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区角活动教案(精选12篇)
小班区角活动教案 篇1
一、活动目标
1.让幼儿了解正确的坐姿及传书、收书、划指的方法。
2.引导幼儿初步对文字的兴趣。
3.理解儿歌:幼儿园里真快乐。
4.认读:哥哥、姐姐。
二、活动准备
1.《幼儿听读游戏识字》第一册(人手一本)、录音机、磁带。
2.字条“跟读”、“手指字、耳朵听、眼睛看书读出声”、“手指字、耳朵听、眼睛看书不出声”。
3.《幼儿园里真快乐》的大范例。
4.“哥哥”“姐姐”大字卡各一张,小字卡若干张。
三、活动过程
1.常规训练:
(1)复习1-6课重点字、词。
(2)听音乐传书,跟读1-6课。
2.学习儿歌:
(1)观看大班两位小朋友的情景表演《幼儿园里真快乐》。
(2)出示挂图及大范例,帮助幼儿理解儿歌。
(3)欣赏儿歌。 (4)跟读儿歌。
(5)听音乐收书。
(6)认读“哥哥”、“姐姐”。
3.送字卡:
每位幼儿从椅子底下拿出字卡说说你拿到什么字卡,并把相应的字卡送给哥哥、姐姐,并能说礼貌用语“哥哥好”“姐姐好”。
4.游戏:“摘星星”。
四、区角活动
动动脑:4以内的数量
巧巧手:拓印花、帮娃娃穿衣穿袜
变变变:我让小花转起来
小舞台:唱一唱、跳一跳
说说认:帮动物找家
小班区角活动教案 篇2
关键词:区角活动;幼儿;行为习惯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4-134-01
区域活动的开展已越来越受到老师的重视,它为幼儿提供了更多的自主活动机会,其潜在的教育价值也不断被挖掘出来。小班幼儿尚无区域活动的经验,区域活动对于他们而言是一个新鲜刺激的活动,他们很愿意进区域活动,但让老师苦恼的是小班幼儿的规则意识弱,区域开展起来难,下面是我们班刚开展区域活动时的一些情况:
1、串区现象——很多幼儿对每个区角都很感兴趣,都想着进区,于是每天进进出出,这个区去一下,那个区看一下,结果什么东西也没学到。
2、旁观现象——这类幼儿,好像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每天这个区看看,那个区逛逛,类似领导视察。
3、争吵不休——为了拿到自己喜爱的玩具而不惜代价,把最拿手的武器“哭”拿出来用,攻击性强的幼儿就会大打出手。
4、翻天覆地——“娃娃家”是幼儿爱去的区域,每天活动开始,小朋友都去为“娃娃家”而争得面红耳赤,而当进入区中,又为角色而争,离开时,又不能把玩具归位……
区域活动一结束,往往是老师忙着收拾玩具,而幼儿在一旁观看。这种现象表明,小班对区域活动的规则了解不够,导致一些不良行为的发生。如何避免这些不良行为的发生,让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规则意识呢?我觉得一方面除了在区域活动的设置上要有所调整,吸引幼儿的兴趣;另一方面,要让幼儿亲身体验了解区域活动的规则,并通过榜样教育、目标训练、强化教育等活动来对幼儿进行良好习惯的培养。
一、对区域的设置作相应的调整
1、根据幼儿现有的生活经验和年龄特点设置活动区。
区角的设置不仅可以充分调动孩子的积极性,还会直接影响幼儿活动的效果。刚开始,我根据幼儿现有的生活经验和年龄特点来设置活动区,如:“我的玩具屋”、“我的家”等。随着孩子生活经验的丰富和行动能力的加强,我又根据孩子的能力发展和学习兴趣,逐步地增设了新的区角,如:“益智区”、“美工区”、“建构区”等。这样才吸引幼儿主动参与,避免幼儿“旁观现象”的发生,真正实现了区域活动的实际价值。
2、循序渐进地开放区域。
小班孩子在得到一种活动材料或玩具后,喜欢通过他们的各种知觉和身体动作,不断的尝试、重复、模仿、操作。加上小班注意力集中的时间短,兴趣非常容易转移,所以要改变全部开放区域为每天只开放一到两个区域。这样一来就避免串区活动的发生,让幼儿逐步了解、掌握每个区的规则,为幼儿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奠定了基础。
二、在活动中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让幼儿主动参与到活动中去,是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保证。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应该遵循这样一条原则:即让幼儿主动地参与到实践中,参与到活动中去,在实践中去感受到体验,从而强化良好的行为习惯。
1、让幼儿主动参与,体验区域活动的规则。
幼儿在实践活动中对规则进行体验,这种的教育具有形象性和情感性。对于幼儿来说,空洞的说教是无用的。因此,我们应创设具体形象的情境。刚开展区域活动,孩子们往往看到哪个区有新的材料就一拥而上,你推我挤,这样谁也没办法专心的开展活动。后来我们在每个区做好限制进区人数的标志,幼儿进区必须拿自己的进区卡,人数满了就不能进区。由于有规则的限制,幼儿争着进区的现象少了,但我们发现有的幼儿每天只光顾自己喜欢的一个区,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又设计了一种适合小班幼儿的进区记录表,并提出规则,一个星期一个区角最多去两次。这样一来,幼儿每周进区角次数相对平均了,逐步养成良好的进区习惯。
2、“润物细无声”的榜样教育。
幼儿最早的学习是模仿学习,也就是模仿成人的行为,尤其是他认为亲近的、他尊重的人的行为。教师是幼儿心目中极有影响的人,一举一动都能发挥巨大的感染作用。例如区域活动结束时,幼儿乱扔玩具、不收拾玩具现象比较突出,所以在进区之前我提出要求“在活动后把玩具送回家”。区域活动结束,又有幼儿忘记了我的提醒,于是,我走过去看了看地上的玩具说:“你们好可怜,小朋友不送你们回家,还乱扔你们”。同时捡起玩具,边抚摸边说:“对不起,刚才小朋友把你扔疼了吧?还是我送你回家吧。你们回不到自己的家多伤心啊!”于是,我捡起了玩具来,孩子们看我认真的样子都不由自主地也捡起玩具。
3、明确目标,对幼儿进行训练。
习惯是一种相对稳定的、自动化了的行为。良好的行为习惯应该说是受后天环境影响和教育的结果。从某种意义上讲,没有训练,就没有习惯。对幼儿来说,有明确目标的训练教育对其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很有必要的。如:我班的建构区,有很多种结构玩具,幼儿进区后总是拿来多种玩具进行建构活动:当活动结束时,又不能很好地将各种玩具送回家。针对这个现象,我们与孩子们讨论如何对玩具进行分类,并为各种玩具的“家”做好了标志,还开展了一次“送玩具回家”的活动,幼儿对活动要求有了一定的认识后,我又提出“能遵守要求的幼儿允许进建构区,不能遵守的幼儿必须学会才可进去”的要求。通过对幼儿进行明确的目标训练及活动时及时的提醒,幼儿逐渐地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4、利用良好的师幼互动,对幼儿进行强化教育。
在幼儿行为习惯形成过程中,正确地采用适合的强化是能促进良好习惯的形成和不良习惯的矫正的。小班幼儿在情感上比较脆弱,教师的评价是他们自我意识形成的重要依据。与教师有高质量互动关系的幼儿,在与同伴的交往中有侵犯性行为更少。良好的师幼互动有利于幼儿主动学习,多用鼓励表扬的方法进行正面引导,幼儿更易于接受。
参考文献:
[1] 《学前教育》
[2]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小班区角活动反思 篇3
我班幼儿平日里都很爱玩电脑上的“愤怒的小鸟”游戏,我们就想,在区角活动中是否能让幼儿自己搭建材料,将虚拟的电脑游戏变为自己动手操作的游戏。于是,我们让家长配合收集了很多饮料瓶,还有正方形的硬纸板等材料,供给幼儿搭建,即选择同样高度的瓶子搭一层,再架上纸板,继续搭建高层。根据幼儿年龄特点等情况,我班幼儿可搭建2D3层,然后使用毛绒玩具将其砸倒,看看能不能一次性都倒。幼儿在听完游戏介绍后,显得非常的兴奋,都抢着玩此游戏,但是幼儿尝试后,发现没有看的那么容易。首先,搭第一层时,要选择规格高度一样的瓶子,摆成正方形四个角,然后轻轻放上硬纸板,再选择规格高度一样的瓶子,轻轻放上,以此类推。看似简单的操作,却需要幼儿很有耐心的来搭建,一些平日里耐心不够的幼儿就很难成功了,这时我们老师就给与鼓励,让他们向有耐心的幼儿学习,也可以先搭建2层简单一些的,体验成功的喜悦后,再来提高难度搭3层的。通过此游戏,幼儿可以培养自己的耐心,做事情时也能更心细一些,在游戏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此游戏在我班幼儿中非常受欢迎。今后,我们还会继续探索,丰富幼儿的区角活动,让幼儿在游戏中主动的学习,快乐的成长。
小班区角活动观察记录(精选) 篇4
小班区角活动观察记录材料投放:各种运水的工具观察要点:孩子们用各种运水的方法 孩子们在用我们收集的各种工具装水,他们发现有些不能装水的东西,如:有洞的瓶子、漏斗等,想办法后也能让他们装进水的。他们都觉得篮子是不能装水的,篮子到底能不能象有洞的瓶子、漏斗一样响了办法后也能装水呢?我把这个问题留给了孩子们。悬念设置策略是指教师将幼儿在一次区角活动结束时没有解决的问题作为悬念,让幼儿在下次活动中找答案的教学策略。每次区角活动的时间和空间都是有限的,如何将幼儿的探索积极性、主动性加以保护,并使之延续和发展,使孩子们能比较持久地对探究物发生兴趣,教师必须将幼儿相互交流时没有解决的问题拿出来,鼓励幼儿继续探究,直到发现它的秘密为止,这样为下次的区角活动作了很好的铺垫,也为老师下一次的区角活动的精心准备提供了目标要求。例如:篮子到底能不能象有洞的瓶子、漏斗一样响了办法后也能装水呢?这个问题激发了幼儿下一次探究的兴趣,使探究活动能继续深入下去。
小班美术区角活动:桃花开了 篇5
活动目标:
1、对捻纸团粘贴活动感兴趣,愿意尝试不同形势的美工活动。
2、在语言的提示下,了解、掌握制作桃花的方法与过程。
3、学习捻纸团粘贴桃花,发展小肌肉动作。
活动准备:各种红色、粉红色的皱纹纸、卡纸画好的纸板、浆糊、抹布、教师制作的桃花树范例1—2张。
活动过程:
1、歌曲导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教师播放歌曲《桃花朵朵开》
——提问幼儿,你刚才听到老师唱的是什么歌?里面唱到了一种花叫什么花? ——你见过桃花吗?他长什么样子的?
2、教师出示桃花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桃花
——桃花的花瓣有几片,它们都开花了吗?花朵是长在桃树的那些部位? ——你们觉得桃花好看吗?这么好看的桃花,我们能用我们的小手做出来哦!你们相信吗?
3、教师出示做好的桃花
—— 请小朋友看老师做的桃花,你看看和你们平时看到的一样吗?我是怎么做的呢?
——教师讲解制作的方法,让幼儿尝试捻纸团
4、教师讲解制作要领
——你们看到没有老师做的桃花花瓣就像五个好朋友一样,谁也不离开谁。中间还有它们的新朋友,你们看到了吗?它们的新朋友和他们穿的衣服可是不一样的哦!(花心和花瓣颜色的区分)记住我们的桃花穿衣服可讲究了,它不喜欢穿在下面,你们看看它是穿在那里?现在老师要来看看我们的小朋友到底有多么厉害,能做出漂亮的桃花。
5、幼儿练习制作桃花,教师巡回指导
小班区角活动教案 篇6
【关键词】幼儿园 小班 区角游戏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1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6-0217-01
区角活动是教师利用游戏特征创设情境,让幼儿以个别或小组的方式,自主选择、操作、学习,从而在和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利用和积累、修正和表达自己的经验和感受,在获得游戏般体验的同时,获得身体、情感、认知、及社会性等各方面发展的一种教育组织形式。这与传统的“填鸭式”教学不同,更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与自主探究能力,对于实现幼儿的全面发展与综合素质提升意义重大,需要幼儿教师有效运用。
一、区角游戏中教师要注重创新性和实践性
对幼儿而言,区角活动是一种看开放性的、低结构性的活动,幼儿可以自己的兴趣、需要、意志为导向自主活动,活动的内容、时间、节奏、顺序以及活动的伙伴、规则等都可由幼儿自己决定或与同伴商量、协调,在摆弄与操作、探索与发现、交流与询问等过程中实现和生成活动。在教学中教师就要能够善于引导幼儿进行身边资源的有效运用,以便能够引导学生随手进行创作活动,提升幼儿的综合认知。例如教师要引导幼儿进行有效的自然资源运用:校园里面的花、草、落叶、树枝、稻草、果实、种子泥巴,还有各类花生壳、瓜子壳、开心果壳等丰富活动的材料,都可以运用在语言区、科学区、美工区等区域中。例如春天掉落的花瓣、秋天金黄的树叶,都可以是幼儿进行实践创新的材料源泉。
另外在进行区角活动的时候,教师也要培养幼儿善于进行资源充分运用、不奢侈、不浪费的良好习惯,一些用过的废旧的泡沫、各种纸板、废旧装饰纸、易拉罐等等都可以是幼儿区角游戏的道具,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各种废旧材料进行“小厨房”的设计,将泡沫、各种纸板、废旧装饰纸等设计制作成为海鲜类、饮料类、面点类、烧烤类、砂锅类等器材,让幼儿认识到原来废旧的东西也可以有很大的用途。
二、区角游戏中教师要注重安全性和艺术性
在区角游戏中,由于更加注重幼儿自身的创造性与探究性,教师更多的是让幼儿自主实践、自主创造,这就对于游戏材料、道具的安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区角游戏材料的制作和投放中要坚持安全第一的原则,以免给幼儿的安全造成隐患。总体而言,对于材料的选择要选一些无毒、无味、对幼儿无伤害隐患的制作原料且制作前进行彻底的清洁消毒,另外材料应是圆滑的、柔软的、无尖角的,这就需要幼儿教师在游戏之前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在保障各种材料安全的基础上,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游戏的过程中也要善于培养幼儿良好的审美能力,良好的实践技能,例如在进行礼物包装的时候要注意包装和制作的艺术性。选择彩纸、丝带、质地柔软的绒布、包装纸、美工纸等辅助材料进行装饰、改造和艺术加工,注意操作材料的多种色彩搭配和便于操作性,以便能够减轻幼儿在进行实践的时候的操作难度,激发他们的游戏参与热情。
三、区角游戏中教师要注重针对性和发展性
教师而言,区角游戏是教师基于对幼儿兴趣与需要的了解,并能反映一定教育价值而组织的活动。教师将自己的主导作用通过环境创设、材料投放、活动内容与形式的建议、伙伴间的影响来加以渗透,这对于教师的教学设计、教学思维有着较高的要求。所以在教学中教师也要对于幼儿的身心特点进行充足的了解,因为幼儿时期孩子们的各项行为认知能力发展较快,大班与小班孩子的差距非常明显,从一定程度上讲年龄特点决定幼儿的身心发展水平,因此区角游戏中教师应根据不同年龄段幼儿的身心特点投放不同层次的活动材料,做到有的放矢,其中小班的区角游戏要着重对于幼儿自身协调能力、认知能力的教育。当然由于幼儿家庭教育的不同、自身素质的不同,一个班级内的孩子认知能力、身体素质也各不相同,所以我们在提供材料时,千万不能“一刀切”,既要考虑“吃不了”的幼儿,还要兼顾到“吃不饱”的幼儿,尽可能多地提供有较强操作性、趣味性、可变性的材料吸引幼儿的主动探索,使每一个幼儿都能在适宜的环境中获得发展。
俗话说“名师出高徒”,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学效率对于幼儿的学习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教师设计的游戏、活动的最终目的是要实现幼儿的认知发展,教学中就需要教师能够注重区角游戏的目标性与探究性,因为教师投放材料丰富程度可直接關系到幼儿活动质量,活动区材料投放应该是丰富多彩的,然而,丰富的材料并不等于越多越好,多则滥,滥则泛。因为幼儿注意力具有不稳定性,过多过杂的材料投放,尽管能吸引幼儿投放活动,但也易造成幼儿玩得分心,也会影响到幼儿的有效效果。在投放材料时,应考虑材料与活动目标的关系,根据近阶段的主题目标和幼儿的活动需求及时投放活动材料做到有的放矢,加强材料投放的针对性、目的性和科学性,并依据对幼儿活动的观察,进行定期更换与补充。最重要的一点是游戏的创设还应具有探究性,材料的探究性能引发幼儿动手、动脑,支持幼儿与活动环境的积极互动,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对客观事物进行动手操作和动脑思考,实现幼儿的全面发展。
大班区角活动教案 篇7
1、能进行筷子拼图,体验成功的喜悦。
2 、能按一定的画面情节进行拼图。
操作材料:
一次性筷子若干、颜料。
操作层次:
第一层次:幼儿随意进行拼图游戏。
第二层次:幼儿合作进行拼图。
第三层次:引导幼儿根据画面情节或线条进行拼图。
操作说明:
1、幼儿自由观察筷子,发现筷子上的图案。
2、幼儿进行拼图活动。
3、幼儿动手制作拼图,幼儿练习在筷子上进行创作画。
指导建议:
在幼儿进行创作画时,教师可帮忙先将筷子粘在一起,等画好后再拆开。
中班区角活动教案——动物的家 篇8
1、能根据物品的特征,制作动物的家。能够正确匹配动物和动物的家。
2、发展孩子们的交往能力
3、能够有秩序的进行活动。活动准备:
建构区:各种盒子,箱子,积木。益智区:小动物图片,一些居住的环境图片。
阅读区;小动物书籍。
动手区:橡皮泥,画纸,卡纸。活动过程:
一、回忆“小动物们的家”
1、说一说自己知道的小动物师:你们知道什么动物呀?
2、说一说“小动物的家”
师:小动物和我们人一样有爸爸妈妈,有一个温暖的家,那你知道小动物的家都是在哪里吗? 教师小结:每一种小动物他们有不同的外形和不同的习性,因此他们的家也都是不一样的。有的在水中,有的是树洞,有的在树杈上,有的是在树上,有的是在山洞中,有的则是在泥土里。
二、我来制作小动物的家。
1、引出区角。师:小动物们的家可温暖啦!但是现在环境都被人们都破坏了,他们都成了无家可归的动物了!那小动物们怎么办?那我们又该怎么办呢? 教师小结:我们帮助他们找到家和做一个家给他们。
2、介绍区角。
老师为你们准备了很多的材料,请听听我们在区角里可以做些什么呢? 建构区:各种盒子,箱子,积木。
师:在这里我们可以怎么样做呢?可是没有小动物怎么办?在这个区角玩的小朋友,就要等一等,等到美工区的小朋友把小动物做好。然后再请你来做小动物的家。美工区:橡皮泥,画纸,卡纸。
师;在这里你们可以做什么呢?做各种小动物,做好以后送到建构区,让他们帮助小动物做家。如果他们没时间做的话,就要自己动手做了!益智区:小动物图片,一些居住的环境图片。
师;这里也有一些小动物,因为我们破坏了他们的家,他们都迷路啦!你帮他们找到自己的家好吗? 阅读区;小动物书籍。
师:在这里,老师准备了很多的动物书籍,你们可以到里面可以和好朋友说一说小动物以及他们的饿家。
三、幼儿自主选择区角。教师进行指导。
小班区角创设方案 篇9
1.引导幼儿用各种几何图形片自由拼搭各种物体,并学习从数、量、色、形等角度进行统计。
2.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发展思维的敏捷性。
准备:
1.颜色、形状、大小不同的各种几何图形片若干。
2.统计表若干份。
玩法:
先让幼儿用各种几何图形自由拼搭物体,并将其粘贴在统计表左边的空白处,然后再从数、量、色、形等角度统计拼贴物体所用的几何图形片。可引导幼儿按形状统计所用图形片的数量,并在统计表中填写;也可增加难度,在统计表左方涂上红、黄、蓝等颜色,然后统计出相应的图形片数量,如红色三角形有几个,黄色圆形有几个,蓝色长方形有几个等,并用较清晰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统计结果。
建议:
1.统计难度应根据幼儿的能力逐步增加。
2.鼓励能力强的幼儿根据统计出的各部分数量计算出某一项目的总数。
3.该活动适合大班幼儿。
目的:
按贝壳的颜色排序,复习10以内的数字,比较数的大小,学习数的组成。
准备:
贝壳若干(其中凸出的一面分别涂上红、黄、绿色,凹的一面分别写上1~10的数字)。
玩法:
1.按贝壳的颜色排序,如一个红贝壳,一个黄贝壳,一个红贝壳,一个黄贝壳……
2.按数序排列贝壳。
3.比大小。两个幼儿同时翻出一个贝壳,比比谁的数字大,大的可以吃掉小的,最后比比谁赢得多。
4.撒贝壳,练习数的组成。看看正面朝上的有几个,反面朝上的有几个,然后说出几可以分成几和几,几和几合起来是几。
小班区角游戏(写写帮整理) 篇10
活动背景:
在《图形碰碰碰》这一主题中,主要让幼儿认识,了解圆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基本的图形,对图形产生兴趣,并结合生活经验认识到日常生活中的圆形物品。
教孩子认识平面几何图形是小班的教育中的难点,原因一是小班孩子还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对形状的认识需要直观具体的方法。二是几何图形的认识过程往往过于单调,容易使孩子失去学习兴趣。因此我们根据小班孩子的年龄特点,我们班设计并围绕主题《图形碰碰碰》精心设计了丰富多彩、有趣的有关形状认知的游戏。根据每个幼儿个别差异,我们两位老师还在活动延伸游戏的基础上增加了难度,从小朋友接触最多的圆形入手,引领幼儿进入奇妙的圆形世界,关注周围生活中的不同的圆形事物,轱辘轱辘的轮子和齿轮滚动着、转动着,载着我们走向大千世界。使孩子既容易认识各种几何图形又能通过游戏提高各方面能力。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能正确感知图形,能按嘴形给动物喂食。
2、发展幼儿的思维、理解和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重点:幼儿能正确感知图形,能按嘴形给动物喂食。活动难点:通过活动发展幼儿的思维、理解和动手操作能力。活动准备:
各种嘴形的动物、圆形、方形、三角形食物小图片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起兴趣
1、小朋友你们小的时候是谁喂你们吃饭的?(爸爸、妈妈和爷爷奶奶)他们是怎样喂你们吃饭的呢?(引导幼儿说)教师小结:我们还小的时候都是爸爸妈妈或爷爷奶奶喂我们吃饭的……
二、介绍小动物嘴型,正确感知图形,能按嘴形给动物喂食
1、今天我们班里来了许多动物宝宝,有谁呢?(兔子、小狗和小猫)
2、他们还小不会吃饭,所以我们要来喂他们吃饭。不过小动物的嘴型都一样吗?(不一样)
3、兔子是什么嘴型?(圆形的嘴巴)那我们要给他吃圆形的食物,小猫是什么嘴型?(方形的嘴巴)那我们要给他吃方形的食物,小狗是什么嘴型?(三角形的嘴巴)那我们要给他吃三角形的食物。
4、在喂小动物的时候,小朋友还要告诉他们,ⅩⅩ我喂你吃ⅩⅩ的食物。
三、游戏开始,幼儿自主选择操作和交流
小班音乐活动教案:办家家教案 篇11
能控制声音的力度变化,用优美是声音形象地表现“人声”和“回声”;能分角色合作表现。
二、活动准备
1、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播放这首歌,使幼儿熟悉旋律。
2、音乐磁带。
三、活动过程:
(一)、爬山。
1、假日里,天气晴朗,我们一起去爬山吧!
2、教师播放音乐,引起幼儿边听音乐,边作各种动作,表现爬山情景。如:背上背包、擦汗、观望、休息、喝水等动作。
3、到了山谷大家会作些什么事,并用动作表示,如:双手拢成喇叭状,大声呼喊。
(二)、回声真好听。
1、幼儿完整欣赏歌曲一遍,说说听到了些什么,他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2、欣赏歌曲,引导幼儿听一听歌曲中哪些是小朋友的声音,哪些是大山公公唱的?
3、怎样唱才能让人一听就能分出是谁唱的?
4、重点学唱回声句。引导幼儿学习控制音量,表现回声由强变弱的过程。
5、山谷回声很好听又奇特,真有趣!怪不得小朋友哈哈哈的笑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一下大山公公是怎样笑的。
(三)、与大山对话。
1、根据歌曲内容,让幼儿按意愿分成两组,一组扮小朋友,一组扮演大山公公。
2、幼儿分角色演唱歌曲。
3、怎样才能让几个人的声音听上去像一个人似的?
小班科学活动教案 篇12
学习目标 喜欢唱歌。知道生病了要吃药。初步了解吃药的安全守则。活动准备
歌曲《医生,谢谢你!》(歌曲及音乐欣赏CD或磁带)。药水、药丸。活动过程 学习领域: 形式:集体
1.播放歌曲《医生,谢谢你!》,与幼儿一起唱歌曲: 2.与幼儿讨论歌曲的内容: 歌曲中唱了什么?
根据幼儿的回答可以给出以下提示性问题引导幼儿思考。肚子疼要怎么办?(看病。)为什么肚子会疼?(自由回答。)生病了,要吃什么才会好?(吃药。)医生怎样帮助我们?(治好我们的疾病。)看完病,你会对医生说什么话?(谢谢。)3.出示药水和药丸,向幼儿提问什么时候要吃药。
4.请幼儿分享吃药的经验,并说出吃药的正确方法,例如生病时才需要吃药、要定时和按医生要求或说明吃药等。5.请幼儿一边唱歌曲,一边做动作表达歌词的内容。活动评价
【小班区角活动教案】推荐阅读:
主题背景下小班区角活动11-22
小班区域活动教案教案11-21
小班亲子美工活动教案05-21
小班亲子音乐活动教案05-23
小班环保教育活动教案07-25
小班阅读区域活动教案07-26
小班艺术活动糖果教案07-26
小班体格锻炼活动教案07-31
小班感知集合活动教案08-15
小班语言领域活动教案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