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基建项目管理中层干部培训心得体会

2024-10-28

中小学基建项目管理中层干部培训心得体会(共12篇)

中小学基建项目管理中层干部培训心得体会 篇1

我有幸成为中小学基建项目管理中层干部培训班的一员,这也给我提供了这个再学习、再提高的机会。对于基建项目我是门外汉,一窍不通,但通过几位专家的讲解,我对一些基建项目、建材还是有了一些深刻的认识。下面是我在培训中的几点心得体会:

一、做基建项目要知法懂法,依法执行

通过此次培训,我在项目观上有了一定的转变,以前以为只要学校有资金,就可以立马开工,通过培训,我了解到事情并非想象的这么简单。还要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比如《中华人民建筑法》、《建筑管理条例》等。只有按照法律法规办事,才能保证基建项目的正确实施。如果按照自己想当然的做法去做,触犯了法律法规还不知道,会造成不可估量的经济损失。

二、对基建材料有了一些认识

以前对水泥、砂子、钢筋、砂浆只是听说过,不知道怎样分辨好坏,也不知道有哪些品牌。通过这次培训,对房子的建筑过程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知道砂浆王对做房子很不利,但很多建筑商都在用,真的是很无奈啊。一些工人、建筑承包商为了自己的私利用一些不合格的建筑材料,造成一些豆腐渣工程,这在媒体上已经是见怪不怪的事了。国家应该从根源上,就是生产这些建筑材料的厂家抓起,不合格的产品就不应该在市场上出现。从根源上杜绝豆腐渣工程的产生。

三、思想上时刻保持清醒

这次培训,对我们参会的人员进行了一次廉政教育,讲了一些经济犯罪的形式,介绍了一些典型案件的发生经过。虽然我从事的工作与这些还存在一定的距离,但也要从此思想上保持纯洁性,做一个思想清醒的人,做一个干净的人。

感谢市教育局安排的这次培训,感谢各位专家的精彩讲座,感谢市广播电视大学老师的辛勤劳动。

中小学基建项目管理中层干部培训心得体会 篇2

一、中层干部队伍建设的现状与问题

1. 选拔机制存在诸多漏洞, 人为因素干扰较多

现在学校中层干部的选拔主要有两种方法:一是中层干部人选主要由校长提名, 或其他校级领导干部推荐经校长同意提名, 学校领导班子集体讨论通过后直接任命, 并上报教育主管部门备案。二是有的学校通过竞聘方式, 竞聘中有评委和群众的评议等程序, 最后由校级领导干部拍板, 并上报教育主管部门备案。采用第一种方法选拔中层干部时, 如果校长或其他校级领导干部出于公心就能够选拔出高水平的中层干部, 如果出于私心或受到上级教育主管部门个别领导干部的暗示、说情, 就有可能选拔出水平一般的中层干部, 而这些中层干部晋升校级领导干部的可能性甚至还会更大一些。采用第二种方法选拔中层干部时, 评委和群众的评议没有公开, 好像是“阳光操作”, 实际上是“暗箱操作”, 多数人选是已经内定好的了, 而内定的人选基本上是有关系者, 竞聘只是一种走形式, 履行必要的程序而已。无论采用这两种方法中的哪一种选拔中层干部, 都有诸多漏洞可钻, 自然就可能遗漏一些更适合的人选。

2. 对中层干部的培训工作缺乏足够的重视

加强对中层干部队伍建设的主要途径之一是加强对中层干部的培训, 但据笔者了解, 我们目前还没有形成统一的中层干部培训模式和制度。中小学校长的培训和中小学教师的培训都比较常规化、规范化和制度化, 如中小学校长的培训有任职资格培训、提高培训、研修培训以及各类短期培训等, 中小学教师的培训有全员培训、骨干教师培训、学科带头人培训、专家型教师培训等。而中层干部 (办公室、教务处、德育处、总务处、教科室的主任、副主任, 小学少先队辅导员等) 的人数远远多于校级领导干部人数, 可各类中层干部培训则相对少多了。有的培训机构虽然有举办中层干部培训, 但存在时间短、规范性不强、针对性不够等问题。

总之, 要加强对中层干部队伍的建设, 有效地提高中层干部的能力和素质就必须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完善中层干部的选拔机制, 二是完善中层干部的培养机制。

二、完善中层干部选拔机制的若干对策

1. 根据厦门市的实际情况, 制定明确、完善的中层干部准入条件

除要求中层干部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较好的道德品质、较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之外, 这些准入条件主要包括:在学历上的要求, 即小学中层干部至少要求具有全日制专科学历, 中学中层干部至少要求具有全日制本科学历;在职称上的要求, 即小学中层干部原则上要求具有“小学一级教师” (含“小学一级教师”) 以上职称, 中学中层干部原则上要求具有“中学一级教师” (含“中学一级教师”) 以上职称;在年龄上的要求, 即男教师要求45岁 (含45岁) 以下才能够提拔为中层干部, 女教师要求43岁 (含43岁) 以下才能够提拔为中层干部;在任职经历上的要求, 即要求至少担任过班主任、备课组组长、教研组组长、年段段长等职务中一项或两项职务的经历, 并要求工作业绩突出, 表现出较强的管理能力;在教龄上的要求, 即要求至少教龄在5年 (含5年) 以上;在业务水平上的要求, 即要求有一定的科研成果, 并在教学上得到普遍认可……另外, 还可以规定中层干部的任职年限以及在比较小型的学校规定中层干部可以“一人多岗、专兼结合、交叉任职”等做法;规定对一些特别优秀的青年教师破格提拔的可操作的具体条件等。总之, 制定明确、完善的中层干部准入条件, 要在征求多方意见的基础上进行。

2. 在选拔中层干部时, 变过去的“相马”机制为“赛马”机制

当下, 大学录取新生以及招聘公务员和教师等, 均以考试成绩作为主要依据, 那么选拔中层干部也应该以考试成绩作为主要依据。将考试成绩作为提拔的主要依据, 能够引导现有的中层干部将自己的精力主要用于自身业务能力的提高。为确保贯彻好“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 在选拔中层干部过程中, 一方面, 要严格按照选拔程序, 环环相扣, 阳光操作;另一方面, 最好聘请非本地的相关专家命题以及担任面试评委, 面试时要现场打分, 当场亮分, 并分别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纪检监察等部门的有关人员进行全程现场监督, 从而真正做到在选拔中层干部时, 变过去的“相马”机制为“赛马”机制。教育主管部门可以根据考试的结果, 在尊重学校意愿的前提下有权对中层干部进行统一调配安排, 这有利于对中层干部队伍的结构进行优化和整合。

3. 制定“能下”的中层干部管理制度

有一些参与中层干部选拔的教师可能很会考试, 但实际工作能力不一定很强, 除必须规定中层干部试用期为一年之外, 还要制定相应的考核制度, 使无法胜任的中层干部“能下”。也就是说要将中层干部“能下”的改革纳入法治的轨道, 实现由“人治”到“法治”的转变, 用制度去规范约束, 避免随意性和人为因素的影响。为此, 我们要研究制定调整不称职中层干部工作实施办法, 细化、量化不称职的标准, 增强科学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另外, 还要完善中层干部“能下”的各项配套措施, 解除“能下”的中层干部的后顾之忧, 即根据他们个人的情况和工作需要, 在重新安排工作时因人施用, 用其所长, 实现人和事、能和位的最佳结合。

三、完善中层干部培养机制的若干对策

1. 教育主管部门要为中层干部的成长提供施展的舞台

鉴于中层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性, 教育主管部门一方面要敦促教育科研机构加大对中层干部工作的理论研究力度, 为广大中层干部顺利开展工作提供理论支持;另一方面要转变观念, 克服“重使用、轻培养”的思想, 以培训为突破口, 将中层干部的培训工作纳入教育培训计划之中, 并使之常态化、规范化和制度化, 进而不断提高中层干部的基本管理能力。

2. 中小学校长的任职资格培训主要针对中层干部

教育主管部门可以将中小学校长的任职资格培训任务委托给相应的培训机构承担, 而中小学校长任职资格培训的主要对象将是中层干部。今后中小学中层干部只有取得中小学校长的任职资格证书, 才能够提拔为中小学校长。所有要想成为校级领导干部的中层干部必须自费参加校长任职资格培训, 教育主管部门不再拨培训专款。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和各学校还要鼓励年轻的“准中层干部” (年段段长、教研组组长、备课组组长等) 也自费参加中小学校长的任职资格培训, 甚至还可以鼓励有志于成为校级领导干部的年轻教师自费参加中小学校长任职资格培训。

3. 制定提高中层干部能力和素质的相关制度

这些制度主要包括:一是校际交流任职制度。中层干部校际交流任职能够为他们互相学习, 丰富工作实践经验创造平台, 也是实现教育资源均衡化发展的有效途径。二是校内轮岗制度。中层干部通过校内轮岗, 能够使自己熟悉学校各岗位工作的情况和性质, 有利于成为校级领导干部以后在工作中具有大局意识。三是教育考察学习制度。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中层干部到教育发达地区学习考察, 让他们看到自身的差距, 增强学习的紧迫感, 以此开阔眼界, 丰富学校管理经验和提高学校管理能力。四是完善岗位责任制。各学校要进一步完善中层干部岗位责任制, 并随着形势发展不断充实或修改岗位责任制内容, 让每个岗位职责更加分明, 更能够体现时代要求, 更能够施展中层干部的才华。五是中层干部专题学习会制度。学校要不定期举办中层干部专题学习会, 注重对他们进行政治思想理论、行政管理经验、党风廉政等全方位的教育,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政绩观, 全面提高政治素质。六是中层干部考核制度。各学校要实行学校中层干部任期目标管理责任制, 加强对中层干部的届中考核和届末考核, 把他们置于全校教师的监督之下。七是中层干部述职制度。在每学年末举行全校教师大会时, 所有中层干部都要就自己本学年所分管的工作进行述职。全校教师根据自己平时的观察以及中层干部的述职情况进行打分, 作为对中层干部考核的权重较大的指标之一。八是考核反馈制度。学校要将中层干部述职后群众的满意度情况进行反馈, 尤其对一些满意度较低的中层干部要进行个别谈话, 就存在的问题查找原因和提出改进的措施。九是动态管理制度。要适时对中层后备干部队伍进行调整充实, 及时将新发现的优秀年轻教师补充进中层后备干部队伍中。

4. 以完善激励机制为手段, 激发中层干部工作的积极性

这些激励机制和奖励政策主要有:一是有条件的学校继续执行对中层干部的岗位津贴制度。二是每学年开展一次本地区优秀中层干部评选活动, 激励中层干部忠于职守, 干事创业。三是出台对长期在农村学校或薄弱学校工作, 并因年龄、职数等原因无法提拔为校级领导干部的中层干部的激励政策。

5. 要注重抓好中层干部的业务学习, 营造学校浓厚的学习氛围

学校要注重抓好中层干部的业务学习。业务学习既包括本专业的学习, 也包括学校管理理论的学习。抓好中层干部的业务学习, 除办好各类中层干部培训班之外, 还可以每年举办中层干部读书月活动、学习心得交流会、学术沙龙等。中层干部通过业务学习, 了解世界各国创造的一切优秀文化成果, 了解当代经济、政治、军事、科学技术和社会思潮等最新发展动态, 学会敏锐地观察世界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各种变化, 从而使之能够善于观察世界教育发展的大势和正确把握时代对教育的要求, 以便教育观念能够与时俱进, 进而使学校的教育改革始终走在时代发展、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前列。

摘要:中层干部是学校的一支中坚力量, 对推动学校改革和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加强中层干部队伍建设, 应完善中层干部的选拔机制, 完善中层干部的培养机制。

中小学基建项目管理中层干部培训心得体会 篇3

第一,年级主任负责制。

规模较大的学校每个年级设一个年级主任、若干个年级副主任。年级主任相当于年级主管,统管整个年级的教育教学、师资队伍建设、学生德育管理、后勤总务管理等等。年级主任在年级里是“最高首长”,包括教师的平时待遇、教学绩效等都由年级主任主导评定。有的学校年级主任的实际权力在分管副校长之上。这种管理体制的优点是权力相对集中,对整个年级的规划建设非常有利,容易形成团队合作。由于对年级主任赋予较高的自主管理权,极大地调动了中层干部大胆主动开展工作的积极性。缺点是各年级管理相对封闭,年级之间容易出现扯皮、相互推诿,有些地方出现管理真空。同时因年级之间存在竞争,相互协作往往只能停留在口头上。

第二,副校长分级负责制。

这种体制在中学比较常见。副校长分派到每个年级作驻级领导,实行分级包干制。每个年级由分管副校长牵头,组成年级行政班子,统筹规划年级教育教学、学生管理和后勤服务等。这种体制因有校级领导主持年级工作,加强了学校对年级工作的宏观性指导,能较好地保证学校的大政方针在年级得到贯彻落实。有校级领导的带领,提升了对年级教师管理的号召力,增强了年级内部的凝聚力。缺点是校级领导的下沉,消弱了校级领导班子对学校整体发展的研究和思考,校级领导过多地纠缠于年级部门利益,缺少对学校宏观整体利益的平衡和协调。

第三,各部门管理下年级主任负责制。

学校仍然保留传统的德育处(科)、教导处(科)、总务处(科)、实训处(科,中等职业学校独设)等部门管理体制。每个年级在各部门统一管理下,分设一名年级主任、一名年级副主任。由年级主任主管全面(或单管教学),年级副主任分管德育工作或教学工作。各年级组在各中层管理部门的指导下开展工作。这种体制保留了传统的“分工负责、分块管理”的特色,德育、教学、总务、实训等管理线路清晰,各有侧重。缺点是部门负担加重(需对各个年级统管),年级主任(副主任)缺乏主动和积极性,被动地跟随各部门或按照各部门的指示行事,工作没有开创性,挫伤了年级组管理人员的积极性。

以上三种管理模式各有优势,也各有缺陷。新一轮课程改革,提出重建学校管理制度,强调以人为本,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机制、民主科学的教学管理机制、旨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考评机制等等。学校管理体制建设,必须适应新课改形势的要求,适应个性化学校建设的要求,激活学校中层干部管理使用机制,形成中层干部能上能下、能进能出、良性循环的管理机制。这是提高学校科学化、民主化管理水平的必然选择。

为了增强管理人员的责任感,使中层管理人员在工作中自觉找准位置,避免出现“错位”“越位”“不到位”的现象,确保学校各项工作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声,有的学校开始大刀阔斧地改革中层管理体制。虽然效果还有待实践检验,但是这种开拓创新的思维、敢于实践的尝试,还是值得我们去思考。

第一,中层管理机构设置“课程部、资源部、学生部”等,代替传统的部门设置模式。

1.“课程部”,全称“课程教学研究部”,负责教学常规管理、教育科研、学校课程开发建设、教师专业发展和教育评价改革。 “课程部”下设“教学常规管理中心”“教师专业发展中心”“学校课程开发建设中心”“教育教学评价中心”,以上岗位各设中心主任一人。课程部的职能远远超出传统的“教导处”,它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增加了教师专业成长、对教师的发展性评价、学校课程开发建设等职能,以教师的自主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为本的理念得到了体现。

2.“资源部”,全称“学校资源管理开发部”,负责学校教育资源的利用和开发。包括:校产和设施的管理、维护及物资的开发利用;电教器材、微机室、电教室、理化生仪器及实验室、图书室等安全管理和开发利用;餐厅采购、卫生、服务管理;对于后勤服务人员、生活教师的培训、考核。尤其把社区环境、学校文化、师生队伍作为教育资源,进行研究开发,为教学服务。“资源部”下设“后勤管理与资源开发中心”“实验与信息技术中心”“餐厅管理服务中心”,以上岗位各设中心主任一人。“资源部”的创设是对后勤管理与服务工作认识上的升华。

3.“学生部”,全称“学生养成教育部”,负责学生思想教育和学生社团工作。包括: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学生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团队活动的开展、班团干部培训、家长学校等等。“学生部”下设“德育中心”“学生常规管理中心”,以上岗位各设中心主任一人。这种管理体制解决了在传统管理体制下,教导处、德育处对于学生德育、常规管理、学生活动等工作谁也管谁也不管,职能既存在交叉,又存在空档的现象,使各项工作落实到具体的管理机构和个人。

第二,中层管理体制以“专业实训部、基础教育部、社会培训部”三驾马车联合启动。这种管理方式适用于中等职业学校。

1.“专业实训部”专门负责专业理论、专业实操的教育教学和实训设备管理;主管专业课教师和实训指导教师的教学业务培训、教师业绩考核;制定专业教学大纲和实训教学大纲,统筹安排学生专业实训和技能考核。专业实训部是学校的重点建设部门,设部长一名,副部长若干名。

2.“基础教育部”负责文化课教育教学、学生思想教育、学生社团活动和教师师德建设。这是学校的核心管理部门。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由这个部门统管。学校的校风建设、学风建设及德育团队建设需要这个部门来组织发动。该部设部长一名,副部长若干名。

第三,“社会培训部”面向社区、公司和厂企,专门负责开展成人社会培训和劳动力岗前实训。中等职业学校的办学声誉往往只能通过社会对学校的评价得到体现,而社会培训是中职学校的一扇窗口,是传递学校办学水平的一幅广告。大多数中职学校都把该部门作为学校的关键部门来抓,设部长一名,副部长若干。

“专业实训部、基础教育部、社会培训部”的设置充分结合了中职学校的办学特点,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中小学基建项目管理中层干部培训心得体会 篇4

阳光学校教导副主任---问建军

2012年3月17---26日,我有幸参加了由县局组织,教师进修学校承办的中小学中层领导干部培训。听了专家、教授、领导的讲座让我茅塞顿开,拨云见日,犹如解渴之泉。其中,观摩了实验学校“文明伴我行”的演讲赛,到城关二小实践基地听课评课、参加他们的教学研讨经验交流会活动、教育教学资料展览等,让我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10天的培训收获,是我今后工作的一笔不小财富,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我觉得自己今后应从以下几方面严格要求自己:

一、提升人格魅力,让领导欣赏,同伴尊重,同志信服。

人们生活在不同的时代,都要具备人格魅力,人格就是人的性格,气质,能力等特征的总和,也指道德品质和人的能作为权力,义务的主体的资格。而人格魅力则指人的性格气质,能力道德品质等方面具有的很能吸引人的力量。当今社会,一个人能受到别人的欢迎,容纳,则他实际上就具备了一定的人格魅力。教师的人格魅力是由理想信念、学识水平、知识能力、个性情趣、品德修养等综合素质熔铸而成,是吸引学生的主要源泉。教师队伍是有素养的特殊群体,在教育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中层领导干部则是教师群体的领头羊,必须在各项工作中发挥模范引领效应。因此,中层领导干部一定要不断地升华自己的思想,修正自己的行为,才能让领导放心,才能替领导分担工作,才能让自己的同伴尊重自己,也才能让教师理解你、信服你,进而用你的言行去规范自己,把你作为身边的样板,作为学习的榜样,那么,中层干部再去开展工作时,说的话群众就爱听,办的事群众就信服。当然,人格魅力不是天生就具有的。它是一个长期的修养过程,是多年工作中积累起来的宝贵财富。所以,在以后的生活和工作中,我一定要不断学习,严格要求自己,每时每事都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在事关原则是非面前要报以公心,对学校各项工作要有热心,对本职业务工作要有专心,对教师、学生要有爱心,对名利不要动心等。

二、提高业务能力,力争教育教学上名声在外。

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是一个教师在课堂上人格魅力的最直接呈现,也是影响学生业务素质的最直接因素。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过:“学生可以原谅教师的严厉、刻板甚至吹毛求疵,但是不能原谅他们的不学无术,如果教师不能系统地掌握自己的专业知识,就不能成为一个好教师。因此,教师要增强理论深度,学习教育学、心理学等教育理论,不断提高业务水平,树立终生学习的自觉性,要密切关注现代科学的发展变化,善于吸收和利用新知识拓宽教学内容,将科学理论与教育实践结合起来,在实践中摸索、总结教育的规律与教育的艺术,提升人生品位。作为中层领导干部,更应该对于自己职责范围内的工作和教学业务都应熟悉和精通,要争取做到职务高一级,本领高一筹,水平高一档。中层领导干部首先应具备精湛的业务能力,应该是一个学科甚至多个学科的精通者。只有这样你才能对教师进行指导,或在一定条件下走进课堂,走进学生,给教师进行示范引领。同时,中层领导干部要有问题意识、研究意识,在深入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去发现问题,并能率领教师用理性的目光去研究解决问题的办法,并对一些新颖、独到、具有前瞻性的问题进行专题立项,开展教育教学研究。作为中层领导干部,只有对教育教学工作精通,才能懂得教育教学规律;只有专业能力强,才能有效指导教学工作;也只有自己的业务精深,老师才会佩服、尊重你,你所组织的各种活动才有吸引力。所以,在以后的生活和学习中,我一定会不断完善自己,自我充电,自我加压,使自己不断进步,永远站在教育教学改革的最前沿。

三、多一些亲和力,善于和教职员工沟通

交往是社会中人的最基本生存需要。亲和力是人与人之间情感交流,信息沟通的一种能力。具有亲和力的人,会每天都保持自信乐观向上的心情去面对每一个人,对每一个人都不觉得陌生,会视他们为熟人朋友老乡亲人,这将使别人加深其信任感。由于职业性质的特点,中层领导干部交往的范围比普通教师要广泛的多。在平时交往中,中层干部要放下架子,倾下身子,主动地走向教师之间,倾听他们的心声,过问他们的冷暖,为他们解决一些生活、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当老师有困难时,应伸出双手热情地帮助,要以心换心,以信任换信任,设身处地进行换位思考,要用热情、团结协作之心去想去做。平时,无论与上级还是下级,都要做到有效的积极沟通。当然,正确交往应建立在正当的基础上,要有一定的原则性、策略性,对于一些错误的言行应友善地给予批评,绝不可姑息甚至同流合污,那样会产生严重的后果,从而丧失领导的威信。

四、多反思、多总结、多进行批评和自我批评。

批评与自我批评是党的三大作风之一,是我们党解放思想,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增进团结的有力武器。毛泽东曾把批评与自我批评比作“扫灰尘”、“照镜子”、“洗脸”。他说,房子不打扫就会积满灰尘,人不照镜子、不洗脸就会肮脏丑陋。同样的道理,人的思想也需要经常“打扫”和“清理”,否则就会受到灰尘的侵袭;人的行为也需要经常用镜子来照一照,这样可以随时地校正自己,假如做错了事、走错了路,就可以及时得到纠正。

作为教育战线的普通一兵,我要不断强化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树立工作第一位,局部服从整体,小局服从大局的基本原则,始终保持健康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增强勇于攻克难关的进取意识,敢于负责,勇挑重担。要经常反思工作、学习和生活,把反思当成一种文化,通过反思,及时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力争使自己的各项工作迈上新台阶。

中层干部管理能力培训心得体会 篇5

1、克服消积情绪。“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要生存、要发展、要成功,学历、资力、某个阶段的能力早已不是决定性的因素,起决定作用的是不断修炼自己、勇攀高峰的意识,有了这种意识,我们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

2、明确奋斗目标。没有明确的工作目标,就没有工作压力,也就很难产生工作动力,没有动力很难取得工作实效,只有自我加压,才会创造无穷动力。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给自己树立明确的工作目标,定下标杆,向着目标努力。

中层管理培训心得体会 篇6

处在中层管理人员这个位置,更需要结合古人千百年传承下来的国学经典,学习这一生也领会不完的宝贵经验:切忌带着结论来学习,结论只会让人重复过去;紧密结合当下创新型社会背景,以君子“三愆”、“三德”、“四不”、“四绝”来立身立人;以中庸之道管理员工;带着“治大国如烹小鲜”耐心工作,则事半功倍也。

有幸参加五公司第一期中层管理人员培训,两天全身心的学习,让我更加看到了自己工作当中的不足,今后将结合具体实践,不断磨炼,真正将培训的结束作为学习的开始,在工作当中学以致用,不断提高绩效。

五月的旗山,林深叶茂,松木苍翠挺拔,公司在这组织的管理培训,响应国家倡导学习优秀传统文化号召,以国学为切入点,结合工作生活中的困惑,讲解了修身之道,管理之法,丰富了我们的见识,为今后个人的提升和融入公司发展中实现价值,提供指导建议,受益良多。

中小学基建项目管理中层干部培训心得体会 篇7

【关键词】 中层干部 管理 思考

一、对加强学校中层干部管理的认识

学校的工作千头万绪,十分繁杂。尤其是西部地区薄弱学校的初中校长,每天都要面临许许多多具体行政事务的纠缠,单靠校长的勤劳工作是不够的。要想摆脱这种纠缠,把主要精力放在学校的大政方针上,放在把握办校的方向、制订规划、建立规范、组织学习、培养骨干、加强薄弱环节、统筹全局的工作上,我们认为必须重视和加强学校中层干部的管理。

中层干部是校长开展工作、做好工作的主要依靠力量,是校长工作成败、学校能否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

二、中层干部在学校管理中的作用

学校机构是从德育管理、教学工作、总务后勤、行政事务等几个方面设立的,不同的学校机构的设立不同,但无论怎样设立,中层干部是校长与教职工联系的桥梁和纽带,是上情下达、下情上报的信息通道,是上级决策的执行者和组织者。能否用好中层干部,调动和发挥他们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直接关系到全体教职工能否积极地、创造性地开拓工作新局面,从而形成“群英荟萃”、“各项工作齐头并进”的良好局面。

三、加强中层干部管理的几点思考

1.敢于授权、勇于承责

要卓有成效地开展工作,就必须依据中层干部的职权范围和德才状况予以授权。凡属中层干部职权范围内的事情,尽量放手让他们独立地思考问题,自主地解决问题,力戒事无巨细、事必躬亲。如果校长过多地干涉中层干部职权范围内的事情,必然产生一系列消极后果:一是增加他们对校长的依赖性,失去对工作的责任感和自信心;二是挫伤他们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导致其工作能力衰退;三是损害他们在群众中的威信,容易失去对群众应有的感召力和凝聚力;四是分散校长的精力,导致顾此失彼,容易出现工作失误。因此,校长必须敢于和善于授权于中层干部。在敢于授权的同时,校长必须对整个学校的工作负总责,中层干部要对分管的部门工作负责。但是,由于工作的广泛联系性,任何工作局部或环节上出现问题,校长都负有不可推卸的领导责任。因此,一旦中层干部在工作中出现失误,校长首要的不是过多地责备,而是勇于承担责任,这是关心、爱护中层干部的表现。承担责任,并不意味着迁就其错误,而是为了让其放下包袱,以利再战;承担责任,也不是校长包揽了失误就万事大吉,重要的是总结教训,改善不足。作为校长,如果能够承担中层干部工作失误的责任,不仅显示了其宽容大度,而且还会使中层干部产生安全感、归属感,有利于他们更好地开展工作。

在承担中层干部工作失误的责任问题上,校长必须认真分析失误原因,针对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补救措施。一般来说,中层干部工作失误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这里有一个前提,即决策是正确的):一是工作能力弱。对于这种情况,应果断调整,待工作能力提高后再作安排。二是工作方法欠妥。校长应帮助其改进方法。三是对工作考虑不周。遇到这种情况应令其限期改正。四是道德品质差。对于这样的中层干部,既要严厉批评,又要依据有关规定给予必要的处罚。除去第四种情况校长要承担用人失误的责任外,其他三种情况校长在承担领导责任的前提下,要充分肯定中层干部工作的良好动机,他们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

2.加强指导、善于协调

校长的地位决定了其思考问题、做出决策都应具有全局性和战略性的特点,而中层干部的主要职责则是有效地执行决策。但是由于中层干部所处位置的局限性,其对决策的理解往往容易出现片面性,因此,校长必须加强对中层干部的工作指导,使其思想认识和工作方向统一到全局决策上来。加强工作指导,一是要详细介绍决策形成的过程及执行决策所应达到的要求,提高其执行决策的自觉性;二是要向中层干部说明实施决策过程中各个部门的目标和责任,并明确奖罚措施;三是要深入基层,帮助中层干部(特别是工作能力相对较弱的)拟制执行决策的具体方案;四是要帮助中层干部解决工作中遇到的棘手问题。

但是,校长必须明确:加强工作指导,决不是包揽中层干部的具体工作,而只限对其工作提出指导性意见。具体工作的主导意见应该由中层干部提出,只要合理、可行,校长应予以充分肯定,并鼓励其实施。

学校的生存与发展离不开各个部门之间的密切合作。在一定意义上说,部门与部门之间的关系就是中层干部之间的关系。由于各个部门的利益相对独立,也由于中层干部的认识能力、工作能力参差不齐,在工作中难免会发生分歧和矛盾。这是每个组织普遍存在的问题,解决不好,对组织的生存与发展会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协调好关系必须把握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要明确协调的基础。中层干部或部门之间发生分歧,一般来说是因局部利益发生矛盾而引发的认识上的分歧,因此利益是协调的基础。校长要善于引导中层干部在利益上求同存异,即局部利益服从全局利益。二是明确协调的前提,明确中层干部或各个部门的执权范围是协调的前提。校长要根据工作秩序、工作分工向中层干部明责授权,在此前提下的协调,就可避免揽功推过、争名夺利现象的发生。三是掌握协调的时机。任何矛盾都有发生、发展、激化的过程。协调的最佳时机应该是矛盾的萌芽状态,错过这个时机,就会增加协调的难度。四是要坚持公平原则。中层干部或部门之间发生矛盾,必须以事实为依据分清责任,奖罚分明,决不能厚此薄彼,否则,只能加剧矛盾,增加分歧。

矛盾是一种客观存在,决定了协调永无止境。在这个问题上要防止两种错误的倾向:一是回避矛盾,即对中层干部或部门之间的矛盾不管不问,任其发展;二是采取“和稀泥”的做法,即放弃维护组织利益的原则,对矛盾双方各打五十大板。以上两种倾向,都不利于矛盾的根本解决,是校长对客观存在的矛盾无奈的表现。

3.鼓励竞争、加强考核

竞争是激发中层干部内在潜力的重要杠杆。从主观上来说,一个人内在潜力的发挥程度,取决于实现自我价值欲望的强烈程度,这是一种内在驱动力;从客观上来看,一个人内在潜力的发挥程度,取决于外部压力转化为内在压力或工作动力的程度。因此,校长要激发中层干部勤奋工作的积极性,除了对其加强教育以提高其做好工作的自觉性以外,还必须运用竞争手段给其形成压力,促使其更好地工作。对此,校长应该起到“能量转换器”的作用。

校长运用竞争手段,首先要坚持公平原则,这主要是指给所有中层干部创造平等的竞争条件。在此前提下,一是要对中层干部的工作实绩进行经常考核,并在适当范围予以公开,这样会促使工作实绩较差的中层干部看到差距,形成压力。二是要依据工作实绩决定中层干部的任免,凡是不称职的中层干部就地免职,这样会使人们产生危机感。三是要运用利益杠杆,把工作实绩与中层干部的个人利益,特别是部门利益挂起钩来,这样会使中层干部从部门成员那里得到压力和支持。四是对空缺的重要领导岗位补充人员,应主要从中层干部中选拔,这样会使中层干部看到晋升的希望而形成努力工作的动力。

4.用养并重、关心体贴

在自己周围培养骨干力量,这是重要的领导方法之一,中层干部就是这种骨干力量。校长是使中层干部能够持续不断地发挥作用,就必须“用养并重”,即在使用的过程中,加强对其能力的培养。

现实中,有些校长对此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他们对那些能力强、能独当一面开展工作的中层干部,总让其拼命地工作,而舍不得让其进修、深造。从表面来看,这似乎是对中层干部的关心、器重,而实际上则贻误了这些人的成长,最终影响工作。在培养中层干部的问题上,要把握这样几点:一是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尽量使他们成为一专多能的人才;二是加快他们知识更新的速度,防止其被知识更新的浪潮所淘汰;三是注意培训中层干部后备力量,打好能上能下良性循环的基础。

中层干部的工作很辛苦,因中层干部不仅要从全局出发来考虑局部工作,而且还要直接面对群众,具体组织执行上级决策。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们要花费很多的时间和精力,才能做好工作。作为校长,只有关心他们的工作,体贴他们的生活,才能使他们保持高涨的工作热情。工作上的关心,就是当中层干部遇到困难时,要给予必须的支持和指导;生活上的体贴,就是对中层干部的身体健康、思想状况、家庭困难给予关注和帮助。说到底,关心体贴是校长对中层干部的一种感情投入。关心体贴中层干部要把握这样几点:一是要区别对待。要依据中层干部的不同需要区别对待,切忌在这方面犯“一刀切”的错误。二是要排除其后顾之忧。校长要采取不同的形式,切实帮助中层干部解决家庭生活中的一些困难,为其排除后顾之忧,特别是要注意做好家庭工作。三是要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校长要明察秋毫,一旦发现中层干部有不利于工作或个人发展的思想苗头,应主动加强思想沟通,做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消除其思想障碍、心理障碍,保证其把精力用在工作上。

中层管理培训心得 篇8

一、学习情况介绍

(一)课程包含了《医院绩效管理》、《当前形势下的医患沟通与医患纠纷处理》、《医院的风险管理》、《医院的文化建设与品牌建设》、《医院中层干部执行力提升》。

(二)授课的老师分别是xx大学的特聘教授及在各领域的重要领军人物,研究生、博士生导师等。

(三)2月28日上午参观了xx大学附属邵逸夫医院。了解了邵逸夫医院的建院历史及医院整体管理运营模式,特别是医院的标准化管理模式,是目前国内唯一一家通过国际JCI认证的公立医院,实地参观了其门诊区域及标准化病房。

二、学习心得

(一)总体感受

这次学习对于个人管理理念的提升,管理思维的拓宽,及对绩效管理、风险管理、沟通、执行力、医院文化建立等方面知识有了进一步的了解。通过邵逸夫医院的参观,让我真正感受到一种良好医院文化的存在(“以我是邵逸夫人为荣”),以及医院的细节管理成就。为如何在古镇人民医院手术室引入新的管理理念,围绕我院“优质服务平台及省级专家技术平台”工程的推荐,开展各项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绩效管理方面体会

课程中主要讲述了绩效考核与绩效管理的概念、步骤、培训、考核、反馈面谈、总结改进等内容,以及两者的区别。绩效管理就是组织为实现共同发展战略和目标,制定科学的绩效考核体系,围绕绩效考核体系所展开的人力资源工作的子系统,是对个人和团队的绩效及综合素质进行监测、分析、评价、激励、反馈和改进的全过程。就是一个动态的管理过程。结合手术室的实际工作,如何提高手术室护理工作质量,提高护士的专科手术配合能力,为患者提供安全环境和满意服务,其实就是要建立有效的绩效考核制度与激励机制,并加以实施。以此提供良性竞争环境,有效考核提高护士的积极性,体现风险、劳动强度、责任、服务水平,促进专科护士队伍发展,降低各类因素引起的风险隐患。绩效考核制度的建立与落实也是手术室今年的重点工作之一。

(三)风险管理与医患沟通方面

1、老师通过对当前国内形势分析、医患沟通心理、医患沟通技巧、危机沟通等知识讲述,并运用了大量的案例分析(如:王牧笛微薄、浙二医院事件、南京口腔医院护士事件等)为我们剖析各类原因及发生因素。媒体舆论导向、医疗体制的缺陷、以及医患之间没有良好的沟通、获知信息不对称等成为了医患双方不信任,矛盾的发生的焦点。

2、作为医院的管理干部,有义务清晰认识到沟通的重要性,在科室,围绕手术室的十大安全目标开展工作的同时,不断的发掘和发现室,将有效的沟通落实到每一项工作中去。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毋意必固我,过去的经验也许就是今天的毒药”,千万不要做“我以为...”的事情。而应学会做得体的事,说得体的话,找准自己的位置,分清角色,多换位思考,具有良好的责任心。(举例:手术护士的清点、细心避免的自杀事故)。始终坚持:“做对的事情和用对的方式去做,服务质量在哪里,就在患者的认知中”。

3、手术室是个高风险的科各个环节工作的风险点尤为重要。防患于未然,即使是不可避免发生的风险亦应通过各种干预的措施进行干预,将风险带来的.危害降至最低点。(例如急诊抢救手术的患者术前准备不充分、新护士当值夜班遇突发事件等)

4、科室进行情景模拟:将手术患者从入室到出室的全过程各个环节进行模拟服务(患者旅程),形成科室工作流程,加以实践。

(四)医院文化与服务方面的体会

本次学习中,通过老师对医院文化建设重要性,文化项目的内容与框架、如何形成医院文化等内容的阐述,使我也纠正了原来对医院文化的几个误区。医院文化在哪里呢?其实就在我们的平时的工作中,在我们每一位员工的组织行为中,每一位医院员工的工作态度、工作或服务、职业行为、习惯等体现或反映了医院的文化理念和建设成效。以医疗、护理、咨询、药品生产或成药加工等服务医院,其品牌的背后其实就是“规范+创新+文化”。我院的医院文化的形成,要靠每一位员工的共同努力。我们医院有着自己明确的愿景与战略目标,所有员工都朝着共同的目标前行、奋斗,在此过程中使自我人生观与价值观得到很好的体现。面对新的形式,对手术室的挑战也是巨大的,如何提高患者满意度,如何形成手术室的护理文化、团队文化,制度、流程、规范的落实,护士职业生涯的规划,增强团队的凝聚力,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工作。今后的工作任重而道远。

(五)提高个人执行力

作为一名护士长,认清角色非常重要,是医院上传下达,联系的重要桥梁,务必要做到,以身作则、令行禁止、客观公正。不要总是对偏差无所谓,不愿坚持标准,不停找借口、不想尽职尽责(“愿力胜过能力”)。加强自身的修炼(特别是第五项修炼:系统思考。举例:龟兔赛跑)

在科室拟开展工作

完善术前术后访视制度,拟在3月下旬开始,将术前及术后访视工作逐步展开。目的在于通过护士对患者进行手术环境,及手术过程的了解,降低患者紧张恐惧心理,从而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计划在3月下旬举行科室举行手术患者情景模拟:将手术患者从入室到出室的全过程各个环节进行模拟服务(患者旅程),形成科室工作流程,加以实践。

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著作权属归原创者所有。我们本着想要分享的目的与大众交流,如有侵权,请在后台留言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删除,谢谢!

★ 中层管理者培训心得

★ 中层领导培训心得

★ 医院中层管理培训心得体会

★ 企业中层管理培训的心得体会

★ 薪酬管理培训心得

★ 酒店管理培训心得

★ 5S管理培训优秀心得

★ 企业中层管理人员培训心得体会

★ 竞聘中层管理岗位演讲稿

中层管理培训学习心得 篇9

作为一名刚刚上任不久的中层领导干部,在管理工作上,不仅要在平时的工作中不断的摸索,总结,创新,还要加强学习,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才能走出一条切合实际的、有效的管理路线,通过公司开展的两个星期的集中培训学习,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和提高。

一、提高执行力方面

执行力“就是按质按量地完成工作任务”的能力。个人执行力的强弱取决于两个要素——个人能力和工作态度,能力是基础,态度是关键。一方面是要通过加强学习和实践锻炼来增强自身素质,而更重要的是要端正工作态度。那么,如何树立积极正确的工作态度?我认为,关键是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做起:

一要着眼于“严”,积极进取,增强责任意识。责任心和进取心是做好一切工作的首要条件。责任心强弱,决定执行力度的大小;进取心强弱,决定执行效果的好坏。

因此,要提高执行力,就必须树立起强烈的责任意识和进取精神,坚决克服不思进取、得过且过的心态。把工作标准调整到最高,精神状态调整到最佳,自我要求调整到最严,认认真真、尽心尽力、不折不扣地履行自己的职责。决不消极应付、敷衍塞责、推卸责任。养成认真负责、追求卓越的良好习惯。

二要着眼于“实”,脚踏实地,树立实干作风。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古今事业必成于实。虽然每个人岗位可能平凡,分工各有不同,但只要埋头苦干、兢兢业业就能干出一番事业。好高骛远、作风漂浮,结果终究是一事无成。

因此,要提高执行力,就必须发扬严谨务实、勤勉刻苦的精神,坚决克服夸夸其谈、评头论足的毛病。真正静下心来,从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一件一件抓落实,一项一项抓成效,干一件成一件,积小胜为大胜,养成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良好习惯。

三要着眼于“快”,只争朝夕,提高办事效率。“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因此,要提高执行力,就必须强化时间观念和效率意识,弘扬“立即行动、马上就办”的工作理念。坚决克服工作懒散、办事拖拉的恶习。

每项工作都要立足一个“早”字,落实一个“快”字,抓紧时机、加快节奏、提高效率。做任何事都要有效地进行时间管理,时刻把握工作进度,做到争分夺秒,赶前不赶后,养成雷厉风行、干净利落的良好习惯。

二、要有创新精神

开拓创新,改进工作方法。只有改革,才有活力;只有创新,才有发展。面对竞争日益激烈、变化日趋迅猛的今天,创新和应变能力已成为推进发展的核心要素。

因此,要提高执行力,就必须具备较强的改革精神和创新能力,坚决克服无所用心、生搬硬套的问题,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执行指令。

在日常工作中,我们要敢于突破思维定势和传统经验的束缚,不断寻求新的思路和方法,使执行的力度更大、速度更快、效果更好。养成勤于学习、善于思考的良好习惯。

三、做好职工的业务技能培训及思想教育工作

作为一名中层领导,我们要想办法提高员工的业务技术,帮助员工解决问题。

我们还有承担培训员工的责任,要向汽车教练那样,第一次上路时给予鼓励。当在纠正错误时,进行训练工作,帮助有潜能的员工充分体现自己的工作能力;当发生问题时、工作受到影响时,给予员工好的建议、支持和鼓励、进行双向讨论、甚至于把员工的工作上严重的失误公布出来,让大家一起来解决问题,纠正错误,也能起到培训其他员工的作用;我们应培养员工的自主能力,才能让员工独立作业。

我们应时刻关心员工的工作情绪,当一个员工的情绪不好、信心不足和内心不安时会直接决定他的工作效率,易影响他人工作和安全。我们应及时与下属沟通,打开下属的心结,调动下属积极的心态。用我们的激情和热情来唤起下属的信心。

作为中层主管,我们应对下属的行为负责。下属的行为是否推动公司的发展,是否推动了部门的发展,是我们应该负责的问题,因此,应对下属进行合理的监控和纠正。公司有行为守则、流程和标准,我们要进行“细节管理”,做到时刻“纠偏”,对下属违反规则的行为进行及时纠正,才能让员工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

我们必须根据部门的目标,结合部门实际情况制定实现目标的计划,主动寻求与下属和其他部门的配合支持,来保障部门目标的实现。还有责任提出部门的发展方向和项目发展建议,只有我们做到了主动、积极、向上,我们的企业才会蓬勃发展。

在这世上没有一个完美的个人,但能有一个完美的团队。每个人都不同,我们要关心身边的每一个人,建立一个优秀的团队。姜厂长曾组织我们观看执行力的讲座VCD,里面也提到团队的“狼性管理”即生存第一,永远的危机与斗争意识;规则第一,永远的服从与执行意识;团队第一,永远的合作与大局意识;忠诚第一,永远的牺牲与感恩意识。我们也要学习这种精神,这样我们的部门之间、同事之间在困难面前,就不会相互推卸责任。

我们不同于一般员工,我们的素质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一般员工的职业行为,甚至关系到企业发展的程度。因此,我们要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如:遵规守纪、关注细节、讲究原则、以身作则,说到做到、自动自发,全力以赴,具有务实并且积极的态度。

做好表率,作为管理者,我们的言行举止都会对他人产生巨大的影响,很多人会认为是企业战略不正确、制度不健全、流程设计不科学的原因。其实我们关键的问题出在我们能不能做到上行下效,高效执行。因此,我们必须以身作则,说到做到,只有这样才能上行下效,我们的团队才是一支具有执行力的团队。否则“上梁不正下梁歪”,并会在整个团队当中制造消极悲观的气氛,带来我们不想见到的结果。

正人先正已,做事先做人,就如公司的准则: “要做产品,先做人品”。勇于替下属承担责任,要事事为先,严格要求自己做到“已所不欲,勿施于人”,我们通过表率的行为树立起在员工中的威望,就能上下同心,大大提高团队的整体战斗力。

因此,我们应树立“主人翁”的意识和正确的责任观,建立与下属的正常的工作关系,在工作中给下属做好表率;以一种良好的心态对待工作。

三、协调沟通,建设有战斗力的管理团队

一位富有发展潜质的中层管理者应表现出团队取向的工作风格,他们乐于协同作战,在实际管理工作中,他们是“领头雁”,是排球场上的“灵魂人物”;他们善于营造一种团队协作、平等沟通的文化氛围;他们坚信1+l不等于2,善于运用头脑风暴放大集体的智慧;他们以开放的心态欢迎批评、面对冲突,从来不放弃寻找最好的问题解决办法;他们彼此欣赏,鼓舞士气,关注团队成员的共同发展。

团队合作对中层管理者的最终成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此,中层管理者首先应将自己定位为“服务人员”。在“团队创造企业价值”越来越明显的今天,企业管理者与被管理

中小学基建项目管理中层干部培训心得体会 篇10

关键词:学校中层;角色定位;执行力

在当前的学校管理中,应该重视起中层干部在学校中所起到的作用。因为中层干部主要承担着衔接校长与下层教职员工的作用,可以说在承上启下方面具有重要的价值。在当前的学校管理中之所以会出现诸多的问题,主要原因就是没有将学校中层干部的责任落实到位,如果不能清楚的体察到校长的意图,就会令学校在决策方面产生一定的偏差,起到相反的效果。因此一定要对学校的中层干部予以有效的管理,实现学校管理阶层工作效率的有效提升,这样才能为今后学校的进一步发展做出重要的贡献。

1、中层干部在学校管理中的作用

学校是培养人才的场所,校长在学校中起到统领全局的作用,但是庞大的校园不能只有校长一个人进行领导,还需要执行决策的工作人员以及帮助校长下达指令的人员,因此中层干部的作用也就集中体现了出来,在当前的学校管理中,往往会忽视学校中层干部的工作,使之处在一种尴尬的情境中,学校同企业一样,如果没有好的管理,不能将员工的积极性得到充分的调动,那么就无法将企业或者学校更好的经营下去。只有懂得将员工真正的价值发挥出来,将中层干部求真务实的精神激发出来,才能将学校发展得更加理想。针对这一问题的出现,更应该重视起中层干部在学校管理中所处的核心地位。

在管理层中,主要将学校管理分为三个等级,其一是决策层,对应到学校中就是校长所处的地位,其二是执行层,也就是中层干部所处的位置,其三是操作层,教职工多处在这一层面上,三者之间相互协调,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了对学校的有效管理。在这里需要重点提出的是执行层,中层干部多数都是接受了校长所下达的命令,然后指导教师予以实施,因此只有具备核心执行的能力,才能顺利的完成校长所下达的工作任务。一些中层干部在困难面前不具备勇于向前的决心,所以往往所作出的事情都是事倍功半,不能在整个团队中起到良好的带动作用,更加谈不上执行力了。所以现代中层干部在学校管理中应该积极提升其自信心,踏踏实实的开展各项工作,不断提高在执行过程中的应对能力,从而为今后的学校建设作出突出的贡献。

2、学校管理中充分发挥中层干部作用的途径

目前我国正处在飞速发展的阶段,必须要适应时代的发展才能有效的提高学校管理的质量。作为校长更是应该充分认识到中层干部在学校管理中所具有的价值,这样才能真正的将个人任用在合适的工作岗位上,并且使其在今后的工作中发光发亮。一般来讲,中层干部的作用要想得以充分发挥,必须要使其执行力得到有效提升。那么如何才能提升中层干部的执行力呢?

首先,校长要用气量包容和培养一批中层干部。不是每个中层都能有效领会校长的意图,也不是每个中层都具备强有力的执行意识。但在现有体制下,不是所有地方的校长对中层干部都拥有完全自主的任免权,此时只有改变自己的胸怀和气度,以大局为重,雕琢和打磨为己所用的中层干部,这不仅是校长的雅量,也是校长的能力。

第二,校长要信任中层,下权放责,提高中层的独立执行能力。有些校长,事无巨细,亲力亲为,结果到头来身忙心累,效果甚微。这一方面是缺乏对中层的足够信任,另一方面则是对自己的过分自信,对一个校长而言这是致命弱点。这样做的后果是,中层因为得不到信任和肯定,缺乏独立执行工作的机会,久而久之造成执行力越来越弱,执行效果越来越差。要学会下权放责,学会当甩手掌柜,给中层干部独当一面的锻炼机会。只是在下权放责的时候,加强宏观和微观的有效监控而已。

第三,校长要允许中层发表不同见解,把中层作为一个团体,让他们参与问题的讨论。 有些中层个性比较张扬,喜欢发表自己的不同见解,如果当校长的不能正确看待,势必会认为中层不听话有悖自己的意图是刺头,常常在以后的工作中故意疏远甚至有意排挤。其实,就像整个自然界一样,物种的多样性才能保持生态的平衡,学校班子依然,只有和而不同的班子,才能良性健康发展。允许中层发表不同见解,把中层作为一个团体,让他们参与问题的讨论,会增强中层的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意识,只有这样才能提高他们的全局观念,提升他们的执行力。

第四,校长要用自己的学养、才识和教育理想感染、引导和凝聚中层。现实环境中,总有一部分校长,为了稳定中层,激发中层的工作热情,往往不顾原则地运用校长特权给个别中层施以小恩小惠,甚至罔顾自己的能力给中层以提升的许诺,时间一长难以实现,最终导致校长与中层貌合神离。《六韬三略》上略讲到,“夫主将之法,务揽英雄之心,赏禄有功,通志于众。”校长应当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坚持正确的用人标准,赏罚分明,最重要的是把自己的教育理想、治校理念和战略决策灌输给中层,让他们在实现学校共同发展愿景的过程当中,凝心聚力,各显其能,提升工作的执行力。

第五,校长要给中层创设一个充分发挥潜能的舞台。让中层在和谐的氛围中大胆工作,发挥最大的创造性。在实际工作当中,校长总是喜欢拿责任说事,动不动就让中层为某事负责,搞得气氛紧张,中层也因此而缺乏主动性和创造力。校长作为法人代表,是学校任何工作的第一责任人,所以就不要有让中层承担过大责任的想法。校长要有一种气度告诉中层:你放心工作,出了问题我来担责。如此,中层必然会放下包袱开动机器,执行的创造力和创新力自然增强。

第六,校长要正确对待中层与中层的相处方式。在一个学校中,中层干部并不是只有一两个人,这就涉及到中层与中层之间的相处。对于这一点,校长一定要持有明确的态度。要让中层干部能够明白,学校的事务都是有详细分工的,每个部门都各有自己工作,但相互之间又有紧密联系,这就需要各个中层干部做好本部门的管理工作和其他部门之间的协作,要树立合则共赢,斗则俱伤的意识,团结合作,促进学校高质量的发展。另外,校长要让中层干部认识到自己的职责,要提升自己所负责部门的执行力。

3、结语

综上所述,在今后的学校管理中,一定要重视起中层干部所处的地位,并且选择合适的中层干部进行更加严格的培养,这样才能真正的激发其自身所具有的价值与能力,并且有效的帮助校长和基层教师,起到良好的衔接的作用。希望通过本文的论述,能够将学校建设的水平提升到更高的层次上。

参考文献:

[1]韩曙鹏.赢在中层[J].商道,2011(5).

[2]何友江.试论学校中层干部的执行力[J].中小学校长,2011(5).

中层管理能力提升培训心得 篇11

一、更加解放思想,更加大胆创新。

这次培训,我体会到浙江的发展,从大学到地方处处都体现出思想理念的先进性。我们总是习惯于把沿海发展归结到经济实力如江浙富有、地方优势等等客观条件,鲜有认识到思想理念才是真正最核心的影响因素。杭州城区的自行车道在十字路口设计了凉棚用于等红灯时的遮阳挡雨,又粗又畸形不值钱的杂树构成了森林般的绿化,河道两侧水生植物净化了河水又美化了环境,等等,从这些小小的细节就体会到思想与理念的巨大差异。培训老师们讲到的高校管理、发展的`很多先进思想理念,更是数不胜数。可以说,思想保守、总是找客观原因是制约我们发展的重要因素。

二、踏踏实实地践行,少当评论家,多当实干家。

再好的思想理念如果不去行动,也只是纸上谈兵。浙江大学之所以成为最有影响力的大学,从创校校长竺可桢起,历代浙大人都是以实实在在的行动来践行浙大精神。作为新生的医学与生命科学学院/附属妇幼生殖医院,与兄弟学院相比起步晚,先天不足,另一方面,承担的临床医学专业本科教育又是要求最高的本科专业。我们更应该踏踏实实地去做好每一件事情,而不是停留在口号上的纸上谈兵。

三、志存高远,对标先进,努力发展临床医学专业教育。

我院在要完成国家专业认证。难度大,任务重。临床医学专业认证不是目的,而是促进发展,促进医学教育,提升毕业生竞争力。这次培训让我体会到发展好临床医学专业,不能只考虑短期成绩,不能只是盯着20国家认证,不能为认证而认证,而应该是着眼于实实在在的长远发展。为了发展临床医学专业教育,未来我们要着重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建设一支高水平的基础和临床师资队伍。目前我院总体上还是只考虑了临床师资队伍的建设。我们应该象浙江大学医学院、南京中医药大学医学与生命科学学院等兄弟单位学习,临床医学教育是基础与临床并重,甚至基础重于临床。比如浙大医学院的长学制班,四年普通本科教育奠定了扎实和宽泛的基础。我们的师资队伍建设要同步考虑基础和临床师资,只有建设一批学识渊博、科研能力很强、教学水平很高的全过程师资队伍,才能真正发展好临床医学教育专业。

2、加强学科建设,带动科研的快速发展。可以说,目前我院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学科,更谈不上重点学科。如何建设一批高水平学科是我院未来发展的重点。学科建设将依托基础学科和有关附属医院的临床学科,充分整合全校资源,坚持学科建设服务于临床医学专业教育和医疗与科研的发展需求。

3、以牵头全国教材的编写为契机加强课程建设。经过将近1年的时间积极沟通,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同意由我校与出版社共同牵头,组织全国所有中医药高等院校共同编写一套适合于中医药院校举办的临床医学专业本科教材,即《十四五全国中医药高等院校临床医学专业本科规划教材》。学习了浙大精神,增加了我们总牵头决心编写成高水平教材的信心。我们将以本套教材编写为契机,在现有精品课程基础上建设一批省级国家级精品课程。

4、实实在在的抓好教学全过程管理。临床医学教育最重要之一就是教学的全过程管理,既要开放式管理,也要闭环式管理。我们将向浙大医学院等学习,努力抓好过程管理,确保教学质量的稳定发展。

5、按照临床医学专业认证要求,建设好附属医院。可以说,没有附属医院就没有临床医学教育,其临床医学专业教育的水平和质量更是直接决定于直属附属医院。这次多位培训老师也专门提到,社会服务功能是决定和影响大学发展的重要因素,更是影响到政府对大学的直接重视。医科大学的社会服务功能首先体现在医疗服务功能上,没有足够数量的高水平直属医院,医科大学很难真正获得长足的发展。目前,我校些临床医学专业本科教育最大的短板就是没有三甲高水平行政隶属性质的直属附属西医院。国家专业认证要求,临床医学专业教育必须拥有至少一所以上行政隶属性质的三甲直属西医院,且生床比必须达到1:1。预计未来我院临床医学专业在校生将达到4000人左右,根据国家专业认证要求,则未来直属西医类别医院总床位数必须要达到4000张。根据总体发展来看,未来承担我院临床医学本科专业教学的行政隶属性质的直属医院当为附属第五医院、附属第六医院和附属生殖妇幼医院,也就是说这三家医院未来总床位数应该达到4000张,才能满足未来生床比为1:1。

四、以最坚定的信心加快建成高水平三甲生殖妇幼医院

我们将更加解放思想,加速医院建设,力争2022年挂牌三级专科医院。2030年前完成第二院区建设,达到开放床位800张,建成医教研融合发展的高水平三甲大专科小综合医院。

浙江大学干部培训,使我自己感到使命感更加迫切。我一定要在学校的领导下,与学院医院全体班子成员一起,努力赶上学校双一流建设的步伐。

★ 从技术走向管理--技术经理管理能力提升

★ 教师如何提升职业道德修养培训总结

★ 执行力提升培训心得-执行力提升心得

★ 提升管理培训心得体会

★ 管理提升总结

★ 总结提升阶段

★ 年终个人能力提升情况总结

★ 个人提升总结

★ 提升班主任素养培训心得体会

MTP中层管理培训心得 篇12

2013年4月15日起,我们在XX职工培训学校,参加了为期三天的培训,学习了由闫高峰老师主讲的《打造卓越中层》课程,闫高峰老师是北京大学民营经济研究院的高级企业管理师,主要讲授了中层管理着角色认知与管理沟通、企业目标管理、企业计划管理、员工激励管理四个方面的内容。这次课程培训的最大特点是务实,说的是企业的人、企业的事,很有生活气息,对人、对事的分析可以说是入木三分,我们听了很是受用。

下面谈谈自己的几点感受:

一、闫老师的讲课既有理论的高度,也有实战的深度,言之有物,幽默风趣。闫老师不愧是北大、清华总裁班的高级讲师,经验丰富、手法独特,他在每个组都设立了组长、记录人、发言人,通过随时提问、经常性地互动以及不时进行分组讨论等方式,不断地搅动学员的思想,让大家不能分神、不会分神、也不敢分神,从而获得了很好的课堂效果。这是我有生以来互动效果最频繁、最好的一堂课。

二、作为一名中层管理者,肩负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既要将领导的决策具体化为计划,将领导的想法转化为办法,又要在基层员工中推广执行,实现企业运作效率的提升。作为决策的计划和执行者,中层管理者就必须切实完成领导交代的各项工作,做好计划和任务的分配工作,应对各项出现的问题,保证工作的顺利开展;另一方面,作为团队的管理者,又必须做好员工的教育和监督管理工作,通过提升个人的影响力和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去促进工作效率的提升。如何做好以上的工作,很大程度上就是技巧问题。

我们在下属面前是上位者,要按照负责原则,扮好领导者、执行者、监督者、传播者、协调者、调配者、训练者、支持者八种角色。其中印象较深的是规避优势:指的是上位者有时候要对自己在权力性、经验性、专业性等方面的优势要刻意进行规避,可以说是大智若愚、大巧若拙。不要事必躬亲、到处充当专家内行,从而使得下属得不到充分的锻炼和培养或者做出武断的甚至是错误的决策。这一点,在以往的工作中曾意识到也曾做过类似的规避,通过这次学习,就更加清晰明了。

另一方面,我们在上级面前又是下位者,要按照尊重原则,扮好执行者、职责履行者、报告人、学生这四种角色。下位者容易出现的角色错位主要有向上错位、充当民意代表或自然人这三种。

三、为了激发员工的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在今后必须把学到的激励理论运用到工作中去。作为中层管理者,由于权力有限,要尽量少用金钱和物质奖励,要想方设法,采用少花钱或者不花钱办成事的思路,运用各种手段和方法对员工进行全方面的激励。这就要求我们先要按照马斯洛需求理论,对员工进行分类,看看他处在那一层需求,从而做到有的放矢。其中在激励菜单的认可与赞美中提到的改善批评方法,我觉得不错,摘录如下:

1.对事不对人,可以否定他做的事,不能否定他的个人: 2.尽量用中性词,而且略带委婉;

3.采用三明治责备法:肯定过去+责备现在+期待未来; 4.尽量避免:在众人面前、老翻旧账、唠叨不停、一竿子打翻一船人。

上一篇:市清剿火患工作方案下一篇:支付结算业务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