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践活动中期阶段总结

2024-10-12

综合实践活动中期阶段总结(共7篇)

综合实践活动中期阶段总结 篇1

综合实践活动中期研究总结

乌栗小学李和请

我于2011年参加了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的研究,至今已有一段时间了,回顾这一阶段的工作,有喜有忧,现总结如下: 根据我乡综合实践活动市级科研课题《农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师的有效指导和课程资源开发研究》研究工作的规划,按课题组的要求,我们进行了分组学习、研究,我加入的是“方案拟写”小组。

根据课题内容,我通过网络等资源,自行学习了综合实践活动方案拟写的理论知识,对综合实践活动方案拟写形式内容及拟写应注意的事项进行了研究。我通过自己学习、和同事交流和向我们的课题业务带头人毕老师请教等方式取得了不小的收获!在此基础上,收集资料,围绕方案拟写的知识撰写论文,为编写《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师有效指导策略》打下基础。

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我参加了许多培训与交流。例如:市教科所温老师的培训、县教研中心罗辉老师的培训、中心校毕老师的培训、以及课题组的多次交流等等。通过培训与交流,我对“综合实践活动”这门新型课程有了新的认识;对其基本流程有了清楚的了解;懂得了如何拟写指导方案、如何指导学生开展活动;改变了过去以为“综合实践就是做资料”的误区。在这个阶段,我认真学习、认真作好每一次综合实践的培训记录,在指导学生进行实践活动的过程中不断反思并写好

随笔。积极参加论文与案例的评选,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在每个学期的开始,我都按课题组要求,按时完成课题研究计划,并拟写本班课题活动的指导方案,然后对本班综合实践活动进行有效的指导。通过这一阶段的指导,我班学生对各阶段的活动内容有所掌握;对如何收集、整理资料,怎样进行调查、访问,以什么方式进行成果展示,如何评价等方面有了较大进步。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动手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有所提高。在学生成长的同时,我的业务能力也有所提高。

过去的综合实践活动课上,我只是在教学生如何把资料做好、做的精美,是典型的做资料课。一次活动结束,学生只是老师手中画画、写字的工具而已,什么也不懂、什么能力也没得到提高。而现在的课堂,变成了老师方法的指导、学生的汇报交流、评价、展示等。学生的各种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例如:我班的帅云同学,胆子非常小,以前上课从不主动回答问题,而现在非常大方、还经常抢着汇报呢。究其原因是: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上,我给他们指导了采访的方法,他在组员的帮助下,成功地进行了采访,从那以后,他有了很大的改变。像这样的例子还很多。学生的变化表明:只有教师转变了观念,学生才会得到发展。总之,在这一阶段的研究工作中,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还有许多不足,比如:如何上好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的各种方法指导课?论文和案例的撰写。这将是我今后学习和研究的重

点,也是急待解决的问题。在接下来的工作中,我会更加努力,争取更大的进步。

2013年4月

综合实践活动中期阶段总结 篇2

基于以上的思考和认识, 我们认为成果展示阶段是十分重要的环节。在近几年中, 我们通过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以及自己的实践探索, 总结了此类型的课可以设计这样的流程:回顾活动主题→汇报小课题, 说说选择的原因→组内交流, 确定展示形式→分组汇报, 多向互动→总结提高, 生成主题。

我们觉得在成果展示交流阶段, 引导学生多种形式的展示, 深层的交流显得尤为重要。通过不断探索和总结, 积累了一些活动主题的课例。为了便于说明问题, 以《大家来看限塑令》为例来谈谈我们的践行。

一、前期指导要细致

在综合实践活动主题活动实施的过程中, 我们要对学生开展活动的情况进行调控。及时关注学生活动开展的情况, 并做好相关的指导, 毕竟学生在开展活动时困难重重。如果不及时地了解与帮助, 活动很可能中途夭折。教师要俯下身来, 站在学生的角度, 以学生的眼光看待问题, 细致考虑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困难。当学生需要的时候, 教师能够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适时适度的指导。教师应当努力让自己成为一个忠实的倾听者和合作者, 观察孩子们的内心世界, 倾听他们的认识和困难, 并给予相应的参与、合作和鼓励。我们要引导学生正确面对困难, 让学生在磨练中成长。

在《大家来看限塑令》这一活动主题, 在大主题分解阶段, 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 找到了适合的小课题, 并分组进行了探究。小主题分别是: (1) 有毒、无毒塑料袋的区分; (2) 塑料袋的危害 (分成两个小组) ; (3) 世界各国限塑的做法; (4) 关于菜场塑料袋的调查与研究; (5) 塑料袋与环保袋的较量。应该说第一小组“有毒、无毒塑料袋如何区分”这一问题, 查找资料十分容易。学生也很快找到了资料。

资料找到了, 如何进行汇报呢?如果只是把收集到的资料读一读, 那就失去了研究探索的意义了, 也毫无趣味。于是, 我们试图对他们进行了科学合理的指导。

〖指导回放〗

师:你们小组真不错, 这么快就找到了资料。 (学生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 那么你们准备如何把资料呈现给其他同学呢?

生1:我们可以把资料大声地朗读给同学听。

师:还有更好的办法吗? (学生沉默了) 我们在展示交流的时候可以增强一些趣味性, 互动性。你们看区分塑料袋有这么多方法, 比如说沉浮法, 我们可以动手演示啊!

生2:是啊, 我们可以准备一个透明的器具, 里面装上水, 采用演示的方法。

师:那其他区分塑料袋是否有毒的方法可以怎么样呢?生3:观察法, 我们可以准备好各种颜色的塑料袋, 然后一边说一边演示,

让其他同学猜一猜。

……

通过这样简单的交流, 这一小组的学生很快找到了适合的展示方式, 他们小组采用一人说一人演示的方式进行汇报, 他们还让其他的小组的同学准备好塑料袋, 还说课堂上还有互动的环节。老师的点拨指导显得极为重要, 在学生的关键处、困难点进行稍加指点, 学生的潜力会开发出来的。教师前期的指导是上好成果展示交流课的基础。

(二) 展示形式要多样

活动的成果展示是重要的一环。成果展示主要是学生通过各种方式进行现场展示, 让别人了解他们在主题活动中所获得知识和碰到的困惑。成功的展示会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循环。多样化的展示是学生所期待的, 学生可以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感受活动的魅力。成果展示的形式可以是静态的, 如一些观察日记、一幅漫画、一张自编的小报等;展示的形式也可以是动态的, 如边说边演示、小品表演、辩论等形式。在选择采用何种方式展示时, 我们要充分考虑主题的类型特点, 学生的个性特点, 材料的特点, 采用最优化的展示形式。

〖展示回放〗

在《大家来看限塑令》这一活动主题, “有毒、无毒塑料袋的区分”小组在汇报时采用一人说一人演示的方式, 其他小组的同学认真倾听与观看, 收获不小。学生都纷纷拿出自己的塑料袋, 细心摆弄一番。“塑料袋的危害”这一主题有12 人喜欢探究, 于是又把他们分为两个小组。一组着重从环境污染的角度研究, 一组着重从危害健康的角度研究。根据主题不同类型的特点, 塑料袋对环境的污染小组不仅查阅了相关的资料, 还从实地拍了不少的照片进行展示;而塑料袋对健康的影响小组除了收集相关的资料外, 还从网上查阅了一些视频资料, 在成果展示时还播放了代表性的视频, 使学生有更直观的认识。“世界各国限塑的做法”这一小组则采用了PPT演示的方式。“塑料袋与布袋的较量”小组则采用小品表演的方式。

学生汇报的形式多样, 有解说, 有演示, 有表演, 有视频。应该说是动静结合, 相得益彰, 增强了趣味性, 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受到启发与教育。特别是塑料袋与布袋的较量采用小品的方式进行汇报, 学生非常喜欢。小品表演结束后, 教室里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全班同学不仅为他们精彩的表演喝彩, 更在轻松活泼的氛围中感受到塑料袋给我们带来方便的同时也给环境造成了很大的危害。以及该小组的同学通过资料收集后, 进行再创造, 不仅培养了合作探究能力, 又提高了语文素养, 真是一举多得。其实, 汇报也有一个小插曲。在六 (3) 班试教时, 每个小组在汇报时都不约而同地采用了把搜集到的资料读一读的方式, 没有对资料进行再加工。整堂课下来课堂氛围比较沉闷。我想问题出现在第一课时上。因为在第一课时的时候, 我没有对学生提出如何汇报的要求。于是在六 (1) 班执教第一课时时设计了成果预期形式, 并鼓励学生用不同的形式进行汇报, 而且对每个小组进行一定的指导。因此, 在本节课中学生汇报的形式能够多样化。在多样化的汇报中, 不仅增强了学生之间的互动性, 还增加了趣味性, 提升了参与深度。

(三) 展示交流要互动

我们在成果展示交流阶段, 这是反馈交流的过程, 是经验分享的过程, 我们要强调多向互动, 使学生的交流是深层次的, 而不是浮在表面。缺乏趣味性的展示, 往往是上台展示的同学兴高采烈, 台下的同学无精打采。那这样的展示就失去了意义。

1.充分交流

我们在组织学生展示交流时, 要引导学生充分交流。在汇报时, 不仅要交流成功的喜悦, 交流结论, 还要交流面临的困难, 是怎么解决的。还可以说说失败之处。这样的交流可以启发其他小组的同学, 下次我们遇到这样的困难可以怎么解决, 引发别人思考。如“:关于西区菜场塑料袋的调查与研究”小组本来是打算以录象的形式进行展示。他们小组里有一位同学的邻居刚好在西区菜场卖菜。 (可以充分利用资源) 本来已经联系好了, 那位阿姨已经答应采访了。但是当听说要拍录象时, 又拒绝了。他们就来求助于我, 我告诉他们可以换个方式进行汇报的, 可以采访时记录下来, 变成访谈录, 还可以拍一些照片。

〖展示回放〗

师:接下来有请第五组的同学进行汇报。

生1:我们研究的问题是“关于西区菜场塑料袋的调查与研究”。

这是我们拍的一些照片。我们发现很多人没有挎篮子买菜的习惯。我们在一个小摊前做了统计, 短短三分钟就有五位顾客前来购买, 没有一个人使用篮子。卖菜的人还是免费提供塑料袋。买一个洋葱也用塑料袋……

师:你们在预期的展示方式提到录象展示。

生:本来是拍录象的, 但是那位阿姨听说要拍录象时拒绝了。后来我们就换了别的方式了。我们做了一份访谈录。……

展示成功的一面固然重要, 但是展示遇到的困难, 并且把这个困难解决更能打动别人。在总结交流过程中, 活动成果的展示必须是“学生内心对活动的感受的真实反映”。脱离学生思想实际和生活实际的表演, 显得是那么苍白无力, 并不能真正激发学生的深度体验。我们要鼓励学生将自己最真实的一面展示出来, 包括在活动中的困难、活动中的不足以及各种真实的情感体验。展示之后, 教师要组织学生充分交流, 可以让学生说说听后的感想和收获等。

2.细细倾听

有了倾听, 才有深层次的互动交流。因此, 在学生小组汇报前, 我总是会提出要求。在别人汇报的时候, 我们要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 做个倾听者。互动交流时, 你才有发言权。我们可以从他们的汇报中, 了解更多的知识, 掌握更多的方法。当一组汇报完毕时, 我总是会设计一些问题, 进行互动。如:在《大家来看限塑令》这一活动中, 第三小组的同学研究的是关于塑料袋对身体的危害。他们采用解说和播放视频的方式。在视频播放完毕时, 我就问同学们“:从刚才的视频中, 你了解了什么?有什么感受”学生正是因为认真倾听和观看了, 谈得都很到位。有时候, 我也鼓励展示的同学可以穿插互动的环节。这样有助于交流不仅增强趣味性, 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倾听的习惯。

(四) 关键之处要挖掘

展示形式的多样化, 有利于活跃课堂氛围, 增加趣味性。但是, 我们不能一味地关注趣味性。我们更加要关注的是孩子深度的交流。有时候, 学生看问题或许比较片面, 这就需要教师在关键处进行挖掘、点拨。

〖引导回放〗

在第五组“关于西区菜场塑料袋的调查与研究”汇报完毕时, 学生认为限塑令没有很好地执行, 其实自限塑令实施以来还是有一定的效果的。

师:其实, 自限塑令实施以来还是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人们的行为还是有变化的。谁来说一说, 你看到了有哪些变化?

生: (沉默)

师:比如我们到超市买东西……

生1:我到世纪联华超市买东西, 那里购物, 塑料袋不是免费提供的。

生2:我和妈妈去超市, 我们带上了环保袋。

生3:现在去超市购物, 自备袋子的人越来越多了。

……

师: (出示图片和资料) 来自国家发改委的数据, “限塑令”实施3 年, 全国主要商品零售场所塑料购物袋年使用量减少240 亿个以上, 累计减少塑料消耗60 万吨, 这个限塑成效相当于节约石油360 万吨, 折合标准煤510 多万吨, 折算成二氧化碳1000 万吨, 尤其是商场、超市三年使用塑料袋减少2/3。

师:看了这些数据, 你有什么感受?

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遇到困难或出现偏差时, 教师要适时进行指导, 补充一些资料, 引导孩子更深层的交流。

体会:关注学生的深度体验

在实践探索中, 我们发现学生的转变真不小。原来学生对于选择合适的方式进行成果展示感到茫然, 无从下手, 而采用懒惰的办法———直接将资料堆砌。在一个个活动专题的开展后, 学生对于如何展示掌握了一定的方法。哪些资料、主题是适合静态展示的, 哪些资料、主题是适合动态展示的, 通过小组的交流总能找到合适的方式进行展示交流。其中, 很重要的一点是在开展活动中,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体验, 了解活动进程, 适时地进行指导。

综合实践活动为学生的发展开辟了面向自然、面向社会、面向生活的空间, 学生在这个大空间里发展综合实践能力、创新和探究能力。让学生学会实践学习、互相学习, 使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被拓宽。在活动中, 教师要不断地创造机会, 让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活动的自主探究之中, 并在教师的指导下取得成功, 就会强化这种愉快的情绪, 进而把自主探究当作一种乐趣, 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进取精神, 为其今后的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摘要: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展示阶段是十分重要的环节。在成果展示交流阶段, 以《大家来看限塑令》为例, 引导学生多种形式的展示, 进行深层的交流。教师要不断地创造机会, 让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活动的自主探究之中, 并在教师的指导下取得成功, 进而把自主探究当作一种乐趣, 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进取精神, 为其今后的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关键词: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展示,自主探究

参考文献

[1]宋艳君.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主题设计.课程研究, 2007 (7) :19-20

[2]刘锋萍.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合作能力探究.中国校外教育, 2005 (1) :33

[3]应汉良, 章利江.如何让综合实践活动更有效.教育教学论坛, 2016 (1) :253-254

[4]朱海月.小学生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几点思考.教学实践研究, 2015 (30) :178-179

综合实践活动中期阶段总结 篇3

一、课题背景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规定:小学三年级以上年级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并作为必修课,但是,新课改中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循,特别是小学,一方面教育部下发的《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仅仅给出了课程目标、内容、实施和评价的一些大的要求和原则,缺乏大量的可供借鉴的案例,给课程实施带来了操作上的重大困难;另一方面,综合实践活动从课程资源上说具有极强的地方性,不同地区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文化状况、文化传统千差万别,使得综合实践活动在具体的课程内容上不可能统一,无法形成统一的教材或参考资料。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本身特有的生成性也拒绝固定的统一教材,因此,加强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践探索,积累课程实施经验,对当前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十分重要而迫切,尤其是我校身处县城,又是一所中心小学,不管是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经验的积累,还是对课程实施规律的探索,非常有必要花大力气进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研究和探索。

二、前阶段概况

1.课题研究的目的

(1)加强我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践探索,积累课程实施经验。

虽然我市的大庆路小学、赣榆县石桥中心小学等学校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都走出了自己的特色之路,也积累了很好的课程经验,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本身的特点决定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不可能按照别人探索出来的现成模式去套用,我们只能从中得到一定的借鉴,我们希望通过我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特色化研究,充分发掘地方特色,开发乡土资源,从时间、空间条件上进行课程资源的探索,强调个性化对学生的未来具有一种共性的奠基作用,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校本化之路。

(2)改变教学方式,为学生表现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供空间,转变教师教育教学观念。

(3)以课题研究带动学校在教育质量、教育科研、师资队伍建设、校园文化建设、学校管理等方面的全面提高,提升办学层次,走特色化办学之路。

(4)为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提供有效案例,提供伊山地区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一些共性经验。

2.课题研究的内容

充分发掘地方特色,开发乡土资源,从时间、空间条件上进行课程资源的探索,强调个性化对学生的未来具有一种共性的奠基作用,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校本化之路。通过我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特色化研究,充分挖掘和利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和能力水平的研究课题,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善于发现和提出问题。回归儿童生活的综合实践活动的资源开发关注了以下三点:

(1)学生的生活实际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的主要资源。

《新课标》指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最大的特点是“回归生活世界”,应该从学生真实生活世界中选取那些具有一定综合性、实践性、现实性的问题和事件、现象来设计课程内容。

(2)综合实践活动是最贴近生活实际的教育资源。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得与失,在与家长外出旅游时的所见所闻,从实践劳作中所得到的感悟体会等等,都是同龄人感兴趣和所需要的,而这些题材也正是综合实践活动最贴近生活实际的教育资源。这样,我们就可以开发一系列和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课程资源。综合实践活动资源开发来源于学生生活,产生于学生生活,实践于学生生活,也在学生生活中得以延伸。

3.学生既是课程资源的消费者,又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

在现代信息技术广泛运用到教学与生活各个方面的背景下,学生既是课程资源,又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在课程资源开发主体群中,学生是课程资源开发的关键主体。学生的经验是一种资源,是进行教学的起点;学生的兴趣是一种资源,是学习的动力;学生的差异也是一种资源,学生人数众多,性格各异,组成了丰富的人力资源。开发和利用学生资源,一方面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另一方面也拉近了课程与学生的距离。对学生资源的开发,我们主要是在各班普查学生兴趣、特长的基础上,汇总建立动态的全校学生人力资源库。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实施过程中,由于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地位和价值认识不足,有不少学校还没有切实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的学校仅仅在个别班级实施个别主题,综合实践活动没有由摸索走向常态。还有一些学校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资源开发也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开发与探究,但针对回归儿童生活的资源开发涉猎较少,因此“突出主体、回归生活、注重实践”的理念走向行动的障碍依然存在。我们希望通过这一课题的有效实施,摒除一些功利的思想,回到学生生活,在动态生成中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使得我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真正从理念走向实施。

综合实践活动是我国当前课程改革中提出的一种新的课程形态,它有别于传统学科课程,体现出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知识综合运用的强烈特点。综合实践活动目标的开放性、内容的整合性、实施过程的动态性以及评价的多元性、管理的弹性,决定了它的实施需要丰富的课程资源予以支持。没有课程资源的支持,这门课程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也就失去了课程本身存在的价值,可以说“课程资源”相当于这门课程得以依存的母体。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高度依赖于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因此,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显得尤为重要。

在研究的准备阶段,我们发现学生学习知识与运用知识解决生活问题两者还是有所隔离,学生还是在教师的带领下学习知识,然后又在教师的指引下解决问题,缺乏自主地根据实际生活的需要而去主动获取知识与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这个问题的根源归根到底还是教师设计的活动是否称得上是真正有效的活动。因此,本阶段要通过研究,使我们的教师逐步把课题思想贯穿到平时的教学中去,注重数学与实际生活的紧密结合,注重学习活动的设计,使我们的课堂有新的起色,无论拿到怎样一个内容都知道从生活中找寻它的模型。并引导老师在反思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重点解决如何设计有效的学习活动。

4.课题研究实施策略

前阶段,课题组全体成员紧紧围绕课题方案中所确定的研究内容、研究目标、研究方法开展了一系列的理论学习和实践探索,在课题论证、课题分解、研讨交流、课题实施、经验总结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达到了初步阶段的目的。在实验研究的过程中,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加强理论学习,转变观念,提升素养。

课题研究成功与否,与课题研究成员素质有很大关系。为提高课题研究人员的素质,尽快掌握教育研究方法,更有效地开展课题研究,课题组成立伊始我们就组织成员认真学习课题研究方案,自学相关理论知识,如《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指导与示例》《综合实践活动开发与设计》《校本课程的理念与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能力目标及其分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究》《校本行动研究》《课程资源开发与教师专业发展》《人民教育》《新课程伴你行——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与案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通览》等,同时还学习了与课题内容相关的理论专著和一些学术期刊。在学习中我们追求形式的多样性与结果的实效性,以个人自学与集体学习、讨论交流相结合,规定内容与自主、自由学习相结合,搞专题研究并开展学术沙龙等活动。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达到用先进的教育理论支撑我们的课题研究工作,让各位组员统一思想,并致力于在课堂中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把数学学习过程之中的探究、发现、猜想、质疑等认识活动显现出来。通过学习和研究,每个成员都撰写了1-2篇专题总结或教育教学论文。

(2)认真组织实施开展课题研究,吸取先进经验,加强交流,不断提高研究水平。

自“伊山中心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特色化研究”这一课题的研究工作开展以来,校领导小组为课题组提供了许多形式多样的课题培训和研讨活动,使得研究人员开阔了视野,吸取了经验,为课题研究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条件,以使课题计划不断地变为课题的实践并取得成效。课题组制订了详尽周密的研究工作计划,确定分期研究目标,对课题研究理论的界定及课堂教学模式进行初步探索;确定研究的重点,选定课题组实验人员,确定实验成员的具体工作;开展课题组研讨活动,交流经验;在实施该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始终把着力点放在“生活—数学—生活”上,想方设法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探索性、协作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3)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校正研究方向。

社会发展需要高素质的人才,这也正是基础教育的目标所在。我们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根据课题研究方案的目标要求,把课题研究和日常的教研活动紧密地结合起来,选择不同的方面作为研究的突破口,多形式、多渠道开展课题研究,规范课题研究的过程管理。近一年来,在课题的研究过程中,我校教师首先从教育意识上有了一个全新的理念;其次,通过课题研究,有很多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和理论研究水平都有了很大提高,也加深了对教材和学生的研究。课题研究中,我们还十分注重走出去、请进来相结合的办法,在研究的过程中学校组织一部分教师到兄弟学校进行交流;同时,还邀请了其他兄弟学校来交流经验并指导教学工作。

5.前一阶段的研究成果

(1)学生方面

1保障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激发了学生参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兴趣。

2转变了学习方式,为学生表现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供空间。

(2)教师方面

1磨炼了我校教师队伍,增强了课题组成员的科研意识、课改意识,促进了课题组成员理论学习和实践探索的不断深入。

2提高了教师的科研能力。一年多来,课题实验者的科研能力得到了提高,主要体现在课堂教学能力的提高和理论素养的提升这两方面。

3有一位教师成为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省骨干老师,两位教师成为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市骨干老师。

(3)我校成为灌云县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学科教研基地

(4)获奖方面

主持人张正中有4篇相关论文发表,课题组中有12人次在国家、省、市、县的相关案例、论文评比中获奖。

三、课题研究过程的反思

反思一年多的研究过程,我们的体会颇多:

第一,本课题的研究在所有课题组成员的共同努力下,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回归儿童生活”方面已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我们的研究还只是停留在较为浅显的层次,今后研究还需不断加深,向更深的层次延伸,以期全面提高我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校本开发能力。

第二,对本课题的研究不能仅停留在“教师”的角度,更主要的是要加大力度进行“学生”方面的研究,即对“学生参与”的研究还需更全面,更深入。

第三,活动是本课题研究的一个主要方面,它比较好地解决了研究过程中的方法问题,但我们感觉在这方面做得还很不到位,特别是对活动效益的提高方面还需加大监控力度,以进一步做好质的研究。

四、课题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1.在课题的研究中我们还存在着以下的问题。

一是对课程的认识还不够深入 ,二是对课程的管理还不够到位,三是对课程的评价还不够完善,四是对课程的实施还不够准确。

2.还需要进一步处理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中的几个问题。

(1)处理好综合实践活动四大领域之间的关系问题。

(2).处理好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科综合性学习的关系问题。

(3)处理好综合实践活动和学校各种活动的关系问题。

五、对今后工作的几点思考

1.如何改变组织形式,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综合实践活动中来,是今后应该改进的地方。

2.通过研究探讨,摸索出“回归儿童生活资源开发”的活动模式,并加以推广,用它指导我们今后开展活动。

3.教师和学生文章发表、获奖是今后努力的方向。

中学综合实践活动阶段性总结 篇4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面向学生生活而设计的一门经验性、实践性的课程。可以说,综合实践活动是学生的实践,是学生的活动,通过实践,我们深深地体会到,实施综合实践活动,关键在于要突出学生主体。当然,要在活动中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动性、积极性,必须要加强对综合实践活动教师的有效指导。可是这对于我们初始者,确实很难。

开始,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有教导主任、骨干教师参加的综合实践活动领导小组。为了让活动得以顺利实施,在领导小组的带领下,认真研究《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组织全校教师进行理论学习,充分利用本地的资源,并根据不同学科不同的知识结构特点,大力开发课程资源并积极组织实施,制订新型评价体系。

一、组织培训,理解课程新理念

首先我们进行了理论学习,而理论学习的资料来源是大家上网查寻,或者找有关书籍。虽然这些东西都是借用别人的,但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大家头脑中有一些粗浅的认识,使大家明白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实践性、经验性课程,因而,必须突出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作用。综合实践活动离不开学生主动积极的实践和各种实际操作活动,如果离开了学生作为主体的实践活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就会沦为认知性的课程了。因此在活动时要处理好以下方面:

(一)、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一种实践性课程,要求以学生活动为中心。教师在学生的活动过程中起着指导的作用。综合实践活动不是教师“教”出来的,而是学生“做”出来的,因而,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教师的主要作用就在于指导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全过程。

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我们要求指导教师的基本职责就是指导、引导、组织、管理与评价学生活动。要求教师的指导需要以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和需要为前提。指导不等于规定,不等于统一要求。

(二)、充分发挥学生在课程实施中的能动性。

学生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主体,一方面是指学生是课程的直接实施者,另一方面是指发挥学生在课程实施中的能动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不完全是设计者预设的发展路径,学生也不是完全地通过对成人生活方式的复制来成长的。因此,在教学中,我们不把课程及其教材看作是学生必须毫无保留地完全接受的对象,而应发挥学生对课程的批判能力和建构能力的作用。

综合实践活动它不是“可教的”课程,而是“可做的”课程,是实践性课程。作为一种实践性的课程,学生是课程实施的重要主体。为了要突出学生主体,我们在活动中努力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发挥学生作为活动主体应有的地位和作用。从活动主题或课题的提出,到活动方案的制定、再到活动实施,以及活动的总结、交流与

评价,都尽可能让学生自主活动,我们的教师则有效地针对学生的实际,进行适当的指导或引导。

(三)、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和需要。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种学生本位课程,从学生出发是体现学生本位课程的基本要求。它要求我们在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的准备阶段、开展过程、总结与交流等环节都应该尊重学生的实际,关注他们的兴趣、爱好和需要。

二、整体规划,分阶段推进

(一)以校为主,自主实施,发掘地方资源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认识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基于国家规定,地方管理,校本开发的三级管理课程。因此,在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过程中,学校不只仅仅把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实施作为一种任务来抓,而是结合学生的特点,本地现有资源和学校实际,有目的地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在综合实践活动课开发过程中,专任教师和各科教师根据这一课程的综合性、开放性、自主性、实践性、生成性等特点,以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生活,人与自我为取向,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利用地方,学校的课程资源,开发了以环保和感恩教育为主题的一系列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搞活了这一课程的实验。活动内容有《感恩的心》,《感谢老师》,《塑料袋——沉重的包袱》,《校园绿色设计》,《保护水资源》,等等。此外,学校还充分挖掘家长和学生中的人才资源,很多教师在实施综合活动过程中将家长请到学

校,请进课堂做孩子们的指导教师,同时发动学生收集当地一些教师不够了解的资源信息,整理开发,使我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体现了我校的特色,学校还鼓励教师根据学校的特色,学校还鼓励教师根据学校实际开展多种形式讲座,不断丰富综合实践课程内容。

(二)深入与探究,课程整合1、综合实践课是一种综合性实践课程,在实践过程中,要妥善处理好各个领域的关系,将研究性学习、社会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融合为一个整体,不断改变学生“等、靠、要”的学习陋习,在主题活动实施过程中,学校要求每一个活动尽可能采取考察调查活动,观察活动、设计活动、实验活动,从而通过多样化的活动方式,达到各要素间的整合。

2、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科的整合综合实践活动不是为了活动而活动,也不只是为完成上级课题任务而设置,同时也不仅仅为了获得系统的书本知识而活动。为了避免学科实践活动与综合实践活动课出现重复交叉,我们的做法是把学科中的实践活动与综合实践活动进行组合,统筹规划学校综合实践活动,做到一个活动多方面收获,同时注意收集学生学习的效果,我们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时,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理念渗透到学科中,使学生从中获得的知识与技能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得到综合与延伸,使有关学科教学目标在实践活动中达成。

三、改革评价制度,建立新型评价体系

对评价制度的改革一直是学校教育改革的重点,更是难点。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我校采取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形结合的方式,探索出一条多方位、立体化,适合师生发展的新型评价体系。

对教师的评价:主要从教师对课程的认识与开发能力,指导能力,信息利用能力和资料的整理能力来进行评价。采取教师自评、评审小组与学生评、召开家长座谈会等多种形式对教师的工作情况进行评价。

对学生的评价:主要从学生的态度与情感、研究能力、学习方法、对资料进行收集与整理能力、表达能力等多方面进行评价。我校设计了多种表格如:活动记录、实验记录、调查表等。通过这些对学生进行档案袋评定。对于学生的评价,我们分为教师评价、学生互评和学生自评等多种形式。鼓励学生“只要努力,就会有机会”,让每个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这样调动了学生课余进行研究的兴趣,提高了学生参与意识。同时,在评价中重视自我评价和自我改进,使评价成为学生学会实践反思,发现自我,欣赏他人的过程。

一份耕耘,一分收获。综合实践活动实施以来,教师的教学行为、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根本变化。出现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平等参与的生动局面。老师从讲台上下来了,学生头抬起来了,手举起来了,话多起来了,身子站起来了,课堂教学充满了活力。

虽然在全校师生共同努力下,我校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上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问题依然存在。主要表现在:

(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的有效指导与教师的知识素质,及教师在指导过程中的策略问题。

(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方式与校本开发问题,两者之间的协调发展。

(三)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中因自身素质不同,爱好不一,而造成参与的程度问题。

综合实践中期总结 篇5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为了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热爱校园,增强主人翁的意识。通过认识、体验、发现、探究、操作等多种学习和活动方式,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发展实践能力,发展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发展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形成对自然、社会、自我之间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进而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加强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践探索,积累课程实施经验,“突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四大指定性学习领域,紧紧围绕“亲近与探索自然”、“体验与融入社会”、“认识与完善自我”三个维度,将包括校情、学情、学生所处的地域环境、团队活动、社区服务等大量的非指定领域与指定领域衔接、互补的加以整合,共同构成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校本化,对于当前我校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十分重要而迫切.科学研究表明,小学阶段是科学兴趣、道德品质形成的最佳年龄段,可塑性强,也是孩子与生俱来好奇心、求知欲最旺盛、最突出的时期。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所研究的内容新颖,与学生的生活亲密接触,有着较强的动手实践性,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和良好思维品质习惯的形成。通过学校教育渗透科技意识、环境意识,培养创新精神、科学精神和实践能力,重视自主探究和主动实践,并在积极指导下能使城郊小学生的探究能力、创造人格和社会责任感等得到良好的训练和培养,最大限度地实现综合实践活动课校本课程的育人价值。

二、课题研究内容

我校自2008年建校以来就有目的地开发具有本校教育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型校本课程。我们在进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校本化开发研究时,把 “关心自我,关心他人,关心自然,关心社会”作为研究选题方向,以不同年级学生为对象,通过校本化课程的开发引领学生在综合性学习中提升科学素养研究,通过对地方人文、地理资源的深度挖掘研究不断开发综合实践活动的资源、以此进行综合实践活动的项目确定的研究、实践活动与学科课程的关系研究。重点构建了“行为习惯训练”、“乡土文化研学体验活动”、“主题式、节日体验式活动”这三大综合实践活动校本化内容体系。打造社会、学校、家庭“三位一体式”校本化综合实践课教学模式。

三、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和活动

(一)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加强理论在实际中的作用。

1、利用开学初时间,集体学习相关资料,提升教师课题研究能力;

2、集体讨论各年级主题设定的可行性,制定主题研究方案;

3、随时根据活动的开展情况更改活动计划、提出活动过程中的问题,集体找出问题的解决方法;

4、经常听课、评课,开展校内教研课活动,共同提高进步;

5、课题组教师及时认真地记好教学反思,不断累积教学经验,积极撰写教学论文,共同交流,使全体受益。

(二)加大教研力度,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积极参加校外的教研活动,及时地将最新的教学理念上传下达,做到有继承、有突破、有创新。

(三)以全体学生全面发展为出发点,开展实践探究活动,初步形成我校研究特色。

1、活动以问题和项目为中心,结合学生特点、学校特点、地域特色,将多学科知识整合,将个人与社会整合;

2、研究过程中面向全体,使每一名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挥,并能够充分认识自身的价值,在活动中使每一名学生都有收获,体验成功的喜悦,建立健全的评价体系,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3、在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搜集、整理、运用信息的能力;在活动开展中锻炼学生的与人交往的能力、社会实践的能力、抗受挫折的能力;发展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

四、目标的达成,取得的成果

(一)“行为习惯训练”成就《成长的足迹》校本课程(1)“行为习惯训练”的构建基础

我校始终快乐学习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把学生的行为习惯培养作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近十年来,坚持在小学阶段以“晨间活动”的形式,对小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行为习惯训练。在管理上,学校以以争创“文明班级”为载体,在班级之间、学生之中开展纪律、活动、卫生三项竞赛活动,并不断完善“文明班级”的考核内容,激励学生积极参加各项实践活动。

(2)实践性《成长的足迹》校本课程

近几年来,我校以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为主,以学生“问题行为”为切入口,以起点低、贴近学生校内外生活为“内容”取向,以综合实践活动的形式,组织学生开展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实践与研究。学校根据学生成长过程中出现的出题制订了学生在校内外的道德文明评价细则,通过学生在校内外的表现对学生的各项指标进行评价,学生开展的活动都有明确的评价规则。学校在此基础上编制了《成长的足迹》校本课程。此校本课程的有效开发极大地激励了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得了老师你和家长的一致好评。

(二)“乡土文化体验研学活动”

综合实践活动的资源非常丰富,开发者要科学合理地安排各种资源、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我校利用自身的优势、结合本地独特的乡土资源优势,开展了杨家埠文化行动研究,和研学旅行活动,通过开展各种各样的综合实践活动,锻炼了学生动手参与能力,提高了人文素养水平。

1.杨家埠文化行动研究

该活动的基础保障。学校成立由校长任组长的分工合作网络体系,开辟了校外活动实践基地,成立 “杨家埠文化”教育教学团队,对校本课程《杨家埠文化》进行研发,同时将杨家埠的民间工艺融入到校园文化,进行文化内涵的渗透。

组织实施。学校课题组主要从学校、社会、家庭三个维度进行研究。一是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进行课堂体验与主题活动拓展。具体措施:制定《杨家埠文化课程标准》,编写《杨家埠文化教师教学用书》;《杨家埠文化》课程实施:“听、赏、做、悟”学教材;“名家”进课堂;“选修、必修”齐头并进;加强学科渗透;综合活动拓展:“专题班队会”、“开放周”“主题活动月”、“科技文化艺术节”、“五个一”。二是以实践活动基地为 “杨家埠工艺传承教育”的平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现场看一看、动手做一做、亲手放一放、动笔写一写、假日传一传。三是以家庭实践为“杨家埠工艺传承教育”的有效补充,形成教育合力:召开家长会、组织亲子沙龙活动、家庭手工美化专题。

该实践活动的实施使学生充分感受到了寒亭区民间工艺的特色魅力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激发了他们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达成了传承民间手工精华,提升学生艺术素养的目的。

2.研学旅行综合实践活动

研学旅行是由学校根据区域特色、学生年龄特点和各学科教学内容需要,组织学生通过集体旅行、集中食宿的方式走出校园,在与平常不同的生活中拓展视野、丰富知识,加深与自然和文化的亲近感,增加对集体生活方式和社会公共道德的体验,研学旅行中小学生的自理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研学丰富了综合实践课程内容。小学每年的4月份都会组织学生到浞河进行研学旅行,学校制定活动的具体方案,班级根据方案要求合理划分活动小组,写出调查报告。此项活动拉近了学生与大自然的距离,增强了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团结合作意识,实践活动能力得到极大提升,学校根据学生历年的研学旅行开展情况,开发了研学旅行综合实践活动行动指南,作为校本课程供学生学习。

(三)“主题式、节日体验式活动”

(1)主题式体验活动

我校根据自身优势,结合学校少先队主题式系列活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我校的主题式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效开展,增强了学生的动手动脑实践能力、道德情操和价值观得到正确引领。如开展的“红领巾相约中国梦”主题队日活动、“爱护环境节能减排”主题活动等等。

(2)节日体验式活动

传统节日活动课程,让学生在节日里尽情冲浪。一月:新春传统文化节;三月:悦享科技冲浪节; 四月:幸福人生民俗节;五月:幻影迷踪魔术节。六月:六一校园艺术节;九月:海韵阅读节、新生入队仪式、开学典礼;十月:国庆节、阳光体育冲浪节、红领巾建队日;十一月:智慧树学冲浪节;十二月:Merry Christmas 英语冲浪节。通过开展“传统节日零距离”活动,举办节日盛典,开展传统文化教育,让学生过好每一个节日,让每一个节日、每一种仪式都成为经典。“艺术节”时操场上数千人的方阵表演、自导自演的开心舞台、悠然自得的才艺展示、异彩纷呈的欢歌笑语,与蓝天白云相伴,与小鸟鲜花飞翔;“读书节”上人头攒动的“跳蚤书市”各类图书琳琅满目,气势磅礴的群体诗歌诵读涵泳国粹经典,形式多样的读书小报展览描绘少年豪情,妙趣横生的知识竞猜答题得奖展才华„„艺术节、体育节、科技节、文化节、魔术节等活动,无不在孩子的童年记忆中留下最美的片断。

(四)社会、学校、家庭三位一体式实践活动资源开发举例

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始终与生活紧密关联。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面向每一个学生具体的生活情境,倡导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教室、走进生活,通过亲身经历、实际操作等多种途径开展实践活动。

比如,《走进家乡的食用菌》是自主开发的课程,其资源来自学生的生活世界。围绕“家乡的食用菌”这一活动主题,学生分成“食用菌的种类”、“ 食用菌的营养”、“ 食用菌销售”、“ 食用菌的生长”、“ 食用菌产品”、“5个研究小组进行研究,他们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亲身经历、体验与感受生活。《走进家乡的食用菌》虽是生活中的“小”题材,但探究的社会生活空间很大,涉及自然、文化、科技等,它就像一滴水,折射出生活的多姿多彩,就像一扇门,打开了学生认识社会的通道。

我校王老师执教《走进风筝的世界》主题确定课,在这个春暖花开的季节,正是放风筝的好时候,带领学生去做这样一个课题学生非常的开心。首先王老师在教学的开始用古诗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把学生领入情境感受春天的美好的同时,知道春天是个适合放风筝的季节。并且让孩子们说说放风筝时的感受,切合学生自身的体会,激发学生的兴趣。王老师还带了很多的风筝让孩子们说一说有什么区别,还有你想了解风筝哪方面的问题,慢慢的引导,让孩子自己说出想研究的子课题。然后再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进行分组并制作小组名片。小组名片完成以后进行展示让孩子们都有展现自我的机会。王老师带领学生制定活动计划的方案。最后让孩子们进行评价说说这节课收获了什么存在那些问题,以后怎样去做。王老师这节课非常注重学生主体地位。实践证明,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培养,情感态度的形成,需要学生自己的主动参与和实践来获得。

又比如:针对大多数小学生不懂得遵守交通规则的现状,我组织学生开展“红绿灯下”的研究,学生对现场市民进行交警采访,当一小时小交警维持交通秩序,并且对近年来交通事故情况及原因调查分析,交流起草倡议书和调查报告等。学生在这些多样化的活动中践行、检验、改变着自己的行动准则,获得了亲自参与实践探索的积极体验,增强了社会责任感。

综合实践活动首先要让学生走出教室,走进校园,而校园是他们最熟悉、最亲切的活动场所,我们首先要为孩子营造一个开放的、自由的学习活动空间,校园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能激发起学生的好奇心、探究欲,从而引导他们对自我、对自然、对科技的足够关注。

例如,我指导班级学生开展了《校园文化》这一主题活动,让学生淌洋在校园中,同学们按兴趣爱好,分别分确立研究校史展室、科技宫、长廊史话、古诗墙、千年灌河5个子课题,同学们制定了详实的活动方案,利用课余时间通过实地观察、调查访问、查找资料等方式,开展本小组课题研究,在研究过程中同学们深入地了解学校近年来校园文化发展的状况,在活动中学生的观察力、语言表达能力、合作能力等能力得到了提高,同时增强了他们热爱校园、爱护校园的美好情感。

其实像这样的校园活动主题还有很多,如我们的校园种植了很多常青的树木,其中还有一些学生很难见过的树木,如香樟树、雪松等,这些植物也是学生们非常想感兴趣研究的,所以我们开展了《校园的树木》主题活动,活动前我安排学生自己观察我们校园中的树木,在活动课上提炼出研究香樟树、雪松、梅花、梧桐、紫藤5个研究子课题,各小组利用课余时间到校园实地去观察树木的名称、生长特性等知识,还通过上网收集有关树木的相关资料。

学校经常举办集创造性、趣味性、知识性、参与性为一体的综合实践活动,为家长了解和参与学校教育提供了良好的渠道。让家长与孩子一起探索、尝试、思考,可以促进家庭成员之间的交流和家庭亲情。同时学校教育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每一个家庭的生活方式,在教师、其他家长的教育经验影响之下,对于每个家长的家教理念起到更新作用。

现在独生子女占多数,家里长辈宠爱成风,学生的生活能力和自理能力差,从他们出生的那一天起,父母就一直不辞劳苦,精心地抚育孩子们的成长为他们无私奉献,使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然而,我们身边又有多少学生能关心自己的父母呢?所以,我每学期都会开展“向父母献爱心”主题活动,我还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根据自己的不同兴趣,确立不同子课题,如“了解父母的辛苦”研究小组的同学们,跟父亲或母亲去上一天班,观察父母的劳动环境和劳动过程,记录一天的工作内容,体会父母劳动的艰辛,搜集父母工作中获得的奖状或奖章,体会父母的伟大。“熟悉父母的爱好”研究小组,平时注意观察或向父母询问,了解父母的兴趣爱好是什么,最喜欢吃的食品是什么,最喜欢穿什么颜色的衣服,知道父母的生日是哪天,并围绕这些内容为父母制作一张小名片。“给父母献礼”研究小组,在父母生日那天,为父母献上一份贺礼,可以自己做一张贺卡,或买一束鲜花,也可以为父母唱一首歌,写一首赞美父母的小诗,还可以为父母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活动的展示交流阶段,各小组将自己的研究成果以各种形式展示,孩子们交流各自在家为父母献爱心的体会。通过活动,使学生从小学会体贴父母,给父母送去欢乐,替他们分忧,进而能主动关心他人,服务他人,完善自我人格。

如:在组织综合实践活动课——《关爱我们的家人》时,我让学生们在家中为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再来谈谈自己的感受,这显然比单纯的说教更能让学生体会到长辈的艰辛,从而学会关爱家人。我抓住教育的切入点、结合点,针对学生的思想和具体表现找准时机,然后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有目的地渗透,使学生随时随地受到教育,从而促进生活世界和科学世界的统一,生活与发展的统一。而我班在开展《走进端午》主题活动中,同学们首先根据自己的特点,自主选择了“端午起源”“ 端午习俗” “端午诗词”等子课题,然后分组自主调查,搜集材料,全体同学分工协作。在老师的指导下,整理、修订、处理原始材料,拟定汇报方式。有的小组以讲故事的形式汇报,有的小组进行手抄报制作,有的小组朗诵了诗歌表演了小品„„通过汇报同学们对端午节有了深入的了解,同时在此活动中,他们学会了交往,学会了沟通;学会了宽容,学会了欣赏;学会了承担,更学会了合作。他们深深的认识到自主学习是如此的快乐。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校本化就是通过挖掘地方人文、地理等资源,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强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在综合实践课教学中,我们要学会保持一颗童心,擦亮一双慧眼,去挖掘孩子们生活中有价值的实践素材,我们必须学会藏起一只手,把学习的真正权利还给孩子,把学习的自由还给孩子,把学习的快乐还给孩子,我们必须学会如何引领学生走向成功,使小学综合实践课真正成为一切学生喜欢的、真实有效的生活课程。

我们对1500名低、中、高段的学生进行随机抽样调查。92%的学生非常喜欢综合实践活动;96%的家长愿意孩子参加综合实践活动;93%的学生在家里能自己整理内务;94%的学生认为自己在承受挫折方面的能力有所增强;87%的家长感到孩子在自理、健体、合作、创新等方面有明显进步。

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使小小年纪的孩子们更加关注环境,加关注社会。学生韩志伟看到小区草坪被践踏的情况,给小区物业管理处写了一封信,表达了一位自己对生活环境的关注,责任感溢于言表。

五、目前存在的问题

1、课程资源不足。

一方面于经验和能力的不足,对自身潜在的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不够,一方面对综合实践活动资源认识不够,许多社会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

2、师资力量不足,制约课题深入研究。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对教师的综合知识和能力有很高的要求。在现阶段,学校教师少,有的教师兼职多门学科,学科教师的知识水平难以适应综合实践活动所涵盖的领域

六、今后的工作

在今后的课题研究中,我们将重视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1.加强师资培训,建立由不同学科教师参与的指导小组

活动开展需要教师有广泛的知识和综合的能力。学校计划成立由不同学科教师参与的指导小组。共同对学生研究的课题进行指导,为学生小组活动提供不同方面的帮助。进一步通过校本教研活动,加强各学科教师的交流与沟通,这样去努力弥补专任教师单一的学科背景。发挥了各学科教师的专业特长,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形成。

2.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要让学生学会在合作中主动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并积极地为解决问题去搜集信息,整理资料,并最终形成自己的假设或观点,教师所做的只是创设条件,适时鼓励并点评。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能结合自己的知识水平,解决所面临的各种问题,并能与同伴合作,培养合作精神。

3、建立有效评价制度

课题中期研究阶段总结 篇6

——多种化学教学方式的比较研究

中期研究阶段总结

回顾一年来的工作,在上级主管部门的支持帮助下,通过课题组全体同仁的共同努力,我们取得了一些阶段性成果,同时,在课题研究的实施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有待于进一步的探索实践。现在结合近阶段的研究情况,总结如下:

一、课题进展情况

1、理论研究水平得到提升

当今世界飞速发展,传统的学校教育教学正在受到巨大冲击,它使教育由一次性教育向终身教育转变,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由传统民族性教育向现代国际化教育转变、由传统的课堂教育教学模式向开放的教育教学模式转变,引发了人们的教育理念与行为方式的重大变化。

教学方式的综合的应用,不仅仅是为了教师的教学,更重要的是要促进教与学方式的改变,倡导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在新课程实践中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形成,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本课题研究的目的,不仅仅是教学方法的研究,更重要的是通过各种教学方式,优化教学资源和改革新课程教学模式,达到高效地培养高质量的人才。

我校教师曾参与完成国家级课题《面向新课程的农村高中教师的专业发展模式与效益研究》,在课题研究中积累了不少的经验。课题开题后,我校专门组织课题组的教师进行了专业学习,派出多名教师到兄弟学校观摩,使他们的理论研究水平有了较大的提升。

2、实践方面取得初步成效

一是课题组成员通过积极参与课题研究活动,提高了学术研究水平和教学业务水平,教育理念得到更新,课题组成员中的许多教师在理论学习与实践的基础上完成了理论——实践——理论的升华。

新课程理念是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更加突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学的过程和获取知识的途径;更注重思维过程和科学方法,以及由此而形成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不仅是新课程的实施者,教育教学的研究者,更是新课程的开发者和建设者,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指导者、合作者。

二是提高了学生的合作能力、自学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和丰富的网络资源;培养化学特长生,拓展学习空间,发展学生的科研能力,浓化学习氛围。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浓了,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和思维品质;课堂注意力集中程度更强了;学生学习方式开始步入信息时代,动手实践能力大大增强。

3、课堂教学效率稳步提高

通过现代教育技术装备的应用,使学生的视听信息相互干扰变为行为一致,通过多媒体技术用视频展示台将实验器材放大,这样学生既可以看到清晰的仪器,又可以听教师讲解。在实验原理讲解时,力求用生动活泼的形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4、实验获得阶段性成果

我校课题研究的深入进行,也使很多老师的教学成果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孙红霞老师的论文《“乙醇”的教学情境设计》在国家级刊

物《中学化学教学参考》上发表。

二、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1、良好的课堂教学模式还需要进一步探讨

课题开题以来,我校十分重视教师的课堂教学改革,采取了多种措施鼓励和促进教师的课堂教学研究。教师们在教研组长和本组课题负责人的带领下积极进行探索,课堂效率得到较大提升。目前课堂教学模式离高效课堂以及多种教学方式的完美结合尚有较大差距,需要我们进一步研究提升。

2、学校资源库收入的教学方方法不够完备

课题开题后,基础年级的教师研究的力度较大,初步研究了一些主要的教学方法。高三面临升学的压力,很多老师的研究热情不高,仅仅提供了以前基础年级教学中的几个范例。致使课题的研究的力度受到限制,目前收到的效果打了折扣。资源库的内容不够丰富。

3、现代教育技术装备与教学方式的有机整合力度需要加强

我校各教室多媒体设备初装,教师的使用还不够流畅,致使很多资源没有得到开发利用。今年暑期培训主要针对多媒体技术与课程的有机整合,通过本次培训教师的使用水平有了较大的提升,今后还要加大使用的监管力度,进一步提高。

三、下一步的工作措施

1、加大教师教育教学方式运用的培训力度

现代教学方式应用教学的当务之急是加强对教师的引导和培训,尽快帮助教师将现代教学方式引入教学过程,掌握现代教学方式的理论和发展状况,现代媒体技术的操作技能,教学软件的设计、开发和制作等。充分发挥现有的资源优势和专业教师特长进行合理轮训,尽

快掌握第一手资料。学校领导要采取积极支持的态度,创造条件,为时间和培训新技术提供足够的时间和资金支持。学校要建立奖励机制,对在教学中积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的教师和在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研究、开发等方面做出突出成绩的教师给予政策和物质上的奖励。

2、加强网络资源的开发利用,充实资源库

加强教学资源建设,建立化学实验教学软件资料库。随着网络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和深入,特别是Internet与校园网的接轨,为中小学教育提供了丰富网络资源。目前网上的教学资源越来越多,多家企业也已经或正在开发教学资源库,这些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提供了教学资源保障。校园网和服务器的建设是教学资源库建设中的基础部分,是构成教学资源库系统的第一步,要使资源库“活”起来,为广大师生提供各类资源。教学资源的收集和整理可谓重中之重。学校资源库的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动态工程,它需要更多的教师一起来参与、完善,需要全面性的资源网络的支持与相应的配套激励机制。只有资源库实用、丰富了,大家都乐于参与学校资源库的共建,并习惯于以此作为工作平台,才能更好地实施学科信息化教学,实现教育信息化,进一步充实课题资源库。

3、加大课堂教学研究力度,形成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精心设计教学教案,实验教师依据教学目标认真选择教学媒体,针对教学重点内容创设情景。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创立合适的探究情境,加以形象生动的引导,使大部分学生都可以独立完成自己的猜想和设计。之后再通过大家的讨论来选择最合适的方案,这样可以大大的提高课堂的效率。以往的探究课程要受到各种实际条件的制约(比如实验仪器的短缺、老化等以及实验环境的影响)。我们可利用

现代技术,创造理想的实验情境,尽量排除误差的干扰,通过生动的形式吧实验原理和过程展示给学生,引发学生的思考与探索,以进一步的提高学习效果。

课题中期阶段性总结材料(罗) 篇7

单位:鹿邑县老君台中学 时间:2015年3月22日

地方特色资源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开发和利用的课题研究的中期阶段性总结

鹿邑县老君台中学课题领导小组 罗卫东

2014年9月25日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室下发了《地方特色资源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开发和利用》课题研究的立项课题的通知(豫基教研字[2014]795号),我们按照通知要求,认真学习研究了课题实施方案,一致认为该课题研究是符合当前教育形势,对开展深化新课程改革,推进素质教育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和影响。因此,我们以积极的心态来对待这个课题,以一种积极的行为来开展这个课题的研究。现将半年来我们在开展课题研究方面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科学规划,落实课题的实施工作

1、整体规划课题研究实施方案和步骤。首先,成立以杨欣文校长为核心的领导小组,下设课题组组长、专家组、学科组等;其次,在全县范围内的中学针对该课题进行了师生问卷,共设计了9题(见附件1),并进行详细统计分析,摸清了要研究的基本情况;第三,对课题研究做了宏观的规划,构建了省、县、校三级课题研究体系,以县、校两级课题为突破口,创设研究氛围,以及小专题、个人课题研究为重点。

2、建立课题研究保障制度。为了保障研究活动的顺利进行,我校首先在资金上注重投入,解决了研究人员的后顾之忧;其次,对县、校、学科小组三个层次组织的工作任务做了清晰的界定,明确了课题管理、课题研究的相对关系;第三,课题研究过程中教师需做好以下四项工作:学习要有笔记、反思要有手记、回顾要有周记、总结要有月记。

3、联系实际体现课题研究成效。在总结以前课题研究时发现存在着教研两张皮的现象,因此,我们把课题研究与日常教学紧密联系起来,特别是学校的薄弱学科的教学联系起来,使课题研究真正为我们的教学服务。具体步骤如下:(1)从管理方式上确定为以学科组为

中心,教研中心为主导的形式;(2)从组织形式上确定为以课堂教学为中心,教师培训为主导的形式;(3)从出发点上以实践角度研究为中心,理论研究为主导的形式。

二、全面动员,提高课题研究的思想意识

为了提高学校和教师对课题研究的思想意识,扎扎实实抓好课题研究工作,我们先后召开了工作布置会和开题报告会,还参加了省基础教研室岳主任主持的二次综合实践活动,对综合实践活动和课改二大主题进行了认真研究。

1、召开课题负责人工作布置会,对课题研究的申报过程、计划与实施、资金投入等做初步的布置(会议材料见附件2)

2、撰写开题报告书、召开开题报告会。根据我校2014课题研究实施计划,2014年12月26日上午在我校老君台中学隆重召开了“2014年开题报告会”(会议材料见附件3),教育局领导、学校领导和课题组全体成员参加了本次会议,省教研室课题办杨伟东主任、杜副局长、县教研室韩广聚主任、杨校长等亲自参加,体现了领导的高度重视。

三、搭建平台,促进课题的有效开展

为了避免课题研究流于形式,我们组织了不同形式和内容的活动,以促进课题研究的有效开展。

1、构建课题研究网络平台,加强互动交流。2014年5月建立了老君台中学教科研qq群(185909274),设立了课题研究平台,要求教师将研究过程中的计划、反思、总结上传到相应栏目。其宗旨是引导、展示研究过程,体现协作交流,实现资源共享。

2、积极开展全校“同读一本书”活动。为进一步深化课题研究,提高教师实施研究的能力,引领教师的教学研究行为,决定在我校开展同读一本书活动,所读书目就是我校教研室提供和推荐的有关教师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研究的书(见附件4)。我们的活动思路是:由学校组织实施,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的,以解决教学研究中的实际问题为出发点,按照内容主题化、主题内容问题化、问题与课题同步化的策略组织学习。具体的活动安排分为三步:(1)确定学习主题,划分

学习团队;(2)自主学习;(3)集体学习,以学科组为单位每周安排一次集中学习,课题研究小组10天安排一次业务学习。为了保证本项工作的顺利有效地开展,我们还将各教师学习的情况纳入年终考核中,与绩效工资挂钩。

3、组织课堂教学观察活动。为了总结课堂教学研究的活动情况,掌握新形势下的课堂教学现状,我校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听课(如观摩课、示范课、实践活动课)活动,特别开展了课堂教学专题调研周活动,主要有以下内容:(1)是对初中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课堂教学的评价问卷;(2)是深入班级听课,直接了解课堂教学情况;(3)是查看教师的听课记录手册;(4)是要求教师写出当天的教学反思,找出不足并改之;(5)是组织教师召开课堂教学的座谈会;(6)是汇总教师课堂教学研与不研的观察记录对比表,还有课堂教学活动座谈会的记录表。

4、开展“校级子课题研究”活动。所谓的“子课题研究”即是以当年申报的省、市级课题为基础的分支研究,是开展自己的教学研究、解决自己的教学问题和改善自己的课堂教学实际能力,要求教师根据教育教学实践问题,选择研究范围比较微观、研究内容比较具体、周期比较短、容易操作并且有兴趣和能力完成研究任务的课题进行科学研究,从而促使教师养成科学的思维习惯,提高自身教研教学的能力(见附件)。我们以年级为单位设立了几个不同的实验班进行教学对比,有的采用分层式教学,有的采用和谐课堂教学法,有的采用多媒体教学法,发现结果迥异,使我们研究人员深刻地体会到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对学生是多么的重要!

5、办好简报,加强过程监督。为了做好课题研究工作的过程管理,我们定期编写简报,现已经下发十期简报,内容包括:工作总结、计划,学习材料,教学成果,学生成绩分析,经验介绍和推广等。

附件1:

关于老君台中学省立项课题

《地方特色资源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开发和利用的课题研究》

对全县师生的问卷调查

班级 时间

1、地方特色资源应重点研究哪些内容?

2、什么是综合实践活动?

3、综合实践活动课与一般课堂教学的区别及联系是什么?

4、影响教师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的阻力因素有哪些?

5、如何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能力?

6、如何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上进行分组教学?

7、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特色应体现在哪些方面?

8、怎样建立以课改为背景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教学评价系统?

9、如何在面对农村中学设备落后、教研观念陈旧、资金不足的困难条件下进行综合实践活动?

10、综合实践活动课是否必须有教学模式吗?

[建议和意见]

附件2:12月26日上午在我校教学楼四楼多功能教室杨校长主持召开了课题组领导小组会议,就课题的工作布置、计划与实施、资金投入等做初步的布置。

附件3 老君台中学关于开展第四批科研项目评审活动的

通 知

各年级段,各处室:

为推动教育教学科研工作,促进先进教育教学方法的发现、传播、学习、推广,为广大教职工提供高效教学的方法和途径,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经校领导研究决定我校定于2014年上半年开展课改、科研项目申报工作。经集体申报、学校评审后,将被立为我校校级课题被批准开题。课题评审委员会于2014年3月20日对评委意见进行汇总评议,对第一批结题的科研项目进行评审,对新申请的科研项目进行审批。现将通知具体要求内容安排如下:

一、时间:2014年2月10日—2014年3月10日

二、申报立项的课题要结合课堂教学或学校教学管理实际工作,立足于解决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的具体问题,选题应具有科学性、独创性、和实用性。

三、课题主持人须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一定的科研能力,具有中级以上职称,课题组成员不超过5人(不包括课题主持人),报送材料时需交立项申报书(word格式)3份,内容一致的电子文档一份,立项后还需交开题报告书(word格式)3份,内容一致的电子文档一份,所需立项申报书、开题报告书表格样式请登录老君台中学教科研群(qq:185709274)下载。

四、课题研究的周期一般为一年或二年,立项课题所需研究经费除课题组负担一部分外,学校将根据立项课题质量给以500元—1000元的经费支持。

老君台中学课题领导小组 2014年2月10日

附件4

关于老君台中学教研组优质课等方面的奖励管理规定

一、集体备课

教研组集体备课按级段管理,级段办公室内按学科摆放办公桌,每学科有备科组长。每学科组计划和各种制度将张贴上墙,我校将按各学科组制定的计划实行不定期巡查。

二、听课、评课

要求每位教师每学期听课不少于20节、每人每期必须上公开课1次,除教研组组织的集中听课、评课外,教师间要相互入班听课。

三、优质课

县优质课每节 100元,市优质课每节200 元,省优质课每节 300元,国家级优质课每节 1000 元。

四、论文

市级论文一等奖每篇 100 元,省级论文一等奖每篇 20元,国家级论文每篇 300 元。

五、辅导奖

市级辅导奖每次 100 元,省级辅导奖每次 200 元,国家级辅导奖每次 300 元。

六、教研组长

在原来基数一百元的基础上,学期末根据教研组完成课改工作、集体备课、优质课、辅导奖、听课、评课、论文等完成情况评出一二三等奖予以奖励,获奖率不超过30%。

注:以上奖项必须通过我校业务部门组织并经教育主管部门认可,通过私人渠道获得的奖项不算数。

上一篇:江苏公务员面试着装下一篇:房地产文员简历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