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发校本课程(精选8篇)
研发校本课程 篇1
思想品德教师与其他学科教师相比, 具有政策敏锐度高、时代把握性好、社会实践性强、思维品质全面等优势, 理应同其他学科的教师一起肩负起校本课程研发的重任, 为学校的校本课程研发与实施, 为提高学生适应未来社会所需的“核心素养”尽一份自己的力。
1. 结合时事进行研发
在现实教学中, 思想品德教师往往将国际国内发生的时事内容渗透到课堂, 让学生运用教材的观点去分析这些社会现象。但仅仅依靠课堂上“蜻蜓点水”般的渗透是不能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的, 也不能深入揭示社会现象的本质。鉴于此, 思想品德教师可以研发与时事相关的具有时代气息的校本课程, 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相关社会现象的认识, 让学生了解、分析社会现象的方法、过程, 从而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事物本质的敏锐性。
一是研发综合性校本课程, 如《世界风云》《“裸眼”看世界》《梦“靓”中国》等, 内容包括国际、国内发生的一些重大时事, 让学生把握时代脉搏, 与祖国发展同频共振, 增强学生对世界的深度认识与对祖国的自豪感、荣誉感。二是研发专题性校本课程, 如《APEC与中国》《“钓鱼岛”真相》《反“腐”风云》等, 教师可以通过查阅相关文献、时事资料、新闻解读等内容, 就某专题进行深入的解读与分析, 让学生在校本课程的选修中了解某专题事实真相, 学会辩证思考。
2. 结合社会实践进行研发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指出:“注重课内课外相结合, 鼓励学生在实践中进行积极探究和体验, 通过道德践行促进思想品德的健康发展。”思想品德教材中在单元后设计有活动内容, 这些活动内容既是本单元教学内容的延伸, 又与学生的实际学习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但在现实的课堂教学中, 囿于班级授课制与出于对学生安全的考虑, 许多教师根本都不组织学生开展任何实践活动。其实, 思想品德教师可以根据思想品德教材的活动内容, 研发一些校本课程作为课堂教学内容的有益补充。
如苏人版九年级 (全一册) 第一单元, 教师可以研发《南通传统文化资源调查》《红红的中国结》《中华传统节日文化》等校本课程, 课内课外相结合, 充分利用双休日时间让学生通过走访民间艺人、调查民俗文化、查阅图书馆资料、拜师学艺等形式, 突破传统授课制的束缚, 突破学生学习的时空限制, 拓展文化视野, 增强学生学习实践能力与民族文化的认同感。
3. 结合自己的爱好进行研发
教师群体知识水平较高, 大多数教师有着自己的爱好并有着较高的技艺水平, 如围棋、书法、摄影、舞蹈……这些教师可以研发如《篆刻》《舞蹈》《形体训练》《礼仪实训》《光与影》《“书”之魅》《休闲时光》《“黑与白”的较量》等丰富多彩的校本课程, 在这些课程渗透思想品德教育用自己的一技之长承担实施校本课程的任务, 为健全完善学校校本课程结构、弥补学校校本课程师资不足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当下, 学校还处于校本课程摸索阶段, 师资与校本课程的研发是提高学校校本课程实施水平的“瓶颈”。作为思想品德教师要勇于担当, 敢于争先, 主动肩负起校本课程研发与实施的重任, 努力使自己向“一专多能”发展, 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符合当下与未来教育发展的“双师型”“复合型”的学生喜爱的教师。
研发校本课程 篇2
一、活动背景
京剧是我们国家的国粹,是积淀了民族审美习惯和文化传统的艺术瑰宝,中国人含蓄、稳健、精致、典雅的精神品格在京剧艺术里有着最丰富、最集中、最生动的体现。为了弘扬民族文化,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的情感。我从孩子的兴趣点入手,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和学生绘画操作能力,设计并研发校本课程活动:面具制作--京剧脸谱。
二、指导思想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同时也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充分展示学生的想象。开拓创新,积极思考的能力。希望通过这项活动孩子们的动手能力会有很大的提高。
三、活动目的
为了丰富学生课余生活,培养小学生动手、动脑及创新能力,我利用每周五下午的两课时以美术社团的形式开展活动。希望通过活动使学生的创新能力、思维能力、动手能力等得到有机的结合,有效的发展,培养了学生心灵手巧,善于发现,勇于创新的意识观念。具体目标如下:
1、了解什么是脸谱,以及脸谱的一些知识。
2、学会怎样画脸谱。
3、教育学生热爱祖国的民族文化,激起学生们的爱国主义情怀。
四、活动计划
1、确定活动主题,设计活动方案,做好活动方案,做好活动前的准备工作。
2.成立社团活动小组,制定小组活动计划。
3、了解脸谱的来历及其相关资料。
4、制作脸谱,并把活动拍照留念。
五、活动时间:
8周。总课时数:16课时
六、负责人:张萍
七、活动地点:2号楼二楼美术教室
八、活动时间:每周五下午第一、二节课
九、活动准备:学生自己准备所需材料
十、活动过程:
第一阶段 活动的准备,面具雏形制作(4课时)第二阶段 活动的实施,京剧脸谱绘制(4课时)第三阶段 活动的展示,教师对学生作品进行布展
十一、教学方法:
1、鼓励式教学
学生在制作过程中(包括在平时生活中),遇到问题后第一反应即“我不会”,针对学生的胆怯心理,我们要求学生在课堂上把这句话改为“我能行”。并通过动手实践操作,使学生深刻意识到“我真棒”!在实践的过程中,针对学生的进步不断鼓励:你真棒!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信心。2.启发式教学
我们手工制作的教学可采用,“看一看”首先让学生看到我们的实物。“想一想”通过实物,引导学生观察,启发学生思考制作过程以及相关方面的思维扩散。“说一说”让学生说出自己制作的想法,并做到条理。“做一做”通过动手实践,做出自己的作品。“乐一乐”学生在制作的整个过程中都怀有快乐的心情。
十二、教学特点:
1、学习及生活习惯的培养。
2、动手能力,手眼脑的协调能力的培养。
3、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未来社会更需要的是创新人才,因此,挖掘学生的创造性让学生受益终生。
4、主动思考能力的培养。我们教学中主张给孩子留下的永远是问号,而不是句号。让学生在不断探索中学会主动学习。
第一阶段 活动的准备 面具雏形制作:
1、学生准备材料:
气球 线绳 剪刀 报纸 卫生纸 乳胶 毛笔或小排刷小盆
2、老师准备材料:
同上 另制作好的面具雏形 和画好的京剧脸谱面具
3、活动内容:
教师检查学生用具准备情况。
教师将面具制作过程拍成照片,制作成PPT活动前展示给学生,在配以文字讲解注意事项。
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动手开始制作,巡视知道讲解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4、活动安排:
雏形制作分两阶段:需要4个课时完成
气球成形用乳胶粘贴报纸后晾干(2课时完成)待干后继续乳胶粘贴卫生纸再晾干(2课时完成)
第二阶段 活动的实施,京剧脸谱绘制(4课时)
(一)、学生准备材料: 自制面具模型 美工刀 铅笔 直尺 橡皮 上色工具
(二)、教师准备材料: 同上 及 PPT课件
(三)、活动过程:
一、教师检查学生材料准备情况
二、授课:讲授京剧脸谱知识,学生绘制面具手稿(2课时完成)
三、带领将自制面具雏形切割开备用
四、学生绘制京剧脸谱面具(2课时完成)
校本课程—京剧脸谱教案
教学目的:
1、通过对脸谱一课的学习,激发学生关心热爱中国脸谱艺术的情感,了解中国脸谱艺术富有的图案美及其具有的鲜明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2、使学生初步了解中国京剧脸谱艺术的特点、谱式、色彩等方
面的基础知识,并学习按步骤进行创作或临摹。
3、培养学生对京剧脸谱的欣赏能力。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对祖国传统艺术的认识和热爱的情感。
教学难点:画对称或不对称式的脸谱图案,线条和谐流畅。
教具准备:电脑课件、脸谱
教学课时:讲授1课时 绘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组织教学:
精神集中,检查学生课前资料的收集和查阅情况,开始上课。
二 导入新课:
同学们对现在的流行歌曲一点也不陌生,随便一首歌曲每个同学都能哼唱几句,但是要同学们唱上几句京剧那可就没那么容易了,那么谈到京剧,同学们都知道它是三大国粹之一。是我国民艺术的一只奇葩。它曲调优美、唱腔迷人,不但中国人喜欢,连许多外国人都远道而来学习京剧。今天的这节课我们就共同来学习京剧的一些知识~~~~京剧脸谱。
1、什么是脸谱:(生答)
脸谱使我国戏曲中特有的化妆艺术。它要把五色的油彩往脸上擦,所以叫脸谱。怎么擦呢?脸谱勾成就形成了装饰性很强的图案,所以我们在美术课上学习它。
2、脸谱的历史和由来:(课件)
我国的戏曲脸谱艺术,历史悠久,它的起源与民间风俗活动中的面具有着密切的关系.后逐渐进入舞台,尤其京剧兴起后,脸谱造型日趋完善.3、行当和意义:(课件)
生、旦、净、末、丑是京剧的基本行当。
丑:喜剧角色,在鼻梁、眼窝间勾白。
净:花脸,表现气质豪迈粗犷的形象。
旦:女角色的统称,分为花旦、老旦、武旦等。
声:丑、净以外的男角色,分小生、老生、武生等。
末:并入老生。
意义:
画脸谱很有意义,可以使观众目视外表,窥其心胸,看到脸谱就知道人物的内心世界。
4、谱式和色彩:(课件)
下面我们就来欣赏一些脸谱。
什么颜色的脸?是否对称?
那儿的纹理最漂亮?怎么画的?
(1)谱式:(课件)大家看到,一张张脸谱各具特色,绝不雷同。那它的勾画是不是想怎么画就怎么画呢?勾画脸谱要有一定的格式和画法,我们称之为谱式。,京剧脸谱通常分净角与丑角脸谱两大类。约有十余种谱式,我们了解其中的几种:
(1)整脸:是一种常见的谱式。是在整个面部先涂上一种颜色作为主色,再勾画出眉、眼、鼻、口的部位和细致的面部肌肉纹理,表现出人物的神态。
(2)三块瓦脸:又称“三块窝脸”,是在“整脸”的基础上,进一步夸张眉、眼、鼻的画法,用线条勾出两块眉、眼窝,一块鼻窝,所以称“三块瓦脸”。
(3)碎花脸:由“花三块瓦”演变而来,保留正额主色,而在其他部位用辅色添勾花纹,色彩种类丰富,构图形式多样,线条复杂而细碎,故称“碎花脸”。
(4)歪脸:顾名思义可知是一些五官不正,相貌丑陋的人物。特点是勾法不对称,给人以歪斜之感。如:《三打祝家庄》中的祝彪。
(5)象形脸,一般应用于神话戏。构图和色彩均从每个精灵神怪的形象特征出发,无固定谱式。如:《闹天宫》中的孙悟空和青龙。
(6)丑角脸:又名“三花脸”或“小花脸”,特点是在鼻梁中心抹一个白色“豆腐块”,用漫画的手法表现人物的喜剧特征。(2)色彩:(课件)
京剧脸谱中色彩也很有讲究,红、紫、白、黑、蓝、金、银等色,能寓意人物的性格品质。使观众对戏中人物的忠、奸、善、恶,一目了然。
红脸:表现忠贞、英勇的人物和性格。
黑脸:代表忠诚、耿直
蓝脸:代表刚强、勇猛
紫脸:代表智勇、刚强
金银脸:代表神、佛、鬼、怪
白(水白):代表奸诈、狠毒、阴险
黄脸:代表残暴,枭勇的作物及性格.(三)设计绘制脸谱:
如何设计绘制脸谱呢?通过以上的学习同学们绘制脸谱就会很容易:
第一、画圆或椭圆,确定脸谱的谱式和主色彩;
第二、画五官:注意位置、比例。(教师黑板演示)
第三、装饰:在那儿装饰?怎样装饰?
第四、上色:对称(歪脸除外)
四 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1作业要求:
气球面具制作好切开后每人都有两个面具模型,一个我们今天用来绘制京剧脸谱,本周绘制完成,另一个面具图案色彩自由发挥想象,下周五来完成。(1)每人设计或临摹一个脸模;(2)然后在这个“脸”形里勾出对称的双眼、双耳、鼻、嘴,造型要有夸张、变形。
(3)根据自己所要表达的人物性格涂上颜色,要敢想、敢画,大胆创新。
(4)要敢想、敢画,大胆创新;
(5)整体调整一下颜色的均衡度左右要对称
3、教师辅导:
设计思路要打开。
五 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京剧脸谱的特点、谱式和色彩,并进行了大 胆而又很有创新的脸谱设计、绘制。老师相信大家都会有不同的收 获和感想,谁能用一两句话谈一谈。
七 结束
收拾整理美术室。通知下周准备用具。
第三阶段 活动的展示,教师对学生作品进行布展
1、活动中用相机记录多彩的瞬间,活动结束后冲洗照片制作一本精致的小册子作为资料保存。
2、写活动感受:一篇篇实践活动的感受,会给同学们以启迪;
研发校本课程 篇3
【中图分类号】G7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22-0256-01
《聋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中提出了《沟通与交往》课程是国家规定的必修课,主要内容包括:感觉训练、口语训练、手语训练、书面语训练及其他沟通方式和沟通技巧的学习与训练,其主要目的在帮助聋生掌握多元的沟通交往技能与方式,促进聋生语言和交往能力的发展。要求各校可根据聋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发展阶段,选择适合的教学内容和训练方式。[1]但《沟通与交往》作为一门新课程,由于缺乏统一的课程标准,没有现成的教材和可供借鉴的教学实践经验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给课程有效实施带来了较大的困难。为保证课程的有效实施,我们从《沟通与交往》课程资源的开发着手,研发出具有河西本地特色,符合我校学生生活实际的校本教材和课程教学案例。
一、构建《沟通与交往》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是课程的精华所在。课程实施中我们充分关注课程内容对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培养的特殊作用,准确定位课程在学生回归主流过程中的作用与地位。通过不断地收集有关《沟通与交往》课程资源和培养聋生交往能力的资料,以能力发展理论为基础,以问题解决为突破,以主题教育活动为主线,以学生的沟通交往素质和能力发展为目标,构建了全新的课程体系,并在此基础上编写了《沟通与交往》校本教材。
该体系根据各年龄段学生交往沟通能力发展水平及交往对象、范围的差异,教学内容也分为三个阶段编排。
低段:交往对象是家长、老师、同学,听力较好的聋生与其他听人的交往机会相对较多。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上,根据聋生言语发展特点,结合生活设计主题,每个主题都有相应的词语、句子、句式、文段组成。集中了聋生在构建沟通与交往基本技能框架时最常用的词语、句式、场景,帮学生进行沟通与交往的硬件储备;同时还通过有选择的自然场景以及对话,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掌握沟通与交往基本礼仪,帮学生进行沟通与交往软件水平的提升。比如一年级设置的“学校生活”主题,既设计了认识学校场所的名词,还设计了学校生活的常用动词,更是要求教师在上课时结合学校生活场景,进行情景对话训练,以便学生能很快掌握学校生活常用的沟通交往技能。
中段:交往对象是同学、老师、家长、亲人、邻居等与自己学习生活有密切关系的人,他们的沟通交往能力在生活实践中得以发展和提高。继续结合生活设计主题,在关注自己生活的同时,以点带面,扩大范围,开始关注自己的家乡。由于交流范围扩大,在教学内容上设计了短信、网上交流、文字交流等形式,使用书面语交流成为重要的方式。比如在五年级设置的“欢迎你到我家来做客”主题,第一部分由一个常见场景导入“小红要过生日,她想邀请几个好朋友来家里庆祝生日,但她不知道怎样邀请,请你们帮她想想办法吧!”学生利用已有的沟通方式提出建议:当面邀请、打电话邀请、寄一封信邀请、发手机短信和e-mail……,然后设计出各种沟通方式的邀请训练;第二部分则是客人来了的场景训练;第三部分为有关邀请和招待客人的词语积累;最后为家庭实践作业。
高段:聋生的生活圈子进一步扩大。这一阶段介绍社会交往知识及礼仪、与人相处的艺术等等,重新认识自己和周围的世界,形成健康的交往心理。采用知识传授与沟通交往技能训练相结合的模式。在介绍交往知识的同时,有讨论、情景表演等环节,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沟通交往知识,掌握多元沟通方式与技能。比如八年级“用餐礼仪”主题,第一部分图文并茂地介绍了用餐礼仪和用餐时的一些禁忌;第二部分设计了一个用餐的案例,通过案例分析,进一步明确用餐礼仪;第三部分则是各类行为的判断与评价。
二、针对差异,活用校本
《沟通与交往》课程是为了解决聋人在社会生活中遇到的沟通障碍问题,为了聋生适应未来的社会而开展的。在实施中应当尊重学生的差异,注重个性发展。因此,我们要求教师在采用校本教材实施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根据主题训练目标要求及学生实际情况选取合适的内容和资源进行教学,可以有所取舍和补充。针对学生的发展水平和个性特点制定相应的教育和训练目标,并采用相应的教育训练方法和评价方式。在校本教材中我们充分考虑到了师生、生生之间交互性的需求,尽量减少刚性的要求,采用弹性较强的表达方法。并在每一个学段都安排有情景模拟与社会实践活动。社会实践是聋人社会与听人社会的初步融合。将在课堂中逐渐培养的沟通交往能力应用在实际生活中,在“需要”的推动下促进学生沟通交往能力的发展。情景模拟和社会实践是真正体现了“在玩中学习”的理念。[2]
通过教学实践,任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总结出“问题为核心,活动为主线”的《沟通与交往》校本课程的教学模式。“问题”是聋生在生活中碰到的沟通问题,也可以是对社会交往知识的探究,还可以是学生在真实世界中产生的沟通交往心理问题为探究对象,利用“活动”将所学到的交往知识、多元沟通技能、礼仪规范等综合运用于问题的解决。其综合性、丰富性有效地突破了学科课程的局限性。以沟通交往教育活动为空间的学习活动不再受到授课时空的限制,突破了学科课程的封闭性、专制性,让课程走向民主,走向开放,让师生成为课程的创造者。形成了学习过程生活化、实践化、多元化的课堂教学模式。
新课程要求,教学要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密切联系,培养聋生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3]沟通交往课必须坚持生活化、实践性的原则。[4]为便于学生集中训练,我们在校园内设置生活场景,在生活情境中进行模拟训练。当学生掌握了必要的沟通交往技巧后,再组织引导聋生到社会生活的现实场景中实践,运用课堂学习的交往方法与技能,促进沟通与交往能力的提升。我们坚持每月一次交往社会实践活动,在教师带领下,进入社区、街道、商店、医院等社会生活场所,在教师帮助指导下进行交往沟通,给每一位聋生创造沟通与交往的实践机会,帮助他们提高沟通与交往能力。在实践中及时发现聋生在沟通交往方面存在的问题,适时调整,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强化训练。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文件.聋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J〕.2007,(2):2
[2]李祥蓉.关于聋校沟通与交往课的几点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11,(1)
[3]张旭远.新课程理念〔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2
研发校本课程 篇4
关键词:美术新课程的研发,美术资源开发,教学反思
一、校本课程的涵义和特点
校本课程源于西方20世纪80年代, 最早出现在英美等国家。其概念可以基本界定为:在学校现场发生并展开的, 以国家及地方制定的课程纲要的基本精神为指导, 依据学校自身的性质、特点、条件以及可以利用和研发的资源, 由学校成员自愿、自主、独立或与学校外团体或个人合作开展的旨在满足本校的所以学生学习需求的一切形式的课程研发活动, 是一个持续和动态的课程改进的过程。不以系统知识为基本内容, 也不以读书、听讲为只要学习方式, 而是围绕学生需要研讨和解决的问题来组织具有多样性、动态性的课程资源。其研发的主体是教师而不是专家, 而是由实施课程的主体——教师和学生——共同建够、共同参与的活动, 这样的课程模式是开放式的, 随着教育活动双主体的互动交往过程而不断展开调整, 不断发现探索新的活动内容和形式的课程, 这样课程是不断“生成”的, 而不是固定不变的。课程目标是师生一起建立的, 课程目标应该随着教育活动的具体情况而改变, 因而课程目标具有动态特征。
二、校本美术新课程的研发的前提条件
随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政策的贯彻, 我国校本新课程研发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时机, 美术学科一方面是学生喜爱的学科, 另一方面又因为不属于考试科目, 受学校、学生的重视的程度又不高, 美术教师的地位很低, 处境十分尴尬。但这同时也为我们的主动发展提供了时机, 因为不是考试科目, 所以手考试制度的影响最小, 老师在教学上具有比其它学科更大的灵活性和自主性。因为我们所面临的尴尬困境, 所以我们更要抓住时机、主动发展, 不断提升自己的自我更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拓展我们的生存空间。
三、以反思教学为抓手, 改进教师教学行为,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1. 运用学生的“学后记”反思美术教学。
在美术课堂教学中, 如何激发学生兴趣, 激活学生求知欲望, 改变学生学习方式, 促进学生自主性学习, 教师除了吃透教材, 更重要的一点是要吃透学生, 了解学生们头脑中的想法, 了解学生的实际需要, 对学生的学习信息进行总结反思;而学生的“学后记”是教师真正了解学生学习体验和学生内在需要的有效载体。所谓“学后记”, 是指学生对课堂内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内容的个性化记录。在课堂教学中, 学生们的一双双眼睛, 一只只耳朵, 一个个脑袋就像设置在课堂内的“活探头”“活的黑匣子”, 以理性和非理性的方式记录着教学过程中师生的许多秘密, 注视着教师的每一个动作、每一句话, 每一个表情、每一个声调;同时又揭示了学生的学习心理活动过程, 学习的动机、情感、态度, 反映的是教师和学生动态的教与学的双重过程。因此, “学后记”这一活的“黑匣子”是教师进行反思教学, 调整教学策略, 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重要依据。
2.“学后记”是一种新型的教与学的双向评价方式。
学生是课堂教学活动最直接的参与者、合作者、探究者、实录者和评价者。学生的“学后记”是以理性和非理性的方式记录着教师课堂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 同时, 又袒露了学生自己的学习心理活动过程, 学习的动机、情感、态度、价值观, 因此, “学后记”是一种新型的教与学的双向评价方式。作为一位美术教师要有敏锐的观察能力, 善于捕捉分析学生的动态过程, 体察学生的课内外的表情、行为举止。譬如学生课后的几句不经意的悄悄话, 善于聆听, 做学生的忠实听众。因为, 课后学生们的谈论是自由宽松的, 情感是真挚的, 意见是中肯的, 想象是丰富的, 因此, 他们谈论的话语有时会激发教师的创造灵感, 成为教师调整教学策略, 改进教学方法, 提高教学质量的有力依据。所以, 教师只有充分信任学生, 亲密接触学生, 敞开学生的心房, 拓宽获得学生学习体验的信息渠道, 立体的、多维度的了解学生, 才能使我们教师从学生眼睛中进一步认识自己和了解学生。
3. 举办反思性美术教学评比, 提高教师反思能力, 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美术教学评比旨在“以评促思, 以评促教”, 以评比为抓手, 引领课改新理念, 促进美术教师教学行为的改变, 为了更好地培养每位参赛教师对课堂教学行为的自我诊断能力, 在每次评选之前, 笔者与评委认真设计不同的反思性答辩问题。反思性美术教学评比注重教师“自我诊断——剖析病源——提出对策——再次实践——再次反思”的反思教学流程, 以培养教师反思力为切入口, 落实“以评促思, 以评促教”的美术课堂教学评比目标任务, 从而有效促进教师的自主发展。
研发校本课程 篇5
关键词:翻转课堂;项目化教学;校园文化建设
一、项目化校本教材研发的背景
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的职业教育模式、落后的教育观念以及实训投入的不足等给中职教育的教学质量的提高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培养的学生已难以满足就业的需要。因此,积极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教学形式和内容的改革,从传统的偏重知识的传授向注重就业能力的培养,让学生有兴趣学习,轻松学习,已成为多数学校的共识。
我校在教育改革中吸取德国双元制教学模式,翻转课堂这一先进的教学方式,利用信息化手段积极推进项目化教学改革,将生产实际中项目分解为若干个子任务作为教学案例,注重教育与生产的紧密结合。职业教育改革首先是教材的改革,校本教材研发以学校的文化建设为主线设计项目,包括了平面设计专业工作实际中遇到的标志设计、书籍封面设计、数码图像处理、海报设计、产品宣传页设计等领域的内容,达到了课程内容与职业需要的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对接。
二、校本教材研发意义
(一)传统的教材存在着以下的几个弊端
1.不能有效地体现新的教学理念
新一轮教学改革实施前,教师主要参照教学大纲展开教学活动并占据着绝对重要的地位。而在教学大纲的框架下,教材又占据着绝对“统治”的地位,传统的平面设计教材不敢对课程内容的编排顺序做大胆的变更,以工具的使用和功能划分章节,摆脱不了灌“书”式的老路,不能有效地体现新课标推崇的教学理念。
2.不利于教师引导学生开展自主探究性学习
探究式学习是新课标理念所推崇的一种学习模式,核心在于让学生通过自主的科学探究来获得相关的知识。探究活动要求学生能对所要探究的问题自主地设计探究方案实践操作练习最后得出关于探究问题的结论。而传统教材只是机械性的讲解各项菜单与工具的使用方法,让学生按照写好的步骤操作练习,每个学生都是练习同样的操作,他们的实际不是多元的。将知识点应用到实际的工作项目任务中去,引导学生自主地进行探究,这无疑对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将大有益处,学生所学的知识也是鲜活而灵动的。
3.不利于学生知识的构建
传统的教材只是把知识点单纯的罗列出来通过老师的讲解让学生理解各个菜单的功能,但对于大部分学生而言,这些知识很难内化为学生自己的知识,学生对学习过程也会感到索然无味。只能对把大量经过加工和处理过的教材使用到课堂上,让学生对重点知识加以探索和学习,这种开放性的学习方式深受学生的喜爱,让学生的学习效果更好。
(二)针对传统教材的这些弊端制定教材开发方案
针对传统教材的这些弊端成立教材开发小组,编写项目化教材来适应当前的职业教育的要求制定教材开发方案。
1.购置Photoshop平面设计相关参考书籍
2.与企业合作方加强联系,利用其教学资源和教学团队优势,开发具有真实性的典型教材案例。
3.派送相关专业教师参加企业实践活动,通过工作实践确保教材研发案例的实用性与专业性。
三、校本教材研发内容设计
针对企业提供的客户典型案例以及Photoshop参考资料从中筛选的优秀案例进行整理,结合校园文化建设将知识点融入到设计项目和子任务中。
项目一:打造美丽校园。介绍创建、编辑和调整选区,以及描边和填充选区的方法,蒙版的使用,使用辅助工具,以及设置前景色和背景色的方法。
项目二:打造书香校园。介绍调整图像大小与分辨率,以及移动、复制、删除、变换图像的方法,图层的类型与基本操作,图层样式的设置与编辑方法。
项目三:打造数字化校园。介绍总结利用前两个项目的photoshop软件功能进行IC卡、灯箱广告、宣传画册、杂志广告的设计制作,并详细介绍该领域的相关知识。
项目四:打造多彩校园。介绍利用“色阶”、“曲线”、“色相/饱和度”、“色彩平衡”、“替换颜色”,以及“去色”、“反相”等命令调整图像色彩与色调的方法。并介绍了绘制、修饰和修复图像的方法,包括使用画笔工具组、仿制图章工具组、修复工具组等。
项目五:打造通讯校园。综合使用photoshop软件功能进行电子产品宣传设计,包含了户外广告、宣传海报等,并对版式设计的要求进行了详细介绍。
项目六:打造动感校园。介绍了色彩模式的相关知识,以及滤镜的使用规则与技巧,常用滤镜的作用与使用,并结合利用photoshop动画面板来制作校园动态网站banner的方法。
根据项目化教学模式要求,以及翻转课堂分组探究式学习需要,在编写教材过程中制作了配套的教学电子课件以及微课授课录像,通过校园精品课程网站上传到网络中,构建了一个供学生和老师共同学习的资源平台。
四、项目化校本教材特色与实施效果
(一)满足教学需要。采用最新的项目化教学方式,每个项目细分为若干子任务,每个任务使用“【任务说明】-【知识预备】-【任务实施】-【任务拓展】-【任务考核】”的结构,在知识技能上,学生知识面大大拓宽,开阔了视野。在考核环节,将考核分为学生自评与互评,教师点评两个环节,增强了学生的参与度,课上的相互交流,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满足就业需要。在每个项目中都围绕学校文化建设设计与实际应用紧密相关的实施点与任务,从而让学生在完成某个项目后,能马上在实践中应用从该项目中学到的技能。
(三)增强学生学习兴趣与爱校情怀。从本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出发,不仅让学生能轻松学习,自主探究,团结协作的意识增强,更能让学生深入的了解学校内涵,共同成为校园建设发展的一份子,荣辱与共,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 孙铁英,黄瑞芬.平面设计高级案例教程[M].北京:航空工业出版社,2012:37.
研发校本课程 篇6
校本课程的总体目标, 领域、学科和模块的设定, 校本课程方案的规划, 围绕目标选择的课程内容, 包括对校本课程本身的评价、实施的过程性管理与对学生的学业评价, 都会折射出一所学校所秉承的办学理念, 并通过课程的管理, 体现出学校的精神价值, 这本身就是一所学校所坚守的教育哲学标准。因此, 一所学校追求什么样的人格之道, 持有什么样的价值评判和道德标准, 就会有意识地引导它所教育的学生向什么方向发展, 通过校本课程的有效开发和规范实施, 不断塑造教师的专业精神和专业品格, 不断提升教师的教育价值观。在发展过程中, 教师群体信奉的主流文化和意识形态, 就会有意识地影响甚至是左右一个地域一代人的发展, 这是兼顾地域差异、以学科为教学单元、注重共性层面为主的国家课程所不能替代的。正是基于此, 学校就应当把校本课程的开发作为塑造学校教育价值、体现学校教育追求、彰显学校教育个性的重要方式。
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宗旨就是基于“人的发展”, 促进各个层次学生选择发展方向、发展深度和发展纬度。通过“固定必修”、“限定选修”和“自由选修”三种课程类型, 既突出学校共性的要求, 从而体现学校共有的价值观和精神特质, 同时又为学生选择性发展提供自由的空间。均衡与差异并存, 体现了学校教育关注生命的伦理要求。
固定必修是学校在校生必须全部学习的课程, 这些课程代表了一所学校的办学方向和教育价值, 表明学校要培养什么样的人, 从这所学校走出去的所有学生应当具有什么素养, 能有效反映一所学校的精神价值所在。固定必修课程包括中国传统文化修养、文明礼仪和心理辅导、数学思维方法、人文与社会通识知识、科学与生活通识知识和综合社会实践活动六大课程。学校规定课程符号和模块标示码, 以利于学生选课和统计。对学习量、学习态度和学习成效应有统一的要求, 采取区分性评价, 纳入学分认定范围, 来强化学校主体精神对学生的影响, 这是学校个性化教育价值追求的一种表达方式。为体现学生对教师资源选择的权利, 这类校本课程的实施应在一定范围内的平行班级进行选课走班。
限定选修是指基于学生兴趣特长和将来发展的需要, 从文理学科倾向角度, 结合国家课程的相关要求, 拓展学科视野, 提高潜质学生发展的能力开设的课程。这类校本课程是学校在原有的国家课程基础上进行拓展, 引入一些原本不属于国家课程内容范畴的课程资源, 从校本课程的角度将之重组, 以课程开发的形式出现的课程。它是学校对于国家颁发的标准或大纲的重新阐释, 是结合本校学生发展的实际基础, 对标准、大纲、通用教材进行调整、重组和拓展、延伸, 属于对国家课程的二度开发系列。此类模式的优点在于能够根据学生实际需要, 为其提供更多的学习空间选择和内容选择, 体现教育内容的多元化与选择性。它与学科课程有密切联系, 又不为学科课程所限制, 可以为学生在学科学习领域的自主发展创造条件, 也可以使更多的学科教师有用武之地。此类模式能根据学校发展的需求, 结合教师资源的发展实际进行开发与实施。对于广大的农村高中来说, 在课程改革的初期, 校本化的课程还没有完全走向规范, 学校教育文化有待于重塑和建设的初期, 这不失为一条积极富有成效的课程研发之路。这类校本课程的开发要注重两类问题的出现:一是如何自成系统, 不能仅仅是学科兴趣活动的延伸, 也不能仅仅是学科教学的零碎补充;二是防止成为应试教育的借口, 这会妨碍学生形成真正的学习兴趣。
自由选修是依据学生兴趣和发展特长, 对课程类别和学习过程自主选择的课程。包括活动类选修课程和社团活动类课程两部分。学校通过社区资源的利用, 社会团体和地方文化场馆的使用, 以及对政府和厂矿企业专业人士的聘用, 构建畅通有效的课程资源网络。
一、校本课程实施中对学生的管理
学生是影响校本课程开发目标最主要的因素。因为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水平和需要, 制约着课程目标的设定。一方面, 课程目标设计要考虑学生的发展基础和发展规律, 它既制约着课程目标的广度和深度, 又制约着校本课程实施的质量和参与实践的数量。超越学生身心发展的现有水平会造成过重的学习负担;而完全依照学校预设, 学生就会失去参与的兴趣。因此, 课程的选择要以学生的兴趣、需要为核心, 要使课程满足学生需要, 而不是学生适应课程。课程的基本功能是育人, 目的是促进学生个性自由发展, 这是校本课程开发的关键。因此, 在课程决策过程中, 不仅要做好调查研究, 了解学生的兴趣和需求, 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还要给予积极的引导, 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准备好充足的精神食粮。
为突出校本课程开发与教育的目标指向性, 学校应当加强校本课程的选修数量、学习过程中的学习量和学习成效的评定, 以防校本课程的实施成为一种形式。
1.校本课程规划过程中不同年级侧重点的管理。
高中一年级上学期, 以“文艺与人生”为主题, 偏重于人文教育, 要求在提高人文素养的同时, 对学生进行社会科学基本研究方法的训练, 让他们学习观察社会、了解社会。学校要创造条件提高军训的规范化程度, 加强国防意识教育, 提高地方地理知识和历史沿革文化教育, 把这些内容和国家课程一样审视对待。对学生进行校史教育要贯穿到整个高中生活中, 突出学校精神对学生精神特质的锻造, 使每一位从校门走出的学生都带上这所学校厚重的文化烙印。
高中一年级下学期, 以“人与自然”为主题, 加大相近学科的综合力度, 逐步建立以专题为形式的校本课程“模块”, 将各学科的知识、学科思维能力和思维方法, 通过问题和场景信息贯穿始终。要逐步开设探究性课程、研究性课程, 通过课题研究的方式, 让学生体验一个完整的探寻过程, 并能初步体会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 达到实证的目的。
高中二年级上学期, 以“我与祖国”为主题, 偏重于德育教育。通过多种形式的学习, 包括世界文明与中国、现代科技与中国未来的发展等系列专题讲座, 让学生能从现实的国情和国史出发, 确立爱国之情报国之志。要通过相应规模的社会调查和社区服务的形式, 让学生理解真实的社会, 在活动中接受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教育。学生了解祖国、了解家乡、了解人, 自然会走向社会、走向生活。
高中二年级下学期, 以“我的未来”为主题的人生观教育, 强调学生的个性发展。经过前面三个学期的训练后, 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和特长, 在设计研究题目、实施调查、实验、制作、发明等研究活动中, 体现学生的个性发展, 课题结果能有一定的创造性。
高二、高三之间的暑假、寒假和法定节假日, 以“社会实践”为主题, 各年级依照《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由教科所、德育处、团委指导, 年级制定“综合社会实践活动课程方案”, 包含社会调查、社区服务和研究性学习。学生到本区的街道、居委会和所在的村庄挂职锻炼, 获得对社会实际的深人体验, 锻炼社会工作能力, 结合挂职锻炼, 提出合理化建议, 直接参与社区服务。
2.校本课程选修过程的管理。除“固定必修”外, 对于其他两类校本课程, 学生应根据自身发展需要自愿选择, 既可以对校本课程种类选择, 也可以对修习数量和执教教师进行选择, 在同一教学时间内可以选课走班。为保证校本课程实施的连续性和规范性, 对于选课必须有一个相对的限定。一般来讲, 每一位学生在每一学月 (八课时) 内选课走班不能超过两次。如太频繁, 课程相对的连续性无法得以保障。即便是选课后的上课, 学生接到年级正式上课通知后, 应该按要求认真参加学习, 不得随意缺课, 为保证学分认定的规范性, 学校对选修每一模块的学习量必须给予必要底线限定, 同时要通过抽查的方式, 加大校本课程学习质量的检查。学校的
3.对校本课程学习的量和质性的评定。对于学生在校本课程修习过程中的评价主要采取学分制。一是学生学习该课程的学时总量;二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 如态度、积极性、参与状况等;三是学习的客观效果。如下表:
学业成绩评价既看重学习的结果, 但更重视学生在全过程中的体验和感悟。以综合评价机制激励学生, 注重鼓励学生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培养发展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在过程中, 坚持学生自评为主、教师评价为辅的原则。指导教师从学生主体性的体现、参与程度和态度、体验的深度、相互协作的情况以及资料收集整理情况等方评价面进行评价, 可以采取评语的方式, 也可以是等级评定。
规定所有层次的学生都必须把校本课程的选修作为高中学习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校不仅仅对固定必修的质量有要求, 而且对“限定选修”和“自由选修”的数量和选修的学业质量都应当有相应的规定, 这对于学校实现教育价值, 体现办学特色, 促进学生全面与个性化素质的提高将具有积极的意义。
二、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管理
为体现学校的教育价值追求, 学校应当做好《校本课程方案》的培训力度, 除了必要的校外专家支撑系统的支持外, 要依托本校的名师, 从学科的角度进行有效的专业引领和实践示范, 促使广大的教师能对“学科”产生真正的理解和积极的关注。提高校本课程目标规划的人文性, 加大校本课程研发的科学性, 突出校本课程实施的规范性和评价的人本性, 推动校本课程向纵深方向发展。
1.校本课程目标规划的人文性。课程目标的基本取向关系着目标内容的选择和目标的陈述。从校本课程的预设上来看, 任何课程都应当有明确的“行为目标”, 但校本课程的实施是一个持续的、动态的、不完善的开放性过程, 我们不应当把鲜活的“经验性课程”封闭成一个独立的自我循环系统, 而应当不断激活教师和学生的先验经验, 优化未知的课程资源, 加大整合的力度, 在提高教师和学生兴趣点的同时, 有效改变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 提高他们的自主创新能力。
在一个相对宽泛的框架下, 给师生提供一个相对自由的空间, 让校本课程成为师生进行生命创造的一种展现。这种基于学生需要、社会需求和兼顾学科发展并重的课程, 是目前国家课程 (主要是学科课程) 采取“学科本位的课程论”所无法做到的, 真正体现了为学生的发展而服务, 是真实意义的“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目标设计原则, 具有真实意义的校本生命存在性。
2.校本课程框架研发的科学性。有了明晰的校本课程目标, 基于什么框架进行研发是一項实践操作层面的问题。单纯依靠学校的“课程管理”机构, 或者为数不多的名师实施研发, 不仅力量薄弱, 课程开发种类少, 而且很难调动广大教师参与校本课程开发的积极性, 到头来只能是一种空谈, 校本课程也就失去了真实的意义。校本课程研发, 学校既要坚持“全员参与性原则”, 又要注重“精品引领性原则”, 既兼顾广大教师参与课程研发的积极性, 又要注重“优质”校本课程对学校教育文化传承的长远意义。
以某某学校“模块”研发中提出的课程名称为例:
语文类拓展:中国当代名家名作、中国古典文学欣赏、作文讲读、新诗欣赏与写作、写作探索、先秦散文研读、西方现代作家作品、文言文阅读指导、文言文基础提高、通俗文学讲座、唐宋散文研读、唐宋八大家文选、趣味唐诗、朗读艺术、演讲与辩论、古典诗词鉴赏、美国文学、古文欣赏、《聊斋志异》专题研究、影视评论、文学作品赏析、“楹联文化”、“课本剧社”。 (开发单位:语文教研室)
历史类拓展:中国文化史略、断代史通讲、评点历史人物、《二十四史》选讲、古籍典藏的识别与鉴赏、历史学科中如何做研究性学习、宁阳历史遗迹访谈、走进文庙。 (开发单位:历史教研室)
政治类拓展: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上下五千年、华夏文明、中国传统文化修养, 基金与股票、房地产开发、市场调节、银行信贷。 (开发单位:政治教研室)
地球科学:旅游地理、地质与古生物、气象观测、酸雨测定、地震预测与防震, 灾后如何逃生和自救, 认识海啸, 我国自然资源的“鬼怪”现象, 地球科学热点问题等。 (开发单位:地理教研室)
身心健康教育:心理健康包括同伴关系、早恋与友谊、尊师与自爱、发式衣着与个性;
营养健康包括讲解自然食品和有机合成食品的营养价值、营养与健康的关系、食物添加剂的使用和效果, 身体健康教育, 包括吸毒、酗酒、抽烟、性病的危害和法律限制。 (由心理健康指导中心、生物教研室各自承担所属范围内容)
学生社团活动课程化。为凸显学校办学特色, 突出社团类活动课程的开设与课程化实施。发展文学社, 建立“话剧社”, 成立非音乐专业学生组成的“音乐合唱团”。
学校应当搭建各类舞台 (如开展教学研讨、带教) , 促进教师在实践中学习, 并明确规定每位任课教师开设校本课程的任务。如在3年内必须开出1~2门校本课程, 开设课时累计不少于80课时, 计入教师的工作量。激励每一位教师认真思考学生的需求, 结合自身的优势, 努力参与校本课程的开发。
在校本课程开设形式上, 既可以是某一教师单个讲座 (一个课时独立完成) , 某一教师一人承担一个系列 (或者分为几节课来讲) , 也可以是教研组几位教师共同承担一个系列, 作具体分工。以上措施, 有效保障了校本课程研发与实施过程中的团队建设作用, 对于繁荣以校为本的教研文化将起到积极的意义。
3.校本课程实施中教师的管理。为使校本课程成为真实意义的课程, 学校要规范课程研发与申报、课程选择性学习、学习量和质性评定等课程管理与评价工作的流程和要求。的管理:应当强化以下几个方面
(1) 规范校本课程实施的实践和地点。教师在接到教务处下发正式开课通知后, 应按要求到指定教室上课, 做好学生出勤记录 (如有缺席应及时报教务处, 由教务处通知年级) 。
(2) 做好校本课程的教学计划:教师在开课第2周向教务处上交课程教学进度表, 并按教学进度组织教学。教师应认真听取学生意见, 并可根据实际情况修改教学计划, 经教务处同意后执行, 执行意见上交校本课程委员会。
(3) 教师应根据学校要求, 做好所开设课程的学生考核工作, 并认真对学习量、学习态度和成效进行公正地评定, 在学期结束前 (或课程结束后) 应将该课程实施的书面小结交校本课程委员会归档。
(4) 教师对校本课程实施过程和成效进行的自我评价, 纳入教师诚信档案中, 以督促自我工作。同时教师应当把所开设校本课程记录在教师业务档案中, 作为学校评等评级内容之一。学校应当把所开课时记入教师工作量, 各年级应当负责教师工作量的统计与考核。
三、建立必要制度, 保障校本课程的规范实施
1.必要的组织建设。成立学校“校本课程管理委员会”, 由各相应处室人员组成。
(1) 校本课程领导小组做好校本课程方案的计划和修订工作, 组织实施小组做好校本课程宣传、过程检查和选课指导工作。
(2) 校本课程管理应以年级为实体, 各年级主任是校本课程开设、管理和评价的第一负责人。各年级要做好学生选课指导的宣传和选课登记工作, 并对学生的组织工作和学生的学业评价工作做好充分的记录, 收集学生的成果, 组织学生对校本课程的成效进行评价。年级做好校本课程资料收集、归档工作和学业评价的工作, 纳入教师工作量和补贴中。
(3) 德育处、团委 (主要是综合社会实践活动、社区服务和研究性学习的部分内容) 、艺体处、信息中心和学科教研室 (主要是基于学科的拓展性课程的开发) 组织开发校本课程。
(4) 年级和各处室将校本课程的开设计划、课程、过程性材料、学生对课程的评价和学分认定材料进行整理, 每一科目或模块形成完整体系, 上交课程委员会。
(5) 教务处、德育处、信息技术、团委和艺体处做好校本课程的开发、教学检查和对教师的考核工作 (收交过程性材料和年级评教的考核成绩) 。
2.制度保障。
(1) 校本课程申报与审议制度。教研组指导年级备课组制定校本课程教学计划, 由学校组织专家进行可行性研究, 根据反馈的意见, 由教研组确定校本课程的开发模块, 形成方案进行实施。学校同时应当向家长征求意见, 以取得家长的认同和支持, 最后综合年级和教研组的意见确定校本课程的门类。校本课程采取申报审批制度, 可见下表:
满足学生发展需求, 不断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 以利于改善教学行为, 应当是校本课程开发的三根支柱。学校必须认真研究、深切理解办学理念, 通过具体的校本课程的行为目标, 以及科学的课程评价 (包括对校本课程自身的评价、对教育过程的评价、绩效评价和对学业的评价) 来体现学校的价值追求和哲学定位, 这有利于提高广大教师的积极性, 促使教师产生深层意义的价值认同, 从成功中获取精神的归属感, 有效构建教师群体的道德生活, 以此反映学校的价值追求。这应当是校本课程追求“校本”内在价值的重要价值。
摘要:围绕学校的办学理念, 从学校的教育价值来定位校本课程的规划, 制定具体而翔实的校本课程“领域”目标, 不断加大学科整合的力度, 突出以名师为核心的课程论证过程, 立足于校本, 科学规划, 有效研发, 规范实施。通过校本课程的有效开发和规范实施, 不断塑造教师的专业精神和专业品格, 不断提升教师的教育价值观。
研发校本课程 篇7
1999年6月13日颁布的《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学校课程。”2001年6月8日印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更是明确规定:“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这些政策和规定的出台,既顺应了课改的潮流,又为各地学校研发具有本校特色的校本课程指明了向标。一些地方的学校,在相关领导的支持下,结合自己学校本身的实际,研发、研制了众多具有本校特色的校本课程,并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校本课程是“以学校为本”,“以学校为基”的自主课程,是一种适合学生自身发展的实用性课程。其主要有三方面的含义:在目的上,是为了学校;在环境上,是在学校中;在内容上,是基于学校。目前,国内关于校本课程的比较具体的解释是:校本课程是以学校为基地,以满足学生需要和体现学校办学理念与特色为目的,由学校采取民主原则和开放手段,由教师按一定课程编制程序而进行的课程研发。
小学校本课程研发强调小学作为课程研发的基地和主体,一方面要体现出小学校本课程研发的现实性,即它是依据各小学的具体特点和条件而进行,充分发挥优势和特长;另一方面要表明小学校本课程研发的发展性,使小学拥有了更为自由的自我研发和自我完善的发展空间。小学校本课程研发是小学主动的课程研发行为,它的全部活动要素,从计划的制订、内容的设计到相应评价体系的建立,都应在小学中发生并一步步展开。
小学体育校本课程是基于国家的文件、纲领。新的体育课程标准提出了小学体育校本课程的基本原则,体育校本课程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要求为目的,旨在更好的实施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1、研究目的
通过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对影响体育校本课程研发的因素进行调查,通过调查,真正了解体育校本课程研发应注重哪些方面,应注意哪些问题,应克服哪些困难。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促进体育校本课程研发的科学有序发展,为学生全面素质教育的推进,为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成长服务。
2、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2.1、研究对象
北京市部分区县的部分小学的体育教师。如表1
2.2、研究工具
根据研究目的与研究内容制定的《体育教师关于体育校本课程研发因素调查问卷》
2.3、研究方法
2.3.1、问卷调查法
遵循体育科研方法和社会学关于问卷设计的基本要求,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要求、参考已有研究制定体育课程研发评价维度,经过讨论制定出问卷的结构并编制具体项目,最终形成《体育教师关于体育校本课程研发因素调查问卷》。对相关研究对象进行发放和回收。本次调查采用现场作答,现场回收的方式。
2.3.2、文献法
围绕本文的研究性质和目的,查阅了近年来与本课题有关的资料、校本课程研究等方面的书籍、学术期刊、网络资源、北京市教委等机构下发的与本课题有关的指导性文件、政策、法规及其他研究资料。同时大量查阅有关国内外的相关资料,为进一步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文献支持。
2.3.3、访谈法
结合本研究的研究目的设计访谈提纲,对一线体育教师、主管领导、相关专家、行政管理人员进行访谈,并对访谈结果进行归纳整理,认真分析,针对校本课程的研发提出了一些建设性建议和意见。
2.3.4、数理统计法
对调查问卷所获得的数据,根据研究内容、目的与任务进行分类,并根据体育统计方法的原理和要求,采用人工和计算机Microsoft Excel相结合的方法对数据统计处理,做相关分析。
3、研究结果与分析
3.1、体育校本课程研发中体育教师认知态度研究
从表2中可以看出:有48%的体育教师认为学生因素最重要;29%的体育教师认为要能够结合学校特点;18%的体育教师认为要能够反映北京特色,有5%体育教师认为要关注家长的诉求。
虽然,体育教师对校本课程的研发认知,侧重点有所不同,但是学生的需要和反映学校的特色还是占据了主导作用,占比77%。这说明,在校本课程研发时首先要重视学生的需求,课程研发要结合学校的特点,真正做到为学生服务,体现学校文化。值得注意的是,有5%体育教师认为体育校本课程的研发应适当关注家长的诉求。这说明家长对学生体育课的学习兴趣、学生自身的要求有一定的影响力。
3.2、体育校本课程研发中主要影响因素的研究
从表3可以看出:在体育校本课程研发过程中,体育教师的主观能动性,投入的热情对体育校本课程研发的影响占比20%;各级领导的支持占比67%;学生的重要性占比13%。
数据表明,虽然体育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工作热情占比20%,但在体育校本课程研发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并不是体育教师,而是各级领导的支持与参与(占比67%)。如果没有主管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帮助,校本课程开发就无从谈起。另外,学生的参与占比13%,这说明,在体育校本课程研发过程中,我们特别关注学生的意见。
3.3、体育校本课程的研发中主要阻力的研究
从表4可以看出:在体育校本课程研发过程中,主要阻力的百分比情况。课程资源不足占21%;体育设施条件有限占20%;体育教师专业能力不足占比35%;家长是否支持占24%。
数据表明,现阶段体育校本课程资源有限,可参考的依据不多;学校的硬件设施,办学条件有待提高;体育教师自身能力急需加强(占比35%),通过访谈,这里所指的体育教师的能力主要包括体育专业能力和体育校本课程撰写能力,特别是撰写能力急需提高;在调查中有相当一部分体育教师(24%)认为学生家长的态度对校本课程的研发有影响。
4、结论
4.1、学生在体育校本课程研发中有极其重要位置
研究数据表明,有48%的体育教师认为学生因素是体育校本课程研发的最重要因素。因此,在进行体育校本课程研发中要注重学生自己的需求,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应当以学生为主体,一切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
4.2、现阶段小学体育教师综合能力有待提高
通过调查数据,可以看出现阶段小学体育教师专业能力有待提高(占比35%),特别是体育校本课程撰写能力不足,这直接影响体育校本课程的编写质量,编写进度,急需加强。
4.3、各级领导的支持是体育校本课程研发成功的关键
统计数据显示:在体育校本课程研发过程中,各级领导的支持占比67%;所占比率最高。说明在体育校本课程研发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并不是体育教师,仅有体育教师的热情,学生的需求是不够的,一定要有各级领导的支持与参与,有相应的资金和设备的投入才行。如果没有主管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帮助,校本课程开发就无从谈起,更谈不上改革和发展了。
摘要:教育部于2001年6月8日印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规定:“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通过对小学体育校本课程建设、应用和改革的调查和研究,从而了解体育校本课程开发应注意的因素,分析各因素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在体育校本课程研发中一定要重视学生主体地位;要合理处理家长、学校、社会之间的关系;要合理、有效利用各方资源。最终提高小学体育教师对体育校本课程研发的认识水平,鼓励小学体育教师对编写体育校本课程的热情,从而培养小学体育教师实施体育校本课程的能力。
关键词:校本课程,体育老师,认知,态度
参考文献
[1]姜旭英.小学教师参与校本课程专业知识的调查分析[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6,(2):58
[2]毛振明.体育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10
[3]吴刚平.校本课程研发校本研究丛书[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2,11
[4]董翠香.我国中小学推行体育校本课程研发的立论基础[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2006(2):124
职教旅游英语校本教材研发思考 篇8
学校的教师是开发英语校本教材的主体,他们根据教育理念、学生的需要和社会的需求进行校本教材开发。要加强教师教育技术开发教材的能力,使教师充分认识到提高自身教育技术水平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引导他们自觉地学习教育技术理论和方法,学习并掌握现代化教学媒体的使用和操作技能,学会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心理特点,选择和设计各种教学软件,不断探索和创造新的教学模式。
中职英语校本教材可以涉及教材选编、教材整合、教材补充、教材创编等多种活动。校本课程的开发要综合考虑本地区的经济特色及未来发展与校本课程的关系,更好地促进人才的发展。由于中职英语固有的特点,要使学生掌握未来所从事职业必备的英语知识,中职英语校本教材开发就要横向拓展,纵向以够用为度。针对性强的专业英语基础知识,如各种职场英语。以技术型应用人才为培养目标的中职英语教育,应突出应用为原则,强调英语是一门语言技能课而非语言知识课。在课堂教学环节中强调教学与实践相结合,岗位模拟实训也是不错的手段。
职教专业英语校本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是贴合学生实际,结合本专业本地特点,对现存中专英语教材作有益的补充,为高一普通班停课实习前三周使用(每周4节)。针对旅游班为小班教学(20人左右),我们制定了侧重英语口语的学习,兼顾阅读的编写宗旨。计划由六位骨干教师牵头,利用网络搜索、借鉴相关教材,再改编,通过分工合作,确定了涉及交友、业余爱好、旅行、酒店、时尚、体育六个单元。教材内容结构分口语对话、阅读小品两大部分。对话围绕各单元主题,要简单实用;小品文要控制词汇量,短小精悍,不超过300字。练习设计如判断、讨论,旨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拟订了教材编写大纲之后,经过教师的分工合作,对课程资源进行整合。
在校本教材的开发中结合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开发丰富的电子教材,多搜集图片,图文并茂。对话的教材选编是跟学生的兴趣爱好、生活实际紧密联系的内容,要浅显易懂,可分为:日常生活英语、特定场合情景交际英语、体育英语等。日常生活英语:主要是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常见话题训练,如打招呼、介绍、感谢、道歉、打电话等,通过本部分的学习使学生就生活中一般场合进行基本的问答交流。特定场合情景交际英语:主要是指一些社会特定场合,如饭店、机场等环境条件下的问答反应、情景会话等。针对性强的各专业英语基础知识,如各种职场英语。中职英语教育应以突出应用为原则,更新教学内容,加强针对性和实用性。对话以听力材料呈现,展现专业职场情景。对话操练部分分为对对练习和小组练习,最后总结常见句型。而对话复习课则要求以上演戏剧的方式演绎所学对话语境,并要求学生认真准备。阅读小品文,读前有生词注释,以降低难度;讨论相关话题以激发兴趣,预测文章大意。读中有猜测词义,以提高学生利用上、下文理解生词的能力;寻找关键词及标志词和符号以训练学生的查读。读后的问答题和判断题,让学生细读后以小组讨论的形式集体学习,之后老师再总结语言知识点。
所选交友、爱好、时尚、体育等主题贴近学生生活,而旅行、酒店主题贴近岗位,贴近职业环境,以职业目标和劳动过程为教材编写导向。积极开发和合理运用课程资源,使学生尽可能从不同渠道、以不同形式接触和学习英语,亲身感受和直接体验语言实践。课程补充和拓展,为学生提供获取知识、内化价值观、掌握技能的机会,以培养出具有独立工作能力和较强实践能力的学生。
教学方法及教材设计上符合小班教学的特点,体现出校本教材的独特性。针对当地的旅游特色,定向培养酒店接待、旅游景点导游,进行岗位模拟实践。例如对话有客人登记住店、接受客人投诉、机场广播通知等,阅读小品时尚单元,介绍“跑酷”这一都市流行现象,旅行单元介绍背包客到当地景点游览。内容新颖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