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局审计信息化规划

2024-10-13

审计局审计信息化规划(精选8篇)

审计局审计信息化规划 篇1

审计局信息化建设“十二五”规划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积极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审计机关大力推广先进审计技术方法,积极探索信息化环境下新的审计方式,促进提高审计工作效率和质量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为切实做好审计信息化发展“十二五”规划的编制工作,保障审计信息化建设在“十二五”期间实现又

好又快发展,结合我市经济社会和审计工作的新形势和新要求,市审计局在认真总结“十一五”期间审计信息化建设开展情况的基础上,努力探索“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态势和挑战,研究提出了“十二五”期间审计信息化的工作规划。

一、“十一五”发展现状

“十一五”期间,市审计局充分重视审计信息化建设,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审计信息化发展全局,秉承信息技术为领导决策服务、为审计一线服务和为办公管理服务的宗旨,一方面,认真抓好审计队伍建设,大力加强计算机知识培训力度,努力提高审计队伍信息化素质和审计人员计算机应用水平;另一方面,加强制度建设、硬件投入和软件应用,积极探索、实践信息化环境下审计事业的发展路子,努力更新审计手段,提高审计技术水平,服务审计事业发展。目前,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全市两级审计机关的电脑配备已全面达到人手一机的要求,部分审计机关还达到业务人员人手一台手提电脑的程度,为计算机应用提供了应用条件。

2、全市已建立审计业务vpn专网,实现了审计系统上下级之间的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方便了上下级间的联系。市审计局和大部分县级审计局已建立了单位局域网,联入互联网,部分领域已实现了办公的自动化。

3、全市已全面应用审计统计软件、审计管理系统、电子邮件系统、网络视频培训系统、审计信息三级发布系统和审计法规查询系统等,实现了审计统计工作电算化、办公邮件无纸化、业务培训网络化、信息发布和法规查询电子化,有效地提高了审计工作效率。全市两级审计机关已逐步开展了审计署ao软件的应用工作,市审计局烟草公司审计ao应用实例获得了审计署应用奖,公积金中心ao应用审计、医院医疗收费ao应用审计在全省计算机应用研讨会上进行交流。

4、全市审计人员已全部通过审计署计算机初级考试,普遍具备了一定的计算机操作技能,为今后深化计算机应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部分审计人员已熟练掌握了ao软件应用、数据库操作、计算机辅助审计等技能,并成功地应用到实际审计项目工作中,带动了计算机应用的深入开展。

二、问题分析

1、认识问题。目前,仍有不少同志认为,被审计单位没有应用会计电算化,没有电子帐册,不具备信息化环境就搞不了计算机审计。这是个巨大的思想认识误区,需要提升的空间巨大。其实不给电子数据,审计组一样可以利用计算机技术开展审计进行项目管理。

2、人才建设问题。当前,审计队伍中大部分人员的思想观念和技术水平不能完全适应审计信息化发展的需要,存在着观念落后,知识结构不合理、更新慢,无系统学习培训,消化、吸收能力不足等问题,制约了审计信息化建设工作的推进。

3、建设资金问题。由于审计信息化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受上级补助金额和当地财力有限的制约,造成部分县(市、区)无法按照上级部署的时间要求开展信息化建设工作,影响了信息化推进进度。

4、创新性应用问题。受知识、技术、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目前的很多应用仍停留于简单的复制应用层面,缺乏开拓性、创新性的应用,需要今后花很大力度去推进,这是关乎信息化应用水平的大事。

5、制度滞后和对下指导问题。由于当前出台的计算机审计有关法规还比较少,加上各级对下级审计机关的指导还都不够,且指导缺乏针对性,无法真正做到分领域、分人才做相应、有效、及时的指导,从而造成不利于计算机审计的全面应用和推进的局面。

三、“十二五”发展目标及基本思路

“十二五”期间,市审计局将以审计技术创新为动力,创新审计理念、创新审计技术和方式、方法,为建立科学的审计管理体系、审计质量控制体系提供信息技术支持,初步实现“三个转变”的建设目标,初步建立“预算跟踪+联网核查”审计模式,使审计效率、质量和审计覆盖面得到较大提高,审计监督职责履行的综合审计能力和质量到全面提升。为实现上述发展目标,我局在“十二五”期间,将严格按照上级审计机关金审工程建设的要求,结合本地的实际,一方面,积极开展审计信息化建设工作,全面推进审计网络建设,建成全市各级审计机关资源共享、安全可靠的信息网络系统。在抓好网络建设的同时,积极推进办公自动化进程,积极应用各种审计业务软件,提高计算机审计应用的覆盖面,并在合适的情况下尝试实施网络环境下对财政、税务、银行、社保和住房公积金等重要部门和重点资金的联网审计和信息系统审计。另一方面,不断加大审计人员计算机技能的培训力度,着力培养一支能适应新形势需要的新型审计干部队伍。

四、主要任务

1、进一步完善全市审计业务专网建设,确保网络安全、高效运行。目前,我市审计业务专网是基于政务内网网络搭建起来的审计系统业务网络,在实际工作中发挥

着上传下达的重要任务。根据新出台的安全保密要求,下一阶段,将对网络运行中的薄弱环节进行改进与完善,重点是对网络交换机进行升级改造,由二层交换机升级为三层交换机,实现对ip地址的绑定和智能跟踪管理。

2、建设、完善县级审计机关的各种审计网络,实现资源共享。根据全省“金审二期工程”的建设要求,市审计局将督促、指导各县(市、区)审计局抓紧实施各单位的机房建设、网络综合布线、内外网物理隔离、横向介入等工作,进一步建立、健全县级审计机关的审计网络(局域网、vpn、政务外网、互联网),确保全市每个审计人员都能实现联网办公,都能实现与全省审计专网联通,顺利访问省政务专网,顺利通过全省“金审二期”工程建设验收。建设内容包括机房建设,网络综合布线,服务器、内外网交换机等网络设备的购置、安装与调试等。

3、建成全市审计系统异地会商系统,实现网上视频交流。在当地建设好政务外网的基础上,建设横向介入网,实现与政务外网的连通。在实现政务外网连通的基础上,根据审计署关于建设审计会商系统的要求,着手建设全市审计会商系统,实现审计机关上下级之间的网络视频会议和现场互动交流,丰富互动方式,密切沟通联系,提高互动频率和效率,节约人力和行政成本。

4、全市审计机关统一安装、部署审计署审计oa管理系统,实现办公无纸化。按照审计署和省厅的工作要求,在市审计局和各县(市、区)审计局安装部署审计署审计oa管理系统,实现本部与上、下级审计机关审计信息、审计数据、被审计单位资料等的数据间的交互使用和互联互通,实现本部机关办公(0a)与审计现场管理系统(ao)互通,全面提升对审计业务的支撑和审计办公管理、信息共享功能。其建设内容包括硬件、软件的购置、oa系统的部署和日后的维护服务等。

5、大力推广ao软件的应用力度,全面提升审计手段和成效。根据审计署的要求,在“十二五”末,全市两级审计机关力争实现ao软件在审计项目应用的比例达到75%以上。在应用的基础上,每要注意着手征集、建立全市审计项目ao应用优秀实例库和计算机方法案例,并开展ao应用优秀实例、计算机方法案例成果演示或评比,鼓励、宣传应用成果,丰富、拓宽审计思路,提高审计项目质量。

6、逐步探索、实施联网审计和信息系统审计。市审计局将在时机成熟、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尝试性地开展一些以一级预算单位及财政、地税、社会保障等部门为重点的联网审计或某些重点领域的信息系统审计,不断积累、总结审计经验。各县(市、区)审计机关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着手开展联网审计的可行性研究工作,对已建立会计核算中心的县(市、区),可以尝试开展以本级一级预算单位及财政、地税、社会保障等部门为重点的联网审计;对尚未建立会计核算中心的县(市、区),审计机关可根据自身情况,摸底了解可实施信息系统审计的领域,并作些探索性的尝试,以积累信息系统审计的经验。

7、其他方面。根据审计署和省审计厅在十二五期间提出的关于市、县级审计机关金审工程建设的要求,着手进行部署、实施各项工作任务,全面推进全市审计信息化建设工作,提高信息化应用水平。

五、措施建议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要从战略的高度,从审计管理和审计业务实施的层面,通盘构架全市十二五审计信息化建设总体规划,并在实际工作中加以遵照执行。为保证规划落实到位,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强组织领导,充实全市信息化建设领导机构,以加强组织协调和指挥管理。在具体贯彻中,要积极整合各方面的资源,统筹兼顾,以实现我市审计信息化建设的全面、可持续发展。

2、争取经费,保障投资。要积极争取当地党委、政府领导和财政等有关部门的支持,加大对审计信息化建设资金的投入力度,把信息化建设资金、运行维护经费和计算机培训经费纳入经费预算,确保信息化建设任务的正常开展。

3、进一步加大培训力度,培养专业人才。根据“十二五”信息工作规划要求,制定计算机应用培训中长期目标和实施计划。每年年初,并结合工作实际和审计人员计算机运用的现状,制定相应的培训计划(如计算机中级培训、ao认证培训、网管培训等)。通过采取多层次、多途径的培训方式,力求培养造就一批计算机应用和管理方面的专家,普及提高计算机应用水平,以适应信息化形势的需要。

4、总结经验,加强研究。要认真总结“十一五”期间我市审计信息化建设和应用推广的经验,探索规律,指导今后的实践。“十二五”期间,要进一步加强计算机审计理论和技术的研究,系统归纳、总结梳理各专业审计领域的计算机审计思路,开展数据分析研究,形成一整套规范的计算机审计方法体系。

5、深化应用,加强指导。在总结应用经验的基础上,要进一步深化应用,拓宽应用领域,创新应用技术,提高应用水平。同时,要积极发挥自身的优势,履行好对下指导的义务,促进市、县全面提高应用的积极性。

6、加大考核力度,完善考核机制。要将审计信息化五年发展规划的实施情况纳入审计综合业务考核的目标范围,进一步充实和完善审计信息化建设目标考核制度,使之成为审计工作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并及时总结和推广典型经验,推动我市审计信息化建设再上新台阶。

审计局审计信息化规划 篇2

1 传统审计组织方式存在的问题

1.1 与审计信息化发展的趋势不相适应

传统的审计组织都以人工作业为主, 工作缺乏健全完善的制度指导, 忽视了信息化建设必要的技术手段, 且没有推行动态管理的办法, 重复审计与盲区问题较为突出, 工作效率低下, 影响了审计的水平和效果。从业务实施上而言, 资源数据无法整合在一起, 处理问题较为滞后。

1.2 与组织形式的扁平化发展相违背

以往的审计组织方式相对孤立, 组织目标较为淡化, 只有多个部门的协调配合才能改变相互不符的现状。但是过于落后的审计方式无法关注更多部门的运转, 跨部门协作成为空谈, 与扁平化组织体系相违背。

1.3 无法培养出更多高素质的人才

审计的人工手动方式在安排审计项目的过程中, 基本上都是各自为政, 无法打破传统规划限制, 人才资源也得不到整合。企业在实际工作中不能更好协调起来, 组织型企业成为空谈, 且固有思维束缚下的审计工作缺乏人才培养的有效方法, 不利于企业的发展。

2 审计信息化对审计组织方式的影响

2.1 现场审计实施系统 (AO)

现场审计实施系统是国家审计信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审计人员开展计算机审计、强化审计项目管理、实现审计信息共享的重要系统, 目前已成为各级审计机关审计人员现场审计的必备工具。现场审计实施系统提供了多套审计作业操作模式, 审计人员只要掌握一定的SQL数据库知识、编写审计脚本语言就能查证电子数据, 其中自动化的审计功能使庞大的数据审核工作瞬间完成。同时现场审计实施系统还提供了项目管理功能, 可以实现审计项目从发出审计通知书到出具审计报告一整套审计流程管理, 是控制审计项目质量的基础。

2.2 审计管理系统 (OA)

管理系统属于审计信息化内部网络中的一种, 对实施审计项目、做好分类处理起到积极的作用。在实际操作过程中, 需要审计人员到现场进行调查, 确立主管机构, 把握好独立项目的进展情况, 然后做好实时交互, 才能提高审计管理的效率, 提高控制能力。

2.3 联网审计系统

联网审计系统是现代化审计的新形式, 它主要是借助网络, 在信息交互作用后, 对数据与资料进行采集与测评, 可以在测算基础上实现动态分析, 并保证财务信息的真实性与合法性。另外, 作为推动审计发展与信息化建设的必由之路, 还处于发展的初期, 需要不断完善信息化技术与配套法律。

3 满足审计组织方式的具体变革途径

从上述内容中, 我们能够直观清晰地认识到审计信息化对审计组织方式带来的影响, 以及传统组织方式存在的不足。为了突出信息优势, 真正实现高效审计, 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3.1 调整与信息化不适应的审计项目组织方式

在信息化技术发展背景下, 由于有些审计项目在组织方式上还不能适应良好的发展模式, 所以就要调整该审计项目的组织方式。被审计单位实施联网审计后, 要提高审计效率, 就要采取“一次通知审一年”的方式, 即年初下一份审计通知书, 实际审计时间为当年全年。审计机关只需抽调几名计算机审计骨干, 每天、每周或定期查看, 发现问题及时调查, 既节约了人力资源又提高了审计质量。

3.2 调整与信息化不适应的审计程序

联网审计方式对传统的审计程序, 如审计期限、审计程序以及通知书等法定程序都产生较大冲击。但从根本上说, 联网审计并没有对审计法构成实质性影响, 因为审计法并没有限定被审计单位提供资料的形式或频率。为了适应信息技术对审计工作带来的变化, 审计署可以通过制定部门规章的形式制定出适应信息建设发展的审计程序。

3.3 改进项目管理以提高审计工作的质量

管理是有效审计与审计组织优势发挥的基础, 在信息化审计的实施下, 要重视管理, 对全过程实施控制, 包括项目审计的内容、计划、准备实施、报告等, 分阶段实施管理, 科学应用软件系统, 并利用好现场审计系统, 以现场审计为轴线, 不断提高审计的质量。

3.4 通过全新的考核方式推进组织方式的落实

考核是组织方式可以有效落实的基础, 也是完善管理、坚持系统变革的关键。目前, 审计组织方式在审计信息化的影响下, 不断发生变化, 相应的考核对策势必也要创新。具体而言, 企业要鼓励使用新技术, 对审计信息资料的完整性提出更高的要求, 确保及时发现数据中的错误和漏洞, 加大考核权限与比重, 并对考评结果进行全方位的审核。与此同时, 还要建立具备较好综合能力的审计队伍, 对他们进行后续教育, 集中培训与教授信息化知识, 提高理论和操作水平, 在聘用过程中要把好关, 引进接受过专业培训的毕业生, 培养更多的复合型人才。

4 结语

总而言之, 在新技术的推广应用下, 企业与政府都要改革审计工作, 基于信息化背景和组织方式推广新的审计对策, 严格管理与革新技术。基于传统审计方式存在的不足, 还要分析审计信息化对组织方式产生的具体影响, 积极调整与信息化不适应的审计程序, 改变考核方式, 从而落实严格审计与科学化审计, 有效提高工作效率。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以及现代化技术的推广与使用, 无论是企业还是政府工作, 都发生了根本性变革, 尤其是作为监督重点工作的审计工程, 在新时代背景下出现了新趋势。所谓的审计信息化, 是基于信息技术的一种审计方法, 它与计算机、互联网的应用密切相关, 从某种程度上而言, 审计信息化是对全过程审计的综合应用, 带动审计组织方式的革新, 也是结构调整的一种尝试。审计信息化的革新, 对实际工作提出了更大的挑战, 政府在考核标准、操作技术、限制任务上都或多或少有所更改, 企业各个部门必须适应信息化审计带来的巨大影响, 不断适应新技术。笔者就从审计信息化入手, 从其对审计组织方式存在的影响分析, 从而提出审计组织工作的要点, 确保企业内部与外部协调发展。

关键词:审计,信息化,审计组织方式

参考文献

[1]河南省审计厅课题组.信息化条件下国家审计业务组织管理模式创新研究[J].审计研究, 2013 (2) :3-9.

[2]湖北省审计学会课题组, 焦跃华, 别必爱.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条件下审计组织方式研究[J].审计研究, 2014 (3) :3-8.

[3]陈冬梅, 刘彦军, 王红霞, 等.企业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研究[J].中国内部审计, 2014 (8) :70-73.

[4]湖北省审计学会课题组.信息化条件下审计组织方式创新研究[J].审计月刊, 2016 (2) :4-7.

[5]审计署兰州特派办理论研究会课题组, 胡大华, 焦龙.大型审计项目组织方式的实践经验和创新思路[J].审计研究, 2015 (2) :29-35.

审计局审计信息化规划 篇3

一、切实提高认识,不断增强审计促进“十二五”规划顺利实施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今年2月份,江西省十一届人大四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十二五”规划纲要,描绘了未来五年江西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也对全省审计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3月份,审计署出台的《关于加强审计监督 促进“十二五”规划顺利实施的意见》,对审计机关如何切实履行审计监督职责,促进“十二五”规划顺利实施又提出了明确具体的要求。全省各级审计机关一定要深入学习、吃透精神,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和审计署的指示要求上来,深刻认识“十二五”规划的重大意义,深刻领会“十二五”规划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和推进措施,深刻理解审计机关肩负的使命和责任,进一步增强审计服务“十二五”规划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将保障“十二五”规划顺利实施摆在重要位置,推动江西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要切实增强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找准审计工作为“十二五”规划顺利实施服务的切入点和着力点,坚持不懈地抓好各项工作落实,为“十二五”规划顺利实施提供有力的审计支持。要紧紧围绕科学发展这个主题、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和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这个龙头,把维护人民群众利益作为根本目标,把维护国家安全作为首要任务,努力培养战略思维、辩证思维、开放思维和创新思维,从促进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高度谋划审计工作,更加自觉地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更加积极、主动和有效地发挥审计的“免疫系统”功能,推动审计工作在继承中发展、巩固中提高、创新中跨越。

二、认真履行职责,积极发挥审计促进“十二五”规划顺利实施的服务保障作用。今后五年,是在新的起点上全面推进江西审计事业科学发展的重要时期。全省审计机关要紧紧围绕“十二五”规划确定的各项重大部署,把审计工作进一步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之中,找准审计工作的切入点和落脚点,切实加强对重点资金、重点领域和重点环节的审计监督,服务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一是更加注重深化对宏观政策执行情况的跟踪审计力度。要不断深化对宏观经济政策执行情况的审计监督,及时发现和反映问题,及时提出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确保各项政策措施不折不扣地执行到位。要着重检查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相关政策的落实情况,着重检查节能减排和资源环境保护政策的执行情况,在保持全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同时,引导各方面切实把工作着力点放在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上来,确保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宏观决策和部署落实到位,推动全省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二是更加注重加大绩效审计的推进力度。要继续加大绩效审计力度,每一项审计都要关注绩效问题,注重从政策执行、资金使用、资源利用、行政效能等多方面作出评价,在关注经济效益的同时将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正确处理好微观局部与宏观全局、揭露问题与解决问题、资金使用绩效与政府行政效能的关系,提出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审计建议,促进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财政资金和公共资源管理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促进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三是更加注重加大对重大违法违纪问题和案件的揭露和查处力度。要始终把查处重大违法违纪案件、促进反腐倡廉建设作为重要职责,抓住腐败现象易发多发的重点领域、重点部位和重点环节,切实突出对财政资金的管理、分配和使用,工程建设中的预决算、招投标和物资采购,土地转让中的“招拍挂”、出让金和异地置换,金融机构的贷款发放、票据贴现和保险理赔,国有企业的对外投资、资产处置等方面的审计监督。要加大案件线索移交力度,完善与纪检监察、检察、公安等部门的案件移送制度,加强工作沟通、协作、配合,严肃揭露和查处以权谋私、渎职侵权、贪污受贿等问题,推动反腐败斗争不断深入。四是更加注重加大对体制机制制度性问题的揭示和反映力度。要切实增强审计监督的深度和分析研究的力度,着力反映体制障碍、制度缺陷、机制扭曲和管理漏洞,促进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要更加关注财税体制和转移支付制度运行情况,促进健全财权与事权相匹配的公共财政体系,推动建立统一和完整的政府预算;更加关注金融体制和金融市场建设情况,促进金融企业强化内部治理和风险管理,完善金融监管体制机制;更加关注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和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情况,推动加快股权多元化和公司制改革,促进国有企业增强活力、壮大实力、提高竞争力。五是更加注重加大对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力度。要切实增强督促整改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认真落实省政府办公厅转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审计整改工作的意见》,主动争取党委、政府的支持,促使有关单位严格执行审计决定,采纳审计建议,整改审计查出的问题。要加强与有关部门的配合,健全完善审计整改报告、督查、联动、公告、问责等制度,努力构建审计整改的长效机制,促进审计查出问题整改到位,维护审计的严肃性和权威性。要依法推进审计结果公告工作,全面客观地反映审计和整改情况,提高审计的公信力和执行力。

三、坚持探索创新,不断提升审计促进“十二五”规划顺利实施的能力和水平。“十二五”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新的形势和任务对审计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为此,要坚持不懈地探索审计创新,着力提高审计能力和水平,推动审计工作不断深化和发展,为促进“十二五”规划顺利实施提供强有力的审计支持。一是坚持不懈地创新审计监督内容和领域。要认真落实温总理提出的“财政资金运用到哪里,审计就跟进到哪里”的指示要求,深化审计内容,拓展审计领域,把一切政府性资金纳入审计视野。要紧紧围绕“十二五”规划来开展审计工作,既要坚持依法审计,又要正确处理好监督与服务、全面审计与突出重点、原则性与灵活性的关系,把是否有利于推动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有利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有利于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作为评判标准,实事求是地作出审计评价、结论和决定。二是坚持不懈地创新审计业务管理。要进一步改进审计项目计划和成本管理,逐步建立动态的审计项目储备库,完善和有效实施审计项目中长期滚动计划,达到年度计划与中长期计划相衔接,提高审计计划的科学性。要积极创新审计组织管理方式,坚持上下联动,内外结合,科学配置和合理整合全省审计力量资源,大力开展全省性的行业审计和专项审计,积极探索“1+N”的作业模式,将专项审计、预算执行审计和经济责任审计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审计工作的整体效能,实现“一审多果”。要积极探索实行审计项目招标和审计组长竞聘制度,有效整合机关内部资源,充分调动审计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三是坚持不懈地创新审计方式方法。要积极探索实现构建财政审计大格局的有效途径,对审计内容、审计重点、审计资源、组织实施和成果利用进行统筹管理,提升审计工作报告和审计结果报告的层次和水平。探索对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建设项目、矿产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事项、国家重大政策措施的执行实行全过程跟踪审计,认真研究跟踪审计的工作思路、介入时间和具体流程,始终坚持审计的独立性,避免越权、越位,把跟踪审计提高到一个全新的水平。要积极探索跨若干项资金、若干个事项和若干个行业联合(综合)审计,如民生工程和投资联合审计,财政与经责联合审计等等,切实提高审计效果。要不断探索符合各地实情的审计技术方法,以审计信息化建设为依托,积极推进对税收、社会保险等重要单位的联网审计;推进审计数据中心建立,建立完备的数据库,为深化信息化条件下的计算机审计创造条件;进一步加大审计管理系统(OA)与现场审计实施系统(AO)的应用与普及力度,努力提升计算机应用的层次和水平。四是坚持不懈地创新审计风险防范机制。一方面,积极防范审计项目质量风险。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相关制度,逐步建立起更加科学规范的审计质量控制体系,实现对审计全过程的质量控制和跟踪检查。要全面推进审计项目审理制度,对审计实施方案编制、审计实施方案执行,以及审计证据、审计工作底稿、审计结果类文书格式、反映情况和问题、适用法律法规规章、评价定性、处理处罚等重要事项实行审理监督。要坚持和完善三级复核、审计业务会议、审计质量检查、质量责任追究等制度,提高审计质量,防范审计风险。要建立健全审计实施过程中的质量检查实名通报制度,确保审计结果准确,体现出水平、经得起检验。另一方面,积极防范审计廉政风险。要围绕权力运用这条主线,全面开展风险岗位廉能管理,建立健全审计机关廉政风险防控工作机制,加强对廉政风险点的查找与防控,加快构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要建立健全财务管理等制度,严格落实经费预算和“收支两条线”规定,积极推进“三公经费”网上公开,接受社会监督。要积极推行审计外勤经费完全自理,严格执行“八不准”审计纪律和各项廉政规定,强化审计项目现场廉政监督检查和审计回访,维护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和权威性。五是坚持不懈地创新审计人才工作机制。要逐步建立以“专业化”为导向的审计干部管理机制,努力打造一支能够适应时代要求的专业化审计队伍。要建立健全职业准入制度,大力引进工程、计算机、法律等方面高层次审计专业人才;要创新业务培训,强化审计专业能力的培养;要完善考评体系,深化以业务能力为标准、以工作实绩为导向的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要科学利用外部人才资源,探索建立外聘专家库和专家咨询制度,不断推进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创新。

(作者单位:江西省审计厅)

审计局审计信息化规划 篇4

审计发„2007‟44号

审计署关于印发国家审计数据 中心基本规划——计算机审计

实务公告第5号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审计厅(局),署机关各单位、各特派员办事处、各派出审计局:

国家审计数据中心基本规划——计算机审计实务公告第5号经署领导同意,现予印发。

审计数据规划是审计正规化、标准化、信息化的必由之路。建设审计数据规划和审计方法体系,有助于“把握总体、突出重点”,开展宏观决策分析、多维数据分析、数据挖掘分析,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和层次;有助于在数据标准化和技术方法体系化条件下的审计应用、信息共享和交换,提高中央和地方审计工作的业务协同和信息共享水平。

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准立项的金审工程二期项目,确定建

设国家审计数据中心和省级地方分中心。为此,审计署启动了国家审计数据中心数据规划的编制工作。包括制定《基本规划》、若干行业审计的《专业规划》,以及规定数据规范和共享交换技术实现的《系统规划》。

本规划指导其他各规划的编制和建设。

各地在执行本规划中遇到的问题,请与审计署计算机技术中心联系。

联系人:孙中和

(010)68301279

二○○七年六月十三日

国家审计数据中心基本规划 ──计算机审计实务公告第5号

审计署计算机技术中心 审计署信息化建设办公室

目录

1.前言...........................................................10 2.引言...........................................................10 3.范围...........................................................10

4.规范性引用文件.................................................12 5.术语和定义.....................................................12 5.1.实体....................................................12 5.2.数据元素................................................12 5.3.数据表(集)............................................13 5.4.目录内容................................................13 5.5.交换域..................................................13 5.6.审计业务管理信息资源....................................13 6.概述...........................................................13 7.技术总体构架...................................................15 8.目录体系规划...................................................16 8.1.组成....................................................16 8.1.1...........................................信息库系统 17 8.1.2.........................................目录服务系统 19 8.2.目录资源分类............................................23 8.2.1.............................................资源分类 23 8.2.2.............................................代码结构 24 9.数据元素规划...................................................26 9.1.分类方法................................................26 9.2.业务界定................................................26 9.3.数据元素................................................27 9.3.1.........................................数据元素描述 27 9.3.2.........................................短名命名规则 28

9.3.3...........................................标识符规则 29 9.4.数据表(集)............................................29 9.4.1.................................................分类 29 9.4.2.............................................编码规则 29 9.4.3...........................................数据表描述

10.30 交换体系规划................................................46 10.1.组成....................................................46 10.2.交换方式................................................47 10.2.1............................................审计应用 47 10.2.2............................................信息共享 47 10.2.3............................................信息交换 49 10.3.交换域..................................................51 10.3.1................................................分类 52 10.3.2....................................审计机关内部交换 53 10.3.3....................................审计机关之间交换 54 10.3.4..................................审计机关与现场交换 54 10.3.5..............................审计机关与电子政务交换 54

10.3.6..............................审计机关与社会公众交换 55 10.4.数据接口模型............................................55 10.4.1............................................接口模型 55 10.4.2..........................................数据表描述 56 10.4.3............................................数据结构 56 10.4.4..............................................数据集

11.61 专业规划编制规则............................................62 附录1 信息资源分类表..............................................65 附录2 审计机关目录表(表中前段码JGA00略)........................67 附录3数据元素示例.................................................70 附录4 数据表分类示例..............................................71 附录5数据表XML Schema............................................72 附录6数据表示例...................................................91 附录7审计应用交换方式实现流程示例.................................96 附录8 信息共享交换方式实现流程示例................................97 附录9信息交换方式实现流程示例.....................................99 附录10审计机关内部信息交换域示例.................................101 附录11 审计机关之间信息交换域示例................................102 附录12 审计机关与现场信息交换域示例..............................103 附录13 审计机关与国家电子政务平台交换域示例......................103 附录14审计机关与社会公众信息交换域示例...........................104 附录15 数据接口模型的XML Schame..................................105 附录16 数据接口数据示例..........................................136

前言

本规划的附录为规范性附录。

本规划由审计署计算机技术中心、信息化建设办公室提出。

本规划的起草单位:审计署计算机技术中心、信息化建设办公室。

本规划的主要起草人:王智玉、周德铭、杨蕴毅、陈立民、孙中和、袁晖。

引言

金审工程的最终目标是建成国家审计信息系统,增强审计机关在信息化条件下履行审计监督职责的能力。国家审计信息系统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建设国家审计数据中心。根据国家电子政务总体规划、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建设标准、会计核算软件数据接口国家标准等,审计署组织国家审计数据中心的数据规划,实现审计信息资源规范化与标准化的建设和利用。

范围

国家审计数据中心包括审计署建设的国家审计数据中心、省级政府审计机关建设的国家审计数据中心地方分中心。

—10— 国家审计数据中心的数据规划是对审计工作中获取的和形成的基础数据,以及对基础数据的审计应用、共享和交换进行规划。数据规划的内容结构包括基本规划、专业规划和系统规划。基本规划规定目录体系的资源分类、信息资源的数据元素规划、交换体系的交换方式与技术实现等规划规则,指导专业规划和系统规划的数据规范和应用实现。专业规划规定各专业审计的数据规范规则。系统规划规定数据管理和共享交换的技术实现规则。

本规划为国家审计数据中心基本规划。基本规划按照审计应用、信息共享、信息交换的需求,对信息资源、目录体系、交换体系三个组成部分进行规划。制定目录体系的资源分类和编码规则,信息资源的数据元素和数据表的业务界定与编制规则,交换体系的技术构架、交换方式和技术实现规范。

本规划适用于审计署和省级政府审计机关组织专业规划和系统规划的设计。

本规划的使用对象为国家审计数据中心和地方分中心的规划方、建设方、管理方及其他相关人员。

—11—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规划的引用而成为本规划的条款。

GB/T XXXX-XXXX《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

GB/T XXXX-XXXX《政务信息资源交换体系》

GB/T 19581-2004《信息技术 会计软件数据接口》

术语和定义

本规划规定的以下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规划,以及本规划所指导的专业规划和系统规划。

实体

一组说明数据相关特性的数据元素。

注:可以包含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实体。

数据元素

用一组属性描述定义、标识、表示和允许值的数据单元,是审计信息资源的不可分割的基本单位。参见《信息技术 会计核算软件数据接口》3.7数据元素。

—12— 数据表(集)

按照特定审计目标组织的相关数据元素的集合。

目录内容

编目形成的数据元素的实例。参见《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第一部分 总体框架。

交换域

为实现特定信息资源交换的逻辑域。

审计业务管理信息资源

审计业务和审计管理信息资源的总称。审计业务管理信息库是审计业务和审计管理信息资源的数据库总称。

概述

国家审计信息系统总体框架包括应用系统、应用支撑、信息资源、网络系统、安全保障和服务保障6大系统(见图6.1)。

—13— 审计管理系统安全保障体系现场审计系统应用支撑信息资源网络基础设施联网审计系统服务保障体系

图6.1 国家审计信息系统总体框架

国家审计数据中心是国家审计信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总体构架包括信息资源、目录体系、交换体系,以审计信息资源为基础,依托技术实现构架,通过提供目录服务和交换服务,实现审计应用、业务协同和资源共享。国家审计数据中心总体构架及其在国家审计信息系统中的地位见图6.2。

审计管理系统安全保障体系目录体系现场审计系统联网审计系统交换体系服务保障体系信息资源网络基础设施

图6.2 国家审计数据中心总体构架及其地位示意图

审计署建设的国家审计数据中心管辖审计署机关、派出审计局和特派员办事处的审计业务管理信息资源,以及与地方分中心和电子政务、社会公众的共享交换信息。省 —14— 级政府审计机关建设的国家审计数据中心地方分中心管辖省本级审计机关、所属地市和区县级政府审计机关的审计业务管理信息资源,以及与国家审计数据中心、电子政务、社会公众的共享交换信息。

国家审计数据中心与地方分中心的体系构架见图6.3。

国家审计数据中心国家审计数据中心AA地方分中心国家审计数据中心BB地方分中心……国家审计数据中心ZZ地方分中心 图6.3 国家审计数据中心与地方分中心的体系构架

技术总体构架

本规划的技术总体构架包括目录体系、信息资源、交换体系。目录体系规划依据《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制定目录体系资源分类、目录编制与注册、目录与相关信息连接的规范。信息资源规划依据本规划目录体系的资源分类和《信息技术 会计软件数据接口》的规定,制定专业规划的具体目录体系、数据元素和数据表的编制原则与编写规则。交换体系规划依据《政务信息资源交换体系》,制定审计应用、信息共享和信息交换的交换方式、交换流程、交换规则。

—15— 国家审计数据中心基本规划总体构架见图7.1。

使用方审计应用交换体系信息共享共目录服务系统享区目录管理系统信息交换交前置交换系统换区交换管理系统目册系统录体系目录编制系统目录注应用目录系统应用目录信息库专业服务信息库共享目录系统共享目录信息库共享信息库交换目录信息库交换信息库交换目录系统交换桥接信息资源管审理计信业息务审计业务管理信息库提供方

图7.1 国家审计数据中心基本规划总体构架

目录体系规划

组成

审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技术构架包括信息库系统和目录服务系统。信息库系统由应用目录信息库、专业目录信息库、共享目录信息库、共享信息库、交换目录信息库、—16— 交换信息库组成。目录服务系统由目录编制系统、目录注册系统、应用目录系统、共享目录系统、交换目录系统、交换桥接系统组成。

目录体系技术构架见图8.1。

交换体系目录注册系统应用目录信息库共享目录信息库交换目录信息库目录体系信息资源目录编制系统专业目录信息库应用目录系统共享信息库共享目录系统交换信息库交换目录系统桥接系统审计业务管理信息库

图8.1 目录体系技术构架

信息库系统

(1)专业目录信息库

专业目录信息库存储本专业审计的目录内容,与审计业务管理信息库相连接,是本规划目录内容的基础库。

(2)应用目录信息库

—17— 应用目录信息库存储由专业目录信息库注册的专业目录内容,是专业目录信息库目录内容的汇聚,是本规划目录内容的基本库。

⑶ 共享目录信息库

共享目录信息库存储由应用目录信息库注册的应用目录内容,由交换目录信息库注册的交换目录内容,以及由目录编制系统编制的共享目录内容。

⑷ 共享信息库

共享信息库存储由应用目录内容通过专业目录信息库与审计业务管理信息库相关联的业务管理信息,由交换目录信息库注册的目录内容与交换信息库相关联的交换信息,以及由编制的共享目录内容相关联的共享信息。

⑸ 交换目录信息库

交换目录信息库存储由目录编制系统编制的交换目录内容。

⑹ 交换信息库

交换信息库存储反映交换目录信息库目录内容的交换信息和接收的交换信息。

—18— 目录服务系统

⑴ 目录编制系统

目录编制系统依据本规划8.2.1资源分类、8.2.2代码结构的要求,对审计业务管理信息进行分类,提取其基本特征,从而形成专业目录、应用目录、共享目录和交换目录内容的系统。目录编制系统在应用目录系统中汇聚专业目录内容,在共享目录系统和交换目录系统中编制共享目录内容和交换目录内容。

⑵ 目录注册系统

目录注册系统的功能包括:将专业目录信息库中的目录内容注册到应用目录信息库,将应用目录信息库中的相关目录内容注册到共享目录信息库、将交换目录信息库中的相关目录内容注册到共享目录信息库。

⑶ 应用目录系统

应用目录系统包括目录编制系统、目录注册系统、目录信息库管理系统、数据接口、应用接口五个部分。目录信息库管理系统负责对专业目录信息库和应用目录信息库的建立、维护和管理。数据接口负责审计应用与审计业务管理信息库的连接。应用接口

—19— 负责审计应用与应用目录信息库目录内容的连接。应用目录系统基本结构示意图如图8.2所示。

审计应用应用目录系统目录信息库管理子系统应用接口应用目录信息库目录注册子系统专业目录信息库数据接口目录编制子系统审计业务管理信息库

图8.2应用目录系统基本结构示意图

⑷ 共享目录系统

共享目录系统包括共享内容的目录编制系统、目录信息库管理系统、目录注册系统数据接口、共享接口、数据接口五个部分。目录注册系统数据接口负责受理应用目录信息库、交换目录信息库的目录内容注册到共享目录信息库。共享接口负责共享目录信息库目录内容与10.2.2信息共享中的目录服务系统的连接。数据接口负责共享信息库内容的定时更新。目录信息库管理系统负责对共享目录信息库的建立、维护和管理。—20— 共享目录系统基本结构示意图如图8.3所示。

共享服务共享接口应用目录信息库目录信息库管理子系统目录注册系统数据接口目录注册系统数据接口共享目录信息库交换目录信息库目录编制子系统共享信息库数据接口共享目录系统审计业务管理信息库

图8.3共享目录系统基本结构示意图

⑸ 交换目录系统

交换目录系统包括交换内容的目录编制系统、目录注册系统、交换接口、目录信息库管理系统四个部分。交换接口负责交换目录信息库目录内容与10.2.3信息交换中的交换服务系统的连接。目录信息库管理系统负责对交换目录信息库的建立、维护和管理。交换目录基本结构示意图如图8.4所示。

—21—

交换服务交换接口共享目录信息库目录注册子系统交换目录信息库交换信息库管理子系统交换目录系统交换桥接目录编制子系统交换信息库审计业务管理信息库

图8.4交换目录系统基本结构示意图

⑹ 桥接系统

桥接系统由桥接管理系统、交换接口、桥接服务等部分组成。管理系统提供日志管理、安全管理等基本功能;交换接口是利用9.2.3交换服务系统配置的交换流程描述信息,生成审计业务管理信息库与交换信息库之间桥接服务描述信息。

桥接服务是利用交换接口生成的桥接服务描述信息实现审计业务管理信息库与交换信息库之间数据在线交换。桥接系统基本结构示意图如图8.5所示。

—22—

交换信息库交换服务系统交换接口桥接管理系统桥接服务交换桥接系统审计业务管理信息库

图8.5桥接系统基本结构示意图

目录资源分类 资源分类

《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规定了政务信息资源分类为主题分类和政务机构分类。主题分类根据政务信息资源内容的属性或特征,分为21个一级类,132个二级类。其中,审计列为财政一级类中的二级类。政务机构分类根据政务部门设置分为75个一级类。

根据《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的规定,审计信息资源分类按审计专业进行分类,审计专业分类根据审计信息资源内容的属性或特征,分为2个一级类,23个二级类(见附录1)。专业规划可根据实际需要扩展分类。

—23— 根据《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的规定,参照《审计署金审工程审计机关组织机构编码规则》建立审计机关目录表(见附录2)。

代码结构

《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规定了主题分类中的审计类代码为ZHF00,政务机构分类中的审计类代码为JGA51。

根据《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的规定,编制审计专业分类代码。将《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规定的5位代码为前段码,加本规划代码的后段码。后段码分为分类码和流水码,中间用“/”作分隔符。分类码的长度和编制规则本规划不作规定,但前两位码由本规划的两级资源分类规定,后若干位为资源分类扩展码,其代码长度由各专业规划确定,代码用大写罗马字符或阿拉伯数字表示;流水码为本规划的数据表代码,用4位阿拉伯数字表示。审计专业分类代码结构见图8.6。

—24— 前段码X X XXX分类码XX X..X后段码+/+流水码XXXX数据表4位流水码分隔符“/”预留给专业数据规划进行分类的多位标识符基本规划中的二级类标识符基本规划中的一级类标识符二级类,1位大写罗马字符加2位阿拉伯数字一级类,1位大写罗马字符面区别码,1位大写罗马字符图

8.6审计专业分类代码结构图

根据《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规定,编制审计机关代码。将《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规定的5位代码为前段码,加本规划代码的后段码。后段码分为分类码和流水码。分类码为国家标准规定的审计行业码,用“319”阿拉伯数字表示,流水码根据国家行政区划结合审计实际由审计署统一规定,用12位阿拉伯数字和罗马字符表示。审计机关代码结构如图8.7所示:

—25— 前段码X X XXX分类码XXX后段码流水码XXXXXXXXXX按照国家行政区划确定的编码国家标准规定的审计行业码二级类,1位大写罗马字符加2位阿拉伯数字一级类,1位大写罗马字符面区别码,1位大写罗马字符

8.7 审计机关代码结构图

数据元素规划

分类方法

数据元素分类是为方便使用和管理。数据元素可使用多种方式分类,本规划采用信息资源在经济活动中自然归属的特性来分类,包括实体和数据元素。

业务界定

界定审计业务和相关数据的清晰程度。对已清晰的审计业务和相关数据列入专业规划。

—26— 数据元素 数据元素描述

数据元素的描述格式如下:

⑴ 数据元素的标识符:是数据元素的唯一标识,采用四位流水码标记。

⑵ 数据元素的名称:数据元素的中文名称。

⑶ 数据元素的说明:数据元素的含义描述。

⑷ 数据元素的表示:数据元素值的类型及长度的表示形式,按照GB/T 18142的要求,具体表示如下:

c

表示数字、字母、汉字及其他字符等

cn 表示n位字符的固定长度

c..n 表示最多为n位字符的可变长度

DI..n 表示最多为n位的十进制整数可计算形式

Dm.n 表示十进制小数可计算形式,m表示包含小数点前后字符位在内的最多字符位数,n表示小数点后的最多字符位数

—27— ⑸ 数据元素的英文名称:一般用英文全称。以一个大写字母开头。多个单词连写,其中每一个新的单词开头为大写字母。

⑹ 数据元素的短名:参见9.3.2。

⑺ 数据元素的注释:与该数据元素相关的其它说明,对含义的进一步解释,包括约束/条件(必选、可选或条件必选)和最大出现次数。当该为条件必选时,应注明其约束条件。

短名命名规则

数据元素的英文短名遵循以下规则:

⑴ 短名在本标准范围内必须唯一。

⑵ 对存在国际或行业领域惯用英文缩写的词汇等数据元素对象,采取该英文缩写为其标识符。

⑶ 对于根据英文名称或其他认识自定义的标识符,在保持唯一性的前提下统一取每个单词前三个字母作为其短名缩写标识,当如此取词不能保证唯一性时应延展取词位数,通常仅增加一位,如此仍不能保证唯一性时如前继续延长取词,直至保证唯一 —28— 性为止。

⑷ 对于数据元素的短名标识的写法是,所有组成词汇的缩写为无缝连写,首词汇全部采用小写字母,其余每个词汇的缩写的首字母采用大写。

标识符规则

数据元素标识符采用4位流水码。数据元素示例见附录3。

数据表(集)

数据表(集)是按照特定审计目标组织的相关数据元素的集合。包括结构化数据和非结构化数据。

分类

数据表分为基础表和分析表。基础表是根据审计管理或专业审计目标组织的所需数据元素的集合,是反映审计管理或专业审计所需基础信息的数据表。分析表是为满足特定审计目标的多维分析、决策分析对基础表进行重组形成的数据表。

编码规则

数据表编码按照8.2.2代码结构中的流水码,用四位流水码表示。数据表分类示例

—29— 见附录4。

数据表描述

数据表中包含6个必选的实体和元素,分别是:资源名称、资源摘要、资源负责方、资源分类、资源标识符和数据项说明;此外,数据表还包括12个可选的实体和元素。

描述:

(1)资源名称

说明:所描述的资源的一种大概的或描述性的题目

表 示:字符串

英文名称:resource title 短 名:resTitle 注 释:必选项;最大出现次数为1(2)资源出版日期

说 明:发布数据表的日期

—30— 英文名称:date of publication 表 示:日期型、按GB/T 7408-2005执行,格式为CCYY-MM-DD 短 名:pubDate 注 释:可选项;最大出现次数为1(3)资源摘要

说 明:资源内容的简单说明

英文名称:abstract 表 示:字符串、自由文本

短 名:abstract 注 释:必选项;最大出现次数为1(4)资源负责方

说 明:对资源的完整性、正确性、真实性等负有责任的审计机关的名称和地址信息

—31— 英文名称:PointOfContact 表 示:复合型

短 名:IdPoC 注 释:必选项;最大出现次数为N a)资源负责单位

说 明:负责单位名称

英文名称:organisation name 表 示:字符串、自由文本

短 名:rpOrgName 注 释:必选项;最大出现次数为1 b)资源负责方地址

说 明:与负责单位联系的物理地址

英文名称:address —32— 表 示:字符串、自由文本

短 名:cntAdd 注 释:可选项;最大出现次数为1 c)资源负责方电子邮件地址

说 明:资源负责单位联系人的电子邮件地址英文名称:electronic mail addrss 表 示:字符串、自由文本

短 名:eMailAdd 注 释:可选项;最大出现次数为N(5)资源格式信息

说 明:资源传送格式的基本信息

英文名称:DataFormatInformation 表 示:复合型

—33—

短 名:FmInfo 注 释:可选项;最大出现次数为N a)资源格式名称

说 明:资源传送格式名称

英文名称:format name 表 示:字符串、自由文本

短 名:fmName 注 释:必选;最大出现次数为1 b)资源格式版本

说 明:资源格式版本(日期、版本号等)

英文名称:version 表 示:字符串、自由文本

短 名:fmVer —34— 注 释:必选;最大出现次数为1(6)关键字说明

说 明:关键字种类和参考资料

英文名称:DescripriveKeywords 表 示:复合型

短 名:DescKeys 注 释:可选项;最大出现次数为N a)关键字

说 明:用于描述资源主题的通用词、形式化词或短语英文名称:keyword 表 示:字符串、自由文本

短 名:keyword 注 释:必选项;最大出现次数为N

—35—

b)词典名称

说 明:正式注册的词典名,或类似的权威关键字资料名称

英文名称:thesaurus name 表 示:字符串、自由文本

短 名:thesaName 注 释:可选项;最大出现次数为1(7)空间范围

说 明:资源涉及的空间范围

英文名称:spatial domain 表 示:字符串、可按本规划附录2规划的审计机关名称

短 名:spatDom 注 释:可选项;最大出现次数为1(8)时间范围

—36— 说 明:资源内容跨越的时间段

英文名称:TimePeriod 表 示:复合型

短 名:TimePeriod 注 释:可选项;最大出现次数为1 a)起始时间

说 明:资源内容跨越的时间段的起始时间

英文名称:beginning date 表 示:日期型、按GB/T 7408-2005执行,格式为CCYY-MM-DD 短 名:begDate 注 释:必选项;最大出现次数为1 b)结束时间

说 明:资源内容跨越的时间段的终止时间

—37— 英文名称:ending date 表 示:日期型、按GB/T 7408-2005执行,格式为CCYY-MM-DD 短 名:endDate 注 释:必选项;最大出现次数为1(9)资源安全限制分级

说 明:对资源处理的限制级别的名称

英文名称:security classification 表 示:字符串、见GB/T XXXX-XXXX《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3-核心元数据》表6.1 安全限制分级代码表

短 名:class 注 释:可选项;最大出现次数为1(10)资源语种

说 明:资源采用的语言

—38— 英文名称:language 表 示:字符串、按GB/T 4880.2-2000执行,取值参照“表1 按语种的汉语名称(拼音)排序的3字母语种代码”中“GB/T 4880.2/B目录代码”代码组

短 名:resLang 注 释:可选项;最大出现次数为N(11)资源字符集

说 明:资源使用的字符编码标准全称

英文名称:character set 表 示:字符串、见GB/T XXXX-XXXX《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3-核心元数据》表6.2 字符集代码表

短 名:dataChar 注 释:可选项;最大出现次数为N(12)资源分类

—39— 说 明:资源的分类信息

英文名称:Resource Category 表 示:复合型

短 名:TpCat 注 释:必选项;最大出现次数为N a)类目名称

说 明:用于描述资源主题的通用词、形式化词或短语

英文名称:category name 表 示:字符串、自由文本,见本规划7.2.1规定的分类“名称”列

短 名:cateName 注 释:必选项;最大出现次数为1 b)类目编码

说 明:类目名称对应的编码

—40— 英文名称:category code 表 示:字符串、自由文本,见本规划7.2.1规定的分类“编码”列

短 名:cateCode 注 释:必选项;最大出现次数为1 c)分类标准

说 明:分类标准名称

英文名称:categroy standard 表 示:字符串、见7.2.1 资源分类

短 名:cateStd 注 释:必选项;最大出现次数为1(13)数据志说明

说 明:资源生产者有关资源数据志、来源、处理等信息的一般说明

英文名称:statement

—41— 表 示:字符串、自由文本

短 名:statement 注 释:可选项;最大出现次数为1(14)在线资源链接地址

说 明:可以获取资源的网络地址

英文名称:online 表 示:字符串、自由文本,按RFC 2396 规定

短 名:onLineSrc 注 释:可选项;最大出现次数为N(15)资源标识符

说 明:审计信息资源的唯一不变的标识编码

英文名称:resource ID 表 示:字符串、见本规划7.2.2和8.4.2规定的编码方案

—42— 短 名:resID 注 释:必选项;最大出现次数为1(16)服务信息

说 明:资源所提供的服务的基本信息英文名称:ServiceInformation 表 示:复合型

短 名:ServInfo 注 释:可选项;最大出现次数为1 a)服务地址

说 明:可以访问服务的网络地址

英文名称:serviceURL 数据类型:字符串、自由文本

短 名:servURL

—43—

注 释:必选项;最大出现次数为1 b)服务类型

说 明:服务所属的类型

英文名称:serviceType 表 示:字符串、本规划规定的三种交换方式

短 名:servType 注 释:必选项;最大出现次数为1(17)数据项说明

说 明:组成数据表的数据元素信息

英文名称:DataUintInformation 表 示:复合型

短 名:DataUnitInfo

注 释:必选项;最大出现次数为1 a)数据项标识符

—44— 说 明:是数据元素的唯一标识,采用四位流水码标记

英文名称:DataElementID 数据类型:字符串

短 名:DataElementID 注 释:必选项;最大出现次数为N(18)关联关系说明

说 明:数据表与其他数据表的关联关系信息

英文名称:TableRelationsInformation 表 示:自由文本

短 名:TableRelInfo 注 释:可选项;最大出现次数为N 附录5规定了数据表交换时应遵循的格式。

附录6给出了数据表示例和XML格式文件。

—45— 交换体系规划

组成

交换体系技术构架包括信息资源的审计应用、信息共享、信息交换三种交换方式及实现结构。审计应用是通过应用系统和专业目录实现业务管理信息的处理和交换。信息共享是通过共享目录管理与服务,提供共享目录和共享信息的交换。信息交换是提供方按照使用方的特定信息需求,通过前置交换与管理,实现对使用方特定信息需求的交换。交换体系技术构架见图10.1。

使用方审计应用审计应管用区理系统现场审计系统联网审计系统信息共享目录服务系统共享区目录服务信息库目录管理信息库信息交换交换体系前置交换系统交换区交换管理系统交换管理信息库目录管理系统目录体系应用目录系统目录注册系统目录编制系统应用目录信息库专业服务信息库共享目录系统共享目录信息库共享信息库交换目录系统交换目录信息库交换信息库提供方图

10.1 交换体系技术构架

—46— 交换方式 审计应用

金审工程规划的应用系统为审计管理系统、现场审计系统、联网审计系统。审计管理系统的数据规划对应8.2.1资源分类的管理类目录,现场审计系统、联网审计系统的数据规划对应8.2.1资源分类的专业类目录,并由管理类或专业类目录分别对应审计业务管理信息库中的数据元素和数据表。

审计应用交换方式是通过审计应用系统对其信息资源目录、数据元素、数据表的访问、提取和处理,形成新的信息(数据),交换给审计业务管理信息库。

审计应用交换方式和实现流程示例见附录7。

信息共享

信息共享交换方式基于信息提供方的共享目录信息库、共享信息库和共享服务系统,提供信息访问服务。使用方利用目录服务系统发现定位相应的信息资源,获取所定位的共享信息资源。

如图10.1所示,信息共享交换方式的技术构架包括信息库系统和共享服务系统。

—47— 信息库系统由目录服务信息库、目录管理信息库组成。共享服务系统由目录服务系统、目录管理系统组成。

⑴信息库系统

目录管理信息库。存储注册到共享区目录连接。实现对所汇集目录连接的管理。

目录服务信息库。存储用于发布的目录连接。提供目录查询检索服务。

⑵共享服务系统

目录管理系统。实现对共享目录内容和目录服务运行的管理,提供目录管理信息库和目录服务信息库的基本维护等功能。

目录服务系统。基于目录服务信息库和共享目录信息库,向使用方提供目录内容查询检索的服务。目录服务系统应提供两种方式的服务:

一是按照发布目录内容,提供目录服务接口;

二是基于目录服务接口向使用方提供人机交互界面,按照多种查询方式进行目录内容查询。

审计应用交换方式和实现流程示例见附录8。

—48— 信息交换

如图10.1所示,信息交换方式的技术构架包括信息库系统和交换服务系统。信息库系统由交换信息库、交换管理信息库组成。交换服务系统由前置交换系统和交换管理系统组成。

⑴信息库系统

交换管理信息库。交换管理信息库存储与交换管理系统生成的交换流程配置、部署、执行和整个信息交换系统运行进行监控、管理生成的数据。

⑵交换服务系统

前置交换系统。由交换前置服务和交换适配器等组成。提供方前置交换服务负责根据交换管理系统生成的交换配置信息,利用交换适配器从交换信息库提取交换信息,按照10.4数据接口规范对数据封装,发送到使用方。使用方的前置交换服务负责接收提供方发送的封装信息,按照10.4数据接口规范对数据打开封装数据并利用交换适配器存储到交换信息库。

前置交换系统的基本结构如图10.2所示。

—49— 交换服务交换服务提供方交换适配器交换适配器接收方交换信息库交换信息库 图10.2前置交换系统的基本结构

前置交换服务负责前置交换系统与审计业务应用系统之间隔离,保证审计业务管理业务信息库和审计业务应用系统的独立性。

交换管理系统应支持对整个交换域的综合管理监控,实现对整个信息交换过程的信息资源、交换流程配置、部署、执行和整个信息交换系统运行进行监控、管理,包括交换流程管理、交换监控和管理。

提供图形化的交换流程配置工具,支持流程设计、配置、测试功能。

提供方通过交换管理系统利用交换目录库信息资源配置生成的桥接服务描述信息(审计管理业务信息库交换信息库之间桥接内容映射规则)。提供方桥接系统保持审计管理业务信息库和交换信息库之间数据同步。提供方前置交换系统将数据封装发送给 —50— 接收方前置交换系统,接收方前置交换系统将数据打开存储到交换信息库,接收方桥接系统保持交换信息库和审计管理业务信息库之间数据同步。

审计应用交换方式和实现流程示例见附录9。

交换域

交换域是为实现特定信息资源交换的逻辑域。在交换体系中多个交换域可以并存,应支持不同交换域之间审计应用、信息共享和信息交换三种交换方式的互联互通实现跨域信息交换。在一个交换域中应支持审计应用,信息共享、信息交换三种交换方式并存。

多交换域示意见图10.3。

—51—

交换域A共享服务系统交换管理交换前置系统交换前置系统交换前置系统审计应用交换管理交换域D审计应用金审工程网络支撑共享服务系统交换管理交换前置系统交换前置系统交换管理交换前置系统交换域C共享服务系统审计应用交换域B图10.3

多交换域示意图

分类

国家审计数据中心交换体系中,交换域分为内部信息交换域和外部信息交换域两大类。

内部信息交换域包括:审计机关内部之间交换,审计机关之间交换,审计机关与审计现场的交换三类。

“十二五”审计工作规划(汇报) 篇5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大家好!

今年是“十一五”工作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应对复杂多变经济形势,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货币政策,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的关键之年,同时又是谋划“十二五”工作规划的重要之年。这个新规划将是今后五年审计工作发展和前进的方向,是构建审计工作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框架。下面,我将我们盐湖区审计局的情况做一简要汇报,不妥之处,敬请各位领导和专家批评指正。

一、“十一五”审计规划完成情况即2005—2010年工作总结 “十一五”期间,我们盐湖区审计局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区人大的有效监督下,在上级机关的帮助指导下,经过全局上下一致的共同努力,顺利完成了发展规划和上级各级及法定职责赋予的各项工作任务。五年来,共完成审计项目164个,审计单位364个(次),查处违规违纪金额19837万元,管理不规范金额39153万元,归还原渠道资金374万元,调账处理1219万元,应上缴财政14006万元,已上缴财政13847万元,其中罚没款应缴已缴29.5万元,向纪检和检察机关移送案件5起,涉案人员8人,追回社保基金利息13万元,提交各种审计报告和信息456篇,其中被市级以上刊物采用28篇。

习紧密结合,坚持每次审计前学习和强调廉政纪律,审计中严格按法规廉洁办事,审计后向被审单位印发《审计组人员遵守纪律征求意见卡》。同时通过组织参观廉政警示教育基地,重温入党誓词,召开民主生活会,创先争优,倡导文明等形式,时刻绷紧廉政弦,积极营造和谐氛围,使全局自本届班子上任以来,没有发生一起违法违规违纪案件,没有发生一起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案件。班子团结,上下齐心,内部关系和谐融洽,风气正,作风硬,干劲足,进取心强,各项审计任务完成出色。

我局连续7年被区委、区政府授予党风廉政建设先进集体、干部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先后被区委授予红旗党支部、人才管理服务先进集体,被依法治区领导组授予依法治理先进单位,被区妇联评为妇女工作先进集体,被市政府办公厅评为审计工作先进集体和目标考核先进单位,被市文明委授予市级文明和谐单位。

(二)存在问题

1、审计力量薄弱,审计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

2、审计人员素质和需具备的审计知识需要进一步加强;

3、审计建议层面需要进一步提升;

4、涉及体制机制层面的建议难以落实;

5、审计建议整改措施落实不够到位;

6、审计成果利用还不尽如人意。

(三)工作建议

1、人才结构、人员调整;

2、规范经济责任审计;

3、规范整

审计模式。

五是构建财政审计大格局。以全部政府性资金为依托,“横审到边,纵深到底”,促进财政体制改革。

六是探索环境资源审计。利用外聘专家、内审、社会审计资源,积极探索区域环境资源审计模式。

(二)推进审计法制化建设

一是加大审计法制宣传,增强依法审计意识和审计监督力度。努力把《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山西省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条例》等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渗透到审计工作和审计建议当中去,全面增强广大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和远离职务犯罪的思想意识。

二是提高审计成效。努力把审计质量、审计公告、审计整改摆上重要位置。

三是围绕区委、区政府工作中心,突出重点,服务发展,自觉把全局工作融入全区经济社会建设大局。

四是积极推动人大、政府制定和完善政府投资审计、经济责任审计、绩效审计、环境资源审计以及审计整改的规章制度和机制体制,促进我区地方性审计规章建设。

(三)加大审计结果利用和审计宣传力度

一是推进完善审计结果公告制度。逐步规范公告的形式、内容和程序,重视把对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情况作为审计结果公告的重要内容。

等相关专业人员的比例。

四是强化职业道德教育和依法廉洁从审教育,弘扬“依法、求实、严格、奋进、奉献”的审计精神,提高审计干部队伍的思想道德素质。

五是加强廉政建设,强化对审计权利行使全过程的监督和对领导干部的廉政监督,继续实行“廉政跟着项目走,审计跟着资金走”的审计方针。

六是努力完善审计管理体制,加强审计干部队伍建设,以解决组织结构不尽合理问题和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

七是加强审计机关基础建设,依法保障审计事业稳固发展。以上规划只是我们的初步设想,其中多有不妥,敬请各位领导和专家多多给予指点和矫正。

二〇一〇年十月三十日

能源审计和节能规划工作报告 篇6

一、公司基本情况

我公司主要销售解放、欧曼等牵引车及厢式、高低栏、低平板半挂货车,为购车客户挂牌、上线检测,提供交强险凭证;更为给客户提供运输经营活动的风险保障。现公司已有货运车104辆,从事各种道路货运工作。

二、能源审计情况

2012年10月在公司内部进行不定期能源审计,公司资源利用状况良好,比较符合上级有关各部门的要求。具体情况如下:

1、公司燃油情况

公司下属货运司机通过长时间总结经验,对各大加油站点进行对比,找出了燃油质量好,价格便宜的加油站点。我们还对计量设备加大了管理、投入,努力提高设备的准确性、可靠性。在全体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截止到10月底未发生因燃油原因、燃料设备原因而影响运输工作中止的现象,人身、设备事故率为零。公司不定期组织各有关部门人员共同对燃油入库进行盘点,每季度都进行一次典型盘点。盘点数据做到了真实、可靠,账账相符、帐物相符。

三、节能规划

2012年计划节约标煤193吨,具体工作如下:

1、贯彻执行国家及地方政府有关节能减排的方针、政策;

2、继续加强节能减排的宣传教育工作,增强全员的节能减排意识;

3、加强技术监督管理工作,为机组安全经济运行起到应有的作用;

4、加大节能技术改造的力度,搞好节能技术改造工作,达到节煤、节电、节水的目的;

5、监督项目整改措施的落实和完成情况;

6、做好日常节能技术监督工作,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7、制定并落实降低燃油消耗措施;

8、加强值际对标,细化小指标竞赛;

审计局审计信息化规划 篇7

审计信息化是指利用现代化信息通讯技术将审计核算与企业管理有机结合的过程。我国在该领域的发展1981 年刚刚起步, 发展较晚, 直到2013 年财政部才印发《企业会计信息化工作规范》, 为企业的审计信息化提供了一定程度的良好发展空间。目前我国企业的审计信息化发展受限于企业规模、技术水平等多方因素, 现状不容乐观, 大多数中小企业仅以记账软件代替了手工记账, 并未充分发挥审计信息化的全面作用。

二、审计质量管控的内容及意义

审计质量的内容包括对企业审计工作内部各项操作规范、准则及法律、法规等标准的内部质量和企业审计工作是否能满足政府、社会、公众外部期待的外部质量两大主要部分。审计质量管控就是对审计质量进行管理, 包括计划、制约、检查和反馈, 由审计机关对审计项目从立项到出具报告的全程进行系统化体系化的监管。

审计质量管控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审计的质量, 因此在审计工作中不可或缺。并且审计质量管控是审计工作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 同时也是企业降低审计风险和规避法律诉讼的有效途径之一。

三、审计信息化发展对审计工作的影响

1.审计工作“无纸化”。审计信息化将信息通讯技术全面应用到了审计工作中的方方面面, 审计人员无需纸张记账, 而只需在电子记账软件中输入各项数据即可。审计底稿、审计证据及有关审计档案也将“无纸化”, 成为计算机数据库中的一段代码。

2.审计工作的安全性。审计信息化将数据的安全性、可靠性变成了未来审计工作需注意的一大重点。在信息化的环境下, 审计工作尤其需要重点验证数据库中信息的真实可靠性以及保证释放入外部网络信息的安全性。在审计数据被自动化处理并录入数据库的过程中, 审计人员当重点关注原始凭证数据的真实可靠性以及数据被篡改的风险等级有多高等安全性问题。

3.扩张了审计工作的空间范围。由于信息化技术的应用, 审计信息的大范围交流共享将不再是问题, 空间距离被大大缩短。在如此开放的空间范围内进行审计工作必须扩大审计工作的空间范围至交易关联方以及相关信息用户, 以保证审计信息的安全。

四、审计信息化背景下审计质量管控存在的问题

审计信息化大大提高了审计效率, 但其对审计工作产生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也对审计质量管控工作提出了挑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传统审计观念牢固, 审计管控质量难以保证。审计信息化要求包括理论研究、实务工作、管理模式、知识结构等各个方面的所有审计领域都需要启用现代化信息技术, 即向审计工作“无纸化”转变。而在当下社会企业的审计部门中, 很多审计人员的传统审计观念根深蒂固, 并未真正做到审计“无纸化”, 而只是利用计算机进行收集信息和检索资料等方面的自动化办公工作, 依然采用手工方法记账审计, 这种人工审计的方式绕过了审计信息化中计算机网络对数据进行管理和分析的过程, 大大增加了审计工作的错误率, 因而使审计管控质量难以保证。

2.审计信息化未形成完善规范的操作流程, 审计质量管控难以评价。与传统审计相比, 审计信息化的操作流程完全不同, 但当下缺乏完善规范的操作流程标准, 对信息化审计进行审计质量管控时仍套用老套的传统审计流程, 并未将审计证据进行SQL语句和审计思路的描述。同时, 对于信息化审计项目中的很多重要环节包括立项、数据需求分析、形成审计报告、利用审计成果以及审计后评估等仍缺乏完善的操作流程, 难以评价其审计质量。

3.缺少信息化的复核把关模式, 审计质量管控难以测试。信息化审计与传统审计由于在审计环境、审计思维、审计线索、审计测试的范围和对象、审计的技术方法、审计流程、审计方式和审计风险等方面皆有较大差异因而无法使用相同的审计复核模式。标准不一因而审计质量的复核工作存在缺位, 利用电子数据重新执行或者计算分析SQL语句变得困难。

4.审计信息化的复合型人才缺失, 审计质量管控难以深化。人才是第一生产力。近年来, 国家加大了对审计信息化的投入, 强化了人才培养, 但依然供不应求。目前审计部门中的审计人员水平参差不齐, 同时掌握审计业务和计算机信息化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依然缺失, 这成为了制约审计信息化深化发展的重要瓶颈之一。

五、审计信息化背景下加强审计质量管控的措施

1.强化审计信息化意识。 企业需要充分认识到审计信息化的重要性并在企业管理中对审计信息化高度重视。加强企业内的宣传和管理理念的更新, 督促审计人员摒弃传统的审计观念, 定期进行审计信息化的学习培训, 充分利用现代化技术实现审计信息化的建设。

2.完善信息化审计的保密系统。企业进行信息审计化工作的前提便是保证企业审计信息的安全, 避免使企业商业机密外露, 陷入恶性竞争甚至引发法律诉讼。具体包括对审计信息数据库的强化建设, 在完善其功能的基础上加强保密设定, 重视人员保密协议的签订, 定期对审计信息系统进行维护与升级等安保工作。

3.规范信息化审计管控的标准体系与操作流程。在审计信息化的背景下, 必须靠国家和政府的强制力利用法律营造一个规范的外部环境, 使信息化审计质量管控有法可依, 有规范可用。需加强审计准则的可操作性, 建立和完善以审计复核审理、检查考核和责任追究为内容的审计质量控制制度体系, 只有这样规范信息化审计管控的标准体系与操作流程才能更好的进行审计质量管控。

4.加强对审计信息化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政府需加大对相关教育领域的投入, 联合企业, 培养更多的审计信息化复合型人才, 帮助其培养正确的职业观, 并鼓励其投身审计信息化建设。

参考文献

[1]盖丽玮.浅析我国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的发展[J].商场现代化, 2015 (26) , 141.

[2]徐春梅.浅谈会计信息化条件下的审计质量控制[J].现代商业, 2011 (33) 248-249.

审计局审计信息化规划 篇8

【关键词】审计;职业信息化;现代审计

一、我国现阶段审计职业信息化培训存在的问题

1.在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审计方法的创新问题

目前,我国计算机审计在审计的财务数据采集,转换,检索和积累了一些经验,利用各种错误的核算方法更为简单、有效,在审计工作量大的降低也加速了审计判断的过程,但缺点是,在已获得的数据如何以是不够的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如果目前的这种情况下过度采集,并占据主要位置的训练中,定位将降低审计职业培训信息,中国审计基本理论的深化也不利。长期以来,我国大学课程相关专业,识别,在现代审计风险分析应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对审计判断专家系统支持这样的知识已经被纳入审计的主要教材,需要在后续审计职业教育偏移。审计职业的培训信息的目的之一,是以信息技术为核心,进行改进的讨论,对审计存在的方式和手段的创新。

2.对现代审计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应用实现融合的问题

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审计人员,了解一种计算过程分析方法的意义比知道更重要。因此,培训内容涉及技术实现原理,例如两个知识点,操作,现代审计技术方法主要涉及重要性水平,确定审计风险,评价审计抽样,分析性复核,计算机软件实现很简单,难点在于正确选择合适的方法,问题是,审计分析适用的场合往往是一些多变量大样本的情况下。目前,独立变量的选择仍主要依赖于直觉判断的审计和数据的可用性,并用计算机测试,训练反复比较。但在审计技术和方法的培训课程,在计算机审计技术的应用过程中的稀有品种,并在审计信息化培训课程,主要涉及审计平台建设,网络建设,数据库技术和审计软件的开发与应用,贯穿课程始终的案例分析支持现代审计技术形成审计的不足,并对两皮课程体系的应用信息技术的应用。显然,这是不利于实践中的灵活的信息技术审计人员分析问题的丰富经验,不利于充分发挥审计信息新技术利用自身在实践中。

3.学员参与培训

确保针对性和实效性的课程,培训机构不仅要了解中国的传统审计职业现在认识到的困难和信息的问题,也要了解现代审计实施的问题和困难,信息化,课程必须经常更新的生产,使其具有时间。特别是,对象层次较高的审计信息化培训,专业性强,技能培训信息技术培训,开展审计职业信息培训的门槛比普通意义更大,所有的培训机构自身实力的挑战。事实上,在后续审计职业教育,学员的资格,经验是不同的,与审计人员的丰富经验和良好的信息技术审计的新人,结合自己的知识点是丰富的培训资源的重要来源,但他们在长期工作中积累的经验和技能,不去分享培训班上交流经验。

二、思考或建议

1.提高与通用软件包分析审计技术现代分析的实际需要

现代审计分析方法是扩大传统的审计方法,往往需要相应的软件支持工具。审计软件的分类缺乏在我国,分析不足,再加上惯性的审计人员的影响,导致现代审计方法审计实践缺乏对应用的需求分析,从而限制了审计软件的开发。在现有的条件下,可以分析审计技术与其他软件,需求增加。例如,回归分析方法是处理多个变量之间关系的一种数学方法,合规性审计,可以用回归分析法计算的理论值与实际值的一个审查经济活动量,与理论值进行比较,提供线索,把握工作的回顾审计重点,对审计质量的评价提供依据,使用电子表格或统计软件包的审计分析技术可以实现。事实上,在教学过程中引入计算机系统和操作审计分析方法的原理,不仅解决审计实际问题,而且能大幅度提高学员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探索的欲望这些方法和原则。

2.收集组织的专家经验,专家系统分析

专家系统的方法,是一种很好的转化审计方法不能量化的经验,这种方法可以审计数据存储在过去几年的数据库进行了分析,共同经历了审计人员的知识,根据一定的规则提取审计预测分析的相关规则。在收集专家经验是一个耗时的过程,因此,基于专家系统的辅助审计软件开发周期长,开发成本昂贵,在我国远未得到广泛应用,也表现出明显的需求不足。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各种专家系统是审计人员的不断发展和普及的基础上完成的审计证据的收集和分析,利用专家系统可以期盼的目光。

3.跟踪关注企业财务业务一体化系统的发展

目前,企业的经营活动越来越复杂的组织结构,一些企业管理资金和性能考虑舞弊的动机仍然存在,应该看到有些受审核方的欺诈标准不断提高,这意味着从简单的违反技术诈骗是有预谋的,有组织的;从简单的图书走向全面的会计欺诈传票数据报告欺诈,财务业务一体化系统不仅加速虚假欺诈行为过程中的应用,也使更多的秘密。培训课程应提供的试验为例,系统信息和手段审计师使用指南,审计系统的使用将传统的财务处理与财务审计相结合的特点,被审计单位的财务资金的同时,追索权的起源和发展的资本;交换功能之间的系统审核提供与业务合作伙伴数据,掌握被审计单位的行业特点,从而找出企业,经营风险,财务风险的内部和外部经营环境,受托经济责任的企业综合评价。

参考文献:

[1] 易仁萍等.知识经济与现代审计[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13.

[2 ] Anthony. Steele: Audit Risk and Audit Evidence, Academic press, 2012.

[3]Duncan. Alexander. Information Protection Programs, Internal Auditing Mar. /Apr. 2011.

[4]杨平波.对证券公司非现场交易业务审计的探讨[ J].经济师. 2014(9).

[5]宋怀胜等.非现场审计工作应充分发挥计算机网络优势[J].济南金融,2014(1).

上一篇: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上市公司国有股权无偿转让征收证券下一篇:检具行业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