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与家长安全责任(通用10篇)
学校与家长安全责任 篇1
学校与家长、学生安全责任书
尊敬的学生家长:
为了保证您的孩子安全, 形成学校与家庭教育的合力,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和安全意识,确保学生在校期间正常地学习,健康地成长,请您仔细阅读本责任书,加强对孩子的安全教育,加大对孩子的有效监管。我校根据教育部出台的《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提醒学生和家长时刻注意安全,并签订《学校与家长、学生安全责任书》。
一、温馨提醒同学和家长:
1.明确本校作息时间,不过早到校,不滞留学校。
春秋季:上午7:50到校,12:00放学,下午2:20到校,5:30放学。
夏季:上午7:40到校,12:00放学,下午2:20到校,5:30放学。
冬季:上午7:50到校,12:00放学,下午2:00到校,5:00放学。
2.服从学校管理,遵守学校规定,校内外不打架、不攀高、不做危险性游戏;不乱拉电线、动插座等带电物品;不到各种河流、水塘、大口井洗澡、溜冰,出门不带火种、不玩火,自觉做好护林防火工作。
3.严格请假制度。到校学生因事、因病确需出校门,必须严格履行请假手续,班主任准假后,才能离开学校;严禁学生放学后在校外逗留;学生因事、因病不能到校,家长应及时同班主任取得联系,严禁学生私自离开家门。自进入校园上课、活动期间,应在校园内活动,严禁私自出校门。
4.保管好自己的东西,切勿轻信陌生人,谨防受骗,爱护公物,不损害他人的人身、财产安全。不与校外人员非正常联系,滋事生非。
5.发生紧急情况或在与他人发生矛盾和纠纷时,请向老师、班主任反映,不要私自解决问题,以免引起不必要的矛盾。
6.注意交通安全,自觉遵守交通规则,请勿乘坐非法营运车辆和车况不好的车辆,防止交通事故发生。
7.禁止使用、收藏危险物品,禁止学生在监护人不知的情况下在校外吃宿,校园内禁止追逐打闹、聚众喧哗、惹事生非。
8.学生应穿学生装或运动装上学,不穿拖鞋、背心上学。家长应随时关心学生的日常表现,日用品安全性检查。
9.如遇恶劣天气,路途遥远或年龄幼小的学生家长要进行接送,防止意外发生。
二、发生下列情况,由学生本人承担责任:
1.学生上学、放学、返校、离校途中发生的安全事故,学生自行外出或者擅自离校期间发生的安全事故,放学后、节假日等学校工作时间以外,学生自行滞留学校或自行到校发生的安全事故。
2.学生自行购买、食用食品发生的饮食安全事故。
3.学生参加各项体育、实验、集会等活动,均要在教师的指导下规范操作、有序活动,学生未按照教师的要求私自违规操作发生的安全事故。
4.学生不听劝阻,擅自翻越或推拉围墙、栏杆、门窗,私自进入禁区、危险区,私自下河(塘)游泳发生的安全事故。
三、学生家长安全责任
1.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父母应依法履行对子女的监护职责和抚养义务,并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
2.教育子女在学校要听从老师的教导,遵守学校规章制度,确保课间活动的安全,同学间的玩耍应该有礼、有度,严禁在校内打闹;平时不与陌生人或社会不良青年接触来往,以防上当受骗或沾染不良习气;教育子女不吸烟,不饮酒,教育子女不进游戏机室;注意食品卫生安全,防止食品中毒;父母要经常和学校保持联系,对有特异体质、特定疾病或其它生理、心理状况异常的学生要及时通知学校领导或有关老师,加以防范。
3.父母应教育子女在校期间遵守校纪,不打架、不骂人、不攀高爬低、不到危险的地方去玩。如学生不遵守校纪校规,打架斗殴,或因其它违纪情况造成人身伤害的,学校负责处理事件,根据情节轻重,责成当事人家长承担一切责任。
4.父母要负责并督促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按时上课、活动,有事要请假,事毕要销假,学生不能请假的由家长代请,如果无履行请假手续学生未到校上课,私自外出玩耍,校外就餐住宿等,所发生的一切事故,责任由父母承担。
5.要教育子女及时回家、准时到校,注意道路交通安全,不得在公路上追逐、打闹、嬉戏,否则途中发生的一切人身财产安全事故,由家长负责。教育子女离校期间,在家或外出的活动安全,有外出活动须告知家长或有家长亲自陪同,详细指导活动的过程以防不测,确保学生在家或其它任何场所的人身安全。
6.父母要经常对子女进行法律知识教育、安全知识教育,教育学生注意防火、防电、防雷、防溺水、防汛、防寒、防盗、防食物中毒、防交通事故、防人身伤害、防疾病教育,确保学生的一切人身财产安全。
7.学生有特异体质或疾病,家长要及时告知学校及相关教师,家长隐瞒实情所发生的一切事故,责任由该学生父母承担。
8.学生在学校发生特殊情况(如突发安全事故、不适反应、疾病等情况),班主任或任课教师通知了学生家长,学生家长置之不理引起的继发事故
四、学校、教师责任:
学校经常性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增强安全意识。学校加强安全意识教育、交通安全教育、消防安全教育、社会治安安全教育、饮食卫生及传染病预防教育、预防自然灾害教育、预防触电、溺水和煤气中毒教育、校内外活动安全教育、生活中各类安全常识教育等。尤其是要对学生进行交通安全、防火安全、防溺水安全、紧急情况下的疏散安全、受到不法侵害的安全保护、防拐骗等方面的教育,提高学生的防范事故的能力和紧急状态下自救自护能力。培养学生自我保护能力提高防范能力;关心、爱护学生,发现学生在校期间突发疾病或者受到伤害,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学生如出现未按时到校、擅自离校、生病等异常情况,班主任应及时与家长联系。由于学校、教师过失引起的学生安全事故,由学校、相关教师承担责任。
本责任书一式两份,学校、家长各执一份,自签订之日起生效。
学校(公章):XXXX小学家长签字:__________
所在班级:__________学生签字:__________
班主任:_____ _____
2013年 2月25日
学校与家长安全责任 篇2
一、儿童教育“碎片化”的实存与流弊
现代社会中充斥着各种形式的多元化,各种传媒的发展使儿童接受教育影响的渠道不再单一,儿童的教育不再是一个完整的整体。儿童受到来自家庭、学校、社会和国家等多个方面的教育影响,而这些影响之间是相互割裂的,就像破碎的镜子每片都有孩子的样貌却照不出孩子整体的形象。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后现代社会中,不存在绝对的真理,知识充满了不确定性和流动性。知识和信息大爆炸的时代要求孩子们能够更快更多地接受各种信息,就如鲍曼所说的生活“加速”一样,教育也经历着自身的“加速”,过度的加速本身并没有成为一种收获反而成为盲目的动机。[1]在这种疯狂的加速中,完整的系统化教育早已被割裂得支离破碎,原本教育中蕴含的快乐和收获知识的喜悦早已被教育碎片在高速行驶的过程中遗弃,留给孩子的只有教育加速带来的无限负担。原本应该无忧无虑玩耍的童年却是在各种辅导班上度过,压在瘦弱的肩膀上的书包越来越重。这些都是教育加速给孩子带来的痛苦,大量知识的灌输使得孩子成为被动的学习者,在这个碎片化的世界里教育者没有教给孩子如何甄别知识的质量,没有给予本该属于他们的选择自由,而是一味地强调接受。对于孩子而言,教育不是享受知识的伊甸园而是无法摆脱的桎梏。
国家设立的评价体制让学校和家长都把分数作为评价孩子的唯一标准,忽视了儿童其他方面更为重要品质的培养。成绩这一教育主线串起了儿童其他方面的教育,其他的教育都是为了分数而服务的。现在孩子的教育者不仅是父母、学校教师,还包括其他的校外老师。孩子在课后接受各种短期的子教育,这些子教育固然能给孩子的发展带来益处,作为对学校教育的补充儿童可以在这里获得更多的知识和技能。但是给儿童过量零碎的教育会使孩子失去成长中更重要的东西:安全感。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安全需要紧随在各种生理需求之后,儿童早期的安全满足尤为重要。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八阶段理论也显示,最初的人格发展就是建立信任感,而缺少安全感的孩子容易对世界产生不信任和怀疑。父母最关注自己的孩子,只有从父母那里孩子才能得到稳定的、高质量的安全感,才能产生信任感以克服对周围世界的不信任,能够与信任的人建立深厚的、稳定的情感联系是儿童获得各种人格素质的前提条件。但儿童教育的碎片化使得孩子与父母在一起的时间急剧减少,其他的教育者很难与孩子建立深厚的信任关系,这样的教育不利于孩子人格的健康发展。此外过量的碎片化教育也增加了儿童的学习负担,原本的学校任务就已经十分沉重了,课外的这些子教育占用了孩子大部分的剩余时间,游戏已经成了奢侈品。但游戏本就是孩子的天性,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就曾提出寓教育于游戏中、让孩子在游戏里快乐地学习。在与同伴的游戏中,孩子可以获得与人交往的方法,通过同伴协同影响儿童习得正确的行为方式和道德判断,而与同伴的矛盾冲突也有利于儿童自身道德境界的提高。现在的儿童教育缺少游戏,使孩子之间变得冷漠,缺少合作交流的意识,不利于儿童的社会化发展。
二、儿童教育碎片化下家长、学校和国家教育责任的“渎职”与推脱
家长、学校和国家作为儿童最主要的教育者本应承担各自的教育责任,并且通力合作,共同营造儿童心智发展的良好环境。然而事实上,三方并没有能够很好地承担各自应该承担的教育责任,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彼此间的责任推脱。学校作为专业的教育机构,家长、国家都把儿童教育出现的问题推给学校;学校又把本该由学校来承担的教学责任推给家长,要求家长来承担这些责任。这些缺少边界的教育责任承担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家长、学校和国家的“渎职”表现。
首先,家长作为孩子的首要负责人和终身教育者没能承担他们的责任。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影响具有深远的持续性,儿童的早期教育对孩子一生的幸福尤为重要,心理学家的研究早已表明早期教育对孩子将来人格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与父母一起生活是父母对孩子进行家庭教育的主要途径,但是现在很多孩子都是和祖父母一起度过童年时期,到了上学的年纪才回到父母身边。原本该在父母那所受家庭教育却被隔代教育所取代,而隔代教育所导致的问题不言而喻。大多数家长认为自己没有能力教育好孩子,他们认为教育应该由专门的教育机构来负责,再加上升学应试的压力,大多数家长都把自己的教育责任推给了学校,学校成为孩子教育的总负责人。此外,随着时代的进步,越来越多的年轻母亲已不愿意继续待在家里做一个家庭主妇,这样直接导致了孩子家庭教育时间的急剧减少。除家庭以外的专门教育机构的大量涌现使得许多家长顺理成章地把孩子的教育责任推给了学校和教育机构,并且认为学校这类专门的教育机构有专业的教师可以提供比家庭教育更全面、更专业的教育。像现在很多家长都没有办法接送孩子放学回家,一些教育机构就替家长接孩子并辅导孩子的家庭作业,父母只需下班回来把孩子接回去,这样父母与孩子每天相伴的时间屈指可数,更谈不上家庭教育。基本上教育责任都由学校和教育机构来替家长承担,家长的教育责任似乎简化为给孩子的教育付费。而且家庭教育中的教育者不仅仅是指母亲还包括父亲和其他重要的家庭成员,但是很多家庭都把孩子的家庭教育推给母亲,父亲只顾工作,这必然导致孩子家庭教育结构的不完整,尤其是在对男孩的教育上。父亲本该是男孩成长过程中最主要的男性模仿榜样,但现在家庭教育的缺失直接导致了男孩的性别认同出现了问题,难免会出现男孩弱势的现象。
其次,学校作为孩子成长的第二教育机构也没能承担好儿童知识教育的责任。学校作为专门的教育机构,教师都是拥有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教育者,学校教育更应该按照儿童的生理、心理发展规律来科学合理地安排学校的教学任务、活动以及作业的布置。但是现在的学校却为了自己的发展一味地追求升学率,把所有的重担都压在学生身上,学校教育越来越违背孩子的天性,老师的眼里除了成绩以外,孩子身上其他的优点都消失了,这样的学校教育忽视了太多人性中最美好的内容,这是没有灵魂的教育。学校教育成了工厂的流水线,孩子成了学校的产品,孩子坐在传送带上被迫地接受老师的加工,在这里的检测标准就是成绩,达到分数线的就是成品、没达到的就是没有价值的次品,学校工厂生产的是“物”而非“人”。原本学校应该不仅教授孩子基础知识,而且还应教会孩子怎样适应社会。师生关系、同学关系、朋友关系都是孩子站在不同角度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但是现在师生之间没有了原本的尊重和信任,学生对老师更多的是畏惧,老师更多的是“不教而罚,以罚代教”,学生一犯错误就用“惩罚”来让学生记住错误。教师现在仍使用机械的行为主义训练方式,仍把孩子当成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而没有发现孩子的创造天性;同学之间本该快乐友好地玩耍,但是现在的同学之间更多的是冷漠,成绩也成了择友的重要标准,成绩好的学生能够得到伙伴更多的认同和尊重,孩子变得像圆滑世故的成人。系统地向学生传授客观基础知识是学校最主要的教学任务,这些任务本该在课堂上结束而不该带入孩子的课后生活中,学校却把没完成的教学任务推给了家长,让家长督促孩子课后继续学习,让家长来检查孩子的学习情况并帮助孩子巩固复习所学习的知识。
三、走出碎片化:儿童教育责任的担当
现今的孩子拥有许多教育者,因而儿童教育就产生了分工。为了完成使孩子在18岁成年之前获得在社会中生存的“生活能力”这一教育任务,教育被分成了多个子任务,由不同的教育者来完成这些任务。对孩子而言在这些教育者中最为重要的就是家长,父母可以说是孩子的终身教育者、精神安慰者、青年领导和训练者。父母要负责孩子总体的教育任务以及与孩子的其他教育者合作。这种合作是借助于所谓的共同目标和共同的伦理道德作为保障,即借助教育任务和所有的教育参与者的责任意识。[2]家长的教育目的就是希望孩子能够通过学习获得独立生存的能力和幸福健康;学校教育最直接的目的就是获得好的教育评价,也就是提高学校的升学率和入学率;国家希望教育能够培养为国家和社会服务的合格公民。尽管三者之间的利益要求存在分歧,但他们的教育目的还是存在共同之处的。要想使三者形成最大化的教育合力,首先必须明确各自的分工,避免责任的推诿和冲突,然后再立足于三者利益的共同点,为孩子营造良好的内外教育环境,协调各自的优势实现教育效果的最大化。
首先,家长应该承担孩子的道德教育和精神教育,帮助孩子树立自己的信仰,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在某种程度上孩子是父母的延伸,在道德上从属于父母。家长在孩子未成年之前可以根据自己的道德观和精神信仰来教育孩子。孩子的早期教育尤其重要,父母是孩子的启蒙教育者,孩子的成长更多的是模仿父母的信仰和行为,因而父母应对孩子所确立的信仰负最主要的责任。在这个信仰多元化的社会里,家长应该保护儿童在成长早期不受到这些复杂文化的影响,为他们营造一种有意义和富有社会责任感的生活情感氛围。孩子的健康成长需要一个有一定边界的、安全的生活空间,在这个空间里对于善恶、好坏有一致的信仰。[2]但是这种道德教育并不是持续性的而是阶段性的,家长必须明白孩子从他们出生起就是一个拥有独立人格的完整的人,并不是父母的附属品,即使孩子受到家庭教育的影响,他们仍会有自己的思想和道德标准。家长应该有判断孩子是否具备独立做出道德判断的能力,当孩子逐渐具备理性时家长应该由道德教育者逐渐转化为道德监管者,辅助孩子构建属于他们自己的道德世界,而不是一味地强迫孩子接纳自己的道德观。给予孩子应有的尊重和信任是家庭教育实现效果最优化的重要前提条件。
其次,学校作为一个公共教育机构,不可能承担过多的教育责任,无法代替家庭教育作用的,它无法实现对孩子的关爱和心理治疗。因而学校教育应主要承担两项最主要的责任:一是专注于传授客观基础知识和相应的技能;二是专注于在国家宪法和社会基本道德框架内进行价值教育。[2]在传授基础知识上,学校作为专门的教育机构,教师作为拥有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专业人员,学校组织的一切教育活动,包括教学内容、课程安排、教学方法应该符合儿童的心理发展规律。学校的学业任务不要带入孩子的日常生活,课后的时间应该为孩子开设兴趣课程,培养孩子自己的兴趣爱好,发掘自身的潜能。学校教育应该是为了每一个孩子的教育,应该着重关注的是接受能力较差的孩子,帮助这类儿童尽可能地掌握基础知识,而对于能力较强的儿童可以试图引导他们自学感兴趣的内容。学校开展的价值教育确切地说是儿童的社会化教育,儿童接受学校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要能够在社会上生存,因而必须实现自身的社会化。社会作为一个巨大的共同体,有其相应的道德前提和行为准则,儿童必须习得这些规范,并将其内化为自己的行动,这样他才能成为这个社会的一员。
最后,国家教育更多的是提供公民教育,国家的教育责任更多的是为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提供平台。国家是教育的服务者,为保障儿童义务教育的实施,国家应该利用其政治权利保障每个孩子的受教育权和促进教育资源的公平。国家承担对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辅助责任,它是教育的监察者。国家必须通过制定相应的教育政策来促进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顺利开展,避免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中各种不合理的教育现象。为了能够使家长有足够的时间来教育孩子,国家必须在精神和物质上支持家长,这样家长才不会有理由把教育责任转嫁给学校和国家。国家对学校教育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教育政策控制上,学校教育的走向受制于评价体制,而评价体制又取决于国家政策。学校的教育资源绝大多数来自于国家的财政支持,学校可以说是完全附属于国家。因而为了能使学校教育最大限度地实现其教育责任,国家应该制定合理且现实可行的教育政策和教育目的,对教育资源进行相对均衡分配,对于经济薄弱地区的学校教育要给以大力支持。此外,对公共教育设施的完善也是国家的重要教育责任,如免费开放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等,这些都是孩子感受社会氛围、实现自身社会化的重要场所。
家长、学校和国家三方能够承担好各自的教育者责任,没有责任推脱,各自权责明确,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使儿童教育实现高效运行,但这还不是儿童教育的实然图景。现在的教育缺少家长、学校和国家之间的合力,很多情况下,家长、学校和国家都是在相互封闭的空间里完成自己的教育责任,彼此之间没有交流合作,这样的教育最容易导致相互之间的矛盾冲突。要实现儿童教育最理想的教育成果,必须实现家长、学校和国家之间的教育合作。在对家长、学校和国家的教育责任进行划分时,可以发现三者的教育责任不是绝对泾渭分明的,他们之间的责任存在共同之处,有些责任必须通过合作才能真正落实。在三者的两两合作中,家庭和学校的合作是最为重要的也是最具有可控性的部分。
现在家长和学校之间的合作仅局限于每年一两次的家长会,而家长会上也只是由老师向家长汇报孩子的学习成绩情况,家长也把孩子在家的学习情况告诉老师,这并不是真正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合作。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各有其特点,两者可以通过合作实现优势互补。首先,可以通过开通各种家校联系渠道来加强家长和学校的联系。尤其是要加强家长和教师之间的个别联系,建立家访制度,让家长和老师能够就孩子的教育问题进行充分的沟通,能够因材施教,让教育更好地贴合孩子的个性。其次,建立家长组织,像美国的“家长教师联合会”(Parent Teacher Association,简称PTA)就是家校合作的典范。现在家长在学校教育上的角色更多的是旁观者而非参与者,这也是造成家长和学校之间矛盾的主要原因之一,但是PTA认为家长在学校里可以有三种角色:一是支持者和学习者;二是学校活动的自愿参与者;三是学校决策的参与者。[3]让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决策是家校合作的重要途径,家长可以通过建立家长委员会选举几位家长代表来参与学校的教育决策,让家长的意见也能得到重视。家长委员会可以充当学校和家长之间的桥梁,既能够及时地反映家长对学校工作的意见和相应的建议,又能够协调家长和学校之间的关系,协助学校做好家长工作。最后,就是指导家庭教育。通过指导家庭教育有利于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沟通和了解,实现对孩子教育的一致性认识,产生一致的行动。家庭教育由于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而且受制于父母的受教育程度和文化素养,家庭教育常常会与学校教育相矛盾,容易对孩子的成长产生不利的影响。在家长无法为孩子提供高质量的家庭教育时,学校可以通过指导家庭教育来加强合作实现教育的“统一性”。
摘要:在后现代社会中,从全球视野看各国的儿童教育均不同程度地呈现出“碎片化”的特点。“碎片化”教育虽然有利于儿童掌握更多的知识和技能,但却加重了儿童的学习负担并且使孩子失去了安全感,不利于儿童人格的健康成长。其原因在于家长、学校和国家都没能很好地履行自身的教育责任,家庭教育的缺失、学校教育的异化、国家教育的僵化都使得儿童的教育进一步走向分裂。为了使儿童教育能够回归本真,家长、学校和国家应切实承担起各自的教育责任,并通过合作来使儿童教育保持一定的“统一性”,以达成儿童、家长、学校、教师和国家在教育空间内的和谐共生。
学校与家长安全责任 篇3
我的儿子今年9岁,现正在上小学二年级。2007年年底学校组织学生参观动物园和博物馆,在参观前学校要求每名学生家长都要与学校签订一份“安全协议”(不签就不允许参加这次活动)。其主要内容是:学生及学生家长自愿参加学校组织的参观动物园和博物馆活动,家长要教育自己家的学生注意安全、听从学校老师的管理和指挥,如在活动中出现自身的安全问题或者学生给他人造成安全方面的问题,由家长承担一切责任,家长不得以任何理由要求学校承担责任。我家的孩子在参观动物园时被同班的几个同学挤倒在地,导致右臂桡骨骨折,花了1800元医疗费后才治愈。我自己承担了这笔费用。请问,学校与学生家长签有“安全协议”,学生受伤学校就可以不负责吗?
读者 许晓华
许晓华读者:
可以明确地说,学校与学生家长签订这样的协议,既有悖常理,也不符合现行法律规定,对学生家长是没有约束力的,学校也不能因此推卸自己的责任。学生在学校造成伤害或者给他人造成损害,学校是否应当承担法律责任,我国现行法律是有较为明确的规定的。例如,2006年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二十四条规定:“学校对未成年学生在校内或者本校组织的校外活动中发生人身伤害事故的,应当及时救护,妥善处理,并及时向有关主管部门报告。”2002年教育部颁布的《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第九条第四项规定:“学校组织学生参加教育教学活动或者校外活动,未对学生进行相应的安全教育,并未在可预见的范围内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造成学生伤害事故的,应当依法承担相应的责任。”根据上述规定,一般认为学校承担的是过错责任,没有尽到法律义务或者应尽的注意义务造成学生损害的,就应当承担法律责任,这一责任是不能通过协议推卸掉的。对此,我国《合同法》第40条也明确规定:“提供格式条款一方免除其责任、加重对方责任、排斥对方主要权利的,该条款无效。”你的孩子在学校组织的参观活动中被其他学生挤倒在地,这显然是学校管理不到位,是有过错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学校与家长、学生安全责任书 篇4
为了保证您的孩子安全,请您对孩子加强安全教育,加大对您的孩子的监管。我校根据教育部出台的<<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提醒学生和家长时刻注意安全,并签定<<学校与家长、学生安全责任书>>。
一、温馨提醒同学和家长:
1、保管好自己的财物和证件,谨防被盗或遗失;请勿轻信他人,谨防受骗,爱护公物,不侵占、不损害他人的生命财产安全。
2、妥善保管好自己的贵重物品,室内无人或晚上睡觉时要锁好门窗。
3、在与他人发生矛盾和纠纷时,请向老师、班主任、年级组长、领导或相关部门反映,不要用武力解决问题。
4、注意交通安全,自觉遵守交通规则,请勿乘坐非法营运车辆和车况不好的车辆。
5、禁止使用、收藏治安管制刀具和其它器械,禁止学生在无监护人监管的情况下在校外租房居住,校园内禁止使用一次性餐饮用具,禁止学生带宠物入校。
二、发生下列情况之一者,由学生本人承担责任:
1、学生上学、放学、返校、离校途中发生的安全事故,学生自行外出或者擅自离校期间发生的安全事故,放学后、节假日等学校工作时间以外,学生自行滞留学校或自行到校发生的安全事故。
2、学生在教室私自生火取暖,使用大功率电器,乱接电线发生的安全事故。
3、学生在校外无营业执照和卫生许可证的摊点购买食品发生饮食安全事故。
4、学生参加各项体育活动、实验等,均要在教师的指导下规范操作,学生未按照教师的要求私自违规操作发生的安全事故。
5、学生翻越或推拉围墙、栏杆、门窗,私自进入施工区,私自下河(塘)游泳发生的安全事故。
以上各条未涉及到的有关方面参照教育部出台的<<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执行。
家长签字:________________
学校与学生家长签订安全责任书 篇5
为保证学生的人身安全,明确责任界限,并结合学校、家长和小宿舍的实际情况,特制订本责任书:
一、学校的权利及义务:
1、经常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法制教育,学校应结合校内实际情况,对学生提出具体要求,使学生明确安全事故可能涉及到的方面,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培养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做到警钟长鸣。
2、学校应经常对校舍和教育教学设施进行检查,及时采取措施,排除安全隐患。
3、学校对在校生病级发生意外或者不按学校要求私自回家的学生,及时通知家长。
二、家长的权利及义务:
学生应遵守学校制度和纪律,学生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应依法履行监护职责,配合学校对学生进行安全和纪律教育,学生或其监护人有下列情形之一造成学生伤害的,应承担相应责任。
1、在学生自行上学、放学、返校、离校途中发生的;在学生自行外出或者擅自离校期间发生的;学生请假期间、无故逃课期间所发生的意外伤害等。
2、注意交通安全,自觉遵守交通规则,请勿乘坐非法营运车辆和车况不好的车辆。骑自行车外出时,要遵守交通规则,不说笑打闹,不骑车猛拐,不抢行,不带人,不骑摩托车或乘坐不安全的车辆外出,避免发生交通事故。
3、在放学后、节假日放假等学校工作时间以外,学生自行滞留学校或者自行到校发生的,或其他在学校管理职责范围外发生的。
4、在与他人发生矛盾和纠纷时,请向老师、班主任、年级组长、领导或其他相关部门反映,不要用武力解决问题。
5、学生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违反社会公共行为准则、学校的规章制度或者纪律,实施具有危险或者可能危及他人的行为的。
6、学生行为具有危险性,学校、教师已经告诫、纠正,但学生不听劝阻、拒不改正的。
7、家长或者其监护人知道学生有特异体质,或者患有特定疾病,但未告知学校的。
8、未成年学生的身体状况、行为、情绪等有异常情况,监护人知道或者已被学校告知,但未履行相应监护职责的。
三、小宿舍职责
结合各位家长的实际情况,在正常上学期间(周一到周五),家长自愿选择小宿舍为学生提供食宿,小宿舍应配合学校共同管理学生,小宿舍有下列情形之一造成学生伤害的,应承担相应责任。
1、上学期间,小宿舍有义务安全接送孩子上学、放学,并负责孩子在上学、放学时的人身安全。
2、上学期间,小宿舍应保证学生不在校期间的人身安全,如不在校期间出现人身意外事故由小宿舍承担责任。
3、上学期间,小宿舍要保证孩子的饮食安全,如果因饮食出现的疾病和其它状况由小宿舍承担责任。
4、上学期间,家长把孩子送到小宿舍,学生不在校期间,小宿舍应为学生监护人,负责学生的一切人身安全。
学校:
学生家长:
联系电话:
小宿舍负责人:
学校与家长关于学生安全的责任1 篇6
为进一步加强学校安全工作,全面落实学生的安全责任,不断增强安全意识,推进法治校园,创建“平安校园”,学校与家长特签订以下安全责任书。
1、学校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和自我保护教育,学生家长配合学校对孩子进行安全卫教育,预防和清除安全隐患。
2、共同教育孩子不追打跑闹、不投掷硬物、不做危险游戏、不玩有危险的玩具,不经家长批准不外出游玩或下河洗澡。
3、教育孩子不玩火,不触摸电源插座和线头,不得爬高使自己处于危险状态,不购买“三无食品”,不接受陌生人的一切物品。
4、教育孩子预防近视和感冒,防止传染病和其它疫病。
5、确保孩子的安全,不得让孩子私自离家或离开校园,星期
六、星期日或节假日不得让孩子私自乱串门。
6、学校对学生进行交通安全教育,学校放学排好路队,学生家长要亲自接送,嘱咐孩子遵守交通规则,注意交通安全,特别是过铁路时要服从道口管理人员的指挥,不抢上火车道,不准孩子在铁路边游玩,不得让孩子骑自行车上学。上学、放学路上不得玩耍,不得与陌生人交谈,以防被坏人拐骗。
7、学校禁止孩子参加车辆接送,如果家长让孩子参加车辆接送,一切责任由家自负。
8、严格教育孩子,严禁进入“三室一厅一吧”。
学校名称:学生家长(签章):
年月日
创新家长学校的思考与实践 篇7
【关键字】家庭教育;家长学校;合作育人
【中图分类号】G71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5-6009(2016)04-0034-02
【作者简介】张寅,江苏省江阴中等专业学校(江苏江阴,214401)副校长,工程硕士,高级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电子专业教学及教育管理。
家长学校是宣传正确家庭教育思想、普及科学家庭教育知识的主要场所,是中小学、幼儿园开展家庭教育工作的有效途径,是联系学校、家庭、社会并促成“三结合”教育体系的桥梁。职业学校学生家长普遍存在不重视家庭教育或缺乏正确家庭教育方法的现象,因此,职业学校开办好家长学校,唤醒家长对家庭教育的重视,提升家长科学家教能力,对于帮助学生健康成长、实现立德树人教育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江苏省江阴中等专业学校积极推进家长学校建设,通过建立健全家长学校的组织机构,组建家庭教育讲师团和家长委员会,开发家庭教育课程,规范家长学校的管理,强化家长学校对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丰富家长学校指导服务的内容等途径,传递科学家教的理念、知识和方法,解决家庭教育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寻求多方合作共同办好家长学校,为学生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家校合作育人环境,有效落实学校的积极教育办学理念。
一、统一思想、达成共识,创造家校携手的良好氛围
学校高度重视家长学校的建设,正确认识家庭教育的基础性和根本性影响。从单纯的家长会到成立专门的家长学校机构,并定期开展形式多样的家长学校活动,充分发挥了学校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为使家长充分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并使家长学校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家长学校校务委员会设计了一份《家长问卷调查表》,在2015年4月和9月,分别面向3657名学生家长和1239名新生家长发放问卷调查,了解家庭教育情况以及家长对于家长学校办学方式和授课内容的意见建议。通过问卷调查,激发了学生家长对参加家长学校活动的热情,创设了家校携手的良好氛围,增强了学校建设好家长学校的信心。
二、建章立制、完善机构,做好家长学校的有效管理
学校通过近几年的探索和实践,逐步构建了一个完善的家长学校管理体系。一是将家长学校建设纳入学校的整体工作,组建了家长学校校务委员会,由分管德育工作的副校长任委员会主任,学工处主任兼任委员会副主任、副主任兼任教务主任,优秀班主任代表、家长代表任委员,四系、本科部德育主任兼任家长联络员。四个系和本科部各组建一个家长委员会,每班建立家长QQ群,由班主任做学生家长的联络员,每班推选1—2名家长代表加入系部家长委员会。二是通过家长学校校务委员会制订家长学校的章程和各项规章制度,设计活动记录表册(授课记录、学员签名表、活动反馈表),并由活动组织部门做好活动的相关记录(含活动通知、拍照和报道等),活动结束交家长学校的教务主任汇总存档。三是家长学校校务委员会统一制订家长学校的建设方案,每学期结合实际制订可行的教学计划,学校确保家长学校的活动经费和活动地点,确保工作顺利开展。四是组建家长学校的讲师团。通过学校培养和外聘等多种方式,组建一个家长学校的讲师团,承担面向学生家长的家庭教育讲课和面向全校班主任的家校沟通指导等工作。
三、专业培训、外聘专家,打造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
组建具有家庭教育专业知识的合格教师队伍,是提高家长学校工作成效的关键环节。学校通过选拔校内优秀教师、组织专业培训、外聘知名专家,倾力打造一支专兼结合的家长学校师资队伍。由校长室成员、学工处主任、各系分管德育工作的主任、具有心理咨询师资质的教师以及优秀班主任等组成家长学校讲师团,同时外聘李惠兴、余静、季丰等专家充实到讲师团的队伍中。为提高校内讲师团成员的专业素养,学校先后组织讲师团成员参加省级德育骨干培训,“积极心理学与幸福教育”“职业学校问题学生的教育策略”“心理健康教育的技巧”“团辅课设计与应用”等培训课程,提升了讲师团成员的专业素养。
四、系统培训、形式多样,确保家长学校的课程质量
学校从增强家长学校实效性入手,科学规划家长学校课程,通过多样形式,推进家长学校的建设。
一是根据职业学校学生家长的需求和关注点,举办高质量的讲座和访谈节目。如聘请暨阳大讲坛传统文化教育专家张雁作《回归教育的本质——从百善孝为先谈起》讲座,让家长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熏陶下感受教育的本质;邀请江阴电台《家长也来晚自修》节目主持人俞静作《与青春期孩子的沟通技巧》访谈节目,通过与三位教育专家面对面的交流,提高家长与孩子沟通的技巧;邀请中科院老科学家讲师团团长钟琪女士为本科部家长代表作《发挥孩子潜力,成就幸福人生》讲座,使家长掌握发挥孩子潜力的方法;邀请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教授陈默,给学生家长代表作《陪伴孩子走过迷茫的青春期》讲座,针对家长教育难题提出解决方法,家长们纷纷表示受益匪浅,要反思自己的教育言行。
二是要求各系、部每学期组织一次家长会或家长开放日活动,向学生家长宣传和展示学校的积极教育理念,邀请家长代表分享成功家教的经验,开展家庭教育讲座等交流活动。
三是充分利用网络平台,推进家校合作与交流。学校网站设有“家长学校”专栏,利用学校网站和微信公众号平台,传播学校教育信息、传递优秀家庭教育理念,让家长主动关注学校教育,提高对家庭教育重要性的认识,主动学习家庭教育的新方法,形成家校合作育人的合力。学校以“重视家庭教育、亲子沟通、情绪管理、家长示范、亲子关系、倾听孩子”等为主题,利用校信通平台,每周向全校学生家长发送主题短信,引导学生家长重视家庭教育,传递科学家教理念、知识和方法,为学生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环境。班主任利用每班家长QQ群,定期分享科学家教的视频、文本等资料,让家长随时随地都能接受学习和培训。
五、课题研究、社会合作,开拓家校合作育人新局面
学校目前正在进行关于“家长学校”课题的研究和申报,拟通过课题的形式深入研究家长学校建设,并形成一定的研究成果。计划通过三年的建设,结合实际自编家长学校家长读本1本。
学校与家长安全责任 篇8
为确保学生上下学交通安全,使学生高高兴兴上学,平平安安回家,学生家长要积极配合学校做好子女安全教育工作,真正担负起监护责任。现就学生交通安全,制定学校与家长交通安全目标责任书。学生家长必须按以下要求做好工作,如违反责任自负。
1、家长要认真学习交通安全法规,教育孩子自觉遵守交通安全法规,上下学途中不得嬉戏打闹,更不准并排骑车,注意来往车辆,要靠右行走。
2、家长要教育学生骑自行车不准带人,提高学生交通安全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有效防止交通事故的发生。
3、学生家长不得使用或租用拼装车、报废车、无牌无证车、三轮车、低速载货汽车和拖拉机等存在安全隐患的车来接送学生上学、下学。
4、家长在学校门口接送学生时,务必严格遵守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和教育部门的管理规定,不要把自己驾驶的车辆停在校园内,以免造成交通堵塞或引发交通事故。
5、家长必须保证自家孩子所骑车辆性能完好,对自发组织合伙租用接送学生上、下学的社会车辆交通安全自负。
6、由于学校周围路况差道路窄等情况,针对不住校的学生、家长要及时接送,特别是雨雪天气,否则安全责任自负。
7、本责任书一式两份,学校和家长各存一份。自签订之日起执行。学生家长(签字):
学生(签字):
班主任(签字、盖章):
条河第一中心小学
学校中考家长安全责任书 篇9
一、安全责任
家长是非统一住宿考生安全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应做好管理工作,考生必须自觉遵守学校规定的安全纪律,服从家长的组织和管理,家长要承担安全责任。
二、责任要求
1、家长应于6月20日下午到宾馆领回您的学生,带领考生到考点,熟悉考试座位及考场环境。6月21、22日两天正式考试。
2、家长对考生进行考前教育,认真阅读《考生须知》,教育考生正确对待考试。随时做好考生的思想工作,稳定考生情绪。
3、家长必须在每科考试前三十分钟带领考生进入考点;每场考完后带领考生回家或食宿地点。
4、家长在每科考试前要督促考生做好考前准备。
5、家长必须细致周到地安排好考生食宿,注意饮食卫生,家长必须与考生同吃、同住、同行。
6、考生在考试时,家长只能按考点要求到指定的地点休息,不得离开考点。随时与班主任保持联系。
7、考试结束后,家长必须负责将考生安全带回。
三、责任追究
家长要高度重视考生的管理工作,强化过程管理,杜绝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如因家长失职造成安全事故,一切责任由考生家长自负,与学校无关。
九()班
班主任签名:学生签名:
家长签名:
2013年6月15日
家长联系电话:班主任联系电话:
学校与家长安全责任 篇10
关键词:现代学校制度;家长委员会;本质属性;核心功能
中图分类号:G459 文献编码:A 文章编号:2095-1183(2012)05-0018-06
2012年2月17日,《教育部关于建立中小学幼儿园家长委员会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颁布,标志着中国大陆中小学幼儿园家长委员会建设工作全面展开。以此为“坐标”回溯,从2011年开始的中国教育学会“十二五”教育科研规划重点课题《现代学校制度中家长委员会研究——基于山东省家长委员会建设实践》,是在现代学校制度视野中对家长委员会进行全面研究的开始;2009年12月2日颁布实施的《山东省普通中小学家长委员会设置与管理办法(试行)》及随后两年多以山东省教育厅主导下的家长委员会建设实践,则为我国密集生成了省域内整体推进家长委员会建设的系统资源,为在全国推动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再往前,中国大陆的家长委员会实践一般限于区县或学校个体的草根行动,缺乏规范和层次,也缺乏独立、成系统的相关研究。
笔者鹿永建作为山东省中小学家长委员会建设与管理研究项目组负责人,参与家长委员会研究和推进工作一年之后,从某省主管德育的一位教育部门官员口中听到了这样的问话:家长委员会是不是家长学校?这样的误解颇有代表性,不少教育工作者把家长委员会与家长学校混为一谈,或者根本没有清晰把握家长委员会的本质,更别谈重视发挥家长委员会的功能了。本文意以现代学校制度的视野,厘清家长委员会的本质、特征与功能,从而打破众多教育工作者和广大家长对于家长委员会的陌生与隔膜。
一、家长委员会的本质:家长集体教育参与权的回归
首先,现代学校制度必须有家长委员会。什么是现代学校制度?就其内涵而言,它是一种能够适应向知识社会转轨及知识社会形成以后的社会发展需要,以新型的政、校关系为基础,以现代教育观为指导,以学校依法民主、自主管理,能够促进学生、教职工、学校、学校所在社区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一套完整的制度体系,是一种调整学校职能主体与其内外环境关系,遵循学校教育生态规律的学校制度,民主性、平衡性、人本性、开放性是其基本特征。现代学校制度强调通过提高学校的民主性,可以使更优秀的人才脱颖而出,可以使好的建议转化为决策,可以少犯错误,提高管理的科学性、有效性;提倡通过学校决策权、管理权和监督权的互相制约,实现各方权利、责任和义务同方向、同时间、同力度移动;倡导以人为本,高度尊重所有与学校有利益关系的人的人格,高度尊重他们的合法权利;主张校内外教育资源的相互开放和学校内外部的相互开放。学校民主决策机制、监督制衡机制、参与合作机制是现代学校制度建设所要形成的基本机制。[1]
家长委员会之于现代学校制度的内在构架的必要性,在近年来得到不断的强化和认同,特别是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国家领导层面及国家教育行政部门的决策中得到强烈关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适应中国国情和时代要求,“建立中小学家长委员会”以“完善中小学学校管理制度”,并最终完善“建设现代学校制度”的目标和要求(第十三章)。《意见》提出“建立家长委员会,对于发挥家长作用,促进家校合作,优化育人环境,建设现代学校制度,具有重要意义”。中小学家长委员会建设作为一种教育制度创新,正作为我国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得以推进。
其次,家长集体教育参与权的回归是家长委员会的本质所在。家长委员会与现代学校制度的关系是多层面的,其中最关键、最基础的层面即指向家长委员会的本质。笔者以为,家长委员会的本质是家长集体教育参与权的回归。
学校是谁的?占我国绝大多数的公立中小学校是谁的?从最直观的来看,校长在学校事务中担当着主要的角色,他负责日常管理,决定人事任命,统领招生和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管理。而就产权和隶属关系而言学校是属于政府的,校长是政府任命的,政府是学校的主宰。因此,看上去在学校的权力结构中,政府最强势,其次是校长,再次是教师,最弱势的是学生和家长。但是,学校是为学生而设的,是教育服务的消费者,家长则是教育服务的购买者。公立学校其实是政府用纳税人即广大家长的钱举办的学校,从这个意义上讲,处于最弱势的家长从其最终本质而言应是最强势的。然而,现实是,在广大家长对集体教育的参与权的认识还未觉醒或未被唤醒之前,家长无疑处于弱势。目前,我们的教育法只规定了家长的义务而没有明确家长的权利,而相对于作为个体的家长的教育参与权而言,家长的集体教育参与权特别容易受到忽视。
现代教育法学观点认为,学校教育权是受家长的委托而产生的。儿童的教育本来属于家长的自然权利。在现代社会,由于单靠家长力量已经不可能完全保障儿童受教育权利的实现,因而为了儿童的发展,家长把一部分教育权委托给学校行使,这种观点在当前日本和欧美学术界较为普遍。这一法理一方面意味着,国家、地方公共团体、学校等负有尊重家长教育权利的义务,只要条件允许,学校教育必须在尊重多数家长意见的基础上运行,同时意味着由于家长具有“原始的教育委托者”的资格,作为教育委托契约的当事者一方,有权参与公共教育的运营和管理,有权对“受委托者”提出合理希望和要求,行使教育契约上的多种权利。只有深刻理解这种教育契约关系,才能真正打破由学校一方专制管理学校的局面。[2]
由此可知,学校教育中有属于家长的权力,除了作为个体的家长有对自己子女的教育知情权、对于学校教育的参与权外,家长作为一个群体还有对于学校管理的参与权和监督权,家长群体对于教育教学的参与权利在法学上被称之为家长的集体教育参与权,实现这种权利的有效途径之一就是家长委员会的建立和运营。[3]这样的权利实现方式对于学校教育有益,有了家长委员会,学校实际上就有了一个更加强大的帮手和伙伴,家长们可以在这样的平台上更好地行使权利,履行义务,也可以在这样的平台上通过学习交流和参与管理而实现自我提高、自我成长,特别是在家庭教育和家庭建设方面能够起到相互帮助,共同提高的效果。
再次,忽视家长的教育参与权,将会给家长委员会建设带来负面影响。家长集体教育参与权属于家长的自然权利,然而由于一方面是日益增长的学校教育的权威性和家长教育的依附性,另一方面是许多家长对家长教育权利表现出了推卸和放任以及畏难情绪,使得家长的教育参与权利越来越被削弱。建立家长委员会,让广大家长行使对学校教育的知情权、参与权、评议权和监督权,实际上是对家长自身权利的尊重和积极维护,是家长教育参与权的回归。山东家委会建设的基本理念之一就是让每一位家长都能参与,从山东的实践中我们也发现,家长对于学校教育的参与同时具有全员性、志愿性、特长性和不干预性的特点。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推进这项工作,如果不切实认识到这是把家长的教育参与权还给家长,而只是希望家长更多地贡献资源、提供帮助,那就是对于家长委员会本质属性的背离,必定产生一系列的问题。教育部文件发出之后,家长委员会的社会关注度快速升温,社会质疑的焦点就包括“家长委员会将成为官员俱乐部”“家长委员会会成为敛钱利器”。这些质疑客观上提醒我们,有些学校没有意识到家长委员会必须代表所有家长行使权利,所以必须具有代表性;有些学校没有意识到家长委员会是所有家长的家长委员会,如果有成员不同意而以此组织名义收钱就行不通。这些学校意识的缺位其实质是表现出了对家长权利的漠视,同时也是对家长委员会组织构架的误解。只有意识到家长委员会本质是家长参与权的实现平台,才可能推进家长委员会健康发展,从而与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及社区委员会共同构建现代学校教育运行的体制环境,为现代学校制度建设贡献构架上的支持。
二、家长委员会作为一种特殊公民自治组织的双重特征
与政府有关的机构被称为社会的第一部门,与市场有关的企业被称为社会的第二部门,与市民有关的社会组织被称为第三部门。在教育部门备案而成立、在街道一级政府备案而开展活动的家长委员会作为一种草根型社会组织,属于第三部门的一部分,可以称之为广义的社会组织;与需要在民政部门正式登记才能成立的社会团体、基金会组织、民办非企业机构相区别,有时被称为群众性自治组织,也可以称为公民自治组织。
《意见》把家长委员会作为建设现代学校制度的重要内容,作为发挥家长在教育改革发展中积极作用的有效途径,作为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密切配合的育人体系的重大举措。《山东省普通中小学家长委员会设置与管理办法(试行)》明确规定“中小学家长委员会是由本校学生家长代表组成,代表全体家长参与学校民主管理,支持和监督学校做好教育工作的群众性自治组织,是学校联系广大学生家长的桥梁和纽带。”对照教育部和山东教育厅的有关文件对家长委员会属性的界定,我们可以认定,家长委员会可以称之为群体自治组织,其实质是公民自治组织。而这种公民自治组织有一种特征,就是它的双重特征:依附于学校而又独立于学校。
(一)依附性
有学校才能有学生和家生家长,然后才能有家长委员会,家长委员会在组织的建立、运营的每一步,都离不开学校和年级、班级的平台,因此家长委员会作为一种组织对于学校组织有着强烈的依附性。家长委员会依附于学校而产生,依附于学校而存在,依附于学校而发展。
由于这种依附性,学校的校长如果对于家长委员会建设不积极,不支持,初期的家长委员会就很难建起来,即使建起来也可能会被搁置和萎缩。正是由于这种依附性的客观制约,在家长委员会建设初期,必须借助深入的培训和强力的推动来解决校长的意识问题。而从长远看,则要通过增加家长委员会成员在校长考核甚至任命中的投票权来加以根本解决。
由于这种依附性使然,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方向不仅为学校发展奠定了基础,也为家长委员会建设预置了成长基因。因此,校长的态度对于家长委员会建设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可以说,校长一定要有眼光、有胸襟、有勇气、有作为,在家长委员会的组建与活动过程中,学校要善意地理解家长的动机,善于保护和放大家长的热情,擅长引领家长逐渐担当起职责,进而肩负起社会责任。山东省家长委员会建设的实践表明,凡是学校重视,特别是校长理念到位的,家长委员会的建立都比较顺利;凡是学校领导特别是校长与家长委员会主任关系融洽的,家长委员会的后续运作和管理都相对比较规范,发挥的作用也就更加明显;凡是家校之间机制规范、合作顺畅、活动有序的,都达到了家校和谐、家长拥护、社会满意的效果。在这里,家长委员会之于学校的依附性,得到正面的体现。
从这个特点里派生出其他特点,比如成员的流动性。家长委员会成员必须由现任学生家长组成,成员的流动性不言而喻,建设的难度由此而增加,所以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李继星研究员称,现代学校制建设是一块“硬骨头”,而家长委员会则是“硬中之硬”。由于成员的流动性强,所以家长委员会建设的难度要远远大于学校内部制度建设。因此,家长委员会的建设和研究必须更加强调制度性、文化的传承性、情感的凝聚力,从而克服成员流动性所带来的价值和资源的流失。当然,也正是由于这种流动性,一个好的家长委员会可以成为义工精神和义工能力的学校和训练营,成为公民成长的基地。
(二)独立性
家长委员会不是学校的下级组织,而是学校的伙伴组织。台湾一位从事三十多年中小学教育的校长为家长委员会与学校的关系打了一个精彩的比喻:探戈舞的舞伴。也就是说家长委员会虽不是学校的一个部门,但它是学校的伙伴,你进我退,我进你退,相互配合,才能精彩。比如在教育教学方面,学校是主角,家长委员会是配角和帮助者,就要注意支持而不盲从;在学校管理方面,学校是主导,家长委员会是监督者和咨询者,就要做到监督而不越位;在提升家庭教育和家长水平及一些校外实践活动方面,家长委员会应敢于当主角,学校也要敢于当配角,家长委员会要做到帮忙而不添乱,有所为而有所不为。只有相互配合,才能相得益彰,一个好的家长委员会必将是学校形象的维护者,学校品牌的宣传者,教育资源的提供者,教育特色的建设者,教育教学的智囊团。
家长委员会是依附于学校的组织,却又不是附属于学校的组织,更不是学校管理和领导下的教育组织。家长委员会的这种相对独立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家长委员会的产生机制。家长委员会是由广大家长选举产生的,而不是由学校任命的。它的人员构成不是追求能够最大限度地实现学校领导层的意图,而是最大限度地代表学生家长的心声、意愿和诉求。
家长委员会的运行机制。家长委员会虽然从物理存在上常处于学校之内,却具有自我管理的属性。家长委员会有组织章程、有制度、有约束、有机制,可以自我运行,自我管理,民主管理。
家长委员会开展活动的自主性。家长委员会组织家长带领学生开展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的丰富多彩的校外实践活动,开展家长教育和家庭锻造活动等等,都具有很强的自主性和主动性,不一定事事都要与学校商议。
家长委员会的这两大特点,决定了它与学校的关系是目标一致的合作伙伴关系,是同盟军,是协同者,是同路人。
三、家长委员会核心功能的潜力与张力
家长委员会的功能具有多样性、多元性和丰富性,概言之,其核心功能在于向内推动教育改革,向外发育公民社会——具体表现为向内-显性功能和向外-隐性功能。
(一)向内-显性功能
目前人们更多地关注家长委员会对于教育内部的推进作用。作为依附于学校而又独立于学校的群众性自治组织,家长委员会的第一层次的功能主要是针对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也就是说围绕着培育下一代,主要体现以下四种功能:
第一,参与学校的管理,这是家长委员会最有制度意义的功能。
没有家长委员会参与的教育不能算是现代教育。家长委员会参与管理有三个层次,最表层是参与一些会议,听取学校的意见;第二层是家长委员会对于教职工特别是校长的绩效考核可以有切实的发言权;最深层次,是家长委员会代表在校长的选、聘用上可以有投票权。
目前我国大陆家长委员会发挥参与管理的功能还处于前两个层次上,而且主要是在第一层次上。具体体现在:对学校工作计划和重要决策,特别是事关学生和家长切身利益的事项提出意见和建议;对学校开展的教育教学活动进行监督,帮助学校改进工作;建立家长委员会和学校定期沟通协调的议事机制,就学生家长、学生、社会等反映的有关问题及时与学校进行沟通协商。
我国台湾和香港地区,家长委员会组织已在三个层次上参与管理。1996年台湾《教育基本法》第八条规定:“在国民教育阶段内,家长有参与子女学校教育事务的权利。”《台北市中小学校学生家长会设置自治条例》第十一条把“参与学校教育发展及提供改进建议事项”作为家长会的任务之首。这里提到的家长会其实是一种类似家长委员会的组织。在台湾地区,教育法明确规定了对学校的重大及日常管理工作,例如校长遴选、学生奖惩、校务会议等等,家长会都拥有广泛的参与权。基于此,各级学校纷纷成立“学生家长会”,邀请家长参与和监督学校管理。笔者鹿永建于2012年1月在香港沙田循道卫理公会中学座谈时得知,这个学校的校长三年一聘,有三名家长教师会(香港地区建立的是家长教师会)成员参与投票。在台湾,具有推选公立学校校长权利的委员会成员中,也至少有两至三位是家长会的成员。
第二,支持教育教学,这是家长委员会最日常化的参教方式。
家长是潜在的巨大教育资源,家长资源是学校教育资源的有益和必要的补充。学校家长委员会支持教育教学的主要表现形式有:支持和协助学校的课程改革、校本培训、课程建设、教育信息化科技化建设;尊重支持和协助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和研究;帮助学校提高师资队伍素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率;参与或帮助学校编写校本课程和专业教材,建设实验实习基地,开展职业技术技能教学等;提供校外实践活动和课外体育活动的帮助;提供对于老师和学生的其他支持,比如尊师活动、优秀家长评比等等。
第三,沟通家校关系,这是家长委员会的常规强项。
实践表明,家校携手是提高教育实效的重要手段。家长委员会是沟通家校关系的重要平台,有了家长委员会,校长就可以向家长及时通报学校近期的重要工作和重要举措,同时,家长委员会可以听取并转达家长对学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反映家长的意愿,促进学校和家庭的相互理解。家长委员会还可以了解学生家庭及其生活社区的环境,对弱势家庭(残疾人家庭、贫困家庭、单亲家庭、空巢家庭、遇灾家庭以及其他特殊家庭等)进行帮助扶持;协助学校依法维护学生合法权益,调动社区资源力保学生的合法权利得到实现。
沟通家校关系就要构建家校沟通的平台。从山东省中小学家长委员会项目组获得的信息来看,这种平台和手段是多种多样的,包括建立家长QQ群;协助学校召开家长会、家长接待日;设置家长课程,举办家长学校或家长培训班;开展家庭教育咨询;开办家庭教育论坛、教育沙龙等;甚至以开办家长委员会刊物、建立家长委员会网站等形式实现资源共享。
第四,开展家庭教育,这是家长委员会的潜在优势领域。
很多家长忽略了自己的教育职责。有了家长委员会,就可以帮助学校有针对性地开展家庭教育工作;做好家长思想工作,动员所有家长,积极学习教育知识;动员和组织家长参与学校活动和家长培训,促进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协同一致。
(二)向外-隐性功能
作为依附于学校而又独立于学校的公民自治组织,家长委员会在完成以上帮助学校,服务于未成年人成长的向内-显性功能之外,还有向外-隐性功能,其主要内在机理是在助人中自助,在助人时互助,建设优质家庭、构建和谐社会,在个体成长和家庭和谐中促进公民社会成长成熟。
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在志愿服务中提高个人的志愿服务意识和志愿服务能力。第二,在家庭互助中建设各自的家庭,提升婚姻幸福感和家庭幸福度。第三,在公民组织的成长过程中,培育各项公民意识,从而间接提升所在社区的建设水平,为和谐社会提供一定的支撑。
目前我国的社区建设很不成熟,相当多的社区建设比较落后,这与社区中居民参与意愿比较低有很大关系。而广大中国家长普遍拥有对于培育下一代的极大热情,参与家长委员会建设的动力更足,潜力更大。从这个角度来讲,后发的家长委员会建设极可能在建设水平上后来居上,也就是说,将来可能会出现一个局面:众多公民在家长委员会中积极参与,学习做好公民,回过头来再在本社区中做一个好公民。
经济、社会发展和教育变革,为新时期家长委员会建设提出了新要求和使命,家长委员会作为国家基础教育转型时期的新行动,有它自身发展的内在需求和发育规律,其中包含了许多新理念、新追求、新期冀、新突破,所孕育出的巨大能量和作用有待成为推动现代学校制度建设、提升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水平、推动教育现代化的一翼。
参考文献
[1]朱小曼.基础教育阶段现代学校制度的理论与实验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19-26,175-176.
[2]郭礼智,李小兰.论我国公共教育体系中的家长教育权利[J].教育探索.2007,(11):60.
[3]申素平.教育法学原理、规范与应用[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135-137.
【学校与家长安全责任】推荐阅读:
学校与家长.学生签订的安全责任书08-17
学校家长校车安全责任书07-05
学校与家长学生责任书09-13
学校和家长交通安全责任状09-03
车辆接送学校与家长协议书08-01
学校暑假安全的致家长一封信06-15
学校班级家长会安全发言稿12-11
八里幼儿园与家长安全责任合同书07-16
与家长签订的学生交通安全责任书11-12
班主任工作总结-架设学校与家长沟通的桥梁05-11