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数学公开课教案

2024-12-24

高二数学公开课教案(通用13篇)

高二数学公开课教案 篇1

高二英语公开课教案

By Quan Liling TEACHING MATERIAL: Lesson 30, Unit 8, SEFC2A CLASS: Class 248, Senior II TIME: Friday, November 15, 2003 TITLE: First aid

Ⅰ.Teaching aims: 1.Four skills: cut(n.);electric;container;pool;by mistake pay attention to;in a short while;running water;within;deal with;wound;safety;wire;out of one’s reach Grammar:Revise the mode verbs:must,should and ought to Ⅱ.Teaching focus and difficulties: 1.Talking about first aid;2.Retelling.Ⅲ.Teaching method: Prctising and explaination Ⅳ.Teaching tools: A set of multi-media equipment.Ⅴ.Teaching Procedures: Step 1: Revision Revise the dialogue in L.29 by asking a pair of students to act out a dialogue.Step 2: Presentation 1.Discuss some pictures of first aid;2.talk about first aid.Step 3: Reading 1.Ask the students to read the first sentences of each paragraph and try to tell me the main idea of each paragraph: 1)Description of first aid;2)Three important things to do;3)Common injuries and first aid in the home;4)You need more information.2.give the students some minutes to read the text and then do some exercise;3.Put up some information on the Bb,then talk about them: 1)Three important things to do: A.Check that thhe personca breathe;B.Try to start his breathe;C.Try to stop the bleeding.2)Three common injuries at home: A.animal bites:wash the wound under the cold running water.see a doctor at once.B.Burns:Cool the area of the skin at once.Put a piece of dry and clean cloth over the area of the burn.see the doctor.C.Cuts:Wash the area of the cut,dry it and cover with dry clean cloth.4.Deal with the language points in this part: 1)…you don’t have to be an doctor;

2)Check that the person can breathe.Open the pouth and make sure that no food at the back of the mouth;3)Lay the person on the ground;4)Here is some advice for dealing with common injuries;5)cool the are of skin at once.Step 5:Practice Retell the text one by one.Homework:Finish off the exercises on the Wb.

高二数学公开课教案 篇2

一、教学背景

这一堂高二公开课的教学内容为《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英语(人教版)》必修五Unit 2 The United Kingdom,Period 5。经过对单词和短语的复习,完成课文的缩写填空,回顾课文中出现的重点词的拓展和重点句子的结构,最后完成一篇由重点词和重点句子结构组成的短文。这节课体现了上课老师———来自钦州市第一中学高二英语组的廖娟老师,深厚的教学功底和教学经验。对于学生基本学情的把握得当,有效地掌控了教学程序,教学活动设计难度适中、形式多样,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这堂课的任务型教学设计不仅把握了考点,给学生指明了自学方向,也给了听课老师们一些关于复习课的反思和启迪。

二、教学设计和教学片段回顾

1.教学设计。

(1)导入。授课老师在进行课堂导入后,进入到单词和复习内容。通过快速的提问和回答来让学生进行单词和词汇的重新回忆。在复习过程中穿插单词的不同词性变化,增强学生的记忆。

授课教师将本单元需要掌握的单词通过PPT呈现在多媒体上,引导学生形成如下学习模式:汉语释义→本单元英语单词→随着词性变化,在该单词上加上不同的后缀,或者回忆该词性下的单词→读出单词。

(2)课堂呈现。授课老师回顾课文,将课文缩写成一篇简短的文章,并将这篇文章改编成了语法填空的形式。

(3)拓展和巩固。课文复习了之后,授课教师安排了重点单词和重点句型的巩固和拓展学习。在这部分教学内容中,授课老师安排了多种教学活动,力求学生对不同的教学活动产生兴趣。

授课教师安排的第一个活动为语境活用,即用convenience convenient进行一个简单的语法填空。通过这个活动,明确名词和形容词转换的方式。

第二个活动是用make up和be made up of改写句子。用这个练习来复习主动和被动,加深理解。

最后一个拓展活动为句子成分分析,即讨论一个长句的句子成分。通过分析句子的成分,来明确句子的基本组成部分和各部分在句子中所起的作用。

(4)总结回顾。在最后一个活动中,授课教师给出了“连句成篇”这样一个教学活动,让学生将本堂课所学的内容变成一篇小短文。

2.教学片段回顾。

笔者对廖娟老师的最后一个教学活动印象很深刻。在这个连句成篇活动中,学生要用所复习到的单词、短语和句型进行一个简单的句子表达训练。在此基础上加上适当的连词,使其变成一个完整的符合高考书面表达要求的小短文。

授课老师的做法既考虑了学生的能力,又从高考要求出发,将学生不喜欢的书面表达变成了他们熟悉的内容。书面表达的训练并非如每次考试一样中规中矩,而是可以很灵活。复习课上前面的铺垫,从单词和短语的再复习,到重点句型的讲解演练,最终目的就是让学生能够自己产出。这样的教学活动不仅能让学生有东西写,也能让学生愿意写,乐于写,还能写得有自信,可谓一石数鸟,效果立竿见影。

写作教学是高中英语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学生综合运用语言能力的集中体现。在高考英语试卷中,写作占据一定的比重,要求也每一年都有新的提高。笔者发现,高中学生的写作能力很难提高,原因很多,其中突出的有以下两点:一是学生缺乏足够的素材,很难形成开放的写作思路;二是兴趣不够高,缺乏表达的欲望。难以提高的写作水平,难以满足的写作要求,使得学生陷入恶性循环,不会写,不愿写。如何缓解这一矛盾成了每一个一线英语教师思考的问题。

三、感悟和思考

廖娟老师的这堂复习课给了笔者很大的启发。高考弱化语法并不等于在英语教学上就放弃语法,而应该将语法由原来的满篇灌变成符合学生认知的内容来进行教学,让学生在平常上课时就能将考试中失分率高的语法填空和无东西可写的书面表达进行训练。

复习课不应该是过时的,而应该是与时俱进的、充满活力的,能让学生找到归属感和满足感的。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应以形成性评价为主,注重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终结性评价应着重检测学生综合语言技能和语言应用能力。评价要有利于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和健康人格的发展。

参考文献

[1]2012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

《囚绿记》公开课教案 篇3

【摘要】同学们,顾城有诗云: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今天,让我们带着慧眼一起去寻找那抹绿,共同走进陆蠡的《囚绿记》。

【关键词】公开课;教案;《囚绿记》;绿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教学目标:1.有感情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的内涵;2.学习本文托物言志的象征手法;3.联系当时的社会环境,明确作者在抒写对绿的挚爱之情中,表达对生命、对爱,对光明、自由的向往,对坚贞不屈的抗敌精神的歌颂。教学重难点:理解绿的象征意义,感受优秀作品恒久的生命力。教学方法:诵读感知、读写品悟。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准备:早自习预习、电子白板、ppt。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顾城有诗云: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今天,让我们带着慧眼一起去寻找那抹绿,共同走进陆蠡的《囚绿记》。

二、整体感知:检查早自习预习情况

1.文题中“绿”指什么?(常春藤)2.题目为“囚绿记”,课文中哪几段是写“囚绿”?“囚绿”之前、之后主要写了哪些内容?请用两个字概括。(寻绿(1—4)观绿(5—7)囚绿(8—12)放绿(13)怀绿(14))3.作者囚绿后放绿,放绿后又怀绿,这矛盾的表现流露作者的什么情感?(喜爱绿)

三、讲析课文

(一)学习囚绿(8—12段),齐读,完成下面两道题目

1.爱绿为什么囚绿呢?圈出相关句子来读读。2.请大家圈出描写“绿囚”的语言,读一读。看看绿枝条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突出绿枝条什么特点?在“绿囚”变化过程中作者心情如何变化的?

答案:我拿绿色来装饰我这简陋的房间,装饰我过于抑郁的心情。我要借绿色来比喻葱茏的爱和幸福,我要借绿色来比喻猗郁的年华。我囚住这绿色如同幽囚一只小鸟,要它为我作无声的歌唱。

研读重点词语:“装饰”、“葱茏”、“猗郁”。(装饰,安慰;葱茏、猗郁本指草木茂盛,这里移用,表现爱与幸福年华的丰富。)(绿的枝条悬垂在我的案前了。它依旧伸长,依旧攀缘,依旧舒放,并且比在外边长得更快。可是每天早晨,我起来观看这被幽囚的“绿友”时,它的尖端总朝着窗外的方向。甚至于一枚细叶,一茎卷须,都朝原来的方向。它渐渐失去了青苍的颜色,变得柔绿,变成嫩黄;枝条变成细瘦,变成娇弱,好像病了的孩子。)(绿枝条由生机勃勃变得嫩黄细瘦娇弱,颜色与形态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向往光明,不屈服于黑暗)

重点句子研读:“它的尖端总朝着窗外的方向。甚至于一枚细叶,一茎卷须,都朝原来的方向”,体味作者的用意。(生的欢喜——不快——渐渐不能原谅我的过失——可怜、恼怒)

(二)学习(1—6段),自由诵读,完成三个任务

请找出相关句子读读。1.我住在什么样的房子里?对这样的房子我却怀着一种喜悦,毫不犹疑的决定下来,是什么原因呢?2.为什么如此爱绿呢?3.哪些句子表现我对见到绿的急迫心理?4.这种急迫的心情暗示什么?并找出相关词句来证实。

答案:圆窗外面长着常春藤。当太阳照过它繁密的枝叶,透到我房里来的时候,便有一片绿影,我便是欢喜这片绿影才选定这房间的、绿色是多宝贵的啊!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慰安,绿色是多宝贵的啊!

重点句子朗读研读:“绿色是多宝贵的啊!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慰安,它是快乐。”注意重音,理解象征意义。从哪里可看出作者需要慰安?(我怀念着绿色把我的心等焦了。我怀念着绿色,如同涸辙的鱼盼等着雨水!我急不暇择的心情即使一枝之绿也视同至宝。)(暗示作者境遇不佳,他的生活缺乏绿色,缺乏希望,缺乏慰安,缺乏快乐,生活在举目无亲的北平,正需要用绿色来安慰自己的眼睛,象征生命与快乐的绿成了作者唯一的朋友。“我疲累于灰暗的都市的天空和黄漠的平原”、“在这古城中我是孤独而陌生”、“困倦的旅程和已往的许多不快的记忆”)齐读5—6段。

(三)学习(13—14段),老师范读,完成下面问题

1.发生了什么事让作者提早释放了绿纸条。(卢沟桥事变,日本全面侵华)2.在绿枝条上,作者赋予了怎样的精神内涵呢?(这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3.这种精神内涵与我们民族的哪种精神相同呢?(自强不息 向往自由 向往光明 不屈不挠。作者赞美绿色,就是在赞扬中华民族忠贞不屈的抗敌精神)4.作者怀念绿,还怀念了什么?(怀念北平的人民、沦陷区的人民、日寇铁蹄下的同胞。或者说怀念和平安静的生活)

(四)总结

作者用绿的特点来象征中华民族在强敌入侵下的永不屈服的抗争精神,其实这种精神也是陆蠡精神的体现。

补充:巴金赞扬他说:“古圣贤所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圣贤可以当之无愧。” 1942年4月,陆蠡发往西南的抗日书籍在金华被扣,日本宪兵队追踪到上海,查封了书店,没收了全部《文学丛刊》。陆蠡不顾胞妹的劝阻,亲自去巡捕房交涉,便遭关押。后被解到汪伪政府所在的南京审讯,敌宪问:“你赞成南京政府吗?”陆蠡说,“不赞成!”敌人又问:“日本人能否征服中国?”回答依然是:“绝不可能!”7月21日临刑时,年仅34岁。“文如其人,人如其文”。陆蠡,一介书生,在生死面前所体现的硬气和浩然正气,就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精神,他用自己的笔书写这样一种精神,用自己的献血来印证这种精神,令我们都深深感动。

探讨:本文通过描绘一种事物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这种事物被赋予象征意义,写作上是什么手法?我们所学哪些课文采用这种手法?学生自由讨论(托物言志)。

(五)课堂迁移

同学们,绿色到处都有,在生活中我们不是缺少绿色,而是缺少发现绿的眼睛,希望大家用眼睛去观赏,去体味,去感悟,让生命之绿、希望之绿、慰安之绿、快乐之绿充盈我们的生活。你能举出一些被人生的苦难“囚住”了但“永远向着阳光生长”的“常春藤”吗?学生自由讨论。

高二数学公开课教案 篇4

Goals:

1. To get to know something about a famous woman named Helen Thayer.

2. To develop some basic reading skills.

3. To understand the importance of courage and determination.

Teaching aids: Multimedia

Teaching procedures:

Step1. Warming up

1. Show some pictures of Antarctica.

Q: Is it beautiful? Where is it?

Q: What’s the weather like there?

Q: How is the living condition there? What animals live there?

Step2. Pre-Reading

1. Work in pairs and discuss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1). Imagine you are traveling alone to the South Pole, what will you take with you? Why?

2). Do you know the names of three countries that are part of the North Pole?

3). Which animals live on the North Pole? And which on the South Pole?

4). Why do polar bears never eat penguins?

2. Group work:

Study the title and try to guess what the person who was alone in Antarctica is would be like?

----The person must be very strong.

----The person must be very young.

----The person must be healthy.

----The person must have great courage and determination.

----The person must have a strong will.

Q: Can you imagine such a woman of 60 years old making an expedition alone in Antarctic?

Q: What difficulty might she meet in Antarctica?

Step3. Reading

It’s clear to see that being in Antarctica alone is a journey of challenge and danger.

1. Ask the students to listen to the text and make a decision about whether the following statements are true or false.

( ) 1. She spent her 50th and 60th birthday in Antarctica.

( ) 2. During her expedition in Antarctica, the weather was very good though the wind was icy.

( ) 3. Every November there was bright sunshine 24 hours a day.

( ) 4. Her birthday fall on the 22nd day when she began her journey to the South Pole.

( ) 5. She had got self-rescue training before the expedition.

( ) 6. She will never forget her solo travel in the South Pole.

2. Ask the students to read the text and answer the questions.

1). What’s the weather like during the first few days of her expedition?

2). Where did she stay when the wind grew stronger?

3). How did she spend the day of November12?

4). What happened when she was moving forward over a slope?

5). What happened on the 22nd day of the expedition?

3. Finish Post Reading Ex1. on P32

4. Read each paragraph again to pick out the sentence or key words which help you get the main idea of each paragraph.

Find out main idea and detailed information of each paragraph.

5. Language points

Step4. Post- reading

Interview: (If time permits)

Work in pairs. One is newspaper reporter, and the other is Helen Thayer. After the expedition the reporter is interviewing Helen.

Homework:

1. Finish the exercise about Vocabulary and Grammar.

数学公开课教案 篇5

1、学习2、3的相邻数,感知相邻两数多1少1的关系。

2、能发现相邻数的规律并能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3、初步发展推理能力,进一步对数字产生兴趣。

活动准备:

PPT课件,人手一份操作学具(小企鹅4个、冰房子1个)。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趣

出示课件并播放PPT1。

1、师:今天极地世界来了几位新成员,可热闹啦,他们身穿黑色燕尾服,走起路来摇又摆。会是谁呢?

来,伸出你的小手,我们一起拍4下把他们请出来1.2.3.4。

播放PPT2出现4只不同的企鹅。

2、师:有礼貌的孩子和他们打个招呼吧。

副班老师拟音:小朋友你们好。

3、师:咦,一共来了几只企鹅?你是怎么数的?

4、引导幼儿用完整的语句,清楚地表达。

(1)师:仔细看,他们都一样吗?

幼:围巾的颜色不一样。

师:恩,观察的真仔细。

(2)师:我最喜欢戴红色围巾的企鹅,她的名字叫小红,你最喜欢哪一只企鹅?她的名字可能是……

师:大家都举手,既然大家都想说,那请你和旁边的小朋友说一说你的想法。

师小结:现在一共来了4位新成员,她们是小红、小黄、小蓝、小绿。节目马上就要开始了,我们掌声欢迎。

师:欢迎来到极地世界,现在请欣赏捉鱼大赛。

二、引导幼儿感知多1少1的关系

1、引导幼儿发现并说出“谁捉了几条鱼”,感知数物对应。

(1)师:哇,捉鱼大赛开始啦,谁来为大家介绍一下比赛情况?说清楚谁捉了几条鱼。

PPT3出现小红、小绿、及鱼和数字。

1条鱼用数字1表示……

谁多谁少?2比1多1,1比2少1。

(2)师:接着出场的是小黄,注意听“小黄捉的鱼比小绿捉的多一条”那小黄捉了几条呢?

PPT4出现小黄。

幼:3条

师:比2多1就是三条,那三条鱼就用数字3表示。(出示数字3)

(3)师:最后出场的会是谁呢?他可是捉鱼高手哦,小蓝捉的鱼比小黄还要多一条,那他捉了几条呢?

PPT5出现小蓝。

幼:4条

师:都同意吗?我们一起来看,(拍手)1、2、3、4一共有四条,真的太棒了,掌声送给自己。比3多1就是4,四条鱼就用数字4表示。

2、重点引导幼儿发现相邻的规律,感知相邻多一少一的关系。(出示PPT6)

(1)师:注意观察,小鱼是怎样排队的呢?

幼:一排一排的

师:恩,排的很整齐,那每一排的数量一样么?

幼:一排比一排多。

(2)教师手势引导,幼儿观察对比。

师:我们来看,相邻的小鱼,2比1多1,1比2少1;3比2多1,2比3少1;4比3多1,3比4少1。

师小结:小鱼越来越多,按1条(我们一起说)2条3条4条,由少到多的顺序排列,数字是按1234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的。而且我们发现,相邻的小鱼,后面的数总比前面的数多一,前面的数就比后面的数少一。

三、找邻居

1、师:吃完小鱼,他们准备回家了。瞧,这就是他们的新家——冰屋。

播放PPT7出现5个标有数字的房子。

2、引导幼儿表达完整句。

师:小黄住进了1号。谁住进了2号?说完整哦。

谁住进了3号?——注意看哦。

这是什么符号?认识么?——他的名字叫问号,那问号代表什么意思呢?

有人住进了4号吗?注意看,谁住进了5号房?

3、引导幼儿说出怎样才算是邻居。

师:那你觉得谁和谁是邻居呢?谁和谁是紧挨着?

幼:……

师:恩,小黄和小红紧挨着,原来挨的最近的就是邻居。也就是说1号和2号是邻居。

4、师:那你能找到你的邻居吗?看一看,你的两边,找到你的邻居,抱一抱。松开,再来找找,还有别的邻居吗?要紧挨着哦。

小结:小朋友都找到了邻居,好开心呀。那2号房有几个邻居呢?除了1号还有(3号)原来2号有两个邻居是1和3。

四、学习2、3相邻数

播放PPT8出示小粉。

1、师:接着看,咦,她是谁?

副班老师拟音“刚刚我迷路了,不记得我的房子是几号了?”哦,原来小粉刚刚迷路了,我们一起来帮帮她好吗?

师模仿饲养员说“你是2号的邻居”。

2、师:2号的邻居是几号?

幼:1、3

师:2号的邻居有两个,是1号和3号?那小粉到底住在1号还是3号呢?

师:因为1号已经入住了小黄,所以小粉就住在3号。

播放PPT9,小粉进入房子。

3、师:现在有4只企鹅回到了家,那4号会是谁的家呢?

播放PPT10,小蓝进入房子。

4、找2、3的邻居。

师:现在5只企鹅都回到了家,他们想请小朋友来帮忙找邻居。注意看,我的手可是有魔法的哦。(出示PPT11,使用荧光笔工具画圈)

2的邻居是1和3。

圈出了小红,和小红紧挨的有2个,他们是……和……也就是

接着看,圈出了小粉。伸出你的小手,我们帮小粉找找邻居,和小粉紧挨的是……和……也就是3的邻居是2和4。

(2)师:请把冰房子罩在2号小企鹅身上,两只小手指着它的邻居,我们要大声告诉小企鹅,2的邻居是1和3,3同样。

小结:好了,请你把小企鹅的邻居整理好。

播放PPT12,出示数字相邻数表格。

结束:

师幼总结:我们发现,每个数字都有2个邻居,而且相邻的两个数之间后一个数比前一个数多一,前一个数比后一个数少一。

像2的邻居是1和3,1比2少1,3比2多1,3的邻居是(2和4)

初中数学公开课教案: 篇6

1.1 正数和负数(2)

授课人: 时间:2008.9.9 地点:多媒体教室

1.1 正数和负数(2)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能把给出的有理数按要求分类,了解0在有理数的分类中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对数进行分类讨论的意识和正确进行分类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正、负数的学习,渗透对立统一的辨证思想。

教学重点

有理数的分类。

教学难点:

对分数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知识回顾与深化

问题1:引入负数后,数按照“两种相反意义的量”来分,可以分成几类?分别是什么?

把下列各数填入相应的大括号内。

2221+1,-3.8,-6.2,-4,0,-6,12,3.14 732正数集合:{ „ } 负数集合:{ „ } 2.若下降5m记作-5m,那么上升8m记作,不升不降记作。学生回答后追问学生0是正数还是负数?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正数、负数的概念及0的特殊意义。

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师:在小学大家学过1,2,3,4„„这是什么数呢? 生:自然数。

师:在这些自然数前面加上负号,如-1,-2,-3,-4„„这些是什么数呢?

生:负数。

师:具体叫什么负数呢?

师:今天我们要把大家学过的数分类命名,然后给一个统一的名称。1.分类数的名称

1,2,3,4„„叫做正整数; -1,-2,-3,-4„„叫做负整数。0叫做零。

811252,3,5.2(即5)„„叫做正分数; 61133)„„叫做负分数; 2,7,3.5(即4正整数、负整数和零统称为整数。正分数和负分数统称为分数。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即

 整数

有理数 

 分数

2.我们知道正数和负数可以表示相反意义的量,你认为有理数还可以怎样分类?请与同伴交流。

正整数 0

负整数 正分数 负分数

三、巩固练习:

(1)0是整数吗?是正数吗?是有理数吗?(2)-5是整数吗?是负数吗?是有理数吗?(3)自然数是整数吗?是正数吗?是有理数吗?

四、阅读思考:

13下列有理数-7,10.1,-,89,0,-0.67,1中,哪些是整数,哪些是分数,65哪些是负数?

学生思考,然后找学生回答,其他同学补充或纠正。

五、小结与作业:

1、课堂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你有哪些收获?有哪些地方不太明白吗?和同学交流一下。

2、本课作业(1)、必做题:教科书第7页习题1.1第3,6,7,8题

(2)、选做题:教师自行安排

本课教育评注(课堂设计理念,实际教学效果及改进设想)

1,本课主要目的是加深对正负数概念的理解和有理数的两种不同的分类。2,“数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要从0不属于两种相反意义的量中的任何一种上来理解)也应看作是负数定义的一部分.在引人负数后。除了表示一个也没有以外,还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了解0的这一层意义,也有助于对正负数的理解,且对数的顺利扩张和有理数概念的建立都有帮助.由于上节课的重点是建立两种相反意义量的概念,考虑到学生的可接受性,所以作为知识的回顾和深化而放到本课.

浅谈数学公开课的设计策略 篇7

[关键词]数学 公开课 设计 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6)02-0035

当前,教师们积极参加各级别的公开课竞赛,借助公开课这个平台向众人展示自己的教学风采和专业能力.公开课虽经授课者多次打磨,但受个人的观念、学识和经验等因素影响,平庸者居多,令人赏心悦日、受益匪浅的优秀公开课凤毛麟角.在此.笔者结合白己上数学公开课的经验和教训,并借鉴同行的经验,就数学公开课的设计策略阐述管见,希望对将要上公开课的教师有所帮助.如有不当之处,还请同行不吝赐教.

一、分析教学内容

首先,分析本课时的教学内容时,要注意分析它的前后章节的知识,确定本课时的教学内容在本单元中的地位以及对后续学习的作用.然后,结合学生的实际,拟定本课时的教学目标,确定教学重难点.

二、充分估计学生的学情

公开课通常是借别班的学生上课,授课教师不了解学生的学情以及他们的数学老师的教学风格.这就要求上公开课的教师按低、中、高三个层次做好三份提问预案,在课堂上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加以调整、修正.这样既可以避免出现所提的问题过于简单,学生对答如流,下课时间未到,教学程序已经全部完成,课堂教学达不到发展学生思维的日的,又避免因高估学生,所提的问题过难,学生答不上来,出现课堂气氛沉默的尴尬.

三、提出的问题要贴近学生生活,且具有数学味

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在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得到提高和发展.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数学公开课要以问题作为激活学生思维的刺激因子.促使学生产生合理的认知冲突.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因此,教师提出的问题要源于生活,符合学生的实际.如:针对农村学生,提出的问题要有农村气息;针对城市学生,提出的问题要有城市生活的味道,并且与学生的年龄特点相符.另外,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要有数学味.教师千万不可追求花哨,切忌引导学生探究与数学无关的问题.在探究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加以适当的引导,保证学生的探究过程顺利进行.

四、尊重教材,但不拘泥于教材

教材经过学科教育专家、一线教师等共同努力、多方考虑、多次实验、多次修改,最后才与广大师生见面.教材的编写凝聚了编者们大量的心血和智慧,其中的内容值得教师去钻研.教师要理解教材内容,就要以尊重的态度去对待教材.细心的教师一定不难发现,现在的教材与以前的教材相比,所设的问题情境少了偏颇,实现了大众化.我们不应完全抛弃教材中的内容,白搞一套,但又不能拘泥于教材,而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整合教材,创设问题情境,添加一些更利于学生接受和理解的问题.

五、尊重答题学生

在一些公开课上,当学生回答问题出错时,有些教师由于担心如果让学生继续回答会拖延时间,影响后面的教学进程,便中断这名学生的发言,让其他学生集体说出正确答案.虽然这样做不会拖延时间,但是会挫伤回答问题的学生的自尊,学生可能因此对教师和数学学科产生厌恶情绪和逆反心理.而其他学生也会担心回答出错,得不到尊重而胆怯,导致教师提问时,学生不敢再举手,接下来教师只能白问白答,唱独角戏.教师正确的做法应该是耐心听完学生的回答,然后让持不同意见的学生举手回答,再由全体学生评价这两名学生答案的对错,并分析错在哪里.这样,回答出错的学生就能坦然接受同学们的指正,不至于产生逆反心理.而对于因为回答问题而拖延的时间,教师完全可以通过调整后续教学来弥补,或在计划中预留答题时间.

六、把握好表演与实效的权重

作为赛课性质的公开课,有别于平时的课堂.教师在课堂上要把握好表演与实效的权重,不能只顾展示师生的表演,而不顾及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既要展示师生互动表演的过程,还要想尽一切办法引导学生积极探究教师设计的问题,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悦、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保证学生学有所得.同时,教师在表演中要把控好“度”,千万不可逾越师德权限,不能背离学生的认知规律,杜绝做无数学味的、虚假的、庸俗的表演.

中班数学公开课教案 篇8

1、引导幼儿能按形状、颜色有规律地排序,感知数学中的规律美。

2、尝试合作按规律排序,体会到帮助别人的快乐。

活动准备:

1.白板课件

2.人手一张迷宫操作卡、水彩笔、操作材料大纸3张、固体胶、操作篮

3.黑板、磁铁

4.音频:慢羊羊、美羊羊、沸羊羊、呼噜声

5.音乐:别看我一是只羊、兔子舞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引起幼儿兴趣

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带你们去青青草原找小羊玩游戏,好不好?

咦,你们看,今天的羊村怎么一只羊也没有呢!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他们被灰太狼抓走了!

师:他可真可恶,把我的好朋友喜羊羊他们全都抓走了,我要去救他们,可是我一个人能力不够,需要一个聪明、能干、勇敢的小勇士,你们是吗?那我们一起去救小羊,好吗?

二、营救小羊

⑴铺彩色鹅卵石路

师:那我们出发吧,咦,这是什么?你们看,那里有个标识牌好像写着什么(出示放大镜功能)

师:这有一些散落的鹅卵石请你们铺一铺

⑵爬山坡

播放慢羊羊音频,引导幼儿去山坡拯救小羊

师:哇,我们到山坡这了,有几座山?那我们需要我翻过这两座山才能继续前进,但是这座山又陡又难爬,怎么办呢?看,我给你们准备了爬山梯,但是这个爬山梯很久没用坏了,需要你们修补一下,你们可以吗?

⑶走迷宫

播放美羊羊音频,引导幼儿继续前行拯救小羊

师:呀,这是什么呀?那我们一定要想办法走出迷宫,只要这样才能尽快到达狼堡,把所有羊拯救出来。

⑷来到狼堡进房间救喜羊羊(分组操作)

播放沸羊羊音频,引导幼儿前往狼堡拯救喜羊羊

①出示狼堡门口图片,并播放呼噜声音频

②幼儿分组操作(三组代表三个房间)

提出要求:小朋友要团结合作完成,而且要在音乐停止之前。

③教师检验对错

三、结束部分

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 篇9

1.让幼儿来理解加法减法的含义。

2.让幼儿掌握5的加减法。

3.使幼儿学会解答简单的口述加减法应用题,培养幼儿初步分析问题的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使幼儿学会解答简单的口述加减法应用题,培养幼儿初步分析问题的能力。

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引起孩子的兴趣。

2、复习5的组成。

3、出示直观教具。

4、引导幼儿口述5的加减法应用题。

5、玩“谁最快”游戏。

6、书写算式。

六年级数学公开课教案 篇10

授课班级:六年级

授课时间:2012年12月11日星期二 授课人:朱飞勇

授课内容:分数除法应用题 授课目标:

1.使学生掌握列方程解答“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的解答方法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答问题能力,以及认真审题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重点:

找准单位“1”,找出等量关系。

(三)教学难点:

能正确的分析数量关系并列方程解答应用题。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新

1.确定单位“1”

①铅笔的支数是钢笔的 倍。

②杨树的棵数是柳树的。

③白兔只数的 是黑兔。

④红花朵数的 相当于黄花。

2.小营村全村有耕地75公顷,其中棉田占。小营村的棉田有多少公顷?

1)找出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和未知条件。

2)分析题意并列式解答。

二、讲授新课

1.将复习题改成例1

例1 小营村有棉田45公顷,占全村耕地面积的,全村的耕地面积是多少公顷?

①找出已知条件和问题

②抓住哪句话来分析?

③引导学生用线段图来表示题目中的数量关系。

④比较复习题与例1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师:棉田面积占全村耕地面积的,谁是单位“1”?如果要求全村耕地面积的 是多少,应该怎样列式?(全村耕地面积×)。全村耕地面积的 就是谁的面积?(就是棉田的面积)这道题中全村耕地面积是未知的,所以我们可以用 来代替。

解:设全村耕地面积是 公顷。

答:全村耕地面积是75公顷。

⑤提问:应怎样进行检验?(把 代入原方程,左边,右边是45,左边=右边,所以 是原方程的解。)

⑥你还能用别的方法来解答吗?

(公顷)

(根据棉田面积和 是已知的,全村耕地面积是未知的,根据分数除法意义,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应该用除法计算。)

2.练习

果园里有桃树560棵,占果树总数的。果园里一共有果树多少棵?

引导学生先找到单位“1”,说出数量问的相等的关系,再独立列式解答。

解:设一共有果树 棵。

答:一共有果树640棵。

还可以:(棵)

3.教学例2

例2 一条裤子75元,是一件上衣价格的。一件上衣多少钱?

①题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有什么?有几个量相比较,应把哪个数量作为单位“1”?

②引导学生说出线段图应怎样画?

③分析:上衣价格的 就是谁的价钱?(是裤子的价钱)谁能找出数量间相等的关系?(上衣的单价× =裤子的单价)

④让学生独立用列方程的方法解答,并加强个别辅导。

解:设一件上衣 元。

答:一件上衣 元。

⑤怎样直接用算术方法求出上衣的单价?

(元)

⑥比较一下算术解法和方程解法的相同之处与不同之处。(它们都要根据数量间相等的关系式来列式,算术解法是按照分数除法的意义直接列出除法算式;而方程解法则要先设未知数,再按照等量关系式列出方程。)

三、巩固练习

1.一个修路队修一条路,第一天修了全长,正好是160米,这条路全长是多少米?

提问:谁是单位“1”?数量间相等的关系式是什么?怎样列式?

2.幼儿园买来 千克水果糖,是买来的牛奶糖的,买来牛奶糖多少千克?

(千克)要求学生先进行分析,再独立解答。

3.新风小学去年植树320棵,相当于今年植树棵数的。今年、去年共植树多少棵?这道题的问题与前两道题有什么不同?应如何分析?(课件一)

显示两种答案的线段图,比较哪个对?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列方程解答分数除法应用题的方法。这类题有什么特点?解题时分几步?

五、课后作业

六年级数学公开课教案 篇11

课题:圆柱的表面积 时间:2011年3月9日 班级:三(2)执教老师:孟凡志 教学内容

苏教版小学数学第十二册第二单元P21-23。教学目标

1.经历观察、操作、比较、推理、交流发现圆柱侧面展形的形状,推导得出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公式。

2.理解圆柱表面积的含义,能够运用表面积计算公式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

3.进一步增强同学们的空间观念,培养同学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

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公式的推导。教学难点

把立体图形转化成平面图形研究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学具准备

上一课学生自己做的圆柱形模型。教师准备罐头模型或实物。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圆的周长如何计算?计算下面圆的周长?(1)已知圆的半径是3厘米。(2)已知圆的直径是4厘米。

2.圆的面积如何计算?计算下面圆的面积?(1)已知圆的半径是6厘米。(2)已知圆的直径是4分米。(3)已知圆的周长是62.8厘米。

3.拿出课后做的圆柱形模型。说出在做模型时你先剪下了什么?圆柱的侧面是由什么样图形的纸片围起来的?那么上底面和下底面呢?

4.揭示课题:圆柱的表面积

二、新知探索 1.侧面积公式的推导

(1)出示例2场景图:一个圆柱形状的罐头,它的底面直径11厘米,高15厘米。侧面有一张商标纸,纸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平方厘米?(纸的接头处忽略不计)

(2)教师出示一个侧面围有商标纸的罐头模型。提问:如何转化成我们已经学过的图形?

(3)根据学生回答后指名操作。沿着接缝处竖直剪开,得到什么图形?师根据学生操作与学生回答画出示意图。如下:

(4)观察:侧面展开后得到的长方形与圆柱的侧面有什么联系?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长方形的长=圆柱的底面周长 长方形的宽=圆柱的高 长方形的面积=圆柱的侧面积(5)圆柱的侧面积可以怎么求?(圆柱的侧面积=圆柱的底面周长×高)(6)商标纸的面积怎么计算呢?(3.14×11×15)(7)小结:圆柱形的侧面展开后得到什么图形?得到的长方形与圆柱有什么联系?圆柱的侧面积如何计算?(8)练习:计算圆柱体的侧面积

一个圆柱的底面周长是32分米,高6分米。一个圆柱的底面半径是3米,高4米。2.表面积公式的推导

(1)出示例3:把圆柱体侧面展开图画在右边的长方形格子纸中(每个格子是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

(2)学生独立作图然后交流:你画的是什么图形?长是多少厘米宽又是多少厘米?说出你是怎样想的?

(3)如果要你把这个圆柱表面的所有面都画下来,你还要怎样作图?(4)总结:圆柱的表面有三个面,分别是两个底面(圆形)和一个侧面。所以圆柱的表面积如何计算?(圆柱的表面积=底面积×2+侧面积)

(5)计算:例3图的表面积是多少?学生独立完成,师巡视。(6)完成书上P22的练一练的第二题的两个题目。

三、巩固练习:

(1)小结:圆柱的表面积等于什么?其中的侧面积怎么计算?底面周长怎么计算?底面积怎么计算?(2)填表:P23第三题。(3)完成书P23第一、二大题。

解决实际问题:要先说出求的是圆柱的什么,再列式计算。

四、课后练习:

幼小衔接数学公开课教案 篇12

1、教幼儿学习在相邻两个图形间,用短波浪线做标记表示差别的个数。

2、教幼儿学习按标记表示的差别数目摆放图形。

活动重点

在相邻两个图形间用短波浪线做标记活动难点按标记表示的差别数目摆放图形

活动准备

1、教具:图形卡,差异表记卡,几何图形片若干

2、幼儿操作材料。

教师活动

1、学习在相邻两个图形间,画标记表示他们差别的个数。

出示图形一、黑板上有什么?他们有什么不同?

有一点不同就在他们中间画一条短波浪线,表示他们有一个地方不同。现在这两个图形中间应该画几条波浪线。

这两条波浪线表示什么意思?

依次分析后面各图形的差异有多少?请幼儿用波浪线表示。

2、学习按差异标记选图形。

出示图二:这上面有什么?它表示什么意思?

第一个是什么图形?它后面有什么标记?表示什么意思?谁会按标记选一个图形放在空位上。

为什么选放这个图形?教师请幼儿依次表示差异个数的标记,选放后面的图形,并检查幼儿选放的图形是否正确。

一、集体活动

1、学习在相邻两个图形间,画标记表示他们差别的个数。

出示图形一、黑板上有什么?他们有什么不同?

有一点不同就在他们中间画一条短波浪线,表示他们有一个地方不同。现在这两个图形中间应该画几条波浪线。

这两条波浪线表示什么意思?

依次分析后面各图形的差异有多少?请幼儿用波浪线表示。

2、学习按差异标记选图形。

出示图二:这上面有什么?它表示什么意思?

第一个是什么图形?它后面有什么标记?表示什么意思?谁会按标记选一个图形放在空位上。

为什么选放这个图形?教师请幼儿依次表示差异个数的标记,选放后面的图形,并检查幼儿选放的图形是否正确。

二、小组活动

1、看图形画短波浪线先看卡片上有什么图形,它们有几个不同的地方,你就在他们中间画几条短波浪线表示,画好了要说说这两个图形有什么地方不同,你画了几条波浪线。

2、看差异标记选图形请你看第一个是什么图形,它后面的空位上又应该选什么样的图形,选好了说说这儿有几条短波浪线,你选的图形有几点和前面的图形不同。

3、看图列式(8的加减)

三、活动评价

对幼儿在“按差异标记选图形”的活动情况予以评价。

幼儿活动引导幼儿观察第一和第二个图形颜色、形状不同幼儿回答教师操作。

形状、颜色两点不同短波浪线,看短波浪线选图形请幼儿选放图形

建议或调整目标

1、把教改为引导目标

2、改为启发幼儿观察差别标记,按差别标记摆放相应的图形。

六年级数学公开课教案 篇13

同学情况分析和教学设想:《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是同学在学习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平面几何知识的基础上,第一次学习立体几何图形的有关知识,所以教学中重点是让同学亲自体验,联系生活实际,建立空间观念。为后面学习外表积和体积打下基础。本课教学我的设想是通过同学观察日常生活中的长方体、正方体的实物,亲手玩弄实物或图形,运用电脑课件来重点展示图形的面、棱、顶点的特点,使同学对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一些感性认识,然后通过反馈练习,加深理解。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

2、能力目标:指导启发同学运用观察、丈量等方法,探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有关特征,开发同学智能。

3、情感态度目标:通过观察、玩弄实物协助同学建立起空间观念。

教具学具:

教师准备:墨水盒、牙膏盒、魔方、乒乓球等。

同学准备:边长1厘米的小正方体(每组至少8个)、长方体和正方体实物。

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请同学们来回忆:我们学过了哪些平面图形?(生答)这些图形都是由什么围成的?(线段)。课前老师曾让同学们把数学书最后两页的组合图形纸板沿虚线内折,然后围起来,你围成了什么形体?举起来让大家看看。(长方体和正方体)长方体和正方体与我们学过的平面图形有什么不同?(它们是由面围成的,有一定的厚度。)

师:像这样由面围成的图形,都占有一定的空间,我们把他们叫做立体图形。比方:(出示实物)墨水盒、魔方、牙膏盒、皮球、灯罩等这些物体的形状都是立体图形。你能不能举出几个形状是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例子?(同学举例)

那么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有哪些特征呢?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板书课题)

上一篇:干法第五章读书心得下一篇:区域地理课件北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