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山市五线规划

2024-07-25

昆山市五线规划(精选10篇)

昆山市五线规划 篇1

五线”-----紫蓝绿黄红线

“五线”管制制度属城市规划的强制性内容,适用于从城市总规到控制性详规等不同层面的城市规划。

城市紫线

城市紫线,是指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内的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范围界线,以及优秀历史建筑的保护范围界线。

根据规定,在城市紫线范围内,禁止违反保护规划的大面积拆除、开发;禁止对历史文化街区传统格局和风貌构成影响的大面积改建;禁止损坏或者拆毁保护规划确定保护的建筑物、构筑物和其他设施;禁止修建破坏历史文化街区传统风貌的建筑物、构筑物和其他设施;禁止占用或者破坏保护规划确定保留的园林绿地、河湖水系、道路和古树名木等;禁止其他对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的保护构成破坏性影响的活动。

城市蓝线

城市蓝线,是指水域保护区,包括河道水体的宽度、两侧绿化带以及清淤路。根据河道性质的不同,城市河道的蓝线控制也不一样。

城市绿线

城市绿线,是指城市各类绿地范围的控制线。按建设部出台的《城市绿线管理办法》规定,绿线内的土地只准用于绿化建设,除国家重点建设等特殊用地外,不得改为他用。

城市黄线

“黄线”划定重大基础设施用地影响范围。凡是被划定的区域,城市建设不得随意侵占,区域内各项建设将受到严格控制。

城市红线

城市红线,包括用地红线、道路红线和建筑红线,对“红线”的管理体现在对容积率、建设密度和建设高度等的规划管理。据介绍,居住建筑退后道路规划红线的距离,在主干道两侧的不小于5米,在次干道不小于3米。

====================================

城市规划中所谓“七线”的具体内容

红线:是指经过批准的建设用地红线、规划道路红线和建筑红线;

绿线:是指城市各类绿地范围的控制线;

蓝线:是指城市规划确定的江、河、湖、库、渠和湿地等城市地表水体保护和控制的地域界线;

紫线:是指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内的历史文化街区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公布的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范围界线,以及历史文化街区外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布保护的历史建筑的保护范围界线;

黑线:是指高压线用地的控制范围;

黄线:是指对城市发展全局有影响的、城市规划中确定的、必须控制的城市基础设施用地的控制界线;

橙线:是指铁路和轨道交通用地范围的控制界线。

昆山市五线规划 篇2

1 建设现状

公园始建于2001年, 2008年6月被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批准为第五批国家城市湿地公园, 约占地177 hm2, 其中水面58 hm2, 滩涂面积10 hm2。公园建设利用原有的鱼塘、低洼地、荒地, 遵循“突出重点、体现特色、因地制宜、分步实施”的原则进行湿地开发与保护, 坚持以生态效益为主, 维护生态平衡与昆山城市湿地生物多样性及湿地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和自然性。公园规划建设, 按大风景、小景观的设计理念造园, 尽量减少人工景观, 从近自然风景入手, 在合理利用原有地形地貌和水系的基础上, 通过改造风景的地形、水体和树木等要素, 营造富有江南特色的自然环境。根据湿地公园规划设计导则, 进行功能分区及设施配套, 重点建设突出江南水乡野趣的水禽观赏区、湿地保护与展示区等。公园完成前期建设后, 经近几年的管理、保护, 整个公园以湿地为主题、以水域为中心, 形成集湿地保护、展示、科普休闲于一体的城市湿地公园雏形, 植被茂盛、环境优美, 生物多样性日益丰富, 特别是野生水禽种群数量逐年增加, 湿地景观特征日益明显。园内主要植物品种有57科、98属, 共131种;湿地鸟类70余种;水生动物种类丰富, 生存状况良好, 传统特色水产丰富。

2 设计基本原则与指导思想

设计的基本原则为:高起点, 高要求;因地制宜, 可持续发展;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三结合 (功能、景观、生态三结合) ;突出生态、现代观点;“以人为本”原则[1,2]。设计指导思想为:整体性原则;创造自然的生态景观;营造交流氛围, 满足市民的游憩;景观的文化、审美意境;植物的乡土性原则。

3 整体规划方案

3.1 规划背景

根据昆山市总体规划和绿地系统规划, 西部城市副中心以打造生态居住区为重点, 营造一流人居环境。昆山市城市生态公园作为西部城市副中心的一项重要功能, 定位为:纳入昆山市城市绿地规划, 具有湿地的生态功能和典型特征, 以生态保护、科普教育、自然野趣和休闲游览为主要功能的公园。

3.2 规划总体目标

规划应用湿地生态恢复、生态重建和湿地水处理等生态工程技术, 构建类型多样、格局合理、功能优化的城市湿地自然保留地, 保护乡土物种、丰富生物种类, 展示、传承江南水乡的湿地生态文化积淀, 与城市水源地保护、城市生态休闲紧密结合, 创建城市湿地自然保留地、城区水源地复合一体的城市湿地公园模式, 形成“城区水源、湿地乐园, 天人合一、万物共生”的城市湿地景观, 奠基山水型生态共生城市。

3.3 规划指导思想与原则

突出自然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与恢复、丰富生物多样性, 改善城市环境、保障城市用水安全, 提升城市湿地的生态价值及其公众服务功能, 充分发挥城市湿地在城市建设中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提升城市的综合竞争力。生态优先原则:以湿地自然景观恢复、湿地生物多样性培育及其保护、水源地环境保护为重点, 在此前提下, 适度规划湿地展示、湿地生态休闲及湿地科普教育功能;长期持续原则:遵循湿地生态、保护生物学、环境科学等相关学科原理, 保障规划的科学性、技术可行性, 并从区域湿地保护、城市总体建设的视角出发, 促使规划有利于建立城市湿地保护的长效机制;地域特色原则:在自然景观特色、历史文化内涵等方面保持地域特色[3,4]。

3.4 要点和策略

湿地生态恢复:遵循恢复生态学原理, 注重水陆关系, 改善岸线地形与形态、重建水陆过渡带、恢复自然或近自然生态岸线, 重视乡土植物应用、重建沉水植物—浮水植物—挺水植物—湿生植物—中生植物的植被空间演替序列;水源地保护:遵循水环境策略, 充分利用湿地水体与湿地植物的净化功能;生物多样性保护:遵循保护生物学原则, 规划建设缓冲带、生物廊道与生物通道;湿地文化展示:挖掘特色主题“江南鱼米之乡”, 充分展示湿地生态经济功能、地域物产及地域文化特色;湿地生态管理:突出科技支持、社会参与对湿地建设及后期管理的引领作用。

3.5 规划目标

近期规划目标:重点调整园路系统, 实施湿地自然保护区的有效保护与控制;适当改造地形、岸线, 构建“水—岸”复合生态系统, 恢复水生—湿生—旱生的植被空间演替序列;建设生态岸线、自然与人工湿地生境类型和湿地水处理系统, 形成湿地游览、湿地生态文化展示和湿地生态恢复示范等功能区域, 创建城市水源地、城市湿地保留地复合一体的城市湿地公园的模式, 建立政府、社会参与多渠道合作的城市湿地及其生物多样性保护建设机制, 为市民提供科普休闲、环境教育和生态体验的理想场所。中长期规划目标:城市湿地公园保护建设与周边产业协调发展, 形成新时期城市湿地公园保护利用的模式范例 (保护—产业互动模式) ;园区水质达到Ⅱ类标准, 提供城市湿地水处理、水源保护的技术经验与示范;建成区域湿地物种库, 利用湿地公园自然调蓄功能及其控制系统, 实现相对可控条件下的湿地资源保育;建立湿地生态和环境综合科研基地。

3.6 规划总体布局

按照湿地及生物多样性保护要求以及城市湿地公园生态休闲、科普教育的需要, 遵循景观生态规划的基本原理, 根据公园地域及周边道路、水系、用地格局, 进行功能分区并规划隔离缓冲带或连通廊道, 形成功能斑块—节点 (生物通道) —隔离连通廊道镶嵌的网络布局模式。规划6个功能区即管理服务区、游览活动区、湿地生态文化展示区、科普教育区、湿地生态保护区、湿地生态恢复区。

3.7 分区规划指引

功能服务区:位于主入口区域, 面积21.15 hm2。通过现有多媒体展厅展示昆山总体规划、湿地生态知识、经典湿地公园规划建设案例和公园总体规划建设情况, 提供、增加社会公众对湿地保护的认识和实践机会, 为湿地资源管理人员及相关部门提供教育培训场所。游览活动区:位于主入口北部中心地带, 面积21.51 hm2。利用湿地敏感度相对较低的区域, 规划游览活动区, 开展湿地为主的家庭式休闲、游览活动。湿地生态文化展示区:位于湿地游览区东部, 面积14.16hm2。湿地植物、水生植物展示、湿地体验、特色水产及生态文化展示。科普教育区:位于湿地游览区与湿地生态保护区之间, 面积16.18 hm2, 进行湿地生物多样性展示, 配以说明牌、图片等对广大民众进行爱护自然的科普教育。湿地生态保护区:位于湿地公园西北部, 面积41.30 hm2。湿地自然生境重建及以鸟类为主的湿地生物多样性展示。湿地生态恢复区:位于公园东部, 面积62.70 hm2。自然湿地景观的生态恢复及湿地水处理展示。

4 当前存在的问题

在规划建设中, 与区域自然湿地的相关关系应进一步强化;应适当扩大水陆过渡带的湿地面积;原规划道路系统不利于湿地生物的保护;湿地植被的水平空间梯度有待丰富、乡土植物比例需进一步增加;与城区水源地保护、湿地生态文化传承相结合的主题不够紧密、不够突出;应提高湿地类型多样性、完善科普设施。

5 对策

根据《国家城市湿地公园管理办法》《城市湿地公园规划设计导则 (试行) 》及《昆山市城市生态湿地公园总体规划方案》, 由昆山市人民政府引导, 昆山市园林局实施, 湿地公园管理处具体管理, 采用分期建设, 遵循突出重点、体现特色、因地制宜、分布实施的原则, 逐步完善城市湿地公园功能。城市生态公园建设符合昆山市城市总体规划建设方向, 在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美化城市、科学研究、科普教育和休闲娱乐等方面发挥了公园所具有的生态、环境和社会效益, 确保湿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旭.对景观规划中湿地保护与利用的认识——以银川市大西湖生态湿地公园规划方案为例[J].城市发展研究, 2003, 10 (5) :54-57.

[2]周灵国, 张新兵, 冯宁.湿地公园考察成果与规划设计建议[J].陕西林业, 2008 (6) :10-11.

[3]肖晓萍.湿地保护与湿地公园建设[J].福建建设科技, 2005 (5) :37-39.

昆山有线电视光缆骨干网络规划 篇3

关键词昆山;有线电视;网络规划

中图分类号TN9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671-(2009)112-0012-01

广播电视作为我国最大的传播媒体,提供从无线到有线、从卫星到地面的广播电视节目传播服务,信息受众拥有数量最多。随着我国有线电视事业的不断发展,广播电视部门在完成基本主导业务的同时,也积极发掘网络资源,充分利用网络宽带、用户规模大等优势,努力拓展数字传输业务,利用有线电视网开展数据业务等多功能应用已成为有线电视事业的发展方向,同时也成为许多城市信息化建设的重点。而选用什么样的骨干网则又成为传输网络建设、升级改造的重点。昆山有线电视光缆骨干网络的成功改造,既兼顾了传输容量和速率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满足了有线电视增值服务、深度开发的需要。

1昆山有线电视网络光缆骨干网络的原有情况

昆山有线电视原有的光缆骨干网络建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采取的是1310系统,4芯光缆到每个分结点,其中2芯用于有线电视的主备传输,2芯用于增值及数据业务的拓展。经过约10年的运行,虽然整体运行良好,但是由于路由改道、接续环节较多、熔接损耗偏大等情况,造成了后续维护压力比较,同时限制了有线电视增值业务的扩展,也不能满足数字电视整体平移的要求,因此网络的改造已经迫在眉睫。

2关于昆山有线电视光缆骨干网络的安全技术要求

通过多年对有线电视光缆骨干网络的使用心得,在此次网络改造的过程中,我们既要保障整体网络的安全稳定,同时也要确保在今后十年中的适用性,因此提出以下技术要求:

1)确保整个网络的独立性、安全性。有线电视作为重要的传播媒介,其安全性是重中之重,因此,有线电视要由广播电视部门单独建网,自成系统,不能和其它单位合办。系统设计应符合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的要求,所有设备均应安装在广播专用机房内,光缆在广播电视直接管区外,路由要短,经过环节要少,中间不能开口(只能熔接,不能活接),使整个系统(包括设备和线路)均处于广播系统控制之下,统一调度,随时掌握运行情况,及时处理问题。

2)确保整个网络设备的成熟性。首先由于光纤传输对光路反射特别敏感,为保证光路指标,应尽量减少接头,特别是活动接头。考虑设备和光纤的老化,系统设计要留有余地,设备应采用通用成熟产品。其次,在光缆架设上,目前采用比较广泛的是架空敷设,该方式有效的减少了成本,但是光缆架空敷设采取必要安全保护措施,今后随市政建设的发展和其它业务缆线一起下地。

3)确保整个网络的可靠性、可维护性。有线电视光缆骨干网络覆盖面广,业务量大,进而带来后期的维护工作量也大,因此在网络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网络的可靠性和可维护性。因此,在设计时要注意采用的网络形态、重要系统的备份和还原、光纤和迂回光路的设计、以及网络的监测系统建设。

4)确保整个网络的深度开发性。为了使光缆骨干网络建设产生最大效益,避免重复投资,有线电视光缆骨干网络应满足数字电视方式(高清晰度电视、数字立体声广播、数据广播、图文电视广播等)的开发应用,还应同时满足数据宽带业务的应用和后续发展。

3昆山有线电视光缆骨干网络的设计思路

对有线电视光缆主要网络进行设计与改造,必须明晰设计和改造的目的,即网络的重设需要按照市场的需求,传输哪些信号、实现哪些功能、承载哪些业务。只有明确了网络设计与改造的目的后,才能对网络实施总体规划,并提出网络建设的近期、中期与远期目标规划。

首先,在整个网络规划的工程上按“一次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实施。网络规划须具备先进性、前瞻性、稳定性,以建设质量高、性能可靠的传输电视信号的传输平台为中心目的,同时搭建数据传输基础平台。根据市场需求分步进行增值业务和数据传输业务,避免笼统地将所有网络功能一次性地规划与实施到位,以致造成投资无法及时收回的情况,使有线电视网络公司陷入资金流通的恶性循环之中。因此,制订合理的、符合我台实际的网络总体规划有利于正确指导有线电视网络的建设。

其次,在整个网络技术上采用双路由星型+环型网络。传统的有线电视业务通过星型辐射网络由中心机房传输至各分中心机房,采用双路由模式,分别输入到两台光接收机,射频开关工作在路由备份状态。当主用光路出现故障或信号质量变差时,射频开关将自动接通备份光路,从而保证信号不中断。而数据业务则采用环型网络+星型结构,利用现有设备和技术,可组成主干上2.5,分支节点622M的MSTP网络。

1)光缆芯数确定:有线电视环网(中心至各镇)扩容芯数为4芯,数据环网采用6芯。有线电视环网采用两条完全不同的路由,也就是说每个乡镇为双向4芯进站。数据环网在同一线路上只考虑6芯,同时在每个乡镇的第一路由上预留4芯至中心。

2)有线电视环网:在有线电视环网建设中,第一路由为现存的有线电视骨干网。第二路由是完全不同于现存有线电视骨干网相重叠的路由,因此这条路由的距离较长,在具体操作中,当距离大于20km时,我们建议采用1550nm传输窗口,损耗大约为0.25dB/km。当距离小于20km时,采用1310nm 传输窗口,损耗大约为0.4dB/km。如果几个乡镇在同一线路上接收信号,那么在这一线路上光缆芯数就需要累加,即有线电视环网是采用星型辐射的结构。

3)数据环网:根据数据业务规划部门的要求并结合有线电视网络,决定将整个数据业务环网规划6芯,通过MSTP,VPN等技术实现2.5G或1G的光纤自愈环网,在业务需要时,可立即升级至10G环网,此处不做详述。

佛山市物流产业发展规划 篇4

物流成为重点

记者从佛山市经贸局获悉,《佛山市物流产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出台并公开向社会征求意见,根据规划,佛山市现代物流发展的战略定位为:以佛山市为基地、以制造业为支撑,与广州互补协作,发展成为服务“广佛经济圈”、“泛珠三角”,辐射大西南、面向全球的“区域性物流中心”。

规划将分三步走:“2010年,佛山市物流总费用占全市同期GDP的比重目标值为14%~15%,形成‘区域性物流中心城市’的基本框架和主要功能;2015年,佛山市物流总费用占全市同期GDP的比重目标值为12%~13%,接近国内先进物流城区水平;2020年该比重目标值降低到8%~10%,达到物流发达国家平均水平。”

通过佛山市物流业的规划,将可以增强佛山制造业中心的城市辐射力与影响力,使佛山成为广佛经济圈的一个物流副中心,并与广州、香港、深圳等城市联合成为“世界性的物流中心”。

规划将发展冷链物流列入重点规划中。通过发展冷链物流,将可充分发挥佛山三高农业(水产、花卉等)的优势,完善鲜活农产品储藏、加工、运输和配送等冷链物流设施,提高鲜活农产品冷藏运输比例。今后佛山出品的花卉、水产等生鲜农产品通过便捷的物流渠道输送到市区或市外后有望保持更新鲜。

佛山市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 篇5

专业论文

佛山市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

佛山市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

摘要:近年来,城市居民中又兴起了一股渴望绿色、回归自然的浪潮。在这样的发展形势下,城市森林应运而生,并得到迅速发展。本文首先介绍了佛山市城市森林的现状概况,进而提出了佛山市城市森林规划的指导思想与建设目标,并着重阐述了佛山市城市森林规划建设的总体布局,最后对佛山市城市森林建设的十大重点工程做出了详细介绍。

关键词:佛山城市森林生态景观廊道

中图分类号:D922.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前言

城市森林是指在城市地域内以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为主,促进人与自然环境协调,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由以森林和树木为主体的植被及其所在的环境所构成的森林生态系统,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1,2]。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城市化的迅速发展,城市的热岛效应、大气污染、酸雨、水体污染、噪音污染等一系列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已严重威胁到人类的健康和生存,人们也越来越意识到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性[3]。城市森林作为城市生态系统中具有自净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保护人体健康、调节生态平衡、改善环境质量、美化城市等方面具有其他基础设施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2.佛山市城市森林现状概况

2.1森林资源现状

2011年,以国土面积3797.72平方公里计算,佛山市林业用地面积占国土面积的比例为19.25%。而佛山市水域面积为102508.4,约占国土面积的26.99%。扣除水面(湿地)后,林业用地面积占佛山市面积的比率为26.37%。

2.2城市园林绿化现状

佛山市现状建设用地共104058公顷,其中绿地面积达23453公顷,其中:公园绿地面积2844公顷,生产绿地3665公顷,防护绿地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1335公顷,附属绿地面积15609公顷。其中,中心城区现状建设用地19505,其中绿地面积达4169公顷,其中:公园绿地面积-879公顷,生产绿地127公顷,防护绿地112公顷,附属绿地面积3051公顷。

3.规划总则

3.1规划范围

第一层次规划范围:

此范围为佛山市的行政辖区,即为市域范围,包括禅城区、南海区、顺德区、高明区和三水区,面积3797.72平方公里。

第二层次规划范围:

此范围为国土资源部批准的佛山市中心城区范围,包括禅城全区、南海区的桂城街道和罗村街道、顺德区的乐从镇,总面积361.66平方公里。

3.2规划年限

本次规划基准年为2011年,规划分两个阶段进行建设,近期为2012年至2015年,远期为2016年至2020年。

3.3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牢固树立“让城市融入森林,让森林拥抱城市”的理念。充分利用佛山市社会经济优势和自然山水、森林资源优势,结合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着力推进城市森林的生态、产业、生态文化和支撑四大体系重点工程建设,构建城市生态屏障,建设城乡一体化城市森林生态系统,保障国土生态安全,改善人居生活环境,打造生活品质之城,努力构建自然环境优美、生物种类多样、生态经济发达的国家森林城市。

4.规划目标与总体布局

4.1规划建设目标

1、第一层次(市域)规划目标

近期主要在现状基础上初步构建城市森林体系,将城市森林建设与环境保护、生态经济、林业重点工程以及城市绿地有机地结合起来,最大限度发挥城市森林的生态功能,实现城乡一体化的绿色生态网络。近期森林覆盖率达到31%。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远期继续完善中心城区绿地建设和市域城市森林,建成布局合理、功能齐全、管理高效的城市森林生态体系,各项指标达到国家森林城市的要求,城市生态环境进入良性循环。远期森林覆盖率达到35%。

2、第二层次(中心城区)规划目标

强调绿地的科学布局和规划,达到出门500米见绿的目标;有效提高中心城区的绿地总量,规范绿地建设标准,提高乔木和乡土植物的使用比例,优化绿地综合功能,并结合历史文化保护提升城市的生态品位。同时,通过生态廊道与市域绿色基础设施进行连接,打造水绿掩映的岭南历史文化名城。

近期规划目标:绿地率达到30%,绿化覆盖率达到33%,建成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4平方米。

远期规划目标:绿地率达到36%,绿化覆盖率达到40%,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6平方米。

4.2规划布局结构

1、市域城市森林规划结构

综合考虑佛山市城市森林建设区空间格局和道路、水系等因子,结合城市发展,规划佛山市森林城市的总体布局结构为“两环绕城、双翼保障、五楔连心、绿核荟萃、蓝脉绿网”。

水网——利用佛山市水网密布的特点,组织滨水绿地建设,形成环绕中心城区及各镇街的绿色网络,大力改善边界景观形象,加强城市与水网的联系,彰显水乡景观特色。

路网——沿境内的高、快速和铁路两侧建设一定宽度的防护林带,减少噪音及尾气污染,降低公路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并通过绿化的配植提升行车视觉效果。

林网——结合分布于平原地区的农田、基塘大力建设农田林网,防风抗灾,保障农业生产,维护生态安全。

2、中心城区城市森林规划结构

佛山市中心城区的城市森林建设规划结构为:“一环一廊、五横六纵、多绿心”。

一环:沿佛山水道、汾江水道、平洲水道、顺德水道设置一定宽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度的绿化带,构成中心城区外围绿色生态屏障,即生态环。

一廊:以中心城区内潭洲水道、吉祥涌及平洲水道建设Y字形水系景观廊道。

五横:依托海八路、季华路、魁奇路、佛一环南线、樵乐路的道路绿化建设,形成东西贯穿中心城区的绿色廊道。

六纵:以广珠高速、佛一环东线、岭南大道、佛山大道、佛开高速、佛一环西线沿线绿化为主体,建设南北贯穿中心城区的绿色廊道。

多绿心:以公园、广场以及南部农林用地形成遍布中心城区的多个绿心。

5.十大重点工程建设

5.1生态维育建设工程

生态维育建设工程主要包括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水源保护区的建设。

5.2城区绿化建设工程

加强中心城区各类绿地建设,包括公园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地、道路附属绿地、居住区附属绿地、单位附属绿地等,建设重点是中心城区公园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地和附属绿地。同时,应加强完善中心城区立体绿化建设。

5.3乡村绿化建设工程

至2015年,完成全市建制镇规划及全部村庄规划,综合整治村镇环境,突出规划引导;基本实现村旁、路旁、水旁、宅旁的绿化,村屯林木绿化率达到27.0%;至2020年规划期末,林木覆盖率40%以上,村屯林木绿化率达到30.0%,全市镇、村绿化覆盖面积达10993.8公顷,实现布局合理,生态良好,景观优美的镇村绿化目标。

5.4交通防护建设工程

干道两侧廊道及山体森林建设,道路绿廊建设应在现有绿化的基础上,进一步挖掘可利用和需改造的地块,按照森林廊道的要求进行建设。宜宽则宽,行数不够的要进行补植加宽;景观效果不佳的,要补植观赏树种,营造景色优美的防护林景观。

5.5滨水景观建设工程

根据现状河岸线的特点,采用设置缓冲地带等不同的手法对河岸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线进行整治,以提高滨水森林覆盖率、涵养水源、维护区域生态安全为目标,注重大乔木固岸护堤的功能,同时兼顾湿生植物的配置,一方面可以固堤护岸,净化水质,以防水土流失;另一方面能够维护城市生态过程和景观格局的连续性,提高生物多样性。

5.6生态恢复建设工程

生态恢复就是那些水土流失区域、采石场复绿等。

5.7林业产业建设工程

林业产业建设工程就是产业体系内容中除了旅游外可以打包进来的项目。

5.8森林旅游建设工程

依托森林生态旅游发展,促进森林资源保护、彰显绿色文化;鼓励企业、团体投资森林生态旅游建设,开发森林旅游产品市民森林生态旅游意愿增强,森林游憩率年达20%以上。

5.9生态文化建设工程

森林生态文化建设的主要目标是建立完善的法规体系和健全的管理体制,普及生态科学知识和生态教育,培育和引导具有生态导向的生产方式和消费行为,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的生态文明观念。

5.10森林管控建设工程

森林管控建设工程主要包括森林防火,有害生物,动植物保护等机构的建设。

参考文献:

彭镇华,刘滨谊等.城市林业发展战略[A],中国可持续发展林业战略研究战略卷,2003.温全平,城市森林规划理论与方法[M],南京大学出版社,2010.杨学军,许东新,唐东芹.城市森林规划的理论与方法综述[J],生态经济,2001(7):38-40.刘滨谊,马东跃,刘颂,等.因地制宜建设特色城市森林:以无锡市城市森林建设总体规划为例[J],中国城市林业,2006,6(3):33-36.成都市规划设计院,成都市园林规划设计院.成都市城市森林规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昆山市五线规划 篇6

项目涵盖黄山市行政区划范围。辖三区(屯溪区、黄山区、徽州区)、四县(歙县、休宁、祁门、黟县)和黄山风景区,区、县辖42个镇、100个乡,3个街道办事处、1169个村民委员会,8507个村民小组,48个居民委员会,共147.56万总人口。市域面积9807平方公里。核心资源包含了屯溪茶场、山旮旯农庄、山乡农家综合住宿接待、渔家乐、西递、宏村古村落、齐云山景区综合住宿接待、太平湖综合旅游接待服务。

核心命题是借助黄山品牌,依托节点城镇群,通过古徽州特色文化与乡村的复合嫁接,构建乡村深度休闲游憩群落,推动黄山市旅游跨越式发展。发展定位于构建以徽文化为灵魂,集修学考察、观光采风、游览游憩、休闲度假、康体养生、民俗体验、美食购物等于一体,以主题乡村群落为主要载体的度休闲旅游目的地。

形象口号为黄山乡村·意境田园。核心创意包括:

创新空间发展策略:构建“7112”开放式空间格局,7个旅游发展片区、1条旅游发展带、1个资源战略储备区、2条旅游合作廊道。

创新产品体系:以主题观光、休闲度假和专项旅游等功能为主题产品线索,构建综合接待服务村落、主题观光游览村落、徽文化深度体验村落、深度生态游憩村落、田园采摘游憩村落、民俗技艺主题体验村落、康体养生保健主题村落等七类主题乡村系列。

创新运作模式:重点按照资源特点将乡村旅游划分为景区辐射型、古村聚落型、民俗风情体验型、特色产业型四种类型,分别对其开发模式进行独立设计。

亮点项目包括:

仗鼓禅茶体验村——以茶园观光、茶文化休闲体验为主,以茶园休闲度假、公务会议接待为战略培养方向,集休闲度假与清心、修身于一体的,颇具乡土气息的茶文化展示与体验片区,茶主题体验文化村落,生动鲜活的黄山茶文化展示基地。

徽州婚庆主题村——以徽文化主题特色婚庆为核心,以其它喜庆活动为补充的深度体验型主题村。争取成为长三角最具魅力、颇具国际知名度的古典婚庆举办地,成为长三角著名的喜庆主题村。

徽商文化深度体验村落——以西递丰富的资源为依托,以观光游览市场为先导,以中高端深度休闲游憩度假市场为培育重点。打造生动、鲜活的中国徽商文化深度体验村落。菊主题休闲养生度假村落—以观光游览、农家特色餐饮为先导,以休闲度假、美容康体旅游为重点发展方向的菊花主题休闲养生度假村落。

童谣里的乡村--重点面向牯牛降景区游客的,以艺术群体、背包族、深度游憩者为主体的,清新秀丽的,中高端的,充满小资情调的原生态休闲度假古村落。

该规划为黄山市各区县发展乡村旅游提供新思路。

北京巅峰智业旅游文化创意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巅峰智业”)始创于2001年,是国内最早专业从事旅游规划设计业务的企业之一。

巅峰智业在以旅游规划设计为核心业务的基础上,持续创新,不断延伸旅游产业链全程服务,大力发展旅游投资、景区运营管理、旅游营销等业务,形成“规划引领-投资驱动-运营支撑-营销拉升”的“四位一体”一站式全程服务模式,提供综合型智慧旅游系统解决方案。

昆山市五线规划 篇7

我国规划设计工作在多年的实践中,逐步建立了一套完整的规划设计方法和体系,对保障电网发展、经济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电网发展外部环境发生变化,从国际上来看,电网发展已经进入了比较成熟的时期,随着设备制造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完善,国内外的输变电设备的实际使用寿命通常都已达到了40年以上,以传统的经济寿命为计算比较周期的方法已经不能真实反映各方案的实际经济性与适应性。而从规划设计工作本身的特点来看,其以长期规划为目标的特点,也要求在电网规划设计中格外地强调规划设计方案的长远性,以增强方案适应性。全寿命周期成本(LCC)方法是在技术指标可比的基础上以设备或系统的全寿命拥有成本为最低,利用全寿命周期成本管理进行电网规划,从长期规划的得失着眼,可以得到规划方案的整体最优。

1 传统电网规划方法及不足

传统电网规划设计的基本原则是根据规划周期内的负荷增长需求及电源规划建设方案,在保证电力平衡的情况下,满足电力系统的安全性、稳定性、可靠性,同时考虑近、中、远期发展目标的适应性、协调性及供电的经济合理性要求。电网规划设计一般以给定的负荷预测和电源规划为基础,通过分析各地区负荷空间确定电力流向及规模,提出电网规划设计方案,并通过相关电气计算进行校核,在满足各项技术指标的前提下使系统的费用最小。

然而传统的规划设计方法也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为:规划设计方案经济比选中初始投资所占比重过大,对于不同方案运行维护成本、输供电能力的差异性考虑不足;规划设计方案比选按照20~25年经济寿命考虑,远未达到设备的使用寿命,方案比选相对短视;电网规划中仅考虑占地和征地费用,对于土地、环境等自然资源的价值评估不足;规划设计方案偏重于采用确定性的可靠性校核方法,忽视方案风险的概率分析和经济性评估。

2 基于全寿命周期理论的规划综合成本法

2.1 全寿命周期理论

LCC管理是经济分析的一种方法,即从项目的长期效益出发,全面考虑设备或系统的规划、设计、建造、购置、运行、维护、更新、改造,直至报废的全过程,使LCC最小的一种管理理念和方法,从系统最优的角度考虑成本管理问题[1]。

2.2 规划综合成本法

规划综合成本法是一种借鉴资产全寿命周期理论和方法,综合考虑经济和社会因素,根据电网风险指标、土地资源指标,确定方案比选计算期内的总支出,并折算为规划综合成本,作为方案比选依据的动态规划方法。规划综合成本法可包括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是在基建设备的选择过程中,以全寿命周期理论为指导,根据设备寿命确定计算期,确保规划设计的综合成本最优;另一方面,从电网的整体效益出发,充分考虑电网在整个规划计算期中的经济、社会效益,从而在服从社会整体效益的基础上,尽可能提高电网投资效益[2]。

2.3 规划综合成本法的构成

计及包括项目的初投资、运行、维护以及设备报废等所有费用支出,考虑社会土地成本增长、环保要求提高等动态变化因素,同时将系统的风险指标量化为经济指标,可得到规划综合成本主要由初始投资、运行成本、土地机会成本及风险费用等几部分构成。计及规划综合成本的构成见图1。

2.4 规划综合成本法的应用

规划综合成本方法研究框架流程如图2所示。

首先,根据给定的电源装机和负荷需求预测,进行分区电力电量平衡,基于专家经验拟定若干电网规划备选方案,并就各备选方案进行电气计算和稳定校核,对不同方案进行技术优劣比较。其次,在土地机会成本评估中,分析各方案间占地差异,根据方案征地时序、建设场地征用及清理费、土地成本增长率计算得到各方案占地差异的土地机会成本。再次,将风险指标按照风险评估的类型分解成为基于潮流过负荷校验的风险指标和基于暂态稳定性分析的风险指标,逐项求解后再综合得到规划设计方案的风险指标,结合度电产值得到风险费用。然后,综合土地机会成本和风险费用,延长计算期至设备寿命期,按照年值分析法计算得到规划综合成本,据此进行方案经济性比选。最后,通过分析各方案的技术、经济影响因素差异,进行规划设计方案技术经济比选,针对各影响因素进行逐项分析、综合分析和敏感性分析,为最终规划设计方案的确定提供有力的研究支撑[3,4]。

2.5 规划综合成本模型

通过对系统可靠性、运维消耗、土地增值等指标的量化处理,建立了规划综合成本评价模型:

其中:AV表示求取年费用,T表示整个方案比选的计算期,与设备运行寿命相关;Ci表示方案i的初始投资,与设备选型相关,此外还包括了设备一次征地的场地征用及清理费;Oi,t表示方案i第t年的运行费用,主要受到所选规划方案、设备等因素影响,体现了单个设备和整个系统在运行期内的全寿命周期价值;Ri,t表示方案i第t年的风险费用,与选取方案和设备选型相关;Fi,t表示方案i第t年的后续投资,与方案确定、设备选型、土地机会成本相关。

3 昆山电网规划方案

昆山市位于苏州东部,处于长江三角洲中心地域,北与常熟市、太仓市接壤,南与吴江区相连。在经济保持快速发展的同时,昆山用电负荷也保持稳定增长。目前昆山220 k V电网分层分区运行,上级电源分为石牌独立片区及玉山+太仓电网片区,电源主要来自500 k V变电站及太仓沿江电厂。根据负荷预测,昆山电网“十二五”期间年均增长率约为5.3%,“十三五”期间年均增长率约为3.3%,预计2020年及2030年昆山电网最大负荷将分别为约4 500、6 000 MW。根据电力平衡分析,远景年昆山地区500 k V变电容量缺口达4 500~5 500 MVA。

根据苏南现代化示范区电网发展规划,苏南电网将建成“世界一流电网”建设示范基地,为适应苏南现代化示范区电网建设,需通过规划项目提升昆山220 k V电网供电安全及供电能力。经计算分析,昆山地区电网薄弱环节在石牌片区,受限于石牌主变容量,片区供电能力将不足,且独立片区在极端情况下存在发生全站停电的可能性,供电可靠性略低。为提高昆山220 k V电网供电可靠性及供电能力,可采取石牌220 k V电网与昆山南部电网合环运行方式,提高昆山220 k V电网可靠性。

为实现石牌电网与昆山南部电网合环运行方式,同时限制合环运行后的220 k V电网短路电流,可以考虑以下两个方案:一是通过网络调整,将500 k V石牌变更换为高阻抗主变后与昆山南部电网合环运行;二是通过网络调整,将石牌电网直接与昆山南部电网合环运行,母线分段运行。

4 采用规划综合成本法的规划方案比选

1)采用传统方法的初投资和年费用比较

采用传统年费用比较方法,两种方案在计算期内全部支出费用折算成现值后计算等额年费用,进行投资比较。220 k V线路工程不考虑征地费用,两个方案无变电站征地,以2018年作为规划方案比选的起始年,两个方案建设时序表见表1。经计算比较,方案一年费用高于方案二,方案二经济性较好。

2)计算期延长对年费用的影响

当计算期不同时两方案年费用绝对值和相对值均有变化,当计算期延长时,方案的各项投资在更长的周期内得以均摊,两方案的年费用均有所降低,两方案的年费用差异有所减小,见表2。

3)计及线路走廊土地损失对年费用的影响

由于220 k V线路走廊范围内土地仅能用于农业耕种,不可用于工业建筑等,土地产出价值降低。以江苏单位面积土地产出GDP作为土地基础价值,并考虑GDP为8%的增速对新建线路走廊范围内土地进行损失估算,进行两种方案的年费用比较。经计算分析,由于方案二初期进行较多220 k V线路建设,计算年费用大于方案一,方案一经济性反高于方案二,见表3。

万元

4)计及风险费用后对年费用的影响

经计算,暂态稳定风险分析、N-1风险分析、N-2风险分析均能满足要求,而主变N-1-1风险分析表明,方案一的可靠性及经济性均优于方案二,见表4。

万元

5)方案比选

采用传统规划方法分析方案二的经济性较好,而采用规划综合成本方法之后,方案一的经济性则优于方案二,其中土地因素、建设时序严重影响方案的经济性效果。

5 结语

规划综合成本方法是一种引入全寿命周期成本、土地机会成本、风险评估理念的动态规划方法,通过综合考虑经济和社会因素,折算为规划综合成本,对规划方案进行全面合理的比较,得出最优方案。本文通过对昆山电网不同规划方案进行分析比较,通过采用传统规划方法与采用规划综合成本法进行比较,得出了推荐方案。应用全寿命周期的理论,注重考虑风险概率、土地成本等因素对规划方案选取的影响,在国家越来越重视土地问题的趋势和当前规划阶段针对征地考虑不足的情况下更加具有实际意义。

摘要:针对传统电网规划方法存在相对短视、忽视长期效益等不足,全寿命周期成本理论综合考虑了资金的时间价值以及各方面因素,采用基于全寿命周期成本理论的规划综合成本法对昆山电网规划的不同方案进行了分析,并通过与传统的电网规划方法进行比较,得出了整体最优的方案,指导了昆山电网下一步建设方向。

关键词:全寿命周期,电网,规划

参考文献

[1]柳璐,程浩忠,马则良,姚良忠,Masoud Bazargan.考虑全寿命周期成本的输电网多目标规划[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2,32(22):46-54.

[2]张运洲,韩丰,王乐,孙强,李隽.输电网的规划综合成本法及其应用研究[J].中国电力,2009,42(12):1-5.

[3]鲁国起,张焰,祝达康.全寿命周期成本及其在电网规划中的应用[J].现代电力,2009,26(6):77-81.

“十二五”转型 “五线”突进 篇8

2011年4月,《印刷业“十二五”时期发展规划》发布,印刷业“由数量增长向质量提升、由粗放经营向效益增长、由依靠资源扩张向依靠科技进步转变”亟待破题。

作为全球发展最快的新兴经济体之一,中国经济在过去30余年里高速增长。特别是2008年金融危机后,中国经济在欧美等成熟经济体增长乏力的比照下愈发显得“风景独好”,2010年GDP已超越日本,位居全球第二。

伴随着经济的腾飞,中国印刷业在过去的20余年里持续快速增长,截至2010年底,全国各类印刷企业超过10万家,从业人员超过380万人,工业总产值7706.5亿元,居全球第三位,成为全球重要的印刷加工基地。

然而这些华丽数字的另一面,是经济和产业面临深层的结构性矛盾,低成本驱动正接近尾声,生产要素成本上升,“高能耗、低环保”粗放式增长……

2011年,“十二五”开局。

3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发布,“转变方式”成为开篇第一个关键词。中国再次处于一个历史性转型拐点上,增长已非唯一使命。

4月,《印刷业“十二五”时期发展规划》发布,总体目标是,到“十二五”期末,从印刷大国向印刷强国的转变取得重大进展,印刷业总产值预计超过11000亿元,成为全球第二印刷大国,成为世界印刷中心……规划目标任重而道远,印刷业“由数量增长向质量提升、由粗放经营向效益增长、由依靠资源扩张向依靠科技进步转变”亟待破题。

深入解读印刷业“十二五”规划,五个重点发展方向清晰显现,指明了未来数年印刷业的转型路径,影响着行业的未来格局,也影响着印刷企业在战略和运营层面的变革。

彰显“文化身份”

“印刷业是新闻出版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文化产业的主要载体实现形式之一,兼具文化产业和加工工业的双重属性。”印刷业“十二五”规划开篇即重申行业定位。

2009年出台的《文化产业振兴规划》明确将“印刷复制业”列作今后重点发展的九大文化产业之一,这对于行业发展而言无疑具有重要意义,“文化身份”将为印刷业带来历史性的发展机遇。

2011年是文化产业“十二五”规划的修编年,规划尚未出台,但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文化产业在未来5年乃至10年的发展定下了基调—“到2020年,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整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全面形成”。

文化产业已被提升到了空前重要的战略地位。业界估计,“十二五”期间文化产业在GDP中的比重有望从2010年的2.75%增至5%以上,达到3万亿元,新增产值超过1.8万亿元,这需要产业年均增速超过20%。

在这种形势下,具有“双重身份”的印刷业大有可为,既可服务上下游,也可在重点文化产业中寻找商机,直接进军出版发行、文化创意、数字内容和动漫等产业;既可在现有基础上转型升级,加强技术创新、数字化拓展,又可抢占终端市场,打造文化品牌;既可从企业入手、做出品牌特色,还可打造数字化、文化产业园区等虚拟或实体平台,创造新生态;既可充分挖掘国内文化市场潜力,更可把握时机进军国际文化市场。

集约化发展

“产业集约化程度较低”是印刷业长久以来的突出问题,“大的不强、小的不精”,“低水平重复建设严重,尚未形成世界级优势企业”。印刷业“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要“加快国家印刷示范企业建设步伐,培养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优势印刷企业。”

2011年12月,新闻出版总署发布《国家印刷复制示范企业管理办法》,自2012年1月1日起施行,明确提出到“十二五”期末,在全国建100家左右国家印刷示范企业和10家左右国家光盘复制示范企业。

根据《办法》,新闻出版总署将通过对示范企业的认定、挂牌、扶持和宣传,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符合条件的示范企业在项目资金、产业政策、管理措施、评选奖励、进口设备方面享有优惠扶持。

除此之外,调整产业布局、优化资源配置和地域配置也将是印刷业的发展方向。印刷业“十二五”规划提出,要“完善珠三角、长三角和环渤海三个综合产业带的定位,引导重大项目向三大产业带集中”,同时“鼓励中西部地区主动承接产业转移,培育新的特色产业群”。

优势企业培育和产业布局规划将在并购整合、产业转移以及同金融资本对接方面影响企业战略,是“大而强”还是“小而精”,是集中发展还是策略布局,企业应有明晰定位。

“绿色”必修课

在印刷业“十二五”规划的总体目标中,绿色印刷成为关键指标。“到‘十二五’期末,基本建立绿色环保印刷体系,力争绿色印刷企业数量占到我国印刷企业总数的30%”。

自政府主导推进绿色印刷两年以来,绿色行动紧锣密鼓。从2011年3月首部绿色印刷标准《环境标志产品技术要求 印刷 第一部分:平版印刷》发布至今,已有首批60家企业获得认证资质。国家对获得认证的企业给予项目发展资金、产业政策和管理措施等方面的扶持和倾斜。除此之外,首个国家级绿色创意印刷示范园区落户上海金山,以平台力量促行业绿色升级。

在未来5年时间里,政府推进绿色印刷的领域将“以中小学教科书、政府采购产品和食品药品包装为重点”。2011年作为启动试点阶段,中小学教科书印刷首当其冲,3年内基本实现绿色印刷全覆盖;未来2~3年内陆续制定和发布凹版、商业票据印刷等方面的绿色印刷标准,还将建立绿色印刷示范企业,出台相关扶持政策;到“十二五”期末,使绿色印刷基本覆盖印刷产品类别。

尽管目前由政府推进的“绿色转型”只覆盖了印刷行业一部分企业和领域,着眼未来,“绿色”对于所有企业而言都是必修课。如何把绿色印刷理念融入企业战略和日常运营,将其带来的挑战转化为商机和竞争力,成为企业新的课题。

“数字”征途

2010年底,新闻出版总署协调申报的印刷产业两大工程数字印刷与印刷数字化和绿色印刷环保体系建设中的10个项目,获得了中央预算内投资5420万元的支持。据悉,中央财政将连续3年给予专项支持,2011年作为重点支持的第二年,项目申报工作已于9月底结束。

推动印刷业的技术改造与升级,主要依托于印刷装备方面的技术研发和改造,这两大工程主要侧重于喷墨数字印刷设备和绿色环保印刷设备及相关材料的研发。对此,印刷机械行业也于2011年8月发布《印刷机械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对印刷业的发展给予大力支持。另外依据“项目带动战略”的精神,印刷企业的“数字化项目”还可申请文化产业相关项目扶持资金。

2011年1月,《数字印刷管理办法》历经4年多的编制后出台,自2011年2月1日起施行。这不仅为数字印刷经营的规范发展提供了有效依据,同时也更加明确了国家对数字印刷经营企业的鼓励和支持。根据《办法》,国家以较低的门槛鼓励数字印刷经营企业介入出版物印刷,还简化了连锁企业分支机构的审批程序和出版物样本备查手续,为数字印刷经营企业提供了有利的发展条件。

除了传统意义上的应用数字印刷技术、数字化工作流程、CTP和数字化管理系统,帮助传统印刷企业进行数字化升级,信息科技的精进也使得更多印刷企业在拓展数字资产管理、数字内容开发制作、数字平台建设等方面有了更多可能性。但实践也证明,如果没有好的模式,“数字转型”在印刷企业无法得到有效延伸。要想新技术为印刷所用,企业需探索新的盈利模式,使“数字”成为新的利润增长点。

印刷业“十二五”规划为“数字”征途制定的目标是,通过在全行业推广数字化技术,力争“到‘十二五’期末,数字印刷产值占我国印刷总产值的比重超过20%”。

“走出去”

2011年是中国“入世”十周年,十年来,越来越多的企业包括印刷企业开展了国际化业务。然而调查显示,十年时间,开展国际业务的企业仍停留在“初始阶段”。对于印刷企业而言,绝大多数把控的只是产业链的低端环节,在全球市场上获取资源、资产、技术和人才的能力有限。

《新闻出版业“十二五”时期发展规划》提出,“大力推动印刷服务出口,鼓励企业承接国际高端印刷加工业务,到2015年实现印刷服务出口收入达到1000亿元人民币”。印刷业“十二五”规划则提出,“鼓励印刷企业、行业协会以及其他机构在国外建立第三方联络机构,协助国内印刷企业参与国际竞标”。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未来印刷企业的着眼点不仅仅是要增加海外业务的规模,更要让“走出去”的步伐迈得更远,在提高国际战略布局、品牌建设、人才队伍培养、创新机制、风险管理等方面有所作为。

新出台的《国家印刷复制示范企业管理办法》中,有这样一条规定值得注意,“认定成为示范企业的中外合资、中外合作出版物印刷企业、其他印刷品印刷企业或者只读类光盘复制企业,外方可以控股或者占主导地位,但中方比例或者权益不得低于30%”,这显然突破了以往此类企业必须中方控股的要求。

在中国经济和印刷行业的转型拐点上,或许不仅需要脚踏实地地“走出去”,更需要这样一种开放的心态。

中山市绿道网规划建设总体情况 篇9

中山市绿道网规划建设总体情况

(2010年)

我市接到省统一部署的区域绿道规划建设任务后,市领导班子高度重视,召开了专门的工作会议,成立了机构,部署了工作分工,落实了工作责任,全市上下一心,把绿道建设作为中山建设的头等大事来抓,力求把中山的绿道规划建设成一条和谐的绿道、民生的绿道和健康的绿道。

为了落实省委关于规划建设珠三角绿道网的重要指示精神,贯彻省绿道网建设工作部署,完成我市区域绿道的规划建设任务,我市迅速成立了工作协调领导小组,全面组织开展本市绿道的规划建设工作。2010年2月份以来,中山市政府先后多次召开工作研讨会,详细了解审议规划建设草案,要求高标准高质量地做好我市的区域绿道建设工作。市委书记、代市长、分管建设和分管财政的副市长经常对绿道建设工作作出具体批示,市规划、建设等相关部门也迅速启动了项目的前期工作,市林业、水利、财政、发改、交通等部门和绿道沿线各镇区都积极支持配合绿道建设,为全面开展项目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昆山市五线规划 篇10

近期,唐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做好《唐山市海洋经济发展战略规划》调研工作的通知,我公司根据政府办公厅的要求,现对“九五”以来我公司在沿海区域投入建设情况及下一步发展思路、措施汇报如下:

一、唐山电网现状:

唐山市城网是1976年唐山大地震后恢复建设时兴建的,近年来随着姜家营500kV变电站和城农网改造工程中新扩建工程项目以及其它送变电工程的建成投产,唐山电网网架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

唐山电网作为京津唐电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除了为本地区供电外,还承担着以500kV电压等级将东北电力向北京电网传送、以220kV电压等级将秦皇岛电力向西转送和为承德电网供电的重要任务。近几年来,我公司在华北电力集团公司的正确领导和唐山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积极筹措资金,对唐山电网进行建设与改造,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电网网架结构逐步加强,电网运行安全可靠性和供电可靠性不断提高。2002年唐山地区最大负荷达到2449MW,较2001年最大负荷2012MW增长约17.84%。

在唐山地区500kV环网结构形成之前,220kV网络仍将作为唐山电网的主要网络,目前220kV主网架以陡河电厂为中心形成了南、北两个环网,北环网为陡河电厂(800MW)~赵店子~迁安~兴城~遵化~蓟县~虹桥~陡河(800MW),南环网为陡河(750MW)~雷庄~奔城~宋家营~韩城~贾安子~陡河(750MW)。南北两个环网通过陡河电厂(800MW)~车轴山~韩城~贾安子~陡河(750MW)的双回线路相连接,姜家营500kV变电站通过姜家营~兴城的双回线及姜家营~赵店子的单回线与北环网相连,作为北环网的电源支持,同时通过姜家营~车轴山~韩城的线路与南环网联络。

目前,唐山电网500kV变电容量为750MVA,220kV变电容量为3840MVA,110kV变电容量为4214MVA。

二、沿海地区电网现状:

唐山市沿海地区主要位于乐亭县、滦南县、唐海县、丰南区、海港开发区及南堡开发区管辖范围内,从电网区域划分来开,本供电区域主要由唐山电网220kV南环网供电。在南部沿海供电范围内现有220kV变电站3座,分别为奔城变电站(2×120MVA)、宋家营变电站(1×180MVA)、韩城变电站(3×120MVA);110kV变电站5座,总的变电容量为289MVA,分别为乐亭县境内的胡家坨变电站(1×31.5MVA),位于海港开发区内的港口变电站(2×31.5MVA),滦南县境内的杨岭变电站(2×31.5MVA),唐海县境内的柏各庄变电站(2×40MVA),及位于南堡开发区内的南堡变电站(1×20+1×31.5MVA),其中胡家坨、港口、杨岭、柏各庄变电站由220kV奔城公用站拖带,南堡变电站正常方式下由韩城变电站拖带,异常方式由宋家营变电站拖带。

在沿海供电区域内,“九五”以来供电行业在沿海区域投入建设情况如下:

1、宋家营变电站(1×180MVA),1999年5月份投入运行。

2、南堡变电站(1×20+1×31.5MVA),2001年10月份更换31.5MVA主变一台。

3、柏各庄变电站(2×40MVA),1999年5月份,将原来2台20MVA主变更换为2台40MVA主变。

4、港口变电站(2×31.5MVA),2001年9月份增加31.5MVA主变一台。

5、杨岭变电站(2×31.5MVA),2001年8月份增加31.5MVA主变一台。

6、胡家坨变电站(1×31.5MVA),2002年6月份投入运行。

三、沿海供电区域电网存在问题分析:

近几年来在国家扩大内需的政策下,国家对基础设施的建设不断加强,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和2008年北京奥运会申办成功,唐山市凭借临近京津的地理优势和重工业比较发达的产业特点,2002年全市工业尤其是钢铁、水泥行业发展非常迅猛,用电负荷和用电量迅速增长,夏季最大负荷达到231.5万千瓦,冬季最大负荷达到245万千瓦(瞬时最大负荷达到248万千瓦),较2001年最大负荷增长了21.7%。特别是进入2003年以来,唐山电网最大负荷屡屡被刷新,达到了瞬时2593MVA的历史最大值,从目前负荷增长情况看,今年夏天此记录肯定会被刷新,并且将会出现拉闸限电的局面,唐山电网在迎峰度夏问题上将要承受更大的考验。

就我市沿海区域而言,由于“九五”以来用电负荷增长较为缓慢,我公司在沿海区域电力建设方面投入较少。2002年各变电站最大负荷如下:港口变电站最大负荷为7MVA,杨岭变电站最大负荷为26MVA,柏各庄变电站最大负荷为35MVA,南堡最大负荷为22MVA,胡家坨变电站负荷尚未切入。但是,目前沿海地区特别是海港开发区、南堡开发区及将要建设的曹妃甸深水大港负荷需求增长迅猛,从负荷预测角度看,南部沿海地区现有的供电设施已不能满足未来几年负荷不断增长的需要,具体存在问题分析如下: 1、220kV南环网较薄弱

220kV南环网现为单环网结构,主要依靠陡河电厂(750MW)侧和唐山电厂供电,由于贾安子、韩城、洼里、吕家坨等为市区供电的大部分220kV变电站均位于南环网内,负荷水平相对较高,随着南部沿海地区南堡、海港开发区及将要建设的曹妃甸深水大港负荷的发展,规划建设的南化和王滩220kV变电站需要由南环网接入系统,将使南环网负荷水平进一步增长,为了提高南环网的供电可靠性和220kV运行方式灵活性,应加快南部双环网的建设。同时应加快唐山市南部500kV变电站的建设,作为南环网的电源支持。

目前安各庄500kV变电站将于2003年6月份投入运行,届时南环网的供电可靠性和220kV运行方式灵活性将大大提高。

2、南部沿海缺乏220kV变电站

目前南部沿海地区特别是新兴的海港开发区、南堡开发区及曹妃甸深水大港范围内没有220kV变电站,负荷主要依靠韩城和奔城变电站供电,但是目前韩城、奔城变电站负荷水平较高,2002年奔城变电站最大负荷达到160MVA,韩城变电站最大负荷达到290MVA,奔城变电站供电系统在一台主变检修或故障情况下不满足N-1要求,韩城系统更是过负荷运行。并且110kV线路长,线损大,供电可靠性差,应加快该区域220kV送变电工程的建设。

根据我公司电网规划将在这两个地区近期新建南化及金银滩220kV变电站来缓解目前的紧张局势。南化变电站网局已经批复建设,预计2004年8月份竣工投产。金银滩220kV变电站可研报告已经上报网局审批。

3、南部沿海110kV变电站供电能力不足:

目前沿海地区特别是海港开发区、南堡开发区及将要建设的曹妃甸深水大港负荷需求增长迅猛,从负荷预测角度看,南部沿海地区现有的供电设施已不能满足未来几年负荷不断增长的需要,其中港口变电站、南堡变电站将会因供电能力的不足大大限制当地经济的增长。

四、解决措施:

针对南部电网尤其是南部沿海地区存在的以上诸多问题,近期规划电网建设情况如下:

1、安各庄送变电工程:

新建安各庄500千伏变电站及姜家营~安各庄~天津滨海的500千伏单回线路,安各庄变电站本期建设750MVA主变一台。将宋家营~奔城的220千伏线路破口引入安各庄变电站,并配套建设安各庄~奔城和安各庄~宋家营的220千伏线路,以及安各庄~南化的220千伏线路。预计2004年6月底竣工投产。

安各庄500千伏变电站及相关的500千伏和220千伏线路建成后,唐山电网的受电能力、500千伏网络和220千伏南部环网的稳定水平将得到很大提高。

2、韩城和宋家营供电区域220千伏系统规划情况

由于目前韩城变电站负荷水平很高,规划在丰南区建设胥各庄220千伏变电站,并将韩城~宋家营的220千伏线路破口引入胥各庄变电站,西郊电厂二期扩建时建设西郊电厂~胥各庄~宋家营的220千伏线路。胥各庄220千伏变电站本期建设规模为2×180MVA主变,该站建成后将侉子庄、田庄、华益、恒通、银丰、国丰和计划建设的新丰、丰南特钢110千伏用户变电站全部切改至胥各庄变电站供电,韩城系统供电能力十分紧张的局面将得到彻底解决。目前胥各庄变电站可研报告已上报集团公司,等待批复,预计可在2004年底建成投产。

由于新建胥各庄变电站时间较长,近期考虑在宋家营变电站扩建2#主变180MVA变压器一台,并建设宋家营至恒通和新丰的110千伏线路,临时缓解韩城系统今年过负荷问题。宋家营变电站扩建工程计划今年8月底竣工。

3、南化变电站送变电工程:

南化变电站本期建设规模为1×180MVA主变,并建设宋家营至南化的220千伏线路。南化变电站建成后,可将南堡变电站、柏各庄变电站及将要建设的林雀堡变电站提供电源点。预计2004年8月底竣工投产。

南化变电站及其线路的建设,将为南堡开发区及将要建设的曹妃甸深水大港提供可靠的电源保证。

4、海港开发区220千伏电网规划

随着海港开发区负荷的快速增长,为了解决奔城220千伏变电站供电能力不能满足负荷增长需要的问题,改善唐山市东南部沿海和乐亭县110千伏网络结构,提高汀流河、胡家坨、港口110千伏变电站的供电可靠性,规划在海港开发区以北乐亭县境内建设金银滩220千伏变电站,并建设金银滩至胡家坨和金银滩至港口的110千伏线路。金银滩220kV变电站可研报告已经上报网局审批。

5、南堡变电站增容:

为解决目前南堡变电站负荷不断增长的需要,计划将南堡变电站20MVA主变更换为50MVA主变。预计2003年6月底更换完毕。

南堡变电站的增容,可为近期南堡开发区招商引资创造可靠的电源保证。

6、曹妃甸深水大港供电方案:

1)曹妃甸港口建成初期,港口和钢铁生产基地建设用电负荷水平较低,考虑在林雀堡和曹妃甸岛各建设一座110千伏变电站。

2)为满足曹妃甸钢铁生产基地一期工程用电需要,在曹妃甸区域新建220千伏变电站一座,主变容量3×180MVA,由于变电站处于四级污秽区,采用室内组合电器设备;并建设安各庄至该站的220千伏双回线路约2×45公里。随着负荷增长,当负荷超过30万千瓦后,再建设一座220千伏变电站,主变容量3×180MVA,并由已建设的220千伏变电站出双回线路引入电源,新建220千伏线路约2×8公里。

3)根据钢铁生产基地终期负荷水平和整个曹妃甸港口供电需要,远景规划在该区域建设唐海500千伏变电站,最终规模4×750MVA主变,本期2×750MVA,以及安各庄至唐海的500千伏双回供电线路约2×33公里。将一期工程已建设的两座220千伏变电站切改至唐海500千伏变电站供电,并随负荷增长陆续建设两座220千伏变电站,在曹妃甸区域形成四座220千伏变电站环网供电的网架结构。每座新建变电站规模为3×180MVA,共需新建220千伏线路2×16公里。

唐山供电公司

上一篇:小学四年级作文,未来的学校下一篇:幼儿园四好教师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