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数学文科复习课教学设计

2024-10-14

高二数学文科复习课教学设计(精选12篇)

高二数学文科复习课教学设计 篇1

高二数学文科复习课《函数图象的变换(平移、对称)》教学设计

课题:函数图象的变换(平移、对称)

【一】教学内容分析

函数图象体现了数与形相结合的数学思想。所谓数形结合,就是根据数与形之间的对应关系,通过数与形的相互转化来解决数学问题的思想,实现数形结合,常与以下内容有关:(1)实数与数轴上的点的对应关系;(2)函数与图象的对应关系;(3)曲线与方程的对应关系;(4)以几何元素和几何条件为背景建立起来的概念,如复数、三角函数等;(5)所给的等式或代数式的结构含有明显的几何意义,如等式。数形结合是数学解题中常用的思想方法,数形结合的思想可以使某些抽象的数学问题直观化、生动化,能够变抽象思维为形象思维,有助于把握数学问题的本质;另外,由于使用了数形结合的方法,很多问题便迎刃而解,且解法简捷。纵观多年来的高考试题,巧妙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解决一些抽象的数学问题,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高中数学中,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贯穿到了高中的整个数学教学中。特别地对函数图象的研究。我们知道函数图象是研究函数性质、解决函数相关问题的重要工具。通过解决函数图象问题既能够考查函数性质的掌握情况,也能够通过创设新的情景,考查创新和知识迁移能力,所以是各类考试的热点问题。解决函数图象问题,首先要能够准确快速作出函数图象(草图)。作函数图象的方法有三种:第一是描点法,我们找到函数图象中的关键点,如与坐标轴的交点、顶点、对称中心、极值点,再根据函数的性质来完成图象。第二是变换法,在基本函数图象的基础上,通过三大变换方法(对称变换、平移变换和伸缩变换)得到函数图象。第三是分析函数的性质,如单调性、奇偶性、周期性和特殊点来作函数的图象。对我们解题来讲,通过函数图象的分析可以直观地对它进行分析,从而有效地找到该题的突破点,所以,函数的图象是我们教学的一个重点。

在高中数学的学习中,往往不要求十分精确的图象,只要求能反应函数的基本性质即可。要解决好函数图象的问题,需要在基本函数图象的基础上,通过三大变换方法(对称变换、平移变换和伸缩变换)得到函数图象。所以我们教师应把函数图象的变换知识更好地传授给学生。函数图象变换,是画复杂函数的基础,为研究数量关系提供了“形”的直观性。以形辅数,即借助形的几何直观性、形象性来揭示数之间的某种关系,用形作为探求解题途径,获得问题结果的重要工具;以数解形,即借助数的精确性、深刻性阐明形某些属性。而数形结合思想方法的是高考考查的重点,通过本节教学,培养学生在作图、画图、用图上的熟练程度和准确性,感受函数图象变换的运动美,感受数学由特殊到一般的思维方法,体验勇于实践,勤于思考,敢于联想的数学精神,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

基于这样的认识,在设计这节课时,对内容的编排和选择作了改变,本节课是高二文科第二学期的一节高考一轮复习课,结合文科生的特点,这部分内容拆分成两节课来完成。本节课是第一节,主要是平移、对称两种变换的学习与巩固。通过具体问题的研究,将学生置身于实践者、发现者的角色,引导启发学生,学会由特殊到一般、由具体到抽象、归纳总结的方法;明白图象变换的内涵,开阔思路,拓展延伸。在不断实践中发现方法,解决问题,体会数学思想与方法,感受自我习得数学知识的快乐,让枯燥的数学活起来。【二】学情分析

分院附中是一所普通的完中学校,这是高二文科班。班级学生大部分数学基础不扎实,但比较听话。课堂气氛比较沉闷,需要教师不断提示才有所反馈。基于此,我决定采用不断设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动手画图,在实践得出作图规律,并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加深印象,并用于解决问题中。【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熟练掌握函数的图象两种作法:研究函数性质后的描点作图及利用图象变换(平移、对称)推测预期函数的图象。能够正确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解题.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归纳总结能力、逻辑思维能力。

3、德育目标:①数形结合思想的渗透;

②培养学生“由简单到复杂、由特殊到一般”的辩化归思想和辩证思想;③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协作学习的能力,从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四】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两种图象变换:平移变换、对称变换;

2、难点:(1)在观察图象变换中发现规律,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

(2)图象变换中翻折法的理解与应用

【五】教学关键:让学生在实践和直观感知中理解知识 【六】教学方法:交流、实践、展示、讲解、应用 【七】教学过程:

(一)引入:函数的图象是函数关系的直观表达形式,是研究函数的重要工具,是解决很多函数问题的有力武器,所以我们要重视函数图象问题。函数图象有三大基本问题:1.作图:2.识图:3.用图:今天这节课我们主要解决第一个问题:作函数图象。提出问题:(投影片打出)

1如何由函数y3的图象得到函数y3的图象?

3xx

(二)知识回顾

问题1:我们是如何作出基本初等函数图象的?(通过前面基本初等函数图象的复习,我们知道 实际画图时,我们是先从解析式分析函数的定义域 和值域,考虑函数图象的大致走向,函数图象与坐 标轴的交点,然后取几个容易计算的点,再描点、连线、画图。)

问题2:画出函数y2x,y2x4的图象。观察这两个图象有什么关系?由第一个函数的图象可否得出第二个函数的图象? 问题3:如果解析式写成f(x)2x,f的意义是什么,2x4的意义是什么?

2(x2)的意义是什么?由此你得到什么样的结论? 问题4:f(x)可以是任意一个基本初等函数,由它的图象可以得出函数f(xa)和f(x)a的图象,请你作出一般规律描述。

设计意图:由具体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得出结论,体会知识的形成过程。(由学生先做发言,然后教师补充并板书)小结:平移变换有:

①水平平移:y=f(x±a)(a>0)的图象,可由y=f(x)的图象向 左或右平移 a 个单位而得到.

②竖直平移:y=f(x)±b(b>0)的图象,可由y=f(x)的图象向 上或下平移 个单位而得到

(三)变式练习(投影片打出)

变式练习:

1、由y=log2x的图像如何得到y=log2x+1,y=log2(x+1)的图像

2、请你说出图中红色抛物线及蓝色抛物线的解析式。

555的对称中心是?函数y的对称中心呢?,函数y1的对xx2xx3称中心?你能说出函数y的对称中心吗?

x

23、函数y设计意图:知识的实际应用,逐步提升,体会平移变换的实质:点的移动,图象形状不发生变化。

(四)知识回顾

问题5:前面我们复习了指数函数及图象,请你画出函数y2xy2x,y2x,y2x的图象,观察四个函数图象,有什么样的关系?可否由第一个得到后面三个函数图象呢?如果换成 f(x)2x,那么后面三个函数又能如何表示呢?能否得出由yf(x)的图象得到yf(x),ff(x),yf(x)图象的方法?

设计意图:类比学习,得出结论。

(由学生先做发言,然后教师补充并板书)小结:对称变换主要有:

y=f(-x)与y=f(x),y=-f(x)与y=f(x),y=-f(-x)与y=f(x),每组中两 函数图象分别关于 y轴、x 轴、原点对称;

(五)变式练习:(投影片打出)

1、函数y5x与函数y1的图象关于()对称 5xA、x轴对称 B、y轴对称 C、原点对称 D、直线yx对称

2yx2 的图像关于_____________对称;

2、y  x 与

 x11x)(x)

3、f(x与 g

2的图像关于_____________对称;

解决刚才问题:

1如何由函数y3x的图像得到函数y3的图像?

3设计意图:首尾呼应,完成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六)小结:

今天我们主要复习了图象变换中的平移、对称变换,总结一下哪些变换是针对而言,哪些变换是针对

而言?函数的图像直观、形象的反映了函数的对应

x关系以及这种对应关系具有的各种性质,使得函数这一个抽象的概念具体、形象的展现出来。希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大家可以进一步认识到图像在解决问题上的简洁有效,可以对识图、作图更加得心应手,更重要的是深刻理解“数形不分家”,“函数问题多画图”,并把这种意识形成一种习惯。

思考:

1、如何由函数yx24x3的图像作出函数yx24x3的图像?

2、作出函数ylog1x1的图像。

2解决这两个问题,需要哪种变换? 板书:函数图象变换平移变换:①水平平移:

②竖直平移: 对称变换:

【八】教学反思:教学实施后完成

北京市北纬路中学

徐学军

高二数学文科复习课教学设计 篇2

一、教学背景

这一堂高二公开课的教学内容为《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英语(人教版)》必修五Unit 2 The United Kingdom,Period 5。经过对单词和短语的复习,完成课文的缩写填空,回顾课文中出现的重点词的拓展和重点句子的结构,最后完成一篇由重点词和重点句子结构组成的短文。这节课体现了上课老师———来自钦州市第一中学高二英语组的廖娟老师,深厚的教学功底和教学经验。对于学生基本学情的把握得当,有效地掌控了教学程序,教学活动设计难度适中、形式多样,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这堂课的任务型教学设计不仅把握了考点,给学生指明了自学方向,也给了听课老师们一些关于复习课的反思和启迪。

二、教学设计和教学片段回顾

1.教学设计。

(1)导入。授课老师在进行课堂导入后,进入到单词和复习内容。通过快速的提问和回答来让学生进行单词和词汇的重新回忆。在复习过程中穿插单词的不同词性变化,增强学生的记忆。

授课教师将本单元需要掌握的单词通过PPT呈现在多媒体上,引导学生形成如下学习模式:汉语释义→本单元英语单词→随着词性变化,在该单词上加上不同的后缀,或者回忆该词性下的单词→读出单词。

(2)课堂呈现。授课老师回顾课文,将课文缩写成一篇简短的文章,并将这篇文章改编成了语法填空的形式。

(3)拓展和巩固。课文复习了之后,授课教师安排了重点单词和重点句型的巩固和拓展学习。在这部分教学内容中,授课老师安排了多种教学活动,力求学生对不同的教学活动产生兴趣。

授课教师安排的第一个活动为语境活用,即用convenience convenient进行一个简单的语法填空。通过这个活动,明确名词和形容词转换的方式。

第二个活动是用make up和be made up of改写句子。用这个练习来复习主动和被动,加深理解。

最后一个拓展活动为句子成分分析,即讨论一个长句的句子成分。通过分析句子的成分,来明确句子的基本组成部分和各部分在句子中所起的作用。

(4)总结回顾。在最后一个活动中,授课教师给出了“连句成篇”这样一个教学活动,让学生将本堂课所学的内容变成一篇小短文。

2.教学片段回顾。

笔者对廖娟老师的最后一个教学活动印象很深刻。在这个连句成篇活动中,学生要用所复习到的单词、短语和句型进行一个简单的句子表达训练。在此基础上加上适当的连词,使其变成一个完整的符合高考书面表达要求的小短文。

授课老师的做法既考虑了学生的能力,又从高考要求出发,将学生不喜欢的书面表达变成了他们熟悉的内容。书面表达的训练并非如每次考试一样中规中矩,而是可以很灵活。复习课上前面的铺垫,从单词和短语的再复习,到重点句型的讲解演练,最终目的就是让学生能够自己产出。这样的教学活动不仅能让学生有东西写,也能让学生愿意写,乐于写,还能写得有自信,可谓一石数鸟,效果立竿见影。

写作教学是高中英语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学生综合运用语言能力的集中体现。在高考英语试卷中,写作占据一定的比重,要求也每一年都有新的提高。笔者发现,高中学生的写作能力很难提高,原因很多,其中突出的有以下两点:一是学生缺乏足够的素材,很难形成开放的写作思路;二是兴趣不够高,缺乏表达的欲望。难以提高的写作水平,难以满足的写作要求,使得学生陷入恶性循环,不会写,不愿写。如何缓解这一矛盾成了每一个一线英语教师思考的问题。

三、感悟和思考

廖娟老师的这堂复习课给了笔者很大的启发。高考弱化语法并不等于在英语教学上就放弃语法,而应该将语法由原来的满篇灌变成符合学生认知的内容来进行教学,让学生在平常上课时就能将考试中失分率高的语法填空和无东西可写的书面表达进行训练。

复习课不应该是过时的,而应该是与时俱进的、充满活力的,能让学生找到归属感和满足感的。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应以形成性评价为主,注重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终结性评价应着重检测学生综合语言技能和语言应用能力。评价要有利于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和健康人格的发展。

参考文献

[1]2012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

高二下文科数学教学计划 篇3

买桃花

一、指导思想:

使学生在九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作为未来公民所必要的数学素养,以满足个人发展与社会进步的需要。具体目标如下:获得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理解基本的数学概念、数学结论的本质,了解概念、结论等产生的背景、应用,体会其中所蕴涵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以及它们在后续学习中的作用。提高空间想像、抽象概括、推理论证、运算求解、数据处理等基本能力。立足我校学生实际,在思想上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在知识上侧重双基训练,加强对学生创新思维、知识迁移、归纳拓展、综合运用等能力的培养,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教法分析

选取与内容密切相关的,典型的,丰富的和学生熟悉的素材,用生动活泼的语言,创设能够体现数学的概念和结论,数学的思想和方法,以及数学应用的学习情境,使学生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以达到培养其兴趣的目的。通过观察思考,探究等栏目,引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活动,切实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在教学中强调类比,推广,特殊化,化归等数学思想方法,尽可能养成其逻辑思维的习惯。

三、教材分析

1、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

复数:了解数系的扩充过程;理解复数代数形式的四则运算法则;了解复数的几何意义。统计案例:了解独立性检验的基本思想、方法及初步应用;了解线性回归的基本思想、方法及初步应用。

2、教材体系内容分析说明

通过统计案例的教学, 使学生巩固必修课程的统计基础知识, 了解解决特殊问题的统计过程及一些常用的统计方法。

通过数系的扩充与复数的引入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数系扩充的过程以及引入复数的必要性,学习复数的一些基本知识;体会人类理性思维在数系扩充中的作用。

3、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

学习新课程标准,提高教师自身素质。理论学习的同时,坚持业务学习,组织本备课组教师根据本年级教材特点,讨论教材教法,相互交流经验互相学习,互相取长补短。在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重视课本,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养成看书、重视课本的习惯,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学能力。

四、教学措施:

1.抓好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益。课堂教学是教学的主要环节,因此,抓好课堂教学是教学之根本,是提高数学成绩的主要途径。

①扎实落实集体备课,通过集体讨论,抓住教学内容的实质,形成较好的教学方案,拟好典型例题、练习题、周练题、章考题。

②加大课堂教改力度,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最有效的学习是自主学习,因此,课堂教学要大力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精神,通过知识的产生,发展,逐步形成知识体系;通过知识质疑、展活迁移知识、应用知识,提高能力。同时要养成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断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从而提高数学素养,并大面积提高数学成绩。

2.加强课外辅导,提高竞争能力。课外辅导是课堂的有力补充,是提高数学成绩的有力手段。①加强数学数学竞赛的指导,提高学习兴趣。

高二数学文科复习课教学设计 篇4

光明新区高级中学 高二文科部

2008-9-1

一、教学内容

本学期文科数学内容为苏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

3、选修系列1-1两册全部内容,根据情况决定是否上一点系列3的选讲内容。

二、教学指导

1、认真研究和学习新课程数学课程标准的教学要求。通过学习,明确高中数学课程的总目标和具体目标,准确把握每一个知识点的教学难度,切实领会新大纲、新教材的意图,力求恰到好处的教学成效。

2、教学应注意突出新课程理念,要突出新课程的教学六环节,特别是情境创设、问题建构、学生活动,但反对盲目套用,要重视让学生体会、发现知识的发生过程,要注重培养学生数学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应用意识,要提高数学探究能力、建模能力和交流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这也是新课程标准的核心要求。

3、教学要注重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掌握,要面向全体学生,绝不能将新授课上成高三的复习课,练习要以课本为主,适当补充难易适中的课外习题,保证学生经过自身努力能基本完成。要体会教材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编写意图,更要领会《标准》和《教学要求》的精神,准确把握好“度”,切忌将选修内容纳入必修课程。

4、教学要注重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和人文价值,从而进一步树立辨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实实在在地在培养学生数学素养上下功夫。

5、要尽可能在每学期结束按要求完成教学任务,既不要提前,也不要滞后。以便于全区统一调查测试。要准确理解广东高考改革以后的高考新导向和08年广东省高考方案,使教学确实具有实效性、针对性和科学性。

6、系列3的课程可以按讲座形式开设,每本书开设

一、两次即可,主要是布置任务以学生自学为主,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为目的。另外,望能结合教学内容,安排适度的阅读、调研、实践等研究性学习活动。

7、月考单独出题。命题原则是面向全体学生,以课本例、习题为主,采用高考试卷模式,适当渗透高考要求,充分保护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8、试卷分值、试卷结构、考试时间待定,难度系数为0.60—0.65。

9、培优补差按分部要求安排。在期末对培训内容进行一次质量检测。

三.课节设置

周次教学内容课时周次算法初步112流程图7抽样方法245总体分布估计6随机事件及其概率278古典概型6命题及其关系51011简单的逻辑连接词3双曲线613抛物线214导数的概念16导数的运算19

四.教研活动

教学内容课时周次流程图13基本算法语句7总体特征数的估计66线性回归方程2几何概型49互斥事件4全称量词与存在量412单元复习与检测4抛物线4圆锥曲线的共同性215单元复习与检测22导数在研究函数中4617导数在实际生活中418820期末复习与考试教学内容课时单元复习与检测4抽样方法4线性回归方程4本章复习回顾4单元复习与检测2期中复习迎考6圆锥曲线2椭圆64导数的概念4单元复习与检测6实习作业1期末复习1 期末复习

1.充分利用有利条件——课组成员在一个办公室,每天研究讨论第二天的内容,教法。总结当天的得失之处。

2.每周四开本组教研会,集体备课并讨论研究布置下周的教育教学任务。

3.本学期每人上一堂公开课,计划上交教学处。

4.培优补差任务按轮流负责知识点的方法。培优内容为必修五,补差内容为本学期难点。

5.每个知识点的学案,单元检测,假期作业,各种考试试卷轮流出题,具体安排每周课组会上讨论通过。

高二数学文科复习课教学设计 篇5

1、 科学性:知识必须准确无误,表述要严谨、科学;试题要精选,要紧扣提纲,不能有偏、怪、错题。

2、 系统性:条理清楚,有利于学生复习、巩固和练习,有利于教师课堂教学及反馈指导。

3、 针对性:针对本校、本年级学生实际,所选例题、练习题,及针对性训练应有层次性以适宜不同班学生的需求。所有例题、练习题及专题都应有答案提示。

4、 分文、理科编写。每个专题在实际实施前两周将电子稿件与文本一并提交编写组讨论,实施前一周打印分发。

应试复习教学要求

1. 关注学生思维发展

2. 关注学生获取知识的质量

3. 关注学生应用知识的灵活性和综合性

4. 关注学生数学意识、数学能力的形成

5. 关注学生数学思想、数学方法的形成

6. 关注学生个人情感发展与个性思维品质的形成

7. 关注学生学习状态、学习情绪、应试心理

高二数学文科复习课教学设计 篇6

在数学复习教学中, 因为概念构图是以图解空间呈现概念间的联结关系, 可以形象地用简洁明了的图形表现复杂的“数学认知结构”, 在这个认知结构图里, 数学知识不再是无序的堆积, 而是一个条理化、排列有序、知识之间关系清晰分明的体系。这样可以帮助学习者组织、整理、记忆和联结所学知识的任何组织结构。因此, 合理运用概念图, 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整合新旧知识, 建立知识网络, 还可以帮助学生准确把握数学知识的纵横关系, 理清知识的脉络结构, 从而形成有条理的、系统化的知识结构, 整体上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一、运用概念图, 整合新旧知识, 构建知识网络

复习课中, 借助概念图可以帮助学生复习以前的知识, 统整和连贯新旧知识, 构建良好的知识结构, 作为专题复习的导引、框架和成果展示方式, 构建知识网络, 使复习内容系统化, 学习效果往往较好。

1. 提供梳理线索, 帮助学生整理加工信息

在收集和整理资料的过程中, 可使用概念图将多个零散的知识点集中在一起, 帮助学生从纷繁的信息中找到信息间的联系, 建立新旧知识间的关系。

例如, 复习《平面图形的面积》时, 师生一起回忆了小学阶段学习过的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 并在黑板上贴出相对应形状的纸。在汇报阶段, 老师以思维含金量颇高的问题组织讨论:“在小学阶段, 我们首先学习的是长方形的面积计算, 这是为什么呢?”这一问题使学生自主地把各个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与长方形联系起来, 让学生体验他们学过的平面图形是转化成长方形、以长方形的面积公式为基础推导出来的。在活动中, 学生把六种平面图形重新移动位置, 建立起内在联系着的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的整体图式。在学生回忆、交流各概念的意义及其间的关系的基础上, 引导学生将相关概念整理成概念图 (如下图) 。

2. 多种呈现方式, 帮助学生搭建知识框架

概念图反映出教师对知识体系的形象解读, 呈现学生的知识体系。因此, 通过对知识的梳理、整理与归纳联结, 帮助学生搭建知识框架, 可以形成形态各异的概念图样式。教育教学中概念图也不是老师们感到陌生的, 我们经常要画一些知识结构图、事件发展变化图等, 都属于概念图的表现形式。从概念图的呈现方式来看, 有表格式、聚变式、韦恩图式等等。

比如四年级的《四边形的整理和复习》, 可以用聚变的呈现方式, 整理成如下的概念图 (如图甲) , 又可以用韦恩图式来表现不同四边形概念的种属关系 (如图乙) 。

二、利用概念图, 优化认知策略, 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复习不是简单的复习, 复习的主要目的之一是促进学生对知识更深层次的理解。因此, 教师应善于从知识的整理入手, 挖掘知识的内在联系, 突出思维方法的统一性, 促进认知策略的发展。

1.优化认知策略,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数学中很多知识表面上看起来毫不相干, 其实它们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把它们联系在一起的就是“数学思想与方法”。融入了概念图的教学让学生从零碎、片断的机械式学习提升为注重关系、脉络并充满探究活力的有意义学习。掌握使用概念图学习的策略, 可以培养学生对概念的分析、比较、理解等思维能力, 从而加强对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的剖析, 优化学生的认知策略。

例如, 六年级的《立体图形的整理和复习》, 运用概念图能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 并能联结、拓展、延伸, 架起立体图形之间的桥梁, 通过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使学生明白立体图形的体积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总结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的体积都可以用底面积乘高来计算 (如下图) 。

通过概念图, 学生找到了这几种图形体积推导的共性方法, 就深入到了具体的思路、程序等认知策略的层面, 从而帮助学生在复习中超越简单的知识强化, 达到为未来的学习活动提供必要的“策略储备”的目的, 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2.循序渐进, 引导学生经历概念构图的过程

运用概念图能方便有效地辅助复习教学, 但怎样引进概念图容易被小学生接受呢?对于小学中高年级的学生来说, 如果一开始就让学生自主编绘概念图的方式去教学, 显然难度太大, 反而会给学生带来一定的认知负荷。但如果是直接呈现教师的概念图, 就会使概念图沦为教师整理的“标准图”, 概念图仅仅是教师的思想, 学生没有经历概念构图的过程, 没有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也没有融入学生思考的过程, “标准”概念图带给学生被动地学习。

笔者认为, 教学概念图作为教师课前思考的结晶, 可以作为教学过程的中心轴。但在教学过程中, 应该由师生通过讨论、交流和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等方式建构出来。课前可先让学生自己复习, 把平时相对独立的知识, 围绕主题, 进行梳理, 沟通知识间的纵横联系, 再根据各知识之间的相互关系, 构建一个较完整、系统的知识网络。课中再组织学生交流评议, 展开联系, 从而达到温故而知新的目的。

例如, 复习三年级《年月日》这一部分知识时, 课前让学生尝试整理要点, 并用概念图表示这部分知识的内容。然后在课中交流评议, 师生课堂再构, 可以选择一幅概念图展开教学, 然后适时修改生成新图。最后看成图复习, 并举例练习, 教师总结, 完善概念图 (如下图) 。课尾学生修改自己的主题构图, 并相互交流。

在以上关于年月日的概念图中, 既有年月日知识的信息构图, 又有判断大小月、平年、闰年的方法构图, 各种构图方法互相交叉, 有机融合, 形象地展示出“年月日”这一部分知识的结构, 把原来杂乱零散的概念, 变得有序, 整个过程都是师生一起循序渐进、步步为营建构出来的。学生在经历构图的过程中, 加深了对这部分知识的理解, 同时记忆也变得更加灵活、深刻。师生通过对概念图的制作、修改、反思和再设计的循环往复, 可以不断完善概念图, 使学生学会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 使数学知识连成线、串成面、结成网, 形成新的知识结构。

三、借助概念图, 总结反思检测, 丰富学生的评价工具

教师应充分重视学生构建的概念图, 并从中挖掘教学资源, 由于学生经历和认识主题角度的不同, 学生之间的概念图肯定有差异, 概念图的差异本身就是很好的教学内容, 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自我梳理检测, 对概念图进行反思评价。

1. 自我反思梳理, 完善认知结构

概念构图可以作为一种学习工具, 帮助学生复习巩固所学的内容。在上完一课、一节、一章或整本书后, 可让学生自己整理知识, 描画知识网络, 自我总结规律性方法, 自己将易于混淆的知识进行比较区分, 这样能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 集中精力进行有的放矢的复习。在构思概念图时需要对知识融会贯通, 能帮助学生形成数学知识的整体联系, 还能增强对概念的理解及对整体意义的把握, 是帮助学生进行高水平的有意义学习的有效工具。

例如, “正、反比例的判断”一直是教学的难点, 学生难以掌握。复习时, 教师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归纳所学内容, 学生在分析比较后总结出下面的表格:

学生同时还根据自己的经验积累, 总结出判断正、反比例的“三步判断法”:一看关联:看看给我们的两个量是否是相关联的量;二估方向:判断这两个量的变化方向, 是相同还是相反, 从而初步确定可能成正比例关系还是成反比例关系;三定关系:根据估计的结果, 有针对性地确定相应的数量关系式。学生在这样的总结比较、抽象概括的过程中, 更有助于建立前后知识的联系, 促进理解。

2. 师生评价检测, 矫正思维偏差

传统的评价方法只能考查学生的离散知识, 而概念图却可以检测出学生的知识结构及对知识间相互关系的理解。引导学生利用概念图进行评价和自我评价, 不仅能反映学生对概念本身的理解, 而且能反映对概念知识结构的理解。学生画的概念图表达了他们对概念正确的或错误的理解, 教师把握住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水平, 有助于教师诊断被学生误解的概念, 从而对症下药, 具体的方法有填空法、创作法等。此外, 在利用概念图进行交流的过程中, 学生不仅可以对同学制作的概念图进行评价, 帮助同学发现问题, 而且能发现自己在概念理解上的不足, 从而完善自己的概念结构。

可以运用填空法进行评价检测。比如针对中等水平的学生或当学生进步后, 教师可以呈现留有部分空格的概念图, 学生的学习水平越高, 对知识间的整体联系越清晰, 空格就越多, 需要连接的概念就越多。针对高水平的尖子生, 教师可以不提供任何暗示。或者, 教师可以给出包含部分错误信息的完整概念图, 让学生在改错中总结反思, 可以避免学生自己构图带来的认知负担。学生要发现和改正概念图中的错误, 就必须认真分析整个概念图, 找出错误的同时也矫正了思维偏差。概念图作为辅助师生在教学活动中进行反思检测的工具, 避免了直接呈现“标准”概念图带来的被动学习。

高二数学文科考试技巧 篇7

高中数学知识是环环紧扣、节节相联的,新知识是旧知识的延续和发展,新知识又是后续知识的基础。引入新知识时留出时间让学生找到新旧知识的连接点,并运用已有的知识去同化新知识,这样可以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

高中教师迫于高考的压力。知识的形成往往是掐两头,烧中段,省略知识的形成过程,强调知识的应用,同时补充的知识多,学生思考的时间少,这些都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先慢后快,循序渐进。

语言节奏,要慢些。

高中数学知识具有一定的抽象性,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为具体的、易于学生理解接受的知识,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一个重要方面。为

高二文科数学选修1-2测试题 篇8

考试时间:90分钟 满分:150分

班别:____ 姓名:_____ 座号:___ 成绩____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

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有下列关系:①人的年龄与他(她)拥有的财富之间的关系;②曲线上的点与该点的坐标之间的关系;③苹果的产量与气候之间的关系;④森林中的同一种树木,其横断面直径与高度之间的关系,其中有相关关系的是(D)

A.①②③B.①②C.②③D.①③④

2.对相关系数r,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A.|r|越大,线性相关程度越大B.|r|越小,线性相关程度越大

C.|r|越大,线性相关程度越小,|r|越接近0,线性相关程度越大

D.|r|1且|r|越接近1,线性相关程度越大,|r|越接近0,线性相关程度越小 3.在独立性检验中,统计量K2有两个临界值:3.841和6.635;当K2>3.841时有95%的把握说明两个事件有关,当K2>6.635时,有99%的把握说明两个事件有关,当K23.841时,认为两个事件无关.在一项打鼾与患心脏病的调查中,共调查了2000人,经计算的K2=20.87,根据这一数据分析,认为打鼾与患心脏病之间(C)

A.有95%的把握认为两者有关B.约有95%的打鼾者患心脏病

C.有99%的把握认为两者有关

4.下列表述正确的是(D)

①归纳推理是由部分到整体的推理;②归纳推理是由一般到一般的推理;

③演绎推理是由一般到特殊的推理;④类比推理是由特殊到一般的推理;

⑤类比推理是由特殊到特殊的推理。

A.①②③;B.②③④;C.②④⑤;D.①③⑤。

5.若复数z3i,则z在复平面内对应的点位于(D)

A.第一象限B.第二象限C.第三象限D.第四象限 D.约有99%的打鼾者患心脏病

6.如图,第n个图形是由正n+2边形“扩展”而来,(n=1、2、3、„),则在第n个图形中共有(B)个顶点。

A.(n+1)(n+2)B.(n+2)(n+3)C.n2D.n

7.类比平面内 “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的性质,可推出空间下列结论: ①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②垂直于同一个平面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③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个平面互相平行④垂直于同一个平面的两个平面互相平行 则正确的结论是(B)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

8.用反证法证明命题:“一个三角形中不能有两个直角”的过程归纳为以下三个步骤:

①ABC9090C180,这与三角形内角和为180相矛盾,AB90不成立;②所以一个三角形中不能有两个直角;③假设三角形的三个内角A、B、C中有两个直角,不妨设AB90;正确顺序的序号为(B)A.①②③

B.③①②

C.①③②

D.②③①

9.根据下面的结构图,总经理的直接下属是(B)

A.总工程师和专家办公室B.总工程师、专家办公室和开发部

C.开发部D.总工程师、专家办公室和所有七个部

(1i)10

10.复数等于(D)

1i

A.1616iB.1616iC.1616iD.1616i

(请考生把以上选择题的答案按顺序填在以下表格,否则记0分)

二、填空题(本题共6小题,每题5分,共30分)

11.已知x,yR,若xi2yi,则xy

12.已知x与y之间的一组数据如下,则y与

x的线性回归方程为y=bx+a,必过点。

13.依次有下列等式:11,2343,345675,按此规律下去,第8个等式为。14.按流程图的程序计算,若开始输入的值为

x3,则输出的x的值是

15.复数z的方程z31在复平面上表示的图形是

16.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以点(x0,y0)为圆心,r为半径的圆的方程为

(xx0)2(yy0)2r2,类比圆的方程,请写出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以点P(x0,y0,z0)为球

心,半径为r的球的方程为.

三、解答题(本题共5分,每题14分,共70分)

17.设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且满足an2Sn(nN).(Ⅰ)求a1,a2,a3,(Ⅱ)用三段论证明数列an是等比数列. a4的值并写出其通项公式;解:(Ⅰ)由an2Sn,得a11;a2

;a3;a4,248

猜想an()n1(nN).„„„„„„„„„„„5分(Ⅱ)因为通项公式为an的数列an,若

an1

p,p是非零常数,an

则an是等比数列;因为通项公式an()n1,又

an11

; an2

18.某种产品的广告费用支出x(万元)与销售额y(万元)之间有如下的对应

所以通项公式an()n1的数列an是等比数列.„„„„„„„„„„„14分

(1)画出散点图;(2)求回归直线方程;

(3)据此估计广告费用为9万元时,销售收入y的值.

数据:

ˆbxa,参考公式:回归直线的方程y其中b

解:(1)作出散点图如下图所示:

()

(x)(y)xynxy

i

i

ii2i

i1

nn

(x)

i

i1

n

i1n

x

i1

nx,a.x(24568)55,y(3040605070)50,xi2145yi213500xiyi1380.b,xiyi5xy,xi25x

13805550ybx506.5517.5. 6.5,a2

14555

因此回归直线方程为y6.5x17.5;

(3)x9时,预报y的值为y96.517.576(万元).

19.甲乙两个班级均为40人,进行一门考试后,按学生考试成绩及格与不及格进行统计,甲班及格人数为36人,乙班及格人数为24人.(1)根据以上数据建立一个22的列联表;(2)试判断是否成绩与班级是否有关?

n(adbc)22

参考公式:K;nabcd

(ab)(cd)(ac)(bd)

n(adbc)80(4241636)2(2)K9.6

(ab)(cd)(ac)(bd)40402060

由P(K27.879)0.005,所以有99.5%的把握认为“成绩与班级有关系”.20.(1)已知z1510i,z234i,解:(1)

21.用反证法证明:如果x

,求z.zz1z2

11510

i12i1134i,

z

1510i(510i)(510i)25z234i25

1142i2525(42

i)5,故z5i z1z2

2542i202,那么x22x

10.2

证明:假设x22x10,则x1 容易看出111,下面证明1.22

139

要证明:1成立,只需证:2成立,224

上式显然成立,故有1成立.„„„„„„„„„„„7分

综上,x1,与已知条件x矛盾.22

高二数学文科复习课教学设计 篇9

一、研读课标教材, 分析班情学情

1. 领会课标精神, 把握教材意图

我们都知道, 要盖高楼, 打好地基是关键。同样, 要上好复习课, 领会《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2011年版) 》 (以下简称《标准》) 的精神便是重中之重, 把握教材的意图就是为上好复习课打下坚实的基础。

“圆”这一单元的内容, 知识点并不太多, 但对于很多知识点的教学到底要让学生达到什么样的程度, 教师却往往把握不准, 这便会大大影响复习课的效果。此时, 教师就很有必要去好好研读《标准》和教材对这一知识教学的侧重点和具体要求。《标准》在“图形的认识”中指出, 通过观察、操作认识圆, 知道扇形, 会用圆规画圆。教材和教学用书中也都有对这方面的描述和要求。因此, 在上复习课时, 教师就应该紧紧抓住《标准》的精神和教材的意图来展开复习。

2. 全面了解班情, 系统分析学情

在领会了《标准》精神, 钻研了教材意图后, 更重要的是要全面了解本班学生对本单元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毫不夸张地说, 在复习课上分析班情、学情相对于其他数学课型来说更为关键。复习课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缺有所补、学有发展, 让每一名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有一个更好地提升。因此, 教师对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就要有一个全面、真实地了解, 这就要求教师一定要在平时的教学中注重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及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记录, 以便为后续复习课奠定基础。

例如, 在教学“圆”这一单元时, 教师对学生在日常学习中存在的问题都做了记录, 以下是部分记录内容。

圆的认识:

问题:给一个没标圆心的圆形纸片找出圆心, 并说说你的方法。这一问题, 大部分学生都有自己的方法, 但不够简洁、有效, 语言描述的方法不够科学、准确。

圆的周长:

问题:一个运动场跑道的形状与大小如图1所示, 两边是半圆形, 中间是长方形, 求跑道一周的长度是多少?

有三分之一的学生不能够很好地解决跑道周长的问题, 往往把长方形的宽也算进去。这一错误出现的关键在于学生没弄清楚运动场跑道的周长是由是哪几部分组成的。

圆的面积:

问题1:一个直径为4厘米的圆, 它的周长和面积相等。这个问题, 约有10名学生混淆了周长和面积这两个概念, 只关注结果是多少。

问题2:如图2, 已知正方形的面积为10平方米, 你能算出圆的面积吗?

这道题全班只有四分之一的学生会解决, 出现错误的学生一般都是思维定势, 一定得知道圆的半径才能求出圆的面积, 所以都没能准确计算出圆的面积。

……

通过上述材料的记录, 教师对于本班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的学习情况做到了更为详细的了解, 为教师制定教学目标、寻找复习重点和突破点, 以及设计教学环节都提供了很好的依据。

二、定准复习目标, 突出复习重点

1. 根据学情, 定准复习目标

一节复习课必须要有全面、准确、适当的教学目标, 才能把握复习的主攻方向, 把平时教学的知识点有重点地串联起来, 使其条理化、系统化。可以说, 全面、准确、适当的复习目标是完成复习任务的指南与灵魂。例如, 教师在教学“圆”的复习课时, 在领会《标准》要求、理解与把握教材、分析学情的基础上, 制定了以下复习目标: (1) 通过任务驱使、引导学生自主整理圆的知识, 进一步认识圆的特征, 理解和掌握圆的周长、面积计算公式及其推导过程; (2) 通过整理复习, 能灵活运用圆的周长、面积等知识解决有关实际问题, 以此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回顾圆的面积的推导过程, 进一步体会转化的数学思想, 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2. 合理取舍, 突出复习重点

实践证明, 单元复习课上不好的一个重要原因, 就是教师对学生始终不放心, 生怕遗漏了某个知识点, 于是就满堂讲、满堂练, 结果眉毛胡子一把抓, 把学生弄得筋疲力尽, 效果还不理想。所以教师在单元复习课的设计上, 对众多知识点要采取区别对待的方式。对于重点知识, 尤其是学生的薄弱环节要不惜时间, 而在一些细枝末节上则能舍就舍, 实在不能割舍的也不能占用整理时间, 可以放在练习中进行点拨和补充。

例如, 在“圆”的复习课教学中, 教师发现对于本单元的学习, 学生的薄弱环节是不能很好地根据实际情况来辨别到底是求圆的周长还是求圆的面积, 不能很好地选择适当的方法去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因此, 教师将复习重点定为灵活运用圆的周长和面积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本课练习部分的古树问题、跑道问题、花坛问题等的设计都是基于上述复习重点所设计的综合性、发展性练习。

三、精设复习环节, 提高复习效率

1. 巧用任务驱动, 引导自主整理

知识整理是单元复习课的主要环节之一。教师可以把部分单元复习课的知识整理和问题解决紧密结台起来, 给学生设计合理的学习任务, 通过任务驱动和任务解决把这个单元的知识呈现和联系起来。这样, 既能保证学生归纳出的知识是系统的, 又能培养学生的自主整理能力, 可谓一举两得。

例如, 在“圆”的复习课教学时, 教师给学生设计了一个简单的学习任务:面对一个画在纸上且没有标出圆心的圆, 思考如何用学过的知识介绍这是一个怎样的圆。要完成这一任务, 学生必然要去测量圆的直径 (或半径) , 并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 这就是本单元的主要知识点。反馈环节时, 教师又紧紧抓住“没有圆心, 怎样找到半径”“圆的面积公式是怎么得来的”等问题进行全班汇报交流, 不仅有效梳理了知识的内在联系, 还追溯了知识的来源。

2. 重视动手操作, 加深知识理解

动手操作对学生数学学习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复习课的教学中, 能操作的尽量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 这样学生对知识理解得更深, 效果也自然更好。

例如, 在教学“圆”的复习课时, 教师首先出示一个画在纸上没有标出圆心的圆, 让学生介绍这是一个怎样的圆。这样学生肯定会动手想办法找出圆心, 画半径、直径来求圆的周长和面积。这样, 通过让学生运用多种方法动手操作找圆心, 画半径、直径让学生对圆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与理解。在拓展练习环节中, 教师又让学生动手设计圆形花坛的绿化工程图, 既加深了学生对圆的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又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对学生的数学能力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3. 设计分层练习, 提高学习效果

复习课上练习是必不可少的, 但在选择练习题时, 教师要注意习题的质量, 所选的习题要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 不能总让学生做机械重复而又枯燥的练习, 要精心设计练习、设计分层练习, 让每一名学生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以此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一节复习课的时间有限, 而有关圆的练习题却很多, 那么如何精选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练习的作业呢?教师根据班级中学生的学习情况, 对练习题进行了筛选、提炼和重组, 在基础练习环节中,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水平设计了以下三组练习。

辅差组:看谁能把下列各圆的周长和面积计算准确: (1) r=4分米; (2) d=6厘米。

辅中组:求出下列各圆的周长或面积: (1) c=12.56厘米; (2) s=25.12平方米。

辅优组:如图3, 你能求出它的周长和面积吗?

教师将这三组练习题同时呈现给学生, 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练习的题目进行计算, 这样做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在难度和梯度上都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需求, 学生的积极性大增, 练习效果颇丰。

四、创设问题情境, 激发复习兴趣

上单元复习课时, 教师最大的感受就是学生的表现不像新授课时那样有兴趣、有激情, 课堂气氛比较沉闷、压抑。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 教师要精心创设各种合适的问题情境,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促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复习中来, 从而提高复习效果。

例如, 在“圆”的复习教学中, 圆的周长和面积的理解和计算是复习的重点。在练习环节中, 如果单纯地给出半径、直径等条件, 让学生通过不断地计算来巩固圆的周长和面积的知识, 学生肯定不感兴趣, 此时如果教师创设一些问题情境, 便能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复习效果会更好。教师在综合练习和发展练习时给学生设计了以下几个问题情境。

(1) 如图4, 学校新建一个运动场。跑道是由正方形的一组对边和两个半圆组成的, 你们帮体育教师算一算跑道一周的长度是多少?整个操场的面积又是多少?

(2) 园林部门碰到了一个问题:人民公园里有一棵千年古树, 为了保护这棵古树, 需要知道这棵树树干横截面的面积, 可是又不知道它的半径或直径, 总不能把这棵千年古树砍倒了再去测量, 你能不能帮他们想一个办法?有名学生提出了先测量出古树的周长进而求面积的方法, 你是这样做的吗?园林部门就按照这名学生的方法做了, 量得树干的周长是3.14米, 那么树干横截面的面积大约是多少?

(3) 教师住的小区里有一块边长为30米的正方形空地, 最近物业管理部门准备对这块地进行改造, 想在这块空地上建一个圆形花坛, 沿着花坛的四周修一条小路, 其余的地方铺上草坪, 为居民创造一个休闲的好地方。假设你是一名小设计员, 试着设计出一个花坛绿化的工程图。

三种问题情境教学, 让学生复习兴趣高涨, 深入地思考、积极地发言。尤其是最后一题设计花坛绿化工程图, 学生设计得兴致勃勃, 各种优秀的设计方案层出不穷, 大大超出了教师的想象, 效果相当理想。

总之, 数学单元复习课是一片等待开垦的“荒地”, 只要教师勤于学习、敢于实践、善于反思、勇于创新, 相信单元复习课会越来越高效, 越来越充满生命活力。

参考文献

[1]王吉儿.我对小学数学复习课的几点想法[J].小学教学研究, 2012 (1) .

[2]艾冬梅.如何上好小学数学单元复习课[J].辽宁教育, 2012 (13) .

高二数学文科复习课教学设计 篇10

(二)问题提出

1.概率的定义是什么?

对于给定的随机事件A,如果随着试验次数的增加,事件A发生的频率fn(A)稳定在某个常数上,把这个常数记作P(A),称为事件A的概率,简称为A的概率.2.频率与概率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① 频率是随机的,在实验之前不能确定;

② 概率是一个确定的数,与每次实验无关;

③ 随着实验次数的增加,频率会越来越接近概率;

④频率是概率的近似值,概率是用来度量事件发生可能性的大小.探究

(一): 概率的正确理解

思考1:连续两次抛掷一枚硬币,可能会出现哪几种结果?

“两次正面朝上”,“两次反面朝上”,“一次正面朝上,一次反面朝上”.思考2:抛掷—枚质地均匀的硬币,出现正、反面的概率都是0.5,那么连续两次抛掷一枚硬币,一定是出现一次正面和一次反面吗?

答:这种说法是错误的,抛掷一枚硬币出现正面的概率为0.5,它是大量试验得出的一种规律性结果,对具体的几次试验来讲不一定能体现出这种规律性,在连续抛掷一枚硬币两次的试验中,可能两次均正面向上,也可能两次均反面向上,也可能一次正面向上,一次反面向上.思考3:试验:全班同学各取一枚同样的硬币,连续抛掷两次,观察它落地后的朝向.将全班同学的试验结果汇总,计算三种结果发生的频率.你有什么发现?随着试验次数的增多,三种结果发生的频率会有什么变化规律?

“两次正面朝上”的频率约为0.25,“两次反面朝上” 的频率约为0.25,“一次正面朝上,一次反面朝上” 的频率约为0.5.思考4:若某种彩票准备发行1000万张,其中有1万张可以中奖,则买一张这种彩票的中奖概率是多少?买1000张的话是否一定会中奖?

答:不一定中奖,因为买彩票是随机的,每张彩票都可能中奖也可能不中奖.买彩票中奖的概率为1/1000,是指试验次数相当大,即随着购买彩票的张数的增加,大约有1/1000的彩票中奖.思考5:围棋盒里放有同样大小的9枚白棋子和1枚黑棋子,每次从中随机摸出1枚棋子后再放回,一共摸10次,你认为一定有一次会摸到黑子吗?说明你的理由.不一定.摸10次棋子相当于做10次重复试验,因为每次试验的结果都是随机的,所以摸10次棋子的结果也是随机的.可能有两次或两次以上摸到黑子,也可能没有一次摸到黑子,摸到黑子的概率为1-0.910≈0.6513.归 纳:

随机事件在一次实验中发生与否是随机的,但随机性中含有规律性:

即随着实验次数的增加,该随机事件发生的频率会越来越接近于该事件发生的概率.探究

(二):概率思想的实际应用

思考1:在一场乒乓球比赛前,必须要决定由谁先发球,并保证具有公平性,你知道裁判员常用什么方法确定发球权吗?其公平性是如何体现出来的?

思考2:某中学高一年级有12个班,要从中选2个班代表学校参加某项活动,由于某种原因,1班必须参加,另外再从2至12班中选一个班,有人提议用如下方法:掷两个骰子得到的点数和是几,就选几班,你认为这种方法公平吗?

不公平,因为各班被选中的概率不全相等,七班被选中的概率最大.思考3:如果连续10次掷一枚骰子,结果都是出现1点,你认为这枚骰子的质地是均匀的,还是不均匀的?如何解释这种现象?

这枚骰子的质地不均匀,标有6点的那面比较重,会使出现1点的概率最大,更有可能连续10次都出现1点.如果这枚骰子的质地均匀,那么抛掷一次出现1点的概率为

1,连6续10次都出现1点的概率为这是一个小概率事件,几乎不可能发生.如果我们面临的是从多个可选答案中挑选正确答案的决策任务,那么“使得样本出现的可能性最大”可以作为决策的准则,这种判断问题的方法称为极大似然法.如果我们的判断结论能够使得样本出现的可能性最大,那么判断正确的可能性也最大,这种判断问题的方法在统计学中被称为似然法.思考4:某地气象局预报说,明天本地降水概率为70%,能否认为明天本地有70%的区域下雨,30%的区域不下雨?你认为应如何理解?

降水概率≠降水区域;明天本地下雨的可能性为70%.思考5:天气预报说昨天的降水概率为 90%,结果昨天根本没下雨,能否认为这次天气预报不准确?如何根据频率与概率的关系判断这个天气预报是否正确?

不能,概率为90%的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很大,但“明天下雨”是随即事件,也有可能不发生.收集近50年同日的天气情况,考察这一天下雨的频率是否为90%左右.思考6:奥地利遗传学家孟德尔从1856年开始用豌豆作试验,他把黄色和绿色的豌豆杂交,第一年收获的豌豆都是黄色的.第二年,他把第一年收获的黄色豌豆再种下,收获的豌豆既有黄色的又有绿色的.同样他把圆形和皱皮豌豆杂交,第一年收获的豌豆都是圆形的.第二年,他把第一年收获的圆形豌豆再种下,收获的豌豆却既有圆形豌豆,又有皱皮豌豆.类似地,他把长茎的豌豆与短茎的豌豆杂交,第一年长出来的都是长茎的豌豆.第二年,他把这种杂交长茎豌豆再种下,得到的却既有长茎豌豆,又有短茎豌豆.试验的具体数据如下:

豌豆杂交试验的子二代结果

性状显性隐性绿色2001子叶的黄色 6022颜色

圆形皱皮种子的18505474 性状 茎的高度长茎短茎277787

你能从这些数据中发现什么规律吗? 孟德尔的豌豆实验表明,外表完全相同的豌豆会长出不同的后代,并且每次试验的显性与隐性之比都接近3︰1,这种现象是偶然的,还是必然的?我们希望用概率思想作出合理解释.思考7:在遗传学中有下列原理:

(1)纯黄色和纯绿色的豌豆均由两个特征因子组成,下一代是从父母辈中各随机地选取一个特征组成自己的两个特征.(2)用符号AA代表纯黄色豌豆的两个特征,符号BB代表纯绿色豌豆的两个特征.(3)当这两种豌豆杂交时,第一年收获的豌豆特征为:AB.把第一代杂交豌豆再种下时,第二年收获的豌豆特征为: AA,AB,BB.(4)对于豌豆的颜色来说.A是显性因子,B是隐性因子.当显性因子与隐性因子组合时,表现显性因子的特性,即AA,AB都呈黄色;当两个隐性因子组合时才表现隐性因子的特性,即BB呈绿色.在第二代中AA,AB,BB出现的概率分别是多少?黄色豌豆与绿色豌豆的数量比约为多少?

P(AA)111;224P(BB)111111;P(AB)1;224442

黄色豌豆(AA,AB)︰绿色豌豆(BB)≈3︰1(1)概率与公平性的关系:

利用概率解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判断实际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是否合理.(2)概率与决策的关系:

在“风险与决策”中经常会用到统计中的极大似然法:在一次实验中,概率大的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3)概率与预报的关系:

在对各种自然现象、灾害的研究过程中经常会用到概率的思想来进行预测.课堂小结

1.概率是描述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一个数量,即使是大概率事件,也不能肯定事件一定会发生,只是认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2.孟德尔通过试验、观察、猜想、论证,从豌豆实验中发现遗传规律是一种统计规律,这是一种科学的研究方法,我们应认真体会和借鉴.3.利用概率思想正确处理和解释实际问题,是一种科学的理性思维,在实践中要不断巩固和应用,提升自己的数学素养.作业:

高中文科数学复习方法 篇11

教师应通过正面引导,让文科学生端正数学学习态度,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指出:“高中教育属于基础教育。高中数学课程应具有基础性,它包括两方面的含义:第一,在义务教育阶段之后,为学生适应现代生活和未来发展提供更高水平的数学基础,使他们获得更高的数学素养;第二,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提供必要的数学准备。”文科学生学好数学可以提高数学素养,而不仅仅是高考的一块敲门砖。当然,数学在高考中也是文科学生最能拉开差距的学科,文科学生“成也数学、败也数学”已是社会共识,文科学生数学会学了,学习负担自然就轻了。另外,作为文科数学教师,自身也要有健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要树立积极乐观向上的良好形象,这将在潜移默化中去感染学生,去点亮学生智慧的心灯。

爱心、耐心、责任心是一名教师必须具有的三颗心,对于文科数学教师尤为重要。教师应积极营造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多和学生交流,了解其思想上、学习上存在的问题,帮助其分析原因,制订学习计划,消除紧张心理,鼓励他们“敢问”“会问”,多对学生实行鼓励性评价,帮助他们认识自己,让他们意识到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只有接受知识快与慢的差异,没有好与差的区别,让学生有尊严地学习数学,一旦学生感受到教师的爱,就会产生“亲其师、信其道”的良好效应。教师情感上的吸引力,能使学生产生明显的意识倾向和共鸣,唤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在我历届所任教的班级,许多学生都能从“恨数学、怕数学”到“爱数学”,他们愿意相信自己也可以学好数学,每天课间时间成了我最忙的时刻,学生喜欢围住我,找我问数学问题,找我谈心里的疙瘩……学生从内心里升腾起对教师的信赖,他们的成绩也在不断提升,学习的自信心、上进心也不断得到加强。

抓教与学细节,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和思维习惯

对于文科学生,课前预习是很有必要的,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课前预习,编制预习提纲,对抽象的概念、逻辑性较强的推理、空间想象能力及数形结合能力要求较高的内容让学生先预习,引导他们试着做课本练习和习题,对自己预习的效果进行自我评估。

关于高中数学复习课教学的研究 篇12

新课标理念下高三数学复习课的模式应该体现: 第一层次是学生在头脑中对知识点和解题方法的简单再现; 第二层次是通过一系列的学习活动融入学生的积极思考, 使学生达到对知识理解的加深和应用能力的提高; 第三层次解决相应问题中“容易出错和被忽略的问题”, 加深印象, 尽量在今后的学习中避免类似错误的产生。我们可以借鉴这样的模式:教师设法让学生在活动中展现易犯的错误→学生自己评价判断、发现问题→师生共同分析、纠正错误、解决问题。这样的“三部曲”很好地展现了学生易犯的错误, 让学生积极主动分析和解决问题, 防止教师的“包办”和“灌输”。在这样的课堂上复习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复习”, 不是把上过的课再上一遍, 让学生体验到的也不是把走过的路再走一遍, 而是有所创新, 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走一条似曾相识的新路, 并从中感受到进步和成功的快乐。它是一个达成新知的连接点, 用前瞻的眼光回顾和总结“过去”, 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第一轮复习一般以知识、技能、方法的逐点扫描和梳理为主, 以综合运用知识为辅。要搞好复习, 首先应该对2013年高考进行分析研究, 进而探索高考命题趋势。由于第一轮复习是以各知识板块为主, 横向联系不多, 因此在第一轮复习中提出如下建议, 希望对高中数学复习有所帮助。

一、注重基础

夯实基础知识, 形成知识纵横联系的网络, 突出知识主干, 重视思想方法的渗透和运用始终是数学高考的主旋律。2013年高考数学试题很好地展现了知识面广、起点低 、坡度缓、难度适中, 分题、分层把关的特点。选择题和填空题, 无论从题目的形式结构还是从试题陈述方式与解答技巧看, 基础知识都占主导地位, 属常规问题, 个别题型有稍许变动, 学生大多能在45分钟内完成。解答题前三道均属于基本题, 考查了学生平时基本知识掌握情况, 若认真作答, 注意细节, 就能得到满分。后三题由浅入深, 容易入手, 但不易得高分。难度虽然是众多评价试卷指标中的一个, 却是考生最关心的问题。

二、注重综合

高考数学特别重视在知识的联结点上设计问题, 体现知识的横向联系, 用于考查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水平和能力。尤其是重点主干知识之间的一些相互贯通要特别引起注意。例如, 函数与方程, 不等式, 函数与导数, 四类函数等的综合应用, 向量与解析几何, 概率与统计等, 以及它们的综合。尤其是综合性试题, 以知识网络的交汇点作为设计的起点、着力点, 注意知识间的联系与综合, 注意对考生综合能力的考查, 力图实现全面考查数学基础和数学素质的目标。

同时, 还必须继续重视对数形结合思想、转化与化归思想的考查, 注意以图助算、列表分析、精算与估算相结合等计算能力的培养。这些都体现了教育改革倡导的新的思想方法。

三、注重能力

高考命题努力使难度保持在一个理想的范围内, 同时又能达到一个好的区分度指标, 做到一种理想的平衡, 这需要对三种不同题型的功能做进一步研究, 发展和完善其考查能效, 使整个试卷的难度分度更加合理。数学高考将会实行多题把关, 可能会出现选择题3道、填空题1道、解答题3道拉开档次的, 体现筛选功能。当然重点是高中数学的主干知识内容。

高考数学提出“以能力立意命题”, 即围绕数学思想方法命题, 促进考生数学思维的发展。其一是可以表述清楚的具体方法, 即《全日制高级中学数学学科课程标准》中涉及的各种方法, 例如:求函数最值的方法, 求数列通项的方法, 求动点轨迹方程的方法, 等等。其二是比较抽象的数学基本思想, 例如, 数形结合、分类讨论、函数与方程、等价转化、抽样统计、极限的数学思想等。突出数学知识主干, 以重点知识构建试题的主体。基础知识全面考, 重点知识重点考;淡化特殊技巧, 注重通性通法。

四、具体教学过程

1.学生准备课前预习回家做作业。具体步骤是 :1相应知识的系统梳理;2典型例题的摘录;3搜集平时作业, 测验作业中存在的典型错误;4布置有针对性的练习题;5准备思考题及家庭作业。学生的准备可以从中选择一项, 学有余力的同学可以多选。

2.学生可以分为出题组、答题组和归纳组 ( 每组3~4人 ) , 三个小组又可构成一个大的探究组, 各小组的角色在其过程中可以互换;教师从旁引导, 控制教学节奏, 并适时地对有争议的问题或引起认知冲突的部分作相应的释疑, 最后选出具有代表性的题目和表达最完整的归纳展示给学生。

3.教学中教师按上述环节顺序 , 让每一环节准备相同内容, 学生自己选择一人担任主讲, 其余同学组成评议组, 主讲讲解完后, 由评议组补充、完善或评价、矫正……

4.教师控制教学节奏 , 并适时地对有争议的问题或引起认知冲突的部分作相应的释疑。

5.在学生自己完成这一复习环节后 , 师生共同完成教师精选题例题的讲解, 同样采用启发讨论式, 尽可能让学生自己完成问题的解答。

6.体现先进理念 , 合作探索。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主导 , 以学生为主体”这句话好说难做。案例的设计应具有时代气息, 以问题为先导, 引导学生进入思考的境界。教案的设计说明应体现教者“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

上一篇:游记作文《华山游记》下一篇:房产经纪人月总结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