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蝈蝈和蛐蛐》的教学反思

2024-10-14

《蝈蝈和蛐蛐》的教学反思(通用10篇)

《蝈蝈和蛐蛐》的教学反思 篇1

《蝈蝈和蛐蛐》是音乐五年级下册第六课中的一首歌曲,整首歌以诙谐拟人的手法,讽刺了爱“吹牛”的“蝈蝈”和“蛐蛐”,它俩相互吹捧、要踏踏实实、做个诚实的人。在教授歌曲时,我以两幅图片(蝈蝈和蛐蛐)导入新课,在欣赏中让学生猜这是大自然中哪两位朋友,孩子在思考交流中认识了这是昆虫蝈蝈和蛐蛐。通过欣赏图片激发了学生探索学习的兴趣。接着我以图中蝈蝈和蛐蛐的对话引入学唱歌曲《蝈蝈和蛐蛐》,通过聆听孩子们能很快的辨别歌曲的情绪变化和歌曲风格,并能进行划分歌曲乐段以不同情绪进行分唱,在孩子们完整演唱时,我用分角色演唱的方法让学生表演唱,孩子们在表演中提高了学唱的兴趣,并培养了学生模仿表演的能力。

在这节课中还存在些不足,如:对于高年级的学生,对京剧的认识不广,兴趣不高,在今后应让孩子多接触有关京剧的东西。提高学生对京剧的兴趣,教学中的困惑:高年级孩子们的表现欲有所下降,如何提高孩子们对表现欲望呢?

《蝈蝈和蛐蛐》的教学反思 篇2

1.教材分析

(1)学习内容概要

《蚂蚁和蝈蝈》是苏教版第二册中的一篇童话故事。课文中既有蚂蚁和蝈蝈之间的对比,也有蝈蝈自身前后情况的对比,说明了只有勤劳的人才能拥有幸福的生活。

一年级学生已有了一定的阅读基础,绝大部分学生能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课文图文并茂,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能力是本课的重点。

(2)教材处理安排

《蚂蚁和蝈蝈》教学课时分为两课时。本文阐述的是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与反思。微课程教学法把单位课时教学活动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课前自主学习阶段。学生根据任务单上的达成目标,自主观看微视频,并完成学习任务。

第二阶段:课堂自主学习阶段。学生主要通过自学检测、协作创作、展示活动,会用“有的……有的……个个……”写话,会正确使用表示动作的词。教师结合创设情境进行语言实践活动,给学生搭建一个综合性学习实践的“支架”,让他们通过自主学习、协作探究、参与活动等形式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能力。

2.设计自主学习任务单

(1)学习指南

学习指南包括达成目标、学习方法建议和课堂学习形式预告,旨在让学生明确达成目标,知道学习方法,知晓第二阶段课堂学习的大致情况。其中,最关键的是提炼达成目标。

本课的达成目标是学习过程目标管理的主旨。达成目标的发掘必须依据课标,从教学实际出发,这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升语文素养,培养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

(2)学习任务

学习任务是任务单的主体部分,以任务引领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向,与达成目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在设计学习任务时,教师要把教学重难点与微视频和任务融为一体,以任务促进学生主动思考,大胆探究,从而使其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维启迪。

(3)困惑与建议

这是一个反馈信息的栏目,学生可以把自主学习中的困惑与建议写下来,为教师调整教学策略提供依据。

3.录制微视频

(1)任务分析

教师设计任务单,是设计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案;教师制作微视频,是制作帮助学生完成任务单上任务的学件。

微视频的设计要以达成目标和学习任务为依据,为学生课前自主学习提供支架。学生观看微视频,并完成自主学习任务单,也是形成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能力的体现。

(2)微视频内容

本节课把动词的认知和课文的朗读做成微视频。

由于一年级学生独立完成任务的能力较弱,很多环节需要家长的密切配合,所以我在微视频中先设计了一个“招手”的动作,用来激发学生与家长共同参与学习的兴趣,再进行动词的讲解,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

学生会主动和家长一起完成任务,然后跟读课文,完全按照自己的认知程度来独立学习。生动的画面、真实的语言,会让学生在“润物细无声”中学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设计课堂检测和课堂协作创作任务

(1)设计课堂检测

检测的目的在于:首先,让学生体验学习成就感;其次,检测自主学习成果。课堂检测是学生最期待的环节,因为学生在这一环节,能够进一步体验学习成就感,为迎接进阶探究的挑战打下良好的心理基础。

(2)设计课堂协作创作作业

协作创作环节,全面提升了课堂的有效互动。教师由内容的呈现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教练,回答每个需要帮助的学生的问题,参与小组学习,与学生一起解决共性问题。本节课协作创作的作业是让学生找找蚂蚁还会用哪些办法搬粮食,然后小组分工练习读一读、演一演。这不仅能延伸微视频中关于动词的知识点,还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课堂教学过程与反思

第一环节:自学检测

课初,对课前自主学习任务单和微视频的内容进行检测。检测的任务一是给要求认识的字和会写的字注音。这看似简单的任务,对一年级的学生来说还是有难度的,但他们很乐于接受课前自学检测的挑战。

检测后,学生们最期待做“小老师”,因为那样可以进行小组批改订正。学生们通过合作批改订正,大大提高了识字写字的正确率。任务完成后,我用笑脸奖励给学生,既培养了他们的竞争意识,又调动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检测的任务二是朗读课文。学生在课前自主学习时,带着任务听,主动模仿微视频读;在课上展示时,很多学生的语音语调和微视频一模一样,这在很大程度上节约了课上反复教读的时间。

第二环节:进阶作业

学生已经会读、会认本课生字了,接下来就是会写字。写字和写字能力的培养,是一年级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

在这一环节,我让学生看一看、写一写、找一找,让他们学会观察生字的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再照着写一写,然后找一找写得最漂亮的字,最后“教”老师来写。在师生共同范写时,一些要点被学生很好地掌握了。

教师所教的东西是有限的,只有经常进行这样的练习,才能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由写好一个字到写好一类字,逐渐形成不用指导也能把生疏的字写好的能力。

第三环节:协作创作

协作创作是微课程教学法倡导的协作探究在语文、英语等学科的灵活变通,其目标直接指向核心素养培养。

协作创作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让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它把个人自学、小组交流、全班讨论、教师点拨等有机结合起来,促使小组之间展开合作、竞争,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挖掘其学习潜能,使其在互补促进中共同提高。

在这一环节,我围绕本课的难点展开教学,先要求学生自己填写蚂蚁们还会想哪些办法搬粮食,然后进行小组分工练习读一读、演一演。当我把学习任务抛给学生时,这仿佛点燃了学生主动协作学习的“火把”,照亮了每个学生学习的动力。

第四环节:展示活动

展示活动是把课内的知识进行拓展,把学到的句式用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通过展示交流,学生们丰富了语言,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能力。我根据展示情况进行点拨和评价。

家长问道:“老师,你用了什么魔法,让孩子追着我给他放微视频?练习读课文时,他让我不要打扰他读书。一年级的学生这么主动学习,让我还真有点不适应。”我答道:“孩子的一切转变是翻转课堂的魔法。翻转课堂,翻出了孩子乐于阅读的兴趣,翻出了孩子乐于探究的兴趣,也翻出了孩子乐于合作的兴趣。”

蝈蝈和蛐蛐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遵从“音乐以审美为核心”的理念,以聆听为主,从体验入手,使学生能够简单的了解京剧,同时学会演唱京韵儿歌。

2.以兴趣爱好为动力,充分利用本课幽默但具寓意的歌词及教师的表演唱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认识蝈蝈和蛐蛐,学会做人、做事的道理。

3.以合作学习为主要的模式,通过师生合作、生生合作,使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实践活动。

4.充分体会国粹艺术的传承价值,进一步激发学生对民族民间音乐的热爱。教学重点:用风趣、幽默、诙谐的情绪表演《蝈蝈和蛐蛐》。教学难点:歌曲的第三乐段。

教学准备:电脑、课件、电子琴、头饰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表演《蝈蝈和蛐蛐》

1.导入:师:我看得出来,同学们今天学习状态非常的好,下面老师想请同学们来辨别一下我带来的两幅图片。(出示两幅图片)谁知道这两只小昆虫分别是什么?

生:(学生的回答五花八门)

师:这两只小昆虫十分相像,就像一对小兄弟。绿色的这只叫蝈蝈,很多人一直误认为蝈蝈吃庄稼,其实蝈蝈的主要食物是各种危害农作物的害虫,如玉米螟、松毛虫、蝗虫、蝇类等等,只有在食物匮乏的时候它才不得不吃少量的植物。褐色的这只学名蟋蟀,北方人叫它蛐蛐。它们栖息在房间地头,吃庄稼的根、茎、果实,是危害农作物的害虫。今天我们就学习歌曲《蝈蝈和蛐蛐》。出示课题。

(设计意图: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从生活入手,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2.聆听范唱:(课件聆听歌曲《蝈蝈和蛐蛐》)师:现在同学们就来听一听这小哥俩在干什么?歌曲讲述的内容,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你觉得这首歌曲的演唱风格和我们以往学习的儿童歌曲有什么区别? 生1:讲述了爱吹牛的蝈蝈和蛐蛐,它们俩互相比说大话,到头来都成了大公鸡的盘中餐。以此来告诫人们,要踏踏实实做事,不能浮夸,做一个诚实的人。生2:这首歌曲就是将京剧元素和儿童歌曲元素融合在一起,形成的一首京韵儿歌。具有诙谐、幽默像京剧的特点。(设计意图:艺术、德育渗透。)3.自主听唱

(1学唱第一乐段)

师:歌曲分为三个部分,我们称三个乐段,跟老师分乐段来学习。生:(随琴跟唱一乐段)

师:“吹牛皮”的旋律5 5 5上面的音乐符号大家还记得吗? 生:记得,是顿音。

师:有顿音的地方怎样演唱? 生:试唱

(2)学唱第二乐段

师:“别着急”的后面有一个什么符号?

生:二分休止符,休止两拍。(教师指导演唱,注意休止部分)师:这一乐段主要表现的是它们俩个相互说大话,很风趣,要唱出它们的得意劲。生:(边表演边唱,注意说唱部分的狂妄语气。)师:大家想表演一下这一乐段吗? 生:可以

师:(可以稍夸张表演)生:(边唱边表演)(3)学唱第三乐段(师弹琴生跟着唱一遍)

师:第一、二个乐句具有什么特点?我们应该怎么唱? 生:拖得很长,有京剧拖腔的韵味。

师:没想到走来一只大公鸡前面恰当运用了一个八分休止符,弱拍起唱,生动形象地描述了大公鸡来的突然,要把半拍休止出来。生:(重点唱这一句)

师:下面听老师唱一遍第三乐段,听一听老师唱的与大家唱的有什么不同。(范唱第三乐段)

(设计意图:这一乐段比较难唱,节奏型较难掌握,通过老师的范唱让学生感受听辩并找出自己唱错的地方,这样学生的印象较深,不但培养了学生的听辩能力,同时轻松解决教学难点。)

生:“一口一个把小哥俩”这一句不同。师:老师是怎么唱的?谁听会了?

生:(试着唱一唱,并完整演唱本乐段)(4)带着演唱情绪完整演唱全曲 4.伴奏

师:现在拿起你们手中的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你认为在哪里加伴奏合适你就在哪里加,也可以用自己喜欢的节奏型为歌曲伴奏。

生:边唱边为歌曲伴奏。(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及节奏感)师:(对表现有创意的同学进行鼓励,对个别同学进行评价)5.分角色设计表演

师:以同桌为小组,分角色为歌曲设计表演。生:(小组设计并表演)

师:老师这里有两个装饰品,蝈蝈和蛐蛐,哪一组想到前面来展示自己? 生:(台前展示)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给学生展示的平台。)

三、拓展延伸

蝈蝈与蝗虫的区别:蝈蝈学名螽斯,个子较大,外形和蝗虫相像,身体草绿色,触角细长。雄虫的前翅互相摩擦,能发出“括括括”的声音,清脆响亮。喜欢吃瓜果、豆类等,人们用小竹笼饲养观赏;螽斯的外表粗看很像蝗虫,看稍仔细便可以发觉,它们的身甲远不比蝗虫那样坚硬,更重要的是,它们有着细如丝,长过其自身的触角。而蝗虫类的触角又粗又短.螽斯的叫声具有金属的感觉,比蟋蟀的更响亮、尖锐而更加刺耳。有的可以传一两百米远,螽斯的个头与鸣声也不尽相同,体型亦有差异,有瘦长的,也有短胖的蝈蝈。蝗虫是一种直翅目昆虫。它们有一对发达的膜质内翅善于飞翔,后足发达,关于跳跃。

蝗虫、蟋蟀和螽斯是三个不同的昆虫科类,它们都属于昆虫纲直翅目,但螽斯是直翅目螽斯总科,蝗虫是蝗总科,而蟋蟀是蟋蟀总科昆虫的通称。以前曾有一些早期译作如法布尔的《昆虫记》,误把螽斯和蟋蟀混淆了,导致了一些误解。

四、评价总结及作业 1.学生自评

师:你觉得自己本节课表现的怎样?哪个环节表现的好?好在那里?如果不好,哪里不好?以后怎样表现?

生:进行自评(设计意图:能够正确地评价自己,找出自身不足及改进的方法。)师:老师也想评价一下自己(教师自评)2.教师总结留作业

《蝈蝈和蛐蛐》的教学反思 篇4

2、写景诗的特点

3、分析写景诗的意境

4、欣赏和热爱大自然,培养生活的情趣 重点难点:如何欣赏写景的诗歌的意境 课时安排:1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学习和欣赏第一首诗《蝈蝈与蛐蛐》

三、读熟诗歌,注意体会所表达的感情

四、整体把握;

这是一首大自然的颂歌,他通过对盛夏“蝈蝈的乐音”和冬日“蛐蛐的歌儿”的描写,赞美“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

五、问题研究:

这首施在构思上有什么特点?

(提示:开头一句与“大地的诗歌呀,从来没有停息“相对应分为两部分;动静相衬,意境优美。)

六、课后练习一:

诗人这样写,借以歌颂大自然的无限美好和勃勃生机,表达了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和赞美之情。第二首:《夜》

叶塞宁,俄罗斯诗人,他的诗感情真挚,格调清新,并擅长描绘大自然景色。

二、赏析,归纳这首诗的内容,并体会诗歌所描写的意境美 第一节:写夜的静谧 第二节:写溪水的歌唱

第三节:写月光下大自然的美丽 第四节:再次写到美丽的月色

三、结合课后练习二训练:

1、用自己的话,描绘所写的夜景

2、这首诗传出诗人怎样的心境 ?

四、反复朗诵这首诗,体会诗中所描绘的美景

蚂蚁和蝈蝈教学反思 篇5

《蚂蚁和蝈蝈》是苏教版第七单元中的一篇短小却富有教育好处的童话故事。讲的是蚂蚁由于辛勤劳动而得以安然过冬,蝈蝈由于懒惰而又冷又饿,再也神气不起来。课文中既有蚂蚁和蝈蝈之间的比较,也有蝈蝈本身前后状况的比较。寓褒贬于比较之中,含讽刺于描述之内,两种昆虫、两种结局,说明了只有勤劳的人才能拥有幸福。童话故事贴合低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在学习过程中孩子们能够很自然地与现实生活相联系,配合上直观的图片从而更有助于学生观察想象,理解课文资料。

新课标要求语文教学要创设自主学习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本课的开头我设置了两则谜语导入,谜底分别是:蚂蚁和蝈蝈,揭示了本文的课题,并请他们发现这四个字有什么特点。学生首先对谜语很感兴趣,猜完再观察这几个字都有虫字旁,说明都是昆虫,增加他们的成就感,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在课堂的开始就将学生的学习心理调到了最佳状态,产生主动阅读的要求。

在初读课文的环节,我主要是透过多种方式朗读,让学生熟知课文资料。首先我让学生先看课文配套的光盘,既听了一遍课文,又对课文产生浓厚的兴趣。因为低年级学生很容易被吸引,在他们被光盘上的动画吸引了时,再去读课文就会很主动的了,不会很被动的、机械的去读。读完课文,我首先采用的是指名分段朗读,把课文先疏通一遍。读的时候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之后就是让学生选取自己喜欢的段落再读,并把它读好,其他同学当小评委。这样读书就不会太单一,大家能够根据自己的喜好来选取自己想读的段落。而且在别人读的时候,其他人也不会没事做,想着怎样评价,同时也是在锻炼他们的口语表达潜力。在这其中,我渗透着指导学生朗读,帮忙学生读好长句子、难读的句子。把课文读好了,才是学课文的前提条件。

精读课文我主要是让学生透过朗读表演和充分想象来完成对课文的学习和理解的。比如第一段:我先是出示夏天火热的骄阳,让学生感受到热,之后读好“夏天真热”。由“这么热的天,一群蚂蚁在干什么呢?”这个问题切入到第一段的教学中去。指导学生看图,明白蚂蚁在背粮食,有的背,有的拉,个个满头大汗。之后让学生来做做勤劳的小蚂蚁,也来背背粮食,也就是朗读并表演。因为表演使情景更丰富而逼真,使第一感知获得了鲜明的印象,把握住了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生动性,有机突破教学重难点。学生透过自己主体体验,感受到炎热的夏天,蚂蚁搬粮食的辛苦哭,加深读作品语言的理解,深受感染,对勤劳的蚂蚁发出由衷的赞扬,从而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而且表演能够调节课堂气氛,使课堂更加的活跃。在读到“个个满头大汗”的时候,老师适时教学“满头大汗”这个词。能够问什么状况下会满头大汗?透过学生自己举例,既理解了这个词,又做了说话练习。第二段我是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因为低年级的教学不适合用一个问题套着一个问题下来,那样会太烦琐,而且会减少学生读的时间。所以,一年级的课文都十分的简单,直接能够从读中去理解,去感悟。这一段我主要是让学生读和想象“蝈蝈可能会小蚂蚁什么?”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因为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潜力。在发展语言潜力的同时发展思维潜力,激发想象和创造潜力。这个问题为学生带给了丰富的想象空间,能够边看图边做动作,配合着想象。学生说得很好,充分的发挥了想象。在读到“自由自在”的时候,重点讲一下这个词。问学生是否明白“自由自在”的意思,就是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所以,蝈蝈想乘凉就乘凉;想唱歌就唱歌;想睡觉就睡觉,真是“自由自在”。引导学生把这一段又记忆的一遍,加深印象,明白蝈蝈过得很舒服。这个故事的结局:冬天到了,蝈蝈又冷又饿,再也神气不起来了。也给学生留下了想象的空间,我也出示了画面,请学生观察蝈蝈此时的表情和动作,稍加提示:这时,蝈蝈又会做什么?说什么呢?学生便会对结局再创想象。学生的想象既有蝈蝈的直接感受,又有蝈蝈的内在心理。两次想象比较,突出了文章的主题,使学生明白只有辛勤劳动,才能创造幸福生活,同时也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口头表达潜力。

本课的教学中也有遗憾:

(1)教学中,我虽然注重了朗读的指导,留出了超多的时间让学生朗读,但如何让他们去观察、去体会,从而使学生能够融入文本,入情入境地朗读,切实把“要我读”变为“我要读”,这方面做得还不够,这也上我今后要努力去探索的。

(2)写字教学和阅读教学联系得不够紧密。我教的是“粮”和“呼”两个字,在阅读到写字的环节中没有很好的过渡,感觉有点突兀。

“课堂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只有不断有遗憾才会有不断的进步。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必须要不断地吸取更多的经验,争取使自己的教学水平有更进一步地提高。

《蚂蚁和蝈蝈》是一篇短小却富有教育好处的童话故事。讲的是蚂蚁由于辛勤劳动而得以安然过冬,蝈蝈由于懒惰而又冷又饿,再也神气不起来。课文中既有蚂蚁和蝈蝈之间的比较,也有蝈蝈本身前后状况的比较。寓褒贬于比较之中,含讽刺于描述之内,两种昆虫、两种结局,说明了只有勤劳的人才能拥有幸福。童话故事贴合低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在学习过程中孩子们能够很自然地与现实生活相联系,配合上直观的图片从而更有助于学生观察想象,理解课文资料。

课标强调,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潜力。本课透过创设情境、图文结合,朗读品悟,去理解人物的形象,去评价人物的优和劣。同时新标准强调低年级的阅读主要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这一点出发,我激发学生的生活经验,调动学生的表达欲望,悟读、演读文本。学生始终兴趣盎然,而且读出人物不同的表现,不同的结果。在本设计中我抓住了文本中的空白部分,大胆设计,让学生扮演花儿采访、老师扮演草儿采访,感悟人物形象。还让学生发挥想象,模拟蝈蝈神态、语气,演绎一段精彩的生活。

上这节课时,我觉得学生兴趣很高,在读读、写写、演演、说说中,学的比较扎实,比较简单。最大的收获是既发展了学生的语言潜力,发展了学生的思维潜力,还培养了学生的想象潜力。以下是我这节课的几点收获和体会:

一、创设自主学习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取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我在教学《蚂蚁和蝈蝈》这一课时,第一步就是激趣:透过现代教育的多媒体手段展示全课文的动态画片,设置了新异的情境,到达声光同步,视听结合,给学生的感官以多角度、多方面的刺激,把学生带入生动的意境中,获取丰富的表象,激发了学生的热情。在课堂教学之始就将学生的学习心理调整到最佳状态。产生主动阅读的要求;第二步:将夏天蚂蚁劳动、蝈蝈休息;冬天各自得到不同结局的画面,配合课文出示,激发学生进一步观察比较。

二、灵活运用教学策略,引导自主探究。

我在指导学生理解蚂蚁是怎样搬粮食时,首先请学生自读课文,说说小蚂蚁怎样搬粮食?再出示句子他们有的背,有的拉,个个满头大汗。请学生观察画面上的,边读边指出画面上蚂蚁的背、拉动作。再让学生边做小蚂蚁搬粮食的动作边读句子。在学生反复练读的基础上,给一部分学生戴上了蚂蚁的头饰,请他们上台来学一学,演一演小蚂蚁搬粮食的样貌。学生进行表演体,情境丰富而逼真,使第一感知获得了鲜明的印象,把握住了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生动性,有机突了破教学重点。透过自己的主体体验,学生感受到在炎热的夏天,蚂蚁搬着重重的粮食十分辛苦,加深了对作品语言的理解,深受作品的感染,对勤劳的蚂蚁们发出由衷的赞扬。从而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培养了学生的综合潜力,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动性,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探求拓展学习方法,培养创新思维。

语文课程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潜力方面,担负着重要的主角。课程标准总目标之一就是:在发展语言潜力的同时,发展思维潜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创造性想象对于小学生具有必须的优势,他们思维的具体性、形象性,具备了良好的基础,而语文教材的情境更识于学生发展想象。《蚂蚁和蝈蝈》一课中几只蝈蝈看到了,都笑蚂蚁是傻瓜。蝈蝈会怎样嘲笑蚂蚁?那里带给了丰富的创造性想象的余地。教师抓住契机,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观察蝈蝈的表情、动作,启发想象。学生根据课文已有的线索,将片断和隐含的东西连接在一个场面中,从场面出发来创造组合出新的视野。有的说:蝈蝈会边打哈欠边对蚂蚁说:你们,大热天还搬粮食,不明白休息,真是傻瓜。有的说:蝈蝈会指着蚂蚁笑:真是一群傻瓜,搬粮食多累,瞧,我们在大树下乘凉、唱歌,多快乐啊!这个故事的结局:冬天到了,蝈蝈又冷又饿,再也神气不起来了。也给学生留下了想象的空间,我也出示了画面,请学生观察蝈蝈此时的表情和动作,稍加提示:这时,蝈蝈又会做什么?说什么呢?学生便会对结局再创想象。学生的想象既有蝈蝈的直接感受,又有蝈蝈的内在心理。两次想象比较,相异而丰富。突出了文章的主题,使学生受到自主教育求得真善美的和谐统一,这类发展

创造想象训练,促使学生的思维纵深发展,有益于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口头表达潜力。

四、积累运用语言文字,加深内心体会

教学到最后的环节,我根据课文资料自编了一篇三字经,资料如下:

烈日下,小蚂蚁,搬粮食;绿蝈蝈,忙乘凉。

北风吹,勤蚂蚁,多幸福;懒蝈蝈,被饿死。

小朋友,学蚂蚁,爱劳动;展未来,生活美。

学生在学习三字经的同时再次从整体把握了课文。在最后的环节,我还注重成语的积累,借助生动搞笑的童话故事,我结合《练习七》教学了几条成语,“有备无患,防患未然”、“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利用故事情节,学生简单地懂得了成语的意思,也加深了对课文内涵的理解。如果平时的教学注重语言积累,对于学生说话、写作都是有帮忙的。

随着课程标准颁布和实施,我深切地感受到,语文教学中,我们应尽其所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之乐学、善学,在课堂上透过师生交往,构建平等的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一个宽松和谐、敢于发表自己独立见解的氛围,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对本文的教学中我仍采用了读写的方式去进行,因为任何的一篇文章都是先要去阅读才能对资料有所了解所以根据先学后教的课堂模式,给出学习目标和要求,让学生根据目标与要求自学读书,透过自读自找,学会划出文中的重要词句去理解,在大家的互帮的学习下达成共识,并转为自己所用,比如文中出现:有的有的还有的这样的句子,我鼓励学生学以致用,自己在旁边也来写一写,这也是培养孩子学习积累的方式,还有就是到了结尾,我还做了一个小改变,让学生发挥想象力冬天的蝈蝈是这样的结果,那么蚂蚁又是怎样过冬呢?大家讨论说一说,再把它写在课文中。

有读有说有写这样更好的去理解故事的寓意让我深切的感受到教学模式的研究和应用对于课堂教学是十分有用的。真正高效的教学就需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思考、实践、讨论、再实践。

《蚂蚁和蝈蝈》是一篇富有教育好处的童话故事。讲的是蚂蚁由于辛勤劳动而得以安然过冬,蝈蝈由于懒惰而又冷又饿的故事。课文中既有蚂蚁和蝈蝈之间的比较,也有蝈蝈本身前后状况的比较,使学生懂得只有勤劳才能换来幸福的生活。课堂上本人注意实践以下几点。

一、采用随文识字教学常模的四组织教学,将词语的教学贯穿于整个阅读教学过程中,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

课堂上,本人注意用多种形式引出段落和词语,如“夏天”是透过看夏日图引出,“冬天”是看图听北风的声音引出,“个个”是透过评价学生的朗读引出,“自由自在、幸福、痛苦”是透过总结性谈话引出。第一小节和第二小节是透过谈话引出,第三小节透过看图引出。同时本人注意将理解词语分析字形融合在阅读教学中。如“汗”和“粮”的字形记忆就融在教学过程中进行。

二、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直观形象。

由于低年级儿童形象思维占优势,对于鲜明、生动的形象易于理解,因而在课堂上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直观形象,学生对生动形象的画面十分感兴趣,兴趣浓,注意力集中,朗读声情并茂。

三、注意教学资料、教学过程的整合。

为了防止教学资料,教学过程过于零散,本人采用以一个词为线索,组织教学。本人围绕“傻瓜”一词引导学生读课文,找句子,理解词句。围绕“傻瓜”从释义到谁是说谁是傻瓜,蝈蝈为什么说蚂蚁是傻瓜?蝈蝈认为怎样做才不是傻瓜?到底谁才是傻瓜?认识到错误并打算改正还是傻瓜吗?展开讨论,一以贯之,从而实现了对教学资料、教学过程的有效整合。

四、谜语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新课程标准中提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上课伊始,我设计了谜语的导入,自然地引出蝈蝈和勤劳的蚂蚁,学生很自然地认识了本篇课文的主角,起到课开始趣即生的效果。同时蚂蚁的谜语激发了学生对蚂蚁的喜爱,为学生懂得“只有勤劳才能换来幸福的生活。”做了必须的`铺垫。

五、多种形式朗读,培养学生喜爱阅读的情感。

《语文课程标准》中把“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作为低年级阅读教学目标的第一条。为此,让每个学生都喜欢读书,主动地要读书,这是实施教学的首要目标。朗读是语言训练,陶冶情操,体会感情,积淀语感的重要方法。在教学中,我给学生充分朗读的机会,采用范读,品读,自由读,指名读,齐读,引读,分组读、表演读等各种朗读形式,透过反复诵读,细心品位,加深学生对课文的词句理解,感受了蚂蚁搬粮食的辛苦,蝈蝈的悠闲自得,再把理解到的意思和体会到的情感,透过朗读表达出来,从而激发学生喜爱阅读的情感,对学生的朗读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让学生在整堂课中始终持续着那份“读”的热情和渴望。

六、挖掘教材资源,适度拓展,想象说话。

想象是智慧的翅膀。在教学中,我利用教材中的想象点,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如课文中“蚂蚁躺在装满粮食的洞里过冬了。”只是一语带过,没有具体描述,我启发学生透过想象,适度拓展,说说蚂蚁们有的,有的()。并加上动作。这样做,既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潜力和想象潜力,又大大调动了学生表达的欲望。

七、前后衔接,注重积累。

大纲在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中几处强调,要“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课堂上,本人注重成语的积累。在看夏天图时,我补充了“骄阳似火、烈日炎炎”,学习完童话故事,总结时我结合《练习七》教学了几条成语,“有备无患,防患未然”、“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利用故事情节,学生简单地懂得了成语的意思,也加深了对课文内涵的理解。

八、重新解读文本,实现人文关怀,教书育人。

本课篇幅短小却富有教育好处。课堂上,我注意引导学生透过朗读体会蚂蚁的勤劳,同时注意创设情境实现人文关怀,改变了以往将蝈蝈当成反面典型的教学模式,将蝈蝈当成是一个犯了错误的孩子,引导学生明白,犯了错误没关系,只要认识到错误,并决心改正,就是好孩子。这样不仅仅教了书还育了人。

总之,在教学中本人采用了直观教学法、多媒体演示教学法、情景教学法、谜语激趣法等多种方法进行教学,让学生透过合作讨论的形式来学习,重视朗读和说话训练,培养学生自主合作的学习,使学生喜欢阅读,获得学习的快乐,从而成为学习的主人。

《蚂蚁和蝈蝈》是苏教版一年级下册的第二十课。我在成贤街小学分校实习期间上的汇报课,就是这篇课文的第二课时。这节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蚂蚁和蝈蝈》是一篇短小的童话故事。讲的是蚂蚁由于辛勤劳动而得以安然过冬,蝈蝈由于懒惰而又冷又饿,再也神气不起来。课文中既有蚂蚁和蝈蝈之间的比较,也有蚂蚁、蝈蝈本身前后状况的比较。寓褒贬于比较之中,含讽刺于描述之内,两种昆虫、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态度,两种截然不同的结局。文章不仅仅说明了只有辛勤劳动才能拥有幸福这一亘古不变的道理,而且还昭示了蚂蚁未雨绸缪,防患未然的远见,赞扬了蚂蚁的聪明才智,极富教育好处。这篇童话故事贴合一年级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我力求在充满童真、童趣、浓浓童话味儿的教学过程中,让孩子们领悟一些文字背后的道理,真正学到点什么,明白点什么。

课标强调阅读教学的重要性。阅读教学的重点就在于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潜力。结合课标要求,本课透过创设情景、图文结合、朗读品悟,去理解形象,评价优劣。同时在教学中,我不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调动学生的表达欲望,让学生悟读、演读文本。整堂课,孩子们始终兴趣盎然,读出两只昆虫不同的态度,不同的结果。除此以外,我还抓住文本中的空白部分,适时进行拓展,训练孩子们的语言表达潜力,想象力,发展了孩子的思维潜力。由于课前在指导老师徐琴老师的帮忙下做了充分的准备,加上孩子们的用心配合,整堂课得以有序、顺利的完成教学任务。我对这节课还是很满意的,对帮忙我的老师,配合我的孩子们充满感激。

这节课我上的很平常,很普通,可这节课却让我充满感动,充满感激。

课前、课后的种种让我体会到个人力量的单薄,体会到群众力量的重要,体会到他人给予的温暖,体会到很多很多。我没在小学实习过,能够说这是我正儿八经上的第一节课,也是像模像样的第一节课,也是至今上得最顺的一节课,这节课让我看到了自己的进步,也尝到了辛苦付出后的回报,虽然平凡,甚至还有很多很多的不足,但这些都是收获。我的收获,不是靠我的个人奋斗而得,而应归功于身边很多让我感动、感谢的人。学校为我们解决不便,个人困难,给我们带给了实习的机会,带给提高,成长的平台。我能进步,首先得感谢学校。

徐老师最让我感动,能够说,我上课,她付出的比我更多,她比我更紧张。课前她精心指导我准备,为我出谋划策。上课前一个晚上,她陪着我磨课,不停地指导我修改,直到我上通上顺,很晚才回家。而且还不断的鼓励我,为我打气,让我别紧张。我上课时,她坐在后面,仍不忘适时给我一个眼神,一个微笑,这些都给了我极大的帮忙,让我感动,用谢谢来表示我对她的感激已经苍白无力了,但我还是要借此对她说声“谢谢你,徐老师!”还有我们班那群可爱的小孩,整节课,特乖,特配合,真是一群好孩子,打心眼儿里喜欢他们!教研李老师深邃的眼力,精辟的点评,句句切中要害,句句拨正我们的步伐,少走弯路,句句饱含对我们的期望,让我由衷的佩服、感谢,受益匪浅……还有很多很多,很多老师的鼓励……总而言之,收获颇丰。

课上的顺,可毛病也很多,有:

1、解读文本功力不够。

2、ppt制作未能有的放失,不能更好地辅助教学。

3、教学设计不够严密,有些地方欠合理。

关于蚂蚁和蝈蝈教学反思 篇6

一、采用随文识字教学常模的四组织教学,将词语的教学贯穿于整个阅读教学过程中,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

课堂上,本人注意用多种形式引出段落和词语,如“夏天”是通过看夏日图引出,“冬天”是看图听北风的声音引出,“个个”是通过评价学生的朗读引出,“自由自在、幸福、痛苦”是通过总结性谈话引出。第一小节和第二小节是通过谈话引出,第三小节通过看图引出。同时本人注意将理解词语分析字形融合在阅读教学中。如“汗”和“粮”的字形记忆就融在教学过程中进行。

二、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直观形象。

由于低年级儿童形象思维占优势,对于鲜明、生动的形象易于接受,因而在课堂上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直观形象,学生对生动形象的画面十分感兴趣,兴趣浓,注意力集中,朗读声情并茂。

三、注意教学内容、教学过程的整合。

为了防止教学内容,教学过程过于零散,本人采用以一个词为线索,组织教学。本人围绕“傻瓜”一词引导学生读课文,找句子,理解词句。围绕“傻瓜”从释义到谁是说谁是傻瓜,蝈蝈为什么说蚂蚁是傻瓜?蝈蝈认为怎样做才不是傻瓜?到底谁才是傻瓜?认识到错误并打算改正还是傻瓜吗?展开讨论,一以贯之,从而实现了对教学内容、教学过程的有效整合。

四、谜语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新课程标准中提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上课伊始,我设计了谜语的导入,自然地引出蝈蝈和勤劳的蚂蚁,学生很自然地认识了本篇课文的主角,起到课开始趣即生的效果。同时蚂蚁的谜语激发了学生对蚂蚁的喜爱,为学生懂得“只有勤劳才能换来幸福的生活。”做了一定的铺垫。

五、多种形式朗读,培养学生喜爱阅读的情感。

《语文课程标准》中把“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作为低年级阅读教学目标的第一条。为此,让每个学生都喜欢读书,主动地要读书,这是实施教学的首要目标。朗读是语言训练,陶冶情操,体会感情,积淀语感的重要方法。在教学中,我给学生充分朗读的机会,采用范读,品读,自由读,指名读,齐读,引读,分组读、表演读等各种朗读形式,通过反复诵读,细心品位,加深学生对课文的词句理解,感受了蚂蚁搬粮食的辛苦,蝈蝈的悠闲自得,再把理解到的意思和体会到的情感,通过朗读表达出来,从而激发学生喜爱阅读的情感,对学生的朗读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让学生在整堂课中始终保持着那份“读”的热情和渴望。。

六、挖掘教材资源,适度拓展,想象说话。

想象是智慧的翅膀。在教学中,我利用教材中的想象点,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如课文中“蚂蚁躺在装满粮食的洞里过冬了。”只是一语带过,没有具体描述,我启发学生通过想象,适度拓展,说说蚂蚁们有的( ),有的( )。并加上动作。这样做,既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能力,又大大调动了学生表达的欲望。

七、前后衔接,注重积累。

大纲在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中几处强调,要“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课堂上,本人注重成语的积累。在看夏天图时,我补充了“骄阳似火、烈日炎炎”,学习完童话故事,总结时我结合《练习七》教学了几条成语,“有备无患,防患未然”、“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利用故事情节,学生轻松地懂得了成语的意思,也加深了对课文内涵的理解。

八、重新解读文本,实现人文关怀,教书育人。

本课篇幅短小却富有教育意义。课堂上,我注意引导学生通过朗读体会蚂蚁的勤劳,同时注意创设情境实现人文关怀,改变了以往将蝈蝈当成反面典型的教学模式,将蝈蝈当成是一个犯了错误的孩子,引导学生明白,犯了错误没关系,只要认识到错误,并决心改正,就是好孩子。这样不仅教了书还育了人。

总之,在教学中本人采用了直观教学法、多媒体演示教学法、情景教学法、谜语激趣法等多种方法进行教学,让学生通过合作讨论的形式来学习,重视朗读和说话训练,培养学生自主合作的学习,使学生喜欢阅读,获得学习的快乐,从而成为学习的主人。

看过关于蚂蚁和蝈蝈教学反思的人还看了:

1.教师教研活动心得体会大全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教学反思 篇7

在讲这一课时,我从朗读入手,努力搜集与孩子们生活比较贴近的环节,讲后心中有许多欣慰与失落。

一、适时进行思想教育

其实,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一套套的大道理可能无济于事,关键是要抓住课堂中转瞬即逝的一刹那,渗透适当的思想教育,在讲这一课时,有一个环节我印象比较深,在出示课题后,我提问:“小姑娘抓蝈蝈是想做什么?”孩子们回答:“她想送给盲婆婆”“你怎么知道的?”“老师,我提前预习了。”“我就顺势引导说:“老师小时侯也像你一样,喜欢把要学的内容预习一下,这个方法不错,”讲完这一课后,孩子们就主动去预习新课文,这小小一句话,不仅仅让孩子们掌握了学习方法,而且,对学习真是大有帮助。

二、注意全面,不慌不忙。

在讲这一课处理第二小节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就是我读课文,学生们可以做动作,可以出声音,还可以闭眼想象,然后我就自顾的读起来,用余光注视了一下,看有的同学在作动作,我就没仔细看,其实,和我配合的大多是积极,能力强的学生,而有一小部分学生在干自己的事,这是一个失误,应该关注每一个学生,不管遇到什么,都应该以锻炼学生为主。

三、适时点拨,总括中心

蝈蝈教学反思 篇8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是一首儿童叙事诗,通过记叙“我”将心爱的蝈蝈送给盲婆婆的故事,表现了当代少年儿童关爱他人的好思想、好行为。诗歌的第三小节,很值得引导孩子进行说话训练:“歌声会领您走进田野,看到小溪流淌的清波。歌声会把您带回童年,想起往日难忘的欢乐。”在理解句子的基础上,我是这样引领孩子们的。

为了打开孩子的想象空间,我问孩子们:如果你就是蝈蝈,你最想把盲婆婆带到哪里去?有了“田野”的铺垫,在此基础上也激发了其他孩子的记忆,他们想到了农田、荷塘、果园等地方。接着,我又问孩子们,在果园我们能看到什么?孩子们回答:看到红通通的苹果、黄黄的柿子等等,接着问其他地方的景物,孩子们回答起来显得简单多了,因为从一年级开始,我们就对春夏秋冬的景物进行过讨论,甚至写过话。这样,再来进行“歌声会领您走进„„看到„„”这样的表达训练,就等于是将两个问题进行组合,孩子们表达起来得心应手。

《蚂蚁和蝈蝈》 、教学设计 篇9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精读课文《蚂蚁和蝈蝈》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懂得只有通过辛勤的劳动,才能换来幸福的生活。教学重、难点:

1、进行“有的„„有的„„“的句式训练;举例:人有的是男人,有的是女人,还有的是女教师„

2、品析重点词句,懂得只有辛勤劳动,才能换来幸福生活。教学资源与工具: 课件多媒体 预习设计: 了解蚂蚁和蝈蝈的习性。教学过程:

一、认读生字词,复习巩固

1、上节课我们认识了蚂蚁和蝈蝈两位朋友,今天我们就看看在它们身上发生了什么故事。在这之前,让我们来先复习几个生字。出示生字词:

夏天 自由自在 乘凉 冬天 呼呼 躺 满头大汗 粮食 又冷又饿 洞里 刮风 神气 装

二、精读课文,读中感悟

1、你觉得夏天怎么样?(真热)(随机出示句子:夏天真热)

2、指名读,齐读。(要求:读出热的感觉)再来点燥热,欲火焚身啊之类的,丰富点,外加活跃气氛

3、夏天热,你会做些什么?生答。123连起来,热怎么读,怎么个热法,热了会怎么样,一起问,小孩子笨,让他们多想想在问。

(1)那我们来看看蚂蚁和蝈蝈它们会在这炎热的夏天做些什么吧。自己轻声读第一和第二自然段,用直线在文中画出。(2)出示:蚂蚁:一群蚂蚁在搬粮食。

蝈蝈:他们躲在大树下乘凉

你们真了不起,让我们先去看看蚂蚁吧。

4、蚂蚁在搬粮食,那它们是怎样搬粮食的呢?出示图片

生答:他们有的背,有的拉,个个满头大汗。(相机出示文字)

师:谁来做只小蚂蚁,帮我们读一读。

这又是背又是拉的,方法还真不少。除了这些方法,蚂蚁还会怎样搬粮食呢?生答。

那你能用下面的句式说一说吗?

出示:他们有的,有的,个个满头大汗。(顶、推、抬)

5、这么热的天气搬粮食,你觉得怎么样?(重、累、热)炎热的夏天,沉重的粮食,把这群蚂蚁累得喘不过气,再来读一读这句话。劳动中,每只蚂蚁都在认真的搬粮食,没有一直偷懒,这就叫勤劳。看到这群勤劳的蚂蚁,你想对它们说些什么?你们喜欢这群蚂蚁吗?在这样的热的天气,他们还出来搬粮食,真是让我们敬佩啊。就让我们用敬佩、喜爱之情齐读第一自然段。

6、这真是一群不怕苦、不怕累的蚂蚁啊。咦?这个时候蝈蝈在做什么呢?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出示图片

出示:他们躲到大树下乘凉,有的唱歌,有的睡觉,个个自由自在。(1)这里用了一个“躲”,他们为什么要躲在树下呢?

(2)是的,天气这么热,只有在树荫下才最舒服,看他们个个自由自在。谁愿意给我们读一读。(联系朗读、指名读、齐读。要求读出自由自在的感觉)

7、自由自在的蝈蝈看到蚂蚁们在搬粮食,他们会怎么想?出示图片 出示::几只蝈蝈看到了,都笑蚂蚁是傻瓜。

(1)蝈蝈他们为什么要笑呢?是觉得搬粮食好玩吗?

生答。

(2)他们笑是在嘲笑蚂蚁,取笑蚂蚁。那你能把这种意思读出来吗?(3)比起勤劳的蚂蚁,你觉得蝈蝈怎么样?(懒惰、不爱劳动)(4)男女生分读蚂蚁和蝈蝈。(比赛:勤劳的蚂蚁队和懒惰的蝈蝈队)

8、蚂蚁真的是傻瓜吗?不是,为什么不是?我们一起看第三自然段。齐读第三自然段。

(1)炎热的夏天过去了,不知不觉(出示):冬天到了,西北风呼呼地刮起来。你觉得怎么样?(冷)谁来读一读。(读出冷的感觉)

(2)这个时候蚂蚁和蝈蝈又在干什么呢?让我们再先去看看蚂蚁。出示:蚂蚁躺在装满粮食的洞里过冬了。舒不舒服?这些粮食是怎么来的呢?(夏天勤劳所得)多么幸福的蚂蚁,生读出幸福感、满足感。(3)在冬天,勤劳的蚂蚁是这样过冬的,那蝈蝈呢?

出示:蝈蝈又冷又饿,再也神气不起来了。为什么神气不起来了?

9、学到这,我们一定都明白了蚂蚁和蝈蝈为什么在冬天会有不一样的生活了。板书:勤劳 懒惰

蝈蝈们,你们夏天不是很神气的吗?怎么现在神气不起来啦?女生再读这句话 男生一定演的更像,男生比赛读

10、你们觉得谁才是真正的傻瓜?

三、总结课文,课外延伸

蚂蚁夏天的辛勤劳动,换来了冬天的幸福生活。而蝈蝈夏天的自由自在,却带来了冬天的一场灾难。如果你遇到饿的不行的蝈蝈,想对他说些什么? 老师也要告诉你们,只有辛勤劳动,才能换来幸福生活。

四、教学生字

故事学完了,但是蚂蚁和蝈蝈还给我们留下了两个词语宝宝。出示:满头大汗 自由自在,齐读

师:老师知道,小朋友最喜欢猜谜语,老师这里有两个字谜,谜底就藏在这两个词语宝宝中。我们一起来猜猜。

1、引导用猜字谜法学习“由”字。

(1)师:第一个字谜,谜底就在这四个字中,看看哪些小朋友最聪明?听仔细了!“田里长棵草!”打一个字。(2)指名回答,并说说为什么。预设评价:真聪明!你们看,小草从田里都探出头来了!。

齐读字谜:田里一棵草——由、由、由

(3)指导书写:生边书空边说笔画名称,师范写。师:谁来教教老师,“由“字怎么写? 我们一起来写一写。(唱笔顺书空)(4)讨论书写注意点,师板演,生苗红

师:那怎样才能在格中写好这个字呢?

师:口字偏下格,竖画在中线。师在格中板书:所以竖画要在横种上一点点起笔,稍稍往右收,横折衡画中线上,折笔往左收,左右要对称,„„竖画探出头,写在竖中线。(5)生描红 2.教学“汗”

字谜——干活真辛苦,脸上直流水。入格书写:左窄右宽学谦让,看左边写右边,两个横画对两点,一笔竖画直又长。3.在习字册上描、仿、临(1)摆姿

师:头正腰直脚放平,一尺一拳一寸(2)学生练写,教师巡视(3)反馈矫正。附板书:

蚂蚁 和 蝈蝈

夏天 搬粮食 乘凉

冬天 装满粮食 又冷又饿

《蚂蚁和蝈蝈》教学设计 篇10

一、学习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按课文内容填空。

2、理解课文内容,会用课文里的句子回答相关问题。

3、懂得只有辛勤劳动,才能换来幸福的生活。

二、学习过程。(一)复习

1、读出下列词语

liáng shi hàn shuǐ zìyóu zìzài chéng liáng 粮 食 汗 水 自 由 自 在 乘 凉 mǎn tóu dà hàn

dōng tiān

hán lěng

shān dòng

hū hū 满 头 大

冬 天

寒冷

山 洞

呼呼

(二)尝试学习。

1、谈话导入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蚂蚁和蝈蝈,再次走进课堂 看看蚂蚁和蝈蝈的故事?(板书课题)

2、请大家打开课本,自由读课文,然后回答老师几个问题?(1)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夏天)大家觉得夏天如何?课文怎么说的?(真热!)大家都经历过夏天的,你们觉得夏天怎么样,你们在夏天都会做些什么呢?(夏天真热,我会吃冰欺凌、棒冰、西瓜降温)

(2)当你们只穿了一件小背心的时候,你们会说(夏天真热!)(3)当你们想吃冰淇淋、棒冰降温的时候,你们会说(夏天真热!)(4)师:这么炎热的夏天,一群蚂蚁在干什么呢?

出示卡片“搬粮食” 师:你觉得蚂蚁们热不热呀?(热)

第一自然段有个词语告诉我们蚂蚁很热,同学们自己读一读然后找出来,是哪个词语?(满头大汗)

出示卡片“满头大汗”

(5)你们见过蚂蚁搬粮食吗?它们是怎么搬得啊?(有的拉,有的背。)能加上动作吗?(加上拉,背,推,合作搬的动作)(6)老师也去观察过一次,可是蚂蚁太小了,没法拍下来,但老师把它们劳动时的话记下来了,我们一起来看看好不好?(先自己读一读,师生合作,师读前面黑色的字,同学们读红色的字)这是一群怎么样的蚂蚁?请同学们来夸一夸(勤劳,爱劳动)

师:你认为它是一群怎样的小蚂蚁呢?(勤劳)

说得真好,夏天这么热,可小蚂蚁不怕苦,不怕累,真勤劳,值得我们学习,我们对小蚂蚁的赞美之情读出来吧。分组读。齐读。

师:下面我们就来读读课文的第一小节,夸一夸这只勤劳的蚂蚁。大家看大屏幕,如果你注意到老师标上红点的字,你会读的更好,谁来试一试。

师:嗯,听了你的朗读,我觉得这是一群勤劳的蚂蚁。师:真好,我看到了一群不怕辛苦的蚂蚁。

师:真不错,真是一群不怕累的蚂蚁啊,小朋友们一起做一回蚂蚁怎么样?齐读课文。

师:这么热的夏天,蚂蚁们在忙着搬粮食,而蝈蝈们在干什么?

3、学习第二自然段。

一起把课文的第二小节读一读。

师:看这幅图,蝈蝈们在什么地方?(在大树下)出示卡片“乘凉”

师:他们为什么在大树下乘凉?或者说在大树下有什么好处?(树的叶子当阳光,防止中暑,不会晒黑)

师:这是一群怎样的蝈蝈?(懒惰、怕辛苦的蝈蝈)

书上有个词语来写蝈蝈的,同学找一找,在第二小节,同学们找一找? 师:哪个词语是写蝈蝈的?(自由自在)出示卡片“自由自在”

师:你觉得自由自在还可以用哪些词语来说?(躺着过冬、非常舒服、非常快乐、非常高兴)

师:我们一起来做一只自由自在的蝈蝈,你们先自己念一下,谁来做一只自由自在的蝈蝈?

(几只蝈蝈看到了,都笑蚂蚁是傻瓜。他们躲到大树下乘凉,有的唱歌,有的睡觉,个个自由自在。)师:自由自在多好啊,谁再来读一读?

师:蚂蚁在搬粮食,他们在乘凉多会享福啊,谁再来读一读?

猜猜看,蝈蝈们除了会睡觉、唱歌还会干什么?

师:请女生们夸夸这个群勤劳的蚂蚁,男生来说说这群享福的蝈蝈,好不好?

师:是的,大树下这群蝈蝈还笑话蚂蚁,笑话蚂蚁是什么呀?(傻瓜)师:他们觉得蚂蚁傻在哪?(那么热的天还搬粮食、不休息、不怕晒黑)师:那么蚂蚁是不是傻瓜呢?我们一起往下看。你听到了什么?你看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感觉?(冷)你读一读(冬天到了,西北风呼呼地刮起来)其他同学感觉冷吗?(冷)一起来读一读,小动物们都躲到洞里去了,我们先去蚂蚁的家里看一看。瞧瞧,它们怎么样?用有的有的说说看。(有的吃饭有的睡觉...)

师:课文中是怎么说的(蚂蚁躺在装满粮食的洞里过冬了)这是一群怎么样的蚂蚁(很舒服)你来读一读,蚂蚁的洞里还装满了粮食,此时此刻的蚂蚁心里感到很?(高兴)你来读一读,一起读一读。师:再来看一看蝈蝈吧,此时的蝈蝈,又冷又饿,再也神气不起来了。

又冷又饿是什么感觉?(很难受的感觉)出示卡片“又冷又饿” 你来读一读。

是的,它们“再也神气不起来了”,它们什么时候神气过?(夏天)此时,它们已经神奇不起来了,夏天蚂蚁在?(搬粮食)蝈蝈在大树下?(乘凉)

到了冬天,蚂蚁(贴“躺着过冬”)蝈蝈(贴“又冷又饿” 读的时候没有力气了)你想说什么呢?你想对蝈蝈说些什么呢?

蚂蚁躺在洞里过冬,它们很?(幸福)

蚂蚁很勤劳,所以它们很幸福,勤劳创造幸福。(结论:勤劳创造幸福!)

同学们说的很好,老师也想说两句。(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有备无患,防患未然。)

解释两个成语。

蚂蚁夏天搬粮食,冬天在洞里过冬,很舒服。齐读。下面我们来学校两个生字,粮。汗。

板书设计: 蚂蚁 蝈蝈

夏天 搬粮食 乘凉

满头大汗 冬天 幸福

上一篇:以孝心为题优秀作文下一篇:关于餐厅贴广告再次说明申请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