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课程学生评价方案

2024-10-24

校本课程学生评价方案(精选9篇)

校本课程学生评价方案 篇1

校本课程评价方案范文三篇

一、指导思想:

大力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学校教导处教学工作计划为指导,改革考评办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健康的发展。

二、考评方法:

根据本课程要求,结合我校实际,从考查学生的能力入手,采取平时考查与期末考查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的能力进行综合考评。具体实施方法如下:

基础知识20%、方法和能力20%、态度习惯、成果展示40%和期末考查20%,根据学生的最终成绩评定学生等级,分别用优、良、一般三个等级进行综合评定。

三、考评细则:

(一)基础知识(20%)

课堂上所教学的内容中,用于解决问题的基础知识。

(二)方法和能力(20%)

主要根据学生平时学习过程中课堂参与、与人合作的表现,由教师用好、较好、有进步的等级进行评价。

(三)态度习惯成果展示(40%)

主要对学生平时的课前准备、学习的态度、学习的习惯课堂表现等进行评价。

(四)期末考查(20%)

教师根据平时的教学内容选取一部分难易适度的题目,采取笔试的形式对学生进行考查。以写字样本和语文课本为准。

(五)评奖

教师根据以上考查结果评选一、二、三等奖,并给予适当奖励。

篇二

一、校本课程的评价原则

1、科学性原则。

对课程的评价要运用科学的评价方法,提高评价的效度和信度。

2、可操作性原则。

评价方法要简单可行,可操作性强。

3、素质培养的原则。

对课程的评价要注重考察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4、参与性原则。

对学生的评价注重校本课程的参与情况,作为学生学分考核的依据。

5、全面性原则。

对教师的评价既要考虑到教师课程目标的实施情况,学生能力的提高水平,又要考虑到教材的编写质量。

二、校本课程的评价内容

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的评价包括三方面的内容:教师课程方案评价、教师课堂教学评价、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价。

三、评价方法

1、对教师开发的课程方案的评价

教师的课程方案内容包括:校本课程大纲、教学计划、教材、教案。

2、对学生的评价:

对学生的评价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

(1)学生上课出勤率评价,计为学时学分(C)。出勤率低于60%无学分,超过90%,计满分。该项目占学业总成绩20%。

(2)课业完成情况评价,计为课业学分(p)。占学业总成绩的40%。包括平时上课听讲、学习态度、作业的完成情况。

(3)课程结业成绩。计为成绩学分(K)。占学业总成绩的40%。

学生校本课程学业总成绩=C+p+K

(4)最后按A、B、C、D分四个等级

篇三

校本课程的评价更多地依靠学校进行自觉自律的自我评价,不断反思课程开发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自我批评、自我激励、自我改进,保证校本课程开发的健康顺利运行。建立较为规范的自觉自律的内部评价与改进机制,是一所学校成功地进行校本课程开发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

一、评价原则:

《基

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和建立促进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它明

确了学生、教师和课程自身是课程评价的价值主体。正如有的学者所说校本课程开发的价值追求有三:学生个性发展,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特色形成。

二、校本课程评价的内容

校本课程的评价包括三个方面:

1、对课程的评价。主要应从以下几方面评价:一是学生选择的人数,二是学生实际接受的效果,三是领导与教师听课后的评价,四是学生问卷调查的结果,五是教师采

取的授课方式及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情况。学校校本课程开发委员会应从以上几个方面入手,研究各应占多大的权重,最后把几个方面的因素综合起来考虑,形成对

课程开发者的最终评价。

2、对学生的评价。校本课程中对学生的评价主要采取学分制。学分的给定应考虑三方面的因素。一是学生学习该课程的学时总量;不同的学时给不同的分数;二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态度、积极性、参与状况等,由任课教师综合考核后给出一定的分值;三是学习的客观效

果,教师可采取适当的方式进行考核。三个方面的因素中要以学生参与学习的学时量的考核为主,过程与结果为辅,但最终的学分要把三方面的因素综合起来考虑。

3、对课程评价体系的评价

1、学校校本课程评价任务由课程实验研究小组具体承担。校长担任课程改革组长,全面负责制定校本课程评价体系。

2、学校校本课程的评价标准要分学科制订,科学、合理、细致,具有教育和发展功能。精心设计符合李家小学实际的评价标准,注重教师的年龄结构、学历水平。

3、对校本课程教材内容的评价要以符合学校办学思想和育人目标

为准绳,体现学校的办学特色,体现学生发展的多元化、生动化。

4、校本课程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5、校本课程评价要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以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研究校本课程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不断提高校本课程的开发水平。

6、校本课程的评价要注重周期性地对学校课程执行情况、课程实施中的问题进行分析评估,调整课程内容,改进教学管理,形成校本课程不断革新、不断适应学校学生学习需求的机制。

三、校本课程评价的对象:

对校本课程开发的情境与目标定位的评价、对校本课程方案的可行性的评价、对校本课程实施过程(教学过程)的评价、对校本课程实施效果的评估。

评价内容分为对校本课程开发的情境与目标定位的评价分析、对校本课程方案可行性的评价、对校本课程实施过程(教学过程)的评价、对校本课程实施的效果进行分析评估。我们所应用的评价是否科学、合理、全面、有效、可信等。

1.背景评价。背景评价是最基本的评价,包括界定学校的背景,确认课程的服务对象并评估其需求,确认满足需求的可能方式,诊断需求所面临的问题,以及判断目标是否能响应已知的需求。背景评价旨在提供确定课程目标的依据。

2.输入评价。这是对实现课程目标所需要而且可以得到的条件所进行的评价,是对课程实施可行性的评估。它涉及的问题主要包括:实现目标的可能性;各种方案的潜在成本;课程的优势与劣势;课程伦理问题;课程资源的可获得性等问题。

3.过程评价。这一阶段的评价,主要是描述课程实施过程,从而确定或者预测课程中存在的问题。比如:有关活动是否按预定计划得到实施;是否在以有效的方式利用现有的课程资源等,从而为课程开发者提供修正课程的有效信息。

4.成果评价。这一阶段的评价主要是测量、解释和判断课程的成效。具体的做法是收集一些与结果有关的各种描述与判断,把它们与前三个方面的评价联系起来,对课程的价值与优点作出判断与解释。在斯塔弗比尔姆看来,成果评价仍然是质量控制的一种手段,而不只是最终的鉴定。

校本课程学生评价方案 篇2

一、校本课程评价内容和方法

(一) 校本课程的评价

校本课程的目标应该首先体现三维目标, 在课程改革要求的基础上更加的突出人的培养。校本课程要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求知欲望, 挖掘学生的潜能, 注重保护学生的个性及满足其个性发展, 补充形成健康人格所必须的各要素。

校本课程的评价应该彰显学校的办学理念和特色。我校开设的校本课程人文社会类《正气歌》, 在内容上选择了中文、外文和音乐篇目数十篇, 是对学生的基本人文素养的培养体现了我校的善雅志特色教育理念。另一具有巴蜀特色的优雅少女和俊朗少男俱乐部的开设, 广受学生欢迎和社会关注, 以培养新时代的女性和男性公民所必须的基本素养为基本目标。

校本课程应该鼓励创新, 注重积淀。学生的创能能力的培养应该是校本课程的另一意义所在, 为此校本课程在内容和组织上应鼓励创新, 并能够形成有效的培养模式而积淀下来。我校的数十名教师共同开设的财商选修课在学生认知发展的水平上各年级层层推进, 对学生的财商产生了积极深远的影响, 经过几年的开设该课程逐渐成熟, 成为我校特色课程之一。

学校共开设了一百余门选修课, 我们对校本课程的评价做出了如下细化:

表1:校本课程的评价方案表 (略)

(二) 针对教师的评价策略

校本课程针对教师的评价主要是对教师教学过程和教学质量的评价, 评价采用教师自评、学生评价、家长评价等多种评价与课程评审委员会考核相结合的方式, 重点考虑学生对课程的认可满意程度。旨在通过多渠道反馈, 教师的自我总结提炼, 进一步促进课程目标的落实和促进教师的自身专业化发展。

校本教师团队既要基于学校的教师队伍, 还要有更广阔的视野, 注重社会力量的挖掘。我校的很多艺体, 美术课程的开设逐步转向专业化队伍, 聘请校外专业人士授课也是我校校本选修的特色之一。我校的厨艺课的开设就是基于我校食堂厨师队伍的精湛和食堂硬件设施的保证。那么针对教师的量化评价时需要基于学校的办学实际, 既要保护好教师的积极性, 又要更好的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和提升, 评价需要具有弹性, 要能形成校本课程的可持续开发。评价好的校本课程要及时物化, 形成长效机制, 进一步形成我校特色的可持续的校本课程体系。

表2:针对教师的评价方案表 (略)

(三) 针对学生的评价策略

校本课程针对学生的评价是学生为主体, 评价以显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 突出形成性和过程性评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师生关系的实际感受, 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获得成功的体验是评价的主要内容。通过开展学习讨论、辩论以及调查问卷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持续性评价, 把握学生在学习中的体验, 旨在发现学生的潜质, 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 重视学习过程。

评价应该关注学生的内在, 做到以人为本。因此除了对知识、技能等可以量化的评价以外, 更要评价学生的兴趣、态度、策略、合作精神等不易量化的品质。评价采取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的方式, 学期末综合各项评价指标, 按等级对学生进行评价。我校将学生的学习成果通过实践创作、作品鉴定、竞赛、评比、汇报演出等形式展示, 学生在展示前准备海报和宣传, 学生的热情和参与度都非常高成绩。优异者学校进行集中表彰。

当然由于学科的差异性, 评价还应具有弹性, 根据学科实际和学生情况作出相应的改变。

表3:学生学分认定量化表 (略)

二、我校校级精品课程的评价方案

我校在每年暑假对开设的一百多门校本课程进行集中评价, 选出校级精品课程, 校级优秀课程, 然后在教师节进行表彰, 将成果纸质化, 物质化, 形成积淀, 形成我校的校本课程特色。

1.评价策略。

(1) 成立校本课程评审小组。由外聘专家、学校校级领导、教务处主任、教科处主任、课改处主任、学生处主任、学科教研室主任等组成评审组, 对现有校本课程进行全面评审, 以此来评定校本课程开展的质量。 (2) 评定校本课程等级。校本课程等级评定, 实行“一年一评”“逐层晋级”制度。等级评定全部从校本课程起步, 一次评审过关, 下次再开设此课后可申请晋级, 直至评为精品校本课程。

2.评价程序。

申报:在学校指定的时间内上交校本课程等级评定申报表, 准备好相关申报必需印证材料。

初审:由学校课改处、教科处、教务处、学生处及教研室主任按照学校课程管理规定以及评价指标, 初步确定课程等级。

终审:由学校聘请校内外专家及学校校级领导组成终审小组, 审核初审过关的校本课程, 最终确定校本课程等级。

公示:对于终审结果, 将在校园“内网”上公示一周。对终审评定为“精品校本课程”的, 将在校园“外网”上面向社会, 公示一周。公示结束, 如无异议, 学校在教师节予以表彰。

3.评价指标。

课程目标评价。课程设计的意义, 开设课程的必要性、现实性和可能性, 通过该课程希望达到什么样的目标, 这些课程目标与学校教育理念的一致程度。

课程计划评价。课程计划是否具备科学性、适用性、时代性, 有无完整的教学设计与教学安排, 有无明确且成熟的学生学业成绩评价方案等。

课程资源评价。教师个人的知识准备、教学资料的准备、教学组织与教学安排、实验参观调查等。以课程计划、教学设计、讲义等课程资源为主要评价依据。

课程过程评价。主要是对课程教学过程的评价, 包括对教师的评价和对学生的评价, 教师评价侧重了解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方法、教学水平, 对学生的评价侧重了解学生的兴趣、学生的感受及收获等。主要收集信息的手段是学校“精品校本课程”评审小组组织相关教师听课, 对学生进行随堂问卷调查等。

课程效果评价。主要是了解课程实施以后是否达到了原来设计的教学目标。收集信息的主要途径是对学生进行效果问卷调查, 征询专家、教师等的意见。

4.激励机制。

(1) 课时津贴。为激发教职工积极性, 学校对校本课程的课时津贴, 按超课时加教案费发放。每学期发放一次, 课时数按实际上课节次计算。

(2) 学校奖励。为了肯定教师为校本课程发展作出的积极贡献, 打造“精品校本课程”, 学校对认定为“校本课程”的任课教师 (团队) 给予物质及精神奖励。

校本课程:一次性奖励加颁发“校本课程”教师荣誉证书。

优秀校本课程:一次性奖励加颁发“优秀校本课程”教师荣誉证书。

精品校本课程:一次性奖励加颁发“精品校本课程”教师荣誉证书。

(3) 连续两年被评审为精品校本课程, 学校将予以特别奖励, 所编校本教材由学校负责出版发行。塑造校本课程品牌, 面向全市及全国宣传。

(4) 教师开设的选修课评为优秀校本课程和精品校本课程的, 在职称评定和评先评优中享有优先权。

三、反思总结, 旨在未来

我校开展的131校本课程实施已过一轮, 我们在探索中实践, 实践中探索, 不断推进校本课程的深入开展和评价体制的完善。

校本课程学生评价方案 篇3

關键词:教师;学生;评价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其发布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调整和改革课程体系、结构、内容,建立完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根据《决定》,校本课程应运而生。我校在州教育局、省教育厅的领导与关心支持下,定为全省学校课程开发示范校。我们充分利用当地优厚的民族文化资源,设置了《小学剪纸》课程。淡化课程的学科性,关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提供实践条件,创设创新情境,成为我校校本课程的课程设计、课程内容和课程评价的重点。在此,形成了对教师、学生的全面评价。

一、校本课程中对教师的评价

教师的档案袋的评价制度。

教师的隐形因素(对职业的耐心、对学生的爱心、对教育的忠心)作评价。

建立教师师德档案袋包含内容如下:

1.撰写论文(论文包括学术论文、学科论文、教学管理论文、新课改思考、校本课程新观点等)、计划(工作计划、教研计划、图书计划、学习计划)、总结(工作总结、教学研究总结、图书心得总结、学习总结)、课件(参赛课件、讲座课件、专业课件、校本课件、梦想课程课件)、案例(教学案例、实践活动课案例)、作业批语(总结批语的创新点)、成绩(教研成果、教学成绩、各类获奖);

2.课程纲要(三级课程规划);

3.学生德育实施记录(方案、落实、实效);

4.安全教育(交通安全、校园安全、食品安全、生理卫生安全教育,交往安全教育等);

5.随笔(新课改理念、教育研究、教学创新等);

6.学生对教师的评价表、家长对教师评价表、同事互评表、校领导评价表等。

二、校本课程中对学生的评价

1.以创新型人才培养为目标,对学生在课程中的角色及时地给以肯定。重视学生的参与过程,给学生一个客观的评价。

(1)学生要积极参与校本课程的学习和各项活动及各种竞赛。

(2)正确对待并协助老师做好课程评价。

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不可能一下子就完善起来,更不可能很快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关键是行动。知识只有在亲身经历中才能获得,因此,在实施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中,学习教学理论、课程理论、贯彻课改精神、激发和培养师生自主开发课程的兴趣和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在今后的教育实践中,我们将充分发挥校本课程、地方课程、综合实践活动等课程的作用,让藏族文化与传统文化全面融合,为祖国培养出全面的新型人才。

2.以课程带给学生的喜悦程度、知识技能,结合学生对课程的接受能力为重要评价指标;将学生的参与能力作为重要的评价依据。

三、建立尊重、激励、多元的师生评价体系

1.立足过程,促进发展。对师生的评价,我们采用了过程性评价,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如,《小学剪纸》,教师将平日学生在实践中做的作品别用优、良、达标评价,期末将平日的表现加以综合,进行等级评价。除此以外,还采用了活动课参与、智力竞赛等阶段性评价。另外,建立了个人作品档案夹,以创新作品为重点,随时评价学生。

2.加强与家长的联系,让家长评价学生。任课教师通过家长会、家访卡,让家长与教师一同评价学生。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家长就能管好自己的孩子。

校本课程给了学校充分的空间,把民族文化、地域文化与校本课程目标紧密地结合起来,为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提供了有力保障。校本课程本身在实施的过程中充满了交流、反馈、反省、修改。在这一过程中,我们注重了课内外结合,多带学生亲自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增长知识,陶冶情操。但限于我校实际情况,师资情况,可供参考的系统资料太少,可供学生活动的场所太少等情况,做好校本开发还存在很多困难。相信随着课改的逐步推进,很多困难会迎刃而解,校本课程也必将逐步完善,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总之,在学校课程的评价体系中,对教师的评价、对学生的评价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我们应在不断的实践、探索中,完善评价制度,客观地、科学地实现评价,推动学校课程的深入开展。

参考文献:

门秀萍,等.中小学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与实践.开明出版社,2003-05.

(作者单位 甘肃省夏河县藏族中学)

学生校本课程自我评价标准 篇4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同志“三个面向”和《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为指导,以教育部制定下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讨论稿)》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树立“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新的评价理念,努力实现评价的教育性、激励性、发展性功能,形成与新课程体系相适应的学生评价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评价原则:

1、全面发展原则。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德、智、体、美诸方面评价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热爱祖国、诚实守信、助人为乐的高尚品德,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健壮的体魄,良好的心理素质以及健康的审美情趣。

2、主体性原则。学生是评价的主体,在评价中尊重学生,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评价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

3、激励性原则。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发展的功能,使评价的过程成为激励发展与提高的过程,要做到目标激励、赏识激励、评语激励、等级激励等。

4、多元化原则。既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更要重视学生的思想品德及多方面发展的潜能。既要注意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与积极的情感体验发展,又要尊重个体差异。

5、个别差异原则。评价学生要从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个别差异和当前思想实际以及事实本身的性质,灵活地、实事求是地进行评价。

三、评价内容和标准: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体系应包括评价的内容和标准,评价方法和促进学生发展的改进计划。评价的内容和标准应包括一般性发展目标和学科学习目标两个方面。一般性发展目标主要包括道德品质、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等;学科学习目标应根据各学科课程标准对学生“知识与技能、学习过程与方法、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进行全面的评价。评价标准应

体现差异性。既要体现对全体学生的基本要求,又要关注学生个体差异以及发展的不同情况。

具体评价内容和标准:

(一)、评价内容

新一轮课程改革,强调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学生获得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因此,对学生的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更重要的是要注重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为学生的发展创设广阔空间。为此,对学生的评价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思想素质

重点考察学生热爱祖国、热爱集体、遵纪守法、勤奋学习、尊敬师长、礼貌待人、自理自律、严于律己、热爱生活、热爱劳动、坚持正义、诚实勇敢、富有责任感等方面的行为表现。

2、文化素质

文化素质从知识、能力、方法、学业成绩四方面考核。

(1)知识考察

重点要考察学生在了解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有无浓厚的学习兴趣。

(2)方法考察

重点考察学生的获取知识的过程中,能否主动、自主学习。

(3)能力考察

重点考察学生搜集处理信息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交流合作的能力。

(4)学业成绩

学业成绩评价应包括学科的课堂平时成绩、单元考核成绩、期末考试成绩、学年末考试成绩以及学生学习的提高幅度。

3、心理素质

能正确的对待生活、正确的对待学习、正确的对待集体、正确的看待社会、正确的自我评价、正确的对待他人评价、正确的与他人共事、正确的对待荣誉、正确的对待困难,意志品质坚定。

4、身体素质

有良好的生活习惯,坚持锻炼身体,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注意保护视力,注意正确的吸取营养。

5、劳动素质

对劳动有正确的态度,乐于参加家庭、班级、学校、社会的公益劳动。

6、个性发展水平

(1)自我教育

能客观的认识自我,建立起自信,克服自身存在的弱点,促进自我不断发展,实现个人价值。

(2)个性品质

能逐步养成勤奋、独立、自律、宽容和自强不息等优秀的品质。

(3)爱好特长

重点考察学生具有或正在形成的文化、艺术、体育、劳动等各个方面的特长。

(4)实践创新

具有创新意识以及实践能力,逐步形成促进自身持续发展的内动力。

(二)、评价的标准

新课程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关注学生的知识技能的获得情况,更关注学生的过程、方法,以及相应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适合时代发展的、身心健康、有知识、有能力、有纪律的创新型人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内容评价体系既包括学科学习目标,也包括一般性发展目标。

1、对知识与技能的评价,主要渗透到学科教学中进行评价。学科学习目标以各学科课程标准为依据。各学科课程标准已列出学科学习目标和各学段应达到的标准,并提出了相应的评价建议。需要注意的是,在实际教育教学中,学科学习目标和一般性发展目标很难截然分开进行,也没有特定的课程来培养和专门促进一般性发展目标的发展,通常一般性发展目标蕴涵在学科学习中,与学科学习目标同步发展,而且也常常融合在一起进行评价。

2、对于学习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评价,主要体现在一般性评价之中,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道德品质。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遵纪守法、诚实可信、维护公德、关心集体、保护环境;自信、自强、自律、勤奋;能对个人的行为负责,表现出公民应具有的社会责任。

(2)学习能力。有学习的愿望与兴趣,能承担学习责任;能运用各种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水平,能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进行反思;能把不同的学科知识联系起来,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分析、解决问题;具有初步的探究与创新精神。

(3)交流与合作。能与他人一起确立目标并努力去实现目标;尊重并理解他人的处境和观点,能评价和约束自己的行为;能综合的运用各种交流和沟通的方法进行合作等。

(4)个性与情感。对生活、学习有着积极的情感体验,拥有自尊和自信;能积极乐观的对待挫折与困难。表现出独立、自律、宽容和自强不息等优秀的个性品质。

四、评价方式:

全面推行日常考试无分数评价,实行学生一般性发展、学业成绩与成长记录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

(一)、一般性发展评价 对学生的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等方面进行等级和质性评定相结合;学生自评、家长评价和教师评价相结合。(一般与学业成绩结合在一起进行评价)

(二)、学业成绩评价:

实行日常评价与期末考试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法,成绩评定实行等级制(A、B、C、D四个等级)。

1、日常评价:

注重对学生日常学习和发展的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点滴进步和变化,及时给予学生评价和反馈。可采用口头评价的方式,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利用口头评价对学生的发展状况进行评价和反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有效地促使学生朝向既定的学习目标。

(1)、书面检测:采用等级制。

(2)、表现性评价:检查学生探究、创新和实践能力,采用质性评价。

(3)、即时评价:如学生作业、课堂表现。不拘泥于时间间隔、字数、内容、形式等,觉得“有感要发”就可以记录,采用质性描述。

2、期末考试评价:

对学生的学期或学年的学习情况进行考试评价,是一种注重学生自我发展的评价。

初中生物校本课程的评价标准 篇5

根据新课程改革计划,按照学校统一安排,本着教师个人申请、学生自愿选择的原则,本学期本人在高一年级开设了“生物与生活”的校本课程。行课时间为第二至十周,每周一个专题,每个专题2 学时,共18学时,按照计划完成学习任务并经检测合格的学生,将获得一个学分。

一、课程目标

1.了解生物学常识,认识一定的生物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初步掌握一些生活常识,重点明确生物常识和利用常识生活。

2.在学习中了解一些生活知识,他为我用:学会科学的生活,提高生活质量。

二、课程设计及主要内容

本课程可以视为生物必修教材中“与生活的联系”内容的扩展延伸。本课程采用自拟的生物学知识讲义。从科学史的发展到生物史的发展,再到现代生物学知识的应用,主要参考资料为有关江苏龙泉中学生物网上的有关知识。

三、课程的实施

课程教学实行走班制,自愿参与课程学习的学员共60人,来自全年级不同班级,每周三下午第三、四节上课。因为要没有多媒体,上课地点选定在实验楼三楼,采用讲解的方式。

每个专题都采用先复习上一专题,再用一个事例引入新的专题的做法。教学中借助图示,帮助同学了解和分析,并联系已有的知识进行验证。

18个学时的学习,学员们都一直精力充沛,兴趣盎然,认真听课,积极参与,课后学生积极联系生活实际。

四、课程的考查

采用“出勤率+测试+作业”的考查办法。

18节课中,没有一个学员迟到、早退、旷课,没有一个学员为选择这门课而后悔,在课程结束的时候学员们都希望还能够多多学习。

学员们认真完成作业,无论是书面还是自主,都做得很好,准确率很高。

最后,经过统一的结业测试,全部学员都高分合格。

五、课程开设的作用和意义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生活的要求就不仅仅限定在吃饱穿暖了。对生活的质量要求是越来越高,越来越注重生活方式方法的科学性了。所以了解生活、认识生活,了解生活常识,科学的生活,培养学生对生活的激情,从而热爱生活,很好的生活。

六、反思

“生物与生活”课程的开发和实施,原来预计最大难度在管理,实践证明,走班制只要组织到位,管理制度落实,因为有学分和自愿选学的内外压力,学员们的学习比较自觉,课堂基本有序。其他困难主要有:

1.教学难度的把握;

2.教学中,备课、找资料的压力相当大;

3.本课程的事例处理十分不易,缺乏相关经验,编缉和组织工作量太大。

篇二

我从事初中生物教学多年。在生物教学中,我思考着这样的问题:生物学科在教学中课时安排不多,许多学生自然不会重视生物学科的学习。面对现实,老师们应如何进行生物学的教学呢?又如何落实新课改要求,保证教学效果呢?我结合本校的实际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了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和心得。

A、明确初中生物学的教学目的。初中生物的教学内容不多,侧重基础、教学课时安排较少,每周二课时。所以,初中生物的教学目的应是面向所有中学生普及生物学基础知识,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培养环境保护意识,规范生产生活新秩序。

B、提高学生们学习生物科学知识的兴趣。良好的兴趣是一个人不断进步的动力和金钥匙。只有激发起学生们学习生物科学的浓厚兴趣,学生们学习生物的行动才能由被动变为主动,学习效率也会大大提高,老师的教学也会变得更轻松。初中生好奇心强,求知欲高,思维活跃,学习由兴趣导航。我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们的这些特点,大胆实施趣味教学,总能实现这一目的。

C、培养学生们的自主学习能力。生物教学的课堂时间不能由老师一人独演,至少要留三分之一的时间由学生们自主支配。要引导学生们积极消化老师讲授的知识,提出问题,探寻答案;在实验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自己设计实验,积极参加实验活动,观察实验现象;在教学过程中,设计适当的课题,组织学生们以演讲,讨论等方式交流互动,促进生物学知识的学习。在培养学生们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中,老师应多引导,少帮办,多鼓励,少批评。

D、生物教学应理论联系实际。生物学的理论知识与自然、生产、生活都有较密切的关系,在生物学学习中,要注意联系这些实际。联系实际的学习,既有利于扎实掌握生物学知识,也有利于提高自己的解决问题的能力。联系自然实际,当学到生物与环境的知识时,更要想到保护当地的动植物资源和保护周围的生态环境;联系生产实际。生物学中的许多原理都和工农业生产有密切的关系,学习这些原理时,就要考虑它能帮助解决生产上的什么问题。这样做,不仅有利于原理的掌握,而且还能为当地的经济建设服务;联系生活实际。生物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关系更直接、更普遍,生活常识可帮助我们理解生物学知识,生物学知识也可以指导我们的生活行为。如:吃了发霉花生可以致癌,是因为霉花生中含有大量的黄曲霉素;吃了发芽的马铃薯怎么会中毒呢?学生上网查找。

E、培养学生们的探究能力。在生物学课堂教学中,老师应根据课程特点,课件要求,以及教学环境,选择不同的教学方式方法,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在利用生物知识解决现实问题时,老师应引导学生开放思维,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尽量做到一题多解,多题一解。只有这样,才能逐渐拓宽学生们的视野不断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篇6

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和学生的适应性,不仅设置了包括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国家基础教育课程计划的框架,而且强调学校和教师要创造性的实施新课程,形成具有良好适应性的丰富的教学模式。这些课程改革目标的实现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程资源的状况。对于学校教师而言,不仅校本课程的开发需要大量课程资源的支持,而且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也离不开广泛的课程资源的支持。特别是校本课程具体实施的内容和形式则完全由学校来决定,是 在实践过程中动态生成的,这就需要对校本课程资源有充分的认识和便捷的获取途径。一)校本课程的内容

七年级:基础健康知识 地方文化常识 心理教育 综合实践

八年级:面对侵害、伤害 青少年如何“自卫、自护、自救”

地方文化常识

心理教育

综合实践

九年级:人生观 价值观

自我教育 职业技术教育

心理教育

综合实践

二)校本课程开发的目标

人的行为总要受到一定的理念或观念的支配,因此要确保校本课程高效而优质地开发,首先必须树立先进的开发理念,具体目标如下:

学校目标包括两部分,一方面是指学校发展及其特色建构对校本课程开发的特殊需要,另一方面是指满足学生的兴趣、智力、情感等方面的差异对课程开发的特殊要求,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促进学生发展。

校本课程开发的管理应树立权变理念。所谓权变理念,是指在校本课程的开发环境和条件不断发展和变化的情况下,因人因地同时因事权宜应变,采取与之相适应的管理方式和管理方法的观念。三)、校本课程开发原则

1、满足学生实际发展需要的原则。

2、考虑学生实际能力的原则。

3、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原则。

4、形成和体现办学特色的原则。

5、继承、学习和创新的原则。

四)、校本课程开发的方法、途径

校本课程的开发是学校一项具有持续性的专业活动,它需要有一种理性决策的过程、民主决策的过程、科学决策的过程。采用经验性研究优化组合的一系列方法,采用“理论---实践---理论”的定性与定量分析优化组合的系列方法。

五)、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成员名单

组 长:廖增明

副组长:黄良志

吴庆锋

熊旭斌

周延国

组 员:朱志刚 肖志红 周四喜 胡 立 胡勇军唐志刚

黎中生 罗继锋

袁欢欢

李新国

卢彩红

周德君 七)、校本课程的教学管理

1、任课教师认真备好每一节课,按步实施、教导室随机听课,随时测评。

2、教师必须有计划、有进度、有教案,有学生考勤记录。

3、教师应按学校整体教学计划的要求,达到规定的课时与教学目标。

4、教师应保存学生的作品、资料及在活动、竞赛中取得的成绩资料。

5、任课教师要认真写好教学反思,及时总结经验

体育校本课程学习评价方法的研究 篇7

一、研究目的

为充分了解我校体育校本课程学习评价存在的问题, 并通过各实验班的体育校本课程学习评价和教学实践, 收集大量的实验数据和评价案例, 总结我校体育校本课程学习评价改革实施的经验, 并提供现实依据。

二、研究的对象与方法

(一) 研究对象

以我校高二年级三个教学班作为实验班, 共计165人。相同年级同一教师任教的其他教学班为对照班, 以减少其他无关变量 (如教学方法等) 对评价效果的影响 (本课题实验以毽球运动为校本课程。

(二) 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调查访问法、实验法、问卷调查法、数据统计法。

(三) 研究的内容和步骤

1.实验前先对实验班的任课教师进行培训。

2.前测验:运用评价软件中的量表问卷测试学生的体育学习态度、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健康行为, 以及体育学习兴趣水平, 测试学生的体能、运动技能水平;对学生喜欢体育课和体育活动的程度、教师的教学能力和课堂教学效果进行评价, 获得初始数据。

3.在教学过程中, 及时反馈学习信息;运用激励性语言鼓励学生;关注学生的进步;让学生参与到评价中来等。对照班被试不改变评价的形式和方法。

4.后测验:在学期结束时, 测试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的体育学习情况 (内容同实验前测) , 与初测数据进行对照, 获得每一位学生的进步幅度, 并将评价信息反馈给学生。

5.变量控制:本研究选取“班级变量” (分实验班和对照班) , “时间变量” (分实验前和实验后) 作为分类变量, 主要通过实验前后学生的体能、运动技能、学习态度、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健康行为等指标的变化作为效果变量, 比较实验前后学生在各评价指标上是否发生明显变化。

三、结果与分析

(一) 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

在体育校本课程学习评价中, 定量评价适合于评定学生的体能和运动技能, 但是学习态度、意志品质、自尊心和自信心、终身体育意识等无法用量化来认清评价对象的本质特征, 应定量与定性相结合来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全面的评价。对学生体能、技能的评价有统一的要求, 依照国家制定的标准。而开发的体育校本课程, 评价系统会按照内置的制定标准公式把标准制定出来。计算标准的公式是根据统计学的原理, 按正态分布曲线来设计。

1.体育校本课程增强了学生的身体素质

根据西元中学上报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结果、教研室的“学情调查”结果及“潮阳区卫生局2006~2008年度学生体检”结果等, 为实验前、后的数据分析作参考, 见表1。

统计表明:校本课程的开展对我校学生速度、爆发力没有显著影响;对耐久跑、柔韧有显著影响。

2.体育校本课程学习培养了学生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见表2)

由表2可以看出校本课程的实施, 对发展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具有独特的作用。通过课程改革, 学生学会尊重和关心他人, 学生将在和谐、平等、友爱的运动环境中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和情感的愉悦。在学习中更能关心同伴, 帮助同伴, 关心班集体。这些品质的发展, 对于构建和谐校园、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 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有些教师的评价太随意, 诸如“很好”、“不错”、“太棒了”之类的空洞词语充斥整个课堂。学生到底“好”在哪里?“棒”在什么地方?不但学生不知道, 甚至连教师也不清楚。这样空洞的评价无法让学生得到真实的信息反馈。笔者认为, 对学生的评价应该做到宜实不宜虚、宜简不宜繁, 以朴素自然、实事求是为好。在体育校本课程学习评价中, 在课题研究中的评价指标明确具体, 学生知道该怎么做, 不该怎么做, 学生到底做得怎么样, 是可以观察和评价的, 见表3。

(三) 绝对性评价与相对性评价相结合

体育校本课程在评价学生的体育成绩时, 除把学生的运动成绩作为一个绝对性指标外, 还把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学习态度、成绩进步幅度作为一个相对性的指标, 在学期初, 对学生的体能、技能等方面摸底, 作为入学起点成绩, 在学期结束时, 将测试的结果与入学的起点成绩对照, 就可以发现每个学生一学期来学习进步的幅度。教师把毽球技能考核标准发到每一个学生手中, 并让各组长记录每次测试的成绩。使基础较低的同学通过自己的努力和积极练习也得到成功, 从而激发和保持了运动兴趣, 促进了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体育活动当中去, 实现发展学生身体素质和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目的。

根据总课题组反馈的数据分析, 如果学生在体育学习中没有愉快的体验和良好的感受, 上体育课时, 就会“身顺心违”, 就不可能有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更不可能提高学习效果, 见表4。

在不断体验进步的过程中, 增强自尊心和自信心, 92.6%的学生能坚持不懈地努力达到学习目标。只有让学生一次次地去体验成功、体验失败, 才能激发他们奋斗拼搏的精神, 形成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四) 他人评价和自我评价相结合

在体育校本课程学习评价中, 采用让学生通过最佳项目的展示来获得分数, 其目的是培养学生能有自己的特长项目, 它是引导学生树立终身体育最有效的手段, 培养学生认识自己和评价自己的能力。由教师和学生代表共同组成测评小组参与测评, 在考试方面允许学生在成绩不理想的情况下, 予以第二次, 甚至第三次机会, 直到获得满意的成绩为止。最后, 教师和测评小组向学生解释各种评价结果, 并与学生分别制定今后的努力方向及进步计划。体育校本课程的学习评价重视了人的价值, 引导学生把肤浅的、功利主义的学习动机变为内在的、深层次的学习动机, 由追求成绩变为追求个性全面而自由的发展。

但同时要注意, 在学生中最易形成凝聚力极强的非正式群体——友伴群体, 在互相评价的过程中他们时常形成几派, 造成只从感情出发不顾客观事实的结果。学生参与评价后, 在班里有了机会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意见和结论。如果教师仅以自己的标准答案来做最终的评价, 那只会限制学生的思维, 导致学生好奇、探究、创造的内在动力的减退, 最终扼制了学生个性的自由发展。

四、结论与建议

(一) 体育校本课程评价的价值取向

就课程开发本身而言, 无论是教师开发还是学校开发的课程, 不能只满足于校本课程设置或校本教材的编写, 必须进入学生学习层面, 让学生与课程产生互动。笔者认为“评价是评价者搜集与提供有效的评价信息, 促进校本课程方案持续改进的历程”。传统的体育学习评价属于水平性评价, 这样的评价无形之中变为一种甄别过程。要充分考虑被评价者的实际情况, 将着眼点放在被评价者的未来, 包括终生学习和终生锻炼的需要

(二) 体育校本课程学习的评价方法

对体育校本课程的评价应当体现学校在评价“个性化”方面有自己独特的实践与诠释。对体育校本课程的评价不能全部用常规的学校体育教学评价方式来进行诸方面方法的“套用”和“对接”, 尽管这种“套用”和“对接”有时是必要的, 但体育校本课程评价因有其自身评价的“独特性”, 在校本课程的评价实验过程中, 要克服面面俱到, 大而全的方法罗列, 在注重多元评价的同时, 更注重从评价因素中撷取或精选评价因子, 简化环节, 呈现评价的亮点和特色。

(三) 运用元评价检验评价方案合理性

元评价就是对评价本身的评价, 其目的是指出教学评价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偏差。在评价对象上, 教学评价以被评价者的教学活动为对象, 而教学评价的元评价则以教学评价本身作为对象。在评价目的和作用上, 教学评价主要是为了促进教学的改革和发展, 而教学评价的元评价则是为了规范和监控教学评价活动, 减少偏差, 获得良好评价效益。

参考文献

[1]钟启泉.现代课程论 (新版) [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3.

[2]李雁冰.课程评价[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2.

[3]汪晓赞等.多元体育学习评价对中小学生体育学习兴趣的影响[J].体育学刊, 2008, 12.

《论语》校本课程方案及实施 篇8

一、《论语》校本课程方案

(一)、课程信息

开课单位

课程名称课程性质

总学时

开课学期

临川一中

《论语》

文化素质

32

高二上学期

(二)、课程教学目的: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孔子及《论语》的基本情况,了解中国文化的基础;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陶冶学生情操,增强学生的人文素质。

(三)、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第一章 《论语》解题

《论语》的性质;《论语》之书名及其释义;《论语》今古文;《论语》的作者或编者。《论语》篇目;《论语》成书的年代;《论语》的真伪;《论语》的注本。

第二章 孔子及孔门弟子

孔子形象及孔子的为人;孔子一生及其业绩;孔门弟子:颜回、曾参、、子贡、子夏、子游、子有、宰予等。

第三章 《论语》论道德

仁为道德之中心,《论语》论仁;仁之可贵;仁之难能;仁之内容:爱人和忠恕;为仁之法:孝悌为仁之本,克己复礼为仁。仁为理想人格;修身达仁。

第四章 《论语》论修养

人格标准;君子与小人;君子之合德;成人——士;圣人善办有恒;修养的方法:反省、改过、慎言敏行、守礼、好学、择友、立志、躬行;修养的进程;虚世之道:立信、知人、安贫。

第五章 《论语》论礼

关于《周礼》《仪礼》和《礼记》;不学礼无以立;仁礼制约;尊尊亲亲;正名原则,名不正则言不顺。

第六章 《论语》论中庸

过犹不及;和而不同;不可则止。

第七章 《论语》论政治

敬、信、节用、爱人;庄敬孝慈;礼让;尊王忠君;富民节用;重德省刑,贤人政治;民可使由,不可使知;大一统;无为之治;德化,听讼与无讼。

第八章 《论语》论教育

有教无类,诲人不倦;全面教育,德育为先;启发教学,因材施教;师生平等,教学相长;不言之教;学重躬行,学思并重,温故知新。

(四)、教学安排:

《论语》

解题孔子与孔门弟子《论语》

论道德《论语》

论修养《论语》

论礼

《论语》

论中庸《论语》

论政法治《论语》

论教育

2学时

4学时

4学时

4学时

6学时

4学时6学时

2学时

(五)、参考书目

《论语》译注 杨伯峻 中华书局

《十三经注疏》 中华书局

《十三经概论》 蒋伯潜 上海古籍出版社

《十三经讲座》 夏传才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论语——仁者的教诲》 王兴康 上海古籍出版社

(五)、授课教师

(共8人)熊东云、康国强、章永萍、黄 山、刘王志、汤金凤、黎小林、章 蕴

二、如何保证《论语》校本课程的实施

(一)、排好课。

《论语》系先秦时候文字,距离现在时间久远,因而阅读理解难度较大;高二年级学生经过高一一年四个文言文单元的学习,打下一定打得文言文基础:因而《论语》课程安排在高二年级上学期。

《论语》计划32课时完成,一个学期一般4个月(16周),课程安排一个学期完成,所以每周就应该排2节课。

临川一中高二年级共有40个班级,授课教师共8人,每人负责5个班级的教学,每人每周总计10课时。

另外,《论语》是经典古籍,学习不能停留在课堂,必须有课外活动来保证课堂学习成果。因而要开设《论语》早读课。

这一校本课程实施主要是跟教务处沟通好,本课程计划用一个学期完成,每个星期排两课,保证有32个课时。另外联合团委开展“我读《论语》”主题征文活动和《论语》经典朗诵活动。

(二)、备好课。

1、集体备课:担任《论语》课程教学的8位教师形成备课团队,每星期集合1次,时长3小时,一起进行3步备课活动。

第一步,一起对这个星期的2课时内容进行深入解读,并向队员展示自己的阅读成果——自我的理解和生发联想。

第二步,搜集这个星期的2课时内容相关的文献文章,并分任务阅读搜集的文献文章,然后逐个汇报阅读成果——对阅读理解授课内容有帮助的文献文章。

第三步,编写教学方案。

2、同课异构:每个老师根据自己班级学生特点,自己的教学特点,把集体备课形成的教案个性化形成自己的教案。

总之,作为教学具体实施者,老师必须要把每个课时的内容熟悉并设计好教案,认真做好课前准备。

(三上好课。

在课堂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旺盛的求知欲,教师要注意以下细节:

1、教师的表情。

有人说:“教师是演员。”无论你有多少不快乐在心中,一走上讲台,你都要神采奕奕。因为你的一颦一笑,一举手一投足,都可能传递给学生信息。如果你是一副忧心忡忡的样子,言语冷漠,面无表情,再好的教学设计也实施不起来。

2、教师的语言。

美好的语言像春雨,润物细无声;反之,则可能是利剑,杀人见血。

3、学生的参与。

听说课,就是让学生听与说。学生是主体。教师设计活动,让学生參与。

4、时间的分配。

一节课中,教学的各个环节所占用的时间不是平均分配的。

(四)、做好评价。

1、对学生学习《论语》进行跟踪调查,分析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问题。

分为平时测试和期中期末测试。平时测试主要是以翻译和读书报告两种题型来考察。其中以读书报告为主,每次学完一个章节,都要求学生提交章节读书报告,学完整本《论语》,必须提交整本读书报告。期中期末考试集体出题,以考察学生古文字句理解和《论语》思想理解为主要考察内容形式。

2、对教师在《论语》教学实施过程中的反馈进行分析,改进相应的安排。

校本课程规划方案 篇9

一、需要评估校本课程开发到现在已有三年多,三年来我校以尊重学生意愿,发展学生特长,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出发点,逐步形成了学校特色,校本课程规划方案。2004年12月,我校开发了校本课程形体课,05年3月在全校铺开,让学生享受音乐、形体、仪态之美。形体课的开展提高了学生的文化修养和舞蹈艺术的审美能力,塑造了学生优美体态、陶冶了学生情操。2007年3月,我校成功承办了海港区校本课程现场会。现场会上王静老师的形体课让观课者耳目一新。我校合唱团,在海港区教师节大庆、青少年展演活动、艺术节展演中获得优异成绩,赢得观众的赞誉。并代表秦皇岛市中小学生参加“英雄励我快成长”“阳光下成长”歌咏活动,取得河北省二、三等奖的好成绩。合唱活动成为我校一大品牌,在大家眼前闪亮。我校在参加省艺术展演活动获奖的基础上精益求精,为庆祝海港区教师节精心准备了精品舞蹈--“老师,你好”,舞蹈创意新颖,视角独特,孩子们精彩的表演获得了在座领导及与会教师的热烈掌声。2008年5月,我校又承担了海港区体育节开幕式首场--腰鼓的表演。腰鼓队以饱满的热情为体育节开幕式进行了精彩表演。我校的艺术教育亮点继合唱后再次闪“亮”!06我校获海港区校本课程开发先进单位。在此过程中我们更深刻感受到了课程开发的意义,但与此同时也发现了存在的一些问题,比如高年级男生对形体课有抵触情绪、形体教室有些狭小、长时间上一门课程孩子兴趣大减等等。为此我们觉得有必要丰富我们的校本课程。

1、学校培养目标遵循“德育为首、教学为主、素质为重、育人为本”的办学宗旨,坚持全面育人,张扬个性。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前提下,学校不仅在教学中注重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引导学生全面发展,还要注重对学生进行特长培养:校园篮球队、乒乓球、田径队、舞蹈队、合唱队训练有序;电脑设计、手工制作、手抄报、有声有色;各种棋类开发智力;让每一个孩子全面发展,让每一个孩子个性张扬,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合格+特长”已成为学校明确的培养目标。

2、学生的发展需要“我羡慕姚明,多么希望能象他一样在赛场上大展国人风采。”“我特别喜欢漂亮适用的小手袋、小荷包、中国结、要是我也会编该多好呀!”“我喜爱音乐,总是让自由的思绪和音乐一起放飞,什么时候我能自己作词作曲,写出心中的话,唱出心中的歌?”“我喜欢坐在电脑前敲击键盘,点击鼠标,神游信息世界。”“我喜欢英语”“我想有一手漂亮的字!”“我希望自己能说会道。”“我想成为下棋高手”,翻开学生的民意调查,走进孩子的世界,倾听孩子的心灵呼唤,诠释孩子的兴趣需求,关注孩子的个性发展,学校将尽量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要,设置可供学生选择的校本课程。

3、学校及社区发展的需要以人为本,强调课程的人文化、生活化,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以校为本,注重课程的统整化、弹性化,形成学校特色,是学校发展的需要。让学生学会生活,做生活的小主人,让学生学会交往,做社会活动的小主人,与家庭,社区积极配合,开设“玩中乐、乐中学、学中乐”系列课程,为学生提供主动发展的机会,让学生在生活、交往方面成为具有时代特点的小学生是社区与学校的共同期望。

4、学校的课程资源学校教学设施齐全,有实验室、舞蹈室、音乐室、图书室、阅览室、少先队活动室、科技室、美术室、语音室、劳动室等,学校活动场地虽然不大,但乒乓球、篮球、都有专门的训练场地,有专职的教师,较齐全的硬件建设为学生多样化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学校拥有一支敬业爱生、业务精良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有大批的骨干教师。有的能歌善舞;有的能画会描;有的能说会道;有的思维敏捷;有的能挥毫泼墨;有的英语字正腔圆;有的是标本制作能手,一只蝴蝶,几片树叶,便能展现大自然的奥秘;有的是电脑行家,网页制作,动画三维,无所不精;有的心灵手巧,寥寥数剪,轻轻几织,精致的图案,漂亮的小饰品便跃然眼前;有的偏爱线饰工艺,线条在他手里可以散发无穷魅力…学校丰厚的人力资源为选修课程的开发提供了夯实的基础,规划方案《校本课程规划方案》。

二、总体目标:依据国家、区教育局指导性文件和学校的育人目标,考虑到学生的兴趣发展需要和学校的课程资源,突出本校课程特色,经学校校本课程组织机构集体审议,初步确定我校校本课程的总体目标是:

1、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改变传统的课程观,设置可供学生选择的、灵活安排的课程,构建学校新文化。

2、通过校本课程内容的实施,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要,强化学生对学习内容的自主选择意识。

3、面向每一个学生,坚持全员参与,拓宽视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4、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交往、动手、创新、探究等多方面的能力,加大学生对知识综合运用的力度。

5、提高学校教师的课程开发意识和课程开发能力,促进教师专业的发展。

6、通过学校、家长、社区民主参与开发,丰富具有学校特色课程资源,形成学校特色。

三、校本课程计划校本课程结构与课程门类课程类型课程名称科学素养类电脑、奥数、数学启智园、围棋少年、趣味实验人文素养类儿歌天地、名著欣赏、走进唐诗、演讲与口才、快乐ABC、读书读报艺术类工艺美术、手工制作、合唱、形体、硬笔书法身体健康类乒乓小将、校园NBA、心理健康、劳动最快乐

四、实施步骤(一)课程开设

1、课程委员会制定调查表,评估学生兴趣发展需要,研究学校课程资源。

2、根据学校教育哲学,讨论制定校本课程的总体目标,确定校本课程的大致结构。

3、制定《校本课程开发指南》,对教师进行培训。

4、教师根据自身专业、能力和《课程开发指南》自主申报课程,写出课程简介。

5、委员会对教师申报的课程进行审议,编写《海阳路小学选修课程目录和课程简介》,向全校学生宣传、介绍。

6、学生分年级根据自己意愿选择课程,统计人数,填写《海阳路小学校本课程(选修)名单》,有20人以上的学生选择的课程就允许开设。人数偏多的课程,委员会根据情况适当调整。

7、开课老师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撰写《课程纲要》。经过以上一系列程序,最后我校本课程定为:★选修课程(每周一节)课程名称选修年级上课地点任课老师手工制作4-66.2王慧敏儿歌天地1、22.1于明慧形体1-4舞蹈室赵春玉合唱2-6音乐教室张文慧、彭红蕊乒乓小将2-6乒乓球场高春良硬笔书法4-63.3郝慧敏快乐ABC1-3语音室张静校园NBA4-6篮球场卜成军数学启智园1-31.2温继慧电脑4-6电脑室袁秀云演讲与口才5、66.1刘冬梅工艺美术3-5美术室李志芳读书读报3-6阅览室裴敏奥数5-65.1王艳趣味实验4-6实验室冯艳环围棋小子1-33.1杜春丽名著欣赏5-65.2韩月春走进唐诗1-31.1丁亚楠劳动最快乐3-6劳动教室郭万伦1--6年级心理健康教育班主任(二)组织实施

1、课程老师分析学情,确定目标,选择内容,撰写《课程纲要》,交课程委员会审议。

2、每次课前备出简案,委员会定期检查、督促。

3、每次上课时间,委员会进行检查,登记上课人数,检查课堂纪律,了解教学内容,切实保证校本课程质量。

4、针对课程实施中的具体问题,定期召开校本课程教师的研讨会,进行总结、交流、探讨,确保课程内容顺利实施。

5、每期召开一次学生、家长代表会议,倾听他们对课程内容及实施的意见,并反馈给上课老师。修订、完善课程内容,调整实施方法。

6、对个别教师在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具体困难,委员会及时给予引导、帮助,共同商量解决办法。

7、每期末教师对自己执教的课程进行自我评价、总结经验、撰写论文。

五、评价设想

1、对学生的评价①制定《校本课程学分制评价方案》,从“课前准备、参与态度、知识技能掌握、阶段成果展示”四方面进行综合测评。②学年修满6分的学生顺利毕业,可申报另一门课程。

2、对教师的评价①每一堂课都有简案,内容和形式受学生喜欢。②认真登记学生出缺勤,课堂组织纪律较好,不让一个学生流失在课堂外。③课堂实施中随时关注学生学习兴趣及效果,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及方法。④期末按学分制评价标准,对每个学生学习情况作出实事求是的评价。⑤制定校本课程奖励制度,对参与积极,成绩显著的老师给予适当奖励。

3、评价结果向社会、家长公布。

六、保障措施

1、学校要有坚定明确的办学理念和学校独特的发展方向。

2、学校要组成以校长为核心的校本课程规划组织机构,群策群力,民主开放。

3、经常组织学习和培训,促进教师课程知识和技能的不断提高。

4、学校制度一系列校本课程管理制度和改进制度,建立校本课程内部监督机制。

5、定期进行课程的教和学的评价,推进其深入持久进行。

6、教导处、教研组要积极帮助教师制订好教学计划,负责协调安排和组织指导教学计划的执行;

7、学校将邀请区教育局、区教研中心领导到校指导工作。

8、争取社会各界、社区和家长的积极配合,探索建立学校、家庭、社区有效参考的新机制;

上一篇:最深的祝福作文700字下一篇:小波变换在二维瞬时参数分析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