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蝈蝈和蛐蛐》教学设计

2024-06-12

《蝈蝈和蛐蛐》教学设计(通用11篇)

《蝈蝈和蛐蛐》教学设计 篇1

《蝈蝈和蛐蛐》是一首具有京味的戏歌,里面包含评书说唱、京剧戏曲的音乐成分。因此我在设计本课时,首先从京剧欣赏作为导入部分,让学生充分感受京剧给我们带来的魅力,体验国粹京剧的风格和韵味,激发学生学习民族音乐的兴趣,充分欣赏和了解有关京剧音乐文化。在学习歌曲环节中,我设计了范唱、按节奏读歌词、轻声跟唱、歌曲处理和情绪处理环节,让学生完整演唱歌曲。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演唱歌曲,把握歌曲的风格与特点,我又乘热打铁采用打击乐伴奏和动作表演方式,加强学生对歌曲的巩固练习,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学生在学习歌曲的过程中充分感受音乐、体验音乐、创造音乐。

另外我设计了教师结合歌曲讲述故事,让学生从歌曲内容里领悟“不要随便说大话”的道理,来加深学习对歌曲内涵的理解,本环节采用了学生喜欢听故事的方式来学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结束部分,我通过总结和欣赏《唱脸谱》歌曲,加深了学生对京戏的进一步了解和体会。

本课设计将唱歌、乐器、律动、欣赏多种形式集于一体,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丰富了课堂的内容,创设了轻松、愉悦、开放自主的音乐环境和学习空间。

《蝈蝈和蛐蛐》教学设计 篇2

《蚂蚁和蝈蝈》是苏教版一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一篇童话故事,讲的是蚂蚁由于辛勤劳动而得以安然过冬,蝈蝈由于懒惰而又冷又饿,再也神气不起来了。故事告诉我们,只有辛勤劳动,才能换来幸福生活。本文篇幅较短,却富有教育意义。课文还配有精美的插图,富有儿童情趣,有助于学生观察想象,理解课文内容。整篇课文不管从文字还是插图都给人以美的启迪。

二、学生分析

一年级学生年龄较小,知识少,处于学习的初始阶段,缺乏有效的学习策略、学习方法。在课上,他们思维活跃,好说、好动,但注意力不够集中,又不善分配。因此,教学方法要新颖、有趣,能够激发学生兴趣。

三、课时目标

依据课程标准要求,结合教材和学生的年龄特征,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是:

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第一、第二自然段;②认识本课7个田字格中的字,6个绿线内的字;③理解课文内容,初步感知蚂蚁的勤劳和蝈蝈的懒惰;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创新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识字、写字和朗读课文。教学难点是通过朗读,理解蚂蚁的勤劳和蝈蝈的懒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创新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四、媒体设计

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我选择了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来辅助教学。用图、文、声多种方式显示教学信息,把感知、理解、巩固、运用融为一体,为学生创设真实的情境,及时反馈信息,有效调控教学程序。

五、教法和学法

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直观的画面,可以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同时根据低年级阅读教学最基本的课堂培养目标,确定学习本课是以读为主,让学生充分地读书,读中感知,读中悟情,读中培养语感。另外力求通过图文结合,让学生去观察、体会,体现语文课堂的开放性。

六、教学设计

1. 媒体激趣,导入课题

兴趣是学生认识世界,渴望获得文化科学知识并不断探索的不竭动力。针对教材特点,我凭借多媒体的优势,先让学生倾听了蝈蝈的叫声,再展示蚂蚁和蝈蝈的图片,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2.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

第一课时,通过不同形式读生字词,先为学生扫清字词障碍,再通读课文,整体初步感知课文内容。每一次读书都有不同的读书要求,并创设读书情境,引导学生有兴趣地练读课文,达到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的要求。

3. 创设情境,解决重难点

我让学生在充分观察画面的基础上引出课文第一自然段,生动形象的画面唤起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很容易突破了难点。在解决这个难点时,我让学生小组合作交流,在讨论中,学生不但学会了阐述自己的观点,还学会了倾听他人的见解。

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强化朗读训练。朗读是学生对课文理解认识的外化表现,因此朗读应该是带有浓厚个性化色彩的。指名朗读时,有的学生认为小蚂蚁们太热了,读时强调“满头大汗”;有的学生强调“有的……有的……”,因为小蚂蚁们搬粮食的方式多种多样;有的强调“个个”,因为没有蚂蚁在偷懒……这充分体现出了学生读的自主性、独创性,融入了学生对语句内涵的切身体验和个性理解。

理解第一自然段要充分发挥教材的范例功能,强化创造性思维训练。“除了用背和拉的方法来搬,小蚂蚁还会用什么办法来搬粮食?”一句设问,激起千层浪。教师加大学生自由交流的时空,尽量多地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说说办法和理由,同时师生共同评价,并且学生能用教师提供的句式练习说话。通过创造性思维训练,唤起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既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促进了学生主体性发展。

教学第二自然段,可在第一自然段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探究性。第二自然段讲几只蝈蝈笑蚂蚁是傻瓜,躲在大树下自由自在地乘凉。我利用多媒体课件,为学生创设探究的情境,引导学生观看图片积极探究。“蝈蝈们搬粮食了吗?蝈蝈们在干什么?”在提出问题后,教师可让学生小组合作讨论,自由朗读,自主解决问题。学生通过讨论、朗读,理解了蝈蝈的懒惰。我还利用教材,向学生提问:“蝈蝈是怎样笑蚂蚁的?”因为一年级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较弱,我随即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说话的句式:“蝈蝈们笑了,有的说:‘你们____________,真是傻瓜。’有的说:‘你们____________,真是______!’”学生通过自主交流,既深化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锻炼了口头表达能力。

4. 拓展延伸

学习完第一、第二自然段后,让学生对蚂蚁和蝈蝈分别说一句话,进一步深化了对课文的理解。

5. 指导写字

《蚂蚁和蝈蝈》教学设计 篇3

教学重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表演来感受蚂蚁的勤劳,蝈蝈的懒惰;品析重点词句,懂得只有辛勤劳动,才能换来幸福生活。

教学过程:

一、品读夏天,行为对比中感受“勤”与“懒”

蚂蚁和蝈蝈的故事发生在一个夏天。(课件出示:夏日图)太阳公公火辣辣地照着大地,树上的叶子一动也不动,小动物们能躲起来的都躲起来了,知了躲在树叶丛中一个劲儿地叫着:“热死了!热死了!”这时你就在火辣辣的太阳下,你觉得怎么样。天气这么热,蚂蚁和蝈蝈在干什么呢?读读第一和第二自然段,去课文中找一找。

【设计意图】都说语文课上,最动听的声音便是读书声,通过指导,让学生感受火辣辣的太阳,读出天气的“热”。

蚂蚁:(课件出示:蚂蚁搬粮食图)蚂蚁在干什么?蚂蚁是怎样搬粮食的?出示句子:他们有的背,有的拉,个个满头大汗。指读;演读。谁来做搬粮食的蚂蚁?搬过粮食你感觉如何?看图,想一想,除了背和拉,小蚂蚁还用了什么办法搬粮食?蚂蚁们用了各种方法来搬粮食,注意这两个词“满头大汗”“个个”,你会觉得这是一群怎样的小蚂蚁。指说。虽然天那么热,个个满头大汗,但是蚂蚁搬起粮食来还是那么起劲,真让我佩服哇,让我来夸夸他们。师读第一小节,指读,齐读。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教师设计的具体情境、词语、句式来感悟,学生有了切身的体会,读起来才能更投入,更到位。

蝈蝈:多么聪明勤劳的小蚂蚁呀!正当蚂蚁干得满头大汗的时候,传来一阵阵欢声笑语,他们是谁?(课件出示:夏日蝈蝈图)瞧,他们在干什么?他们一个个多会享受呀!课件出示:他们躲到大树下乘凉,有的唱歌,有的睡觉,个个自由自在。师读。他们为什么要躲在大树下呢?指说。理解“自由自在”。谁来做自由自在的蝈蝈,读读蝈蝈的表现。蝈蝈自由自在地乘凉,看到蚂蚁在劳动是怎么做的?出示句子:几只蝈蝈看到了,都笑蚂蚁是傻瓜。指名读。 蝈蝈为什么要取笑他们呢?你觉得这是一群怎样的蝈蝈。指说。夏天时,蝈蝈和蚂蚁的表现是多么的不同啊!男、女生分组读。用“有的……有的……”说话。

【设计意图】教学中,抓住重点的词语“满头大汗”和“自由自在”,通过两种动物的不同表现,使学生在感情朗读时找到了依据,读得很有兴趣,读得融会贯通,并能将文中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另外,通过对比蚂蚁和蝈蝈的不同表现,学习对比的写作方法,为写作教学打下基础。

二、品读冬天,结果对比中感受“乐”与“苦”

蚂蚁和蝈蝈各自度过了一个愉快的夏天,紧接着秋天过去了,转眼间冬天来了,(播放风声)你听到什么?你觉得怎么样?

蚂蚁:这么冷的天,蚂蚁和蝈蝈生活得怎么样?我们先到蚂蚁的家里去看看吧。(课件出示:蚂蚁过冬图)。说说蚂蚁的活动。你就是小蚂蚁,你现在觉得怎么样?你的心情怎么样?蚂蚁躺在装满粮食的洞里安心过冬,饿了就吃,无忧无虑,真开心哪,谁来高兴地读一读?指名读。

蝈蝈:此时此刻蝈蝈在干什么呢?看图说一说。你就是这只快要饿晕的蝈蝈,你现在还会笑蚂蚁是傻瓜吗?你会说什么呢?这时候蝈蝈和蚂蚁的生活是多么的不一样啊!指读第三小节。

【设计意图】再次对比,是对之前蚂蚁和蝈蝈不同表现的后果进行对比,两种动物的不同结局,让学生体会到勤劳的人不是“傻瓜”,懒惰的人一定会尝到生活的“苦”。

三、总结

夏天,蝈蝈只顾乘凉,唱歌,睡觉,根本不去想冬天怎么过,结果冬天又冷又饿再也神气不起来。这就是“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而蚂蚁在夏天很热的时候就已经想到了冬天的事情,准备过冬的粮食,事先有了准备,所以到了冬天就不会挨饿,这就是“有备无患,防患未然”。学到这里你想对蚂蚁和蝈蝈说些什么?指生说。对了,不管是在生活中还是在学习中,我们都要像蚂蚁一样勤劳,只有辛勤劳动,才能换来幸福的生活。让我们一起送一首歌给蚂蚁吧。放《劳动最光荣》。

【设计意图】读了蚂蚁和蝈蝈的故事,让学生感受到勤劳的蚂蚁尝到了甜头,而懒惰的蝈蝈却尝到了苦处。此时,学生感情得到了升华,体会到“只有辛勤劳动,才有幸福生活”。

《蝈蝈和蛐蛐》精品教案 篇4

教学内容:

《蝈蝈和蛐蛐》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音乐教材(人民音乐出版社)第十册第六单元京韵中的一首歌曲。教材分析:

《蝈蝈和蛐蛐》是一首叙述性的诙谐歌曲。歌曲以拟人化的手法,讽刺爱“吹牛”的“蝈蝈”和“蛐蛐”,它俩相互吹捧、相互比说大话,“越吹越得意”“越侃越入迷”,到头来都成了大公鸡的盘中餐。一次来告诫人们要踏踏实实、做一个诚实的人。教学目标:

1、感受体验我国民间艺术宝库里戏曲京剧风格与韵味,进一步激发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2、用风趣、幽默、诙谐的情绪表演《蝈蝈和蛐蛐》。

3、培养学生合作、创新的能力。

教学重点:用风趣、幽默、诙谐的情绪表演《蝈蝈和蛐蛐》。

教学难点:歌曲的第三乐段。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二、表演《蝈蝈和蛐蛐》

1、全班一起边听《都有一颗红亮的心》边跟着哼唱做动作。

2、师:今天老师带来一首歌,听听这首歌曲和我们刚才所表演的京剧有什么相同与不同。

3、听录音范唱《蝈蝈和蛐蛐》。学生回答。

4、师简介:这首歌的曲调汲取于北方戏曲和说唱的音乐素材创作而成,是一首非常有趣的一首歌。(板书课题)

5、教师范唱

学生思考:歌曲讲述了什么内容,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生:讲述了爱吹牛的蝈蝈和蛐蛐,它们俩互相比说大话,到头来都成了大公鸡的盘中餐。以此来告诫人们,要踏踏实实做事,不能浮夸,做一个诚实的人。

(设计意图:德育渗透。)

6、自主听唱(1)学唱第一乐段

师:歌曲分为三个部分,我们称三个乐段,跟老师分乐段来学习。生:(随琴跟唱一乐段)

师:“吹牛皮”的旋律5 5 5上面的音乐符号大家还记得吗? 生:记得,是跳音。师:有跳音的地方怎样演唱? 生:试唱

(2)学唱第二乐段

师:“别着急”的后面有一个什么符号?

生:二分休止符,休止两拍。(教师指导演唱,注意休止部分)

师:这一乐段主要表现的是它们俩个相互说大话,很风趣,要唱出它们的得意劲。

生:(边表演边唱,注意说唱部分的狂妄语气。)师:老师也想表演一下这一乐段可以吗?

生:可以

师:(可以稍夸张表演)生:(边唱边表演)(3)学唱第三乐段

(师弹琴生跟着唱一遍)

师:没想到走来一只大公鸡前面恰当运用了一个八分休止符,弱拍起唱,生动形象地描述了大公鸡来的突然,要把半拍休止出来。生:(重点唱这一句)

师:下面听老师唱一遍第三乐段,听一听老师唱的与大家唱的有什么不同。(范唱第三乐段)

(设计意图:这一乐段比较难唱,节奏型较难掌握,通过老师的范唱让学生感受听辩并找出自己唱错的地方,这样学生的印象较深,不但培养了学生的听辩能力,同时轻松解决教学难点。)

生:“一口一个把小哥俩”这一句不同。师:老师是怎么唱的?谁听会了?

生:(试着唱一唱,并完整演唱本乐段)(4)带着演唱情绪完整演唱全曲

7、伴奏

师:现在拿起你们手中的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你认为在哪里加伴奏合适你就在哪里加,也可以用自己喜欢的节奏型为歌曲伴奏。

生:边唱边为歌曲伴奏。(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及节奏感)

8、分角色设计表演

师:以同桌为小组,分角色为歌曲设计表演。生:(小组设计并表演)

师:老师这里有两个头饰,蝈蝈和蛐蛐,哪一组想到前面来展示自己?

生:(台前展示)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给学生展示的平台。)

三、评价总结

1、学生自评

师:你觉得自己本节课表现的怎样?哪个环节表现的好?好在那里?如果不好,哪里不好?以后怎样表现?

生:进行自评(设计意图:能够正确地评价自己,找出自身不足及改进的方法。)

师:老师也想评价一下自己(教师自评)

2、教师小结

师:本节课老师和大家一起学习了一首非常好听的歌曲《蝈蝈和蛐蛐》,也学习到了好多中国的文化知识,回家后学习一小段地方戏下节课唱给同学听。

教学反思:

《蝈蝈和蛐蛐》教学设计 篇5

2、写景诗的特点

3、分析写景诗的意境

4、欣赏和热爱大自然,培养生活的情趣 重点难点:如何欣赏写景的诗歌的意境 课时安排:1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学习和欣赏第一首诗《蝈蝈与蛐蛐》

三、读熟诗歌,注意体会所表达的感情

四、整体把握;

这是一首大自然的颂歌,他通过对盛夏“蝈蝈的乐音”和冬日“蛐蛐的歌儿”的描写,赞美“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

五、问题研究:

这首施在构思上有什么特点?

(提示:开头一句与“大地的诗歌呀,从来没有停息“相对应分为两部分;动静相衬,意境优美。)

六、课后练习一:

诗人这样写,借以歌颂大自然的无限美好和勃勃生机,表达了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和赞美之情。第二首:《夜》

叶塞宁,俄罗斯诗人,他的诗感情真挚,格调清新,并擅长描绘大自然景色。

二、赏析,归纳这首诗的内容,并体会诗歌所描写的意境美 第一节:写夜的静谧 第二节:写溪水的歌唱

第三节:写月光下大自然的美丽 第四节:再次写到美丽的月色

三、结合课后练习二训练:

1、用自己的话,描绘所写的夜景

2、这首诗传出诗人怎样的心境 ?

四、反复朗诵这首诗,体会诗中所描绘的美景

《蚂蚁和蝈蝈》教学设计 篇6

教学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运用多种方法理解满头大汗、自由自在等成语;图文结合,进行“有的„„有的„„”的句式训练,训练学生思维的形象性和语言表达的规范性;懂得只有辛勤劳动,才能换来幸福的生活。引导学生确立正确的生活观和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表演来感受蚂蚁的勤劳,蝈蝈的懒惰;品析重点词句,懂得只有辛勤劳动,才能换来幸福生活。

教学过程:

一、品读夏天,行为对比中感受“勤”与“懒”

蚂蚁和蝈蝈的故事发生在一个夏天。(课件出示:夏日图)太阳公公火辣辣地照着大地,树上的叶子一动也不动,小动物们能躲起来的都躲起来了,知了躲在树叶丛中一个劲儿地叫着:“热死了!热死了!”这时你就在火辣辣的太阳下,你觉得怎么样。天气这么热,蚂蚁和蝈蝈在干什么呢?读读第一和第二自然段,去课文中找一找。

【设计意图】都说语文课上,最动听的声音便是读书声,通过指导,让学生感受火辣辣的太阳,读出天气的“热”。

蚂蚁:(课件出示:蚂蚁搬粮食图)蚂蚁在干什么?蚂蚁是怎样搬粮食的?出示句子:他们有的背,有的拉,个个满头大汗。指读;演读。谁来做搬粮食的蚂蚁?搬过粮食你感觉如何?看图,想一想,除了背和拉,小蚂蚁还用了什么办法搬粮食?蚂蚁们用了各种方法来搬粮食,注意这两个词“满头大汗”“个个”,你会觉得这是一群怎样的小蚂蚁。指说。虽然天那么热,个个满头大汗,但是蚂蚁搬起粮食来还是那么起劲,真让我佩服哇,让我来夸夸他们。师读第一小节,指读,齐读。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教师设计的具体情境、词语、句式来感悟,学生有了切身的体会,读起来才能更投入,更到位。

蝈蝈:多么聪明勤劳的小蚂蚁呀!正当蚂蚁干得满头大汗的时候,传来一阵阵欢声笑语,他们是谁?(课件出示:夏日蝈蝈图)瞧,他们在干什么?他们一个个多会享受呀!课件出示:他们躲到大树下乘凉,有的唱歌,有的睡觉,个个自由自在。师读。他们为什么要躲在大树下呢?指说。理解“自由自在”。谁来做自由自在的蝈蝈,读读蝈蝈的表现。蝈蝈自由自在地乘凉,看到蚂蚁在劳动是怎么做的?出示句子:几只蝈蝈看到了,都笑蚂蚁是傻瓜。指名读。蝈蝈为什么要取笑他们呢?你觉得这是一群怎样的蝈蝈。指说。夏天时,蝈蝈和蚂蚁的表现是多么的不同啊!男、女生分组读。用“有的„„有的„„”说话。

【设计意图】教学中,抓住重点的词语“满头大汗”和“自由自在”,通过两种动物的不同表现,使学生在感情朗读时找到了依据,读得很有兴趣,读得融会贯通,并能将文中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另外,通过对比蚂蚁和蝈蝈的不同表现,学习对比的写作方法,为写作教学打下基础。

二、品读冬天,结果对比中感受“乐”与“苦”

蚂蚁和蝈蝈各自度过了一个愉快的夏天,紧接着秋天过去了,转眼间冬天来了,(播放风声)你听到什么?你觉得怎么样?

蚂蚁:这么冷的天,蚂蚁和蝈蝈生活得怎么样?我们先到蚂蚁的家里去看看吧。(课件出示:蚂蚁过冬图)。说说蚂蚁的活动。你就是小蚂蚁,你现在觉得怎么样?你的心情怎么样?蚂蚁躺在装满粮食的洞里安心过冬,饿了就吃,无忧无虑,真开心哪,谁来高兴地读一读?指名读。

蝈蝈:此时此刻蝈蝈在干什么呢?看图说一说。你就是这只快要饿晕的蝈蝈,你现在还会笑蚂蚁是傻瓜吗?你会说什么呢?这时候蝈蝈和蚂蚁的生活是多么的不一样啊!指读第三小节。

【设计意图】再次对比,是对之前蚂蚁和蝈蝈不同表现的后果进行对比,两种动物的不同结局,让学生体会到勤劳的人不是“傻瓜”,懒惰的人一定会尝到生活的“苦”。

三、总结

夏天,蝈蝈只顾乘凉,唱歌,睡觉,根本不去想冬天怎么过,结果冬天又冷又饿再也神气不起来。这就是“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而蚂蚁在夏天很热的时候就已经想到了冬天的事情,准备过冬的粮食,事先有了准备,所以到了冬天就不会挨饿,这就是“有备无患,防患未然”。学到这里你想对蚂蚁和蝈蝈说些什么?指生说。对了,不管是在生活中还是在学习中,我们都要像蚂蚁一样勤劳,只有辛勤劳动,才能换来幸福的生活。让我们一起送一首歌给蚂蚁吧。放《劳动最光荣》。

【设计意图】读了蚂蚁和蝈蝈的故事,让学生感受到勤劳的蚂蚁尝到了甜头,而懒惰的蝈蝈却尝到了苦处。此时,学生感情得到了升华,体会到“只有辛勤劳动,才有幸福生活”。

蚂蚁和蝈蝈教学设计 篇7

内容分析:本文是一篇童话故事,通过蚂蚁冒着炎夏烈日搬运粮食,蝈蝈则乘凉、唱歌、睡觉,待到严冬来临时蚂蚁由于辛勤劳动而得以安然过冬,蝈蝈懒惰而又冷又饿,再也神气不起来了的对比。深刻揭示了只有辛勤劳动,才能换来幸福生活的道理,富有教育意义。蚂蚁和蝈蝈(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把课文内容演一演。

(2)用“有的„„有的„„”说一句话;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为什么冬天蚂蚁能躺在装满粮食的洞里过冬,而蝈蝈却又冷又饿。

2、过程与方法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以读为主,媒体为辅,让学生读一读,说一说,演一演,展开想象,理解内容,体会主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

让学生懂得只有辛勤劳动,才能换来幸福的生活,好逸恶劳是不会有好下场的。养成勤劳朴实,脚踏实地的好品质。

教学重点

1、通过读来感受蚂蚁的勤劳和蝈蝈的懒惰;

2、能用“有的„„有的„„”说一句话;

教学难点

懂得只有辛勤劳动,才能换来幸福生活。

教学用具

图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谜语导入:

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那我出谜语你来猜,看谁最聪明。请听第一个: “远看芝麻满地,近看黑马运米,不怕山高路远,都要运到家里。”你们谁来猜?(抽生答,真聪明!师出示贴:蚂蚁图片)接着听!“腿长胳膊短,眉毛盖住眼,有人不吭声,无人大声喊”说的又是谁呀?(我看小朋友们一个比一个聪明,大家一起说。出示图片贴:蝈蝈图片)

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一起走进童话王国,看看在那里蚂蚁和蝈蝈之间发生的故事!(板书:和)生齐读课题。

学习第一自然段。

童话列车开得真快,一眨眼的工夫咱们就已经来到了童话王国。(出示课件1)瞧,太阳公公火辣辣地照着大地,一丝风也没有,树上的知了一个劲的叫着,热呀热呀,这是什么季节呀?生:(夏天)夏天你最大的感觉是什么呀?生:(热)

是啊,夏天真热。在这么热的天气里,蚂蚁和蝈蝈们都在做什么呀?请小朋友自由朗读课文,去找一找答案!生(自由读)。

谁来告诉大家,蚂蚁在做什么?(生答:一群蚂蚁在搬粮食。)大家一起读一读,齐读。

那蚂蚁是怎么搬粮食的呀?(生:他们有的背,有的拉,个个满头大汗。)(课件2的文字飞入)的确,蚂蚁长的那么小,但它搬的粮食却又大又重,你看,一个个累得满头大汗。请大家带着感情读这句话。

那你们觉得这是一群怎么样的蚂蚁呀?(生:勤)(板书:勤劳)

这么勤劳的蚂蚁,谁愿意来夸一夸它们,赞美一下它们?

(生:辛苦 爱劳动等)

说的太好了,夏天这么热,可蚂蚁不怕苦,也不怕累,多么勤劳啊!谁再来读一读这一段?

(抽生读2-3人,)这么多的同学都想读,那我们就来比一比,这边的同学先来,读得真有感情,这边的同学能不能超过他们?(能)一起来!大家一定体会到了干活的艰辛。那我们一起再读一遍。(齐读)

学习第二自然段。

夏天,蚂蚁在烈日下搬粮食,而那几只蝈蝈呢?(出示课件4蝈蝈图)他们在干什么呢?(生答,然后飞入:他们躲到大树下乘凉,有的唱歌,有的睡觉,个个自由自在。)谁来读?谁再来?

你觉得这是几只怎么样的蝈蝈呀?(生:懒惰)板书:(懒)

这几只懒惰的蝈蝈还会笑话别人呢!你看,它是怎么笑话蚂蚁的啊?谁来读读。(个别读)想一想蝈蝈们在笑话蚂蚁的时候会说些什么?(生各抒己见)

师:蚂蚁这么勤劳,蝈蝈为什么要笑话他们呢?(生答)

说的太精彩了,那我们再来读课文,把蚂蚁的勤劳和蝈蝈的洋洋得意表现出来。(生读,男女生赛读)很好,那你会用“有的„有的„”说话吗?(出示课件)生练习说话。

学习第三自然段。

时间过的真快,(出示课件5冬天的图片)不知不觉冬天到了,西北风呼呼地刮起来。)一起读。这时蚂蚁和蝈蝈分别在干什么呢?我们先到蚂蚁的家去看看(出示课件6蚂蚁图)

观察一下:蚂蚁在做什么呢?(生:蚂蚁躺在装满粮食的洞里过冬了。)谁能读一读课文中蚂蚁过冬这句话?(生读)

蚂蚁在装满粮食的洞里过冬是什么感觉呀?(生:舒服等)

那蝈蝈呢?他们怎么样了?(出示课件7:蝈蝈又冷又饿,再也神气不起来了。)你们看,这只蝈蝈张着嘴巴在大哭,它会说些什么呢?

(生:好冷啊,真饿啊!)

(生:冬天赶快过去吧,夏天我也要搬粮食了。)

还有一只蝈蝈低着头好像在想什么,它会想什么呢?

(生:这么冷,这么饿,我想跟蚂蚁借点粮食吃,不过,多不好意思啊。)

(生:唉,夏天时,我还笑话蚂蚁搬粮食呢。看它们现在多好,哪像我们又冷又饿。)

还有一只蝈蝈有气无力地趴在地上,它怎么了?

(生:可能已经冻死了,饿死了。)

同学们说的真好,那为什么蚂蚁现在可以舒服过冬,而蝈蝈们变成这个样子了呢?

(生答:蚂蚁勤劳,蝈蝈懒惰)(师相机飞入勤劳,懒惰)

说明只有————,才有————。(生答师点文字飞入)(生齐读,师相机板书:辛勤劳动

幸福生活)

表演

好,我们再来美美地齐读课文,(生读)大家读的很好,表演一下会更精彩,请大家戴上自己的头饰一起来表演!(生戴头饰表演)

续编故事(出示课件)

那转眼间,第二年的夏天又到了,太阳仍然火辣辣地烤着,一只老蝈蝈把大家召集在一起,讨论今年夏天怎么做,如果你就是蝈蝈,你打算怎么做?小组试着编一编。

课外延伸(出示课件)

蝈蝈们都知道要像蚂蚁一样勤劳,那我们小朋友也要做个勤劳的孩子,生活中你们是怎样做的?

在《劳动最光荣》的歌声中结课。

附板书:

蚂蚁图片

饱 和

蝈蝈图片

饿 辛勤劳动,幸福生活

附课堂练习

你来说一说:

1、今天我们组值日,同学们有的———,有的————,个个干得可起劲了!

2、六一节到了,小朋友们有的————,有的————,真———

3、下课了,同学们在操场上玩,有的————,有的————,多么————!

你来编一编:

转眼间,第二年的夏天又到了,太阳仍然火辣辣地烤着,一只老蝈蝈把大家召集在一起,讨论今年夏天怎么做,如果你就是蝈蝈,你打算怎么做?小组试着编一编。

附课后延伸

蝈们都知道要像蚂蚁一样勤劳,那我们小朋友也要做个勤劳的孩子,生活中你们是怎样做的呢?

附课后反思

一、采用直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根据一年级孩子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在教学时我充分运用形象直观的图片,加以现代化的多媒体辅助手段,引导学生进入情境。比如夏天蚂蚁辛勤地搬粮食,蝈蝈自由自在地玩乐;冬天蚂蚁们在洞里安然过冬,蝈蝈们又冷又饿,下场悲惨等等,都已图片示之,帮助学生对语言文字进行理解、加工,使学生的感情与课文所表达的感情相合,去感受、去意会,进而在读出感觉的基础上,读出感情,让他们在读中感悟,又反过来以悟促读,不断丰富自己的语感。

二、营造读的氛围,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在指导学生理解蚂蚁是怎样搬粮食时,首先请学生自读课文,说说小蚂蚁怎样搬粮食?再出示句子他们有的背,有的拉,个个满头大汗。请学生观察画面上的,边读边指出画面上蚂蚁的背、拉动作。再让学生边做小蚂蚁搬粮食的动作边读句子。在学生反复练读的基础上,给一部分学生戴上了蚂蚁的头饰,请他们上台来学一学,演一演小蚂蚁搬粮食的样子。学生进行表演体会,情境丰富而逼真,使第一感知获得了鲜明的印象,把握住了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生动性,有机突了破教学重点。通过自己的主体体验,学生感受到在炎热的夏天,蚂蚁搬着重重的粮食非常辛苦,加深了对作品语言的理解,深受作品的感染,对勤劳的蚂蚁们发出由衷的赞扬。从而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动性,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创设生活情景,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

三、创设生活情景,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

在读好文本的基础上,注重学生的说话训练。本课,我充分利用句式“有的„„有的„„”进行说话,创设和学生生活学习密切相关的情境激发学生大胆发言,主动说话。一年级学生的思维是比较活跃的,但是组织语言的能力不强。这时,利用课文插图指导说话,蚂蚁们除了拉、背,还有的蚂蚁在怎样搬粮食?学生在图片的引导下,能够合理的想象,流利地说出话来。另外,针对培养学生想象能力的训练,我设计了“第二年的夏天到了,你是蝈蝈,你打算怎样做?”充分调动了学生说话的能力,让他们畅所欲言,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既锻炼了学生的说话水平,又和文本紧密结合,一举两得。

四、启发想象,调动学生的表达欲望。

想象是智慧的翅膀。在教学中,我利用教材中的想象点,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如课文中“蝈蝈再也神气不起来了”,只是一语带过,没有具体描述,我启发学生通过想象,充实了蝈蝈的话语,这样做,既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能力,又大大调动了学生表达的欲望。

《蚂蚁和蝈蝈》教学设计 篇8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通过蚂蚁和蝈蝈对待生活的不同态度和不同结果的对比,使学生懂得只有辛勤劳动,才能换来幸福的生活,从而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的乐观生活态度,歌颂勤劳勇敢的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4、分角色演课文故事。

二、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谈话:小朋友们,树林里有一棵老树,他见识可多了,林子里发生的事他全知道,你们想不想听树爷爷讲故事?

请小朋友仔细看,认真听。播放课件:(有一棵老树说话:“小朋友们,你们好!今天就给大家讲个蚂蚁和蝈蝈的故事吧。这是一个寒冷的冬天……”)

2、师范读:冬天到了,西北风呼呼地刮起来。好冷啊!你冷吗?(出示句子:冬天到了,西北风呼呼地刮起来。)谁试着读读这句话,指名朗读,学生评价相机,字理学习“刮”

刮字左右结构,立刀旁,立刀旁与刀有关。同学们想想,平时小刀刮到手会有什么感觉?那冬天的风吹到脸上像刀刮一样,也是很疼的,这样的冬天非常的(冷)哪个小朋友再来试试,把冬天的冷读出来。(指名朗读,学生互评)

3、在这寒冷的冬天,我们一块到小蚂蚁家去,看看他们在干什么?(课件显示蚂蚁洞图)

4、我们再去看看小蝈蝈,哎呀,他们怎么啦?(课件显示蝈蝈过冬图)

5、看到这样的情景,你心里是怎么想的?学生质疑。)

6、你们真会思考,树爷爷听了你们的回答,很高兴。(课件显示:老树爷爷笑着说:“是呀,蚂蚁和蝈蝈为什么会有这样不同的结果呢?聪明的小朋友,你们想知道吗?)

(二)、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好!请同学们打开书113页,自由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把你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

1、把喜欢的句子读给大家听。(指名朗读,自评)

2、小蚂蚁在这炎热的夏天里――搬粮食。那他们是怎样搬粮食的?(课件显示蚂蚁搬粮食)

3、(课件出示句子:他们有的背,有的拉,个个满头大汗)指名朗读,互评。

4、、小蚂蚁在辛勤地劳动,有的背,有的拉,你想一想,蚂蚁劳动的时候,还会有那些动作?能不能把你刚才想好的词放到这个句子里说一说呀?

5、蚂蚁累得(满头大汗),我们看“汗”字,哪位同学能结合字理知识说说怎样记汗字。

(出示“汗”字生:“汗”字是左右结构,左边是三点水,右边是一“干”活的“干”字,干活就会出汗。(点击“汗”字的字理演变)你们看,小蚂蚁的额头上大滴大滴的汗珠流下来,小蚂蚁个个满头大汗,这说明什么?谁来夸夸小蚂蚁。

6、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

夏天这么热,可小蚂蚁不怕苦,不怕累,真值得我们学习,我们把对小蚂蚁的赞美之情读出来。如果加上动作更能干了。(指名读,互评,全班齐读)

(三)、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那蝈蝈是怎样度过这炎热的夏天的?(课件显示蝈蝈乘凉图)

2、、(相机出示句子:他们躲到大树下乘凉,有的唱歌,有的睡觉,个个自由自在。)齐读。指导朗读(蝈蝈想唱歌就唱歌,想睡觉就睡觉,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这就是(自由自在)你能读出蝈蝈的自由自在。(个别读,生评)

3、比较句子练习朗读,引读(夏天真热,一群蚂蚁在搬粮食,他们……几只蝈蝈看到了,都笑……)

4、蝈蝈笑蚂蚁是傻瓜,想想蝈蝈当时会说些什么?

5、指导朗读第二自然段。(配上动作表演)

6、分小组演读,请一个小组来汇报。学生点评。

(四)、回顾课文第三自然段,展开讨论。

(过渡)蚂蚁就这样辛勤的工作着,蝈蝈就这样自由自在的玩耍,转眼间,冬天到了……(学生接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讨论①你们现在明白蚂蚁和蝈蝈为什么会有这样不同的结果? ②蚂蚁傻不傻?

(五)、练习背诵

这个故事多有趣呀!你们试着把它背下来。

小朋友们,今天树爷爷不仅给我们讲了这个生动有趣的故事,他还邀请我们到“开心果果园”去做客,我们出发吧。

(六)、课外延伸。

小朋友们,我们来到开心果果园,这里有音乐厅、童话屋、知识窗,动物园,你们选择你喜欢的地方的地方点击进入。

小朋友们,谁来说说,你在开心果果园都看到了什么?

蚂蚁和蝈蝈教学反思 篇9

基于以上对文本的解读,在教学设计时,我注重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和语言能力的发展训练,注重学生语言的积累,通过创设情境、图文结合,朗读品悟,去理解人物的形象,去评价人物的优和劣。激发学生的生活体验,调动学生的表达欲望,悟读、演读文本。教学中,努力体现以下几点。

一、为说话训练搭建平台

我在指导学生理解蚂蚁是怎样搬粮食时,首先请学生自读课文,说说小蚂蚁怎样搬粮食?再出示句子他们有的背,有的拉,个个满头大汗。请学生观察画面上的,边读边指出画面上蚂蚁的背、拉动作。再让学生仔细观察图画,想象小蚂蚁们还会怎样搬粮食?推、拉、抱、扛等词都学生都说了出来,我顺势出示“有的……有的……个个……”的句式,让学生练说。在说话练习之后,让孩子们亲自表演出来,这样学生通过自己的主体体验,感受到在炎热的夏天,蚂蚁搬着重重的粮食非常辛苦,加深了对作品语言的理解,深受作品的感染,对勤劳的蚂蚁们发出由衷的赞扬。

在后面理解蝈蝈们在炎热的夏天休息时也是一样。在说话训练中让孩子们充分明白蝈蝈自由自在、懒惰的本性。

接着,我还结合孩子日常的活动,让他们练习“下课了,同学们有的……有的……个个……”和“大扫除时,同学们有的……有的……个个……”的说话。就这样,在观察、练说、表演、朗读中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培养了学生的说话、写话能力,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动性,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为语言积累创造环境

在本单元的读读背背中,让孩子积累的是“有备无患防范未然”、“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这恰好是对本课中蚂蚁勤劳身影的真实写照。在学生的读、思、议、说之后,我适时地出示以上及“未雨绸缪得过且过”等词语,让孩子在语言环境中积累、丰富语言,这样的积累,他们很容易在具体生活中调动积累。其实,不止这一课,在《三个小伙伴》中积累“人心齐、泰山移”、“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等谚语。

三、为想象力插上翅膀

为了让孩子们的思维得到训练,我抓住课文最后一处:蚂蚁躺在装满粮食的洞里,而蝈蝈又冷又饿,再也神气不起来了。补充文本: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到了第二年夏天,蝈蝈又见到蚂蚁在搬粮食……在孩子们的想象中,有不思悔改,终于没能熬过第二年冬天的蝈蝈;有知错就改,也开始储存粮食的蝈蝈;还有没有储存粮食,但和蚂蚁成了好朋友,与朋友一起温暖过冬的蝈蝈……

蚂蚁和蝈蝈教学反思 篇10

针对教材的特点与学生的年龄特点、学习心理,我注重教师的主导作用以及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学生主动的参与、感知中,发展他们的能力。在设计本课时,我努力营造一个“入境悟情”的氛围,以读为主,引导学生在“读”中学,在“演”中悟。还结合本单元的“读读背背”,设计了“四季成语猜猜看”等练习,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提高语文素养。走下课堂,我有以下几点颇深的感受:

一、朗读是感悟文本的最佳途径

“新大纲”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首先,我抓住重点词句,指导学生朗读。如指导学生读好“背”、“拉”、“满头大汗”等词语,读出蚂蚁那种劳累的感觉,读出对蚂蚁的赞美之情;指导学生读好“唱歌”、“睡觉”、“自由自在”等词语,读出蝈蝈那种自由自在的感觉,读出对蝈蝈贪图舒适的鞭挞感情。根据课文内容,我还设计了自由读、指名读、比赛读、表演读等不同的读法,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反复朗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特别是配上了动作的表演读,同学们都以逼真的动作和饱含情感的角色语言,读得入情入境,效果很好。

二、即兴幽默的评价语言对课堂氛围有着推波助澜的作用

以前在评价学生的朗读时,我总是单纯以赞扬和鼓励为主;在执教这节课时,我即兴地加入了幽默“因子”。如在学生朗读“夏天真热”这句话时,我在一旁自言自语地插话:“真热啊,可以吃冰淇淋了!好热呀,要扇电风扇了!更热了,快开空调吧!”没想到几句很简单的话,不仅引发了孩子们的欢笑声,还意外地促使他们饱怀激情地投入到课文所营造的氛围中去体验和感悟。幽默、风趣的语言成为课堂教学的润滑油,激活了学生的兴趣,点燃了他们的激情。

三、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并且是知识的源泉。”课文中没有具体描写蚂蚁和蝈蝈是怎样搬运粮食的,描写蚂蚁时只用了“背”、“拉”两个词,写蝈蝈自由自在的样子时也只用了“唱歌”、“睡觉”两个词,事实上,图中所画或它们实际所做的远远不止这些。因此,我让学生动脑筋去想一想,蚂蚁还会用什么动作搬粮食?如果你是蝈蝈,你会怎么样笑话蚂蚁?还要求学生用“有的。有的。”句式和本课中的重点词句来描述蚂蚁和蝈蝈的话语和行动,训练、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最后,我还精心设计了一个问题:“第二年夏天又到了,太阳仍然火辣辣地烤着大地,这时候,蝈蝈们会怎么说怎么做呢?”用延续情节来引导想象,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品质,另一方面也深化了学生对课文主题的认识。

四、教师对文本的多元解读成为课堂教学生动活泼的重要保证

《蚂蚁和蝈蝈》教学设计 宋德祥 篇11

淮安市淮阴区凌桥中心小学 宋德祥

一、教材依据

国标本苏教版语文教材第二册第二十课《蚂蚁和蝈蝈》

二、设计思想

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蚂蚁和蝈蝈》是一篇童话故事。这篇课文主要通过蚂蚁冒着炎夏烈日搬运粮食,蝈蝈则乘凉、唱歌、睡觉,待到严冬来临时蚂蚁安然越冬,蝈蝈又冷又饿的对比描写,深刻揭示了只有辛勤劳动,才能换来幸福生活的道理,富有教育意义。新标准强调低年级的阅读主要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结合一年级孩子的特点,好奇心强,兴趣广泛,喜欢小动物,他们天真可爱,活泼好动,想象力丰富,爱幻想,爱表演课本剧,也喜欢朗读课文。从这一点出发,我激发学生的生活经验,调动学生的表达欲望,以读为主,让学生充分地读书,读中感知,读中悟情,读中培养语感,在看看动画、听听声音、学学动作等过程中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身于学习活动中,感悟人物形象。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2、方法与过程目标:

进行句式训练,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

3、情感与态度目标:

懂得只有辛勤劳动,才能换来幸福的生活。

四、教学重点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五、教学难点

让学生懂得只有辛勤劳动,才能换来幸福生活。

六、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课文录音、头饰等等。

七、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出示硕果累累的大树图)小朋友们,今天大树爷爷丰收了,结了很多果子,老师摘下了一些,谁认对了,就送给谁。(认读生字卡片:乘凉 刮风 洞里 冬天 又冷又饿 自由自在)

2.看,草丛里还藏着一些小昆虫呢,认识他们吗?(课件出示:蚂蚁和蝈蝈的图片)

谁愿意有礼貌地给小蚂蚁打个招呼? 听,小蝈蝈在叫呢!再仔细听一听。

3.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蚂蚁和蝈蝈》,板书并齐读课题。发现这两个小昆虫的名字有什么特点吗?这是为什么?

我们也来当一回草丛里的居民,把课堂搬到大树下、草丛里好吗?那你愿意当哪种小昆虫,说给同桌听听。

(设计意图:低年级阅读教学要把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放在首位。为此,教者着力设计了适合学生心理的教学情境,到教室外,让学生亲眼见到可爱的小蚂蚁,既激活了课堂,又为学生走进文本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蚂蚁和蝈蝈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呢?请打开课本,把课文读通顺,做到不添字,不掉字。再想一想: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吗?(在有疑问的地方画问号)

2.学生提问,教师相机归纳并板书。

(三)、个性阅读,生本对话

1.过渡:要解决这些问题呀,还是得从夏天说起。夏天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到底有多热?

出示:夏天真热。你会读这句话吗?

2.在这样热的天气里,草丛里的居民们在干什么呢?先自由读课文,用笔画出你找到的句子。

3.指名读找出的句子:

(1)他们有的背,有的拉,个个满头大汗。师生接读,生接读“背”、“拉”、“满头大汗”。

(2)谁能加上动作来读读这句话?小朋友一起来表演读。

(3)多用功呀,我好像已经看到小蚂蚁满头大汗了。夏天真热,小蚂蚁快停下休息一下吧。(引导学生说说不休息的原因)

(4)老师都被你的勤劳感动了。好,我们一起来搬粮食。

(5)蝈蝈看到蚂蚁在劳动,和老师的态度可不一样,他们——(指名接读)(6)他们为什么会笑话蚂蚁呢?想象一下,蝈蝈们会说些什么?(7)蝈蝈在干什么?指名句子:他们躲到大树下乘凉,有的唱歌,有的睡觉,个个自由自在。相干什么就干什么,这就叫——“自由自在。”

4.分角色朗读,进入情境。

炎热的夏天,蚂蚁们和蝈蝈们却做着不同的事。你们能把他们不同的样子读出来吗?男同学练读第一段,女同学练读第二段。(指名合作读,评议)

(设计意图: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作为理解关键词语的切入点,通过反复朗读、表演、,品读文本,唤起学生情感体验。生动的朗读、个性化的表演,张扬了学生的个性,释放了学生的潜能,学生在获得肢体快乐的同时,思维了获得了快乐。)

5.过渡:(课件)时间过得真快,寒冷的冬天转眼就到了,听着呼呼的北风,你想起了哪些词语?(学生自由描述,积累词语)是啊,这样寒冷的冬天,蚂蚁和蝈蝈又分别在干什么呢?

(1)自由读第三自然段,找出有关的句子,大声地读一读。(2)看图,蚂蚁会在洞里干什么?

(想象,用上“有的„„有的„„还有的„„”练习说话)(3)多舒服呀,请你舒舒服服地读给大家听。(4)蝈蝈又冷又饿,再神气不起来了。

(5)(课件)又冷又饿是什么样子?指名表演,真是神气不起来了。你觉

得应该怎么读这句话?(指名读)

(6)讨论:蝈蝈为什么成了这个样子?草丛里的小居民,看到蝈蝈成了这个样子,你应该怎么劝劝他们?(先讨论,然后指名发言)

(7)带着表情,完整地朗读这一段。(指名读,指导学生读好后齐读)(设计意图:在这一个环节安排了积累词语和按句式说话的训练,目的是为学生搭建语言实践的平台。让学生联系句子理解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培养了学生感受生动形象的语言艺术的语感能力,也让课堂充满了“语文味”。)

(四)、入情入境,张扬个性

1.多有趣的故事,想不想把它演一演?(引导学生把课文读熟,把动作想好,作好表演的准备)

2.现在,你最想给哪个小昆虫说话,想说什么?

(五)、扩展延伸,展开想象

是啊,蝈蝈们在这件事上受到了深刻的教育。我非常想知道,来年的夏天,蚂蚁和蝈蝈之间还会发生些什么?你们愿意把后来的事告诉我吗?可以写一写,可以说一说,还可以画一画。

八、板书设计

蚂蚁 和 蝈蝈

夏天 满头大汗 自由自在冬天 幸福 又冷又饿

(勤劳)(懒惰)

九、教学反思: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课堂的主体。在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读读、演演、说说,学的比较扎实,比较轻松。在教学时我充分运用形象的动作演示,加以现代化的多媒体辅助手段,引导学生进入情境,使学生脑海中浮现出生动形象的画面,帮助学生对语言文字进行理解、加工,进而在读出感觉的基础上,读出感情,不断丰富自己的语感。

上一篇:何玥个人先进事迹下一篇:阅读简单诗歌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