远在路上》,我校也组织教师进行观看。教师们认真观看后,从中感悟到党的十八大以来发生的一切都在告诉人们,正风、反腐,“老虎”、“苍蝇”一起打,绝不是一句空话。民意所致、民心所向。每个人都期望生活在一个风清气正的社会里,这关乎每个人的安全感和幸福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效果怎么样,人民的心中自有一杆秤。人心向背是最公正的砝码,也是唯一的砝码。现将观看心得总结如下:

该片对话违纪人员,感受他们的反思痛悟;倾听专家学者,洞察作风之变后的深层律动。近百位受访者中,还有腐败分子身边人、会所服务员、举报人、暗访记者和纪检监察干部、普通群众等,不同观点,多元视角,为观众全景式呈现“作风建设在路上”这两年来不平凡的历程。

习近平同志强调:“把抓好党建作为最大的政绩”。这是对新形势下全面加强党的建设提出的新要求。我们要认真贯彻习近平同志这一要求,以必成的信心、严抓的耐性、常抓的韧劲,围绕服务保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把好作风回归作为新起点,永葆党群同心同向。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强劲力度,使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深刻感受到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为之一新。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永远没有休止符。作风建设不是一阵风,要越抓越紧,要求严字当头,作风建设,首先要实事求是,工作扎实。我们要认识到,根治任何沉疴痼疾都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改进作风任重道远,歇歇脚就可能回潮,松松劲就可能反弹,必须严字当头、连续发力。“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党的作风建设,如不付出整顿作风的实际行动,传导从严压力,鞭策务实作风它就只能是一个口号,一阵风。党和国家担起作风整顿的重任,要求党员干部要实实在在的把身边的工作做好,把群众的利益维护好,把党和国家的政策方针落实到实处,要“严”字当头。以实际行动确保作风转变的好势头保持下去,确保作风建设的要求真正落地生根,实现改进作风规范化、常态化、长效化。

党的作风建设,需完善制度,从机制上促进作风转变。加强作风建设,既要靠教育启发自觉,更重要的是要靠制度规范。把作风建设纳入制度化轨道,拓展作风建设新境界,是实现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的重要依托和保障。要让制度具有可操作性,不能过于原则,要量化标准,细化规定,尽快丰富和完善规矩,具体到让人看得见,摸得到,照着镜子就能做,能够落实到具体的工作中,使评价作风有依据,检验作风有尺度。建立真正可以贯彻落实的改进作风的建设制度。

风清则气正,气正则心齐,心齐则事成。党的形象和威望、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不仅直接关系党的命运,而且直接关系国家的命运、人民的命运、民族的命运。我们这样一个拥有8600多万党员的大党,在一个13亿多人口的大国长期执政,必须坚持从严治党,才能使党始终成为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坚强领导核心。从严治党必须具体而不是抽象、认真而不是敷衍地落实到位,这是这次活动给我们提供的最深刻的启示。这些启示和经验,其重大意义必将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显现出来。

在充分肯定这次活动取得的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全党改进作风有了一个良好开端,但取得的成果还是初步的,基础还不稳固。作风有所好转,“四风”问题有所收敛,但树倒根存。现在,广大干部群众最担心的是问题反弹、雨过地皮湿、活动一阵风,最盼望的是形成常态化、常抓不懈、保持长效。我们要增强忧患意识,以锲而不舍、驰而不息的决心和毅力,把作风建设不断引向深入,把目前作风转变的好势头保持下去,使作风建设要求真正落地生根。

逆水行舟,一篙不可放缓;滴水穿石,一滴不可弃滞。作风建设是攻坚战,也是持久战。这次总结大会上,总书记就新形势下如何开展党内集中教育活动,总结了“六个必须”的经验;就新形势下坚持从严治党,提出了八个方面的要求。这是我们深入推进作风建设、加强党的建设的行动指南。广大党员干部要深入学习领会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切实把讲话精神落到实处,才能开创党的作风全面纯洁的新局面,不断增强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不断提高党的领导能力和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转变作风,核心在情感上。焦裕禄、孔繁森、任长霞等优秀共产党员,以群众利益为重,对人民群众怀有炽热的感情,他们在群众心目中的地位是很多党员干部十年甚至是几十年都无法达到或超越的,这源于他们对人民群众的真情实意和真心付出。作为一名一线教师,一定要以焦裕禄、孔繁森、任长霞为榜样,学习他们对群众、对工作的那份真挚感情,把这种热情完全投入教育事业中。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思想汇报 篇6

总书记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第一批总结暨第二批部署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时指出,要充分运用第一批活动经验,紧紧扭住反对“四风”,从群众最关心、最迫切的问题入手,着力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解决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问题,把改进作风成效落实到基层,真正让群众受益,努力取得人民群众满意的实效。总书记强调,教育实践活动有期限,但贯彻群众路线没有休止符,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

“为政不在多言,须息息从省身克己而出;当官务存大体,思事事皆民生国计所关。”市县领导机关、领导干部和基层单位同人民群众的联系更直接,其不良作风更直接损害群众利益、伤害群众感情。必须着力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认真解决损害群众利益的各类问题,切实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我们要按照习总书记的指示精神,聚焦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腐败和损害群众利益这两大问题,盯住作风问题不放,从小事做起,从具体事情抓起,勇于较真、敢于亮剑,让群众的急难愁有人问、有人解,让“四风”及其变种原形毕露、失去空间,让党员干部在贯彻群众路线中坚定信念、提升能力、增强本领。

习总书记强调,加强和改进作风建设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有效途径,必须聚焦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以作风建设新成效汇聚起推动改革发展的正能量。突出问题导向,就需要红脸出汗,需要洗澡治病,就“不能那样雅致,那样从容不迫,文质彬彬,那样温良恭俭让”。在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中,要坚持以问题整改开局亮相,以问题整改注入动力,以问题整改交出答卷,坚决不走过场。要通过教育和实践两手抓,让作风之弊、行为之垢纤毫毕现、无处遁逃,使党员干部从灵魂深处受到洗涤和震撼。干部作风好坏最直接和最终承受者是广大群众,因此,第二批活动更要“开门”进行,让基层群众对干部作风有置喙的机会和权利。

天地悠悠悬秤杆,百姓芸芸秤砣心。严纲纪、正作风是一场大手术,唯有伤筋动骨,才能从根本上激浊扬清。作风建设是一场没有结尾的斗争,旧的问题解决了,新的变种又会冒出来,不能一阵风、刮一下就停。因此,总书记告诫全党:教育实践活动有期限,但贯彻群众路线没有休止符,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形成风气不在一朝一夕,改变风气也不可能一蹴而就,抓作风要成为我们永恒的课题。

俄国作家契诃夫有言:“蚜虫吃青草锈吃铁。”吏治败坏、作风不正,会如蚜虫与锈一般蚕食我们党的执政之基。因此,我们要坚决贯彻落实习总书记的要求,持之以恒、久久为功,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形成制度,让“软建设”成为“硬约束”,从根子上改变“生态环境”,铲除歪风邪气滋生的土壤,使作风建设成为党内生活的一种常态、成为党员干部的一种自觉。

汇报人:xiexiebang

走转改永远在路上 篇7

一、“走、转、改”触及心灵深处

新闻从实践中来, 这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新闻战线开展的“走、转、改”, 就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在新时代对群众观点、群众路线的生动阐释, 它彰显了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本质, 又赋予鲜明的时代特色。只有走进最基层, 才能真正明白百姓所求, 才能知道百姓冷暖爱憎, 才能懂得百姓苦乐哀愁。我的老师告诉我:“只有把群众放在心上, 群众才会把你放在心上, 只有把群众当亲人, 群众才会把你当亲人。只有这样做, 才能在新闻战线上写出百姓喜闻乐见的新闻作品, 才能在新闻写作上真正反映民意。”这短短的几句话狠狠地触及了我的心灵深处。

二、“一头汗两腿泥”“走转改”中见佳作

“走、转、改”让新闻记者了解到了各行各业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情况、拉近了与群众的距离, 增强与群众的感情。换句话说, “走、转、改”让我们记者从思想上解决“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问题, 在具体的新闻采访工作中, 能发自内心地关心老百姓的命运, 体察老百姓的疾苦, 反映他们的心声。而“一头汗两腿泥”, 这是做出好新闻所必要的, 工作中, 我们必须坚持深入到生活、深入基层、深入到群众中去, 在各行各业行走、倾听、记录。

(一) “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

走基层, 就是要走出高楼大院, 跳出文山会海, 把镜头对准基层群众, 以敏锐的时代眼光捕捉新闻线索, 增强新闻作品的吸引力。下基层, 就要脚勤、手勤、脑勤, 全身心融入, 倾注真心, 讲述事实。抓住生活本质, 去伪求真, 用正确的舆论引导人, 使新闻报道入情入理。例如, 《走转改——市县媒体县区行联合采访活动》中, 我们在平凉市华亭县发现梅花鹿养殖园里, 有一只鹿是单独圈养的, 对此我们进行了深入挖掘, 后来得知这只鹿的名字叫“壮壮”, 自幼失去了母亲, 是这个企业的负责人用奶品喂养长大的。它和主任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 当主人出门的时候, 壮壮便会跳上车, 跟着主人去旅行, 甚至有时候会和主人同吃一碗油泼辣子面。对此, 我们同鹿主人展开了深入沟通, 事实上这就是人工驯养, 当有像壮壮这样的十几头鹿纯粹被人类所驯化的话, 那么整个上千只鹿群就可以完全实现放养。后来我们便采写了《壮壮成长记》系列报道, 由这样一个有趣的故事引出整个养殖场的情况, 该文播出后, 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到基层群众中去, 这是新闻本质属性的要求, 更是记者转变作风、改进文风的“金钥匙”。只要眼睛向下看, 你就有写不完的新闻, 脚往下走, 你就能发现新闻的“富矿”。

(二) 带着“火眼金睛”走基层

基层的新闻大多是非常普通的, 看似稀松平常, 如果是就事论事的报道, 确实没有什么吸引力, 也没有多少价值, 记者就要有一双敏锐的眼睛, 能够从一般中发现特殊, 从平凡中发现不平凡。从中挖掘出新闻亮点出来。在“走转改市县媒体县区行联合采访活动”中, 我们来到了平凉市庄浪县果园示范点, 了解到朱店镇吴沟村的柳氏三兄弟全力奋战8年, 所承包的120亩果园今年全部进入丰产期, 预计秋季就可以大获丰收。为全村乃至全镇的果产业发展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抓住一个典型事件, 传递一种正能量, 采写《柳氏三兄弟八年奋战果园飘香》系列报道, 把发展果产业的丰收喜悦表达得淋漓尽致, 也从一个侧面, 表现了党和政府助农增收的好政策。

(三) 走基层, 新闻作品“短、新、实”

改文风, 不是单纯的语言技巧问题, 而是记者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报道中的综合表现。新闻记者整天和基层群众摸爬滚打在一起, 有了群众的思想, 有了群众的语言, 改文风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惟陈言之务去”, 把话说到群众的心坎里, 用清新质朴、“短新实”、简洁明快的优良文风, 令人感到清风扑面。总之, 就是我们记者采写的新闻作品中, 要能散发出泥土的芬芳, 闻到汗水的味道, 听到群众的苦与乐。

三、“走转改”铸建干群“连心桥”

“走、转、改”, 并不是说要跟着普通群众在田野里走一遍, 而是要眼睛向下看, 腿往基层走, 记者在走基层时, 要观察、发现基层百姓生活、生产中的新现象、新动向, 并把这些新事物通过报道展现出来, 让报道有新意和活力。

特别是随着走基层活动的深入, 作为新闻媒体的工作人员, 要树立“基层无小事”的新闻意识, 聚焦社会热点难点, 把群众关心的、关注的话题作为报道的主题, 倾听百姓心声, 解决百姓难题, 通过新闻报道的形式, 推动问题的解决, 在党和政府与百姓之间, 搭建“连心桥”。

四、“走转改”制度化保障常态化

“走、转、改”活动, 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和操作性, 能够采访报道各地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发展的新变化和干部群众务实奋斗的新面貌, 充分展示记者编辑队伍的实际采编能力和水平。引导各级新闻工作者在新闻采访一线接受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培训教育, 践行党的群众路线, 强化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 练就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的过硬本领。要让活动坚持走下去, 就要建立长效机制, 让“走、转、改”活动常态化。

“走、转、改”, 不仅是优秀记者成就之路, 也是年轻记者成材的必由之路。“走、转、改”, 它是我们广大新闻记者的立身之本, 成长之基, 必须常抓常新, 它是新闻工作者的毕生追求。参加基层的报道, 可以说是对心灵的一次净化, 也是对职业情怀的一次洗礼。走基层, 要成为新闻单位的自觉行动, 它也能给整个新闻单位注入精神力量, 带来持久的动力和崭新的面貌, “走、转、改”只有起点没有终点。

摘要:新闻工作者要认识到走转改的意义, 用心去感受基层的点点滴滴, 用一头汗两腿泥的干劲去捕捉精彩的事实, 为群众解决问题, 这必将在党和政府与百姓之间, 搭建起一架连心桥。

关键词: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新闻作品,人民群众

参考文献

[1]人民日报[N].

永远在路上 篇8

阮次山不是那种传统意义上的电视节目主持人:既不漂亮英武,又非伶牙俐齿。他走的是专家和学者型的主持之路。唯其如此,他深厚的学养和辽远的眼界,才能为电视机前的观众带来一种深邃和清新的感觉。

书博会期间,朋友送给我一本阮次山刚刚面世的新作《与世界领袖对话》,这已是这位知名的电视评论人的第五本此类专著了。这次“对话”,阮次山奉献给读者的是与33位世界政要的愉快但尖锐的唇枪舌剑。简单列举几位重量级的时任世界政要是必要的:阿富汗总统卡尔扎伊、伊朗总统内贾德、伊拉克总统塔拉巴尼、以色列总理奥尔默特、马来西亚总理巴达维、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主席阿巴斯、菲律宾总统阿罗约、泰国前总理他信、俄罗斯总统普京、英国首相布莱尔、美国国务卿鲍威尔……个个都是世界政治精英,人人都是如雷贯耳的风云人物。

阮次山倒是冷静。他没有沉浸在与名人对话的肤浅和沾沾自喜之中。他关注的是内容,是能否挖掘出足以打动观众和读者的有份量的信息。阮次山曾经反复说过,“访问新闻人物时,重要的不是你曾访问过什么样的名人、政要,重要的是在每一次访谈中,你挖出了什么内幕或具有重要新闻价值的内容,否则就会令你成为‘猪八戒到此一游’的八戒和尚,入了宝地却只能留下模糊的个人记忆,白白浪费了一次访谈机会。”

对阮次山来说,对美国国务卿鲍威尔的采访,就是一次难忘的“探宝之旅”。2004年10月,鲍威尔决定访问中国。直到出访的前一天,他才确定了访问行程,阮次山紧急申请,居然搭上了从华盛顿飞往东京的国务卿的专机,并在飞机上进行了大量的铺垫性采访。10月25日在北京正式录制访谈节目时,尽管只有短短的十几分钟,但阮次山已是成竹在胸,他开门见山地问:“台湾不断说,我们不需要搞‘独立’,因为我们已经是个‘主权独立的国家’,目前已‘承认’台湾的国家就有26个之多了。您怎么看?”

鲍威尔不假思索,张口就答:“任他们怎么说,‘我们只有一个中国’的政策很清楚。台湾不是‘独立的国家’,没有作为一个国家的主权。这是我们将继续执行的坚定政策……美国的立场是,‘一个中国’政策是建基于‘三个联合公报’的。我再重申一遍:我们不支持‘台独’。”

这段对话在隔天震撼了台湾社会。股市在两天里跌了一百多点,市值蒸发了一千多亿“新台币”。以至于这次“历史性的访谈”之后,凤凰卫视为了阮次山的安全,禁止他一年内去台湾采访。

他信是个有趣的政治人物。他出身于泰国的一个穷苦家庭,成年后展示了惊人的经商天赋。挣下巨额家产之后,为了更全面地证明自己,他信投入社会活动,从议会议员开始,最终成为泰国总理。2006年9月19日,他在纽约联合国大厦演讲之前,突然得知自己已被国内的军政府推翻。这位高票当选的民选总理,又一次成为了泰国军事政变的牺牲品。世界舆论为之哗然。

他信流亡期间,自2007年1月至2008年2月,阮次山接连对他进行了三次访问。第一次他神情落寞;第二次他精神憔悴;第三次他精神面貌焕然一新。为什么会有如此巨大的反差呢?权力,是权力的魔法在左右着他信的一切。

从权力宝座的顶端陡然被非法的军事政变踢倒于地,这种人生的重大变故常人难以承受,他信也不例外。他信谈到,太太“已给我最后通牒。如果我重返政治,她就和我离婚。”“已经好几次了,她一直在提醒我,上个星期还在讲,所以我绝不会再从政,因为她和我的家人都受罪。政治太残忍了。”“我全家都会远离政治,绝不会再从政。已受够了,我的小女儿若参政的话,本可以成功,她说在我身上发生的一切可成为全家的教训,就是以后都不要搞政治。”

2008年2月28日,他信一反常态,神采奕奕。为什么?他信的政党在国内大选中重新掌权,他信即将结束流亡生活回到泰国。在香港,他问阮次山:“你敢与我同机去泰国吗?”这种千载难逢的独家采访机会,阮次山当然是不会错过的。于是,凤凰卫视的报道小组见证了那万人空巷迎他信的历史性时刻。也看到了他信灵感突发、跪地亲吻祖国大地的作秀之举。

后来的故事阮次山还没有四访他信,但世人已尽知其然。人民党再次下台,他信又出走国外。而他信东山再起的念头反而愈发强烈。他遥控指挥红衫军大闹政府,甚至冲击得东盟峰会无法如期举行。先期到达的东盟领导人被直升飞机仓皇救出,已经飞在半途的各国政要只好调头返回。

“政治太残忍,再不从政。”信誓旦旦,言犹在耳。政治家就是这样“毫无原则”。

好的访谈,实质上就是历史的备忘录。它记录的是不同时期同一个政治家的滑稽表演。

我们常人是无缘与世界政要们面对面交流的。案头上放一本《与世界领袖对话》,实际上是借助阮次山的引领,让我们得以走进这些政治精英的内心深处和精神世界。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要感谢阮次山,感谢他的万里奔波和机智提问。前国务院新闻办主任赵启正说:“阮先生采访过的各国政要之多,令人称赞,看着世界政要精英们在他面前列队而过,我真为他骄傲。”

我们前面说过,阮次山大约没有看重这份荣耀,他看重的是行动。他渴望的是记者般的“永远在路上”。汶川大地震时,阮次山在台里做直播,五岁的小孙女看完直播后打电话给他:“爷爷,您今天为什么戴黄色的领带和胸花?”阮次山告诉她:这是对仍埋在瓦砾堆中的灾民的祈福和希望。没想到小孙女居然一本正经地告诉他:“爷爷,重要的不是您佩戴什么,您的行动才是最重要的。”

行动才是最重要的。童言无忌,童声纯真。她说出了一个真理。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 篇9

一、遵守党的纪律规矩和作风建设情况

多年来,自己始终以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特别是十九大以来,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认真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自觉践行群众路线,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夯实思想基础,不断加强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改造,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和共产主义理想。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党建标准化建设及“纠正四风不能止步,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专题教育开展以来,自己认真学习贯彻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委“双十条规定”、市委、区委“实施细则”,积极查找自身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了整改,做到廉洁自律。从未用权力为家属子女谋取过私利。

二、存在的问题

对群众反映、上级点明、自己查找、同志们批评的问题及时进行认领,做出了回应,通过认真查找,自己在作风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习方面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学风不实,学习不主动,有求安逸的倾向。虽然平时也比较注重学习,但学习往往重形式,对学习的实质重视不够,导致学习效果不明显。理论与实践有些脱节,对工作的指导性不强,认识事物只停留在表面,对事物的理解不深刻、不全面。

(二)联系群众的问题。主要表现为:联系群众不紧密,干事只是疲于奔命,完成工作任务。主要是思想上对纪律作风建设重视不够,对自己的要求有所放松,虽然积极参与精准扶贫和环境整治等工作,但是由于年龄、其他业务等问题,深入基层还不够,因此,导致对帮扶户所思、所想、所盼、所需了解的较少。

(三)工作方面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对工作没有认真去谋划,工作存在“等、靠、要”现象,工作落实抓得不紧,融入中心工作主动性不强。缺乏创新意识,没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局限于年初制定什么工作就具体落实什么工作。按部就班,习惯用老思想老办法做事。创新意识不强,办法不多,效果不佳。对相关的政策法规研究不够,工作方法较简单。缺乏干事创业意识,到基层调研,只注重了解自己想了解的问题,没有关心群众想什么、盼什么、要什么。

(四)思想深处的问题。主要表现为:思想上存在求稳多、求进步少的倾向,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缺乏。有时安于现状、缺乏较强的忧患意识和开拓精神,在工作上对情况掌握的不够全面系统,帮助解决实际困难不多。

三、产生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是淡化了政治理论学习,放松了党性修养锻炼。虽然按要求参加了集体学习,个人也进行自学,但学习新理论、新知识的愿望不强烈,钻研业务的动力有所减弱。客观上强调工作忙、事务多,缺乏持之以恒自觉学习政治理论的精神。在学习、工作实践中不注重自我锻炼和经验积累,缺乏适应新形势、解决新问题的方法和经验。

二是对“四风”理解不深不透,没有落实到行动上。虽然把“纠正四风和改进作风”当作了标尺,把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精神当作了榜样。但行动上还有差距,没有深刻理解“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问题,信念不够坚定,工作举措不力,工作亮点不多,存在怕乱求稳、怕冒风险、安于现状的思想,缺乏进取精神。

三是开拓创新精神不足,服务意识淡薄。考虑处理问题就事论事,思路不宽。缺乏大局思考和创新动力,吃苦耐劳精神差了点意思,从宏观和大局的角度思考各项工作能力有待加强,主动服务群众的意识不强,等群众找来才解决问题,没有深入群众去化解问题。

四、今后的努力方向和整改措施

通过这次对照检查,找准问题,分析原因,明确方向,希望在同志们的批评和帮助下,自己认真学习、加强党性锻炼、改进作风,彻底解决个人存在的作风问题。

一是加强政治理论和业务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政治修养和业务水平。认真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牢固树立“四个意识”,树立坚定的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强化担当意识,解决思想上求安逸的问题;履行党员义务,遵守党的纪律,严格要求自己,提高业务能力,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是自觉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始终同党中央和区委保持高度一致。始终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和坚定,严格落实镇党委、政府各项规章制度和行为准则,推动各项工作开展;落实各项工作任务,提高工作效率,争取工作主动,对党忠诚,积极工作。

三是坚持与时俱进,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认真做好所承担的工作,特别是在养老保险制度的落实上,扶贫攻坚工作上,环境综合整治上等多个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并创造性的开展工作,服务组织安排,强化宗旨意识,主动服务群众。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观后感 篇10

根据《关于组织观看〈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的通知》精神,我单位组织机关干部职工共23人观看了由中央纪委宣传部与中央电视台联合制作的《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落实八项规定精神正风肃纪纪实》电视专题片,并进行了座谈讨论,现将心得体会汇报如下:

深刻认识作风建设的重要意义。正如开篇第一句解说词:看一个党是什么样的党,一看性质,二看宗旨,三看作风,作风建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作风建设无小事,它关系到人心项背,关系到党的事业生死存亡,最终目的就是要密切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党的历史表明作风问题的实质是党性,党的作风体现着党的宗旨。纪录片以真实的案例展示不良“四风”是如何滋生腐败的温床,给人以警醒。作为一名党员,要把加强自身作风建设同办案工作相结合,时刻牢记为民、务实、清廉的检察工作使命,深刻认识到加强作风建设对做好检察工作的重要意义,牢记入党时的承诺和灌区群众的期盼,提高党性修养,自觉抵制“四风”的不良影响。

深刻认识作风建设与群众路线的关系。同时,党的作风建设不仅是关乎党风,更关乎民风。党内歪风邪气败坏党纪国法的同时,对社会风气和社会道德建设也形成不可估量的破坏力。加强作风建设就是要以党风引领民风,以党风正民风。坚持以

群众满意为标准,就是要在作风建设中,拒绝花架子,光听雷声不下雨。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作风建设怎么样,群众是最直接的体验者和感受者。人民是我们党的工作的最高裁决者和最终评判者。作风建设实不实、成不成、好不好,不能自说自话、自吹自擂,要让人民群众来评判我们的作风。党员干部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群众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工作作风要广泛接受群众的监督和客观评价,具体到灌溉工作,就是在上水灌溉过程中,积极与村社及用水户协调,确保水量应配尽配,保证足额配水。

唐丽:风景永远在路上 篇11

唐丽,广西柳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小学品德课程教研员、科研室主任。2001年以来,先后受聘为广西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学科专家组成员、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专家组成员、广西第二期21世纪园丁工程骨干教师培养对象导师以及国家级课改实验区小学品德教材培训专家。她独立主持广西“十五”及“十一五”教育科学研究重点课题,曾被广西教育厅授予教育科研先进个人荣誉称号,并荣获广西教育科研优秀成果二等奖;撰写专题论文十余篇,在《中国教育报》《小学德育》等刊物公开发表;担任山东泰山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品德与生活(社会)》分册主编、广西地方教材《综合实践活动·实践与探究》分册主编,独立撰写或参与编著的教师培训指导用书由高等教育出版社、漓江出版社、广西人民出版社公开出版发行。

托尔斯泰曾说过:“人生的价值,并不是用时间,而是用深度去衡量的。”唐丽就是这样一个不断探索人生深度与广度的人。作为广西小学品德课程的领军人物,十多年来,这位优雅的女性以其谦和的为人、好学的精神、不懈探究的热情在课程研究道路上留下了一个个坚实的脚印,以爱与执著谱写出一页页美丽的篇章。

一场美丽的邂逅

2005年以前,唐丽无法想象自己某天坐在电脑桌前,足不出户就能“漫步”神州,与全国的同行合作教研、编书甚至开展课题研究。那时的她只能按部就班地将经验成果整理好,等待着一年中为数不多的外出交流机会,直到邂逅了博客。

“我与博客,那是一场美丽的邂逅。”谈到博客的使用,唐丽说得很直白,“刚开始我只想拿它来写写随笔,后来才发现,用它来做教研是再好不过了。”她喜欢尝试不同的教研手段,博客教研在她眼里应该算是“常规+特色”的教研方法之一。新课程背景下如何创新教研模式,已成为许多教研工作者以及学校领导潜心研究的问题。而博客以其强大的集合性与交互性打破了时空限制,让教研变得更直观、更便捷、更有效。

“传统的教研模式形式单一、传播面窄,我们往往只是针对某一问题进行研讨。为了解决常规教研的局限问题,我将网络教研定位为主题研讨、同城共享、协作成长,依托专家、名师及各种网络平台,充分整合优质资源,让参与教师收获更多的专业引领。”2005年初,唐丽在柳州市教育局都乐网的“都乐博群”开设了个人博客——“丽人小屋”,通过建立自己的网上精神家园,走上了网络教研的幸福之路。每一次调研听课,她都会关注课堂生活的细节,磨练自己发现问题的敏锐度。之后,她会将柳州市品德课程的研讨方向以及送教下乡、教材教法培训等主题内容发布在博客里,与老师们共享。围绕着教学实践中的问题与感悟,她与老师们在博客上发帖、跟帖、提问、解答,一场悄无声息的教研活动常常就在茶余饭后拉开了帷幕……

一次,唐丽来到柳州市雅儒路小学,看到上课的王芬老师远离学生真实生活、套用教材事例平淡演绎的课堂教学,她感到遗憾甚至不满,并于当天在博客上写下了一篇工作日志:“今天小王老师上的是《我的爱是什么》,一堂课听下来,我感觉平淡失真……新型的品德课强调关注学生的生活体验,教师要善于倾听发生在学生身边的真实故事,学会捕捉教育的契机,使教学从预设走向动态生成。”看到这篇日志后,王芬老师深受触动,迫不及待地登录自己的博客,和唐老师展开了心灵的碰撞与交流,并把“第三次试教感悟”发了过来。然后,她再试教、再反思,继续通过博客平台与唐老师交流……在随后的广西小学品德课程探究课大赛中,王芬老师的课以爱的名义、爱的情感、贴近心灵的真情体验,打动了全场师生。“现在我经常去唐老师的博客上取经,是唐老师的博客将我领入品德与生活的真、善、美之中。”面对记者的采访,王芬充满感激地说。

为了让教研目标更有针对性,唐丽还在网上开设了课程博客群组,并利用都乐网自主研发的“主题研讨”功能板块,每月在网上定期组织一次主题研讨,与柳州乃至全国的品德教师深入地畅想、交流。

“有些人觉得将自己的东西放在网上是对个人隐私的一种破坏,而我却不这么认为。我喜欢将自己的思考拿出来与大家一起分享。”这就是唐丽的世界,她总是乐此不疲地将自己的工作、生活“晒”出来,让所有人都感受到她的成长与喜怒哀乐。在“丽人小屋”里,不仅有她开设的“工作日志”“主题对话”等工作交流板块,还有“闲情逸致”“爱的小屋”这样恬淡雅致的生活小院。一首歌的回味,一部电影的感动,一次聚会的欢愉,都被她写进了博客。“每次走进丽人小屋,读着您的文章,我的思绪会随着灵动的文字飘得很远。工作需要智慧,生活更要智慧。”柳州市驾鹤路小学的李艺老师在唐丽的博客里写下了这样的留言。

“博客是一个充满创意的平台,它将我的阅读兴趣以及对写作的热爱结合在一起;同时也让我与朋友们缩短了距离,实现了‘天涯若比邻’的梦想。”谈到博客写作,唐丽不忘提到她的另一爱好——阅读。“读书是一种需要。广泛阅读可以让我们学到许多学校里学不到的东西,特别是与作者的亲密接触,可以使人历练心智,净化灵魂,这也是读书的妙处所在。”无论工作还是生活,唐丽都离不开书。工作间隙,她会拿起《小学德育》《教学勇气》等报刊、书籍,随时随地补充“养分”;闲暇时光,她也会翻开《张小娴散文》、余秋雨作品,沐浴着午后暖阳,津津有味地啃上一个下午。“当我面对书本的时候,总有一种回归的欲望,它给你带来的是一种深远的宁静。它会诱惑你沉浸在它的世界里,即使离开了工作,你也倾向于成为一尾鲤,在一片深蓝中,生活在喧嚣之外。”她在读书笔记里这样写道。在知识的海洋中,她体会到了宁静,也体会到了一种质朴与安然。

如今,“丽人小屋”博客日志已达402篇,访问量36万多人次,访客评论已达8300多条。“丽人小屋”俨然成了唐丽与老师们沟通教学生活的绿色空间。

品味醇香之旅

广西教育科研优秀成果二等奖,十余篇专题论文在国内各大报刊公开发表……有人说,唐丽之所以能取得这些成绩,离不开她所在团队成员的共同努力。的确,她有着天然的亲和力、行动力和出色的判断力,也许正是因为这些特质,她才能够团结起一批不同年龄的教师,逐渐形成颇有凝聚力的教研团体。“这可能也与我外向的性格有关吧,我与年轻老师特别投缘。我们在外人眼中是师徒,但更多时候就像朋友一样相处。”唐丽如是说。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 篇12

本刊记者: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安全生产。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围绕安全生产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 强调“要始终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放在首位, 发展决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请问, 作为省农机管理部门, 是如何充分认识加强农机安全生产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的?

王瑞华:近年来, 随着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大力实施, 我省农机化发展势头强劲, 农机化事业保持了持续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 农机装备水平、农机作业量、农机科技推广等全面提升, 农机化公共服务能力显著增强, 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随着农机化的快速发展, 农业机械拥有量的不断增长和农业机械驾驶操作人员队伍的逐年壮大, 特别是农机作业量的不断增多, 农机安全问题更加突出, 农机安全生产形势越来越紧迫。各级农机主管部门和监理机构要充分认识到, 农机安全生产工作是全社会大安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直接关系到广大农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抓好农机安全生产, 对维护广大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促进农村社会长治久安, 推动农机化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刊记者:农机安全宣教是农机安全生产的第一道也是最重要的一道防线, “抓宣教也是抓落实”、“抓宣教也是抓治本”、“传播力也是领导力”。对此, 您是如何理解的?

王瑞华:省局党组一直高度重视安全宣教工作。宣传教育是安全生产的一项重要工作, 是推动方针政策和法规标准落实、传播安全生产知识、提高全民安全素质、预防事故发生的有力手段, 一定要摆上重要位置, 发出安全生产最强音, 激发和凝聚安全发展正能量。

一要摆正宣教工作与业务工作的关系。宣教工作对中心工作有着思想引领、舆论推动、精神激励、知识传播和文化支撑作用, 安全监管埋头苦干与宣传教育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都不可替代。要树立依靠媒体和信息公开推动工作的理念, 通过强有力的宣传教育, 形成浓厚的安全舆论氛围, 防患于未然, 最大限度的减少事故隐患。

二要把握宣教工作重点。要将安全宣教作为强化安全发展观念、推动农机安全法规政策落实、传播农机安全生产知识、提高机手安全素质、预防事故发生的有力手段, 坚持贴近实际、贴近基层、贴近群众, 紧扣主题、因地制宜、扎实深入地开展宣教活动, 推动安全生产重点工作有效落实。

三要充分利用各级主流媒体。重视行业媒体、网站、微博、微信、手机报等新媒体的宣传作用, 进一步推动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农机安全生产。宣传媒体作为宣教工作的重要阵地, 要加大宣教力度, 努力帮助农民机手养成良好的安全操作习惯。

本刊记者:安全生产必须警钟长鸣, 安全责任必须时刻牢记, 安全生产永远在路上。请讲一下我省采取了哪些措施, 为农机安全生产工作保驾护航?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心得体会 篇13

作风建设,是一个政党自我进化、强筋壮骨和自我调适、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其根本目的是践行和实现政党的宗旨及执政目标。

古人云: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这句告诉我们:学无止境,学习是一辈子的事情。与学习相比,作风建设也是长期的。习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会议上强调过:作风问题具有顽固性和反复性,形成优良作风不可能一劳永逸,克服不良作风也不可能一蹴而就。教育实践活动有期限,但贯彻群众路线没有休止符。所以说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

人民选择了我们党,历史也证明了我们党的领导是正确的。从建党到现在,在我们党内部重视作风建设一直是我们的优良传统,永恒主题。经历风风雨雨90余年、我党突破了无数艰难险阻,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我们很重要的依靠因素就是我们党形成了:理论联系实践、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这“三大优良作风”。

转变作风,就要开展教育活动,教育活动是手段、是方式。走进人民群众、一切为了人民群众才是目的和关键。整顿教育活动有时限,但转变作风,心系人民群众,为人民服务的行动永无“休止符”。我们需要更多的忠诚与具体行动,需要用更多的执行力来赢得人民群众的满意度。

自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党的作风有明显改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日减,党群关系更加紧密。成效不错,得到了广泛的赞誉。然而,这只是活动开展的一个阶段,更多的改变是需要深入基层,将工作的重点也将放在群众最关心、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上。

上一篇:年度行政执法资格考试题库下一篇:下放行政审批事项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