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点发力打好金融扶贫攻坚战(共10篇)
多点发力打好金融扶贫攻坚战 篇1
XX市“多点发力”打好金融扶贫攻坚战
该市将金融扶贫作为脱贫攻坚主抓手,全力构建上下联动、横向对接的工作格局,推动多方金融资源向扶贫领域聚合。截至2月末,全市扶贫贷款余额139亿元,比2017年初增加125亿元,增长9倍。
“广度”上下功夫。出台《XX市金融扶贫工程实施方案》等文件,整合财政、农业、林业和农村基础设施项目等政策资源,加大对产业扶贫、项目扶贫和建档立卡贫困户发展生产的信贷支持,按“一次授信、分批使用”原则,对省级重点贫困县—定远县核定扶贫再贷款限额2.5亿元,累计用信13次共2.7亿元,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1.38万人次。
“精度”上做文章。推动金融、扶贫、农业和林业等部门开展深度合作,大力支持贫困村发展畜禽、水产、木本油料、苗木花卉等“一村一品”项目建设。对吸纳贫困户就业的经营主体建档授信,在合理需求内按每吸纳1个贫困户劳动力给予10万元以内的贷款累加,推动单户授信2000万元以下贷款纳入“4321”新型政银担合作机制。
“深度”上求突破。建立产业扶贫主体认定机制,在脱贫攻坚信息平台公示208个,将县市区认定和名录公布情况纳入督查考核并通报并有效筛选、对接了一批融资需求。同时,完善动态纠偏机制,针对核查、监测、考核发现的进展偏慢、管理不到位、信贷政策执行偏差的情况,及时采取约谈、通报、书面提示等措施加强引导。“速度”上提实效。坚持定期通报、加强督查考核,积极开展各类专项检查、联合督查,根据脱贫攻坚绩效考核办法,对5个县开展金融扶贫专项考核,推动金融扶贫顺利开展。同时,提高金融扶贫等重点工作在综合评价中的分值权重,并依据评价结果实行“或支持或限制”关联式管理。
多点发力打好金融扶贫攻坚战 篇2
如何把困难群众解救出来,帮助他们生产发展、生活富裕,如何在“致力绿色崛起,建设幸福武宁”、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战略中主动作为,这是武宁处于经济社会发展升级转型期必须深入思考的重大课题,也成为了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日思夜想、殚精竭虑的重要工作。
为破解发展难题,武宁县抢抓列入国家大中型水库移民避险解困试点县之一和江西省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的历史性机遇,乘势而为,着力改善地质灾害区、深山区、库区回水区、生态敏感区等群众生活条件,开展精准扶贫和移民搬迁,让改革成果惠及百姓。
告别深山老百姓安居乐业
近年来,武宁县启动了移民扶贫整体搬迁工作,让困难群众告别世代居住的深山,搬进园区、城区或中心镇,过上城里人的生活。这是一项浩大的惠民工程,是一项创新的举措,也是农民生产生活方式的一次重大变革。
武宁县实施移民扶贫搬迁工程,始终坚持移民搬迁与精准扶贫、避险解困有机结合。
为了掌握全县移民的真实情况和意愿情况,武宁县采取“进村入户,一户一卷”的方法,对全县184个行政村1999个村民小组75195户农户的情况展开了完全调查。
武宁县扶贫和移民办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他们通过走访发现,该县深山区的贫困户居住的大都是泥房,要想脱贫致富,只有尽快地搬出大山,必须尽快改善他们的居住条件。
移民扶贫整体搬迁的核心任务就是“搬得出”。为使这项惠民工程深入人心,该县各乡镇利用各种宣传工具大力宣传。做到移民扶贫整体搬迁《材料汇编》每村一本,移民扶贫整体搬迁《宣传手册》每组一册,宣传单、印发的移民扶贫整体搬迁专刊报纸每户一份。乡村干部深入整体搬迁对象所在村、组(自然村)座谈、上门入户宣传。
该县新宁镇严阳深山区的赖明经在严阳的大山里生活了半辈子,他告诉记者,以前他们家在山头上,医疗、教育不方便不说,田地也种不好,常有野猪出没,全家都靠卖树挣钱,生活条件非常艰苦,没有办法待下去。
根据武宁县扶贫移民搬迁的政策,赖明经一家作为深山区群众,被列为该县工业园区武安锦城安置新区的安置对象。由此赖明经一家将告别过去的深山,搬进生活设施条件更好的工业园区开始新的生活。前不久,赖明经告诉记者,他已经顺利领到了新房钥匙并且已经开始装修新房。
“搬得出”是移民扶贫搬迁的前提,“留得住”是搬迁工作的根本。为此,武宁县出台了移民扶贫整体搬迁的一系列相关规定和政策,农民搬迁后户籍由自己选择,可迁移入城,亦可原地不变;同时确定了农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子女就学、农村低保、惠农政策等均可享受城里的政策;搬迁户原承包土地、山林权利都不变。通过这些政策,确保了群众的利益,让群众吃下定心丸,保证了整体搬迁的顺利推进。此外,该县还对搬迁群众实行“一扶三免一确保”的就业扶持政策,即优先扶持每户5万元以上的小额贴息创业贷款;村民搬迁户子女免费就读县职业中专学校,免费进行创业就业培训,免费职业介绍;确保有就业需求的家庭至少有1个人实现就业,通过一系列政策措施,解决了搬迁移民的后顾之忧,让他们生活有保障。
如今,赖明经不仅把家安在了园区,过上了城里人的生活,而且自己还在园区企业找到了工作,工资收入比过去家里种田强多了。
从赖明经身上,可以看出实施扶贫搬迁移民安置有四大利好:
一是提升了搬迁后群众的幸福指数。以精准扶贫、避险解困为契机,加快移民扶贫搬迁进城入园,进集镇和中心村,过去行路难、生产难、上学难、就医难、娶妻难等一系列难题都已迎刃而解,从根本上改善了移民的生活条件,拓展了发展空间,促进了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特别是进城入园的农民,依托园区、城区的集聚产业,能够更好地实现就业,增加家庭收入。
二是推进了农村土地的有序流转。移民扶贫搬迁后,更加有利于将土地、山林和复垦后的宅基地流转给公司、大户、家庭农场或到合作社入股,发展规模经营。移民在脱离土地、向城镇和二三产业转移的同时,既可获得土地流转收入或分红收益,还能缓解耕地抛荒问题。
三是提高了公共资源的使用效率。移民搬迁后,极大地减少了政府对农村偏远地区水、电、路等公共设施的投入,可以将资金集中投入到城区、园区和重点集镇、中心村的建设上来。
四是保护了搬迁区域的生态环境。移民搬迁后,更加有利于对生态敏感区和饮用水源地的保护;更加有利于逐步恢复植被;更加有利于对农村生活垃圾进行集中无害化处理,更加有利于优化农村生态环境。30000人迁出深山,让约270平方公里山水成为自然生态,对保护生态带来的积极影响显而易见。在伊山河的源头、太平山下的宋溪镇天平村,几次移民后成为一个空无一人的行政村,伊山河也因此成为武宁水质最好的河流。
采访期间,记者走访武宁多处扶贫移民安置点,实地感受到移民搬迁给农民群众带来的新变化。徜徉在规划整齐、配套完善的新型社区,看着那红瓦黄墙、院落相连的新房,摸着那日渐饱满、丰厚的腰包,过去住在深山的老表们如今梦想照进了现实,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打造全国最大生态移民安置小区
走进武宁县武安锦城指挥部办公室,常是人头攒动。70多岁的张绪其大爷在外甥熊里斌的陪同下,填好了“入住登记表”,交清装修、物业费用,领到了新家的钥匙,脸上掩饰不住欢喜。熊里斌也刚昨天拿到了钥匙。
“入住登记表”上显示,已经入住的户主们的原住地大多是宋溪镇天平村、甫田乡太平山村、船滩镇南岳村、石门楼镇河垅村、徐坳村等深山村组。像张绪其、熊里斌这样,武宁县有30000村民正在按计划从深山中迁移出来,落户地就是离县城只有8分钟车程的全省最大的生态扶贫移民安置小区——武安锦城。
为了长远保护深山生态,武宁县出台大优惠政策鼓励深山村民外迁,科学选址近县城、靠工业园以方便转移就业和生活的武安村,于2013年8月启动建设武安锦城。
作为全省最大的生态扶贫移民安置小区,武安锦城规划用地面积900亩,设计建筑面积65.91万平方米,总投资10.89亿元,其中争取上级政策支持和整合资金5.35亿元,全部建成可安置7000多户、3万余人。
整个小区当作一个小城来规划建设,为一河两岸的布局,配套建设了学校、医院、社区服务中心、菜市场、综合商场等各种功能设施,小区环境优美,功能完善,宜居宜业。
为尽快让移民对象迁出生态核心保护区,县委县政府把武安锦城作为生态工程、民生工程列入重点项目调度,成立指挥部,抽调十多名优秀干部服务项目推进,确保小区又快又好建成。
记者一行走进武安锦城小学,校园内外花团锦簇,四面围墙上的标语激荡人心,孩子们响亮的朗读声欢快整齐。据该校教务处王主任介绍,学校教学楼、运动场、各功能室、师生食堂及多媒体等场所、设施全部建成到位,今年秋季顺利开学,共招收1-6年级学生420人,教师30名。学校的标准不亚于城区任何一所小学,可满足2000名小区移民子女上学。
看到了新家园的大好环境,移民急切地准备着早日住进来。在一期11栋二单元301室,第一个开始装修新房的胡著荣高兴的说,“政府建这么好的小区,补贴我们迁出深山,既保护了山里的山水,又改善了我们的生活,我十分满意,也十分感激。”老家在石门楼镇河垅村6组九岭山深处的他,在今年10月就可正式在锦城移民新家生活了。
据了解,为确保群众搬得出、留得住、发展得了,武宁县出台了一系列扶助和保障政策:对拆除原住房并将宅基地用于复耕的农户,每户补助3万-3.5万元;每搬迁一个人,从库区移民资金中补助6千元;符合危房改造条件的每户补助1.5万元。据测算,一般一个5口之家通过整合各种政策可得到补助7.5—8万元。武宁县设置了60-120平方米不等的户型,按均价1200元/平方米成本价对搬迁户进行安置。贫困户选择60平方米的小户型,只需要7.2万元,在拆除原住宅的前提下,基本可以免费入住。
县委县政府还出台了农村事务管理暂行办法、社区事务管理暂行办法以及违规操作责任追究办法等系列文件,以保障整个大搬迁工程公平、公正、阳光操作。另外,对具有劳动能力且有就业需求的搬迁群众进行免费实用技能培训,确保每一个搬迁家庭至少有一人实现就业。
目前,武安锦城安置区一期竣工,通过摇号已有2576户,10024人分房,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562户、1954人;水库移民避险解困1455户、5762人。
多点发力打好金融扶贫攻坚战 篇3
至2015年底,珠海帮扶阳江、茂名两市80个贫困村共落实资金8.25亿元,平均每村约1032万元;建设各类扶贫开发项目55599个;贫困村集体经济收入平均每村10.33万元,是帮扶前的14倍;村民人均纯收入、贫困户人均纯收入分别为12864元和9900元,是帮扶前的2.7倍和3.8倍。贫困村、贫困户生产生活条件显著改善,全部实现脱贫,社会保障水平得到较大提高,村班子带领群众致富奔康的能力显著提升,促进了被帮扶地区经济社会健康稳定发展。
建立健全工作机制,确保责任落实到位
把扶贫工作摆上党委政府重要议事日程,统筹谋划,协调推进。一是认真落实精准扶贫的“一把手”工程。二是建立市领导挂镇督导工作机制。三是建立层层对点帮扶工作机制。
用好政府有形之手,确保帮扶力度到位
坚持政府主导,建立三个统筹扶贫工作机制,统筹全市资源,动员全社会力量,全方位进行帮扶。一是坚持政策引导,统筹帮扶力量。二是坚持项目带动,统筹村集体增收。通过当地政府和驻县扶贫工作组优选项目、集中投资、统一管理、明确产权和收益。由珠海市投入6000万元,参与阳江、茂名5市(区)的自来水厂、农贸市场等5个项目投资,统筹解决贫困村集体经济增收。三是坚持促进就业,统筹技能培训。共培训劳动力约4万人次、转移劳动力约2.4万人。
激活市场无形之手,确保产业与市场对接到位
按照“平台化、产业化、基地化、市场化”的思路,从生产、流通到服务等多个环节构建对接市场的有效渠道,解决贫困地区产业发展难题。
在生产环节,引进农业企业参与投资建设产业基地。三年来,共引导53家企业、1.56亿元社会资金,在阳江、茂名两市建立了36个各类产业基地,带动36699户农户参与基地生产,年人均增收2700多元。
在流通环节,鼓励流通企业对接生产基地。目前,已引导39家企业、8900多万元社会资金参与对口扶贫地区农副产品流通经营。
在市场环节,搭建对口扶贫地区农副产品销售平台。目前,已设立5个销售专区,建立了一个3500平方米的扶贫专业市场,引进被帮扶地区的15家龙头企业进场经营,集中展示展销36个扶贫产业基地的特优农产品,共3500多个系列、10000多个品种。
加强扶贫队伍建设,确保工作落实到位
充分发挥市扶贫办扶贫指挥部职能,切实做好组织、统筹、指导、协调、监督等工作,统筹协调全市力量推进扶贫开发。在全市遴选优秀干部组成驻县扶贫工作组和驻村干部队伍,将扶贫工作触角延伸到每一贫困村、每一贫困户。制定工作组和驻村干部管理办法,对全市扶贫干部实施统一管理、统一培训、统一考核、统一解决待遇问题,确保扶贫干部队伍充满活力,全身心投入工作。定期召开扶贫工作组和驻村干部会议,深入贫困村现场检查、指导,确保精准扶贫工作取得实效。
在推进产业扶贫过程中,我们深深地体会到:用好用活政府与市场“两只手”,妥善处理有为政府、有效市场的关系,是扶贫工作的基础;因地制宜,打造有生命力的扶贫工程,是产业扶贫的关键;找准贫困户、企业和村集体的利益结合点,是项目推进的根本;两地政府密切协同,通力合作,是必不可少的保障。下一步,珠海将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精准扶贫的决策部署,落实好本次会议精神,以更高的热情、更大的力度、更实的举措,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为推进广东区域协调发展、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多点发力打好金融扶贫攻坚战 篇4
冯世民 伍克珍 陈量文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明确提出:“必须以更大的决心、更强的力度、更有效的举措,打好新一轮扶贫开发攻坚战。”近期,围绕如何贯彻落实好这一精神,扎实推进贫困地区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稳定实现扶贫对象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的目标,进行了一些调查和思考,形成粗浅看法,对于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加大工作力度,提升扶贫开发质量和水平,确保如期完成新十年农村扶贫开发纲要目标任务并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现实意义。
一、正确认识扶贫开发面临的新形势
当前扶贫开发步入了历史发展的最佳时期。一是党中央和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扶贫工作。党中央、国务院十分重视贫困地区的发展,始终把不断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胡锦涛总书记在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指出:继续大力推进扶贫开发,巩固扶贫成果,是一项长期的任务;要认真落实扶贫纲要,加大扶贫工作力度,增加扶贫投入,着力改善重点贫困村的生产生活条件,提高扶贫开发成效。省委、省政府始终坚持把解决贫困地区群众的安居温饱问题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来抓,把加快贫困地区群众脱贫致富作为全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重要内容。坚持把扶贫开发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摆到重要位置;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进救济式扶贫向开发式扶贫转变;坚持从治本入手,治穷先治愚;坚持项目进村入户,集中力量抓突破;坚持全社会发动,形成扶贫攻坚的整体合力,团结和带领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解决了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二是扶贫开发取得了巨大成就。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贫困人口减少逐步加快。
2、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继续改善。
3、贫困地区农民收入明显增加。
4、贫困地区整体经济水平有所提高。
5、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三是扶贫开发积累了宝贵经验。
1、全面实施强农惠农政策。
2、较大幅度增加扶贫投入。
3、全力推进重点工作。
4、不断完善工作机制。
5、广泛动员社会参与。
6、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四是扶贫队伍能力水平不断提高。高标准、高质量地完成扶贫开发的各项任务,着力在五个方面工作得到提高。一是坚持认识到位、思想统一。二是坚持振奋精神、奋发有为。三是坚持步调一致、形成合力。四是坚持转变作风、真抓实干。五是坚持廉洁从政、秉公用权。造就了政治坚定,业务精通,清正廉洁,作风优良的扶贫队伍。但是扶贫开发仍然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和考验。一是扶贫对象规模仍然庞大。根据各地统计,建档立卡实际需要扶持的工作对象在14.9万人左右。消除贫困的难度加大。
1、目前的贫困人口主要分布在生产生活条件更差的地区。
2、劳动力素质偏低。
3、贫困农户家计薄弱。而刚刚越过温饱线的低收入家庭如遇到灾害、市场风险和家庭变故时就会返贫,同时贫困群体的弱势地位突出,贫困地区的粮食安全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二是相对贫困问题日益凸现。
1、贫困人口规模仍然较大。
2、致贫返贫因素仍然较大。
3、相对贫困日益突出。
4、在新的发展阶段,贫困的流动性问题需引起关注。
5、人民群众对新阶段的新期盼。三是连片贫困地区发展滞后。全县贫困人口大多集中在高寒山区,尤其是三区、四区、五区的乡镇最为突出。其共同特征为:地处偏远、交通不便、自然条件差、生产手段落后、粮食产量低、生活能源短缺、收入来源单
一、就业机会少、信息闭塞、农民文化素质不高及资源开发困难,脱贫解困艰难等。因此,解决好连片贫困地区的发展是解决全县贫困问题的重要内容。四是片区以外的贫困问题仍然突出。
1、基础设施较差,经济结构单一。
2、农业抗灾能力弱。
3、发展能力较慢。
4、致贫原因复杂。
5、农民素质欠缺。
6、城乡发展差距大。
7、经济文化落后。
二、准确把握扶贫开发呈现的新特点
(一)工作任务发生了新的变化。贫困农民的生存和温饱问题已基本解决,扶贫开发的任务以由过去解决温饱为主转变为稳定解决温饱、尽快实现脱贫致富。一是工作对象由特困人口到低收入贫困人口的变化。随着特困人口温饱问题的基本解决,特困人口已逐步进入低收入贫困人口的范围内,扶贫对象也随之进入以低收入贫困人口为重点对象。二是贫困人口的贫困标准发生了变化。扶贫开发以特困人口为重点,今后扶贫对象以低收入贫困人口为重点,对象转换由此带来数量的变化。按照新阶段国家确定的贫困标准。三是扶贫目标由解决温饱问题到为实现小康创造条件的变化。四是扶贫内容由单纯的经济发展到经济和社会统筹发展的变化。五是扶贫方式由以户为单元到整村推进的变化。
(二)工作思路发生了新的变化。随着两项制度有效衔接工作的深入开展,扶贫开发步入了开发扶贫与生活救助两轮驱动的新阶段。一是在扶持对象上,过去主要瞄准绝对贫困人口,同时关注低收入人口,现在对低收入人口全面实施扶贫政策;二是在制度安排上,过去主要地开发式扶贫,现在全面建立农村低保制度,不断完善以扶老、助残、救孤、济困为重点的社会救助体系,实行开发扶贫和生活救助“两轮驱动”;三是在主要任务上,过去专项扶贫工作范围比较宽泛,随着大扶贫格局的开发有成,现在专项扶贫的主要任务是提高贫困人口综合素质和发展能力,更要强调瞄准贫困户。
(三)工作对象发生了新的变化。过去是1196元以下的贫困人口为扶持对象,而现在是2300元以下有劳动能力的农村贫困人口作为扶贫对象。特别是扶贫对象的分布情况发生了较大变化。我县的贫困县绝大部分是分布在高寒山区的汀坪乡、五团镇、白毛坪乡、丹口镇、兰蓉乡等,基本呈现集中分布的状态。
1、生态脆弱型集中连片贫困乡镇。
2、生存条件待改善型连片贫困乡镇。
(四)工作重点发生了新的变化。中央明确要求,要把集中连片贫困地区作为扶贫开发的主战场。在我县主要集中于高寒山区。一是深入调查研究,全面把握宏观环境对贫困地区、贫困人口的影响。二是适应拉动内需政策,增加扶贫开发投入。三是利用良好金融环境,为贫困地区企业和贫困农户发展提供信贷支持。四是努力增加贫困农户受益的机会。要结合整村推进、移民扶贫、灾后恢复重建和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等项目,优先安排返乡农民工就业。五是以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为基础,坚持开发和保护相互促进,全面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六是实行整体推进和县经济工作六个重点突破相结合,提高扶贫开发的综合效益。
三、扎实推进扶贫开发的新举措
针对当前扶贫开发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特点,必须因时而异,及时调整扶贫思路的对策,统筹扶贫开发全力抓好片区、重点贫困村的基础、产业、劳务、组织和扶贫对象户等帮扶工作,着力解决民生问题,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加强基础建设突出抓好特色产业,提高自我发展能力,形成三位一体大扶贫格局实施,全面完成新十年扶贫纲要确定的目标和任务。
(一)突出重点,举全县之力打好扶贫攻坚战。目前既是扶贫开发工作形势最好的时期,也是对扶贫工作要求高,任务更重的时期。一是认真摸清底数,找准致贫原因。
1、贫困人口规模依然庞大,返贫面临新的压力。
2、发展严重不平衡,连片特困地区的矛盾更加突出。
3、自然灾害威胁严重,防灾抗灾能力不足。
4、收入差距仍在扩大,相对贫困现象凸显。
5、生存环境恶劣,基础设施落后,社会形态特殊,公共服务欠缺,贫困人口比例大。二是全面理清思路,科学制定规划。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完善国家扶贫战略和政策体系,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实现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按照新的扶贫标准,对农村低收入人口全面实施扶贫政策,不断加大投入力度。突出重点、创新机制,充分发挥行业扶贫作用,继续动员社会各界参与扶贫事业,积极开展反贫困领域经验交流。促进扶贫开发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结合,实现贫困地区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协调发展,同时要把缩小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收入差距一并纳入扶贫开发的工作范畴,以便整合政府现有相关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同时,做实新十年扶贫规划。
1、整合各类项目资源,启动新十年整村推进。2加大产业扶贫力度,促进贫困群众增产增收。
3、组织开展扶贫培训,提高贫困农民自我发展能力。
4、做好集中连片综合开发,不断提高扶贫开发水平。
5、做实“两项制度衔接,积极探索扶贫到户。
6、着力构建“大扶贫”工作格局。加快发展内在活力和内生动力,千万百计在产业开发,人才开发,农民增收、基础设施建设得到支持。
7、围绕“两个提高”(提高扶贫标准,提高扶贫开发水平)开展工作,全面完成“七大任务”(整村推进、移民扶贫、雨露计划、产业扶贫、连片开发、保障扶贫、建设扶贫),有效破解了“一个难题”(“一体化”同步推进),实现“两个目标”(解决绝对贫困人口温饱问题、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
8、围绕城步扶贫规划,要千方百计积极争取国家支持、在资金、项目、技术扶贫投入上向国家争取更多的支持。三是出台特殊政策,扶持区域发展。
1、研究制定落实《民族区域自治法》及配套法规政策的保障机制。
2、制定特殊的教育优惠政策。
3、完善扶持支柱产业发展政策。
4、出台提高特困民族县发展资金额度政策。
5、加大民生项目建设和补助标准等。
(二)全面统筹,认真抓好片区以外重点县和面上贫困乡镇的扶贫开发工作。片区以外贫困问题依然不容忽视。一要纳入总体规划。主要在改善生产条件:基本农田建设,水利建设,生态建设、基础设施建设。二要落实扶持政策。
1、落实配套资金减免政策。
2、落实倾斜扶持发展政策。
3、落实帮助培养人才政策。
4、落实财政转移支付特殊扶持政策。三是安排专项资金。主要在整村推进、产业扶贫、劳动力转移培训、特殊困难群体、集中集中连片开发、易地搬迁。
(三)科学部署,以整村推进为平台重点抓好贫困村的扶贫工作。一是加快以“三个确保”为主的整村推进步伐。人口较少民族聚居贫困村要全部安排。财政扶贫资金要继续向“三个确保”贫困村倾斜。二是发展防灾避灾产业。打破贫困地区传统农业,适当加大设施农业的投入比例,同时,扶持贫困地区龙头企业,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提高贫困地区产业化组织程度,三是加大“雨露计划”力度,安排一部分资金用于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和产业发展。解决一些返乡农民工的实际问题。四是积极稳妥地推进移民扶贫。五是开展贫困村综合治理试点。六是突出抓好组织保障,着力提高贫困村发展能力。
(四)扶贫到户,努力提高扶贫项目和扶贫资金的入户率。一是以两项制度有效衔接为载体,通过项目建设进一步加大对扶贫对象户的扶持力度。进一步加大扶贫开发投入力度,推进扶贫开发与农村低保“两项制定衔接,瞄准贫困人口,全面实施扶贫开发政策,继续加强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把促进农村贫困人口增收放在重要位置加大整村推进力度。二是以改善和保障民生为基础,进一步协调相关部门使各强农惠农政策向扶贫对象户倾斜。
1、强化特惠政策,加大公共财政投入力度。
2、实施板块开发,集中解决特殊连片贫困地区落后面貌。
3、突出素质建设,增强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
4、重视产业扶持帮助贫困人口建立稳定收入来源。
5、实行异地开发,帮助贫困群众告别恶劣生存环境。
6、围绕城乡统筹,完善贫困地区社会保障机制。三是以瞄准对象为核心,集中帮助扶贫对象户实施一批短平快的致富项目。结合资源优势及产业发展实际,认真做好农民致富增收的主导产业,加快奶业、菜业、竹木业、养殖业,果蔬种植、苗圊培育、优质稻种植等产业扶持力度,增强产业发展能力。
多点发力打好金融扶贫攻坚战 篇5
【导语】
2018国家公务员面试考试将于1月进行考试,江西中公教育考试会及时公布最新的国考考试信息,便于考生查阅。
在面试学习和答题过程中社会热点问题一直是我们关注的重中之重。而近两年来扶贫问题进入了我们的视线,对于扶贫中存在的问题也引起了我们的重视,那么中公教育专家就来谈一谈扶贫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一、热点背景
在十三五规划中扶贫被提上了重要日程,而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完善脱贫攻坚支撑体系成为了重要的内容,2020年全面消除贫困,全面实现小康社会成为了我们的目标。但是各类登记表、记录表甚多,各种展板、作战图满墙挂,类似这种不重实绩、摆花架子的现象,在基层一些地方还较多地存在着。
二、预测命题
有位驻村第一书记感慨,全村130户贫困户,仅一式四份的信息统计表一项,他就要逐一签字多遍,而且类似的表格今天填了明天又填。时间都花在了开会、填表、写材料等方面,那些本该出现在田间地头的扶贫干部,消失在了群众的视野中。对此,请谈谈你的看法
【核心考点】
在扶贫过程中我们细化工作目标、做好流程管理,往往是必要的。但如果一味追求宣传展示,就容易陷入形式主义的窠臼,挤占大量时间与精力,以致忙而无功,对这种现象如果不加以重视和解决那么扶贫工作一线的基层干部们将会面临更大的挑战和负担。
【参考答案】
即便政策设计良好、制度措施周全,如果不留足挽起袖子干事的时间,就无异于“把时间用在了刀柄上”。对基层干部来说,强化宗旨意识、明确结果导向,立足基层施展才干、求取实效,至为关键。
在有的地方,一边是公务员抱怨工作“白加黑,五加二”,另一边民众却认为他们“一张报纸一杯茶,悠悠闲闲等下班”。
为什么感受如此不一致?因为一些干部看重的是程式上的完成、材料上的工整好看、上级验收的满意,而老百姓看重的是实实在在的变化。
尤其是每逢检查考核,很容易出现偏重形式、简单粗放等问题,以致基层干部疲于应付,忙得“脚都没时间沾泥”类似以方案、材料替代进程、结果的情况,不仅不利于在工作上取得实效,反而会形成掣肘。历史上,纸上谈兵的赵括自认为抱着几卷兵书就能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可现实与理论并不是一回事。
所以这种现象必须得到我们的高度重视。如何让基层干部能够更好的,有更多的时间去服务群众,而不是服务“形式”
一、减少填表报数
进一步完善建档立卡信息系统和统计报表制度。完善建档立卡指标体系,开发业务管理子系统,拓展服务功能,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加强与相关部门数据交换,减少基层重复填表报数。
二、减少检查考评
除必要的督查巡查、考核评估外,不再组织检查考评。严禁多头重复。
三、减少会议活动
各地扶贫部门要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精简和规范会议活动。
四、减少发文数量
凡没有实质内容的文件一律不发,通过会议部署的工作不再另行发文。已发文作出明确部署的工作,半年内不再发文变更工作要求,确需修改完善的要从严控制。
五、规范调查研究
核查群众反映的问题,主要采取暗访形式。各地扶贫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调研工作,增强调研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切忌走过场。
六、严格监督问责
各地扶贫部门要建立健全监督问责机制,采取措施预防和纠正形式主义。集聚有限的时间资源,把精力用在推动改革发展、为百姓解决实际问题上,事业有进展、百姓有获得感,分分秒秒时间都富有质量,自己的生命也才具有品质、深刻隽永。
【中公专家点评】
多点发力打好金融扶贫攻坚战 篇6
模式二:贫困户自贷和非贫困户“1+1”带贫模式(一)贫困户自贷。具体流程为:
1.建档立卡贫困户前往村级金融扶贫服务部填写一式四份的《平舆县扶贫到户小额贷款申请表》;
2.村级金融扶贫服务部经公示无异议后出具意见,报至乡级金融扶贫服务站;
3.乡级金融扶贫服务站经公示无异议后出具意见,意见中需标明该贫困户的信用等级,将一式四份申请表报至县扶贫办派驻县金融扶贫服务中心工作人员;
4.县扶贫办出具意见后转县财政局派驻县金融扶贫服务中心工作人员;
5.县财政局出具意见后转县金融办派驻县金融扶贫服务中心工作人员;
6.县金融办派驻县金融扶贫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将信用等级A级(含)以上的贫困户申请表转人行核查,人行核查通过且公示无异议后交办相关合作银行。其他贫困户的申请直接交办相关合作银行;
7.银行受理审核并出具意见;
8.银行与借款主体签署借款合同,为借款主体发放贷款。
(二)非贫困户“1+1”带贫模式。
该模式由非贫困户申请贷款,政府提供贴息不提供担保。贷款利率按人民银行同期贷款基准利率执行,县财政按人民银行同期贷款基准利率贴息。
具体流程为:
1.非贫困户与建档立卡贫困户共同前往村级金融扶贫服务部填写经扶贫办审定的带贫协议和《平舆县扶贫到户小额贷款申请表》各一 式五份,并保证贫困户年受益不低于3000元;
2.村级金融扶贫服务部出具意见后,将带贫协议和《平舆县扶贫到户小额贷款申请表》各一式五份报至乡级金融扶贫服务站;
3.乡级金融扶贫服务站出具意见后,将带贫协议和《平舆县扶贫到户小额贷款申请表》各一式五份报县扶贫办派驻县金融扶贫服务中心工作人员;
4.县扶贫办出具意见后转县金融办派驻县金融扶贫服务中心工作人员;
5.县金融办派驻县金融扶贫服务中心工作人员交办相关合作银行;
6.银行受理审核并出具意见;
7.银行与借款主体签署借款合同,为借款主体发放贷款。
模式三:“四方联动”企业带贫模式
针对带动贫困户的企业(不含房地产行业)、个体工商户、农业合作社等采取“四方联动”模式,即“政府+银行+企业+贫困户”模式。该模式不设风险补偿金,政府提供贴息不提供担保。贷款利率按人民银行同期贷款基准利率执行,县财政按人民银行同期贷款基准利率进行贴息。
具体流程为:
1.带贫企业前往乡级金融扶贫服务部填写一式两份的《平舆县金融扶贫带贫企业贷款审批表(四方联动、五方联动专用表)》中的申请书、承诺书,审批表按A4标准双面印制;
2.乡级金融扶贫服务站经公示无异议后出具意见,报至县金融扶贫服务中心一份,乡级金融扶贫服务站存档一份;
3.县金融扶贫服务中心转交银行。
4.银行审核通过后,带贫企业与贫困户签订经县扶贫办审定的带贫协议,按每申请5万元贷款需带动1户贫困户的标准确定,并确保每户年受益不低于3000元; 5.带贫协议签订核实后,银行与企业签订贷款合同并发放贷款。模式四:“五方联动”企业带贫模式
针对我县带动贫困户的主导产业、重点龙头企业,采取“五方联动”模式,即“政府+银行+县担保机构+企业+贫困户”模式。经县专题会议研究讨论通过后,县担保机构为企业提供担保,银行按程序进行审核并发放贷款,县担保机构和银行按照80%、20%比例承担风险。贷款利率按人民银行同期贷款基准利率执行,县财政按人民银行同期贷款基准利率进行贴息。
凡与贫困户签订经县扶贫办认可的带贫协议的重点企业,按每获得5万元贷款需带动1户贫困户的标准确定带贫户数,并确保每户年受益不低于3000元。
具体流程为:
1.带贫企业前往乡级金融扶贫服务部填写一式两份的《平舆县金融扶贫带贫企业贷款审批表(四方联动、五方联动专用表)》中的申请书、承诺书,审批表按A4标准双面印制;
2.乡级金融扶贫服务站出具意见后报至县金融扶贫服务中心一份,乡级金融扶贫服务站存档一份;
3.县金融扶贫服务中心会同相关单位提交县专题会议研究; 4.经县专题会议研究讨论通过后,县金融扶贫服务中心转交银行; 5.银行审核通过后,带贫企业与贫困户签订经县扶贫办审定的带贫协议,按每申请5万元贷款需带动1户贫困户的标准确定,并确保每户年受益不低于3000元,县担保机构与企业签订担保协议为企业提供担保;
全力打好职业教育攻坚战 篇7
张长云
实施职教攻坚是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将巨大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整体提升综合国力的重要途径。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南江县作为全国扶贫开发重点县、全国地震重灾县、时代先锋王瑛生前工作县、全国工商联县域经济试点县,正处于黄金机遇期和发展转型期,需要更多的实用人才和智力资源参与到加快南江发展的伟大实践中。所以必须在职业教育品牌、规模和实力上实现突破,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为打好老区扶贫攻坚战和发展翻身仗提供强大的人才智力支持。
一、强化质量意识,在做响品牌上攻坚
质量是教育事业的生命所在。要实现职业教育加快发展,就必须打造具有南江特色、符合市场需求的职教品牌,进一步巩固和提升南江职业教育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一)汇聚名牌师资。教育兴衰成败,取决于师资优劣强弱。通过在现有职教师资队伍中培训提高、在全县教师中筛选骨干、到高等院校引进优秀毕业生、面向社会聘请专业技术人员等方式,切实加强“双师型”队伍建设,努力打造一支“爱岗敬业、业务精湛、特长突出、视野开阔”的职教师资队伍。建立教师到企业和农村实践的长效机制,提高指导学生实践操作的水平,切实增强职业教育的实用性和针对性。
(二)开办名牌专业。优势专业是职业教育的内在潜力。牢固树立“社会需要什么专业就设置什么专业,市场需要什么人才就培养什么人才”的办学理念,以开放的思维、发展的眼光,立足全省、全国需求,根据本校已形成的传统优势专业,不断开设精品专业、精品课程、精品教材。瞄准本地需求,结合南江优势产业和发展趋势,积极开办特色专业,增强职业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实用性。
(三)创建名牌学校。应打破常规、大胆试验,深入探索符合南江实际的职教发展之路,着力打造南江职业教育名牌学校。紧紧抓住国家教育部与四川省共建“国家职业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的机遇,全力争取国家支持南江职业教育发展,不断强化全县职业教育基础能力。迅速启动示范性职业中学创建工作,不断提高职业中学的综合实力,每一个职业教育工作者要以跳起摸高的勇气,进一步加大品牌创建力度,确保完成既定的创建目标。
二、强化竞争意识,在做大规模上攻坚
办学规模是一所学校核心竞争力的最直接体现,做大职业教育规模是实现职教攻坚目标的重要内容。教育主管部门和各职业中学应千方百计突破现有办学规模,努力促进职业教育规模化发展。
(一)通过灾后重建扩大规模。通过实施教育灾后重建,我县办学条件和硬件设施得到极大改善,为扩大职业教育规模奠定了坚实基础。各业主单位和施工企业务必采取“工期倒排、挂图作战、悬奖攻关”的办法,集中精力、重点突破、强力推进,确保9月开学时所有灾后重建项目基本投入使用。应切实加强质量监管,严把资金使用关口,把学校建成最安全的地方。
(二)通过整合资源扩大规模。整合资源是提高职业教育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坚持“公”与“民”、“大”与“小”、“老”与“新”的整合,积极整合公办、民办职业教育资源,组建职业教育集团,实现职业教育集团化、规模化发展,积极构建多领域、广覆盖、立体化的大职教体系。坚持将部门主导的职业培训项目纳入职业教育发展总体规划,以职业中学为平台,建设职业培训基地,实现培训项目与资源建设一体化。
(三)通过调整结构扩大规模。优化结构是职业教育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严格实行中职生送培任务目标管理制度,严格考核,逗硬奖惩,让更多学生进入职业中学学习,确保到2012年中等职业学校与普通高中学校在校学生比例达到7:3。逐步剥离职业中学义务教育,不断优化资源结构,集中力量发展职业教育,力争到2012年实现高级职业中学目标。
三、强化创新意识,在做强实力上攻坚
提升职业教育实力,是职业教育发展的永恒主题。教育主管部门和各职业中学应进一步强化创新意识,找准发展关键,采取有力措施,努力做大做强职业教育实力。
(一)进一步深化改革。深化改革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客观要求。进一步健全“政府统筹、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管理体制,加强协调配合,形成工作合力。
继续深化职业教育办学体制改革,不断创新“校企一体、教产联合”的办学模式,逐步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多元办学格局。大力推行校企合作、工学交替、顶岗实习的职业教育培养模式,积极扩大“订单教育”规模,确保职业教育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
(二)进一步增大投入。资金投入是职业教育发展的根本保证。发改、财政、教育等相关单位应积极争取上级政策和资金支持。县财政应逐年增加职教专项经费预算,对职业教育发展所需资金要优先保障、优先安排。探索多元投入机制,积极引导企业和民间资金注入职业教育,多渠道推动职业教育发展。
(三)进一步强化管理。加强管理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关键所在。县职业教育攻坚工作领导小组应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及时研究和协调解决相关问题。教育局应切实肩负起统筹协调和督导评估工作,着力加强对职业学校的监督和管理。各职业中学应进一步完善校长负责制、绩效分配制、教师聘任制、校务公开制等管理制度,切实加强学校管理,不断增强学校活力。
多点发力打好金融扶贫攻坚战 篇8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重大原则,描绘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蓝图、新愿景。深入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同志系列讲话精神,是文化系统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文化系统要把《决定》关于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的部署要求逐项转化为工作方案,打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攻坚战,为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宏伟目标作出应有贡献。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化实力和竞争力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标志。《决定》提出了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新思想、新论断、新举措,是我们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科学指南,必将有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文化体制改革的战略地位进一步凸显。《决定》强调必须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强调全面深化改革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部署,不是某个领域某个方面的单项改革,而是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以及党的建设等的全方位改革。只有各方面改革协同推进、相辅相成,才能放大改革的效应。文化体制改革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与经济、政治、社会、生态文明等领域深化改革紧密联系、相互作用的。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文化体制改革由点到面、逐步推开,取得了重大突破和阶段性成果,初步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了广大文化工作者和社会各方面投身文化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但也应看到,随着国际国内形势深刻变化、现代信息科技迅猛发展和对外开放不断扩大,新老问题相互交织,国际国内因素互相影响,需要解决的问题异常艰巨繁重。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以更大的决心和智慧,冲破制约文化改革发展的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释放全民族的文化创造活力,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
文化体制改革的战略目标进一步明确。《决定》明确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即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各领域深化改革的具体目标和各项重大改革措施都要聚焦于此,建立健全完备的文化管理制度和文化生产经营机制、提高文化治理能力也是其中应有之义。我们党和国家在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管理体制机制,为文化改革发展提供了坚强保障。我们应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生产经营机制,建立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深入领会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的精神实质
呼伦贝尔人事考试信息网:http://hlbe.offcn.com/
[键入文字]
《决定》把过去文化体制改革的成功经验提升为理论政策,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对文化改革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我们要深入领会《决定》关于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的精神实质,以此指导今后一个时期的文化改革发展。
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文化体制改革越是向广度和深度推进,越需要牢牢把握正确方向。《决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这就要求我们在发展文化事业、振兴文化产业的同时,准确把握文化的意识形态属性和产业属性,妥善处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努力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文化体制改革不是甩包袱,而是充分释放社会活力,创新体制和机制。文化体制改革不论怎么改,都要遵循一个基本原则,这就是:导向不能变,阵地不能丢。导向不能变,就是要坚定不移地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方向,既不能走老路也不能走邪路;阵地不能丢,就是无论公益性文化事业还是经营性文化产业,都要充分发挥自身的活力,成为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优秀传统文化的主力军。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是中央对新时期文化建设的新要求,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和执政为民理念在文化领域的具体体现,也是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必然要求。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贯穿于文化工作的方方面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就是要把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作为各级文化管理部门的第一责任,突出解决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完善、不均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突出解决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与人民的实际需求脱节的问题,努力做到公共资源配置的公平化、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提供的有效化和参与主体的多元化。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就是要更加注重保障公平竞争、加强市场监管、维护市场秩序,构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文化市场体系,让市场主体充分释放活力,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多样化文化需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就是要牢固树立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和建设主体的观念,把人民是否满意作为衡量文化工作的重要尺度,把群众评价、专家评价和市场检验统一起来,形成科学的文化产品评价体系,真正做到文化建设依靠人民、为了人民,文化成果由人民共享。
进一步明确文化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和重点任务。随着文化体制改革阶段性任务完成,当前文化改革发展正处在承前启后的关键阶段。经过近年来的文化体制改革,我国文化事业整体规模、整体实力明显提升,但文化产品的内容品质还需要进一步提升,文化发展方式还需要进一步转变,如何解决好资源整合、结构优化、科技含量提升等问题突出地摆到了我们面前。到2020年实现文化体制改革取得决定性成果、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关键在于这几年改什么、怎么改。《决定》提出以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为中心环节,明确了完呼伦贝尔人事考试信息网:http://hlbe.offcn.com/
[键入文字]
善文化管理体制、建立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高文化开放水平4项重点任务,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对文化体制改革的战略思考和科学谋划,体现了我国文化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和时代要求,为我们在新的起点上加快文化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
进一步推动文化制度创新。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必须在完善制度上下功夫。当前,文化改革发展面临许多新情况、新变化、新问题和新挑战,深层次矛盾日益凸显,不仅有思想倾向上的问题,也有新旧体制过渡和交叉带来的政策、机制上的问题,还有人们观念转变与现实生活不同步的问题,仅靠传统思想方法、工作方式和管理手段解决不了问题。这就需要我们不断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不断创新思维、创新方法。《决定》提出了既符合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规律、又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一系列制度设计,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如明确提出建立党委和政府监管国有文化资产的管理机构,实行管人管事管资产管导向相统一,探索建立主管主办制度与现代企业出资人制度有机衔接的工作机制;针对公共文化服务资源分散、效率不高、标准不一等问题,明确提出建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协调机制,统筹服务设施网络建设,推动公共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科技馆等组建理事会,培育文化非营利组织等制度设计;针对互联网和新媒体快速发展的新形势,明确提出健全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体制机制,健全基础管理、内容管理、行业管理以及网络违法犯罪防范和打击等工作联动机制,有效破解制约文化改革发展的一系列难题。
把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当前,文化体制改革到了一个新的重要阶段。文化系统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结合实际,全面推进文化各领域各方面的改革发展。
着力完善文化管理体制。按照政企分开、政事分开原则,推动文化行政部门由办文化向管文化转变,与所属文化企事业单位进一步理顺关系,强化政府的政策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减少审批,放宽限制,向市场、社会放权,减少政府对微观事务的干预。加快推进文化立法,推进公共图书馆法、博物馆条例的立法进程和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文化产业振兴法的立法调研。研究探索党委和政府监管国有文化资产、实现管人管事管资产管导向相结合的具体方式。
建立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加快培育合格文化市场主体,推动已转制的文化企业加快公司制、股份制改造,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推动资源整合和战略性重组,支持骨干文化企业做大做强。巩固拓展国有文艺院团体制改革成果,贯彻落实9部门《关于支持转企改制国有文艺院团改革发展的指导意见》,加大转企院团扶持政策的落实力度。规范文化市场秩序,改进网吧、游戏、娱乐、演出、艺术品等市场监管,加强文化市场诚信建设。理顺综合执法管理体制,变“多头管理”为“统一指挥、统一协调”。推动文化产业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继续推进特色文化产业发展工程,加快发展数字文化产业,促进文化与旅游等产业融合发展,拓展文化与科技融合的深度和广度,实施文化与科技融合工程、国家文化创新工程,促进动呼伦贝尔人事考试信息网:http://hlbe.offcn.com/
[键入文字]
漫产业转型提质。制定和实施文化产业创业创意人才扶持计划、成长型文化小微企业扶持计划、重要文化设施经营管理人才培养计划。以中国义乌文化产品交易博览会转型升级为重点,带动提升各类文化展会的市场化、专业化、国际化水平。培育和发展行业协会、中介组织,健全文化产品评价体系。
积极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立公共文化服务统筹协调机制,推动建设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实现资源整合、共建共享。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制订公共文化权益保障标准、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内容供给标准,推动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等文化惠民项目与群众文化需求有效对接。研究制定公共文化服务城乡一体化的相关政策,增加对中西部地区、少数民族地区、边疆地区、革命老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和文化惠民工程的专项补助,促进公共文化资源在区域和城乡之间合理配置。分类推进文化事业单位改革,明确不同文化事业单位功能定位,建立法人治理结构,完善绩效考核机制。推动公共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等组建理事会,吸纳有关方面代表、专业人士、各界群众参与管理。引入竞争机制,鼓励社会力量、社会资本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培育文化非营利组织,推动文化志愿服务工作制度化、常态化。
努力提高文化对外开放水平。坚持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相结合的方针,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统筹推进文化交流、文化传播、文化贸易,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精心组织实施国家文化年(节)、“欢乐春节”等品牌活动。鼓励社会组织、中资机构等参与海外文化中心建设,力争到2020年海外中国文化中心达到50个。建设中国当代作品翻译工程申报平台、世界汉学家翻译家资源库与工作平台,实施中国当代作品海外推广计划,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国际传播。大力促进对外文化贸易发展,搞好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建设和管理工作。完善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指导目录,鼓励和发展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优秀文化企业。积极吸收借鉴国外一切优秀文化成果,同时保护和维护好民族文化,弘扬先进文化,鼓励健康文化,提倡高雅文化,发展通俗文化,确保意识形态安全和国家文化安全。
陕西打好五大攻坚战心得体会 篇9
三大攻坚战的经济意义
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后,各级党委政府紧紧扭住这个目标一茬接着一茬干、一棒接着一棒跑,特别是党的十八大后这五年取得了一个又一个阶段性胜利。党的十九大作出新的战略部署后,实现这个奋斗目标已经到了需要一鼓作气向终点冲刺的关键时刻。在这样的攻坚决胜期,只有攻下最难的堡垒、啃下最硬的骨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才能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应当清醒认识到,如果经济运行中风险隐患丛生,甚至出现重大社会经济风险,全面小康就没有了应有的保障;如果仍有大量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之下,就是不全面、不均衡的小康;如果在发展过程中环境遭到破坏和污染,全面小康社会也就失去了其本来的意义。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目标各有侧重,但内涵紧密相连,有机统一于推进高质量发展、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
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让经济发展更稳健。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必然遇到这样那样的风险和考验。在我们面临的各类风险中,当前金融风险尤为突出。比如影子银行、房地产泡沫、国有企业高杠杆、地方政府债务等金融风险都不可小视,如果没有相应的防范和化解措施,就有可能发生系统性、颠覆性危机,直接威胁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为此,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为实体经济服务是金融的天职,是金融的宗旨,也是防范金融风险的根本举措。金融的发展史,就是不断改进和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能力的过程。防范金融风险、维护金融安全的根本目的,就是为实体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金融环境。总体看,我国金融形势是好的,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金融领域尚处在风险易发高发期,在国内外多重因素压力下,风险点多面广,而且呈现隐蔽性、复杂性、传染性等特点,结构失衡问题比较突出,我们既要防止“黑天鹅”事件,也要防止“灰犀牛”风险。打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是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跨越的重大关口。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形成金融和实体经济、金融和房地产、金融体系内部的良性循环,才能为发展迈向更高质量提供更强保障和支撑。
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让经济发展更均衡更充分。贫困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集中体现,消除贫困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和标志性指标。我们到时候不能一边宣布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另一边还有几千万人口的生活水平处在扶贫标准线以下,这既影响人民群众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满意度,也影响国际社会对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认可度。瞄准特定贫困群众精准帮扶,向深度贫困地区聚焦发力,激发贫困人口脱贫内生动力,不仅能促进区域经济“造血微环境”的修复与形成,也有利于社会大环境的稳定与和谐。党的十八大以来,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取得举世瞩目的成绩,不仅对世界减贫作出巨大贡献,也为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全国农村减贫规模年均超过1300万人,全国农村贫困发生率由的10.2%下降至的3.1%。但必须看到,我国脱贫攻坚任务仍然十分艰巨,20末全国尚有贫困人口3046万,仍然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个短板。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将会带来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重大调整,对于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提升劳动力素质、促进经济结构转型、推动实现平衡而充分的发展等都具有深远意义。
镇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实施方案 篇10
为全面贯彻落实省、徐州市和新沂市关于全面打好2019年污染防治攻坚战工作要求,进一步改善环境质量,消除环境历史遗留问题,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根据徐州市委、市政府与我市签订的《2019年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目标责任书》以及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关于成立新沂市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指挥部的通知》(新委办发〔2018〕102号),结合《新沂市“两减六治三提升“专项行动实施方案》(新政发〔2018〕8号)与《新沂市2019年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实施方案》,特制定窑湾镇实施方案。
二、工作目标
2019年,全镇确保不发生较大以上突发环境事件。pm2.5年均浓度、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完成徐州市下达任务。地表水国考断面、省考断面水质达到或好于il类水体比例达到50%以上,消除省考以上劣v类断面,地表水功能区达标率完成徐州市下达任务,建成区黑臭水体基本消除,地下水质量保持稳定,土壤环境质量达到省考核要求。
三、工作任务
(一)大气污染治理
1、加强扬尘污染治理。严控工地扬尘,严格开工审批制度,落实建设和施工单位扬尘污染防治责任,实施全过程“绿色施工”。严控道路扬尘,加强渣土运输车辆管理,采取密闭措施,严格执行冲洗等规定,严禁带泥上路,杜绝撒漏现象发生;
加强道路保洁,推行高效清洁的道路清扫与清洗作业方式,道路无明显可见积尘。(责任单位:城建口、相关村)
2、加强工业污染治理。对全镇大气重污染企业实施治理提高工程,使其污染物排放达到重点地区特别排放限值。年内完成辖区内行业综合整治工程。(责任单位:工业口、相关村)
3、严格控制面源污染。
(1)扎实开展秸秆禁烧工作,加大秸秆综合利用力度,确保实现夏秋两季“零火点”目标任务。禁止露天焚烧荒草、落叶及生活垃圾。2019年,全镇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4%以上。(责任单位:农口、各村)
(2)加强板材加工等工业企业vocs综合治理工作。(责任单位:工业口、相关村)
(3)制定烟花爆竹燃放控制方案,落实烟花爆竹禁限放要求。(责任单位:安监办、城管中队、相关村)
(4)制定餐饮服务业布局规划,合理布设、调整餐饮经营点,非商用建筑内禁止建设排放油烟的餐饮经营项目。开展餐饮行业燃煤、油烟污染专项治理,重点整治学校、街道、居民住宅集中区等环境敏感区的餐饮企业,引导企业安装油烟净化设施,做好餐饮企业油烟污染防控,取缔占道烧烤。(责任单位:城管中队、食安办、相关村)。
(5)加大对全镇板材加工企业、洗浴中心等使用锅炉单位的管控力度。开展生物质锅炉整治,对生物质专用锅炉并配套高效除尘设施的,建立台账并保留一年以上,其中10蒸吨/小时以上生物质专用锅炉应当安装烟气在线监测,并与生态环境部门联网;
其他生物质锅炉开展停产整治,并在2019年9月底前完成。严禁生物质锅炉掺烧煤炭等高污染燃料。(责任单位:镇“263”办、相关村)
(6)完成新沂市宏通航运有限责任公司窑湾码头分公司、新沂市顺通港务有限公司、新沂市二湾港务有限公司3家码头堆场扬尘治理工作,并完成扬尘在线监测仪器安装。(责任单位:镇“263”办、相关村)
(7)完成辖区内非法码头清理。(责任单位:城建口)
(二)水污染治理
1、全面落实“河长制”。按照“一河一策”方案,落实河长巡河制。全面进行封堵截污,加强水系沟通和生态补水,拆除违建,清除沿岸垃圾和养殖,做到岸边整洁、无垃圾,水面无漂浮物,加快实施河流治污工程,确保达标。(责任单位:农口、相关村)
2.加强水源保护。严格控制地下水开采,全面推进未经批准或公共供水管网覆盖范围内自备机井整治工作。利用现有沟、渠、塘等基础设施,配置水生植物群落、格栅和透水坝,建设生态沟渠、污水净化塘、地表径流集蓄池等设施,净化农田排水及地表径流。完成辖区中运河段、老沂河段网箱(围栏)拆除任务,完成骆马湖退渔还湖任务。配合做好骆马湖窑湾饮用水水源保护。推进饮用水水源规范化建设,配合做好保护区内问题整改工作。(责任单位:农口、相关村)
3、提升污水处理能力。制定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计划,加强镇污水支管网建设,提高污水收集率,镇污水处理厂进出水符合要求且能正常运行。加快推进工业集聚区内企业接管。2019年,行政村生活污水治理覆盖率达到40%以上,管护长效机制有效运行。(责任单位:城建口、工业口、相关村)
4、开展农业面源污染整治。
(1)控制秸秆还田污染水体。加大秸秆资源化利用渠道研究,合理规划设置秸秆资源化利用收储场,杜绝秸秆抛沟入河现象。(责任单位:农口、各村)
(2)严格控制河道养殖污染。加大河道水产养殖清理力度,完成网箱(围栏)拆除任务,设立禁养标志,严禁从事水产养殖活动。(责任单位:农口、相关村)
(3)强化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粪污综合利用和污染治理。督促各村加快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积极推进生态健康养殖场建设。全面完成禁养区内畜禽养殖场关闭搬迁工作,落实“种养结合、以地定畜”的要求,加强粪污还田。新改扩建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小区)实施雨污分流、粪便污水资源化利用。2019年,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83%以上,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配率达到95%,畜禽规模养殖场治理率80%。(责任单位:农口、相关村)
5、配合做好依法强制报废超年限船舶工作,2019年投入使用的船舶要执行新标准。(责任单位:城建口、安监办)
6、做好船舶、港口、码头污染防治工作。
推进实施内河港口码头和船舶污染物接收、转移、处置设施建设方案,实施防治船舶及其有关作业活动污染水域环境应急能力建设规划,落实船舶污染物接收、转运、处置联合监管和联单制度,增强港口码头污染防治能力。(责任单位:镇“263”办)
(三)土壤、固废、生活垃圾污染治理
1、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调查。配合完成农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对工业企业用地实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严格管控土壤环境风险,落实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规划。(责任单位:工业口、国土所、相关村)
2、保护和提升耕地土壤质量。加强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确保永久基本农田面积不减少、土壤环境质量不下降。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强土壤污染监管,推行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少耕免耕、粮豆轮作、农膜减量与回收利用等措施,鼓励发展绿色优质农产品。开展化肥、农药使用零增长行动,加强农药包装废弃物、废弃农膜和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开展乡镇农药包装废弃物试点,避免过度施肥、滥用农药等造成土壤环境质量下降。2019年全镇废旧农膜回收率达80%以上。(责任单位:城建口、农口、国土所、相关村)
3、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深入开展农村公共区域环境综合整治,全面清理私搭乱建、乱堆乱放,清理废弃圈舍、厕所,清理河塘沟渠内杂物和漂浮物,以创建省级卫生村、绿美乡村为契机,做好村庄绿化、美化、亮化工作。(责任单位:农口、各村)
4、完善垃圾收运体系建设。全面清理积存垃圾,配齐、配强保洁人员和设施设备,加强管理,完善制度,建立长效机制,做到公共区域无积存垃圾、生活垃圾日产日清。(责任单位:城建口、各村)
(四)生态环境保护
1、开展生态文明镇建设规划。组织实施生态文明镇建设规划,做好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镇创建工作。(责任单位:村建中心、相关村)
2、落实生态红线刚性保护。加强辖区范围内的生态红线管控力度,严厉打击破坏生态、污染环境行为,做好2019省级生态红线区域监督管理考核准备工作。(责任单位:镇“263”办、相关村)
3、完成生态红线范围内违法建设项目拆除任务。(责任单位:城建口、农口、相关村)
(五)环境风险防范与执法
1、完成环境问题清单项目整治。按照市环保局下发的环境问题清单,认真研究制定方案,明确责任和时限,做好环境隐患排查与化解工作,实施动态管理。(责任单位:镇“263”办、相关村)
2、深入推进网格化环境监管。落实网格化环境监管工作制度,4月底前制定工作方案,5月底前人员到位,6月份开展常态化监管工作。确保网格运行高效顺畅,真正发挥作用。(责任单位:镇“263”办、各村)
3、加快实施“散乱污”综合整治。4月底之前,完成“散乱污”企业综合整治工作并形成长效监管机制。(责任单位:城建口、工业口、各村)
4、认真开展环境信访案件处理。依法及时解决群众合理环境诉求,压减赴京到省上访和重信重访信访量,防止因信访调处、综治和维稳不力,导致发生重大群体性事件。(责任单位:综治办、各村)
(六)环保专项工作
1、全面完成省环保督察整改任务。根据省环保督查反馈意见整改措施清单,完成涉及事项整改任务。
2、对中央、省环保督察交办环境信访问题开展“回头看”,按公开承诺确保整改措施落实到位。
3、全面落实市大气办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
4、组织实施“263”专项行动,完成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
5、做好2013-2017覆盖拉网式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试点涉及的村污水管网管护和设施正常运转工作。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各村、各单位、各企业要严格按照《实施方案》要求,细化分解目标,量化分解指标,严格落实环境保护责任,确保工作顺利完成。
(二)广泛宣传,营造氛围。宣传部门要通过各种渠道广泛宣传污染防治攻坚战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引导公众参与,营造强大的舆论氛围,推动污染整治工作顺利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